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5: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激趣导入
恰当而精彩的导入是教学顺利进行的第一步。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背景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可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情况而选择,以求激发学习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要围绕“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教学目标不能繁杂、混乱,表述上也不能有问题,学习目标明确,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高质量,学习目的不能替代学习目标。
三、展示自学成果
课前教师要先发放“预习卡片”,自学内容大体包括这几个方面: ①给生字注音;②根据注音写汉字;③重要字词解释;④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⑤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⑥我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重视预习的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预习有利于拓展学习语文的时空,促进学科间的渗透以及课内课外的联系。如搜集作者资料、背景材料、与文章相关的故事知识等。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感知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
(1)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旨。阅读课文应当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把感知的焦点聚集在课文的主旨上。阅读记叙文,整体感知应该聚焦在记叙描写的内容和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上;阅读议论文,整体感知应该聚焦在作者观点和意图上。
(2)粗知作者的思路或文章的脉络。思路是作者在思索和行文时思想发展、前进的线索。思路体现在文章之中,就是文章的内在脉络;落在文字上,就是结构框架。只有了解全文的思路脉络,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在整体感知课文思路这个环节里,只要了解了文章由哪几部分组成以及各部分之间粗线条的联系就可以了,至于各部分细微之处及部分之间的各种关系可以留到深入研读课文时再掌握。
五、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精读课文,品味感悟,这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品味”就是精细阅读,局部揣摩。指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根据对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揣摩词句的表现力,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质。理解文学作品有一些难度,可让学生从文章中提取能概括人物性格品质的有效信息,也可让学生根据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与价值指向。
“感悟”就是提高性阅读,鉴赏文章特色,感悟生活。指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目的着眼,揣摩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亮点、美点。可让学生从修辞炼句、结构布局、表现方法等方面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与写作特色,提高鉴赏能力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学校并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0-0010-03
“十二五”期间,拱墅区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总的来说是发展快、势头好、亮点多。特别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大大推动了我区教育信息化进程。不仅从硬件基础建设、软件开发应用、数字校园特色建设均突飞猛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拱墅教育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一、拱墅区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策略
拱墅区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区域推进、分步实施、全面融合,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学校并举、和而不同、多元发展,创新教育信息化特色,共同构建拱墅教育信息化新高地。
二、区域推进,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
1.规划优先,力争教育信息化发展高定位
2011年4月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意见》将“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确定为我区教育现代化工程之一。
同年,出台《拱墅区校园建设及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并首次把“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作为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明确了今后5年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及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任务、推进步骤。
2012年6月,我区召开近几年来首次专题性的“拱墅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并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将每年信息化投入提升为每年不少于2000万元,并要求学校将生均公用经费的10%用于维护和运作、培训等,还对学校信息技术的地位、网管队伍建设、论文评审工作等内容作了明确要求。
2.硬件到位,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同起点
(1)升级终端设备。“十二五”伊始,我区加快了教育终端升级。2011年开始,先后投入1400多万为全区所有的班级配备了电子白板或多媒体触摸一体机;完成教师第二轮手提电脑的更新配备,投入1200多万为全区2500多名的一线教师更新了笔记本电脑。
(2)夯实基础装备。全区中小学计算机教室拥有率、学校校园网覆盖率、教师笔记本配备率、班级多媒体配备率均达到100%,全区有效生机比达3.45∶1,名列杭州市前列,为实施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证。
(3)构建万兆主干城域网
数字校园建设示范校建立万兆骨干千兆到桌面的基础链路;所有中小学以万兆光纤接入校园,为网络阅卷、视频点播、视频会议、教育资源等大流量应用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网络链路。2011年,全区教育无线覆盖项目(一期)全面实施,为一对一数字终端教学、物联网、移动办公等教学应用提供无线上网服务。
(4)构建区域数据服务中心
2012年完成机房虚拟化建设,实现所有物理服务器的虚拟化,虚拟服务器达88台,成为杭州教育系统最先进的数据中心之一,为全区中小学的各项应用提供硬件保障。
3.平台搭建,培育教育信息化发展软环境
(1)专家引领,培育专业团队
在行政层面,以区政府名义成立了区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虞文娟副区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由教育局张云雷局长挂帅成立了拱墅区教育信息化指导小组;为配合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成立了以副局长挂帅的拱墅区教育信息化实施小组,统领全区的教育信息化试点和推广工作。
在技术层面上,成立由省市技术中心、高校、兄弟(县)区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省教育技术中心施建国主任担任组长,为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还成立了由教育局局长担任会长的拱墅区教育学会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个人会员70多名,团体会员12个,构成我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加强技术应用,成立了拱墅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小组,包含16名成员,构成一支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技术团队。为加强拱墅区教育技术中心的技术力量,我区聘请了专业团队中6位老师为教育技术兼职研究员,每周定点时间参与区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
(2)分层培训,提升技术应用能力
培训是推进教育信息化重要手段,我区实施多层培训机制,全面提升技术应用能力。一是提升信息化领导力的培训。2012年3月,区教育局召开党委中心理论组学习(扩大)会,邀请局班子成员、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及各中小学校级干部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负责人参加,邀请省市专家专题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并实地参观了源清中学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了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二是面向校级领导干部的信息化培训。我区通过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干部大会等形式,对校级干部进行教育技术的提高培训。2012年6月全区教育技术工作会议上,邀请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施建国作专家报告。2013年8月暑期干部大会,邀请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协调推进组组长韩俊为全区的校级领导干部作讲座。三是教育信息化负责人及网管员的培训,每年安排5-8次,邀请省市区教育技术专家开展信息化应用、技术、整合、融合的讲座、案例剖析、经验交流。四是启动全体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三年内全体教师通过网络培训、校本培训、区域培训参与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
(3)软件应用,构建区域信息化公共服务应用
拱墅区开展教育信息化三大基础平台建设:数据基础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拱墅区教育门户网站,为拱墅区开展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提供数据基础保障;2014年,我区基础数据库与浙江省师训管理平台数据库进行对接,统一管理学校、教师、学生等基础数据,实现统一数据交换、基础数据服务、统一身份认证等功能。保证各校之间基础数据的统一性、权威性,为全区开展大规模的网络学习、在线交流、在线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为避免学校重复建设,提高部分应用的使用效率,提出“公共应用区里建,特色应用学校建”的建设模式,统一规划各类应用,对于全区有普遍性、统一性的应用平台由区级统一建设。推进教育公共应用服务,为教育教学提供便捷的服务和支撑。我区推出基于以自主知识管理为目标,构建区域公共资源库,实现“区本”教育资源的应用和交流。推出基于管理与阅读的电子图书馆和纸质图书馆管理平台,面向全体师生实现共同阅读、交流、展示;推出全区统一的无线网络服务,使我区教师在区内任一学校通过自己的账号享受上网服务。
4.项目试点,打开教育信息化发展快通道
2012年11月,我区成为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单位,承担“拱墅区教师网络工作室(学习空间)”平台开发与建设,经过一年多来的开发与建设,2014年1月正式上线使用,目前有近百个工作室和3000多个教师空间,开展了上百次的网络研修活动。“拱墅区教师网络工作室(学习空间)”平台在教师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的基础上,把教师工作室与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相整合,形成具有拱墅特色的全区教师空间的研修模式。它以学习空间为核心,拓展到教师个体、学科、发展群、跨界团队等各类工作室的形式,以网络课程和资源中心为支撑,以激励评价机制、交流协作机制为两翼,构成了整个系统空间平台。工作室分为个体工作室和团队工作室。个体工作室是特级教师、名教师、草根教师的专业发展工作室。团队工作室则是以学科教研、学校发展群、主题、特色品牌等命名的工作室。
形成研修过程可视化、交流方式多元化、资源架构迁移化、研修资源集约化、个体研修智能化、空间互动一体化的亮点特色。构建了教师网络工作室(学习空间)研修的四种模式,基于个体学习的教师研修模式,基于团队共进的教师研修模式、基于资源建设的教师研修模式、基于课程建设的教师研修模式,帮助教师开展研修活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5.课题引领,挖掘教育信息化的深内涵
使用科研手段,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涵。2011年我区把信息化建设工作列为重点工程后,提出《高水平小学培育背景下区域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此课题2012年在中央电教馆立项,进一步理清思路,以课题为引领,将工作重心从基础硬件建设向应用普及、队伍建设转移,努力打造全区教育信息化新亮点。
2012年,我区成为首批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承担“以特级教师工作室和学习空间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试点项目建设,我们成立了课题组来开展此项试点工作。
与此同时,我区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校纷纷行动起来,把数字校园建设与教育科研有效地结合起来,2013年我区学校有5项教育技术课题在中央电教馆立项,有效地推进了学校信息化进程。课题引领正成为我区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2014年6月,我区又向中央电教馆申报了7项信息技术课题。
6.绩效推动,引导教育信息化应用新方向
通过绩效评估手段,有效的引领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方向。从2011年开始,我区每年调整和制定《拱墅区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标准》,内容包括“学校管理、资源建设、应用推广、应用效益”四大块,引领和指导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将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结果纳入全区的学校年度目标考核中。绩效评估中应用推广、应用绩效占比60%。开展区域推进项目的教育技术能力比武,如为推进电子白板应用,我区开展电子白板应用技术考核(分现场考核和集中考核)、电子白板微课评比。
三、学校并举,落实创新教育信息化
2011年我区制定了《拱墅区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对全区数字校园建设进行了具体部署。2011年,启动卖鱼桥小学等3所数字校园试点工作。2012年新增8所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校,2014年又新增5所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校,到目前为止超过57%的公办中小学成为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校。
学校在区域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的大环境下,积极参与区域应用的建设,开展数字校园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和应用水平,同时在区域推进的高水平环境下,有更多的时间、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开展学校特色化应用研究。
1.学校成为区域信息化应用落地的执行者
学校在区域统一规划部署网络环境规划下建设学校的基础应用环境,积极推进区域公共服务的培训、应用、落实。结合全区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构建学校的网络信息化环境;结合区域公共应用服务推广,开展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结合国家教育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切实推进学校的教学应用研究、积累丰富区域教育资源,共同构建区域性信息化应用大环境。
2.学校成为校园信息化融合应用的创造者
数字校园不应“千校一面”,每个学校需要在自己的办学特色、教学特色,形成自己的特色应用、特色品牌。应用区域平台大大降低了学校建设通用平台的精力和时间,更好的分析学校的特色应用需求,开发和应用本校的信息化特色应用。积极鼓励学校在文化品牌建设的基础上实施数字校园建设,提出数字校园建设既要与教育教学管理深度融合,又要有自己的亮点特色。经过学校的实践与探索,在教育教学管理、文化品牌特色、课堂教学实践等应用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数字校园亮点。
卖鱼桥小学形成了基于教学改革的IPAD一对一教学实践、基于教学研究的网络教研和基于礼仪教育的礼学馆探索的特色数字校园;拱宸桥小学则形成了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王崧舟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基于学生探究的少年运河文化研究院的探索以及基于班班通的智慧班级探索的特色数字校园;大关中学附属小学开展以管理与教师成长为目标的教师专业发展系统以及基于探究性学习的航空航天科技教育的飞梦网;大关中学开展基于管理与数据分析的学生学业分析系统;外语实验小学开展基于小学语言发展的沉浸式外语学习环境应用;行知中学基于人人通的体育社区的探索;大关小学基于视频案例分析的教师专业成长研究。通过数字校园的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服务于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从而提升我区教育信息化水平。杭州市卖鱼桥小学等10所学校被命名为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校,其中卖鱼桥小学、拱宸桥小学、行知中学、文澜中学四所学校被推荐为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校。
关键词: 听课; 评课; 氛围; 亮点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4-0180-01
公开课、观摩课凝聚了授课教师的智慧和心血。优秀英语教师的公开课、观摩课,常常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巧妙的教学设计、热烈的课堂气氛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听课的教师深受启迪,为英语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公开课、观摩课也为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机会。那么,怎样才能听好一节英语课呢?笔者在这里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听课、评课也是英语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听课、评课是英语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现阶段听课、评课存在的一个严重性的问题——“套路子”。
像“套路子”这种现象在听课中很普遍。在听课前,老师已经安排了一切,包括由哪个学生回答哪个问题,怎样来回答。被安排的学生完成任务式的搬出了“标准”答案后开始松懈,没被安排的同学就更松懈了,因为这节课老师不会点到他。这样的听课质量往往是很差的。
那么,怎样来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和认识课堂教学规律呢?
一、做好听课准备
听课前,要了解教学内容,熟悉这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上节课的联系,在教材中的位置等。还要了解授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学生的状况等,如果能在心里设计好一个教案,在听课时与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相比较,更能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二、做好听课记录
听课过程中,听课教学在大脑保持积极思维的状态下做好记录。
(一)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听课记录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思路、师生互动等。应特别记录教学中的精华、别出心裁的手、出色的教学设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处理方式、去粗取精,捕捉新颖的情节和细节,为分析、思考和评课积累依据。
(二)记教学亮点。优质课往往有很多亮点。听课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一个个闪亮的时刻,使之成为珍贵的教学资料。
(三)记教学。教学是师生配合默契,精神高度集中时课堂达到的一种热烈氛围。优质课往往迭起,我们应记下授课教师怎样将课堂引入,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
(四)记教学特色。不同的英语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的侧重情景教学法,有的侧重活动交际法,有的侧重任务性教学。有的严肃,有的和蔼可亲,有的富有教育智慧,善于诱导学生喜爱英语,有的活泼大方,使课堂气氛浓郁热烈。听课中如能把这些特色记录下来,以后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定能受益。
(五)记板书设计。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教学任务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优秀的英语教师其板书往往书法秀美,重点分明,知识点脉络清晰,如能记录下来,也是借鉴的资源。
(六)记课件的作用。电脑制作的课件通过声、光、电技术使学生要接受的信息量达到最大化。能增强英语教学中新知识点对学生大脑的刺激,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听课时要研究授课教师是如何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还要琢磨课件的制作技巧,这对于我们以后自己制作课件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还要留息授课教师的仪表着装,课堂英语的语音语调,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作业的选择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等。
三、怎样评课
(一)从教学目的上分析。从知识、能力、教学反应等几个方面来制定一个教学目的。
首先,目标的制定要以教案为指导,需体现阶段、年级、单元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实际年龄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的结果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用运到位,言语是否得体,吐字是否清晰。
再者,还要看课堂上对知识之间衔接点的引入是否连贯、到位,确保学生可以牢固知识传授的各环节。
(二)从课本内容分析。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订和落实,还要看其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和处理。评析一节课,既要看老师知识传授的精准性、科学性,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取舍上是否新鲜、是否突出了重点、易化了难点,吸引了学生以及和学生之间是否有互动。
(三)从教学过程中剖析。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完成,那么,教学过程的设计对教学目标而言至关重要。
首先,评析教学过程看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思路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一连串教学思路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堂课了。评,关键我们就评的是看你怎样把这些一连串的思路连接、过渡、安排、设计、讲练等。
其次,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新不新颖,与众不同的的设计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容易使课堂出彩。
再次,看教学思路的清不清晰,清晰的教学思路、逻辑思维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点。
最后,看实际教学后的效果。看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否积极、学生反映情况如何。
(四)从教师授课的能力来评。 一堂课,人人都能讲,关键是还要讲得好、讲得巧。一个老师的教学功底尤为重要。不仅要有条不紊的讲完自己所要表达的,还要有个人出彩的地方,如语言是否流畅、得体,是否生动有趣,能调动起整个课堂气氛,能机智地处理课堂紧急状况等等。
四、听课后要反思提高
确实,潮州历来重视教育,教育底蕴深厚。记者获悉,早在2002年和2005年,省教育厅就在潮州举行课程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2012年省教育厅在潮州召开阳光德育现场会,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城南中英文学校阳光德育工作经验。2013年10月,全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在潮州市召开,更是把潮州的课堂教学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形态。
一、理念先行,文化引领
教育教学理念是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与教育活动的灵魂和统帅,它不仅决定着教育行动的方向,还指导着教育行动的过程。因此,要抓好课改,理念变革必须先行,而理念受文化影响。潮州历来有重文崇教的传统,如何发挥潮州的自身优势推动课改的开展,关键是必须因地制宜。潮州教育的优势在哪里呢?第一,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第二,潮州是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市,1992年5月,潮州市被原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市”光荣称号,成为当年全国四个德育先进市之一。以德育工作为切入点,以地方人文底蕴为主要依托,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打造教育教学特色品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潮州坚持教育教学理念领先一步,特别重视教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认知与确立。具体做法:一是市教育局教研室等职能部门直接负责课改的师资培训工作。结合教师的继续教育,并通过外聘专家及市、县区和校本培训等途径,层层培训,级级把关,全员参与,使全市形成了多层立体交叉的培训格局。通过培训,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转变。二是要求各中小学教研组、备课组定次数、定时间,选择、编印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有关资料,组织学习和研讨,从理论中提炼先进的、实用的教育理念。同时教研活动围绕课改的重点,引导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在教学研究中提高,在教学反思中进步,使教师们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新课程理念自觉地内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二、教学并重,构建活力
课程改革实验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既要重视“教”,即要积极地探索适应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方式;又要重视“学”,即要潜心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能力。潮州的做法一是着力实施跟进式专题教研模式。这是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研训一体”教师培训的具体体现。模式强调教研的“六环节”,即“组织教研团队”—“明确教研任务”—“基于学科本质,研究学习讨论”—“选择研究课题,集体研讨优化”—“课堂教学实践,深度讨论改进”—“评价交流总结,多维反思改进”。潮州以全省课改实验样本学校金山中学为试点推行该专题教研模式,经过一个学年的实验,取得良好效果。及时总结,组织各学校派出骨干教师观摩学习,由教师把收获带回各自学校,成为学校教研组的“金种子”,带动了学校跟进式教研活动,也为构建活力课堂打下良好基础。二是着力构建活力课堂。所谓“活力”,就是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张扬个性、互助互惠、和谐发展的过程。活力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自然、真实、大胆、勇敢,学生学习主体性得到凸现。和谐、民主、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得到成功的愉悦,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目前,全市中小学各学科构建了各具特色、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品质。
三、科研领航,铸就品牌
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核心是提高课堂效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关键必须依托教育科学研究。潮州市教育局局长林喜君认为,全面出击,一窝蜂地搞教育科研是不现实的,教育科研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由点到面、进而全面开花的过程,必须首先组织具有优势资源的学校进行重点攻关,而后才能推而广之。
倾力促教学策略研究。潮州市教研室承担了广东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具有潮州特色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针对全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拟定了36个子课题,在各县区、市直学校分别选择不同层次的学校针对这些课改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市、县区教研室教研员直接挂钩学校指导攻关,组织专家对各子课题组进行中期指导检查,定期举行潮州市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评奖活动,及时总结推广科研经验。近几年,潮州以科研课题研究为依托,以“活力课堂”为抓手,通过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把教学与科研融为一体,做到教研活动科研化,科研活动教研化,使课题研究朝着规范、有效、有序的方向发展。
目前,潮州市依托科研,打造高效课堂,推进课改的做法已取得显著效果,丰富了课改内涵,提升了教学水平。据统计,从2010~2012年,全市175个课题通过申报立项成为省级课题的项目已基本完成结题工作,结题率达80%以上;申报市级课题的项目结题率达87%以上;通过结题验收的部分课题获得较好评价并受到省、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表彰。全市有95项课题获得潮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科研项目的成果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程度上得到推广。湘桥区城南中英文学校承担的省级科研课题《小学“多维互动,阳光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广东省第七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
二等奖;城南小学校长卢春梅的《“两主两全、和谐育人”,构建学校德育新模式》获广东省教育厅首届德育创新成果一等奖。
着力抓校本课程研究。要实现高效课堂,必须着眼于学校实际,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校本研究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潮州市各级各类学校充分挖掘潮州文化名城的资源,开发具有潮州特色的乡土教材。如城南小学结合课题《两全两主,和谐互动》,成功地编写了小学生古诗词音乐记忆法读本《唱唱、读读、创创》、学生课本剧专辑《舞台天地》以及《综合活动课例集》《小学生道德品质综合实验读本》等7种校本课程,受到国家、省级教育专家的关注与赞赏。枫溪小学充分挖掘本地区的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开发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内容有《泥塑》《舞蹈》等,共19册。学校引导、鼓励、支持各班开展争创特色班活动,利用校本教材对在艺术等方面有特长、有特别爱好的学生进行拓展训练,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及舞台。铮蓉小学把潮州传统文化、艺术引入课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开发了潮乐、潮剧、潮绣等反映家乡文化的地方课程。潮州市校本课程的开发正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并逐渐走向成熟。
四、三构互动,追求卓越
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认识上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而且要在情感上善于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与心的交流,使学生始终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心情振奋的心理状态。课堂应该是教师教育智慧展示的场所,也是学生探究知识、生成能力的场所,更应该是学生发展的场所。
当记者对“三构互动”阳光活力课堂教学模式能否激扬学生生命活力,是否符合当代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育新模式感到困惑时。城南小学暨城南中英文学校校长卢春梅在2013年广东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分享的《“三构互动”阳光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研究经验与思考,打消了记者的顾虑。卢春梅说学校着重从深化新课程实验的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角度出发,把传授式课堂教学变革为在教师主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建构新知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布鲁纳建构教学观和互动认知学习观,在原有教师与学生与教材三维平面互动的“三平”教学理论基础上,通过创新三构纵向教学结构,即预构、导构和自构三段式学习结构,把“三平”互动教学平面建构与三构式纵向教学结构进行整合,从而建构一个立体、开放、多维的“三棱椎”教学空间,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完成,实现建构主义、互动教学和三维目标的创新整合,突破了“三平”教学理论,建构了“三椎立体”的教学理论框架,称之为“三构互动”教学模式。并通过创建“精品课、简优课和微型课”等“三课”教学模式,力求教师智慧地教,学生主动地学,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全体学生当堂过关,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实现个性化学习、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有教育专家这样赞许:“三构互动”“创意三课”,卢春梅校长是提出这个阳光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人。这种“三课”是课改路上的奇葩,绝对是一个创新,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这个经验,很值得借鉴、推广。
画面一:40分钟的精品课
这类课型重在探索如何建构在教师的主导引领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新知,并通过自我的内省、内化,实现自我拓展学习和个性学习。它以预构为铺垫,以导构为重点,以自构学习为亮点,为师生展现完整的三构互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和全貌,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掌握三构互动阳光活力课堂各个环节的设计要领,实现三构互动常规课的精品课堂的打造。
画面二:30分钟的简优课
这类课型既要保留常规课课的内容的完整性、教学目标的三维性,又要保留三构互动课堂三段式教学结构的严谨性,还要做到省时高效。所以,这类课型重点要探索如何通过优化整合教材,达到精讲、精导、精练,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人人过关,实现省时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把省下的十分钟时间,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能力的自省和提高。教学设计时,重在“优”和“精”字做文章,“优”是指优化教材,整合教材,超越教材;“精”以精讲为主线,以精导为重点,以精练为亮点。各个教学环节,要做到简明扼要高效率地展示三构互动阳光活力课堂的全过程和全貌,才能减轻负担,省时高效。促进个性化学习是简优课堂的最终效能。
画面三:10分钟的微型课
这类课型是教学容量小的小课,教学内容集中,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侧面去展开导学的过程或自构学习,教学形式简单,体现阳光活力课堂,注重抓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学习思维品质等要素的培养。以此创新出一种线索简洁、结构明了的崭新课型,提高课堂有效性和观赏性,以达到画龙点睛,让人难以忘怀,记忆犹新的效果。它重点要善于抓住一节课的某一个知识点、训练点或学习技能、教学技能的难点或亮点,进行细致的刻化和展示。设计时,要注意不要追求课的完整性,重在创设一个情景,发现一个亮点,展现一个创意,落实一个目标。
——记四校区域教研铁路学校数学学科研讨会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为进一步加强四校联盟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2020年11月16日,四校联盟区域教研数学学科研讨会在铁路学校如期举行。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五常市教师进修学校戚艳秋主任、铁路学校赵淼校长、五常二中高景山校长、五常三中吴耀东校长、杜家中学赵洪波校长及四所学校的教学主任、数学教师。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授课课题为《同底数幂的乘法》,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授课教师分别是铁路学校魏巍、五常二中杨光、五常三中范永胜、杜家中学黄伟东。四位教师展示了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特色,每一节课都可圈可点、精彩纷呈,让人耳目一新,收获颇丰。
魏巍老师的课堂,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出色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学生接龙出题、答题,数学诊疗室、密室逃脱游戏等教学环节的设计,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参与度,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新知,突破难点,效果显著。
杨光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有层次梯度的习题设计,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范永胜老师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闯关游戏的设计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黄伟东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四节课“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课异构、同放异彩”,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的魅力,共享数学教学的盛宴。
徐州市云龙区教育实验幼儿园是一所美丽、温馨、布局合理,设备设施齐全的具有发展潜力的现代化园所,办园十余年来,先后荣获市示范幼儿园、市优质园、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省巾帼文明示范岗、省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并在2008年顺利通过了江苏省优质幼儿园的验收。
我园教学楼外观为童话城堡式的园所,园内户外环境开阔,阳光充足、布局合理,传统的草坪、种植园、水池沙池没有过多装饰,更亲近自然,在最大程度上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创造的空间;在富有特色的拓展训练区中,拓展游戏器材种类多样,全面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提升孩子的胆量,培养幼儿勇敢、向上的品质,增加幼儿与同伴的合作交流机会;益智迷宫内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的不同特点和水平来设计多项闯关游戏,不仅增添了迷宫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注意力和判断力;精致园林内有小桥、流水、小鱼、风车、鹅卵石、造型植物和花朵,让生活在水泥城市中的孩子每天都能够近距离地与大自然接触,通过各种感官去感受自然界的新鲜与舒适。室内各专有活动室齐全,在最大的程度上满足了幼儿的需要,特色游戏区域“阳光宝贝生活体验区”和“徐州美食城”可以让幼儿在这里进行各种生活游戏,满足幼儿的各种生活体验。现代化设施装备到教室,班班配有钢琴、触摸屏电视、电脑、宽带网络等,为实施现代化教育教学提供了物质保证。
我园教师专业素质强,多年来,我园教师已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大小奖无数,身心素质各方面均获得突飞猛进的提高。我们还要求教师确立好个人发展目标,鼓励参加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为他们搭建各种平台,参加国家、省、市、区级的各类比赛,使每个教师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权利。伴随着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我园进行了自我尝试与创新,奏响了“传承阳光理念――凸现阳光特色――营造阳光文化――倡导阳光课程――达成阳光愿景”阳光课程五步曲。幼儿园进一步梳理阳光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创建阳光教育品牌,形成阳光教育发展和人文关怀为一体的校园氛围,构建了我园特有的阳光课程。我园秉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将游戏活动作为教育手段,充分发挥其特色和优势,并融入到阳光课程中。在以幼儿为主体的自主游戏中,教师起引导和辅助作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游戏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玩,而是渗透于课程中,有效地实现了教育目标,促进了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从08年至今,我园的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已结题,《幼儿园阳光课程游戏化的研究》被立项为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享受阳光、快乐成长”――城乡结合部普惠型幼儿园阳光文化构建的实践研究》被立项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并有10余位教师顺利完成个人课题的结题,并不断有教师进行个人课题的申报和研究,2014年我们还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并在评审中成绩名列前茅。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园积累了充足的经验,取得了丰厚的成绩,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办园水平日益提高,现已成为徐州市云龙区学前教育的亮点。近两年,我园更是扩大了办园规模,在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先后增开了惠民教育实验幼儿园和店子教育幼儿园两所分园。在实行“三园一体”管理体制。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充分利用优越的园所环境,调动教职工的聪明才智,打造并丰富适宜幼儿快乐成长的阳光课程,不断提升办园品质,彰显办园特色,勇于开拓,努力进取,谱写明天更辉煌的篇章!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包括教师的职业热情、专业理论、教育理念、职业态度、认知技能、自我反思力、执行力及艺术素养等方面的成熟度。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正是教师这些能力或技能综合运用和体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园所的环境创设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共同提升。
一、引——把握环境创设的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为了什么”,这是需要我们思考和预设的。明确环境创设应回归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思考我们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些什么积极影响?环境的教育功能如何体现?我们的环境能为幼儿做些什么等等应成为幼儿园环境创设把握的核心教育理念。确立这一指导思想后,还要引领教师在环境创设中把握好几个原则:
1.教育与审美双重性原则
首先,环境创设要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影响作用,必须具有教育价值,能体现教育的价值与幼儿的兴趣、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和内在的潜能,让幼儿通过看、摸、操作获得有益的经验。其次,在充分考虑教育价值的基础上,在布置形式上要考虑其美观性,做到色彩和谐、构图精巧,以及组合的趣味性,体现独特的艺术价值。
2.动态与静态融合性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既有静态的一面,也有动态的一面。静态的环境主要体现在幼儿园的建筑、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一些颇为固定的板块、画面、装饰。主要彰显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办园特色、校园文化等。但这种静态只是相对的,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更多是一个动态过程,反映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记录着孩子活动的足迹和经验建构的过程。
3.年龄与层次差异性原则
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即使同一年龄阶段幼儿,在兴趣、能力、学习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环境创设应适应幼儿的个体差异。如小托班幼儿体现温馨、安全。中班、大班能够引发幼儿的联想和操作。
二、理——理清环境创设的计划
开学初,在园务计划中列出本园环境创设的总体思路,提出环境创设实施的要求和检查、考核的办法,同时,要求各班教育教学计划中列出班级环境创设的目标、内容、形式、评价体系。在公共环境的创设中,幼儿园采取“巧构思、妙布局、多创意、深内涵、共提升”的思路,让教师献计献策,参与方案的设计,最终形成完整的园所、班级环境创设的设计方案,
三、学——习得环境创设的素材
在教师搜集环境创设素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目标意识不强或目标过大;有的只根据现有的教材来布置,缺乏对教材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有的则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来布置,收集的素材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到什么,发现什么,思考什么,教师关注不够。
围绕以上问题,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环境创设的内容,帮助教师习得理念层次的素材。明确“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的指导思想。
帮助教师习得环境创设的物化素材,组织教师开展环境创设主题活动,通过聆听——观看——演说——领悟——迁移,学习他人环境创设的经验和办法。鼓励教师将平日观摩、记录、搜集到的,或是自身创设的优秀的环境照片、影像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创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素材库。既便于教师对他人的巧妙创意进行学习、借鉴,也拓展了教师环境创设的思路。
四、研——解读环境创设的问题
本着“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想法,园成立环境创设“巡评团”, 开展环境观摩和研讨活动。每到一处,大家认真观察每个创设细节,细心体会每个细节所蕴含的创意和智慧,仔细揣摩各班的亮点和创新之处。观摩完毕后,评委们将发现的问题集中起来,提出改进意见,向教师进行集中反馈。
通过“寻亮点,听反馈,互学习,思创意,再创作”的研讨过程,一些优秀的创意和做法在幼儿园内悄然而生。
五、评——引领环境与教师共发展
环境创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一成不变的环境创设再美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失去魅力。所以,对教师提出环境建设的阶段性要求,并通过评价强调这些要求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分为“八个模块”,制定了幼儿园环境评价标准,对各班的环境创设进行评估。①全面性:环境创设必须具有全面性,从整体上设计安排,使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整体效应;②设置与布局:区域划分清楚,类别齐全;材料整洁,摆放有序,动静交替,开放与半开放相结合;③教育性:固定板块具有教育目的性,活动室环境具有统一的风格,体现整体效果,有生活、常规培养的提示性标记和符号;④美感:班级环境有个别化的主色调,色彩明亮、丰富,布局协调,不杂乱;⑤幼儿主体性: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讨论、选题、收集、制作、整理、维护、操作的全过程,突出幼儿年龄特点,墙饰高度适宜;⑥特色亮点:有幼儿园特色课程和体现班级、学科特色的环境内容,亮点突出;⑦主题墙:展示课程内容和成果,并随着主题的更换而更换,有幼儿操作、添加、讲述、指认、阅读、交流的空间;⑧废旧材料的利用:使用生活中的材料,体现教育生活化和生活教育化,倡导废旧材料的利用,提高环保意识。
通过评比活动,教师对环境创设的作用与价值、教育性、互动性、层次性、操作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和领悟,尤其对环境创设教育目标的达成和幼儿动态学习过程有了更好地把握。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幼儿园要善于通过环境创设这一平台,激活教师的灵感和想象,创造出适合孩子心灵成长的优质环境。同时,历经环境创设的全过程的磨练,给教师的专业成长铺石筑路。
参考文献:
[1] 吴志宏主编.《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日常管理做到“勤”“细”
“勤”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勤”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做好日常工作,自习到场、两操到场、放学到场、劳动到场、集会到场;另一方面指做好思想工作,班主任要明察秋毫,勤与学生谈心,时刻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动向。
“细”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到现场只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或异样的举动,偶然间你就会有大发现。
我班一个男同学突然有一天穿了件奇异的服装,言谈举止流里流气,通过暗访,我发现他在校外结识了几个“小混混”,对此我及时找他谈心,制止了他的不正常交往。还有在一次集会上,我发现一个女生不时地向她的右面看,我顺着她看的方向望去,正好另一个班的一个男生也看着这边。集会后我找这个女生谈了谈,她承认给那个男生写了两封“情书”,并且揭发班里有几名学生也有这方面的思想问题,于是我着手准备了一节主题班会“早恋心理分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做好任课教师的助手
班级里,常有偏科的学生,造成他们偏科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自身因素外,也有班主任的原因。有些班主任为了提高所教课程的成绩,把学生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里,平常指导学生学习也把自己所教课程列为重点,其他课程一笔带过,有些甚至根本不提。再加上学生在学习中会偏重班主任所教的课程,就出现了班主任所教课程成绩高而其他教师所教课程成绩低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班主任应做好任课教师的助手,把任课教师推在前,自己求其次,这样才能团结各任课教师,齐抓共管,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1.维护任课教师的威信
班主任不但自己要树立好威信,还要维护任课教师的威信。若任课教师威信不好,班主任就要主动出来“圆场”,讲讲这位老师的闪光点,慢慢地让学生接受。
2.常与任课教师沟通
班主任要常与任课教师沟通,谈谈学生,这样你会发现很多自认为很好的事情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时听听任课教师的意见或建议,也会受益匪浅。
3.帮助任课教师处理教学和管理上的难题
除做好上述工作外,班主任也要帮助任课教师处理教学和管理上的难题。这样做,既增强了学生的纪律意识,又有利于提高各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曾经带的一个班,调皮学生和“坏”学生较多,有些女老师根本管不住,学生经常在课堂上捣乱,做过几次思想工作不但不见好转还变本加利,原来学生也反感任课教师给班主任打小报告。于是我变被动为主动,要求任课教师上课时打开教室后门,在教室后门观察学生上课情况,并且每次都进教室抓一个捣乱的学生到办公室谈话,慢慢地我去的次数少了,捣乱的学生也少了,课堂教学效率明显得到了提高。
三、教学有特色,才艺多且专
教学能力看似与班主任工作并无多大联系,实则不然。较强的教学能力、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是树立班主任威信的关键。同时其威信的树立也离不开自身的博学,班主任的舞蹈功底、演唱水平、绘画技巧、口语表达等都是树立威信的砝码,多一项技能你的形象就长高一层。但这些能力不能刻意地在学生面前卖弄,那样会适得其反,要在教学和各种活动中慢慢地展露,这样学生才崇拜你、信赖你、支持你。若学生一旦成了你的粉丝,还怕他们不听你的教诲吗?
四、班会课有的放矢
学生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只是个别现象,这种问题不能以点带面,应通过单独谈话的方式解决。若有涉及学生隐私的事要替学生保密,事后也不能当成案例与其他教师交流,要注意保护学生隐私。而若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就要精心组织材料,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教育,一般涉及的内容有:
1.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各科都要涉及,而且要以其他学科在前任教学科在后,其他学科为重任教学科为辅。这些看似简单无意义的做法,实际上对学生的影响很深远,简单的说就是消除了“班主任效应”。
2.青春期教育及“早恋”心理分析
青春期心理教育要未雨绸缪,正确的教育和疏导,不仅能把“早恋”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且能形成和谐团结的班风。
3.仪容仪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但学生的审美容易走极端,现在流行的所谓“非主流”是学生追逐的潮流,俨然有“主流”趋势。学生刻意模仿,不但影响学习,而且影响心理健康,所以班主任要指出“非主流”的缺点和“跟屁虫”式的虚荣心理,教育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再与家长沟通,促使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主流发型,选择主流服饰。
除此之外,还有网络教育、个性教育、理想教育、安全教育、同学间如何相处教育等。
五、用真心去关爱学生
教师真挚的关怀、细心的呵护,会让学生冰冷的心融化。班主任在生活上是医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疾苦;在学习上是孔子,要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在学生纠纷中是包青天,要公正、民主;在劳动中是领头羊,要与学生同甘共苦。
六、做好与“个别”学生的交流沟通
1.优等生
优等生学习能力强,但心理往往比较脆弱,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班主任要做好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在学生受到挫折、委屈后要及时找其谈心,以消除不良情绪对其的影响。
2.学困生
学困生学习能力弱,缺乏学习兴趣,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强,对一般的打击和挫折能够做到无动于衷。对此,班主任要做好这些学生的理想教育,同时进行经常性的课外辅导,帮助他们一点一点地提高学习成绩,并对每一次进步做好点评,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3.“坏”学生
所谓“坏”学生,其实就是一些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他们往往桀骜不驯,班主任应做好对这些学生的监控和思想教育工作,监控他们不能与其他班的“坏学生联系,人际交往仅限在本班内。此外,还要挖掘这些学生的亮点和爱好,做到扩大亮点,激发兴趣,培养爱好,因材施教。
总之,班主任工作要用心:用真心、爱心、细心、包容心,只要班主任立足本职岗位,踏实肯干,就能开创出一片别样的天地。
参考文献:
【浙江宁波·卢广义】:听(看)课之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做好课前预设,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模拟参与课堂中的教学环节;(2)有教案的话,可以预览课的设计,理清教学思路和设计用意;(3)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听课。需要携带必备的材料:(1)听课本;(2)双色笔(常规记录、分别记录课堂中优点和不足);(3)记录纸(记录课堂中的队形变化、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各环节师生的表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方法、有教案可直接在教案上记录);(4)课堂观察记录表(体育课堂练习密度统计、学生参与运动深度统计、教师在提示、提问、理答、学生回答情况、技术动作掌握程度、课堂教学行为时间的分配、教师讲解与示范行为);(5)秒表(记录师生的参与时间);(6)录音笔(记录教师的讲解和师生的对话)等。
【陕西西安·周国平】:为了使听(看)课更有针对性,我们在听(看)课之前应做好:(1)思想上:如何能顺利成功地听(看)好本次课,思想是至关重要的;(2)课题上:提前了解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听(看)课之前必备;(3)教学设计及教案上:初步了解教学流程是听(看)课的前提,这样在大脑里有本次课的概念。为了使听(看)课更有针对性,我们在听(看)课之前应携带一些必备的材料:记录本(表)及笔,带录像功能的相机、录音笔等。
【江苏徐州·卢永华】: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曾指出:“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意思是说: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向同行学习,是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听课是教师间互动交流、相互学习的基本手段,同时也是学校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形式。因此,听课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了解上课教师特点和学生特点。要对开课教师有一定的了解,其教学风格是什么,平时上课是如何组织教学活动的,其教学的优势在什么地方等等。由于班级学生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学习积极性、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遵守纪律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只有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听出教师是否因材施教。(2)知识准备。听课人在听课之前也要备课,要熟悉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想或写出几套突破重难点的教学方案。如何规划整个教学的过程,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听课时才会心中有数,自觉把自己同执教人相比较,看到执教人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从而做到有的放矢。(3)物质上的准备。听课人要选择恰当的位置,既能看到执教人的全部活动,又能看到学生的反应。要准备专用的听课笔记本,写清所听科目、听课时间、执教人、听课人、班级、课题等,以便事后查阅。必要时,还可以准备录音笔,录下整个教学过程。(4)心理上的准备。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不管是听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课,还是听初出茅庐的新教师的课,都要有谦虚的态度。在听课时,要以学习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不要凌驾于他人之上,不要感觉这课没有亮点,没什么用。在听课过程中,要精力充沛,姿态安然,认真做笔记。要摒弃那种坐立不安、东张西望、低声私语的不良行为。听课还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做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动作。同时要在听课过程中做好课中观察,课中观察应包括对教师的观察和对学生的观察两个方面。
【山东临沂·于松峰】:听(看)课主要是为了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1)提前了解上课的内容:自己先对教材进行分析、熟透,设计一下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思考如何突破重点、化解难点。这样在听(看)课的时候可以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发现他人处理教材的亮点。(2)梳理自己希望借助听(看)课解决的课堂教学中的困惑:怎样更好地安排课堂教学的结构、针对主教材应设计怎样的准备活动、如何进行合理的分组、场地布置与练习队形的安排、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竞赛等。(3)了解执教教师的一些信息:主要了解该教师的专长和课堂教学特点,便于更好地观察教师个人魅力在课堂教学的融入。(4)设计适合自己的听(看)课记录表: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流程设计,其中一定要有本阶段课堂教学的亮点记录处、突破重难点的核心教学手段详细记录处、困惑处或者不同看法处、处理不同需求与个体差异记录处、教学目标达成对比记录处。【江苏无锡·倪晓辉】:听课记录不能全盘接入,应该看闪光之处、灵动之处;简略记录上课内容,详细分析上课教师如何抓住教材,体味课的灵魂。
【山东泰安·董富秋】:记录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简明扼要,对内容要有选择,文字要精炼。对课中能突出教学艺术的关键点有一个好的“切入”、一个突发事件的巧妙处理、一个场地器材的巧妙摆放、一个巧妙的课中过渡、一个优美的示范、一个好的教法,只要是有创新、有特色就详记;同时还包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或见解,以免遗忘。
【浙江台州·cyc2226@126】:听课记录,最好先熟悉上课老师的教案,有教案的人一般只记录大框架,如教学组织、教学流程、练习次数等。没有教案的调研课则详细记录,听课记录是在认真看课的同时进行的,关键要把一些有创新、值得探讨的内容在听课记录的流水账上加星突出,把自己听课时对上课内容的想法(反思)在旁边简单的写上几句,方便在评课或课后交流发言。
【山东·王振强】:听课记录要做到“六有”:(1)“有点”,即体育课的听课记录要有观察主题,最好根据教材内容、授课教师的特色、学生特点以及观察者所需,确定一个“主题点”,并围绕着这个“点”进行采集、分析与提升。譬如实验小学确立“400米跑”这个教材的听课记录要观察的主题是“学生参与学习情况”:一是基于400米跑这个内容的挑战性,学生会怎样参与学习中;二是基于同事曾上过优质课,取得不俗成绩,正是逐步走向成熟、形成自我特色的阶段,我们想通过学生参与学习情况的观察,来反馈这个层次教师的教学特色;三是基于学生是否肯吃苦以及这个年龄段学生好胜心与耐挫力的减弱等特点,我们希望通过课堂观察及其分析,努力找到适合学生的教法、学法等。(2)“有人”,涉及授课教师的特色、上课班级学生的情况等。(3)“有我”,在课堂观察中,要有一个“我的存在”,是“我”的理解,是“我”的分析,是“我”的改进,“无我”的听课记录会缺少鲜明的个性。(4)“有得”,这个“得”通常是一点感悟,一点认识,一点教训。(5)“有境”,即“情境”,情境中的现象与细节描述十分重要。在体育课堂上,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有这样的细节,这就是具体的情境。有了这个情境,分析和建议才有了方向。(6)“有理”,听课记录是需要瞬时或事后分析的。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理性表述,否则会流于肤浅。
【浙江宁波·卢广义】:首先,听课者在听课时不能带着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听,对课的设计应该理性对待。因为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都会有所不同,此时若只根据自己的思路听课,似乎缺少了客观、理性的成分。因此,我认为:听课者在听课时应紧密联系本次课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分析、对照各个教学环节能否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课后再深入地理解、体会教学设计的用意,对照自己的模拟施教,取长补短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记录过程中为了不耽误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一般用简单字来记录,课后再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其次,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1)对照课时教学目标,分析、记录本课时完成教学目标的程度。(2)记录上课时组织队形的变化,根据教师的施教情况,分析、记录操作时的优缺点。(3)记录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与示范是否得当,从讲解与示范有效性的角度出发,观察、分析课堂上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这是课堂中最直观、最有效的教学方式。(4)记录每个教学环节需用的时间。(5)记录课堂中的一些教学亮点:如教学策略针对性较强,教师语言组织、衔接过渡自然、上课环节系统性强、新颖的教学用具的运用等。(6)记录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的仪表不端庄、教师组织和队伍的调动、教师的讲解形式(繁琐、模棱两可、过于书面化)、课堂中突发事件的处理等。(7)教学策略的得当性:结合自己的教学策略,与其比较,记录施教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否得当,不当之处提出自己的措施。(8)记录教学过程中器材的使用(种类、用途、新意、一物多用等)。
【重庆·陈岳祥】:我认为,看课应该从五种视角出发,对作课教师把握“课堂”做剖析,把课评“实”和“适”,从而推动体育课堂教学。(1)教师的视角,是教师与教材交流的过程。(2)学生的视角,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3)学校的视角,是教师与学校文化交流的过程。(4)学科的视角,是教师与学科性质交流的过程。(5)功能实用的视角,是教师与学科功能交流的过程。
【浙江温州·陈宗珊】: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所以首先看课的人要内行才行。对本科生而言,身处学生位,未体教师法。所以学生对教学实践还不够,在课堂中学习的东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自身的教学技能。一个毕业生对技能的掌握应该还较为表面、不深刻、缺乏体验。所以,对于本科生的看课行为,多半是在看热闹而已。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样是好的,什么样是不好的,如何去评价对方的好坏。所以实践可以让本科生建立一个课堂的标准,有了标准去看课,才能有自己的评价。
个人认为,本科生的看课水平培养,可以从小到大,从细节入手,比如,在课堂中,只让学生看某一个教学手段是不适合本次课堂的教学,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如果有,你觉得效果会如何,甚至可以让该生去尝试下。
【山东·王振强】:听课技能的锤炼途径主要有:(1)着力于“问题的诊断”。课堂诊断是听课的目的之一,通过听课记录,我们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真问题,明确问题的实质,继而研究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2)注重“经验的提炼”。听课记录,不仅记教学过程,更要进行专题式的长期观察。如,通过分析某位同事课堂教学的特点,总结其成功的原理,便于自己汲取其中的经验与智慧,逐步内化为个人的教学技能。(3)持续于“研究的深化”。听课记录可以对课堂教学中某一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比如教师的示范,可以从时机、形式、位置与实效性等切入,经过一个学期的持续研究,挖掘其中的真正内涵,以便改进自己课堂中的示范;还可以研究“人”,比如对某一名师的课堂进行专题的研究,明晰他人,更好地惠顾自我。(4)沉淀于“理念的形成”。比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带领他的老师们就“为什么孩子在课堂上的语言如此贫乏”进行课堂观察的听课记录,积累了300多节课堂的观察资料,逐步发现了丰富学生语言的途径,形成了“到思维的源头去”“到大自然中去”等等重要的教育理念。
【陕西西安·周国平】:从点滴做起、细节做起,细节决定成败。听(看)课应从上课者的课前、课中、课后等任何一环节的教学技能技术都得听(看)着,从中不断地学习,找出这样上的理由,并加以总结,提炼其精华。观察上课的细节,特别是技能教学中的一些细节。
【重庆·陈岳祥】:我认为应根据不同的课型与观者来区别对待:作为本科生,首先,听课是持有学习的心态。其次,要明白组织者的目的。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如何达到组织者意图,就需要作课教师对课进行权衡取舍。经过作课教师权衡取舍后,课的连贯性、延伸性就会受到限制。听课者必须努力在教学细节上体会作课教师的意图,否则就会“横挑鼻子竖挑眼,其实不了解他的心”,泛泛而论,甚至曲解活动目的。第三,了解各种作课的意义。作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围绕某项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课,二是围绕某一活动开展的展示课,三是提高教师基本功的随堂练兵课(包括新教师入行课),四是为参赛竞技的选拔课。这些课教学侧重点都不同。切忌用运动员的心态,用书本上学到的技术动作要求来听课,课堂教学无疑是“教学”优先,但是运动员往往会把技术排在第一位。
而作为研究者,重点是对问题的探讨,针对性特别强,讲究突破性、研究性,我们听课时就直奔主题——研究的是什么,效果如何,这种思想是否可以“拿来”,如果换作我会怎样做。其他方面则次之。
如果是展示课,重点是展示教师对任务(教材)的把握,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般来说,展示课是比较成熟的课,听这些课,我们还是直奔主题——展示的什么,学生对这个活动产生的兴趣如何,效果如何。其他次之。
如果是练兵课,重点在教师基本功,例如讲解、示范是否简明、清楚、协调,能否提高学生练习的质量。
如果是选拔课,综合性就较强,往往是为研究课、展示课做准备,故而对教师自身素养、与学生交流能力、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有较高要求。
【南京·李安成】:我认为提高教师听(看)课技能有三点要求:(1)听(看)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听课教师要想从开课教师那里学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就必须把自己定位成有心学习者。应提前到达听课学校、提前了解开课者的基本资料、提前拿到上课者的教案,并且对这份教案进行课前全方位学习,从中了解开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组织方式等等信息。(2)听(看)课要认真做好观察与记录。听课者首先要做到一心一意地听课,全景观看。听开课者如何运用艺术性的语言给学生讲解技术动作,听口令运用与指挥是否准确和得当。同时,看清楚开课者因不同阶段的教学组织要求而不断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示范,有效指导学生学练,机智处理课堂冲突。还要看学生对教者的态度,看学生的学练态度,看教者如何处理教学重点,如何突破教学难点等等。另外,听课者还要在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触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3)听(看)课后要反复思考和仔细整理。听课者应主动与教者进行课后思想碰撞,最好是参与评委小组一起评课,以获得全视角的思考与领悟。或者单独与开课教师面对面研讨心得,还有一种就是和其他听课教师进行现场交流。无论是哪一种交流方式,都可以是针对某些教学片段或者教学时刻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词:区域教育发展;教育转型;乐学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6-0013-04
江南何处好,乐居在吴江。“十一五”以来,苏州市吴江区坚持教育率先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协调发展,2007年,率先通过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但是,把教育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背景中来分析就会发现,教育领域存在着与经济领域相似的问题:经济过度看重和追求GDP,教育过度看重和追求升学率;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加大资源和能源消耗,教学质量提高依赖加班加点和题海战术……教育正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进入“十二五”,我们围绕吴江市委市政府“乐居吴江”的建设愿景,以“让学生快乐地学,让老师幸福地教”的“乐学之区”打造为目标,突出了“转型”这一关键策略,提出并实践了“四突出”、“四转型”、“四提升”,使我区基础教育实现了“三个变”:变外延发展为内涵发展、变量的发展为质的发展、变高耗低效发展为可持续发展。
一、突出“文化”,转型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位
我区的特色学校建设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于本世纪初,是吴江教育走向全省、走向全国的一张靓丽名片。我们将特色学校定位于“风貌独特、理念先进、文化先进、质量较高的学校”,初步实践并提炼出“预构于策划,落实于整合,体现于文化,提升于科研”的吴江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从整体上看,学校特色还停留在项目的层面,不仅没有深度,而且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化。为此,我们提出特色学校的转型,这种转型的切入口是“文化”。
首先,从文化的视角定位学校特色。我们觉得,从文化学的意义上分析,学校的办学特色主要涵盖精神、制度、物质三个方面,具体来说,学校的办学特色呈现的是“3E”结构。一是理念要素,包括办学宗旨、学校特有的精神及信条、学校教育思想、教育策略等;二是行为要素,指学校实现办学理念的具体行为;三是视觉要素,以视觉作为媒介,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特质等抽象语言转换为具体符号概念,以有形的方式展现出来,是理念要素和行为要素的外化。学校的特色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特色学校就是文化先进的学校。所以,我们要求学校从文化的角度定位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具体操作上,要求学校思考、分析并回答“我是谁”、“我要干什么”这两个问题,引导学校认真梳理学校历史,提炼学校特点,特别是学校的文化传统,从学校的文化的“根”上去提炼学校的办学特色,明确学校的特色和文化发展的走势。
其次,变关注学校为关注学生。特色学校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特色项目的确定需要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但是,有些学校基于功利诉求,在特色学校建设中过于强调所谓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具体特色项目的选择上刻意避开其他学校的优势,寻找比较“冷门”、“边缘”的项目作为特色发展方向,学校的意志替代了学生的意志,特色成为学校外在的“包装”;有些学校从师资优势的角度去定位特色,教师意志替代了学生意志,特色成为教师特长的汇聚。譬如,有所小学根据学校作为体育传统校的优势,开展了乒乓特色小学创建,于是,乒乓就成为了学校的特色项目。这样的特色建设定位有些“偏”,只迎合了学校的需要,只迎合部分学生的需求,对于不喜欢乒乓或者没有乒乓基础的学生来说,乒乓特色的建设就没有多大意义。针对这一现象,该校在挖掘原有乒乓特色项目培养学生合作、共享精神这一价值的基础上,从文化的视角提出了实践“共融”教育的特色转型。这样,不仅仅是乒乓,其他学科和领域都有共融的价值可以开发利用,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共融的特色建设中获得主动、活泼的发展。
第三,建设体现特色的校园文化。我们认为,校园文化是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一个标志,是办学特色的名片。因此,我们在学校特色建设的过程中,把建设与办学特色相匹配、体现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主要内容。我们组织了“十佳校园景点”评比、校园文化建设巡礼等活动。我区中小学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做到了“三性”。一是系统性,学校系统考虑,制定科学、合理、高效的方案,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可行性、科学性的论证。二是主题性。用主题理念、办学特色去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环境和形象的设计,同时用校园环境和学校形象烘托学校的主体理念、办学特色,实现校园环境、形象、理念、特色的一体化,形成富有整体感的影响力。三是人本性。充分发扬民主,引导师生参与文化建设。学校特色建设方向的确定、特色文化建设规划的制定等,都引导师生过程性参与,体现他们的意志。
我区走向文化的特色转型给学校与师生带来了无穷的创造空间。由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转型为阳光教育,由科技创新特色转为闪光教育,还有智慧教育、成长教育、融和教育、创意教育、活力教育等等,都是由特色项目转化为特色文化的典型。
二、突出“整合”,转型课程建设,提升内涵水平
在课程的转型中,我们提出“基于整合理念,走向课程文化”。整合是整体形成的环节和过程,整合的核心是联系的建立,追求最优化和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首先,把学科意识转为课程意识。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发现,关于课程与教学,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包括教育行政以及教科研部门在内,都还停留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学科甚至课文(章节)层面,缺乏整体的、系统的课程意识,缺乏课程的领导、规划力,缺乏课程的开发、建设力。为此,我们提出从学科意识走向课程意识,要“既见树木,更见森林”;在机制上,我们努力形成上下联动机制,着力抓好教研员以及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理解力、规划力、指导力,从而成为区域和学校课程的领导者。例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薛法根提出“校长要提高课程领导力,把自己的教育梦想‘卖’给老师”,他们以“秀外慧中的阳光儿童”为培养目标,构建了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嵌入式课程、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性课程、基于学生主体需要的多元化课程、基于校本文化资源的浸润型课程等四类课程。
其次,把课程难点做成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又必须通过校本化实施来落实,但同时又是“三无课程”(国家只规定了课程标准和基本的授课时数,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参,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没有可以借鉴的教学经验),如何实施是个难点。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有效实施作为课程转型的突破点,并努力把它打造成为我区课程建设的亮点。我们从课程功能、课程资源、开发主体、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各种要素的整合,保证学校高效实施课程。目前,我区已经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学期“六个一”范式: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一个专题网页、一本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一次成果展示活动、一名负责教师、一个教研组(中心组)。学生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会了新的学习方式,提升了综合能力。
第三,帮助学校行使校本课程权力。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还学校以课程建设权,为了帮助学校用好这个权,我们着力推进校本课程的建设。“校本课程是学生呼唤出来的”、“教师的一个特长就是一门课程”、“身边的一个资源就是一门课程”、“一个社团就是一门课程”成为我们校本课程建设的原则和策略。我们承担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整合理念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充分肯定学校积极有益的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文本的、非文本的,教材的、非教材的……只要符合校本课程的基本特征,只要有利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都认可为校本课程。于是,多种形态的校本课程在各中小学焕发出迷人的魅力。我们每两年组织一次优秀校本课程评比,已历三届,评出了一批有一定质量的校本课程,并遴选出14门整合成“鲈乡风”系列校本课程,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三、突出“优效”,转型教学评价,提升教学质量
2006年,我们确定了“实施有效教学,推进课程改革”的教学改革策略,提出“提升课堂品质,提高课堂效益;打击课堂泡沫,构建有效课堂”的推进原则,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课堂教学转型中,我们认为,在继续强调教学的有效性的同时,还要在“优”字上做文章。
首先,从“朴素”、“实惠”切入课堂教学变革。我们坚信:课堂兴,则教育兴;课堂解放,则教育生产力解放;课堂生动,则教育文化生动。为此,我们提出课堂教学要返璞归真,把“本真”、“至简”、“细节”、“宁静”、“实惠”作为优效课堂的追求目标。特别要求教师的教学追求精致,做到“五个一”:每一句话都要力求字字珠玑,每一个提问都要力求富有启发,每一种设计都要力求精心巧妙,每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典型规范,每一步环节都要力求严谨相关,切忌漫不经心和随心所欲。
其次,变“以教论教”为“以学论教”。课堂教学的传统评价集中点在教师身上,教师课堂表现的成功与否主要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优劣。为改变这一局面,我们把“以学论教”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指标,把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做到“四个转变”——换一个角度: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学的角度去评价;挪一下位置:观察学生,从能观察学生的视角听课;变一下指标:学生情感,从学生的情绪情感去确定指标和权重;寻一个境界:师生和谐,从实现师生教与学的交融上确定价值取向。
第三,变“学习获得”为“促进学习”。我们实践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在关注学生发展结果的评价的同时,更关注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在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评价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简单地说就是:评价不重结论,而是重改进;评价不单追求结果,而且关注过程;评价不以定量为唯一维度,而是定量与定性结合。许多学校在这方面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如:汾湖高级中学的“三率一本”的精致化管理,就是将评价重心投放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吴江实验小学的“一师一卷”、山湖花园小学的“学生起点分析”、南麻中学的“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四学”模式等,都是改进学生评价的有益探索。
四、突出“范式”,转型研究方式,提升教师的“教研力”
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路径,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幸福的道路”。但是,当前中小学教研方式存在粗放、肤浅等问题,教研方式不转型,教师专业水平难以提升,区域教育的转型也无法实现。因此,我们着手课堂观察,深化主题研究,努力促进吴江教研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粗放走向精细。
首先,由封闭走向开放。新课改以来,我区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校本教研蔚成风气,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有着校际封闭性的先天不足,特别是专职教师匮乏或是师资数量不足以建组的小学科,更是难以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教研活动。为此,我们实施小学科的联片教研活动,这种教研方式打破学校壁垒,使小学科教师具有更强的学科发展、自我发展的意识。黎里片小学科初步探索出“校际评课、校际互访、校际专研、校际同行”教研活动模式;中学松陵片利用网络平台,使联片教研组成员突破空间束缚,随时进行互助研讨。我们还鼓励“自由恋爱式”跨校教研,如汾湖实验小学、金家坝中心小学、山湖花园小学确立了校际教研协作制度;同里中学、同里初中则与苏州市区、常熟、太仓等地的学校结成五校联盟,开展“合作、共享、提升”的联区教研活动。教研室为联区教研搭桥铺路,如小学思品、初中语文学科分别与太仓、昆山两地教研室建立了教研互访关系,定期开展有主题成系列的区际教研合作活动,在“碰撞、互惠”中实现着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金属焊接;课程教学;特色化
金属焊接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的技术,在对金属焊接技术人才培养中,进行现场实习的课程教学是一个金属焊接课程特教学的一个亮点。在金属焊接现场进行教学,解决了金属焊接技术素质教育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特色化教学方式
金属焊接教学的特色化教学方式有很多,其中最有特点的就是引入案例教学。这是提高技术的主要办法。以前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样很多教学内容多且非常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也很低,在学习过程中是被动教学。这样进行了金属焊接特色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办法。
1.引入案例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该门课程特色化教学中,以案例教学法作为特色化教学的主要特征。在使用案例教学以后,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这样在进行教学的改革中中也要考虑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教学与就业结合在一起。我们以目前企业需要人才最多的焊接技术为例:
第一种:合金结构钢焊接是一种高强度和超高强度钢焊接技术,这项技术一般都在一些大的工程中应用,特别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这种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用飞机起落架、火箭发动机外壳的技术为例子,这些材料的构成是超高强度合金钢,他采用的焊接技术要运用一定的知识分类进行操作,学生在进行教学中要学会分析这类材料的特想,这样就能够很好的了解这项技术。
第二种:铝合金焊接技术,铝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很高的密度、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是制造业经常用的一种材料,铝合金在航空航天部门被广泛的应用,在很多就业系统,从事铝合金焊接技术的人比较多,这样在教学中就要注意铝合金的焊接技术一直是金属材料焊接课程的教学重点。这项教学与合金钢的焊接相比,铝合金的焊接技术在焊接过程中具有很多特殊性,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保证学生对这项技术的理解。在进行焊接技术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焊接的质量,也要注意学生学习的效果。
第三种:高温合金的焊接技术是航空发动机设备制造过程中不可缺少一种材料,好的技术能够保证这种高温焊接材料的质量,在这项教学中老师要对高温焊接技术进行全面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要利用一些材料进行现场的实践,这样就能够保证高温合金焊接技术质量,还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很高的焊接工艺。
2.金属焊接技术特色化教学问题
在进行金属焊接教学特色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教学问题,首先对于进行现场金属焊接的教学中,由于这些学生的技术水平不高,在实践的过程中,耗费各种材料,而且学生实践焊接的产品不能够重复利用,这样就增加的金属焊接教学的经费负担。
其次,在进行金属焊接教学中,一般进行现场实习教学中,很多金属焊接技术的操作要求都非常严格。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师在金属焊接现场进行教学的时候,只是作为技术指导,对在金属焊接过程中安全问题不加以注意,导致学生不注意安全缺乏安全意识。根据很多资料显示很多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被弧光“打眼”的事故。出现的原因主要都是由于违章操作引起的。这样他们就没有利用真确的安全知识来进行自我防护。另外有些学生乱扔焊条头、随意放置焊钳、不能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现象,这样也会随学生安全造成一定的伤害。
最后,在进行金属焊接操作实习的现场,环境非常不好,在实习现场一般都会产生烟尘、弧光等危害,对这种恶劣的环境,对于学生产生一种不愿意学习的心里。另外一点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总是被动的接受任务,这样就不能够自己学习,发挥自己创新能力。
3.解决特色化教学问题办法
针对上文叙述的问题,教师在实际教育中要进行不断的改进。第一在金属焊接实习教学中,老师要仔细讲解焊接的要点,并且在讲解过程中要对这项技术进行示范,做示范的时候要保证对各个示范要点的讲解。学生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老师师要旁边观察,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动作。
其次,在整个焊接实习过程中,安全化操作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不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的。这样对于老师要不断的要求学生注意安全规范。金属焊接教学要把焊接作业全部规范化,把安全规范贯穿于整个焊接现场教学中。使焊接作业规程深深地印在每个学生的心里。能够做到时刻遵守焊接作业规范,时刻注意安全生产,杜绝一切事故发生。对于老师在讲解中要注意利用实例进行讲解,这样能够保证学生理解。
最后,在不断的教学中要总结良好的教学方法,利用以前用过的高质量教学方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的对教学质量进行检验,在检验过程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
二、结束语
总之在金属焊接特色化教学中。现场实践教学是整个焊接教学的亮点。在现场教学过程中,要有良好的教师资源,在现场实践教学中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学生实践项目的练习。要对焊接材料进行有效的利用,在整个焊接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和企业联合,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焊接技术有所提高,还能够保证学生能够提前体会企业文化。较早的适应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楚庄,韩琳,原国森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焊接检验课程教学改革[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5):476-478.
在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课堂应该成为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主阵地,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政治课堂中,打造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重教学细节,认真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细节,用最科学有效的方式处理细节。
教学细节是在教学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细末之处、关键之点。它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和意义。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尤其在生成性的课堂中,其意义更有价值,成功的政治课堂离不开精彩的教学细节。只有关注教学细节,努力追求教学细节的合理化、精确化、科学化,提升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才能成就高效的政治课堂。
教师首先要做好捕捉教学细节的准备。为此,教师必须摒弃“政治课不用和学生多交流,只上好课就行”思想。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说明,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渴望受到教师的关注,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效政治课堂的基础,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这个细节,如我们政治教师能熟练地叫出所带班级学生的名字。经常与学生谈心,营造和谐的氛围。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尊重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也就会调动起来,学生就会主动地配合教师,就会努力进取,不让教师对自己失望。有了这个基础,教师就容易发现课堂中的有效细节并加以适当处理。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地钻研教材、发现教材中的教学细节。抓住教材中的关键点,对教材深入解读,才能打造出鲜活、生动、独特的课堂。著名教师徐斌说:“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政治教师备课时更要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情境,精选细节材料,选取学生生活实践中生动有趣的材料,使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因为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活动材料有较高的认同感,所以利用经典故事、名人传记的传奇色彩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具体的法令、法规、新闻、报纸杂志等直观材料的权威性来证明知识的科学性,利用其它如文字、图画、视频故事、音乐、图表等材料提高注意力,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政治学科特色,敏锐地抓住热点材料细节、智慧地发掘热点材料细节、巧妙地利用热点材料细节,有机地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政治课堂中有效地利用细节材料,发挥材料的穿针引线作用、引导和补充作用、激发学生兴趣作用,将会最大限度的彰显政治课的现实魅力,使学生在热点材料细节中沐浴品德教育的智慧与高度,去关注社会和国家,增强责任感。
教师在课前要有意识地、创造性地预设好情境,在课堂中对这些细节之处加以具体、有效地指导,并运用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机智处理好每一个有效的教学细节,用细节撬动课堂,用细节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智慧。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材料激发学生感情的共鸣,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兴趣,这样的课堂必然是高效的课堂,必然是符合新课程理念三个教学维度的优质课堂。这样的政治课充满了智慧和趣味,成为学生观察、了解、认识、融入社会的最好窗口。
教师应机智地捕捉好、把握好、利用好、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细节。课堂是由多个细节组成的,它需要教师在围绕课程目标、精心预设教案的基础上,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处理各种突发性细节,即时调整教学进程,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弹性与优化。恰当、有效的细节材料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从课间时间进入课堂时间,提高学生注意力。好的情景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在归纳材料中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并且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引领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他们搭建展示的舞台,营造出真实、开放的政治课堂教学。教师要在自己原先预设方案的实施中随时“以生为本”,关注变化着的课堂,使课堂教学充满活气,使之更有效地向纵深推进,使政治课堂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精彩画面。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捕捉“亮点”,及时处理“误点”,紧紧抓住“着力点”,勇敢挑战“疑难点”,点击“兴奋点”,那么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能留住那瞬间的精彩。教学细节稍纵即逝,巧妙处理好每一个细节,政治课堂将显示智慧和魅力。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必定会走进一个更加灿烂的天地,这样的课堂必然是一个高效的、充满创造力的政治课堂。
政治教师要利用丰富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述和准确到位的讲解,严肃中不乏幽默,平淡中蕴涵机智。教师还要善于使用肢体语言,语气和蔼可亲,配合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者一种手势,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这些教学细节带来的教学效果会是另一种境界。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能够体现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突出重、难点,突出易错点、易混点,必然会取得良好效果。每捕捉住一个教学细节,激活一个亮点,就能生成一次精彩的教学。让我们每个政治教师都从细节做起,使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充满魅力和活力,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高效课堂!
政治课堂中的教学细节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尊重,能拉近师生距离,浓厚师生情感。教学细节往往更能真正体现一位政治教师的内在素质,体现出他们对于本学科的热爱程度。雕琢细节,打造亮点,对于政治教学来说,就是要在日常平凡的教学实践中,对政治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增强计划性、科学性、逻辑性。在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有更多的教学细节被教师关注和把握,能够被拓展和延伸,那么有实效、更高效的课堂就会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精彩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