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

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

时间:2023-06-05 09:55: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

第1篇

[关键词] 痴呆;居家;安全隐患;防护对策;MMSE量表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7(c)-0157-03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1]。为确保老年痴呆症患者居家安全,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本研究对98例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防范对策,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总医院的98例老年痴呆患者临床资料及出院随访情况,其中,男52例,女46例;年龄59~79岁,平均(69.89±11.02)岁;临床分期:早期30例,中期40例,晚期28例;居家时曾经发生误食或食物梗阻18例,占18.37%,坠床20例,占20.41%,跌倒18例,占18.37%,烫伤15例,占15.31%,有自伤倾向15例,占15.31%,走失12例,占12.24%。

1.2 研究方法

居家安全隐患包括跌倒、坠床、伤人或自伤、误食或食物梗阻、走失、烫伤。首先,对本组98例痴呆患者居家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问卷调查,然后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最后对比分析了安全措施实施前后MMSE量表评分、生存质量及危险发生率。

安全防护对策包括:①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衣、裤、鞋,鞋底最好为防滑的软底;外出时不穿拖鞋,并有人陪同,穿脱袜子、鞋、裤应坐着进行。在行动前应先站稳,起身时不能过快,站稳后再迈腿。②对服用安眠药的患者,尽量避免起夜,在睡前准备好夜间所需物品和便器并放于床旁;对服用降压药及降糖药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是否有头晕等症状。③对在家里也找不到自己床或卫生间的重度痴呆患者,应当尽量避免改变其生活环境的布置[2]。居室内的设施要便于老人活动,利于通风和采光,厕所选用坐式马桶,并设有扶手架,地面要平坦干燥,地砖要防滑,防止患者跌倒[3-4]。床的高、宽度应合适,方便上下床,对于活动不便的患者,应尽量使用硬床垫,避免患者在翻身时失去重心发生坠床。床上解小便后应及时倒便壶,保持地面干燥,防止独自下床。④应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状况,关心、关爱患者,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当患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时不要与其争辩,可采用转移其注意力的方法缓解。对于患者的暴力、攻击等伤人行为,要采用疏导、解释、转移注意力等方法,不要责怪、指责患者,以免增强患者的逆反心理,暴力行为更为严重。⑤日常用品应选用不易打碎的物品并定点放置,移开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严禁放置危险物品,如热水瓶、刀、剪等,要避免选用玻璃或镜面玻璃家具,从而避免碰撞或划伤患者[5]。发现患者有可疑行为应及时排除并阻止,以确保并患者的安全。⑥评价患者的吞咽功能及饮水时是否有呛咳。痴呆患者思维混乱,因此,进食时环境要安静,使患者注意力集中,吃饭时不要讲话或者做其他事情。食物要软烂而易消化,防止阻塞气道,进食时尽量取坐或半卧位。吃药时家属要检查患者的口中、手上无药,确定患者已将药服下,以免造成藏药、错服、漏服。对吞咽困难患者必要时应给予鼻饲,缓慢进食,进食后不宜立即翻身,应保持坐位或半卧位30 min以上,以防反流及呛咳。⑦避免患者单独外出,身边必须有家属陪伴,防止患者独自外出时走失。患者衣袋中放置联系卡片,上面写有患者姓名、联系电话等,或佩戴写有相同内容的识别腕带,以便走失后可以得到帮助。⑧避免患者使用暖水袋,进食、水前先将食物放置适宜温度后,再让患者进食,洗澡时水温适宜后再让患者进入,并有家属陪同,防止患者私自调整水温。

1.3 MMSE量表[6]

MMSE量表共计30分,主要评估内容包括:时间定向、地点定向、短程记忆、注意计算等10个项目,每项目的分值为3分,分数在27~30分范围内为正常,

1.4 生存质量评价

本研究使用的患者生存质量评估标准总分为144分,主要包括:患者的自觉症状、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心理情绪状态以及躯体生理功能状态项目,分数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干预前后MMSE量表评分比较

除物体命名外,患者干预前后MMSE量表其他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干预后优于干预前。见表1。

2.2 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根据生存质量评价标准,对干预前后患者近期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总得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干预后优于干预前。见表2。

2.3 干预前后患者居家安全隐患发生率比较

实施安全防护对策后患者居家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安全防护对策前(P < 0.05或P < 0.01)。见表3。

3 讨论

老年痴呆患者居家安全隐患发生原因分析:步态的稳定性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损是引发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7]。而老年痴呆患者由于认知能力下降及精神行为异常更容易发生跌倒。有报道,我国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14%~34%[8]。痴呆患者发生跌倒的概率较正常老年人明显增加,4%的跌倒老人发生骨折,11%导致软组织损伤。也有调查显示,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发生跌倒的概率为60%~80%。老年人生理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化、关节灵活性能减弱、头晕等均易发生跌倒;多数老年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相关疾病,服用各种药物易导致低血糖、性低血压等,均可致跌倒。痴呆患者平衡感觉减低、睡眠质量差、纠正失衡能力下降、睡眠期间翻身幅度过大或者身材高大患者,均易发生坠床。部分痴呆患者容易被幻听等精神症状支配或影响而造成自己或者他人危险,存在潜在的冲动,出现伤人、毁物等行为;部分患者有偏执行为,脾气暴躁,一意孤行,容易与家人发生冲突,从而发生伤人行为;患者有时觉得自己会给家人造成负担,成为家人的累赘,心情沮丧、抑郁,会产生自杀倾向,也会有自残、自伤行为[9]。老年痴呆患者受精神症状支配常有拒食、贪食以及乱吃东西情况,易发生误食及呛咳或食物中毒。部分患者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支配下会有拒服药物、藏药、吐药、吃错药物等行为,经常会误食家人的药物,导致低血糖等症状发生,还会因饮食结构不当、进食急促发生呼吸道梗阻,而导致窒息。走失多发生在肢体活动能力较好而定向力障碍的患者,会在熟悉的地方迷失方向,常认为自己不需要家人陪同,由于定向力、记忆障碍,在离开后找不到回去的路;同时,由于痴呆患者存在认知障碍,不懂得求助于他人,语言及社交能力下降,说不出居住地址、联系方式,因此,经常会走错路或者进入危险区域,更容易迷路走失。老年人感觉迟钝,痛觉灵敏度下降,反应慢,皮肤温敏感下降,末梢循环变差,在使用热水时容易烫伤,进食较烫的食物时反应迟钝,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及时与家人沟通,容易发生烫伤[10]。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安全防护对策后患者居家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安全防护对策前(P < 0.05或P < 0.01);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居家中应注意老年痴呆患者安全隐患,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避免患者高危行为,使老年痴呆患者居家安全性得到提高。同时,家属应了解老年痴呆患者居家安全知识及增强安全意识, 有效预防各种危险的发生, 从而提高患者居家期间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华丽,于欣.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现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6):358-360.

[2] 王海荣,彭锡铃,张永莉,等.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征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45-46.

[3] Elaine S,Joan RC,Roger DW. Dementia in the new millennium [J]. Medsurg Nurs,2003,11(2):61.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report on falls prevention in older age [R].2007:1-47.

[5] 张振馨,陈霞,刘协和,等.北京、西安、上海、成都四地区痴呆患者卫生保健现状调查[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26(20):116-121.

[6] 潘永惠,段淑荣,赵庆杰.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及相关检查特点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3): 161-163.

[7] 王鲁宁.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4):251-253.

[8] 梁平,翁雪玲,陈燕.早期老年性痴呆患者心理行为症状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7(26):2373-2374.

[9] 陈妍,陈石伙.老年人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3):65.

第2篇

[关键词]博物馆;安全防范;安全漏洞;消防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084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1

博物馆收藏着地方和国家的重要文物,如名人字画、陶瓷及青铜器等,这些文物都是国家历史的见证,有很大的科研价值和文化价值。近年来,接连发生的博物馆盗窃案件,反映出我国博物馆安全防范工作的规范建设存在漏洞。

1 博物馆的安全防护漏洞

馆藏品拥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防盗要求较高;而像航天博物馆、地理博馆之类的,藏品体型较大,消防工作开展比较困难。

1.1 安全防范技术水平低

近年来,收藏行业被炒的火热,这催生了不法分子盗抢博物馆的心理,安防技术的缺失给这些不法之徒提供可乘之机,甚至有部分参展人员借助监控死角,在人流高峰期偷盗其他游客的财物。许多博物馆在安装监控系统时,存在很多死角,为了让博物馆看起来更加美观,在设计博物馆时,甚至有意减少监控探头。在挑选监控系统时,对系统的保障性能不加考察,使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得知系统故障。

1.2 消防应急系统存在漏洞

按照国家的室内装修标准,室内场所应配置灭火器、消防应急用品,安装应急自动喷水系统、消防警报系统、消防栓等。而很多博物馆在装修时,虽然放置了灭火器和消防应急用品,但灭火器的规格、数量,应急用品的种类根本不符合规定,一旦发生火灾,不能起到灭火和逃生的作用。一些博物馆在建设时为了满足藏品布置需要,将消防栓、报警按钮等设计在了较为偏僻的地方,使用非常不方便,诸如吊顶的喷水器等几乎形同虚设。博物馆的应急系统主要是应对暴力事件、踩踏事件以及地震等突发性事件,以方便组织人员逃生,规范参观秩序以及控制暴徒。博物馆在投入运作之后,很少组织应急演练,相关部门也没有根据博物馆的人员流动量制订应急预案,缺少相关参展制度,应急系统存在较大漏洞。

1.3 安防队伍有待增强

安保队伍是博物馆安全防护系统的中流砥柱,是安全防护任务的执行者。我国博物馆安保队伍中的大部分人员都是4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身体素质方面不足以承受博物馆安全防护这样强大的工作负荷。另外,一部分安保人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较弱,缺乏严谨、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对监控系统、报警系统的操作技巧少有了解,也缺乏勇敢无畏的胆量。

2 博物馆安全防范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良好的安全防护系统能保护博物馆的藏品安全以及参展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博物馆的安全防护工作可从消防措施、三防措施、安防制度以及人员培训这几个方面展开。

2.1 三防技术的有效运用

三防指人力防范、设备防范和技术防范3种安全防护措施。人力防范是最根本的防范措施,也是其他一切防范措施的主体。加强人力防范,首先,要扩大人力安保队伍,推进安保队伍的年轻化建设,尽量聘用退伍军人或者武装能力较强的中青年人才;完善博物馆内的监控系统及其他安全防护设备,全力做到监控无死角;改进藏品展览柜,选用防盗器械、防爆性材质好的展柜,在展柜上装置自动报警系统,一旦展柜遭到损坏或非正常开启,报警系统就能自动发出警报;重视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建立一套自动化、智能化的安全防护系统,增加防护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2 完善消防系统

博物馆是人流量较大的室内场所,空气流通不畅,比较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博物馆起火,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文化价值损失。博物馆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馆内的消防需求,按照国家的室内环境消防建设标准配置完善消防用具,在逃生通道安装应急照明灯、逃生指示牌;保障消防栓的水源、水压稳定,遵循消防用水优先的原则。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首先供应消防水源;建设烟雾报警系统与喷水灭火系统,这两个系统能在感应到烟雾或者火苗之后迅速发出警报并且喷射水源,及时灭火,控制火势。

2.3 建立健全博物馆应急系统

在周末、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博物馆的参展人数会大幅度提升,很有可能发生踩踏、拥挤事故。安保部门要组织逃生演练,提高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制订多套预备应急预案,做好后勤保障;加强安全巡查,发现危险事件要及时解决,减少安全隐患;制订并实施展览制度,规范游客行为,坚决制止虚假传播危险信号,引起骚乱的行为发生,对散谣言的人要视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罚款或移交公安机关。

2.4 建立安全防护制度

博物馆建投入运行前就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防护制度,包括消防安全制度、观展制度、人员出入制度以及安保岗位制度等,规范展馆游客及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各个安保人员的工作职责,提升和强化安保部门的职能;根据《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以及本博物馆的展览性质、开放性质制定有针对性的防盗、防火、防抢制度。安全防护制度的建立能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安全事故,提升安保人员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

2.5 人员培训

博物馆管理人员应对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心理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工作人员面对突发危险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精神,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对于安保人员,要定期开展擒拿格斗技术培训和消防器材使用技巧培训,提高其安全防范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钱建明.论博物馆安全防范的规范化建设[J].福建文博,2010(2):92-94.

第3篇

关键词:住院患者;跌倒;评估;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08-01

跌倒是威胁老年患者安全的重要问题,是老年患者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国内一些医疗机构统计,老年患者因在住院期间跌倒引发的医疗纠纷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预防跌倒护理是当今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1],我科属干部综合病科,收治的患者70%为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了保证住院患者安全,防范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我院制定了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及预防措施记录表,并落实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我科住院患者743人,其中65岁以上的507人,评估结果总分大于或等于4分的有312人,男189人(60.58%),女123人(39.42%);年龄<65岁23人(7.37%),65-75岁79人(25.32%),76-85岁117人(37.50%),≥86岁93人(29.81%),其中在我科住院前6个月内有跌倒史的老年患者97例。

1.2 方法:我科对收治的每一位住院患者在入院或转入24小时内,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立即进行评估,住院期间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评估。评估项目包括患者住院前6个月内有无跌倒史、患者的意识状态、视觉、运动功能、体能、年龄、服药情况、住院有无陪护等项目,见表1,制定“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及预防措施记录表”,评估结果总分≥4分的,则视为有跌倒危险的高危人群,在住院期间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安全管理,制定相应的安全干预措施。

2 干预措施

2.1 告知患者及家属跌倒风险:患者评估为有跌倒危险的高危人群,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应遵从医护人员的安全指导,落实防跌倒的各项相关防护措施,并让家属或患者在防跌倒告知书上签字,将有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的告知书交给家属或患者一份,并逐条向患者及家属解读,强调患者及家属配合的责任和义务,以取得配合。同时报告医生,由经治医生再对家属进行告知。对患者的评估情况及对家属或患者所作的安全防护措施或安全宣教情况,患者、家属对此作出的反应均在电子病历中做好记录。

2.2 环境保护措施:引导患者及陪护熟悉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内光线充足,夜间走廊开设地灯;地面保持干燥,拖地后放置标识地面湿滑牌,厕所和楼梯设稳固扶手,床旁椅子和其他物品按规定放置,不能阻碍通道。

2.3 物品保护措施:指导患者及陪护如何使用呼叫铃和床栏;轮椅的使用方法和下床方法。尽量调低床高度,有轮子的床踩好轮刹固定,患者休息时,值班人员将床栏拉起,并告知患者请勿翻越床栏,眼镜、杂志和水杯等患者常用物品放置患者易取位置。

2.4 患者保护措施:对高危患者在床头挂“谨防跌倒”红色警示标识牌,日常活动如起床、散步、入厕及洗澡等随时有人照顾,以防跌倒。值班人员定时巡视病房,及时回应患者的呼叫,嘱咐患者有事不怕麻烦他人,随时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患者穿长短合适的裤子和鞋子,以免走路时被绊倒;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性低血压的老年患者,定时监测血压,帮助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及发病的前驱症状,掌握发病规律,及时做好预防措施;对于服用镇静、安眠药的患者,劝其未完全清醒时勿下床活动;嘱咐患者转身动作要慢,入厕最好用坐式,晚间在床旁使用便器小便。对肢体活动不协调的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应适当约束活动部位,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最好使用助行器。

2.5 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必要的卫生宣教:向高危患者及陪护人员讲授跌倒的不良后果,使他们从防跌倒意识上有明确的认识,增强防跌倒意识,并向他们发放、讲授预防跌倒的各项措施,指导他们熟悉所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懂得判断有可能导致跌倒的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防范可能出现的意外,使患者有可能跌倒的隐患降至最低。

2.6 做好心理护理:许多老年患者常因久病不愈,怕麻烦别人,遭人嫌弃,有时又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体力,故常不愿让人帮助。护士应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其交谈,解决患者心理上的顾虑,使老年患者能听从护士的宣教,配合护士的工作,以防意外的发生。

2.7 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患者个体的不确定性决定的,当然也不排除有时与医务人员责任心差有关[2]。如未按要求对患者进行评估,未对跌倒高危患者按要求采取干预措施等,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责任心,按要求做好各项工作,有效预防跌倒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3 结果

312例高危患者经干预护理后,住院期间的跌倒风险大幅度降低,仅有2例患者因疏忽而发生跌倒,但因患者本身有较强的防范意识,没有造成大伤害和医疗纠纷,与住院前没有应用干预措施比较,有明显差异。

4 体会

跌倒不仅给老年患者带来自身损害,还可以直接引发医疗纠纷,给医院和医务工作者带来负面影响,老年人跌倒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跌倒后损伤的危险性取决于个体易感性和环境的危害。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3]。本文针对入院评估有跌倒风险的高危患者,科学地制定相关的保护性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本人和家属或陪护的防范意识,配合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而施行患者保护,环境和物品保护措施,可以去除跌倒的内在及外在因素,创造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生活环境,使患者起码的生活饮食起居得到保护。护理人员在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护理人员风险评估知识培训,做到预见性地发现住院患者跌倒的潜在风险,及时施行有效的干预保护措施,大幅度地减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给老年住院患者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让患者和家属满意,医院满意,整体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姚蓝,王芸,何华英.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0):142

第4篇

[关键词] 老年患者;护理安全;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2(b)-14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逐年增加,已占人口的19%。随着老年人数的不断增长,老年住院患者人数也在不断上升,所以,做好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防护已成为医院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如何对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原因进行分析及对策研究并通过临床护理教育确保护理安全,进而减少医疗纠纷,成为护理人员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1护理安全原因分析

1.1生理学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的各项功能日渐衰退,健康状况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1]。老年患者动作迟滞、反应缓慢,经常容易出现意外事故,这应当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1.2药物治疗因素

多种药物同时应用虽然没有被证实是显著因素,但也被列入增加老年患者摔倒危险的常见原因,抗高血压药和阻滞剂等分别在单个研究中被发现有增加老年患者摔倒的危险[2]。

1.3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过高估计自己的体能或自尊心太强,不愿麻烦护士;个别患者情绪不稳定,对病情或治疗抱失望的态度,为减轻自己的痛苦和家属的负担而采取自伤行为。

1.4护理人员因素

个别护士工作中未能认真执行护理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不认真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缺乏爱心,态度冷漠,护患沟通不够。

1.5环境因素

环境对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尤其重要,如不适当的灯光、不适合的衣服鞋子、病房地面太滑或积水、病床高度不合适、病房坐椅不稳、床腿刹车未固定等不安全因素,都会造成住院老年患者的意外伤害。

2护理对策

2.1评估危险性

对刚入院的老年患者均作完整的评估,属于高危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则在其床前挂“预防跌倒”的警示牌,以引起医护人员的警惕。在判断患者属易跌伤、坠床的高危险状态时,应将情况及对策向家属说明。评估老年患者的跌倒高危险性,被认为是预防跌倒有效的重要的对策[3]。跌倒属于突发事件,状况各种各样,无固定样式和地点,但只要有了防范意识,就可预先提示和预防。因而对相关人员的防范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应对护士、护工、患者及家属等进行预防跌倒的教育;拖地时拖把不能太湿,注意通风;做好宣教,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加强巡视,随时提供帮助。

2.2重视病房管理

要求病房内的设施定位放置;固定好床脚刹车;调低床的高度;将所属物品放在患者容易拿到的地方;卫生间地面有水时要及时拖干,防止地面太滑而摔倒,同时告知患者在每次拖地时不要下床活动,待地面干燥后再下床。尽力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减少不良的刺激和环境对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

2.3做好入院宣教

入院时做好安全宣教,向患者详细介绍病房的环境设施,尽快熟悉病房环境,有专家认为老年人熟悉了环境就意味着安全[4]。重视床旁呼叫铃的设置并教会患者使用。记录与家属联系的方式。

2.4严格执行交接班和巡视制度

对高危人群重点交班并加强夜间巡视,了解患者的病情与心理需求,判断患者有无受伤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预防意外。

2.5注意老年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在药物治疗时了解各药作用,随时注意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作好记录,报告医生。如某些降压药应用时会出现头昏、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除严密观察外,还应对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宣教,告之服用这些药物后改变要缓慢,防止因头昏而跌倒。

2.6重视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向老年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预见性自我护理方法。对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安全教育尤为重要。

2.7加强对护士职业道德的教育

教育护士应尊重关心体贴老年患者,对老年患者要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学会与老年人沟通交流,沟通中了解病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针对不同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及时满足他们的生活基础护理,解决患者的需要,使病房内营造出一种充满人性关怀、以患者为中心的就医环境。

2.8定期组织讨论

由护士长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对患者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共同找出病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施永兴.以老年护理为突破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1,4(1):341.

[3]方玲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3):122.

第5篇

病人安全管理是临床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病人安全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住院的老年病人逐渐增多,老年人因身体各器官功能及应急反应与免疫能力日趋下降和衰退,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机体的总体功能下降,加之老年病人慢性病多、病程长、病情重、用药复杂等特点,使得影响老年病人安全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成为老年病人疾病康复的极大障碍。总结分析导致老年病人安全问题的各类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更有效地预防老年病人各类意外发生,降低疾病的潜在风险,能更有效地提高老年病人的护理安全管理效能。

1 临床资料:2007年~2012年共收治老年患者184例,其中发生安全问题28例,男10例,女18例,最小年龄61岁,最大年龄92岁。

2 导致老年病人安全问题的因素

2.1病人方面

2.11生理因素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机能退行性变化,往往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感觉迟钝,平衡能力下降,使发生意外事故的几率增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喉腔粘膜萎缩、变薄,喉的感觉减退,咽缩肌活动作用减弱,咳嗽反射与喉反射减弱而导致误吸、易噎、易呛,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易引起跌倒,约为男性的2倍。王晶等的研究显示,跌倒与餐后血压下降有关,是高龄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而餐后收缩压显著下降,是老年人常见的现象。另外,步态的稳定性和平衡功能下降是机体生理功能下降的结果,它会随年龄增加而不断增加。

2.1.2 病理因素 ①老年病人患脑血管病后,肢体活动障碍,平衡能力差,导致身体适应性、协调性差,易发生意外损伤。②老年痴呆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大脑器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记忆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由于病人的自理能力丧失,易导致意外损伤。③疾病使机体对药物的吸收、排泄、生物转化均有一定的影响,加上药物的副反应等会诱发跌倒,如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常会引起性低血压;抗癫痫药引发共济失调;扩血管药导致血管扩张,心排血量减少,脑供血、供氧不足而出现头昏跌倒。④老年病人多病情重、病程长,长时间卧床易导致皮肤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卧床并发症。

2.1.3 心理性因素 焦虑、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精神问题,现今社会常见的空巢现象,离退休综合证,高楼住宅综合征,使老人与外界接触机会减少,导致孤独、压抑等负性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则可能出现自杀、自伤等意外情况。

2.1.4 药物性因素 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与成年人不同,用药后可能产生眩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也是不安全的显著危险因素。这类药物包括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抑郁药、抗心律失常药、铁剂以及任何影响人体平衡的药物。

2.1.5环境因素 当个体功能下降时,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衰老和器官功能减退,老年人常有视力模糊,四肢活动协调性差,记忆力、理解力下降,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差。病区环境因素常常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跌倒、损伤的重要因素。

2.1.6 其他因素 老年人酒后热水澡时间过长、较长时间卧床、久蹲大便后突然改变等情况都会引起意外损伤。

2.2设施器材方面病房灯光昏暗或直射;地面不平或有障碍物,积水,太滑;家具多棱角;病床高度不适;无床档;痤椅不稳,无扶手靠背;厕所地面湿、滑或厕内无扶手;床旁无呼叫器等。

2.3护理人员方面:告知、健康宣教不到位,缺少温馨提示等等

3健康教育

3.1制定防范病人安全问题的预案及措施

针对病人安全问题制定详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如防范跌倒、管道滑脱、药物不良反应、烫伤等的预案及措施。以防为主,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

3.2建立病人安全问题评估制度,对新入院的老年病人进行安全问题评估,根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评估分值,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落实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认真做好环境的安全评估,对潜在的伤害性因素进行整改,使病房环境安全舒适。如对湿滑地面的处理、床脚轮椅的稳定性、走廊扶手、如厕的方便程度、冷热水调节等各方面的安全管理举措。病人有事能随时与医护人员联系等。

3.3建立病人安全问题免责报告制度,实现信息共享。

3.4护理人员从自身做起,做好健康宣教,告知内容尽量详尽,认知风险,管理风险,降低风险。对老年病人加强巡视,观看安全教育录像,黑板报,谈心等方式对老年病人进行安全教育,以提高老年病人自我检查和防范意识。安全有效的宣传教育和交流沟通往往会引导一些潜在危险因素向安全方向转化。对病人及直系亲属进行安全问题风险及后果的告知,清楚讲解并强调留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清家属的责任,并让家属在护理记录单或医生谈活记录上签名。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和情绪波动,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做好情绪疏导工作。

3.5 设立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 使用警字标识能提示病人注意某个安全环节,明确告知病人应注意的问题,同时也能提醒医护人员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老年病人随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第6篇

【关键词】消化内科;安全隐患;患者满意度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强和我国医疗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高龄老人选择住院接受治疗。在消化内科中,因为高龄老人身体状况较差,合并其他疾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也相对较多。要确保治疗质量必须要做好措施,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本文以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消化内科收治的120例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护理安全措施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消化内科收治的120例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安全组),每组60例,常规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最大为75岁,最小为60岁,平均年龄为(69.12±2.8)岁,患者合并高血压12例,合并糖尿病9例,合并肺部疾病3例。安全组:男性31例,女性29例,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62岁,平均年龄为(70.34±1.8)岁,合并高血压9例,合并糖尿病13例,合并肺部疾病1例。通过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模式,遵医嘱进行护理操作,对患者病情加强观察,给予相关的心理护理。安全组护理采用安全护理模式,降低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具体方法如下:①加强基础护理。对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技能强化,使他们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例如帮助患者翻身的技术、口腔护理技术、穿刺技术等等,以高标准的护理技术减少安全隐患。②优化轮班制度。在科室中实行新老结合的排班模式,资历较低的人力人员与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搭配,相互监督,减少护理失误。护士长不定期对病房护理情况检查,利用激励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③重视环境安全。保证病区环境的干净整洁,定期消毒,减少病毒传播,防止再次感染,设置防滑地面,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对医用器械做好消毒,防止器械二次感染。④饮食健康教育。消化内科老年人的护理中要提高对饮食护理的重视程度,让患者多吃流食,加强饮食安全,尽量避免饮食引发腹胀、腹痛现象。

1.3统计指标护理效果的对比主要包括跌倒、感染、用药错误、压疮。患者满意度评价有非常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

1.4统计学方法利用统计软件SSPS13.0做数据处理,p

3讨论

3.1消化内科高龄老人护理安全影响因素①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导致消化内科安全隐患多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各项设施建设中没有考虑安全性,很多设施本身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地面防滑性不好,老年人容易摔倒。另外一方面是环境空气质量不好,病菌较多,引发感染,对患者治疗产生不利影响。②管理因素。管理不到位是导致安全隐患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护理程序不规范、器械使用不合理、排班不合理等都可能造成护理中失误的出现。③患者因素。很多老年患者在治疗中不遵医嘱,对自身病情了解不够,擅自行动从而提高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

3.2加强消化内科高龄老人护理安全的意见①改善环境:要对病区环境优化,控制好床的高度,做好防滑设施,在危险地带设置警示标志,定期消毒,减少感染。②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在用药护理中要做好三查七对,保证药物使用的正确性,对各种意外事件能及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③加强安全教育: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护理人员也要针对病人进行安全教育,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告诉患者,让患者加强注意,做好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杨长华.浅析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价与安全管理[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2,11(9):316-317.

[2]于炳凤.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1):3224-3226.

[3]王亚楠,温揽月,郑琳静.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1(2):295-296.

第7篇

“老年代步车”到底是种什么车,这样的车辆安全系数有多大,该如何监管?

在保定市玉华路电动车批发市场,摆放着各种类型的老年代步车。它们外观时尚,车型普遍为四轮版,里面刹车、油门、挡位一应俱全,价格从1万元到3万元不等。

销售人员介绍这种老年代步车每个月能销售五六十台。这种车最大的卖点就是不用挂车牌,不用交保险,驾驶员也不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更换挡位非常简单,一个前进挡位和一个后退挡,踩油门就前进,踩刹车就停车。

价格比汽车便宜,不用挂牌,驾驶员也不需要驾照就能上路,这无疑是老年人难以抗拒的诱惑。

今年60岁的张先生夫妇去年3月购买了一辆老年代步车,作为接送外孙女上学、放学的专车。“以前我开电动三轮车,下雨时穿雨衣不顶事,孩子坐车里也漏风,坐公交车去接又怕路上堵车,咱这车多好,有个壳子暖和,也不怕迟到。”

尽管人们认可老年代步车的便利,但也有人担心其安全性。

监管有空白

去年9月14日,河南中牟县一辆老年代步车与一辆重型卡车相撞,造成老年代步车上的4名老年人一死三伤。事故发生后,肇事双方为了此案中的老年代步车是否属于机动车,在交通事故中要负多少责任闹上了法庭。其实,老年代步车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已经成为老年代步车监管的模糊带,给民警执法、法院审理也带来了很多尴尬。

调查发现,目前打着“老年代步车”旗号销售的车辆,很多都是以蓄电池或者燃油驱动,实际上是非法组装、拼装的三轮或者四轮车辆,严格来讲并不是规范的老年代步车,而是销售商或厂家为满足老年消费者需要而自行延伸出来的产品。

老年代步车在法律上又是如何规定的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路行驶。只有在《国家机动车产品公告》登记范围之内的机动车,车管部门才给予挂车牌,不少厂家生产的老年代步车未经国家相关部门技术检测,也不在相关部门公布的上牌登记目录范围内,因此就无法挂车牌。所以,目前,各大城市车管所可以上路的车辆公告中,并没有明确定义的老年代步车。

警方认为,老年代步车最大的隐患在于虽然时速达到机动车标准,却没有进行过碰撞测试,车身设计缺乏安全防护措施。在正常行驶状态下,一旦发生碰撞事故,车毁人亡的概率会非常高。

别让老年代步车又成“盲区”

正所谓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老年代步车尴尬生存的背后,是老年人日益庞大的出行需求。一些老年朋友腿脚不便,代步车不仅改变他们的出行方式,而且使出行频率提高,出行距离延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叫停谈何容易?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所原所长江波认为,老年代步车的出现,表明城市公共交通还不够发达,不足以方便和满足老年人的出行需求。此外,汽车价格贵,老年人收入达不到,也为老年代步车的热销提供了机会。他说:“堵不住,就要想办法去疏。对老年代步车,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不同道路、不同区域可以制定不同的办法。”

郑州大学法学博士刘静认为,正规老年代步车实际上属于电动轮椅车的升级版,其设计生产其实均可参照电动自行车的国家标准及电动轮椅车的国家标准,例如,车速设计在每小时5公里至10公里,刹车灵敏,爬坡能力强,整车底盘高度在8厘米以下,制动距离在0.5米之内,不能封闭车身等。此外,要明确,老年代步车不能在机动车道上行驶。这样既能满足广大老年朋友的出行代步需求,同时也能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这类车辆一般在医院、福利院等场所使用,主要为方便老年人出行。

从老年代步车的举步维艰,联想到老人放广场舞音乐遭“炮”轰,再联想到老年社会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各种缺失,让我们认识到,要设身处地满足老年社会的实际需求,显然不止出台几个涉老文件和建几家养老院那么简单。查找老年人的不便之处、填补老年市场空白、纠正为老年人考虑不周之处、弥补制度设计不足,社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读者呼声

老年代步工具

不能一刀切

张先生(71岁):年龄大了,出门是个麻烦事。虽说现在公车、出租车多了,但人也多,而且交通费用不断涨价,老人出行还是难,有个代步车,可以解决大问题,让老年人出行更方便,也更符合国情。针对老年代步车存在的问题,可以也应该加强管理,但却不应该实行“一刀切”,希望能够设身处地多为老年人考虑一下。

崔女士(60岁):我半年前不慎骨折,至今尚未痊愈,出行得坐轮椅,上医院复查极不方便,出租车少有愿意接载的,每当此时,我就在想要是能有个代步车就好了。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代步车是必需的,如果一刀切,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现实需要上,都让老人感觉难以接受。

延伸阅读

老年代步车,各地做法不同

北京 开车必须有驾照

近期,北京交管部门针对老年代步车泛滥状况进行了专项整顿,正式认定电驱动或燃油驱动的四轮老年代步车为“机动车”,将完全依照机动车方式进行管理。

对于年轻人无照驾驶老年代步车并屡次上路的,北京将视情节处以拘留、罚款等处罚。但如果驾车人是55岁以上的老年人,民警则会首先进行劝阻,如劝阻不听,屡次上路,才会当场扣车。对时速超过50公里的两轮电动车以及各类电动三轮车,也将按照机动车管理,驾驶者需具备相应准驾车型的驾照。

山东 只要上路就处罚

山东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委员会决定,集中一年时间开展代步车排查整治工作。在生产源头,对无资质非法生产、拼组装、改装代步车的企业、作坊、窝点及倒卖合格证等手续的,依法采取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产品、吊销营业执照或查封等措施予以取缔,停止代步车非法销售。山东省公安、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等部门还将联合行动,集中清理整治代步车非法上路、非法运营、非法占路等问题。对驾驶代步车等车辆上路行驶的,按照机动车无牌上路先予查扣,要求当事人出具车辆相关手续,经有关部门鉴定后根据情况分类处理。

河南 无牌无证属违法

第8篇

【关键词】老年人 制约因素 安全“触网”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颠覆性地改变人们过去的消费习惯、工作状态和交流方式。网上平台能够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获得所需商品和服务,这与老年人活动特征十分吻合,从这个意义上讲,鼓励老年人接触和应用网络是十分必要的。要想帮助老年人健康、安全地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让“互联网+”普遍惠及老年人,就需要在全社会营造适宜老年人接触网络的环境,让老年人更好地享有科技进步和互联网发展成果,使其更好地融入到现代化社会生活之中。

老年人“触网”制约因素分析

“互联网+”时代,人们生活越来越便利,越来越有效率,但老年人因为反应、接受能力已经出现下降,在互联网等新生事物的应用上处于劣势,有时他们非但没有感觉到便利,反而变得处处碰壁。根据有关数据统计,老年人的“触网率”和年轻人相比处于一个很低的状态,不能很好地融入现代科技生活。分析认为,影响和制约老年人接触网络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因素。我国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不足,无论是通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数字电视等普通终端还是通过移动电话等移动终端利用互联网的水平都比较低,个别偏远落后地区农村的老年人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互联网。二是产品因素。老年人在信息化环境下的需求和行为表现具有特殊性,目前的互联网产业更多地关注年轻群体,前沿科技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但却忽视了老年群体在医疗护理、健康养生、安全应急、信息通讯和互动娱乐等方面的使用需求。三是身体因素。由于老年人反应速度和操作技能偏弱,再加上长时间上网可能给眼睛、颈部、腰椎等带来不适,老年人群普遍存在对使用互联网的畏难情绪,而且伴随老年人行动能力和学习能力下降,老年人对新鲜事物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有所衰减,在操作和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技能。四是受教育程度。这是制约老年人“触网”的重要因素,有关学者对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通过网络获取娱乐服务意愿进行了研究,指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曾经使用网络获取过娱乐服务的比例达到了43.8%,比初中以下者占比高出将近两倍,而且曾经使用过网络获取娱乐服务的老年人希望通过网络获取娱乐服务的比例高达90%以上。

老年人“触网”面临的主要风险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互联网亦不例外。“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背后也隐藏着挑战和风险,新的网络时代也带来了新的网络安全危机。分析认为,老年人“触网”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网络费用问题。老年人对于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操作并不熟练,再加上记忆力减退或弱化,网络运营商的资费管理和流量控制存在瑕疵,在老年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超出套餐上限范围将额外支付较高流量费用,超流量高付费现象时有发生,不仅给老年人带来一定经济负担,还会给老年人心情造成负面影响。

二是信息安全问题。我国移动应用平台审核机制不完善,移动应用程序滥用权限,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应用程序将用户个人信息发送给应用程序开发商、广告运营商和无法确认身份的第三方;同时,我国获取和保存一定数量个人信息的组织机构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较低,忽视个人信息收集、储存、利用等环节的保护;再加上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素养不足,在缺乏安全防护的公共WiFi环境下使用网络,并共用同一Email 地址和密码注册多家移动应用程序,将个人信息置于危险境地。

三是财产安全问题。移动终端设备生产商出于商业目的考虑,疏于对预装应用程序进行安全审查,这些应用程序会在后台恶意收集用户的短信、通话、位置等信息,甚至还会盗取账号及密码信息,使得大量广告能够精准投递,为保健服务、商品推销、投资理财等垃圾信息传播和金融诈骗创造了条件,从而给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的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由此可以分析得出,老年人“触网”面临风险具有如下三个特征:一是隐蔽性。应用程序往往会内置广告代码,利用被安装时获得的权限,大量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看似再正常不过的用户操作,已经将个人信息和盘托出。二是迷惑性。广告商能够精准投放广告,投资理财顾问能够精准找到客户,推销员能够精准找到独居老人,这是掌握了老年人太多信息的结果,而并非“偶遇”。三是专业性。移动应用程序是个人信息泄露的主体,采取高科技手段窃取用户指纹、健康信息等隐私信息,使得用户防不胜防。老年人“触网”风险如此之大,固然与互联网用户风险意识不强和自我防范能力不足有着很大关系,但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互联网运营不规范和国家在个人信息保护上缺位造成的,移动运营商允许相关利益方恶意预装应用程序,用格式化霸王条款来强迫用户授权应用程序获取个人信息;相关法规制度缺失和执行力弱化使得侵害个人信息者的违法成本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互联网用户尤其是老年人应用网络时面临的风险。

老年人安全“触网”的保障措施

科技进步和网络技术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老年人是经济社会中的重要群体,理应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我们不仅要鼓励和促进老年人“触网”,更要切实保障老年人安全“触网”。根据我国老年人“触网”现状,充分考虑制约老年人“触网”的影响因素,提出如下五点措施,保障老年人安全“触网”。一是提高研发能力,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想要让老年人体验和融入互联网生活,就要首先分析老年人的行为方式和身体条件,开发与之相适应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加大研发和生产新产品力度,让老年人学习和使用互联网尽量简单易行和便于操作,比如,考虑到大部分老年人文化水平不高,在内容搜索和录入编辑上增加语音输入模式选项,等等。

二是动员社会力量,帮助老年人“触网”。发挥家庭成员作用,为老年人购买智能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鼓励老年人上网、玩微信和使用App;社区和老年大学等机构提供一些公益培训,免费教给老年人上网技巧,并在社区建立老邻旧居网络交流平台,尤其是为独居、空巢老人提供网上娱乐、网上聊天等便民服务,让老年人逐步适应和熟悉互联网操作,融入互联网带来的数字化快乐生活。

三是出台法律法规,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针对互联网领域存在的个人信息安全侵害问题,最为迫切的是出台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设立个人信息保护监督部门,壮大个人信息安全执法力量,提高个人信息违法成本;加强预置应用程序信息明示、知情和可卸载管理,对应用程序实施实名登记、监测跟踪、违规处置、信息披露的全流程监管。

四是引入市场机制,打破网络运营垄断。充分发挥市场在网络运营中的作用,鼓励网络运营商之间开展正常竞争,降低移动用户网络使用费率,尤其是增加用户对运营商的自由选择权,严厉查处格式化霸王条款对用户的限制性规定,特别规定运营商承担因过度获取用户个人信息造成用户损失的赔偿责任。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有效调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力量,充分发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作用,通过广播电视、公共出版物、宣传手册、公益讲座和微信平台,将各种信息安全知识普及到全员人口尤其是老年群众,提升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素养和风险意识,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互联网环境。

(作者分别为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研究员;河北大学经济学院人口所副研究员)

【参考文献】

第9篇

在智能化已经无处不在的时代,燃气热水器自然也不会例外,对于燃气热水器的智能化的程度,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效果体验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为安全保驾护航。例如,产品安全系统中的各种自动检测功能,有不安全隐患时的自动断气熄火等安全防护措施。保护使用者健康的安全防护中的童锁功能,小孩子的皮肤更为敏感,洗澡时不需要太高的水温,但他们在洗澡的过程中通常是比较好动的,为了防止使用中儿童误操作调高水温引发烫伤,大部分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燃气热水器型号,都会带有儿童温度锁,即在使用时只要设定了童锁保护,水温最高也不会超过设定温度。

二是提升了使用者的舒适度。比如我们所介绍过的智能温控系统,采用电脑芯片控制,可以实现不超过±0.5℃的精控恒温,避免因水压气压波动问题而引起的水温忽冷忽热现象。考虑到用户习惯使用恒温浑水龙头调节水温的特点,在流量调节阀门中应用数字技术,通过智能化克服了用户手调带来的温度波动大。

在提升产品使用舒适度上,还有一个噪音的问题。燃气热水器产生的噪音,最主要来自风机的鼓风声或抽风声。风机产生的噪音正常情况下分为三个阶段。开机时,先进行排风,将管道进行清空;在机器使用过程中,进行排风,一个是助燃作用,一个是排废气作用;在机器使用结束后,风机最后关闭,进行废气的排空,以避免有残留。由于风机抽风及排风均需要高速运转,因此燃气热水器在使用时噪音很大。可能冬季在厨房中使用热水器时我们的感受会更明显,可能用热水的时间很短,但听到噪音的时间比用水时间还长,一般燃气热水器的噪音平均是55分贝。A.O.史密斯应用了“智能超静音系统”,使燃气热水器运行声音最低小于40分贝,开机时仅能听到嘀达一声很轻微的声音,运行过程中基本上听不到噪音,相当于疗养院的夜间声音标准,仅大大改善了使用体验

三是智能化使产品具备了多种人性化的功能。例如,智能芯片可以使热水器具有超强记忆功能,可自动记忆上次使用的温度、燃气量、水量等参数,再次开机时,不需要检测就能够迅速调出储存参数,将水温迅速加热到设定温度。还可以根据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热水供给方式。例如,威能的turboMAGpro系列产品,根据中国家庭的结构特点,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用户的使用习惯,分别设计不同的使用模式,即有可以满足老年人节俭习惯的节能模式,又有适合中青年畅快淋漓洗浴的舒适模式。

另外,还有DIY注水功能,可根据浴缸的大小,设置好注水值,自动声光提示用户。瑞美燃气热水器还实现了更为智能化的“放满即停”,可以预先设定注水量,浴缸注满水后自动停机,如同有管家贴身伺服,不需要在浴缸旁守候,既省心又安全。

万和的SV56机型,还具有查询累计用了多少燃气,用了多少水,热水产出率是多少,实时热效率是多少等,使用燃气热水器的能耗情况一目了然。AF双向无线可以泡在水里的遥控器,可以实现100米遥控距离,最高可穿透5层墙。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人性化设计,还体现在一些看不到的地方,例如,基于气候变化,进水温度不同的特点,可以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设定运行模式最为低负荷超节能高效运行模式,让产品更加的节能。

可以说,智能化,让燃气热水器更具灵性和感性,成为一个聪明的贵族。

第10篇

我叫,今年32岁,护理专业大专毕业,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3年,先后在普外、脑外、骨科、内科等科室和社区门诊工作,刻苦钻研了各专业的护理理论,熟练掌握了各专业的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护理工作管理理念。忠诚正直、以身作则、顾全大局、敢于创新、服务至上,这既是我做人一贯尊崇的信念,更是我实际工作中的行动指南和真实写照。正因为如此,我才有足够的勇气和百倍的信心走上今天的演讲台,参加慢性老年病房护士长的岗位竞聘,为把我院慢性老年病房建设成我市乃至整个湘赣交界地区的区域性老年病中心病房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当然,无论竞聘成功与否,我都将终生酷爱我们的护理事业,永远铭记南丁格尔誓言。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一方面,加强老年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显得相当重要;另一方面,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病人及家属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急需通过深化医疗改革,完善法治管理,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医疗护理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医疗护理环境和氛围,切实加强慢性老年病房的护理管理。

首先,我们必须掌握老年病的特点,如老年病人病因不明者甚多,且多种疾病同时存在;症状不典型,容易出现意识障碍;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关节位置觉、痛觉及冷热觉等均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等等。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和变数,才能真正做好因人施护、因病施护。

其次,我们有必要对老年病房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认真的分析,才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和避免医患纠纷。如规章制度是否落到实处,护理质量监控措施是否得力,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否正常发挥,护理用品的质量、护理操作的解释、有无违反护理操作规程等等,此外还有老年病人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医源性因素等等,都有可能成为不安全因素而引起医患纠纷。

因此,我们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学习掌握是基础、工作落实是关键、不断完善是保证的工作理念,在护理部主任的领导和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认真履行护士长职责,与护士们一道,团结友爱、共同学习、努力工作,办出慢性老年病房的特色,干出卓有成效的事情。

1.进行老年病人危险因素评估并实施有效监控,包括护理体查、心理社会评估、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误吸危险因素评估、褥疮高危评估等;切实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训。加强责任心教育,强化主动服务意识,重视老年人的安全问题,防范意外事故发生。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护理操作技能,提高安全预见性评估能力。

2.实施病人安全的预见性管理。为老年病人创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配备安全防护设施,加强老年病人行为管理,有针对性地做好病人和陪护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病人自我护理的能力及陪护人员的照顾技能。针对老年人意外风险大,老年病房应成立病人意外安全护理维护小组,定期督导、检查、评估安全措施的效果,制定老年人意外防范护理措施及意外处理护理流程,加强监督管理,抓好关键点,把好全程质量关。

3.加强法制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让其有所了解和掌握,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不断增强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证据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律咨询、分析案例,使护士既知法守法,又能在发生医疗纠纷时维护医院和自身的合法权益,将医院的损失降到最低。

4.加强护理管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把《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作为护士职业行为的准绳。不断提高护士礼仪和个人修养,努力深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摆正医患关系,尊重病人权利,保护病人隐私,确实把病人服务放到首位,落到实处,强调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巡视,并做好心理疏导。

5.注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护士在医院担负着病人的保护者、知心者、依赖者、倾听者、传授者的角色,在家庭中扮演女儿、妻子、母亲的重要角色。因此,我们要应用科学的方法,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培养护士的“主角”意识,主动工作,大胆创新,努力成为护理专家,在立功受奖方面给予倾斜,在考察、深造方面给予机会,在生活上给以关照,以此激发护士自觉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第11篇

【关键词】服务机器人;安全标准;风险评价;功能安全

Safety of Service Robots

Feng Zhang,Mingjie Chu,Tao Yu

(Siasun Robot & Automation Co., Shenyang 110168, China)

Abstract: Service robots will have bright future in China, but safety technology research for service robots is still relatively weak compared with foreig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at, and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is that the popularization rate of safety technology standard is too low.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ept interpretation of machinery safety standard, electric safety standard, control safety standard and functional safety standard used in safety designing of service robot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safety standard, safety certification authority of foreign service robots and certification status of service robots in China is also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service robot; safety standtard;risk evaluation; functional safety

引言

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亿人,占比10.1%;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预测,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将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因此,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包括医院、养老院等机构都将面临劳动力的严重不足,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大力发展活跃于这些行业或机构的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的最大价值是能和人在共同的生活区域或工作空间内运行,从而为人提供帮助。工业机器人的“隔离原则”(人和机器人利用安全护栏空间分离)和“停止原则”(安全护栏门口设置安全联锁,门打开机器人自动停止) [2]很难适用于服务机器人。当然,适用的可能性也有,但服务机器人的实用性将会降低。因此,服务机器人的实用性和对人安全性的并存成为服务机器人实用化的重要课题之一。解决此课题的关键是2014年发行的服务机器人国际安全标准ISO13482[3],此标准包含移动作业机器人、载人机器人和身体辅助机器人三大类服务机器人的基本安全要求,标准核心是功能安全。功能安全是指机器人具有即使发生故障也能保证系统安全的功能,能够使风险降低到最小。本文主要介绍服务机器人安全设计时所涉及的机械安全、功能安全、电气安全和控制安全标准介绍及概念解释。

1.服务机器人安全概要

服务机器人安全主要包括机械安全、功能安全、电气安全和控制安全。

图1 服务机器人安全

2.安全标准

ISO/IEC安全标准一般分为基础安全标准(A类)、通用安全标准(B类)和专业机械安全标准(C类),共三类(如图2)[4]。服务机器人国际安全标准ISO13482为C类专业产品安全标准。

图2 安全标准分类

A类(基础安全标准):适用于所有机械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一般特征;B类(通用安全标准):涉及机械的一种安全特征或使用范围较宽的一类安全防护装置;C类(专业机械安全标准):对一种特定机械或一组机械规定出详细的安全要求。

3.机械安全

ISO14121[5]是机械安全标准中的重要方法性标准,它规定了降低风险的一般原则,并通称为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以系统方法对机械有关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定的一系列逻辑步骤。风险评价考虑了与机械相关的设计、生产、运输、安装、使用和拆卸等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提供了进行风险评价所需要的信息指南;规定了用于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和评定风险的程序。风险评价之后采用ISO12100-1[6]中所描述的方法减小风险。当通过采取保护措施尽可能消除危险和充分减小风险时,应重复进行该过程。依据ISO14121降低风险的一般原则对机器人进行危险识别、风险分析及评价;针对风险评价的结果,根据ISO12100减小风险的原则实施减小风险。整个风险评价及风险减小的过程概念统称为机械安全。

4.电气安全

服务机器人在电气系统方面应符合IEC60204-1[7]标准的规定来做基础电气安全设计。此标准提供了电击防护、设备防护、急停等电源相关基本管理方法,设备的防尘防水保护等级要求等机械电气设备的要求及建议,以提高人员安全性、控制响应的一致性及维护的便利性。

5.控制安全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中枢,控制和检测着整个机器人的所有的输入和输出,并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实现既定的作业。所以评估一台机器人的功能和安全,控制系统是评估的重要对象。ISO13849-1[8]标准通过分析控制电路的结构,按照电路结构,将电路分成B-1-2-3-4共5个类别,再辅以适当的可靠性概念MTTF(平均危险失效时间)值和DC(诊断覆盖率)值,来达到预期的PL (performance level)等级a-b-c-d-e这5个等级,其中涵盖了液压和气动元件的分析。

6.功能安全

为了安心和安全,和人共存的服务机器人特别要求功能安全。和本质安全比较,本质安全是从根本上消除风险从而确保安全;功能安全是从根本上不能消除的风险通过其他代替手段(功能)也能确保安全。工业机器人附近通过设置安全护栏,防止人进入实现了本质安全。但是,和人在共同的生活空间或工作空间内工作的服务机器人因为不适用本质安全,所以必须确保功能安全。服务机器人功能安全标准是ISO13482,其上层标准是IEC61508。IEC61508标准中规定了一种整体安全生命周期(如图3)的技术框架。此框架包括概念、计划、维护、停用等16个过程。服务机器人的功能安全有必要基于IEC61508标准的整体安全生命周期全过程进行设计。

7.安全认证

2010年在日本茨城县筑波市成立了世界首家服务机器人安全认证机构“生活支援机器人安全验证中心”。该中心可进行机械安全、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试验;包括运行安全试验区、对人安全试验区、强度安全试验区和EMC安全试验区,共四个试验区域。认证标准主要为ISO13482。目前中国还没有针对服务机器人的安全标准及安全认证机构。

图3 整体安全生命周期

8.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服务机器人安全设计时所涉及的机械安全、电气安全、控制安全和功能安全标准介绍及概念解释。同时介绍了国外的服务机器人安全认证机构及国内服务机器人认证现状。

参考文献

[1]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Takashi Kabe. Overview of Standards on Safety of Machinery and New Trends. Jap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JSME) , 2009.

[3]ISO13482:2014, Robots and robotic devices―Safety requirements for personal care robots.

[4]张辉.机械安全标准化发展现状与趋势.科技致富向导,2012,(18).

[5]ISO14121:1999, Safety of machineryCPrinciples of risk assessment(1999).of general principles for design.

[6]ISO12100-1:2003, Safety of machineryCBasic concepts of general principles for design.

第12篇

孝敬父母、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近年来,伴随社会变迁、社会结构转型,传统孝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甚至有些地方出现艰难维持的窘境。

7月1日起,不常看望老人将违法

7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人,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国家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对老年人的保障水平。

在老人赡养方面,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居住或者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该法还规定,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实施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住房保障制度或者进行危旧房屋改造时,应当优先照顾符合条件的老年人。

(摘自《银川晚报》)

新法的亮点

■文/纪驭亚

与1996年颁布实施的老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相比,新法的内容从原来的50条扩展到了85条,而新增条款多属于对老年人的社会服务范畴。新法除了首次从法律上明确了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年节,还有颇多亮点。

亮点一:财产处置必须充分尊重老人意愿

一般情况下,有关部门在处理老年人子女或者其他亲属的代为办理涉及老年人权益的有关事项时,只要代办人持有老年人的授权证明,甚至只持有老年人的身份证件即可。

但随着我国高龄、失能、失智老年群体相应增多,经常出现老年人子女或者其他亲属利用老年人对自己的信任、认知水平下降以及行为能力不足的缺陷,违背老年人意愿,擅自到有关部门办理涉及老年人重大权益的一些事项,严重侵害老年人权益。

为防范此类案件发生,新法特别规定有关部门在办理涉及老年人权益的重大事项时,要担负“特别注意义务”。

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有关部门在办理事务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书面、电话或者当面等多种形式听取老年人的意愿,或者对代办人的陈述以及提供的有关材料等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防止擅自处分老年人重大人身和财产权益的事件发生。

亮点二:常回家看看也被写入法律

尽管面临巨大争议,但新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还是把子女们“常回家看看”列为法律条款,新法第十八条中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到2012年底,浙江省已经有857多万老年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17.87%。”杨建华教授说,在浙江省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老年人家庭呈现空巢化趋势也开始愈加凸显,要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

“空巢老人们最盼望的就是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杨教授说,这一条规定实质也是针对老年人精神赡养需求增多的实际制定的。

而针对“常回家看看”入法,叫好但难落实等看法,杨教授认为,作为社会法,它虽不像刑法、民法等具有法律的刚性,但应体现政策、道德与法律的有效结合。“所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需要配套立法,也需要地方立法,来加以体现和保障。”

(摘自《今日早报》)

新法从5方面保障老人权益

吃饭问题

法律明确规定,国家通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国家根据经济发展以及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等情况,适时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法律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

疾病风险

为有效应对老年人可能面临的失能风险,法律规定,国家逐步开展长期护理保障工作,保障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根据其失能程度等情况给予护理补贴。法律还规定,有关部门制定医疗保险办法,应当对老年人给予照顾。

服务需求

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鼓励、扶持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在养老服务管理方面,法律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当规范养老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加强监督和管理。

住行方便

为了给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舒适的环境,修改后的法律对国家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作出明确规定。法律专门设立“宜居环境”专章,旨在着力解决老年人的住和行的问题。

社会参与

老有所为才能老有所乐。为此,法律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国家和社会采取措施,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老年人口2025年将突破3亿

■文/李广军

目前,社会上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案例屡见不鲜,针对这一现象,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老年人权益保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法律制度上进一步完善:一是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1999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0%,按照国际标准,成为老年型国家。截至2010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 2055年前后达到峰值4.87亿。二是困难老人数量增多。目前,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超过20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约3300多万,对社会照料的需求日益增大。三是家庭养老功能明显弱化。目前我国平均每个家庭只有3.1人,家庭小型化加上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使城乡“空巢”大幅增加,目前已接近50%。

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

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实越来越多的老人也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国家建立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为老年人随配偶或者赡养人迁徙提供条件,为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提供帮助。

在瑞典、芬兰等一些北欧福利国家的法律中都有规定,子女对父母精神赡养的具体要求也有明确的规范,比如要保证老人们晚年的幸福。这些要求以量化的方式规定了子女跟父母的居住距离,每年、每月、每周,甚至规定每天应当与父母接触的时间和次数,子女与父母谈话的忌语也作了规定,从而最大限度地从立法上保证赡养行为的质量。在日本,也有“一碗汤”距离的规定,就是父母和孩子居住的距离应为端一碗汤从这家到那家不会凉。

(摘自《长沙晚报》)

民政部规范养老机构设立与管理:

虐待老人可追刑责

民政部6月30日公布《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对养老机构的设立许可、法律责任、服务内容等作出明确规定,这两部新规将自201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为开办养老机构设立了门槛,包括床位数在10张以上,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有符合养老机构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卫生防疫等要求的基本生活用房、设施设备和活动场地等。

《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对养老机构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养老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组织定期体检;养老机构提供的饮食应当符合卫生要求、有利于老年人营养平衡、符合民族风俗习惯;养老机构开展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时,应当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等。

《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还明确,利用养老机构的房屋、场地、设施开展与养老服务宗旨无关的活动,或有歧视、侮辱、虐待或遗弃老年人以及其他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养老机构,由实施许可的民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这两部新规,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工作;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养老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养老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怎样叫“常”?怎么算“看”?

“咋样叫‘常’?一周一次?一月一次?还是半年一次?”“‘看看’该怎么看?带钱还是带水果、营养品,还是什么都不带,回来一圈扭头就走?”在洛阳,市民热议“常回家看看”入法。

市民林远问:“如果一周一次,那是不是说全国很多在外打工的孩子都违法了?”他说,自己的儿子在沿海地区打工,不能常回家看看,他和老伴都能理解。“平时一周都要打至少一次电话,我们也都能理解。”

“就算儿女不经常回家,又有几个父母会去状告自己的儿女呢?”退休职工顾军说,虽然新法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认为这一项很难得到落实。他认为,法院难判,判了也难执行。

“就算是老人与子女为此发生了纠纷,怎么来取证、如何制裁都是问题。”市民李建民的儿子也是个北漂族,平日工作忙,很少有时间回家,“他为了我们家里生活更好出去的,不能‘常回家看看’就说他不孝顺啊。”

一个善意的“提醒”

■文/罗晓星

用法律形式把“常回家看看”定格,这应是立法的美好初衷。但经济腾飞的步伐,早就挣脱了“父母在,不远游”的束缚,独生子女们远赴他乡逐梦,或是陷入了残酷现实的泥淖,或是被繁华拖住了“回巢”的脚步,许多人忘记了“反哺”含辛茹苦的父母。

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要让亲情看望世代相传,仅仅靠道德力量远远不够,必须用法律强制培养儿女“常回家看看”,即完成儿女的看望义务,也培养一种看望习惯,升华一种亲情力量,更接力承传亲情看望美德。

“常回家看看”写入了法律条文,但如何量化儿女的孝心?与其把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看成对家庭关系的介入,不如将其当成一个善意的提醒,提醒儿女们,数数自己回家的“次数”,掂量自己回家的“质量”。

其实,对“空巢”老人的关爱,绝不止回家探望一说。这样一来,反倒显得其他的亲情表达方式是虚无的,甚至是“非法”的。再者,“空巢”现象是一个复杂而宏观的社会问题,比如:为了生存,很多人都奔跑在工作上,顾不上回家看望父母,有时候可能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或许,法律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营造孝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文/王昊魁

“传统孝道文化不能丢,国家一直强调和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科技手段发达的当下,应通过微博、博客、论坛、手机短信等方式,加强网络道德文明传播,在全社会营造孝老敬老的良好氛围。”李迎生说。

李迎生建议,政府应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一方面,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制度,特别是养老制度,实现农村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让他们过上体面的老年生活。同时,积极发展社会服务事业,加快社会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的社区服务人才队伍,能够及时为老人提供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的服务。此外,在法律层面,出台比较有约束性的法律法规,约束人们自觉遵守相关行为规范。

“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经常”是弹性用语,要求人们尽量去做。姜明安说,“法律是辅手段,解决好这个问题,还需要设计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单位领导统筹考虑,为员工安排假期。加强学校教育,让人们从小就树立孝敬父母的理念。重视新闻舆论引导,树立孝老爱亲的典型,积极引导人们自觉孝老敬老。”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将养老重任全推到政府身上,每个家庭应积极行动,尽职尽责,既让老人享受到政府的温暖,也让他们享受到家庭的温馨。”李迎生说,“现在年轻人受时代变迁影响较大,个人阅历不够丰富,个人责任体认少,但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对传统观念的认同会逐渐加深。”

(摘自《光明日报》)

国外老年人的特色服务

老年“幼儿园”

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有一个专为65岁以上老人准备的“第三年龄幼儿园”。凡是愿意到这里来“入托”的老人均由工作人员负责接送。每天早晨上课以前,老人们要在一起吃“团聚饭”,上课时学习的是老年保健知识和保健操。在这里,老人们没有孤独的感觉。

老人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