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计划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计划

时间:2023-06-05 09:55: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计划

第1篇

一、改进分团委学生会全体成员的工作作风,提高全体成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创建一支精干高效的学生工作骨干队伍,创建制度化、正式化的和谐、高效的分团委学生会组织。

二、认真举办好“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活动,为提高我系在学校中的地位贡献一份力量。

三、围绕学校至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展一些相关活动,特别是要认真举办好我系特色活动,如第三届网页设计大赛等,以提高我系师生对自己工作和专业的热爱程度,进一步燃烧我们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热情。

四、为增强我系同学的体能,开展好一系列体育活动,达到强身健体、增进团结友爱的目的,特别是在校运动会中,我们要争取再次取得佳绩,。

五、提高我系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寝室文明程度,开展好我们自己的寝室创建活动。

六、为进一步增强我系精神文明建设和学风建设,加大对晚自习和早操的检查力度。

七、加强与我系班级的联系,争取达到使班级管理与分团委学生会管理密切配合的目的。

总体工作思想: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2.加强学风建设。

3.加强分团委学生会内部管理,争取做到制度化、规范化。4.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努力把我系分团委学生会工作提升一个新台阶。

初步工作计划

一、改进分团委学生会全体成员的工作作风,提高全体成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组建一支精干高效的学生工作骨干队伍,创建制度化、正式化的和谐、高效的分团委学生会组织。

二、围绕各班团支部与系分团委学生会的紧密联系,及加强班团支部的凝聚力,适当组织召开各班团支部会议和开展主题交流会,如经验交流会等等。

三、组织好“两组一会”的学习,会议记录及资料整理,做好系新闻报道工作、负责系举办的大型活动的摄影工作。

四、组织好“精神文明示范区”的卫生工作及其检查。

五、“青年志愿者”工作将在金银湖校区开辟新项目,尽量立足于校园,拓展向社区。由系青年志愿者分会负责组织开展工作。

第2篇

去年10月,与民政部、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起了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青年文明社区”活动将以达到“六有”为目标,即有健全的社区团的工作机构,有“社区青年文明号”,有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点),有社区职业介绍或技能培训站(点),有社区青少年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活动阵地,有社区青少年服务项目。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社区团的工作的实际意义: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社区建设与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材、为城市杜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这一活动将使共青团组织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可以说是共青团工作新的生长点。今年上半年权益部的任务是督促各地落实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的要求,工作到位;下半年将进行检查、交流、考核;年底将在全国命名“青年文明社区”,进行表彰。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是维护青年权益工作的实质性体现,因此,权益部在继续做好依法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继续开展“三五”普法、调动社会资源创造全社会关心青少年成长的氛围等工作的同时,将把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并努力使它成为共青团工作的一个名牌。

在特别的’97创不平凡业绩——团中央5部长谈’97工作思路(推动青年学生成为跨世纪合格人力)

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邓勇

1997年学校部工作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用爱国主义激励学生,用先进典型教育学生。1997,我们将利用这个契机,开展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树立各条战线取得成绩的青年知识分子典型,用他们突出的成就和创业精神、责任感和事业心,鼓舞和教育青年学生。第二,大力开展大中学生社区援助活动。充分发挥大中学生的知识技能优势,服务社区,参与社区管理,采取建立社区援助站、高校百区结对挂钩等方式,建立活动机制,推动社区援助活动扎实深入地开展下去。第三,深化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将结合公务员制度,和人事部、国家教委联合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乡村援教计划”,从在校大学生和刚毕业的学生中招募志愿者,到农村锻炼1年,既支援农村的教育 ,又完成国家规定的公务员1年基层实习。署假将组织研究生和本科生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技能,为三峡库区服务;“扫盲和科技文化服务行动”已开展两年,明年仍将继续组织开展,准备培训扫盲教师和工作人员,计划将有数百万人/次接受扫盲教育。第四,中学将围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突破口,深入开展中学生实践教育活动和中学生自愿者活动。志愿者活动以城市中学为重点,充分发挥中学生参与社会的热情和爱心,开展“中学志愿者社区援助活动”;实践教育活动将以农村中学为重点,实施“回乡中学生技能开发计划”,通过开展培训和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回乡中学生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全面素质,使他们尽快成为当地致富的带头人。第五,在济困助学方面将进一步吸纳社会资源,扩大济困助学金额,扩大扶助贫困大学生面,同时,更多地宣传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鼓励更多的学生在逆境中成材。第六,继续组织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优秀大学生的评选。

石瑛:“校园文化活动家”

在1996年团中央表彰的44名“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的石瑛是唯一的在校大学生。

作为一个整天在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间重复的学生,她凭什么跃登这共青团的荣誉殿堂?

成绩好?自不消说。毕业时,她以全系第一的优异成绩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乐于助人?也没得说。第二天期末考试,她头晚还在医院守护生病的同学整整一个通宵。

第3篇

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工作,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迫切需要,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全市各地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不断强化措施,努力提高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的整体水平。

第一,加强社区教育,落实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任务。

开展社区教育,要围绕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着力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要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认真研究社区居民思想活动的新变化,结合不同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尤其是抓住那些对居民思想活动有影响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做好解释释惑工作.要注重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组织多钟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社区居民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

第二,加强综合治理,创建一个整洁优美、序良好的社区环境。

创建文明社区要从解决脏乱差入手,加强日常保洁管理,加强对烟尘、噪音和污染的治理,拆除各种违章建筑,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现象.要大力绿化美化社区,尤其在老城区,要向墙体、楼体垂直绿化美化发展.要注重社区设施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社区的公益性设施,如环卫、服务、医疗、交通、文体等,同时,鼓励驻区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文化设施和服务设施,实现社区资源共享.要建立和完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网络,按照”一区(社区)一警”的模式配齐民警,划清责任区,设立社区警务室,落实各项防范和管理措施,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扫黄、赌、毒等各种社区丑恶现象,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三,完善社区服务制,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组织社区服务队伍,建立方便、快捷的服务网络,广泛开展社区福利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社会福利服务,一是对老年服务,建立孤老服务站、托老所、老年人公寓、老年人活动室、老年人医疗保健站、老年人婚姻介绍所等.二是对残疾人服务,建立残疾人服务站、残疾人医疗站、康复中心、残疾人婚姻介绍所等.三是少儿服务,建立托儿所、幼儿园、儿童医疗保健站、实足青少年帮教组.便民利民服务,一是家务劳动服务,包括家庭代买菜、洗衣、搞卫生、护理病人、送气送水等.二是居民生活服务,包括便民小吃、便民理发、便民租车、便民家电修理等.三是文体服务,包括青少年的校外教育、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立文艺演出团队、文学艺术创作室、科技咨询站、法律服务站等。

第四,积极组织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社区创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活动,是文明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没有这些活动,精神文明也就无从谈起。为此,在创建文明社区工作中,要围绕“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这一目标,以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为主题,开展争当文明市民活动;以弘扬家庭美德为主题,开展创建”五好文明家庭”活动;以建立”友善、和睦、亲情”的新型的人际关系为主题,开展创建文明楼院活动;以优化环境、优良次序为主题,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活动;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为主题,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要精心设计载体,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广大群众在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创建文明社区工作还要加大活动经费的投入。要本着”财政给一点,驻区单位集一点,居民个人捐一点”的办法筹措活动经费,发展社区建设事业.要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可招聘或选派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和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任职,在充实队伍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社区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逐步建立起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文明社区工作管理队伍。

第4篇

一、着力创新机制,深入推进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在层层建立五好文明家庭协调领导小组,明确各协调单位工作职责和任务的同时,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做好牵头工作的大文章,突破妇联独家经营思维定势,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和部门支持配合,凝聚工作合力。市妇联与市纪委开展的家庭助廉评选表彰、家庭助廉事迹报告及家庭助廉读书活动;与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基层女村干部、社区女主任研讨班;与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市广电局等联合开展的创建“平安家庭”活动;与市司法局深入农村开展反家庭暴力法制宣传活动等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优化创评机制。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创建是根本,评选是手段,不能重“评”轻“创”,更不能以“评”代“创”。为此,我们对原有的评比条件做进一步改进完善,把建设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关内容列为文明家庭创建的具体要求,细化具体标准,使创建活动融入时代特色;同时,废除“五好文明家庭”评比“终身制”,建立六项创建制度,即申报制度、评议及复评摘牌制度、公示制度、通报反馈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表彰制度等,使五好文明家庭评比工作日趋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是健全激励机制。为促进广大家庭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我们注重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并加大对典型的宣传力度。市级每2年应表彰一批文明家庭先进典型,县(区)每1—2年应进行一次表彰,乡镇每年都进行文明家庭表彰,同时,建立了市、县、乡三级五好文明家庭示范点,抓好一个巩固一个,以点带面,延伸辐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开展了“廉内助”、“好妻子、好丈夫、好少年”、“好军嫂”、“好警嫂”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激励作用,在示范户的带动下,广大家庭文明意识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求知、求富、求乐、求美的生活理念逐渐深入。

二、积极创新内容,为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首先,从创建“学习型”家庭上切入,增强创建活动的感染力。**年上半年,我们与市委宣传部等有关单位联合下发《建设学习型家庭实施意见》,按照老年、中年、青年、少年等不同年龄段,分别明确了学习重点在抓好综合学习的前提下,每年确定一个竞赛主题,开展家庭各类竞赛活动,调动家庭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意见要求,**年暑期举办城区家庭母子(女)英语演讲比赛;**年举办全市家庭日常英语900句会话比赛;**年举办全市科技与法律知识竞赛。为丰富家庭成员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市妇联不定期举办家庭才艺表演赛、老年夫妻健康知识竞赛、家庭生活窍门征集活动等,并确定了200户为学习型家庭联系户,登记造册,统一管理,随时掌握这些家庭在创建过程中的进展情况。江苏省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王浩敏家庭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网站,网站从**年2月8日开通以来,点击人次已达到12800次。学习型家庭创建不仅丰富了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内涵,也为家庭文化建设注入勃勃生机,进一步营造了具有现代气息的家庭氛围。

其次,从创建和谐家庭上切入,增强创建活动的影响力。一是倡扬家庭美德,营造社会和谐。**年制定了《家庭美德公约》、《五好文明家庭标准》,编印了图文并茂的《家庭美德手册》,发放到各基层妇联及部分城乡家庭,以三字歌的形式开展了广泛宣传。近年来,我们还联合市委宣传部、连云港日报社等开展了十佳敬老好儿女、十佳孝顺好媳妇、感动港城十佳母亲等评选活动,通过层层推荐、媒体公示、群众评议产生出“十佳”,在社会上影响较大,效果很好。二是深化家庭教育,推动社会和谐。一方面我们积极实施“春蕾计划”。实施“社会妈妈”工程以来,“社会妈妈”队伍不断扩大,已达到目前的2700多人,资助了近3000名孩子;对全市孤儿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摸底,为1000多名孤儿全部建立爱心帮扶档案。另一方面,围绕“双合格”实践活动,不断创新家庭教育工作模式。市妇联与移动公司联合成立网上家长学校,开展了“幼小衔接”家教讲座、“留守儿童中秋给父母送祝福”短信大赛等多项活动。三是净化家庭环境,促进社会和谐。面向广大家庭成员广泛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进社区各类普法宣传,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面向全市开通了妇女维权服务热线;协调有关部门,把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纳入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评内容,在全社会构建遏制家庭暴力的氛围和机制。

第三,从创建特色家庭上切入,增强创建活动的生命力。围绕家庭建设、家庭文化、家庭教育、家庭美德等内容,近年来,我们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载体各异的特色家庭创建活动。一是通过宣传发动、典型带动、活动拉动等方式,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二是以“廉政文化进家庭”为契机,深入开展“廉洁家庭”创建活动;三是紧跟国策政策宣传,广泛开展绿色家庭、环保家庭、节约家庭等各种创建活动;四是让各种家庭各展其长,各显其优,向善求美,开展了书法之家、音乐之家、美术之家、钢琴之家、京剧之家、体育之家、足球之家创建评比活动,各类家庭百花齐放,呈现出了“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新局面。

三、不断创新手段,着力提高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水平

1、创新“星级化”评比手段,使无形激励化为有形激励。“星级化”评比是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内容上的拓展和形式上的创新。作为一种创新手段,我们在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的评比工作中注重把握新的时代特点,准确定位评比内容。一是把家庭文明建设定位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家庭美德上。二是定位在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和谐的家庭模式上。三是定位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上。四是要定位在不断满足家庭的精神文化需求、繁荣城乡家庭文化、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上,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创建活动。同时,我们还创新推展“星级文明户”自评工作,变村(居)委会定为村民定,通过村(居)民主动参与评选,使村(居)民对评出“星级文明户”心服口服,真正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激发了村(居)民参与和谐社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2、创新舆论宣传手段,使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成为社会共识。推进家庭道德建设,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此,我们以宣传家庭美德20字和公民道德20个字的基本规范、家庭道德建设领域的热点问题、背离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错误观念和丑恶现象为重点,突出抓好三个层面的宣传:一是向领导宣传,引起各级领导干部对家庭道德建设的关注;二是向社会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三是向妇女宣传,让妇女认识到她们在五好文明家庭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宣传中注重策划,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及时提供信息,主动交流情况,抓住典型事例,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成为广大家庭的自觉行动。

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内涵、家庭的结构、家庭的功能以至家庭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还会继续变化。因此,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在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增添新的内容,扩展新的人群,提出新的要求。从调查情况看,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工作机制没能真正形成,协调组织作用发挥不够。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和办公室在研究创建工作,适应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要求,对创建活动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上还存在差距,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作用发挥不够。党委领导、文明办牵头、妇联主管、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机制应进一步完善。

2、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个别家庭没有参加过这类活动,也有的家庭表示不知道这项活动具体怎么操作的。从调查情况来看,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创建活动宣传力度不够,活动开展的不够深入;二是几十年如一日家庭标兵的树立,它的重复性与单一性,也难以引起广大家庭的关注与兴趣。

3、男女平等在活动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在创建活动中存在忽视男性的现象,如在我市开展的优秀家庭角色评选表彰活动中,大多是以好婆婆、好母亲、好媳妇等女性角色出现,在举办家庭美德创建活动动员会议时,虽然要求家庭成员都要参加,但来的几乎全是女性。一些男同志则表示:家庭是女人的事,与老爷们无关。这也反映出人们对创建活动在认识上的偏颇。

三、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要切实加强对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领导,建立党政群“三位一体”的创建格局。**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把家庭美德建设纳入了党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中,也是第一次把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纳入了党的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使创建活动由妇联的独家经营变为全社会的齐抓共管。因此,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在手段上要突破妇联独家经营的思维定式,发挥妇联组织的牵头作用,紧紧凝聚起党政、公检法司、教育等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群策群力,发挥好整体运作效益。党政群主要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各级妇联干部更要转变观念,积极正视家庭美德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的现实,准确把握好妇联在创建活动中的角度,摆正自己的位置,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好牵头工作的大文章。党政领导要真正把家庭美德各项创建活动纳入本单位、本部门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同表彰。

第5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技工院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25-02

校园文化是技工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特质的重要表征,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处在文化建设的前沿。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价值观。技工院校图书馆建设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可以为图书馆建设工作提供新形式,形成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图书馆工作新阵地,也可以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载体,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文献资源支持的优势,引领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可以理解为以社会主流文化为主导,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创造而形成的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合。

一、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技工院校校园文化除了具有普通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科学性,教育性,知识性,创新性,群众性等特点,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一)具有区域性、行业性特征

技工院校是以行业、企业、区域经济为依托,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学校,它的社会服务的特征,技能教育的特征与人才培养模式等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技工院校主要任务是紧密接合地方经济和社会需求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使学校成为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中心,区域学习型社会中心。

(二)职业特色

技工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以培养技能人才为目标,以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为依据,集技工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三位一体,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制度紧密结合,相对独立、完整的教育体系。技工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技能人才的使命。这决定了技工院校的校园文化蕴含着鲜明的职业特色,融进了更多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标准等文化元素。技工院校积极建立良好的模拟职业情景,将职业特色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开展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职业美感,认识到职业的崇高,职业的神圣,使学生更加热爱未来的职业,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核心职业技能,把学生塑造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重实践的特点

技工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教学内容均紧紧围绕和针对实际岗位的需求来设计。在教学方法上重视现场教学和实训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各种务实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熟悉并掌握企业的生产实践技能。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围绕“学技能、练技能”,积极开展技能俱乐部,社区服务,技能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崇尚劳动、技能的文化氛围,使广大师生以劳动为荣,以技能为荣。

(四)“企业化”的特点

与其他类型的职业教育相比,技工教育与企业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具有更为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技工院校以为企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办学目标,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教学改革,有些还与企业实行专业共建,订单培养,与企业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将技术攻关、新技术应用与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强化技能研究与科技研究,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实行一体化教学。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现学生与岗位的零对接,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为使学生能更快更好适应企业环境,技工院校注重营造像企业一样的技术氛围,校园文化积极融入优秀企业文化,实现校企文化的无缝对接。

二、技工院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一)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图书馆是精神文明的阵地,是对读者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等诸多方面教育的重要阵地。技工院校图书馆作为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它肩负着提高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校发展、学生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艰巨任务。图书馆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才兼备原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建设全过程,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技工院校校园文化服务。图书馆以教育、宣传、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将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推广到学生中去,不断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感和认同度,充分发挥图书馆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第6篇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思考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以80后、9 0 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关注和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是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搞好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地方先进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内容。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到了“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新概念,引起外界关注, 越来越多的媒介把目光投向了这些80后、90后的年轻劳动群体。本文就如何正确倡导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追求,更好地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提出几点建议。

在很多媒介看来,和老一代农民工所不同的是,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往往具有特立独行、敏感自我的一面,他们更换职业、居住地的更换频率也较之更高。深圳是一个多元结构的社会,蓝领和白领都是深圳所需要的劳动力。而新生代农民工将是这个多元结构社会中的重要一元。根据深圳市团校的不完全统计,全市从业人员近80%为80、90后的新生代劳务工,这个群体相对父辈受教育程度高,注重技能提升和长远发展,也渴望获得城市身份的认同,但也易产生心理问题。这个群体的生存状况以及需求愈发为社会所关注。

宝安区是全国农民工输入第一大区,目前有农民工500多万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占了很大比重,宝安区近年来也采取了很多的有益措施,关爱这个群体,包括就业、培训、维权、生活娱乐等方面。

随着80后、90后新生代劳务工人员占劳务工结构比例日益增加,成为劳务市场的主力军,如何关爱新生代劳务工,已成为全社会普遍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笔者所在基层文化体育中心(文化站)依托功能设施比较完善的文化馆所,通过组织送戏企业,送艺术类课程进企业,开展培训和业务辅导等活动,在关爱新生代劳务工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具体来说表现在:

(1)相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劳务工,个性化更加明显的新生代劳务工在应对陌生的生活环境、高强度的工作、激烈的职业竞争等方面的困扰压力时,有着更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但由于以前基层的文化站(馆)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不够丰富和劳务工本身社会资源的匮乏,生活压力剧增的新生代劳务工用于休闲娱乐的时间相对较少,且安排不尽合理,多数把时间安排于上网游戏看电影或者和老乡吃喝消遣,少数参加一些文娱活动,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2)由于受现代传媒资讯的影响,新生代劳务工思维活跃,知识面广,他们往往注重个人感受,创业心较强。因此,在过去的几年当中,笔者所在的基层文化站(馆)借着中央提倡文化大繁荣的东风,积极改进关爱劳务工精神文化工作措施,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他们有归属感,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说,我们要加强对新生代劳务工进行知识、技能和心理健康培训。使广大劳务工感受到更多的企业情感关怀,引导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塑造努力工作,奋发有为的阳光心态。

我们要努力为一线劳务工尤其是新生代劳务工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发展条件。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依法保障员工合法权益。要关注和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是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搞好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地方先进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内容。

宝安团区委启动了“素质工程,青年争先”行动;举办“我的创业之路”青年创业大讲坛;邀请青年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和社会热心人士加入“宝安区青年创业指导志愿者服务队”,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公益性创业咨询服务。

宝安区还建有40多个流动图书馆和计划新建10个劳务工图书馆,便于新生代劳务工学习。2007年3月,宝安区斥资350万元建立“宝安区劳务工专题历史博物馆”,组织举办各种培训班,训练班,学习班,向新生代劳务工普及文化知识,传授书法、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功,对有志向爱好且有一定文化艺术基础的新生代劳务工文艺骨干进行特色辅导培训,让他们带动更多的广大劳务工开展文艺活动,活跃文化生活。

近年来,宝安区文化部门相继策划了一系列面向全区新生代劳务工的打工文学创作活动,成立了“宝安区外来工文学创作学会”,先后邀请省、市作家前来为劳务工讲课,还经常开展各种座谈会、作品讨论会,创办了《打工文学》刊物。目前,从创作学会成长起来的19位新生代劳务工作家出版了29部打工文学专著,50多篇打工文学作品在各种征文和作品评选中获奖,这些都极大地激励了后来者。

在得到地方政府经费充足保障之后,充分利用功能完善的馆所,根据新生代劳务工个性化明显和多元化特点,及时了解掌握一些时尚流行又能正确引导的资讯,制定出倡导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的服务方案,为新生代劳务工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

作为劳务工群体中新兴的主要力量,新生代劳务工仍然面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形成的断裂的社会形态,并继续沿袭父辈厚重而奋斗的生命积淀而生存。新生代劳务工出生于改革开放时期,现代文明和城市文明已给他们打上了较深的时代烙印。针对新生代劳务工思想活跃表现欲较强的特点,在有条件的企业挑选有一定艺术才能的文娱爱好者,建立特色文艺队伍(比如合唱团、舞蹈队等),让他们可以利用工余时间,开展自娱自乐活动,同时也积极组织他们参加某些大型活动或比赛,为其提供发挥才艺的环境和舞台,锻造自信心,树立良好形象,既极力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可以通过蝴蝶效应,扩大参与人群。

2012年,宝安区从新生代劳务工集中的沙井街道选拔外来工人员,组建青工合唱团。沙井街道的凯中电器公司有2000多名外来工,宝安区文联从中选拔出200多名80、90后青工,组建了宝安青工合唱团,唱响“深圳十大观念组歌”,此举在社会上形起广泛好评。

根据自身特色,找准方位,有的放矢,提供对口的文化服务。宝安区是一个典型的移民新城区,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任务尤其艰难。宝安总人口已达580多万,而暂住人口占了90%,是全市乃至全国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比例倒挂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些主要来自全国各地农村的农民工暂住人口劳务工大军,文化程度普遍比较低,文化生活较为贫乏。基于上述原因,为丰富广大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上级宣传文化部门的统一部署下,我区各个街道文体中心每年坚持送戏下乡、送电影下基层100场以上,此外,近年来还积极举办了八届“外来青工文化艺术节”,为一系列劳务工广场文艺展演,比赛活动,为众多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送上一次又一次的“文艺大餐”,受到广大劳务工人员的欢迎,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

精神文化生活是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断新生代农民工能否真正融入城市的一个重要考量。以新生代劳务工心态和视觉关注社会问题、现实生活问题,创作、编导节目,送舞台进企业,送戏进企业,把文化生活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倡导一种积极向上人生态度。

开展传统的文体服务,组织电影播放进企业、体育比赛进企业等活动,积极调动劳务工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特别是吸收引导广场文化、露天舞台等大众化文化活动,以多种形式丰富其业余文化生活。在2012年春节期间,宝安区各个街道文化中心在街道文化广场开展了200多个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各种演出、游艺、灯会、比赛、电影招待会、书市、灯谜、外来工生育“寓教于乐、寓教于知、寓教于美”的群文表现方式,深受大众百姓的好评,也很好地搭建了我区群众文化的平台。据不完全统计,仅2012年春节期间,我区沙井街道市民文化广场活动的群众人数就达30多万人次,使众多外来青工节日“有节目看、有地方去、有文娱活动”,活跃了基层打工者文艺舞台。

我们要采用现代化设备和网络技术,为新生代劳务工提供多种类的文化信息服务。搭建文化网络平台,丰富网络文化信息,吸引更多的青工参与文化活动,相互交流、学习。同时及时与上级文化机构建立公共文化信息连接,共享文化信息,使青工朋友无论是通过文化站(馆)信息公开操作终端还是通过网络,都能第一时间了解和查找到最新公共文化服务信息。

同时还要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诉求。近日,深圳积分入户试行办法正式通过,包括做义工、献血和慈善捐款等等都可以获得积分。现行户籍制度的不合理之处显而易见,但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要完全打破现有的户籍藩篱,又会带来其他诸多社会问题,因此推行积分入户,不失为一项渐进式的有益探索。也有人认为,如今城市户口已不如以往那么吸引人,但一方面,户籍人口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各方面享有优惠是不争之事实,另一方面,在一些人眼中,有一个户口本才算是真正的深圳人,这种心理感受或许比实实在在的优惠更重要。而积分入户的办法,则给了劳务工尤其是新生代劳务工空间和希望。

通过以上的摸索,我们在关爱新生代劳务工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已取得了一些生效,但同时也意识到还必须在服务内容上下功夫,进一步挖掘不同层面群众的文化需求,把比如动漫、美术设计、民俗曲艺等等纳入服务内容之中来,为有一技之长的劳务工提供开展其文化活动的环境,为他们提供自由选择适合自身文化审美和娱乐的艺术形式的余地。另外,在关注他们的娱乐休闲和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能否关注他们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唤起他们对社会的阳光心态、对亲情友情的感恩心态,从各方面来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

关注和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是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搞好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地方先进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内容。总之,作为基层一线,直接面对和服务新生代劳务工的基层文化站(馆),要积极发挥组织、发动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开展文化辅导与创作的职能,积极提供各类公益文化产品及服务,引导新生代劳务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消费观,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情趣指导自己的行动。引导他们自觉遵纪守法,遵守城市文明规范,树立新生代劳务工良好形象,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和自豪感,从而达到新生代劳务工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社会和谐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7篇

副省长作“全国助残日”广播电视讲话

全国助残日

5月18日,是第十三次法定“全国助残日”,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270多万残疾人及其亲属、全省残疾人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向所有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社会热心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第十三次“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发展残疾人事业,共同奔赴小康”。省委九届二次全会提出了建设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我省有270多万残疾人,关系到全省近五分之一的家庭。让这一部分人与全省人民共同奔赴小康,不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也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全省各地要在精心组织“全国助残日”活动和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着重落实好几项工作:版权所有

第一,今年是实施《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的关键一年,各级政府残工委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本地区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的实施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务必切实抓好纲要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落实。

第二,落实好残疾人职业培训、就业服务、扶贫解困和确保家庭生活困难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等工作,让残疾人融入社会大家庭,提高残疾人及其家庭生活素质。各地相关职能部门、团体要结合当地实际互相协调、互相支持,把工作落到实处。以此作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全省残疾人奔赴小康的具体行动。版权所有

第三,全社会要形成合力,营造好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的社会环境。当务之急,一是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切实将残疾人的法律援助和服务纳入当地法律援助和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服务,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各地建设、民政、残联等部门要积极贯彻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开展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活动;三是各级广播电视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电视台在电视节目中加配字幕,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便利。四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抓好社区医疗康复,配合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积极探索贫困残疾人医疗康复救助途径。

同志们,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求实创新、扎实工作,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加上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奋发努力,我省残疾人事业就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8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社区“三创”教育与实践活动调度会,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交流典型经验,对下一步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刚才,八个社区的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开展社区“三创”活动的做法和经验,应该说,这些做法和经验,突出了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创新与发展的结合,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体现了当前我市社区“三创”活动的发展水平和实践成果,对于推动今后社区“三创”活动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今年,全市各城区都能够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把社区“三创”活动摆上重要位置,给予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富有实效的工作。突出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主题鲜明。这个主题就是为二次创业和全民创业服务,各城区多都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社区“三创”活动,如船营区引导干部群众实现思想观念的“四个转变”、丰满区着力打造“五个环境”等。目前,二次创业和全民创业的氛围已在我市初步形成,这是非常难得的氛围,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二是重点突出。各城区在开展社区“三创”活动时,突出了帮助下岗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再创业这一工作重点,如昌邑区在社区组织中开展的创业“三强化”(强化创业教育、强化技能培训、强化创业服务)活动等,在帮助下岗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再创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措施得力。各城区都能够从解决束缚社区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着眼于市民素质和就业技能的提高,不断创新方式方法,采取有力措施,创造性地开展社区“三创”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活动效果。四是服务到位。各城区都能够很好地发挥社区服务职能的作用,为保证社区“三创”活动特别是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服务,如石井街道江炼社区在贫困下岗职工中开展的“三帮”(帮思想、帮生活、帮就业)服务活动,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总的看,全市社区“三创”活动在各城区、街道和社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先进典型的不断涌现也正说明了这一点。但同时也应看到,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在社区开展“三创”活动的时间较短,很多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偏差,部分街道和社区对在社区开展“三创”活动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解不透;二是在工作摆布上不够均衡,部分街道和社区只注重强调具体实践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了对社区居民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深入研究和正确引导;三是个别基层干部对开展社区“三创”活动还存在着畏难情绪,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使一些很好的社区“三创”活动内容流于形式;四是市民参与“三创”活动的面不够广,全民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市委非常重视全市“三创”教育与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好“三创”活动特别是社区“三创”活动的决心也是非常坚定,全市各城区、街道和社区一定要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提高认识,精心组织,求真务实,不断创新,把社区“三创”活动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下面,我就深入开展好社区“三创”活动,讲三点意见。首先,要聚焦全民创业没有认识上的提高,就不会有工作上的突破。全市各城区、街道和社区,一定要把推动全民创业放在振兴吉林市老工业基地的大局中来思考,放在提高市民素质的高度来谋划,通过开展“三创”活动,全面推动社区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今年,是振兴吉林市老工业基地的开局之年,振兴老工业基地要靠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抓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另一方面就是要推动全民创业。目前,就我市而言,全民创业的氛围还没有形成,市民的思想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转变,而“三创”教育与实践活动的主题就是要“加快观念创新,促进全民创业”,社区“三创”活动更是明确了打造创业文化,激发创业热情,推动全民创业的工作任务。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深入开展“三创”教育与实践活动,特别是以社区居民和下岗职工为主体的社区“三创”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同时,在社区开展“三创”活动也是提高市民素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市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则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提高人的思想水平、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通过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我们在全市社区开展“三创”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与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放意识,鼓励广大市民张扬个性、致力创造,根据市场需求,去创业、兴业、成就事业,用劳动、知识、技术、资本和管理去创造社会财富,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创新、创业、创造的能力和水平,进而实现市民素质的提高,推动社区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并以社区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形成有利于城市发展的人力资源优势,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要组织全民创业当前,社区“三创”活动要坚持以帮助社区居民转变思想观念,帮助下岗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再创业为重点,组织开展全民创业活动,要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引导。要把激发人们的致富欲望和创造热情作为开展社区“三创”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主要工作目标,通过组建“三创”教育宣讲团、开展创业精神大讨论等有效活动形式,引导广大社区居民转变就业观念,克服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使创业致富成为广大市民的理想和追求;要善于借鉴温州等外地经验,培植良好的创业文化,做到“不空谈、不依赖、不怕苦、不嫌少、不恋家、不满足”,积极投身到全民创业的大潮中来。二是抓项目。一方面要通过鼓励、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创办经济实体、发展非正规服务组织和创办社区服务企业等形式,为社区居民和下岗职工提供自主创业的就业之路;另一方面要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加强与用工单位的联系,实现社区与用工单位的人才共需合作,有条件的社区可以还考虑引进企业和项目,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在这方面,刚才江炼社区谈到他们开展的“七岗”活动,就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三是抓培训。很多社区群众并不是没有创业的激情,也不是没有致富的欲望,而是苦于缺乏创业的技术和能力。因此,我们要立足于解决群众创业和再就业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针对社区居民创业知识缺乏的现状,认真开展好各类就业培训工作。包括创业前的转变观念培训、创业中的技能、技术培训和推销产品、闯市场的能力培训。要依托市民学校,创办市民创业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技能培训。要借助驻区企业培训机构和职业学校,组织开展创业知识培训,如工商登记、项目选择、资金筹措、经营管理、经济法规等。要在加强培训的同时,帮助社区居民开拓创业思路,制定创业计划,尽快走上创业发展的道路。四是抓服务。各城区、街道和社区要加强与各级劳动保障、工商、税务及民政等部门的协调与联系,积极落实国家、省、市级的各项再就业政策,准确掌握再就业工作信息,帮助社区居民准确把握市场行情,选好创业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要通过建立社区居民求职档案、组建各类行业协会,举办企业用工洽谈会、企业社区对接会、就业政策咨询会等形式,为社区居民和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服务。要通过结对包保、捐资助学、“爱心超市”等形式,帮助下岗职工解决生活上出现的实际困难,树立起再就业的信心。五是抓典型。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于社区“三创”活动的深入开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目前我们掌握的老典型多,新典型少,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视角、宽领域、深层次地挖掘和培养各类新时期创业典型,大力开展“创业明星”典型宣传活动,真正把新典型内在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思想挖掘出来、宣传出去。同时,我们还要切实发挥社区党员和各类骨干的模范作用,利用他们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带领更多的社区居民投入到社区“三创”活动中来。六是抓活动。社区“三创”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能否设计出吸引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的活动载体。在前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那就是精神文明和全民创业一起抓的工作理念。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努力营造全民创业的氛围,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三创”活动水平得到同步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仍要坚持这一原则,通过专题报告会、成果展示会、工作现场会等形式推进社区“三创”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举办“二次创业,振兴江城”专题论坛、讲座和演讲、征文、知识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真正把社区“三创”活动落到实处。第三,要提升全民创业提升全民创业,就是要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要用产业化的思维,把已有的产业做大做强,使产品的质量越来越好,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新上项目要上规模、上档次,形成市场化、专业化、区域化发展的新格局。对于有一定工作基础的社区,也要用产业化的思维,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再创业,由帮扶个体向帮扶群体转变,由单一服务向全程服务转变,由社区就业服务向全市乃至境外服务转变。提升全民创业,就是要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要准确把握社区居民的创业心态和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及再就业情况,摸清底数,登记建档,并通过系统分析,提出明确的工作思路和相应的对策;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组织领导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各城区和街道干部要深入社区,到群众中去了解实际情况,到基层组织中开展面对面的工作指导。要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任务分解到人,指标落实到户,切实帮助社区群众解决一些具体的困难和问题,真正把全民创业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提升全民创业,就是要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全民创业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用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方法推动工作至关重要。要打破固有的工作套路和思维模式,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思想,切忌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搞花架子。同时,在工作中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把群众中蕴藏的创新思维和基层组织工作中的新方式、新方法、新经验总结出来,创造性地应用到社区“三创”活动中去。同志们,市委对全市“三创”活动高度重视,决心很大。所以,在今后一个时期,社区“三创”活动的力度不能减,标准不能低。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我们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更明显的效果,更优秀的业绩,更突出的效益,为振兴吉林市老工业基地和二次创业做出新的贡献。

第9篇

关键词:红色艺术;城市形象;南昌

南昌是闻名全国的革命圣地;红色文化是南昌城市形象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元素。城市形象的设计和定位意味着城市自身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性和优越性。红色革命圣地的标签是南昌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南昌有关红色文化的艺术内容包括红色历史遗迹,如红色绘画、红色雕塑、红色歌舞等。要想运用红色艺术资源提升南昌城市形象,就要立足南昌的现状和历史,整体规划城市定位和发展方向,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来实现。

南昌市委、市政府多次对南昌城市形象进行了官方定位。2005年根据《南昌市城市总体风貌规划设计方案》,市政相关部门提出了“彩色南昌”的整体城市设计构想。“彩色南昌”概念的主色调包括“红――蓝――绿”。“红色”强调南昌光辉的革命战争史,作为城市特征的主要表象;“蓝色”以河湖水系为主,寓意南昌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体现“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特色;“绿”寓意南昌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城市建设成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的“绿色山水花园城市”的人居环境。在《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文件中,明确提出将南昌建设成“中国水都”的城市建设目标。“绿色山水府”既符合南昌的自然资源优势,又与未来的发展政策相对应;“红色英雄城”的定位符合南昌的历史文化地位和传统。

在未来发展中,结合南昌城市定位,运用红色艺术提升南昌城市文化形象,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突出特色,建立南昌“红色英雄城”的形象识别系统

“城市形象信息识别系统”是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的重要途径。国内外许多大都市都结合城市发展定位和特色,建立了风格各异的城市形象信息识别系统。所谓城市信息识别系统,是指通过对城市发展理念、行为和视觉形象进行全面的规划,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媒介技术,塑造与众不同的城市形象,并获得社会认同的一种城市形象设计方法。结合“绿色山水府,红色英雄城”的城市形象定位,南昌城市形象信息识别系统的设计应注重以下内容:首先,在城市识别系统的设计中应突出红色主题,在标识,如文字、色彩、宣传口号等的构思设计时融入红色艺术元素,并在城市主办的大型活动中注重对红色主题的宣传。例如,七城会在南昌召开时提出“红色英雄城,绿色七城会”的口号,突出了红色主题和绿色人文景观的发展理念,塑造和加深了南昌的城市形象。其次,在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突出红色艺术的表现主题,包括红色歌舞赛事的品牌化推广,红色绘画艺术作品市场的开发,红色艺术创意产品园区的建设等,突出南昌红色主题,增强城市社区居民对南昌“英雄城”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 注重网络平台的宣传效应,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艺术节庆活动

城市形象的提升依赖于媒介的有效传播。塑造南昌城市形象,既要考虑红色文化底蕴,建立具有红色革命精神气质,富有朝气开放发展的南昌城市形象;同时还要注重信息媒介系统的应用,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介对南昌城市形象进行推广,扩大社会影响。

城市形象的塑造和维护离不开新闻媒介的宣传,随着信息媒介技术的普及和更新,网络、微信等数字媒体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南昌城市形象,可利用现代化数字媒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南昌城市文化,加深人们对南昌城市的印象;通过媒介宣传吸引人才和经济投资,带动南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举办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艺术节是传播南昌英雄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在信息传播多元化、全球化、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现实语境下,城市形象对外传播需要借力于节事活动(Festival and Special Event)的助推。”[1]“节事活动是一个能够集中展示城市风貌、多层次传播城市信息的媒介,具有独特的传播效应。”[2]艺术节庆活动对红色资源的挖掘与运用,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南昌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3 打造红色旅游专线,建立红色系列主题公园

以南昌为中心,加强与周边拥有红色旅游资源城市的合作,构建红色旅游服务网络,形成红色主题旅游专线,打造“绿色山水,红色文化”相融合的城市公园。

江西是革命老区,革命前辈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历史的脚印,有很多让后辈追忆的纪念圣地。这些地方自然环境优美,是很好的旅游资源。以南昌为中心构建旅游服务网络,形成红色主题的旅游专线,可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红色文化,彰显南昌人民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

现有公园风景优美,其多数是依山水资源而建,缺少明确的主题。结合南昌城市形象的发展和定位,可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建设系列主题公园,如“园”“将军园”“英雄事迹园”等。主题公园的建设既可满足人们休闲、健身、娱乐的需求,又可陈设红色艺术雕塑、绘画,组织红色歌舞演出活动等。通过欣赏红色艺术,不仅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还能提升城市品牌形象,促进城市形象的建设和传播。

4 增强居民红色文化艺术情怀和素养,自觉维护南昌城市形象

城市文化形象的维护,需要依靠城市居民的城市文化认同和维护城市文化形象的自觉行动;城市居民的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平是城市形象维护的重要支撑。“英雄城”的称号是市民的骄傲;父辈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南昌人民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人们总是自觉地维护这种精神。红色文化的精神特质孕育了南昌城市居民待人热情、吃苦耐劳、诚信无欺的社会氛围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无形力量。

“红色英雄城”是南昌的宣传口号,也是南昌城市精神的象征,w现着南昌人民的群体价值观和信仰。南昌的城市精神是南昌市民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文明建设和居民文化品位的导向,是全体市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指引。

居民是城市形象的推介者;居民素质是城市形象的综合反映,直接影响着外来者对南昌城市形象的印象和看法。因此,应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城市居民的红色文化素养,使其在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从而促进南昌英雄城市形象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何国平,王瑞应.广州亚运会与广州城市形象对外传播[J].对外传播,2010(11).

[2] 李宗城.节事活动与城市形象传播[J].当代传播,2007(4).

第10篇

一、我市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把文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以来,我市以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市”为目标,把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力以赴加以推动,并在领导、机构、制度、设施、经费、活动、管理、产业等几个方面予以重点保证和扶持,并紧紧抓住文化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文化设施,尤其是镇级文化设施滞后的问题。市委书记、市长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加快对镇级文化设施的建设,要求镇一级政府在对城镇进行规划和旧村改造时,同时考虑文化设施的用地规划和建设,并抓紧市文化广场的规划建设,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推进文化设施建设进程。

今年,经文化部表彰,我市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的荣誉称号。

(二)文化工作摆上市、镇(场)两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明确文化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本届市委有丁聪枝副书记、陈建倩常委,市政府有颜子鸿副市长分管文化工作。各镇(场)党委、政府都有分管文化工作领导。市委常委会和市长办公会每年专门召开听取文化工作的汇报或专题研究文化工作的会议分别不少于二次或三次。市人大、政协每年都召开专门会议听取文化工作汇报,并经常性地组织文化工作调研、考察活动。在这些会议上,都能确实为文化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三)把文化工作列入市、镇(场)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任期责任目标,并作为其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组织部门每年均进行考核,都取得合格。

(四)市财政加强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平均达到当年财政总支出的1.1%以上。正常经费逐年增加,增长幅度大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对政府兴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如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实行全额拨款,经予经费上的保障。此外,

还积极动员社会、集体、个人和华侨、海外同胞等社会各方面力量,运用各种形式投资、捐资文化建设,兴办文化事业,建成了延奎图书楼、祖昌体育馆、溜江儿童文化园、深沪文化中心、高

湖文化中心、深沪御宾南音楼等一大批文化设施。

二、我市基层文化的现状

(一)加强设施建设,夯实农村文化基础,四级文化网络初步形成。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将农村文化工作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把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奔小康建新村工作,与宣传文化中心建设相结合,不断加强和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青阳镇、陈埭镇、英林镇、深沪镇均建成面积达3000—4000平方米以上的多功能文化中心大楼。东石、永和、金井、龙湖、池店、安海等镇新的文化活动中心已确定用地并投入设计。村一级利用侨资建成溜江儿童文化园、岭畔文化活动中心、深沪御宾南音楼等一批村级文化设施。据统计,近年来我市新建的文化活动中心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投资近亿元。新建县级公共图书馆4700多平方米、大剧院1.3万平方米、博物馆1.6万平方米,投资逾亿元。我市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仅仅短短的4—5年时间,就超过了建国

50周年的发展速度。目前,全市共有文化馆(省定一级馆)、图

书馆(全国一级图书馆),大剧院、博物馆各一座,纪念馆5座,3个县级专业艺术剧团,22个民间职业剧团,15支乡镇电影放映队;全市15个镇(场)都有文化站(其中安海文化站是省百强文化站);74%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文化室或文化活动中心,有的还颇具规模,活动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全市还根据文化

水平、家藏书量等评选出了一批文化示范户。初步形成了市、镇、村、家庭四级文化网络,基本适应我市农村文化的发展需要。

(二)文艺创作繁荣活跃。晋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首邑,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给文化事业的繁荣提供了厚实的人文基础和发展资源。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热情讴歌现代生活,整理、创作了一批文艺精品,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获各级各类比赛的大奖。如高甲戏《金魁星》、木偶剧《五里长虹》获文化部文华奖,舞蹈《风采侨乡女》、歌词《春暖闽南》、论文《文化馆学论稿》、小品《看家》获全国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的金、银奖。另外,全市农民绘画成名作者有20多人,创作了几百幅作品,多次获全省农民画一等奖,还参加全国展出;农民书法家有上百人,多次晋京展出,有的作品还被中国书法协会收藏。目前,我市被国家文化部

命名为民间绘画之乡,磁灶钱坡村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特

色艺术之乡”(书法艺术)。以民间艺术之乡为龙头的特色文化已在我市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农村文化繁荣,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生命所在,是农村文化繁荣的直接体现,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社会各界参与文化事业的积极性空前空涨,长期坚持举办戏剧展演节、南音会唱、灯谜展猜、广场文化艺术节、诗词吟

唱会、书画展览、文学笔会、文艺晚会、卡拉OK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活动,以及各种文化与经贸结合的活动,大大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群众性精神文明的深入开展。尤其是大力实施“芳草计划”和“福建文化信息网络”工程规划以来,扩大了芳草计划示范点,壮大了民间社团。目前,全市有各类芳草示范点10多处,文化信息网点3处,为农民群众提供了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新的文化传播渠道,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强农村文化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使农村文化工作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农村工作和农民思想生活的实际,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迷信,

腐朽思想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提高了广大农民的

思想道德素质。

当前农村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首先,由于受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加上有些镇(场)领导对农村文化工作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的推动作用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忽视了文化建设,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有的镇文体站阵地流失,常规性有组织的文化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一些全国、全省的农村文化典型,也失去昔日的辉煌,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其次,由于体制等原因,农村文化队伍人才流失严重。一些基层文化站干部和民间艺术工

作者学历偏低、知识结构单一,思想观念落后,影响了农村文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在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愚昧落后的封建文化鱼龙混杂、相互并存。一些乡村群众生活富裕了,却花巨资修缮或重建各类宫堂庙宇,导致负面文化抬头,一些封建迷信活动乘虚而入,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蒙上了一层阴影。

三、今后我市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目标、对策和措施。

党的十六大的召开,极大的鼓舞了我市文化工作者的热情和干劲。我们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紧密联系基层文化建设的实

际,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创造

性地开展工作。

(一)多管齐下,抓好基层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基层文化建设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而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因此,要抓住当前文化发展的有利时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再一次掀起基层文化建设的新。要对照李岚清同志在全国基层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2005年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每个乡镇有文化站”的目标基础上再迈一大步。

(二)立足长远、抓好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要认真研究小康社会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需要

的基层文艺工作者。要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尽快提高现有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要制定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政策。适当提高基层文化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专业人员的工资福利等生活待遇,解决各种影响基层文化工作队伍稳定的问题。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岗位培训,持证上岗,严把进人关,对进入文化部门工作的人员要有严格的素质要求。

(三)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与时代相适应的文化活动方式。

要在文化活动方式的普遍性和文化功能的扩展,延伸上下功能。

要主动面向社会,搞好服务。围绕服务,加强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及家庭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基层文化活动方式,倡导和开展全民读书活动,结合节日庆典和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配合各部门、各行业的工作任务进行文艺宣传,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开展各种形式的广场文化和老年文化活动,以及以文化活动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推广实用技术、宣传计划生育、开展文体活动等。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活动方式。寻求文化与企业联营、文化与其他行业和部门共建以及社会甚至个体对经营性文化投资的路子,使基层文化活动方式更灵活,道路更宽广。

(四)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内容。要着眼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着眼于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活跃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着眼于为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服务。加强对基层文化活动的管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使基层文化工作真正成为促进广大城镇和乡村移风易俗、铲除封建迷信和“黄、赌、

毒”等丑恶现象、文明奔小康的助推器。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

第11篇

(一)坚持科学规划。实施“扩张镇驻地建设中心,发展临城综合经济和程东工业经济两大区域,搞好市区东外环路及延伸线、省道海线、市路柴线三条道路两侧规划开发,发展机械加工、房地产开发、农副产品加工、种养特色农业和山林开发及旅游五大产业,重视发展临城物流产业、繁荣城乡商贸业”的经济发展思路,不断调整优化一产,做大做强二产,积极发展三产,用重点项目建设拉动重点区域发展,用重点区域发展完善发展框架,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挥临城优势。按照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积极进行拆迁清偿和旧村改造,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房地产开发特色产业,先后规划建设了坊苑社区、金运小区、紫景花园、东苑社区、福来美景、文汇花园小区等居民住宅区,开发面积达到70多万平方米,已有8000多户、22000多名居民入住,加快了农村城市化进程。

(三)注重工业立镇。积极实施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带动战略,临城综合经济发展区域、程东工业发展区域与镇驻地建设遥相呼应,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现拥有各类工商企业350余家,初步形成了机械加工、电子产品、仪器仪表、有机玻璃、档案装具、塑料制品、纸制品及印刷、木器加工、皮革和草艺品、建材化工等为主、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工业生产体系,同时注重临城商贸物流业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四)稳固农业产业。因地制宜规划开发,2万亩水果、1.7万亩经济林、1.5万亩大姜、1万亩植种、5千亩瓜菜基地和12处养殖小区等“六大高效农业特色产业生产基地”不断巩固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由”牌大姜、“天赐宝”牌苹果等农产品名誉中外,以肉食鸡为主的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是“省级牧业强镇”。特别是积极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天赐宝物产有限公司、利食品有限公司、六和饲料集团分公司、太丰种业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起到巨大的龙头带动作用,形成了“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镇“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七大、十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攻坚突破、积极作为”的工作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压奋进,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总揽全局,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深化企业改革,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注重科技进步,提高开放层次,立足本镇实际,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经济运行质量,全面实施“科教兴镇,农业稳镇,工业立镇,商贸活镇,改革开放强镇”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坚持原则

1.坚持突出发展主题。不断强化发展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挖掘国民经济增长潜力,以发达地区和周边镇区为榜样和对手,在影响全市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上求得突破。

2.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推进各项改革,增强企业生机和活力。在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方面大做文章,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外向度,促进其尽快与国际经济接轨。

3.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效益为中心,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在加强基础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培植主导产业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4.坚持实施“科教兴程”战略。把眼光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到人才资源的培养上,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切实把经济发展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5.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围绕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环境污染控制、生活质量改善等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问题实施一批重点项目。

6.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扬民主,反腐倡廉,打击犯罪,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巩固社会安定。

(三)目标展望

要以打造城东新区为目标,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全力打造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社会和谐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新。

1.经济更加繁荣。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搞好科学规划,建立以大企业为引领、产业相对聚集的专业化特色园区,推进品牌建设工程,进一步提升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争取到2016年,镇级财政收入比翻一番达到1.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12.8%(可比),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亿元、11亿元和10亿元,年均增长14.2%、12.9%和13.4%,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到16:44:40,全镇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2.群众更加富裕。以城带乡、以企带民致富效果明显提高,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土地资源优势得到更好发挥,农业增收、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更多家庭拥有自己的产业,家庭存款明显增加,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在全面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部分村庄向富裕阶段迈进。到2016年,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元,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90%的家庭拥有汽车或摩托车。

3.城乡更加文明。夯实文化根基,讲究明礼诚信,叫响“诚信”品牌。倡树文明新风,广大群众在家庭中尊老爱幼、善待亲人,在岗上敬业爱岗、尽职尽责,在社会上团结互助、遵纪守法,全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4.社会更加和谐。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治安循序有较大改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村环境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创新社会管理,民主化、制度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社会矛盾和违法犯罪案件减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三、镇重点企业情况

1.东一粉末冶金制造有限公司。该项目位于市镇蒋家村东、海路以南,项目投资人蒋志亮先生,在大庆市有大庆市德汇汽车配件经销有限公司和大庆市中德汽车经贸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在车辆及车辆配件、纺机配件经营方面拥有广阔的销售市场及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建立车辆配件生产基地,筹资在市镇新建“东一粉末冶金制造有限公司”。项目投资人根据国内车辆、纺机配件市场的需求及原企业已拥有的销售渠道,在市镇蒋家村村东征用土地76亩,投资9600万元,新建厂房3.37万平方米,设计四个车间,主要生产车辆、纺机零配件,年产量3000吨,全部供给原有客户。项目风险小,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项目总投资1.2亿元,资金全部由投资人蒋志亮筹集。现该项目已完成投入1300万元,完成了项目立项、环评、土地等各项审批手续和开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拟于2008年3月正式开工,2009年12月建成投产;其中2008年投入3000万元,完成厂房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装备生产车间两个,再于5300万元,按规划完成生产性、生活性等各项建设任务,项目全部竣工。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后,年产车辆、纺机零配件3000吨,预计年销售收入6250万元,年利税1600万元。

2.省福利泡花碱有限公司。该项目由福利泡花碱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村南、海路北侧。项目占地136亩,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共建设安装4条生产流水线,年生产固体泡花碱20万吨。2010年完成销售收入2.6亿元,2011年销售收入预计超过3亿元,产品产量达到22万吨左右。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增强规模,福利泡花碱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投资扩建,占地40亩,总投资4600万元,新建12000平方米标准厂房一座,新上固体泡花碱生产线一条。于2011年1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11年12月完成车间建设和设备安装。项目投产后年可增加固体泡花碱产量10万吨,增加销售收入1亿元,实现利税320万元。

3.利食品有限公司。利食品有限公司,位于镇政府驻地村南,是中日合资企业。该项目始建于2000年,注册资金50万美元,占地10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现有员工80人,资产总额950万元。公司主要生产辣椒粉,产品全部销往日本。2011年,年产辣椒粉650吨,实现销售收入2400万元、利税201万元,创汇379万美元。2010年,该公司提供土地,引进日本美水株式会社,独资兴建“美水()净水器设备有限公司”项目,于2010年3月启动一期工程建设,2011年6月开始营业。这是日本美水株式会社在中国设立的首家净水器设备生产厂,其产品经卫生部质量认证,目前已先后在上海和设立区域总(2011年9月在市大华商场北、北路928号设立总)。该项目主要生产多种型号的高档净水器,具有非常广泛的市场前景。

第12篇

同志们:

今天,我市第三届“教子有方”十大优秀母亲和“春蕾计划”先进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表彰的优秀母亲、优秀春蕾女童等先进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儿童工作者,以及关心、支持儿童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发展未成年人事业,家庭教育、“春蕾计划”等工作均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当前,2008年奥运会刚刚落幕,在青岛举办的奥帆赛取得圆满成功,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增强。最近,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正在为率先打造经济文化强市而努力奋斗。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未成年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刚才,丽萍同志作了工作总结,我都赞成。下面,我再谈三点意见。

第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未成年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成年人事业发展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市有将近130万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他们的综合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受到了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同时我们在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因此,希望大家充分认识做好未成年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加快未成年人事业发展的步伐,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第二,不断完善措施,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再上新水平。家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和谐家庭、推动社会和谐,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妇联组织、教育部门要各负其责,采取更加有效措施,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实现新发展。要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要不断发展壮大家庭教育队伍,拓展家庭教育阵地,办好广播“父母学堂”、社区“父母学堂”等各类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要积极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大力宣传推广“教子有方”十大优秀母亲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关心、重视家庭教育的浓厚氛围。

第三,多方整合资源,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未成年人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未成年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工作的格局,不断加大投入,为未成年人事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要将未成年人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将其融入文明创建活动之中。要整合社会资源,精心设计载体、搭建平台,促进学校、社会和家庭形成“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完善德育考评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工程深入实施。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区未成年人工作的指导,特别要更加关注特困家庭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大对未成年人工作的宣传力度,我市媒体要开设专题专栏集中宣传。各位家长要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任,善于掌握并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言传身教,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春蕾计划”是一项“民心工程”,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保障了贫困女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了她们健康成长。各级妇联组织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扎扎实实把这件好事办好。希望受资助的“春蕾女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不辜负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殷切期望,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志们,关注未成年人成长,促进未成年人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做好未成年人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任务。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提高未成年人事业发展水平,为我市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