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5: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主要问题和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教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分析探讨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生物不是中考中的必考学科,所以部分学校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会有所忽视。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生物课程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因此,如何使得初中生物教学更加高效、生动,如何使得初中生对生物学习有更高的积极性,如何使得初中生物实验对学生相关能力有更好的锻炼等都已经成为了初中生物老师必须考虑的事情。因此,对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1转变初中生物课堂主体对象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当然,为了更好的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老师首先应该转变课堂观念,明白课堂主体的对象。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中,老师一直充当的都是课堂的主体,并对课堂的一切事物起到了完全掌控的作用,其中包括学生在什么时间应该回答什么问题、应该思考什么内容、应该完成什么作业。当然,在传统教学时期,这样的“控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自我观念在不断的增强,课堂上发散性思维的运用也在不断的增加,而这也是我国教育最终想要实现的目的之一。可是,部分老师却认为学生这样的行为实在挑战自己的权威,因此会对学生的这种行为进行强制性的打压,以期望能够抢回课堂的“完全控制权”。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和行为是不符合目前我国初中教学主要思想的。在我国新一代课程改革标准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思想应该对课程的走向和进度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老师在课堂中应该扮演好的是一个引导者,以帮助学生用更好方式、更佳的思维去思考生物课堂中的各个问题。老师只有在生物课堂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才可能使得学生的各项能力有更好、更全面的发展[1]。
2改变提问和倾听方式提高课堂与课下教学的效率
对于初中生物课堂而言,提问和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老师为了保证初中课堂的效率和进度往往会减少提问和倾听的时间,甚至部分老师还会选择“自问自答”的形式来进行提问和倾听,这样往往是无法得到较好课堂效果的。因此,在有效教学的策略中,强烈建议老师能够增加有效提问和有效倾听的时间,并改变提问和倾听的方式[2]。比如说,老师在进行提问时,可以选择“引导式”提问和“选择式”提问“。引导式”提问一般比较适合于老师在教授新课和课前回顾知识点时使用,这是因为在学生在接触新的知识点或是在课前回顾知识点时一般都会有种不知从何入手的盲目感,此时如果老师为了加快上课的速度而“自问自答”,很可能会使得学生跟不上课程的进度,从而打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当然,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建议老师在提问时更加生活化、简易化,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明白老师要问什么,这么问的主要目的是要复习什么知识内容,自己又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回答才能切中要点。老师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应该更加耐心,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思考,而这“适当的时间”应该根据实际的提问情况和课堂情况进行控制。不宜过短,因为过短会打扰学生的思考,不宜过长,过长会让学生有多余的时间做课堂以外的事情,而也是考验初中生物老师教学经验的最佳时期[3]。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初中生物课堂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单一且机械的,在过去里,这样的教学方法确实是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然而,随着我国教学目标的不断调整以及教学体制的不断变化,这种单一且机械的教学模式也愈发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因为这种单一且机械的教学模式很可能会使得学生产生惯性思维,而失去了灵活应变和思考的能力。因此,在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中,建议老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丰富初中生物课堂,根据相关的研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教学策略在各项信息技术和硬件设施等的支持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比如说在学习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时,简单的讲解就没有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效率高,因为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多自然界食物链的划分有更加直观的理解,并且可以明白作为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在进行教学时,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部分《动物世界》中与食物链有关的片段,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做“自然规律”,什么叫做“物竞天择”[4]。当然,除了多媒体的手段之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所了解的“食物链”,因为通过自己收集资料画出来的食物链往往可以在提升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4增加生物实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比例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离不开一些生物实验操作,这些实验操作是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应该适当扩大生物实验所占比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亲手探究自然界的各个奥秘,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然就会明白生物学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中,初中生物中“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就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老师可以通过这一实验来提升学生对生物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动手水平。
5结语
综上所述,老师应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使得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能够得到更好的实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更好的帮助,能够使得学生的综合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程曼曼.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5):279-279.
[2]付艳梅.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5,(2):370.
[3]阮庆德.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J].关爱明天,2015,(10):412-413,414.
【关键词】职业中学 主题班会 公开展示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4-0190-02
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班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题班会是一种极受师生欢迎的极富教育意义的组织形式。所谓主题班会,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某个主题而展开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主题班会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综合素质。那么,怎样组织和召开主题班会,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呢?在多年的实际教育工作中,我认为上好一堂优质的主题班会课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确定主题
开好主题班会,首先要确定与策划好主题。主题的策划具有导向性作用,它将确立班会的发展方向,并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如何进行主题的策划呢?我认为主要把握好两个原则:教育性、针对性。
1.确定教育目的,富有教育性
主题班会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自始至终贯穿、渗透着极强的教育性。在定主题时应考虑召开主题班会的目的,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选择哪个点展开讨论,切勿泛泛而谈。如现在大家都在围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系列活动,这是一个大背景。在谈“中国梦”时可以结合所学专业,谈职业梦想。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三个层面,即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抓住其中的某个关键词来开展主题班会,这样以小见大,目标明确,学生才能有话可说。
2.结合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
主题班会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主题的确定必须寻找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的思想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及身心特点,思想发展的脉络,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实际,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以及所学专业,广泛选取题材,进行筛选、提炼、策划、组织,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在高一时,学生因为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性格等方面在与他人相处时容易产生矛盾,作为班主任,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组织“相亲相爱一家人”等主题班会,使学生和谐共处,早日融进这个班级大家庭。
要做到有针对性,班主任必须善于搞好调查研究。作为班主任,对于本班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风气、健康状态、舆论、班风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摸清学生状况,抓住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促使学生的思想朝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进行法制教育时,有关未成年人的法律条款很多,班主任可以结合所学专业及班级学生的特征来选择与学生最接近的某个点为话题。如酒店管理班召开班会时可以结合未来就业的前景及所从事的相关工作找到某个点进一步展开。
二 制订方案
主题确定后,各班教师根据所确定的主题和学生一起进行策划构思,在方案的制订中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分别是活动目的、活动形式、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1.活动目的
在确定主题时已经有所考虑,这里再次提到主要是从主题班会的方案的规范性上予以强调。
2.活动形式
开好主题班会,除了要有好的主题之外,还必须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和生动性。在常见的一些精彩的主题班会中主要有如下一些形式:视频、演讲及朗诵、文艺表演、技能展示、访谈和辩论、小组讨论、经验交流、知识竞赛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形式能够大大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调动他们参与主题班会的积极性,从而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受到教育和锻炼。当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所有的形式都是为内容和主题服务的,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更不能把一堂主题班会课开成一台晚会。在一些节目的选定上,注意主次之分,在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过程中注意取舍,不能一堂课45分钟,视频占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所有的形式都只是一个突破点,是为了导出班会要讨论的话题。在这个问题上一些新班主任容易走进形式误区。
3.活动准备
主题定好后,班主任带领班级学生干部一起,利用网络和数码相机搜集相关素材,包括课件的制作,小品、演讲、才艺秀等都得提前准备,45分钟的一堂展示课,要多准备十分钟的内容,以便在后面的摩课过程中进行取舍。
4.活动的过程
一堂课从班会的导入,到每个环节的过渡及最后的班会总结都得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完成。这里需要班主任亲自把握,它就是一个剧本,一堂班会展示课成功与否,与剧本密不可分。因此,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这个环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 现场观摩
有了对主题的论证,方案的修订,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将方案在课堂中实施,这个过程中可能因学生的基础和表演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应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将自交给学生,每到一个环节的关键部分班主任可适度进行点评,往往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几句话就能概括,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
可以说现场观摩是对一堂主题班会课的全部呈现,在摩课过程中可请有经验的班主任或学校德育处的相关老师为班会把关。在摩课过程中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选题。所给主题只是一个大范围,如何从大主题中找到一个切入点来进行充分论述,如“责任”这个话题,责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有对家庭的责任、对班级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等。选择哪个点作为主题班会的切入点是考验班主任功力的第一步。(2)内容是否充分、是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3)形式是否多样,是否有创新与亮点。(4)过程是否层层递进,环环相扣。(5)效果能否激起情感共鸣。反映一堂主题班会课效果主要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考评。一堂课能出现一到两个亮点,这堂课就值得推崇,供全校班主任观摩。
四 情况反馈
摩课结束后,相关人员及时将自己的想法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应充分肯定,哪些方面值得商榷建议班主任进行修改,为今后展示打下基础。班主任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想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换一种方式又将是怎样的效果等。最后还要听听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
五 公开展示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师生课堂互动 互动途径
一般来讲,课堂互动主要是指在学校课堂教学情境下,任课教师与班级学生双主体之间就某一学习主题进行互相间的交流合作、对话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动态化教学过程,其不仅是为了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性发展。但现阶段,多项教研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偏颇、教学形式单一、师生互动少等多种问题,教学效果不佳,故教师要积极寻找和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策略,以促进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笔者主要收集了多项相关的文献报道,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教师课堂互动的有效途径,现阐述如下。
1.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增进师生互动交流
对于小学语文来讲,其需充分体现多样化、生动化的教学模式,如此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交流的主题会相应增多,从而加强生生之间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思维,使其相互之间的思想发生碰撞和影响,增强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知识,有目的性地为学生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增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欢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先带领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解和熟悉,待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初步印象后,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①请同学们认真回想一下,该片文章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②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你能够读懂什么?③若你置身于文章中那个大环境中,你会用什么事物表达自身的情感?将上述问题作为课堂教学中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其创设特殊的课堂教学情境,并指导班级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要发挥教学引导作用,从旁协助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及时帮助其纠正错误,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丰富课堂互动类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重视课堂教师提问,促进师生间的话语沟通
教师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与班级学生进行课堂互动的一种常用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教师提问,并增强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可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同时,加强其与教师之间的话语沟通,拓宽视野,发散思维,培养和发展其创造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提问,且在设问过程中有所偏向,不能一味追求课堂提问问题数量,而是要依据本节课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并为学生预留回答时间,同时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教师最好不要直接对其进行纠正,而是通过进一步提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的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错误地将“园”字发音读成“院”,此时教师可进一步提出问题:刚刚是不是有同学读错了一个字,是哪个字?待学生回答出“后园错读为后院”之后,教师可继续提出问题:那同学们知道“园”与“院”之间的区别吗?通过此种课堂延伸式的启发性提问,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3.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增强课堂互动效果
在当前的环境下,我国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学校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需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遵循公正、平等的对话原则,将学生作为独立思维的个体开展师生对话;教师要及时转变对学生的看法或态度,公平对待每位学生,建立和谐、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增强课堂互动效果。
首先,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态度温和,言辞恳切,像朋友一样对待班级学生,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使其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惧怕教师或主动接近教师,向教师吐露心声,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在平时生活中要关心爱护学生,密切关注其心理与情绪变化,对于其课堂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认真对待其每次的学习进步并对其进行表扬与鼓励,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成就感与荣誉感,提高其课堂学习效率,奠定师生课堂互动的基础,从而促进二者之间的有效交流,提高教学有效性。
总之,目前我国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师生之间互动较少,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任课教师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需重视并加强师生间的课堂互动,主要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科学设问及建立平等友好师生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改进,以增进师生互动交流,促进二者之间的话语沟通,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禹建平.活跃课堂氛围,实现高效互动教学――浅谈小学语文活动教学[J].学周刊,2015,(11):116-117.
(福建师范大学 软件学院,福建 福州,350018)
摘 要:阐述在国际合作办学的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分析双语教学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思路和办法。
关键词 : 双语教学;国际合作与交流;软件学院
基金项目:福建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I201002028)。
第一作者简介:张宇晴,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zhyq@fjnu.edu.cn。
1 背 景
2001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教高[2001]6号),明确要求“示范性软件学院要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和建设,使用国际上最新优秀原版教材、使用双语授课的课程均要努力在短期内达到课程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1]。”这一《通知》的出台,无疑对我国高校软件学院双语教学的推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针对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各个学校积极尝试、探索,在十几年间取得了很多丰硕的成果,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在我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2]。
2 基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双语教学应用
近几年来,我国很多高校的软件学院都在探索和尝试双语教学,尤其是在国际合作办学的专业中,各个高校各展所长,集聚专业的顶尖师资人才,走出去寻求国际合作,改变固有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出国际化的软件人才。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公司的软件外包服务逐步向印度、中国等新兴国家转移,印度由于母语为英语,其软件公司和软件人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明显好于中国。中国要想获得更多的软件外包业务,就必须大量培养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软件人才,实现跨国软件人才的无缝接轨[3]。这类软件人才的培养,需要我们高校在相关课程中,更多地为学生提供英语语境下的专业教育,使学生具备所需的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前沿的技术和应用都是用英语描述的,这就要求我们具有良好的专业英语功底,以便在国际领域内实现相关技术的交流与沟通。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很多高校的软件学院已经开展了国际合作教育,其主要形式是与合作院校(通常是国外的高校)联合制定培养方案,学生在国内完成前2年或3年的学习后,出国赴合作院校完成剩余部分课程的学习。完成合作培养方案中全部的教学内容,且达到合作双方各自的要求后,可以分别获得两校的学士学位证书。学生在国内学习期间,合作院校会派部分教师来校,按合作院校自己的方式授课和考核[4]。
这种国际合作的教育模式为我国软件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如何在相关专业课程中,更多地为学生创建英语语境下的专业教育环境尤为重要。这一教育环境的构造可以通过双语教学来实现。通常在合作院校的学习都是采用全英文授课的方式,学生如果在国内的学习中没有一定的过渡,就很难一下子适应国外的全英文教学,这会使学生产生恐慌心理,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我们预先在国内的相关专业课学习中采用双语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前期了解到一些常用的专业词汇和相关技术的英文表达形式,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应用方向和国际上的发展动态,能够阅读英文的专业文献材料,还可以把英语学习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有机结合,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英文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后期国外的教学环境,让他们更有信心学好专业课程,树立自信心。
鉴于双语教学能够给国际合作教育带来诸多好处,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意识到在相关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对此我们针对福建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国际合作办学专业3个年级的326名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需求进行数据统计,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这个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有必要在相关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只有极少数学生不愿意参与到双语教学的课程中。
3 基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双语教学思考
双语教学是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课程教学,因此对师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全国高校来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不足,在执行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针对这些,我们引入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办法,对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进行探索和改进,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制定一系列措施、办法,改善教学效果,积极有效地推动双语教学改革的实施和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的设置要合理,不能搞一刀切,适度地将双语教学纳入课程体系中。
国际合作办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是按照合作方的要求,结合国内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联合制定的,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不能简单照搬国外合作院校的课程体系,要与合作院校充分交流与沟通,并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并在实行中不断修正、完善。此外,课程体系内的课程不需要全部都开设双语教学,应该充分考虑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分层次、分阶段逐步推进双语教学。
课程的设置通常先易后难,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第一个学期,我们不建议设置双语教学课程,因为此时学生对相关的专业知识还不了解,没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第二个学期,我们建议考虑在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因为这时候,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编程基础,对相关的专业知识也有了大体的了解,这时候采用双语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也更加容易理解授课内容。到了二、三年级,可以拿出更多的专业课程来开展双语教学,尤其是在一些专业选修课中。此时学生已经有了专业知识基础,英语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专业选修课往往更接近时代的前沿,很多相关的资料和技术就是英文描述的,在这样的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内容,也会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2)师资的不足,往往造成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难以开展。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专业教师除了要具备本专业的知识技能之外,还需要精通英语,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表述和讲解专业知识。有的教师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同时英语水平也较高,但是却无法把握英语讲授和专业理论教学的深度,这样也达不到所需的教学效果。正是因为前述的高标准,造成能进行双语教学的师资严重不足,很多专业教师虽然专业能力很强,但是英语表达能力不够,而英语教师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取得双语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
要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①邀请国际合作院校的教师每年定期来讲学和集中授课,并给他们配备助教,以协助外籍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外籍教师授课时,争取让本院的教师随堂听课,以便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并学习外籍教师的教学方式。②引入高端专业人才,尤其是有国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回国任教。③针对已有的本院教师,学院应结合自身情况,每年选派1~2名教师到国外进修,使教师在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了解国外的教育情况并提高自身的双语教学能力。
3)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造成专业课程双语教学过程难以协调。
双语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使用英语进行思考和与老师进行交流,还需要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理解、消化。有的学生英语水平较高,能够很好地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达到前述目标;而有的学生英语水平不足,无法完全理解课程内容,因此双语教学的效果就难以体现,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如何协调各层次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在双语教学中要注意解决的主要问题。
针对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学院可以考虑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设相关的英语听说强化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自愿参加,并聘请外籍教师进行授课,尽量缩小学生之间英语水平的差异。此外,教师也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掌握双语教学中汉语和英语的比例,适当调整课程难度,积极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开口,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课外可以开展一些研讨会,采用提问、小组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对于一些重点、难点或者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用汉语着重解释,反复讲解;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借助网络或者图书馆的资源,循序渐进阅读外文资料。
4)建立完备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双语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反馈。
这就需要成立专门针对双语教学的指导监督委员会,加强各个教学环节的监控,坚持经常性的检查和评估,对不够完善的地方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敦促教师和学生进行改进和提高。
此外,还要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和建议,设计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问卷调查表。针对学生提出的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进行沟通,积极进行整改;针对教师提出的一些想法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协调,解决困难。
4 结 语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现在已经被大多数高校所接受,并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广泛采用。双语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高学生阅读专业外文文献、技术文档的能力,并能够更好地掌握国外先进的科技和理念。因此,虽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是要有信心克服困难,充分意识到国际合作与交流带给双语教学的机遇和挑战,合理建立课程体系结构,利用国际合作办学带来的有利条件,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笑燕, 杜晓峰. 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15): 106-108.
[2] 百度百科. 双语教学[EB/OL].[2014-11-23]. http://baike.baidu.com/view/850705.htm?fr=aladdin#reference-[1]-850705-wrap, 2013.
[3] 肖振球, 陈伟君. 软件工程系列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 软件导刊, 2013(12): 193-195.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氛围 学生思维 语文教材
黄厚江老师曾说:“真理总是朴素的,好课都是简单的。”他认为简单就是高效益,简单才有生命力。所谓“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简单”不仅是一种教学智慧,更是语文教学应追求的理想境界。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简单而又精彩,“素面朝天”也动人呢?
笔者以为关键在于一个“活”字。这里的“活”绝非表面的热闹,更不是教学表演,而是教和学高度融洽、科学与人文相互融合的一种境界。
建构这样的语文课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活跃课堂氛围——重在“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精于思想、寓于情感,工于表达。多层次的增强口语训练的力度是必要的!必须将说话训练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全部活动中。”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呢?
(一)采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敢于说
《教学心理学》一书曾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需要表扬的心理。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说得好的,表扬他会说;说得差的,表扬他敢说。长此以来,学生的自信得到提升,敢于表达自然不在话下。
(二)选择合适的话题,让学生有话说
要想唤醒学生“说”的欲望,提高他们“说”的积极性,我们必须走出文本,走进他们的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例如,笔者在执教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时,设置了这样一个话题:猜猜他(她)是谁?让学生学习梁先生抓住人物特征描绘人物形象的手法,也来谈谈你眼中最有特点的人,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这样的话题让学生兴趣高涨,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而且也能促使他们有意识地运用课文里的表达方式,做到活学活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他们表达的能力。
(三)营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乐意说
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明主、和谐、愉快的环境,用亲切、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可适当开展一些演讲、辩论、朗诵、演课本剧等活动,让学生乐意表达。
二、激活学生思维——重在“疑”
提出疑问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英国学者德波诺曾提出:“思维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思想活动。”可以说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让学生心中常有疑问,也便留住了学生活跃的思维。
(一)教师要善于设疑
设计一个好的疑问不仅能启动学生的思维,将其理解引向深入,并且还能激发创造的火花。
例如,笔者在执教鲁迅的《祝福》一文时,抓住鲁迅先生在小说中的“留白”来设计疑问:祥林嫂是怎么死的?学生纷纷给出答案:冻死、饿死、穷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疑:1.祥林嫂死的前一天为什么要问“我”“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2.“我”回答了祥林嫂的问题后为什么心里很觉不安,并且说‘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这些描述心理活动的话和祥林嫂的死又有什么关系?
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断刺激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在研读教材和相互讨论的基础上,有同学甚至提出了祥林嫂是自杀的独特看法,并在文中找出了立论的依据。
(二)引导学生质疑
明代学者陈献章指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给教师建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疑问能够激发求知的欲望”。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并尝试解决是最智慧的做法,也最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发挥他们的才能。
例如杨彬老师在执教《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该课例获2010年江苏省中学语文教学优秀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题目叫《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你们认为有什么问题?”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畅所欲言,见解精彩纷呈。
可见,质疑,尤其是质疑权威,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路明灯,是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努力探索的具体表现,最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用活语文教材——重在“博”
语文不是封闭的死水,要打造理想的语文课堂还需要把教材用“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可见语文教师应该尊重教材,而不是“唯”教材;应该“基于”教材而又能“再造”教材,即“信奉而不唯是”、“遵循而有所立”。
[关键词]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语用分析
[作者简介]王雨(1979-),女,陕西大荔人,陕西教育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理论。(陕西西安710061)
[课题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立项课题“陕西省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影响研究”的结题成果。(项目编号:SGH10164)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58-02
在农村英语课堂中,由于学生很难接触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是控制学生课题行为的主要载体,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也主要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这就意味着教师应更多地关注自己课堂输入的数量与质量。Longman Dic? 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89)将教师话语定义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认为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两者都是至为关键的,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对教师课堂话语进行分析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本文主要对来自陕西省延安市、渭南市、宝鸡市的80位农村英语教师,通过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的研究方法,从资料中总结出目前陕西省农村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农村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存在的问题
1.农村英语教师自身英语交际能力不强。由于缺乏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的机会,他们主要通过书籍和教师进行英语学习,受长期以来的哑巴英语影响,教师自己在话语应用方面就有很大的困难,这也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村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使用汉语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加之教师口语能力差,许多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非常地简短,不利于学生水平的提高,课堂气氛沉闷,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农村英语教师对课堂话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课堂主要侧重单词的讲解、语法知识的分析、课文知识的理解以及课后习题的练习,而对教师课堂话语的连接、句子是否正确以及语气语调的使用往往不重视。研究表明,教师课堂话语对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从学生的角度看,长此以往的教学方法很枯燥,课堂表学习很被动,注意力不集中。
3.农村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过于单调,语音、语调缺乏变化,无感情变化,不能感染学生。要求学生读单词时只一种表达方式:Read after me!语气较生硬,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抗拒的心理,影响我们的课堂教学。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也是过于简单生硬,许多教师往往会应用Good或者Wrong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肯定或否定,不利于对激励学生。
二、英语教师课堂言语与学生的关系
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回答问题,导致学生课堂表现欲差。而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交际过程,英语教师的话语运用得是否得体贴切,直接影响着英语语言的输入输出及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话语是指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思维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是在师生双方言语交流过程中实现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起的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申荷永教授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动机、毅力,在教育者与学习者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下发生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对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言语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有必要进行了解的。
好老师所说的话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话语在进入情景交际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内容”和“感情”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同时也会对内容有不同的理解。例如:“Come to my office after class.”如果老师语气冷淡,学生肯定认为不会有什么好事情,内心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感。反之,如果老师说话很轻松、面带笑容的话,这句话则会被理解为是一种关心,很自然地学生会为这句话感到自豪、兴奋。言语能给受话者带来丰富的想象力,而想象与情感有密切关系。语言学习主要还是通过认知过程实现的,所以解决情感问题也是促进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和谐的心理氛围不仅使得教师能够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而且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过程。尽管英语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的过程,但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的课堂言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是很直接的,例如学生回答问题错了,内心就很尴尬,这是我们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或者使学生心情得以放松,首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要肯定,不能挫败学生的参与性。因此,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激励学生,同时在言语上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探索创造性课堂话语模式的建议
1.加强农村英语教师培训,更新教学观念。在假期和休息时间可为农村英语教师提供培训、增强交流,从而提高英语语言水平、了解新的英语教学法、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学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面对的也是不断发展的学生,英语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更新知识、了解语言的变迁才能满足学生变化无穷的要求,学生的发展主要依靠老师的成长来促进的。因此只有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水平,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更新教学观念,及时做出调整、用广博的知识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2.时刻注意课堂角色的转变。现代的教学理论要求学生和教师都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因此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课堂角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则是组织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合理地运用教师课堂话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可以利用讲故事、复述课文内容、小组讨论等方式把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与巩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出现了角色变换,而这种角色变就决定了教师话语的时间变换,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堂言语运用技巧和经验总结,及时做出调整与反思,有效地利用情感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在课堂中多提交互性的问题,提高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能力。教师提问的形式与方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几乎都是教师在提问,很少看到有学生主动提问的,这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果英语教师多提一些互动性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个人见解,避免了机械性的重复。交互性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大量输入的同时又有足够的输出,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的平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越多,课堂效果越好。
4.教师课堂评价语要得体,要非常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尽量避免评价语气冷漠、语调生硬、具有指责的态度,不能应用在我们课堂语言中,容易让学生产生敌对的情绪。而我们教师应变换语言表达方式,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可以说:(1)You are almost right./You almost got it.(2)Can you give us a better answer.(3)You have done a good work if you can correct several spelling mistakes.这些婉转的评价易于让学生接受,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是对那些调皮的、成绩不好的学生,英语教师要毫不吝啬地关注他们,在英语学习上多给他们以帮助,不失时机地给他们不容易听到的评价:“Excellent!”“Great!”,使这些学生获得言语上的自信和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农村英语教师要认识到课堂话语应用的重要性。教师的课堂话语方式、话语风格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授课时不仅要表达清楚准确、并且难度要略高于学生的水平,合理地把握教师自己的话语量、注意语音、语调的转换、给学生以得体的评价,掌握有效课堂教学规律和策略。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善于应用它,就能很好地帮助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最终达到我们教学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华.国内教师话语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策略[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4).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从教材选择、教学环节到教学方法基本上沿袭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未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学校教学模式单一,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不同种类人才的需求。目前,大多数学校在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要求与教学评估等方面存在着“一刀切”现象,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制,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挫伤。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而高职英语教学培养目标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特别是较为直接的听和说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就要求在外语课堂上,我们的教师不仅要重视大量的优化的语言输入,还要利用课堂实践为学习者提供优化了的语言输出环境,突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地位,而不再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teacher-centered),多为学生们提供并创造实践的机会,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参与和实践,使学生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最大的收益。而教师则要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传播者、知识权威、课堂主宰者向协调者(coordinator)、组织者(organizer)、资讯者(counselor)、评判员(judge)、参与者(participant)过渡。
三、打破应试教育模式,建立合理的评估测试体系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高职高专院校不仅注重三、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而且学生的成绩考核侧重于期中与期末两次考试,平常成绩比重偏低,这对于英语这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来说是不合理的。现在国内大多数本科院校都意识到英语与其他学科的区别,更加注重英语平时成绩的比重和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而非由某一、两次的考试成绩来进行评价。
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这点上也应进行改革,对学生英语成绩进行客观的评价,以提高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及时肯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能力,对自身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认知能力及行为能力做出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使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也对高职院校的英语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此,高职院校的英语课教学要做到与时俱进,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实用型人才,就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师资培养上进行一系列的科学、系统和切合实际的改革,为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四、加大教材和教学设施建设的力度
教材要以“够用”为度,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应该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保持教材静态与动态的统一。所谓静态,是指教材内容,如阅读材料,可选编一些公认的经典名篇,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使学生充分了解英语语言的词法、句法及篇章特点和文化背景知识;所谓动态,是指教师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语言水平及时展,随时选用补充一些教学材料,以保证内容的实用性及语言的时代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可能的情况下可收集企业运作中实际使用的素材或自编教材,也可以结合我国高职高专外语教学实践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和引进外国教材。
五、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学手段的优化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开展与实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悄无声息地走进了校园。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正取代着传统而单调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并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这已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针对其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定能够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多媒体辅助高职英语教学的优越性
(一)有强烈的改革意识。我市较早地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校内结构工资制,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完善了师德评价机制、教育教学评估机制和教职工考核制度,教育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和教师地位的提高,教职工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改革意识不断增强。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形成了以德育为首,学科课和活动课为两翼的素质教育格局。一改德育工作过去多以教师灌输、管压和批评处理为基本手段的方法,通过自理自律教育,实现了从外压型向内动型的转变,形成了正面教育、自我塑造、互帮共进的新局面。课堂教改全员参与,各科齐动,采取了了“要素教学法”、“练导式教学法”、“定位延伸教学法”、“整体教学法”、“敏捷式训练法”等新的方法,教育教学改革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新景象,创新求发展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
(二)有强烈的竞争意识。竞争意识已渗透在广大教职工的思想深处,各项工作中呈现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新景象。许多学校每次组织教学比赛,报名者总是超出预料,由于各种条件限制不得不规定参赛的年龄和教龄。学校卫生、纪律评比,每个班级都好,只是在小数点后的第二位上见高低。每次公布评比结果后,总有一些老师、班干部到评比小组细问不足。大家都认为评比就是要竞争,不认真搞就会落后。
(三)有现代的质量意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其他各项工作都上了档次。这种质量意识用一句通俗的话表达得最贴切:要干就干好,要干就争第一。对工作定位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并且狠抓检查落实;过去只和一流学校比条件,如今是比质量找差距。广大教育干部和老师们悟出了质量就是生命的道理,质量高社会就承认,生源就充足,学校就有声望,教师就有地位。教师的质量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认为教育教学质量单单体现在考试成绩、高考升学率上,还应体现在差生的转化上、成绩的推进率上,体现在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水平,体现在学生行为规范的表现上。
(四)有很强的事业心。广大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讲奉献,有敬业精神,事业心强,责任心强。教师在学校除了上课就是备课,没闲事,没有课余时间打扑克、玩麻将的。在调查中,大家举出许多感人肺腑的事例。老师们平时加班加点,甚至双休日假期也用来备课、辅导,却从未要过报酬。
(五)对学生满腔爱心。教师们关爱学生最大的特点是严爱相济、严慈适度。严体现在严谨的教风、严格的教育、严肃的处理。教风严谨不但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更体现在课堂主要渠道教书育人上。老师们灌输、渗透、启迪、引导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刺激内动,激活内蕴,“润物细无声”。学校的各项管理都有严格的制度和规定,主要是规范行为进行养成教育。一旦有违纪者,都能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育从严,处理适度。但对严重违纪现象,如考试作弊,打架斗殴、夜不归宿等,一律严肃处理。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关爱学生都是以付出感情、付出精力、付出时间、牺牲自我为代价的。对生活困难的学生,师生共同捐助,帮他度过难关;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老师们把他们叫到办公室,甚至叫到自己家里利用休息时间无偿进行个别辅导;对复课生、借读生、能做到一视同仁,为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实施分层次教学。至于中秋节给学生分月饼、给班级优秀者购物发奖、给有病学生送饭、请远途学生到家过节等爱生事例,更是举不胜举。老师们最高兴的是学生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至于自己为此付出了什么,付出了多少,没有人主动讲过。
(六)教职工队伍中错误的思想倾向主要有: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主要表现在部分后勤职工身上,认为教师比自己分配多。也有部分工作量相对较轻的教师感到自己收入少,分配不公。个别老师存在向钱看思想,主要表现是工作之余的有偿家教,一定程度上造成不良影响。个别老师为自己争待遇,青年教师较多等。
从总体上看,全市教职工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是突出的,广大学生和学生家长评价教师队伍思想觉悟高、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
二、主要建议和对策
(一)随着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各县区和学校在提炼学校特色,树立学校品牌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许多学校明确提出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要求。各校在制定学校发展目标的同时,认真学习、引进、提炼,基本形成了具有本校特点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提炼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校训和校规。调查中,认为学校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占调查人数的91%,认为没有或放弃回答的占9%。这足以说明各校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校训已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认可,但仍有部分学校在这方面存在问题。今后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这对学校的发展,教师管理、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教师还是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者。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将会有很大的影响。调查中75.65%的教师认为教职工“有”或“基本有”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但是,其中有为数不少的教师认为: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学成绩、教学质量等就体现了教师的价值观;还有人认为价值观就是:个人的待遇、成就个人的事业、凭良心干好工作、公平公正、奉献精神等等。从教职工对价值观的表述中看,有相当一部分教职工对价值观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个人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还不明确或偏重于个人利益,因此,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还应重视和加强对教职工的教育和引导,尤其是要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引导,要结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良好师德形象,组织教师开展学习讨论活动,使广大教职工明确:什么是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从而引导教职工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教职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三)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从各县区和学校实际出发,研究确定学校今年的师德教育工作重点和学校管理发展的突破口,取得广大教职工的密切配合和普遍认同,并化为师德实际行动。调查中,96%被调查的教职工对今年所抓的重点工作表示了解或基本了解,97.71%的教职工表示了解学校今年重点,对学校重点工作的表述为:德育、师德、课改和教学质量。但是,个别学校的调查统计表明,教职工对学校的重点工作不够了解,教职工在表述中没有突出本校提出的重点工作。可见个别学校在对重点工作的宣传、宣讲还不到位,没有深入人心,没有将教职工的积极性引导、凝聚到学校的重点工作中来,工作的重点不够突出。
(四)努力解决目前影响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调查中认为生源问题是导致教学质量差,社会声誉不高,教师信心不足的主要问题的占调查人数32.34%;认为资金困难,造成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占调查人数的20.35%;认为教师素质不高问题的44人;认为教师积极性问题的31人;还有教师教育观念滞后、社会和家庭环境制约学校教育工作以及收入分配、学校管理等问题等。从调查结果看,教职工对学校发展的期望值比较高,对学校发展建设比较关注,绝大多数教师能认真客观地分析学校发展中存在困难和问题,从中也反映出教职工对学校关心、关注和主人翁责任感。这应该应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加强教育和引导,做好思想工作。着力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学校管理不科学、不规范,不按规律办事,管理工作的随意性比较大;管理过细或过死;管理工作不深入、不到位;管理水平不高,执行制度不严等问题。二是工作不扎实,不深入,务虚多,务实少,花样多,时效性差;与教学无关的杂事多,活动多,追求形式主义的现象等问题。三是学校对教职工的关心不够,教职工的工作压力大,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从学校实际出发,改进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广泛地调动教师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15501
1 课题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上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逐渐出现,国内许多学者也进行相关研究,课程改革也被重视并希望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我国各级一线教学之中。目前,主要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及高校应用翻转课堂在我国的适用性及效果方面,对某门课程进行翻转课堂分组实验的研究较少,本文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对比试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开展翻转课堂的必要性以及基本思路,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2 翻转课堂的特点
2.1 翻转传统教学流程
学习一般包括两个阶段,即信息传递和知识内化。信息传递过程主要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授课的形式来完成;知识内化则是学生在独立去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的过程。传统教学模式是在课堂上完成信息传递,课后完成知识内化,这样经常会出现课堂所讲授的知识是同质的,与学生需求无关,同时课后知识内化的过程往往会被学生忽视或者在该过程中学生产生很强的挫败感,影响学习效果。翻转课堂则是在课前将视频、课件等材料布置给学生,将信息传递在课前进行,而老师课堂上则是对学生学习困难之处进行指导,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好的完成知识内化过程。
2.2 改变学生认知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应起到引导作用,传统教学授课模式中,多为教师主动的讲,学生被动的听,而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则是将学生变为了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从主动认知、自主消化到教师干预指正、深化再到学生掌握知识、拓展技能。
3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特点及应用翻转课堂的契合度分析
3.1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限选课程,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需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学会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从员工招聘、人员培训到员工薪酬管理、员工绩效管理以及劳动关系等方面均需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
3.2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契合度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对学生掌握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较高,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课堂中心,教师更多的是就书本上理论知识进行传授,而缺少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这就导致学生仅能够对理论知识有所掌握,缺少实操技能的问题。相比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将原来的教学流程进行改变,学生在课下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课上更多的进行案例分析以及模拟实训,这将极大的提高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操技能水平。综合以上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涉及学生实际操作技能部分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4 翻转课堂教学实验设计
本次采用了分组试验的方法,验证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效果,并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翻转课堂设计。实验周期为16周,每周2学时,共32学时,两个课堂参与实验,其中一个课堂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个课堂中16学时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本次实验选用教材为邱立姝主编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中选取了前八章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对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一组,教师编写了教学多媒体课件以及学生学习指导,并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相关的教学资源,同时建立了QQ讨论组与学生共同交流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对象为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三年级(下)本科学生,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人数29人,翻转课堂模式课堂人数30人,共59人。
本次实验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两个部分进行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即基础理论部分和实操技能部分,其中理论部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概述和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共6学时,实操技能部分包括员工招聘与录用和绩效管理共10学时。翻转课堂主要采取的方式是提前将课程内容布置给学生,将传统授课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学生学习指导下发给学生,并给学生布置5-8个课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思考,要求学生对下节课内容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掌握基本理论内容。理论部分在课堂上主要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实践部分则是通过在课堂上开展模拟实训来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具体来说,员工招聘与录用
部分在运用翻转课堂时先布置给学生关于招聘的相关理论,主要是关于招募的渠道、招聘的内容、招聘方法以及招聘流程等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进行讨论和学习,课堂上则是引导学生运用课后学习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案例,分组撰写招聘通知、模拟面试流程,并总结作为面试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招聘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绩效管理部分在运用翻转课堂时与员工招聘部分流程基本一致,仍为先布置绩效相关理论,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问题探讨和案例分析。
在人力资源管理概述和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两部分理论教学完成后,对两个实验小组进行了测试,测试题目为40道选择题,其中单选30题,多选10题,单选每题1分,多选每题2分,共50分,测试时间为45分钟。传统课堂平均分为36.24,翻转课堂平均分为3372,其中传统课堂在基础理论尤其是易混淆概念、抽象概念方面得分高于翻转课堂。在员工招聘和绩效管理课程完成后,对参与实验的两个班级分别进行了测试,测试题目是为你所在高校的教师设计招聘流程以及绩效考核体系,两个班级的测试题目一致。从测试结果中看,传统课堂的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出了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对绩效考核的内容、指标、周期等要点覆盖较为全面,但是存在单项深入不足、脱离实际、操作性不强的问题;运用翻转课堂的学生在作业中理论性也较好,并且能够自主查阅学校相关信息,在招聘流程设计和绩效设计过程中结合学校情况,能够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5 实验结论及建议
5.1 翻转课堂有利于学生实操技能的提高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并且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知识互补,学生在核心理论方面掌握较为透彻,并且能够对理解理论内容,在分析实际问题时,能够很好的找到将理论和实际的契合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并且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
5.2 传统课堂的基础理论教学效果优于翻转课堂
从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在基础理论测试上平均成绩优于翻转课堂的学生,所以翻转课堂并不是适合所有课程内容,应该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选择部分内容进行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出现这一问题可能是由于我国中小学教育多为应试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僵化,所以学生在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更多依靠教师讲解,抽象及易混淆概念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较难。在基础理论方面教学上应该侧重教师为主,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在边缘概念、抽象概念及易混淆概念应该重点讲解。
[关键词]课程设计学习兴趣学生老师教材
从初中英语教学的角度,探索英语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英语教师的素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有几千万中学生在学习外语,特别是英语,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居世界第一。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有:只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只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机械单调、沉闷、刻板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作为初中阶段的教师,应该从对该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变化出发,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建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兴趣,他才会乐于学、主动学,所以教师应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活动教学在吸收了传统教学的优点的同时,还应融入任务型教学活动,来进一步完善英语学科教学体系,使英语学科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并且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新课程的理念。在课堂上采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如坚持每一节课的前五分钟,轮流让班上一名同学上讲台用英语作Duty Report内容有星期、日期、出席情况、天气等,然后再用英语讲一个小故事。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听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讲授课程外,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开拓课堂外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东西,就运用所学句型去说去练,或者和家里懂英语的人去做简单的对话练习;或是在学校设立“英语角”,为学生创设一种英语交流的情境,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二、分清角色,努力打造“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必定是学生主体能充分发挥的课堂;一个活动型占优势的课堂,必定是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的课堂;一个以学习能力培养为主、基础知识学习为辅的课堂,必定是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的课堂。精心、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活动对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十分重要。要让学生对这堂英语课一见钟情,起到先声夺人之效,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用生动的画面去吸引他们,学生在声图并茂的感召下,自然兴致倍增,气氛上来了,思考和回答问题就会相当积极踊跃,这样一堂45分钟的英语课,学生就会觉得意犹未尽,期待着下一堂英语课的到来。
三、充分利用好课上的45分钟,把学生全身心调动起来,做到“授之以渔”
我建议老师在课堂上有选择性地精讲。传统教学方法是老师见什么讲什么,这样自己浪费了时间,又导致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时间,只是“填鸭式”的灌输。对于比较简单的课文,不求通篇全讲,而是采取让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这样学生就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和乐趣。注意对学生自我教育的培养,学生一看就会、一点就通的知识尽量少讲,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学会体会和总结。
四、课程设计中别忘了老师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及言行和动作
老师的语言往往也影响学生上课的兴趣。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用鼓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学生回答正确时,应用肯定性、赞扬性的语言;学生回答错误时,应用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以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老师得注意在每堂课要对不同的人设计不同的表扬,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往往老师动作的暗示,外部表情的流露,眼神的交流,也需在课程设计中加以考虑,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赞美的手势等都可能表达老师对学生的爱心,使学生有被认同感、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同时还应注重眼神对情感和意向的传递作用。
五、增强口头英语能力和应用英语能力
要想学好英语,必须做到“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在班级中,总能找到这样的学生,笔头功夫顶呱呱,笔试成绩遥遥领先,但一落实到张嘴讲,上台马上脸红,结结巴巴讲不出几句英语来,既胆怯,又有自卑感。还有些同学上课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常常要笑他们。究其缘由,主要是学生始终接受的是被动型英语教育由于学生注意力保持短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我常用的有“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故事法”等,在玩乐中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放松身心去投入其中。平时要坚持听录音与朗读相结合,理解与背诵相结合,学唱英语歌曲与学习英语相结合,保证学生语音纯正,语调自然规范,很快地、顺利地通过英语语音语调关。 同时使学生的英语阅读量增加。这样不但能扩大其语言材料的积累,提高其英语水平,而且能培养其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语感。我们应增强课堂练习,组织创造性的口语表达,以使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快速提高。
六、迎接挑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式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地受到学习者的喜爱。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意识已越来越强。随着英语课程、教材改革和学校内部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家长对教育投资的加大,每一个英语教师都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新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主动的去想、甚至创造性的去运用和解决问题。当前,改革英语教学的核心就是创新精神。为此创新、创新、再创新,才是教师职业的特点。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式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地受到学习者的喜爱。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意识已越来越强。
七、结束语
关键词:高职英语 分层次教学 口语教学
一、研究理论
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从国内看是教学上的因材施教原则。从国外来看,一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的“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欠缺,而是由于没有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掌握知识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就是要最大限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二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层次性原理”。此原理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交流可分为不同层次:元素层次(词语交流);命题层次(语句交流);模式层次(语句网络交流)。师生交流必须在同层次下才能顺利进行,即交流双方必须有“共同语言”。在每个班级中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了让所有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教师必须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内容,“分层次教学”就是适应这样一种要求产生的。
二、研究对象
本课题主要针对我校高职的学生开展试验,这些学生整体基础较薄弱,语言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努力程度、特长优势等也呈现出多样化,这就必然要求教师要从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入手,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确立分层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断实现学习上的跨越。
三、研究原则
1.遵循“听说领先”的教学理念,以口语突破带动整个英语教学的全面改革和提高;
2.尊重个性差异,研究不同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心理特点,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逐步推行分层教学;
3.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遵循“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基础性与提高性相结合,广泛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言水平,并全面提升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作为总的研究方法,同时运用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开展多方面的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将研究结果及时反馈,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修正研究的方法和策略,从而确保课题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
五、实施过程
1.调查立项阶段
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制订分层次教学的研究方案。
2.试验应用阶段
在研究方案的宏观指导下,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任务布置、学习策略、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并以口语教学改革作为突破口,探索分层教学的具体操作途径,在高职年级部分班级首先进行试验。同时,在整个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上,逐步拓展学生的学习、锻炼和提升空间,开设多种选修课、口语课、外教讲座和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培训班,举行英语晚会、短剧比赛、英语演讲、辩论、创作大赛等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多种需求。
3.推广应用阶段
对第二阶段的试验进行分析总结,形成更加系统具体的行动方案,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推行。并在推广实践中结合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新对策,保证改革顺利有序的层层推进。
4.总结归纳阶段
对第二、三阶段的试验个案及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撰写成有价值的实验报告、个案报告、调查分析报告、研究论文和结题总结。
六、研究成果
1.教学论文“职校英语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让学生在‘英’符上欢快舞动――构建职校英语教学大课堂之初探”;“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短剧编演――英语教学的有效载体”;“人文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英语口试载体及评价策略探究”。
2.及获奖情况
“职校英语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发表于《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6);
“短剧编演――英语教学的有效载体”发表于《中国教育》(2005,3);
“英语口试载体及评价策略探究”将发表于《职业教育研究》(2006,8);
“让学生在‘英’符上欢快舞动――构建职校英语教学大课堂之初探”荣获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和省陶行知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我与新课改》征文二等奖。
3.多媒体课件(光盘)
“英美文化习俗”、“外教讲座”系列、日常教学课件。
4.其他成果
指导学生参加市中小学口语比赛荣获优秀奖;
短剧剧本和剧照;
编制高职英语教学及考试大纲。
七、存在问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先进的观念、开放的思想、创新的意识,不要把思想停留在原有的教学理念上,不要把分层次教学理解为简单的学生分层,把教学内容简单化,教学方式固定化。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其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会学;增强课堂活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注重书本知识与课堂实践的有机结合。另外,教师仍需加强先进教学理念的学习和研究,并将其与教学实践进一步结合,真正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英语分层教学模式,并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
2.教师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学习仍有待加强,不断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教学成效和科研成果。
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合作精神、创新能力、资源利用等学习策略仍需继续培养和开发。
4.现有的教学资源形式较单一,内容较陈旧,理论研究书籍和杂志缺乏,阻碍了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八、思考与建议
1.立足学生,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特点和遇到的困难,分层次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将宏观调控和具体指导深入结合,真正把分层次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2.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营造互助合作、友好竞争的氛围,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开发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作用。
3.加强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的优化组合,扬长避短,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
4.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育素养,不断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深入实践和探索,及时总结反思,将经验的积累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创造一定的科研成果。倡导教师间的合作学习,发挥集体智慧,创造出最大的教学价值。
5.建议学校能增加教学科研的参考书籍、学报、杂志的数量和种类,为教师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创造更好的更便捷的条件。
九、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1.在本课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探求分层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为不同语言水平和学习特点的学生创造最佳的机会和氛围,帮助他们获得不断的进步并享受成功的喜悦。
2.继续以口语教学为突破口,加强口语教学的改革和评价策略的探索,在“听说领先”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不断提高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水平,促进多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首先,绩效管理是一个建立共识的过程。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员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间需要就绩效标准达成一定的协议,同时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而不是组织或管理者单方面的将绩效目标和绩效标准强加于员工之上。员工和管理者需要通过沟通、交流,在完成什么工作、如何完成工作、工作需要完成到什么程度、怎样达到组织对员工的工作期望等方面达成共识。其次,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管理过程。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步骤。它具体包括五个环节:(1)绩效计划。在新的绩效周期开始之时,组织需要与员工一起确定绩效目标和行动计划,对后续其他绩效管理步骤的展开提供指导性的作用。(2)绩效辅导。绩效管理的实施者通过观察、记录和总结员工的绩效,对那些不利于绩效完成的行为给予绩效反馈,就相关问题与员工一起讨论,提供行动指导和建议,让员工的绩效表现具有一定的导向性。(3)绩效考核。它是绩效管理的一个核心环节。它是考核主体采用科学的考核方法,对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表现、成绩结果以及对组织的贡献进行有组织的、科学的、客观的考核和评价,并且向员工反馈绩效结果的一个过程。(4)绩效反馈与面谈。通常在一个绩效考核周期结束时,主管人员需要将本绩效管理周期内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对那些绩效良好的员工进行相应的褒奖,对那些绩效不佳的员工进行面对面的绩效沟通,找出绩效表现不佳的原因所在,为下一步的绩效改进做准备。(5)绩效改进。在分析绩效不佳原因的基础上,主管人员与员工一起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帮助员工在后续的工作中扬长避短,挖掘更多的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最后,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最大可能地取得个人和组织的成功。遇到问题先界定责任后再讨论改善策略是人们的惯性思维。然而,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的划清责任,实施奖惩,而是为了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改进工作绩效,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成长。据此,不难看出绩效管理具有如下特点,1.目标导向性。绩效管理要求员工的努力方向和行动目标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通常需要与目标管理法相结合,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到各级部门,再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员工身上,使之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通过在承诺的基础上让员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2.注重沟通。建立共识的过程其实就是沟通的过程,沟通在绩效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贯穿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从绩效计划到绩效改进五个环节都需要沟通的支持。离开了沟通,绩效管理就将流于形式。3.以人为本。绩效管理对沟通的重视其实就是对员工的重视,它纳入员工的充分参与,通过建立员工与团队、组织共同的目标,确立“双赢”的观念,真正实现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二、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大学课堂教学中不乏众多优秀的教师,他们大都具有优良的教学品质和素养。尽管如此,但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不少值得我们关注和改进的问题。概括来说,现今大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堂管理秩序不规范
目前大学课堂里课堂秩序不规范的现象较为普遍,比如学生迟到、早退、旷课、带早餐进教室食用、上课玩手机等情况突出。究其原因,属于学校内部可能存在的原因有:(1)学校层面的监管缺失。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事务繁重,忽视了对课堂教学的监管,主要表现为对任课教师的考核制度相对宽松,特别是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考核权重较弱,课堂教学的相应考核指标不完善、不科学,使得部分教师对于课堂秩序的管理略显随意。(2)任课教师的课程考核力度不够。大学课堂教学最重要最直接的管理者是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对课堂秩序管理的严苛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出勤率和上课效果等。如果疏忽对课堂秩序的管理,就会助长学生认为平时不上课,只需要“临时抱佛脚”就可以通过考试的思想;甚至,有的教师为了维护自己在学生中“良好”的形象,考前划的重点越来越明显,考题出得越来越容易,更是纵容学生形成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和不学无术也无关痛痒的歪念头。
(二)课堂教学缺失民主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大学课堂教学具备必要的民主性。民主意味着平等和自由,将它移植到教学领域,意味着教师应该本着平等、自由、公平的价值理念对待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然而现实中,确有不少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以个人的偏见而特别钟爱或歧视某些学生,没有给予每个学生尽可能平等的人文关怀;也有老师将自己当做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领导型”的角色,喜欢对学生发号施令、颐指气使,忽视对学生需求和个性的关注。这些现象都违背了大学教育的宗旨,也违背了大学课堂教学应有的教学理念。
(三)教师授课信息与学生接收信息相关性不足
信息不对称现象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普遍存在,一方面教师不知道学生的信息容量有多大,他们的知识结构处于何种水平;另一方面学生无法获悉老师将讲授哪些知识,自己应该作何准备。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以下两种结果:教师所传递的信息小于或等于学生所掌握的信息。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今的90后大学生们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对信息的获取的渴望和能力都很强,这可能使得他们知晓的信息比授课老师还多,一旦这种现象出现,他们便丧失了听课的兴趣。另一种情况是教授所传递的信息远远大于学生能接受的程度。有的教师非常博学,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述很多高深的理论和知识,让下面的学生听得云里雾里,难以接受和消化老师传授的信息,这种情况会让学生觉得晦涩难懂,在课堂学习中显得消极被动,最终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绩效管理理念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启示
绩效管理“以人为本”的内在特点与大学课堂教学强调的民主理念是高度统一的。大学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发展,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建立起平等的良性互动师生关系,形成自由、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结合绩效管理的理念给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思考,本文提出大学课堂教学可引入“激励为主、有言在先、奖勤罚懒、扬长补短”的课堂绩效管理:
(一)“激励为主”:大学课堂教学的“绩效计划”需引入激励机制
大学课堂教学的一份指导性文件就是教学大纲,而教学大纲就是绩效管理中的首要环节———绩效计划。一份好的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同样,一份好的教学大纲关系到整个课程是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在教学大纲里需引入既公平又具有激励意义的学生竞争机制。针对前述大学课堂存在的课堂秩序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在教学大纲里应该考虑加大学生平时成绩的比例,根据课程本身的性质,可设为40%~60%不等的比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设置较高的比例)。为了达到公平的效果,老师可以考虑给予每个学生同样的一个平时成绩起评分,比如每个学生给予60分的平时成绩起评分,剩余的40分的加分空间就取决于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比如课堂主动发言、课程笔记的记录、课程作业的展示都可成为加分的项目。其中课程作业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并设计小组与小组间PK的公平竞争机制,激励他们更好地在课程作业中锻炼自己。当然亦可以设置扣分项目,比如随意带东西到课堂食用、迟到早退缺勤等。
(二)“有言在先”:注重课前的“绩效辅导”和“绩效沟通”
绩效辅导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在于它可以就企业希望员工达到的绩效标准与员工进行双向的沟通交流,从而达成一定的共识,让员工知道自身绩效努力的方向,从而指导员工的绩效行为和表现。同理,在某一门课程正式授课之前,教师有必要对某门课程进行必要的“绩效辅导”,告知学生该门课程的设计理念,对学生该门课程的学习绩效如何进行绩效标准的设定,学生如何努力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绩效结果等。在此过程中,老师还要注重听取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设想,他们希望获得什么,想要得到哪些方面的信息,希望以什么形式进行课堂的开展等等,收集学生的意见后老师再对该门课程的设计或者说对学生绩效管理的方案做适当的调整。这有利于避免前面提到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课堂开展效果不佳的问题。这也是绩效管理的精髓所在———绩效沟通。老师在课堂设计中的绩效管理究竟是偏向于让学生感到反感的监督、考核,还是让学生感到满意的激励,往往取决于绩效沟通有没有做到位。一旦有了绩效沟通这个环节,老师就在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形式、考核标准等多方面与学生达成了共识,进而有利于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学生不再认为老师是监督他们学习的“警察”,而是一个引导他们更好学习,改进学习绩效的“导游”。
(三)“奖勤罚懒”:适当淡化期末考试这一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企业中的绩效考核往往是以一些表格的形式对员工的绩效表现和结果进行打分,以此评判员工绩效的优劣,与之相类似,大学里对学生的绩效考核往往是以期末的一张试卷去评判学生某一门课程学习绩效的好坏。然而实践证明,企业中传统的绩效考核会带来诸多消极的影响。比如,员工之所以改善绩效,其主要动力不是来自对企业价值的认同,而是来自利益的驱使和对惩罚的惧怕。同理,如果过分强调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影响,可能导致某些学生之所以认真学习某门课程,其动力不是来自对某门课程价值的认同,而是来自对期末考试不能及格的畏惧。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在学生中流传“60分及格万岁”这样的思想。又比如,传统的绩效考核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倾向容易忽视对员工工作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因此在对学生的学习绩效考核中也应适当淡化期末考试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对他们的影响,而应适当增加平时表现的考核权重,同时结合“奖勤罚懒”的原则设计合理的考核指标考核他们平时的学习表现。
(四)“扬长补短”:关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绩效改进”
大学教育的内在价值是民主,大学的课堂教学也应贯彻这一理念。然而在现实中,多数任课老师是不用坐班的,这也使得他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甚少,他们往往更容易关注到学习成绩好、课堂表现佳的所谓“好学生”,而缺乏对所谓“差生”的关注。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应该在民主、公平的基础上适当给予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可以在私下多关心他们对学习的理解和看法,与学生一起分析他们学习绩效不足的原因,尽可能从正面引导他们积极改善学习状态和学习绩效,必要时可以与学生一起订立改进学习绩效的“改进计划”。当这些所谓的“差生”得到老师的关注,他们会重拾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甚至可以实行“帮帮对”管理办法,比如可以安排一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A辅导、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B,A同学对B同学的学习表现向任课老师进行阶段性的反馈。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在班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构建起一个学习型组织。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