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3-06-05 09:54: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自学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6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建设和接班的重任,面对瞬息万变、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将来走向社会,难以及时吸取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的人,在独立学习的条件下,能够学得深、学得活、学得快、学得多,并能根据学习与工作的需要,善于将新的知识信息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不断地调整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一、自学能力是新世纪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对于以往的大学生,一次性学校充电,一辈子工作中放电的时代已成为历史。作为当今的大学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未来社会里更好地生存与发展。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了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大会通过的《世界21世纪高等教育宣言》指出:“大学生应成为社会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求职者。”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已成了高等学校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自学能力又是创造能力及其他多种能力的基础,由自学能力逻辑地向创造能力发展,正是人才成长的一条重要规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从幼儿园到大学,其实都是鼓励来学的人自学成才,唯有入学而取得了自学的本领,才能成才。事实上,创新并不神秘,成才并不艰难,具有自学能力的大学生均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龙驭球也曾说过,具有了独立求知的自学能力,就能广采博览,主动地获取、积累知识,把知识向前推进一步,向更广、更深、更精、更新的方向迈出一步,都是创新的一步。

二、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增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我调控能力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而主动对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进行监察、评价、调节和控制的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决定学生未来学习成败的关键在。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已逐渐由重知识传授,到重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指导的转变,这将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并完成由被动型学习者向策略型学习者的转变,也就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提高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例如,医学本科生一年级课程压力相对轻一点,不要产生进入大学就可以无节制地玩耍的松劲情绪。应充分利用美好的学习时光,除学好所开课程,可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拓展自己的人文社科及相关知识,还可抓紧时间学习外语、计算机知识,以便尽早过级,为后面学习专业基础和临床课减轻压力,为圆满完成学业和就业、考研早作准备。

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是知行合一,即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把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联系起来,把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把原理学习和实验操作统一起来,使之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中要做到知行合一,应该体现灵活贴切,而不是牵强附会地把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比如,医科学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加强实验、见习、实习及社会调查,在实际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和调查研究的方法;提高获得第一手资料的能力,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一些有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掌握仪器设备的运用、实验反应的观察、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本领。实行知行合一,其出发点与落脚点,必须建立在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三、学研结合,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科学精神

教学与科研的密切结合,能够及时地将科研成果反映到课堂教学中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习与研究的齐头并进,可促进大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前进,把大学生培养成既可以驾驭书本知识,又能够探索未知领域的双重能手。大学生正处在精力充沛、风华正茂的黄金时期,他们兴趣广泛,乐于求知;心智活动上愈来愈表现出自主性、独立性、探索性与创造性。

一些大学生,往往不满足于教科书上所提供的学习内容和课堂讲授。若能把学习与研究有机地联系起来,就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的浓郁兴趣,发展探索创造精神,从而克服某些自由散漫习气。对这些大学生及早地从事一些研究工作,受到严谨科研态度的早期熏陶,接受到严密科研方法的早期训练,为以后从事专业理论或应用研究打下基础,为大学生闯进科学研究领域开辟门户。例如,美国的一些大学,提倡本科从低年级起就参加科学研究;法国实行大学生从他的大学学业开始,便从简单的形式着手研究工作;俄罗斯认为开展大学生科研工作有助于获得新知识,扩大科学眼界,提高专业兴趣,学会分析本领等。

学研结合贯穿大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低年级学生应了解研究本门学科的特点与方法,并通过个案分析,明了专题调查、实验设计的程序,了解图书馆的利用。中年级的学生,应该通晓本门工具书的应用,熟悉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运用网络技术获得网上文献信息,并具备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技能与分析统计的技巧,能结合专题研究,写出研究总结、论文。高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本门学科的技术发展史和最新学术动态;具备比较研究的综合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宋芳.试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新型学习能力[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154-156.

[2]李桂霜.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其方法[J].教育探索,2006,(5):48-49.

第2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自学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合作研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82-03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综合评定本科生能力素质的一个主要考核环节,在本科阶段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以工程实践为背景的工科专业大学生而言,毕业设计也是培养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或学术问题的一次较为全面的综合训练和总结测评。文献[1-3]等针对在毕业设计阶段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文献[1-3]的讨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包括自学能力、科研工作能力、论文写作能力、演讲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文献[4-7]等针对毕业设计阶段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文献[8]讨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提高工科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自学能力的策略;文献[9]讨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提高大学生自学和写作能力的做法。本文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多年来指导测控工程专业大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实践,进一步探讨毕业设计阶段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自学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中最基本的一项能力,是工科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自学能力是一种面对问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其外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学生有兴趣和动力学习新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学习是基于问题的有目的学习而不是盲目地接触不成体系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降低了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而其内在特征表现在学生逐步养成的辨析式思维。辨析式思维是运用恰当的方法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并得出相应结论的能力[8]。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载体。虽然大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来自于前期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这些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介绍成熟的已解决的问题和分析系统化结构化问题,对解决现实问题和非结构化问题的辨析式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明显不够。毕业设计完全不同于前期课程的教学,已经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完成。这是对前期课程教学环节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习遇到困难如何解决,而不是帮助学生直接解决问题。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把问题解决带来的成就感,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科学安排毕业设计进度,合理分解毕业设计任务

根据我院学历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本科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的4月到6月。想要学生在短暂的三个月时间里完成好毕业设计论文,首先必须科学安排毕业设计进度,合理分解毕业设计任务。指导教师应将毕业设计工作按照由浅到深的难度等级细分为几个阶段,规划好每个阶段的具体设计任务。学生在教师的简单指点下先完成好浅显的工作,树立了自信心,获得了成就感,就敢于去攻克更难的工作。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逐渐提高了,对教师的依赖性也就下降了。根据我们多年来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将毕业设计工作细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开题阶段,二是开展研究阶段,三是撰写论文阶段。开题阶段的设计任务为:学习并分析与毕业设计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理解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确定研究方法。开展研究阶段的设计任务为: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完成主要研究和设计工作,获得研究结果。撰写论文阶段的设计任务为: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撰写并完善论文,做好答辩准备工作,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毕业设计阶段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包括独立学习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两个方面[8]。独立学习是指在毕业设计阶段大学生需要独立学习相关专业的前沿知识,以及独立学习开展毕业设计所采用的设计方法、设计工具等。合作研究是指在毕业设计阶段教师不仅在开题、科研攻关、撰写论文等方面给予指导,还要在研究过程中有意识地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设计同时指导教师也深入参与设计的过程。学生的独立设计是指毕业设计的具体工作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但同时是在指导教师控制着研究方向、设计方案、设计进度、成果标准等关键环节下的设计。

二、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将毕业设计工作过程细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学生的具体设计任务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每个阶段对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具体培养方法也是不同的。

1.开题阶段的培养方法。通常,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是由指导教师拟定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了某个设计题目,但很可能并不了解该设计题目的真正含义,更不清楚如何针对所选题目开展理论研究或设计工作。针对此特点,指导教师应该首先做设计内容及方法的专题辅导,使学生对如何开展设计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引导学生快速入门。在独立学习方面,指导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综述性文献以及重点文献,并以建立在一定阅读量上的文献综述作为阶段性的独立学习考核标准。指导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关综述性文献、重点文献以及文献资源网站(比如CNKI资源网站),概况性地介绍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导教师在学生独立学习过程中主要是控制学生阅读的方向和范围。例如,在毕业设计论文《导弹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阶段,首先告诉学生主要设计内容是采用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导弹三通道的推力矢量控制系统,采用Matlab软件编程进行仿真分析。学生已经熟悉了Matlab软件和推力矢量控制的知识,但是对变结构控制方法比较陌生。我们为学生提供了核心文献:变结构控制在导弹制导与控制中的应用综述,变结构控制的理论及设计方法等。再如,在《机动再入体末制导弹道设计与仿真》的开题阶段,首先告诉学生主要设计工作是采用带落角约束的导引律设计制导弹道,采用Matlab软件编程对末制导弹道进行仿真分析。首先为学生提供核心文献:具有终端角度约束的导引律综述,带末端落角约束的变结构导引律、具有终端角度约束的机动再入飞行器的最优制导律等。除了为学生提供几篇核心文献以外,还要求学生到CNKI资源网站搜索下载相关论文进一步学习,扩展知识面。另外,要求学生学习文献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比不同文献提出的方法有什么差别。更进一步地,要求学生独立推导几种带落角约束的导引律的设计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获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在合作研究方面,指导教师在学生理解相关文献和设计课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具体的设计内容、设计方法、时间分配和毕业设计论文的框架。在这一阶段,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共同讨论相关文献提出的多种设计方法各有哪些优缺点等途径来培养;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共同讨论如何选择确定设计方法来培养。例如,对于《机动再入体末制导弹道设计与仿真》,设计方法包括带落角约束的扩展比例导引律、带落角约束的变结构导引律、带落角约束的最优制导律等,我要求学生首先分析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的制导原理以及优缺点,然后再和学生一起讨论,根据原理简单、容易掌握的原则,确定了采用带落角约束的扩展比例导引律来设计。

2.开展研究阶段的培养方法。开展研究阶段是毕业设计环节的核心阶段,主要设计工作都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这个阶段的标志性成果是毕业设计论文的初步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一阶段学生根据确定的设计方法具体实施课题研究和设计。指导教师可利用这个阶段多给学生一些独立研究机会,引导学生尽可能独立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随着毕业设计工作的进展,学生可能会发现在某些具体研究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搜索和学习专业理论或设计方法类文献,或者对已选择的设计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对这些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就构成了本阶段独立学习的主要内容。例如,在《导弹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设计》的研究阶段,学生对变结构控制方法自主学习并掌握得比较快,设计时间也充裕,我又要求学生再采用古典的PID控制方法设计控制系统并进行仿真,对比一下哪种方法设计的控制系统的性能更好。再如,在《机动再入体末制导弹道设计与仿真》的研究阶段,初步确定研究方案时考虑到学生对比例导引律比较熟悉、容易掌握,选择了带落角约束的扩展比例导引律方法来设计末制导弹道。学生在自学了相关的论文文献后,又对带落角约束的变结构导引律方法产生了较大兴趣,于是我鼓励学生,自行推导一下论文中变结构导引律的设计过程,在采用扩展比例导引律方法设计好末制导弹道以后,再采用变结构导引律设计末制导弹道。最后,学生采用上述两种导引律设计了末制导弹道,并对两种导引律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现出了比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从事科研的能力。在合作研究方面,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需要与指导教师讨论,比如对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的批判,对前期确定的设计方法某些方面的质疑或否定,毕业设计进展不顺利时对设计内容的调整等情况。指导教师应在学生一筹莫展时及时帮助学生共同攻关,逐步培养学生的迎难而上的精神。这一阶段指导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定期讨论,比如一周讨论一次。通过定期讨论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和设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在研究中少走弯路。而且也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从事科研攻关的素质。

3.撰写论文阶段的培养方法。这一阶段的目标是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按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书面表达出来。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完善研究成果。同时,还应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局限性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在独立学习方面,学生应按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撰写和修改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研究能力、自学能力、写作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是学习如何总结科学研究和如何表达研究成果的一次很好的训练。教师应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检查指导,查找问题并让学生仔细修改论文。此外,指导教师在论文答辩方面也要给予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科答辩时学生只有10分钟的陈述时间,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提炼出毕业设计论文的核心工作,在此基础上制作好多媒体课件,要求学生面对指导教师进行1~2次模拟答辩,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机动再入体末制导弹道设计与仿真》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制作的答辩多媒体课件包括40多幅,重点不突出,显然陈述时间将远超出10分钟。我检查后提醒学生,要在10分钟内汇报毕业设计工作,因此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提炼出自己的主要设计工作进行汇报。学生经过两次多媒体课件修改和模拟答辩,答辩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答辩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合作研究方面,首先需要指导教师认真审阅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并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通过反复讨论与修改,使学生明白好论文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道理。同时,还有与学生共同探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巧、演讲表达的技巧。通过多媒体制作和模拟答辩过程的多次训练,使学生们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演讲交流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文结合我们多年来指导测控工程专业大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实践,探讨了在毕业设计阶段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自学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中最基本的一项能力,是工科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毕业设计阶段自学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包括独立学习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两个方面。我们将毕业设计过程按照由浅到深的难度等级细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开题阶段,二是开展研究阶段,三是撰写论文阶段。介绍了各阶段的毕业设计任务,并分别针对这三个阶段,详细探讨了独立学习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的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如彝.毕业设计与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J].现代制造工程,2003,8(增刊):70-71.

[2]杨任尔,曾兴斌,黄青年.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1):118-120.

[3]赵健.加强毕业设计环节在提高本科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中的作用[J].职业教育,2012,(1):31-33.

[4]范兴明,张鑫,王荣,等.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创新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21):438,448.

[5]靳治良,朱桂华,杨晋,等.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41(2):143-145.

[6]张爱华.浅谈毕业设计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4-5.

[7]吴盘龙,李星秀,薄煜明.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5):104-105.

第3篇

关键词:自学体系;自学能力;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068-02

自学能力是指按照自己的意图、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能力的培养,对于医学生而言,由于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亦决定了从医人员需要不断的学习、获取新知。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建立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几年的带教实践经验总结,就自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做一分析探讨。

一、自学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分析

1.高等教育要求。进入大学后,学生需要适应的最大变化就是大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变。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各门课程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不断加强,教材版本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外延和扩展的信息量加大,大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日趋丰富,更多知识的获取要依靠学生在课堂之外自己去学习、探索、发现。因此,要求大学生必须尽快摆脱中学时代在学习上对教师的依赖,要大力培养大学生们独立学习与思考的能力。

2.医学专业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内外的医学者们交流越来越频繁。医学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医学人才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一名医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是远不能满足医学发展需要的,医生的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必然。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需要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吸收新知识,这样才能跟上医学的更新步伐。面对医学上的难题才会有信心,才有望更好地解决患者的痛苦,成为医学界的精英人才,始终站在时代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所以,如何提升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自学能力,用何种方式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自学效果,是医学生在大学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教师要积极争取的领域。自学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和首选课题。

3.高职高专学制需求。按照目前我国医学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学制为三年,两年校内理论课程学习,一年的实践学习。医学课程量大,专科医学院设置的精品课程一般是五百门,专科医学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极多。本科所有主干课程几乎都要压缩在两年内完成,时间紧迫,课程安排十分紧张,课堂时间极为有限,教师在课堂中只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其余大部分的理论知识都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完成。

4.学生自身发展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各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医学领域。学生们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已经不可能受用终身了。从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来看,高职院校的医学类专业三年的学习时间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近几年来学历的提升(专升本,考研,考博)成为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走向更高平台的一种最佳途径,专科教育完成走向本科、研究生、博士的过程大多都需要学生有强大的自学能力。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继续学习的社会,一个终身受教育、不断自我发展与提高才能适应于生存的社会。自学能力是可以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终身教育的必要条件,是伴随我们终身学习的老师。

二、自学体系的建立

如今,对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已经受到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视,例如:日本、美国等。在他们的教学体系中,不管是教学方法还是课程结构,都体现着学校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视。只有使学生具备自学能力,才能达到终审学习的目标。这给我国许多高等学校带来很大的启示,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更应该重视对大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以学生的独立性为核心、多种较优心理机能参与的主动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不能只靠教师简单地说教,需要学生在心理认知的基础上导向行为,通过行为活动最后转化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根据能力形成的心理学机制构建自学体系,包括三个阶段:自学意识形成阶段、自学习惯养成阶段和自学能力的形成阶段。这三者关系密切,在整个自学体系中环环紧扣,缺一不可。自学意识是形成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前提和动力,自学习惯是形成和发展自学能力的基础和保证。反之,自学能力的成长和提高,促使学习不断获得成功,则可增强自学意识,巩固自学习惯。三者是有机联系相互影响的,但是其形成的过程是缓慢的。关系如图1。

1.自学意识形成阶段。自学意识的形成早期也是大学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接受能力更为强烈。教师需要早期将自学意识渗透进整个教学过程,使其成为隐性课程,将自学的意识和意义在学生心中埋下种子,更新学生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老师不能成为也无法成为自己一生的拐棍。除此之外,还可建立自学指导考试课,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进行自学,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这样,能大大激发和调动学生强烈的内在动机,有利于学生们自学能力的提高。对于医学教育来说,只有通过揭示学科内在的趣味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医学的重要意义,弄清楚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培养形成自我激励机制,才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找到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和乐趣。

2.自学习惯养成阶段。意识决定行动,在学生认识到自学的重要性后,提高自学行为,自学行为的累积养成自学习惯。自学行为的建立需要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在这个过程当中,依据齐默尔曼的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监控,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资料,学会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并评价学习结果和策略,以确定某种策略的有效性进而做出调整。以医学病理课程学习为例,病理课程是一门形态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生认识到这一点,针对疾病和形态的关系制定学习目标,主要应用对比和比较的学习方法,结合课堂教师重难点的讲解,完成学习过程,借助习题集,评价学习效果和学习方法,总结完善学习过程。整个过程当中学生自我调控、评价和调整,不断的循环进行,强化自学行为,养成自学习惯。

3.自学能力形成阶段。自学习惯的养成促使自学能力的形成。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广泛的借助于课堂、实践课程、选修课程、讲座、图书馆、媒体以及网络资源等多种途径,以架构整合知识体系。这一阶段,完全依赖于学生自身的自主能力,依据自身需求、特点进行优化自学习惯,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同时也会促进自学心理状态,为了可预见及不可预见的知识再摄取、再更新提供基础和储备,提升个人的未来竞争力。

三、自学体系应用实践体会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该自学体系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有一些注意的事项需要说明以供教学工作者进行参考。

(一)效果

1.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课堂授课效果;

2.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自学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促进了自学能力的形成;

3.学生在个人发展中获得了收益,毕业生中参加专升本、各类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成绩斐然。

(二)注意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1.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内效果不明显,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协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坚持走过瓶颈期。

2.医学专科院校课程安排密集,学生的自主安排时间有限,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证身心健康,同时院校调整课程设置,安排自学指导和自学辅导课程,增加学生自学机会。

3.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根据个人发展进程,合理选择自学内容、方法和途径。

4.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自学能力的培养纳入隐性课程体系中。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将多种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式方法进行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自学体系的建立为自学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改进和完善,使之成为高校教育自学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使其成为教学过程中一项主要内容,全面推进教育素质改革。

参考文献:

[1]马永红.把自学能力的培养纳入隐性课程体系[J].教育探索,2009,(2).

[2]卜太山,吴远航,张金福.自主性学习模式的构建与英语学习中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5(7).

[3]龚中良.高职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基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分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4]张芝芬,张金萍,沈澄,叶知秋.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5).

第4篇

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大学生活的重要特点表现在: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学习上要求高度自觉。尤其是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上,比起中学的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除了继续发扬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外,还要适应大学的教学规律,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大学的学习既要求掌握比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求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大学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定向性,要求大学生除了扎扎实实掌握书本知识之外,还要培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特别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独立地支配学习时间,自觉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还要注意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将来适应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大学学习的主动性特点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截然不同的特点是依赖性的减少,代之以主动自觉地学习。大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内容是既传授基础知识,又传授专业知识,教育的专业性很强,还要介绍本专业、本行业最新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发展状况。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比中学要大为扩展。课堂教学往往是提纲掣领式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讲难点、疑点、重点或者是教师最有心得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就要由学生自己去攻读、理解、掌握。大部分时间是留给学生自学的。因此,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本领。大学的学习不能象中学那样完全依赖教师的计划和安排,学生不能只单纯地接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潜力。这种充分体现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将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并反映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习的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自主选择等等。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大学学习自主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大学生都要养成自学的习惯。正如钱伟长所说:一个人在大学四年里,能不能养成自学的习惯,学会自学的习惯,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能否学好大学的课程,把知识真正学通、学活,而且影响到大学毕业以后,能否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三年左右的时间人类的知识量就会翻一番,大学毕业了,不会自学或没能养成自学的本领,不会更新知识是不行的。因此,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进行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 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大学生更应发挥自主性,一般来说大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四种:按教育大纲规定的课堂学习活动;补充课堂学习的自学活动;独立钻研的创造性活动;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的学习活动。在各种不同的学习形式中,都要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大学的学习,不再是去死记硬背老师所讲的内容,而是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专业要求,选择、吸收有用的知识。在方法上要自主选择,靠自己去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二、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特点

大学教育具有最明显的专业性特点。从报考大学的那一刻起,专业方向的选择就提到了考生面前,被录取上大学,专业方向就已经确定了。四年大学学习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大方向来安排的。·大学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专业学习,这种专业性,是随着社会对本专业要求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深入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面也越来越宽。为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这种专业性通常只能是一个大致的方向,而更具体、更细致的专业目标是在大学囚年的学习过程中或是在将来走向社会后,才能最终确定下来。因此,大学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还要兼顾到适应科技发展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综合性知识要求的特点,尽可能扩大综合性,以增强毕业后对社会工作的适应性。一般来讲,专业对口是相对的,不可能达到专业完全对口,这样,在大学期间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外,还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爱好,选修或自学其他课程,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策略

新课改倡导探究、合作、自主等现代学习方式,显示出学习方式的稳定性、互补性、多样性、个体性等特征,意味着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调动各种感官接受各种有利因素,l挥主观能动性,在融合与互动中主动获取知识与信息。与此同时,创新型社会要求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大学生创新的思维与能力,所以促进大学生学习方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是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学习方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1.接受学习变成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方式强调大学生学习环节的探寻、研究,寻求解释疑问、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现代探究性学习方式和传统接受性学习方式是相对应的,过去的大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深入思考的习惯和质疑的意识,往往在课堂上习惯性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缺乏对知识点的深入思考,主动提问更是无从谈起,缺乏探究学习经验。而现代大学生应紧跟时展步伐,满足创新型社会构建需求,将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变成探究性学习方式。

2.独立学习变成合作学习

大学生的传统学习以个体学习为主,缺乏合作性学习,且很多教师布置作业时忽视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完成。同时,大学生合作学习深度不够,效率偏低,只有部分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才选择和同学协作解决问题,还有部分大学生选择和网络互动,或上博客、论坛讨论学习,或参与网络交流群,这也是合作学习方式的一种,只是这样的方式缺乏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缺乏引导。

3.表层学习变成深层学习

站在信息加工的角度,可把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分成表层与深层两种,如果他们对学习任务感兴趣,重视学习任务的意义,并通过探索任务内部、和其他任务的关联等去理解学习内容,那么这样的学习方式就是深层学习方式,依赖探寻型学习;如果大学生只有外在学习动机,想通过死记硬背再现学习内容,那么这就是表层学习方式,依赖记忆。所以深层学习方式对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这正是新课改和创新型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

二、促进大学生学习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策略

1.教师须从讲解型转变成引导型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不仅传播媒介多样化,更关键的是带来新的信息生产理念、传播理念。大学生在学习中依赖网络所产生的最大问题就是疏离师生感情,学生在遇到学习问题时不是向自己的老师求助而是向网络,这对于教师来说,其传道授业解惑职能持续降低,影响到他们的职业认同及工作热情。大学知识传统的垄断地位正在丧失,高校不再代表学术权威,而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则要清醒认识信息传播媒介变革所引起的教育方式变革,教师也应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跳出传道授业解惑职能的局限,注重通识教育与文化传承。同时,教师要从讲解型转变成引导型,不要局限于做向学生传播知识的人,而要做培养优秀人才的指导者、引导者,促进大学生积极转变学习方式,主动学习。

2.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自学习惯

大学生是知识丰富、能力全面的新型人才,自学能力是其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不管是现在或是将来,自学能力较强的大学生始终能站在科技发展、时展的最前沿,能在激烈竞争中不败。所以要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自学习惯,形成自主、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要强化学风建设,促使大学生养成自学习惯。教师要指导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对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有积极的、正面的感性认识,做好从高中要我学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成大学我要学的主动学习的思想准备;重视指导大学生掌握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现代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尽早找到与自身特征相适应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加强对大学生学习的管理与监督,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松懈时需及时警醒,督促他们在学习上不掉队,逐步养成自学习惯。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书本知识的人要面向实践发展,才能跳出书本,不犯教条主义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要认真读书、学习理论,才能使经验更具综合性、条理性,才能把经验上升为理论,避免误认为局部经验就是普遍真理,不犯经验主义错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搭建多种多样的实践平台,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引导大学生实践、合作,及时验证理论,并从中形成个性体验,提高自学能力。

3.提高大学生们对学习的参与度

学生在在写作、分析与解决问题上有越多的练习,就能得到更多反馈,知识掌握也就越好;大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越高,他们在性能及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也就越大。对于主动参与各项活动的大学生来说,他们能显著发展身心,有助于转变学习方式,有助于今后的学习与发展。一方面,提倡体验学习,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现代社会离不开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所以大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用技能与工作能力。所以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在体验学习中主动接受知识与实践经验,参与社会服务,自觉与他人合作,分享感悟、体会,从而将知识转变成能力。另一方面,要倡导大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其创新能力。大学生越来越崇尚个性与自由,接受新鲜事物、包容不同观点、洞察社会的能力很强,所以有很多个性化的见解、体验,热衷于彰显自身价值,高校及教师要注意引导大学生发挥这些优势特征,实现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三、结语

创新型社会要求高等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形成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而要想促进大学生快速转变学习方式,就务必要立足现实,引导大学生自学,主动走向社会实践,建构自己的知识世界,形成开放的、整体的、持续生成的现代学习方式。研究大学生学习方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从思想到行动、从转型到实践,这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无机化学;自学能力;教材难度;衔接

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学习兴趣,具备较高自学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才能适应未来不同岗位要求。无机化学是医药院校的基础科目,特别临床、药剂、检验专业,是基础中的基础,无机化学学得好坏直接影响专业课知识掌握,作为大学化学老师更感到有责任和义务实践好化学教学任务。为了今后能够更好胜任无机化学教学工作,也为高素质的大学生培养坚实基础,不断总结教学体会和教学方法,笔者谈谈三方面。

1重视与中学化学的衔接

作为进入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尽管有了学学化学的基本素质,但高中阶段各地的教学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学生基础不同,对大学生的教学方法也有不同的适应能力。要想让学生都有很好的学习效果,必须重视大学无机化学知识内容与中学化学知识的衔接。药学专业、检验专业、临床专业、护理专业的学生中学化学基础不相同,那么完全用常规的无机化学课程的讲授方法学生未必能够完全接受,这就要教师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基础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充分结合实际使每位学生都能从教师的讲授中获得有用的化学知识。同时还要重视教法的衔接,因中学化学的知识点是零散的,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学法单一,习惯于记忆,缺乏知识链的延伸和扩散训练,缺乏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因此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及基本学习方法,要经常讲授化学学科在日常生活、医药卫生和高科技领域等方面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关键,从而激发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强化对化学知识的感性认识,激发其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感到无机化学重要并不难学。

2用各种方法手段化解教材难度

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知识的丰富,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其中原子、分子等结构方面内容最为抽象,不少学生学起来很吃力,作为教师应想方设法化解难度,可借助生活中宏观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规则等。例如,讲解“电子云”概念,笔者借助蜜蜂采蜜时的运动状况。花朵好比原子核,蜜蜂好比电子采蜜时蜜蜂并无固定轨道,时而飞到左边时而飞到右边、上下边,电子在核外运动时,电子也没有固定轨道,并且电子轻又小,速度又快,原子核花朵就象笼罩着一团云雾,这云雾是电子云,通过宏观喻微观的讲解,变得容易理解接受。又如讲解原子结构、原子轨道、杂化轨道、化学键的形成等,笔者借助多媒体,以三维多媒体课件逼真模拟杂化形成全过程,利用课件的图、形、声特点,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降低了教材难度,实现易懂易记,实现课本内容大部分都能课堂消化,增强学生学好无机化学的信心。

3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多,知识点密集且理论性强,我校的药学专业,所用教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徐春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无机化学第二版,440多页,教学时间才50多节,在如此短时间内学完全部内容,显然是很费力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迫切重要的一项内容,怎样更好更快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笔者谈谈四点看法。第一,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书和资料,使学生开始学习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好学习任务,无疑可帮助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知识面。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与其专业相关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在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对话、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尽量减少限制。如不对某些问题设定标准答案,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想。第三,利用好实验课教学环节,安排一些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就是由老师提出实验目的,给出实验题目和实验条件,提出实验要求,由学生确定实验方案加以实施。由于方案靠学生确定,必然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查找资料,形成实验方案,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做起实验来也非常认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会积极思考、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和效果。第四,设置课外思考题和强化学习过程考核来培养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一些发散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和参考书,这些思考题可以是基本理论问题的衍生,或是新知识、新成果以及学科研究前沿热点问题;也可针对每个实验特点,设置三到五个思考题,内容涉及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解释、实验数据分析处理。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第五,利用好考试考核功能。我们采取的考试模式是:作业和课外思考问答占10%,阶段性小测验占20%,期末考试占70%,由于平时思考问答、提问纳入考核成绩,促使学生更重视对待作业思考题,实现不断积累、不断加深理解,实现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结束语

无机化学的教学是一个复杂工程,教师要有满腔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学识水平,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课前做足准备工作,授课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尽力化解教材难度,深入浅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斌,吕仁庆,曹作刚.高校大一化学的教学体会[J].广东化工,2010,37(3):238-239.

[2]寿才明.化学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化学教育,2003,6:22-27.

[3]李明雪,方颜,张斌,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无机化学”课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5,42(13):275-276.

第7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主体地位;阅读指导;多媒体;自学能力

“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教育专家叶圣陶的话道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当今中职生的培养思路虽然是走“实用行”的路子,并且授课内容坚持“够用为度”的原则,但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时代,提高国民素质不能忽略。因此中职教育除了要传授专业对口的物理知识外,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社会意识与自学能力等。重视学生物理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自学能力?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自学能力

1.培养兴趣,独立思考

中职物理知识相对简单,并根据专业需要,知识讲解主次分明,虽这样,也绝对不能采取“满堂灌”的教学。这样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高深莫测,处于被动状态,时间久了,丧失了兴趣和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讲解知识不要过细,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的确,这些学生的基础令人难以想象,但还是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解决问题,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提高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并且培养其自学能力。

2.加强实验课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践,使学生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其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主动意识明显增强,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师提供弹簧秤,其他的器材由每组的学生各自准备,这样就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验中学生描点,观察并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分析多次实验得到的结果,比较思考实验中采取怎样措施可以减少误差等,让学生在实验中巩固基础,并提高自学能力。

二、加强阅读指导,开展课外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1.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对新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学生在某一个知识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课堂上凡是学生通过阅读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看书解决。对每一个图形,要努力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其中图形的含义,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在学生自学学习起始阶段,教师要教学生读,让学生仿读,让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把课文读通,读懂。读通即阅读后了解教学内容的全貌,理清教学内容的逻辑思路。读懂,即阅读后理清教学内容每个术语,每个符号、公式,每一句话的含义,理解例题解证的每个步骤,或证明的各个环节。这样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同时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2.引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看书

例题中已经说明了什么?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几个?题中的等量关系有哪几个?哪个能解决所提出问题?这样引导学生自学看书,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这样进行教学,突破了难点,学生才能系统、完整地掌握知识,突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课内外阅读课上,充分利用课堂指导环节,引导学生花时间阅读

精选与所授物理学科内容相近的课外书籍介绍给学生阅读、自学,并就有关的问题与学生探讨,既可以扩大学生学习面,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习惯,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外,可引导学生多读、多看一些与物理专业有关的报刊、报道,通过网络媒体,感知和理解物理知识,并能应用其处理实际问题。通过摘录、剪贴建立自己的资料库。这不仅可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还能使其吸取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自学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和效果

从认识感知的角度看,多媒体使信息图像、文字和声音有机融合,所独具的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的表现力,对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极为有利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自学的积极性。教师可将制作好的课件在课堂上供学生自主学习。如在讲质点时,除了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再形象地播放飞机在天空中飞行、火车过桥等场景,使学生更易理解质点这一理想化的模型。

第8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而由于近年来世界IT业泡沫经济的出现,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着同样甚至更大的挑战:从人才市场提供的需求信息来看,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培养的不仅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也是对未知领域知识进行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2)提供学生练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实验环境,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督促、组织和管理,是保障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顺利进行的关键。

3.4 建立创新基地,丰富课外科技活动

建立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提供给学生一个进行课外科技活动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外科技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应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

2)提供学生练习环境: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供“创新基地”平台。为每个学习小组(或兴趣小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对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进行指导、督促、组织和管理。

3)参与和举办各类竞赛:积极参与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并举办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或作品大奖赛,对获奖作品及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3.5建设实习基地,加强专业实习效果

就近建立多个实习基地,加强已有实习基地建设。重视实习环节,加强实习效果。充分发挥实习基地作用,与当地企事业单位进行学生实习、科研合作、就业推荐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 ,服务地方经济,开创地方高校与企业双赢的良好局面。

4. 建立“复合型”、“双师型”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4.1 大力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高校应有计划的定期选派优秀的理论教师到校外的实习基地进行实战培训,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进修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水平,积累宝贵而丰富的实践经验。

4.2 积极推进“请进来”的进程

优化教师结构,建立兼职教师制度,从其他院校请来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教授作为兼职教师、客座教授,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或者给学生讲课,直接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特别是技术性、操作性较强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这样既可使学生获得大量最新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强化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4.3 加强“双师型”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践执教能力

鼓励教师参加国家或国际统一的相关执业资格考试,获取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多媒体应用设计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计算机硬件工程师等资格证书,为实现较高层次的实践教学效果提供有力的保障。

5. 结束语

针对当前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以及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对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合理、系统的设计,并提出了在技能讲座、实验课程、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以及专业实习五大环节上进行计算机专业技能综合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提出了对专业教师自身能力的要求。该方案对于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明,陈平,张铭.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6,(8)

[2]徐德民.面向21 世纪高等工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38

[3]张小川,刘加玲.关于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探讨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10)

[4]张卫东.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评估的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1)

第9篇

关键词 抽象思维能力 自学能力

教学是由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和所组成的双边活动,中专生毕业后就得适应现代市场的需要,他们的优势在于其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比大学生强。大学生惰性可能比中专生大一些吧,中专阶段的重点是要把握住市场动向,培养出能适应市场变化的应用型、技能型计算机人才。如何使中专生快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专业技能呢?本人结合自身多年的计算机教学经验,针对中专计算机教学方法这一主题,谈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一次提高,有了缜密、活跃的思维,其他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小菜一碟了,同时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日后进入社会的处事能力、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都会起很大的作用。

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计算机教学必须加强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在中专的计算机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益处。这对以后即将进入社会并对广告设计、平面设计等方面有兴趣的学生将有很大的帮助。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关乎学生将来技术发展的大事,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掌握自学能力后,在日后的发展中将立于不败之地。技术的不断更新,在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同时,还应该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及时地学习新技术的相关内容。

学生所有的学习更多的时候都依赖于老师对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计算机老师来说,我们可以完全地摆脱常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开。比如,我们在程序设计的时候,可以用很少的课时把该程序设计软件的基础知识做些基本的讲解后,布置若干综合的训练课题,然后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查找相关的资料、技术,通过不断地学习去完成课题。在课程结束前,可以根据课题的选择情况,组织同类课题小组进行交流,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就把常规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练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适应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一些比较大的项目,让他们从大体上了解项目实施的过程,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语言结构,并让学生自己先看懂程序,然后通过模仿自己做一些比较小的程序设计题目,这对于学生的自学、独立思考以及对编程的兴趣都将有很大帮助。

三、合理安排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传统教学基本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略学生接受知识的感受。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必须真正做到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有机结合:

1、因材施教,保证基础技术知识传授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要因材施教,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新知识。

2、理论教学要精讲多练,现在计算机教材大都通俗易懂且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所以教师在教学应提倡使用更快捷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更全面地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上机课着重在抽象难懂的地方演示给学生看,适当时还应调板,学生学习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3、注重讲课艺术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课堂授课主要用语言表述,老师语言要有激情又要有节奏;要形象又要生动,变“静”为“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4、运用引导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计算机教学是理论与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针对计算机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

5、积极思考,发展创造思维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以创造性教育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他们用各种方法从各个方向解决问题。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由“理论型”向“技能型”转变

1、改进上机操作指导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学生上机练习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衡量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让学生在上机时拥有更广阔更有效的发挥空间,我们规定上机操作步骤由学生自己独立准备,每次上机课结束前十分钟抽查部分学生上机情况,让他们谈谈在上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有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必要的计算机课件,把抽象问题形象化,简单化,增强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多媒体作示范指导,让学生了解上机课题意向要求,让学生轻松接受新的计算机知识,达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的。

3、加强技能考核,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是现代教学发展赋予老师的重要使命。计算机课程的特点也决定了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我们把技能考核分为基本操作考核和能力考核,基本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能力考核是了解学生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两种考核始终贯穿于计算机教学的全过程,大大提高了中专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10篇

自学能力是独立获取新知识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就是提高掌握知识的质量和速度。要较好地完成毕业论文,仅用已获取的知识往往是不够的,需要自学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新知识。课题组的做法是:导师给出毕业论文题目后,指出需要学生自学的内容,并根据学生实际,与学生一道共同制定自学的计划与方案,定期进行辅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便获取毕业论文所需的新知识。

2传授文献检索方法,培养文献检索能力

科学研究的基础是文献的积累,只有对研究背景和现状有了足够的了解,才会产生出新的思想和想法,因此培养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尤为重要。本课题组的做法是:根据毕业论文和课题,导师告诉学生该研究方向需要检索哪些文献,它们主要来源于哪些刊物,并传授其检索方法,以此培养学生文献检索能力。

3研读最新文献,确保问题新颖性

研读最新文献特别是国内外同行公认的权威期刊文献,才能了解国内外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课题组的做法是:导师将自己的最新文献以及与国内外同行交换获得的文献让学生阅读,让学生及时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确保研究问题的新颖性。

4引导学生找出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前提,提出猜想是创新的源泉。课题组的做法是:学生阅读文献后,让他们谈自己的感想,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注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论文写作水平

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载体,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并获得理解、掌握、交流和应用。因此,准确地理解、正确地使用数学语言是掌握好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数学思维,表述数学研究成果的必要条件。所以,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课题组的做法是:以小论文习作、数学建模竞赛为途径,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6结语

第11篇

实践教学是工科类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其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核心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革高校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及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4]。本文根据湖南科技学院电子工程与物理系近几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一种以“创新实验室”为依托构建“五元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探讨培养工科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新模式。

1“五元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

“五元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五元”是指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工程设计、科技创新、专业实习5个实践教学单元。“一体”是指5个实践教学单元虽各自独立、分段实施、各自完整的教学环节,但内容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形式从课堂模拟训练到企业实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前者以后者为目标,层次递进,构成一个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新体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实践平台[5]。

2依托创新实验室的“五元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实践针对电子设计大赛等的需要,2007年湖南科技学院电子工程系建立了创新实验室。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创新实验室学习,每个创新实验室都配备有一定的设备及网络,同时还有专任的指导教师给学生提供技术指导或者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验设备或仪器等方面的问题。近几年,湖南科技学院电子工程与物理系的学生参加了电子设计大赛、程序设计大赛、挑战杯竞赛等,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学生在就业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所以创新实验室的建立,使实验室达到了真正开放,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真正培养了社会需要的应用型的人才。

2.1依托创新实验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创新实验室,我们给学生提供了环境、设备及工具,学生可以利用资源熟悉一些仪器、设备的使用,做自己想做的实验,在实践中了解设备可用之处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可以想办法避免或解决这个问题,为学生有胆量、有自信、有兴趣地独立完成一些实验打下了基础。如果把创新实验与实验(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提前一段时间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则可根据给定的任务查阅资料,了解实验原理及目的,自学设计实验方案,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在实验中怎么避免或者降低这个问题出现的几率,还有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学生在实验中,教师没有必要给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及方案或者演示操作,但是由于学生知识或技术的欠缺,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技术指导,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这样,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结果有机结合起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突出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6]。

2.2依托创新实验室,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课程设计最主要的特点是综合性较强,一般本科院校开课程设计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设计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项目,来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其次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课程设计最大的缺点是需要较多的元器件和消费品,成本较大,上课相对比较麻烦。而创新实验室的学生最显著的特点是自学能力强、团队合作精神好。如果依托创新实验室开展课程设计,学生在课程设计的实践过程中既可以获得稳定、丰富的资源及实践场地,进行资源共享、节约开支,又可学习创新实验室的学生那种勤奋自学、吃苦耐劳品质及团队合作精神,相对减少教师上课的负担,扩大学生受益范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操作中,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3依托创新实验室,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及开拓能力让学生参与工程设计的项目开发与实践,比如硬件原理图的设计、程序的编写、仿真、调试等实践活动,既能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又能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培养了学生项目开发的能力。但在一般本科院校中,工程设计实践活动是薄弱、欠缺环节,原因是工程设计项目少、师资欠缺、实践场地欠缺,导致能参与的学生很少[7]。依托创新实验室,指导教师按照各自特长及研究方向负责某固定创新实验室,将研究方向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并根据学生的基础,给定难易程度适中的工程设计项目,限时完成。这样有实践平台、共享的师资、指定的任务及团队,大部分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工程设计实践。只有通过自己真正贴近实际生产,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编程、调试等实践活动,学生才能有效学习知识、积累知识、沉淀知识、应用和开发知识,学生项目的开发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2.4依托创新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大学生的创新活动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以创新实验室为基础,本着“开放实验室促进创新,实验成果服务社会”的育人理念,建立以大学生科研课题、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发明制作、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实践平台,加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微软全球嵌入式大学生挑战赛等学科竞赛,为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发展舞台,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8]。

2.5依托创新实验室,共享企业资源,培养学生企业需求的基础实践能力为了提高就业,理工科学生专业实习常常采用校企合作,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沟通能力可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升华[9]。但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培训时间短、内容多,一些软件操作从没接触过或不熟练,以及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比较基础等,造成了学生实践压力大,部分学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企业需求人才的要求。如果依托创新实验室,共享企业资源,包括企业的技术、资金和设备,采用开放式实践教学,就能让学生在进校学习几门专业课后,提前学习、操作企业提供的软件和实验设备等,衔接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培养学生对企业需求的基础实践能力和适用能力[10]。依托创新实验室,在学生专业实习中,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进一步深化合作项目,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缩短大学生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距离,使毕业学生基本可以实现专业对口就业,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无缝对接”,为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总结与体会

为了使“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工程设计、科技创新、专业实习”5个实践教学单元有机结合,有效促进实验教学改革,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应该根据“五元”的不同层次、不同要求进行合理的改革与实践。

3.1更新“五元”实践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1)更新实验教学内容,规范现有专业的实验教学大纲,明确专业课程的实验项目,处理好基础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加大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2)更新课程(或工程)设计项目,改正课程(或工程)设计的考核方法。可把“项目教学法”应用到课程教学之中,规范课程(或工程)设计内容及设计流程,也可根据自己的科研情况及学生的专业水平,提供一些难易适中的项目,内容要接近生活或实际应用。同时要改正课程(或工程)设计的考核方法,包括教师工作量考核方法和学生成绩考核方法,这样可以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当学生通过自己现有的专业知识和自学实现了项目设计,领悟了知识的应用,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3)整改现有的“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及各种科技竞赛活动[11-13]。一般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数目逐渐增加,但功能和方向不是很确定,比如,一个实验室只有一位专业指导教师,没有一个很好的指导团队。所以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实验室的功能和研究方向,再根据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和所教课程为“大学生创新实验室”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团队。同时,我们要依托“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活动或科技竞赛活动。比如以大学生科研课题、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发明制作、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建立平台,加强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去,体会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或者取得一定成绩的乐趣。

3.2建立和健全校企合作模式应该与其他学校和企业单位多联系和沟通,了解社会的需要,同时,也要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合作项目,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加强大学生的专业实习力度,发挥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缩短大学生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距离。

第12篇

摘要随着高职高专院校的扩招和发展,大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都比较薄弱一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为此,我们必须要优化我们的教学,提高大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本人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从不同的方面谈了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优化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和加速发展,生源的质量越来越差,学生们的文化功底也都比较差,因此,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为了能够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尝试探索,提出了几点有效的策略。

一、注重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平等、协和、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拓展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师生之间良好的感情,从而促使学生喜欢教师,才能进一步喜欢教师的课程。作为教师,要注重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从言传身教中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用广博的知识、幽默的言语、高尚的人格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在心悦诚服中提高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接近学生、亲近学生,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与学生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针对学生实际学情设计教学进度

高职院校中的很多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自控能力也较弱,虽然他们也有学习的渴望,但是因为缺乏毅力而放弃学习。因此,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学生的这一现状是很困难的,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让学生明白,只有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逐渐培养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基础,来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把握课堂教学进度。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情况来看,他们的知识基础普遍较弱,学习能力不强,如果单纯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教学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在授课之前,针对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结构,不断补充新知识、更新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究意识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注重良好氛围对学生的熏陶作用,通过引入生动、形象的实例来导入教学课程,促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利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要求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内容,并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与质疑,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减少学生对学习的疲劳感,消除他们对课程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第三,利用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课堂互动,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手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有效推动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就能回答出来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主动思索、积极思考,通过讨论或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将回答问题的表现情况记入学分,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又能让学生敢于回答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因此,学会学习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主要要求,同时也反映了终身教育的思想理念,这一理念对于在校大学生也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之后,主要就是依靠良好的学习方法自主获取知识,也是他们终身受益的法宝。只有让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的伟大目标。自学能力是促进一个人成功与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体现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它以独立性为基础,以自学意识为核心,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迁移。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强大的自学能力,才能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迁移与内化,转变为自己的基本技能与素质。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由自己来支配学习的主动权。

四、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人生规划

在大学期间,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确的规划,不仅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而且有助于促使学生在大学期间以人生规划为发展导向,以此作为基本的学习动力,从而逐渐走向成功。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自己的优势与缺点,善于发挥自身特长,根据自己 的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来审时度势、明确目标。如果一个大学生能够冷静的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为此积极努力、不断发展,这才是具有社会意义与人生意义的大学教育,能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也只有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人生规划和奋斗目标,才能提高对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之,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只有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终达到培养合格大学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粟远荣.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之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