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4: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养猪的市场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猪的诱惑真有这么大?前有武钢投390亿元养猪,后有山西焦煤集团牵手双汇,将年屠宰生猪200万头列上了生产项目清单。尽管“多元化”是很多企业集团走向稳定甚至更高更强的台阶,但煤炭钢铁行业巨头都纷纷涌入与主业大不相干的“猪产业”,不仅让人疑惑,这背后的逻辑究竟是什么?
山西焦煤集团,利润居山西五大煤炭集团之首,也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煤种最全的炼焦煤生产企业,其生产能力稳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尽管巨头地位仍在,但目前焦煤行业普遍存在高库存、需求低迷的问题,煤价因此“跌跌不休”。行业看不到市场利好的支撑,也看不到市场回暖的一些迹象,据估计,焦煤市场在两年之内都看不到前景。同时,下游钢材市场不景气,山西焦煤集团的大量客户都是钢铁企业——武钢养猪很大程度就是源于主业严重亏损。
另外,山西省最近一直在鼓励省属煤炭企业发展非煤产业。2011年山西煤炭行业实现非煤收入3312亿元,非煤收入比重达59%,今年山西省将力争完成非煤产业投入550亿元,相比去年增加了22%。
在这样的情况下,焦煤巨头现在“跟风”杀猪,意欲何为?
生猪市场的高额利润是一个很好的答案。近年来,饲料成本大幅上升,生猪存栏、母猪存栏下降,因而猪肉价格不断上涨,生猪市场未来前景普遍被看好。2011年,我国生猪养殖平均成本为每头1300元,销售批发价为1800元,收入500元,利润率约为22%。同时,国家政策也对养殖业大力扶持,近几年推出不少生猪养殖补贴政策。比如,根据农业部规定,标准化规模养殖在3000到1万头的,国家给予80万元的财政补贴。
而且与武钢不同的是,山西焦煤多了一项保障,其是在河南和山西两地政府的牵线下,与双汇集团达成合作。双方于2012年6月11日签订了合作协议,确立建设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根据此次签订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太原市阳曲县开工建设生猪屠宰加工项目,计划年屠宰生猪200万头,加工肉制品10万吨,销售额将达30亿元至40亿元,项目力争一年内建成投产。
既有市场前景,又有政策支持,还有合资伙伴双汇集团提供技术、设备和工艺,山西焦煤集团怎会不动心?据估计,山西焦煤集团生猪屠宰加工项目的三期工程全部投产之后,销售额会在50亿元左右。
此外,无论是生猪养殖,或者是屠宰加工,都需要大片的土地,纷纷进入该行业,或是醉翁之意不在“猪”:“有圈地的嫌疑。”
然而,高利润同样意味着高风险,疫病和价格波动的风险同时存在。而且生猪行业毕竟属于低门槛、完全竞争状态,很难获得超额利润。而且有分析人士指出,山西焦煤“杀猪”的行为,与武钢一样有“主业不好,就去开发副业”之嫌一实际上,山西焦煤早就开始了多元化发展,兼营了节能环保、投资金融、文化旅游、房地产和公共服务等十余个副业。2011年其非煤产业实现收入333.82亿元,占总收入的53%,而武钢在2011年非钢产业利润占到了整个集团利润的60%。
近年来,特种野猪在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异常火爆。国家科技部已把特种野猪列为星火推广项目,农业部有关官员指出,特种野猪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发展野猪养殖商机无限。由此一股强大的养殖特种野猪的浪潮正冲击着传统的养猪业,大有取代家猪之势。
特种野猪是选用优良山林雄性野猪与优良瘦肉型家猪多元杂交后,经过人工驯化改良的一个野猪新品种,其基因稳定,后代可长期做种繁殖而基因不变。据福建省永定县招宝生态农庄介绍,特种野猪既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为86%,是家猪的两倍多)、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等优势,又改变了野猪季节性,产仔少、生长慢和不易饲养等缺点。其肉质甚至比纯野猪更加鲜嫩香醇、野味浓郁,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富含氨基酸、各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理想滋补保健肉类。目前市场十分紧俏,特别是广州、香港、上海、北京、深圳等市场需求量极大,前景极为乐观。广州野生动物批发市场特种野猪毛重批发价30~50元/kg仍十分抢手,成年野猪体重100~150kg,产值最少达1 250~
2 500元,一头野猪相当于7~8头家猪价,在野味批发市场笔者亲眼看到一些商家还为没有固定的货源而发愁。
我国是以猪肉为主要肉食的国家,年消费生猪1.8亿头以上,即使按生猪消费的1/10计也达1800万头。但目前全国仅有极少数几家小规模的特种野猪养殖场,远远无法满足市场消费的需求,缺口极大,今后5~10年内仍无法满足。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市场的需求量更大,显现出美好的养殖前景。
另据福建省永定县招宝生态农庄养殖证明,特种野猪的抗病力极强,不易得病,育成率达98%以上;繁殖能力强,年产仔2~2.5胎,每胎8~13只,年产约20头;主食无污染的木薯、南瓜、玉米、红薯、树根、青草等,饲料来源广,饲量仅为家猪的1/3,投入利润比为1∶3,而家猪为1∶0.15。即使今后按家猪价出售仍多3倍的利润,养一只特种母野猪年利在0.5~1万元。大力发展野猪养殖已成为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仅福建永定县招宝生态农庄特种野猪场每年的利润就达几十万元。目前国内一些养殖户取得的高利润给平淡的肉猪养殖业带来启示和新的曙光,养殖特种野猪正当其时。
[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 保育猪 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243-01
养殖业是一项长盛不衰的产业。目前养猪市场前景广阔,2013年中央财政专门为支持生猪生产的发展拨付专项资金。受大豆及玉米产量增加、市场价低下的影响,饲料成本已逐渐降低,部分养殖成本日趋下降,在出栏减少、冻肉储备减少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猪肉价格处于回升状态。随着餐饮行业的进步和肉食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人们生活上对猪肉的需求必将增加,猪肉的人均占有量也会逐步提高。中国现阶段发展状况已不再是传统小农户式养殖而是趋向规模化养殖。养猪业未来的趋势必将向养殖规模化、区域集中化、养猪自动化方面发展。
1 山西忻州市生猪养殖业现状前景
生猪养殖在经历了两年多市场低迷后,山西省生猪养殖业于2015年4月20日在山西省孝义市大象农牧集团总部举行“全省生猪规模化养殖模式高峰论坛”,为整个行业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论坛上鼓励广大企业在扩大保育猪数量、保育猪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保育猪的成长质量发展。
根据最近几年全国与山西的猪肉平均价格数据分析,反映出几年内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截止目前山西忻州市原平市3月价格走向趋势来看,生猪价格已达到外三元18.60元/公斤,内三元已达到19.40元/公斤,未来仍有持续价格上涨的趋势。因此在规模化猪场养殖过程中,做好保育猪养殖技术的研究就至关重要。
2 规模化猪场养殖保育猪的技术要点
2.1 关于免疫管理
2.1.1山西省养殖厂免疫分析
目前国内已针对山西省养殖厂存在的流行疫病做过简要分析,其中以PVC-2、PRRSV日渐突出。2015年1-3月份专家们曾根据山西地区各猪场样本监测出分析结果:流行疫病季节性的特征明显;地域性特征已逐步显现;感染模式均是二重感染以PVC-2为主要核心;种猪带毒感染风险已逐渐加大;细菌感染主要模式以继发型病毒感染为主。因此如何选择疫苗并进行免疫管理就成了养殖厂保育猪的管理主要问题。
2.1.2规模化猪场养殖的免疫管理
规模化猪场目前药品应用现状多以抗生素类、大复方类为主。专家们已对动物方面的药品应用做过一些分析,动物药品主要分为抗菌药、消炎药和免疫调节药。目前预防与治疗最合理方案是抗生素与消炎药的组合,而猪场药品最为科学、安全、高效的方案是消炎药、敏感抗生素、维生素、免疫增强药的组合方案,此方案可标本兼治、缩短疗程、不易反复。因此养殖厂要牢固预防免疫思想,做好定期消毒、常规防疫、预防、驱虫工作,建立完善的接种疫苗工作体制,做好科学免疫、疾病防治的药物保健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2.2 关于饲料管理
2.2.1保育猪的喂料
保育猪要根据日龄的需求投喂不同种饲料。工作饲养员应记录好各种料开始饲喂的时间,保持料槽都有饲料的不断供应。当仔猪从发育不全到发育逐渐完全,饲料饲喂过程要采用渐进过渡性形式,如第1次部分换料25%、第2次部分换料50%、第3次部分换料达到75%……依次类推。因此饲料要妥善保管好。为保证饲料的新鲜性、预防遗漏角落的饲料发霉现象,饲养员要注意等保育猪将料槽中的饲料全部吃完后再进行加料,并定期注意清洗料槽以保持清洁。
2.2.2保育猪的饮水
保育猪的饮水状况直接影响到保育猪对饲料的营养吸收。因此保育猪刚进猪群时最好供给温开水。饮水的不足也会使保育猪食量减少,影响保育猪的生长速度。必要时可提供2个饮水器给10头以上保育猪的猪栏,方便所有保育猪随时都饮到水。饮水中定期添加电解质或抗生素、维生素等药物,来提高保育猪的自身抵抗力,降低疾病的感染率。
2.3 猪群管理
2.3.1进猪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保育舍的消毒工作
在保育舍开始进入保育猪前,首先要把保育舍冲洗干净。工作饲养员在高压冲洗时,要确认整个舍的边角都彻底被冲洗到。尤其是猪能接触到的地方,注意不能有猪粪或饲料遗留痕迹。
其次是保育舍的设施检查
检查饮水器每一个是否通水、检查设备是否都能正常工作、检查所有电器是否无损坏、检查窗户是否能正常关闭,是重要的设施检查工作。
再次是保育舍温度设定
对于管理猪群来说,温度是至为重要的因素。猪群多的环境需要定期保持通风,猪群少的环境要注意平时保温。一般在保育猪刚转进来时舍内的温度保持在28~30℃就可以了。
2.3.2分群与管教
在分群时要尽量按照大小体重相近、原窝同圈原则,个体太弱的保育猪要单独进行分群饲养。这样有利于保育猪的情绪稳定,减轻保育猪之间因为混群而紧张不安的状况,减少保育猪之间相互咬斗伤害的现象,有利于保育猪的发育成长;饲养员要及时清除脏污及粪便,同时要做好保育猪的调教工作,让它们区分出排泄区,便于圈舍的清洁和卫生管理与保持。
2.3.3三天观察期
保育猪在进群后的三天为重要观察期。工作饲养员要查看保育猪是否有不适应分群的情况、查看料槽饲料的新鲜及卫生、查看保育猪的生长健康状况、注意保育猪的营养吸收如何、观察保育猪是否最终发育良好。
结语
规模化是我国未来生猪养殖发展的方向,但并不意味着养殖规模越大越好。各地区规模化养殖技术的合理性、科学性、适度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猪养殖规模效益的有效性。因此对规模化养猪厂保育猪的养殖技术多做研究、可以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保障企业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从而稳定山西省高质量的“菜篮子”工程、努力将山西省快速发展成为中高端市场的供应基地。
参考文献
[1]曾宪峰.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J].畜牧兽医,2015(09).
“因为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所以我要回到农村为农民做点事。不管做的是大事还是小事,只要对农民有帮助就行。”周小丽这段真情告白,道出了她回到农村的缘故。
年轻漂亮的周小丽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法学专业和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去年9月,她成为罗江县首批大学生“村官”队伍中的一员,担任了金山镇千鱼欢村党支部副书记。千鱼欢村的大多数农户以养鱼为生,但是,很多村民都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之甚少,经常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不少村民还吃了“哑巴亏”。她一到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各组修改、完善鱼塘承包合同。法律科班出身的她在仔细研究原来的承包合同后,新增加了“当养鱼和农业用水发生矛盾时,出包方应保证承包方用水最低水位线和因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鱼塘崩塌、干涸等,承包方免责”等内容。承包合同有了这些条款,可以为承包鱼塘的村民们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千鱼欢村有水有鱼,既可以赏鱼、钓鱼,又可以食鱼,却被人称为“世外桃源”。为什么不让“水乡鱼满园、千鱼竞腾欢”的千鱼欢村被更多的人所知晓呢?她创办了“千鱼欢”网站,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关注千鱼欢村、喜欢千鱼欢村。虽然网站的内容还有待完善,但通过这种形式,千鱼欢村对外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随后,她又教村干部学习使用电脑。目前,村里已有4名干部学会了使用电脑,并能上网“冲浪”了。
2007年底,千鱼欢村与白土村合并,新合并进来的农户养鱼的不多,他们的收入也不高。怎样带领他们共同致富?是周小丽思考得最多的问题。她发现今年的生猪市场前景看好,并有很多政策支持养猪业的发展,她认为养猪是一条不错的致富门路。周小丽开始积极鼓励农户饲养生猪,可是多数村民都有顾虑。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给大家看。今年2月,周小丽承包了一个养殖场,在父母的支持下,投入10多万元饲养了60多头DLY三元杂交良种猪,开始她的第一次创业之路。在她的示范和带动下,短短一个月时间,千鱼欢村已有5户村民开始饲养生猪了。
今年春节,在大家都忙着回家和家人团聚的时候,细心的周小丽发现,在金山镇敬老院里还有一群孤单的老人。1月23日,周小丽和镇上其他6名大学生“村官”捐款,为敬老院的老人买了一头价值1600元的大肥猪送去。
“她有知识、有文化,办事公道,工作有魄力,还能带动老百姓致富。这样的大学生‘村官’,我们欢迎!”千鱼欢村的村民对她赞不绝口。
“、、――”马刘洋一边唤着野猪,一边用手轻轻地抚摸着野猪的头。这头在别人眼中凶狠的野猪,在马刘洋身边却显得非常乖巧,任由他摆弄。
每次外出归来,马刘洋都要首先到猪场走一走,看一看,和每头猪套套近乎。性情暴躁的野猪,在马刘洋的温情照顾下,从没伤过人。
“鸡蛋不能放进一只篮子里”:创业失败的他,把野猪当成“替补队员”
马刘洋的创业道路,走得并不顺畅。
28岁的马刘洋出生在忠县双桂镇龙桥村。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高中别人要读3年,他只读了1年,就考入四川外语学院。
“好好读书,找份好工作。”父母为马刘洋规划了未来的生活。一个功成名就的亲戚也曾答应在主城区帮他谋一份体面的职位,马刘洋却并不感兴趣,总想自己干点什么。
2004年,马刘洋和同学合伙开办了一家网络公司,专为客户制作网站,后因合作中发生分歧,马刘洋扔下股份只身退出。
有了这一次经历,马刘洋体会到不能把鸡蛋放进一只篮子的道理。在他看来,初次创业,应该尝试同时做几个不同的项目,就如同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即使一只篮子掉到地上,也不至于将所有鸡蛋摔坏。
2005年,马刘洋争取到美国某保健品的重庆权。按照不把鸡蛋装进一只篮子的设想,这时应找个替补项目。找什么呢?他冥思苦想了好些日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马刘洋吃到了野猪肉,鲜美的肉味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当时我和朋友开玩笑说,干脆自己养算了,没想到后来倒成了真。”马刘洋说,“民以食为天,野猪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符合现代人崇尚健康绿色的潮流,很有市场前景。”马刘洋经过多方考察,最终将养野猪列为“替补项目”。
“猪也能被胀死”:初次养猪,让他明白了创业要汗水,更要冷静与坚持
2005年,马刘洋以做生意为由,陆续向父母借来十万元,走上创业路。
马刘洋创业的地方在海拔700多米的沙坪坝区歌乐山上,一间100平方米的牛圈就是他的创业基地,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里改造成猪圈。
这年冬天,山上下起了雪,气温很低。马刘洋开始了改牛圈为猪圈的浩大工程。说工程浩大,那是因为整个工程从设计师到工人,只有他一个人。
由于不懂技术,马刘洋直接用手将水泥抹在墙上,导致双手被腐蚀而掉了一层皮,疼了好几天。
改造工程终于完工了,然而第一次养野猪,却差点让他血本无归。
马刘洋第一次从北方引进了20头野猪崽,每天早上6点半,马刘洋就起床割猪草;冬天,要步行4小时背酒糟上山喂猪。两吨多的酒糟料,个头1.6米左右的马刘洋硬是一个人从公路边背到养猪场。“最后都快麻木了,倒在床上时,真的想放弃了。”他说。
为降低成本,马刘洋居住在与猪圈一墙之隔的阴暗土房里,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以饼干和方便面为食。
没想到,引回的小猪逐渐死亡,最终只剩下一头。看着小野猪一天天死去,马刘洋焦急万分。他请教老兽医,询问种猪场,上网查阅资料,终于弄清了原因。原来,野猪以草食为主,食量不大,马刘洋因心太急多喂了猪草和饲料,造成小猪饮食过度而亡。
第一次失败,马刘洋一个人在山上伤心了好几天。“猪也能被胀死?”马刘洋坦白地说,此前他从来没想到这种可能性。找到原因之后的他,却更加坚定了养野猪的决心。
第二次,马刘洋购买30公斤左右的小猪,成活率大大提高。为降低成本,马刘洋开始引进种猪进行繁殖,养猪场渐渐有了规模。
2006年,他带父亲上山参观他的养猪场。父亲这才知道,儿子口中所说的生意,原来是养殖野猪。
“多方牵手,路才好走”:免费送猪仔,带动100多家养殖户共同致富
2007年10月,马刘洋回到老家忠县,办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重庆金龙桥野猪繁育基地(2010年12月,更名为忠县原野畜禽养殖场),饲养了200多头种野猪和1000余头商品野猪。由于野猪以青饲料为主,他还种植了黑麦草、墨西哥玉米、红薯、南瓜等植物,专供野猪食用。而最初的创业地歌乐山上的小小养猪场,则成为他的野猪销售中转站。
养猪上了规模,他逐步将事业重心转到野猪养殖上,替补项目变成了主力项目。
“野猪比家猪的食量小,家猪养4个月即可出栏,野猪要10个月,家猪可以长到100公斤左右,野猪只能长到六七十公斤,但肉质好。”马刘洋告诉笔者,由于出色的品质,他饲养的野猪,80%提供给酒店等固定客户。
有了稳定的客户群,马刘洋寻思着扩大生产规模。而一次事故,让他又想到了不能把鸡蛋放进一只篮子的道理。那一次,他的两头野猪因传染性呼吸道感染未能及时治疗,差点让他亏了本。
“如果采取‘基地+农户的饲养方式’,即便有野猪害病,也不至于全盘皆输。”他说。但是,老家的乡亲们并不富裕,面对从未养过的野猪,他们担心一旦养殖失败,前期投入将打水漂。怎样让乡亲们参与自己的野猪养殖事业呢?马刘洋做出决定:免费送猪仔,“半成品”高价回收!
“我把仔猪免费送给养殖户饲养,等长到50公斤以上后,再上门以较高的价格将野猪回收,这样做,一是为了降低养殖户的养殖难度,二是为了保持野猪的野性。”马刘洋说,“回收的野猪不会马上出栏,而是进行强化饲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等野猪的各项指标达到标准后再出售。”
从此,寻求加盟的农户络绎不绝,到2009年,周边区县100多家养殖户与他合作养野猪。2008年一年,他就净赚了50多万元。
如今,马刘洋正在努力开拓新的销售渠道。2009年7月,马刘洋注册的“猪太郎”商标获批。谈到这个名字,他说:“取这个名字,一是受热播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启发;二是感觉比较亲切,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2010年7月,马刘洋成立了忠县猪太郎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128户,带动农户300多户。去年合作社产值100多万元。而建立野猪肉销售专卖店,则是马刘洋下一步的设想。
“中间环节太多,制约了野猪肉的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并不利于品牌的建立。”马刘洋说,他曾经将“猪太郎”野猪肉打入几家超市,却因商家收取进场费,导致价格高达每公斤75―97元,根本卖不出去。
—《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研究》项目课题组
一、立项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所导致的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动物食品的消费,要求养殖业的产品质量有空前提高。消费者对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关注的重点是食物的安全性,要求畜产品无污染、无残留、优质、安全、营养。传统畜牧业是靠大数量、低水平,以牺牲环境和消耗资源作为代价而发展,且畜产品内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和污染降低了畜产品的质量,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目前我国农产品和国家行业标准近700个,安全畜产品生产标准对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以及畜禽饮用水),生产操作规程(添加剂、兽药、农药、化肥使用准则),产品标准以及包装标准都作了相应要求,但安全畜产品合格率仍然不尽人意。农业部食品检测中心(成都)对来自川、陕、云、贵、藏、蒙等地区93-97年有绿色食品标志的畜产品进行抽检,乳粉平均合格率仅为70.3%,肉制品合格率96年度仅为83.3%;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水分、微生物、杂质、有毒有害元素,其他没有绿色食品标志的畜产品情况就更加复杂,主要是农残(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氮)、有害元素(以重金属为主,有机砷制剂预防疾病促生长造成环境污染,添加高铜、高锌促进生长)、兽药残留(抗生素为主)、添加剂与污染物类(色素、甜味剂、防腐剂、黄曲霉素、苯并芘等为主)、病原微生物(以大肠杆菌为主),导致畜产品出口数量只占总产量的1%,中国在2000年3月份之前的6个月共有634批出口食品因杂质、食品卫生、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沙门氏菌等卫生问题被美国FOA扣留。纵观同类食品工业的产品现状,与入世后国际食品市场的要求与标准相距甚远,这与我国农业大国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生猪生产在农业经济中占很大比例,且养猪生产技术在不断兴起;但都只是从局部进行技术创新,没有把这些技术综合用于畜牧业生产,且养猪业都是以追求高饲料报酬、高生长速度,以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猪肉安全生产不能确保,所以必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无公害养猪生产技术要求猪肉无污染、无残留、优质、安全营养,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增进人民的身体健康,是我国畜牧业发展必然之路。欧盟于1991年制定了《欧盟有机农业规定EEE2092191》法规,美国于1998年颁布了国家有机食品标准,日本农林水产省也于今年4月份颁布有机食品标识规定,我国天津、上海等地先后颁布了绿色畜产品生产标准,且国家饲料安全工程也以启动,所以发展无公害化养殖技术是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和业界人士所共同期待的。必须合理使用营养性饲料添加剂逐步减少直至取消药物饲料添加剂,使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无污染、无公害、无残留。有机微量元素、酶制剂、酸化剂、低聚糖类合理应用,都为无公害化养猪创造了有利条件。
现在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食物消费上,越来越注重安全和质量。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有些国家或地区如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土地资源有限,为减少环境污染,宁愿不养动物而依赖进口,这种趋势只会有增无减,这样的时代背景,为我们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无公害猪用添加剂生产的应用国际市场前景更为广阔,为发展安全、高效、优质的绿色养猪业,全面提升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市畜牧兽医站共同承担了《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研究》项目研究,该项目由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主持,*****等同志参与,项目于2003年6月开始实施,至2005年3月已完成项目所规定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二、课题目标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在于避免在猪日粮中有机砷、抗生素的添加,通过对功能性寡糖、有机微量元素、有机酸钙等在养猪生产中的综合使用,提高了微量元素的利用率,解决了养猪生产中的环境污染和药物残留的问题。主要达到以下指标:
1.充分利用本省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提高胴体品质,提高经济效益5%以上。
2.猪肉达无公害标准,应达到NY/5029-2001标准。
3.15—90kg三元杂交生长肥育猪日增重725-775g,料肉比2.9:1以下。
4.通过合理调制配方,减少了重金属铜、砷、锌以及N、P的排泄,使土壤板结程度降低,可间接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因药残对人体的影响,有效推动畜产品安全生产。
三、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措施
项目主要的研究内容为:1.减少重金属污染的添加剂预混料技术研究;2.前营养物质在添加剂预混料中的综合应用技术研究;3.适合无公害养猪饲料配方综合技术研究。
项目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根据猪生理特点,提供适宜饲料配方水平,利用平衡氨基酸合理调制配方,减少氮、氨和硫化氢的排出;同时配方上注意减少重金属对畜产品及环境的污染,使用鳌合或蛋白质结合形式的高利用率微量元素替代无机矿物元素,提高生产性能,利用益生素竞争排斥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以及作为有益微生物的特殊营养源刺激肠道内有益菌群增殖竞争性排斥病原微生物;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外源酶加强幼畜的消化能力,从而提高氮、磷及其他矿物元素的利用率,另外利用低聚糖类调控机体微生物区系,增强免疫力,逐步控制抗生素使用,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四、课题实际完成情况
通过对功能性寡糖、有机微量元素、有机酸钙等的综合利用,课题组研制出的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配方,在替代抗生素方面的技术基本成熟,达到了减少在饲料添加剂中使用药物对人体造成的残留危害,减少了生猪的氮、磷、钙等的排泄,降低了重金属过多排泄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
1.通过寡糖复配对仔猪生产性能、IgG水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在替代抗生素方面的作用研究:①果寡糖与甘露寡糖最好组合为果寡糖+甘露寡糖(0.30%+0.15%)或(0.45%+0.10%),能提高仔猪的日增重,降低仔猪的饲料消耗。②果寡糖与甘露寡糖不同配比对仔猪腹泻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③聚糖能诱导各种免疫功能的活化,具有免疫增强剂的功效。④果寡糖与甘露寡糖联合使用在较大程度上可替代抗生素。
2.有机微量元素对猪生产性能以及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有机微量元素的不同组合,按添加高铜和普通水平铜的赖氨酸盐以及赖氨酸亚铁、赖氨酸锌,与无机组相比,提高了仔猪的日增重;有机高铜组提高了仔猪血清中的铜、铁、锌水平,降低了血清尿素氮水平,但差异不显著,且两个有机组之间,血清铜、铁、锌水平以及尿素氮水平差异均不显著,说明中等水平的有机铜组合即可以达到满足仔猪生长需要。
3.岛西神水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肉质、粪便中菌群以及血清水平的影响:饲用岛西神水组整体来讲,提高了生长肥育猪的生产性能,提高了肉的品质,极显著降低了仔猪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数,增强了仔猪的免疫力。
4.在临产前一周母猪日粮中开始添加润生源、钙酶(替代等量的碳酸钙),至哺乳结束,试验组母猪日粮不添加抗生素,试验组仔猪与对照组在腹泻率、日增重、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等指标上差异都不显著。但试验组腹泻率下降;日增重提高;料肉比降低。
5.在生长肥育猪日粮中添加钙酶与润生源,不添加有机酸、抗生素减半或不添加抗生素,①仔猪阶段,各个试验组均能提高仔猪的日增重,提高饲料利用率。钙酶与润声源联合使用能降低粪便中钙、氮、磷的水平;且所有含钙酶组,粪便中的钙水平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②中、大猪阶段能够明显提高中大猪的日增重,降低饲料转化率;③钙酶与润生源联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部分或全部替代抗生素在中大猪中的利用。
6.通过对有机微量元素、功能性寡糖、有机酸钙等的综合使用,①在15-90kg生长肥育猪阶段,日粮中不使用抗生素、有机砷等,试验组日增重与对照组相近,料肉比试验组比对照组略有下降。②试验组比对照组在屠宰率、眼肌面积、瘦肉率等指标方面有明显提高、降低了背膘厚度。同时,试验组比对照组猪肉的pH值有明显提高,失水率和滴水损失明显降低。肉色评分试验组为3.5分,对照组为2.5分有明显提高,大理石纹等级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7.试验组猪肉各项指标均达到无公害标准,同农业部无公害猪肉标准相比,允许残留的物质远低于农业部标准。原创:
五、推广应用及社会经济效益
本项目在边试验、边推广阶段,通过向饲料厂或无公害养殖基地提供无公害饲料添加剂,用于生产过程中,无公害基地出栏的生猪经有关部门检测,全部符合无公害标准,结果表明该产品能适应养殖生产需求,且使用该产品后,生猪的胴体品质均有所提高,容易被屠宰场和顾客接受,相对价格高0.2元/斤以上,提高了经济效益约5%。从推广以来,共向三个饲料厂(**华达牧业有限公司、**天龙饲料有限公司、**正达饲料厂)和三个无公害养殖基地(**畜牧良种场、畜牧良种场、银三角种猪场)提供约530吨预混料,累计新增产值2241.9万元,新增利税161.22万元。
六、结论与应用前景
4月23日在湖北武汉举行的亚洲猪病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上,华中农业大学陈焕春院士介绍,目前影响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猪传染病问题,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次是繁殖障碍性疾病,第三是腹泻和其他疾病等,这些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据他分析,当前国内猪病越来越复杂的原因之一在于,从国外引种、调种频繁。随着国外良种猪的不断引进,猪病也随之传入国内,以至“万国猪病荟萃中国”。另外,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在封闭的密集饲养环境下,猪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这些都使得猪病容易发生,传染病具有很大的流行隐患。过去猪的农户散养比例占90%,工厂化养殖不到10%,而目前中国的养猪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工厂化养殖上升到33%,而农民散户养殖下降到67%。
在疾病的困扰下,滥用抗生素又成为养猪业的普遍现象。陈焕春院士介绍,要将猪病控制得更好,一个重要的途径是用疫苗进行预防和控制,这样不仅减少了抗生素的滥用,而且还更为经济和安全,不产生药物残留,生产出人们放心的“绿色猪肉”。■
湖北22所职校被撤销办学资格
今年4月29日,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消息,该省22所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被依法撤销办学资格。提醒准备参加职业培训的学员,不要到这些学校报名:湖北创新管理培训中心、武汉现代职业培训学校、湖北科技职业学校、湖北米威尔职业培训中心、武汉科技大学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培训中心、武汉高新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湖北前沿职业教育学院、武汉科技学院职业培训中心、湖北大地职业技术学校、湖北华瑞服饰设计培训学校、湖北明天职业培训学院、湖北荆楚职业培训学院、湖北天源培训学校、湖北雅庭装饰设计培训学院、湖北博雅管理咨询培训中心、湖北新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湖北新领域职业培训中心、湖北齐兴职业培训学校、湖北中南职业培训中心、湖北现代职业培训学校、湖北加力职业培训中心、湖北毕诗麦美容美发专业培训学校。■
今年全国农药药械需求预测
根据全国30个省级植保植检站统计预测分析,2007年全国农药需求总量(有效含量)为29.72万吨,同比基本持平。需求量在1万吨以上的品种有敌敌畏、乙草胺、硫酸铜、杀虫双、草甘膦。
预计2007年杀虫剂需求总量为14.51万吨。其中有机磷类9.43万吨,总体持平;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增长较多。由于部分地区稻飞虱产生抗药性,吡虫啉的需求量有所下降。而敌敌畏需求量较大;毒死蜱、异丙威(叶蝉散)、氟虫腈(锐劲特)等需求量有明显增加。
杀菌剂需求总量约为7.55万吨。杀菌剂需求增幅最大的品种是异菌尿、烯唑醇、春雷霉素、甲霜灵类等。
除草剂需求总量为7.28万吨,比上年增长5.11%。需求量在5000吨以上的品种有乙草胺、草甘膦、丁草胺、2,4-D丁酯、莠去津。需求量在1000至5000吨的品种有:百草枯、氟乐灵、灭草松。预计水田、旱田、菜田除草剂的需求将加大,特别是选择性强、安全性好的高效、经济、低残留的除草剂如烟嘧磺隆(玉农乐)、二甲戊乐灵需求将会上升。
植物生长调节剂需求量2938吨。其中缩节胺、赤霉素、云苔素内酯增加较多。
杀鼠剂需求769.59吨,需求量及增幅较大的是敌鼠钠盐,需求674.11吨。
植保机械需求量仍然保持旺盛增长的趋势。其中手动喷雾器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特别是一些质量好的手动喷雾器品牌越来越受欢迎,同比增幅达10%。另外,电动喷雾器、中小型喷杆喷雾机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湖北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
5月8日,湖北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文件要求,要从六个方面营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环境。主要是:
工商部门应积极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准备工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设立“绿色通道”。
各级财政部门应分别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
支持参与农业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实行税收优惠,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税收优惠。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种养殖场、农机示范推广用地和设施农业用地,在不修建永久性建筑物的前提下,国土资源部门可以将其视作农业生产用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加工企业所需的非农建设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国土资源部门应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及时办理用地手续;涉及占用耕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行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经验收合格后,土地资源部门不再收取耕地开垦费。
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种养业的,其种植、养殖生产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标准。
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运输,交通部门应当优先发放“绿色通道”通行证。
提供信贷支持。各级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
农业部开展拖拉机登记专项整治
为进一步规范拖拉机安全监管,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农业部下发了《农业部关于开展拖拉机登记和驾驶证申领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决定从5月起至11月在全国开展拖拉机登记和驾驶证申领专项整治行动。整治工作办公室设在农业部农机监理总站。
关键词:鹅;营养;牧草;生态农业
中图分类号:S8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1-0035-01
养鹅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养鹅具有投资少、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符合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农民增收的期望。养鹅的发展还推动了中国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在饲养方式上由传统养鹅转向种草养鹅,生产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种草养鹅属于节粮型畜牧养殖项目,具有饲养周期短、投资少、效益高的优点。通过种草养鹅生产的鹅肉无污染、无药物残留,属于绿色健康无公害畜产品。近年来中国养鹅模式由单一规模化养殖向复合循环模式发展。总结生产实践,种草养鹅具有以下几大好处。
1 投资风险小 经济效益高
鹅是草食家禽,可以放牧或以饲喂青饲料为主,对饲养条件要求不高,抗逆性强,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基础建设设备投资很少,只需房前屋后,搭个简单的鹅棚,准备一些简单的食槽、饮水器等即可。其流动资金和投资风险都较小。
人工种植的牧草茎叶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适合于多种畜禽特别是鹅饲用。如种植紫花苜蓿每667 m2产量约2 000 kg,可提供干物质约700 kg、产值约900元,由此可见种草养鹅成本低,经济效益高于种粮食。另外,种草养鹅与外出割野草或放牧相比,可节省劳动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鹅的抗逆行强,不易得病,在生产中不易产生过高的防疫、治疗费用,相应的降低了饲养成本。
2 不与人争粮,结构调整好
鹅作为节粮型动物,消耗粮食少,能利用人类不能食用的饲草资源生产动物性产品,农、林、果副产品都可以喂鹅,不与人争口粮。如传统的饲养方式,养一只鹅需耗精料10 kg,而种植牧草养鹅仅需精料6 kg。养鹅与养猪相比,同样的饲料量养鹅可得到3倍于猪的产量,这对持续发展畜牧业尤为重要。
发展种草养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也可为促进农业从“农、经”二元结构向“农、经、牧”三元结构转变,通过种草养畜推动农业和畜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传统项目向优势产业的转变。
3 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
鹅虽然以草食为主,但生长速度却很快,特别是早期产肉多。B鹅种植的牧草品质远比野草营养成分丰富,鹅食用后增重快,60~70 d体重相当于出壳体重的30~45倍。一般1只中型鹅饲养60~70 d,体重可达3~4 kg。以60~70 d为一个饲养周期计算,一年可养5~6批鹅,见效快,资金周转率高。
4 利用青贮、制粒等新技术常年饲养
大多数养鹅户一直习惯于春夏季饲养,秋冬季出售,未形成四季均衡养鹅的习惯。实际上秋冬季养鹅效益更高,种植墨西哥玉米等适合青贮牧草,进行青贮。种植紫花苜蓿、沙打旺等牧草,晒干制成草粉,辅以其他秸秆加工成颗粒饲料饲喂。这样既解决了冬季养鹅青粗饲料难的问题,又可降低养鹅的成本,真正做到淡季不淡,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切实增加了养鹅户的经济效益。
5 鹅肉品质优良 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由温饱型向营养健康型转变。鹅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鹅肉中含蛋白质14%~22%,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正常鹅肝含脂肪2.4%、蛋白质8%、糖分7%,还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另外,鹅抗病力又强于其他家禽,在生长过程中不需要大量的药物饲喂,最重要的是鹅主食青绿饲料,符合当前人们推崇的绿色消费时尚,称得上是绿色美食佳品。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
6 有利于生态农业系统良性循环
中国富豪就像间歇式喷发火山,隔几年就喷发出新的富豪,有一些则被火山的灰烬掩盖。
5月,新财富推出中国500富豪榜单,富豪排行榜排除了国有企业,排除了体制内的大中型金融机构等,排除了个人资产,因为这些资产或者产权归属不清,或者难以统计,可以肯定的是,从中国的高端消费能力倒推,隐性富豪的数目远超富豪榜所显示的数字。并且,由于上市公司的富豪与非上市公司的富豪财富难以相提,上市富豪的财富可能有被高估之嫌。
从2003年第一张新财富富豪榜单至今,十年的时间,中国富豪积累的财富惊人增长,远远跑赢GDP与CPI,远远超过美国富豪增速。其间,“500富人榜”上榜门槛增长10.9倍,从2亿元跃升到21.7亿元;人均财富增长8.17倍,从7.6亿元跃升到62.1亿元。
中美对照,过去10年,美国最富有的人一直是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而中国的首富宝座年年易主。中国富豪的诞生如鱼回游,一波一波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归功于政策周期与市场周期的叠加。
城市化初起、房地产成为最大的货币套现资产时,房地产富豪引人关注。10年前,房地产富豪是富豪榜主角,10年后依然占据第一方阵,这与中国城市化率同步,10年前中国的城市化率为40.5%,10年后城市化率超过50%。2012年,行业首富榜是从事商业地产的王健林,财富为460亿元,而交通运输业的首富高彦明财富共60亿元,两者无法相提并论。
随着房地产资产价格逐步下移,套现逐步困难,上榜的房地产富豪人数有下降趋势,今年的70个富豪是10年来人数最少的一次。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钢铁、汽车、化工等重资产行业崛起。10年前,钢铁业上榜富豪仅10人,2009年则达到历史峰值27人。这些周期性行业随着景气度下降而下降,连主管央企的国资委近日都表示,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开始进入一个紧缩时期,要求央企要充分认识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抓紧做好3~5年渡难关、过寒冬的准备。2009年,钢铁行业沈文荣成为首富,但2012年,金属与冶炼上榜人数从2011年的42人降至35人,位居各行业上榜人数减幅前列。
有越来越多的富豪进入农业、服务业等行业,对养猪、水利情有独钟,他们精心研读政府工作报告,捕捉行业周期。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明确了发展方向,并提出了20项重大工程,富豪们闻风而动,以比狼还敏锐的嗅觉寻找既有政策支持、又有市场前景、政府大力补贴的行业。
中国富豪的没落与诞生与政治周期密切相关,流转速度特别快,财富增长快,名落孙山的概率也特别大。与政治周期直接相关的是,一任官员羽翼下的企业家各有不同,如此前被形容为超级航母的企业大连实德,如今前景扑朔迷离。一朝官员一朝企业家,成为难以走出的恶性循环。
让人欣慰的是,中国也有阳光富豪。在境外上市的IT、教育等领域的富豪,被寄予澄清市场的厚望。当这些企业在国际竞争环境中,在相对干净的消费、高科技等领域伸展腿脚,如果还能通过自律的方式建立行业秩序,中国的火山喷发出的富豪诞生模式,有可能改观,百年老店有了初始之基。根本在于,这些新兴行业的寻租土壤受到扼制。
一、林下复合经营原理
林下复合经营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遵循种养技术、经济规律建立起来的一种多种群、多层次、多序列、多功能、多效益、低投入、高产出的高效、持续稳定的复合生产系统。它突破了传统农、林、牧、副、渔生产单一的生产方式,形成以林为基础的一个复合的、开放的、具有整体效应的生产链系统。这种系统在空间上是多层次的立体结构,在时间上能更有效地提高太阳能和有关物质在系统内的多项循环利用,实现整个系统在空间与时间上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和林地资源利用率。
二、林下复合经营模式
目前,通过实践证明比较好的林下复合经营模式主要有:林—畜—特复合模式,林—苗复合模式,林—药复合模式,林—菌复合模式,林—畜—沼复合模式,林—渔复合模式,林—农复合模式,以及林—草—牧复合模式等。
1. 林—畜—特复合模式 林下以养殖蚯蚓、金蝉等特种动物为主。在林下建牛棚,林间圈养肉牛或奶牛,利用牛粪养蚯蚓,蚯蚓粪种植有机蔬菜。这样既保持水土,又促进了肉牛或奶牛产业的发展,做到长短结合,充分利用土壤养分、水分和有机质。据调查,每亩林地年产鲜蚯蚓3500千克,产值达70 000元;每亩蚯蚓产20吨蚯蚓粪,每吨350元,年均产值7000元/亩。
2. 林—苗复合模式 利用造林初期的1~3年,林内尚未郁闭的条件,在林下繁育速生柳、速生法桐、速生白蜡、小叶黄杨等苗木,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获得以短养长的效果。据调查,林苗复合经营年均育苗亩收入近万元。
3. 林—药复合模式 即利用林下空间资源间作药材,通过长短结合来增加经济收益。林药间作,林木为药材提供阴湿凉爽的环境,避免夏季烈日高温为害。如林下可以间作天麻、芍药、党参、桔梗、白术、贝母、板蓝根、甘草、薄荷、黄芪等药材。据调查,林下每亩间作白术1.2万株,干白术亩产量可达100~150千克;间作板蓝根,每亩可收获鲜根300~400千克;间作芍药,种植3年后收获,每亩可产400~500千克;每亩黄芪年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由于大多数药材经济价值较高,所以此种经营模式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4. 林—菌复合模式 林木能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低温湿润小气候,春、秋两季均可种植。可在林下建简易小拱棚,面积根据需要而定,用竹竿支撑拱棚重心,棚上盖塑料布,棚中间留50厘米宽的过道,两侧为种植带。食用菌种类以香菇、平菇、黑木耳等为主,育菇后留下的残料相当于给林地施了大量有机肥,可促进林木生长。如林下栽培平菇,宜在森林郁闭度达到0.7以上,光照强度降为300~800勒克斯时进行。平菇生长发育只需散射光,忌直射强光,在林内蔽荫、湿润、凉爽的环境下,只需适当遮阴即可正常生长。据调查,每亩种植香菇8000~10 000袋,年纯利润在15 000元/亩以上。
5. 林—畜—沼复合模式 在林下建造畜棚,每亩可养猪20~30头,形成树叶喂猪,猪粪沤制沼气,沼气照明、做饭、取暖,沼渣沟施养树的循环生态模式,年利润可进一步增加。林下养猪,林内食料来源丰富,有青草、青菜、树叶,可节省饲料,降低饲养成本,又可起到给林地除草的作用,还能增强猪的体质,减少疾病发生。复合经营所生产的畜产品,将农药、化肥残留的有害成分降到了最低限量,有利于生产绿色畜产品。
6. 林—渔复合模式 在地势低洼的林地,采用上林下鱼方式,林间低洼处挖沟(塘)养鱼。
7. 林—农复合模式 利用林木和农作物吸收土壤不同层次养分、水分的特性,在林下间作生长周期短、植株低矮、耐阴的农作物,以提高土壤水分、养分的利用率。间作蔬菜模式分春秋两季,分别选取适合林下环境的蔬菜进行间作,如春季间作生姜、马铃薯、芋头等蔬菜,秋季间作大葱、白菜、胡萝卜等蔬菜。据调查,此模式每亩年产蔬菜8000千克,年产值8000~10 000元。间作粮食作物以矮小、耐阴、耗水耗肥较少的大豆、花生、蚕豆等豆科作物为主。
在与“双汇”共同成长的二十多年里,万隆以对社会和企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兢兢业业、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在他的带领下,双汇集团从一个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小型肉联厂发展成为拥有39家国内外子公司,年创产值60多亿元的大型食品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
临危受命,锐意改革,重整亏损国营企业
1958年,双汇集团的前身――河南省漯河肉联厂建成投产,由于体制、市场等原因,直到1984年,这个国营小厂连年亏损,已经走到了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边缘。
在各地肉联厂走投无路的情况下,1984年,河南省主管部门在10家肉联厂实行试点改革,由省管下放到地方,漯河肉联厂开始了改革之路的探索。第一件改革措施就是以前所未有的民主选举方式推选新厂长。军人出身的万隆以全票被选举为漯河肉联厂厂长。
面对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万隆深知其病根所在。他一上任,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是针对职工组织纪律差、厂内偷盗现象严重的现状,提出“先立规矩后生产”的口号,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生产规章制度;二是改革干部任用制度,打破国家干部与临时工的身份界限,从企业内部招聘了一批懂管理、敢管理的工人进入生产管理岗位,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生产经营指挥系统;三是改革分配制度,实行浮动工资制,工资多少与所创效益直接挂钩,并率先在业务部门推行费用提成制,拉大营销人员与其他部门员工的收入差距,工资、奖金向脏、累、苦的岗位倾斜,激励职工多劳多得。尽管这些举措现在看来是十分正常和普遍的,但在当时却需要有相当勇气和胆识。打电话恐吓、当面拿杀猪刀威胁、乘天黑扔砖头等等情事不断干扰,万隆不仅没有被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和信念。
两分钱上浮,撬动计划经济闸门,掘到“第一桶金”
尽管改革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企业的困境一时仍然无法摆脱。如何使漯河肉联厂扭亏为盈,是摆在万隆面前一道最大的难题。
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生猪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各地生猪收购价相同,老百姓养猪数量少,大多就近按地域出售,导致生猪货源严重不足。通过市场调查分析,万隆果断决定:在国家收购生猪规定的价格基础上每500克猪肉上浮两分钱,吸引养猪农户供应更多的生猪,解决企业生猪货源不足的问题。
正是靠着这两分钱的调控,漯河肉联厂率先撬动了封闭几十年的计划经济闸门,方圆百公里的生猪源源不断地涌进了漯河肉联厂的大门。养猪户高兴,企业也一下子变活了。一年以后,全国生猪收购价格全部放开。万隆以超前一步的精明决策,使厂子当年就实现扭亏,增盈8000元。这不同寻常的8000元钱,不仅代表着26年亏损历史的结束,也成了漯河肉联厂改革以来挖到的“第一桶金”。
当其他肉联厂正在学习漯河肉联厂的经验时,万隆已敏锐地预感到,随着屠宰行业放开以及私营经济介入,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再加上漯河肉联厂实力远不如其他肉联厂,万隆决定另辟蹊径,由内贸向外贸转移,向轻工业产品匮乏的前苏联大举出口分割肉,实现内贸转外贸。
5年间,在没有国家拨入分文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加强管理,开拓市场,改变经营观念,漯河肉联厂不仅还清了债务,而且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出口基地,企业实现产值2.3亿元,销售4.6亿元,利税2000万元,利润1732万元。
力排众议,张扬“五千五万”精神,双汇走进千家万户
正当漯河肉联厂在国际市场上大展宏图之时,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却将它推到了生死边缘: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漯河肉联厂80%的出口业务停顿,万隆又一次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企业的发展,万隆亲自带队,考察市场。他发现,以火腿肠为代表的肉制品在中国方兴未艾,市场前景广阔,于是他提出了上火腿肠生产线的构想。然而,下至企业职工干部,上至省市领导都心存疑虑,担心上火腿肠项目会给企业雪上加霜。
但万隆却认为,发达国家肉制品消费需求占肉类总量30%~50%,而中国不足1%。国内已投产的厂家尚未形成规模,要想取胜,必须迅速上马,尽快形成规模;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肉制品正逐步被广大群众认识、接受。最终,万隆力排众议,拿出企业仅有的1000多万元家当,一次性从日本、法国、瑞士引进了10条火腿肠生产线。
1992年2月10日,第一根“双汇”牌火腿肠问世。但市场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加上竞争对手的攻击和排挤,居然没有一个商家愿意经销“双汇”的产品。如何把产品销售出去?万隆再一次面临挑战。这次,万隆提出了“五千五万”方针,即“历尽千辛万苦、踏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走进千家万户”。
在“五千五万”的精神推动下,全体双汇员工努力拼搏,双汇火腿肠开始逐渐被消费者和商家接受。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双汇”就跻身国内火腿肠三强,当年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利税7000多万元。
1994年,双汇集团抓住外商投资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的有利时机,与香港华懋集团合资,引进资金1.27亿元,建立了亚洲最大的肉制品大楼,使企业的规模、实力和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当年实现销售收入9.9亿元,利税8600万元;同年,漯河市政府将漯河市另一个亏损企业――漯河罐头厂划归漯河肉联厂经营,组建了双汇集团。1995年,双汇集团肉制品产量达到14万吨,是1992年的10倍,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
高瞻远瞩,扩张收购不跟风,新建投资不偏离主业
万隆清醒地认识到:双汇集团需要发展,但盲目地跨行业扩张,不仅无利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反而会削弱主业的竞争优势。因此他提出了“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肉类加工上项目”的思路,新建投资绝不偏离主业。
1995―1996年,双汇集团与意大利、日本、美国和港台地区的16家客商达成合作协议,引进外资1100多万美元,加上双汇集团积累的资金,在漯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了双汇工业园一期工程7个合资公司,总投资2.6亿元,这7个与肉制品加工相配套的行业,有肉制品加工的上游产业,如化工包装、彩色印刷,也有下游产业,如生物工程,利用屠宰生猪的废骨深加工增值。这些行业的相互配套,有效地增强了主业的竞争力,各个投资项目也取得了较高的投资回报。
1999年,双汇进行了工业园二期工程的建设,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包括日产300吨肉制品加工项目,全封闭、同步检验、冷分割屠宰加工项目,中西式、高低温肉制品项目,万吨冷库及现代化的双汇集团技术中心等。2002年3月,规模更加宏大的双汇工业园三期工程破土动工,三期工程新建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12亿元,工程将于2008年前陆续建成完工。双汇工业园的建设不仅壮大了集团的科研、生产能力,而且打造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化肉制品工业园区,使双汇成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并为集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强大的工业后盾,引导了中国肉类行业的发展方向。
紧握商机,进军品牌专卖连锁,引发肉类零售变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放心肉的呼声越来越高,肉类市场开始呼唤品牌。
万隆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以双汇集团现有技术、品牌、市场、人才的实力,若是把国外“冷链生产、冷链运输、冷链销售、连锁经营”的肉类营销模式引入国内,开设连锁店,改变过去沿街串巷、设摊卖肉的传统营销模式,向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生鲜肉,一定能取得市场的认可和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农民对各种农作物认识的不断深化,农民在选择农产品类型及品种上也出现了多样化。有人觉得种植蔬菜收益快,有人认为种植桃子收益好,也有人觉得养鱼收益高。然而不管种植何种农作物,总而言之,人们的目的都是探求适合当地及自身发展的道路,最终达到增加收益的目的。近期,有农场主推荐了一种新兴的农产品――麻竹,并预言它将有望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支柱型产业。
众所周知,麻竹是笋材两用的优良经济竹种,产量高,笋味鲜美脆嫩,易加工且加工种类多,效益好,逐步发展成一大新兴产业,前景十分可观。市场上,竹笋作为一种新型食品正在成为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畅销商品。就国内市场而言,全国13亿多人口,如每人食用1千克鲜笋,就需要培育几百万亩高产笋用林才能满足其需要,可见市场潜力大。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国际市场上笋片、笋干的消费量达500万吨以上,但市场远未饱和,其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农村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广东省麻竹的种植面积有了较大的扩展。有些地区,麻竹被当做优良的经济竹种,实行了基地化培育及集约经营,产量迅速提高。早在几年前,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粤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月友先生也洞察到了麻竹产业市场的这一广阔前景,并对麻竹种植及麻竹市场作了进一步的了解与分析。近日笔者走访了粤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麻竹种植基地。该基地位于东源县顺天镇的一个山村,属灯塔盆地腹地,东邻船塘、骆湖镇,南接灯塔镇,西连涧头镇,北与连平县忠信镇交界,属新丰江水库库边镇。早在清代,顺天属蔡庄约的一个小村,内有一个顺天湖,因水利条件差,望天田多,人们靠天吃饭,于是产生了“顺天”的思想,故名顺天。如今顺天镇充分利用了灯塔盆地及移民地区的优惠政策,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手段,大力发展生产,农村经济上了新的台阶,农业综合开发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前来投资办厂,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行业涉及方方面面如饮食、加工、建材等等。该镇已初步形成了枫木枇杷、二龙岗奇演布朗李、板栗品改、牛潭石元坝养猪与腐竹加工、朝东养羊、党演千亩种养、沿河两岸绿竹种植、横塘温氏养鸡、速生丰产林、豆角、蔬菜(萝卜)种植等“十大农业开发基地”。
东源县粤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本地山多、地肥、环境适宜的有利条件,经过深入的考察和调查研究,结合各方面条件,在该镇乡村的山岭等地建立了千亩麻竹生产基地。在工人们的精心护理下,基地麻竹今年获得很好的收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正值麻竹笋收获的季节,记者来到了粤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麻竹笋种植基地,恰逢农户收成竹笋,满载而归。基地负责人冯月友告诉笔者,今年基地收成好,竹笋又大又脆甜,种植基地共5000多亩,亩产量3000多斤,据统计,去年年产量100吨左右,今年丰收达300吨,明年计划超1000吨。
“麻竹相对来说易种易管,早生快发,经济价值较高,一次投入可长期受益,是我们农民增收的一个好项目。”冯月友先生如是说。麻竹种植的前期,前两年生长较慢,从第三年开始进入迅速生长期,产笋量和竹杆直径迅速提高,麻竹对自身生长环境要求不高,凡是具备一定的条件均可生长。据了解,在温度为-7℃至42℃,PH值在4.5~8的江河两岸、荒滩、荒坡、房前屋后、田边地角等均能良好生长。“种植麻竹,采笋与留养母竹是重要的技术关键。”冯月友与笔者侃起种植经,竹林是异龄林,合理的年龄结构及每丛保留合理的立竹数量甚为关键,可以视为竹林产量形成的内因,竹苗栽植造林成活后,在首批出土的竹笋中,选留健壮的竹笋1~2株抚育成竹,此称“留母”。第二年在头年留的新竹上长出新笋,又各选留1~2株培育成新竹,这样每丛竹中就有新竹7~8株,第三、四、五年只割笋,不留母竹,第六年除割笋外,每丛选留新母竹3~4株,并在冬季砍除3~4株老的母竹,第七、八、九年同第三、四、五年,第十年同第六年,并将第一、二年留母的老竹蔸挖除,如此周而复始。
由于笋用林每年要从林地里采笋,带走大量有机物质,因此,为了确保稳产高产,必须补充养分,要求每年每公顷追施有机肥37500千克,并配合施用化肥,以氮、磷肥为主,每年每公顷225千克,可分期施肥。冯月友说:“麻竹的栽培管理较粗放,病虫害极少,是一种经济植物,同时麻竹也是一种绿化河滩荒山,防止水土流失的理想植物,它对于防风固沙、绿化、美化环境,保持水土、防治水土流失,促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只要种植得好,收益是很不错的”。经过这几年种植麻竹的实践经验,冯月友探索出了适宜本地发展的种植模式,将冬天清理林地,雨季植苗造林,打塘规范种植,间种抚育管理,除草松土和施肥的麻竹造植技术模式大面积推广和运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麻竹笋增产、自身增收奠定了基础。
冯月友谈及目前种植麻竹较之以前稍有经验了,这几年麻竹笋的产量也在逐年增加,今年丰收,每天都有不少鲜笋上市供应市民。然而随着竹笋量逐年的增产,他们也考虑到了今后销售的问题。鉴于麻竹笋的用途极广,其全身都是宝:其一,竹叶既可以用于制作雨帽、食品包装,也是养牛、喂鱼、喂猪的好饲料;其二,老竹枝可加工成牙签,也是重要的纸浆原料和建筑材料;其三,竹笋不但富含人体需要的蛋白质 、脂肪、糖类 、粗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而且还具有保健延寿、增进食欲、清除便秘、减肥美容、抗癌防癌等功效;其四,通过烹制和加工成干制品或罐头制品,食用起来味道鲜美、脆嫩爽口、味甘醇香,是当前国内外最佳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当今人们追求的无公害绿色食。竹笋是易加工且加工种类多的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加之自身已具备产业化发展条件。因此粤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考虑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方向进军,采用“基地――加工――销售”的经营模式,组织化、规模化地发展产业链,该公司将以“规范管理,确保质量;提高效益,长远发展”为经营理念,以“为消费者送去健康,为经销商带来满意,为企业创造价值”为经营宗旨,以“带动更多农民增收,吸纳更多当地农民就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创造更多社会财富”为发展目标,发展成基地、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示范公司。
从消费市场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竹笋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将进一步扩大,冯月友称种植竹笋必将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又一个亮点,有望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新兴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