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5: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血细胞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205-01
血液标本是检验科最常见的标本之一。在血细胞分析过程中,血液中可能存在的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等病原体对实验室环境及操作人员而言是潜在的危害。本文就血液实验室潜在的生物安全危害及安全防护措施报告如下。
1 检验人员基本安全防护
检验人员应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进入实验室污染区后要穿工作服及专用鞋。血液标本中可能存在各种病原体,检验人员在接触标本的过程中应戴手套,且戴手套后不应再接触清洁表面。当手套破损后,手被血液污染时应立即洗手。在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需进行头面部保护,如戴口罩、眼罩或帽子等。不应在实验室中穿露趾鞋。应定期对检验人员体检,建立检验人员的健康档案。工作结束要离开实验室时,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先消毒,后摘除,脱去手套后须洗手。实验操作完毕后应按“六步法”正确洗手。工作服由医院统一清洗,不可带回家。检验人员不应在工作区内饮水、吃东西、吸烟、化妆、处理隐形眼镜等,不得在工作区存放私人物品,未得到批准不得在工作区内接待外来客人。
2血液标本采集及运送中的安全防护
血细胞分析标本分为静脉血及末梢血两种。静脉血采集实施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使用与仪器匹配的一次性安全真空采血管以取代传统的针头和注射器,这样既保证了血液标本检测质量又保证了工作人员采血及操作时的生物安全。末梢血采集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患者操作前后要认真进行手消毒。从患者身上拔出针头及真空采血管与针头分离时,要防止被针头刺伤,不要给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戴护套。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玻片应存放在耐刺、防渗漏的锐器盒内,当达到容量的3/4时就予以更换。末梢血采集时要避免血液直接接触皮肤,如手不慎接触到血液要立即洗手。采血时,可能会发生被针头刺伤的情况,存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可能。针刺伤后是否发生感染取决于暴露时间、伤口深度、携带病毒的血量、是否接种疫苗等。血源性HBV的职业暴露最常见,而乙肝预苗的接种可减少HBV感染的风险,因此建议检验人员接种乙肝预苗,预防HBV感染[1]。标本运送应采用密闭容器盒,以确保工作人员及环境不被污染。
3 血细胞分析检测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近年来,各类血细胞分析仪的普遍使用,静脉血血细胞分析大都为全自动检测,一般无需将采血管盖子打开,加样针能直接插入采血管吸到标本,整个分析过程构成了一个封闭系统,避免了检测过程中的污染问题。血细胞分析过程中,采血管的开启、加样、振荡均能产生大量气溶胶,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以避免气溶胶扩散。气溶胶是悬浮于气体介质中固体、液体微小粒子形成的胶溶状态分散体系。气溶胶无色无味、不易发现,检验人员可在自然呼吸中不知不觉吸入而造成感染。静脉血细胞分析有时也需要手动操作,需将采血管盖子打开,此分析过程不能构成封闭系统,故不可避免的产生气溶胶,因此手动操作时建议戴口罩,可有效防止气溶胶吸入体内。多数医院的检验科,末梢血血细胞分析是手动操作加样的,开盖及混匀要轻,避免产生过多气溶胶。打开采血管时,可以用纸或纱布抓住盖子以防止喷溅。实验完成后要立即盖上采血管盖,这可以减少气溶胶的产生。手动加样时由于血液容易喷溅,建议戴口罩以防止气溶胶吸入体内。实验过程中如有血液溢出,应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然后在上面倾倒5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后将布或纸巾清理掉,再用1g/L含氯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实验过程中意外出现扎伤、皮肤污染血标本时,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再用大量流水冲洗伤口。根据锐器污染源的不同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进行血源性传染病的检查和随访。黏膜、结膜被污染后应用大量的水冲洗。实验过程中还要防止间接传播,接触样品的手污染了操作台、仪器、物品等,都可能造成间接传播。每日工作结束后用1g/L含氯消毒剂全面擦拭消毒,每日下班后开启紫外灯对空气消毒,照射时间一般应大于30分钟。
4 血细胞分析废弃物的正确处理
实验完毕后,标本用塑料膜封好,分类放入冰箱保存。保存期满的标本存放在双层无渗透、无破损的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中,当达到3/4时,封好袋口由专人签收送到废弃物放置点,统一焚烧。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应将其放入“感染性废弃物”的容器中进行焚烧,焚烧温度应高于800℃,如低于800℃就会产生二恶英、呋喃等有毒物质。用过的废液要经过处理达到无害标准后才能排放。对一次性医院废物应先消毒,再集中收回进行毁形处理。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血液实验室是一个与血液密切接触的地方,而血液中可能存在各种病原微生物。如检验人员缺乏生物安全意识,不加强安全防护,违规操作,可能会造成生物危害。只要检验人员能重视生物安全防护工作,对潜在的生物危害有充分认识,遵守操作规程,一定能将生物安全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血小板假性减低的因素
采血不顺利:此种情况多发生在老人,儿童及体质较差的的患者身上,因采血不顺引起组织损伤,凝血因子混入血标本造成血小板集聚[1],产生微小的目测不到的凝块。这是引起血小板假性减低最常见的原因。这些标本涂片镜检时可见大量的血小板凝聚成团。
标本放置时间:用EDTAK2作为抗凝剂已被国际血液学标本委员会认定并广泛应用。EDTAK2会使血小板形态发生变化,其外膜形成微小管。游离端向外伸展形成伪足,这些伪足缠绕在一起形成血小板可逆聚集体若在。此时测定血小板会假性减低,直方图呈锯齿状异常。但随着时间延长可逆性聚集体会破坏[2]。因此采取室温放置30分钟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血小板假性减少[3]。
血小板EDTA依赖性聚集:一些患者血标本与EDTA抗凝剂混合后其血小板会发生EDTA依赖性聚集,有报道认为血小板EDTA依赖性聚集与血小板表面抗原(IGA、TGG、IGM)的自身抗体以及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有关由于全细胞分析仪对凝集体的结构不能识别,一些血小板未被计数导致血小板假性减低[4],这种凝集可见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血小板凝集成团。
巨大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病人由于某些疾病血小板体积较大,超出了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阈值,使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在此种情况可见血小板直方图底部分布较宽,MPV值较高。血涂片瑞氏染色后可见血小板体积较大。
血小板卫星现象:血小板卫星现象是指EDTA抗凝血中血小板黏附于白细胞周围,这是由于白细胞表面的IGG或FC片断与血小板表面的GPⅡB/ⅢA结合所致。由于一些血小板黏附于白细胞上,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时未被计入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5]。通过血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血小板围绕在多形核白细胞的周围,形状很象卫星。这种情况较少见,有报道称加入枸橼酸盐可消除此现象。
血小板假性增高
溶血:标本溶血后红细胞和白细胞受到破坏,破碎的红白细胞碎片体积和血小板相近,都可被细胞分析仪误计为血小板,使血小板计数假性增高。
小红细胞:如果红细胞体积过小,接近血小板体积的测定范围,由于仪器只识别颗粒大小,不识别颗粒性质,误将小红细胞计成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假性升高,此种情况可见血小板直方图尾部异常,涂片镜检可见红细胞体积较小。
总之,造成血小板误差的原因很多。这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还要仔细审核结果,如果发现血小板数目过高或过低、直方图分布异常、计数与临床不符时都应涂片镜检并重新计数。
参考文献
1 李永红,钟步云.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结果偏低的原因及纠正方法[J].临床检验杂志,2001,19(2):112.
2 丛玉隆.当代血液分析仪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4.
3 李胜发,程大林.血小板可逆性聚集在全血细胞分析仪中的影响[J].临床检验杂志,2003,21(1):37.
【关键词】 显微镜检查; 血细胞分析; 准确性;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4-0060-02
血细胞分析指的是通过仪器检测,对血细胞进行分析的一种技术,主要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虽然提高了血细胞分析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对于血细胞结构和形态的鉴别方面仍然和显微镜检测不同,只能够成为一种全细胞分析仪过筛[2-3]。为了能够保证快速、准确的血常规检测,实验室对监测仪器性能做好质控的同时,还要根据每个仪器自身的性能特点,给予仪器对于异常细胞的提示功能进行正确评价,制定合理复检规则,能够保证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快速和准确性。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需要进行血细胞检查的患者使用显微镜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需要进行血细胞检查的患者使用显微镜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8例,女42例,年龄30~70岁。筛选的条件:WBC在4.0×109/L以下,单核在10%以上,HGB在100 g/L以下,淋巴在40%以上,RBC在2.0×109/L以下,PLT在60×109/L以下。通过回顾性分析80例需要进行血细胞检查的患者使用显微镜检查的临床资料,探讨显微镜检查在血细胞分析中的可行性以及可靠性。
1.2 方法
1.2.1 对血液分析仪器以及试剂进行选择,将符合复检标准的患者作为标本,使用抗凝真空静脉采血管对标本进行采集,对标本测定之前给予全血质控,使用血细胞分析仪以及显微镜检查对血细胞进行分析,涂片染色之后,由2名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按照标准的操作方法在油镜下使用显微镜进行检查分析。重点的复检范围在仪器提示出现异常的部分,如果仪器未提示白细胞出现形态异常现象,浏览血片也没有出现异常白细胞,可以不对计数进行分类,只报告白细胞没有出现异常。通过回顾性分析80例需要进行血细胞检查的患者使用显微镜检查的临床资料,探讨显微镜检查在血细胞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1.2.2 对显微镜检查呈现的阳性标准进行判定,将幼稚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毒性变、中晚幼粒细胞、晚幼红细胞、异淋巴细胞、红细胞形态中任何一项出现异常则表明镜检为阳性;红细胞形态异常表现为中央苍白区扩大、靶形、大小不均、球形以及椭圆形等,血小板聚集,其体积出现明显异常症状;中性粒细胞中的中毒性颗粒在50%以上,空泡细胞在10%以上则说明发生中毒性变。
2 结果
80例需要进行血细胞检查的患者显微镜检查结果中,幼稚细胞3例,中晚幼粒细胞34例,中性粒细胞中毒形变18例,红细胞异常形态14例,晚幼红细胞7例,异淋巴细胞4例,阳性率为35.0%,在不需要进行复检的标本中未发现假阴性。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被广泛应用于检验科中,提高了血细胞分析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对于血细胞结构和形态的鉴别方面仍然和显微镜检测不同,不能够识别细胞的结构以及具体形态,也不能够对幼稚细胞、中毒颗粒以及异型淋巴细胞等进行分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器只能够成为一种全细胞分析仪过筛,遇见疑问的时候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临床实际工作中通常对仪器存在依赖性,对于血细胞显微镜镜检现象容易被忽视,很多实验室把仪器的检测结果在不给予复检和分析的情况下直接汇报给临床,给临床治疗提供了不可靠性的实验信息,造成误诊以及不合理的治疗[4]。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幼稚细胞、靶形红细胞、异型淋巴细胞、中晚幼粒细胞、原始粒细胞出现核转移现象。
血细胞分析仪对血细胞进行分析的一种技术,主要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血细胞分析仪不能够对幼稚细胞、中毒颗粒以及异型淋巴细胞等进行分辨,染色之后手工镜检是根据细胞的大小以及染色之后胞核的形状、大小、胞浆颜色、染色质结构、浆内颗粒变化等对细胞进行确定,比较直观,往往不能够对血细胞完成分析。血细胞分析仪不能够完全取代显微镜检查,临床检查中仅仅依靠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查,对于部分异常形态细胞容易造成漏检现象,尤其是粒性中毒性变、红细胞形态异常等。血液分析仪不能够完全被显微镜涂片检查所代替,制定出合理的血细胞显微镜复检标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能够使血细胞检查具有准确性,给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信息,能够避免出现漏诊、误诊以及治疗不合理等现象发生[5]。
为了能够保证快速、准确的血常规检测,实验室对监测仪器性能做好质控的同时,还要根据每个仪器自身的性能特点,给予仪器对于异常细胞的提示功能进行正确评价,制定合理复检规则,能够保证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快速和准确性。血细胞显微镜检查成为了临床血细胞分析必可不少的手段之一,实验室在临床操作中要按照自身医院以及选择的血液分析仪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血细胞显微镜复检标准,能够保证报告的准确性,给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具有价值的信息[6]。上述结果显示:80例需要进行血细胞检查的患者中,显微镜检查结果中幼稚细胞3例,中晚幼粒细胞34例,中性粒细胞中毒形变18例,红细胞异常形态14例,晚幼红细胞7例,异淋巴细胞4例,阳性率为35.0%,在不需要进行复检的标本中没有发现假阴性。说明了显微镜检查应用于血细胞分析中,能够提高血细胞分析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崔桂香.显微镜检查在血细胞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377.
[2]及敏,贾美玲.尿液分析仪检测与显微镜检查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128.
[3]敖继红.血细胞分析仪形态学复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4):509.
[4]潘旭枫,陈小华,梁秀珍,等.XS1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镜检法对ITP患者低值血小板计数的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13,28(2):176-177.
[5]孙士欣,陈建魁,于农,等.尿沉渣人工显微镜镜检红细胞、白细胞与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结果比较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4):1729-1730.
关键词:妊娠孕妇 血细胞 检测结果 原因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20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50-02
妊娠是女性特殊的一种生理过程,孕妇体内的各项生理系统为了满足腹中胎儿的生长发育需求,会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变化[1],尤其是机体中的血液成分会发生极大的变化。为了解我镇妊娠妇女分娩前后机体内血细胞的具体变化情况,以及影响该种变化的原因,现选取我院2009年1―12月份收治的75例正常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所有孕妇的资料来源于2009年1月-2009月12月在我院住院部75例正常分娩孕妇,孕妇年龄在20岁-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3±1.3);孕妇的分娩孕周最短为37周,最长达41周。所有受检孕妇经常规检查均身体健康,并未发现有心、肝、肾等功能障碍、妊毒症及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所有孕妇均经阴道正常分娩。
1.2 方法。采用BC-2300血细胞分析仪(由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分别检测孕妇在分娩前1-3d以及分娩后1-4d的各项细胞参数指标,主要包括MPV、WBC、MCV、RDW、PLT、Hb以及RBC等。具体检测方法如下:检测之前将血细胞分析仪的各项参数进行校正,并进行质控鉴定,确保仪器正常运行。取孕妇的清晨空腹末梢血,采用采血针刺破无名指指尖,用无菌棉签拭去第一滴血,待末梢血自动流出后,吸取血液20ul放置于500ul的稀释液中,按照稀释比为1∶26的比例混合、摇匀,然后采用已校正好的BC-23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
2 结果
孕妇在分娩后的各项血细胞参数与分娩前相比均有一定的变化(除MPV含量无明显变化外),WBC、MCV、RDW以及PLT含量均有所升高,其中PLT的升高幅度较为明显,而Hb和RBC含量却有所下降。具体的参数变化:75例孕妇中RDW、Hb、RBC、WBC的变化例数较多,依次为85.3%、85.3%、84.0%、82.7%,而MCV以及PLT的变化例数相当,分别为74.7%、73.3%。
表1 孕妇分娩前后WBC、MCV、RDW、PLT、Hb、RBC的分析结果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妊娠孕妇为了适应腹中胎儿的生长发育,体内的血液动力学以及血细胞的成分比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血液会出现生理性稀释,但是却处于高凝状态,尤其是在孕妇临产前的血液变化极其明显[2]。产妇产后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的血液系统并发症会威胁危害产妇的生命健康安全,血细胞分析是临床评价孕产妇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3],可根据其检测结果可为临床诊断、预防及治疗很多血液系统疾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加强孕妇血细胞的检测,及时掌握血细胞的各项参数指标变化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对于分娩过程对孕妇血液变化的影响仍然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本文对 我院住院部75名正常妊娠孕妇分娩前后的血细胞分析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血色素(Hb)以及血细胞(RBC)的含量下降,且下降例数比重较大,分别为85.3%和84%。导致Hb和RBC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分娩前,巨大的妊娠子宫给子宫下腔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导致静脉血集聚,分娩后这种压力消除,会增加静脉血的回流量,因此在产后的第1d,会导致孕妇的血容量明显升高,其次由于孕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因出血也会导致Hb以及RBC的含量相应下降。
妊娠期孕妇由于血液稀释、造血原料不足等原因,体内的红细胞含量会相对于正常健康妇女偏低,加上Fe缺乏或Fe吸收不良等因素影响,妊娠产妇极易出现缺铁性贫血[4]。WHO曾有数据调查统计[5],50%以上的孕妇都会合并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占妊娠贫血的95%左右。Fe是Hb合成的重要原料,因此妊娠期孕妇对Fe的需求量极高,大概是正常妇女的3倍左右,特别是在妊娠期的后半阶段,孕妇会因Fe的缺乏以及Fe的利用障碍会降低Hb的合成量,进而出现细胞充盈不足的现象,减小了RBC的体积,继而出现缺铁性贫血,降低孕妇的抵抗力,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和产褥感染率会明显升高,极易出现胎盘早剥、失血性休克等症状。
巨幼RBC性贫血也是临床常见疾病,据相关文献报道[3],33%以上的妊娠产妇都会存在叶酸缺乏症状,而由于叶酸、维生素B12等含量不足会抑制产妇骨髓中的RBC内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会导致RBC核发育出现停滞无法正常完成脱氧核糖核酸的转录过程,进而导致脱氧核糖核酸在体内大量积聚增大了红细胞体积形成巨幼RBC,这种巨幼RBC的生存期较短,死亡过早导致血细胞含量下降而出现巨幼RBC性贫血。叶酸在人体内的储备量并不多,无法自由在体内合成,只能由饮食直接摄取,妊娠期孕妇与腹中胎儿都需要叶酸的供给,因此需要量极大,而妊娠期产妇肠道对叶酸的吸收能力下降,导致肾小管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妊娠晚期的血清叶酸含量较早期和中期明显下降。在妊娠的中末期及产后均易诱发巨幼RBC性贫血症,若产妇同时缺乏Fe、叶酸、维生素会出现双形性RBC贫血。这种情况下,大小RBC分布较均,因此血细胞分析的MCV值在分娩前后并未有明显变化。RDW可反映孕妇外周血RBC的体积大小变异情况,尤其对于隐性缺铁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缺铁性贫血发生前,RDW的含量会升高,本组研究分析MCV、RDW的含量均有所升高,可能与缺铁性贫血发病有关。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5],妊娠期孕妇的PLT寿命会缩短,在早期妊娠较稳定,但在妊娠24-28周会有所下降,PLT的计数与MPV值呈现非线性的负相关关系,一般体积较小的PLT一般是衰老血小板,凝血功能比较差;体积较大的PLT是新生骨髓血小板。本组研究分析,产妇分娩后的MPV值无明显变化,而PLT显著升高,可能是分娩时组织损伤、感染以及出血等因素所致,具体的相互联系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刘菊英,肖峰,李元涛等.分娩前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功能筛选试验的临床意义[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22(2):112-113
[2] 丁虹,朱付凡.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与产科并发症[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38(10):643―646
[3] 熊立凡,主编.临床检验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1
为了解我室几台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并为今后的室内及室间质量控制方案做准备,笔者采用新鲜血对本室几台血细胞分析仪做了比对实验,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血细胞分析仪共3台,其中Pentra-60 1台
(ABX公司),ACT-diff2 1台(BECKMAN公司),F-820 1台(Sysmex公司),所有仪器都使用配套试剂,全血质控物(四川迈克公司批号090515F)。
1.2 标本收集
1.2.1 每天随机选取临床病人新鲜静脉抗凝血小板(EDTA-K2抗凝)。
1.2.2 选取我院体检正常者新鲜抗凝血标本(EDTA-K2抗凝)。
1.3 方法
1.3.1 仪器稳定性监控:每台仪器每日以全血质控物做室内质控(批间精密度),并依据室内质控做随程监控。分别计算参数WBC、RBC、PLT、HGB、HCT的均值、SD和CV。
1.3.2 仪器精密度测定:取正常人新鲜抗凝静脉血1份,分别在每台仪器重复测定10次,计算WBC、RBC、PLT、HGB、HCT的均值,SD和CV。
1.3.3 比对仪器的确定:根据我室的具体情况,依据室内质控,选定Pentra-60(ABX)为参考比对仪器,其他2台为测试仪器。
1.3.4 比对实验:每日用2.1所采集的标本4份,在3台仪器上分别进行测试,连续26天,比较测试仪器和参考比对仪器的测定结果,包括WBC、RBC、PLT、HGB、HCT。
1.4 统计处理
1.4.1 对各个仪器与参考比仪器结果做回归和相关分析,求其相关系数r及回归方程y=bx+a,然后根据回归方程求x在允许误差内的取值范围,即有效检测范围,查阅相关文献后,参考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质量要求和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及NCCLS制定的标准设定允许误差为:WBC:±5%,RBC:±2%,PLT:±9%,HGB:2%,HCT:±2%。
1.4.2 以参考范围为界限(RBC为3.5~5.5×109/L,WBC为4~10×109/L,HGB为110~160 g/L,HCT为0.37~0.55L/L,PLT为100~300×109/L)[2],低于参考值为低值,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为高值,在参考范围内为中间值,以参考比对仪器高中低值区段均值为测定值,计算各测试仪器相对参考比对仪器的变异百分率%=│测定值-正确值│正确值×100。
2 结果
2.1 从各仪器试验期间室内质控结果可知CV%不大于5%,见表1,显示各仪器在实验期间性能稳定。
2.2 各仪器分析项目的批间精密度都在厂家规范范围内,见表2。
2.3 比对仪器与其他2台仪器相关分析见表3,回归方程经方差分析推断直线关系成立,P>0.05。
2.4 根据回归方程Y=bx+a和设定的允许误差范围计算的有效测试范围见表4。
2.5 两台测试仪器与对比仪器测定值间的变异百分率见表5。
3 讨论
3.1 从各比对项目来看,我室ACT和F820两台测试仪器中,ACT和比对仪器有较好的符合性,一般在临床应用上可以相互替换,但是在某些较低值时,见表4,WBC
3.2 F820的实验结果就不尽人意了,可能是年代久远的缘故(使用了8年),WBC在高于5.39×109/L时结果就会超过允许误差,分区段计算的结果,见表5,也显示在高值时的变异百分率8.87也超过5%,此外HCT和PLT也存在着较大偏差,需检测一下F820的WBC、PLT、HCT的检测系统,其中HCT有一定的影响,PLT在
3.3 在做相关分析时,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见表3,但是利用回归方程计算有效检测范围和高中低区段计算时仍有超出允许误差的现象出现,此前有相关报道只利用相关系数来判定两仪器的测定结果是否可以互换使用,这是不行的。所以在此次实验中选用了这种方法来比较结果,可能会更准确一些。
各级医院临床检验应用中非常广泛的仪器之一就是血细胞分析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据处理技术的日新月异,血细胞分析仪的自动化水平和可检测维度也越来越高,给临床检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性和准确性。笔者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中,积累了许多检测数据和病例,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实际进一步探究了影响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实践因素。
1 环境温度的干扰
实验室环境温度决定了仪器、试剂以及标本的温度,计数时稀释液的温度应为( 22±4) ℃ 。当稀释液的温度低时,红细胞溶解后的膜碎片聚集, 粒度分布曲线的平坦段变短,当试剂温度低于18 ℃时需加热使用。有些溶血剂在低温时可出现结晶, 并不容易被察觉,很难引起操作者的注意,但在显微镜下, 可见到其中悬浮着许多细小的结晶,这样的溶血剂滴入血液中,白细胞计数必然增高。我们基层医院地处北方,这种情况在实际操作中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冬季。血细胞分析仪分析不出稀释液在低温时产生的聚合结晶,常使分析结果出现异常。在临床中可以将溶血剂或稀释液进行加热,以升高温度, 消除结晶。还可加入适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从而减轻溶血剂结晶的发生。低温也易激活血小板,引起血小板凝集, 造成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
2 抗凝剂的影响
ABX60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EDTA-K2 含量不同的静脉血,临床结果表明EDTA-K2 有效抗凝剂量在1.5~ 6. 0mg/ mL时,不影响分析结果。自制抗凝瓶EDTA-K2 用量1.5~ 2.2mg/ mL为宜。低于1. 5mg/mL时抗凝效果欠佳, 出现肉眼不易发现的凝集,可表现为血小板降低。在采血时,一般2mL的采血量,其误差在± 0. 5mL范围内的话比较适宜。血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血量过多抗凝不充分,会出现凝块;血量过少, 会导致抗凝剂过浓。笔者分析认为,由于血细胞遇抗凝剂先有一个短暂的(1~ 2min) 收缩过程, 这是因为钾离子进入血浆以后,改变了渗透压,导致水从细胞内流出所致。随后细胞将钾离子泵进膜内,细胞又恢复原态。绝大部分患者的标本这一时间只需要几分钟, 但也有人需要20~ 30 min。抗凝剂过浓会延长这个平衡时间。
3 标本放置时间的影响
笔者通过观察总结,发现标本存放3~ 6 h对多数血液分析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主要影响WBC和PLT 结果。但有部分标本在放置的8h内大部分参数没有显著改变, 而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和血小板压积在2h内却有明显增高。笔者认为,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细胞分层, 分层的细胞会产生不同的代谢物,形成微环境,此时, 细胞的体积与其周围的微环境相适应, 重新混匀后需重新建立平衡, 最初的1~ 2min收缩,达到平衡约需30min。这一现象对血脂较高的标本影响更为显著。
测定时间对血小板的影响更为显著,在一定的时间段内, 随着时间的延长, 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溶融, 松散聚集的血小板逐步解聚,血小板数值逐步升高。实际操作中, 由于急需报告结果(尤其是急诊标本) 而使待测时间缩短, 往往导致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
4 生理和病理因素的干扰
在临床实践中,笔者有时会发现应用血细胞仪对新生儿血液进行分析时,使用正常量溶血剂计数白细胞, 各项结果与实际有差异。笔者认为, 由于新生儿处于特殊的生理缺氧状态,其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都高( Hb> 200g/ L)。常规溶血剂用量不能将红细胞完全破坏, 加大溶血剂用量, 可以使白细胞正确分类, 计数准确。因此, 在新生儿血液分析中掌握好溶血剂用量是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
病理因素也可影响血液分析的结果, 在某些疾病的影响下,当平均红细胞体积小于70fL时,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 这时需用显微镜人工计数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5 采血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血细胞计数;自动分析;偏差;对比研究
本所检验科于2007年1月购入1台XS21000i血细胞分析仪,与原有的迈瑞BC3000和贝克曼COULT同时使用,为了保证3种仪器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本文参照斯德哥尔摩协议的EP29A文件]要求,以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成绩合格的贝克曼COULT血细胞分析仪为实现准确度溯源和可比性的目标,即参比仪器,以BC23000和XS21000i为比较检测仪器,即测定仪器,在3种仪器上同时检测患者新鲜标本。通过F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参比仪器和测定仪器之间的偏差来判断结果是否准确,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取健康检查者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4个项目分别为高、中、低值标本40份,每天选取8份。
1.2 仪器与试剂 贝克曼COULT血细胞分析仪、希森美康XS21000i血细胞分析仪、迈瑞BC3000血细胞分析仪,3种仪器所用试剂均为各公司原装配套试剂。
1.3 实验条件 各仪器均按使用说明定期维护、保养,每天开机后进行空白允许值及各自质控检测,保证3种仪器均在控。
1.4 实验方法 由技术熟练者分5 d,每天8份标本,每份标本在每台仪器上检测2次,取值为测定结果。2种仪器的检测模式均为全血模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F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直线回归分析,统计软件用SPSS13.0和Excel。
2 结果
3种仪器4项血细胞检测结果及不同仪器间检测结果的相关分析及偏差评估如下。
2.1 4 个项目3 种仪器测定结果比较
2.2 COUL T 和BC3000 的相关关系(r 表示相关系数)
3 讨论
医院检验科一般都同时使用多台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标本检测分析,各仪器都有各自独立的试剂系统和质控系统,以质控物对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只是了解单台仪器,测定结果,而各自专用的全血定值质控物不能相互使用,无法反映各仪器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本文参照NCCLS2EP9A方案,以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成绩合格的COULT为参比仪器,以BC23000和XS21000i为测定仪器进行比对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以COULT的结果为自变量X,分别以BC23000和XS21000i的结果为因变量Y,计算每台仪器4个项目的相关系数(r)和回归方程,以r2>0.95为相关性良好。本实验数据的可接受性判断可通过r或r2作粗略估计,如r和r2均>0.95,说明实验数据分布范围合适,直线回归统计的斜率和截距可靠,实验方法精密度较好。本实验3种仪器
作者单位:721000西安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宝鸡分所
检测的40份标本WBC、RBC、Hb3个项目结果相关性密切(r>0.976),PLT欠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同时或交替使用,与文献报道相符[1,2]。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各参数在给定医学决定水平(Xc)处的预期偏差和相对偏差,以不同Xc允许误差的限值与预期偏差值判断各项目的偏差是否可以接受。参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采用的参考方法的允许偏差范围,WBC、RBC、Hb、PLT分别为靶值±15%、±6%、±7%、±25%[1],表明BC23000和XS21000i4个项目检测结果的偏差均在允许范围,检测结果是一致的,具有可比性,完全符合临床需要。
根据国际血液标准化委员会文件要求,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必须直接或间接溯源至参考方法[2]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不同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本研究用作比对的参比仪器是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合格的COULT,由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为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可的校准实验室,因此,本文的检测结果间接地溯源至参考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彭黎明,邓瑞雪.血细胞自动分析比对的溯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5):475-477.
[关键词] Sysmex 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不分类;异常血细胞;报警信息;形态学
[中图分类号] R446.11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3(c)-070-02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传统血常规检查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临床医生常根据仪器的白细胞分类做一个大致的临床分析,特别是对血液科的患者,如中性分叶>90%考虑为有感染的可能,WBC总数降低、分类淋巴细胞比例>50%考虑为有病毒感染的可能,单核细胞>20%应考虑为有白血病的可能[1]。实际工作中有时会遇到白细胞不分类或分类不完全的情况,仪器仅给出相应的报警提示。如WBC减少、原始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及红细胞抗溶等,遇到此类情况,应行血涂片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为探讨异常白细胞不分类报警信息的可靠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笔者对100例仪器不分类标本报警信息和显微镜复检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相符性及其临床诊断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所用材料来源于我院2008年3月~2009年6月Sysmex 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不进行分类的标本,共100例,其病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男57例,女43例;平均年龄36岁。
1.2 仪器与试剂
Sysmex XT-1800i血液分析仪(希森美康医用有限公司生产),采用电阻抗原理进行细胞计数和体积测定,流式细胞术半导激活原理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对异常细胞给予警示信号;Olympus双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原厂家配套试剂:全血质控物、Sysmex的稀释液、溶血剂、鞘液及染液。瑞氏染液(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血液标本上机前检测筛查出冷凝集标本、脂血标本及溶血标本。
1.3.2 血液标本上机检测仪器按要求进行日常保养及维护,确保仪器处于稳定状态。血液标本上机检测:进入电脑工作程序信息区,观察FLAG所示的红色警示信号和白细胞分类DIFF(细胞四分类)通道所示信息。将仪器不进行白细胞分类的标本推血涂片用瑞氏染色,外周血涂片复检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分析[2]。
1.3.3 镜检复查由2名有经验的检验人员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每片在体尾交界厚薄适中处浏览200个有核细胞,取中间值。
2 结果
Sysmex XT-1800i检测100例WBC未分类标本仪器所提供的报警信息与血涂片镜检所提供的细胞信息符合率见表1。
100例WBC未分类标本中,仪器分别在原始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白细胞减少、核左移方面给出了警示,将其与镜检结果进行比较,其中白细胞减少、有核红细胞、核左移镜检符合率最高,其中由于白细胞减少所引起的不分类或部分分类符合率达100.0%。
表1 细胞报警信息与显微镜复检结果对比(例)
3 讨论
Sysmex 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是Sysmex精心打造的新一代X系列,它在精确分析常规计数和分类项目的同时,还具备幼稚白细胞定量分析功能。其基本原理是采用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原理结合细胞化学荧光染色技术,专用WBC-DIFF、WBC-BASO检测双通道进行WBC五分类测定。WBC-DIFF检测通道:加入溶血素和染色液两种试剂。溶血素可溶解红细胞和血小板,并对嗜酸粒细胞颗粒进行特异性染色。染色液中的聚次甲基荧光染色液对白细胞的核酸DNA、RNA进行荧光染色。采用第三代细胞检测光源――半导体激光(波长633 nm)进行细胞检测,通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仪器对每个通过检测部位的细胞或颗粒进行逐个分析,保证了仪器检测的敏感性和稳定性[3]。
在正常情况下,Sysmex 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对正常白细胞分类能力比肉眼分析要精确得多,但在异常情况下,仪器分析只是依靠检测细胞几种物理特性,很难提供完全准确的分析结果[4],其原因考虑为由于病理(感染等)或药物的作用,细胞的大小、形态及内容物发生改变,其电阻抗、散射光及荧光信号发生不规则改变,使仪器无法正确识别[5]。例如血液中含有原始幼稚细胞、疟原虫、组织胞浆菌以及常见的异型淋巴细胞等,此类细胞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但是血细胞分析仪都无法提供完全可靠的依据,仅在电脑屏幕上提供相应的报警信息,以供实验室人员参考。实验室人员可根据血液分析仪警示信息,缩小目标进行显微镜复检,这样既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也提高了工作效率[6]。
笔者发现,不分类白细胞报警信息与镜检符合较高,例如,18例仪器报警原始细胞,仪器报警信息与镜检符合较高,占72.2%,其中9例考虑为白血病;22例仪器报警异型淋巴细胞,仪器报警信息与镜检符合较高,占63.6%,其中14例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显微镜镜检9例为有核红细胞,仪器报警信息与镜检符合较高,占94.1%,其中4例为新生儿,4例为溶血性贫血,1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例仪器报警白细胞减少,仪器报警信息与镜检符合较高,占100.0%,其中3例考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但是4例疟原虫和1例组织胞浆菌则没有提供指导意义的信息,仪器仅报警原始细胞及有核红细胞。因此,仪器计数性能再好,检测的灵敏度再高,它的检测还是有局限性的。
作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参考高端血细胞分析仪的提示和报警信息及联合显微镜目测,这样得出的结果才能作为一些疾病诊断、治疗的依据和观察指标,为临床提供更真实、更准确的相关信息,以减少或杜绝误诊、漏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丽华.检验・输血・病理诊疗常规[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9-30.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0.
[3]从玉隆,乐家新.现代血细胞分析技术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81-200.
[4]孙蒂,王厚芳,于俊峰,等.血细胞显微镜复检标准的制定及临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2):155-157.
[5]崔海霞.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Imm Gren异常报警信息的临床价值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4):741.
中国图分类号:R46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125-02
有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后,不少操作人员认为所有质量问题均是仪器造成的,与操作人员没有关系,但事实上在上级检验师审签报告时发现许多问题都是由于操作人员的临床基础知识薄弱、业务素质差、缺乏敬业精神,对出现的人为差错缺乏洞察力,导致错误报告在上级检验师审签报告时才被发现。
自从我院2004年使用第一台血细胞分析仪开始,6年来,在对3万多张血细胞分析报告审核签字过程中发现大量质量问题并不仅仅在于镜检,而更多的问题还在于实验室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在血细胞分析仪普及的今天,仪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已由专人负责,仪器的校准、室内质控、室间质评都非常满足的前提下,经过长达6年来对审签血细胞分析报告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后得知,真正影响我院血细胞分析检验质量的因素全在于人,现以日本西森美康的KX-21N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为例,将一些在审签报告中发现的引起质量问题的因素逐一分析如下:
KX-21N检测红细胞是利用库尔特原理,根据血细胞是不良导体的特性,在电解质溶液中悬浮细胞颗粒在通过计数小孔时引起电阻变化来进行血细胞计数,同时根据脉冲高低测定每个细胞体积[1]。血红蛋白是利用光电比色原理来测定的,HCT、MCH、MCHC、RDWSD、RDWCV是用RBC、Hb、MCV计算出来的。
1RBC、Hb、HCT、WBC、PLT全部增高
因WBC和PLT个体差异太大,往往不易发现有人为差错,对单个RBC升高的报告也不易发现人为差错,但在审签连续3张以上RBC升高的报告时,我们应仔细检查一下,凡是科内有技术不熟练的进修生和实习生参与操作时更应高度重视。我院血细胞分析常采用预稀释模式,当上临床病房采集多个标本后回到检验科检测时,由于细胞沉降至离心管管底,假如检测前未充分混匀,测定结果将导致RBC、Hb、HCT、WBC、PLT等多项指标显著升高。假如在临床提供的静脉血中取样进行预稀释模式检测或直接行全血模式检测,取样前混匀不彻底也常引起RBC、Hb、HCT、WBC、PLT等多项指标显著升高。怎样才能彻底混匀,检验科部分工作人员各行其事,全凭自己想象,根本不去实践或不接受曾经通过实践得出的经验指导,实践证实将采血管中的标本颠倒混匀5次以上才能达到彻底混匀。预稀释模式检测时,稀释液加量不足导致RBC、Hb、HCT、WBC、PLT等多项指标显著升高也曾多次发生。一是用移液器代替刻度吸管,因移液器活塞漏气,使所加稀释液的量偏少;另有人将500μ加成400μl,经验丰富者发现这些差错并不难,一是上述检测项目全部升高,二是检测一次后剩余量较少或一份标本不够2次检测。
2利用RBC直方图去发现问题并提示镜检的必要性
有时由于工作量大,实验室人员对部分报告的镜检忽略或粗略。报告中的RBC直方图既然存在,就有充分利用的必要性,一个正常人其RBC直方图是不左移、不右移、两侧对称的。在审签报告时,一定不要忽略对RBC直方图的观察,因为MCV是平均值,有时一些红细胞大小不均的患者,其报告中RDWSD升高,RBC直方图却是既不左移又不右移且两侧对称,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因红细胞缗钱状改变,RBC直方图两侧明显不对称。总之,检验科一定要建立健全检验报告审签制度,以把好发出检验报告前的最后一道质量关。努力培养高职称技术人员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高度的责任感、扎实的临床基础、全面的专业知识去分析和指导我们平时工作的能力,对每一例超出常规的检验项目和指标都应加以分析并进一步确认其质量没有问题方可向临床报告,否则将对临床诊断不是辅助作用,而误导作用。如何才能提高检验报告质量,重点还得从实验室人员的临床基础理论的培训、业务素质的提高和敬业精神的培养抓起,从经验丰富、有临床基础且有敬业精神的检验人员中挑选出部分人员专门负责报告的审签,可以提高检验报告质量并暂时缓解检验医师短缺的现状。
[关键词]血细胞;SysmexXE-5000;评价
[中图分类号] R46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19-99-03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ysmex XE-5000 Automated Hematology
LIU WenZHENG XinLIU Xiaomin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Cancer Center,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6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function of the Sysmex XE-5000 automatic hematology analyzer. MethodsPrecision, linearity, carrier rate and blank test were analyz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XE-5000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NCCLS and ICSH. Results The result of blank test, precision, linearity, carrier rate were well. Comparing with the reference analyzer, the index of XE-5000 showed the percentage of differences is<3%.There is excellent correlation with those by microscope(R2>0.8).ConclusionThe performance of Sysmex XE-5000 was all in the allowable range(supplied by factory authorities).It is satisfied the demands on different hospitals.
[Key words] Hematology;Sysmex XE-5000;Evaluate
血液分析仪是医学实验室重要仪器之一,它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检验报告的准确性。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一台五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除采用传统的电阻抗法和射频法外,还用流式细胞技术,结合特殊化学试剂及荧光染料作外周血白细胞的分类。我们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和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有关文件对临床应用的Sysmex XE-5000血液分析仪的性能进行评价。
1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Sysmex公司生产的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序列号A1636);LH750(序列号AS23099)。日本OlympusCX31光学显微镜;EDTA- K2真空抗凝管(2mL)由阳普公司生产。
1.2试剂
XE-5000质控物为Sysmex原厂质控,批号为QC-10300810、QC-10300811、QC-10300812;LH750质控物为BECKMAN原厂质控,批号为QC-860300、QC-870700、QC-880600。仪器试剂均为SYSMEX和BECKMAN原厂试剂。
1.3 标本
2011年2月本院的住院和门诊病人或健康体检者。
1.4 方法
1.4.1 仪器校准及质控首先对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用其配套校准品(LOT:0320525)按校准程序校准,结果与靶值比较后根据需求对仪器参数进行修正,验证结果各参数与靶值偏差在可允许范围内,表明校准合格。LH750血液分析仪使用期间均用配套的校准品(LOT:4790)按要求校准合格。仪器每日测试前均做本底及质控,检测指标在控后进行标本测试。
1.4.2空白实验使用稀释液为样本测定三次,测定结果为空白实验结果。
1.4.3精密度 (1)批内精密度:使用原装配套高、中、低值3份定值质控品,每份连续重复测定11次,第一次结果去掉,统计后10次CBC(全血细胞计数)各项目的CV(变异系数)值。(2)批间精密度:使用原装配套高、中、低值3份定值质控品,每份连续测定20d,计算CBC各项目的CV值[6]。
1.4.4线性范围(1)高值标本的准备:①RBC、HGB、HCT:取新鲜全血,室温下倾斜45°放置2h,分离血浆,此为高值标本[3],将其加入稀释液稀释成5%、10%、20%、40%、60%、80%、100%的浓度;②WBC:取新鲜全血,800r/min,离心20min,弃血浆,剩余部分3000r/min离心10min,收取白膜移至另一试管,如此反复收集直至足够量的WBC,此为高值标本,将其加入稀释液稀释成5%、10%、20%、40%、60%、80%、100%的浓度;③PLT:取抗凝血,800r/min,离心5min,取血浆30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如此反复收集直至足够量的PLT,此为高值标本,将其加入稀释液稀释成5%、10%、20%、40%、60%、80%、100%的浓度。(2)低值标本的准备:再取一份WBC、RBC、HGB、HCT、 PLT均正常的标本,将其加入稀释液稀释成0%、5%、10%、20%、40%、60%、80%、100%的浓度。(3)标本的检测将上述标本混匀后,每个浓度测定3次,取平均值[4]。(4)数据统计:用SPSS1.6对不同稀释度的实测值与预测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4]。
1.4.5 污染携带率采用ICSH制定的程序[7],先取一份高值标本,连续测定3次,随后取一份低值标本连续测定3次,按以下公式计算:携带污染率=(低1-低3)/(高3-低3)×100%[1]。
1.4.6 仪器可比性测量一份新鲜血标本,在室温下分别用Sysmex XE-5000和Coulter LH750连续测定五次结果的均值定为靶值,计算两值之间的差异百分率[5]。
1.4.7与显微镜人工分类结果比较 取48份住院患者的抗凝血在Sysmex XE-5000上测定,每份样本连续测3次取均值。同时每份血推3张符合质控要求的血片,染色后由3位有经验的检验技师用单盲法在体尾交界处进行白细胞分类,每张血片油镜分类计数200个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单核细胞(M)、嗜酸性粒细胞(E)和嗜碱性粒细胞(B)(如一人结果比其他二人明显高或低, 则剔除过高或过低数据),再与Sysmex XE-5000仪器的白细胞分类值进行比较。
2结果
2.1 空白试验
由表1可见,空白试验结果良好,各指标小于仪器限值。
2.2精密度试验
仪器精密度评价依据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标准允许误差的1/4作为判定规则,即CV值满足:WBC≤3.75%,RBC≤1.5%,Hb≤1.75%,HCT≤1.5%,PLT≤6.25%;由表2可知,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精密度良好,均小于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标准允许误差的1/4。
2.3线性试验
由表3可知,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线性良好(a值在1±0.05范围内,相关系数R2≥0.975),线性范围宽,基本达到厂家说明书的线性范围;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WBC与PLT项目没有做到厂家说明书的线性范围,但已经能够覆盖实验室日常标本线性范围。
2.4携带污染率
由表4可知,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携带污染率低,符合标准。
2.5仪器可比性
不同血细胞分析仪之间各指标的评价依据CLIA’88规定的允许误差的1/3作为判定规则,即差异百分率满足:WBC≤5.0%,RBC≤2.0%,Hb≤2.33%,HCT≤2.0%,PLT≤8.33%。由表5可知,Sysmex XE-5000与实验室现有仪器之间有较好的可比性。
2.6与显微镜人工分类比较
由表6可知,Sysmex XE-5000的白细胞分类与人工显微镜镜检分类相比,相关性良好(R2>0.8)。
3讨论
对新安装的仪器在没用于检测临床患者标本前都应该要做性能评价,其性能达到实验室要求方可使用。作为希森美康公司X系列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最新和最高端的产品,XE-5000血液分析仪的检测功能、检测参数都有了极大的扩展和提高。第一,在白细胞计数方面:采用核酸荧光染色技术和激光流式细胞技术双方法检测白细胞总数,参数分别为WBC-D和WBC-C,XE-5000自动在这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中选择一个最准确的结果报告为白细胞总数,因此能有效排除电阻抗法或单纯光学法不能解决的难溶红细胞、巨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和细胞碎片等对白细胞计数的干扰;第二,在白细胞分类方面:XE-5000在三个通道中进行白细胞的分类,分别是DIFF通道、WBC/BASO通道和IMI通道,从而达到对白细胞精准分类的要求;第三,在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方面:XE-5000在红细胞/血小板检测通道采用鞘流电阻抗、在网织红细胞检测通道采用激光流式法两种方法计数红细胞和血小板,分别表示为RBC-I、RBC-O和PLT-I和PLT-O。鞘流电阻抗法能有效避免细胞重叠、侧向或返流通过检测部产生的脉冲误差,使检测结果更准确。在网织红细胞检测通道的激光流式法因采用了DNA/RNA核酸荧光染色,因此对一些临床特殊样本如高白细胞、巨大血小板增多症细胞碎片、小红细胞时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通过对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评价发现,该仪器全血细胞计数(CBC)各参数空白试验良好;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小于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标准允许误差的1/4,精密度试验表明仪器有较高重复性,能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线性良好、白细胞和血小板由于试验条件限制,线性范围略低于仪器技术指标,五个参数线性范围基本能覆盖临床样本浓度范围;携带污染率低,各指标均低于0.3%达到仪器技术指标;与现有仪器检测结果可比性强,各参数偏差均小于CLIA’88规定的允许误差的1/3;与人工显微镜镜检分类相比,相关性良好(R2>0.8)。
总而言之,通过对XE-5000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评价,结果显示该仪器测定速度快、检测参数多、精密度高,线性范围宽、携带污染率低,与已知性能的血细胞分析仪可比性强,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全血细胞分析仪,是临床实验室较理想仪器。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乐家新.现代血细胞分析技术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66-l82.
[2] 杨有业, 张秀明.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1.
[3] 冯仁丰.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技术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7:76-226.
[4] 束国防,高茂馗,芦慧霞. XE2100血液分析仪的应用评价[J].现代医学, 2005,10:323-325.
[5] 余立江. NCCLS 文件EP5T 推荐的评价仪器精密度性能方法的应用[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2,3:172-174.
[6] Aulesa C,Pastor I,Naranjo D,et al.Validation of the CoulterLH750 in a hospital reference laboratory[J]. LabHematol,2003,9:15-2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2.215
血细胞分析和血涂片检查作为可靠、简单、方便快捷的检查手段,在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慢性髓性白血病中血细胞分析及血涂片的应用价值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①血涂片分类:可见有各阶段粒细胞,达分类中90%~95%,其中以中性中幼粒和晚幼粒细胞增多尤为突出,分别占15%~40%,杆状核和分叶核细胞增多,原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总数一般在10%以下,嗜酸和嗜碱粒细胞绝对数可增多,嗜碱粒细胞治疗后增多尤为多见。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②白细胞: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长,但早期可在15×109/L之间,多数患者一般在(100~600)×109/L之间,最高可达1000×109/L。无症状的病例血细胞计数增多,但通常100g/L,少数病例甚至更高,但随着病情发展,血红蛋白逐渐呈轻或中度降低,贫血呈正细胞正色素性,分类可见有核红,细胞形态大致正常,严重贫血可出现于晚期。④血小板:早期正常或中度增高约1/3以上的患者,早中期血小板明显增加可达800×109/L。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小板逐渐下降,中晚期患者血小板形态有异常(见有大血小板)。大部分患者血小板功能受损。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血细胞分析及血涂片:血细胞数明显升高,并以淋巴细胞为主,淋巴细胞绝多数至少在(5×10)×109/L,多数在(40~150)109/L之间,少数可达500×109/L以上,外周血涂片中异常增多的淋巴细胞形态,大小与正常淋巴细胞相似,在疾病晚期可见少量异常的淋巴细胞,并由核仁、细胞的数量与CLL数量无明显关系。在确诊的病例当中相当一部分伴有血红蛋白与血小板降低,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
急性白血病(AL):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1]:血细胞分析及血涂片,约2/3的病例白细胞总数升高,可达100×109/L,分类以原始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可占10%~90%,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减少。少数患者血片里无或有少量盐是细胞,而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白血病细胞的形态,特征根据分类而不同,但有些病例细胞形态特征不典型,需要做些附助的实验方可明确分类。典型病例的血象显示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中淋巴细胞质和量的改变。近1/3的患者血红蛋白30%早幼粒及成熟粒细胞>10%,单核细胞5×109/L。M5血片中包括各阶段单核细胞,其比例无规则。M6红系前质细胞增生为主,并伴有病态造血,当骨髓有核红>15%/ANC,NEC计数原始细胞(粒或单)>30%,诊断M6。M7外周血中出现原始幼稚巨核细胞,若
参考文献
1 陈文杰.血液分子细胞生物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561.
2 杨天楹,张之南,郝玉书.临床血液学进展[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168.
6-12月所有Q-Flag报警信息标本,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QFlag≤120 U时仪器与人工血涂片复检符合率为0,Q-Flag 120~220 U时仪器与人工涂片复检符合率为1.5%~72.9%,Q-Flag 220~300 U时,仪器与人工涂片复检符合率为88.9%~100%。结论:Q-Flag≤120 U人工涂片复检无实际意义,Q-Flag 120~300 U,人工涂片复检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Q-Flag报警信息; 血涂片复检; 符合率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0-0076-03
Laboratory Applica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Q-Flag Alarm Information of XT-1800i Hematology Analyzer and Blood Smear Reexamination/ZHANG Yue-ying,CAI Jie-xi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0):76-78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between the Q-Flag alarm information of XT-1800i hematology analyzer and blood smear reexamination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 Collected all samples of Q-Flag alarm from June 2013 to December 2013 in the hospital. Result: When it alarmed Q-Flag ≤120 U, the coincidence rate was zero by manual smear. Q-Flag 120-220 U, the coincidence rate was 1.5%-72.9%. Q-Flag 220-300 U, the coincidence rate was 88.9%-100%. Conclusion: It’s no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hen Q-Flag ≤120 U,when Q-Flag 120-300 U, reexamination of blood smea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eas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 Q-Flag alarm information; Reexamination of blood smear; Coincidence rate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ghai District of Shantou City,Shantou 515800,China
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提供白细胞系统11项、红细胞系统8项、血小板系统5项等多项参数。该仪器采用电阻法和激光技术相结合的原理,进行全血细胞计数的同时,还直接进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分析仪经DIFF和红细胞/BASO两个通道,结合核酸荧光染色进行白细胞五分类,在进行样本测定时不需预稀释可直接吸取80 μl全血样本,预热的试剂沿切线方向注入混匀,避免了因温度变化、稀释及预稀释后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等因素引起的细胞皱缩、肿胀变形等变化;同时,核酸荧光染色技术提高了仪器对细胞的识别程度,据此还会提供一些示警信号,如异型淋巴细胞、未成熟粒细胞、有核红细胞等。虽然仪器有诸多的优点,但由于细胞随意性很大、环境等因素导致临床变数的增加、疑难和不典型病例增加,都使得细胞难以识别或被误诊,从而干扰其细胞分类计数[2]。所以在仪器分析的同时应结合人工镜检才能更准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12月本院住院和门诊有Q-Flag提示的6867例患者血液标本,采血0.5~4.0 h内检测完毕。
1.2 仪器与试剂
1.2.1 仪器 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电阻抗原理进行细胞计数和体积测定,流式细胞技术半导体激活原理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对异常细胞给予警示信号。日本Olympus光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Olympus Cx-21双筒显微镜用于血细胞显微镜分析。
1.2.2 试剂 所用试剂是Sysmex的稀释液、溶血剂、鞘液及染液。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真空抗凝管取静脉血测定。室内质量控制物为原装配套试剂。
1.3 方法
每日工作前对Sysmex 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2个水平的质量控制物测试,所有项目均在控后方进行当天的检测。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标本采集后0.5~4.0 h内按XT-1800i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检测,测试完进入仪器操作界面观察Q-Flag红色警示以及分类散点图,确定复检标本,每份标本涂片2张,瑞吉氏染色后由1名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进行显微镜分析。血涂片及人工镜检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第3版)进行。
2 结果
对6867例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Q-Flag提示阳性的标本进行血涂片复检。其中,仪器提示阳性有6159例Q-Flag≤120 U,人工涂片复检无阳性,因此,建议在Q-Flag≤120 U时无需人工涂片复检,以免延长患者候诊时间,增加实验室工作量。Q-Flag 120~220 U时,仪器提示阳性与人工涂片复检符合率为1.5%~72.9%(表1),有必要进行人工涂片复检以防漏诊、误诊。Q-Flag 220~300 U时,仪器提示阳性与人工涂片复检符合率为88.9~100%(表2),非常有必要进行人工涂片复检来对仪器检测结果进行补充、说明。
3 讨论
从本试验结果看,该仪器设置的提示阈值较低以增高提示敏感度,减少漏诊机会,但如果按报警提示对标本进行人工涂片复检,明显增加实验室工作量,应根据实验结果做适当调整,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及时。
在原始细胞报警提示中,Q-Flag≤120 U的有37例,人工涂片复检无阳性结果;在Q-Flag 120~220 U的有7例,人工涂片复检阳性2例,符合率28.5%;在Q-Flag 220~300 U的有14例,人工涂片复检阳性14例,符合率100%;在Q-Flag 220~300 U的有4例患者仅诊断为白血病。其中1例患者WBC 1.5×109/L,在普通血涂片中未找到原始、幼稚细胞,在浓缩白细胞血涂片中找到原始、幼稚病变细胞,所以对白细胞总数低于2.0×109/L,建议浓缩白细胞涂片复检,以防漏诊,误诊。另外,新生儿黄疸患者、严重肝病患者胆红素高于60 mmol/L时,由于胆红素水平过高使其细胞膜结构发生改变使仪器出现误判,使假阳性增高[3]。
表1 Q-Flag 120~220 U报警信息与人工复检比较结果
报警信息 Q-Flag 120~220 U(例) 人工复检阳性(例) 符合率
(%)
原始细胞 7 2 28.5
幼稚粒细胞 320 5 1.5
异型淋巴细胞/原始细胞 70 51 72.9
有核红细胞 116 28 24.1
血小板分布异常/聚集 125 68 54.4
表2 Q-Flag 220~300 U报警信息与人工复检比较结果
报警信息 Q-Flag 220~300 U(例) 人工复检阳性(例) 符合率
(%)
原始细胞 14 14 100
幼稚粒细胞 18 16 88.9
异型淋巴细胞/原始细胞 4 4 100
有核红细胞 18 18 100
血小板分布异常/聚集 16 16 100
幼稚粒细胞异常报警提示的有5376例,主要见于炎症、肿瘤患者,肝病和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颅脑损伤患者,其中Q-Flag≤120 U的有5038例,人工涂片复检阳性未见;Q-Flag 120~220 U的有320例,人工涂片复检阳性5例,符合率1.5%;Q-Flag 220~300 U的有18例,人工涂片复检阳性16例,符合率88.9%。在Q-Flag低值时,仪器提示阳性与人工复检符合率低,仪器假阳性率高,是由于仪器利用成熟粒细胞膜表面含较多的脂质和较少量的蛋白质而幼稚细胞膜表面正好相反的原理检测幼稚细胞[4]。当某些疾病发生时可能改变成熟粒细胞膜表面的脂质和蛋白质构成比,或者严重中毒、感染使细胞胞体增大,胞膜肿胀等现象,使其电阻抗散射光及荧光信号发生改变,致使仪器做出误判[5]。在Q-Flag≤120 U时人工涂片复检对临床无实际意义,而且增加患者候诊时间,同时增加实验室工作量,造成资源浪费。在Q-Flag≤120 U建议无需人工涂片复检,在Q-Flag 120~300 U要人工涂片复检,以防漏诊、误诊。
异型淋巴细胞/原始细胞报警提示的有385例,主要为流感患者、肺炎患者、儿童手足口病患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患者。其中Q-Flag≤120 U为311例,人工涂片复检阳性未见。Q-Flag 120~220 U为70例,人工涂片复检阳性51例,符合率72.9%,其中3例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Q-Flag 220~300 U为4例,人工涂片复检阳性4例,符合率100%,其中3例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诊断为淋巴瘤。由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血液病、寄生虫感染等情况下,淋巴细胞增生,出现某些形态改变称为异常淋巴细胞。患者在感染、肿瘤等疾病情况下可出现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增多,大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具有与异常淋巴细胞相似的体积颗粒及染色质疏松程度,仪器难以鉴别[6]。造成在Q-Flag≤120 U时假阳性率高,人工涂片复检符合率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病毒感染引起的最常见临床综合症。研究表明在外周血中出现大于10%的异常淋巴细胞对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敏感度为75%而特异度为92%[7]。检测异常淋巴细胞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本实验结果,在Q-Flag≥120 U时应结合人工涂片镜检,以免漏诊、误诊。
有核红细胞报警提示的有332例,主要见于发热、贫血、消化道出血、新生儿及肝病肾病患者,其中Q-Flag≤120 U为198例,人工涂片复检未见;Q-Flag 120~220 U为116例,人工涂片复检阳性28例,符合率24%;在Q-Flag 220~300 U的有18例,人工涂片复检阳性18例,符合率100%。其中1例地中海贫血患者,XT-1800i分析仪显示WBC 45.6×109/L,有核红细胞Q-Flag 300 U,血涂片检查有核红细胞易见,每100个白细胞见有核红细胞268个,用校正公式校正后WBC 12.3×109/L,由此可见Q-Flag高值时应人工涂片计数有核红细胞并对白细胞进行校正,以免误导临床。在Q-Flag≤120 U时,人工涂片复检未见,仪器假阳性率高,可能与某些疾病引起的红细胞碎片,低血红蛋白症或血小析聚集有关,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血小板分布异常/聚集提示的有716例,主要为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肾病肝病患者、烧伤患者。其中Q-Flag≤120 U的有575例,人工涂片复检未见;Q-Flag 120~220 U的有125例,人工涂片复检阳性68例,符合率54.4%;Q-Flag 220~300的有16例,人工涂片复检阳性16例,符合率100%。在Q-Flag 120~220 U、Q-Flag 220~300 U中多例新生儿由于取血较困难,采血时间过长,造成血小板聚集,致使仪器计数结果偏低,经人工校正后,结果均增加5~10倍。另有1例ITP患者在治疗中,仪器计数血小板PLT 24×109/L,提示Q-Flag 200 U,人工涂片复检出现镜下血小板数不少,血小板大小不等,大血小板多见,经人工计数血小板101×109/L,因为XT-1800i是利用电阻抗原理计数血小板,计数大血小板时只识别颗粒大小,并不识别颗粒性质,血小板与红细胞在同一通道内运行检测,导致大血小板被误认为小红细胞,使计数结果减少Q-Flag提示高[8]。由此得出,在Q-Flag 120~220 U或Q-Flag 220~300 U时要人工涂片复检,不能盲目依赖仪器。在Q-Flag≤120 U,人工涂片复检未见,仪器假阳性率高,可能与仪器报警阈值低有关,人工涂片复检无实际意义,建议无需涂片复检。
总之,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检测速度快,减轻实验室工作强度,为临床诊断、治疗、疗效观察提供广泛参考数据等优点。为防止对临床某些疾病的漏诊,仪器可设置报警阈值提示复检。而血涂片显微镜手工分类镜检能为临床提供一些细胞计数仪所不能提供的有价值的资料,如寄生虫、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核分叶情况、Auer小体、Dohle小体、Rider’s细胞等[9]。仪器不能替代人工显微镜检测,必要时须对标本进行显微镜复检,显微镜复检仍是白细胞分类检查的“金标准”[10]。根据本实验结果,证明在Q-Flag≤120 U时,人工涂片复检无实际意义,而且增加患者候诊时间,增加实验室工作量,造成资源浪费[11-12];Q-Flag 120~220 U时,必须人工涂片复检,以防漏诊、误诊;Q-Flag 220~300 U时,人工涂片复检在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容忽视。根据上文情况并结合基层综合医院实验室工作量,患者病种复杂等问题,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操作规程合理调整工作方法,才能快速、准确地发出检验报告,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中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296.
[2]杨良勇.Sysmex 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对形态异常细胞提示功能可信度的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3(8):605-606.
[3]高小玲,张本忠,卢少甫.对细胞膜Na+-K+-ATP酶,Ca2+-ATP酶活性的影响[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4,30(2):1-5.
[4] Herblotz R,Huber A R.Prccision and accuracy of the leukocyle differential the Sysmex XE-2100[J].Sysmex J Int,2011,11(1):8-21.
[5]沈守军.稀释法在白细胞分类异常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5):654.
[6]杜煜,杨可,常艳敏.Sysmex XT-2000i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白细胞提示IP警示的准确性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7(32):1222-1223.
[7] Ebell M H.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J]. Am Fam Phsician,2004,70(10):1279-1287.
[8]温立鸿.XT-1800i检测72份相关参数不全的血小板结果和直方图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0):1061-1062.
[9]陈梅,肖旺贤,段朝辉.Sysmex XE-2100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形态异常细胞提示功能评价[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4(5):399-400.
[10]陈小剑,王晓鸥,李绵绵,等.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复检标准制定及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4):384-387.
[11]师伟,张国富.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Q-Flag报警信息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9):97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