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风景园林专业分析

风景园林专业分析

时间:2023-06-05 09:55: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风景园林专业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风景园林专业分析

第1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本科课程;系列教材

中图分类号:TU;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02906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关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将风景园林学调整为一级学科,设在工学门类,可授工学和农学学位。新目录学科中风景园林学作为该一级学科的名称,与国际上通行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对应,并对应原目录学科包括建筑学、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1]。

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的设立,使中国风景园林学自身的发展与该学科教育事业都进入了新的阶段,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思考与挑战。风景园林学自身的思考与挑战来自人类文明生态转向、气候变化和环境危机、全球化和本土化、快速城市化、所处社会背景下的精神需求[2]。而普通高等教育风景园林学科则面临着作为一级学科的学科体系构建、学科范围的划分,不同背景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培养方案与职业资格认证(风景园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制度的建立及操作形式都在迫切与积极的探讨过程中)的衔接等众多思考与挑战。以上因素直接影响着教材设计的定位及更新情况。为配合风景园林类专业的“融合、一体化”进程,配合拓宽和深化专业教学内容,以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具体要求,在风景园林学专业核心课程范围的基础上对专业教材设计进行思考是非常必要的。

一、风景园林学概况

在国际范围上,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以美国为先导,欧洲、日本、中国香港和台湾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设置也多与美国相似,其工程实践的范围基本相同[3]。美国大学风景园林学专业有两种学士学位,即BLA (Bachelo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和BSLA (Bachelor of Science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中国风景园林的学科教育源于建筑和农林两大院系;从国际范围来看,风景园林学跨领域学科教育亦始于建筑类课程和农林类课程的互相渗透,但总体上向广义建筑学领域倾斜。目前中国风景园林一级学科下设5个二级学科方向:风景园林历史理论遗产保护、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园林与景观设计、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4]。

风景园林学作为研究人类居住的户外空间环境、协调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一门复合型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到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是综合考虑气候、地形、水系、植物、场地容积、视景、交通、构筑物和居所等因素在内的景观区域的规划、设计、建设、保护和管理[5]。欧美国家已有了成熟的风景园林师职业制度,如英国、澳大利亚的风景园林职业制度为会员制度,美国为注册制度。健全的职业制度对风景园林高等教育的规划与教育水平的提高起着引导与促进作用。

二、风景园林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材情况

(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港大学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简称UIUC)风景园林学院(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风景园林学院之一,在专业发展和学术地位上都位于前列。美国大学中风景园林专业通常为4年+或5年制。UIUC风景园林学专业本科教育学制采用4年制+(Four+ Year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至少修满124学分(其中风景园林专业课科目65学分)才可获得风景园林学士学位(BLA)。

专业基础课包括:地理(GEOG),地质(GEOL),社会/文化因素(Social/Cultural Factors in Design Elective),艺术设计基础(Art Design Foundation),基础设计(Foundation Design Studio),世界园林史(History of World Landscapes);专业课包括:建设场地环境分析(Environmental Site Analysis),设计交流(Design Communications,2学期),城市规划与场地规划(Planning of Cities & Regions),场所设计(Site Design Studio),地形设计与构建(Landform Design & Construction),社区与开放空间设计(Community & Open Space Studio),现场工程(Site Engineering),木本观赏植物(Woody Ornamentals),设计创作(工程)(Design Workshop Studio,2学期),景观建造(Landscape Construction),区域设计(Regional Design Studio),自然环境植物栽培设计(Natural Precedent in Planting),植物、生态学或修复学(Plant,Ecology,or Restoration Course);实践课程有:专业实践(Professional Practice),专业实习(Professional Internship)。

第2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教育事业的日益深入,全国各地的建筑学专业也在逐渐的壮大,建筑学内涵也在不断的深入与丰富。近几年,一座座有特色的建筑拔地而起,都是建筑学进步的表现。人们对环境保护、增加绿化等科学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社会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与人们生活质量相关的环境方面的要求特别严格,因此风景园林学渗透到了建筑学领域,使得我国的建筑学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2.当前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现状

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但是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两门学科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建筑与风景需要相互依赖,有风景的地方要有建筑,建筑需要有风景的衬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中越来越重视风景园林设计。因此,社会对具有建筑专业技能和园林景观设计技能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很多院校开展了建筑学专业和园林设计专业。但是,就目前院校中的建筑学专业的教育情况来说,并没有将风景园林学融入到建筑学专业中,由此看来,各个院校中目前的建筑学专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风景园林学重视不足,缺乏风景园林的设计力量

大部分院校中普遍比较重视建筑学,建筑学专业的课程开设的比较多,只重视了建筑的室内环境设计和建筑的外形景观,只将风景园林学作为建筑学的一门辅助学科,甚至忽略了风景园林设计学,但是,这样并没有遵循当今相对于建筑来说比较重视周围的风景、环境的现象。尽管有一些院校开设风景园林学相关的课程,也只是偏重自然景观和生态设计,主要针对园林植物学和风景归化设计等方面开设课程,并没有将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是将其看作是两门侧重点不同的学科,然而社会市场中需要的是建筑既要有合理的、舒适的室内结构设计,还要有独特的室外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这样在建筑教育中忽视了景观园林设计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市场对建筑的需求。

2.2 建筑学专业对风景园林学的误解

有一些院校对于风景园林学的认识不足,缺乏风景园林景观的建设经验,错误的认为风景园林就是对植物的研究,通过种植花草树木等行为来建设园林,这种错误的观点导致在建筑学专业中的风景园林教育也带来了误区,在这样的教育下,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必然是两门毫无关系的学科,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只热衷于景观建筑,忽视了建筑周边的风景景观建设。只是一心想将单一的建筑设计的多么完美,却使得建筑周围缺少了风景景观的衬托,再高端的建筑,周围没有美好的风景园林景观,在审美观上和舒适度方面也缺少完美感。因此,对于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在观点与概念上的不统一,以及误解,会遏制建筑学与景观园林学的相互渗透和发展。

3.加强建筑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意义体现

建筑学专业与风景园林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遵循其不同学科理论的基础上,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所以加强建筑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3.1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风景园林教育的理解

现代的建筑设计对于风景园林景观面积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建筑设计并非是对建筑本身的设计,同时也需要考虑建筑的周边环境和景观视野。因此,在建筑学专业中加强风景园林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风景园林学,帮助学生避开风景园林学就是对古典园林、植物的研究,让学生正确的理解风景园林学的含义和其意义,让学生将建筑与风景园林结合在一起进行设计实践,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想象范围,扩大了建筑的覆盖范围。

3.2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建筑学的发展与风景园林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从古代的诗歌、书画中就可以看出建筑与风景园林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有山有水、有花有木景观中的建筑会将风景景观体现得的更加生机勃勃,同时,在这样环境中的建筑显得韵味十足。因此,院校中的建筑学专业加强对学生风景园林学的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艺术素养,同时锻炼了学生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等综合能力。显而易见,人们都喜欢在环境优雅、充满生机的环境中居住或者工作,所以风景园林设计是一个建筑是否完美的标准。

4.完善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研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建筑周围环境的要求渐渐的高于对建筑本身的要求,要提高人们对建筑设计的满意度,就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各个院校肩负着培养综合型建筑学专业人才的历史使命,针对于当前院校建筑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完善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以下教育改革策略。

4.1 因材施教,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风景园林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的范围相对比较广泛,对于设计来说无论是建筑还是风景景观,都拆分为几个不同的环节,譬如,雏形设计环节、实施设计环节等。对于不同的环节需要掌握不同能力的人才来完成,并不是从建筑设计的开始到结束都是一个人在参与,因此在建筑学专业中的风景园林教学也要针对于不同才华的人,因材施教,将设计拆分成不同的阶段,让学生大胆的发挥,挖掘学生的潜质,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的喜好和才能,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第3篇

【关键词】地方院校 风景园林 本科教育

【基金项目】许昌学院2012年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卓越风景园林师”培养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许昌学院为例》,编号0201207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22-02

在进入21 世纪的今天, 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使风景园林事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点高速增长,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地方本科院校。各个地方性本科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虽发展迅速,但也多存在教学体系制定不合理,加之专业办学历程短、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诸多不足, 由此产生了特色不鲜明、学生就业能力弱等问题,亟需解决。

1.地方本科风景园林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1.1培养目标不明确, 学科及课程体系存缺陷,特色不鲜明

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活动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所具有的方向指导和理念统领作用。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主要使命就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遗憾的是,很多院校过于急切的想要提高办学层次,照搬高水平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致使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不强, 特色不鲜明。

风景园林学科是综合利用科学、技术和艺术手段保护和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境域的一门学科。学科的核心是室外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建造、管理;其标志性二级学科是人居环境理论( 含哲学、美学、历史、社会等) 、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施工与管理[1]。与风景园林密切相关的专业有园林、建筑、城乡规划、环境艺术等。而许多地方本科院校相关学科体系并不健全,专业布局也存缺陷,导致目前人才培养知识和技能的单一化, 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难以适应实际工作。

许多地方院校简单的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原则制定教学计划, 公共基础课程门数多, 而且课时量大, 占据了主体地位。而真正风景园林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偏少, 在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较低。加之课程开设的顺序不科学, 逻辑性、衔接性存在问题, 学生拥有的自主选择性少,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专业能力不强, 市场适应性差, 不利于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

1.2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方法较落后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多属工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理应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性技术人才为目标。实践教学体系理应是教学体系的重中之重。但现状却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体系尚不完善, 实践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实践内容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脱节,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于教学发展的要求等。缺乏“真正”的综合性实践项目, 实践训练多呈现为片段式。如测量学不能与园林工程施工实践相结合, 使得学生将所学的测量知识通过综合实践有针对性、系统而连贯地结合起来;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虽然从内容上来说确实具有专业综合的意义, 但因其所处时段正好是学生考研和联系工作的重要时期, 学生投入的精力不足, 结果是到毕业的时候学生都搞不清楚一个风景园林项目工作全程或基本轮廓是什么样的[2]。这与我国社会转型、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极不相称。

1.3师资队伍整体相对较弱, 影响教学效果

从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师资情况看, 风景园林专业教师多有两个类型。由于此类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一般开设较晚,因此相当一部分教师是由相关专业转型而来,其长处是教学经验较丰富,短处是对风景园林专业的整体把握较为欠缺;另一类是新进的教师,一般较为年轻, 大部分都是由学校毕业直接到新建本科院校工作的,其长处是专业理论知识强, 短处是教学及实践经验少。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把控能力、教学水平、实践技术相对较弱, 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2.地方院校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建议(见图1)

作为地方性院校,如何借鉴同类高校发展经验,依托并整合地方教育的现有资源条件,面向地方社会发展建设的现实问题和需求,办出有特色的风景园林教育,无疑是当前急需深入探讨的问题。

2.1明确培养目标

2005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起草的风景园林教育提出教育的目标为“风景园林具有艺术和科学的双重属性, 因此风景园林教育应培养学生在根植于人类传统和自然系统认知基础上进行环境设计, 形成概念、协调关系和创造作品的能力”[3]。结合地方院校实际,培养目标不应求大求全,而应突出自身特色,面向地方实际需要培养人才,培养具有懂设计、能施工、会管理,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针对性。

2.2探索培养模式

考虑地方院校的办学实际,建议风景园林专业采用“1+2+3”人才培养模式[4],即“1个专业基础平台,2个专业模块,3个专业方向”。“1个专业基础平台”指专业基础课程和通识类课程;“2个专业模块”是指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工程2个模块课程,之所以只设置这2个专业模块,主要考虑地方院校办学实力、就业渠道等因素所限;“3个专业方向”是指依据各院校专业实力、学生就业意向、人才需求等因素,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模块可设置景区规划、景观设计、景观建筑3个专业方向,风景园林工程可设置风景园林施工、风景园林管理、风景园林造价3个专业方向。各院校可以依据自身办学实际,灵活设置适宜于自身的专业模块和专业方向,如有条件,可增设园林植物,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

2.3完善课程体系

国际现代风景园林学已有4种明确可界定的相关的业务类型: 一是景观评估和规划, 二是基地规划, 三是细部设计, 四是都市设计[5]。结合工科专业实际需要,“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集中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应当得到推广。尤其“专业方向课”和“集中实践”,这两个以往不受重视的部分需要增加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因为这两部分是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实施,使学生能够把各项知识融会贯通,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普遍提高。

2.4丰富教学内容

根据《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风景园林教育》[6],对应风景园林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各院校可以设计和工程课程为专业教学基本点,并设园林植物及应用、园林建筑、园林历史文化、园林管理等相关课程,并加大实践环节课程量。在校内,建立画室、制图室、实验室等,并举行手绘大赛、设计大赛等,每年不定期举行讲座;在校外,与企业合作,与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合作,建立实训基地。通过与校外合作,使学生尽早了解到行业实际,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本地的风景园林行业做出贡献。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教育和培养,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2.5改善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更加具有创造性,能激发学生潜能和求知欲望的教学方式。部分课程采用观察认知法,如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等,通过实地观察园林植物,对其整体特征、季相变化、生长习性等进行直观的了解;部分课程采用实验教学法,如测量与遥感、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等,通过实际操作相关仪器设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从“听得懂”达到“会操作”;部分课程采用“练习+评议”法,如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规划等,通过对具体项目的规划设计练习,并由老师及同学共同评议,达到自己动脑,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目标。

2.6加强师资建设

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首先,要加强对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到风景园林行业一线锻炼或有计划地选派教师进行深造。对于青年教师,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一些富有经验和技术的企业家、设计师、工程师等到风景园林专业兼职任教,扩大实践教育的师资力量,弥补地方院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师人数的不足。

3.结语

对于对于地方院校来说,完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仍需要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风景园林本科教育,必将促使学生成为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术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最终受社会普遍欢迎,也将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绍增.论风景园林的学科体系[J].中国园林, 2006 (5):9-11.

[2]武小钢,郭晋平.山西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教学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209-216.

[3] [6]高翅(译).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风景园林教育[J].中国园林, 2008 (1):29.

[4]杜书廷.新建院校风景园林专业“1+2+3”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3).

[5]丁绍刚.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现状与教育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园林, 2001(4): 15-17.

作者简介:

毕翼飞(1988-),女,河南漯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

第4篇

风景园林学(LandscapeArchitecture)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户外空间营造,根本使命是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居学科群支柱性学科之一。风景园林学主要涉及两类问题:如何有效保护和恢复人类生存所需的户外自然境域?如何规划设计人类生活所需的户外人工境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学科需要融合工、理、农、文、管理学等不同门类的知识,交替使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综合应用各种科学和艺术手段。因此,也具有典型的交叉学科的特征。

二、国内风景园林专业办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办学现状据统计,2009年我国共有38个风景园林类学科博士培养点、88个学科硕士培养点,25个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培养点和184个本科专业培养点,覆盖全国175个学位授予单位,其中高校为172个。1998—2009年间,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和专业培养点高速增长,学科博士点年平均增长约20%、学科硕士点年平均增长约20%、本科专业培养点年平均增长约14%。在风景园林学成为一级学科之前,这些专业培养点分设在工、农、理3个学科门类多个一级学科内,名称混杂重叠,即使是业内人士都很难说清楚。2012年,教育部对风景园林学进行了学科评估,参评高校共计38所,其中建筑背景类19所,农林背景类18所,艺术背景类1所,从评估结果来看,排在前5名的高校中(含并列),建筑背景类有7所: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农林背景类有7所: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专业特色而言,建筑背景类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侧重于空间形态塑造,农林背景类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的优势在于植物材料的应用。就应对中国当前日益复杂的户外环境问题而言,无论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还是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各校均需要继续发展完善。从发展规模来看,参评的学校有些是一个学院,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现有教职工约100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21人,副教授30人,现有学生3145人,其中本科生2014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366人,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205人,博士研究生142人,在职研究生418人。有些则是一个系,如同济大学景观学系,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9人,博导13人,每年招收本科生60人、硕士生100人(其中普研40人、专硕60人)、博士15人、博士后1~2人。人数虽少,但无论是科研水平、教学质量,还是毕业生质量,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二)存在问题多年来,针对风景园林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风景园林学的科学性问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点,一方面说明了本学科发展的强劲势头,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不是任何学校都可以办风景园林专业?办学是否有专业门槛?风景园林的科学性如何考量?

2.专业教育的规范性与各高校办学的独特性问题强调规范办学,最直接的就是要确定专业核心课程,而发挥高校各自的优势,则可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随着《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的出台,专业教育的规范性问题已经得到了根本的解决,然而各高校办学的独特性问题仍然悬而未决。3.高校与用人单位在培养目标上的错位问题设计单位希望学生毕业后便能独立工作,是成熟的专业人员,而不是设计院的实习生;希望学生在学校内通过系统的训练,掌握全过程的设计知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方案阶段。设计单位不希望学校通过设计院实习来弥补设计教学中的不足。高校则认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存在急功近利的要求,认为学生在校读书是为了发展智力、学习理论、提高创造力和培养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就业和职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学方法问题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风景园林具有艺术和科学的双重属性,很多问题的答案都可以不止一个,因此,培养风景园林师应注重创造性,注重与实践对接。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风景园林教育》指出,在学习阶段,教师指导、师生互动及讨论式教学应占各课程体系的实质性内容的一半左右。目前,很多高校受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模式影响,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另外,教学环节上还存在不完整的现象。以法国国立凡尔赛高等风景园林学院为例,其非常注重对场地的观察分析,每个课程设计对场地的考查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国内高校对这一环节一般不太重视,有时甚至不会到现场去,很多课程设计所选的题目本身就是假题。

5.教学资源问题国外风景园林教育非常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资源的整合。以美国佐治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为例,其所在的环境设计学院拥有世界一流的教学团队,全院37名教师多数既是学者,又是注册风景园林师。学院注重与校内众多学院(如人文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物理学院、艺术学院等)的交流、合作教学与科研。风景园林五年制本科教育要求学生每年必须选修2~3门其他院系的专业课程,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院还不定期从校外、国外以各种形式聘请著名教授、设计师及社会成功人士来系里参加教学、评图和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美国哈佛大学是全球第一个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大学,至今仍在美国处于领先地位。该学科的领军人物全都有在事务所从事规划设计的工作经历,高级选修规划设计课主讲教师全是风景园林大师级的教授。除了建设自己精干的师资队伍外,哈佛大学还从校外、国外以各种形式聘请著名教授、设计师来系里参加教学、讲座和评图工作,从而使师生时刻能接触到最新和最先进的知识。法国国立凡尔赛高等风景园林学院有广泛的社会资源,众多法国一线风景园林师都在此任教,其中不乏大师级人物。学院实行项目轮换制,根据不同的项目来安排导师。几乎所有的导师都拥有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学生四年学习期间可以直接接触到不少于20位活跃在风景园林界的设计师。相比之下,国内很少有高校能做到这一点。

三、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概况及办学特点

(一)风景园林专业发展概况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设在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里,起始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环境艺术设计(后更名为公共艺术设计)方向和旅游管理专业,2012年新增景观学本科专业,2013年统一更名为风景园林专业,同年增设景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至此,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格局。

(二)风景园林专业办学特点1.原公共艺术设计方向植根于艺术学门类设计学一级学科之下,课程设置偏重于形态训练、设计中的创意构思、艺术处理,在工程技术方面较为欠缺,把握宏观尺度规划设计能力一般。再者,课程设置兼顾风景园林和室内设计两个方向。学生精力分散,受课时限制,两个方向授课内容都有待于深化。尽管如此,师生经过共同努力,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在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组织的2013年城市袖珍广场大学生设计竞赛中获二等奖1项,优秀奖3项,在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组织的2013年现代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佳作奖2项,并获得优秀组织奖。2.风景园林专业教师由原旅游管理系的教师和公共艺术设计方向的教师整合构成,现有教授3名,客座教授3名,副教授8名,讲师及助教5名,个别教师专业上不对口,特别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景观植物学、景观工程师资存在缺口。景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为设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相交叉后产生,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发展方向

基于办学基础、国内外风景园林专业发展背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我们对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发展方向探讨如下。

(一)学科交流与融合面对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环境恶化现实,我们加强与校内其他学院如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相关学科的交流融合,发挥风景园林专业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优势。加强量化研究,提高风景园林专业的科学技术含量。风景园林专业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专业,那么科学与艺术各自比重是多少呢?有专家认为,科学技术应占到90%,当今的风景园林虽有艺术成分,但主要的理论实践都基于科学、工程、技术。1999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百年庆典上对该专业的定义也再次体现了风景园林的科学性远大于艺术性,甚至其中都未提及“艺术”(Art)一词。对于当今风景园林专业人士,“需要一个全面的科学方面的培养,但同时也必须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我们的设计才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同时保护人类的生活质量,保存地球上丰富的文化遗产”。华东理工大学的风景园林专业应该依托相关优势学科,大力提升科学技术含量,以理性为基础,再谈感性浪漫,这是今后立足于国内风景园林教育界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落实。

(二)重点教学方向面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应走出城市。近期可以以新兴旅游游憩地为对象,探索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力求在专业教育及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华理风景园林专业以旅游管理系为主体申办,在旅游游憩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二是在中国,优秀的自然风景资源基本都已经被开发,针对人们闲暇生活的需求,大量新建的或改造的旅游游憩地规划设计建设方兴未艾,亟需要理论与方法进行指导;三是中国传统风景园林擅长于小尺度的园林设计,对宏观、中观层面的规划设计,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还处于探索之中,这是重塑中国作为世界园林之母形象、形成风景园林教育中国学派的重要契机,值得我们努力奋斗。另外,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部分教师也有较深厚的研究积累,这也成为另一个可以重点发展的研究方向。

(三)专业教育特色华理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不仅要依托学校理工科学科群优势,不断加强该专业的科学性、理性特色,而且面向日益提升的大众审美水平,我们也需要依托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在风景园林细部设计、景点设计上不断提升艺术设计水平。以风景园林专业为交叉点,可以实现多个专业的交融共生,如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广告设计等,充分发挥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科群优势。

(四)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架构风景园林具有的艺术和科学的双重属性,决定了风景园林教育在知识结构上将向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组成的跨学科领域多元化发展。在学生培养目标上,本专业可以以KAQP为基础框架,进行制订。K指知识(Knowledge),A指能力(Ability),Q指素质(Quality),P指人格(Personality),Q与P内涵基本一致,二者可以结合,形成由知识、能力、素质/人格构成的KAQP人才培养模式。风景园林本科阶段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一般会经历认知、理解、应用、综合4个学习阶段。将4阶段与KAQP相对应,可以建立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培养的目标结构,并以此为基础确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

第5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TU;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04605自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风景园林行业服务在中国的急速发展,社会对风景园林人才的需求更多地集中在“量”的方面,高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基本上是以扩招来满足社会的这一需求。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摸索,中国的风景园林行业也逐渐规范和成熟化,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体现为逐渐地由“量”向“质”的转变[1]。但这种由“量”向“质”的转变在当前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却变得非常艰难。调查发现,在国外,学生经过几年的大学教育,便能成长成为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成熟专业人员;而在中国,大部分高校还只是在培养“设计院的实习生”[2]。由此可见,保证和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当今高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目标和核心。但如何监测和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使其能满足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需求,已然成为高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

一、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是监测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

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调动多方面的因素协调完成。笔者在本课题的前期研究中结合风景园林专业自身特点,围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展开了“模块+制度化”教学改革探索[1](图1)。可以看出,在整个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运作机制中,评价模块是监测人才质量、检验分析其他各模块的直接标尺和基本手段,是整个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块体系中的核心模块。在评价

图1人才培养模块体系示意图模块中,不同对象、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评价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一个覆盖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评价体系(图2)。在该评价体系的引领下,学校人才培养运作机制一直围绕“人才质量”这一核心不断调整和改进。构建科学合理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将成为风景园林专业“模块+制度化”教学改革探索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监测和提高专业人才质量的根本保障。

二、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须实现的几个根本性转变

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形式(包括课堂授课形式、实践实训形式等)有很强的独特性和灵活性,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表现出“小范围辅导、突出实训环节和教学形式多样化”等特点,这就要求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应该结合专业特点,从新的角度调整和改进传统教学评价方式,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为此,必须首先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根本性转变。

(一)评价主体的根本性转变——由校内拓展到校外在美国,大学不仅是为了实现个人自我完善或追求所谓学术完善的象牙塔,而是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3]。因此,其教育质量(人才质量)的评价应该放在社会大环境中检验,需要社会参与评定和监督。但中国高校目前的教学评价主体基本上都是高校内部成员。风景园林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教学体系中有诸多实训环节,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评判的培养质量乃至学校该专业的办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对学生质量乃至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办学质量的评价主体必然由校内学生、督导组等拓展到社会用人单位、政府教育行政管理机关(构),实现评价主体的根本性转变(图3)。

(二)评价目标的根本性转变——由单纯地评教师教学转向综合性评学校专业办学工作

高校的教学评价目的在于提高办学质量,但在具体的操作时却往往只单纯地评教师教学工作,甚至把教学评价与对教师的奖惩挂钩,最后无奈地蜕变成学校“管老师”的机械性手段,这大大歪曲了评价的本质。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实现评价目标的根本性转变,也就是由目前只注重评教师教学这一环节转变成评价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由单纯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转向综合性评价学校风景园林专业办学工作(图3)。

(三)评价内容(范围)的拓展——由教师教学模块拓展到专业办学的各个环节

评价目标的根本性转变必然会带动评价内容(范围)的拓展。评价的实际内容由原来的教师教学拓展到教师教学、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全面分析评价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图3)。

(四)评价客体的根本性转变——由固定单一评价客体向非固定多评价客体转变

如果教学评价跳出教师教学这一狭隘的评价范畴,把教学评价提升到评价专业综合性办学质量的高度,那么,评价由谁来评、评价谁也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也就是说,评价将由原来单一的评价客体——教师转向非固定的、多样性的评价客体,一切评价客体的确定均根据评价目标的需要来确定(图3)。

三、以“质量”为目标和核心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优化课程体系设置、集约利用教学资源、促进高校教学服务管理水平并最终提升学生质量和专业办学质量为目标和核心的全方位检测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两部分,一是评价操作体系的构建,二是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一)评价操作体系的构建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不只是一个校内简单的以教师教学为对象的单一性评价体系,具有评价主客体和评价指标多样化等特点,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价操作体系是进行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的基础(图4)。

注:“毕业生甲类”是毕业后一年内处于见习期内的学生,“毕业生乙类”是指大学四年级在校毕业生

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评价体系围绕毕业生质量展开,由高校招生就业管理机构和校专业学术委员会风景园林专业分会负责组织执行,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价分为社会评价和校内评价两部分。社会评价的评价主体是用人单位和政府教育行政管理机关(构),评价客体是刚毕业的学生(毕业一年内);校内评价的评价主体是高校教学行政管理部门,评价客体是大学四年级在校学生。质量评价目的是为了监测、检验毕业生(指毕业一年内和大学四年级在校学生)的专业培养质量。围绕这一培养目的,可以监测、检验专业培养的成果,及时发现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并把监测检验结果反馈给学校专业学术委员会风景园林专业分会,并由其牵头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块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展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下一阶段评价——校内自检性评价。校内自检性评价就是学校专业学术委员会风景园林专业分会牵头组织校内相关职能部门(专业系室、教务、科研、学工等部门)根据上一阶段社会评价所提供的监测结果,从“课程体系设置、教师教学、教学管理服务、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检测并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形成校内评价意见作为调整人才培养模块体系的重要依据。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理顺评价操作体系的基础上,以何种标准来评判评价对象的表现及能否找出深层次问题,是关系到评价是否科学客观、人才培养模块是否合理的核心环节。因此,与评价操作体系协调,根据评价客体、评价侧重点的不同拟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并形成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成为评价过程中对评价客体检验检测的最基本手段。本课题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拟定出评价指标和评价因子两个层级,通过评价因子评判相关的指标(表1)。在该表中,评价因子可以根据不同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办学的具体情况分别设置评分标准,从而对相对应的评价对象做出客观的评价。

四、结语

文章以高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作为研究平台和契入点,围绕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全面评价风景园林专业办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尝试探索构建一套更加科学全面的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尽可能克服传统教学评价只停留在注重评教师教学工作这一不够全面的评价体系的不足,从而更加高效地推动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林世平.风景园林专业“模块+制度化”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5):32-36.

[2] 朱祥明.对风景园林教育的几点思考——从设计行业的需求谈风景园林人才的培养[J].中国园林,2007(11):93-94.

[3] 冯玉芳.美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4.

[4] 陈赟,唐仁春,张凤明.AHP法在高校学生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5(7):9-11.

[5] 李春玲.教学研究型多科性大学教学评价要素和指标体系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4):114-117.

[6] 徐秀英,韩美贵,李中华.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反馈与教学适应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92-95.

[7] 黄超,陈文彬.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4):134-136.

Talent training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LIN Shiping

(School of Gardening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Hainan Province, P. R. China)

第6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标准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风景园林建设也被视为关键。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意识的转变,环境保护已成为所有人都不再陌生的话题。而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力度也在不断的扩展。风景园林工程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工程,有非常大得现实意义。风景园林工程主要指的是在充分考虑环境特点、植物习性等的条件下,对灌木、花草、乔木等进行合理地配置,塑造某种艺术景观的工程。

1、风景园林设计的理念

综合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经验,总结出大致的设计理念。首先是文化理念,完美的园林景观设计要突出文化的内涵、塑造文化灵魂、强调地域性和民族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下,保持本土自然文化特征,将整体成眠的文化与场地特征有机结合起来,展现文化的多样与统一。其次是和谐理念、景观的和谐要展现人的智慧,也要适应自然的要求,将“天人合一”理念贯穿园林景观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第三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园林景观是一个综合的工程,要符合自然的规律,其设计必须考虑到发展的可持续性,主张节约资源,对植被、水资源等利用合理,减少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追求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理想。第四是低碳理念,随着能源的消耗,资源不断衰竭,环境也受到较大的威胁,低碳城市理念应运而生,低碳城市的营建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趋势。

2、风景园林工程的主要特点

2.1、多样性

风景园林工程建设包含的学科知识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有文学、哲学、地理学以及生态学等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并且组成风景园林景观的因素比较多,既有山水也有路、石以及建筑等,这就决定了在风景园林施工的过程中,应对多种专业技术进行灵活运用,最基本的有花草种植、装点修饰等等。

2.2、复杂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被广泛的运用于各行各业中,特别是建筑行业,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再加上建筑施工内容的愈发繁琐化以及施工技术的更加精细化,这就导致日益复杂的风景园林工程项目也对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3、艺术性

风景园林工程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还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技术性。风景园林工程涉及的艺术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建筑、造型等等,它的这一独特性就对项目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符合既定的建筑功能,更重要的是还要满足其艺术要求。

3、风景园林工程建设的意义

3.1、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可以促进我国城市文明建设,还可以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体现于对环境质量的优化、还可以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充分的体现了弘扬本国文化、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等等。

3.2、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中,可以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产生的一定的生态效益;还可以通过对植物景观的创造,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息娱乐的空间;创造一定的减灾条件,比如为火灾、地震提供一定的避灾场,以此来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

3.3、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是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使风景园林植被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合理再生,以此来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同时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比如城郊风景区以及相关的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境,以此为生物的多样性创造有利的条件。

4、我国风景园林设计现状分析

日前,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行业市场并不规范的原因在于设计队伍中有许多非专业出身的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而且我国对于设计单位实行的是资质分级制,在配置设计人员等方面规定非常严格,设计市场的不规范导致行业竞争不平衡,设计单位为拿到更多市场份额与设计业务而陷入恶性竞争中。与此同时,相关的风景园林的设计任务的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导致设计师和设计单位对项目前期的工作做不到充分的论证,仓促的赶工也会导致对后期施工的指导工作不足。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的现状中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对于中型的设计单位而言,面对不平衡的竞争冲击较大,一般是大型设计单位,或者拥有资质高,境外设计师的单位有较大优势,由于风景园林设计规范与制度的不完善,设计单位有时不能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一味考虑业主的意见,对最终的风景园林设计效果产生影响。

5、浅谈我国风景园林设计的标准

5.1、我国风景园林设计标准概况,标准是一个行业共同约定的规范和规定,要求必须共同遵守。在设计行业中,标准是设计行为的下限,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但是要想确定相对一致的标准来约束与判定设计内容是有较大难度的,缺乏判断标准已经成为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国已经出台了《园林术语标准》、《园林制图标准》等针对风景园林设计的标准,但是这些标准在设计方面更多的是对风景园林相关工作的规范而不是标准,相对于其他建筑行业的设计标准还不健全,不完整,是阻碍我国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更稳定发展的绊脚石,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标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是与非的起码标准,国家和地方相关行业对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标准;具有较强主观性的,对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好与坏的标准。

5.2、从行业发展现状来看风景园林设计的标准。首先,从风景园林景观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在全球范围内从事风景园林行业的人员数量复杂,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甚至许多国外设计师也来到我国参与设计项目,在风景园林设计行业市场中占有极大份额,可以为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成熟的技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会使我国盲目引进不适合我国国情的设计概念和内容,有一些缺乏专业素养,但是在较为优越位置下的设计者,超越了技术性的阶段,直接进入了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好与坏的评价阶段,造成严重的非理性的判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和严重。人们过去一直认为与国外沾边的东西就是好的设计,就是美观的,而在具体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抛弃了是与非的相关标准,不过目前国人也渐渐在转变这样不健康、偏颇的观念,更重视建筑本身的价值。

5.3、对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工作来说,从模糊性角度来看风景园林设计标准。其次,从模糊性角度来看,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行业普遍存在模糊性问题,常用好与不好、对于错来模糊评判,过于笼统与表面化,无法得出明确的结果,甚至会作为掩盖设计中不足的地方。对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是与非等问题进行了掩盖,因此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不能用以上几种方式来作为相关的标准,在具体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应该坚持把是与非作为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评判标准的核心,在经济、实用和美观哪个更为重要有整体的把握,保证风景园林事业可持续的发展。除此之外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评审过程来看,技术评审们对设计方案的各个方面进行点评,对风景园林景观工程量、造价、可行性以及预估最终效果提出具体的意见。

综上所述,景观艺术是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结合科技、人文的综合学科,为人类更好的生活提供美观的形态与空间,园林景观不仅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自然环境特征,还能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所以风景园林工程在现代的城市发展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通过不断加强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来保证施工的质量,有效地提高相关企业市场的市场竞争力,使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司振宁.浅谈风景园林设计标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5:162.

第7篇

关键词:大地艺术;风景园林设计;影响

在西方现代艺术发展进程中,大地艺术的产生,为现代艺术创新和改革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逐渐成为了一个十分有影响力的艺术流派。相比于以前的艺术,大地艺术具有强大的创新因素,重点体现在对自然因素的注重,以自然因素为创作的第一选择点,艺术品不仅仅局限于景观环境中,大地自身成为了艺术或艺术的构成因素。同时,大地艺术还致力于远离人类文明,改变以前艺术品收藏的艺术%息方式。作品普遍选择在沙漠或峡谷中,或构建一种只能在天空观看的人类染指自然的记载,人们对这一艺术的认识,普遍是通过观看录像和图片展览的方法,同时,体现环境污染(工业废弃地、沙漠化等),以一种独有的批评现实的方式存在。大地艺术彰显景观,慢慢改变着人们的自然观和生态观,其已经拓展到了风景园林专业方面,深刻影响着西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

1大地艺术对风景园林设计积极的影响

作为一种影响深刻、意义非凡的艺术派别,大地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态观和自然观,明确地关注工业文明和工业废弃地的不良影响,应用常见几何图形为创作语汇,深刻影响了同样致力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风景园林专业。

1.1大地艺术开拓了风景园林设计师的设计思维

传统的艺术理念虽然深刻影响着风景园林的设计,然而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人们对功能和文化追求美的需求。现代艺术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精华,也包含了自己独有的表达手法。其对时代精神的反应十分敏锐,引领着整个艺术潮流,带领着景观设计人员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1.2大地艺术影响风景园林设计师对环保起到积极作用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大多数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在坚持自然观念上,采用雕塑地形的方式,使得水、及大地密切结合,这同现代艺术追求以地域为特征、自然为主体、简约为手法、生态为核心、场地为基础全部一致。这一理念总体上分析并考虑了现代风景园林对环境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自然观念和生态观念,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3大地艺术为园林设计师形式语言提供了借鉴

艺术语言同艺术紧密结合,其潜移默化地启发着园林设计人员。现代园林作品具有生动、简单等特征,常常只是一种形式或一种植物,能够明显地看出艺术语言的景观转化,现代艺术特征尤为凸显:表现方式从具象转变为意象或抽象。园林设计运用现代艺术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园林的形态体系,也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园林形态的发展。

2大地艺术对风景园林设计消极的影响

2.1影响了园林设计师的思维方式

现代艺术能够拓展风景园林设计人员的设计视野,然而在很大程度上也干扰了园林设计人员的思维。众所周知,园林设计人员同艺术师存在差别,艺术师的创造力远远高于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由于现代艺术十分新潮,很多园林设计人员从现代艺术中借鉴了丰富的经验,对现代艺术的依赖性较强,却缺乏自我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林的迅速发展。

2.2不利于园林设计的多元化

第8篇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风景园林;毕业论文

当前,我国风景园林事业正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对风景园林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风景园林人才培养过程中,毕业论文无疑是实践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促进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加强对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研究有助于检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增强专业教学效果,同时,对风景园林专业内涵的提炼与发展均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目前,针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的研究文献较少,主要集中在风景园林毕业论文问题与对策[1-2]、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指导方法[3-4]、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等几个方面[5-6]。笔者通过对安徽科技学院近5届(2016-2020)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及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探索,为进一步提升应用型高校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参考与帮助。

1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论文现存问题

1.1学生做毕业论文的热情不高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还存在被动学习的习惯,求知欲不高,对风景园林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在少部分学生中还存在“毕业论文是一门课程、一份作业”这样的概念,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毕业论文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少。部分学生抱着一种能通过即可的心态,“东拼西凑”“敷衍塞责”“糊弄过关”的情况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指导教师数量偏少的现状也导致了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够,不能做到对所指导学生及时有效地深入指导和管理,以上两个方面可以说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1.2毕业论文选题不够科学合理

笔者对安徽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2016-2020共5届(416人)毕业论文题目进行统计分析,从结果来看,毕业论文选题过于集中,选择城市公园、广场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作为毕业论文题目的最多,能够占到70%~80%。很多题目都是真题假做或假题假做,真题真做的少之又少。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上比较随便,没有从实际项目中出发,所以导致设计内容流于形式,而毕业论文选题范围过大的问题占比也比较高,有的规划面积达到十几公顷至几十公顷,在毕业论文有限的时间内,规划如此大尺度的场地是不可能做到详细规划的程度的,只能达到概念性规划层级。综合以上内容能够发现当前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脱离实际情况的现象依然存在,而如果任由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下去,将会导致毕业论文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欠缺,最终的结果会是毕业论文将成为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

1.3毕业论文标准不够完善

目前针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标准要求较低,且研究深度要求不够。以规划设计类毕业论文为例,文字部分要求不少于5000字的设计说明,图纸部分则要求包括区域位置图、现状分析图、总平面图、鸟瞰图、功能分区图、交通分析图、植物配置图、节点平面详图、节点效果图、竖向设计、意向图等,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但应不少于八幅A3图。论文标准不高导致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图纸数量过少和深度不够,甚至有个别学生以“总平面图+意向图”的方式来应付。

1.4毕业论文存在重图纸、轻实际的现象

毕业论文流于形式,很少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重图纸效果,轻实用功能的现象比较明显。部分学生将大部分精力花在如何提高图纸表现艺术效果上,过于重视规划图纸的表现效果,从而忽视了对场地设计对象的详细设计与分析,没有真正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致使设计方案中存在较多不够合理的地方。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中虽在文字上提到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等规划原则,但在其图纸表现中却看不出这方面的考虑,重视表现及整体效果,忽略细节设计与表现,这种现象也比较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设计行业的大环境相关,但作为风景园林专业来讲必须要考虑实际问题,研究如何通过规划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风景园林学科的特点是科学与艺术并存,但在规划中不能过分强调艺术效果而忽略实际使用者的需求,也不能只考虑实际功能而舍弃艺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5毕业论文专题化研究比例过少

从近五年毕业论文统计情况看,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进行专题化研究的比例过少,某某公园、某某居住区、某某广场景观规划设计的题目比例最多,而针对于如儿童活动场地景观设计、公园景观小品详细设计、风景区植物种植详细设计、住区水景详细设计等相关的题目几乎没有。毕业论文研究深度不够,缺乏综合性与系统性,往往停留在概念性规划的层面。此外,图纸数量偏少、表现内容过于简单、规划设计深度不够等问题的存在也能够反映出当前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很不够,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2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改革的途径

2.1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了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需求,其中有文献研究、规划设计与图纸绘制、相关绘图软件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能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的能力,从而有效解决场地所存在的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不断修订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论文指导过程中,也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实习效果与学习状态,加强过程管理,关注学生按规范完成毕业论文的能力。在毕业论文选题指导上,要求学生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题目,能够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如果难度过大,则不能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在论文完成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空间,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毕业后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岗位角色。

2.2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事实证明,参加学科竞赛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如“园冶杯”大学生景观设计竞赛,其中就有毕业作品类和毕业论文类等参赛类别,涵盖面也比较广泛。将专业竞赛与毕业论文有机结合是一种新的尝试,其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这种以竞赛促进教学的方式目前比较受到欢迎,学生们可以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可以和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点与实际项目有效结合,通过学科竞赛的锻炼,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加强团队的合作意识,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是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尝试。

第9篇

“数字地球”是空间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概念。“数字地球”的构想是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提出的,其实质是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库与计算机构成的数字化地理虚拟系统,目的是使人们能够通过数字化信息网络,自由地链接、调用地理信息。“数字地球”的核心是3S集成技术。3S包括GPS、RS和GIS。GPS即全球定位系统,可通过坐标系统进行全天候精确定位、定性和定时,在导航、测绘、军事、农业、考古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RS即遥感技术,各类卫星遥感能够全天候对地表实时监测,深入、准确地监测地表景观的状态。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各类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集成数据库平台,能够进行各类空间分析、演变分析与三维成像。GIS、RS与GPS所采用的数据格式具有共通性,能够达到无缝连接,极大地拓展了风景园林中分析、规划与设计的一体化能力。

二、空间信息技术促进风景园林专业技能变革

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大幅促进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技能的变革。主要的变化包括空间数据、景观的监测与分析、工作效率化方面。风景园林研究、规划和设计均涉及各类空间数据。对于规划设计人员来说,获取、处理有效的数据是重要的专业技能。针对基础数据内容庞杂、种类繁多且尺度不一的特点,我国已经着手建设地图数据库、测绘档案等数据基础设施。各类商业遥感影像也是重要的数据源,可以根据用户要求有针对性的调取。规划设计人员能够在GIS平台上,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准确地掌握基地的地表状况,提高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貌景观进行广域、实时、高精度的监测,并通过GIS进行定量化分析;通过RS和GIS技术,规划师可以定量地掌握绿地植被分布状态,在GIS中可以进行时间序列演变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热岛分析、空间分析(包括网络分析、可达性分析、叠加分析等)、景观指数分析等,为绿地规划、城乡与区域规划提供基本的依据。引入数字技术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空间数字信息技术,尤其是3S集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促进了数据与软件的无缝兼容,推动了园林设计的自动化进程。设计自动化包括办公流程自动化、数据采集自动化、输入输出自动化、分析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办公电子设备与软件集成化发展提高了数据传输与处理的效率,国家大力推动的数据标准化与共享化也有力提升了规划设计人员采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空间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

(一)加强对空间数据的理解

风景园林专业的规划设计课程涉及到空间数据的处理。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实际上是围绕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而展开的。目前学生普遍缺乏对空间数据的理解,对于空间数据的基本属性、数据的格式与转换、数据的来源缺少科学的认知。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掌握各类空间数据的特征、理解数据的含义和表达、了解数据的来源途径和获取方法,熟练运用不同的空间数据格式转换技能,为识别有效数据、处理数据奠定基础。

(二)掌握空间数据的获取能力

空间数据来源广泛、质量混杂,初学者往往难以理清数据的来源渠道。比如有学生在课题中利用遥感图像进行绿化地解析,所采用的数据为网络下载的栅格数据,这类数据失真性较大,并不能用于绿地定量研究。出现这种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了解有效数据的获取途径。教学中应使学生了解国际、国家和省市等相关机构和商业公司的各类空间数据范围及其特性,以及这些数据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用途,使学生具有识别有效数据,掌握有效数据获取途径的能力。

(三)掌握基本的空间分析方法

深入、正确的空间分析是获得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的前提,也是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调整的基础。因此,应使园林专业学生了解、掌握利用GIS软件处理空间数据和进行空间分析的方法。GIS平台中的空间分析模块包括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可达性分析、距离分析、表面分析、计量统计等功能,可进行时间序列演变与空间格局的量化分析,也可以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各类景观指数的演算,并制作相应的主题图,作为规划设计的依据。

(四)掌握数据库能力

数据库是对各类工作数据的管理平台。对于景观规划、园林遗产保护、园林植物与应用方向的学生来说,需要收集、管理各类园林资源、植物和地理空间数据。而现实状况中,这些数据往往数量庞大、来源复杂、格式多样,如何管理好这些数据成为影响工作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数据库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方法。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应使学生获得数据库构建技能,进一步提升其管理数据、使用数据的能力与效率,对其将来的工作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空间信息技术课程设置

风景园林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与社会实际需求结合紧密。而空间信息技术本身是系统性的科学,因此需要以风景园林专业特点为中心进行知识点提炼,建立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教学体系。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包括理论与设计两大类型,成系列的规划设计课程为教学体系的中心,相关理论知识点是围绕提高学生规划设计能力这个目标来设置的。因此,空间信息技术课程也应以园林规划设计为中心,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空间数据处理技能达到提高规划设计能力的目的。一般来说,高校园林专业所设置的园林规划设计系列课程包括园林设计与园林规划两大内容。园林设计是针对中小尺度的场地,包括庭园设计、专类公园设计、综合公园设计、广场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街旁绿地设计、带状公园设计等课程,园林规划是在大尺度的场地上实施的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区规划、度假区景观规划、滨水区景观规划等。设计的尺度越大,与城市、社区以及自然环境的关系越复杂,就越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并能够掌握、应用一定的空间分析方法。笔者认为,针对园林专业课程内容和技能要求,可将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模块,每个模块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目的,且与相应的园林教学课程相对应。三个模块包括基础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空间分析模块,基础模块是理论教学,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模块是实践教学。基础模块以学生认知空间数据为基本目的,主要包括空间数据的格式与分类、空间数据的作用与意义、地理坐标系统与地图学基本知识、3S技术原理、数据库基础、数据基础设施与常用空间数据源等教学内容。数据处理模块与园林设计课程相对应,以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正确获取、处理基地环境数据为目的,教学内容包括DEM高程数据处理、GPS数据获取与转换、CAD文件格式转换、RS地物分析等。空间分析模块与园林规划课程相对应,以学生在规划过程中能够进行科学地空间分析为根本目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可达性分析、距离分析等,并使学生能够制作主题图,作为规划的依据。基础模块、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三个模块教学内容应依次进行,只有掌握前一个模块内容,方能进行下一个模块的教学。基础模块必须开设独立的课程,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模块既可以是独立的课程,也可以作为园林设计课程中的组成单元,或者采用连续性的讲座形式。

五、难点与展望

第10篇

关键词:生态风景园林;园林施工;园林建设;生态园林;关键问题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生态风景园林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的同时,对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提示作用。生态风景园林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大量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施工背后,暴露出较多问题,必须要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及时进行解决。

二.生态风景园林建设的基本原则及现状

1.生态风景园林建设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作为自然生产力主体,应该构建多样性的风景园林,对绿地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健全景观生态结构,解决好保护与利用、改造与恢复的关系,保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生产及信息传递的高效进行。

(2)整体优化原则

在规划中应把风景园林系统当作一个整体单位来思考和管理,达到整体最佳状态,实现优化利用。

(3)物种多样性原则

进一步增加风景园林内物种的多样性,提高风景园林生态系统功能,维持生态平衡发展,构筑具有区域特色和个性的绿色景观。

(4)污染防治原则

利用风景园林植物的环保作用,例如水生植物和生物的分解循环作用,实现防污治污的目的,并通过风景园林建设防污治污设施,达到风景园林的美化与治污功能的双重作用。

2.我国生态园林建设现状

生态风景园林的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通常是分开的,这样就使得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会出现对园林绿化建设设计思想不够深入了解的情况,很多的施工在进行的时候和设计人员缺乏一定的沟通,这样就使得园林设计人员的设计思想在施工中很难得到体现。很多的园林绿化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的时候经常存在着对绿化工程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在施工中经常不会编制一些栽植计划,没有合理的组织和调配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这样就出现了施工中没有按照相应的园林景观质量标准和技术措施来进行施工。

在生态园林景观工程中存在着各个单项工程在施工中缺乏很好的沟通,在施工中也不进行相互的协调,这样就会导致园林景观工程中绿化工程、水电工程和土建工程之间经常会发生一定的冲突,这样就使得工程的进度受到影响,完工的时间也会出现延长的情况,这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会影响施工企业的市场信誉。

三.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关键问题

1. 生态施工中应注意设计图纸施工的问题

生态风景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图纸是工程施工与验收的主要依据,其设计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景观效果。设计图纸是整个设计的核心,也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如果不严格根据图纸施工,将会严重影响施工的效果。这要求结合工程整体功能需求与各项设施的具体布局,来审核工程设计图纸,这也是确保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

2.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定点放线问题

(1)方格网放线法

从本质上来看,方格放线网法并不是一种精确的方式而是一种大概的、预算的方式对植物进行布置。在实际的工作中方格网放线法会受到较多的干扰例如地形、地域等因素。除了客观影响还有主观影响。在放线的过程中操作者能否进行准确的判断,也将直接影响放线作用的好坏。

(2)平板仪联合法

平板仪联合法相比方格网法其准确性更高。利用平板仪联合法进行施工主要是通过平板仪完成目标点方向的确定然后利用测量工具把要求的距离划定出来。这种方法在平面的生态风景园林的布局放线施工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平板仪需要在平板上放置设计图纸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放线工作,从而导致平板仪受到天气变化带来的影响不利于平板仪的稳定性。特别是在雷雨天气时施工工作往往会因为图纸被雨水淋湿而导致中断。

3. 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土壤处理问题

风景园林土壤质量的水平严重影响着植物的生产,所以必须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做好土壤质量的检验工作,要保持土壤具备足够的营养成分;然后采取相应的施基肥、消毒、客土等措施。特别是土坡土壤的客土质量、施入量、翻挖深度、地形的平整度、基肥的腐熟程度等都要符合相关质量要求。

4.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的绿化材料质量问题

在生态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其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是构成园林工程质量的基础。生态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所投入材料的质量,比如:苗木质量规格、铺装材料、控制设备、土方质量、亮化设施、各种管线等不符合质量要求,那么风景园林工程的质量就很难达到工程质量的要求和标准。

5. 施工材料的管理

在生态园林施工所用植物运出前,为了保障植物的成活率,在工作中必须按照起苗、调运等相关措施将植物打捆、包扎,进而方便运输过程。在生态风景园林景观施工中,土壤质量直接影响植物生长,所以必须从生物学角度,保障土壤质量,让土壤质量拥有足够的养分,保障施工质量。尤其是土壤土坡施入量、客土质量、地形平整度等都必须满足园林施工质量标准。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施工工艺也直接的影响着生态园林工程的质量,所以对材料的铺装、苗木的规格、以及设备控制等都必须满足施工材料标准,从源头上避免由于材料的不达标而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6.风景园林后期要加强养护管理

绿化建设要做到“三分建、七分管”。好的园林作品,不仅需要精细的施工建设,还需要精心的管护。在园林绿化建设中,要努力做到:①在城市内公共场所搞好绿化宣传知识,提高全民绿化环保意识。②建立健全绿化管理体系,努力做到一个分区一支专业队伍进行养护管理。③加大资金投入和监督力度,保证绿化工程施工质量和效果。

四.结束语

生态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要从园林的生态效益出发,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在确保风景园林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要尽量减少资源浪费,注重先进管理手段的使用,确保生态风景园林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邓仁玮,张大勇.浅谈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关键问题[J].包装世界,2014,(3):10-11.

[2]邵庆娜,高永.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关键问题分析[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4):257-257.

[3]宋辉.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关键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2):122-122.

第11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管理;特点和问题;应对策略

1 国内风景园林工程在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现代风景园林的施工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了施工前的准备管理工作、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以及施工后期的管理工作,在这其中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就是风景园林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它也就是包括了对风景园林施工的工序与工艺的质量把控、对于人员综合素质的把控、对于施工材料质量的把控以及对于工程成品的保护工作。风景园林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就是风景园林施工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点,与此同时也是在这项工作中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

1.1 土壤的预处理管理不当问题

土壤的预处理工作属于现代风景园林施工程序进行中的一个核心环节,是风景园林施工现场管理内容的核心。在风景园林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类似土壤预处理管理不当的问题。例如,在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前,并没有对于该工程土壤的属性、孔隙度、酸碱度以及土壤肥力等各项重要参数,进行科学、理化性质试验的有效分析,并没有在得出正确的检测结果后,有针对性地对该土壤进行科学、有效的预处理工作,因此就导致土壤并不符合该苗木的生长习性和特点。除此之外有时候园林施工的管理人员并没有根据相关具体的项目标准与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对土壤和地形的平整度、地面的坡度以及翻挖的深度进行科学的预处理管理工作,因此就可能造成苗木在栽种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

1.2 定点放线管理的处理不当问题

苗木的栽植位置在施工过程中先对准确度进行要求,假如定点放线的工作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苗木的栽植位置不准确,在苗木长大后,就有可能带来一些质量问题。例如,在人行道上栽植树苗之时,假如施工人员并没有注意到定点放线的问题,或者没有注意到树苗开挖坑点和消防栓以及地下管线之间的距离,就有可能造成苗木长大后,根系部位对消防栓与地下管线造成破坏的问题。所以在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一定要首先重视定点放线的问题,在开挖管线槽以及种植穴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构造方面的细部处理。对一些种植高大的乔木而言,还应保持该乔木的种植穴与路灯柱间的距离及其乔木树苗间二者的距离。一般而言,高大乔木的树苗间的种植距离一定要多于2m以上。

1.3 风景园林施工中的苗木质量问题

在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中的苗木质量也将关系到该苗木种植后的成活率与菌木在种植后的管理以及养护的难度,如苗木质量不符合基本要求,就有可能因此导致苗木的成活率变低,苗木后期的管理工作与养护的难度因此而加大,因此进一步提高风景园林施工的经济成本,而且将会影响风景园林相关的景观效益。所以在种植时苗木的质量对于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通常还会因为管理工作方面的不当,造成购买的苗木根系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株形并不符合基本的质量要求,冠幅并不达标,干径的尺寸与品种并不符合要求等,这些质量问题都将会给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带来一定难度。

1.4 苗木的栽植存在质量问题

苗木成活率、景观的效果也与苗木栽植的质量有着很大的联系,在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的管理过程中,因为存在着管理不当的因素,也会经常出现一些质量性问题。例如,在苗木的栽植过程中,对苗木的调整以及观赏面朝向的调整不当,都将有可能影响风景园林的观赏性。还有一方面,假如在栽植苗之时,对于苗木的根系和树冠的修剪不当,还将有可能导致苗木死亡。除此之外,对于裸根苗木,在其栽植之前,还应将种植穴的底部土壤堆成为锥形,并且将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软化处理,这样才能确保苗木的成活率。

2 国内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中的管理对策

2.1 实行工程项目的监理机制,严把土壤、苗木质量关

应确保有效地实行工程项目的监理机制。景观园林施工的项目监理管理机制的有效实行,不仅能科学的保护了相关业主的合法权益,并且还能够维护该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企业通过有效地实行监理机制,秉承着公正、诚信的工作原则,应该及时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且能够科学地运用技术手段来评估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控制好工程施工质量。实行见证抽检制度,及时了解土壤和苗木的质量情况,有针对性对土壤进行改良,可避免由于土壤不符合苗木的生长造成的问题。

2.2 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选用合格的苗木,做好土壤预处理和施工前的定点放线工作

不断加强施工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力度。风景园林施工工程是否能够确保质量并能够按时完成,和工程项目的相关施工人员的管理和选用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现阶段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工序相对复杂,技术专业性较强,因此对于施工人员的选择和录用比较严格,这就需要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职能部门选用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质量监督人员、技术领导及施工人员,并且能够根据相关的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相关的工作岗位。选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选苗工作,对植物的阴阳面进行标识,种植过程中根据植物原生长特性进行调整,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要求施工技术人员掌握土壤预处理的技术,对土壤进行改良,使土壤的理化性质符合苗木的生长要求。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定点放线,加强与设计、监理沟通,按实际情况确定植物栽植的位置,以利于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成活率。

2.3 简化现场施工的项目部管理程序、不断强化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

风景园林施工现场一般由工程的项目部门进行统筹地管理。施工的项目部门作为该施工管理的核心单位,设立根本目的就在于能够充分发挥该部门的项目管理职能,能够更好地为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服务,不断地提高其工程的项目管理效率,以进一步达到了项目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

对于一些较小型的风景园林工程旌工项目,还可采用“直线式”的组织和管理模式,换句话也就是说整体组织结构从上至下进行垂直的领导与统一的指挥,并且由公司相关的下属分公司完成组建该施工的项目部,分公司的经理也就是现场施工的项目经理。对于一些较大型的综合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项目,还可以采用“矩阵式”的管理形式,工程的相关施工项目部门可由各个职能部门内部抽调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建而成,这样就使各个项目和各职能部门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4 大力加强风景园林工程的项目养护和管理

通常情况下,风景园林工程的项目养护工作,包括了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浇水施肥、花草种植和树冠修剪、卫生清洁、草坪养护和管理等方面的一些内容。在风景园林的工程项目中仅作为某一些大型公共建筑附属项目的情况,该企业则应该在建筑主体的工程验收前对风景园林工程进行整体的质量验收,确保有效地防止在大型的主体项目竣工和验收后留作风景园林建设的施工区域沦为荒地,进一步保证该风景园林工程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现阶段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了全面的生态环境建设阶段,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风景园林事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国内风景园林施工管理工作的关键作用更加突出。本文中笔者就详细介绍和分析了风景园林施工的主要特点和作用,并且进一步总结风景园林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迸一步探讨现阶段风景园林施工管理的应对对策,希望能够获取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的最佳效益。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主要问题;改进措施

Abstract: Landscape for people in daily work brought to relax the body and mind to enjoy. People like to place to relax. So I hope can find the bright spot in which, it will put forward the request to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evitably exist many problems. But can find solutions from the source of the problem, of course, the solution is not perfect, also need in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problems and requirements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problems;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TU986.3

前言

在现代的城市生活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迅猛,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压力都比较大,所以人们需要一个环境优美的场所来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风景园林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人们可以得到全身心的放松,所以风景园林的设计非常重要,要让人有回归自然的感觉,真正的发挥风景园林的功能。在施工中,应该深刻的领会设计师的意图,将设计的内涵充分的展现出来。应该加强施工管理水平,提升施工技术水平,注重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打造一支精干的施工队伍,建造出完美的风景园林。

1 风景园林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管理不规范

在园林景观施工中,不仅要注重施工的技术,施工管理对于整个工程有掌控性的作用。但是实际的施工中,施工管理体制不健全,对于工程中的规范制度制定的不全面,致使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具体的章程可以遵循,从而导致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在工程施工完毕后,应该进行严格的日常养护工作,使园林景观可以保持最初的设计效果。但是由于缺乏管理制度,在后期管理跟不上,致使园林景观偏离了预期的设计效果,对于园林景观的质量是极大的破坏。

1.2施工中应注意设计图纸施工的问题

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图纸是工程施工与验收的主要依据,其设计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景观效果。设计图纸是整个设计的核心,也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如果不严格根据图纸施工,将会严重影响施工的效果。这要求结合工程整体功能需求与各项设施的具体布局,来审核工程设计图纸,这也是确保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

1.3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的植物保护和储存问题

在生态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于风景园林所用的植物在运出前,必须要由园艺人员按调运和起苗等相关技术要求将园林植物挖出、打捆、包扎,便于植物的运输;无论在什么时候,园林植物的根系都应保持潮湿状态,防止过热、防冻;对单株园林植物不能进行分别标明时,植物的标签内应说明成包、成捆或者容器内的各种规格园林植物的数量;对于已经运到施工场地的并且当天种不完的园林植物必须保存在阴凉潮湿的地方,也可以暂时进行假种。

1.4施工队伍的素质问题

施工人员是直接接触工程的工作人员,其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在实际的施工操作中,由于施工人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缺乏专业知识,所以在施工中,组织纪律性较差,管理困难。如果技术管理人员不能够真正的领会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在对施工人员进行指导时就会偏离设计理念,致使施工质量无法保证预期的效果。大多数的施工人员都是自发组成的,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个人素质,所以在施工中,经常出现违章作业现象,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

1.5施工工序安排不科学

风景园林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建设,在工程施工中,涉及到很多的项目类别,也会有很多的参建单位,其中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合理的衔接,才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如果因为其中的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将会影响到下一道工序的进行,从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由于对施工工序没有合理的管理体制,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盲目的开工,在工程中没有按照施工规范执行,致使工程交叉混乱,严重的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1.6 施工后期养护问题

风景园林施工不同于其他工程建设,不仅施工过程很重要,其后期的维护管理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在风景园林施工中,很多工程都是植物的绿化工程,所以后期的养护是保证植物成长的关键要素。在设计的过程中,有些设计理念是在后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所以说后期的养护管理也是园林施工的延续,养护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园林的后期效果。有些园林工程在施工之后,后期缺乏有效的养护管理,致使杂草丛生,虫害严重,不仅影响了园林的美化,同时也损坏了前期的施工付出。所以应该加强施工后期的养护管理,建立完善的养护管理机制,提高人员的养护意识。2 风景园林施工改进措施

2.1 加强施工管理体制的建立

风景园林建设施工中现场的管理问题,首先需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加强施工管理体制的建立,保证在施工过程中的组织设汁和现场操作都能够保证质量。这样才可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实现这一重要工作的部门就是施工项目部。施工项目部是风景园林建设的管理机构,是建设企业临时建立的基层管理机构,负责对整个风景园林的工程现场管理。合理完善的管理体制,有助于增强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有助于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质量,有助于将整个施工队伍的专业素质提高到较高的程度。在这种氛围下,施工人员对苗本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就能够有效地完成。不仅保证苗木的质量,更可以保证风景园林的整体质量和进度。

2.2 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

风景园林的施工队伍素质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只有拥有专业性强的队伍,才能有效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保证设计的理念体现出来,给人们带来美的视觉享受。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执行:第一,通过业务培训、公派深造等方式,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第二,要吸收广大专业性强的人才,博采众学,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第三。提高施工人员对技能掌握重要性的意识,也就是从思想上教育他们,让大家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工作理念。

2.3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顺序的合理安排是保证整个工程顺利完成的关键,而建立合理工序的主要环节是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项目部的首要工作。对于如何建立合理的施工顺序,途径是加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加强与设计人员的沟通,加强对所需施工原料和植被的统计。总体来说。就是要对施工涉及到的相关工作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同时还需要参考以往优秀风景园林的施工工序,采取适用于本工程的相关步骤,并在需要改动的地方重点分析后确定具体实施方案。

2.4 加大后期养护工作力度

在风景园林建成后。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还应该对植被进行养护管理,养护工作包括排水灌水、施加肥料、除虫除草、整形修剪等;灌溉是保证植被生长过程中能够拥有足够的水分。为植物创造必要而有利的成长环境,也就增加了植被的成活率,避免因为养护工作的不到位而导致植物非正常死亡。施肥是为植被提供充分的养料。保证植物的生长速度,并提高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是保证植被生长速度的关键措施;除虫除草是在解决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因为杂草、虫害都会吸收植被的营养而影响植被的快速增长,甚至还可能导致植被的死亡。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城市规划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城市规划中,风景园林是其中的一部分,风景园林是人们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对风景园林的施工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文章对风景园林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对于提升风景园林施工技术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鹏志.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