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流管理课程

物流管理课程

时间:2023-06-05 09:54: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流管理课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流管理课程

第1篇

1当前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高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沿海一带高校在这一领域教学水平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则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其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其地域物流发展水平本身较高,学科依托的大背景较好。很多高校都认识到了物流管理学科的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其实践教学。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包括改善教学条件、建设物流实训室,以及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在这两个方面,目前高职院校都比本科院校做得要好。高职院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大多投入大量资金建立物流实训室,以期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自我定位相对较低,愿意做一些实际性的工作,而本科院校的学生自视较高,实训过程中难免会眼高手低,反而不太受企业欢迎。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实训大多还停留在购买简单的物流模拟操作软件进行训练的层面上,而在配套功能设备和集成信息系统等方面都不完善,培养的学生在物流技术应用和物流综合能力方面都与社会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

2高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落后于需求原因分析

学生普遍的感觉是什么都学了,但是什么都不精通。而且学生大多忙于考英语、学数学以及考各种各样有用无用的资格证,而对专业课都不够重视,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门课程也是如此。其实这门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具有较强理论性,又必须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理论与实践性兼具的一门课程。所以,光有理论的学习或只注重实践的操作都学不好这门课程。而一旦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那么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又会由于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让学习难度加大,形成难度越来越大、兴趣越来越少的厌学恶性循环,显然,这并不利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由于这门课程不仅知识性和系统性强,而且是与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知识结合紧密,发展异常迅速的一门功课,担当该门课程教学的老师工作任务较重。如果老师授课量大,一则教师疲于应付,没有时间与时俱进、持续学习跟上物流行业发展的步伐;二则课时短,老师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讲解重点和难点知识,同时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机会。这样,教师只好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从思想上到行动上的倦怠和敷衍的恶性循环。2.2相关教学设备匮乏,影响教学效果。当前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虽然都开设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门课程,但是作为本科院校的课程,由于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门课程的实验和实践设备的配备上,往往不如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条件。相关的实验器材和设备严重不足,相关的综合实验和综合技能训练实践活动也基本上无法进行,动手实验相当少。对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样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来说,学生无法从实践和实验中得到扎实而系统的动手实践能力训练,将会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后续课程的学习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碍。2.3校企缺乏合作渠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在干中学、在学中悟、在悟中创新。同时,由于电子商务的极速发展,行业本身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发展,物流管理也处于快速跟上、超常发展的快速轨道上,并没有现成的运营和发展模式可供学习、借鉴。所以,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实际上实践是超前于其理论和学科发展的。因而,这门课程的学习,如果拘泥于书本知识,而不立身于行业实践,从实践中去吸收营养,其收效是会大打折扣的。但是,目前由于电子商务企业普遍的民营所有制形式以及当前社会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企业总是希望聘用即来即用的人才,而不是对在校的大学生进行储备和培养。对于来自学校的见习、实习和联合培养等要求,通常不予积极配合。事实上,历史和国外的经验都表明,有效的校企合作是产学研一体化的主要方式,不仅学校,企业本身也能在合作中享受到知识共享以及随之而来的知识创新所带来的收益。

3构建多层多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体系

为了有效地提高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的教学效果,必须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多层多维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体系。3.1根据学校层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教学模式。一般来说,本科院校的学生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理论基础相对扎实,可以学习较多较深的物流相关理论知识。这些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电子商务或物流行业中的物流规划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但本科院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的学习也必须立足于学生对物流行业有着基本扎实的理解和领悟的基础上,所以,其实践环节不是削弱而是应该增强。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由于其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且其培养目标是具备物流行业物流师职业资格,能从事具体的物流活动如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库存管理、装卸搬运、包装和物流信息系统等业务的从业人员。所以,对物流行业的各个流程务必充分熟悉,对各流程相关的原理有着必要的了解。3.2借鉴国内外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经验,构建多维实践教学体系。文献记载,德国采用以企业为主、实践和理论并重的双元制物流课程教学模式:学生同时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在企业进行在职培训;到职业学校注册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并行不悖,在学生毕业时既要进行书面考试也要进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只有二者同时达到合格标准,才能毕业。而由于考试是由行会负责,所以,学生毕业的同时,就取得了该行业的执业资格,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熟练工。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则仍然是以学校为主,只不过实践体系与工厂完全无异,其教学工厂硬件完全由工厂提供,教师既是理论授课者,也是实践授业者。借鉴以上国家的教学经验,我国也应构建多维物流教学模式:校内实训、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多维一体,共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3.3创设有利环境,促进各参与主体间协同。当今社会是一个协同合作的社会,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实践中,有关部门应该创设有利环境,促进校际协同、校企协同、师生协同,共同为提高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学生培养水平和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做出努力。

作者:肖冰果单位:吉首大学

第2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物流管理;课程教学

一、翻转课堂的介绍

翻转课堂是指对课堂内外时间进行重新调整,颠倒性地安排教材知识。教师不再占用课内时间来讲授学习信息,这些信息靠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他们可以通过看视频、听讲座、阅读电子书等方式自行安排学习内容与节奏,也可以在网上与其他同学讨论。教师会提前给学生布置要求,让他们带着要求学习,课堂上再通过师生探究深入了解知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如此一来,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教师成为了知识的推动者。通过相互交流和教师辅助指导来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1.学科特点

物流是以最小的总费用,按照用户的要求,将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实现物资从供给主体向需求主体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流动是物流从业人员的任务。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的重要作用日趋显现,物流业不仅需要像运输司机和仓库保管员这样只是从事简单工作的操作人员,更加需要懂得运用物流理论进行物流规划、决策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现代物流学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相互渗透的应用性学科,是汇集了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法学、工程技术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其专业设置不仅应该具有科学的理论知识体系,让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应该考虑课程的实操性,使学生能够在理实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物流业务的操作技能。

2.存在问题

(1)课程之间重复性强。因为学科本身具有的交叉性的特点,不同课程中有好些内容是重复的,教师在讲授不同的科目时对这些内容重复讲授,不仅浪费了时间,也难免会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2)过于注重讲授。教师根据课前的准备内容,以教师为主导,满堂灌讲授,学生被动听课。可是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如果没有实际运作的支撑,课堂讲授时难免会太过抽象,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即使教师采用了案例教学,只要案例对象不是学生所知晓和熟悉的,还是会产生空洞的感觉。(3)对实践有所忽略。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即使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都属于被动接受所得,对很多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至于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讲授,缺少了自主学习和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了。(4)理论与实践课程相脱离。虽然很多学校在物流专业开设了实践课程,但却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离,比如:理论与实践课程分别集中开设,时间上相分离;理论课程占主导,实践课程为补充。由此导致学生学习理论时脱离实践,了解理论知识的时候,不了解实际操作;而实际操作又是安排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实践时只知道模仿操作,并不明白理论依据。

三、翻转课堂对于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1.“翻转”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

翻转课堂模式下,利用视频资料来演绎深奥的物流原理和复杂的物流流程,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安排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轻松地观看教师推荐的视频讲解,不必像在课堂上集中教学时那般神情紧张,担心分神跟不上节奏。学生看视频的节奏可以自行掌握,懂了的快进,没明白的倒退,或者停下来仔细思考与对笔记,甚至还能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学习情况,尤其是那些跟不上正常进度的学生,翻转课堂下可以在课后再重复学习,赶上正常的进度,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憾。

2.“翻转”增加了课堂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由于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了学习的引导者,这让我们有时间与学生沟通,答疑解惑,参与到学习小组中去,对每位学生个别指导。同时我们也有了机会可以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组成了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相互借鉴,彼此帮助,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播者。我们的目标是使学生真正理解课程内容。

3.“翻转”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翻转课堂下,教师事前给学生布置学习要求,学生获取相应的学习资源作课前学习,课堂中教师指引学生进行课堂探究。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翻转课堂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1.关于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注重知识应用的创新,而对于物流管理教学,可用体验式、交互式等方式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教学问题。比如在讲库房选址和出入库等问题时,结合学生掌握的情况,合理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知识传授过程转移到了课下,教师给学生推荐学习资料,学生结合各自喜好可选择多种渠道自主完成学习。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关注的问题重点讲解。学生提出的疑问或是还没理解的知识,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教师承担的是引导者的角色。但是这种方法对学习不够自觉的学生作用不大。那么结合物流管理的学科特点,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理实结合、具有应用性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为完成任务必须先理解理论,探索理论如何用于实践,实践反过来如何体现理论意义。

2.关于教学策略

翻转课堂模式会用到协作学习和发现学习等方式,学习过程中,教师无需太多干预,只需要在必要时作针对性指导。教师只是学生获取学习资源、处理学习信息、应用学习知识的助手。所以,教师要做的是将教学策略合理设计,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以便他们在交互中学习。在这过程中,教师监督并及时评价学习效果,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作出调整。

3.关于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实施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课堂中进行高质量的学习,深层次分析、讨论重点知识和未理解的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具体场景。为了提高课堂学习热情,可以鼓励学生自制学习资源,然后与同学共享、相互评价、相互交流。翻转课堂下的物流管理教学,须实现精细化管理。比如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后,教师通过考试、作业等方式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反馈考察结果,继而对学生进行量体裁衣式的指导。当然,翻转课堂对教师、学生都是挑战,教师要提升综合素质,提高课程设计质量;学生要改进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总之,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物流管理教学由制定教学目标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互动学习最后综合评价四步组成,都以培养学生物流理论应用能力和实操能力为目标展开。

参考文献:

[1]刘春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企业物流课程中的运用研究[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3(1).

[2]许珍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翻转课堂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31).

[3]段春雨.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重庆高教研究,2014(4).

第3篇

通过对情境模拟教学法的认识,其对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物流管理课程有何启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是在对专业培养模式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方面主要有两个视角:一是就该类专业国内外培养模式和方法所进行的对比研究,二是就经济社会发展对该类专业学生的实际要求所进行的研究。经济管理类学生开设物流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涉及物流系统、物流作业系统、企业内部物流、供应链物流及物流规划等物流管理活动。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物流规划、企业物流运作管理系统化、企业物流流程管理等手段与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企业物流问题的分析,具有解决一般企业物流管理问题能力。物流管理课程内容的设置表明,单纯的课堂教学很难完成其培养的目标,对于企业物流管理问题解决的分析是很难靠讲授、灌输实现的。而受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授课大多只能在教室完成,所以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教学法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指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企业物流管理事件发生的过程、情节、及所产生的管理问题进行模拟再现,让学生在接近现实的情况下扮演某种角色,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事件中的人或事产生互动,对事件中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产生身临其境的体会。

二、情境模拟教学法的教学方案设计及应用

以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管理为例:可以从一个情境模拟题导入,假如你是某制造企业的管理者,请谈谈如何解决企业面临的供应物流管理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模拟演示可以使学生较轻松的掌握这一章的知识及获得较深的实践体会。教师任务:

(1)设计模块。将供应领域的物流管理问题分解为如何降低货物到达前置时间问题;交货期准确率问题;配送效率问题;计划应变能力问题,使学生有机会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且这些问题都是角色必须应当和解决的物流管理问题。

(2)设置情境。将解决这些问题的参与者分为供应商、零部件协作商、配送合作者、采购部经理等,给学生创设一种非常真实的问题情境。

(3)现场引导。介绍这章要涉及的相关理论,协调各组之间的职责及任务,把任务交代下去。

(4)总结评议。这点应与学生的交流体会互动起来。结合学生的现场表现,要肯定学生的成绩。且紧扣本章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情境模拟中所扮演角色承担的责任和所完成的任务进行对比和理解,进一步分析强调处理演练过程中产生冲突的相关理论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从而把重点引导到第一点所布置的问题分析中去。

学生任务:

(1)准备材料。主要有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要对问题产生的相关理论知识熟悉,另一方面要结合相关的企业背景。

(2)讨论交流。一组扮演一个角色,组内交流,重在结合准备的材料分析问题,让学生从理论和实际两个角度去分析人们在工作中会怎样或该怎样说和做。

(3)现场模拟。各组均派出代表,相互配合,进行现场操作演习。

(4)交流体会。这一点可以用头脑风暴法,大家都有发言权,请各扮演组分别表明他们言行的意图和对对方言行的感知。提出自己的质疑、理解、认同、创新等。教师再对症评议。

三、情境模拟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

1.遵从学生的学习愿景是情境模拟教学的原则问题

学生对于大学学习过程会或多或少地与以后的工作联系起来,我毕业以后干什么?怎么干?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就业竞争的压力。从而使学习赋予了一种追求、谋取某种外在实利性为目的的手段。澳大利亚课程学者库克认为,满足学习者要求,倾听学习者对“怎样才能学好”问题的回答,对于提高学习的动力、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济管理类学生属于非师范类学生,以后工作的期待大多想从事管理类工作。所以学生更期待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获得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学应了解、遵从学生的学习愿景———给学生尽可能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范围、方式、风格及要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自主探索活动和发现来学习;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帮助者、支持者、促进者;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看法,追问自己的问题,并竭力寻找答案。情境模拟教学过程正是引入相关命题———假如我是企业的某职位的管理者,面对需要解决的一些职位相关的具体问题,我该怎么办?学生是很愿意不遗余力地查找资料,力争以充足的论据、鲜明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说服对方,积极参与到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当中。情境模拟教学就是有助于这种愿景实现的良好途径。

2.协调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情境模拟演示活动的动态关系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

情境模拟教学活动的核心是让学生通过理解认知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进而培养能力。因此情景模拟教学活动形式要服务于教学内容,不可单一地为了追求课堂活跃气氛而忽视了紧扣教材。基础理论知识是学生用来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而情境模拟活动又是促进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和深化的重要影响因子。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基础理论知识就是一章中相关的概念、及由概念拓展的特征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原则分析等。而情境模拟应该是对这些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模拟再现。因此教师的设计模块、设置情境,学生的准备材料、讨论交流相关环节应牢牢把握两者关系,情境模拟活动是为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迁化和转移的动态过程。如果学生缺乏对理论知识的认知,那么在面对如何解决问题面前就会缺乏指引,没有思路,情境模拟活动就会变得空洞和没有价值。因此强调构建基础理论知识和情境模拟活动的动态关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两者之间的灵活互动,把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作为情境模拟成功的基石。

3.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是情境模拟教学应实现的主要目的

“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学者通过对学生“所学专业的兴趣”与“学习努力的程度”及“所学专业的兴趣”与“学习成绩”两组变量进行交互分析,发现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的大小与学习努力程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越浓厚的学生其学习就越努力刻苦,学习成绩就越优秀;相反,如果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不感兴趣,那么就会导致学生无心学习,甚至厌学,其学习成绩就较平庸。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对所学专业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对学习成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何对学生的发言和表演予以充分的肯定,激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呢?情境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由于大多情况下,某个学生的观点并非是解决管理问题的最佳答案。所以学生任务的准备材料步骤应是小组内每个学生围绕一个相关主题分别准备,讨论交流步骤则一个小组讨论同一个情境模拟角色问题,利用头脑风暴法原理,大家就自己所准备的材料发表观点,一起讨论,一起总结,集思广议找到较完美的答案。教师如何巧妙地总结肯定一个组同学的正确观点,如何淡化某些错误观点。经验表明,适时、恰当的表扬是鼓励满足学生成就感、增强其信心和胆量的关键。教师在一组同学对一个问题发言结束后,强调重复所有发言中正确的观点,并将其总结整理,对错误的观点引导、纠正,学生就能较愉快接受正确观点,对错误的观点也会有所反思,这就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4.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是情境教学成败的关键问题

在情景模拟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职责是做好情景问题的设计、及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最大程度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是情景模拟教学成败的关键。从选案例开始,情景剧的准备与演练,及对知识进行交流思考过程,学生就要进行分工与协作,确定哪些人来搜集资料,哪些人制作PPT表演背景,何时何地排练,服装与场景的配合、时间如何控制等。这一系列的活动,就会使学生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团队的分工与协作、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沟通能力的培养、如何协调不同意见等团队沟通中的具体问题。在模拟活动中,各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探讨、相互补充、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团队绩效,从而增进了同学间的了解,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是演员、思考者,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沟通,把书本中静止的知识变得活灵活现,把抽象的理论变得丰满有形是通过情景剧的表现深入了解知识的本质。

四、结论

第4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第三方物流;课程;融合;改革

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的课程体系中,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中所占理论成分较多,为了进一步贴近高职学生培养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的融入实践知识和技能,从而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高打下基础。第三方物流管理是综合性课程,是物流各项领域于一身的集成,其典型特点是以为作为运作原理,由于第三方物流管理是新兴行业,所以针对该方面的知识并无过多全面和深入研究,特别是在面对高职生工学结合为背景的前提下,构建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改革,势必要结合现场企业的特点来进行。实现“理实一体化”结合案例教学和现场实际操作,是第三方物流岗位更加明晰。

1校企合作共建课程体系,应有方向性

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应有明确的方向性,应该结合第三方物流管理课程的实际教学环节来充分的设计,例如按照第三方物流的三大组成部分,可以分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三个板块。每一个板块都有对应的要求。包括订单处理、客户服务、第三方物流采购、营销操作、装卸搬运等方面的内容的现场指导和演练。让学生们能够充分的体验工作现场与课堂不同,并且能够尽早的融入到企业实践工作当中。

2校企合作应更早注重第三方物流教师的培养

从教学的课程改革来看教师与学生的紧密配合,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的核心关键,掌握第三方物流专业的知识点,是必备要素,特别是专业技能的应用是教师的必修课,如果教师光懂得理论,而对实践技能一概不知,那么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可想而知,这也从根本上与高职办学培养目标不相符,另一方面从研究的角度来讲,高职第三方物流课程体系培养目标注致力于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出发点,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方面,要更加关注运输、仓储、配送、增值服务外包以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第三方物流运作的模式。所以,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点的培养,课程内容应选取理论与实践都相符合的内容。

3校企合作融入第三方物流课程的教学方式

3.1情景创立,学练结合

根据第三方物流管理教学环节的课程,通过课堂+实训场地的不同场景,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法,通过甄选和分解任务书,有机的融合和拓展学生对任务的理解,通过学生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3.2校内外指导教师相融合

学生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打破传统授课方式,通过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技术能手等现场经验丰富的教师从事实践教学,而理论教学应该有校内教师来进行,这种理实结合的形式,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增强动手能力的理解。

3.3通过互联网等新形势,融入教学

结合新兴媒体,开发符合现代高职学生兴趣的学习方式,是大势所趋,例如在进行业务外包、市场营销、设计定制化、增值化产品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媒体设计或网络虚拟的形式来进行,这样一是可以更好的、更便捷的完成项目任务操作。二是可以安全进行教学作业,同时学生又能够在低成本下完成和模拟操作实际作业过程,通过这种加强虚拟技能的培养,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控。

3.4理实结合,设立标准化考评结合

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对高职学生的评价可以由两套体系来完成,即理论教学通过考试和平时考察来进行,而实践教学可以通过技能鉴定来进行。鉴于高职学生动手能力比理论研究要强的趋势,在理论考核过程中,可以富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中设立题库,通过专业知识题库,高职学生在计算机中随机抽取考试,可以起到很好的学习作用效果。而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实践指导,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专业技能鉴定的考试相靠拢,学生在完成实践技能学习后,符合哪一个等级的职业技能鉴定,是检验学生实践学习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5篇

在学习完一学期的物流管理后,通过到实地考察,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了解海上运输以及国际物流等相关的内容,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消化物流管理这门课程,并做到在现实中融会贯通地运用。

这次物流实践课的地点是四个码头中的石布岭,同学们到达目的地后可自行在指定范围内自由参观,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咨询现场负责解答的顾经理。

根据现场提问和自行观察,我了解了以下的一些情况:

有四个码头,每个码头的货运和客运都是不固定的,但是有分客货区。

我们所考察的的码头全长约453米,建设规模有2万、3万、5万吨级杂货泊位各一个,年吞吐量在500万吨左右,属中型港口。的船舶以散货、杂货船为主,的货物多为铜、铁、硫磺等矿产,还有化肥。出口的货物主要是化肥和一些矿产,其中化肥多是、的公司从该港出口。而进口的主要是硫磺和矿产,进口多为美国,加拿大,中东等国家,其中以巴拿马的船舶为主,在硫磺进口中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优。从到美国和加拿大是30天左右,到中东是15天左右。同时,外国船舶必须挂中国国旗在桅杆方可进入国境。

退潮时水位9.5米,安全水位为11.5米,但通常都会到达12米,大约在卸下几件货物后恢复到安全水位。接待过吨位最重的是一艘7.5万吨的货轮,吃水13.8米。的码头基本不放货,一般在卸完货之后马上运到仓库。

今天看到停泊在码头的有三艘货轮,一艘是2万吨级的,一艘3万吨级的,一艘3.5万吨级的。而载重3.5万吨的货轮正在卸货,货是硫磺,卸货工具是以轨道移动的吊车,卸货方式是用斗抓硫磺。岸边有一个叫集装箱岸边桥的起重设备,集装箱大多以铁轨运输,也用正面吊把集装箱放到指定位置。另外,我们还到办公大楼看了的建设项目表,从而了解到未来的建设方向和发展规模。

虽然此次物流实践课在大雨中进行,使我不能很好地参观和考察,但是通过现场提问,让我更清楚地了解海上运输和国际物流的流程,也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物流的相关知识,获益匪浅。但是,在考察中也发现存在着污染问题,由于货物泄露而导致码头附近海域大规模污染,是海水变色。这个问题应该尽快加以解决以免造成更大的污染和货物的损失。

实践课其实就是一次让学生能够实际考察在理论课所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理论课上所不能了解的知识用实际情况来说明。

虽然理论知识很重要,但是理论还是要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价值。现在学习好理论知识是为了将来能在实践中更好地加以运用而准备。只有拥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人才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第6篇

(一)专业理论基础要求较高

即使是在大专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其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其实也是涉及面广且深奥难懂的。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物流基础概论》、《物流运作法律法规》、《物流营销实务》、《供应链管理》、《运输实务》、《国际贸易》、《仓储与配送》、《物流采购管理》、《物流电子商务》、《报关与报检》、《集装箱运输》、《国际商务单证》、《物流企业管理》、《库存管理》等。这其中的内容如:DRP与库存管理、车辆完好率、客户关系管理、运输路线选择、折扣定价法等都是物流管理专业课上需要讲解的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同时也要学好管理学、机械学、经济学、计算机、物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否则要学生理解和运用物流专业课程中涉及的这些理论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业务流程难度系数大

从物流业务流程来看,物流分为储存、包装、运输、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8项主要功能。其中涉及的如集装箱货如何进行科学的配载,物流企业新产品开发,还有物流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及大型运输企业的车辆合理调度,有的甚至要涉及其他企业的报检报关业务中的物流软件操作。这些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在操作中如果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将实践性这样强的专业知识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白理解,并能较快地运用生产实际,这也给教师教学方法选择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教学实习设备要求高

由于物流的实践性非常强,所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设备的要求非常高,如装卸搬运的工具叉车,起重机械,集装单元化器具,模拟的大型超市,标准化仓库等,目前的大专院校还不具备这样的办学条件。但是,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在毕业就业时马上就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如何在办学条件简陋的大专院校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这无疑也给教师的教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目前教学条件有限的课堂上,实现多内容,难度高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要求?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摸索出几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二、物流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几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的教学方法应当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并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而且前提是以启发学生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它是依靠现代教学设备如计算机、互联网、摄像机、投影仪等技术来实现教学。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其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清晰甜美的声音,创设出独特的视觉听觉效果。如果教师能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就可以给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增添很多乐趣。笔者在具体授课时,有时会根据课程需要在课上插播当前比较成功的商战片片断,让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时明确所学的知识如何应用于未来工作岗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物流专业课的兴趣。

(二)讨论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教材的某一个问题,学生或个人或组成小组,通过相互间的讨论或辩论,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如在讲解《回收物流》的时候,笔者就“商品包装如何回收”这一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准备材料,然后进行第一轮即个人对个人进行的辩论,然后将有相同意见的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再进行第二轮的讨论。两三轮这样的讨论后只剩下两个小组在对弈,同学们个个争论的面红耳赤。最后通过激烈的辩论,两组的意见终于统一了。在这个时候,笔者对这个问题做出总结和概括。通过这样的教学法,回收物流的具体流向给了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深刻的印象。目前第一次接受这个方法的学生已经毕业了,在一次闲谈时,他们提到了这次讨论,他们说:到此时他们对当时的情景还感觉历历在目,怕是终身难忘了。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

学生通过教师布置的探究性的学习任务,独立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物流电子商务》课程里,让学生找出一百个淘宝店铺,统计其好评与差评里与物流相关的评价,这个任务足足给了学生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每个同学都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统计表,交了表之后,教师再安排每位学生写一份分析报告,最后择优在班级里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这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物流的发展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这个过程中也激发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物流专业课程的热情,明确了他们肩上的责任。

(四)参观教学法

第7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教学改革;实践平台

供应链管理是进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化竞争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2005年1月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正式更名为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CS CMP-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成为全球供应链管理时代来临标志,供应链管理思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专业人士所了解并应用。为了适应这一全新管理思想对社会人才的需求,国内高校包括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纷纷开设了供应链管理及物流管理等方面的课程。然而,由于课程开设较晚,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基础条件有限,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该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的培养模式,阐述了在本专业开设供应链及物流管理课程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一、信管专业供应链及物流管理课程的任务及要求

“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课程以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为研究对象,系统介绍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实现原理、功能构成、解决方案及应用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型、应用型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能够结合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研究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与运作,合理、有效地组织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活动,通过反馈的信息流、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物流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素质,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理论,具备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新的理念、新的视点对供应链管理进行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组织及教学方法探析

1.课程内容的组织

课程内容的组织策略采用“认识运用评价构建”的技术路线,从了解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深化,最终达到灵活应用的水平。

(1)认识供应链及物流管理。了解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构成,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对企业经营及,国民经济的影响。充分认识到供应链管理思想对企业特别是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供应链管理的计划、组织与控制。理解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运输及配送管理、订单与客户关系管理、生产物流管理、销售管理等方面的组织方式与控制策略。进一步了解一体化战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以及构建供应链管理的艰巨性。

(3)供应链管理评价。分析供应链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供应链环境下的多赢机制与价格策略,供应链绩效报告等。

(4)构建企业供应链系统。在Internet环境下,探讨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利用软件开发技术及其他信息技术构建企业信息化――供应链管理系统。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案例分析、互动游戏、角色扮演、模拟实训、实地调查、企业供应链调研与策划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和社会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2)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充分运用交互式、讨论式、启发式、案例讨论、模拟仿真等教学手段,逐步建立及完善校内网络课程学习网站,包括课程资源、在线实训、在线交流和在线测试等栏目,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源。

三、信管专业的教学深化

该课程在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教学中,除了运用上述的教学方法外,还应该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特色,继续深化教学体系改革。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电子信息类高等工科院校,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过程中,一直把培养学生掌握企业信息化知识,掌握企业信息系统构建与开发作为计算机技术、数据优化与融合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交叉融合的方法之一。为此,2007年秋,在校教改基金的扶持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进行了“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教学实践平台研发”的项目建设,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教研室老师及信管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教学实践平台,系统使用Microsoft公司的SQLserver 2000和Borland公司的JBuilder 2006 Enter-prise等开发工具,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的程序设计。系统实现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订单管理、分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仓储管理、运输及配送管理、实验教学管理等系统功能。

供应链及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有效地丰富了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精讲、演示、提问、提示、研讨、评析”相衔接的新课堂教学体系。精讲就是简要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背景,明确提出培养训练要求;演示是教师不但要向学生剖析系统实现的基本思路及技术要点,还要向学生演示关键步骤和环节;提问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去接近、发现、解决问题;提示是结合在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要给予同学必要的提示;研讨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及时收集共同性的问题并讨论,以达到总结和强化的目的;评析是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恰当的、有效的分析和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补充分析。紧密结合以上6个环节,给学生营造一种主动探索性的学习环境,改变学生按图索骥,完成任务了事的被动模式。通过系统的有序组织,规范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由知识到技能,再到素质的转化。

第8篇

近年来,港口物流在中国发展迅速,各个高职院校纷纷设置了港口物流管理专业,在读的港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人数颇多,然而港口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比较低,对于这种瓶颈的现象各个高职高专院校有必要重新定位港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置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首先就有必要从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下面结合作者所在的学院进行具体的分析,总结出在课程设置上四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

港口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什么工作,这在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里并没有具体的体现出来,所以说培养目标的不明确,直接导致了课程开设比较宽泛,当然,学院这样的做法无非是想扩大港口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只要是与物流相关的行业都可以做,事实上刚好相反。目前很多港口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都在从事比如货代、船代、进出口贸易、理货、报关报检等方面的工作,所以导致人们误认为港口物流就是货代、船代、进出口贸易,理货,报关报检,使得对港口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的认识有偏差。

(二)师资队伍专业能力亟待提升

师资队伍专业性不足,正规的港口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匮乏,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极少。目前我院只有极少数教师是港口物流管理专业出身,大部分的物流教师都是原来从国贸类、管理类教学的老师转行过来的,而且当中大部分都没有港口物流实践的经验,假如授课教师既没有物流专业系统理论知识又缺乏物流实践,上课纯理论的满堂灌式的授课,这样教学质量并不理想。

(三)专业教材缺乏,教学内容重复、陈旧

当前能满足高职高专港口物流教学特点的教材较少,这因为大部分教材的编者本身就缺少对专业实践的深入了解,所以他们编写的教材内容重复率高、陈旧,且没有针对性,缺乏实用性等问题。比如说《港口库场业务》这本书,目前就只停留在王有江的2008年这个版本,内容相对现在已经陈旧滞后,这样的内容体系使教学活动过程缺乏新意和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训条件简陋

实践教学是现代港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关键内容,学生只有在实践教学中才能真正学到所需的技能。然而目前学院实践性教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校内利用物流管理专业的现有实训设备,但是缺少港口枢纽环节实训;二是校外在新生入学后的认识性教学环节安排到钦州港对物流企业实地走访和参观,或者听听其企业经理人的报告、讲座,再无法安排其他实践项目。除此之外,港口物流专业设施设备较为专业,相关运营软件集成度高,涉及到的部门和环节多,港口枢纽的仿真实训室建设投入高,需要几百万投入才见实验效果的港口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是很难获得宝贵的经费支持的,特别是对于像我们学院的民办高职院校。

三、提出的建议

针对上述所提到的问题,结合学院自身的条件和发展定位,提出的建议如下四点:

(一)明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围绕专业岗位来设置

课程设置应依据物流人才市场岗位的最新需求进行调整,增强对学生专业培养的针对性,根据具体的岗位需求来开设专业课程,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快速的适应工作。我们学院在了解北部湾港口物流人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特色的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港口物流管理方向,并根据这个方向所涵盖的岗位群设置相应课程,使课程设置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岗位,学生所学课程专业性更强,也更贴近实际岗位的要求。

(二)优化教材建设,注重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实用性

针对目前港口物流管理专业所存在的教材质量低劣、内容陈旧和重复等诸多问题,个人建议对于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教材应该由一个全国性且比较权威的组织或者机构,比如行业协会等,组织学科专家和行业能手进行编写,保证专业教材内容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实用性;或者通过对传统教学内容及结构进行重新整合。教材应适当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社会岗位需求的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建设

目前我国港口物流发展起步晚,相关专业人才缺乏,直接导致高校教学水平的偏低,建议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从招聘渠道上,尽量多招聘本专业的优秀人才,二是要求在校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在实践中去体会港口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了解相关专业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加深对专业岗位的了解。同时学校定期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去参加专业培训或进修深造,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最后建议学院聘请一定比例的企业的管理者来校做讲座,或者可以聘请物流企业的行业能手来校兼职上课。

(四)优化实训条件,建立校企“合作型”实训基地

第9篇

    一、课程项目链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

    依据知识自学能力、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物流管理对于人才需要的三点要求,进一步结合课程项目链,与老师引导和自身实践整合,从而实现创新性教学体系集成。这种教学模式具体指的是把ICDOF课程项目链作为综合教学基础,让老师引导教学成为平台,让学生实训能力得到提升的创新型教学体系。在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观念下组建与物流管理专业相符合的教学体系,具体分析如下:1.物流管理课程项目链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项目链指的是ICDOF具有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应用型物流管理课程进行教学的内容都务必围绕着课程项目链(ICDOF)来进行,经由项目链把所学的内容以及实训能力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有效的学习有机圈。在这当中,应用型物流管理ICDOF说的是信息化理念—物流认知—物流设计—物流运作—认知反馈,围绕这种项目链进行学习,经由各种各样的教学因素集成,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能力。信息化概念是指引课堂构建的引路灯,包含了三大重点教学体系和案例研究;能力培养、物流设计与原则和培养学生的知识自学能力、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相对应;认知能力就是对上述环境的归纳,学生经由总结发现问题,并且把信息及时有效的反馈给老师,然后进行交流和沟通,与其他环节相连接形成一个学习有机圈,从而让理论知识有更深一步的认识。2.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特点进行不同定位,对物流管理教学课程进行有效优化,制定与之相符合的教学案例、背景资料、练习题以及立体资料体系;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建立起网络教学平台,这样就可以及时有效的和学生进行沟通,并且可以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也更加便利了对学生信息的统计,是进行教学方式改进的有效手段,建立外部评价和“开放式”考评系统。3.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实训教学应用型物流管理教学实训,在这之中教学项目主要含有课程设计和职业技能,对于不一样的实训项目目标、实训进行过程、实训环境来由以及实训项目结果评价等等一系列实训重点进行创新。

    二、课堂教学方式的完善

    应用型物流管理教学具备理论和实践务必紧紧相连的特性,物流管理课程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加强课程理论教学的完整性以及系统性,把单调的理论教学课堂模式,转变成理论教学之后,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开展模拟实训,最后再进行创新性和综合实践,从而让实践教学模式得到全面发展。首先,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围绕着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学习,加强课程理论教学的完整性以及系统性,把系统观点当做准则,经过各个各样教学因素整合,借此来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借由创新教学设计和环境构成,把教学体系和学生能力培养有机的融合起来,教师所设计的教学项目将是课程教学的载体。其次,案例教学方法,案例全程分析教学方式同一般意义的简单案例分析有一定的差别,全程案例教学注重三门课程里一起对物流案例进行规划,这样可以有效的规避重复内容出现。同时还可以,通过手把手教学,帮助学生把案例和实际进行结合。最后,物流管理现场教学方式。课程群不单单是仅限于组织学生对企业或者是福利人员直接沟通,更重要的让学生到现场实践或者调研,在当场给予指点,让学生对于现场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老师进行交流沟通,这样有助于学生实践学习质量的提升。

    三、结束语

    社会在快速发展,物流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我国对于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需求越来越高。本文根据课程项目链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特性,对课程项目链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对学生知识自学能力、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为基础,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优化、课程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课程内容设计与实训教学环境创新等方面为切入点,对于物流管理教学进行了探索,但是物流管理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远远不止上述内容,怎么样建设好基于课程项目链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教学任务,我们应该把握住物流管理教学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让基于课程项目链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仓储管理;教学设计

仓储管理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专业必修课,侧重于实务性技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具有高素质劳动者所必需的基层仓储操作管理能力,为各企事业单位培养出“懂、会、做”仓储进出库作业、仓储单证制作、在库作业的操作技能型人才。

1课程设计的思路

1.1教学理念

坚持“以物流仓储工作过程为导向、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把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应用能力放在首位,使“寓教于学、寓学于练、寓练于做”一体化,实现能力目标的培养和知识目标的传授,从而使课程理论知识点在实际工作任务完成中被学生所掌握,岗位实践操作技能在学生动手中得到锻炼和加强。

1.2教学模式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仓储管理课程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弱化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以“实际、实用”为度,注重仓储的入库、在库、出库作业操作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组织采用班级集中授课与分组实训相结合的形式。在进行物流仓储理论教学时,注重与仓储作业实验实训教学的内在联系和相互配合,根据高职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教学软、硬件环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现实模拟数据,使日常的单元教学通过课堂单元实训充分理解仓储的入库、在库、出库作业任务及其具体操作,期末再通过一周的课程综合实训,全面、系统熟悉仓储的入库、在库、出库各环节作业流程,以实现知识结构与认知能力的有效融合,真正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仓储操作管理能力。

2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

2.1设计总体目标

通过学习仓储管理课程,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具备高效完成仓储操作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熟悉仓库的基本作业流程及其各项工作任务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实践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提供准备,培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对实际工作问题的分析、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的能力。注重培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科学态度与求实创新精神,强化其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养成意识。

2.2设计具体目标

2.2.1专业知识目标

通过仓储管理课程的学习,准确了解我国现阶段物流企业的仓储发展情况和操作水平,以及仓储成本的控制;熟悉仓储规划、仓库布局基本理论及库存商品保管基本知识;掌握仓储入库、在库、出库作业的基本操作知识。侧重培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形成依据现有仓储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

2.2.2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正确根据仓库实际利用率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设计;能熟练进行货物进出库作业及在库货物的保管、养护;会进行货物ABC分类、储位分配等技术操作;能根据实际货物及操作环境进行相关单证的填制。

2.2.3职业素质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通过自我学习,以适应现代物流企业仓储管理技术的发展。在完成仓储作业过程中能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在完成货物保管、养护任务的同时,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3仓储管理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

3.1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仓储管理课程采用模块教学法,整个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见表1),主要分为3个教学模块,即仓储基础知识、仓储作业、仓储成本管理。其中,仓储作业为教学重点,依据“必须、够用”“实际、实用”原则,着重介绍四个子模块,即仓库规划与布局、仓库作业管理、库存管理、仓储包装技术,为强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仓储进出库及在库作业操作技能训练,增加一周课程综合实训教学模块。

3.2设计能力训练项目

本文主要根据仓储管理核心工作环节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见表2),注重每个核心工作环节的能力训练,特别是货物出入库作业的优化训练,通过日常的课堂单元实训和期末一周的课程综合实训,进行出入库各环节的能力训练,达到仓储操作管理工作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4仓储管理课程评价考核的设计

对于高职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考核,首先,应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其次,再关注他们的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评价考核的形式及手段可以多样化,做到学习效果评价考核与学习过程评价考核相结合、做到定性评价考核与定量评价考核相结合,充分关注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建立公正、客观的评价考核体系。仓储管理课程学习的评价考核,可将其分为过程评价考核部分和终结评价考核部分。其中,课程学习的过程评价考核部分占60%,具体可包括平时成绩30%(平时作业、考勤情况、课堂表现各占10%)和实验实训30%(日常单元实训占10%,期末综合实训占20%);课程学习的终结评价考核占40%,采用试卷考核形式,主要考核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对仓储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货物出入库流程设计及仓储单证处理技能的掌握。整个评价考核体系改变了以往一卷定成绩的弊端,全面、有效、科学地评价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其素质水平。

5结语

学生在变化,社会在进步,未来仓储管理课程实际教学还应秉承用心教书育人的理念,进一步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应用型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当今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懂、会、做”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铁峰.高职院校《统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探讨[J].才智,2016(24).

[2]周学勤.物流仓储管理[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 教学 问题 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可是,和物流行业快速发展不相协调的是,真正精通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却没有因为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兴盛,这样就导致了物流管理专业人员日益紧缺。在这种状况下,作为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本来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市场培养更多的物流管理人才,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严重滞后,导致根本无法为市场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在这种情况下,认真研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物流专业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仍然采用传统的学科体系进行编排,在教学过程中,也还是采用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其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所列举的例子仍然是和传统的物流管理相适应的例子,根本不具备时代性。这样就造成了理论和现实的严重脱节。

在课程的设置中,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安排了实践课,但是实践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份额相对较少,并且实践课也只是理论意义上的实践课,相当多的实践课都是在校园内模拟进行,依靠教师和学生的想象进行实践,这样的实践课基本上是空中楼阁,不具备任何的实际操作性。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可想而知。

2、大多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不具备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的资质

从本质上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不具备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的资质。为了应对日益紧缺的职业型人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短短几年内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并且相当多的高职院校都是从中等职业学校直接转变而来。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不单是学校的名称直接升级成了高职院校,就连教师也直接升级成了高职院校的教师,尽管国家也对这些教师做了突击性的培训,但是这样的培训根本不可能使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从而导致教师执教水平和高职院校的实际要求相差甚远。从硬件水平上来讲,也存在着严重不足的现象,尽管国家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是其投入的比例和教学的需要相比还存在的相当大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器材和基地的缺乏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学校的实训也基本上停留在理论阶段。

3、大多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缺乏市场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所使用的教材仍然是全国通编教材,其课程体系也多是陈旧的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体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其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操作能力,而且教学内容已远远落后于时代。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物流管理也不断出现新的现象和特点,而一成不变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本无法适应这些新现象和新特点。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无论是他们的精神风貌,还是求知能力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陈旧的专业课程体系也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变化。这样的教材体系不但无法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而且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正常发展,制约了学生求知欲望的形成和探究能力提高。

4、大多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缺乏全新的教学手段

多少年来,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按部就班地讲,学生规规矩矩地听。这样的教学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本没有将学生当成人来看待,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只是一台台听课的机器,被动的学习,被动的接受知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没有任何实际的交流和沟通,这样就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部分教师即使想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无法进行。再加上缺乏实践条件,导致教学无法和实践相联系。在这样的教学状况下,教师尽管也付出了很多,但是收效甚微,根本达不到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二、大力加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1、大力开发适合物流管理市场的课程体系

要想培养适合物流管理市场的专业性人才,就必须大力开发适合物流管理市场的课程体系,将物流管理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美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培养适合物流管理市场的专业人才的培养,确保学生零距离上岗。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围绕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实用性构建教材内容,让学生们懂得怎么做,而不是过多地去掌握所谓的理论;其次要围绕物流管理专业的针对性构建教材内容,按照物流管理专业的要求,制定课程目标,并且围绕课程目标恰当地选择教材,突出物流管理的实用性;再次要突出物流管理专业的动态性,要打破教材一成不变的状态,确保教材内容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2、大力加强适合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的师资力量建设

要想培养适合物流管理市场的专业型人才,就必须大力加强适合物流管理的师资力量建设,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要建立教师实践和培训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例如: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可以通过晋级、晋职等优惠条件鼓励教师到一线物流企业挂职锻炼,鼓励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到高一级的院校进修。另外,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还可以通过聘请物流企业的专业管理人员任教的方法加强其师资力量建设。

3、大力加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建设

(1)努力构建全新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体系

传统的课程体系是建立在知识系统性之上的学科体系,它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而不是技术的实用性。为此,要想构建全新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体系,首先必须转变为按照实际工作岗位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通过具体任务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 中逐渐构建物流管理的理论体系,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发展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此,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整个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与物流管理岗位紧密结合,突出专业课程体系的职业性。

(2)、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全新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体系

在全新的课程体系开发的过程中,学校要紧紧依托物流行业、依托物流企业,确保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开发新课程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物流企业专家队伍与学校专业团队共同制定物流管理岗位能力,并对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分析和归纳,将就业能力作为学生学习的最基本导向,根据企业岗位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从而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根据物流行业及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保证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规格之间的无缝对接,真正做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愿与物流企业,用于物流企业。

(3)、学校和物流企业共同组建课程体系建设小组

在这个过程中,建设小组要将工作过程作为课程体系的主线,努力适应工作岗位对物流管理专业技能的要求,大力构建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同时,把实际工作中的物流管理岗位技能要求、物流管理职业规范、物流管理的行业标准、物流管理的职业资格技能以及物流管理的职业素质要求全部融入新课程体系,这样通过课程体系的解构与重建,将物流管理的整个工作流程与课程内容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构建了适合学生专业技能发展的全新的课程体系。

4、大力加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教学改革

教师要不断加强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理念,构建全新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教师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要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项目,通过搜集信息,设计方案,项目实施并最终进行项目的评价。另外,还可以通过聘请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才遇到教学当中,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同时还可以通过模拟操作、深入物流企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流企业管理将会遇到更多的问题,需要具有更多实践经验的专业管理人才,为此,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市场特征,围绕市场需求设置课程,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为物流企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专业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熊文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经济师.2010.03

第12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教育衔接专业课程;开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也逐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教育是社会人才的培养渠道,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条件,我国现代教育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并逐步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教育内容的开发。物流管理专业是伴随社会电子商务平台产生的专业,做好新型人才专业理论与操作技术全面化发展,发挥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开展的实际作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特征

物流管理专业主要针对电子商务运行的产品运输、检验、存储等第三方商品管理,物流管理不仅是企业经营成本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线上销售与线下运输合理配合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电子商务平台的逐步拓展,物流管理专业化操作,是保障管理队伍整合的有力措施,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的特征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特征,进一步开发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必须把握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灵活处理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社会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专业型人才。

二、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中的阻碍

物流管理与现代新型产业之间具有直接关联。由于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的起步较晚,在实际教学中依旧存在一些不足,对我国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带来了供应阻碍。一方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缺失。由于高职学生的在校时间较短,物流管理课程内容较多,实际开展教学时,仅仅对学生进行较为简单的主体理论教学,学生无法将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完善地连接为一个整体[2],在后期实践中,对工作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经常出现物流管理方式缺乏规律,物流仓储的信息记录不全,使社会物流管理工作的对接情况状况频频。另一方面,高职教育课程教学的开展缺乏新意。物流管理专业是现代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主要部分,但高职专业课程开展中,教师没有抓住课程的创新点,教学内容依旧是一板一眼的课堂教学,这与我国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相背离,无法发挥物流管理专业的优势,也影响了现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开展价值。此外,物流管理专业内容中包括成本。如货物管理、质量检验等等方面,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需要在课程教学中相融合,但从实际教学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期间,往往过于侧重某一部分,忽略另一部分,导致现代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失去作用。

三、发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的渠道

1.合理规划专业课程。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部分,也是高等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过渡对接的主要保障。高职教育不仅可以利用较短的时间进行人才专业化训练,同样也要注重高职教育专业人才的质量。做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开发,实现有限的时间中开展无限的教学。例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展实施专业课程知识的压缩,课程内容压缩并不等同于课程内容的残缺,而是选择物流管理专业的知识内容要精益求精,实现现代高职专业管理内容丰富,教学知识紧凑,为学生未来物流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更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物流管理理论保障;其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课程的开展,是循序渐进的,依据高职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可以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为不同的教学水平,例如,某高等院校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部分,在每一阶段,分别设定不同的专业课程教育目标,课程开展由浅入深,做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的完善过渡,推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改革与开发。2.教学形式多元化。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适合现代教育开展多元化发展,是提高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与物流专业相对完善的必然性保障。例如,我国实施现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教学中,包含物流运输、货物存储、仓库分配以及货物验收四部分,高职院校进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善于借助多媒体等软件,为学生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提供一整套完整的课堂实践软件,将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融合在教学系统中,实现现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工作开展形式多样,课程教学内容也丰富多样;另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实施课程教学开展形式多样,发挥学生的内在作用,例如,教师在现代物流管理课堂教学中,不仅有理论教学,同时也是课堂情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主要渠道,进一步为学生的能力发展带来有力的发展空间,推进现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适应社会人才供应的发展需求。3.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物流管理专业是社会电子商务平台工作管理的主要部分,为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实施发挥其作用,必须保障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某高职院校进行教学课程开发中[5],与当地大型物流企业进行教学联合,实施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应用相适应,学生可以在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在企业进行实际的上岗实践,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物流管理专业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体现。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的研究,主要从高职教育课程开发角度进行分析,实现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配合,为建立协调稳定的电子商务新平台提供人才供应。

作者:姜萍 邓小乐 单位:新疆商贸经济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