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

时间:2023-06-05 09:55: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

第1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市场

中图分类号:TS7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345-01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食品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影响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尤其是近几年来是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使食品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同时市场上依旧频频出现一些安全事件,主要是因为一些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存在一些疏漏和问题。该文通过对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现况的研究,检测深度不足的原因总结如下。

1.1 食品检测标准的滞后

检测标准落后,监测机制不完善,如苏丹红事件出现后,我国才陆续出台了一些法律规制,可见法制对食品安全的保护做的并不完善,让打法律球的无良商家有机可乘。所以,致力于完善食品安全保护的法制机制,也是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重要任务。加之深入研究市场,制定相关技术措施,来提高食品检测的效果。

1.2 食品检测方法的缺失

我国食品检测方面还存在不够精准、技术方法缺失等问题,如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含双氧水、膨胀剂等有害物质的产品,没有更好的方法,更快更精准地去发现他们,将给消费者的人身安全留下了许多隐患。

所以,研究更有效的食品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3 食品检测范围过小

随着食品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近些年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在农产品安全检测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分析了化学药品、肥料残余等物质的含量。但在成品中一些激素和激素衍生物等的检测工作却有一些欠缺,其体现了食品安全监测中还存在检测范围过小的问题。检测范围的不足,会直接导致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事件的发生;检测范围上的疏漏,也无法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利益。所以,检测范围的广度问题,研究方面的不足,把握程度有所缺失,也是食品检测工作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现阶段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食品质量检测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有效规范了食品生产企业的商业行为,提升了我国的食品安全。但由于自身发展的时间较短,对于食品检测工作缺乏相应的经验,在食品质量检测的实际操作中涌现诸多问题。因此就需要不断提升我国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深度与水平,通过检测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开发,提升我国的食品安全。

2.1 天然毒素检测技术

天然毒素检测技术主要是针对黄曲霉等毒素,由于在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在发展的早期对于黄曲霉等有毒物质的检测不够科学,不能满足检测的实际需求,加之其技术流程过于复杂,成本投入过高,检测结果准确性不足,使得我国传统的天然毒素检测技术发展水平受到严重制约。随着我国食品质量检测技术不断进步,将酶联免疫技术引入到黄曲霉等天然毒素的检测流程之中,酶联免疫技术能够有效的将食物中存在的黄曲霉等天然毒素高效的分离出来。但是从实际检测见过来看,虽然我国将酶联免疫技术引入到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中,但是由于现阶段的生物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并不能有效地与食品中绝大多数天然毒素产生反应,得出科学准确的检测结果。

2.2 药物残留检测技术

为了减少蔬菜、粮食作物的病虫害,提升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我国现阶段的粮食生产环节大规模的使用抗真菌药物,虽然有效的降低了病虫害对食物生产所带来的危害,但是抗真菌物的滥用,使得药物残留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又一大问题。因此对于食物中抗真菌药物残留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我国食物中抗真菌药物残留检测技术主要有摘定法、波谱法、免疫分析法、生物测定法等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抗真菌药物残留进行科学的检测。从其营养成分与有害物质的种类方面对使用抗真菌药物的食品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测,加之相食品质量检测设备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为波谱法、免疫分析法以及生物测定等检测方式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2.3 转基金食品的检测技术

虽然转基因食品看似健康, 但尚未得到明确的科学验证,这就要求在食品检测中,注重对其的质量检测,此时通常采用的是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分析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实时荧光检测技术应运而生,攻克了以往的检测瓶颈, 而且当下处于研究中的检测试剂会为转基因食品质量检测工作带来新的契机。概括的讲, 我国食品质量检测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距理想的检测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存在诸多空白和不足,如膨松剂、甲醛、双氧水等原料检测技术匮乏,超痕量分析技术缺失,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不足, 快速筛选、检测技术滞后、精度差等,严重制约着食品质量检验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为社会输送安全放心食品, 故不仅要注重创新检测方法,研发检测技术,也要以完善的食品检测体系为重要保障。

2.4 有机物检测

工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污染程度的加深,使食品中的有机物含量和浓度成为食品质量检测的重要内容。食品可以采用清洗和浸泡的方式降低有机物的含量,但是不会完全消除食品中的有机物,所以在进行食品质量检测时,需要对有机物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控制。目前,食品质量检测中有机物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有机物痕量检测和超痕量检测,能够实现对二英、氯丙醇、多氯联苯等物质的检测。

3 小结

食品质量检测部门应基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和手段,予以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切实掌握更多先进而高效的检测技术,以此适应新形势下的检测工作,以此为公众享受食品严把质量关。这就要求其致力于简化检测准备,快速筛选样品,节约检测时间,提高检测精度,即大力发展快检技术,如选择试粉、干燥纸片等用于改进培养基,采用便携式光度计、色谱仪等先进的分析仪器,借助分光光度计法用于快速测定农药残留,通过微波溶样技术快速检测食品金属污染物,利用免疫亲和柱法便捷、精确测定黄曲霉素,借助特定试纸检测金属元素等,均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而且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已经走入了开发试验阶段。

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当前社会永不过时的话题,食品作为一个人生存的基础条件,其安全是切身关乎人民群众的事情,也是需要广泛关注的问题。所以,人们对食品检测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食品检测部门着力于监控食品安全,保障为公众提供健康、放心的食物。

参考文献:

第2篇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从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危害等[1]。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像苏丹红事件、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等,对人们造成严重的危害,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

 

1 我国食品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建立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食品法律体系,但是,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内容不够全面。随着转基因食品、纳米技术等新产品、新技术的出现与应用,食品新资源和食品添加剂新品种也越来越多,对食品质量安全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食品质量安全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还存在配套不完善、调整范围与具体监管不相适应的现象,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存在体系结构不完善、强制性标准有冲突的现象。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还应从国际上已广泛应用的食品安全监测预警、食品安全风险的分析与评估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完善。

 

1.2 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监管体制不健全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包括卫生、农业、工商、食药、质监、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但是管理职责交叉,尽管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对其监管权限有所划分,但各部门监管职责界限仍然不够明确,存在各种管理弊端。在具体工作中,各部门之间协同协作效率仍亟待提高,特别是在种养殖、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对有关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和食品质量安全信息难以及时沟通、共享,造成监管的效率较低,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并不到位。

 

1.3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落后

 

我国重视食品生产标准,但是,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水平较低,相关标准数量少,像农产品、食品包装物等相关物品的安全缺少强制性安全标准,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并不全面,不能有效的保障食品的安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仍不够健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理顺,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离现实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品标准体系相对落后。同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管理较乱,没有统一的法律链接供公众查阅。

 

1.4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手段落后,财政保障不够

 

食品安全最基本的保障是食品安全检测。目前我国食品检验检疫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检测技术仪器落后,检测方法缺乏科学性,相关的检测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分散,特别是终端快速检测技术和设备还不够完善,生产、销售变质食品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食品质量管理财政保障不够,基层的食品质量检测工作,财政支持不足,检测手段和设备落后,容易造成食品检测率和正确率低,食品质量无法保障。

 

2 解决食品质量管理问题的对策

 

对于食品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解决。

 

2.1 完善我国食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

 

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从制度上解决实际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使食品安全得到规范有序的调整。注重食品标准程度性规定,建立食品风险监测和评估系统,使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化。食品产业链过程要进行有力的法律规范,对于法律中不适应食品安全需要的规定及时修改和完善。学习国外先进食品质量管理的经验,使我国食品质量管理水平国际化。

 

2.2 建立有效的食品监控检测体系、加强质量监督

 

对于当前食品质量管理部门,应建立统一有效的食品监测规范,形成全方位的食品质量监控体系。对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等企业按照其规模和业态进行分类管理,食品准入市场要强化QS为标志的制度[2],推行GMP和HACCP质量体系认证,不断完善食品管理和检测制度。相关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负责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依法、依规、依标准加强食品质量的监管工作,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2.3 理顺优化管理权限、加大监督惩罚力度

 

要加强质量监督部门的权责,积极主动履行职权,对于失职、徇私的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给予相应惩罚;严厉打击假标识、假包装等伪劣食品,对伪劣不合格的食品生产企业要加大打击力度,严惩相关责任人,情节严重者须追究刑事责任。

 

2.4 学习国外先进监测技术、加大检验检疫设备投入

 

我国应多学习国际新技术,如食源性疾病监测技术、食品危险性分析技术等,运用食品检验设备和检疫设备,有效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性,提高食品质量。政府应加大食品安全监测设备上的投入,把食品质量安全监测投入列入财政预算,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得到先进技术支持。同时,引导和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加强和提高食品检测水平,进一步保证食品安全卫生达到质量标准。

 

2.5 定期食品质量信息、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由国家和省级食品综合协调部门牵头,构建统一联合的两级食品风险监测、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对食品质量的监测与预警分析,定期食品的质量报告,可以有效预防食品在生产、流通过程中污染,加强食品质量监督抽查,让不负责企业和不合格食品随时暴露,从而增加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3 结语

 

食品安全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我国应重视食品质量,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部门以及食品生产企业都要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管理工作,解决存在问题与不足。还应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法律意识,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水平,使人们的食品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董守正 夏强 来源:中外食品工业 2014年11期

第3篇

【关键词】产品检测 产品质量 关系研究

1 生产前产品检测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对食品产品生产前的检测,主要是对食品原料进行检测。一般来讲主要测定食品原料的化学性能及物理性能。对食品企业而言,生产前的检测主要是对生产食品的原料进行物理与化学性能进行测定与试验,并借助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来确定一系列事情:①这种原料是否变质,是否满足食品生产各项指标要求。②选用怎样的生产工艺,以及运用哪些生产设备。③食品原料配比系数的确定。甚至,在选择生产辅助设备时,也应以各种检测数据为依据。

对食品生产企业来讲,不同食品所用的原料不同,如小麦、玉米、水果等,而且不同原料有多个品种。因此,为确定哪种原料更适合生产食品,必须对原料的每种品种做试验与检测,以了解其矿物质含量、发热量、化学成分等。例如对罐藏食品而言,原料包括肉类、水果类、蔬菜类,食品生产企业应根据生产食品类型,对相关原料进行检测,以确保生产食品的质量。实践表明,食品生产之前对所用材料进行检测,避免使用过期、变质的原料,生产的食品不仅色彩较好,而且具有口感舒适,质量有保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为食品企业的利润的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生产中产品检测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食品产品生产过程,也是直接决定产品质量的过程,因此必须严格检测各个生产环节,以确保食品质量满足各项标准要求。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检测对象,主要包括食品的各项原料是否添加到位、卫生条件是否满足要求、食品是否满足储藏要求等,在实际操作中,检测人员应依据食品成型方式、原料特点、产品品种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制作工艺,以确保食品生产满足质量要求。同时,准确把握食品生产温度,在最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完成食品的生产,切实把握好制作过程的每个小环节,确保食品生产的每一步都能在可控范围内,真正把握好产品质量,生产出健康的食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3 成品检测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对食品生产企业而言,食品成品的检测是出厂的关键步骤,因此,应加强食品成品的检测确保食品产品质量。接下来以罐头食品为例,探讨成品检测与质量的关系。

罐头食品成品检测内容包括外观检测、感官检测、细菌检测、化学指标检测以及重金属与添加剂的检测,其中外观检测包括罐头真空度、密封性检测,确保罐头的密封性良好避免被外界细菌污染。而感官检测主要对罐头杂质、风味以及色泽的检测,确保罐头食品生产质量满足外观要求。细菌检测是罐头检测的重点,如含有的细菌较多,容易导致罐头腐败,不仅影响质量,而且给生产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检测时通常以抽样方式进行,不过应注重抽样的代表性,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化学指标的检测是罐头食品检测的重要内容,一定程度上关系着罐头质量。例如果品罐头要求总糖控制在14~18%、总酸控制在1.2%~0.4%。食品的重金属及添加剂含量,一定程度上关系着食用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检验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研究表明,对食品成品进行严格检测,可保证食品质量,确保食品的顺利出厂。

4 提高企业化验人员综合素质

通常情况下,食品检测工作由生产企业的化验员或国家质检部门执行的,所以,为切实提高生产食品质量,必须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能与时俱进,借助最先进的检测理念、检测仪器严把质量大关。因此,企业领导及国家职能部门应充分了解并足够重视产品检测与产品质量的关系,积极为企业化验人员创造提升综合素质的机会,借助交流会、外派观摩等形式不断提高化验人员的理论知识与检测技能。另一方面,化验人员应具有自主学习的意愿,积极进行业务学习,以提高自我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应积极了解食品生产中所用原料的各种性质、特点及工艺要求及技巧,能严格监控生产过程中工艺所设计的多种参数,并依照相关行业标准对成品进行外形与内在质量进行检测,确保生产的食品具有很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总之,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据优势,就需要食品企业充分重视产品检测的作用,并借助在生产前、生产中对生产原料、制作工艺等因素进行详细的试验、控制,并对食品的外观及质量进行严格检测,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食品,为提升食品生产企业的竞争力增加足量砝码。

参考文献:

[1]朱辉.H市食品实验室检测质量提升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游清徽,王曼莹.酶学技术在食品加工与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10:3284-3289.

第4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的研究资料均源于我国某地区食品调查报告。

2.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我国食品感官与物理检验在食品质量优劣现场应用前后的食品安全质量进行对比分析。

3.食品感官与物理检验

(1)外观检验①外观: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加强对食品外观的检验,如霉变、油脂酸败、腐败变质、污秽不洁、混有异物等异常食品的检查;超过保质期食品、掺杂、掺假影响食品营养卫生,经过卫生检查的肉类以及防病特殊需要等,严禁不合格食品售出。②准入制度:要严格检查食品包装上是否标注有市场准入标志等,深入落实食品安全准入制度。③产品标签:检查食品的标签是否完全符合标注的基本要求,要示标签需要标示的内容有名称、配料及配料提示、沥干物、净含量、制造者、经销者、产品标准号、日期标示、内藏说明、质量等级等,同时,还包括其他强制性标示内容,如转基因食品、辐照食品等。④特殊标识:产品包装上有特殊的标识,作为产品鉴别真假的主要手段,如防伪技术如激光信息编码、激光综合防伪贴标等。

(2)感官检验在进行产品感官性状的检验时,主要包括色泽、外形、滋味、气味、组织、口感、体态和夹杂物等。一般而言,感官质量检测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即合格吕、次质品和劣质品。合格品应该保证产品正常的色泽、味道、外形组织、口感等,对于已经被判定为合格品的食品才可以允许食用、销售或者是用于其他食品加工,严格禁止劣质品和次质品的供人食用或者是销售。

(3)物理检验通常要进行食品物理性状检验时,主要包括折光率、相对密度、电导率等,通过相对密度对食品的浓度、纯度、掺假度和新鲜度进行判断,折光率则主要是测定食品内的糖度,以鉴别食品浓度和纯度,而电导率是测量馀用水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还可以用于鸡蛋新鲜度的鉴定,以提示水的质量。

4.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X2检验,计量资料用x(_)±s来表示,方法为t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

讨论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仍旧不容乐观,市场上食品质量参差不齐,充斥着整个食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对于一些乡镇或者是偏远地区的食品问题,其形势更加严峻,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要求仪器监测人员必须要加强食品感官和物理检验的应用,严格规范当前的食品市场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要建立严格的市场检测制度,要求国家和政府加强对食品的安全整顿,严格规范食品的安全整治行动,维护食品市场秩序,确保食品感官与物理检验技术在食品专项整治中的具体落实。

2.要明确食品标准,包括检验的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以及微生物指标,从而进一步对食品进行质量优劣的鉴别。

3.加强检测技术的开发、研究与应用,通过了解当前食品市场动态,熟练掌握检测技术,从而捕捉产品内在的品质变化,

第5篇

关键词:食品质量;检测工作;要点;分析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practical experie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Chinese food inspection work at present, analyzes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 words: food quality; test work; elements;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众所周知,现在我国的食品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食品问题对人民的生命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比如三鹿奶粉事件。使得人们对我国生产的食品的安全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督工作,并且提高管理的准确性,要通过检测及时发现食物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那些有问题的食品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不能让他们继续存在危害人民的健康,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食品质量符合相应的标准,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性,才能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使我国生产的食品能够放心的被人们食用。

1 我国食品质量检测工作的现状

人们的生存离不开食品,食品的质量直接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命安全,所以,我们要加强对食品的检验工作,并且要做到保证对食品的检验结果准确无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添加剂就是指通过在食物中加设天然物质或者是化学合成物质来改善食物的色泽、味道和气味等等。而目前我们经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了防腐剂、抗氧化剂、合成甜味剂、食用香料等。

对食品添加剂的含义了解以后,我们就对它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我们不能不肯定食品添加剂的积极用途,但是它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它的安全性,更值得我们注意。所以在食品添加剂使用之前,我们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的质量保准和使用是否安全。现在有很多食品使用违规的添加剂或者是过量使用添加剂,这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对儿童成长造成很大的伤害。很多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更加香脆可口,卖的更好,就在生产中,使用非食用的添加剂,而不是用天然的添加剂,而且还不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添加。这些小食品由于使用了过量的添加剂,很有可能造成食用者出现畸形、过敏、细胞组织突变或者癌变等现象。所以,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提高食品的检验工作,并且提高其准确度。

在对食品进行质量检测工作中时,要按照规定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控制。所以,通常来说,在对食品的质量进行分析时,由于工作中采用的仪器和使用的方法存在差异,另外在分析的时候还要受到分析的环境和分析者的主观因素等多方面的限制。其中这些误差有的是因为仪器的测量不准确,试剂中含有杂质,蒸馏水的质量不好,还有是因为采样不科学没有表现出平均值,在操作过程中不仔细掺有杂质,计算的时候出现不能消除的误差等因素。还有的误差是由于环境造成的,比如说气压、温度、湿度的偶然波动,和仪器的性能、分析人员对各个式样的处理过程中的不一致而造成的偶然误差。这些误差的大小对分析的结构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它的准确性。所以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这些误差的大小,确保分析具有准确性。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 安全的选择使用仪器

食品检测的仪器是否达到标准,这直接关系到检测的结果是否准确。那么我们就要选择那些符合标准的仪器进行质量检测。我们可以采用能自校的仪器(如天平、酸度计等)应保证每周进行自校,自制的蒸馏装置要确保气密性,另外还要注意对仪器的保养工作,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使仪器的质量得到保障。另外要及时发现仪器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防止因为仪器损坏而造成的测量误差。使仪器在使用时更加精确,这就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做好了第一步。

3 合理的选择检验方法

在食品检测过程中,检测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采用了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才能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检验人员应根据产品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检测,有时方法标准中会有多种方法,需要根据检验性质、实验室条件及样品中待测成分的含量来选用检验方法。检验方法中的第一法为仲裁法,对结果有争议的也可选用第一法;实验室条件不容许用仪器分析法的可选用化学分析法;不同食品中含某种成分含量不同时选用的方法也不同。这样通过不同的方法使得各种食品都能够得到科学的检验,得到准确的结果。

4 提高检测人员的工作技能和素质

工作人员是检测工作的直接操作者,检测工作又是一个具有专业性的工作,所以必须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提高他们的素质,才能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进行。为了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检验人员不仅要认真操作还要正确记录和处理检验数据。记录内容应包括与产品检测有关的一切资料、数据和现象,完整地描述检测操作的全过程,检验数据的处理必须将测定值按规定的修约方法(GB8710)修约。为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性和适应性,必须对检测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和全方位培训,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如鼓励自学,组织内部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用送出去学、请进来教等,从法律法规、质量意识、检测技术和管理知识水平培训等方面,来加强检验检测人员在岗培训,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检测水平,使检验人员具有与工作相适应的工作能力、经验和技能,造就一批精干、高效、懂业务、懂法律的质检队伍,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打好良好的基础。

4 选择适宜的检验环境

检测环境也对检测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必须要选择适宜的检测环境,要尽量减少由于环境变化而造成的误差。在理化检验分析中,环境温度对检验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容量法分析时,尽量在室温是20℃的条件下进行,比如标定标准滴定溶液,都要对滴定的体积进行温度校正,消除温度对体积的影响,只有在20℃时校正值为零。还有测定饮料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时,温度校正的范围是10℃~30℃,只有温度控制在此范围内,才能查出校正值,得出准确的检验结果。

现在我国出现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等等。这些不合格的食物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而且也危害到了他们的生命安全,所以为避免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再次发生,就需要加强食品质量检验的监管,提高食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是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手段,为行政执法、市场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加强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对保护消费者利益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都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5 结束语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利益,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问题发展。所以我们要重视食物的质量,加强对食物的质量检查工作,通过科学技术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确保食品的安全,保障人民的利益。使食品能够放心的被人们食用。本文对食品质量的检测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现存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 靳乃宁, 王强. 食品安全的保障——谈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J]. 大众标准化, 2003,(04)

[2] 部分农资产品及食品质量监督检查通报[J]. 现代质量, 2003,(08)

[3] 潘传利. 绿都集团通过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认证[J]. 现代商贸工业, 2004,(03)

第6篇

关键词: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 监管 措施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4-0000-00

1 对快速检测技术的分析

1.1 对快速检测的定义和类别的分析

目前,我国对快速检测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认为:对食品检测来说,包括样品和设备在内,能够在短时间内检测出食品安全与否的结果的行为,就可以称之为快速检测。

“短时间”虽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但业内已经达成共识,对于物化检测来说,能够在两个小时内得到食品检测结果,被认为是在实验室快速检测方法;对于现场食品检测来说,能够在半小时之内,检测出结果,就被认为现场快速检测方法;此外,对于微生物检测来说,在保证检测准确的前提下,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可以大幅度的缩短其检测时间。

我国目前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主要有胶体金检测类、生化试剂检测类、便携仪器类和微生物纸片类等。在经典实验室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和提炼,并通过简单的颜色对比,就可以判断出检测结果,是生物试剂检测方法,具有灵活多变、操作简单的优点;对胶体金检测技术来说,是利用胶体金作为跟踪标志,对食品中的抗原体进行标记,进而得出检测结果的一种免疫标记检测技术,同样,具有检测方便、结果明确的特点;利用微生物的孵化特点和日期,但其检测的操作难度较大,主要受到孵化时间和制约,使得检测的结果和可信度不高;便携式仪器检测技术主要使用各种快速检测仪器,例如,弄药物残留测量仪、氖检测仪、ATP荧光仪,具有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可信度高,但是成本较高,操作的难度较大,因此,结合上述分析,适用于目前快速检测的方法为生物试剂检测类和胶体金检测类。

1.2 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快速检测的差异分析

现场快速检测是利用现场一切可以使用的设备和方法进行食品样品的快速检测,实验室快速检测是利用实验室一切的设备仪器对样品进行快速检测;实验室快速检测主要注重于挖掘现有仪器设备的测试能力、以及改变样本的检测方式,而现场快速检测则是利用一切目前现场可以使用到的手段,把实验室检测的一套理论搬到现场使用。

1.3 对快速检测的特点分析

快速检测,顾名思义,速度很快,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使用的实验设备少准备程序简单,使用的试剂较少,试剂的保存时间较长;二是样品在经过初步处理之后就可以检测出结果,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低;三是快速、简单、准确,能够对样品在短时间内得出测试的结果。而且,快速检测的仪器容易操作,检测结果容易判读,而且成本较低,检测的范围广泛。

2 对快速检测方法的分析

目前,在快速检测中,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下面对几种比较经常使用的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

2.1 对化学比色法的分析

目前,化学比色法主要包括各种检测试纸和各种检测的试剂,其原理都是利用待检测样品的颜色的快速变化,再通过和标准色的比对,进而得出检测结果,而且,随着检测仪器的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微型检测仪器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定量的分析,就可得出比较准确的结果。

2.2 对酶联免疫法的分析

ELISA检测法,即酶联免疫法是使用酶作为标记物,进行样品的检测,是我国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免疫检测和分析方法,使用标记酶在抗体之上,形成酶标记抗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变异和反映,再使用仪器进行分析;目前,酶联免疫检测中,固相载体使用的是96孔聚苯乙烯酶标板,辣根过氧化物酶是常的酶,而常用的底物是邻苯二胺和四甲基联苯胺等。

2.3 对免疫芯片的分析

所谓的免疫芯片,是利用一种特殊的蛋白芯片,根据我们实验和检测的需要,选用合适的抗体及抗原等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再利用芯片上的探针蛋白进行研究;通过蛋白芯片上的探针点阵,对样品中的各项性能反应和颜色变化进行分析,并使用专门的激光扫描设备进行图像的扫描、分析以及结果的验证,具有操作简便、精准度高、使用广泛的特点。

在使用免疫芯片的过程中,要对免疫芯片的制作过程进行质量监管,最关键的一个就是要对抗原或是抗体进行固定;一般使用的有物理吸附法和共价结合法;使用武力吸附法,具有操作简便,但是可固定的抗原分子较少,在洗涤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分子的脱落,影响结果的判读,进而使得实验结果不理想。

2.4 对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分析

基因芯片是按照愚公的位置固定在固相字体上的很多核酸分子组成的一个面积很小的微点阵阵列;能够同时将大量的探针固定在支持物上,所以,能够一次性对样品的大量序列进行检测和分析;基因芯片检测技术主要适用于检测食品和水中常见的致病性菌素、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并且,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结果精准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2.5 对传感器检测技术分析

生物传感器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快速检测技术,将生物感应元件的专一性及能够产生浓度比的信号传导器进行结合,具有很多的优势,高灵敏度、较好的稳定性、低成本、高选择性等,可以进行现场检测。

2.6 对生物发光检测方法的分析

使用生物发光检测方法,用力细菌和细胞裂解时,会释放出ATP,因此,我们根据这一特性,使用荧光虫和相应的酶使其产生能量,发出磷光,磷光的强度就代表了ATP的量,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菌落的总数。

3 快速检测技术的意义和重要性分析

3.1 能够弥补实验室检测的缺陷

由于实验室的设置数量较少,在视屏的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受到污染,导致质量的不合格。因此,需要设置多部门的实验质量检测机构;但是,建造实验室的成本大、建造的数量有限,很难满足实际的检测需求。故而,使用便携式的检测设备,进行现场的快速检测,往往能够弥补实验室数量的缺陷。

3.2 快速检测的效率高,弥补了实验室检测的缺陷

一方面,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在现场进行快速的检测分析,得出结果,实验室对样品的检测周期较长,例如,对蔬菜、快餐等,进行检测,在送往实验室及进行检测时,很可能在没有进行检测或是检测报告没出来之前,就已经过期,因此,为了保证这类产品的质量,最适用的就是快速检测技术。

3.3 快速检测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食品安全意识的逐渐增强,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和事故还是频繁发生,例如: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假牛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严重威胁了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一些旧的问题没解决,新的问题就产生,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厂商违法生产,造成食品安全问题,而实验室设置的有限和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不健全,使得现场快速检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3.4 快速检测应用实例分析

目前,针对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现状,使得我国政府部门加大了对食品行业的质量监管力度,并且,原有的监管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鼻子闻、眼睛看、手摸等方式不能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快速检测方法曾在进行“神州三号”、“神州四号”、“神州五号”等大型发射活动以及每年“两会”上的饮食卫生保障中进行了多次现场应用,杜绝了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为部队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提供了快捷手段,也为我国载人航天试验的成功贡献了一份力量。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监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快速检测经常使用的技术方法进行了分析,快速检测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逐渐推广快速检测技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促进社会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恒,杨伊苏.《浅析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科学杂志出版社,2007.

[2]王晓和,韩泽.《我国食品安全发展现状分析》.内蒙古 内蒙古出版社,2011.

[3]陈柳河,于凤芝.《快速检测技术对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的作用分析》.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第7篇

光谱技术概况

近红外光谱技术。近红外光作为介于可见光以及中红外光彼此之间的电磁波形式,近红外光谱的技术应用属于现代科技光谱与多项技术之间的结合。现代社会之中针对光谱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可以说近红外光谱属于当前社会之中对食物进行安全检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红外光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属于借助了红外光与分子作用形成的分子振动原理,记录分子吸收红外光产生的振动模式的方法。现代科学技术水平飞速进步,促使红外光谱技术进一步发展。近些年以来,红外光谱技术属于食品安全领域之中的一项直观重要的技术手段,更加成为了现代食品安全检测之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形式。

近红外光谱的技术检测应用与分析

食品掺假分析。近些年以来,我国在食品安全检测问题方面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食品之中是否掺假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度检测。如何检测食品这种掺假,需要从食品外观角度与物理性质等方面出发。辨别食品之中是否掺假是较为困难的,通过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则能够改善这种情况,食品之中掺假比例达到10%左右,则检测率能够达到97%,在掺假比例超过20%时,则检测率能够达到100%。

食品质量检测分析。因为食品具有各自独特的口感与品质,部分商家将会使用品质与口感较差的产品,以次充好。此类做法属于是对消费者的欺骗行为,更加会对人类社会与生产经营活动造成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相关部门需要通过借助近红外光谱技术完成对不同品质的产品的检测,通过检测可以发现,此项技术的检测效果显著。

红外光谱的食品安全检测应用分析

食品残留农药检测分析。在进行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使用农药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成因是现代社会之中病虫害严重影响农业产量。农业生产中并不禁止使用农药,但是针对农药类型进行规定,同时,农药残留度也是被严格限制的。农残需控制在一定的标准之中,然而,我们所使用的食物之中存在大量农残。针对此类问题可以通过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安全检测,并确定农残含量能够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确保人们食用食品安全。经过相关实验可以发现,通过借助此项技术能够对食品之中的农残进行有效鉴定,因此,红外光谱技术具有良好使用性。

食品掺假检测分析。在对食品掺假情况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本研究在前文中介绍了近红外光V技术,并提出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很好的完成食品掺假检测。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因为,食品掺假检测方法并不唯一。红外光谱技术能够被应用到掺假检测之中,并具有良好准确性。其中区别是近红外光谱,其在精准性与精确率方面都明显优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同时,也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性。

第8篇

1食用林产品的定义及类型

林产品与食用林产品二者之间是总与分的关系。林产品泛指一切以林木、林地、森林资源等有关的林业原材料及加工制品。林产品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以林木为基础依托,涵盖所有的林木产品、林副产品、林区农产品等。食用林产品属于林产品范畴,指的是具备食用功能的林产品,其类型也非常丰富。按照产品属性可以具体分为以下种类。①林地蔬菜类。诸如竹笋、香椿、蕨菜、蘑菇、木耳等。②林木果实类。包括核桃、板栗、松子、苹果、梨子、大枣、葡萄以及梅子等各类林木坚果和水果。③木本油料类。包括茶油、橄榄油、长柄扁桃油、核桃油、杜仲籽油、牡丹籽油、元宝枫籽油、光皮梾木果油、文冠果油等。④森林药材类。诸如黄柏、野山参、天麻、吴茱萸、金银花、罗汉果、灵芝、何首乌等。⑤木本和草本香料类。比如八角、肉桂、大料、木茴香、花椒、丁香、花椒、桂皮等。

2食用林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食用林产品种类多样,生长环境各异,其质量安全问题存在于种植环境、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中。

2.1生长环境中的质量安全问题

产地环境对食用林产品的质量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作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产量及产品质量都会有所不同。某些地区由于土壤、水源等受到化工污染,存在Fe、Mn、Zn、Cd、Hg等金属物富集,在这种环境下食用林产品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吸收这些有害金属物质,并产出重金属超标的产品[2]。这些食品一旦被人体过量摄入就会导致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中毒反应,严重的还会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疾病,有可能致人残疾或死亡。重金属超标将严重影响食用林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2.2生产管护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

食用林产品生产和管护不当、不科学也会导致其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比如在栽植某些果树的过程中,很多种植户为防病、除虫、催长、催熟、保果等大量使用各种化学农药、化肥等,虽然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了病虫害损失,但是也造成果实化学药物残留超标,对产品的口感和食用安全造成很大影响,进而导致滞销,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比如,常见的苹果、梅子、橘子以及桃子等水果都存在普遍的农药残留问题,从而降低了食用林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2.3产品加工环节中的质量安全问题

①多数与食用林产品产业配套的加工厂仅对产品进行粗加工,就直接投放市场,从而引发产品质量问题。在加工过程中,一些工厂作业环境恶劣,工人质量安全意识低下,职业素质不高,食用林产品常出现卫生不达标、包装污染等问题[3]。比如产品未经仔细清洗或清洗后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受到二次污染,工人在包装时并未检查。此外,包装管理流程不严格、作业不规范、标识不规范等也会导致食用林产品出现质量隐患。比如包装上关于食用林产品的品名、产地、生产单位、出厂日期、保质期以及产品质量等级等标识不完整;产品出厂质量检查不严格、不规范,造成产品出现各种质量缺陷。②某些小型加工厂,为追求更大利润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违规使用添加剂的现象。比如为增强食品色泽,提高产品吸引度,个别不法商家会使用硫磺来熏蒸食用林产品,比如经过硫磺熏制的鲜红枸杞,二氧化硫严重超标,如果长期食用会对人体的肝肾脏器造成较大损害。

2.4运输和存储中的质量问题

部分食用林产品保鲜时间很短,而且易损坏,不便于远距离运输和长时间存储,但是新鲜的产品往往市场价格较高。如果产品量大滞销,就必须采取低价促销的手段达到尽量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然而,实际情况下很多收购商并不愿意接受低价损失,为提高食用林产品的保质期,延长其鲜活期,达到远距离高价销售的目的,一些商家或个人会大量使用化学保鲜剂和防腐剂来保存食用林产品,这些物质与食品长期混合,易引起食品质变或混入有害物质,从而威胁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此外,食用林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也会因道路颠簸,导致产品挤压变形、损坏、甚至污染和霉变等,某些不良商家会对这些产品进行二次处理,混同其他产品一起销售。从而导致更多新鲜产品被污染,引发质量安全问题。

3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意义和检测体系构建

3.1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意义

3.1.1有助于提升林产品竞争力当前,食用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已不再是数量和价格竞争,而是以质量和安全为主的核心竞争。加强质量检测和管理可以提高食用林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严防不合格产品的流入,对提高林产品的生产水平和质量,增强食用林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更高利润意义重大。3.1.2有利于促进林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食用林产品经济是林业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食用林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从规范其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信任度出发,可以为整个林产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1.3有助于提高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质量强化质量安全检测将促使食用林产品产业发展模式发生巨大改变。根据食品质量安全的相关要求,食用林产品在栽植、生产过程中将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并对生长和生产环境提出更高要求,推动整个产业开始逐步向绿色化发展方向转变[4]。化学污染的减少可以降低林业生态破坏,同时改善自然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同步。

3.2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构建

质量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建立健全的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是市场所需,更是民生头等大事。笔者认为要构建完整的质量检测体系,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3.2.1加强检测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水平在整个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中,检测工作人员发挥着主导作用,其检测专业技术能力、职业道德素养、法律法规意识等都会对食用林产品的质量检测结果产生很大影响。有些检测人员,自身业务不熟悉,工作不严谨,甚至存在虚假检测等现象,给食用林产品的质量安全留下隐患,也会影响整个林产品市场生态。因此必须加强检测队伍建设,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现有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重点是对市场销量较大、日常必需的食用林产品提高质量抽检。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林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学习,明确工作规范,树立主体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应加强吸纳高素质、专业质量管理和检验技术人员的加入,不断优化当前队伍结构,打造高水平、专业化质量安全检测精英团队。3.2.2提升质量检测机构级别,增强质量检测能力为获得更强、更充分的质量安全检测支持,各地区质检机构需要进一步提升级别,完善设备配置。符合条件的地区应按照相关程序,加快申报和建立省级或国家级林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应依托现有科研条件,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加快申报并建立国家或省部级林产品检测中心、标准化检测实验室[5]。需要采购、引入更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包括采购紫外分光光度仪、原子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实验仪器设备。通过提升机构级别,完善硬件配置,可以为各类林产品生产企业及科研究院所提供原料检测、成品质量抽检、生产工艺研发等多样化服务。3.2.3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提高检验检测规范性完善制度体系是构建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重要支撑,其中首要任务是健全质量检测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让整个检测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这样才能有效预防检测的随意化和人情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质量检测机构要加快制定适合本地区食用林产品类型、市场安全需要的产品质量标准、规范、检测工作实施程序以及检测结果评价标准等,还要根据国家要求,尽快建立和完善食用林产品样品管理制度和质量抽样检验技术标准[5]。应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有效治理,质检部门可联合工商、公安、环保等职能部门开展协同管理,定期对食用林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基地、销售单位等进行质量抽检,对存在违规操作的相关责任人要依法实施处理,以充分发挥质量安全检测的重要价值。

4结语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食用林产品作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必须确保质量安全可靠。针对现阶段,我国食用林产品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有必要采取综合措施,推动质量检测体系的尽快构建,将安全风险因素遏制在萌芽状态,以切实维护林产品市场秩序,保障社会公共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文图,庄宇铮,许冰冰,等.“互联网+”背景下林产品供应链模式优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2):85-87.

[2]陈良兴.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J].现代食品,2016,8(15):72-73.

[3],王凤,唐文静.浅析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J].2021(23):6.

[4]刘刚,李国栋.食用林产品监督抽检样品采集方法探讨[J].现代园艺,2017(15):78-79.

第9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 质量检测 准确性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b)-0089-02

当前,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加上近年来食品安全屡屡出现问题,食品质量的普遍状况不容乐观,因此食品安全已经上升为一个全民关注的民生话题。文章结合食品质量检验的特点,对如何有效提高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促进食品安全问题的改善。

1 影响食品质量检验准确性的因素

当前,我国食品质量检验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其中的原因除了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外在的制约因素。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限制了食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程度。

1.1 人员因素

检验人员承担着食品检验的主要任务,而检验人员自身的操作和专业的素质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人员因素是影响食品质量检验准确性的一大要素。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来说,食品质量检验人员必须拥有丰富的食品检验学知识,并且懂得灵活运用书上的知识。但是一些检验人员存在着自身专业技能不足或者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高效结合的问题,这就会大大地降低食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同时,检验技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食品检验工作也会不断碰到一些新的知识、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如果检验人员不能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心态,不断充实、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话,那么就可能出现无法顺利处理工作的情况[1]。从具体操作上来说,部分食品检验人员缺乏对检测工作的认真态度和积极热情,这就会导致工作人员在进行严肃的检验工作时没有做到谨慎仔细,疏忽大意很容易造成检验结果的错误。即使食品检验人员的工作态度足够端正,但是由于人类的动作永远不可能做到像机械一样准确客观、分毫不差。因此在实际的检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超出标准之外的误差,这就会影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总的来说,工作人员是食品质量检验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参与要素,其操作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1.2 环境因素

由于食品质量检验是一个十分精密的实验过程,因此对检验环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事实上,实验环境的温度、湿度、粉尘等因素都会通过对实验对象及实验仪器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达到影响检验结果的最终效果。而光度、温度等条件都需要十分严密的控制,一旦出现微小的偏差,都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就拿温度来说,实验环境的温度必须始终保持在理想度数上,如果不能则会影响到电子仪器的敏感程度和正常使用。

1.3 硬件因素

食品质量检验的进行离不开硬件设施和检测技术的支持,硬件因素实际上包含了很多可以影响检验结果的具体方面。首先,检验仪器和试剂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例如,天平能够衡量样品等的重量,PH测量仪能够得出食品检验的相关参数等[2]。食品检验中所需要用到的其他仪器也都会对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缺乏对这些精密仪器的检查、校准、维护、保养,则在使用过程中就无法保证仪器得出的数据都是真实有效的。其次,检验方法也十分关键。食品质量检验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采用,其中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甲醛测试仪法等。不同的检验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适合于不同食品的检验。如果检验方法选择不当,则很难保证检验数据的有效性。具体来说,检验方法还包含了仪器读数、滴定检测等,方法的不同可能会使检验结果产生不同的准确度。最后,样品的采集也是检验技术的一项内容。如果没有严格按照采样的标准流程进行工作,或者采集之后没有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保存,那么就会导致食品样本达不到作为检验对象的标准,检验也无法真正体现食品的性质。

2 如何有效提高食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

食品质量检验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任何一处微小的差异都会降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食品检验部门应该结合食品安全的现状和检验工作的实际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食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1 提高人员素质

既然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对食品质量检验的结果有重要的影响,那么检验单位就应该重视提高操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一方面,必须不断加强食品质量检验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就是说,针对少数工作人员态度不端、缺乏责任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改善。这就需要质量检验单位针对员工开展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可以采取讲座、活动等形式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在检验工作中体现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只有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检验人员才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且认真积极的完成检验工作,从而有效提高食品质量检验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另一方面,检验单位也要重视提高工作人员的检验能力。这就需要不断引进尖端的检验技术,或者通过外派学习、举行知识讲座、开办学习班等形式来为检验人员提供一个接触外界、沟通交流、学习技术的平台。食品质量检验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检验工作人员拥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让工作人员保持学习的奋进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之上,检验单位还要尽力营造一种以创新技术、良性竞争为核心的氛围,提供物质条件上的必要支持,以促使检验人员自发地采取提高自身素质的行为,从而促进食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提高。

2.2 控制检验环境

为了让样品检验的环境符合标准条件的要求,必须在检验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实验环境。对实验环境的控制主要是指要控制好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清洁度等。当然,不同食品样品的检验强调的环境重点有所不同,而实验人员必须结合实际调整环境。比如,对食品中病菌的检验需要保持周围环境的绝对清洁,以避免粘附了周围空气或物体上的细菌而造成检验结果的误差。而其他样品的检验则可能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温度。总而言之,必须使检验环境完全符合食品检验环境的要求,才能够有效保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

2.3 优化检验过程

食品质量的检验过程中包含了较多的细节,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只有优化食品检验的过程,保证每一个环节的正常运转,才能够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无误。而要实现检验过程的优化与提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2.3.1 选用恰当的仪器和试剂

必须保证仪器的质量达到标准,能够发挥其检验功能,从而达到食品质量检验的目的。同时还要在平时的工作中重视对仪器的定期保养和检查,确保仪器的精确性,也能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对于试剂则需要注意添加时的操作必须规范,进行适量的、缓慢的添加,尽量避免操作上的失误。还要对试剂的性能进行提前检查,以免由于试剂变质而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3.2 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根据食品质量检验对象的不同,以及检验环境的差异,检验方法的选择也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检验人员应该综合考虑,采用最为恰当的检验方法,进行样品检验的时候也要选择合适的具体方法,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3.3 严格控制实验误差

食品质量检验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产生一定的误差也是经常发生的事。但是,如果误差过大就会降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全方位地防范误差,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减小实验误差对食品质量检验准确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在*年116个农贸市场规范管理示范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工作,巩固和维护已升级改造的市场秩序,提升我市农贸市场管理水平。

(二)突出清理市场内无照经营,规范亮照经营,进一步加强对无证市场的清理整治。

(三)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要求,严格活禽经营市场开办、经营行为,开展对农贸市场、动物市场的督促检查,落实防控禽流感工作。

(四)认真贯彻落实创建星级卫生街道工作。积极做好宣传发动,提高对全市开展创建星级卫生街道工作的认识水平,服从大局,维护大局,积极履行岗位职责,按照“评星”要求明确市场创建标准、申报程序、考核办法,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完善管理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日常化、经常化、制度化。

(五)继续做好“限塑”工作。一是做好建立限塑长效监管工作,将“限塑”工作纳入日常监管。二是做好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宣传培训工作,加强对重点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的宣传教育。三是继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打击市场内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以及无偿提供合格塑料购物袋行为。

(六)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屠管工作水平。将花都区和番禺区所有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纳入信息化监管,增加21家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信息化监管,到2010年底对我市生猪交易市场和屠宰厂(场)实行信息化跟踪监管系统。推进我市现代化屠宰加工中心项目的建设。

二、食品安全工作计划

(一)2009年计划。

1.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食品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制度的具体内容,针对不同食品经营主体,分门别类地建立健全两项制度,既确保可追溯,又方便易行。当年通过市工商局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进行食品备案的商场、超市、批发市场达2000家以上。

2.为全市工商系统一线执法人员配备3000台移动执法终端,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3.全市建成12个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测数据直报点,采用先进的分析检测技术与设备,健全亚运食品质量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二)2010年计划。

1.建成全市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数据库、食品数据库、食品质量监测数据库和食品质量监管技术支撑数据库。

2.加大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力度,增加抽查食品的品种,特别是占我市市场近70%份额的外地生产的食品,改变目前抽查食品品种仅占市场总量10%的状况。当年对流通环节外地生产预包装食品品种的抽检覆盖率达30%以上。

3.根据食品安全形势发展需要,组建市工商局食品质量监测室,配备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的精密检测仪器,承担亚运食品质量检测项目,掌控市场食品安全最新动态,为领导决策和有针对性执法提供技术支持。

4.针对亚运会要求,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锻炼和提高应对亚运食品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2011年计划。

1.在全市工商系统和大中型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全面推广使用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为一线执法人员配备移动执法终端,实现对食品的准入、仓储、销售、退市等全过程信息化监管。

2.建立食品信息显示系统,在大型食品批发市场内建立电子触摸屏诚信查询系统,公开业户和食品质量、来源等诚信情况实现对食品市场的信息化监管。

三、广告宣传及整治计划

(一)2009年计划。

1.以即将出台的新的《*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为契机,确立在户外广告、招牌广告管理中的规划设置、建委拍卖、工商登记、城管拆除等职责分工,依法理顺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促进我市户外广告实行以“制度完善、规划领先、登记确立、监管到位”为特色的科学管理模式。

2.建立市局统一部署,分局组织实施,工商所贯彻落实的户外广告、招牌广告监管制度,强化日常监管,分级落实责任,在迎亚运活动中及时发现并遏制违章广告的出现和蔓延,切实巩固户外、招牌广告的整治成果,保障监管职责的落实到位。

3.依法整治违章户外广告、招牌广告。按照《*市违法户外广告整治通告》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不按照登记要求的户外广告、招牌广告组织治理,各分局和工商所要对本辖区设置的户外广告、招牌广告对照登记情况进行检查和依法处理。在户外广告、招牌广告登记工作中认真依法把关,核准其设置要求,指导企业规范设置招牌。

4.依法加强对本区商业场所内部的店堂广告,外部以及书报摊、人行道的各类广告宣传品的管理,对各类不规范摆放拉挂、派发张贴的广告宣传品进行及时治理,巩固提高创建文明城市的整治成果。

(二)2010年计划。

1.建立实用精干的广告监测中心,及时掌握动态。掌握广告动态是实施有效监管的基础和依据,计划在年内按照实用精干的原则,建立我市的广告监测中心,力争年内基本完成监测中心硬件、软件建设,培训专业的广告监测人员,对我市的各类广告活动根据点面结合和轻急缓重原则进行抽查式的监测,为准确科学地开展监管行动提供依据。监测情况的概况通过《广告监测提示》在*工商红盾网公布。

2.落实广告监管辖区责任制,以广告办案系统作为载体,加强对各类广告的监管。番禺、花都、增城、从化分局对本区(市)的报纸、电视、广播、期刊广告要依法实施监测和管理。广告监测情况定期向媒介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通报,以引起其重视并采取相关管理措施。专业市场分局要在原有广告监管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强对委托项目的监管工作。

3、以亚运会为契机,做好公益广告的宣传。

(三)2011年计划。

1.通过执法手段坚决打击屡劝不改和情节严重的违法广告活动,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理危害性强的违法广告,把违法广告的影响制止在初始阶段。加强广告办案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对屡劝不改、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违法广告必须坚决查处,并定期对典型违法广告通过《整治违法广告公告》在*工商红盾网公示曝光,以达到行业关注和社会监督作用。

2.加强对媒体单位的指导,建立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联动机制。发挥联席会议制度的牵头组织作用,主动会同党委宣传部门和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行政部门,全面落实媒体广告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并实施媒体单位领导责任追究制,指导和督促媒体强化广告审查把关责任,履行法定审查义务,加强自律与管理。

3.通过行业协会,为企业搭建平台,提升广告的创意理念,加大对*创文工作宣传力度。

第11篇

关键词: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 F20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3.002

农产品的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国家要加大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使消费者买到放心的产品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同时对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加强检验检测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问题,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的稳定。同时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增强,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之前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例如三聚氰胺“蛋白粉”,导致数名婴儿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还有使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进行生产等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我国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道保障健康的屏障, 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的农产品走向海外市场。

2我国农产品检验检测现状

2.1缺乏产地和技术规程的监督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质量检测主要集中在产品的质量上,对于产品的生产地和生产环节的监控力度不强,同时由于农产品的检测分析仪器不完备,对于产品是否含有农药、兽药的残留和化肥、种子的投入资本是否达到要求都只是依据农户感觉而定的标准,在农产品的后期处理上,例如干燥、分选、储藏等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农产品要想保障其质量,首先要从生产时抓起,确保其生产过程的标准性,这样才能真正生产出符合国家食品质量标准的农产品。同时在后期也要做好产品的质量保障工作,从而确保产品能够安全、健康的到达消费者手中。

2.2销售渠道检测不规范

由于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较多,致使在流通的环节中因为检测力度和覆盖面不够,使部分农产品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出现许多的假冒伪劣产品,进而影响农产品整体销售质量和市场的稳定性。

2.3检测体系不完善

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的检验检测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检测部门的协作能力、产品认证、检测研究、检测设备、认证体系的完备、普及度等方面都与其检测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2.3.1检测部门缺少协作性 许多的检测部门都是由企业自己组建的,因此很难实现公平、公正的检测,同时会存在企业利益的因素和成分在里面,因而检测结果缺乏客观性和信誉度。

2.3.2 认证缺乏权威性 对于认证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导致认证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水平参差不齐,同时认证人才严重匮乏,甚至会出现无证上岗的情况,最终导致了产品的认证缺乏权威性和科学性。

2.3.3普及度不够 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公众对于认证的认识比较模糊,人们对于企业认证过的产品认同度不高,而且农产品销售市场中存在虚假认证,从而使得人们对于认证产品失去信心。由于存在以上情况,认证的农产品不仅没有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没有满足公众对于高水平物质生活的需求。

2.3.4认证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缺少认证的咨询和培训机构,也就是说对于已经申请认证的农户和农业企业没有系统的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培训体系,准入门槛较低,对于申请的认证基本上都能批准通过。

2.3.5国际化程度不够 我国的许多农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而国内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受检测水平和技术的影响,因此很难获得世界的质量认可。对于外销产品,企业会聘请国外的专家和机构进行认证,致使企业的产品投资成本过高,所以许多企业会放弃这种做法,将产品向国内市场上销售和流通。

3提高农产品食品安全保障的措施

3.1提高检验检测人员的素质

建立健全在岗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检测能力,同时要不断吸纳专业的检验检测人才,并做好农产品质量检测项目和范围的覆盖率,定期的开展一些食品检测技术的研讨会、交流会等,使得检测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2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检测方法

各级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管理条例,将检测的维护费、培训费、通讯费、抽样调查费等纳入经费预算当中,同时要做好食品z测的应急处理、信息等工作,从而不断的强化食品安全检测的标准以及改善检验检测的方法,使得所检测的农产品都符合国家对于食品的质量要求。

3.3不断深化改革,科学化管理

将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工作真正纳入到政府的日常工作当中,并建立健全农产品的食品检测体系,不断整合有利资源,如卫生、工商、质检等部门,从而建立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农产品检测体制。

4结语

我国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对于我国的食品安全贸易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要加大对食品检测部门的改革,特别是农产品的检测。本文主要从阐述农产品食品检测的重要性出发,剖析了我国农产品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生产环节;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117

畜产品是我国国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我国对外出口贸易中的重要商品之一。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关乎到食用者的生命健康,间接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出口信誉度和出口贸易数量,所以强化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质量非常有必要。在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生产环节是对其质量安全进行监督管理的关键环节。由于畜产品的生产加工工艺比较复杂,在生产环节上进行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也存在很多的困难,因此,关于如何在生产环节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研究课题一直是该领域中研究的热点。

1 畜产品在生产环节上的质量安全监督难点

畜产品在生产环节进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难点在于“工作新”,该项工作是近几年刚刚提出来的,是我国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达到一定规模后对产品进行精益求精的新要求。由于没有前车可鉴,所以在具体的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督工作开展方面没有具体的指导方法,一切相关工作都在逐步地探索之中。

畜产品在生产环节进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难点在于“流程繁”,该项工作的具体流程涉及到多个环节,例如,畜禽的生产和养殖、饲料和兽药的生产和销售、畜禽的运输和屠宰等等。在对这些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时候,其工作地点和监管项目各不相同,并且一个畜产品的生产流程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所以,具体的畜产品在生产环节进行质量监管工作在时间上和地点上以及监管内容上都不同步,整体上呈现出监管工作繁琐的现状。

畜产品在生产环节进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难点在于“项目多”,该项工作对不同的畜产品的监督管理内容不尽相同,对相似畜产品的监督管理控制关键点也有差异。不同的畜产品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决定了对其进行监督管理的重点,这就造成了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监管工作具体项目多种多样的现状。

畜产品在生产环节进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难点在于“范围广”,该项工作涉及到的范围特别广,通常情况下,一个地区从事畜产品开发的企业非常多,而每个生产链又非常长。畜产品开发商通常选址在离居民区较远的开发区,这就使得监管工作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监管范围广,工作对象非常分散的现状。

2 强化畜产品在生产环节上的质量安全监督对策

2.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国内外先进质量监管方法

鉴于我国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开展的比较晚,可以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体系,从而为我国的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提供参考,进而有利于我国畜产品在生产环节上的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进行。与此同时,也能够让我国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标准与国际接轨,从而有利于我国畜产品出口贸易的进行。

2.2 优化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队伍的组织结构

针对畜产品开发商的经营项目不同,对其进行监督管理的重点有差异的现状,要优化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队伍的组织结构。对本地区的畜产品进行大类的划分,并且建立企业档案,然后对各个大类下进行具体检测项目的区分,将相似的小的检测项目进行合并,从而有利于具体质量安检工作的进行。与此同时也能够避免由于工作总量大且监督管理项目多而导致的监督管理工作疏漏。

2.3 加强对相关检测技术的研发工作

针对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检测技术上有待于提高的现状,要对检测技术进行研发,从而能够弥补技术上的不足,进而有利于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进行。该工作可以从2个方面着手进行,对在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深造,从而能够让其工作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利于检测技术的研发;引进先进的人才,优化质量监督管理队伍的人才结构,从而能够让当下先进的质量检测技术指导实际工作。

2.4 提高质量安全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

针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有待于提高方面,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质量安全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具体工作的开展可以参考以下3点。切实落实科技下乡工作,用农畜科技书籍和宣传讲座材料丰富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制定严谨的工作流程,从而能够保证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照方抓药的方法来准确完成工作任务;通过调整薪资结构和福利待遇来吸引先进的人才以提高工作者职业能力。

3 结语

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控制工作在生产环节进行确实存在很多的困难,但是在生产环节进行有效地质量监督工作能够切实为畜产品的质量提供保障,因此,相关的工作者要加强在生产环节质量监管的力度。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否达标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安危,在出口贸易食品质量检查中质量不达标也影响了我国出口畜产品的信誉度,从而对国民经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实行,必然带动我国各种商品出口到海内外,而产品的质量是进行商业合作的最好名片,所以要通过多种途径应用多种方法来监督控制生产环节上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 都业良,李有超,姚宜君,等.食源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J]. 中国动物检疫,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