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业秘书培训

职业秘书培训

时间:2023-06-05 09:55:20

职业秘书培训

第1篇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应根据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转变观念,以秘书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秘书工作任务流程为纽带,以实训教学带动理论教学,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训环节,构建秘书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公司、企业等用人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除了强调专业技能外,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技术应用型专业相比,高职文秘专业在职业能力方面对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更高,这就构成了当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高职院校在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必须针对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要求,进行教学和实训环节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秘书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可以概括为:人们从事某职业所应具备的基础能力,即人们运用必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按规定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的要求,完成职业活动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由两大能力模块组成,即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通用能力与特定的、专门的职业技术知识无直接联系,它是从事任何工作的任何人获得成功所必需掌握的技能,是跨职业的、可迁徙的、有助于终身学习的、可发展独立性的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主要指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1]

当前用人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要求,一是注重综合素质,即要求秘书人员要德才兼备。二是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既要有较强的办事、办文和办公自动化能力,也要有有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能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以及公关能力、协调能力、市场调查与营销能力等。社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比较注重实际工作能力,较看重综合素质,应用型、复合型秘书是当前社会需求的主要对象。

二、当前高职文秘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开设文秘专业的高职院校为数不少,尽管在文秘专业开设之初大都进行过相应的调研和论证,但在涉及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还是难以摆脱对文秘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传统认识,过分执着于办文、办会、办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强调过多,课程安排更接近与传统的汉语专业,以老师为主的课堂知识的传授多于以学生为主的实际工作过程训练和相应的能力培养。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理论性、知识性课程过多,实践性课程相对较少,即使安排了实训课程,也往往是理论性、知识性课程的延伸,缺少由理论性到实践能力的转变,理论性课程孤立和脱离工作的实际。比如,花费很多课时讲授汉语知识和秘书理论,使课程成为枯燥乏味的教条,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二)专业教师缺乏职业工作经验

秘书工作是一门实际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涉及到行政管理工作的很多方面,而目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课程大都是由中文等相关专业的老师承担,很多老师从来没有从事过文秘或相关工作,对文秘工作的理解往往是从书本上得到的,或是以自己的人生阅历来进行理解,缺少对文秘工作的真切体会。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使课程的教学变成了纯粹的理论教学。

(三)实训教学环节虚浮

高职文秘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的设置和实施。目前一些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一是设置不合理,二是实训教学设施不齐备,三是实训教学流于形式。实训教学本来是由理论学习到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过渡,学生通过实训教学一方面可以了解秘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一方面通过实训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技能。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在实训环节的设置上限于学校在经费上的困境,难以设置基于文秘工作流程的仿真实训室,同时实训教学的老师因为缺乏实际秘书工作经验,也很难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实训内容和环节,使实训成为脱离秘书工作能力培养的虚浮的形式。

三、文秘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从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来看,它应包括业务能力、办事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四科。其中,业务能力是专业能力,是核心;办事能力和社会能力则是职业能力,是基本;个人能力则是其岗位能力的某种杰出表现,是拓展。[2]上述四种职业能力契合了社会对文秘人员的职业素质的要求,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参照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要想符合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就必须转变观念,以秘书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秘书工作任务流程为纽带,以实训教学带动理论教学,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训环节,构建秘书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置教学和实训环节和内容

按照秘书工作的岗位能力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将所有课程按照基本能力、业务能力和相关能力三个模块进行设置。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和办公自动化运用能力;业务能力指的是文秘人员自身应具有的职业特点的能力,是文秘人员完成本职工作中各类不同工作内容所需的能力,包括文字处理能力、信息收集和利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和公关策划能力、会务与商务活动处理能力等;.相关能力可分为摄影、摄像、录音、速记、驾驶、则税金融、法律法规、营销竹理等内容,是业务能力的必要补充。[1]

(二)联合相关专业,联合建立仿真实训中心或“仿真公司”

文秘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应立基于文秘工作流程,在当前高职院校对文秘专业经费投入不多的情况下,文秘专业实训室建设可以考虑和学校其他相近专业共同组建仿真实训中心或“仿真公司”,这既可以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实现“公共职业环境”与“局部职业环境”的有机组合,同时又可以按照公司管理的模式完成基于工作流程的文秘专业实训。[3]

(三)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核心改革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秘书工作相关能力培养的目标,以工作任务驱动教学,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式的“满堂灌”的做法,按照能力培养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核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等师生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4]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是为学生毕业走上秘书或相关工作岗位的一个职业能力培训过程,培养的是“准职业人”,是能够适应社会对秘书职业能力要求的未来的职业工作者。因此,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求职就业,也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揭平英.高职文秘专业“准职业人”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 郭荣梅.发达地区高职文秘类人才需求与培养分析[j].职业时空,2007(22).

第2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学秘书 队伍建设

教学秘书是联系师生之间的桥梁,是执行教学计划、保证教学秩序正常运行,实施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只有加强教学秘书队伍整体建设,才能规范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及国内外环境的影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方法、理念和要求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教学秘书队伍拥有丰富的管理知识与技能,这就需要对教学秘书队伍进行创新的建设才能满足时展提出的各种要求。

一、高职院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面对的问题

1.教学秘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

教学秘书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层管理者,也是各项教学政策和制度的执行者,其工作具有行政管理和专业管理双重属性。要想高质量地完成工作,教学秘书就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秘书学历和学位方面,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较少,大多数为本科学历,还有部分专科及以下学历,层次结构显得相对混乱;二是知识结构方面,大部分教学秘书没有学过教育管理学相关专业,他们所学的专业与现有教学秘书工作岗位的关系不大,这将导致与教学秘书工作不符;从上述原因可以看出教学秘书队伍的整体素质相对落后,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管理对教学秘书的要求,制约了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教学秘书的繁杂的工作要求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根据相关文献统计教学秘书队伍的年龄绝大多数在25~45岁,这种年龄结构偏大,不太适合教学秘书这一工作岗位,队伍有待年轻化。

2.教学秘书专业知识不足。

有计划地对教学秘书进行培训是提高教学秘书工作效率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但现实情况是首先教学秘书缺乏接受培训的机会,每年培训一般不超过一次;再次没有系统性的培训,多数教学秘书没有系统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而且培训形式较为单一。由于缺少培训,教学秘书教学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普遍不足,缺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对教学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3.教学秘书队伍缺乏稳定性。

教学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是各项教学管理工作有序、高效进行的根本保证。现实情况表明教学秘书专业队伍不稳定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人员的流动过快、流动比例过大使得教学秘书群体结构变得更加不合理。教学秘书队伍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教学秘书的实际流失率较大和心态不稳两个方面。因为高职院校不重视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学秘书的工作,对教学秘书队伍专业化建设思路不够清晰,没有明确长远的规划和目标,导致在教学秘书人员的配备、业务学习、岗位培训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教学秘书工作积极性不高、思想压力大、精神负担重、心理不平衡,许多人不安于教学秘书工作岗位,教学秘书队伍呈现不稳定状态。

4.科研、创新能力较弱。

教学秘书队伍科研创新能力较弱,大部分教学秘书没有科研成果或者是科研成果只是一般性论文。在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趋势下,教学管理工作重心逐渐下移,教学秘书除了需要处理日常教学工作外,还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由于平时任务多,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思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没有精力去总结思考、改进方法、提高效率,造成教学秘书的科研创新能力较弱。

二、高职院校教学秘书队伍问题产生的原因

高职院校教学秘书队伍的各项不足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作分析。

1.高职院校对教学秘书工作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重教学、轻管理”思想,学校管理者思想上对教学秘书队伍建设不够重视,聘任教学秘书时忽视对教学秘书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结果使不少学历较低的人员进入教学秘书队伍中,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地完成。在对教学秘书的使用上还存在“重使用、轻培养”思想,认为教学秘书只要能把现有工作做好就行了,倾向于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教师及科研。在这种思想下,教学秘书很难有机会继续深造。

2.缺少科学规范的绩效管理和公平、合理的酬薪管理。

科学规范的绩效管理可以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秘书的工作绩效,有利于发挥教学秘书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秘书人员配置及其工作量的标准不统一,随意性很大,如有的高职院校无论大系还是小系都安排一名教学秘书,导致教学秘书的工作量不平衡,影响了教学秘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有些民办高职院校由于资金欠缺,在软件配备上投入不足,使得教学秘书在工作中缺乏现代化管理条件,因而降低了教学秘书的工作效率。有效的薪酬管理能调动教学秘书积极性,起到稳定队伍的作用。有调查表明教学秘书普遍存在对待遇不满的现状,其主要是因为教学秘书的薪酬不够公平、合理;薪酬管理体系没有对不同的岗位采取区别对待的办法,工作较为繁重的岗位与其他相对轻松的岗位在薪酬上享受同等待遇,明显有悖于公平和合理的理论。

3.教学秘书工作发展空间小且对自身认识不足。

与一般教师相比,教学秘书由于每天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因此科研成果相对较少,职称评定相对教师来说要难得多,而在职务晋升上面也很难得到提升,教学秘书从事的基层教学管理,它本身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业绩不能与个人业绩挂钩,只能影响高校的整体业绩。再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业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小,很难在工作中得到成就感。此外教学秘书对自身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也认识不足。部分教学秘书思想观念陈旧,缺乏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在教学秘书工作上往往一切听从领导安排,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由于教学管理工作不被重视,工作繁重,报酬较低,提升职称和职务难,导致部分教学秘书心态不平衡,对工作产生了不满的情绪,工作上只是应付了事,缺乏工作热情,使得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得不到提高。

4.缺少系统的岗位培训。

岗位培训是教学秘书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改善工作绩效的有效手段,但从现状来看,高职院校对教学秘书缺少系统的岗位培训。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较为重视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并且配有制订的培训计划,而忽视了教学秘书的培训工作,有关部门认为教学秘书不需要系统培训,因而教学秘书很少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岗位培训,为此教学秘书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就很难得到提高。

三、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的对策

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且长期性的工作,只有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使他们安心、努力工作,才能保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地展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工作。

1.提高高职院校管理者对教学秘书工作的认识,重视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想要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在于教与学两个方面,而且教学管理同样重要。只有高职院校管理者在思想上重视教学管理工作,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同时高职院校管理者要给予教学秘书充分的重视和尊重,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教学秘书个人的各种需求,如待遇、职称、职务等方面关心教学秘书的切身利益,充分调动教学秘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建立公平、合理的选人用人制度,优化教学秘书队伍。

高职院校建立健全教学秘书的选人用人制度。首先要严把教学秘书竞聘的原则,明确规定教学秘书工作必须具有的资格标准,实现与之相符的人员进入教学秘书队伍;其次要制定严密招聘程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要依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录用,最后要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对不能胜任教学秘书的人员实行校内转岗或解除聘用合同,创造一种合理、公平竞争环境,不断优化教学秘书队伍素质。

3.不断完善绩效管理系统和薪酬管理制度。

合理的绩效管理可以对教学秘书的业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教学秘书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调动他们对本职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秘书队伍的整体活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同时还能发展个人目标和实现高职院校的整体目标。

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能调动教学秘书的积极性。必须改革当前高职院校关于管理岗位不分工作性质和工作量大小的不公平的薪酬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吸引并留住优秀教学秘书,从而提高教学秘书队伍的整体水平。

4.高职院校加强教学秘书思想教育,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高职院校管理者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对教学工作做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更新教学秘书的教学管理理念,培养教学秘书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同时要建立完善培训体系,坚持日常培训和系统化的培训相结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促使教学秘书不断更新思维观念、提高业务能力和研究能力,从而使教学秘书队伍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5.改善科研环境,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一个职业群体要实现专业化,就必须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应为教学秘书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科研项目,并且提供一定的课研经费,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科研项目的研究,在科研中总结教学经验,撰写管理类的论文、调查报告等,调动他们科研创新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

综上所述,要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秘书队伍的建设,首先高职院校的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要在制度上进行改革创新,将原先不合理的管理机制改进或者更换,最后要对教学秘书加强思想教育,增加培训机会,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支能够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新形势下的教学秘书队伍,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沈志英.高职院校一线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探讨[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2]于佳.探讨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9).

[3]王香.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7).

第3篇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应根据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转变观念,以秘书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秘书工作任务流程为纽带,以实训教学带动理论教学,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训环节,构建秘书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公司、企业等用人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除了强调专业技能外,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技术应用型专业相比,高职文秘专业在职业能力方面对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更高,这就构成了当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高职院校在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必须针对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要求,进行教学和实训环节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秘书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可以概括为:人们从事某职业所应具备的基础能力,即人们运用必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按规定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的要求,完成职业活动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由两大能力模块组成,即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通用能力与特定的、专门的职业技术知识无直接联系,它是从事任何工作的任何人获得成功所必需掌握的技能,是跨职业的、可迁徙的、有助于终身学习的、可发展独立性的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主要指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1] 

当前用人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要求,一是注重综合素质,即要求秘书人员要德才兼备。二是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既要有较强的办事、办文和办公自动化能力,也要有有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能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以及公关能力、协调能力、市场调查与营销能力等。社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比较注重实际工作能力,较看重综合素质,应用型、复合型秘书是当前社会需求的主要对象。 

 

二、当前高职文秘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开设文秘专业的高职院校为数不少,尽管在文秘专业开设之初大都进行过相应的调研和论证,但在涉及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还是难以摆脱对文秘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传统认识,过分执着于办文、办会、办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强调过多,课程安排更接近与传统的汉语专业,以老师为主的课堂知识的传授多于以学生为主的实际工作过程训练和相应的能力培养。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理论性、知识性课程过多,实践性课程相对较少,即使安排了实训课程,也往往是理论性、知识性课程的延伸,缺少由理论性到实践能力的转变,理论性课程孤立和脱离工作的实际。比如,花费很多课时讲授汉语知识和秘书理论,使课程成为枯燥乏味的教条,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二)专业教师缺乏职业工作经验 

秘书工作是一门实际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涉及到行政管理工作的很多方面,而目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课程大都是由中文等相关专业的老师承担,很多老师从来没有从事过文秘或相关工作,对文秘工作的理解往往是从书本上得到的,或是以自己的人生阅历来进行理解,缺少对文秘工作的真切体会。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使课程的教学变成了纯粹的理论教学。 

(三)实训教学环节虚浮 

高职文秘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的设置和实施。目前一些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一是设置不合理,二是实训教学设施不齐备,三是实训教学流于形式。实训教学本来是由理论学习到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过渡,学生通过实训教学一方面可以了解秘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一方面通过实训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技能。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在实训环节的设置上限于学校在经费上的困境,难以设置基于文秘工作流程的仿真实训室,同时实训教学的老师因为缺乏实际秘书工作经验,也很难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实训内容和环节,使实训成为脱离秘书工作能力培养的虚浮的形式。 

三、文秘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从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来看,它应包括业务能力、办事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四科。其中,业务能力是专业能力,是核心;办事能力和社会能力则是职业能力,是基本;个人能力则是其岗位能力的某种杰出表现,是拓展。[2]上述四种职业能力契合了社会对文秘人员的职业素质的要求,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参照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要想符合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就必须转变观念,以秘书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秘书工作任务流程为纽带,以实训教学带动理论教学,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训环节,构建秘书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置教学和实训环节和内容 

按照秘书工作的岗位能力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将所有课程按照基本能力、业务能力和相关能力三个模块进行设置。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和办公自动化运用能力;业务能力指的是文秘人员自身应具有的职业特点的能力,是文秘人员完成本职工作中各类不同工作内容所需的能力,包括文字处理能力、信息收集和利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和公关策划能力、会务与商务活动处理能力等;.相关能力可分为摄影、摄像、录音、速记、驾驶、则税金融、法律法规、营销竹理等内容,是业务能力的必要补充。[1] 

(二)联合相关专业,联合建立仿真实训中心或“仿真公司” 

文秘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应立基于文秘工作流程,在当前高职院校对文秘专业经费投入不多的情况下,文秘专业实训室建设可以考虑和学校其他相近专业共同组建仿真实训中心或“仿真公司”,这既可以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实现“公共职业环境”与“局部职业环境”的有机组合,同时又可以按照公司管理的模式完成基于工作流程的文秘专业实训。[3] 

(三)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核心改革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秘书工作相关能力培养的目标,以工作任务驱动教学,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式的“满堂灌”的做法,按照能力培养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核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等师生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4]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是为学生毕业走上秘书或相关工作岗位的一个职业能力培训过程,培养的是“准职业人”,是能够适应社会对秘书职业能力要求的未来的职业工作者。因此,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求职就业,也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揭平英.高职文秘专业“准职业人”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 郭荣梅.发达地区高职文秘类人才需求与培养分析[j].职业时空,2007(22). 

第4篇

关键词: 高职文秘专业 就业 教学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秘书这一岗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高职文秘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不乐观。各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均力图寻找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专业发展和改革路线,提高文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既能适应就业需求,又能促进文秘专业的有效长期发展。

一、高职文秘教育与就业岗位需求现状

据笔者对所在学校文秘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某些文秘学生对学校所学和就业岗位的需求认知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企事业单位对文秘毕业生的需求一直较大

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开设文秘专业的高职院校众多。在招生规模上,少则一个班,多则三四个班(以50人为一个自然班)。笔者所在院校有文秘专业1个班,在近三年的就业统计中,文秘班的综合就业率在96%以上,其中包括转本或升本的同学,这个数据说明,文秘专业的综合就业率还是非常可观的。从企事业单位对文秘毕业生的调查需求发现,被调查的企业均表示100%需要文秘专业综合人才,尤以中小企业对文秘的需求量最大,这是文秘专业发展的有利时机。

(二)文秘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多样化

大部分高职文秘毕业生将进入企业就业。在对文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岗位的调查中发现,文秘毕业生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上呈现多元化趋势。统计发现,真正从事秘书岗位的人数较少,更多的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销售或销售助理、行政管理等岗位上就职。在对笔者所在院校近50名文秘毕业生的调查中发现,有近半数的文秘学生选择在企业中从事销售工作,如房地产销售、服装销售、网络销售、婚纱影楼推销等。

(三)秘书人才的流动性日益增大

以往,很多学生选择文秘专业的意向都是为了进入国家机关从事秘书工作,但是随着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高职文秘学生大部分很难进入国家机关工作。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成了文秘毕业生的主要选择。高校持续扩招,毕业人数连年增长,各行各业毕业生的流动性均出现扩大趋势。一方面文秘毕业生难以找到符合自己就业意向的企业和岗位,另一方面则是企业难以找到合格的秘书。这两方面反映出来的就是企业在不停地招聘秘书,秘书人才也在不停地寻求满意的企业,其结果直接导致秘书人才的流动性日益增强。

二、文秘毕业生就业流动性对文秘专业发展的冲击

当今的人才市场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毕业生就业流动性是这种就业方式下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对笔者所在院校文秘专业的回访调查中发现,文秘毕业生的就业流动性非常大,大多数文秘毕业生在毕业后频繁更换工作单位。

(一)学生的就业预期与单位实际工作情景的偏差

毕业生的就业定位是当前各个专业毕业生共同面临的问题,这一问题在高职文秘专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首先,很多文秘毕业生都有“眼高手低”的心态,“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希望一入职就能在企业里担当重要职位。但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入职场的文秘毕业生来说,势必会面临很多职场困境。秘书工作不仅包括在校所学知识中涉及的借助上司日常工作、组织安排会议等方面,还包括打扫办公卫生、“端茶倒水”等“打杂”事项,而这让很多初入职场的文秘毕业生无法接受。其次,某些社会人对秘书这一职业的偏见和误解,给文秘学生的就业带来一定困难,无法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同感直接影响了文秘毕业生追求成功与卓越的信念。

(二)学生的就业意向与社会需求不一致

文秘毕业生在进入职场后,发现工作岗位与自己的就业预期相差很大;同时,作为接收文秘毕业生的企业来说,发现所招聘的文秘毕业生与之前对其专业素养的预期差距颇大。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必然增强秘书人才的流动性。

企业需求的是具有综合性素养的“复合性”秘书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需要涉及英语、计算机、管理、沟通等各相关领域。高职文秘毕业生的就业流动性反映在社会需求上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1)工资待遇普遍不高;(2)职业意识淡薄,专业能力不强;(3)工作压力大,无法适应企业高效率和快节奏的工作方式;(4)来自其他专业的竞争,尤其是管理类专业的极大竞争冲击使得一部分文秘毕业生自动退缩;(5)一些世俗偏见的困扰,如认为秘书是吃青春饭的,使得相当一部分文秘毕业生不愿从事秘书工作。

(三)文秘教学“多样性”与工作结构“复杂性”的矛盾

我国高职文秘专业培养还是偏向于行政秘书,相关秘书书籍也多以党政秘书活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文秘职业能力主要由基础素质能力和专业素质能力两大部分组成。在高职文秘教学培养计划中,重点开设《基础写作》、《公文写作》、《秘书礼仪》、《演讲与口才》、《秘书思维训练》、《会议管理》、《秘书日常事务管理》、《档案管理》等专业课程,还包括《办公自动化》、《财务基础知识》、《广告学》、《现代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辅助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但也使得教学呈现多样性特点。文秘学生在课堂所学以理论知识为主,同时配合相应实训。但由于文秘专业的实训不像其他工科专业具备非常强的操作性,因此很多学生感觉在实训中不能真实地体验秘书工作,客观上造成学生难以接触真实的秘书工作环境。很多学生在从课堂理论到工作实践环节中不能很好地适应,从而出现职场懈怠,以致不能胜任秘书工作。即文秘教学的“多样性”本是为了学生有效地进入秘书这个职业,但这种“多样性”同时造成秘书工作结构的“复杂性。

三、基于就业指向引导下的高职文秘专业实践建议

在人才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环境下,基于就业的指向引导,对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提出以下三个建议。

(一)课程体系设置的针对性

目前文秘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存在些许问题,表现为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和缺乏科学系统的统一规范。如《秘书日常事务管理》包含《会议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内容,《秘书礼仪中》的“文书礼仪”和《秘书写作》部分内容重复。因此,高职文秘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需要变革,应该根据现代企业对秘书的需求,注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突出实用性和技能性,全面反映文秘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首先,完善文秘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结构。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秘书学》、《秘书写作》、《会议管理》、《档案管理》、《秘书思维管理》、《秘书礼仪》、《演讲与口才》等。在教学过程中,各专业教师应充分交流,避免重复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秘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实现文秘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结合文秘学生参加秘书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适当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次,加强文秘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和训练。除开设《办公自动化》课程外,还应开设《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技术》等课程教授在办公场合经常使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熟练掌握现代企业中的各种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是信息化社会对文秘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之一。再次,重视文秘专业外语课程的学习。文秘专业学生不能仅仅把通过学校规定的英语考试作为目标,而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开设文秘英语听说、文秘英语阅读和文秘英语写作等课程,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熟练地运用外语开展外事活动做准备。

(二)基础实训建设的实效性

实训是高职院校培养的一大特色,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重要方面。相比其他专业,文秘专业的实训建设,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文秘实训的实践性和有效性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实训场地和设备都比较简陋,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开展实训任务;(2)秘书实训的教学教材相对落后,不能紧跟时代步伐;(3)很多文秘教师本身就缺乏企业秘书工作经验,导致在实训教学过程偏重理论。

针对这三点不足之处,文秘的实训建设应该有的放矢,注重实效性。第一,进一步加强文秘实训场地的建设,改善实训设备,淘汰落后和陈旧设施,重点建设秘书工作室、会议活动室、文书处理室和档案管理室等实训基地。切实结合秘书工作情景进行有效实训,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从秘书管理角度感受秘书工作的重要性。第二,文秘实训的教材应紧跟时代步伐,不能一成不变地进行文秘实训教学。第三,培养具有实践技能和实训指导能力的文秘专业教师。文秘专业的教师,大多毕业于中文专业,缺乏一线的企业文秘工作经验。文秘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自身在文秘实训指导中的局限性,自发地学习并弥补自己在实训指导中的不足之处。可以去相关单位挂职锻炼,也可以参加相应的岗位培训,更应该向优秀文秘人才和前辈学习,从而切实提高自己的实训指导水平。

(三)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3年制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大三就开始了顶岗实习工作。在对文秘毕业生顶岗实习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文秘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视度不够,如部分学生仅仅把顶岗实习作为学校毕业要求之一,应付了事;还有部分学生则以追求工资薪水为目的,极具功利性,忽略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岗位的实践积累。这两种情况均违背文秘专业顶岗实习的初衷,导致社会对文秘人才专业性的认知偏差。

顶岗实习的目的是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和锻炼,从而为学生毕业后真正地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因此,高职文秘专业应重视学生顶岗实习的教育。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同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安排学校教师进行走访和调查,对他们的实习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也可以在校内安排相应的顶岗实习岗位,学校部门众多,如行政工作、图书馆的书籍档案管理工作等都非常适合文秘学生,这样安排一方面方便了对学生的管理,另一方面则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让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总之,顶岗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秘书职业岗位和职业环境有一个良好的认知,让他们熟悉秘书业务,提高各方面能力,为他们顺利走上就业岗位提供良好环境和舞台。

社会对文秘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文秘的专业建设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突破传统重理论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具有高水平职业技能的秘书人才为目标,实现文秘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聂振华.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内涵及理念初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2]曹高菲.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构建[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黄海珍.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基于文秘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01).

第5篇

【关键词】文秘专业 “职业化三级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

0121-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更是将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提到日益重要的地位。在此背景下,文秘教育的前辈在以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尝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相应教材的开发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期切实提高高职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市场满意度和切合度。然而至今用人单位“秘书岗位易设,秘书人才难求”的感慨,却也反证了国内不少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文秘专业“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化秘书人才提供参考。

一、文秘专业“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职业化三级递进”是指学校主动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职业化的需求,遵循职业化人才的成长和培养规律,将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纳入教学计划中,按照人的认知和提升规律,将职业化人才培养的过程分为职业认知―职业认同―职业熟练三个递进式阶段。

(一)职业认知阶段。文秘专业新生入学的第一年,要培养学生对校园文化和管理产生认同,了解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向,了解文秘专业的发展状况和前景,了解文秘人员的工作内容,了解文秘的职业岗位要求。

一是职业意识认知。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通过入学教育、校史教育、专业介绍、军训等手段,学生对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校纪校规、学校的发展历史等有了一个宏观了解和初步认识。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向学生传输职业的概念和相关理论知识,为自己制定职业生涯的规划,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思想意识水平,为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打下基础。聘请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完成部分教学课程,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三种方法使学生养成职业意识,以职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并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完成思想意识上的职业认知教育。

二是职业知识认知。在第一学期开设秘书口才、日常文书写作等专业理论基础课,让学生掌握秘书工作中各种不同场合对口才的要求和口才的技巧,掌握常用文书的写作规范和方法,掌握秘书口才和日常文书写作的技能等。开设职业认识实践课程,充分利用资源,实行学院资源共享,把文秘专业大一新生分派到学院各个部门,了解办公室工作需要的知识。

三是职业岗位认知。在第二学期前期,继续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开设秘书礼仪、办公自动化、事务文书写作等课程,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潜移默化下,逐步形成职业思维习惯,从而掌握文秘的岗位工作内容。第二学期后期,安排学生完成一个月的企业实习,企业实习的内容是秘书某一岗位的内容,同时学生会了解企业文化、职业行为规范、职业责任和职业技能的要求。

通过职业认知的阶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意识,明确未来职业人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懂得把今天的学习与明天工作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为职业认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职业认同阶段。在职业认知的基础上,开设有针对性的实习情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到学校进行指导,通过与企业人员的对接,让学生明确职业素养的内涵;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养成职业习惯和职业行为,完成对文秘这一职业的理解和认同。

一是职业意识认同。在第三学期开设职业素质提升课程,让学生了解职场环境对职业素质的要求,以及提升职业素质的方法。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做兼职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和训练,使学生在与企业工作人员的交流学习中,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水平。组织学生参加秘书职业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通过比赛强化学生的职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些方法使学生在思想意识上认同秘书这一职业。

二是职业知识认同。在第二年开设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秘书实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办公室环境和资源管理、办公室日常事务、会务工作、商务活动等内容,熟悉各种工作的流程和步骤。在专业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对秘书的职业情感,从而完成职业认同。

三是职业角色认同。第四学期前期开设校内秘书角色实训项目,12周的课余时间内,文秘专业的学生被分派到学院的各个职能部门和系部,在第一学期岗位认知的基础上,了解办公室工作流程、掌握办公室设备的使用、提升口才表达与协作能力。本学期的后期,安排学生到西乡塘区人民政府进行实习。这是一项综合实习项目,秘书角色的各种工作内容都包括在里面。通过校内外的综合实训项目,养成学生的职业习惯和职业行为,帮助学生正解理解和认同秘书职业。

职业认同教育使学生进入职业角色,牢固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掌握未来职业人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从大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为职业熟练阶段打下坚实的能力和素质基础。

(三)职业熟练阶段。这一阶段通过专业实训课程的实践操作强化学生的技能熟练程度,同时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教育,为学生进入社会成为职业人做好充分准备。

一是职业技术熟练。第五学期组织学生参与学院各种大型活动和会议的具体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反复实践各种专业技术,通过不断的训练使其职业技术达到熟练程度。比如学院运动会方案的策划、会场的布置、宣传报道、会期的服务、奖品的发放等具体工作,文秘专业的学生都直接参与其中。此外,学生还参与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接待工作,以及学院教职工表彰大会的会场布置工作等。

二是职业工作熟练。第六学期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和就业取向,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为保证实习的目的性、系统性和效果性,文秘专业教师设计了顶岗实习课程包,学生根据顶岗实习课程包的要求完成顶岗位实习。在顶岗位实习期间,通过企业指导教师和学院教师共同指导、共同管理、共同评价的双教学监控,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协调沟通能力。在此阶段,学生完全融入企业,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照企业对职工的要求完成各项工作内容,全面熟悉秘书工作。

职业熟练阶段教育使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方面达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职业化要求,学生职业化的程度得到了质的飞跃。

二、“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办法

(一)构建基于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并重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施过程,也是实施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文秘专业毕业生在企业的主要岗位包括企业行政助理/专员、商务专员/文员、人事专员及其他业务部门文员或者助理四种岗位。这四种岗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办公高级技能,具备比较扎实的企业行政管理知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据此确定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秘书口才、秘书礼仪、秘书写作、秘书实务,同时考虑到“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职业素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规范的培养,在课程体系中还加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提升、就业与创业、职业英语等课程。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中融入职业意识等职业素质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训练与考核,从而形成能力与职业素质并重培养的课程体系,并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的原则安排课程体系。

(二)培养具有高度职业化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是实施“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首先,教学团队的组成不能局限于校园,要做到专兼结合,聘请企业的高技术人员参与实习、实训的指导,人才培养规格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计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比如,文秘专业每年都召开一次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在会议上企业专家与专职教师共同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教学进程、教学计划、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协商,最后形成文秘专业的最终教学安排和教学要求。其次,提升专职教师的职业化水平。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教师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建立高职教师岗位标准,构建教师的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师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职业素质。每年文秘专业都派专职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在实践期间提升自己的职业化水平,同时了解企业对文秘专业人才的需求,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实施“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三)创建具有浓厚职业和企业文化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文秘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懂得理论知识,还要懂得将理论内容转化为实践技能,同时还要满足“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因此,要建设具有浓厚职业和企业文化的多功能实训基地。首先,改进学院的文秘实训室,使其成为学生学习职业技能、提升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摇篮,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为提高学生职业化程度打下基础。其次,本着互惠双赢、灵活对接的原则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升职业化水平,将专业学习最终转变为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刘显泽.试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西北职教,2008(4)

[2]杨永娟.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7(13)

【基金项目】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调查与研究(【2008】JG105)

第6篇

五级秘书(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即可):

(1)经五级秘书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四级秘书(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即可):

(1)取得五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四级秘书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五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以四级秘书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三级秘书(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即可):

(1)取得四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三级秘书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四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并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二级秘书(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即可):

(1)取得三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二级秘书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三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第7篇

摘要:文秘专业是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而开设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全新型高职专业。文秘专业要办出“地方特色”,必需扎根于地方的经济,同时紧抓“工学结合”这一办学理念,工学结合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建设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文秘专业建设;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地方特色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对秘书人才的要求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代文秘专业仍然是一个有很大市场潜力和很好发展前景的专业,地方高校的文秘专业要想办出特色,在地方高校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谋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就要培养“文秘有效人才”,即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应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我院文秘专业要办出“地方特色”,必需扎根于地方的经济,同时紧抓“工学结合”这一办学理念,工学结合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建设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

目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建设中存在几个问题:第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目标定位不准表现有两种情形:一方面是由于对秘书职业理解的局限性,很多人错误地认为秘书就是为领导写稿子,加上秘书专业多是中文专业教师任课,所以课程设置多以语言文学类为主,文学作品选读、现代汉语、写作学等课程占的比例大,秘书学、档案学等课程所占比重小,即使安排了比较合理的课时,也多是重理论,轻技能,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多是“单一文字形”的秘书,与市场需求的“复合型”秘书相差甚远;另一方面,就是认为秘书应该是个综合类的人才,就什么课程都设,结果课程多,课时少,学生什么都学,却什么都没学好。原本以为培养的学生可多方就业,结果适得其反,有些学生出去后,连最基础的文秘工作都胜任不了,更别说担任高级秘书了。第二: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结构不合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资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大多数的院校文秘专业的师资以中文系老师为主,真正文秘专业的教师少之又少;二是师资来源单一,教师多是来自大学校园,没有到企业磨炼的经验,缺乏实践经验,使得课堂教学内容缺乏实际操作性。三是实践教学不重视。文秘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专业,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实训来巩固课堂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些院校在设计专业教学计划时,从根本上就忽视了实践教学;有的虽然在教学计划上有,但由于实习基地落实不了,或经费紧张,最终实践教学难以落实;或者有的进行了实践教学,也因为教师缺乏指导实践的经验和能力,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省内外的研究有不少,但是一方面只是泛泛而谈,不够深入;另一方面缺少可行性和建设性。

大专层次的文秘专业要办出特色,就应该找准自己的专业定位,突出自己的资源优势,独立设置课程和组织编写适合于自己应用的教材,而不是办成本科相关专业的“压缩饼干”,因此,结合本地特色我们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合地方特色进行准确的高职文秘专业定位

进行正确的高职文秘专业定位是高职文秘专业办出特色的前提;现实生活中的秘书是分层次的,一般可分为智囊型秘书、事务型秘书、技能型秘书三类。而大专层次的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事务型秘书上,这是实现高职文秘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而事务型秘书,介于智囊型秘书和技能型秘书之间,以办文、办会、办事为自己的主要职责,这类秘书最适合地方高职秘书专业来培养。提出新的高职文秘专业办学思路,是高职文秘专业办出特色的先导。要确立“三个面向”的文秘专业办学方向:首先是面向“热线”领域培养文秘专业人才。例如,面向财经、司法、新闻、公关、涉外等领域;其次,是面向具有一定层次规模的私营企业培养秘书专业人才。最后,是面向地方特色。要认识地方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规格,在此基础上,通过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学生的专业技能来实现人才的“有效性”。

二、结合地方特色建立“三依靠”的文秘专业办学机制

第一、依靠地方行业举办文秘专业。依靠行业,既要使文秘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又能使文秘专业毕业生有较多的就业岗位。首先,从分析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入手,科学界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必须根据地方企业提出的学生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明确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是什么,岗位能力要求是什么,岗位核心能力是什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由地方企业人员参加,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岗位能力分解,明确专业对应的岗位和岗位群,对应的基本岗位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熟悉地方业务的秘书人才。从而科学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根据岗位能力的确定和分解,明确核心课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文秘专业应该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遵循行业规律、高职教育规律、学生自身成长规律,确定培养岗位能力所对应的核心课程、主要课程、支撑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重构理论教学体系,夯实实践教学体系,职业素质教育融于其中,进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文秘专业应按照“必需够用管用”的原则,整合课程体系,确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其次,在确定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规律特点和企业的要求,设计课程模块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共性和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重心,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为重点。按照职业素质、岗位能力、岗位能力拓展以及学生岗位能力提升的不同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改变教学内容原有的编排,将教学内容(分知识部分和技能部分)进行模块组合,做到理论通俗易懂,技能要求明确。文秘专业人才培养从知识结构(包括文秘岗位相关知识、秘书语言实用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结构(包括语言能力、秘书“办事”、“办会”、“办文”能力、基层内部管理能力、运用现代办公手段能力和汽车驾驶能力)、素质结构(包括思想品德、职业素质、人文素养)三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组合。最后,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的有效机制瞄准行业发展趋势,把握职业发展动态,坚持经常性的社会调研,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对教学内容进行适时调整,确保学生获得最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该定期举办专业讲座,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向学生介绍最新的行业信息,以便学生能及时了解和把握本行业发展的新动向。

第二、依靠地方单位办文秘专业。既可为文秘专业教学提供实习场地,又为学校节省了教学设备的投入,还可以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对口培养。我们不仅重视课堂、实验室“手脑口并用”的能力培养,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到地方企事业单位去实习锻炼,实行“学用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及时了解国情、民情,及时反馈,巩固学校的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而这正是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要打破封闭的教育实践格局,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形成多渠道,开放式的教育实习实训模式。首先,要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随机的、经常性的教育实习实训提供保障。

(1)学校为文秘专业学生建立了“文秘综合实训室”,老师可充分利用这个实训室对学生的会议组织与管理能力及办公室管理能力进行校内仿真训练。本专业还将筹备建立“办公自动化实训室”、“公关礼仪模拟室”和“文书档案管理实训室”,这些模拟实训室对训练学生的办公设备使用能力、办公事务处理能力、会议筹备与组织能力、档案收集整理及管理能力、公关筹划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都将大有裨益。(2)根据学院各部门的工作需要我们把秘书专业学生分成2-3人一组,每个组在学院里需要的部门和本系进行为每周一天的办公室秘书岗位助理实习,实际参与日常工作,如接打电话、打印、收发文件、接待来访等等,因为时间短,不会很大程度影响学生正常的课程学习而学生在角色的转换中却感想多多,体验了一个学生和专业岗位角色的种种不同,实习完后完成学生工作记录和小结,为以后的此类实习工作安排提供资料。其次,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高职院的一项重要职能。具体地说就是为地方企业服务。高职院校因企业的生存发展而生存发展。没有地方企业需求,高职院校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没有地方企业的支撑,高职院校也无法按照企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来实施人才培养工作;没有企业和行业的参与,更无从谈起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实践。因此,要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和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把学校融入行业企业之中,把行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学院,使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操作,才能真正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依靠秘书公司经济实体办文秘专业。有条件的高职文秘专业,可以成立自己的秘书公司。这样,既能为院系创收,更主要的是走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

三、结合地方特色制定新的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新的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文秘专业办出特色的关键根据高职文秘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我们应制定新的高职文秘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该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因素:首先,要有区别于大学本科的计划。按照“理论够用,突出技能和注重创新”的要求,将理论课和技能课数比定为1:2。其次,要按照秘书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设置课程。培养具有文化功底(能言善写)、秘书业务与技能(业务面宽、技能突出)、外语水平(尤其口语)“三合一”的复合应用型秘书。在高职文秘专业课程体系中,不能再沿用以往以“行政秘需求为主的课程设置模式,应更多地增加企业(公司)发展需要的相关知识。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好课程的调整工作:(1)适应外资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对英语应用能力客观需要,增加英语教学课时,强化听力和口语的训练,切实增强其作为交流工具的实用性。(2)按照专业基础课为专业主干课服务的原则,根据两者之间在内容上的对应关系,增加经济管理、计算机、商务英语等专业基础课内容,确保其为秘书实务、秘书写作等专业主干课程服务,增强专业基础课的实用性。(3)增加办公自动化、摄影、汽车驾驶等技能训练的课时,突出实践性教学。最后,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性专门人才,以能力为先导,全面培养公司所需的文秘工作人员。具体来说能力培养有以下几方面:(l)培养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办公自动化在文秘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位。所以对高职文秘专业设置来说,注重计算机应用能力常重要。其中有三大项尤为重要:第一项,高速录人文字的能力。多数单位在招聘时,都把打字速要求放在突出的位置。要求120字/分钟的不在少数,最低求也在80一100字/分钟。所以高职文秘专业在课程设置时,必须强化录人文字技能的训练。第二项,熟练操作Office软件的能力。文秘人员每天都要和大量应用文书打交道,而大多采用计算机输出word文档的形企业的报表现在也都是以excel文档的形式来实现。所以高职文秘专业的学生应达到能够熟练操作word和office软件的要求。第三项,熟练操作办公室常见的其他现代化设备的能机、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2)培养较强的协调能力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必须拥有较强的协调能力。高职文秘专业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因为文秘人员经常需要做好协调员工关系、协调客户关系等工作。(3)应用文书的撰写及处理能力。秘书”这一职业决定了经常要与大量的应用文打交道,文秘专业毕业生在企业工作中,经常需要撰写批复、经济合同、意向书、商业函电、定货单及商业应用文书,还需要把这些应用文书及时地加以处理。所以,撰写应用文书及处理应用文书的能力也是高职文秘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4)培养商务英语的运用能力。随着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及对外开放的深人,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多。所以对企业秘书来说,商务英语的运用非常重要。其中包括撰写常用的英文函电能力,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等。所以作为培养企业秘书的高职文秘专业加大商务英语写作、英语口语和听力等课程的设置非常重要。

四、按照地方经营管理业务岗位群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设置课程

秘书、公共关系、经营管理、推销等同属一个岗位群,它们之间在理论和技能要求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在设置课程时,将考虑与秘书相似的其它岗位主要技能课,这样做有利于拓宽学生就业的门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人员知识结构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企业在不断崛起的过程中急需商务型、技能型文秘人员。秘书职业已由单一的机关公务秘书发展为新的商务秘书群体,由办文、办事、办会发展到了公关策划、商务咨询等诸多方面。然而,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教育目标依然是旧的思路,将目标定位为培养国家机关的文秘人员。在课程设置方面以满足国家机关文秘人员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为主,如大量的公文写作、行政管理等内容,缺少计算经济管理、法律、商务英语、商务沟通、公共关系及广告学等相关的课程;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企业对文秘知识需求的针对性。而我们的学生除了心理上不愿从事企业的工作外,因学校内容陈旧,其实际能力也达不到文秘工作的要求。所以高秘专业教学内容不适应社会需求,成了文秘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另一重要原因。所以文秘专业要调整专业设置,以职业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结合地方特色设置专业建设,为拓展学生就业渠道提供有力的保障。(作者单位: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

本文系咸宁学院2009年校级教研项目“地方高校文秘专业开设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成果,编号J09203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当前秘书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近几年,高校秘书本科教育呈现滑坡的趋势,其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对秘书学专业本身的定位不准确。高职文秘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与秘书学本科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层次不同,方向不一。但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院校的秘书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与其他二者大同小异,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有不少高校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复合型秘书应用人才上,但却缺乏一些细化的标准。复合型的应用人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通过哪些课程和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通过哪些指标来测量教学质量?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课程体系不明确

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套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我国高等院校四年制本科一般要求修满160学分。教育部统一要求的公共课约占40学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大部分约占120学分,在这三大部分中,秘书专业课程应占70% - 80%,这才是正常的秘书学本科专业。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很多院校的本科秘书学专业虽己独立出来,但在课程设置却不是根据培养目标来安排,而主要是根据本校师资条件来设置秘书专业课程,导致秘书学专业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没有多大区别,文学类课程占了80%左右,秘书专业课只占了20%左右,本末倒置。

(三)实践环节较薄弱

从各校实践教学情况来看,高职文秘有比较系统的实践教学计划,而秘书学本科专业在安排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上,出现了两级分化的现象,有的高校是从高职升格为本科,几乎照搬高职文秘的设计模式,而有些又纯粹是理论学习,基本上只有教学这一途径,缺乏社会实践锻炼等其他途径,太过单一化。秘书学本科专业如何形成自成一体的实践教学特色呢?秘书学本科教育应有别于高职教育,侧重史、论方面的学习,但它同时是一门应用文科,应该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除了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外,还要培养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和技术创新的能力。秘书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能较好地理解秘书工作的规律,运用秘书学基本理论认识、分析、解决秘书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还要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技术,具备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交际应变能力等。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史、论、应用三方面应互相结合,不可偏废。

二、改革高校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秘书学专业是应用型学科,它与市场经济有着紧密的关系,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直接检验秘书教育质量的高低。高校要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化秘书人才,必须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明确培养目标

我国本科阶段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较高政策水平,能够胜任县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和中等以上企事业单位秘书机构主要业务工作的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也就是说高职文秘培养的是初级秘书,而本科秘书学专业应该是培养中高级秘书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层次上的区别。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院校的特色与所在地区的市场需求来定位秘书学的专业培养方向,体现特色与差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如:政务秘书方向、商务秘书方向、涉外秘书方向、司法秘书方向等等,再依据培养的方向来设置多种类型的培养目标,配置专门的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满足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小企业对各类秘书人才的不同需求。如管理类文秘的培养目标,以培养管理型秘书人才为目标,设置区别于普通文秘专业课程的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企业管理理论及实务、管理心理学、客户关系管理、管理信息技术、沙盘模拟实战演练等课程,有针对性地向社会输送具备特定专业技能的秘书人才。

在定位目标之后,接下来的就是培养模式的确定。按照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秘书学科的跨学科和综合型特点,宽口径模式应作为秘书人才培养的主导方向。宽口径指的是以多样化为前提,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强化素质与能力。在如今就业难的局面下,宽口径模式也更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

(二)优化课程结构

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应建立在对人才需求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高校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所以,秘书学专业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及相关岗位的职业背景的基础上,以秘书学、汉语言文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作为学科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管理协调能力、参谋助手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交际应变能力等为目标。根据本科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我们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核心技能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等五大模块,从能力角度归纳为业务基础能力、业务核心能力、业务拓展能力等三大类型。同时,对素质要求进行分解和细化,归类为政治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在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能力、素质结构分析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依据课程组成原理和现有国家课程规范,设计对应的课程名称。以商务秘书方向为例:

岗位素质。具有扎实的秘书学、秘书实务、企业管理的理论知识,熟悉企业部门的管理及具体事务的操作流程,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职业操守,具备胜任高级商务秘书工作以及相近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业务基础能力。具有计算机应用与文字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经济法律和管理学知识;具有基本的英语读写能力,掌握汉语言文学相关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文化底蕴。可以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经济法、管理学、企业管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概论、美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人文精神等课程。

业务核心能力。掌握企业管理及公司事务组织处理能力;协助领导开展公关活动,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掌握企业文书写作及处理的能力;能够无障碍地进行商务英语交流。这一模块主要由秘书学专业基础课和核心技能课构成,开设秘书学理论与实务、秘书写作、文书档案管理、管理学、企业管理、领导科学、公共关系学、公关策划、商务礼仪、商务英语、外贸函电、英语口语交际、现代办公技能训练、速记与速录等课程。

业务拓展能力。辅助企业领导参谋决策,协调沟通上下级关系;具备文字速记及计算机快速录入的能力;能够进行企业活动影像编辑。可以设置摄影与摄像、影视艺术研究、影像非线性编辑、商务谈判、营销策划学、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

另外,根据学院规模和市场需求还可以开设政务秘书、法律秘书、医疗秘书等专业。

(三)注重实践能力

秘书学本科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应立足于社会需求,充分利用教育机构内外教学资源,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毕业实习的关系,将实践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系统完善的职业技能。

首先,必须整合文秘专业课程,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不同方向的差异性。比如,针对计算机在工作中的普及应用,开设计算机应用、速记与速录、现代办公技能训练等课程;鉴于文秘学生报考公务员和秘书资格考证的需求,可以设置了申论、公务员制度、秘书资格证培训等相关课程;在外语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大学英语的基础上,开设秘书英语、英语口语交际、外贸函电等课程。对于政务秘书专业的学生来说,应注重他们管理能力的培养,应另外开设管理学概论、行政管理、社会学、领导科学等课程。

其次,增设专业实验室。在校内设置秘书实务模拟实验室,建设文书档案实训室、会议模拟实训室、礼仪实训室、速记与速录实训室等校内专业实验室,主要服务于文秘专业教学和实训活动,如活动策划、办公室管理、档案管理、文件处理、现代办公设备等生产性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对秘书工作增加现实感。其次,成立院内实训基地。包括院系党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团委、档案室、工会、人文系、经贸系、公管系、思政部、督导办等部门办公室。通过加强与院内各部门办公室的联系,整合校内各办公室的资源,让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顶岗实训,如办公室管理、档案管理、秘书日常工作等课程实训,完成文秘工作的校内综合实训,完成初步文秘生产性实训,为进入企事业生产性实训积累初步的技能与经验。另外,建立多个校外实践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如可以安排学生去区委、区政府、街道办事处、档案馆、文化传播公司等相关单位进行岗位实习,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再次,建立集中式和同步式相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在前三年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技能课教学中,开展同步式的实训模式,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相关的训练;暑假统一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自行联系或教师协助联系实习单位见习,要求学生撰写见习日记和总结,增强对秘书工作的感性认识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第七学期开展专项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实训的半集中式的阶段性实训课程;第八学期安排毕业实习,指导老师可以通过走访学生所在的实习单位的方式,一方面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另一方面借此机会了解用人单位对文秘学生的要求,通过了解市场需求来增强学校在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

(四)加强师资建设

第9篇

一、高职文秘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1.培养目标有失偏颇。当今社会,企业对高职文秘的需求是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因此,高职文秘人才培养应全面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遗憾的是,由于办学条件的制约或办学理念的落后,我国高职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企业实际需要存在偏颇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职业素质培养中,重视专业素质培养,忽视了对学生通用职业素质的培养,即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中更多注重对学生文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注重学生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获得,而对学生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自我管理、沟通协调、终身学习等通用素质培养有所忽视。二是在专业素质培养中,更多注重对文秘办文、办会、办事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相对忽视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更少关注学生对秘书职业的情感态度,对一部分明显对这个专业不喜欢的学生较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关注和教育。总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实施中存在一定偏颇现象,没有做到对高职文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2.课程体系不够合理。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由于培养目标的偏颇及现实条件限制,高职文秘课程体系存在不够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培养通用职业素质的课程偏少,如必修通识课程只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事理论”“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高专英语”等高职各专业都开设的通识课程,选修通识课程也只有少数的人文经典类和历史文化类课程,如“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等。作为文秘专业的学生,文秘工作的综合性性质决定了其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尤其是历史、政治、社会学、哲学理论、法律常识等社会科学知识,因此应多开设此类课程。此外,也需要开设音乐、书法等审美艺术类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二是专业必修课程存在“重复”和“过度”的问题。“重复”指所开课程内容重复,如部分学校开设的秘书学基础、秘书实务课程内容有重复,秘书实务中文书拟写部分和秘书写作有重复,商务礼仪和公关实务课程内容有重复等;“过度”指不属于文秘专业课程也纳入专业必修,如“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基础会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不可否认,高职文秘人才主要在企业就业,现代企业需要文秘人才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基础会计、电子商务等基本知识,只是这类课程毕竟不是文秘专业课程,都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势必会造成专业必修课程过度繁杂,需要对其进行优化和处理。三是忽视对“第二课堂”③课程的规划设计。“第二课堂”是相对“第一课堂”(课内课堂)而言的课程,指各类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课程,包括参加社团、各种比赛、社会实践等。这些课程一般不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做规定,也没有学分要求,但这些课程的实施对学生通用素质的培养非常有益,尤其对学生问题解决、自我管理、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等关键素质培养非常有益。但可惜的是,目前大部分院校对“第二课堂”课程缺乏整体设计和系统组织,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总之,高职文秘课程体系还需进一步优化。

3.实践教学实施虚化。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进行扎实的实践教学。目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课程设置时,基本都达到国家关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1‥1的要求,有的甚至更高,实践教学比例高达60%以上。但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相当一部分学校存在实践教学虚化的现象,如由于没有实训条件,部分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课程实训、办公自动化实训较难开展;由于文秘专业岗位的分散性,导致校企合作开展难度大,许多院校教学计划中虽有一年或半年的企业顶岗实习,但实际难以真正统一安排,基本是学生自由粗放式的顶岗实习;即使有院校开展了与企业合作的订单班,也存在学生人数偏少和专业对口不高的现象,如有院校文秘专业订单班学生实习岗位是营销,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专业顶岗实习的效果。实践教学虚化现象导致学生实训不够,对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都有影响。

4.教师专业素质欠缺。受学校经费及校企合作难度大等因素影响,目前不少学校文秘专业课程实施的主体仍是专职教师,而文秘专职教师不少是学科体系出身,因此在教学中往往存在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操作的现象;而且文秘教师大多数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部分是管理学专业出身,真正文秘专业出身的很少,不少教师又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工作或文秘工作经验,对企业工作尤其是文秘工作的性质、内容和要求没有切实的体会,这也是影响文秘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原因之一。

二、基于职业素质的高职文秘人才培养对策

1.树立“职业素质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以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须具备的通用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具体职业所需的专业素质为重点,实质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在社会所要求的综合职业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标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④。树立“职业素质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国家高职教育要求。我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不仅如此,树立“职业素质本位”人才培养观念顺应了时展对高职文秘人才的需求。高职学生大部分在中小企业就业,现在社会中小企业需要“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文秘人才,这就决定了要重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素质。此外,现代社会职业岗位更换频繁,职场竞争日益加剧,从学生职业转换和竞争的未来出发也需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2.构建基于“职业素质本位”的课程体系。一是通识课程“多元化”。文秘工作是一项综合型的职业,文秘工作者在工作中承担着“上传下达、内联外通”的职责,这就决定了文秘工作者不仅要有宽广的知识面,也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修养、礼仪素质、思维品质、表达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因此,文秘专业通用课程设置需要做到“多元化”,除了政治思想道德类、身心健康类、外语类、计算机应用类、人文经典类、社交类、就业创新创业类等已有的课程外,可增加表达沟通类(如普通话训练、沟通技能实训、商务谈判)、艺术美学类(如书法、音乐欣赏)、哲学思维类(如数学文化)、科技类(如科技与生活)、生活闲暇类(如休闲文化、营养与健康)等课程。构建并实施多元化的通识课程,有利于拓宽高职文秘学生的知识和视野、提升学生精神境界和完善学生人格品质。二是专业课程“专精化”。针对文秘专业必修课程存在的“重复”和“过度”的问题,需对课程进行拆分、合并、删减,做到专业必修课程专精化及合理归类。如可将内容包括办公室日常工作、办会工作、文书工作的秘书实务分成办公室事务和办会实务两门课程,这样既强化训练了“办事”和“办会”的秘书两大职业能力,又避免了与秘书写作内容的交叉重复。对于商务礼仪和公关实务等部分重叠的内容,则在教学中要进行删减处理,避免重复上课。至于市场营销、基础会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等商务类课程,根据现在企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应该开设,只是将课程放在专业必修课程不合适,处理办法是放在选修课中,作为专业拓展课程。三是“第二课堂”课程“统筹化”。“第二课堂”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专业教研室需对其统筹规划,争取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如校内实践课程,可精心设计以“秘书节”为载体的讲座、研讨、比赛等一系列活动,也可设计以“技能比武”为主题的一系列文秘技能比赛活动,包括演讲、辩论、速录、文书拟写、活动策划、礼仪、PPT制作等,面向所有文秘学生,且每个学生必须参加1项或2项。至于校外实践活动、企业参观、社会调研、企业顶岗实习等,都要从目标、内容、要求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总之,需对“第二课堂”课程进行统筹规划,使之发挥有效的育人效果。

3.强化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构建“专业认知+课程实训+校内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实践教学实施的理念前提,清晰、递进、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既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也有利于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第二,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实施的条件保障,需要想办法建设。如果没有条件建设专门的校内文秘技能实习室,共享共建则是不错的方法,如可将学校、院系的会议室共享为文秘会务实训室,礼仪实训室也可与其他专业共享共建;至于学校或学院的各个处室,条件允许的可建为文秘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文秘专业由于岗位的分散性增大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难度,可积极与企业、各种档案事务所、当地档案馆、街道或社区等企业与机构进行合作,建立适合文秘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第三,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如建立由校企合作的文秘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担任专业课程兼职教师或学生企业顶岗指导教师;校企共同建设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建订单班;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专业教师参与企业项目或为企业培训员工等。这些都是有效的校企合作项目,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总之,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4.打造专兼结合的专业化教学团体。打造专业化教学团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针对目前文秘专业专职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一是组织教师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学习与培训,提升教师对高职教育本质的认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二是实施“教师下企业”制度,提升教师“双师”素质。需要注意的是,学校需加强对“教师下企业”制度的落实,从岗位安排到挂职时间给教师创造条件,同时加强管理和考核,让教师能真正深入企业进行学习和锻炼,提升专业素质。三是建立企业兼职师资库。可依托学院“校企合作建设委员会”平台,从企业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任务的资深秘书或人力资源管理者作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通过讲座、全程教学、实习指导等方式参与教学。总之,需通过各种形式打造专兼结合的专业化教学团队,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基于职业素质进行高职文秘人才培养,不仅是理念问题,而且关键要落实。以上是对此进行的几点思考,希望更多院校能真正树立职业素质本位的人才培养观,探索并实施更多有效的方法,切实提升高职文秘人才的综合职业素质。

作者:李君 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10篇

秘书考试申报条件(一)五级秘书(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五级秘书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二)四级秘书(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五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四级秘书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五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以四级秘书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三)三级秘书(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四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三级秘书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四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并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四)二级秘书(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三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二级秘书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三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3、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并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秘书发展前景

秘书属于公司内勤工作人员,是和老板比较接近的人如果能有效处理老板交代安排的所有工作,自然会得到老板的器重,许多主管人选都是从秘书里产生的。一般而言,秘书的晋升是比较缓慢的,但是从长远角度看这一岗位是非常稳定的。秘书经常需要与办公室的其他人员进行沟通或是交流,因此需要有很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如果会一门外语,则会获得更多参与培训的机会,如果各方面表现优秀,尤其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领导协调能力,则有机会晋升为行政经理,同时,秘书也可以向市场专员、人力资源助理、行政助理方

第11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秘书;管理工作;创新方法

21世纪市场经济发展迅猛,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高等教育的拓展等对职业学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现如今社会追求的是实用型、技术型、创新型并存的高质量人才,职业学校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培养人才的实用型和技术型,然而创新型却是职业学校所欠缺的。究其原因在于学校的管理存在着问题,而教学秘书作为教育管理中的执行者,其工作的态度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加强探究职业学校教学秘书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法。在此,笔者结合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粗略地谈一下职业学校教学秘书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法。

一、创新教学秘书工作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秘书工作过程中,有很多人认为教学秘书的工作只是简单工作的重复性操作,诸如:细心工作,认真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做好领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传达就可以了。很显然这种工作理念是不完整的。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迅猛,职业学校教学理念不断创新,随之对教学秘书个人的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诸如:不仅仅要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专业知识等还必须要有着超强的综合素养等等。在现如今多元化的社会中,笔者认为可以从创新教学秘书管理工作理念来推动职业学校教学秘书管理工作的创新。即:转变过去教学秘书工作的硬性“传达”为“服务性工作”。也就是说,要变教学秘书工作理念为“服务师生”。这样以学生的需求、教师的需求、领导的需求为基准,变被动为主动,提升工作的质量,创新管理工作。

二、建立一定的教学秘书工作激励机制

在传统的教学秘书管理工作中,职业学校往往忽视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能,从而使得教学秘书工作人员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学过程中硬性的任务,毫无创新可言,致使职业学校的氛围压抑、单

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知道,教学秘书是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是职业学校的基础工作者,其工作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职业学校想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就必须强化对教学秘书管理工作的创新。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类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笔者认为,职业学校可以结合教学秘书的工作实施一定的激励机制来推动教学秘书工作人员创新工作。如:可以建立教学秘书工作创新激励机制,或是发奖金或是发补贴或是通报表扬等等,通过多种激励形式可激励教学秘书工作人员创新工作,从

而实现对基层教学和教务的创新管理,进而为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盾。

三、加强对教学秘书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

如今社会发展迅猛,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职业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完善自我,教学秘书作为最基层的工作人员应结合时展需求和职业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加强自我专业的学习。尤其,在教育教学改革大的背景下,教学秘书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倡导教学秘书要服务性地开展工作,即“服务于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鉴于此,笔者提出职业学校应加强对教学秘书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工作,借以来充分凸显职业学校秘书的创新管理工作。诸如:第一,加强对教学秘书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如今职业学校都是信息化办公、教学,教学秘书必须具备用计算机进行图表处理、建数据库等网上办公的基本技能。第二,自我创新工作思维。职业学校的教学秘书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如:调整课表、教学日常事务报告、教学通知、考试管理、预定教材等等,工作比较琐碎,对此,学校可以鼓励教学秘书实施自我创新工作模式,给予他们个性化的发展空间,深化教学秘书的创新管理工作。

总之,职业学校教学秘书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具体、繁琐、复杂的工程。学校领导应结合时展需求和自己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明确教学秘书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内容、工作职能等等,多元化、多途径地探究教学秘书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法,借此来促使教学秘书工作人员创新自我工作理念,实施创新工作活动,最大限度地推动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文秘专业;嵌入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32-02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类企业很需要既能快速准确地进行文书的写作与处理,又能够综合处理办公的各种事务,同时也能够熟练地掌握办公自动化的实用技术,有效地进行公关协调活动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高职文秘专业正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专业之一。所以文秘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转变观念和思路,要更好地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对秘书人才的需要。

一、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培养会写、会办,掌握商务与会务办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各种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能力,面向机关事业、工商企业、社会团体、涉外部门一线,从事文书、接待、承办、管理、服务、沟通等事务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高素质事务型文秘人才。即为社会培养具备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公关活动能力、现代化经济与行政管理能力和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能力,适应各级各类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需要的文秘、公关、档案管理等专门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专门教育。因此,高职文秘专业教学应遵循“实践―认识―实践”的规律,从应用型的职业教育实际出发,由以学科训练为主转变为以就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训练为主。

二、高职文秘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

近年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断深化,职业技能的培养已成为教学的重点,各高职院校文秘专业都加大了课内实践教学及课外实习、实训的比例,并单独开设综合实训课程,强化职业技能。但从整体来看,高职文秘专业课程体系仍然不能脱开本科教育学科体系的阴影。高职教学体系通常是在理论教学基础上添加一些实践教学环节,但这种做法无形中将学生学习固化为一个认知过程,实践教学起到的作用只不过是对认知过程的进一步强化,且大多徘徊在操作性技能训练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以教科书为主,考试时也仍然是一纸考卷定成绩。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这样的课程体系显然不能适应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学生在他(她)的学业结束后也不能轻松走上职业岗位。

三、高职文秘专业嵌入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

课程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根据课程而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核心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将来的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在高职文秘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求设置突出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在课程设置中要突出技能的训练,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技能训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能力,而要提高技能训练的质量,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四、建立嵌入工作过程的文秘专业课程体系

文秘专业培养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强写作功底和沟通能力,掌握商务与会务办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熟练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各种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能力,面向机关事业、工商企业、社会团体、涉外部门一线,从事文书、接待、承办、管理、服务、沟通等事务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高素质事务型文秘人才。

1.提炼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文秘专业学生应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学生要走上秘书这个岗位要具备的能力包括:①具有阅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具有常用文书拟写与处理的能力;②具有会议筹备、组织、协调、服务的能力。③具有信息搜集、整理、分析能力及档案管理能力,具有沟通、协调能力及公关策划能力;④具有常用办公软件应用及现代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与维护能力;⑤具有办公室事务处理和管理的能力;⑥能完成临时性特殊任务的能力及危机处理能力、终身自学能力、继续发展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等;⑦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要培养学生的这些技能就必须让学生学习并学会:接待工作的内容和程序;礼仪常识;沟通;会务的筹备;办公室事务及管理;文书处理知识;文书写作知识;组织、协调;商务活动的组织与商务谈判知识;办公自动化;信息处理与档案管理。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文秘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文秘专业课程体系,就是要首先进行秘书人才的市场需求调研、行业分析,确定文秘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而后通过对文秘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有意识地把能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课程嵌入课程体系。如公关与礼仪、应用文写作、办公室事务管理、秘书理论与实务、文书档案管理实务、现代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行政管理、管理心理学、计算机基础、秘书职业道德、法律基础与政策法规、文学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图形图像处理、电子商务、网页制作、经济法、商务谈判、秘书英语等。当这些课程嵌入课程体系之后,针对课程的实训及实践教学内容也将同时嵌入整个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在课程中贯穿岗位能力的训练。通过这样一种课程体系的建立使学生学习到秘书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实现岗、课、证的无缝对接。

3.创新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对于嵌入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教学评价,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评价每个学生在完成每项工作任务时的表现,看重他或她在团队中所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市场调研、行业分析开始,到项目确定、工作任务分解和学习情境设置,最后通过考核与评价强化学生技能的掌握。这种嵌入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模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文秘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树森.论我国秘书教育的历史和现状[J].秘书,2009,(7).

[2]勾焕茹,张静,田丽,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文秘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l2(4).

[3]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

[4]朱勤丰.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会计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