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

时间:2023-06-05 09:55:08

责任意识

第1篇

本书是为今年全国两会量身打造的指定宣传物,是省委省政府的礼品书,项目组3天3夜时间圆满完成出版任务,得益于集团领导举集团之力的高度重视和特别书局一贯倡导的“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项目责任制管理办法。

一、明确课题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一本图书,酝酿、编辑加工、封面设计、印制、发行、宣传……每个环节都渗透着责任编辑的心血。只有强化责任意识,突出责任编辑的责任,才能保证图书质量,实现图书的社会价值。

从大的方面讲,作为课题负责人的责任编辑面临着双重的社会责任:一方面是对作者负责,保证作者的劳动成果得到恰如其分的处理;另一方面是对读者负责,保证读者能从出版物中获取高质量的信息。

通常来讲,责任编辑除了要负责稿件的初审工作,还要担负起整理和加工稿件,以及付印样的通读工作,保证稿件的质量,消除一般技术性差错,避免稿件中出现歧义和偏差。最后,责编还要对该出版物出版过程中的编辑、设计、排版、质量等工作进行监督。

时政类图书大多强调出版时机。就本案例看,时间紧、任务重,很多程序我们采取特事特办走特别通道,但在编辑工作的程序中,却始终要坚持流程控制,强化关键环节,否则质量就难以保障。首先,在离出版时间越来越近的时候,责任编辑一定要沉着冷静,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该走的程序必须走到,三审三校制度一个都不能少。其次,责任编辑必须对全书体例、语言表达、图表和符号等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统一。责任编辑是书稿编校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在整本书的审读编校过程中要抓住重点不放松,尤其是本案例中涉及领导人物的照片,在确保照片质量的同时,还应有很强的政治敏感度,对领导人物的排序、图片的大小,都要把握好。再次,最后定稿审读不能流于形式。按照经验,重点容易犯错的,目录必须一一核对,页码从一至终要一页页看,页眉要一页页翻,这种虽然机械简单的工作,但必须按程序走到位,不能有侥幸心理。实践证明,最后一遍的通读是相当必要的,往往能从中找到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

二、充分发挥项目组成员的团队力量

出版物的成功运作,需要几个编辑的通力合作,还需要设计、排版人员的全力配合,以及发行人员的适时推动。因此,一个强有力的融合各个部门的项目小组极为必要。只有成立一个有战斗力的项目组,出版物才有可能在第一时间推出,才有可能利用最好的营销方案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富有成效的营销活动管理与控制,才有可能使出版物以最快的方式占领市场。

《风起中三角》采取编校合一,20多人参与编校,发动作者采取自校、交叉校、重点校等各负其责的方式,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一来在这种急难险阻的任务面前分担了自己的工作量,也削减了自己的一部分责任,实现共担共赢。虽说本书大部分内容已经见报,但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在作者自己的三校中还存在着硬伤。对重要领导人和还没有见报的部分,在做好自己功夫的同时,重点紧跟送审,多次督促校对人员重点核校,基本做到有大有小,抓重放轻,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宝贵时间。允许一些环节由社外人员完成,并不意味着弱化这些环节,而是为了充分利用社会各个方面的优质资源。每个人的审读“盲区”是不一样的,有时瞪着眼睛,个别明显的错误就是看不出来,一部书稿由不同的人来审,能起到克服审读盲区、相互弥补的作用,最大程度上避免错漏的发生。

三、增强抗压能力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一本图书就像一个婴儿的诞生,从策划到编辑出版再到最后的发行,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似十月怀胎,从精心呵护到阵痛再到承担起抚育的责任,这期间,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

第2篇

关键词: 培养;青少年;责任意识

收稿日期:2006―03―10

作者简介: 刘玉凤(1964-),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现为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来到社会上,就要担负起应负的责任。中小学生在学校是学生,在家庭是未成年的孩子,在社会生活中是未成年公民,这三种社会角色规定了他们特定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学校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学生逐渐明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摆正个人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使之成为内心的信念和自觉行动。使青少年在学校成为一个好学生,在家庭成为一个好孩子,在社会成为一个好公民。然而,现在的青少年责任意识日渐淡漠。崇尚实惠、追求享乐、逃避责任在青少年中较为普遍存在。那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如何培养提高青少年责任意识呢?

一、把握中心提高青少年责任意识培养的科学性

1.提高青少年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意识。一个人首先应对自己负责,这是责任意识的前提。对自己负责的意识是建立在由觉悟和良心引起的坚强信念基础上的道德责任心和道德自觉性,要有对自己负责的勇气和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这包括责任认识能力和责任实践能力。即自觉自律,“律己”、“克己”、“自省”、“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敏行慎言” 等个体内在的品格修养,强调“自尊、自爱、自主、自控”对己对人负责的表现。我们要培养青少年树立做人的责任感,建立正确 的道德观,重视个人自身修养,重视锻炼身体与学习本领,从而提高他们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意识。

2.提高青少年对家庭负责的责任意识。对家庭负责要做到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是伦理道德的起点,是爱国主义的源头。爱父母,才能爱天下的人和爱祖国,爱国是高层次的孝敬父母。“孝”不仅调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调节兄弟姐妹关系,使人际关系和谐,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孝敬父母也是今天我们每个人应尽的法律要求和道德义务。

对家庭负责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青少年要了解父母、热爱父母、体贴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解难、为父母家庭争得荣誉、要履行和担负起家庭的各种责任。

3.提高青少年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意识。教育青少年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乐于助人。做到心中有他人,不能以我自己为中心。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强调“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的思想。要热爱他人,富有深厚同情心、怜悯心,以关心他人为乐,对他人的不幸与痛苦不能漠然置之。中国传统美德还强调与人和睦相处,对上下左右,尊卑长幼要谦虚礼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其深刻道理。

4.提高青少年对集体负责的责任意识。教育他们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的行为要遵循集体的规范、个人的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要关心集体,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社团、社区的各项集体活动,行使好自己的各项权力,能够承担并完成集体赋予的任务,努力为集体建设和活动开展出主意、想办法、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做到义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努力为集体增添荣誉。

5.提高青少年对国家负责的责任意识。爱国主义是责任意识的核心,是最高层次的责任意识的表现。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将“治国平天下”视为“大德”、“大节”、“位卑未敢忘忧国”。中国历代仁人志士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这种责任意识的突出表现。应该教育青少年首先要了解祖国、了解祖国悠久的文化和历史,认识中国国情、国体、政体和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忠于宪法、尊敬国旗、国歌、国徽,关心时事政治、遵守国家法律、履行公民职责。要具有热爱祖国的情感,具有保卫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坚强意志和报国之心。

二、夯实基础提高青少年责任意识培养的主动性

1.革命人生观、理想和信念是责任意识培养的思想基础。责任意识与人的人生观和理想信念分不开。要教育青少年树立革命的人生观、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当前,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上,有些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考虑个人利益,他们的理想就是个人出人头地,追求个人享乐,一切向“钱”看。革命人生观是同理想、信念联系在一起的,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必须建立在坚定的社会主义观念基础之上。要教育学生深刻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坚信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这样,青少年才能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人民、人类的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2.责任意识是培养“感恩”义务观念的出发点。“施恩莫记,受人必报”是中国优良传统的一个重要准则,是我们中国人良好的道德习惯。这种“感恩”义务观念就是从责任意识而引发的。“感恩”是一种善良的道德意识与情感,是支配人实现道德行为的思想基础。那么,从哪里着手培养青少年的“感恩”义务观念呢?应从培养“责任”意识开始,中国传统道德的“投桃报李”、“感恩报德”、“孝敬父母”、“忠于国家”都是从这里出发的。因此,我们要教育青少年从小树立“感恩”意识,学会以德报德,以善报善。感天地生长万物,供人以衣、食、住、行之恩;感父母、人民养育之恩;感师长教诲之恩;感集体、社会、国家教育培养之恩。凡是给我们以关怀、爱护、帮助、照顾、支持的一切人,都要感恩。我们要教育青少年懂得:你们享受着别人为你们创造的福利,使你们得到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幸福,对于这一切应当以良好地行为去报答他们。要让青少年努力为人们做好事,在他们心中树立起一种对于长辈们给予他们一切的感激之情。青少年会因为能为人们做好事而感受到由衷的喜悦,当他们多次体验这种情感之后,“感恩意识”就会在心里扎下根来。

3.责任意识是爱国主义思想的一个生长点。责任意识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已经凝聚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生长点。爱国主义是对国家的一种崇高情感,这种情感是建立在对国家的责任意识基础之上的,并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青少年责任意识愈强烈,那么,对培养爱国主义这一情感作用就愈大。爱国主义是责任意识的最高尺度,爱国主义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责任与应尽的义务。因此,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不仅要加强热爱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锦绣河山、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等方面教育,还应当培养个人对国家的责任意识,阐明个人对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深化个人对祖国深厚感情,陶冶个人对祖国的献身精神。从现在起,为祖国的昌盛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把自己远大理想和祖国需要结合起来,做国家的栋梁之材。

4.责任意识是主体履行责任的内动力。责任意识是一种内心信念,只有当外来要求与个人内心的愿望和履行义务的关心结合时,才能说这个人的行为是出自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主体意识的体现,青少年若是被动地接受任务,摄于外界力量而进行学习和受教育的人,是没有责任意识的。因此,所谓主动性、创造性、自觉性、积极性等,多数是由责任意识引起的。责任意识对个人行为起着定向指导、调节监督和评价作用。青少年对责任意识实现的程度,会给责任意识以不同程度的满足。任务完成得很出色,责任全部实现,责任意识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而任务如果没有完成、责任未全部实现,这时责任意识要受到自责,并力图补偿过失。责任意识是克服困难的动力,而一个没有责任意识的人则是处于被动,如果任务没有完成也不可能自责与改正。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三、开拓渠道提高青少年责任意识培养的多样性

1.利用宣传阵地,认识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责任。我们还可以充分运用学生自己的宣传阵地,如特色专栏、名言警句栏等等,引导学生学会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怎样学习;利用晨会课学习《日常行为规范》,联系现状,引起学生反思;组织班会、队会进行专题讨论,现身说法,深入领会,提高认识,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对他人是有用处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规定主题,围绕 “责任”选择材料,然后张贴评比。学生在这些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

2.强化课堂渠道,渗透责任意识。把责任意识教育渗透到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例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在学习《我的战友》的时候,让学生明白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他能够一动不动,体现了坚强的意志。这种意志来源于他对于战争、对于战友的一种责任。所以,他才能以超人的毅力,任凭烈火烧身而一动不动,直到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对战友的责任,对集体的责任。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结合学科特点,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强化课堂主渠道,渗透责任意识。

3.重视文化陶冶,再现责任意识。校园环境是教育的多维空间,美的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可以陶冶人、塑造人、唤起人们美的感受与追求。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我们应该营造有利的文化氛围。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故事,汇编成册。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良好品质。其次,学校制作有关的展板牌匾,悬挂摆放在走廊、教室等活动场所,为学生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再现责任意识,使学生的责任意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逐渐改变学生不负责任的各种表现。

4.借助各种活动,体验责任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校可以开展“我能行系列活动”。如“订纽扣比赛”“争做校园小卫士"等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作,自己的衣服自己洗。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在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和培养兴趣方面为孩子们创造了条件和机会,更重要的是鼓励和培养青少年的参与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5.寻求家庭支持,拓展责任意识。父母为孩子包揽一切事情,使孩子失去主体意识,失去探索自己、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久而久之,必然淡化了孩子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会促使青少年从小就缺乏对家庭负责任和尽义务的意识。因此,也就无法培养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责任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长应该有意识地让子女从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渐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6.联合社会力量,强化责任意识。责任感的形成,还需要社会的力量。细想一下,我们目前有多少家长、有多少老师在认真地履行培养孩子的责任;我们的个别部门人浮于事、推诿扯皮、失信于民的现象,将会给成长中的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比如,一位家长在说教孩子爱护环境的同时,自己却随地吐痰,无论他多么的振振有词,都将无济于事。所以,我们要想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政府必须转变作风,积极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努力打造成为一个开明的、负责任的政府;成年人要以身作则,给身边的孩子们当好榜样。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

7.实施心理辅导,内化责任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经验是可以记忆储存、加工整理、提取、迁移内化的。由于受社会诸种因素的影响,当代青少年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导致青少年在认识上产生错觉。我们在发挥集体教育力量的基础上,开展心理辅导,培养内化责任意识,通过角色转化,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

第3篇

责任意识淡化的警示

新闻编辑作为新闻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功不可没。但是,近年来一些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捕风捉影,炒作小道消息,甚至制作假新闻;或者低俗之风盛行,不惜篇幅、版面、时段大量报道所谓的名人、明星的奇闻轶事,有的媒体竟把社会上流传的“政治笑话”也加以登载;或者以宣传科学为名,宣传封建迷信。出现上述问题,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这就是与编辑把关不严,甚至默许或同意这样的做法。伴随着改革开放,电台、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一大批年轻的同志充实到编辑队伍中来,他们对工作有热情有活力,给新闻事业带来了生机。但有一部分人由于缺乏系统的培养和训练,往往“初生牛犊不怕虎”、“敢闯”、“敢冒”,认为只要不出“大格”不必管得那么“死”、那么“严”。这种责任意识的淡化,必然会在政治上失去方向,不可避免地出现导向错误。

同志曾要求“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报就是强调新闻从业人员要有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是给人民大众收听收看的,要对党和人民负责。因此,要保证导向不出差错,新闻编辑担负着重要责任。事实一再警示我们,强化编辑队伍的责任意识,仍然是当前新闻队伍中建设中一个不可忽略的课题。

责任意识在新闻宣传中的体现

“责任意识”体现在正面宣传中,正面宣传是新闻宣传的基本方针,新闻编辑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一点。新闻媒体就是通过以正面宣传为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引领风尚,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受众,起着“团结、稳定、鼓劲”的作用,把人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去。

“责任意识”体现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不仅是宣传部门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思想,也是对新闻编辑责任意识的具体检验。新闻编辑的责任意识就是要把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体现在每篇稿件、每个节目上,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激励和鼓舞人们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

“责任意识”体现在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的六项任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这给新闻编辑提出了宣传重点。近年来,大连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编辑同台领导、记者共同策划,就百姓关注的就医、就学、就业、住房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报道,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责任意识”体现在遵守宣传纪律中。新闻编辑在新闻编排中,不能按照个人的意志和喜好编排版面和节目,要时刻遵守宣传纪律,把握好宣传口径;要听从招呼,做到令行禁止;在重大政策的宣传上,不能随意胡编乱提口号,不能授人以柄。

加强修养,夯实根基

首先,要有扎实的政策理论功底。新闻编辑每天要处理大量的稿件,接受多方面的信息,需要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扎实的政策理论功底,使宣传准确到位。因此,编辑必须加强政治学习决不能是一句空话。

其次,先做人后当编辑。新闻编辑手中握有发稿权,如果编辑队伍社会责任意识淡化,不能“洁身自好”,被“名利”所俘虏,新闻宣传就可能出现偏差。因此,要当一个有社会责任意识的编辑,先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第三,在业务上既当“专家”又当“杂家”。新闻编辑光有工作热情不够,还要懂业务,要学习其他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这样在编辑稿件的过程中,才能驾轻就熟,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修正。

第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防止片面性。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和客观规律,舆论监督要注意“度”的把握。这也是新闻编辑要强化的责任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4篇

[关键词] 公众意识 公众优先意识 企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

公众意识又叫“公众优先意识”,是指企业自觉地将公众的意愿和利益作为决策和行动的依据,将了解公众、顺应公众、满足公众、服务公众作为重要的经营管理原则。公众意识的核心表现为强烈的责任意识,即企业要对公众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公众负责,就是对由企业行为而引起的特殊的社会群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就是为解决人们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而分担责任,并有极大的主动性。

现代企业的责任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对企业的基本任务的完成――产品责任;二是对由企业行为引起的问题的关切――行为责任;三是对与企业行为无关的―般社会问题的关切――社会责任。

毋庸置疑,每个企业都有自己既定的目标和任务,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完成各项基本任务,这是企业最基本的责任。无论是提品还是提供服务,质量永远是衡量企业责任的重要指标。如果一家生产汽车的企业,其产品的合格率只能达到50%,那么就很难说这个企业是负责的。而一个不负责任的企业是不可能获得社会的认可的。在世界享有盛誉的企业,无一不把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而加以高度重视。

一个企业能完成自己的基本任务,这是重要的,是企业负责的表现,但还不够。从公共关系的角度看,它还必须关心自身行为引出的问题,如果引起的问题有害于公众,有害于其他企业,那么它就必须努力加以克服;如果问题已经出现,就应该认真加以解决。否则,它依然是公众眼中一个不负责任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必然遭到公众的排斥。

1989年3月24日,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的“瓦尔德斯”号油轮在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搁浅,并向附近海域泄漏了将近4165万升原油。对于这起事故,埃克森公司方面却无动于衷。既不彻底调查事故原因,也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清理泄漏的原油,致使事故进一步恶化。加拿大和美国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组织以及新闻界面对埃克森公司这种置公众利益于不顾的恶劣态度,发起了一场“反埃克森运动”。埃克森公司最终被判处50亿美元的罚款,公司形象更是遭到严重损害。

世纪之交,日本经济界一位权威人士提出,本世纪末社会经济应高度重视“人性”和“全球”问题。所谓“人性”就是尊重人的价值,通过企业与内外部公众的协调,来争取人的自由发展、人格的高度完善,以及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也就是对公众负责。“全球”就是树立全球第一的思想。即企业站在全球高度来处理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增加社会福利、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生态环境、解决能源问题,也就是对社会负责。企业的责任在产品责任、行为责任之外,又附加了一个更为重大的责任――社会责任。

当今社会,企业的社会形象已成为一项衡量其核心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可以赢得声誉和公众认同,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体现自己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佳的社会氛围,使企业得以保持长期可持续的发展,而且对社会公众有实际意义。所以,成熟的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形象的建立和推广。

纵观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的举措,人们也会发现,开展公益事业已成为其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安利公司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不遗余力地投身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开展的慈善公益活动达500余项,涉及环保、儿童、教育、赈灾和精神文明等各个方面。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安利在中国西部开展了很多助学活动,却从来没有借此推广自己的产品,甚至没有一所希望小学直接以安利命名。在实施赞助希望小学的初期,受赠方曾建议用安利命名或是把安利产品以某种方式融进赞助项目中,但这些建议都没有被采纳。为此,安利(中国)屡次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全国慈善楷模”等称号。此外,三星电子、摩托罗拉(中国)、朗讯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也积极投身我国的“希望工程”,承担起帮助发展中国教育事业的社会责任。

跨国公司如此注重公益活动是出于何种考虑?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有所不同的是,跨国企业要在当地站稳脚跟,必须逾越民族、文化等方面的鸿沟。从事公益活动,是跨国公司融入东道国,在当地生根开花的重要举措。无论是对于政府、消费者、潜在消费者或者是大众,公益活动都能极大地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当然,企业不能只顾自身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也不能不自量力。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采用一种“兼顾企业与社会两方面利益”的公益活动来达到一种平衡。美国安利公司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其业绩始终保持了平稳向上的发展态势。当企业可以做到自觉回馈社会时,社会对企业及其品牌也会产生新层次上的认知。这也许正是安利这样的跨国公司不断走向成功的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及相关税收法规规定,公司和其他企业依照本法的规定捐赠财产用于公益事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所以,“无论是从事与产品有较大关联的教育类公益活动,或是从事并不直接相关的公益活动,比如抗洪救灾,企业活动或多或少都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当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他们都在尽一份对社会的责任”。

福特公司创始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好的企业能为顾客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而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仅能为顾客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还竭尽全力使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居延安《公共关系学》(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2]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第5篇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已成为当前广州市黄埔区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新形势下,全区各级人口计生部门正以开展新一轮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深入剖析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索工作新举措。我认为:当前开展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关键点和着力点就是要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一、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当前做好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的特殊重要性一是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以下简称“国优单位”)为我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去年实现了创建“国优单位”的奋斗目标,但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仍需作为工作重点,长抓不懈。二是今年是社区居委会换届年,我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是否过硬正面临考验。我们各级要加强领导,把换届选举带来的工作压力转化为动力,稳定人口计生队伍,防范因换届引发人口计生工作特别是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滑坡。二、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的领导一是抓领导责任的到位。街道主要领导要挂钩帮扶一个转制社区,街道班子成员每人挂钩联系一个社区居委会,主要是将各社区的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逐个逐个攻下来,抓清查行动,摸清底数,抓孕情管理,抓落实长效节育措施。“谁英雄谁好汉,‘两无’活动比比看”,能否在专项活动取得成效,是考验社区“两委”班子战斗力的试金石。二是抓工作进度。对照省检的标准和要求列出每项问题的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明确整改责任人,限期完成整改。三是抓督促检查。加大不打招呼、直接到点的抽查力度,将检查列入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兑现区2008年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方案中明确的平时检查成绩占总分10%的规定,实行末位通报制度。三、着力解决当前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强化动态管理。要全方位抓好清理清查,抓住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这个重点人群,抓好转制社区和新成立的社区居委会管理,对出租屋、市场、建筑工地、商铺和企业集体宿舍等重点地域,转制社区可以整合治保队员、出租屋协管员和计生专干等几支力量,就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进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联合行动。同时,要落实巡查制度,每月对辖内特别是转制社区出租屋进行一至两次的巡查,及时变更信息。有条件的社区居委会由计生办牵头,经济社妇委、计生专干实行坐班制,每日进行上门巡查。要实行动态预警,由区人口计生局对各街道、社区居委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不打招呼、直接到点的抽查。对存在问题突出的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给予预警,提请注意,限期整改。要求被预警的单位要制定整改方案并上报区长和分管副区长,由区人口计生局每月抓日常整改的跟踪督查,直至整改收到实效。二是强化基础管理。首先,要切实抓好信息管理。街道和转制社区居委会要加强对出租屋主的教育,完善自治公约,出租屋不能出租给没有婚育证明的流动人口,从源头上把好关。凡没有婚育证明的要给予行政告知,限期办证,限期不办的要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街道和社区居委会要加强与单位、企业的协调,督促单位和企业把好用人关。要落实专人,通过国家平台抓好信息通报工作,切实提高通报率。其二,要抓好孕情管理。要采取定期、入户、入企等形式抓好查环查孕工作落实,做到应查尽查。有条件的街道和转制社区对每轮查环查孕率达到省考核标准以上的,可对有关人员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第三,要提高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要进一步加大对我区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一次性奖励政策的宣传,动员应上环未上环、应结扎未结扎人员落实相应的长效避孕节育措施。三是强化长效管理。首先,要抓好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和人口形势的宣传教育。要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群众乐于接受的宣传教育活动,尤其是要发挥好三级婚育学校教育阵地的作用,抓好各个年龄段的政策教育。在主要马路、社区主干道适当增加大型人口计生宣传长廊或大型计生公益广告牌,营造大计生宣传格局。其二,要抓好社区换届后人口计生队伍的管理。要以街道为单位,层级开展专门业务培训,重点抓好人口计生法律法规政策、信息管理、优质服务等内容的培训。同时还要抓好省《两个规范》的培训,使街道人口计生办和社区居委会明确工作职责,明确各种办事程序,促使基层人口计生工作日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还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经济社妇委、计生专干报酬制度。各转制社区生产社妇委报酬推行基本工资加浮动奖励工资的制度,将平常上门核对资料、动员查环查孕、落实措施、回访等工作与收入挂钩,进一步调动计生专干的积极性。

第6篇

一、优化责任环境,再现责任意识

校园众多的富有创新特色的人文景观就是很好的教育阵地,如有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长廊;有古色古朴,造型优美的三园亭;实践操作训练一体的系列健身器材;有造型优美,环保特色浓郁的“绿色长廊”;有刻着“奋发向上、启迪智慧”的高大雕塑;楼内墙壁上汇聚了众多优秀美术作品与百余首古诗词。每一名学生在接受熏陶与教育的过程中都知道自觉保护,细心呵护,这些都成为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阵地。同时,充分利用“红领巾电视和广播”“国旗下讲话”“师生征文”“校报”“板报栏”“橱窗”等,激发学生校园小主人的意识,使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同时,对一些缺乏责任心的行为进行分析、讨论,及时纠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寓责任意识培养于校园活动之中,体验责任意识

1.在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中培养责任意识。校园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与发展的基础,他关注的是学生整体生命的成长,满足的是学生兴趣发展的需要,体验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了让开办了“校内少年宫”,成立了舞蹈、课本剧、电子琴、声乐、书法、珠心算、国画、足篮排等特长兴趣小组。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彰显特长,展我风采”特色班成果汇报会,通过特色活动让学生在特长发展中形成责任意识。

2.在“阳光校园”快乐课间活动中增强责任意识。为了在师生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新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强化学生责任意识。组织开展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快乐大课间活动。学校自己创编了一套韵律操,深受学生喜爱。每次活动所有任课教师都要参与学生的活动之中,既增强了师生间的情感,又得到了运动与锻炼。

3.在参与体验活动中增强责任意识。体验活动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为了巩固学生的责任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艺术活动和主题体验式活动,如:歌咏赛、红领巾故事大王比赛、全民“万人长跑”“清明节”祭扫、“安全教育”等体验活动。在“城乡手拉手”活动中,采用“迎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乡镇小学开展联谊活动。通过体验活动,学生初步形成了完整独立的自我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集体荣誉感。

三、寻求家庭支持,寓责任意识的培养于家庭教育之中

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学校、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只有这两者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效果。通过建立“家校联系卡”、成立“家长监督员”、每学期一周的“家长开放日”“家长交流会”“百名教师进千家”“亲子伴读”等活动,使家长明白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重要性,家长不能包办代替,应让孩子从小事做起,充当家庭的小主人及小帮手。在这些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还提高了家长的素质及教育水平,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使责任教育工作不断前进。

四、联合社会力量,寓责任意识培养于社会活动之中

利用社会教育力量,拓宽社会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积极主动地与街道、社区联系,组织学生到交通队、消防中队、武警中队、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等德育基地开展活动。利用节日、宣传日的契机,组织学生到福利院、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假期组织雏鹰小队到敬老院为老人们进行了文艺演出。平时,学校设立的交通小警察也会定期到街道、社区进行文明礼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宣传。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最直接的感悟中体会到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时刻认识自己是一个有责任意识的小公民。

责任无人不有,无时不无,无处不在。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才能让人感到可信;一个对生活、对事业负责的人,才会不断进取;一个对民族、对国家负责的人才会去献身、去贡献。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有强烈的责任心,责任心是事业心的基础,也是许多高尚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基础。因此,我们应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常抓学生的责任教育。让孩子能够在学校这块沃土上健康茁壮的成长。

第7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对一个党员最起码的要求,关键是要站稳群众立场且要坚定。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党员,增强宗旨意识就是践行“初心”,这同样需要在职责和使命面前敢想、敢做、敢当,既要认真想干事、努力能干事、思考会干事,又要做到干干净净的干事。而要做到敢于担当,“四个意识”——责任意识、学习意识、奉献意识、敬畏意识必须牢记。

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担当。作为一名党员,在日常的工作中,用高标准、敢担当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党中央“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清楚的诠释了党的根本宗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直面矛盾和问题时,敢试敢闯、敢为敢不为、敢于碰硬;在面对重大原则问题时,也才能立场坚定、坚持原则、旗帜鲜明。

深化学习意识,善于担当。一个学习意识强的人,总能在关键时刻让人刮目相看。要自觉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践行奉献意识,乐于担当。习总书记告诫我们,“当官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以为务实奉献为标准,以为造福群众为己任,当一名群众满意的公仆,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强化敬畏意识,廉洁担当。一个党员提升党性修养,首先就需要看清自我,正确定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欲所惑、不为情所扰,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第8篇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0088-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我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号召全党同志“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改革决策部署。“三种意识”鲜明体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乘势而上的历史自觉、继往开来的使命担当。结合到我们鹤煤八矿的实际,我觉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持续强化矿井安全管理的“三种意识”,而重中之重就是要在新的起点上,努力深化矿井采掘延伸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我国启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求我们煤矿企业自身提供可靠安全环境的保障,也为煤矿安全发展的深化改革和经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不进则危。我们必须认清大势、居安思危,奋起直追、奋起赶超。改革开放35年来的不懈奋斗,我们煤炭行业,取得了一定的辉煌成就,但离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不能因为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有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安于现状的思想,越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

增强进取意识,首先要审时度势认清形势。现在,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的深化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从世界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继续深化,科技革命正孕育新的突破,为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的改革创新带来新的转机。从国内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日趋成熟,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煤炭企业可持续安全发展的思想十分明确,过去可持续安全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以深化煤矿改革促强企战略成为煤炭行业的共识,这些都为深化煤炭企业可持续安全发展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决定,对深化企业改革作出决策部署,开启了新的改革窗口,可谓主客观条件都对深化煤炭企业可持续安全发展的改革有利。

作为地测科科长,我感到要适应煤矿可持续安全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胸怀进取的大目标,从细节入手,立足岗位,干好手中的平凡事,把大事做细、小事做精,从而实现人生价值。进取是一个人为达到预期目标而不断奋斗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精神所在。在新时期新阶段,发扬光大和升华进取精神既是一种现实的需要,也是一种未来的责任。古人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我们煤矿企业要有所作为,首先要有一个积极进取、高效务实的矿队(科)级领导班子,而且也要有一支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干部队伍,同时更要有不断追求、不断奋斗以及不断进取的责任感。因为有了这份责任感,才会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也才会有战胜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屈服的进取精神。否则,再美好的愿望也是水中月镜中花,再新的思路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再好的决策也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党的十报告对干部精神状态提出了新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纵观我党在90多年历史征程上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一靠路线正确,二靠作风正派,第三靠的就是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状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各级干部必须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用激情唤起责任,用激情创造奇迹,用激情成就事业。历史启示我们,只有增强进取意识,提高把握煤矿可持续安全发展的能力,完善用好深化改革的机制,才能乘势而上,确保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在深化煤炭企业可持续安全发展的改革进程中,我们还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忠诚履责勇于担责。深刻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在新的起点深化煤炭企业可持续安全发展的改革,关键是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对党和职工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履职尽责。胸怀全局忠诚履责。忠诚履责,不只是智慧、能力问题,更是立场、感情问题。忠诚于深化煤炭企业可持续安全发展的改革,是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好务的根本宗旨。在新一轮改革中,矿井干部要忠诚履责,就必须从大局出发,站在党和职工群众的立场上,以强烈的责任感把党和职工群众的意愿变成深化改革的实际行动,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解放思想尽心尽责。要破解深化煤炭企业可持续安全发展的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就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要确立工作高标准,强化“无功就是过”的责任感,切实把所有心思和能量凝聚到深化深化煤炭企业可持续安全发展的改革目标上来,坚决向无所用心、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应付了事等不良现象开刀,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在迅速执行中彰显责任,在破解难题中强化责任,在真抓实干中落实责任。要盯住矿井地测经常性工作不动摇。抓经常打基础是一个苦差事,需要持续而不疲倦地奋斗,不能时冷时热,抓抓停停,工作不艰苦,作风不扎实,是不可能见到成效的。有的同志上面促一促就抓一抓,有的等出了纰漏才抓,事情一过,抛诸脑后,这样抓工作落实必然导致一事无成。保持韧劲抓经常性工作,要有一颗“燕子垒窝”的恒心,不因工作周期长而倦怠,不因深化煤炭企业可持续安全发展改革形势好而放松,不因见效慢而放弃,不因难度大而降低标准,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子“滴水穿石”的恒力,不畏艰难,不避问题,不怕反复,坚持不懈抓到底。

遵循规律,科学发展不折腾。抓经常打基础,最根本的是要遵循深化煤炭企业可持续安全发展改革的规律。有的同志抓工作习惯于“跟着感觉走”,变着法子选“角度”,抓“特色”,搞“一招鲜”,实质上就是瞎折腾,劳神费力、贻误时机,折腾出来的东西往往中看不中用,对煤矿可持续安全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不折腾,就是把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放在第一位,不搞争论不休的内耗,不上追风冒进的工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扎实打基础、反复抓落实,干一件像一件,干一事成一事。遵循规律抓经常,最关键的是抓好经常性的制度落实,老老实实遵循煤矿可持续安全发展的规律,严格按照各项制度法规要求,不搞运动式、突击式,不搞想当然,不因主官调整而换思路,不因任务转换而起伏,不因遇到障碍而停滞。聚精会神抓经常、心无旁骛夯基础,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坚持不懈抓好矿井地测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落实,推动深化煤炭企业可持续安全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

第9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 责任意识 培养策略

一、责任意识缺失的现状表现

1.工作责任感淡漠

以敷衍的态度对待工作,工作中不认真、不细心,动辄轻言离去,反正觉得工作很好找。这些行为都反映出学生对待工作不负责任。责任意识的淡漠使得他们做事懒散轻率、投机取巧,长此以往不仅自己在岗位上无所作为,领导也会轻视他们。

2.自我责任感缺乏

有些学生不仅对待工作毫无责任感,对自己的健康、前途也不负责任。例如,有位学生明知自己有胃病,还每天喝酒;有的学生白天上班,晚上熬夜上网,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

3.对他人没有责任心

实习中,往往是五六个人同住一间宿舍,有些学生就把垃圾堆放在宿舍的公共区域,从不打扫,肮脏不堪。更有甚者直接把垃圾从楼上扔下去。由于有夜班、白班之分,作息时间不同,个别学生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声音过大,影响了正在休息的同学。

4.自我意识高于一切

自私自利是某些学生的特点。他们做事只从个人喜好出发,从不站在工作的立场、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凡事以自己为中心,一切听凭自己的情绪,稍不高兴就撂挑子走人。

二、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些父母对孩子呈现出责任“超重”的现象,包办孩子的一切。而孩子则呈现出责任“失重”的现象,把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卸给父母。甚至有些父母过于宠溺孩子,致使孩子任性蛮横,往往习惯于索取而不懂得付出,遇到问题就躲在父母的“保护伞”下,逃避责任。

2.对责任的认识不足

责任意识的形成是随着学生认识与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角色意识不断增强而逐渐生成的。技校生文化基础较差,理解能力不强,心理不成熟,角色意识模糊,因而对责任没有明确的认知。进入角色缓慢导致学生对责任的认识不足。

3.对顶岗实习的理解有偏差

虽然在顶岗实习之前,老师已对顶岗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做了详尽的解释,但学生对顶岗实习的理解还是存在偏差。学生没有从锻炼自己的角度出发,而是以挣钱的目的来工作,以工资水平衡量工作的好坏。如果实习单位的工资过低,便会对工作失去积极性,责任感也就无从谈起。

三、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责任意识应是一种自觉承担相应责任的意识。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才能展现自身的能力与价值。作为技校学生,除了拥有一技之长外,还要有完备的综合素质,才能获得企业的青睐。这就要求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培养责任意识。

1.利用德育课加强对责任的认知

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就要在德育课中加强职业素养和职业指导,深化学生对责任的认识。同时,在课堂中引入企业文化内容,将企业的规章制度在课堂上“提前”告知学生,加速学生角色的转换,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未来的“员工”角色做好准备,明确作为一名员工所应承担的责任。

2.利用多样化活动激发责任意识

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有利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例如,可以围绕“责任”开展读书活动、辩论赛等,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责任认知。通过值日、值周等培养学生责任感。利用志愿者活动、义工活动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在活动中,学生往往担任着特定情境下的某一角色,通过履行角色所赋予的职责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体验角色的责任情感。

3.利用榜样力量促进责任意识的内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榜样示范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典型。榜样可以是专业领域的佼佼者,也可以是身边的朋友。通过宣传这些人物的优秀品质、模范事迹来影响学生,促进责任意识的内化。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自身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言传身教,率先垂范。

4.获得学生家长的配合

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不是一下子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教师不厌其烦、耐心地长期培养,也需要家长与教师的积极沟通与配合。教师可指导家长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机会锻炼学生的责任感,例如分担家务、干农活等等。加强老师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责任教育。

参考文献:

[1]王里香.中职生顶岗实习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1(19).

[2]黄炳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浅析如何培养技校生的责任心[J].职业,2011(2).

[3]覃文英.浅谈技校生顶岗实习的教育问题[J].职业,2010(12).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教育;责任感

责任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于自身心理和行为的规定性,包括外在的社会规定性和内在的自我规定性。责任意识则是在明确责任的内涵基础上自觉地履行社会职责和参加社会活动,从而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我国大学生责任缺失、责任感淡化并不是偶然的,它既与转型社会的环境有关,也与大学生的自身因素有关,更与高校教育管理有关。本文试从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端正人生态度有所帮助。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分析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社会群体必然会对其提出一定的权利和义务的要求,这种权利与义务就是个体的责任。责任意识可以分为个体责任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两个维度。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

伴随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形态与结构的剧烈变化,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呈现出鲜明的多样性,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个体责任意识呈两极分化状态。即很多大学生通常处于过度强调自我责任意识或极度缺乏自我责任意识的极端状态,而很难确立正确的平衡的个体责任意识。具体说就是,要么过度强调自我价值目标的确立与实现,突出个人利益,追求物质回报,表现得急功近利;要么忽视甚至漠视自我责任感的建立,缺乏人生规划,沉迷于网络,生活上追求享受,铺张浪费。

2、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精英,要勇于担负起社会、民族和国家的期望与重托,更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体现出对关系社会、民族、国家发展命运的重大问题的关心,应该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去关心、思考与应对所面临的种种难题。从实际情况看,大学生中既存在着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群体,也有社会责任意识的表达方式缺乏理性的群体。

(二)原因分析

造成当代大学生在自我责任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范畴产生上述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方面:

1、家庭条件氛围。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较大,他们从小生活在溺爱的家庭氛围中,生活条件优越,缺乏生活的磨炼,缺乏换位思考,自我性表现明显,视长辈的关爱和呵护为理所当然,对父母、他人、社会的要求高而多,对自我的要求低而少,总考虑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意识、责任意识弱,造成社会责任意识的先天不足。

2、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由于受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影响,我国的大部分学校推行应试教育,学校只注重升学率,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功能,忽视了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塑造和培养,使学生真正接受思想教育的水平在不断下降,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造成严重冲击。

3、个人的自身素质。个人原因是造成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内因。大部分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是好的,但由于自身所处的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造成个人认识的片面性和观念的偏颇性。认为现实社会就是每个人只为自己打算,看不到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依赖、互相承担责任的关系,从而弱化了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大学生责任教育的主要内容

从广义上说,责任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责任感的社会活动过程。本文把研究的范围限定在高校这一领域,特指在高校里进行的各种以培养和发展大学生责任感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过程。对大学生进行责任观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培养

因为个体对自我的责任意识,是个体对社会、对他人有责任感的内在基础。当今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习惯了家长的“包办”,自我意识强而独立意识差。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很迷茫,不会为自己确立目标,失去动力;不能为自己正确地设计未来,缺乏为自己言行负责的意识和能力。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对自己负责的人,还能真正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负什么责任。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大学生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意识。

(二)加强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培养

家庭教育的空缺也是造成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应当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养成这种责任感,要让他们懂得:不应单方面地要求得到家庭的关爱和呵护,还必须对家庭负责、对父母负责,使家庭幸福美满、父母健康安乐。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个人不能仅对自己的存在负责,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他还负有对社会的责任。一个缺乏深厚的社会责任感的人是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他作为人的责任,更谈不上人生的升华和超越。因此,大学生只有走向社会、深入社会,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自己的爱心献给社会,才能使自己的时代风采得到最充分的展现。

三、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途径

(一)注重家庭教育中责任意识教育的含量,让孩子从小就体验到责任意识

家庭教育在整个社会教育系统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其影响是巨大的,甚至贯穿了人的一生。家庭教育首先应当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其懂得对自己的过失要承担责任,要付出代价,使他们懂得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从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筑起一道承担责任的堤坝。这样孩子在成长中才会认真反思自己,审视自己的言行,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二)以身作则,强化师表育人功能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是学生良好道德素质形成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言传不如身教。正如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自身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以人格来感染学生。

(三)净化环境,创建良好的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和环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尚的风气,良好的秩序,幽雅的环境,多彩的文化,不仅可以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胸怀,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培养学生愉悦的情绪。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个人的责任感养成应该是知、情、意、行四个过程的统一,这个统一的基础,就是实践。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产生和深化对自己应承担责任的认识,才能形成履行责任的行为和提高履行责任行为的意志水平,才能获取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因此,要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

(五)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自我教育中增强责任意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责任感的形成正是责任主体在无数次的内化与外显的交替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应特别强调大学生参与自我教育的意义。责任教育应从小处着眼,大处落手,不能游离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外,要与实践相结合,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实践中完善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

第11篇

关键词 责任 淡薄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A

责任是指作为社会人,所必须对他人、对社会、对家庭、对自然等必须承担的基本法律义务和履行的道德要求。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忧那思(H.JonaS)曾指出,“当代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就是责任问题”,“深刻的自我责任意识是一切的根基,它构成了人类生存的意义。” 在这个追逐名利的现实社会中,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人生在世,追求的不只有金钱、荣誉、地位、享乐,更重要的是要勇于承担起作为社会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按照客体的不同,责任可以分为对自然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和家庭的责任。根据这三种责任,本文认为当代社会主要存在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责任意识淡薄、对社会的责任心缺失和对家庭的责任意识不强这三种主要问题。

1 当代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主要表现

1.1 人类对自然的责任意识淡薄

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体现了人必须承担起对自然的责任。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由于全球人口的剧增、经济目标过度重视等,导致对自然界的破坏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人类最终走向的将是自取灭亡的道路。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充分说明了人类对自然的责任意识过于淡薄。恩格斯曾说过:“人类对自然界的所有破坏,自然界将一一给予惩罚。”因此,我们应该承担起对自然的责任,心存感激和敬畏,建立新的价值体系,形成生态文明形态,从情感层面、理性层面和制度层面尊重和合理利用自然规律,明智利用资源,保护好大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2 人们的社会责任心缺失

做为社会人,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即“社会责任心”。社会责任心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指有胜任能力的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他人、对社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的态度。然而,目前我国出现的“瘦肉精”、“毒奶粉”、“苏丹红”等各种有害食品充斥着市场,社会责任的丧失、价值取向的失衡和道德底线的沦丧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伤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企业作为“社会人”,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坚守高尚道德,做良心事业,做道德产品,这样才能立足市场,长远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为社会的整体发展尽到责任。

1.3 人们的家庭责任意识不强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的“情感之园”,家庭的存在和发展也依赖于家庭成员承担家庭责任,如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老人、兄弟之间相互协助、亲友之间的相互关心与帮助等。对家庭负责可以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每个人都必须对家庭负责,具有家庭责任心。但是,从全国各地的媒体和网络曝光的情况来看,现在很多人的家庭责任意识不强。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所必须履行的责任。作为社会人,我们应该孝顺父母,关爱亲人,尽一切努力去为父母争光,为家庭争得荣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履行和担负起家庭责任。

2 当代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

从宏观层面上分析,社会责任制的不健全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导致人们对责任抱有一丝侥幸,或者害怕去履行责任。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和“破窗效应”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心态,导致人们想办法去逃避责任和害怕履行责任。

从微观层面上分析,一些人受经济利益的趋使,使得其价值观念以经济利益为中心,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而且,物欲横流的社会和纸醉金迷的生活使得人们不再相信责任,更不想去履行责任。对物质的追求占据了其思想观念,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蒙蔽了其双眼,最终导致了现实生活中责任意识的淡化、缺失、模糊以及责任关系的错位。

从文化层面上分析,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享乐主义文化的冲击,加之国家过度重视学历教育,最终使得人们的责任意识走向两个极端,一方面,有些人将个人利益建立于集体利益之上,倡导自我责任优先于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某些地方政府或者组织将个体作为“异己”产物,假借集体利益,随意践踏个人权益;只顾倡导去履行社会责任,而忽视个体权益。例如,近年来我国出现的各种强拆事件,城管与商贩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很好的例证。

3 当代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责任教育

责任教育的形式应实行“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首先,家庭教育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养成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其次,学校责任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信念和责任品质,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使得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心和集体主义荣誉感。最后,社会作为后期的责任教育,应给人们营造健康的社会舆论氛围,宣扬生活中的先进事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并培养人们的主人翁责任感,进而形成人们自觉履行责任的社会氛围,达到责任的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3.2 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利益与责任是辩证统一的。要建立良好的社会责任保障机制,为那些承担了社会责任但是同时也承担了不良后果的人,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使得人们都有后期保障,这样人们的责任意识自然会不断提高。同时,要制定完善、合理的激励机制,通过社会激励来激发人们的责任意识,起到社会带动效应。

3.3 建立责任制度

责任制度是指明文规定社会主体的责、权、利的规章制度。责任制度一方面既划分了责、权、利之间的不同,这无疑对责任的实现具有外在的制度约束力,保证了责任的实现;另一方面,又把责、权、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增强了社会主体的责任感,有助于责任的实现。在现实生活中,要讲责任心,也要讲责任制:要有履责要求,也要有责任追究。只有把履责和问责结合起来,才能在全社会建立一种良性的责任导向,增强责任心,培育责任感,提高责任意识。

第12篇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249-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人们享受成果的同时,社会转型也带来的一定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使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金钱至上与个人中心的拜金主义思想为许多人所推崇。大学生作为能够迅速接触新思想、新事物的群体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也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在思想上则突出表现为责任意识的淡化。当然绝大多数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还是很强的,这种情况只是出现在一部分人当中。但是同样值得我们重视,是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责任意识的重要意义

“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只有人才能对他们所做的事负起道德上的责任”。然而在现今学生的整个教育生涯中,责任意识的培养并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值得我们深思。所谓责任意识,就是行为主体对自己的行为、疏漏、情绪承担后果的意识,是一个人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去承担道德责任的意识,也就是一个人在承担责任、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产生的并指导以后行为的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不仅能够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精神品质,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还对促进大学生与他人之间、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能够不断提升个人整体素养

责任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行为,为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提供了思想保证。一方面,责任意识为大学生努力学习提供强大动力。学习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这时责任意识的激励作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责任意识还能完善大学生道德品质。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学习,更是不断提高个人道德素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过程。想成为一个拥有良好品格的人,首先要成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才能真正“成人”。

(二)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责任意识的培育可以使大学生明白责任并不是仅仅意味着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负责。人的社会性决定着人在生活中避免不了要与他人进行交往,而人在发展过程中同样会因为个人利益等原因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个人的责任意识发挥其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关爱他人、信任他人。不论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是“除了自己谁都不相信”的心理都是对他人缺乏责任感的表现,所以责任意识的培育在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缺失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此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现代社会的认同危机

处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人们对于责任意识的认同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负责任、守信用在人们眼中似乎不再是十分高尚的事情,反而象征着一个人很“傻”。不仅如此,社会上甚至还出现了利用人的责任心为自己谋利的现象。例如前一阵沸沸扬扬的好心人扶起老人却反而被讹诈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令人寒心的同时也在不断淡化着人们的责任感,让人们不敢去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

另外,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对责任意思的重视程度不够。例如很多媒体违背了传媒的工作宗旨,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更多地关注那些更容易吸引人们注意的东西,然而在主流的责任观、价值观的推广中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这也容易造成很多辨别能力差的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过程中出现迷茫,更严重的则可能造成责任意识的完全缺失。

(二)成长模式的直接造就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模式对其责任意识的淡化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对于这一现象的原因在此从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家庭环境影响

“90后”一代的大学生,家庭基本上是以“421”的结构存在的,即子女1人,父母2人,祖父母、外祖父母4人,这种现代家庭结构是学生们“自我中心”责任倾向形成的天然土壤。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中,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从小就是家庭的希望,享受着成倍的关心和照顾。家长们对孩子一味地宠爱纵容,生活条件稍好一点的,几乎是有求必应。这种在物质上的“无私奉献”、透支性付出,与精神上的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传统家庭教育模式,使大学生从小就淡化了责任意识。同时,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容易形成感情上的“自我中心”,养成任性、执拗的坏脾气,他们只是被别人关照的对象,却不知道,甚至没有机会去关心别人,加上家长的过度保护,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上从“我很特殊”演变成“我要特殊”,从而凌驾于家庭之上。

2.学校教育的缺失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中,缺乏具体培养学生责任感的体系。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学校历来习惯于用一些外在的社会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德育活动的成果以及学生的精神面貌,对于学生真正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则不够重视。

学校教育的应试化、片面化也应该为当代大学生“自我中心”的责任倾向承担责任。多年来,高考的指挥棒使得我们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沦为升学的工具,教学成绩成了学校唯一的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真正的育人变得微不足道。学生到了大学以后,就业又成了高等教育的指挥棒,学校将重心放在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上,关心最多就是就业问题。一些高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3.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纵深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个人本位和金钱至上的思想开始充斥于整个社会,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再加上大学生这个群体社会经验不足,认知水平有限,很容易受到一些腐朽思想的影响,动摇自己的价值观,这是社会转型期的正常现象。

市场经济是以竞争为主导的,自我的彰显和竞争事实的影响,是当代大学生“自我中心”责任倾向形成的关键因素。市场经济是以能力和个体为本位的经济,它使自我能力和自我劳作的态度得到了彰显,把自我推向了至高的顶峰。这种现实,一方面促进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使人们关注自我的能力、自我的劳作态度和自我的品行在现实中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导致自我的膨胀,使一部分人不能正视自我,陷入自我中心的境地。大学生的“自我中心”责任倾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他们不仅目睹了市场经济竞争的事实,而且在自己求学发展的过程中也体验了竞争对“自我”的宠爱。尽管大学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但现实教育资源的相对紧缺使大学生还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他们认识到了自我在现实中的意义和价值,这是社会所希望和期待的。其实,靠自我并不意味着自我是中心,自我只是自己的中心而不是他人的中心,人人都是中心,中心和中心之间就有了相互理解和协调的问题。

三、高校教育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

1.坚持正确价值导向,保证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强化,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鉴于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在享受丰富物质成果的同时价值观也在不断产生新的变化。大学生作为对新鲜事物接触最快的年轻群体尤其容易产生价值观的异化,这也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所以,高等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导向,并以此指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确保大学生价值观始终不会产生太大的偏差,从而进一步指导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大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但是,正确价值取向的保持并不是靠喊口号或者枯燥的说教来保证的,它是需要高等教育把它融入整个教育活动中,把责任意识的培养和道德价值观的强化当成一项重中之重对待。

2.增强责任意识的自觉,把强化责任意识同实现个人利益相结合

很多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在于他们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同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相对立,得出了如果实现社会的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就会受到影响的结论。所以,要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首先就要改变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的错误观点,从而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自觉性。

人是社会的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不可分割,个人利益是不可能脱离集体利益而得到实现的,集体利益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个人利益的实现程度。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源”,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流”。个人利益实现的唯一途径是通过集体利益实现的,这也就要求着人们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推动集体利益的发展实现自身利益的获得。只有使大学生明白了这一点,才能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自觉性。大学生在集体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社会整体利益发展个人利益得到了实现,大学生责任意识自觉性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3.造就一支高素质教育队伍,为大学生培育责任意识树立榜样

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有无以及强弱与高校教师有着正向的关系。如果教师在承担责任方面能够以身作则,就会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高校必须着力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保证教师本身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进而影响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教师的责任意识也应该得到不断强化。高校需要努力增强教师队伍的责任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责任心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不仅在知识上做到为人师表,在德行上同样要做到,“厚德”与“博学”缺一不可。

作为教育者,要明白权利和义务从来都是统一的,脱离权利的责任是不存在的。因此,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必须从赋予一定的权利入手。具体来说,教育方式要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努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鼓励他们积极思考,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对不正确的观点进行改正时也要注意方法,绝对不能盲目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高校首先应当着力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争取使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只有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速责任意识的学生来。

四、结语

责任意识的培育和完善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人们在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上,在主观、客观各种因素是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尤为重要。大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他们肩上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约翰・马丁・费舍,马克・拉维扎.责任与控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