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

时间:2023-06-05 09:55: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责任意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责任意识

第1篇

关键词:不抛弃,不放弃;急诊护理;以人为本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的第一线,随着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突发性事故的不断增加,人们迫切需要高质量、高效率、服务好的急救工作,对急诊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急救护理人员,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具备牢固的护理知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意识,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职业操守的服务理念。

1、牢固的护理知识是急诊护理的前提

“不抛弃,不放弃”是一种对病人强烈的责任感。掌握牢固的护理知识和正确、熟练的急救技术是有效展开急救护理的前提。急诊工作的突出特点是抢救生命,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具备高度抢救护理意识。急诊护理在抢救中时刻处于应激状态,各项抢救操作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抢救的效率往往决定于某项操作的瞬间。因此不仅要求急诊护士有敏捷、快速的反应和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要有精湛娴熟的操作技术。一要快,即动作熟练,手急眼快,干净利落,用较少的时间高质量的完成操作任务;二要准,即操作起来准确无误,恰到好处;三要稳,即动作轻柔,灵巧,有条不紊可使病人获得安全感;四要好,即质量高,效率好。娴熟的技术在急诊抢救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能为病人赢得抢救时间。

2、应具备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

急诊工作充满风险,具有不稳定性,无规律性。面对突发事件,如自杀、他杀、酗酒、电击等,情绪稳定性差的护士可能心理准备不足,心理防线易被突然升高的瞬间压力所冲垮。若想在处理突发事件和抢救病人时处变不惊、泰然自如,就必须在平时训练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时刻作好处理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把紧张的抢救变成得心应手的工作,以筑起稳固的心理防线。稳定的心理素质,有助于专业技能的正常发挥,同时在抢救中要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改变以往急诊护士动手不动口的作风,根据病人的特点掌握与其心理沟通的技巧,反复说明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帮助病人自我放松,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3、应具备四种意识

一是树立强烈的紧急意识。急诊的特点突出一个“急”字,作为一名急诊护士,必须要有“急”的意识。凡到急诊科的病人都是较重或危急的病人,急诊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灵活的操作技能,善于处理紧急情况。接诊病人应在短时间内问清病史,首先从看、查,准确、迅速地评估病情。若有外伤,及时止血,临时包扎。心脏停搏、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如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抢救,患者将因全身严重缺氧而由临床死亡转为生物学死亡。相反,如能及时、正确地抢救,则部分生命可被拯救。二是树立责任意识。护理人员要热情为病人服务,具有高度责任心。在抢救和护理工作中,对待病人要态度和蔼、热情真挚、诚恳,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病人一视同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抢救中即使只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最大努力,才能得到病人的信任和合作。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感和真挚的同情心。三是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急诊工作充满着风险,因此要求护士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各种高危性的操作业务不断增多,对病人机体的危害性增大,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情况下,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操作的必要性和危险性,采取理解,给予支持,这样既成功抢救病人,又保护了自己。四是树立团队协作意识。急诊抢救工作是群体劳动,既分工又协作,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即抢救病人生命。在抢救危重病人时,无需下命令,大家齐心协力,能力互补,即成为高尚医德、浓厚的集体意识加精湛技术的医护战斗集体,时刻树立护士集体意识,培养她们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就是家的概念,使她们在情感,心理上互相依附,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作用,在抢救病人的时候最大程度地发挥团队协作能力

4、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是“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护理人员要树立“尊重病人,关心病人,方便病人”的服务文化意识,实行“以人为本与全程服务”的行为准则。病人走进医院后,由于角色的转变、对环境的陌生、对各种诊疗器具的恐惧易使其在心理上产生猜疑、紧张、焦虑、不安,可采取相应的服务措施,消除病人负面情绪。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是开展人性化服务的内容之一,也是护理工作的要求。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及生存期望值的提高,护理人员首先要满足病人求生存、求健康的需求。在开展急救护理过程中,“不抛弃,不放弃”,尊重生命。

5、尊重病人个人尊严和隐私

维护病人的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在病人入院时护理人员应立即接诊,主动问候,介绍自己的名字,住院环境和设施,礼貌的称呼病人。在检查、治疗、护理时不直呼病人的姓名或床号,应尊称病人的姓名和职务,并遮盖病人身体的隐私部位,减少暴露,护理危重病人时更应注意这一点,卧床病人大小便及一些特殊部位检查,应用屏风遮挡或安装吊帘,使病人处于相对封闭空间。人性化服务体现在护理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给病人做告知时,要合情合理,保证不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

6、结语

“不抛弃,不放弃”,是急诊护理人员医德的突出体现,是对生命的尊重,是急诊护理人员对病人高度负责,不断提升职业素养的表现。同时,这种高度负责的态度与强烈的责任意识,也能增强护理人员工作自豪感。

参考文献:

[1]《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郭静,中外医疗,2009年05期

第2篇

在应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作为浙江省机器人企业中的领头羊,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以企校合作为突破口掀开了转型改革的序幕,并不断追问:企校合作的支点在哪里?如何突破基地瓶颈?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如何通过企校合作变革人才培养模式?

思维引领行动,追问引出实践。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携手萧山技师学院(筹),以发展、共享、融合的企校合作理念,以突破与前行的形象,开启了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机器人产业技能人才“智造”的新篇章。

企业落户对接专业设置

2013年,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进驻位于萧山的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同年,萧山技师学院(筹)开设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企业落户对接专业设置,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巧合”,而是企业和学校的共同默契。

“我初到杭州就认识了萧山技师学院(筹)院长许红平,一见如故,他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观念与新松有诸多的相通之处。”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正刚说,“我们都认为人才可分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工程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研究研发型人才四类,且这四类人才可以单向转换,即技术技能型人才可以转为工程型人才、管理型人才乃至研究研发型人才。”

事实上,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与萧山技师学院(筹)的“缘分”远不止如此。2013年,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招收第一批实习生,除了萧山技师学院(筹)的7个学生之外,还有13个来自其他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的学生。而最后被企业留下的8位实习生中有7个学生来自萧山技师学院(筹),也就是说,萧山技师学院(筹)的学生全部被录取了。

“我非常欣赏萧山技师学院(筹)的学生,他们不仅有技术,更有一种工匠精神,一种军人品质。”李正刚还记得在“新松杯” 职业技能大赛启动仪式上,天突然下起大雨,唯有萧山技师学院(筹)的学生坐在台下一动不动。这一幕触动了李正刚:“我们过去说80后不行,现在说90后不行,但萧山技师学院(筹)的90后学生用行动证明了他们是非常好的一代。”

用十年打造一批“匠人”

在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这样一个成熟的企业,专业分工是十分明确的,即管理是管理,技术是技术。企业会依据员工的兴趣爱好以及个人特长引导员工的职业发展。如针对喜欢技术的员工,就给予他们一个最好的发展环境和待遇机制。在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制造工程师与经理的待遇是相同的。当然也会有“分而后合”,即擅长做技术且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走技术管理方向,真正发挥出技术人才的优势价值。

李正刚也把这一套人才储备机制“搬”进了“新松班”。据悉,在“新松班”的最后两年学习期间,学生就要以技术工人的身份进入企业生产一线。“此后,企业会给每一个学生制定一个长线的、明确的、不断发展的职业规划,即从车间普通技术工种开始,两年后可以成为调试工程师,再做三年左右技术娴熟了、理念成熟了,就可以发展为设计工程师,再有五年左右的工作积淀,就能够成为方案规划师,相当于项目管理者”。李正刚说,这就是“新松班”的“十年之约”:以方向明确、机制成熟的路径去培养学生,用十年的时间打造一批真正的“匠人”。

“十年之约”,对一家企业而言,是责任意识,更是战略意识。从社会角度来说,这是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新松才能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脊梁;从人才角度来说,目前国内教育方式、教育模式并不理想,特别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问题很突出,其本质上是校企之间缺乏共育;从企业角度来说,对员工的长远规划,既是为了公司,也是为了个人。“作为公司,就是打造一个平台,把人才、客户、市场、政府等各种资源整合到公司平台上,资源整合程度越高,公司发展就越好。反之,资源整合不好,公司就发展不了。人才是公司发展的第一资源,如果员工永远只能在一个岗位上,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岗位价值,那公司就称不上是好公司,”李正刚说。

学徒制“补上缺失的一课”

从共建实训基地到联合举办学生技能竞赛,从共建教学设备到完善“双导师”制。自“新松班”开设以来,李正刚就积极倡导“老带新”的学徒制。这与李正刚自己的经历密不可分。

1987年,李正刚从浙江大学机械系毕业,被分配到沈阳第三机床厂。那一年,用工的紧缺让他跳过了“在车间实践一年”的常规动作,直接进入设计部。而这“缺失的一年”让李正刚在五年的工作中倍感压力:“缺乏一线的实战经验,就难以做到设计与制造的接轨,因为设计与制造是分不开的。一旦分离,做设计的就设计不出真正好的产品,做制造的就造不出真正好的产品。”所以,李正刚希望能通过与萧山技师学院(筹)的合作,给学生“补上这缺失的一课”。

除企校合作之外,李正刚同样坚持“新员工必须在车间工作一年”的规定,在企业内部实施学徒制。“机器人产业如何发展得更好,一个是‘+机器人’,即利用机器人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还有一个是‘机器人+’,即机器人产业的扩张。产业扩张就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源,强大的人力资源最好是企业的内生人才。”在李正刚看来,机器人企业真正缺的人才是实干型人才,但现在很多本科生乃至硕士生都不愿意进入一线,这其实是很“吃亏”的,工科工程类岗位必须从下往上走。

李正刚认为,很多企业喜欢“吃现成”,即到其他企业去挖人,这其实是一种“有害”行为。现在很多年轻跳槽者的简历都很“长”,短短几年换了五六家企业。但人的成长是需要积累的,进入一家企业,磨合可能就要半年,结果不到一年就走了,既浪费了社会资源,又无益于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对话――聚焦机器人产业】

《职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李正刚:全国现在涉及机器人的企业过千家(前段时间统计是800家),但真正有实力、有规模的企业很少,超过90%的企业年产值在1亿元以下。目前上市的机器人企业大概有40多家,全国机器人产业园也有40多个,浙江丽水就有一个。杭州市核心的机器人企业有10多家,累计研制五大系列80多品类自主品牌机器人产品:工业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娃哈哈也有机器人研究院,也是浙江省起步较早的企业。总体而言,目前机器人产业出现“小、散、乱”的状态,缺乏资源集聚,有待于政府宏观干预,进一步整合,形成产业共同体,达到协作发展的目的。

《职业》:目前,浙江省机器人产业发展有哪些限制?

李正刚:对比沈阳、上海,我发现浙江省工业产业基础特别薄弱,沈阳是老工业基地,重工业特别发达;上海的整个产业链完善,有非常成熟的配套企业。相对来说,浙江省民营企业生机活力旺盛,但是一到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点,就暴露出其基础薄弱、内力不足的弱点。

强基建设没做好,限制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简单来说,机器人的很多基础元器件都是进口的,如电机就是进口的,进口一则价格高,二则是技术开发程度低。机器人“搭”起来很容易,一两百万就能做出来,但是这样的产品缺乏“弹性”,对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没有用处。除了技术问题之外,还有很多基础的问题,比如材料、热处理、精密加工、精密装配等也都做不到位。以钢材为例,我们国内生产钢材的企业很多,但是真正能够生产高端钢材的企业非常少。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类比汽车产业,汽车产业的崛起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工业基础,因此,区域基础工业能力同样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支撑。

《职业》:面对产业限制,新松杭州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如何突破?

李正刚:首先新松杭州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的定位就是专门面向浙江市场而调整的。我们是以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为基础延伸产品线,为用户量身定制具备国际领先水准的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等,最终成为满足企业生产、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需求的现代“智造”服务商。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 责任意识 培养

责任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于自身心理和行为的规定性,包括外在的社会规定性和内在的自我规定性。责任意识则是在明确责任的内涵基础上自觉地履行社会职责和参加社会活动,从而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我国大学生责任缺失、责任感淡化并不是偶然的,它既与转型社会的环境有关,也与大学生的自身因素有关,更与高校教育管理有关。本文试从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端正人生态度有所帮助。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

伴随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形态与结构的剧烈变化,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呈现出鲜明的多样性,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个体责任意识呈两极分化状态。即很多大学生通常处于过度强调自我责任意识或极度缺乏自我责任意识的极端状态,而很难确立正确的平衡的个体责任意识。具体说就是,要么过度强调自我价值目标的确立与实现,突出个人利益,追求物质回报,表现得急功近利;要么忽视甚至漠视自我责任感的建立,缺乏人生规划,沉迷于网络,生活上追求享受,铺张浪费。

2.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精英,要勇于担负起社会、民族和国家的期望与重托,更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体现出对关系社会、民族、国家发展命运的重大问题的关心,应该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去关心、思考与应对所面临的种种难题。从实际情况看,大学生中既存在着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群体,也有社会责任意识的表达方式缺乏理性的群体。

二、原因分析

造成当代大学生在自我责任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范畴产生上述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方面:

1.家庭条件氛围。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较大,他们从小生活在溺爱的家庭氛围中,生活条件优越,缺乏生活的磨炼,缺乏换位思考,自我性表现明显,视长辈的关爱和呵护为理所当然,对父母、他人、社会的要求高而多,对自我的要求低而少,总考虑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意识、责任意识弱,造成社会责任意识的先天不足。

2.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由于受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影响,我国的大部分学校推行应试教育,学校只注重升学率,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功能,忽视了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塑造和培养,使学生真正接受思想教育的水平在不断下降,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造成严重冲击。

3.个人的自身素质。个人原因是造成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内因。大部分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是好的,但由于自身所处的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造成个人认识的片面性和观念的偏颇性。认为现实社会就是每个人只为自己打算,看不到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依赖、互相承担责任的关系,从而弱化了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4.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现在生源的日趋减少,学生成了高校的香饽饽,只要学生来了辅导员都要好生照料。生活照料、卫生照料、学习照料、考试照料,学生的一切都要靠辅导员来照料。由此导致学生整天无所事事,都不知道自己整天该做些什么。因此学校的这种教育制度导致了学生迷失了自己的责任意识。

三、增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措施

1.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坚持正确价值的导向。责任意识的建立说到底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才能形成产生责任意识的精神支柱和履行责任意识的强大动力;我们也应该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2.加强民族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流的民族必须有一流的文化素质底蕴,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源远流长,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高校应当营造一种文明、高层次的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撑起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了解民生,了解国情、锻炼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广阔舞台,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产生和深化对应承担责任的认识。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性转变,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现象、社会职责的了解, 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本质,牢固树立起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逐步培养其发展中的责任意识。

第4篇

关键词:责任意识;责任意识现状;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280-02

一、责任及责任意识

责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人类社会早期就有关于责任的论述。责任在中国思想史上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表示臣民对君主、帝王对“天”的主动尽职和效忠;二是表示个人应对自身选择的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和过失负责。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二是指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而必须承担的过失或责罚。这个分内事就是你在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扮演的角色不同,承担的责任不同。马克思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1] 张孝宜从责任意识形成角度出发研究,把责任意识定义为:“责任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对于责任的主观映像和判断,它是人的自我意识最基本、最内在的层次,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的接触,明确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标准,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而形成的。[2]”

总之,责任是社会对个人提出的要求,个人必须承担,否则社会将对个人进行问责。责任体现的是外部环境对个体提出的要求,具有客观性;责任意识是个体对社会客观要求的认可和接受,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具体主观性。责任的内容有多个方面: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等。

二、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

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是90后,在他们身上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自我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对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要求比较高;客观地说,当今大学生责任意识比一般同龄人强,如襄樊学院的学生程威带着生病的母亲上大学,在母亲病重时甚至休学侍母;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上,看见了许多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但也不可否认,在大学生中也有缺乏责任意识者存在,突出地表现为“三无”即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

在对自己的责任上,部分大学生表现为:对自身身体健康不重视,有些学生不主动锻炼身体,不重视身体健康的维护,为了玩游戏或者其他的娱乐活动而透支身体健康的人大有人在,每年的毕业季,都会有一些毕业生因过度喝酒而导致身体受损被紧急送往医院;对心理健康漠视,不主动积极调整,导致被动适应环境;对自身生命不珍惜,每年都有极个别大学生因各种原因自杀;对自身的成长无所谓,在校期间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不主动积极发展完善自己,为自己将来的发展积累经验。

在对家庭的责任上,部分大学生的表现为:没有感恩之心。如“父母的生日,你是否记得”的随堂调查中,大约有4成的学生不记得,更不用说给父母以生日的祝福。作为家庭成员的大学生,很少在家里做家务,往往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情感的依赖上,大学生更倾向选择同龄伙伴,有调查显示,选择“当在遇到困难时,主动求助于父母”的人只有14%[3]。大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相对未成年人来说,大大减少。在物质上,大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是普遍存在的,但有些人花钱大手大脚,追求享乐,丝毫没想到父母挣钱的辛苦,也没采取行为分担责任。

在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上,部分学生的表现为:过分重视自我,轻视他人或集体、社会的利益,缺乏合作精神。如对旷课、迟到、早退等问题,约6成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全然无视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在入党、评选助学金等问题上,表现为以我为中心,只重视个人的利益;在择业上,大学生频频跳槽,除了对职业生涯的考虑之外,难以承受工作压力,与上司、同事起冲突,吃不了苦,难以合作……是这其中更为常见的理由。缺乏集体责任感,青年的道德生态让人忧虑。

三、大学生责任意识缺乏原因剖析

大学生作为逐渐成熟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造成大学生责任意识缺乏的内因就是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不正确,学校、家庭和社会作为外因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大学生责任认识不足,且自我评价不正确。有些大学生对责任存在误解,认为承担责任会影响自己的利益,故而不愿担责。其次学生并没将责任意识视为健康人格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品格。责任意识的产生是建立在对责任对象和责任内容的正确知觉基础上的。它不仅意味着个体的能力、知识或才能,以及乐意承担自身行动的后果,更是一种心态[4]。心理健康、心态良好的人更能意识到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意义和责任并愿意付诸努力,同时勇于承担行为后果。大量事实证明,责任意识、责任心的有无或强弱关系到一个人的事业能否有成的关键之所在。对部分学生而言,责任作为外在规范其对行为的约束是一种软约束,其作用是有限的,更多地体现出来的是个人的道德品质,因此是可做可不做的,这样就削弱了责任行为的出现。此外学生中存在过高或过低的不正确的自我评价,都会影响学生对自身承担责任的意识,阻碍责任行为的发生。自我评价过高,就会自高自大,看不见自己的弱点,看不见他人的长处,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受束缚,以自己的喜好为原则,不考虑自身行为的不当可能给他人带来的后果。自我评价过低,往往表现为自卑,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怀疑自己的能力,面临困难时选择躲避,或转而依赖他人,有这种心态的学生即使知道自己应承担责任,但因懦弱不可能主动承担责任。

2.高校教育工作理念的偏差。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了一段时间,但现实中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在高校中依然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是说起来重要,行动起来不重要。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模式单一,教学内容理想化空泛化,脱离学生实际,教育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满堂灌。这种教育过程忽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把学生当作被动的知识信息受动者,强调循规蹈矩和服从。对于生活在信息化时代具有独立个性的大学生来说,这种忽视主体意志的服从是违反人性的,是没有吸引力的,他们对于传统的一些理论教育课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是难免的。即使他们对其中的道理认识了也并不认同,进而滋生了逆反情绪和破坏欲,这样是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责任者。

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不是象牙塔,与世隔绝,社会各种思想、风气同样也会影响学生的责任意识。改革开放的中国在向前迈步时总伴随着矛盾,有积极向上的,也有部分消极落后的。消极落后的观念会动摇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追求,降低自身的社会责任。大学生由于自身经验的局限,理论的缺乏,对某些不良现象不善于辨别,盲目认同。市场经济规则在社会生活中不恰当的使用,如等价交换、回报的现象被学生广泛接受,于是就有这样的观点:我是交钱来上学的,那么我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我想上哪位教师的课,我就上,一切由我做主。作为使用网络的主要人群,部分学生受网络的不良影响也较大。由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虚拟性、匿名性等特征,有些人将现实社会中受法律、道德遏制、打击的行为搬到了网络,他们认为在虚拟世界中可以不受道德规范制约,于是就出现了网络诈骗、传销、造谣诬陷和混淆视听的行为,而这极易导致学生是非不分,模糊了履行责任重要性。

4.家庭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教育理念、教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父母希望子女成龙成凤,是可以理解的,但用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如:成绩作为衡量子女好坏的唯一标准,认为只要子女成绩好,其他都可忽略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父母在子女成长中过度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家长的重智轻德的教育,会造成子女的“畸形”发展,导致子女人格的不健全,步入社会时就难以承担更多的责任。

四、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措施

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他们精力充沛,富有活力,但也存在思想不成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社会经验不足,辨别能力低等不足。对此,高校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责任感作为高级的情感体验,不是与生俱来,是随着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的。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针对部分大学生责任感不强的现状,要在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等。通过讲授、辩论、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从理性的层面理解人和社会的关系,意识到人是社会人,就有自己的担当,不能随心所欲,只有将个人的追求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为这个理想去奋斗,才能成就自己的价值。当自尊自爱自强的自我意识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激发责任行为的出现。

2.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当代大学生是个充满活力的群体,也是渴求社会认可、尊重的群体。在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时,应尊重、引导而非单单“规训”和“禁止”。大学生作为成长的个体,虽然不够成熟,但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和判断,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规训化”传达给学生更多的是“禁止性”信息和成人社会希望学生做到的事情,对学生想怎么做、该怎样做没有或很少涉及,教育的最终结果就是把人培养成“温驯而有用”的工具。无疑,这样的塑造模式下受教育者只是被动接受成人的指令,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判断和选择的机会和空间,也就不能自发产生责任意识,做出负责任的行为。

3.利用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来说,有重要作用。第一,高校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认识社会的好奇心,学生积极性、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如各种社团活动、志愿活动、参观等是学生乐于参与的实践活动;第二,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参与不同活动,扮演不同角色,学生能体验到责任,并因承担责任而获得社会赞同时,他可以获得成就感,从而明确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三观。如有的大学生参与了志愿活动,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自己也获得了满足,体会到自己对社会的作用。

4.设立相关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期,相关规则的制定能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构建激励尽责与惩罚失责的长效机制,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避免责任分散。通过明确、细化责任,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人,让学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与此同时,还要实施“问责制”,对不负责任、完不成任务的责任主体要及时给予适当惩罚。这样既促使学生在自觉履行责任、做了有德之事后,受到应有的激励,从而产生愉悦、满足的情感体验;也促使一切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不可逃避的“责任追究”而受到有效遏制,使那些逃避责任的人承担不良后果并受到应有的惩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9.

[2]张孝宜.人生观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1.

第5篇

关键词: 公民 公共道德责任感 公共道德责任意识

一、 公共道德责任意识的内涵

关于公共道德意识内涵的探讨,基于“何谓公共道德?”这一问题的认识很有必要。对“公共道德”这一概念的把握难有较深的道德“共识”。在此,我较为认同高湘泽的观点:“如果把事关私人事务(privateaffairs)和私人生活(private life)领域的道德称作‘私人道德’(private morality),那么,与之相对的公共道德(public morality)便应当可以被理解为事关公共事务(public affairs)和公共生活(public life)领域的道德。”显然,公共道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公共性。只有包含在公共生活领域当中的那些具有普遍含义的道德观念,特别是关涉社会基本结构、社会生活及公共事务的道德观念才能成为公共道德。然而公民如何作出相应判断以达成“应该”与“不应该”的一致,这就需要作出某种明确。事实上,公共道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个人德性、私人行为、个人信仰等非公共因素,尽管这些非公共因素与社会公共事务只有在产生某种相关性时,才会进入公共语境。公共领域凸显的现代社会,需要得到不断强化的公共道德责任意识“参与”,刻不容缓。

那么何谓“公民的公共道德责任意识”?概括地讲,“即作为道德主体的公民对与自身在公共事务和公共生活领域中所扮演的角色身份及所拥有的权利(right)或能威(power)相联系的自己在道德上的‘份内应做之事’或‘应当为没有做到份内应做之事所担当的道德过失’的自觉体认”。[1]

二、公共道德责任意识与公共道德责任感

“公共道德责任感”与“公共道德责任意识”既相互联系,又在自觉程度和基本内涵上相互区别。就自觉性而言,“公共道德责任意识”高于“公共道德责任感”:公共道德责任感一般是指公共道德主体对自身所应承当的公共道德责任的感悟或体认,它可能是自觉的,也可能是自发的。公共道德责任意识则是一种自觉的理性认识。就基本内涵而言,公共道德责任意识必须包含两个方面的明确认知或体认:其一,公民对自身作为公共道德主体所应担当的公共道德责任“是什么”;其二,公民对这种道德责任之基于公民自身的理由“为什么”。其中,第一方面内容所解决的是作为公共道德行为主体的公民在一定的道德情景中“需要做什么”的问题,它明确了公共道德主体行为的任务和方向;第二方面内容则回答了“对作为道德主体的‘我’这个公民来说,为什么应当履行或承当如此的公共道德责任?”它解决的是公共道德行为主体的公共道德责任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论证问题。事实上,将这两方面内容结合起来,也较好地回答了当代道德哲学或伦理学研究关于“‘是’与‘应当’能否沟通?”这一基本问题。这将促使主体的公共道德责任意识超越“他律性”而转为积极的“自律性”,并进一步成为促进公共道德主体自觉践行其“应当”担当的公共道德责任的强大动力。这对于公共领域凸显的现代社会十分重要,因此,必须不断强化公民的公共道德责任意识。

三、加强公民的公共道德责任意识建设

在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公共生活空间也日益扩大,这使得公共道德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方面起着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为重要的作用。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公民的公共道德责任意识建设,以公民的公共道德责任意识的自觉来促成公民公共道德行为的自律,正是现代文明社会中的公民权责关系状况,社会道德生活境况,以及在此境况下形成的公民道德选择特点等共同决定的必然要求。

(一)强化公民的公共道德责任意识自觉。如前所述,公共道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公共性。而理解公共道德时,又不能不提到公共领域,它是公共道德赖以存在的场所。公共领域的明确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标准。现代学者哈贝马斯认为:“所谓‘公共领域’,首先意指我们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领域之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民开放,其中一部分由各种对话形成,在这些对话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形成公众。”从这个解释当中,我们可以看出理解公共领域的前提是承认主体的多元化和差异化。[2]这样一来,在此作出把通过交往与对话,以将多元化的“异识”整合成为一个具有共识的共同体结构理解为公共领域,把具有多元差异的共同体看成公众的判断是可接受的。因此,在公共领域中,“共在”是最基本的事实,“彼此承认对方是具有差异权利的平等主体”是最基本的原则。基于这种理解,我们有必要强调强化公民的公共道德责任意识的普遍自觉性,使多元差异的个体主体“异识”能够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个体主体普遍认知的“共识”。

(二)彰显公民公共道德责任意识的普遍主体必然性和合理性。认为,人“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3]人的存在具有二重性。人作为行为个体是独立的、充分自由的,但同时又是复数的,社会性或公共性的。个人的活动只有自觉地从“类”意识出发,才能控制自己的狭隘的本能欲望,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人的社会性或公共性的实现,离不开突出公共理性的社会制度和责任伦理建设,同时公共意识的启蒙、公共理性的构建和公共精神的塑造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人本身是意志自由的,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在公共领域当中,个体应当为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的人。这是公共道德存在的绝对基石,是限制个人任性的最高条件。[4]也就是说,作为个体的公民对公共道德的自觉遵守,在表达了一种个人权利和社会民主价值原则的同时,也体现出对他人人格的尊重,地位的认可,以及他人利益的承认,这包含着尊重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的精神。公共道德体现出了人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

(三)促成高度自觉的公共道德自律行为。真正使人的社会性得到充分实现的公共活动领域,是一个每位公民都可以通过积极的言论、行为,特别是公共道德自律来展示自我、成就他人、增进人类自由和幸福的场域,而不是协商私人利益的竞技场,也不是仅以职缘、血缘为纽带的社群。基于上述认识,需要强调的是:在公共理性社会,一个人究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必须结合具体的时空情境、具体的社会伦理关系才能准确把握。也就是说,道德“自律”是在具体分析境遇,扬弃其抽象性的前提下作出的恰当的道德选择。

参考文献:

[1]高湘泽.公共道德责任意识建设:现代文明社会中公共道德建设的一项突出任务[A]第14次中韩伦理学讨论会论文集 [C].2006.

[2]廖加林.现代视域下公共道德基础的研究[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1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第6篇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许多学生自小就养成“以我为中心”的习惯,校内、家内“唯我独尊”的不在少数,他们缺乏责任意识,不懂得关心,不知道谦让,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理解父母的艰辛,以至于不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明学习的目的,更严重的是不珍惜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这些人将来怎么能挑起未来的大梁?一个人没有责任感不值得信赖,不能托以大事,更不足以立身。一个没有强烈责任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为此,教育者必须将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重视青少年责任意识的培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 目前中学生责任感培养的现状

1.1 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一些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低;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曾有学者作过抽样调查,18.5%的学生赞同“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又有11.4%的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天经地义”。

1.2 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然而,一些中学生学习风气不浓,厌学现象严重,混日子、混文凭的大有人在,因此出现考试作弊,有的学生将破坏公物视为儿戏,用水不关水龙头,人走灯不关;?“厕所文学”、“课桌文学”等文化垃圾屡禁不止。

1.3 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责任感是人们所体验自己对社会或他人所负的道德责任感情,青年学生因长期沉浸在家庭的关怀中,形成对自己以及家庭比较明确、强烈的责任意识,而对社会缺乏责任意识,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这种缺乏社会责任的责任意识,过分强调自我的人格缺陷,导致青年学生责任意识的狭隘和近视,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为好心不得好报,于是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1.4 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自私自利。当二者发生利益冲突时,更多的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表现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严重错位。

2 形成青少年责任心差的原因较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应将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和健全人格的学生作为目标。然而,目前许多教师仍过多地关注学生们知识技巧的学习,忽视了与学习相得益彰的自信、独立、忍耐、责任心、耐挫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而后者恰恰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当前的青少年学生很多是在生活条件比较富裕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家长们对独生子女更是倾注了过多的关爱,使孩子们更多体验到的是他人为自己服务。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家长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说:“家里什么也不用你管,只要好好读书,我们再苦再累也情愿。”这种对孩子溺爱的心理和行为,很难使学生心中想着他人,更难以让他们去热心助人。一些孩子做事不投入,无论公事私事都不太认真,干什么事都不专心。例如:对学校安排的值周活动和大扫除,学生们能溜则溜,溜不过就走过场,看不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三是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诸如一些损人利己的行为,言行不一等现象的大量存在,一些学生耳濡目染,无形之中受到负面影响,这也是影响学生责任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呢,下面我就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3.1 言传,树立责任意识。

要无时不刻地向学生宣传责任的重要性。责任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是完美人格的名片,是家庭幸福的脊梁。可以通过班会课、晨间谈话、班级读书会等多种形式,用古今中外责任的书籍故事,让学生从小树立责任的意识。例如:“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忍着病痛走访贫苦百姓的焦裕禄,为救老农而献出青春年华的大学生张华,“新时代的时传祥”集体徐州下水道四班女工, “非典”肆虐期间挺身而出的白衣天使……他们之所以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历史和人民的尊敬,无不源于深沉的自觉的责任感,这些形象鲜明感人,事例生动具体,能给学生以情感的冲击和震撼,从而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2 身教,践行责任行为。

教师与家长要始终做到身教重于言传。在学生面前必须时刻履行自己应有的责任。教师要求学生不乱扔果皮纸屑,自己首先做到不乱扔烟蒂、纸巾;要求学生努力学习,自己必须认真工作,尤其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消极情绪;要求学生关爱社会,自己必须热心公益;要求使学生信守若言,自己必须说一不二。责任心的培养,是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待学习、工作的认真态度,坚持性和责任感将成为孩子良好的学习榜样。此外,父母可以时常有意识地与孩子谈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项任务、克服一个困难后的愉快和成就感传达给孩子,使孩子能具体地感觉责任意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主动、积极地养成责任习惯。

3.3 奖惩,保障责任习惯。

学生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我认为: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老师和家长往往会为学生想得特别周到,甚至有一些家长会为自己孩子承担过失的后果, 这便纵容了学生的不负责任的习气。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就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就是里根。这是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对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让学生在家庭岗位上感受责任的分量,倒一次垃圾、洗一块手帕都应给予表扬鼓励,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走出自我中心,强化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责任心。

责任心的培养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体验,家长越俎代疱是无济于事的。有的家长代孩子整理书包,帮助孩子检查作业,这是责任心的“错位”和“越位”。让学生自己承担失责的后果,学生才能懂得上学读书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一种责任。

3.4 舆论,促进责任持久。

要为学生营造人人讲责任,个个守承诺的氛围,形成“担责任光荣,弃责任可耻”的荣辱观。可以在班级中张贴责任榜,开展责任竞赛,利用黑板报、壁挂等多种渠道宣传责任。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林肯

第7篇

摘要: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精神,责任是一个人在某个角色上应该要完成的职责,履行应尽的义务,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也是要求一个人做成某件事情和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要达到的标准,是自觉把分内事情做好的一种行为和心境。作为企业的每位职工都要自觉的把自己摆在主人翁的角色,都应有“公司兴我兴”、“公司荣我荣”的牢固思想。因此,职工责任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公司的服务质量与水平,影响公司在社会中的公众形象,更影响着公司的发展。

关键词:责任;企业职工;责任意识

我认为,个人责任意识就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当面临问题的时候,无论是处在哪个层面上,站在哪个角度上,都会主动的去问:“我能做什么?”再辅之以积极的行动,不断提高个人的能力和素养,不断营造家庭的和美和温馨,不断为社会做出贡献。儒家的经典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正是个人责任意识的真实写照。“责任感与责任意识”不应该是仅仅长期挂在嘴边上的一个简单的话题,也不只是通过企业的规章制度来硬性规定的一个刚性命令,其更为重要的是目标明确、责任落实。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工作,不是没有要求,没有章程、没有落实和条件,之所以无人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关键是一些同志缺乏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有的本可以干好却不尽心竭力去干好,不愿承担任何风险,为保全自己,个人利益生怕有丝毫损失;有的该管的事不认真管,该干的工作不主动干,该负的责任不自觉负,该完成的任务不用心完成。因此,加强职工的责任意识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切实加强企业职工的责任意识呢?

一、要力戒抱怨情绪,树立奉献精神

强烈的责任意识,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品德。责任意识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讲奉献不讲条件,找办法不找借口;就是主动做好份内工作的同时,还能对组织和其他同志的工作给予不遗余力的支持,等等。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讲风格、讲奉献是最为重要的。某些企业职工自以为工作称职、成绩突出,就应该得到领导的赞赏,就应得到期望的荣誉和地位,稍有不满就牢骚满腹,好像整个世界都对他不公,这其实正是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的表现。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利益的关系,唯一的办法就是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作为企业职工决不能以待遇、地位、荣誉等差距为理由,消极对待工作,更不能按酬付劳,降低服务质量,甚至做出违规违纪的事情来。而对于服务型企业的职工来说,无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都更要牢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所处位置的重要性,时刻都要有“辛苦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奉献精神。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也要抱有深厚的感情,要以对工作极端认真的精神做好每一项工作,保证把上级交赋的任务落到实处,切实做到无愧于企业、无愧于同事、无愧于自己。

二、要力戒自我满足,树立进取精神

自满是成就事业的绊脚石,对自己要求低了就会表现出自我满足。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因此,企业要加强对职工责任意识的培养力度,其目的不仅可以让职工明确什么是职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真正地将这种责任意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能让职工自愿接受约束,从而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企业要激活职工们的责任意识,需要从内外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职工应积极改变自己;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通过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来影响和促使职工进行改变,通过不断影响和驱使职工们的积极前进,完成一个又一个良性循环,最终会使个人责任意识深入内心,形成习惯。当职工养成了习惯,事事都问“我能做什么”的时候,在企业内部就会形成很强的执行力,企业的高绩效就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话了。企业职工还要时刻以永不满足的创业精神对待每一项工作,把每一个成绩当作新的起点,不断进行新的实践。努力建设一流的职工队伍,以一流的标准、一流的服务,塑造一流的企业形象。同时,作为企业的领导,要经常深入群众,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尽已所能为职工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与氛围,为职工真正解决问题,在行为上为职工树立榜样,只有这样,才能让职工信服,才能激起职工的高度责任意识和爱岗敬业、坚韧不拔、勤奋工作,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树立强烈的进取精神,做任何工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才能创出更高水平,达到更高境界。

三、要力戒作风飘浮,树立求实精神

人可以不伟大,可以清贫,但不可以没有责任感,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推卸责任。日常工作中,每个人都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当问题发生后,有些人为了推卸责任,会找出许多借口为自己辩解,并且说得头头是道“他们不采纳我的建议、“我是按照领导的要求做的”等等。其实,这样做并不能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做一名好职工与其为自己的失职找理由,倒不如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的失职。做事要扎扎实实,少说多做。并要坚持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努力形成重实干、讲实效、看实绩的良好风气。企业职工也要按照“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以“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职工作为企业的主体,要做到“三心”:一要热心,服务态度要热情,行动要积极主动;二要耐心,也就是在服务的过程中,不可粗鲁草率,要任劳任怨;三要细心,也就是工作要深入,不可忽视细小环节,办事要周到细致,特别是做小事千万不能马虎大意,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小处方见大智。企业职工时刻都要有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对上级负责的精神。

责任就是一把尺子,它时刻衡量着人们的行为坐标;责任也是一杆秤砣,它时刻度量着人们对社会的奉献;责任还是黑夜里茫茫大海上的一座灯塔,它时刻让迷失方向的人们找到前进的航向。正确地面对责任,勇敢地承担责任,认真地履行责任,是人生的意义所在。责任意识是一种认真做事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知难而进的意志和品格;责任意识又是一种机遇,一种期望,一种激情。只有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尽心竭力,负责到底,才会产生工作的动力和激情,尤其在当前服务型企业改革的新形势下,责任意识对于我们每名职工来说,既是获得进步的机遇,又是增强自我竞争力的关键。让我们坚持不懈地提高自己履行职责的能力,时时处处以“责任”二字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量其身、明其责、尽其职、务其实,在人生的道路或本职工作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将“责任”二字写在灵魂深处,时时刻刻鞭策自己,鼓舞自己,努力做一个有责任感、纯粹、有道德、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也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增强责任心,激发事业心,保持进取心,爱岗敬业、坚韧不拔、勤奋工作,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只有每名职工都能够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增强责任意识,履行岗位职责,整个企业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同时,也坚信我们一定能收获一个精彩亮丽的人生,郑州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客运新密分公司乃至全社会也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

第8篇

摘 要:基层政工干部在稳定职工队伍、构建和谐企业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们的履职情况决定着作用的发挥程度。本文分析了责任意识不强的原因,并从教育与监督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企业;政工干部;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20(C)-0061-01

责任,意味着一个人要做好自己该做的、应做的事。责任意识,则是大脑中要时刻有一根弦,明确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在工作中应承担什么样的职责并努力去履行这种职责。企业基层政工干部肩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使命,负有带领职工群众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建设的重任,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才能在稳定职工队伍、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责任意识不强的原因分析

虽然责任意识对于做好工作、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在相当一部分基层政工干部那里责任意识是不强的。他们认为,反正在企业中,生产经营是主体,政工工作只能处于从属地位,不管怎么做都难有成就,对工作干脆以对付、应付为主,得过且过,缺乏工作的主动性,缺乏积极的进取心态。具体说来,责任意识不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内在动力不足。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对工作岗位的态度问题。由于目前国有企业的用人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基层政工干部从事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他们对工作岗位不满意,也就很难使他们热爱这份工作并努力去尽责。二是自身素养问题。对于不热爱的工作,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应尽好责,努力做好;另一种是既然不喜欢这个工作,就得过且过。三是对前途的悲观心理问题。一些基层政工干部或由于物质待遇的不如意,或由于工作环境的不如意,进而产生不满情绪,并把这种情绪渲泄到工作之中。(二)外部监督机制不畅。从人性的角度分析,趋利避害是一种本能,在可能的条件下进行投机取巧也是多数人的自然选择。因此,当尽职尽责需要多付出几倍的努力而又没有什么回报时,能坚持下来的就寥寥无几了;当糊弄、应付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制约时,也就不能指望人们能够兢兢业业的工作了。外部监督机制不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尽职尽责行为的奖励不够,二是对糊弄应付行为的制约不够。或是由于制度的不健全,或是由于人文软环境的不够理想,当一些基层政工干部投入全部精力于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那些不好好工作、得过且过的干部也没有受到什么惩罚,这种状况本身就是对基层政工干部责任意识的一种扼杀。

二、增强基层政工干部责任意识的对策

对于任何事情而言,都可以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找到原因。人的觉悟既不是天然生成的,也不会在环境的变化面前长期保持,关键是如何引导,如何建设。因此,加强基层政工干部责任意识,也应该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来着手。

(一)重视培训教育,营造环境氛围。套用一句俗语,叫做“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基层政工干部也是人,虽然他们的角色常常是教育别人,但也需要有一个接受教育的过程。在提高责任意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教育的作用,使基层政工干部由提高认识,到确立意识,到落实在行动上。一是在教育内容上要深入全面。要特别注意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责任意识融入到企业核心价值观之中。在企业的各种场合、各种活动中都要强调责任意识,提倡责任意识。二是在教育形式上要丰富多样。既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不断强化基层政工干部的责任意识,又要力求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三是发挥好管理者的表率作用。榜样的力量从来都是无穷的,一些企业之所以人心涣散,有制度无人执行,有规则无人遵守,与管理者的不作为、缺乏责任意识是有很大关系的。四是做好基层政工干部的职业生涯规划。“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从本质上说,基层政工干部只有在企业发展中感觉到有希望、有奔头,才会主动尽职尽责,才会努力把工作做的更好。因此,企业的相关部门要帮助基层政工干部规划好职业生涯,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而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二)强化外部监督,健全规章制度。虽然通过教育,大部分基层政工干部的思想都能受到触动,从而自觉更正自己的观念及行为,但也总会有一小部分人仍是我行我素。同时,即使是通过教育有所改变的基层政工干部也有一个思想反复的过程,毕竟在尽责与不尽责之间,在做精与做粗之间,后者以其时间与精力的少付出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因此,在加强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制度建设,用硬的制约来修正人们的行为。1、评价制度。评价制度就是对基层政工干部责任意识如何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目前,许多企业评价基层政工干部好坏往往是偏重于业绩,偏重于工作的完成情况,形成了以工作业绩、工作表现主导评价的局面。不能说这样做不对,但至少这样是不全面的。2、激励制度。在市场经济原则下,利益机制引导人们向着更容易逐利的方向发展,对于基层政工干部责任意识来说也是如此。毕竟,有责任意识比无责任意识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履行责任比不负责任要辛苦的多。所以,在强化责任意识评价机制的同时,还要有具体的激励措施,即正向的奖励机制与反向的惩罚约束。

总之,提高基层政工干部责任意识,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的问题,它必须通过内在的自觉努力,同时在外部制度建设与教育导引方面给予规范与约束,才能使基层政工干部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在工作中自觉履行责任、尽到责任,积极进取,进而为促进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后续支持力。

作者单位:华北油田公司煤层气分公司

第9篇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的中学生,都是改革开放后成长的,他们思想敏锐,勇于进取,对责任意识的理解有着一定的认识,表现出青年学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如果对他们的教育还仅仅停留在“训导”“灌输”等方式上,注定要失败。高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烈的责任意识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中学生将自己成才、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但是由于高中学生自身意识发展水平,社会变革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他们缺乏实干精神,重视自我需求,自我发展,却极少关心社会,关心他人。近几年来,高中学生责任意识呈现出低于其角色职责要求的弱化倾向。因此,培养高中学生责任意识这一课题在当前抓公民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是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责任意识培养的时代背景:

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的问题,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上海市二期课改对本市中学生的素质提出如下要求:有强健的体魄,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有开放的意识和文化包容态度。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发现问题,能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而“责任意识”则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朋友、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人,那么,我们的素质教育就取得了成功。

三、责任意识弱化的具体表现:

(一)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

一些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低;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在社会活动中,愿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把个人得失看得过重。曾有学者作过抽样调查,18.5%的学生赞同“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又有11.4%的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天经地义”。

(二)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

作为新世纪高中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然而,一些高中学生学习风气不浓,厌学现象严重,混日子、混文凭的大有人在,因此出现考试作弊,有的学生将破坏公物视为儿戏,用水不关水龙头,人走灯不关;“厕所文学”、“课桌文学”等文化垃圾屡禁不止。

(三)、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

责任感是人们所体验自己对社会或他人所负的道德责任感情,青年学生因长期沉浸在家庭的关怀中,形成对自己以及家庭比较明确、强烈的责任意识,并随着进人高中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加以强化,但因其认识水平的局限及社会交往的贫乏,使之在高中阶段并未使这种责任意识的内涵、外延得到扩大和深化,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这种缺乏社会责任的责任意识,过分强调自我的人格缺陷,导致青年学生责任意识的狭隘和近视,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为好心不得好报,于是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自私自利。当二者发生利益冲突时,更多的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表现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严重错位。

四、责任意识培养的实施体系:

主题:对己讲自尊,对人讲尊重,对事讲责任,对社会讲奉献。

1、学生发展的“五个阶梯”目标:

目标阶梯之一:对自己负责。培养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意识。

目标阶梯之二:对他人负责。尊重与接纳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

目标阶梯之三:对集体负责。主动关心爱护集体,珍视集体的荣誉,解决参加集体事务和各项活动履行应尽的义务,学会共享,主动为集体发展尽职。

目标阶梯之四:对家庭负责。尊老爱幼,为父母分忧,营造温馨家庭氛围。

目标阶梯之五:对社会和国家负责。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讲爱心与奉献,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爱护环境,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2、责任意识培养的重点内容序列和操作载体:

第一层次:感受现实,增强学习责任感。了解社会关爱,奋发努力学习。操作载体:新生入学教育(军训、行为规范教育);访谈有关人士(校内: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中层干部、校级领导。校外:政府官员、社会贤达、家长代表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了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时代对人才的呼唤,思考对自己、对它人、对社会负责的人生设计;参加党课学习,开展学习小组活动。

第二层次:从小事做起,在岗位上体验对他人的责任。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竞争岗位(设立多层面工作岗位,让每一位现实都能早道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培养主人翁的负责精神);岗位评价(从社会服务、行为规范、学习等方面评优表彰)。

第三层次:欲长辈对话,理解家庭责任。呼唤真诚的理解,渴望亲情的牵手。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营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谐互动的教育形态。学生与家长书面交流、直接对话(节假日、双休日做家务等活动进一步沟通两代人的情感,体验位家庭尽责的愉悦,并把学习与承担家庭的责任联系起来。)

第四层次:在对“二期课改”的思辩中,坚定对生活的责任意识。直面教育改革,增强人生能力。开展“二期课改”大讨论、(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和老师都是知识的共同构建者,提倡接受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融合。)读书征文活动、读书报告会,开拓视野,提高鉴赏品位,反思人生感受。

第五层次:探究生命的意义,明确生活责任。关注祖国和人类的命运,让小我融入社会根据学生是毕业班特点,以做全校榜样为目标,设计活动;提倡助人为乐的风尚,鼓励学生个体对生活的关注,对学习困难同学的关心,带着对生活的不同理解,独自走向社会,走近弱势群体。

第六层次:走向明天,将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履行公民权利,承担公民责任。18岁承认仪式。共青团致辞、前辈的祝福、成人的心声、党的祝愿以及宣读成人誓词等,以高年级的姿态,为校风建设承担更重的责任。毕业班特色教育活动。

五、责任意识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21世纪的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着眼于个体的健全发展,包括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趋势决定了我们责任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将来能立足与生存于社会的品质;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2、科学性原则:任何一种发展目标的制订都要有科学性,责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的制订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学说的理论,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对每一个年级段的学生提出的责任教育目标,都要遵循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科学规律,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

3、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即责任教育目标的制订要体现教育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层次。制订各个年级段的目标时,既要注重阶段目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要注重各阶段目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4、操作性原则:即目标要有可行性,能够根据各阶段的目标制订相应的教育内容,设计出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案。

5、渗透性原则:即对学生的责任感的培养,不能停留于口头的说教,而应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中,渗透到学校管理中,渗透到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去,渗透到学校开展的活动中去。

第10篇

摘 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新时期的班主任要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班级管理;培养;责任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多元化的取向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紧紧相连,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加显得重要。新课程提倡自主管理,新时期的班主任要致力于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马克思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这就是说,班级集体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好途径,它能保证每个学生在集体中获得良好发展的机会。在“天地君亲师”的传统教育文化影响下,一些教师总以为可以为学生包办一切,他可以规划学生未来的发展。实际上,一个人如何,取决于他不断地学习、实践体验和自我建构。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自身价值的实现。我已做了几年班主任工作,非常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我时常告诫学生,班级是大家的班级,每个同学都有责任把班级搞好。为了培养每个学生的责任感,我的做法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官”当。

首先,在我的班级中,班长是一天制,就是每天会有两个学生当班长,这两个班长在当班的一天中“权力”最大,负责处理那一天班里的所有事务,“权力”相当于班主任。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很受欢迎。在当班的一天里,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在班里俨然是小老师,都努力把班级管好。在一轮结束之后,大家讨论谁当得最好,评选出“最佳一天班长”,由教师发奖品。传统的班级管理是通过班主任和班干部进行,不能把所有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不能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和组织能力。而值日班长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它促使学生个体的责任行为得到体现,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 其次,我把班里的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学生自己选2个组长,在平时的学习中,小组成员必须坚决服从小组长的管理,把小组内的一切事务做好。在平时的学习中,帮助学困生学知识。小组之间有明确的评比制度,两周一评比,一总结。这样一来,小组成员都害怕拖自己小组的腿,所以连所谓的“差生”也积极地学习了,是责任感带动了一批学困生,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的能力。

班级公物管理是令人头疼的事。于是,我在班里成立了“公物管理小组”。这个小组成员包括:灯管长、桌管长、窗管长、维修长、工具长、洒水长。这样每天班里的一切都是整洁的。学生坐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肯定心情舒畅,教师在这样的教室里教学也兴致高扬。在班里,我要求学生把塑料瓶子收集起来卖了,得到的钱作班费。平时学生捡到的无人认领的钱,怎么管理?我在班里跟学生商量,大家一致认为应成立“财政部”。就这样,班里两人专门来管理这些钱,两人都是财政部长,他俩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班里的水壶坏了,他俩就抓紧买新的,班里的扫帚不能用了,他俩第一时间更换,班里举行联欢会,他们会把需要买的东西置办齐全。总之,凡是需要办的事情,只要跟他们说说,他们就会办好,他们把账目管得井井有条,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理财能力,又能给班级带来很多方便。班里有很多学生每天骑自行车上学,自行车的管理也是个问题,为此我安排了两名学生每天负责督促他们把自行车排得整整齐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于是我让学生根据兴趣组成不同的兴趣小组,如书法小组、朗读小组、表演小组、音乐小组、手工小组、绘画小组等,这些小组长就由他们自己选,平时课外活动,他们自由活动,班里定期评比,看哪个小组的活动最丰富多彩,评出“最佳兴趣小组”。这样一来,学校的各种活动,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参加。如此,校园文化节,我班的节目总会得奖。这样的分组,让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当小组长的学生更是凡事都积极参加。看着学生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我明白是责任感让他们变得积极和主动。

在整个班级管理中,我努力营造的是一个使学生成为主体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自主管理。在班干部的培养上,我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我努力为所有的学生提供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当“官”,其实也就是把班级的责任意识强化给每个学生,虽然不是多大的“官”,但反映的是教师对学生充分的肯定与信任,这“官”也是学生在同学之间自信的“资本”。我充分相信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与管理,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当好“官”。这样的责任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把班级当作自己的班级,从而最大限度地去爱这个班级。只有爱班级,他们才能献计献策,尽心尽力地把班级搞好。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班级管理也是如此。作为班主任,我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勇于实践,勇于探索,认真思考,在日常工作中摸索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班级管理的好方法。

第11篇

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有了责任感,孩子才会去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了责任感,才会时刻准备着伸出一双援助之手;有了责任感,才会将个人融入社会的海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干,为国效力。

一、小学生责任教育内容

小学生责任教育的内容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对社会负责。通过对小学生进行责任教育,使其充分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的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增强责任意识,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体验承担某项任务,感受认真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后的愉悦;知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维护集体荣誉是作为集体一员应尽的责任,愿意承担和认真完成集体的任务。

二、小学生责任教育的具体做法

1.对自己负责

对自己负责,就是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就是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因为一个独立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的幼儿是不可能有责任感的,可以说,责任感始于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

2.对他人负责

对他人负责,就是不影响别人,不侵犯他人。会保护自己,不做危险的事等等。这可以通过开展班队的“文明之星伴我同行”评比活动进行。

3.对集体、对社会负责

对集体、对社会负责。包括维护集体的荣誉,为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损坏公共物品,不影响公共卫生等等。还可以通过班队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第12篇

从娃娃抓起,怎样抓?只靠中国足协抓俱乐部建设是不行的,选才面太少。要靠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两家联手一起抓;根据中国的国情来抓,中国的国情是什么?中国青少年中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要为孩子的成才就业思考。解决好了就业难题,再理顺训练管理体制,两条腿走路,一条走俱乐部培养之路,建立健全各年龄梯队从小抓起;另一条走校园足球普及之路,建立健全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的训练体制加强学校基层业余训练,使校园足球普及之路再不是每个省、市就那么一、两所学校,国家要加大整体投入,将资金投向中国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基层足球水平整体提高了,就业的问题解决了,高水平各俱乐部精选面就更多更好了,中国足球的事就好办了。

2013年6月,贵阳六中校足球队在参加2013年贵阳市首届示范性高中足球赛中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这个成绩比2012年的成绩提高了两个等级,但离学校领导对我们期待还差得很远,作为一名带队教师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

在现代教育的大环境下,各校抓的都是升学率,高分率,政府部门考核学校绩效也是升学指标完成情况,要在学校中抓好足球队建设谈何容易。业余训练时间更是难以保证,课时数更多是用来上文化课,教练的足球业余训练时间只能是中午和周末一点时间。

“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在我校基本得到保证,也已连续两年开展了高二年级足球联赛,通过年级开展足球联赛活动,校园有了生气、和谐了,学生们把热爱班集体更形象化了,热爱自己班的球队就是爱集体,通过竞赛活动和他们的亲身经历,全班同学都更关注他们的班级足球队,关注他们足球队的输和赢,更关注他们足球队在年级的排名集体荣誉感。

在年级开展的足球联赛活动中,各班都勇现出一些突出的足球少年,他们被选拔到校足球队并代表学校参加2013年贵阳市首届示范性高中足球联赛,不仅提高了球技,增强了贵阳六中这块品牌形象的荣誉感,更多的是收获了一份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吃苦耐劳意志品质。他们从代表个人形象过渡到代表集体形象,足球运动是集体项目,要体现良好的战斗力,只有个人能力强,通过集体配合、团结合作、学校管理机制上下协调配合、师生的合作交流达成共识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成绩的取得更多是体现学校领导在政策和经费中的大力支持;班主任教师和家长的支持;同时是广大学生在繁忙学习中挤出宝贵业余时间进行中午足球社团活动交流的支持!

2010年10月贵阳六中足球场经过改修后投入使用,正是新一轮教改在贵阳市各学校展开,贵阳六中体育组率先在贵阳市体育新课改中实施学生模块项目选修走班制,足球模块走进了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新《课程标准》明确界定体育新课程的性质,指出《课程标准》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并专门设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在这一学习领域中,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要求学生以“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和“增强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为主要学习内容。

在此理论基础上,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为手段,将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与运动技能学习有机整合来设计课程模块,在教学安排上,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

正是在新课程要求的环境下,我校的足球模块很快开设起来。在2010年第一次开设足球模块课时,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掌握足球基本技术动作很差,大多数学生足球基础技术、身体素质较弱。而作为教师,在两组同学在足球场上分开进行分组交流比赛都会担心他们受伤。除了个别学生会踢几脚球外,95G的学生不会踢球。我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有针对性的选择了足球模块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经过三年的足球模块训练,学生们掌握了足球模块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身体素质也一天天在增强。每位学生踢球时再不是一开始就用脚尖踢了,而是在换好踢球装备,做好热身活动,按足球运动的规律来开展运动。踢得好的球员多了,他们就迫切希望组建一支自己的球队与别的球队进行比赛、交流、提高。贵阳六中足球社团正好提供了这样的学习交流平台供他们提高球技、增强友谊。他们不愿只停留在一般的水平上,而是要超越自己,寻求更大的发展,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把个人能力最大化,那就成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个人的天赋,把个人的特长和天赋奉献给集体那就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担当有责任的人。这样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教?既要符合新教育理念,又要照顾到集体大多数,同时还要让特长能力强的学生能在教学中有收获。教师就必须深入研究教学新理念,深入研究足球模块的教学内容和教法,让学生在近期的教学中能接受能掌握的理论和技能,学生一时理解和掌握不了,但通过学生自己一段时间的努力达到和掌握了从中就有所收获,师生的足球模块教学就成功了,三年来的足球模块教学我是有收获的,我看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参与贵阳六中足球模块的学习和足球社团活动,他们进行团队的合作、交流、共同提高,这是我们做教师希望看到的,他们再不是那个怕踢球的孤单男孩,而是毕业季阳光下的一届又一届有责任的有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