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5: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镇卫生院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管理综合考评量化管理侧重点兼顾公平
医疗卫生工作的改革,到目前为止还在探讨和发展完善阶段,作为一名战斗在医疗卫生工作岗位18年的医务工作者和基层管理者,密切关注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如何提高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素质和积极性,是一个焏待解决的问题,想借次征文之机谈一谈自己的拙见,愿与同行们一道商榷: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医院进入市场经济模式,使单位领导和医务人员有了更强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取消了行业垄断使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医务人员的业务收入和诊疗人次的多少在同一个科室的医务人员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名医生的业务水平和受欢迎的程度,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但是,医生与患者的关系不同于社会上一般消费者与被消费者的关系,在医生面前,患者是个“文盲”,一般情况下医生的话就是圣旨,这就给许多以赚钱为目的的医院和个人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严重扰乱了医疗市场,影响了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今后,乡镇卫生院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公共卫生及基础医疗、急诊处理,以后的发展方向是以公益性为主,给患者提供一个人性化的就医环境和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是我们的目的和职责,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单位职工的思想素质和能力良莠不齐,如何不再按工龄、职称及单纯的业务收入拿奖金,而又能体现多劳多得、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业务水平等综合素质呢?
一、采用综合考评的方式实行量化管理,其内容包括:
(一)德:1、根据医德规范(共七条)及卫生部规定的“八不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2、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3、服从领导安排,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遵纪守法,爱护公物,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4、实行人性化服务,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
(二)能:1、组织协调能力及管理能力:不同领导岗位工作职责执行情况;2、业务能力:(1)科室各项工作制度及职责执行情况,如病历书写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转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三差七对制度及首诊负责制等;(2)有开拓创新精神,业务交流、培训、发表专业论文等情况。
(三)勤:工作态度:严格出勤,履行24小时服务制,及时准确服务。科室环境:科室随时整理、打扫。
(四)绩:乡镇卫生院不是行政单位,而是一个服务事业单位,是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医院既有大量的经济活动,也有它自身的经济利益,当然如果将来职工的工资和奖金的发放与医院的收入不挂钩那又另当别论,但不管怎样,业务收入的多少在同一个科室的医务人员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名医生的业务水平和受欢迎的程度,但由于不同科室之间(即工种不同)因为收费标准有很大差异,虽然付出相同的劳动代价但不一定能得到相同的收益,并且有一部分人员承担着公共卫生工作,所以不能单纯以业务收入来评价每个人的工作业绩,可采取如下多种方式:1、科室纯收入与同期比较,按增长率计算业绩,同时为了避免医务人员以经济收入为目的,损害患者的利益,可以结合出院人次、门诊人次的多少及平均每日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门诊处方费用的控制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2、将出院人次、住院天数,门诊人次、辅助检查人次等折算成劳动时间,以劳动时间的多少来计算劳动量。3、非创收科室可根据创收科室建立一个相应的一量进行考核。
二、考核过程中应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分值高,扣分和得分的机率均高,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考虑:
(一)提供人性化的就医环境:在大厅给患者提供查费工具,使患者对自己的收费明明白白,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对职工很好地实行了监督,由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有由上级部门配置才能很好地完成此项任务。
(二)重视窗口科室的服务态度管理,如较为薄弱的环节:药房、护理部、收费室等。
(三)医院社会效益的提高是所有的医务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业务骨干占有非常重要的主导地位,且科室内不同的人业务能力不均衡,仅仅靠业务量是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业务能力的,要将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先进工作者等考虑进去。
(四)严防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发生:对高风险专业与临床一线工作应给予相对较高的分值。
三、考核结果涉及到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考核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切实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否则难以执行下去,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建立考核档案,医务人员的奖金按考核结果计算,以德能勤绩等为标准打分,可以形成上级行政部门考核医院领导,领导考核科主任,科主任考核职工的逐级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上级对下级可采取随时抽查等方式进行管理。制定一个比较完整、全面合理的考核方案,内容包括各科室的工作制度、职责,每一个科室应该给相同的分值,根据不同科室的具体内容及其侧重点进行细化,然后根据考核结果计算奖金(奖金不管是来源于本院还是上级行政部门)。
(二)考核的指标来源于本院的定期考核、随机考核、平时掌握的情况结果和上级部门的检查结果。
(三)评价的方式可以采取让病人评价、相关科室(如医生)评价、管理层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
(四)考核一定要有直接的证据,如病人投诉,必须写明患者姓名、时间等。
(五)考核结果一定要坚持不懈的执行,并逐年完善考核方案,力求合理性。
四、考评方式的实施,必须要得到行政部门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
(一)近几年人才资源严重匮乏,自然影响业务收入,职工待遇差,就难于吸引高素质人才,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必须采取让待遇留住人才、让政策留住人才等一些系列的措施。
(一)新医改与乡镇卫生院整体经济运转状况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执行,乡镇卫生院整体收入有所提升,药占比例明显下降,政府财政补贴显著提高,这体现出新医改在改变“以药养医”方式中获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乡镇卫生院在支出方面却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医疗支出与人员支出方面,增长幅度较为明显,导致整体收支结余呈现下滑趋势,严重时还会出现赤字现象,而其中医疗结余下降最为明显。收支结余产生亏损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医疗结余下滑而形成。因此,新医改的执行对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致使乡镇卫生院在经济方面的压力明显增高,对于这一现象,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
(二)新医改制度与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
执行新医改制度以后,乡镇卫生院在门诊方面的人次以及住院人次在2012年产生下滑现象,但到了2013年又有所回升,对于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新医改阻碍了乡镇卫生院能够选择使用的药品,对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有所影响,令一些医疗服务项目无法执行;由于药品零差率销售,使得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无法调动工作积极性,而导致对其医疗服务有所影响;新医改制度执行后,因为乡镇卫生院通常无法满足病患对药品的所需,令其不再首选在乡镇卫生院进行医疗。
(三)新医改与乡镇卫生院经济补偿机制
财政补偿在新医改制度执行之后明显提高。新医改制度执行以后,乡镇卫生院执行了取消药品加成,将15%的加成率转变成财务补偿的根据,令财政补助显著提升,可是由于在乡镇卫生院的执行运转当中,药品加成率远远超出15%,取消15%药品加成,不单单会对乡镇卫生院的药品收入中形成较大的影响,还会因为基本药物目录在药品类别、品规和患者用药及医生处方相互间产生冲突,也会对其医疗收入造成影响,所以导致财政补助虽有所增加,可是依旧无法达到补偿充分的状态,并不能将乡镇卫生院的整体亏损填补完整。
(四)新医改制度与新医改目标
新医改当中,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成为其最主要的目标。新医改政策的执行,使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数及住院人次数在先下降后上升,医疗服务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平均门诊费用逐年降低,在某种程度上也缓和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可是,当前时期因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的幅度并不明显,比如住院人次数虽然有所提升,可是并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乡镇卫生院向上转诊人次数增加明显,这会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秩序有所影响,令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病患数量突增,从而影响服务品质。乡镇卫生院住院费用与诊疗费用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也可以看出,虽然表面上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可是实质上依旧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应用更加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
二、乡镇卫生院在新医改下怎样搞好经济管理
(一)定期制定基本药物目录
随着新医改的执行,基层医疗机构可运用的药品数量及类别明显减少,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病患用药所需。尤其是病患使用的一些长期类药物,有些已被归入目录的药品并不能被病患所接受,有些病患急需和信任的药品又未被归入到目录当中。需创建基本药物目录并定期进行修改,定期对各地基本药物的使用及所需状况进行分析,对于群众用药所需进行适时修改药品目录,调整增加品种及数量。并且因为招标采购执行最低价中标,大大缩减了药品企业的利润,令一些基本药物稀缺,厂家不想生产或配送不及时。需认真挑选配送企业,确保基层医疗机构所需的药品可以有所保障。
(二)完善补偿机制,创建补偿渠道
执行新医改制度以前,药品收入是基层医疗所有收入的主体。但在执行新医改之后,业务收入明显受到影响,一些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当年收支结余出现赤字,影响了健康稳步运转的局面。财政补助可以有效补充乡镇卫生院的收入,同时也能缓解药品收入减少带来的影响。政府大致完成了政策标准规定的投入责任,确保了机构功能与服务的公益性。不同地区财政投入力度也并不相同,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区,财政补偿力度也较大,政策执行良好,机构经济负担较低。但是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而言,由于财政能力有限,卫生行业并未被归入重点投入方面,基层医疗机构财政补偿欠缺,难以确保乡镇卫生执行新医改制度。乡镇卫生院需逐渐创建、完善由政府提供医保补助、病患个人支付的多方机制,通过提高政府补助,适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收费准则,提升新农合医保的补偿比例,补偿乡镇卫生院执行基本药物零差率后利润降低的损失,包含超出国家所规定的15%的损失,均可获得补助。
(三)提高政府财政投入力度
新医改执行以后,在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方面有所缓解,可是对于乡镇卫生院经济与服务造成了一些影响。乡镇卫生院身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主要医疗机构,为农村居民提供保健、预防及基本医疗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乡镇卫生院在改革成本方面需要政府给予帮助。所以,政府需不断提高财政投入力度,协助乡镇卫生院转变赤字经营的情况,并协调、执行补助措施,确保乡镇卫生院可以科学、健康地发展。当前绩效工资的标准较低,并未真正展现出医疗服务的价值,政府需通过改善医疗人员收入情况,以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为出发点,将乡镇卫生院的服务项目、人员编排、服务数量及品质相融合,提升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绩效与工资补助。如果政府财政不给予投入,乡镇卫生院为了能够持续发展,只有将成本转移到病患身上,这样会再次回归到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状态。
(四)创建完善的扶持政策,提高服务水平
创建合作制度,激励乡镇卫生院透过大医院扶持、托管、组建集团等形式,与民营医疗机构进行股份制合作,以经济利益为桥梁,创建乡镇卫生院与上级医院相互间的人才技术合作交流体制,主要提高特色专科服务能力及水平,使乡镇卫生院可以获得健康发展。关于乡镇卫生院的特色专科、上级医疗结构向下转诊的康复病患所需的药品等方面,可执行相应政策,适时改变基本药物目录。同时将双向转诊制度进一步完善,有效运用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上下联动等方面的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提升乡镇卫生院运转能力与服务能力,为农村居民提供快捷、有效、安全、经济、有序的医疗服务模式。
(五)强化新医改制度的宣传工作
新医改制度作为新兴事物,医疗机构对于新医改制度有一个逐步的认知过程,需在医疗服务中不断推广新医改的相关政策,大力进行宣传,带领医疗结构转变陈旧思想,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要逐步适应新医改的要求,端正自身医疗行为,并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多方面将正确看病知识普及到老百姓中去,提升对新医改的认知度与信任度,改变对医疗的错误认知,以此提升病患的依从性。
三、结束语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解决途径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卫生事业投入的加大,各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也逐年增加,而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顺利开展,使得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基本改善,人员经费得到了基本保障,业务收支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在国家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通过对乡镇卫生院的调查和审计发现,普遍存在会计基础薄弱、财务管理混乱,并且成为影响乡镇卫生院生存、发展的突出问题,规范和加强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已势在必行。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药品加成率偏高。根据现行有关制度的规定,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的药品加成率不得超过进价的15%。乡镇卫生院药品加成率偏高,有的甚至超过50%,主要是乡镇卫生院的药品不是经过政府招标采购,而是采取灵活的进药渠道,自行选择确定购入价格相对较低的药品,但售价却按照市场一般价格销售,从而获取较高的利润,来弥补医疗业务收入的不足,即以药养医。
2.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乡镇卫生院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大都是兼职的,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岗位培训,对财会业务一知半解,财务人员更换频繁,没有按照《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簿,也未纳入财政建账监管范围,导致“白条”入账的现象较为普遍,账簿设置不齐全,会计科目使用随心所欲,会计核算不准确、不及时、不规范,提供的会计报表不能准确反映卫生院的实际状况。
3.财务管理意识淡漠。乡镇卫生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医技工作成了日常工作的重点,努力使主营业务收入(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增长,反而把财务管理工作当成辅工作。单纯抓业务收入增长,反而负债累累、收不抵支,不注重加强财务管理,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没有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管理作用,当然不能作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4.会计的基本职能没有正常发挥。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可靠性。当前乡镇卫生院的这两项基本职能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甚至部分职能丧失,主要是各财务人员业务处理水平参差不齐,以及主管部门对基层单位财务监管不到位。
5.缺乏必要的内控制度和制约机制,有的乡镇卫生院实行家长式的管理模式,院长一人说了算,财务人员形同虚设,仅把会计作为事后的记账员使用,甚至收费、会计、出纳一人兼任,还有院长既当医生、又当会计。院长大权独揽,违规操作,职责不清,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缺乏必要的制约监督机制,财会人员只好听之任之。
6.国有资产管理混乱。乡镇卫生院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应当严格执行财政部制定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以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但部分乡镇卫生院国有资产管理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固定资产账簿设置不完整,有总账无明细账,有资产没金额,实物卡片与财务账簿脱节;(2)资产增减变动不记账,造成账实不符,购进、调剂、报废、丢失、捐赠、淘汰的资产不及时进行账务处理;(3)重购置,轻管理,不向财政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备案,随意处置。
7.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多数乡镇卫生院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会计档案保管很随意,没有及时将财务会计资料立卷、归档,更没有专人专柜保管会计档案,甚至以前年度的会计凭证未装订,造成了会计资料的脱落、丢失、霉变,导致无法连续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产生的主要原因
1.法制观念不强,管理效率低下。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是总体来说医疗设备简陋、人才短缺,处于收不抵支的状态,存在自己挣钱随意花的观念,领导和职工法律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和本部门利益,没有大局意识和长期发展的思想;长期在重医务、轻财务的思想影响下,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受重视,无法发挥财务人员的积极作用,国家的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能得到严格的贯彻和执行。
2.监管不到位,存在监督盲区。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规章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一是卫生主管部门对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监管不到位,只注重业务指导,忽视财务监管;二是外部监督力度不够,措施不到位,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几乎每年都会接受审计、财政、物价、纪检等多个部门的监督检查,而乡镇卫生院底子薄、效益差、财政拨款相对较少,很少有职能部门介入监督检查,甚至多年无人管、无人查,由监督的“空白点”和“盲区”,变为违规违纪的“高发区”。
三、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法律意识。应着力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业务素质和整体处理能力。乡镇卫生院的财会人员任免应由卫生主管部门统筹安排,财政部门负责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必须持证上岗,每年接受相关的继续教育,即使没有专业人才,兼职人员也要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是与单位负责人紧密相关,院长作为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加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要对本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2.强化内部监管职能。乡镇卫生院的一切财务收支必须统一纳入单位核算,收支游离于单位财务管理之外,要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杜绝私设“小金库”、药品购销回扣等滋生腐败的现象。把单位收支水平与服务态度、耗能数量等纳入考核的内容,真正体现乡镇卫生院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质的基层医疗机构。
3.建立外部监督制度。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内部审计制度,切实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审计与不定期专项检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限期纠正。坚持对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并把经济效益指标和财务管理状况作为乡镇卫生院院长任期考核的重要指标,对任期内有重大经济责任的院长,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决不纵容姑息。
4.构建有效的内控制度和措施。内部控制是由单位领导层和全体员工实施、旨在提高单位管理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经济秩序和公众利益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乡镇卫生院要建立合适有效的内控环境、内控活动、信息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等,并与管理、财务会计融为一体,实现自我约束和规范,比如会计、出纳、收费员不得互相兼任,建立亲属回避制度,财务收支状况要定期进行公示,药品实行集中招标采购等,接受社会公众和单位职工的监督,使乡镇卫生院在阳光下运行。
方 法
在区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抽调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按照《医院感染管理部分》评价标准项目及指标,实行现场查看,询问等方式,逐一进行对照考核。
结 果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考核中发现,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知识方面,对新的法律、法规、规范、行业标准,技术指南等了解不够,知识老化陈旧,消毒,灭菌概念不清。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多兼职,无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不明确,未结合医院实际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相关科室消毒隔离制度,有的制度未做到及时更新。
消毒药械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抽查临床科室的样品与器械科核对购入产品的相关证件及招标记录,发现大部分医院没能做到统一采购,有的证件不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有过期现象。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清洁区与污染区分区不明确,物品摆放混乱,未做到无菌物品,一次性医疗用品,清洁用品分开存放。手卫生设施不到位,无流动水洗手设施,水龙头数量不够,无干手设施,无快速手消毒液;医务人员在职业防护中,无隔离衣,无护目镜,无冲眼设备;存放皮肤消毒液的容器没能做到每周灭菌2次,同时更换消毒剂;无菌敷料缸未注明开启时间,不能保证24小时内使用;注射时一人一针一管一带的执行率不到位;隔离技术操作不规范;地面的清洁未做到湿式清扫;空气消毒时,紫外线灯安装不规范,未做到及时清洁,辐射强度的测试未检测,照射时间记录不详实等。
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能做到由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统一回收处理,但因各个乡镇卫生院地域分布广,不能做到两天1次地回收。医院内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及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不健全;医疗废物分类不清;存放医疗废物的容器、包装袋不符合要求,大部分为民用筒和民用包装袋,无利器盒,医疗废暂物存处多为临时设置,医疗废物的警示标示不规范,转运登记及交接内容、项目记录不完整。
手术室产房等重点部门的管理:布局不合理,三区划分不明确,无隔离手术间和隔离产房;无菌物品管理不规范,物品摆放混乱,大部分医院将手术用品放置在手术间内;无统一管理的供应室,灭菌器械多为手术室人员兼管,灭菌器及操作流程不符合要求;有的灭菌物品用消毒薰箱进行灭菌,有的部分器械用消毒液浸泡等。
讨 论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涉及诊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患者入院到患者出院这段时期内,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消毒与隔离、手卫生措施的落实、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医疗废物的管理、诊疗环境的洁净度、患者及进入医疗机构其他人员的管理等,任一环节发生漏洞,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乡镇卫生院属于一级医院,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溥弱环节,需引起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新医改方案中,国家致力于发展农村三级卫生体系,农村乡镇卫生院是最重要的一级,特别是新农合政策实施以来,一级医院的患者数及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仍存在着人才的问题、贫困人口问题、经费投入不足等社会问题。表现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最突出的是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如清洗设备、消毒设备、监测设备、卫生冼手设备等;18个乡镇卫生院的床位20~50张,大部分是由护理人员兼管医院感染工作,由于人员紧缺,护理队伍不稳定,护理人员多流动,在医院感染学习方面没能做到及时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导致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等没能及时更新,同时医护人员对最基本的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该遵守的操作规程、常规等医院感染措施落实不到位。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①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③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2]。目前乡镇卫生院无上级行政部门统一验收的合格的消毒供应室,给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带来了隐患。
因此,农村基层医院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主要是在于观念的转变,领导重视,组织保证,培训学习,基础设施投入,基本措施到位,基本流程规范,同时加强检查和督导,是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关键。
参考文献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3-0125-02
乡镇卫生院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中充当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是其运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规范而有效地实施财务管理收支计划,才能提高其经济效益,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提高全国乡镇整体医疗水平,减轻百姓的就医负担。乡镇卫生院的资产是指其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乡镇卫生院的收入是指其在进行医疗工作及其他相关活动中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以及上级下发的补助收入、国家财政补助收入等。乡镇卫生院的支出是指其在进行医疗工作及其辅助工作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包括购买医疗成本支出、医药成本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等。
1 我国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度不够高
①乡镇卫生院领导对财务管理重视度不够高,存在重视医疗而轻财务的现象,没有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②由于卫生院大部分职员都是医疗工作者,普遍认为卫生院应以医疗为主,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就行,财务科只是可有可无的附属部门,甚至认为形同虚设。
1.2 专业性欠缺
部分乡镇卫生院由于条件原因,人员需求紧张,会计人员欠缺,专职管理人员不足,部分存在一人多岗,医生兼职会计或者出纳岗位,更有部分卫生院不回避直系亲属关系,领导的直系亲属(直系亲属关系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配偶亲关系)担任会计或者出纳,很多情况下造成业务办理不规范,财务管理流程不熟练,不能严格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缺乏内部控制管理,最终导致会计部门无法担其重任。
1.3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1.3.1 收入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工作人员内部协调性不足,在原先制定好的收费程序的运作过程中,常常因为相关财务人员制定凭证不合理、记账不及时、交易数据繁杂等,造成交易时间难以掌控,交易数据错乱,最终造成账面金额与实际交易金额不符,日积月累很难查清账目出现的根本问题,形成收入账目混乱的局面。由于工作人员专业度不够高,导致相关收入业务不能够规范合理办理,出现账务多收、漏收等现象,导致账务缺乏真实性、合法性。对国家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预算收入缺乏有效控制。
1.3.2 支出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资产的计量、计价、验收、领退等环节没有相应完整的制度准则,医疗服务等支出出现盲目铺张浪费现象,专项资金支出出现虚报资金支出款、管理人员挪用资金等不良现象,同时缺乏对预算支出的合理控制。
1.4 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
大部分地区任然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经营管理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切断了药品销售、医务人员及领导、医疗机构等之间的利益联系,减轻乡镇地区百姓“看病贵”的问题,更加符合非盈利性的体制,但是在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的形势下,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推就病患、工作怠慢、效益整体较低等现象。
为了解决我国乡镇卫生院存在的普遍性财务管理上的问题,促进乡镇卫生院的持续发展,保证百姓的安居乐业,提高我国的乡镇发展水平,乡镇医院财务管理体系需要完善,管理效率有待提高。
2 解决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所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提高整体重视度
乡镇卫生院领导对财务管理要加大重视度,并在卫生院内部强调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提高全院职工的重视程度。
2.2 提高专业性
2.2.1 乡镇卫生院会计人员的任用
乡镇卫生院应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部门,并设置专职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任用应通过严格考核评选,经上级机构批准后正式聘用,会计专职人员必须要有会计从业资格才能上岗,但是卫生院领导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需要回避直系亲属关系。
2.2.2 乡镇卫生院会计人员业务操作应规范
会计人员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应该遵从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填制虚假会计凭证、财务会计报告,作为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依据的原始凭证,必须经办会计人员签字或盖章、乡镇卫生院负责人或其授权审批人审批签字或盖章。
2.2.3 乡镇卫生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为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乡镇医院得到更好的发展,乡镇卫生院应安排会计人员定期进行教育学习和考核,学习和考核内容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还要包括会计法律知识、会计道德规范、计算机知识,以提升会计人员法律意识、自身规范意识以及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
2.3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2.3.1 建立健全收入管理
①确保收费体系协调性。在业务发生时,财务人员应该遵循发生一笔业务记一笔账的原则,有条不紊的将账目记录清楚,合理制定相关收入的凭证,确保相关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真实性和正确性。
②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合法性。国家自从实行基本药品制度之后药品价格普遍得到控制,新医改实施之后百姓医疗费用相对得到缓解,但在收费过程中仍应做到“应收则收,应收不漏”,严格遵从国家统一的物价政策,不得存在任何巧立名目收多收的现象。为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合法性,乡镇卫生院应该配备相应的物价管理监督员,从而实现领导、医务人员、财务人员多方相互监督、内部控制的监督体系。
③国家财政补助收入。新医改政策性,国家对乡镇医院重视度提高,乡镇医院应该对国家财政补助收入进行规范、真实记录,对于国家财政拨款,不论直接支付还是授权支付,直接记入“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④上级补助收入。为了核算乡镇卫生院从上级取得的非财政性收入,设置“上级补助收入”。会计人员应明确上级补助收入的用途及确定的数额分配,例如确定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经费,基层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助经费、绩效工资转移经费等应写明其具体数额,避免出现款项挪用等非法事项,起到监督制约作用。
⑤预算收入。乡镇卫生院应根据上年度实际收入水平,结合本年的医疗收费标准及相关的收入目标来确定预算收入总额,确保预算收入的合理性。为了促进收入预算顺利实现,乡镇卫生院应每季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部分乡镇卫生院可以每月进行情况分析,在全员参与的情况下考核、评价收入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状况,对漏洞问题进行考察,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确保全年总收入预算的顺利实现,也为拟定下一年度预算做准备。同时,会计人员应该依照真实情况编制部门预算收入表。
2.3.2 建立健全支出管理
①加强支出管理工作。成立乡镇卫生院支出核算管理小组,全面负责对全卫生院支出管理工作和核算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落实。乡镇卫生院的财务人员负责具体的支出核算工作。
②完善支出核算的基础工作。一方面医院在对资产的计量、计价、验收、领退、内部转移、报废、清查、盘点等环节要建立严格、合理、合法的制度准则,严加预防医药管理人员自行与药商联系购药,从中获取提成等现象出现。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有关支出核算的原始记录和凭证,在卫生院建立起合理的凭证管理体系,进行电算化操作,简化成本核算程序,提高核算和效率并有效地降低管理成本。核算时应当确保支出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使各期的支出有统一的关联性,并且可以前后各期进行对比确认。不可列入乡镇卫生院医疗成本的支出项目应该不纳入支出项目核算,如:被没收的财物;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已按规定提取的职工福利,工会和职工教育费开支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支出等。
③医疗服务支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支出项目应当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不铺张浪费、不盲目花费,严格贯彻国家相关政策,遵守相关财务制度。
④专项资金支出。乡镇卫生院专项资金的使用要经过领导批准,相关财务人员进行审核,一致通过后才能使用,同时要严格按照实际情况,遵从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原则使用专项资金。从财政部门取得的有指定用途的专项资金应当登记备查簿,并按时上级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有关资料,接受财政及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凡是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大型房屋修缮及基建等项目,必须由乡镇卫生院领导向上级请示,将财务人员制作的支出明细上报上级,由上级批准通过后方可实施,同时大型基建项目须在竣工半年内办理决算手续。乡镇卫生院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资金条件合理安排专项资金的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确保卫生院领导、财务管理人员、卫生院员工多方进行监督,避免出现虚报资金支出款、管理人员挪用资金等不良情况。
⑤预算支出。乡镇卫生院支应当结合上年度的实际支出,合理编制本年度的支出预算,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预算支出的控制。由卫生院领导及财务管理人员共同成立预算支出考核小组,每季对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确保支出的合理、合法,及时对支出预算不合理部分进行纠正,研究对策,降低成本,促进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2.4 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
定期考核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采取公平、公正的考核方式和综合评价、合理量化的考核办法,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考核重点,坚持绩效考核与社会效益挂钩,突出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坚持考核结果与乡镇卫生院的财政补助、收入待遇等相结合,结合岗位系数和考核分数对绩效工资进行分配。该考核结果作为各乡镇卫生院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的依据,一方面提高县市级卫生院对乡镇卫生院的重视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单一的采取收支两条线经营管理模式造成的员工积极性降低等问题,提高乡镇卫生院员工积极性和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 田琼芳.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现状及创新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
(12).
[3] 景文霞.强化乡镇医院财务管理的途径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10).
[4] 高瑞华,王金茂.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亟待加强[J].山西财税,2015,(11).
[5] 张云仙.如何有效加强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J].中国外资,2012,(10).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绩效评价 财务管理因素
农村的卫生工作是我们开展医疗卫生改革的一个工作要点,其发展的程度以及落实的有效性则关系到农村生产力的促进、农村经济的振兴以及农村社会发展的稳定,从长远来说对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基本身体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乡镇卫生院可以说是我国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重要枢纽,而解决了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评价问题,也就是切中了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命脉。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针对乡镇卫生院的相关评价较多,然而各种评价并没有能够更好地促进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动力机制,总结原因主要的出现在财务管理的正确把握方面,可以说,分析乡镇卫生院绩效评价的财务管理因素,对于更好地完善我国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评价机制来说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一、乡镇卫生院绩效评价概述
与资源利用有关的目标实现程度被称为是绩效。而绩效评估则是指通过数理统计以及运筹学的方法,运用既定的指标体系,参考统一的评估标准,依照相应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评估,针对企业在一定经营阶段内的经营效益以及经营者业绩,做出科学、公正、客观与准确的系统评判。从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角度,可以将乡镇卫生院绩效界定为发挥乡镇卫生院功能的程度,换句话说也就是实现预防保健、基本医疗以及管理职能等相关功能定位的程度。因此,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评价,就是以所界定的机构绩效为重要依据,联系包括效益、效率、效果、质量、满意度以及反应性在内的相关内容,从而构建乡镇卫生院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从多种维度针对乡镇卫生院进行综合系统的评价。
二、 当前影响乡镇卫生院绩效评价的相关财务因素
(一)财务会计制度不够完善
从当前情况来看了,乡镇卫生院出现了普遍的会计核算不规范现象,会计科目的运用也不够合理。这直接造成了会计核算监督的相应职能无法发挥出来。比如说个别乡镇卫生院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内容不符,可靠性与真实性无法保障,甚至还出现了“打白条”的现象。此外,相关的财务管理机制也缺乏规范性。比如预算缺乏刚性,预算机制不健全等等。可以说有很大一部分的乡镇卫生院的预算管理仅仅是纸上谈兵,缺少执行力。这一局面的产生与个别领导的过度主观和预算机制没有能够做到事前研究以及事后评价有很大关系。
(二)在职财务管理人员综合水平不够
当前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在综合业务水平以及职业素养方面还有待提高,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对绩效评价的影响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遗憾的是尽管有些卫生院不断加强了财务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但相关人员仍然因为专业水平限制而无法达到实际要求。
(三)乡镇卫生院的经费管理工作不到位
我国的乡镇卫生院的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还不够,特别是卫生院的实际收入因为药品折扣与回扣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了药品核算收入与实际不符。并且乡镇卫生院主要面向的服务人群多为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经济能力普遍不高,所以有大量的乡镇卫生院在财务方面都存在医疗欠费导致的大量应收账款不到帐。
(四)必要的内部考核与外部监督不力。
当前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内部财务考核机制不够健全,奖惩力度也不够,这直接导致了相关财务规章制度不能很好地落实。并且在考核中仅仅以医疗业绩为主要参考,严重缺少对于其他经济指标的综合考察。与此同时,相关上级卫生行政机构对乡镇卫生院的监督力度不够。缺少第三方的独立核算机构对财务账目进行有效的审计。
三、加强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工作、提升绩效评价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财务会计制度
首先要把新农合基金全部纳人财政专户管理与核算,建立内部稽核制度以及亲属回避制度。要设立科学合理的财务会计职位,保障出纳与会计不由一人兼任。还要根据卫生院的详细会计制度设置会计科目,对于乡镇卫生院的固定资产、卫生材料以及药品等要进行妥善的转账管理,此外,卫生院还要进行统一财务收支。对于私设小金库行为要严查到底。
(二)不断完善乡镇卫生院的内部考核、外部监督机制与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要切实地促进药品的折扣、废止药品以及库房的有效管理。妥善解决医疗欠费的相关问题,积极设立专项追缴欠款的制度与部门。其次,对于院内的财务管理检查必须要长期严抓不懈。此外,相关上级卫生主管部门还要不断地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提高责任意识。
(三)重视会计监督
乡镇卫生院的主管部门以及医院的领导与会计人员必须对财务管理和监督加强认识,提高重视程度。第二要科学处理会计监督同其他经济监督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职能,医院的上级主管部门必须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并要落实在制度和行动上。此外还要侧重乡镇卫生院的财务互审制度,充分交流,继而通过整改从整体上规范使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促进财务管理向法制化、正规化发展。
(四)加强乡镇卫生院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综合素养
卫生院的财务管理机构要尽量配备那些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专业财会人员。要定期开展相应的继续教育培训,运用多媒体设备,鼓励在职人员通过互联网的财务管理网站收听专业课程,自行汲取专业理论知识营养,特别是对会计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要保障半年一次或一年一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性不仅关系到乡镇卫生生院的绩效评价结果,更加影响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巩固与发展。所以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来说,我们都必须要加强对于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只有稳固了财务的根基才能保障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才能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拓红.日本医院医疗质量评审[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99(6): 49- 52
[2]袁兆康,刘勇,周小军,等.乡镇卫生院租赁制改革效果的综合评价[J].卫生经济研究,2004(7):21-24
[3]蔡志明,陈春涛,王光明.绩效、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基于对建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有借鉴作用的述评[J].中国医院,2005(09)
[4]张从丽. 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评估[J].现代医药卫生, 2004(19):2071-2072
[5]王嵩.论我县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现状及改进对策[J].市场论坛,2009(08)
作者简介:石超明(1970-),男,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卫生政策、卫生法规。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7-0032-03
一直以来,关于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探讨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在这个过程中,乡镇卫生院是不可回避的一个环节,也是我们进行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决定农村卫生服务提供方式的基础是对其公益性的界定,而对乡镇卫生院公益性的界定,是决定其改革和发展的前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国家鼓励各种性质的医疗机构公平竞争,乡镇卫生院要求发展,就必须创新思路,树立科学的经营理念,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就成了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当前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 观念落后,重视和关注程度不够
乡镇卫生院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要拨款、等拨款、靠拨款的传统思想没有改变,而国家在医疗制度上的不公平性也影响到乡镇卫生院的管理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主要是向城市发达地区投入高水平的医疗技术设施。而农村等偏远贫穷地区的投入相对薄弱,技术资金等方面出现了倾斜。20世纪80年代实行多种形式的财政分级包干体制之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责任,尤其是政府的投入责任则更多地落到了地方财政上。整个财务管理的状态还是低层次、低水平,理财意识太弱,产生了轻物重财、轻管重购的局面。
2 制度欠缺,内部费用监控与管理不到位
乡镇卫生院中,领导的重视不够充分。财务人员的水平也很有限,因此出现了预算沦为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支出的随意性很大。由于乡镇卫生院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业务开展也不够稳定,收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比较明显的波动性,所以很难制定一个统一的通用的费用标准,许多乡镇卫生院的费用支出仅仅是依赖于单位负责人来进行控制的,根本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甚至是出现了一种放任的状态,资产的管理很混乱,责任也不够明确,购置资产时不进行合理科学的实用性分析而造成购置后物品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占用了资金。另外,镇卫生院添置或更换大批的设备仪器,而设备供应商报价与实际进价悬殊,设备采购的水分难以避免,导致成本费用增加。
3 会计核算制度不规范
会计是通过对经济实体的经济活动客观真实的描述,得以使经济实体根据财务活动提供的信息做出判断,以改善经济实体的经营状况,提高经济活动的效果。而在乡镇卫生院中,过于集中、监督机制不完善、有些院长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意识淡薄,在卫生院财务管理和经济业务活动中,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导致卫生院会计信息失真,经济违规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一些会计人员对某些领导的违纪违法行为无法如实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所以某些卫生院的财务管理部门也只是提取、发放、保管资金的一个部门,会计人员也只能进行简单的记账算账等活动,对资金运用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是否有效果、开支是不是符合规定等等方面的内容监督有名无实。
4 运营机制不规范
乡镇卫生院各个管理部门管理费用、医疗纠纷的处置费用、各级领导的接待费用、关系户和特困户拖欠的医药费、广告宣传费用等等费用没有得到有效科学合理的控制,导致单位的运营成本过高,有些卫生院出现了负债的情况,缺乏必要的手续和完善的监督,担负了过多的债务。
二、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问题的制度性原因分析
1 乡镇卫生院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乡镇卫生院属于公共医疗机构,是享受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事业,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国家在供应土地、建设房屋、配备医疗机构设备等方面会有优惠政策,药品的进售也会有一定的差价,但是,一些乡镇卫生院还是会出现亏损的原因就是工作冗员,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一些管理者私心太重。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置于脑后。
2 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及费用控制管理不力
首先是对乡镇卫生院各科室业务的成本监管不到位,比如说药房的药品、防疫保健的疫苗、放射和护理耗材等等,只知道购进,却不知道这些购进的东西到底有多少投入了使用,真正起到了作用,更不清楚是不是有转移或者是丢失的情况,
3 难以形成有利的管理环境
由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对乡镇卫生院管理绩效没有形成正确的评价机制,仍以收入状况、医疗项目开展状况作为衡量卫生院效益的主要标准,使卫生院管理层普遍存在只重视收入、轻视费用控制的思想,难以形成注重节支的局面。缺乏有力的控制组织体系,原“大锅饭核算”的管理模式下形成的管理习惯仍然影响着会计及相关人员,会计基础核算比较薄弱,多数会计人员对费用控制的方法、程序等方面仍很生疏,仅满足于记账、报账,而不少单位将费用控制看成是财务部门的事,使卫生院费用控制缺乏必要的管理基础。所以制度的不健全致使管理沦为形式。
三、完善制度建设,强化乡镇卫生财务管理机制
1 提高法律意识,强化乡镇卫生院领导的责任心
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是与负责人紧密相关的,院长作为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对本单位的工作负责,保证各个部门的协调发展。乡镇卫生院是属于国家和集体的,使用权、支配权属于单位,但是最终的资产处置权仍然是属于国家和集体的,所以要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单位生存和发展,院长的责任是不言而喻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该赋予院长经济方面的职责和权利,对全体职工实行绩效工资制,以此来调动院长和全体职工的积极性。
2 完善会计监督机制。保证会计核算的科学性
要强化会计监督,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医院主管部门以及医院领导、会计人员对会计监督的理解和认识。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经济实体的各项经济活动和业务以及财务收支都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与此同时,还要处理好会计监督和其他经济监督之间的关系,各个监管部门应明确各自监督职能、管理目标、职权和业务范围,并且在各监督职能部门之间实现彼此的协调共存,保证不同的监督制度和监督方式能够在整体上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结合。彼此促进,总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实现经济监督的总体目
标。还必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能,进而使整个财务管理正规化、法制化。
具体来说,要加强会计管理。要做如下细节性的工作,比如,建立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对设备和房屋足额提取折旧,一般设备和房屋按使用年限来提取:在采用衡量指标方面,可以运用财务效益指标、资金运营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自我补偿能力、发展能力指标等等;当然,乡镇卫生院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成立会计审查组织,并且定期进行各种票据的审查,包括
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等进行讨论和认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
结合本单位和工作岗位的实际,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会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更新、补充、扩展和提高。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提倡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使之爱岗敬业、依法办事、客观公正、不做假账。建立会计控制体系,包括合理的会计程序、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健全的账簿制度、科学的预算和财务分析制度、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等等。从制度上杜绝会计造假事件的发生。同时,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强化单位负责人在财务运行中的责任,确保乡镇卫生院财务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要提高会计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使他们增强辨别是非、真伪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4 建立费用控制体系,强化资金管理
首先,应营造有利的费用控制环境,将费用控制情况作为对乡镇卫生院经营状况的一项考核内容,上级主管部门在制定乡镇卫生院工作任务的时候,将费用控制作为对院长任期业绩考评的内容之一,以此来增强管理层的费用管理意识,从宏观上实现对费用控制的政策导向;其次,乡镇卫生院的内部考核制度也应设置费用控制这项指标,以完善卫生院各个科室的经济核算。使卫生院上上下下都能够充分意识到控制费用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得费用控制的实行有一个好的实施环境;最后,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费用控制体系,健全费用的审核和审批手续,明确各个控制环节相关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
参考文献:
[1]彭永良.浅谈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8,(24).
[2]王静.对我国农村乡镇卫生院处境的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8,(06).
[3]魏道阳等.乡镇卫生院会计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9,(02).
二、会议制度1.为加强院内职工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应每10天集中召开×××次会议。2.每位职工都要政治学习笔记和业务工作手册,并要结合实际,写出学习心得体会或阶段工作总结。3.业务会议要求每位医务人员轮流讲授业务知识,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不断改进或提高自身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4.根据上级要求或文件精神,随时召开院内职工会议。
三、设备管理制度1.院内全部设备都需财务人员建立帐目。2.各科室(组)的设备由科室(组)负责人建立帐目。3.全体医务人员均需要爱护院内设备,谁损坏谁赔偿。4.院内设备不得随意借给他人或外单位。5.院内职工在调动时要交清全部财产,方可办理工资手续。6.设备使用人要做好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
四、考勤制度1.为严格考勤,医院应坚持24小时服务。2.有事必须向院领导书面请假,准假后方可离开单位。3.有事请假5天内由医院批准,5天以上报县卫生局批准。4.每迟到或早退半小时按旷工半天计算,旷勤半天按1天计算,旷勤1天扣发当月岗位津贴及日平均工资。5.对违犯医院考勤制度,旷工3天以上者,扣除当月岗位津贴和日平均工资。6.在岗职工全年出勤不得少于260天。
五、药房工作制度1.对待病人态度要热情和蔼,及时准确划价、不得无故延误病人,急诊处方须随到随配。2.按照分工,负责药品的预算、保管、采购、登记、统计及处方的调配工作。3.认真执行规章制度,严格管理毒、麻、限剧药、贵重药品。4.调配处方时要严格执行三查四对制度(三查:查药品配方、用法、禁忌。四对:对药方、剂量、含量、用途)。5.配方时应细心认真,不得修改处方。6.不能私自收费,更不能欠费或不交费取药。7.药房应经常保持清洁卫生,药品摆放整齐。8.及时检查药品质量、效期,加强药品管理。
六、学习制度1.每位职工要经常抓紧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2.学习要有学习笔记,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3.要不断加强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以自学为主,医院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集中学习。4.医院每10天检查一次学习情况,每月组织一次专题讨论或知识讲座。5.每季度进行一次业务授课,选派业务骨干讲授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以点带面,不断提高业务素质。6.集中学习要实行签到制度。半年和年终的业务考试,根据院内安排的业务学习内容出题,考试成绩列入技术档案,作为外出进修、学习、晋级、晋升和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
七、奖惩制度1.全体职工必须遵守院内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年终考核后,根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奖惩。2.职工必须服从院领导的管理和分配的各项任务。3.职工必须完成考勤天数,旷勤1天扣除当天工资,累计3天以上扣三个月岗位津贴,5天以上扣除全年津贴,10天以上报县卫生局处理。4.对没有完成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的工作人员,按上级文件精神处罚,并视具体情况扣除一定的津贴。5.对因打架、赌博等行为触犯法律者,拘留期间按旷工计算,并在当年不得晋升职称,也不得调整工资。6.在值班期间,因脱岗造成损失者,由值班人员负责赔偿,并扣除一季度的津贴。7.全年认真完成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的工作人员,按上级奖励办法执行,业务按额完成部分的×××奖励,评选为优秀工作者可优先晋升职称。
八、安全保卫制度1.严格安全防范,确保院内安全,节假日要有专人值班,值班要有记录,按照谁值班谁负责的原则,责任到人,做好防火防盗等。2.除住院病人外,闲杂人员留宿院内,须经院长同意方可留宿。住院病员和陪护人员携带物品出院时(凭出院证),门卫要进行检查。发现可疑问题,要及时妥善处理。3.夜间安全值班人员要按时巡查,不得擅自脱离岗位。4.职工自行车、摩托车要按指定地点存放,病人自行车一律停放看车处。5.财务人员应将现金按规定及时存入银行或信用社,不得超过规定数额,现金、有价票证一律妥善保管。6.因值班人员脱岗造成医院财产损失者,由值班人员负责赔偿。
九、检验科工作制度1.检验单由医师逐项填写,要求字迹清楚,目的明确。急诊检验单上须注明“急”字。2.收标本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标本不符合要求,应重新采集。对不能立即检验的标本,要妥善保管。普通检验,一般应于当天下班前发生报告。急诊检验标本,随时做完随时发生报告。3.要认真核对检验结果,填写检验报告单,作好登记,签名后发出报告。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或可疑时,主动与临床医生联系,重新检查。发现检验目的以外的阳性结果应主动报告。4.特殊标本发出报告后保留24小时,一般标本和用具应立即消毒。被污染的器皿应高压灭菌后方可洗涤。对可疑病原微生物的标本应于指定地点焚烧,防止交叉感染。5.应定期检查试剂和校对仪器的灵敏度,定期抽查检验质量。6.检验室工作人员须为专职人员或经专门培训取得相应资质证明的人员来从事检验工作。
十、出院入院制度1.病人入院须持本院医生开具的入院通知单办理入院手续,由值班护士安排入院事宜,并介绍入院须知、住院规则和病房有关制度。2.病人住院应登记联系人姓名、住址、电话号码,入院后,医务人员要主动、热情地接待。3.病人在住院期间,必须保持病房整洁、舒适、肃静、安全,在病房内不准吸烟、酗酒等。4.病人出院须经任责医师批准,并通知病人,出具出院后休息证明和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按规定办理出院手续。5.病房护理人员应凭结帐单签发出院证,并清点收回病员住院期间所用医院的物品,同时要主动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意见。6.对因病情不宜出院,而病人或家属要求自动出院者,医生要加以说服劝阻,由病员和家属出具手续,并在病历中记录清楚,告知病人家属预后。应出院而不愿出院者,应通知有关部门接回或送回。
十
一、出诊制度1.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医院安排院内工作人员,开展送医送药上门服务。2.遇到出诊病人,医务人员不得推诿,要做好随时出诊的准备。3.出诊前须带齐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4.出诊可按路程远近收取适当的出诊费用。5.不论白天还是夜间,须病人随叫随到,不得措故推诿。
十
二、消毒隔离制度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2.为防止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在诊疗前要做到一诊一洗手。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3.所有消毒物品均需注明消毒日期,消毒有效期不超过一周。无菌器械、敷料缸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正确合理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4.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拖布要专用,定期消毒。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5.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6.出院病人用过的床、椅、桌、床垫被褥等必须做好终末处理。7.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实行隔离制度,疑似传染病,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8.做好住院病人、家属的卫生宣传教育和隔离消毒工作,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出院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9.对传染病房除严格执行病房各项规定外,环境和医疗用品均需要严格消毒,进行无化处理。
十
三、查房制度1.对住院病人每天上班组织医生查房,对危重病人由责任医生随时查房。2.查房每日上、下午至少各一次,系统巡视,检查所管患者的全面情况,对危重患者随时视察处理,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对新入院、手术后、疑难、待诊断的患者都要重点巡视,根据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检查、治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必要时给予临时医嘱。3.查房时不但要全面掌握病人病情变化情况,还要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生活安排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服务质量。4.每次查房后应及时详细将查房情况、病人的生命体征和阳性体征及其变化,以及有意义的阴性体征和分析处理意见,记录在病程记录之内。5.对危重症病人和疑难病例,要在院长的组织领导下及时进行会诊。
十
四、值班和交接班制度1.坚持昼夜接诊,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不能出诊,不得脱岗,也不得随便找人顶替。2.医院实行轮流值班,值班值班人员不但负责病人的接诊工作,还要负责医院的安全和室内清洁卫生,谁值班谁负责。3.值班人员如有急诊病人需要抢救时,须向院领导及时汇报,及时抢救,如不向院领导汇报私自处理造成后果的,由值班人员负责。如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上级医师处理。4.值班医师应提前半小时到岗,接受各级医师交班,并应巡视病房,危重病员应于床前交接。5.医师下班前,应将危重病员情况和处理事项记录于交班簿,值班医师亦应将值班期间的病情变化处理情况记于病程记录,并同时重点扼要记入交班簿。交接班内容:危重病人、新病人、手术病人及手术后三天之内的病人。6.每天晚8:00—10:00,值班医师应与值班护士共同查房,包括对陪伴人员、病房卫生及安全等全面检查一次。每天早晨值班医师须将病员病情及处理情况向责任医师报告,并须交待清楚危重病员情况和尚需要处理情况。
十
五、门诊工作制度1.门诊工作人员要努力钻研业务技术,对病人进行认真检查,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有计划地安排病员就诊,按照省卫生厅规定格式记载门诊病历。2.门诊应与病房应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情及病床使用情况,有计划地收容病员住院治疗,不得无故推诿拒收病人。3.医务人员必须衣貌整洁,工作认真,尽职尽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爱护医院财产,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共同做好各项工作。4.门诊候诊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整齐舒畅,并加强候诊教育,宣传卫生防病、计划生育和优生学知识。5.应做好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疫情报告。6.门诊医师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积极采用便宜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病人的负担。7.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各种治疗常规、操作规程以及岗位职责,并认真做好登记、统计报表等工作。坚守工作岗位,不能脱岗,节假日或特殊情况下必须安排人员值班。8.服务要热情周到,关心体贴病员,态度和蔼,有礼貌,有耐心地解答问题,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
十
六、护理工作制度1.病房由护士全面负责管理,其他医生积极协助。2.保持病房清洁卫生、舒适安全,注意通风保暖,每天至少清扫两次,每周至少消毒一次,并要做到走路轻、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3.新入院病人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四次,连续三天;体温在××5℃以上及危重病员每隔四小时测一次。一般病员每天旱晨及下午测体温、脉搏、呼吸各一次,每天问大小便一次,七岁以下小儿酌情处置或按医嘱执行。4.护士全面负责保管病房的物品与设备,要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做到帐物相符,如有遗失,须及时查找原因,按规定处理。5.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三查:备药中查、备药前查、备药后查;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6.护士随时观察病人情况,随叫随到,对病人要热情。及时整理病案,完成护理记录。7.定期向病员宣传讲解卫生知识,做好病人思想生活管理工作,并定期征求病人意见,改进病房工作和相关服务。8.病人出院后,及时整理病房,撤走床单、被褥,通风换气,床铺、床头柜按常规消毒处理,如为传染病人,即按传染病消毒制度处理。
十
七、治疗室工作制度1.负责住院、门诊病人的注射和各种处置工作,复杂伤口须在外科医生有指导下进行。2.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要保持室内清洁,每做完一项处置,要随时清理。每天消毒一次,除工作人员及治疗病人外,不许在室内逗留。3.做好开诊前的准备,消毒好各种器械,备齐各种用品。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及时请领,上报损耗,严格交接手续。4.凡注射(处置)应按处置单医嘱进行。对过敏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注射后严格观察,30分钟后方可离开,如发生注射药物间反应或意外情况,立即报告院长,并及时进行处置。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射(处置)时要细心、准确,对病人要热情体贴,防止差错事故发生。6.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剧毒药品与重药品应加锁专人保管,严格交接班。7.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各类器械用具要定期消毒或更换,消毒一定要按操作规程进行,即清洗程序及消毒时间要符合要求,每周大消毒一次。8.消毒和无菌物品须注明消毒或灭菌日期,超过1周者须重新消毒或灭菌。9.治疗室要储备一定的抢救药品,以及时抢救使用。
十
八、分娩室工作制度1.分娩室工作人员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帽子、口罩、鞋、方可进入分娩室。接产和手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2.分娩室24小时应有人值班,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严密观察产程(正常妇30分钟听一次胎心)并记录观察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院领导或上级医生。3.分娩室所必需的用口、药品和急救设备,要有专人保管,定期检查、补充和更换。4.值班人员应热情接待产妇,严密观察产程,按规定测血压,听胎心,并做好记录。5.接产后接产人员及时、准确填写产程、临产、新生儿情况记录和出生证。6.产妇产后应在分娩室观察1小时,无特殊情况送回病房。7.分娩室内不准家属及其他无关人员入内,必须保持室内清洁,设专用清洁卫生工具,定期搞好卫生和消毒,进行细菌培养。8.有传染病或有感染的产妇,分娩时应与正常产妇分别使用产床,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十
九、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按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及时报告疫情,即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应立即报告,6小时内由预防保健科报防疫站;乙类传染病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12小时内上报疫情,不得漏报、瞒报、重报、错报。2.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甲类传染病人,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上报;发现暴发疫情应立即上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3.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均为疫情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法定报告人对发现的确诊或疑似病命名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地上报。4.传染病报告登记表、报告卡及相关记录要准确完整,并按要求进行汇总、统计、上报、存档备查,注意保密。疫情管理员,应及时核对,检查漏报、迟报、错报情况,并进行校订。5.应建立传染病登记制度,由专人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6.列入被消灭、消除或重点控制的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新生生儿破伤风、麻疹等),除按上述要求进行疫情报告外,还应按卫生部的特殊要求进行报告和管理。
二
十、冷链管理制度1.冷链设备应按规定的装备标准进行配置,并做到专物专用,不得挪作它用。2.冷链设备必须建档建帐,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和登记制度,做到帐物相符。3.冷链要有专室或固定房间存放,并有专人负责管理。4.冷链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培训,并建立必要的管理和考核制度。5.对冰箱、冰排速冻器、冷藏箱、冷藏包、冰排等冷链设备要加强管理和正确使用。6.爱护冷链爱护物品,做到清法、规范运转。7.对存放疫苗的冰箱温度记录要每天观察、记录,冰箱、冰柜、速冻器中不得存放食物、肉类等。8.对丢失、变买、损坏的的各种冷链器材,根据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配发的原始配发册照价赔偿。
二十
一、预防接种卡、证、册管理制度1.预防接种卡、证、册必须由实施接种者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认真填写,书写工整,文字要规范,各项内容要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2.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监护人保管,遗失要及时补发,预防接种卡册城镇由接种点保管,农村由乡镇卫生院保管。3.儿童迁移时,由寄居地的接种点或卡册保管单位将预防接种卡或接种证明交给儿童家长,并将接种资料留据存查;迁入地的接种点要主动向儿童家长索取预防接种卡、证或接种证明,无预防接种卡、证或接种证明的要及时补发。4.接种单位至少每半年对所辖区域进行一次预防接种卡、证、册的核查和管理,及时补卡、剔卡和消卡,剔除的卡片由接种点另行妥善保管。5.凡在本地居住×××个月以上,户口不在本地的0~7岁儿童,要建立临时接种卡、证,并负责免疫接种。
二十
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1.接种人员必树立安全注射意识,提高自身的责任心。2.严格遵守安全注射操作规程。3.对已使用过的注射器具做安全处理。4.注射器具必须严格消毒,接种人员在注射前应洗手,注射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或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具。5.减少注射器具滥用、污染,保证注射安全。
二十
三、财务管理制度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加强财务监督,严格财经纪律,财会人员要以身作则,奉公守法。2.建立健全财务岗位责任制,组织合理收入,严格控制开支。凡是该收的要抓紧收回,凡不符合财务开支标准和开支计划的要拒付。临时必须的开支应按审批手续办理。3.根据工作计划,正确编制年度和季度的财务计划,办理会计业务,按照规定上报会计月报、季报和年报表。加强经济管理,做好经济核算管理工作。4.会计人员要及时清理债务和债务,防止拖欠,避免呆账。5.医院对外所有开支均应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如发票、账单、收据等)。原始凭证由经手人、验收人和主管负责人签字后,经财务会计审核制单后,出纳付款结算。一切空白纸条,不能作为正式凭据。出差或因公借款,须经院领导批准,任务完成后及时办理结账报销手续。6.财务人员应和其它有关科室密切配合,管好本院一切财产。7.每日收入的现金要及时送存银行,编制日报表。收款收据存根及时复核,并签章。发现差错后能更正的立即更正,需要赔偿的应及时汇报领导,酌情给予赔偿处理。现金库存不得超过规定限额。8.原始凭证、账本、工资清册、财务决算等核算资料,以及会计人员交接等均按财政部门规定办理。
二十
四、妇幼保健工作制度1.及时掌握本乡妇女儿童健康情况,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的基本资料,及时反应情况,向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工作。2.认真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和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工作。3.定期召开村级例会,安排部署工作。4.有计划地培训乡村医生或妇保医生。5.要及时深入村级相关卫生组织检查指导工作。6.积极宣传妇幼保健有关方针政策、普及妇幼保健知识。
二十
五、病房管理制度1.病房由护士负责管理,值班护士必须到床前向新住院病人详细、清楚地介绍入院须知。2.保持病房整洁、舒适、肃静、安全、避免噪音,,注意通风,每天至少清扫×××次,不得有垃圾堆放,每周五大清扫一次,禁止吸烟、酗酒和随地吐痰。3.医务人员进入病房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帽,着装整洁。护理人员穿工作鞋,必要时戴口罩。4.病房陈设、室内物品、病员被服、用具等配给病员管理,出院时清点收回。病人要爱护病房的公共财产,损坏或丢失的高水平物品要照价赔偿。要节约水电,按时熄灯。5.病房内不得接待非住院病员,不会客,并及时清理非陪人,在查房、治疗时,病人不得离开病房。6.病人和家属应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听从医生的诊疗。
二十
六、卫生院查痰点工作职责1.乡镇卫生院查痰点负责辖区内及周围乡镇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和疑似肺结核病人的痰检工作。2.查痰点是肺结核诊断的初筛单位,凡痰涂片阳性病人或痰涂片阴性,但高度怀疑肺结核者需转至县级结防机构进一步检查确诊。3.镜检阳性的痰涂片2日内应得到县级结防机构实验室确认,阴性涂片一周内应得到县级结防机构实验室的复验。痰涂片的转送方法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决定。4.乡镇卫生院查痰点实验室须按要求做好痰涂片保存和各种资料的登记、统计、管理工作。
二十
七、痰检室工作制度1.痰检人员要树立不怕脏,不怕累,全心全意为病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认真负责,正确检验每一份痰标本,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2.保持痰检室内外卫生清洁,定期进行消毒,经常开启窗户通风。3.检查前必须穿戴工作衣帽,戴口罩、手套,做好个人防护。4.收到痰标本先查看是否合格,不合格者应要求重新送检,合格痰标本及时登记、检验,在24小时内报告检验结果,难以获得合格的痰标本时,也应进行细菌学检查,但应注明标本性状,以供分析结果参考。5.严格按实验室规程进行操作。6.痰检报告单上病人姓名、实验室序号及结果必须与实验室登记本保持一致。7.按实验序号依次妥善保存近期×××个月内的全部痰涂片,以备上级实验室复查。8.废弃的标本和痰盒等污物须用专用的带盖法污物桶收集,并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9.痰检工作台面应以×××石碳酸或期其它可靠消毒液擦拭,再用紫外线灭菌距离50cm,照射30分钟。10.染色液的配制必须准确,以免造成检验误差,每次配制的染色液须先行试用,不合格者重新配制。备用的染色液存放在棕色瓶内避光保存,试剂瓶上标明染色液的名称、浓度和配制时间,做好配制记录,以备检查。11.维护好显微镜等仪器设备,每次用毕后及时切断电源并擦拭干净,保证仪器性能的良好。
二十
八、痰检室污物无害化处理制度(ct)1.送检的痰标本必须由痰检员亲自接收,不能让患者随意放置。2.废弃的标本应及时投入带盖的专用污物桶内,及时处理,不得随意丢弃在敞口容器内。3.废弃的标本每周处理×××次,标本较多时随时处理,不得长期储留。4.废弃的痰标本须经高压灭菌处理后深埋或置于焚烧炉内加助燃剂彻底焚烧处理,未经处理不得混入生活垃圾池内。5.检验结束后对工作台面等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再用紫外线灯灭菌30分钟。6污物处理后及时进行登记,污物的名称、数量、处理方法、处理人员及时间进行详细记录。
二十
九、抗酸杆菌涂片检查操作程序1.准备脱脂、洁净的新玻片,在左侧一端1/3处注明实验室程序及标本序号。2.小心打开标本容器,使用折断的竹签茬端,挑取痰标本中干酪样、脓样部分。3.在玻片右侧2/3处均匀涂抹约10mm×20mm大小的卵圆形痰膜。4.待涂片自然干燥后,放置在染色架上,玻片间距应在10mm以上。5.火焰固定(5秒种内火焰于玻片下通过×××次)。6.用洗耳恭听瓶滴加×××石碳酸复红染液,盖满玻片。7.火焰加热直至出现蒸汽,脱离火焰,保持5分钟,染色期间应始终保持痰膜被染色液覆盖,必要时可持续加染色液,加热时勿使染色液沸腾。8.用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9.倾斜玻片,沥去玻片上的水。10.滴加脱色液(×××盐酸乙醇),脱色1分钟。11.用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如脱色不彻底,重新步骤10。12.沥去玻片上的水。13.滴加××0×××亚甲蓝染液,染色30秒种。14.沥去玻片上的复染液。15.用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洗去复染液,沥去玻片上的水。16.将染色后的涂片置于玻片架上,自然干燥。17.滴加镜油,使用×目镜,×物镜的双目显微镜观察。在淡蓝色背景下,抗酸杆菌呈红色杆状,其它细菌和细胞呈现蓝色。18.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手册》所规定的标准报告结果
三
十、功能检查室工作制度1.功能检查包括心电图,各种b型超声等检查。2.需做检查的病员,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不得缺项,对危重病员和外地病员,优先予以安排检查。3.使用仪器的人员必须熟悉仪器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规定程序进行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任务。4.及时准确报告检查结果,遇有疑难问题应与临床医师共同研究解决,并要建立健全各种资料登记存档工作。5.各种仪器设备应妥善保管,认真执行仪器管理制度,注意防尘、防污,定期对仪器保养维修,按时检测,保证运转灵敏正常。各种仪器设备一律不得外借。6.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7.保持室内安静、整洁,不准在室内吸烟,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8.注意安全,下班前应关闭仪器开关,门窗加锁,切断电源和水源。有夜班的检查室,要严格进行交接班。
三十
一、放射室工作制度1.各项x线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2.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照技术。特检摄片,待观察湿片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3.重危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应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4.x线诊断要紧密结合临床,认真阅片,如实确准填写诊断报告。5.全部x线照片都应由放射科登记、归档、统一保管。借阅照片要填写借片单,并有经治医生签名负责。院外借片,除经院领导批准外,应有一定手续,以保证归还。6.放射人员应经常研究诊断和投照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要妥善安排休假。8.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x线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修。
三十
二、手术制度1.凡需施行手术的病员,术前必须做好必要的常规检查,明确诊断(难以在术前明确诊断者,应有明确的手术目的和实际意义),并进行术前计论。凡较大或复杂手术,应由院领导组织计论。讨论内容包括:进一步明确诊断;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活动;手术适应症、指征及禁忌症;术式、麻醉方法;术中、术后处理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确定术者和助手。2.手术及麻醉医师,术前应详细检查病人,熟悉病人各项检查结果,充分掌握病情。3.施行手术前必须征得家属或单位负责人签字同意,经院领导批准执行。4.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必须及时完成,如有贫血等不利于手术的征象,均应及时准确处理纠正。5.术者或第一助手应在术前一日开好医嘱(择期手术),由护理人员负责实施(包括备皮等)。术者应详细检查手术前护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并用紫药水作好手术切口标记,必要时可协助手术室准备特殊器械。6.除急症手术外,手术前一天由负责医生填术通知单,送交手术室统一安排。麻醉人员应于术前一天看病人,了解病情,认真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严格检查核对麻醉中所用一切物品,并做好急救工作(药品、器械)。7.各级医师参加手术范围,低年资住院医师(本科毕业后工作三年、专科工作五年、医士工作七年)可担任一类手术(普通常规中小手术)的术者、二类手术(中度难度较大手术)的第一助手;高年资住院医师可担任二类手术的术者,一部分三类手术(难度比较大的手术)的第一助手。8.手术室护士负责按时将手术病员自病房接进手术室,包括准备好的病历、x线片等手术必需物品及资料。9.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手术开始前,应认真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麻醉方法等。术中医、护、麻醉人中要集中精力,严肃认真,密切配合,术后须认真进行三核对(敷料、器械、线卷)。10.手术室工作人员和麻醉人员有责任把好术前准备关,准备项目不全者,应向手术医师提出意见,采取补救措施;缺少重要项目可能影响手术安全及效果者,有权拒绝手术。11.术者负有组织与指导全部手术过程,保证手术效果和病人安全的主要责任。其他人员必须听从术者的指挥,各行其职,不得失职或不按规程办事。遇有特殊情况依据性质分别由术者与麻醉师负责。12.术中出现意外情况,有可能危及病人生命安全时,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或院领导报告,以便及时组织抢救处理。13.护士应根据手术的性质,作好手术病员回病房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病床、各种治疗器具(输液架、吸引器、吸氧设备、胃肠减压器等)。14.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和术者待病人麻醉清醒及病情允许后亲自护送病人回病房,并分别向值班医师、护士详细交待手术和麻醉情况,病情、用药及注意事项,交接完毕后方可离开。15.手术医师在手术结束后,及时完整填写“病理标本送检单”,及时将标本送检。同时,要及时如实完成手术记录。
三十
三、手术室工作制度1.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严格执行手术室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无菌操作、消毒常规、急救抢救制度、查对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处理原则、特种感染处理原则、防止差错事故制度、安全制度、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值班制度等,保持室内整洁。进入手术室时,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帽、隔离衣及口罩。2.室内必须保持严肃、安静、禁止喧哗,不遵守手术室工作制度者,手术室负责人有权拒绝进入手术室。3.手术室的药品、器材、敷料,应由专人负责保管放在固定位置。各项急症手术的全套器材,电气和蒸汽设备应经常检查,以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手术室器械一般不得外借,如外借,须经院领导批准方可办理暂借手续。与剧毒药有明显标志,加锁专人保管,按医嘱并经过仔细查对后方可使用。4.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避免交叉感染。手术前、后、手术室护士应详细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等数目,并及时处理干净被血污染的器械和敷料,一切物品用后必须进行清洁和检查工作并归还原处。若无条件时,应先作无菌手术,后作有菌手术。5.手术室应常规准备急症专用器械、敷料等,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急症手术。6.手术室应对手术病人作详细登记,按时统计上报。7.手术室应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洗过的手、消毒后的物品)。如有感染,应协同有关科室研究感染的原因,及时纠正。8.手术通知单须手术前一天送交手术室,以便准备。急诊手术通知单须经责任医师或值班医师签字。9.手术室按时接手术病人,并带好病历,核对病人姓名、年龄、床位、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标记,防止差错。病人要穿医院衣服入手术室。10.手术室工作人员暂离手术室外出时需请假,征得同意并安排好工作后方可离开。外出时要更换外出衣、鞋、帽。11.疖肿或急性呼吸道感染人员原则上不准进入手术间,特殊情况可戴双层口罩方可进入。12.手术室除特殊紧急情况外,一律不传私人电话,严禁吸烟,值班人员须在指定地点就餐。13.爱护一切器械仪器,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避免损坏。一旦损坏,应及时报告院领导酌情处理。精密仪器要设专人保管,1月以上不用者,要定期保养。14.建立常用手术器械卡,准备器械时按卡片进行查对,同时检查器械性能。手术包必须标明消毒日期或有效日期。15.手术采取的标本,应有专人负责送检。(
病历质量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体系之一,科学落实相应的管理体系,必然带来医院整体内涵素质的提高。病案的管理必须秉着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原则。通过序贯考核评价及相关评价意见的反馈、整改等综合措施,我院病案合格率不断提高,杜绝了丙级病历,甲级病历率达到95.3%以上,同时医疗质量内涵也同步得到提高。目前,我院工作的重点是监控乙级病历,并不断提高病历内涵质量。
2病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严密的质控组织是医疗管理工作的可靠保障[1]。我院的病历质量控制在常规四级监控体系的基础上,经过不断调控管理,实行五级监控体系,包括了医疗质量委员会、质控中心办公室、以科室为单位的质控小组、科内实行以主诊医师负责的主诊小组单元、以医务人员为个体的质控单元。日常工作中,五级组织环环相连,各个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评价和自我完善的体系。
2.1医疗质量委员会统筹全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制定院内医疗质量管理条例,听取质控中心向其汇报季度工作总结,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对严重医疗质量缺陷案例进行分析、并对其缺陷做出处罚及落实整改全院措施。
2.2质控中心办公室实施对全院医疗质量的考核,根据考核体系落实相应考核内容,汇总、分析考核结果,质量评级和扣分与奖金及晋升挂勾。同时向医疗质量委员会提出建议,以利于制定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具体到病案的质量管理,每月组织考核专家组成员对所有存在临床病历科室进行病历质量考核,考核对象为终末病历、运行病历考核,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方式。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总后反馈临床科室,由科室及时进行整改。
2.3科室主任是科质控小组负责人,下辖2至3个主诊小组,同时实行主诊小组,有利于科主任在承担繁重任务的同时抓好科室内部管理。在病历质量控制中,我们规定科主任必须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传达考核意见、落实整改措施,监督主诊组的医疗质量。
3我院提高病历质量的一些措施
3.1加强培训管理,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开展评比活动。如组织病历书写的讲座、评比优秀病历、树立书写优秀病历标兵、组织“三基”培训及考核,建立以能书写优秀病历为荣的院内病历文化。尤其是将年轻医师的病案书写培训纳入必须项目,使其通过不断的自我充实和改进,及在上级主管医师的督导下,在病历书写上符合相应规范要求,并在内涵质量上得到不断提高。
3.2建立健全院外考核、院内考核体系。我院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本医院医疗质量考核的绩效评价体系。以医院质量管理年和医院等级评审为契机,在迎接上级主管部门质量考核同时加强院内考核,不断提高医疗质量。重视院外考核时上级专家的汇总分析意见,其不仅是对我院考核的全面点评,也有利于了解我院与优秀管理医院的差距。院内考核实行终末病历考核、运行病历考核两种方式。终末质量控制实行科室控制、病案室筛选后及时反馈经治医师、逐月集中抽查、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方式。汇总后由质控中心按照统一标准打分,重点监控乙级病案,核实后对经治医师落实责任谈话、相应科室落实整改,严重的提交院质量委员会讨论分析、定性。对评比出的优秀个人、先进科室,年终给予表彰奖励,实行明确的奖惩制度。运行病历考核注重环节质量控制。包括院部每周行政查房,除对现住院病历进行抽查外,医务部对危重、重点病人实时监控,重点加强手术病例及“六类特殊住院病例”的汇报及管理。
3.3针对质控体系的各个层面,落实整改措施。
3.3.1质控委员会对全院存在的普遍问题经讨论后下发成文文件,由各科室统一落实。我院的医患沟通记录,以前采取经治医师与患方沟通后在病程记录中书写的形式,反映在各科病历中的沟通格式、次数、内容要求均存在不同,经质控委员会讨论后在病历中建立统一的医患沟通专用表格,对患者入院后何时进行沟通、沟通的内容要求等均有具体的规定,尤其对危重病人的病情、疾病可能产生的不良预后、实施的重大手术治疗、长期住院病人病情出现的变化、涉及出院的后续治疗告知纳入必须告知内容,并列入病案质量考核内容之一,与绩效考核相挂钩。我院坚持落实考核以来,病案整体质量得到相应提高。
【关键词】收支两条线;乡镇卫生院;管理模式
一、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概念界定
收支两条线是一种预算管理模式,按照乡镇卫生院的定位,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财政补助为前提,对乡镇卫生院实行收支脱钩,统一管理,以保证其收入按政策,支出按预算,服务规范化,最终实现卫生院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公益性。
二、收支两条线在乡镇卫生院的具体运用,以江门市新会区乡镇卫生院为例
新会区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辖区内有11个镇(街),现有乡镇(街)卫生院12间,2006年12月,卫生部决定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等6县(区)开展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工作。2008年7月江门市新会区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具体运作如下:
1.设立结算中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我区经编委办同意设立事业单位--结算中心,其工作人员由卫计局从下卫生院现有会计人员以及具备任用资格符合相应条件的人员中通过考核择优聘用,其经费由财政供养。结算中心是合财务理与会计核算为一体的管理机构,结算中心对各乡镇卫生院实行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会计核算,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票据管理及统一档案管理。并由结算中心对各卫生院统一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支付审批制度、预算管理制度。
2.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并实现远程接入监控
为全面提升各乡镇卫生院会计核算水平,结算中心使用网络版财务软件,对全区乡镇卫生院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并通过OA网实现远程接入,实现对各乡镇卫生院经济运行状况监控。一方面结算中心能实时连接到各卫生院信息系统,查询其收费字典、了解其作价是否符合政策规定,了解其收费是否正确,从而监控其收入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各卫生院可登陆到结算中心查看其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应收应付款明细、财务报表,及时了解各自经营状况。
3.建立银行现金管理平台账户管理体系
为实现收支分管,并确保资金在结算中心集中管理的同时,各卫生院能清楚了解各自卫生院资金的运作情况,结算中心开设一个过渡账户,各卫生院开设一个收入账户,结算中心账户设为一级账户,各卫生院账户为二级账户,一级账户对二级账户拥有实时监控权。主要功能:实现资金自动归集,各卫生院每天把收入缴到附近的信用社,信用社通过银行系统汇到各自收入账户,资金实时归集到结算中心专户并实时清缴财政专户;实现资金向下支付,各卫生院按计划需要用款时,由结算中心负责申请,药品卫生材料款由财政专户直接支付,公用经费及人员经费由财政专户下拨至结算中心账户,由结算中心负责直接支付,备用金部分由结算中心账户划回基本户;实现资金监控,通过到账通知、业务查询及电子对账等功能,结算中心可及时掌握整个财务信息,包括各分账户历史余额、实时余额及各账户的收入支出明细;卫生院实现账户查询,各卫生院可随时查询账户的余额,每一笔发生额和账户历史记录。
4.强化预算编制,纳入政府预算管理
第一,区财政局根据基本公共卫生补助政策,结合农村卫生工作任务和乡镇卫生院实际情况,对各卫生院编制财政补助收入预算。第二,合理编制经营收入预算:各个卫生院以前两年的门诊处方收费水平为基数按5%左右的增长率和预计的门诊人次编制门诊收入预算,根据社保局核定的医保住院病人平均定额费用和预计的住院人次编制住院收入预算。第三,规范编制支出预算,按区财政局核定的定额标准和核实的单位人员情况分别编制人员经费预算及日常公用经费预算,按以前年药品支出及卫生材料支出情况编制药品卫材支出预算,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编制超基奖及设备购置预算。第四,严格执行预算审批制度。预算经结算中心汇总后报区财政局审核,最后提交区人代会审议后,财政局以文件形式批复下达下一年度预算通知。第五,严格预算执行。每月财政局根据卫生院月度用款计划,及时拨付到结算中心,结算中心根据各卫生院经审核后的凭单直接付款,属于备用金报销的部分划回卫生院基本账户。如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必须按照政府规定的程序报区财政局批准,批准后才可调整。
5.建立建全绩效考评机制
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和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联合制定《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及绩效考核制度,办法规定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负责确定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占工资总量的70%),在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由卫生局负责考核,对公益任务完成好、群众满意、综合效益突出、绩效考核优秀的单位,适当增加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对公益任务完成差、群众意见大、绩效考核差或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单位,适当扣减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并报财政局核准。绩效工资总量按年度核定后,原则上当年不作调整。绩效工资分办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40%。对未完成规定工作任务或年终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员,不得全额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以工作量为导向,多劳多得,并向承担疾病防治、计划免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与救治、环境恶劣的现场工作等任务的岗位倾斜,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60%。年终,卫生院出现收支盈余时,其中30%作为超基奖用于年终人员奖励(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内,实行保底不封顶),70%结存在财政专户统筹用于以后年度事业经费支出。
三、江门市新会区乡镇卫生院实施收支两条线取得的成效
1.加强了财务监督职能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虽然各乡镇卫生院资金的使用权、审批权不变,但卫生院的所有收支均须向结算中心核报,所有经济业务都必须经结算中心运作,从中杜绝了卫生院不合理开支和不合规票据的报销。结算中心通过对卫生院每一项收支的严格审核,可以实现对其开支标准、收支预算等的监督,从而达到对卫生院财务管理全过程的监控,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发生。
2.规范了会计核算制度
由于结算中心对各卫生院统一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账务处理,使会计信息更真实可信,可比性更高。
3.全面推行了预算管理
由于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无计划不落实、超计划不调整的原则,卫生院必须对每项支出事前都要作严密规划,从而杜绝了卫生院支出的随意性,使卫生院支出趋于合理。
4.加大了财政补助
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后,财政补助收入由原来占总收入不到2%增加到27%,其中离退休人员补贴、公共卫生、防保和应急救治等业务专用经费由财政全额拨付,卫生院的基本建设和房屋维修由两级财政专项安排。
5.引导了卫生院逐步回归公益性
在收入直接缴存专户,收支差额由财政保底的管理模式下,切断了卫生院创收与其收入分配的直接挂钩,从而消除了卫生院创收机制。以服务工作量为考核导向而不再以收入任务为导向的考核制度,逐步改变了卫生院内部经济运行机制,从而在服务收费上更好地落实政府意图,有效控制医药总费用。
四、江门市新会区乡镇卫生院实施收支两条线需要改进的方面
1.财政补助有待继续提高
政府对卫生院财政补助增加了,但还是责任不到位的,医务人员总体平均收入水平较低,还未能真正体现出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高专业技术人员不愿留在乡镇卫生院,从而导致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水平非常有限, 难以实现“小病留在社区”的改革意向。
2.卫生院公益性还未完全体现
目前,由于医疗卫生机构未实行“医药分开”,还未能彻底切断卫生院与外部利益关系,卫生院还未能真正回归公益性。
参考文献:
[1]方鹏骞.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10).
[2]姜皑峰.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改革的实践探索[J].卫生经济研究,2012(6).
[3]贾继荣.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对乡镇卫生院的影响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7).
自财政部颁布[1998]58号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在提高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医疗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医改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后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从而减少了医院药品收入,为此乡镇卫生院购入大量医疗设备增加检查收入来提高医院的整体收入。乡镇卫生院的固定资产比例不断扩大,旧制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方面越来越表现出其局限性和不足,急需进行改革和完善。2011年7月1日,财政部下发了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将企业会计制度的核算方式引入其中,新增了固定资产清理等业务和科目的处理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旧制度中的缺陷和不足。本次研究主要围绕新医院会计制度下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工作进行讨论。
二、对新医院会计制度下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工作的讨论
1.新制度中没有增设固定资产残值或减值的会计处理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医疗设备的技术水平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而这些设备大多属于高科技、高精密度的产品,其价值下降速度较快。在乡镇卫生院的设备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属于贬值、报废或接近报废,报批程序较为复杂。但是只要卫生院的管理者没有对其进行核销,那么固定资产总值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庞大账面价值。这种问题的出现让财务报表无法准确反映价值的减少,而根据新制度中的要求,卫生院不需要在期末对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估算,也不会对可能出现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存在着与旧制度相似的弊端,不符合谨慎性的要求。
所以,乡镇卫生院应当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在年终时进行逐项检查,如果因闲置、损坏、技术陈旧等原因出现了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情况,就要将二者之间的差额或可回收金额的全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借记“其它费用”,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同时,也要根据固定资产本身的特征、实际使用情况和性质对其预计净残值进行合理确定。
2.在对固定资产确认标准进行提升的同时没有设置低值易耗品项目
在旧制度中,固定资产指的是价值500元以上的一般设备和价值800元以上的专用设备,这种定价范围过于宽泛,不利于固定资产核算工作量的降低。在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的确定标准修改成为“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持有的预计使用年限大于1年,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预计使用年限超过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因此,卫生院的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这种变化对固定资产的种类和评定标准进行及时更新,避免因理解上的错误而出现差错。
新准则相对于旧准则来说,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达到固定资产评定标准、而耐用时间超过了1年的设备和仪器,却没有设置相应的低值易耗品项目进行管理与核算。如果能够设置这一项目,那么在少量购入时,即可将其列入当期指出;对于单价较高、使用期限较长的也可进行分期摊销,可借记“长期待摊费用”或“待摊费用”,贷记“低值易耗品”,从而使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更加详尽。
3.对于捐赠或无偿调入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
在新制度中,对于捐赠或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有着按照物品的成本比照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或是在相关凭据金额的基础上加入相应税费的规定。按照所确定的成本,借记在建工程――设备安装或是本科目,按照所发生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根据差额贷记其它收入科目。文章认为,这种收入计入的方法,是对利润和收入的虚增,如果能够将其计入净资产核算将会与实际情况更加匹配。
4.增设累计折旧项目,使固定资产核算的精确度得到提升
在旧制度中规定,每月按照固定资产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年限由制度统一规定,这种方式让卫生院无法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导致其不同设备的提取比例与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会计核算的可比性较差。而新制度则借鉴了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让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部分能够得到有效体现,进一步提高了固定资产核算与监督的水平。
在执行新制度的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核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固定资产的分类,一方面从时间上确定固定资产的提取折旧开始及终止时间,另一方面从空间上确定哪些固定资产应进行提取折旧,哪些不应进行提取折旧。其次是对全部的固定资产类别进行有效话费,以便对不同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的方法进行合理确定。
按照上述做法完成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账户的累计余额的计算,并将其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固定资产的账面和实际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中得到准确的反映,从而为客观、准确的进行财务分析提供依据。
三、如何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水平
1.实现网络化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让卫生院固定资产的网络化管理成为了可能,因此,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构建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体系,实现资产由入到出的全程管理,在将各责任中心的终端连接到一起之后,进行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以便使固定资产管理更具动态化特征。具体可以参照如下方法:首先,确保固定资产由科室建档到报废,都能够被及时的跟踪检查,做到全面覆盖,没有疏漏。其次,单件管理可采用条码技术,从而在简化清查工作的同时便于进行盘点与日常核查,进一步降低年终清查工作的强度。最后,各科室应设立固定资产的计算机账目,并通过专业系统自动完成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金额的计算,待进行信息汇总后,即可实现全院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的计提。
2.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乡镇卫生院的固定资产大多实行多部门管理,一旦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就容易导致核算与管理工作的混乱,例如,在房屋等设备交付使用后,没有及时办理竣工交付手续,或是为了逃避税款而不开具发票,财务人员也没有及时的估计入账,就会导致账目与实际固定资产之间的差异。又如,在固定资产的使用科室调换或搬迁时,如果没有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就会导致固定资产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容易造成固定资产流失。通过上述问题我们可以看出,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是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工作质量提升的基本保障,因此,乡镇卫生院除了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制度外,也应注意做好对专业人员的培训,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新制度的积极作用。
四、结语
在新制度中,对于旧制度存在的固定资产核算问题及缺陷进行了解决,使得乡镇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例如对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后继改良性支出等方面都进行了详尽的说明与规定,不过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文章认为,在医院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进行、并且逐步向企业化管理方向靠拢的今天,会计核算工作应多借鉴一些企业的方式和方法,以便通过先进管理制度和经验的使用让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工作变得更加完善、更加规范,从而为管理人员制定卫生院未来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改革模式;探索
我国农村居民占多数,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由于城镇化建设进程缓慢,绝大多数农民居住在农村,其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主要依靠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的改革事关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事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事关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一、目前乡镇卫生院改革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社会环境和条件。针对乡镇卫生院改革,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予以规范。这些政策规定为乡镇卫生院改革提供了指导,但实践过程中乡镇卫生院改革的方式呈现出较大的开放性,在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中寻求平衡。
(一)国有民营方式
国有民营是将若干管理权限和责任下放给经营单位,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所有制形式不改变。“国有”意味着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的公有性质、卫生院的公办性质不变;“民营”意味着经营形式的转变,由原国家经营变为个人或集体租赁、承包或委托经营管理,促进现有资产流动重组,初步实现管办分离、国有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这种形式可以改善乡镇卫生院经营不善的状况,激发内部活力。但是私人承包租赁带来的短期经济效应可能导致掠夺性经营,影响乡镇卫生院的非营利性质,某种程度上对农民获得的基本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起负面作用。
(二)私营方式
一般来说,对乡镇卫生院进行资产评估、采取公开竞价的方式整体转让给私人,简单来说就是“一卖了之”的方式,放弃预防保健职能,彻底转变为民营医院。这种方式的积极作用是通过卫生服务市场竞争,可能会降低卫生院运营费用,优化服务质量。但是很可能对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起冲击作用,强烈的逐利倾向不利于预防保健的开展,对村级卫生室的管理指导也难以实行,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枢纽作用更是无从谈起。
(三)股份合作制
这种方式借鉴了企业股份合作制的做法,具体做法是:对乡镇卫生院进行资产评估折价股份,同时吸收本院职工、社会法人和个人以资金、技术、实物入股,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同时留有集体积累。这种方式权责明确,员工与乡镇卫生院利益关系更加紧密,可以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容易导致国有或集体财产的流失,而且股东利益与风险不对称,在获得市场创收的同时,还争取政府给予的补贴。在这种运行机制下,乡镇卫生院和其内部职工形成利益共同体,不愿意或很少从事没有太多经济利益回报的预防保健。
二、乡镇卫生院改革的弊端分析
由于管理体制的不统一以及市场、政府、卫生院关系的不明确,乡镇卫生院改革表现出许多不协调问题。
(一)部分乡镇卫生院公益性淡化
由于政府对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投入增长缓慢,乡镇卫生院的生存面临窘迫的局面。为了生存,部分乡镇卫生院在公益性和营利性中被迫选择了后者,基本放弃了预防保健功能,“重医疗、轻防保”的局面在基层尤其突出,乡镇卫生院的职能发生了变异,国家卫生政策想达到的“以公共卫生为主”的目标难以实现,甚至全面落空。而且,改革后的乡镇卫生院几乎成为一个市场主体,不愿意接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行政管理的任务,给县管卫生院体制造成冲击。
(二)部分乡镇卫生院发展空间狭小
在市场主导思路的影响下,政府基本上不再关注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规划发展,导致乡镇卫生院资源配置不合理,普遍存在资源不足和资源浪费情况。同时,乡镇卫生院无法实现对农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的有效管理,甚至出现抵制政府相关政策法规以谋取自身经济利益的情况,“乡村一体化管理”和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整体功能难以充分发挥,最终使农村卫生保健目标的落实失去了基础支撑。
总之,以上种种改革方式并没有从卫生体制上着眼,只是从运行机制和实际操作上对原有体制进行一些补充,因而没有从根本上使乡镇卫生院成为具有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能力的非营利法人。
三、乡镇卫生院改革模式的路径选择分析
(一)实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的相对分离,真正做到“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
乡镇卫生院提供的预防保健服务和承担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性质。运用财政手段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是政府应尽的义务,而且通过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使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也是政府的职责。因此,乡镇卫生院提供的预防保健服务是一项“纯福利事业”,应该由政府来承担责任,包括免费提供疫苗、免疫装备、相关人员的全额工资和福利待遇等等。
乡镇卫生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农民通过基本医疗消费,可以提高个人健康水平,体现了私人产品的性质。目前,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农民医疗救助制度等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还在试点与重构过程中,大多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筹资渠道比较单一,只好为农民提供市场的、高价的私人医疗服务来筹集资金。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必须构建医疗服务体系,分类管理营利医院与非营利医院,允许进行自由竞争,从而实现最小的投入、最大的产出。
一种做法是把现在乡镇卫生院中间的防保人员分出去另组建乡镇公共卫生院,留下的人员组建政府举办的非营利乡镇医院。也可以对乡镇卫生院实行产权制度改革,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和托管经营等方式有偿转让给民间资本。在转让时,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实现乡镇卫生院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这部分资金可以用于建设公共卫生院。
(二)推动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加快步伐对乡、村两级卫生服务“双轨制”实行“并轨”。
长期以来,我国村级卫生服务实际上是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在大多数农村,供方是私人诊所、私人医生,需方即农民患者靠自费医疗。目前,乡镇卫生院列入了国家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村卫生室却没有纳入其中;乡镇卫生院进入合作医疗统筹支付,村卫生室却不是报销定点机构;乡镇卫生院人员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乡村医生的身份依旧是农民。不难看出,乡镇卫生院正逐渐实现了政府主导,而村卫生室却依旧是市场主导,乡、村两级的卫生服务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双轨制”。
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农村居民门诊在村卫生室占门诊总量的60.73%。对农村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如此重要的卫生室却没有纳入政府主导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得不在市场机制的轨道上运行,依靠盈利实现生存。这种现象表面上看是对村级卫生室的不公平,实际上则是对农村居民的最大不公平。
在这次医改政策设计中要明确村卫生室的地位和职能,要明确乡村医生的身份,加快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依靠乡镇卫生院对乡、村两级卫生服务机构实行统管,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由原先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对手转变为提供基本卫生服务的合作伙伴。这种历史性“转变”,既是对新时期乡镇卫生院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农民在医疗服务领域的迫切需求。
四、乡镇卫生院改革需要继续探索的若干问题
(一)如何对乡镇卫生院资金运行进行有效监管
从改革的趋势看,乡镇卫生院资金管理大致要经历“收支统管”向“统收统支”转变。“收支统管”是指乡镇卫生院的主管机关(市县卫生局)设立乡镇卫生院资金管理中心,对乡镇卫生院的收入和支出实行统管。乡镇卫生院的支出必须经过主管机关审定后才能入账,未经申报和审定,院长无权擅自支出。这种资金管理方式既保持乡镇卫生院“独立核算”的体制,又能够对支出进行有效的控制。“统收统支”应该是乡镇卫生院资金管理的理想模式,乡镇卫生院收入全部上缴国库,支出则由财政全额拨付。财政投入与资金管理合为一体,全部由政府的财政部门承担,乡镇卫生院不再实行独立核算。乡镇卫生院只需要提供服务,不需要考虑收支。“统收统支”固然是一种理想的运行模式,但目前的条件不成熟,难以全面铺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乡镇卫生院只能采取“收支统管”这种过渡模式。乡镇卫生院内部的财务管理与政府财政投入是两个不同的运行轨道,那么承担乡镇卫生院“收支统管”职能的究竟是乡镇卫生院的主管部门(市县卫生局)合适,还是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合适?这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二)如何借助市场机制对乡镇卫生院员工进行绩效考核
乡镇卫生院以后的发展方向主要是靠政府“给钱”,给钱的规则是依据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考核”。理论上讲,这种考核是能够反映客观实际的,基本反映了卫生院员工的业绩。但是以往的实践表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考核很容易流于形式,很难反映真实的工作绩效,这是大家都默认的事实。考虑到政府投入和补偿将成为乡镇卫生院主要收入来源,如何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并有效运行,就直接关系到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质量,关系到农民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满意程度,这是一个重大问题。如何制定一套科学的、符合乡镇卫生院实际的、员工普遍认可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至关重要。在实际运作中避免传统考核方式中的弊端,怎样通过借助市场机制中“铁面无情”的事实和客观的数据来检验乡镇卫生院的服务绩效,检验每一位员工的工作业绩,尚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
参考文献
[1]侯天慧,孙淑云,刘恒科.乡镇卫生院改革的经济学分析及其法律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9):672-675.
[2]邵阿末,刘星宇.乡镇卫生院改革的现状与思考[J].企业导报,2010(1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