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5: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院病危通知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据死者家属介绍,妈妈病危抢救时,医院没有下达病危通知书;妈妈气绝身亡时,医院没有出具死亡通知书;短短5分钟时间,殡仪馆的拉尸车和工作人员突然出现,强硬地把死者尸体运到殡仪馆;在没有经死者家属同意签字和医院未出具死亡证明书的情况下,殡仪馆就在当天急着将尸体火化。
又据死者家属介绍,在女婴出现生命危险时,家人及病友三番五次去找医生,医生却不理不睬,拖了40分钟之久,才来了个“拖鞋医生”,但女婴抢救为时已晚。
11月2日,本报记者与四川电视台《社会。家庭。女人》栏目记者一道前往大竹县,联手对这起疑云重重的母婴死亡事件展开调查。
事件篇
幸福之家转瞬支离破碎
11月2日下午4点过。达州市大竹县北大街。阳光下一片繁华,但县木材公司宿舍4楼一套简陋出租房内,却是一片悲伤。32岁的徐家祥从衣兜里掏出妻子罗小青生前的照片,抚摸了又抚摸,不可抑制地失声痛哭起来。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五六件小玩具,木桌下有一个空荡荡的摇篮,女儿徐雅姿,在这个世界仅仅生存了58天……
徐家祥满脸胡子,憔悴不已。妻子女儿走后,这个高大壮实的山城汉子消瘦了20多公斤。
50岁的黄香莲一说及女儿和外孙女病亡的事,就泪流满面。其丈夫罗冬道坐在屋角一直沉默着,满眼悲戚。老两口是江西省鹰潭市人,来大竹县已经近20年。他们在出租房街对面开了一个仅有七八平方米大的袖珍眼镜店。
产后一月年轻妈妈猝死
徐家祥哭诉,今年7月13日,罗小青入住大竹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待产,并于次日上午9时15分顺利产下一女婴。临产前,经过各种检查,产妇一切生命体征都很正常。
因妻子生产时失血过多,家人一直要求院方输血,而妇产科主治医生不同意,罗小青一度昏迷不醒。经抢救,小青苏醒过来,妇产科医生说她贫血,需及时输血,要求转入内二科治疗。转入内二科后,由主治医生刘志刚治疗,可一周后,病情没得到好转,反而还咳嗽、发烧。7月22日,家人要求院外观察治疗。
出院前一天拆线时,徐看见妻子伤口愈合不是很好,就要求医生先不要拆,但医生坚持拆了。回家次日(7月23日),妻子伤口裂开大出血,徐家祥又将她送到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仅用一点棉花塞住伤口就让小青回家。此后,小青在大竹县中医院治好伤口。
因一直咳嗽,小青又在县人民医院进行了几次检查,但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家人又把她送到县中医院检查,这次检查结果为“肺结核”后期。
县中医院确诊后,8月12日中午12时左右,小青又住进了大竹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治疗。8月13日早上近9时,小青感到很累,呼吸很困难,医护人员紧急抢救无效。9时15分,主任医生说,抢救无效,罗小青已经气绝身亡……
妈妈刚走女婴又命殒医院
8月15日,徐家祥把妻子骨灰送回梁平老家安葬。8月21日,岳母来电话,说他出生不久的女儿小雅姿有点咳嗽。徐家祥赶回大竹,并于次日早上8时40分把女儿送到大竹县人民医院就诊,确诊为“支气管肺炎”,遵医嘱入院治疗。
9月10日上午11:30左右,小雅姿在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了生命危险,徐家祥赶紧找到儿科主任医生石翠萍,要求她立即来看一下,“可她不来,也不安排其他医生来,却叫我自己去找医生周斌。当我找到周医生时,周也不理不睬”。
拖了40分钟后,来了穿着一双拖鞋的宋姓医生,但小雅姿已经不行了。中午12时20分左右,小雅姿停止了呼吸。这时,她来到这个世界仅仅58天。在不到一月时间里,母女俩就这样在同一家医院里一前一后离开了人世。
女婴死亡家属索赔27万元
9月10日下午,徐家祥找到院方,该院曹副院长表示,需要调查。9月13日上午,死者家属再次来到县人民医院。曹表示,此事不是院方的错,现在尸检也没有用,尸检必须在死后48小时以内进行。他要家属写下索赔要求,下周再来进行解决。记者看到,在医院出具的死亡诊断书上写着:支气管肺炎,呼吸循环衰竭。
9月16日,徐家祥以“医生漠然、不负责任的态度,拖延或错过了我女儿的抢救时间,导致小孩死亡为由”,起草了一份“对徐雅姿因医疗事故死亡索赔”意见书,向医院索赔医疗费、死亡赔偿费和精神损失费等共计近27万元“。
质疑篇
妻子死后医院为何42天才出死亡通知书?
徐家祥提出连串质疑:妻子先前在县人民医院入院、住院和出院时都进行过检查,都没有查出有“肺结核”,该院的检查设备、仪器是怎么了?妻子入院前一晚能吃能走、有说有笑如同常人,即便患有“肺结核”,一个年轻女子,怎么可能在不到20分钟内就突然死亡?妻子病危时,医院为何不下达病危通知书?妻子死后,医院为何一直不出具死亡通知书?
9月24日,大竹县人民医院出具了有关死亡诊断书面材料,称罗小青因患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抢救无效死亡。这时,距离罗小青火化(8月13日)已整整42天,如要对死者进行尸检已不可能。
死者父亲罗冬道回忆:女儿死亡前30分钟,即8月13日早上8时45分左右,他还给女儿端去了馒头和稀饭,当时女儿起床坐在凳子上吃,一边吃一边还和老爸商量医疗费的事。
家属阻拦
殡仪馆为何要强行火化?
徐家祥回忆,8月13日上午9时20分左右,当他听到妻子“已经死了”这句话后,从病房外进来了两个大竹县殡葬改革执法大队(与大竹县殡葬改革管理所、大竹县殡仪馆是一个单位,三块牌子)的工作人员。“当时我就感到迷惑,妻子即使死了,也不过5分钟时间,为什么殡仪馆的人会来得这么快?医生是不是在医疗方面出现了什么错误?不然他们怎么会不给我们死亡通知书等书面材料,就先把人抬去火化呢?他们是否想掩盖一些证据呢?”
死者母亲黄香莲回忆,9时半左右,女儿被殡葬改革执法大队的人抬到了拉尸车上。“我扑上车一摸她身体还是热乎乎的,这时,女婿叫来一辆长安面包车,说要拉回梁平县去抢救,可被殡仪馆的五六个工作人员拦下,女婿冲过去要背着女儿走,对方也不准……”
双方僵持到下午1点过,殡仪馆强行把罗小青拉到了大竹县殡葬改革管理所。徐家祥追到殡葬改革管理所,央求不要急着火化,但被对方拒绝。
当天下午,殡仪馆在医院未出具死亡证明书和死者家属没有签字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罗小青的尸体匆匆火化了。8月14日下午3点,徐家祥在殡仪馆取骨灰时缴了300元火化费,殡仪馆有关人员这才出具一份“委托办理火化登记表”,作为收费凭证。
调查篇
县医院:只见书面答复当事医生不接受采访
11月3日下午3时50分,本报记者来到大竹县人民医院采访。该院廖朝奎院长、曹副院长都在外地开会,院党委书记魏家仲称对此不知情,安排医教科主任杨世权接受我们的采访。
杨世权给记者出示了两份对死者家属质疑的书面答复。在第一份答复中写着:1.关于病危通知书。经调查,罗小青于2004年8月13日8:35病情加重时,我院感染科出具了病危通知书,但死者家属拒绝在其存根上签字;2.关于死亡通知书。经调查,罗小青于2004年8月13日9:16抢救无效死亡后,我院感染科出具了死亡通知书,并征求其家属对死因(因患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是否同意及是否要求尸检,但死者家属拒绝表明意见并拒绝签字。3.遗体转运火葬场问题。罗小青死亡后,医院根据有关规定,及时通知了火葬场接运遗体,火葬场派车将遗体转运到了火葬场,火葬场人员和亲属当时进行了交涉。
在第二份答复中这样写着:徐雅姿于2004年9月10日下午1:35在我院儿科抢救无效死亡。医院接到死者家属投诉后及时认真地组织了调查、讨论和分析,认为我院对其诊疗措施正确,无失误,徐雅姿的死亡是其病情本身所致,医院对此不承担责任。
本报记者提出采访当事医生,医教科另一位负责人经过一番联系,称有的医生没有上班,其他医生都表示不愿接受采访。
当日下午5时过,本报记者再次来到医院党委书记魏家仲的办公室,提出采访当事医生。魏家仲表示,医生们都很忙,且有不接受采访的权利。
县卫生局:
双方分歧很大没能协商解决
11月3日下午,大竹县卫生局业务股长张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卫生局进行过调解,但双方分歧很大,最终没能达成协商解决意见。谈及死者家属反映的部分医生漠然、不负责任等涉及医风医德的行为,张股长称他们并没对这些问题展开调查。
病友家属:女婴患病医生迟迟未到
11月4日,本报记者在大竹县乌木镇找到一位名叫冉红梅的女士。冉女士的小女儿赵丹晨当时与徐雅姿同一个病房。冉证实,因小雅姿一直很不舒服,9月10日上午11:30,家属找医生,但医生迟迟未到。直到中午12时过,一位胖乎乎的医生才来病房,并通知护士对病人进行抢救。
殡葬管理所:
承认无相关手续
11月4日下午3时,记者来到大竹县殡葬改革管理所采访。该所副所长刘阳明说,当天硬要把死者尸体拉到殡仪馆火化,主要是阻止死者家属把尸体运回梁平老家土葬。他承认当天院方的确没有出具死亡证明书,也没有办理相关移交手续。
4日下午,记者见到了当天徐家祥找来的长安面包车车主,这位谢姓男子证实了当时殡仪馆工作人员强行运走尸体的事实。
专家篇
医学专家:患该病不可能猝死
四川大学华西附四院内四科主任朱启上认为,罗小青死后没有进行尸检,医院给出的死因是单方面的。按病理常识来讲,即使死者患有急性粟粒型肺结核,虽然产后也曾大出血,但入院前能说话、吃饭和走路,不可能突然猝死。再者,这种病并不是烈性传染病,死后24小时以内必须火化的说法明显站不住脚。徐雅姿死后超过48小时进行尸检无效,朱主任称,院方应该提醒家属是否进行尸检,以此保留有关证据。
民政部门:殡仪馆严重违规
四川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杨伟说,按照《四川省殡葬管理条例》中有关规定,医院在殡仪馆转运尸体之前,应该给殡仪馆和死者家属出具死亡证明书,殡仪馆在接到死亡证明书和死者家属签字同意火化之后,才能火化。大竹县殡葬改革管理所在两种手续都未完成的情况下,擅自火化尸体,明显存在严重违规之处,将受到严肃处理。
律师:医院涉嫌失职
果真如此吗?一个中医牛人大声说“NO”!
2005年4月20日,我国代谢免疫疗法创始人、北京代谢免疫医学研究院林泽辉院长,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名医论坛》大会上作了《用代谢免疫疗法从肝论治各种恶性病变》科研报告。他在大会上公开设擂挑战:“欢迎任何大小医院、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就重症肝炎、肝硬化腹水、肿瘤、糖尿病、肾病前来打擂!擂台长期有效!”但迄今无人敢应战。
2014年3月23日,林院长应邀出席“2014.诺贝尔奖得主医学高峰论坛暨院士医学论坛”,并在大会作了《代谢免疫将开拓医学新体系》学术论文,赢得了五位诺贝尔奖得者和中美医学院士等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致高度好评!
1993年,中石化高级工程师萨丕奇,乙肝大三阳,重症肝炎,便血,医院4天内二次病危通知。林院长否定世卫方案,用中草药抢救成功,乙肝转阴。现已八十多高龄仍健在。
2007年3月4日,新疆原乌鲁木齐市公安处处长何保太太成莉莉,乙肝,肝硬化腹水失代偿期,胆红素386维摩,食管胃底V高度曲张出血。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农业部领导代诊服药林院长特配药半个月,肝脾区疼痛消失,腿肿消,饭量增。20天出院,同学在医院门口相遇,惊呼:“你遇上了神医啦”?他们到302医院复查,刘博士叹道:“这么重都能治好,真了不起!”至今健康。
2009年12月28日,呼市中年女患者何女士,乙肝、肝硬化腹水失代偿期,收住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消化内科, 黄疸飙升448维摩,重症肝炎,便血,肾衰,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院领导指示请中医肝病肿瘤科主任林泽辉会诊。林主任为患者垫付了全部药费。仅四天半,黄疸直线下降,血小板从18升至46,腹水腿肿全消,肾功能正常。
首钢职工张明生肝癌术后复发转移,服林院长的配药一个月后,最大的十几公分癌消失,其余连片也在3个月内彻底消失。肝硬化痊愈,两对半转阴。至今健在。
类似起死回生病例不计其数,难怪无人敢应战!
据悉,林院长将每周出诊一天,新疗法推广期间实行特大优惠:
1、免费试药;
2、急救、科学饮食手册免费赠送;
3、重症签约承诺:无效退款。
预约电话:010-86225953
姓名:土地
年龄:111亿岁
贡献:让人类有了家园,让人类能够生存
病因:因人类的乱砍乱伐,肆无忌惮地破坏而得了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胃病……
备注:如果人类回心转意,保护土地,不久将康复
看着这通知书,万物心痛不已,他们可是土地的儿女啊。如今,土地公公伤痕累累,他们怎么不心痛呢?经过深思熟虑,江河湖海这些兄弟姐妹,号召来了所有土地上的儿女,为如何医治土地公公的病而召开了一场大会。
会上,黄河大哥首先发言,他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道:“兄弟姐妹们,一切,我想你们也深有感触,现在的人类任意污染环境,连我那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也变得混浊不清,河床也上涨了,要不是那堤岸拦住了我,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是啊,是啊,原来,我那里也是青山碧岭,漫山遍野,绿草如茵,森林里鸟语花香,可如今,如今……”混身肮脏不堪的森林弟弟也感慨万千,“哎,在森林里,数不尽的鸟儿死在猎枪下,无数动物被猎人猎杀,无数珍贵的树木被砍伐。每年,都有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由于这绿色的屏障遭到破坏,沙尘暴经常气势汹汹地来向我们示威。我们……我们,真的没有能力抵御了。”
“我的状况也很差。”河流默默地淌着泪,说:“在我的身体内,随处可见人类食用后的垃圾。水泥厂、化工厂排出的废气和污水,使我的水流变黑变臭,小鱼们吸食有毒的染料痛苦地死去,更可怕的是,近年来由于化工废物越来越多地排放到水中,蓝藻潜滋暗长,恶臭熏天,这可是至命的危害呀!……”
……
“我的儿女们啊!”土地公公说着抽噎起来,万物们也纷纷流下了泪水。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人类而起,解铃还需系铃人呀!只有人类能救我们,也只有人类才能救自己。”伤痕累累的耕地大哥抹干眼泪,说,“我们一起来给人类写封信,让他们早日清醒吧!”于是,由树哥哥执笔,写下了这样一封信:
亲爱的人类朋友们:
你们好!
我们是世界万物。其实,我们应该是和平共处的兄弟姐妹,我们之间,互相依存,互利互惠,共创和谐的生存环境。可如今,由于你们被眼前利益所迷惑,而忽视了人与大地之间的和谐相处,而导致地球环境日益恶化,致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公公已经病危了。如果土地公公的病情进一步恶化,那你们、我们,都将走向灭亡!
聪明的人类呀,希望你们早日觉醒吧!保护环境,珍惜资源,让土地公公早日康复吧。
你们的朋友:世界万物
52岁的父亲在镇里一家化工厂晶体车间做工,母亲在家中处理家务。一家人日子虽然清贫,但三口之家添新人,日子充满了希望。
一个月后,一家人的平静生活被打破——
这天,父亲照例在沸水锅前将废铁扔到沸水中。谁知撕铁皮时,用力过猛,一个踉跄,倒在两米深的水锅中。“来人啊!救命啊!”凄惨的呼救声惊起了工友们,当工友们父亲“捞”了上来时,他已在沸水锅里“煮”了5分钟!
一个小时后,医院下达父亲的第一次病危通知书:“全身85。7%深Ⅱ、Ⅲ度烫伤,休克,可诱发败血症、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奇迹发生了,父亲度过了休克关,暂时从死神身边回了头。植皮!惟一对抗死神的办法。
医生说:“他身上的皮肤大部分已坏死,无法再生。头皮再生性最好,可以反复使用,如果你们愿意,可以用亲人的头皮。”
没等黄医生话完,儿子立刻接上去说:“割我的头皮!一定救活爸爸!”“你刚结婚,还有长日子,你要出了事,以后怎么办?”母亲坚决反对。“身体是父母给的,割几块皮算什么,拿命换我也干!”望着丈夫坚定的眼神,妻子哭了,她心想:如果丈夫真有什么闪失,该怎么办?但想到结婚那天,公公说的那番暖心暖肺的话,心一下又软了,她艰难地说:“妈,你就由他割吧!”见儿媳情真意切,母亲不禁老泪纵横……
医生说:“你爸可能不止一次需要植皮,一旦超过10次,有可能再也不会长头发。你想好了。”儿子坚定地点了点头:“为了爸爸,变成秃头,也值得!”
当手术室的门轻轻关上时,从没接受过手术的儿子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惧。局部麻醉几乎没起作用,他清醒地听到刀割头皮的声音,一阵阵火辣辣的剧痛,折磨得他死去活来。经过4个小时的手术,儿子凝结着浓厚孝子亲情的几乎整块头皮取给了父亲。
第一次手术非常成功!
第二天,父亲小腿创面出现感染。他身上的好皮还没有长出来,急需再做植皮手术。刻不容缓!幸运的是,医生给儿子的头部换药时,发现儿子的头皮长好了。于是,儿子再一次割皮。
然而,几天后,父亲背部创面又感染了,这时儿子的头皮还没有长好。医生对儿子说:“如果你和爸爸的皮都还没有长出来,那就很难挺过危险期了。”
院方再次发出病危通知书!专家也赶来参加会诊。在为父亲生命赢得时间后,儿子的头皮竟然在6天时间内全部愈合,第三次实施割皮手术。事后,医生说,像这种情况实在太少,一般要7到10天,也许是亲情的力量吧!
三天后,医生告诉儿子,父亲已经脱离危险!儿子和妈妈抱头痛哭!
儿子的名字成了市民谈论的焦点,这个20多岁的好男儿所表现出的孝心与坚强感动了善良的人们。
2009年1月13日下午,事关老郑命运的案子在江阴市人民法院开庭。然而因为春运的原因,老郑夫妇却无法到现场旁听。焦急的老郑从傍晚开始一直给法院打电话,好不容易打通了电话却再次得到了令人沮丧的消息:案子还要延期3个月宣判。
与往常一样,又延期了。老郑夫妇还清楚记得上次在劳动局的延期:2008年11月29日8时30分,老郑夫妇忐忑不安地坐在江苏省江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1号仲裁庭外。1年零5个月的维权之路已经让他们身心疲惫,他们认为终于走到了劳动仲裁这最后一步。劳动和社会保障局9时开庭仲裁后,工厂就将赔付老郑高额医药费。8时55分,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仲裁科出来一个人通知老郑夫妇:“工厂已经提起了法律诉讼,劳动仲裁取消。”老郑翻出劳动仲裁通知书,眼见注意条款上写着“申请延期需要提前3天”。为什么在马上就开庭的时候忽然宣布仲裁取消?几经交涉无果,愤怒之余,老郑只能无奈离开。
2008年12月4日,记者在江苏省江阴市见到了老郑夫妇。老郑名叫郑身贵,其实他并不老,只有34岁。略显臃肿的身材和稀疏的胡楂子使老郑看上去像50多岁。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是一个被医院下过两次病危通知书的人了。说到得病、治病和为自己的病讨说法的过程,老郑夫妇立即激动起来,叙述开始杂乱,越着急越说不清。忽然,老郑一拍脑袋:“我有个记录本,事情都记在上面。”说着,他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个小本递给记者:“看这个吧,你一边看,我们一边补充。”
灾难从天而降
小本很破,封皮已经掉了,但是里面的字迹十分工整。这个小本记录的是一个农民进城打工,因工作生病几乎丢掉性命和艰辛维权的过程。
2006年3月,老郑和妻子离开安徽老家,来到江苏省江阴市打工。老郑很快在江阴市长盛化工有限公司找到了工作。刚工作的前3个多月,老郑在这家公司的老生产线DPS车间从事脱苯工段的工作。他每天要将磺化反应后的混合料放入脱苯釜,使用片碱、液碱等,通过化学反应将苯酚提取出来。化学反应会产生刺鼻的烟气,即使戴了口罩也能闻到。当年7月中旬,由于污染严重,老生产线被迫拆除,老郑被安排到新生产线的MAF车间从事粗品的离心和碎料工作。
换到新车间,老郑心想工作条件应该会有所改善。可是上班的第一天,他就发现自己错了:新线的MAE车间内,甲苯、氯丙烯、乙醇等反应后混合物的味道比老车间还要重,不仅难闻,还常常辣得人睁不开眼睛。当年11月26日,老郑又被派到新线的DPS车间做脱苯工作两个月。2007年1月27日,老郑再次被调换到DPS-MAE车间,一直工作到当年的7月16日。其间老郑一直和甲苯、苯酚等有毒物质“做伴”。
2007年6月,一向身体不错的老郑感觉到身体不对劲儿了,但这次在医院检查没有发现问题。两个月后,老郑再次感觉不舒服,那感觉就像得了感冒却总缓不过来。于是,他再次前往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检查身体。这次,他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出现了异常:白细胞增加得像发了疯,以致仪器已经无法计算出白细胞数,只能通过人工计数方法算出大概。所以,老郑的血常规检测报告单的白细胞一栏不是机打数字,而是手写的100.2×109/L(正常人的白细胞范围应该在4.0~10×109/L)。诊断一栏写着:“分类见幼稚细胞,建议骨穿。”
老郑告诉记者,拿到体检报告单那天,大夫严肃地建议他尽快到上级医院做骨髓穿刺检查。于是,不知道“幼稚细胞”为何物的老郑夫妇当天下午就赶往南京做进一步检查。
老郑说,2007年8月21日是他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这天,老郑的骨穿结果出来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液科的大夫给老郑提出了两个治疗方案:一是口服药物格列卫治疗,每年花费大约7万多元,用药时间长,不能根治;二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费用要几十万元,但是需要进行配型,能否找到合适的干细胞来源还是个未知数。
老郑说,当他听到“白血病”3个字的时候,感觉天都塌了下来。听到后续治疗的费用,更是感觉到了什么叫绝望。对于他们这样一个农村家庭,无论是哪个治疗方案都意味着倾家荡产。
“你是在什么地方工作的?”大夫问。
“化工厂。”老郑说他回答问题时已经麻木了。
“如果在工作中长时间接触有毒物质是会引起白血病的。你想想这白血病会不会和你的工作有关。你可以试试去做个职业病诊断,具体怎么做最好先找律师了解了解。”大夫提醒说。
老郑说,大夫的这番话让他回过神来,连忙找了南京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律师建议老郑到江阴市卫生部门和劳动局进行职业病诊断和工伤认定。
职业病认定一波三折
心急如焚的老郑夫妇当天就赶回江阴,找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做职业病诊断。但江阴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老郑,他们没有诊断职业性肿瘤的资质,推荐他到省疾控中心去。
8月23日,老郑夫妇从江苏省疾控中心拿到了诊断资料提交通知书。老郑按要求准备好了白血病诊断证明材料、职业史和既往史,却还缺少健康监护档案的复印件和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治疗。这些材料不能提供的原因是工厂没有健康档案,也没有历年检测报告。老郑去找公司,厂方立即找到江苏省疾控中心,称老郑的工作并不接触苯、甲苯等剧毒物质,并且拒绝在老郑提供的职业史“操作流程”上签字。
8月29日,老郑向江阴市卫生监督所举报了自己在长盛化工得了职业病的情况。卫生监督所稽查科的工作人员询问了相关情况,随后通知老郑次日到工厂进行现场检测,要他做好准备一起去。“但是第二天不知为什么,卫生监督所又忽然不让我跟他们一块儿去了。直到现在,那次现场检测的数据我也没有看到。”老郑说。
9月4日,检测人员再次来到长盛化工,做了第二次检测。这次,老郑到了现场。但是,他发现情况有变化了,因为他了解到车间在检查的前一天停工了。检查当天,生产中的投料用精品替代了往常的粗品,并且只加水搅拌,而以前是加烧碱升温搅拌。为此,老郑的律师到监督所投诉,但是没有得到确切的答复。
尽管如此,9月10日,老郑还是凑齐了材料。交了材料和400元受理费后,老郑拿到了江苏省疾控中心的受理通知书。
10月30日,江苏省疾控中心派专家到江阴,对老郑工作过的这家工厂进行了现场检测。11月13日,老郑从省疾控中心拿到了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证明书的诊断结论是职业性肿瘤(含苯化合物致白血病)。老郑告诉记者,拿到这份诊断证明书后自己特别高兴,心想有了这份证明,以后看病就有指望了。
接着,在律师的指导下,老郑找到了
当地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因为工厂不服,随后向南京市职业病防治所申请了职业病鉴定。市鉴定委员会在12月18日正式受理了工厂提出的职业病鉴定申请。
2008年1月1 5日,由于职业病认定进入鉴定程序,老郑的工伤认定被取消了。
原以为省里的职业病认定是“证据确凿,板上钉钉”的事,但老郑说,3月20日市里的鉴定结果让他大吃一惊:无职业性肿瘤。
对此鉴定结果难以接受的老郑马上向江苏省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委员会申请了省级职业病鉴定。6月5日,省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委员会做出最终鉴定结果:职业性肿瘤(苯所致白血病)。
记到这里,老郑的小本上写了这样一行字:几个月的奔波,努力终于没有让我们失望。老郑说,当时他和爱人以为最终鉴定结果下来这事就基本结束了,可后来发生的事情让他们意识到,这条维权之路还远没到尽头。
弱势群体维权更弱势
根据《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第十条,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当提供职业健康档案复印件和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该《办法》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和有关机构应当按照诊断机构的要求,如实提供必要的资料。然而在现实情况下,“如实提供必要资料”一旦遇到用人单位推诿,指证往往只能由工人自己来推动。
。
老郑告诉记者,别说让工厂提供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就连当初提交职业病诊断材料时让工厂提供营业执照,厂方都不给。最后,老郑只能自己花100元从工商局拿回了副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职业病诊断鉴定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但是老郑说,第一次职业病诊断的400元诊断费是他自己掏的。“本身诊断就是要让工厂赔钱给我的,他怎么会掏钱来帮我诊断哦。”
老郑说:“最初到长盛工作的时候是签了合同的,当时工厂说这个合同给工人拿着也没用,就放在厂里好了。现在,这张证明我工龄的合同却不知去向。再说到广里做现场检测的事,每次专家要到厂里检测,厂方都能提前知道,早早做好准备。有个老乡在专家面前嘟囔了几句。不久他和他的爱人就一起被开除了。因为我的事,已经有好几个老乡坡腿并除。这样下去,还有谁敢说真话?”
按老郑所说,记者电话采访了其中一名被开除的工人。他告诉记者,他是2006年2月进的厂,比老郑稍早一点,一直在长盛工作到2007年11月。老郑出事后,厂里来过好几拨专家。每次专家来之前,厂里都能得到消息,提前做准备。要么把一些平时用的毒性强的原料藏起来,要么用其他东西替代。有一次竟然就用水替代烧碱装模作样开工。他对专家说了一句:“这样检测有什么用?厂里早就准备好了。”随后,他和妻子就被厂里开除了,没有给出任何理由。
我的生命怕是拖不起了
因为“咽不下这口气”,老郑曾先后到江苏省卫生厅、江阴市人民政府和江苏省中心上访,甚至找到了江阴市的市长。“但是有什么用呢?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和一个在当地财大气粗、根深蒂固的企业抗衡。”“屡战屡败”后,老郑说他如今已充满了失望。
据了解,江苏省卫生厅在获悉此事后,立即深入向各方详细了解情况,积极尝试推动问题解决,并主持向国家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技术指导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咨询职业性肿瘤诊断与鉴定问题的申请》,只是到目前还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
同样的案例,同样的标准,为什么得出的结论会完全相反?记者试图采访省、市两级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探其究竟的时候,遭遇了集体失声。
影片《隐形的翅膀》观后感
桥南小学五(2)班阮俊康
隐形的翅膀讲的是花季少女志华考上了高中,她高兴极了,她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放风筝,玩着玩着。突然,风筝被卡在了电线上。志华说:“我找一根木头去挑吧!”说完,她找了根木头去挑。可是,谁也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志华刚挑了一会儿。忽然,紧邻在电线旁边的电筒爆炸了,志华被炸晕了过去。
爸爸妈妈赶紧把她送进医院,医生就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如果不截肢,那就有可能有生命危险,志华因此失去了双手,下床也都快不能下了,她非常伤心,绝望了。她便来到一条小河边上,一步一步地走了进去。爸爸妈妈见志华不见了,便赶紧找了起来。爸爸看见志华要跳河了,便赶紧也跳进河里去,把志华救了上来。
妈妈因为下达了病危通知书而得了精神分裂症,她一看到风筝就会发疯。有一次,下了大雨,志华回来时,看见妈妈正在雨中玩着风筝呢!她只好一个人用脖子收风筝。
几年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志华就要考大学了,爸爸妈妈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志华的身上,志华因为是残疾人,又不能写字,学校也不能收她。后来,她苦练写字,学校终于破格收了她。
有两个同学跟她座位很近,一个是男同学,他很虚心。他教会了志华学自行车。另外一个是女的,经常瞧不起志华这个失去双手的残疾人。有一次,女同学生病了,志华特意跑到她的家,喂她喝水,给她吃药。女同学被志华感动了,和她成为了好朋友。
志华的妈妈因为得了精神分裂症,无意中走到了河边,越陷越深,但她还是不顾一切地往前走志华发现了妈妈要跳河,就赶紧跳进了河中去救妈妈,但是她不会游泳。就在这危急的时刻,一辆拖拉机开了过来,车上的人见志华和她的妈妈都快淹没在水中了,就赶紧拖掉外衣,跳进河里去救她们母女两,经过一番救助,妈妈是救起来了,可是她再遇到刺激病情还会继续发作。志华参加了高考,虽然她的考分过了线,但因为没有双手又报的是医学专业,她没有被录取。想学医为妈妈治病的愿望破灭了。就在她迎战全国残运会刻苦训练的时候,她妈妈无意中知道了志华没有被录取的消息,经受不住打击,精神分裂症发作,一下子走失,再也没有回来。
一次,国家队来这里挑选运动员来参加国家残奥会,她看中了志华这个苗子,准备选她来参加残奥会。于是,志华参加了国家队。
在志华的不断练习下。志华参加了全国的残奥会。全程有3个来回。一开始,志华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过了一会儿,总算超过了一个人。嘿!又超过了一个人,在最后的关头,志华使出了最大的力气。啊!志华把前面两个人都超过了。最后,志华夺得了第一名。学校也录取了她。志华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了好成绩,取得了进军残奥会的资格。但是她的妈妈已不在人世。电影在最后快要结束时,女主人公知道自己考上了大学时,她在草原上对着蓝天大喊:“妈妈,我考上大学了!”看到这一幕时,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有一双隐性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我很喜欢这首歌,更佩服女主人公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学习她坚强、有责任心、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同时应该珍惜生命,让活着的生命更精彩!
那年,他,17岁,在报考大学主修科目的问题上与父母有了争论,父母希望他报考经济管理专业,而他自己乐爱音乐,为此他们吵了很多次。可他脾气太犟,瞒着父母报考了一家小有名气的音乐学院。于是他在焦急、期盼、不安中度过了一个月,当录取通知书送到他家时,先是一阵沉默之后便是父亲的一阵怒吼:“你这个逆子!”接着便是一个响亮的耳光。他不服的扬起头,大喊道:“我已经长大了!我有权力决定我的未来!”父亲面色铁青,一会儿才吐出几句话:“好!好!好!我就看看你是怎样的长大法,从今天开始,家里不会拿一分钱给你,我要看看你怎么度过大学四年!”
于是,他独自背起行囊远走他乡。到达学校时,他已将钱花的差不多,他被迫去找工作,在多次被拒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餐厅服务员的工作。开始时一切很正常,可是之后的一件事却改变了他的一生:
那天,他快下班了,正准备换衣服回家时,他看见有一个满身酒气的中年男子用肥腻的手抓着一位女服务员,正义心一起,他便走上前去说道:“放开她!”那名男子显然被他的一声吓到了,抓住那位女服务员的手松了一下,随即说道:“你这个小子哪来的?快走开!”他没有理会那名男子的话,只对着那名男子说:“我说放开她没听见吗?那名男子松开了手,便对他说:“我说你小子是谁啊?多管闲事!”他看了看他身上的制服,随即嘲弄的笑了笑:“我说是谁啊!原来是个小服务生啊!我劝你不要多管闲事!给我让开!”用力的推了他一把。他被推倒在地,一时气不过,便起身给了那名男子一拳,只见那名男子由于酒醉脚下一滑摔倒在地,而头正好撞到桌子棱角,血立刻流了出来。他顿时懵了,女服务员的一声尖叫让他清醒了,随即打了两个电话,一个是120,一个是110。那名男子被送进了医院,而他自己被带到了派出所,接受查看,于此同时,警方通知了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得知急忙从千里之外赶来。那名男子由于脑子大出血,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而他听到这个消息时,觉得天都要塌了,他对母亲哭诉道:“妈妈!我真的没想到他会撞到头,我只是气不过……怎么办?妈,他会不会死?他死了是不是我也要死?我不想死啊!……”“孩子啊!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这可是人命啊!现在只有希望他度过危险了!”父亲听了吼道:“瞧瞧你们在说什么!这种时候只想着自己,若是他有什么不幸我看你用什么赎罪!”说罢转身离开了看守所,母亲见了便追了出去。“你刚刚在说什么啊?怎么能那么跟孩子说,万一他受不了怎么办?”“唉!我也不想这么说啊!可是我希望给他一个教训,让他明白以后不可以那么任性!”“以后,他还有以后吗?那个男的要是活了还好说,要是死了……”“其实那个男的早就醒了,我是要他长点记性!”他因为那个消息一直呆住了,而父母的对话也一字不漏的进了他的耳朵,听完后,留下了两行热泪。之后,法院判他无罪释放,赔了几十万块。自此之后,他就真的长大了,接手了父亲的公司,人也变得更加稳重。每每他回想起那件事时,他总会说:“正因为那次的事件,我才真正明白自己只不过是个没长大的小孩,人长大真的要经历些坎坷啊!”
成长的路上真的没有捷径吧!希望大家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成长,千万不要想靠走捷径哦!否则,会适而其反哦!
江西省上饶市地六中学初三:蒋若男
作文 zuowenku.net
2013年10月6日晚上9点,杨丹丹带着语语在家门口玩。突然,一名吸毒后产生幻觉的男子拿着刀向语语袭来,杨丹丹马上冲上去,抱着女儿往家里跑。快到家时,杨丹丹的后背被砍了一刀,但她顾不上自己,到家后赶快查看语语的情况。一路上,语语没哭没闹,杨丹丹以为没什么事,可掀开孩子衣服的那一刻,她和钟胜男都怔住了,语语的右臂被砍断了,身上中了6刀。
钟胜男和杨丹丹马上将语语送到了四川省人民医院。送到医院时,语语因失血过多,已经逐渐失去凝血功能,还伴有严重的脑水肿。经过一系列的抢救,语语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但她并没有脱离危险,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钟胜男和杨丹丹一直守候在语语身边。杨丹丹更是一直为女儿祈祷,希望她能一切平安。然而语语的情况丝毫没有好转,这远远超出了杨丹丹的想象。在入院抢救的第10天,语语的生命体征一度呈下降趋势,仅那一天,钟胜男和杨丹丹就相继接到了好几份病危通知书。
病危通知书就像一盆盆冷水,重重地浇在他们的头上。即使这样,作为母亲的杨丹丹也从未想过女儿有可能会离开自己。但希望一点点破灭,杨丹丹心里明白,女儿醒过来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可她又执意与这个念头抗衡着,期待奇迹出现的那一刻。
语语的身体每况愈下,医生找到钟胜男和杨丹丹,和他们讲了语语现在的状况,并按照惯例委婉地讲述了关于患者意外去世后捐献器官的案例。钟胜男和杨丹丹相互搀扶着走出医生的办公室,从医生的话语里知道,他们随时会失去女儿。钟胜男拉着杨丹丹的手,说:“捐献器官是不是要在语语的肚子上划个大口子啊?”杨丹丹听完,和钟胜男抱头痛哭。
语语就像能感知到父母的企盼一样,顽强地与死神抗争着,可就在被抢救的第18天,语语出现了脑死亡,当时只能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钟胜男和杨丹丹看着即将夭折的女儿,又一次哭红了双眼。
幼小的语语还没能认识这个世界、享受生活的快乐,就要这样离开。杨丹丹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她在心里对自己说:“捐献语语的器官可以为别人带来生的希望。此时有多少和自己一样的母亲,在为生病而找不到器官移植的儿女掉眼泪啊。”虽然杨丹丹想捐出语语的器官,可她怎么也迈不过心里的这道坎,就这样在纠结中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这段时间里,反复在杨丹丹脑海里出现的是语语受伤以来,曾帮助过他们的陌生人。为了抢救语语,有人为她捐过血小板,还有更多素不相识的好心人为语语捐过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杨丹丹对钟胜男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钟胜男瞪大了双眼,说:“你疯了,你可是孩子的母亲啊……”杨丹丹抽泣着说:“我们应该学会感恩,而且这也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将语语留在人间。”钟胜男看着病榻上“熟睡”的语语,良久无语,直到天亮了还在犹豫不决。可当他得知一个11个月大的上海女孩患有先天性胆管闭锁,一直找不到肝移植,再拖下去随时会面临肝硬化和肝腹水而失去生命,而现在她和语语的肝配型成功时,他点头同意了。
10月24日,24岁的钟胜男和22岁的杨丹丹捐献了语语的眼角膜、双肾和肝脏,他们是在捐赠协议上签字的最年轻的父母,1岁零4个月的语语也成为四川省年龄最小的器官捐赠者。在语语即将进行捐献手术时,钟胜男和杨丹丹走到语语的病床前,他们紧握着女儿的小手,在女儿的额头上留下了最后一吻。
病防治所的一名工作人员。2012年4月23日,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却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分水岭。110天,陈永华用生命书写了大大的一个“爱”字,见证了从地狱到天堂的跨越。
这天他同往常一样准备出门上班,一阵急促的铃声打乱了他的计划。电话是母亲打来的,慌乱的语气让他嗅出了一丝不安。父亲出车祸了!一瞬间。他仿佛跌入地狱,好端端的父亲怎么突然出了车祸?原来父亲凌晨骑电动车出门被一辆无牌汽车撞倒在地,当场昏迷,被送进泰州普济医院抢救,如今生死未卜。
陈永华给妻子留了张便条。就匆忙赶往机场。一路上,他不停地询问。给弟弟的短信里这样写道:“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爸爸的生命,我要一个活着的爸爸。”他是18岁出门闯荡的。一去就是40年,其间他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两年。
父亲的生命危在旦夕,在连续几天血透无果的情况下。医生说这是肾衰竭没有好转的迹象,八成是活不过来了。
一个星期内,光病危通知书就下了四次。陈永华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和恐惧。那些日子里,陈永华几乎时刻盯着显示父亲生命体征的监护仪屏幕——“盯得眼睛都疼了、肿了”。晚上。他便就着走廊昏黄的灯光记录下治疗状况,分析爸爸的病情,做了什么手术,尿量有多少,用了什么药以及自己的心情一点点地记在日记里。
这样的日记到父亲出院时竟写了15万字。为了就近守护和了解父亲的病情,陈永华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外的走廊里整整睡了13天,白天吃家里送来的饭菜,夜里铺上几张报纸席地而眠。一天24小时,不论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医生叫一声“27床陈福扣家属”,陈永华就像冲锋的战士听到进攻的号角一跃而起,他知道自己需要为父亲做的还有很多。
陈永华决定转院。有朋友好心劝说,转到大医院,抢救医疗费用可能需要近百万元,这对工薪阶层的他而言无疑太过昂贵。彼时,离家时带来的6万元早已用光。尽管如此,陈永华仍然做出了转院到南京的决定。没有钱,陈永华卖掉了单位分给他的房子。另一套仍在还月供的房子,他也通知妻子尽快抵押变现。
真情往往能创造奇迹,在医生的精心治疗及陈永华的悉心照顾下,老人的病情一天天好转,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为了能边工作边照顾父亲,陈永华打算把老人接到广州医院休养。由于父亲不能坐火车,陈永华只能不断地跟机场和航空公司磨嘴皮子,花8000元买了3张机票,拆掉椅子扶手,让父亲躺在飞机上抵达了广州。8月,老人出院。除了一只眼睛在车祸中失明,基本康复。
110天,从地狱到天堂,陈永华用爱的力量唤回了父亲的生命。病房里,他第一次喂父亲。第一次抱父亲。父亲消瘦身体的余温还残留在陈永华的掌心。“进病房这段路并不长,我抱着父亲一步步却走得很小心,走得坚定,走得漫长。”
家离单位1000多米,但对身患肝癌晚期的钟昌明却是艰难的。疼痛和燥热,使他每走100多米,就要停下来靠在街边喘息一会儿。
这时,在钟昌明眼里,肝癌晚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特大干旱已整整持续了72天!降雨预报数次失灵,人们的希望屡屡落空,巨大的压力让他这个县气象局局长如坐针毡。
来到值班室,钟昌明看完卫星云图,心里一阵激动:降雨云系可能进入荣昌上空,这是一次向天要雨的好机会。
“各炮点待令!”7时30分,钟昌明下达第一号指令……晚11时30分,钟昌明发出第40号指令后,倒计时开始:“10、9、8……开炮!”
200多发炮弹呼啸着冲向天空,干涸的荣昌土地迎来了70多天来的第一场甘霖。
钟昌明来到窗前,双手掬满雨水,轻轻地捧到嘴边……慢慢地,慢慢地,他倒了下去。
救护车呼啸,就这样,在逃出医院第62天、成功向天要雨后,他离开了工作36年的岗位。
36年前,钟昌明成为一名气象工作者。他说,这虽不是他生命的起点,但一定会伴随他走到生命的终点。
1971年7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荣昌县气象站招工。一位干部看上了17岁的钟昌明,也注释了他的一生。
同年11月,他被送到四川省气象局培训。来到训练队,钟昌明懵了:高中生成堆,大学生不少,他一个小学生……
“拼了命也要跑到前面!”他暗下决心。于是,别人娱乐时,他在读书,别人休息时,他还在读书……终于,结业时,他跑进了全班前10名。
而仅凭在培训班学的知识,要弄懂气象科学的奥妙远远不够。
从此,钟昌明一日三餐常常是稀饭加馒头,所有的钱都拿来买书……终于,用12年时间,他完成了从一个小学生到大专生的转变。
自学的同时,钟昌明用3年时间,徒步走完濑溪河、清流河流域,进行系统的生态考察,论文《濑溪河清流河流域洪涝灾害与农业生产发展战略研究》在北京学术研讨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在家人和同事眼中,钟昌明是一个“工作狂”。气象局从最初的一个站长、一个职工、一条狗、一座破烂不堪的土墙房子,变成今天的办公条件一流和有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从1996年起就担任局长的钟昌明功不可没。
五次手术,五次逃离医院。他说,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回到单位,30多年了,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感情。
2005年6月28日,副局长李光武对这个日子永不会忘。这一天,气象局职工到荣昌县医院体检,医生把他悄悄拉到一边,说:“你们局长是肝癌。”
钟昌明被送到西南医院,医生诊断最多只能挺3个月。7月25日,他被送上手术台,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
8月11日,刚离生死界半个月,钟昌明躺不住了。他找到主治医生恳求:“呆着心里难受,换个环境,心情会好起来,我相信回到单位有利治病,请满足我的心愿吧!”
第二天,他回县里上班了。
他说:“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回到单位,我在这个院子里干了30多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感情。”
钟昌明的病情继续恶化,一年里,他先后4次被送上手术台,被下病危通知书。但那4次,他只分别住了8天、40天、20天、19天医院,都以同样的理由,回到了单位。
此间,县城综合改造工程影响气象局观测环境,气象局需搬迁,工作异常繁忙。“钟局长总是早上7点到,晚上8点才走,有时是凌晨两三点才休息。”办主室主任说,“他根本没把自己当病人。”
第5次手术是2006年6月初做的,7月4日,钟昌明获知县里旱灾严重,要求出院。医院坚决不批准了。
钟昌明与医院签订了生死责任书:病情恶化甚至因此死亡,责任自己承担!
钟昌明在第5次手术后的第19天回到单位,怀揣救命药,一直战斗在抗旱一线。他说,我的时间不长了,在生命的尽头,我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7月10日,钟昌明拄着拐杖,带着随行人员,在烈日下走了3个多小时,最后在观胜镇凉坪山选择了一个理想的人工增雨作业点。
上午11时20分,正在用GPS测定相关数据的钟昌明突然感到肝部剧痛,昏倒在地。李光武从他怀里摸出急救药灌下去。20分钟后,钟昌明醒来,大家将他往车上抬,但他挣扎着说:“不行,人工增雨作业点太重要了,我能坚持。”
此后,钟昌明跑遍全县10个镇20个村,确定了4个人工增雨作业点。
4个高炮作业点需要人员,人手严重缺乏。钟昌明只安排自己和另外一名有病的同志留在单位,夜以继日地观测、指挥。
每天,妻子都哭着不准他走出门,他说:“再坚持几天,等下雨了,我立马去医院!”这一拖就是两个月。
不是尾声的尾声
2006年底,钟昌明已离开他的单位100多天了,但他的办公室每天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钟局长是个爱整洁的人,他现在人在医院,但我们每天上班、下班都要把他的办公室打扫一遍。”一位职工噙着泪说,“我们希望他还能回来……”
职工眼中,钟昌明是一位真正的好干部。气象局从1996年钟昌明当上局长后,效益日渐好转,而钟昌明自家的日子却过得很艰苦,妻子下岗,女儿上学,经济非常困难。
1999年,气象局要招临时工,下岗两年的妻子提出要求,但被钟昌明拒绝了。2004年,气象局分了两个用人名额,他女儿恰好大学毕业四处找工作,但他以专业不对口为由,拒绝录用自己的女儿,而招了另外两名大学生。他的女儿伤心地哭了一整夜,如今仍在成都打工。
他对妻子和女儿说:“我对不起你们,但若我开了这个头,单位的风气就会变坏。”
钟昌明觉得最对不起的人,还是自己87岁的老母亲。虽然同住县城,虽然钟昌明时时牵挂老人,但是,他自得病以来就一直躲着母亲,母亲多次打电话要见他,他都以“旱灾未解除,时间紧”为由拒绝了与母亲相见。
钟昌明流着泪说:“我是母亲惟一的儿子,我不能让老人见到我现在的样子……”
2006年10月13日,钟昌明被重庆市委、市政府授予“抗旱救灾一等功臣”称号。
“感谢你为抗旱所做的贡献,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你表示深情的慰问!”11月14日,西南医院病房里,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光国专程前来看望慰问病中的钟昌明,他说:“人民不会忘记你!”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药品管理法》对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只有要求每年进行一
次健康检查。但违反规定却没有具体行政处罚的条款。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有gmp、gsp的跟踪检查,相对来说对《药品管理法》51条的执行还是比较到位,问题出在医疗机构药品从业人员,医疗机构有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尤其是乡镇以下医疗机构量大面广,有相当一部份属于个体性质,对健康检查规定认识不足,参加体检不自觉、不主动,要等待通知。体检组织由药监部门书面通知到乡镇一级卫生院,并委托乡镇卫生院通知所属的卫生所、卫生室、个体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参加体检。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个别乡镇卫生院未做好体检组织工作,没有按规定要求通知基层医疗机构,致使药品从业人员成批未参加体检。二是卫生室个体诊所人员少,个别医疗机构仅有一名医务人员,工作脱不开身未参加体检。三是有少数医疗机构认为年年体检没什么必要,而不参加健康检查。
另外:参加体检人员不符合要求,药监部门发调离工作岗位通知书到乡镇(中心)卫生院。乡镇以上医疗机构法制意识比较强,一般能做到及时执行调离工作岗位,而村卫生室、个体诊所收到乡镇卫生院转过来的调离工作岗位通知书,却往往强调种种原因,拖着不办,不执行调离通知,致使患有传染病的医务人员继续从事着直接接触药品工作,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传播疾病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几点建议与意见
药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的一
件大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逐步完善规范体检程序,杜绝漏检、代检行为,加强监管确保健康检查不合格人员调离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岗位。我们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加强《药品管理法》的宣传贯彻,增强药品从业人员对体检工作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变被动为主动,确保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全面落实到位。
(2)药监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药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情况的督
促检查,建立体检工作电子文档,完善监管机制,规范体检组织程序,对应参加而未参加体检的药品从业人员要加强法制教育并及时安排补检,努力做到应检人员不漏检。
(3)健康体检不合格的药品从业人员必须调离直接接触药品工作岗位,对个别医疗机构顶着不调,任其让患有传染病人员从事药品直接工作的,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资格,或者以公告、通报方式责令调离。
(4)药品行政执法人员也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药品管理法》虽未明确行政执法人员必须体检。实际上药监部门执法人员对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检查时也要直接接触到药品,若患有传染病也同样会污染药品,危害人民用药健康。
(5)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对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无故不参加体检行为要予以行政制约,对患有传染病必须调离工作岗位而未调离的行为要予以行政处罚,进一步规范药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胡倩倩是河南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的一名护士。她生病的爷爷跟她在同一家医院,相距不到50米。胡倩倩是跟着爷爷长大的。她小时候的梦想是当白衣天使,父母很反对,说工作太累。爷爷却支持她,说治病救人是行善积德,职业很高尚。有了爷爷的支持,她高考后选择了医大护士专业,毕业后当了护士。
心脏重症监护室不同于一般的科室,遇到危重病人,上班时间不规律,不能正常上下班。有时通宵达旦做手术,整台手术下来,她经常身体疲惫不堪。
这天,一个危重病人要动手术,她和医生在病房里忙碌。那天,爷爷身体不舒服,到了她所在的医院治疗。治好后,爷想顺路看看孙女,就来到她所在的科室。爷爷坐了半天,也没有看到她的影子。就跟旁边的病人和家属聊天,爷爷自豪地说:“我孙女就是里面的护士。”病人也都认识她,说她服务态度好,满是感激之情。听了病人和家属的夸奖后,爷爷决定回家,不打扰她的工作。
下班后,胡倩倩埋怨爷爷,说叫其他护士传个口信,咱爷孙就能见个面。可爷爷大度地说:“你的工作一刻耽搁不得,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我不打扰你,是对生命的尊重。只要你安心的工作,就是最大的孝顺。无论何时,你都要以工作为主。因为你选择了这项工作,就要担负起责任。”爷爷的这番话,让胡倩倩特别感动,她搂着爷爷的脖子撒娇,说:“爷爷身体健康,不会有什么事。我们都不会有什么事。”爷爷抚摸着她的头说:“你的孝顺,让爷爷很开心。”
胡倩倩记住了爷爷嘱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多次得到医院和病人的好评。去年腊月二十九,一向身体硬朗的爷爷突然发病,被紧急送到她所在的医院。下午3点,奶奶给她打电话,叫她下班去看爷爷,她答应了奶奶。但没过多久,送来一个危重病人,她又投入到紧张的手术之中。
爷爷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父亲想给她打电话,希望她过来看爷爷。可是爷爷不让父亲打电话,说她正在忙,不要打扰她。经过抢救,医生摇了摇头,说已经尽力了,爷爷剩下的时间不多了。病床上的爷爷一直念叨着她的乳名。父亲悄悄地退出病房,拨了电话,而她正在进行一台手术,顾不上接电话。
手术做完,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她打开手机,发现父亲打的11个未接电话,她有种不祥的预感,赶紧回拨过去,父亲悲痛地说,爷爷就在医院,已经离世了。胡倩倩感到天旋地转,身子一软,瘫在凳子上。她失声痛哭,爱她的爷爷离她很近,十几米的距离,而她却没能见他最后一面。她直起身,拖着沉重的步子,找到父亲。父亲说,虽然爷爷走时一直叫你,但他没有怪你。父亲不说还好,一说她的心里更难受。她一直以为,爷爷的身体一直很健康,不会发生意外。然而,爷爷离开了她,就在她的旁边。
“虽然跟爷爷很近,但不能过去看你。因为病人需要手术,希望天堂的爷爷能理解。”面对记者的采访,胡倩倩反复地说。世间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近在咫尺,却阴阳两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