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资源实践报告

水资源实践报告

时间:2023-06-05 09:55: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资源实践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资源实践报告

第1篇

【关键词】水资源论证;水环境;水资源承载能力

1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作用

自2002年3月24日,水利部、国家计委联合《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15号令)开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在全国普遍开展。11年来。水利部通过“论证资质管理”、“审查工作管理”、“论证导则”等文件的推出,使论证工作逐步完善。论证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水事纠纷出现。论证促使建设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考虑处理好与公共资源——水的关系,既保障了建设项目水量和水质可靠性、安全性,又使建设项目用水需求控制在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统一规划的范围内,保证了水、生态和环境不受大的影响,发挥了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

2 论证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论证工作开展阻力大

一些地方政府偏重GDP增长,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往往把水、电、路三通作为招商条件,一些用水多、污染重的项目被冠以“市长工程”“县长工程”,阻止进行水资源论证工作。水利部门作为政府属下的职能部门,有法不能依,执法不能严。目前各地的用水建设项目很多,但真正进行水资源论证的大多是发改委审批过程中要求必须有水资源论证的重点项目以及石油、铁路等与地方政府部门不存在直接隶属关系的项目、个体老板的项目等没有一个项目进行水资源论证。在经济发展与水资源论证工作发生矛盾时,只考虑经济发展因素。部分领导干部水资源保护意识低,论证工作开展阻力大。

2.2 项目业主对论证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入

目前相当多的业主对水资源论证的认识还比较肤浅,认为论证仅仅是立项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或水行政主管部门刁难建设单位的一个借口,给论证单位论证和编写报告书的时间一般比较短、经费较少,使论证工作难以达到应有的深度。

论证单位和论证专业技术人员得到论证合同后,不仅应为业主负责,更应该站在国家公共利益的立场上,为水的高效利用、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负责,为公共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服务。

2.3 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缺乏,论证宏观依据不充分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应以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的现实条件为基础,但是目前许多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还没有做出,要加快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好河流水量分配方案;明确全流域和各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并根据流域的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制订出合理的规划方案,使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充分体现区域经济布局和流域水资源基础条件相适应、项目规模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以及水资源发展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发展。

2.4论证依据变化导致失真

水资源论证必须对建设项目用水工艺、排水处理深入了解。业主提供的基本资料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确定的项目用水量和用水工艺流程;确定的厂址及取排水口位置;客观全面的河势和水文地质条件;废污水退水影响要有一定深度的分析;水生生物现状及影响分析;附近用水户或利益相关者的。意见等。现实工作中业主往往不能提供论证工作必需的基本资料,或提供的资料达不到要求的情况 论证人员必须想办法收集,否则,论证深度很难达到。

2.5项目论证专家现场查勘工作较少

水资源论证是审查项目取水、供水、用水、耗水、排水、节水和保水等多个方面的合理性,审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其重点是审查报告的文字、数字,但也要增加论证专家的现场调研工作,尽量让专家到现场进行查勘,详细了解报告所叙述内容的可靠性。

2.6 重视取水轻视退水

工业企业和生活用水(水厂、水源地)等取用水量较大且容易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的取用水工程,必须有充分的水平衡数据作支撑。但是许多论证报告中的水平衡测试数据经不起推敲和实践检验。

取水和退水对周边的影响都是水资源论证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水资源普遍缺乏的地区,这些地区供需矛盾突出,新建、改建、扩建水源地对原来的取用水格局将产生影响。许多项目取水影响分析相对退水影响论证的难度低,所以许多报告的退水影响论证不充分,影响水资源论证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2.7 论证区域范围规定模糊

由于没有统一的论证范围,评价河段或项目影响河段的范围由几公里到几十公里,甚至到几百公里。这样对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论证的深度往往不够。如果没有一定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分析,仅限于项目是否有可靠的水源,这只解决了建设项目的问题,没有解决公共水资源是否安全的问题,而后者对于项目及周边用水户对区域水资源累计影响和水环境累计影响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论证工作。

3 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建议

随着取水许可制度的完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一定会逐步规范,一定会成为优化流域及区域间水资源配置,加强取水许可管理,保障水资源的平衡和安全,支撑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武器。

3.1 加强水资源论工作的宣传力度,完善相应措施,落实领导责任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依照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的理念,适度确定建设项目发展速度。同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耗水少、污染小的工业,严格控制高耗水行业的发展,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对现有耗水大的行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不以当前经济发展影响以后发展的持续性。同时,要进一步提升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取水许可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避免取水许可审批和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失误,依法保护公共利益、取水户和他人的合法利益 。

3.2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应服从国家重大规划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要紧紧围绕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工业布局及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来开展。在国家重大规划的指导下,以水资源综合规划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做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水资源论证制度的推进要充分考虑流域与区域之问的实际情况,做好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科学论证。使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有利于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利于减少水事纠纷和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3 严格管理论证单位及评审专家,保证论证的准确性

论证单位内部要建立健全内部审查审批制度,组织开展分口把关、研究问题、落实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写单位进行资质监管,对论证专家库进行严格审查、动态管理,对审批的文件充分发挥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层层会签(由技术负责人审签,分管行政领导审定)。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做到每个环节专人负责把关。同时,要建立健全有关的行业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依法加大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管理、考核和监督力度。

3.4 严格水资源论证报告编写、审查工作和市场监管

在审查过程中,坚持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统筹已建、在建和拟建项目的相互影响,注重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相结合,考虑取水、用水和退水之间的影响,平衡流域与区域、用水与节水、生态水与生产、生活用水的关系。要重点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现场勘察、取水分析、用水平衡、退水影响以及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等关键环节的严格审查,确保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成果的科学合理。

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工作的市场监管,建立公平的竞争市场,规范项目管理,提高报告书编制的质量。

3.5 选择合理论证区域

应该根据论证内容的要求制定统一的评价范围,建议设定三个层次评价区间或范围,即水文评价区间、水资源开发利用状态评价区间和建设项目与其他用户相互影响区间,分别作为水文评价、取水评价和排水评价范围。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态评价区间。分析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区域用水累积影响。如果项目所在流域或区域已经有水量统一分配或调度方案,则应该按统一分水方案进行取水评价。如果尚没有建立流域或区域水量统一分配方案,建议以建设项目为中心,上下游各取一个水资源三级分区或上下游各100 km左右范围作为用水参考评价区间。

3.6 建立论证回访与论证后评估制度

水资源论证为建设项目可研和科学审批取水许可、入河排污口设置提供了依据,具有前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项目建成投产后取水、用水、退水情形如何,与论证是否一致,建立论证回访制度和论证后评估制度,用实践来检验论证理论的正确性,以反证水资源论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论证后评估内容建议包括建设项目背景,取水、用水、节水、退水实施评价,论证效果评价,涉水运行管理评价和结论等。通过论证回访和论证后评估,学习更加科学合理的论证策略,杜绝论证与实际脱节,总结经验和教训,对进一步提高水资源论证与评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第2篇

关键词:水循环经济;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发展模式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危机”日益显现,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也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起初人们对水资源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运动规律,即着重于水资源自然属性的研究。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技革命,使人们对水资源的研究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逐步从水资源自然属性的研究过渡到水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研究,从社会经济系统的角度广泛开展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这些研究领域包括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水环境安全的研究、水权水价的研究、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研究等。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以水资源的节约使用、清洁生产、水循环利用、污水资源化为核心的水循环经济理论与发展模式的研究逐渐成为当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的最新方向。

1 水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1.1 水循环经济的概念

关于水循环经济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并未明确提出,大多数是在循环经济的概念基础上,从城市或产业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近似的概念。

陈琨[1]从实施水循环经济的模式方面,提出水资源循环经济应该至少包括两层内涵:一是在用水环节,对于跑、冒、滴、漏、污实现最小量化,最大限度地实现水的净化、回收、循环利用,达到或接近水的零排放;二是尊重自然界水的循环规律,在区域范围内,通过经济、工程技术、立法等手段调整水的时空合理分布和利用,维护水的自然循环系统,使水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张钡[2]从社会水循环的角度,提出了水产业循环经济的概念,他认为,水产业的循环经济应是一种在对水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中污水处理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水产业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和标志。

正确而又合理的水循环经济定义是水循环经济系统分析、核算与制定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综上所述,在对水循环经济及其应用这一研究过程中,虽然各位学者给水循环经济所下的定义,规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等都有所不同,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研究成果的大量问世,彼此间的差异将逐步缩小。本文认为,水循环经济首先是一种先进的水资源经济发展模式,它是建立在社会水循环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遵循循环经济的思想,按照水资源节约、水环境友好的原则,在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始终贯穿“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重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并以完善的制度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为保障,提高水的利用效益和效率,最大限度地减轻和降低污染,来实现社会发展的最终可持续性。

1.2 水循环经济的特征

根据水循环经济的定义,通过传统水资源利用模式和水循环经济模式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水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2.1 发展目标上追求效率、效益和可持续的统一性

水循环经济模式在发展目标追求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效益和可持续性三者的统一,要求水资源利用模式必须按这三大目标进行重新构建。

(1)效率特征要求水资源利用注重节水,节水应在不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前提下,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下,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用水过程中的损失、消耗和污染,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高效利用水资源。

(2)效益特征表现在中观上水资源配置的高效益,要构建节水型经济系统和节水型社会系统。例如,非农产业的用水效益大大高于农业,低耗水产业的用水效益高于高耗水产业,经济作物的用水效益高于种植业,这要求通过结构调整优化配置水资源,将水从低效益用途配置到高效益领域,提高单位水资源消耗的经济产出。

(3)可持续性是指水资源利用充分考虑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水循环经济模式追求的最高目标。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要求区域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塑造持续发展型社会;要求一个流域或地区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打造与当地资源禀赋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要求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精心管理,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将农业、工业的结构布局和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控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1.2.2 管理环节上追求供水、用水和排水等环节的健康循环

发展水循环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提供健康的水资源生存环境,水循环经济要求水资源利用的各个环节和途径都应追求健康循环,且贯穿于整个水的社会循环过程中。水循环经济的健康、良性循环特征体现在水资源利用的各个环节中,需要贯彻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输入端的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在供水环节,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水资源量,即用较少的水资源投入满足既定的生产或消费需求,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做到节约水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要求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节水技术和节水实践,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在生活中,要求人们使用节水器具和采用节水实践来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需求,从而达到减少废水排放的目的。

(2)过程控制的再利用原则(Reuse)。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求从上一工序或过程排出的水资源能够直接为下一工序或过程所用,水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多次重复利用。在生产中,要求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和先进技术,以便于排出的水能够不经任何处理就能为另一用途所用;在生活中,鼓励人们采取措施将生活水重复使用后用于冲厕、灌溉等用途。

(3)输出端的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污水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废水。废水资源化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水资源循环利用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产品,二是水资源循环利用后形成不同的新产品,废水资源化后形成不同的产品可用于不同的用途。再循环原则要求水资源相关者将失去功能的废水恢复功能,从而可以再利用,以使水资源整个流程实现闭合。

1.2.3 利用手段上追求科学技术、经济与行政手段的一体化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先进技术的输入,水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经济和环境多目标将难以从根本上实现。水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体系由五类构成,包括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污水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

有效的经济政策是水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必要保障。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充分利用价格、税收和财政等各种经济手段,包括建立征收水资源税制度、上下游生态补偿制度、污水资源化税收优惠制度等,从而实现符合水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3R原则。

法律和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手段可以有效地推动水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是所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重要手段。从目前法制建设的需要来看,我国在水循环经济立法中存在着很多立法空白,极大地影响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顺利进行,迫切需要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各种水资源利用的行为,例如:建立《节水型社会基本法》、《污水资源化利用管理条例》等法律和制度,是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管理手段上的重要特点。 2 水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3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问题;建议

1现阶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论证内容的要求不明确

现阶段,我国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主要是依据相关部门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进行的,但这一管理办法并没有对水资源论证的内容以及深度进行明确的要求,仅仅只规定了在项目可行性报告上报之前进行相应的水资源论证工作。所以,在实际的论证工作中,很多的业主只需要具备地方发改委审批合格的建设项目文件或者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即可以开展水资源的论证工作。而这种情况下的水资源论证工作往往是在缺乏对前期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取排水口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之下进行的。这种情况下开展的水资源论证工作因为缺乏对项目设计研究的深度,既不具备充足的资料又会产生极大的工作量,而且还会导致论证深度严重不足,所以很难达到论证工作所追求的效果。

1.2缺乏统一的论证范围规定

现阶段,我国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并没有对论证范围进行统一的规定,很多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仅仅只是追求建设项目自身是否具备可靠的水源,并没有对建设项目周边区域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做仅仅只解决了建设项目自身的水资源问题并没有解决公共水资源的安全问题。而建设项目对周边居民用水等公共水资源的安全问题,对周边区域的水环境和水资源的影响也是需要论证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3对相关受影响方利益考虑欠周全

从一定的程度上来说,水资源的论证工作是包含在论证范围内的关于水资源的利用及配置方案。这就要求做好多方协调的工作,要想处理好相关用水户间的合法权益,就更加要从水资源管理的代言人的角度出发,确保高效利用水资源。建设项目水资源的论证工作意义重大,不仅对建设项目自身影响重大而且还会影响到周边的居民。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仍然没有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这就导致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对相关受影响方的利益考虑不周全,这给日后的工作开展埋下了很多隐患,增加了工作开展的难度。

1.4用水定额审核深度不够

因为各个地区的用水定额不一致以及项目的用水工艺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时要对用水定额进行严格的审核。但在实际的论证过程中,论证单位往往并不重视对建设项目的用水定额的审核,认为只要能够保证地方的用水定额就可以了,这就会用水定额的审核深度不够,取水量只高不低,申请水量偏高的情况。而且往往很多项目用水量的季节差异比较大,如果以最大的用水量进行论证的话,就会出现审批的水量远远超过实际用水量的情况。

1.5缺乏具体的水资源保护和节水措施

因为在具体生活中,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问题严重,所以,在开展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时需要制定具体的水资源保护和节水措施。但在实际的论证工作中,往往缺乏具体的水资源保护和节水措施,因此要加快水资源保护和节水工作的步伐。

1.6业主和论证单位对论证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

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很多的业主和论证单位对论证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论证就是一项简单的立项过程,只要尽快的完成就行,所以一般都用较少的时间编写报告给论证单位论证,这就会导致论证工作的深度不够。尤其是对于论证单位和论证人员来说,在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时,不仅要充分考虑业主的利益更要高度重视社会公共利益,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

2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建议

2.1完善水资源论证措施

在开展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时,为了提高论证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应该尽可能的完善水资源的论证措施。在明确论证阶段及前提条件的前提下,深化论证内容的深度,确保完成对环境的影响评价之后再进行水资源的论证工作。因为这样做,能够不断完善论证资料,促使论证内容和论证深度的统一。在进行论证时,尤其要注意对一下内容的论证:1)附近的用水户及利益相关者的意见;2)确定项目的用水量与用水的工艺流程;3)确定取排水口的位置;4)水生物的现状与影响的分析;5)客观且全面的论证范围等。

2.2重视水资源论证的收费问题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水资源论证的收费问题,尽快出台关于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相关的收费标准,确保能够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依法进行收费,从而改变以往仅在原来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资料分析和汇总来确保环境评价、地下水的详查以及水平衡的测试等分析与论证工作的费用。

2.3鼓励多单位联合论证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涉及众多专业,综合性极强,往往仅靠一家论证单位是难以实现论证目标的,所以在实际的论证过程总应该鼓励多单位进行联合论证。这种情况之下就能够保证论证资料的齐全,从而深化论证工作的深度,提高论证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结语

因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往往开展的时间较短,而建设项目的种类较多,涉及内容较广泛,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又不同,所以,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难度较大。在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时,各部门应该抓住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树立新型的用水观念,既要做好相关的调查和分析工作又要做出科学、合理的论证结论,从而为取水证的审批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肖志娟,解建仓,王少波.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2):4.

第4篇

1. 引言

四平市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全市幅员面积14004 km2。辖公主岭市、双辽市、梨树县、伊通县和辽河农垦区、铁东区、铁西区、四平市经济开发区、四平市红嘴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市总人口331.89万人,总土地面积14080km2。四平市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1/4。加强水资源档案的归档、管理对四平市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节约、优化配置、积极保护和综合治理,促进四平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水资源工程档案的特点

水资源除与建筑、水文、气象等专业联系紧密外还牵涉到农业、工业、交通、通信、市政、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导致了归档的水资源档案在种类上的多样性,包括水资源工程建设档案、文书档案、财务档案、声像档案、设备档案等。水资源工程按其建设过程包括工程项目提出可行性研究、设计、决策、招(投)标、施工、质检、监理到竣工验收、试运行等全过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文件材料主要由设计单位提供给管理单位归档,工程投产运行管理阶段的文件材料由管理单位归档,施工建设阶段涉及的文件材料比较多,有设计文件、建设管理文件、监理管理文件、施工管理文件、设备文件等。

水资源工程项目档案包括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单位的文书档案包括党群、人劳、工会、审计等文件,这些档案包括了纸质和电子两种文件。对于纸质文件按照传统的做法将其归档保存。对于各种电子文件则根据电子文件档案管理规范管理外,为了保证有效的利用,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通过实践经验,对电子文件采用两种格式归档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制定电子文件归档的范围和责任

首先明确电子文件归档范围。各机关部门正式发文的文件及各类水资源工程项目在规划、咨询、勘察、设计、招标投标过程中形成的电本文由收集整理子文件应纳入归档范围,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水土保持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试验报告、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标投标文件、施工图阶段、设计修改等有关文件。二是明确各部门兼职档案管理员对电子文件管理职责和归档时间,保证电子文件及时归档及完整性。

4. 电子文件的特点

电子文件实现了快速检索查询,提供重复利用,减少档案利用人员工作时间,提高生产,同时减少对纸质档案造成的磨损,有利于保护纸质档案。减轻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量,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但电子文件具有不稳定性,一是所依赖的软硬件不稳定性。现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更新换代快,尤其是软件系统。几年的时间就出现新的电子文件存储的数据结构变化而需要转换的问题。二是载体的不稳定性。从磁带到磁盘、光盘电子文件的载体也在发生变化,有的载体寿命短,不易长久保存。三是电子文件具有可改性,经更改后除与原文对照,否则不能确定是否更改,其真实可靠性远不如纸质档案。四是容易被损坏。如碰撞、电磁干扰等都容易造成全部数据的不可用。

5. 电子文件的归档(移交)

在电子文件归档过程中,各归档单位要按电子文件移交目录及有关说明归档(移交),填写电子文件登记表、电子文件元数据表,主要内容有:工程名称、文件编号、题名、形成时间、计算机型号、操作系统名称、应用软件名称及版本号。电子文件载体要求为光盘,并刻录为一次性只读。这是因为光盘既具备大容量和低成本的优点,又是一种可以移动的存储介质,并且不能被修改。要求各归档单位归档时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组盘。即一个项目应刻录在一张或多张光盘上,但不能1张光盘刻录2个及以上的项目电子文件。光盘刻录后,应在每张光盘上贴上标签作好标识。存储归档电子文件的载体中除存有归档的电子文件外,还应同时存有相应的的说明文件和电子文件目录,说明文件为纯文本文件,其内容包括对工程概况和电子文件归档说明等。说明文件内容包括案卷名称、档号、形成时间、电子档案份数、归档时间等。

6. 电子文件利用及管理

根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把带有归档标识的电子文件集中,拷贝至耐久性好的载体上,一式3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一套异地保存。”为了更好的使用,我们采用一档三存的办法管理电子文件,即一种电子文件三种保存办法,即保存了原始文件的原始性,又使使用者能正常使用。由于光盘多次使用易磨损,易造成无法读取数据,因此,我们只要求归档单位交两套光盘保存,为查阅及管理方便,我们使用了大容量移动硬盘,考虑到兼用性问题,硬盘格式化为fat32格式,然后将光盘的数据拷贝到硬盘中,按档案编号建立文件夹,这样,减少了光盘的磨损,也不用从大量的光盘中寻找,而且硬盘容易组织数据,体积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7. 对电子文件归档及利用的建议

7.1 国家应制定处理电子文件的格式标准。为了使电子公文文件能够超越操作平台、超越软件系统而被准确地识读,就需要国家制定统一的标准格式,使其不依赖于原来的设备和软件更新的影响,降低对设备的依赖性。从目前看应制定以xml语言为基础的字处理文件的格式是比较好的选择。

7.2 根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特殊格式的电子文件,应在存储载体中同时存有相应的查看软件。这样会造成软件一起归档,使用者怎么使用,软件所依赖的操作系统、硬件设备又如何归档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5篇

从区域差异视角思考水权交易问题,需要有效结合市场、政府和社会多元治理主体的优势力量,实现水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既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水权交易制度,有利于实现水资源利用的效益最大化。

中国水利发展报告的研究数据表明,虽然我国水资源储备总量处于国际前列,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全世界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突破15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进一步下降,水资源匮乏问题将更加突出。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有效协调农业保护、工业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制度优化配置水资源,促进水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在水资源国家所有的前提下,水权交易制度以清晰界定的水资源使用权为基础,强调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水权主体通过合法的方式让渡,以最大限度实现水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比如,在浙江,水资源相对丰富的东阳市,以签订水权转让协议的方式,向位于该市下游、水资源紧缺的义乌市转让水资源,变“弃水”为“利水”,除获得2亿元的综合管理费外,每年还获得近500万元的供水收入;而义乌则通过购买水权,解决了水资源紧缺问题,支撑了工商业的良好发展。此举被称为开创了我国水权制度改革的先河。

为了确保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协调农业、工业和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水权交易需要正视区域差异。中国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洪灾、旱灾交叉出现,水资源紧缺和浪费并存。2001年~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更趋紧张,北少南多的分布格局进一步加剧。南水北调工程的启动,正是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在我国水权交易制度发展的初期阶段,制度安排宜粗不宜细,应鼓励不同经济发展区域的实践创新尝试,开创符合本地区发展路径和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水权交易模式,并充分理解区域水权交易中市场配置和政府规制的双重作用。

对工业发展区域而言,需要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作用。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未来几十年我国工业用水总量将持续增长。以工业为主要产业的发展区域,水资源消耗的增长态势不可避免,对水源品质和保障能力也有较高要求,更需要明晰水权交易的主体、客体和具体内容,以市场导向为主,利用制度规范积极鼓励水权交易的行为。如此,既可满足工业用水需求的困境和质量要求,也可利用合理的价格体系,促进工业节水行为。

对农业发展区域而言,需要培育农民合作使用水资源的社区环境,促进农民集体对水资源的支配权和管理权,明确农民集体在水权交易中的主体地位。中国农村土地高度分散化和细碎化,难以进行大规模一体化的水利供给;水利设施的高效运转、水资源的有效供给,需要仰赖水利设计、水利工程的“无缝连接”。强调农田水资源的集体供给,即集体对水资源行使管理权和支配权,有利于化解农户合作的困境,平衡水资源的供给,解决水源条件较好的农田灌溉问题,也照顾水系末端的农户用水需求。

水资源的生态价值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单纯的市场行为极易损害经济发展末端的人群的利益,滋生水资源分配的不公正性,甚至出现过分关注经济利益而牺牲生存环境的现象,因此,对跨区域的水权交易行为而言,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也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经济福利的增加。

总而言之,在充分考量水资源面临的约束条件、限制因素的前提下,从区域差异视角思考水权交易问题,需要有效结合市场、政府和社会多元治理主体的优势力量,实现水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同时,水权交易的研究,还要与排污权、土地产权等问题的研究结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美丽中国”的实现。 (来源:《人民日报》)

第6篇

《节约用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学和做”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单元的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

“综合性学习”《节约用水》专题学习网站,是将教材中有关内容整合起来,突出多媒体创设情境和网络资源信息量大的特点,帮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了解水知识,学习与“水”有关的成语、故事、诗歌,欣赏节约用水的环保口号、标语,旨在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既培养语言文化素养、信息素养,又能培养环保意识。

一、主题的提出

水是生命的源泉,生命最早出现在水中,水是文明的摇篮,著名的河流和湖泊往往孕育着人类辉煌的文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水,水是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但实际上,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人类目前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这部分水储量很少,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相当于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一。无数的河流湖泊为人们提供水能、航运、灌溉、矿产、水产、蓄水泄洪和各类用水的便利,也是人们游泳、划船、垂钓、观光的良好去处。河流湖泊施与人类无限的恩惠,为人类作出无私的奉献。

但人类对保护淡水资源的认识不够,保护措施不力,人类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把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排入河流湖泊,使水体受到污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另外,大家的节水意识不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用水习惯或多或少地浪费了水资源。

二、活动目标的定位

1.在能力目标上

能对水的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情况进行简单的考察、调查和实验,并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通过做一做、算一算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及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2.在情感态度上

让学生懂得防止水资源浪费和破坏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单位的责任。通过调查,激发他们对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的责任感。

3.在知识目标上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水资源的污染还会损害人的健康,危害动、植物的生长。

三、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

教师依托本专题学习网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实践、课后的阅读、交流、探究中,将本专题相关知识点,甚至相关学科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对相关知识进行重组创作,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并为学生认识水,了解水,激发对水资源的探究兴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专题学习网站本身就是一个信息资源的海洋,是一个泛资源,但它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知识性;必须给它准确的定位――为学科教学服务。我们在构建中,始终围绕这一学习专题,将学生可以查询到的相关的各类信息整合在一起赋予对事物立体、多面的认识,这是一个获取、分析、综合和创新知识的过程。同时,专题学习网站建设更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师生根据需要和应用实际,共同完善专题学习网站。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树立学科意识,突出学科特点,让网络环境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不做网络的奴隶。

四、《节约用水》专题学习网站各模块简介

该专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饮水思源”“积水成渊”“杯水车薪”“细水长流”和“如鱼得水”。模块文字的表达,都取用了与“水”有关的成语,并根据相应的内容来选定,第一视角,就吸引学生,就以知识性、趣味性来“吊”足学生浏览、阅读文章、积极参加互动的“胃口”。

“饮水思源”模块提供了丰富的与水有关资源的学习资源,收集、整理与专题学习相关的拓展性学习素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深化学生的学习结构。

“积水成渊”介绍了与水有关的古诗、诗歌、故事、传说等,精彩的文章与精妙的图片融为一体,有些还提供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杯水车薪”模块提供了大量介绍水资源危机、短缺的资料。

“细水长流”模块是展示学生才华的园地。网站上提供良好的资源上传工具,将学生研究的成果,如水资源现状的调查报告、节约用水的宣传图片、宣传动画、宣传标语、电子小作文、学习感悟或演示文稿上传,供其他学习者评价与共享,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成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

“如鱼得水”模块,则提供了练习测试。

五、《节约用水》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

专题学习网站有着专题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分析、讨论、评议等的在线平台,使学生能通过这个平台,充分运用庞大的网络资源进行自主的、探究性的学习。

1.教师的教

(1)充分利用资源,展开语言训练。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起着特殊的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停留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能将直观生动的画面欣赏来代替语言文字的训练,而应该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语言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2)运用信息技术,展现开放性。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语文学习开辟更广泛的空间,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尽可能多地提供相关资料,指导学生进行自学,不但强调课内师生、生生、生机的活动过程,也强调课外的延续与拓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进行课外学习,做到立足课内、放眼课外,课内辐射课外,课外拓展课内。

(3)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网络提供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资源,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利用网络创造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教师在放手让学生尝试和探究的同时,要善于扮演好六种角色:问题情境设计者(设计与学生活相联系、富有挑战性、有研究价值的任务)、资料线索提供者(避免学生漫无目的上网)、合作分工指导者(合理安排组内分工,提高学习效率)、探究过程促进者(使学生不偏离学习的初始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度研究)、交流反馈组织者(使交流有正确的方向)、成果评价参与者(使学生学有所获,思想得到升华,并获得参与、成功的喜悦)。

2.学生的学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以“学”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方式有了得天独厚的土壤。

(1)对于难度不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主动获取信息,并分析加工,进行自主探究、有个性地学习。如:对课文中生字难词的学习,超链接到它的拼音、结构、字义、笔顺、组词和造句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在识字探究时,对学习顺序的选择、学习时间的分配、重难点的认定、训练时机的把握和训练量大小的安排,都因不同的学习主体而有所不同,而教师则利用相关的网络教室管理软件进行实时监控,给予帮助、点拨,实施个别教学。当然,对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问题要进行广播,引导全体学生进行讨论。

(2)有一深度的问题可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组织学生协作学习,通过小组中同学之间的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在思维的碰撞下达到知识学习、意义建构的目的。因为学生的学习不可能整齐划一地在一个水平线上,教学恰恰可以凭借学生的差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素质。学习小组成员的选择就要利用这种差异,选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组成小组,充分发挥各小组成员的个体优势,创设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小组模式,并给小组每一个成员分工,他们中间有管理者、组织者、发言者等角色,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搜索、筛选甄别,一起共同讨论完成某个课题。

(3)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利用论坛功能实现延时交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查找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六、收获与反思

1.努力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网络课堂上,教师的关键作用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主体,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对水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2.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专题学习网站教学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能最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和能力的意义建构,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3.专题学习网站的内容要符合学科的教学要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专题学习网站的创意与设计要做到主题突出、立意明确、内容新颖、形式活泼、富有创造力,在知识点覆盖面上,不能过窄。专题学习网站要重视教学设计,要注重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运用。

第7篇

__委水源局(水文局)

在广泛开展学习调研,召开多次职工座谈会征求职工意见,并举行了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的交流会,交流座谈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体会,初步分析检查了各单位(部门)以及局的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局于11月28日召开了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专题民主生活会,参加的人员有局领导成员、党委委员、局机关各部门负责人、二级单位主要领导;__委崔伟中副主任、委机关党委、人事处、监察(审计)处各派负责人到我局参加了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__局长总结了第一阶段我局开展学习调研的工作情况,继续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并且围绕

(一)局的发展;

(二)内部管理;

(三)干部作风

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认真查找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对策措施,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综合我局第一阶段的学习调研情况及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情况,现将我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如下:

一、继续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

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着重用科学发展观武装领导干部与党员、职工,认真解决我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建设善于领导我局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在局分析检查专题民主生活会上,领导班子成员谈了自己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对本局一些重大问题、现实问题的认识和体会。

1、进一步巩固了学习调研阶段的三点共识

(1)必须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局的第一要务。以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科技能力、以拓展服务领域、服务地域来加快局的发展。要在__委“建设绿色__,争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流域典范”的进程中,水源局(水文局)要在“支撑”上取得新的突破。

(2)必须实行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管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关键在于局领导实行有效的组织和领导,解决职工的全面发展与局的发展之间这个主要矛盾,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支持系统、制度支持系统和物质支持系统,推动局的全面发展。

(3)必须运用科学统筹的方法,处理好本局的“五个关系”。即局机关与下属单位的关系;水资源保护与水文的关系;参照公务员管理与事业单位管理的关系;基础研究与生产项目的关系;纵向项目与横向项目的关系。

2、增加了两点新的共识

(1)既要正视我局存在的突出问题,又不能产生悲观情绪。今年国家审计署对我局审计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吸取教训,我们既要有深刻的认识,也不能因此背上包袱,要振作精 神,努力改进工作,抓好管理促发展。

(2)水源局、水文局的合并,是管理机制创新的尝试。两局合并磨合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不能都归结到合并的机制中,要从我们自身的管理中查找原因。

基于上述共识,提出我们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努力推进流域水文与水资源保护的科学发展,支撑建设绿色__。

二、认识水源局(水文局)的有利条件,查找我局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取经验教训

1、认识水源局(水文局)的有利条件

(1)有一支技术过硬的水资源保护科研、监测队伍及水文勘测队伍。目前我局已有180人,从学历构成来说有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32人;从专业技术职务来说有教授级高工8人,高级工程师37人,并拥有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证书、水利部颁发的水资源论证证书、水资源调查评价证书、水环境监测的国家计量认证证书、水资源调查评价证书等,有水资源质和量统一管理的机制,这是别人没有的,正是我们最大的有利条件。

(2)具有先进的水环境监测、水文监测仪器设备、实验条件的优势。我局拥有水环境监测上干万元的仪器设备,其中大型的有icp-ms质谱仪、色质联用仪、流动注射仪等,还建立了流动实验室、自动监测站。水文部分引进ad

cp多普勒流速仪、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仪器,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现在的目标是航模、遥测自动化,准备在现在的44个巡测断面、19个水文水位站实现数据自动传输。 (3)已经建立了较好的工作基础。水资源保护方面建立了跨省(自治区)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依法提出了__流域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树立流域机构水资源保护行政管理的权威;水文方面,水情预测预报、台风警报成为__流域防汛抗旱、水资源统一调度的重要技术支撑,流域站网共建共管、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发展,近五年来的基本建设投入就达亿元,是过去20年的总和。尤其是南沙基地的建设将为我局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在科研、监测方面,对__三角洲咸潮入侵及数学模型研究卓有成效,中法合作项目—__流域水质生物监测方法研究取得了圆满成功。

(4)几年来职工得实惠,收入得到较大的提高。局科研所的合同额20__年只有几百万,20__年增加到20__多万元。勘测中心近几年来也有较大的发展,尤其是解决了职工的收入有较大的提高,凝聚了人心,稳定了队伍。

这些有利条件表明了水资源保护、水文事业是在不断发展。然而,当前我们正经历着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化的战略转型期,尤其与__委其他单位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局发展慢,积累少、底子薄、基础差的问题仍然存在,仍然面临着职责任务繁重与人员编制不足与人员经费缺口大三重矛盾的困扰。我们必须认真查找影响和制约局发展的存在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

2、查找影响和制约局的发展的突出的问题

(1)思想政治工作薄弱。

(2)干部作风不够深入。

(3)未发挥两局的优势。

(4)对外业务单一。

(5)基础工作薄弱。

(6)市场竞争不足。

(7)管理机制没创新。

(8)制度不完善。

(9)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10)缺乏激励机制。

(11)经济基础较差。

3、认真思考和分析以上存在问题的原因

(1)解放思想不够,没能扎扎实实理顺两局合并后的各种关系,建立起新的适合两局情况的管理机制,只停留在敷衍应付,处在得过且过的状态。

(2)领导、组织、研究局发展的各项工作及采取的有效措施不够,没能发挥领导班子集体领导的核心作用,群策群力不够,领导的积极性调动不够。

(3)在管理中没能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忽略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只要马儿跑,不要马吃草”的现象,没能有效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4)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力。

(5)领导作风不够深入,落实工作不够。虚心听取意见不够,凝聚合力不够,没能调动人主动想干事、干好事。

三、振作精神,切实改进工作,促进我局又好又快发展

1、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我局科学发展的思路

我局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发展不够、发展不好引起的,我局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思想解放为先,统一认识,认真履行职责,站在“建设绿色__,争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流域典范”的新起点上,努力推进__流域的水文和水资源保护的科学发展,闯出一条适应我局实际的创新之路。我们发展的思路是夯实基础,建立完善三个体系,支撑绿色__。

(1)加强流域水文、水质站网建设,夯实流域水文、水资源保护基础。

(2)构建__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

(3)完善__流域水文的测报体系。

(4)建设完善河流水质生物监测与评价体系。

2、抓住重点,采取措施,着力解决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学习实践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解决制约发展、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对查摆的问题进行梳理,我们将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以拓展业务为抓手,解决发展的问题。

(2)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解决领导力和组织力的问题。

(3)以加强内部管理为突破口,解决管理混乱问题。

第8篇

6月17日下午,由共青团天津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市节水办公室、可口可乐公司等单位共同发起的20xx年度“留住一桶水”行动在我校学生活动中心正式拉开大幕。团市委副书记王华,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市节水办以及我校团委负责人出席了活动,包括我校志愿者组织在内的天津六所学校“绿色志愿服务支队”共同参加了仪式。

启动仪式上,项目负责人播放了视频短片,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我市历年开展“留住一桶水”活动的推进情况。自活动开展6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天津青年志愿者深入大中小学校园以及城市社区,广泛了解学生和居民的用水习惯和现状,通过撰写网络博客、发放传单对大家进行节水宣传,此外还积极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大大提高了市民的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

王华向六支青年志愿者代表队授旗并发表讲话,他鼓励志愿者着力开展节水活动,帮助身边更多人提升环保意识,共同保护水资源;他号召同学们向广大市民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设更加优美、和谐的绿色生活环境,共创资源节约型社会。他指出,环保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公益环保行动要从小处做起,随着更多青年大学生的参与,相信环保低碳理念能得到更好的传播。

我校志愿者组织负责人、20xx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邓健代表天津全体志愿者表达了圆满完成任务的决心。他表示,一定会认真策划,积极准备,努力把掌握的专业知识同社区环保实践结合起来,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贡献出青春的力量。据悉,“留住一桶水”全民节水行动由可口可乐大中华区联合北京环境保护基金会等多家单位于20xx年共同发起。活动开展至今,得到了全国超过24个城市的上百万人的支持和参与,惜水节水的绿色环保理念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20xx年度天津“留住一桶水”保护水资源活动包含社区水资源调查报告、希望学校或打工子弟学校绿色活动宣讲以及现场宣传三大板块的工作。各条绿色志愿服务支队将举办以水资源保护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可操作的社区水资源优化使用方案或可行的家庭节水措施,并在打工子弟学校开设以推广节水理念、普及节水教育、开展节水活动为中心的绿色课程。另据了解,此次活动还将选拔出一名环保大学生代表,作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绿色火炬手,在奥运会的平台上,更广泛地传播中国青少年的节水环保精神和理念。

我校绿色志愿服务支队的六名同学来自五个学院,成员们均多次组织策划志愿服务活动与项目,既包括在校园里开展低碳环保类知识宣传和调研,也走进城市社区进行回收旧电池、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环保实践活动,具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

第9篇

在2010年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全国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会议总结

开拓创新服务大局推动水利技术监督工作迈上新台阶——在全国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关于批准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2010年第41届世界标准日标准让世界更畅通

企业管理标准化分析

水质监测实验室改建的探讨与实践

河北省张家口市水文测验技术提高的思考——基于大水文理念视角

声学多普勒流速仪计量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规范名牌认定推进水利名牌战略发展

引黄济青改建工程桥梁安全鉴定质量检测分析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技术及行业质量管理发展概况

塔勒克引水枢纽及干渠改扩建工程监理实践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探析

开发达仁河梯级水力资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加快喀什噶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探讨

浅析新疆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岸线功能区划分

老江底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

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工作的思考

回顾与展望——写在参与和见证水利水电标准化30年之时

水利技术标准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标准制定

2009年水利行业第二期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宣贯培训班在重庆举办

实验室资质认定质量管理办公室的设置

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中各法人资格主体的相互关系及职责

水质样品检测过程质量控制

提高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质量方法探讨

2009~2011年度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编制工作会在京召开

总监理工程师应如何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监理工作

《水利血防技术导则(试行)》宣贯培训班在南昌举行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基于水资源配置要求的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总体布局论证

固原市清水河城区段河道蓄水工程联合运行调度方案研究

桂西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研究

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设计体会

深圳市水务工程实施管材驻厂监造工作探讨

水库移民规划设计管理刍议

第10篇

水文是水利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完整、一致、准确的水文信息和监测资料,是防汛指挥决策、水利工程安全调度和运行的重要依据,也是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的重要基础信息,在服务防汛防台抗旱、水资源管理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3年5月29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浙江省水文管理条例》,并将于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水文测站共建和信息共享

实践中,除水文机构建设的水文测站和监测设施以外,因气象、交通、环境保护等需要,以及为水利、水电等基础工程提供服务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建设了一批专用水文测站和监测设施,容易发生重复建设、水文信息资料互相通报不及时、共享不充分等问题。对此,条例从两方面进行了规定:一是强调在规划建设时,有关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尽量避免重复建设。规定:省水文机构在编制水文站网建设规划时,应当征求省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海洋与渔业、气象、电力等部门的意见;省有关部门在规划建设水文测站和水文监测设施时,应当征求省水文机构意见,并与水文站网建设规划相衔接;对在国家基本水文测站覆盖的区域,因交通、环境保护等确需设立专用水文测站的,有关主管部门在批准前,应当征求省水文机构意见。二是建立水文信息、监测资料的共享制度。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直属的水文机构与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海洋与渔业、气象、电力等部门,应当建立水文信息、监测资料共享制度,相互通报实时监测信息和情报预报信息,定期开展交流与整编工作。”

加强水资源动态监测

近年来,一些突发性水体污染事件和用水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必须加强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做好预警应急工作。条例规定:县级以上水文机构应当建立水文监测应急和自动测报系统,加强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发现被监测水体情况发生变化可能危及防洪安全、用水安全或者发生突发性水体污染事件的,应当加强跟踪监测和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监测、调查情况和处理建议。

第11篇

关键词:水网工程;建设思路;智能化;概念辨析

中图分类号:TN911;TV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5)03-0534-04

Abstract:Smart water network engineering includes the water physical network construction which is composed of all the water regulation infrastructure,water informa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which characterizes th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trend,and water management network construction which consists of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construction and regulation decision-making.Smart water network provides the integrated platform and comprehensive support for water management and control.There are controversies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dea of smart water network;however,smart water network represent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for water management and has received more attention.In this paper,the concept of water network engineering is analyzed,water network intellectualization is illustrated,the construction idea of smart water network is discussed,and the crucial scientific issues and core technolog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water network are proposed.

Key words:water network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idea;intellectualization;concept analysis

由于人类目前对于大气水和土壤水等非径流性水分调控的能力、程度和范围还相当有限,以径流性水资源为基本对象的各类水事活动,均以“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网络系统为物理依托展开[1],其中自然水循环网络包括江、河、湖泊以及水文地质单元系统,社会水循环网络包括“供水-输水-配水-排水-回用”水网络体系[2],如依托自然河湖水系实施防洪减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依托人工渠系管网进行供水、用水和排水,等等。因此一个地区的水网,是不同时期治水实践的物质基础和客观载体,其系统的完善与否、功能发挥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3]。正因为如此,水网和电网、交通网、信息网(包括通讯网和互联网等)并列为现代社会的四大基础性网络。目前,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工程建设等已取得长足发展,相比而言,水网智能化建设却比较落后。智能水网建设意义十分重大。开展智能水网研究能够促进江河湖库水系的科学规划,有效指导各级水系联通连通;协调各级水行政管理机构,保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建立水权交易机制,利用市场经济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等。

1 智能水网概念浅析

1.1 水网和水网工程

各类水问题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均可以归结为水循环演变与调控的失衡。水力网络作为水循环的载体,是水循环过程调控的对象。通常把水力网络简称为水网。水网和水网工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水网指的是由自然的江河湖库与人工供用排水管网设施所组成的连通水系。水网工程则是指建设水利工程有效联通江河湖库水系,搭建决策支持平台管理各类水利设施,发展水循环调控理论实施水循环调控的过程。随着现代治水理念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网工程正在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逐步融合了由各类水流调控基础设施组成的水物理网建设,符合智能化技术特征趋势的水信息网建设以及以体制机制建设和调控决策形成实现体系的水管理网建设,发展成为以 “坚强友好”为特征的水利设施建设、以“智能感知”为目标的现代信息技术和以“科学决策”为核心的水管理活动[4]。智能水网代表着水务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是“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与多维智能化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在水事管理,水利设施、信息系统建设,水资源配置与调控等方面都体现着先进性和科学性。

1.2 智能水网工程

“智能水网”主要由三大基本网络组成[5],智能水网工程框架与建设内容见图1。

一是实体网。从属性上可分为自然水网和社会水网,前者是自然的河湖水网,后者是人工的取、供、输、排水渠系或管道网络系统;从范围上可分为跨流域水网、流域水网和区域水网;从使用功能角度可分为防洪抗旱系统、城乡供排水系统、农业灌溉系统、航运系统、水力发电系统和水土保持系统等;二是信息网。即水在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流动过程中相关属性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的基础设施和数字化系统,包括智能感知、智能仿真、智能诊断、智能预警、智能调度、智能处置、智能控制在内的全过程调控基础信息网络;三是管理网。包括水网的调控规则、水管理公共政策与制度以及智能化决策平台等,按层级划分包括国家管理网络、流域管理网络和区域管理网络等。在上述三大组成中,实体网是智能水网的物质基础,信息网是智能水网的决策支持,管理网是智能水网的中控枢纽。三大网络通过国家级、流域级和区域级(覆盖省、市、县)的层次化系统平台,实现相互之间的有机集成和系统支持,促进水流、信息流和业务流一体化融合,保障水资源统一调配和管理。

1.3 水网智能化在三个分支的具体体现

国家水网工程的智能化可以从水物理网、水信息网、水调度网三个分支网络的智能化建设来阐述[6]。水物理网建设包括自然河流水系整治、蓄引提水工程建设、供排水设施体系建设等,基本涵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而智能化要求在工程建设中既要考虑宏观系统结构与布局的科学性,也要注重单体设计与材料选取的合理性,工程建设应能够体现当代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和工程建设技术与材料工艺的进展。水信息网建设涵盖了“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及相关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的整体建设内容,其智能化建设则对于通信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自动化设备的先进性、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拓展性等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要求工程建设应与当今时代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趋势相符合[7]。实施的难点在于配套水利监测、控制设备的研发。水调度网建设主要是以水循环预报和调配控制为核心的管理决策能力建设,其智能化要求是,既要能够使水资源多目标的科学决策与实时调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又要与现代水利决策与管理体系改革框架相吻合。

2 智能水网工程建设思路的探索

我国智能水网工程拟以“四横三纵”的国家水网为骨干网架,各等级江河湖库连通互济的区域水系为基础网络(水物理网),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水信息网)与调度组织管理(水调度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水利现代化建设的综合性载体。它应以保障国家水安全,建设水生态文明社会为终极目标,在满足生态环境需水、保证供水安全等强制约束下,协调管理、科学规划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适应水权交易制度发展,利用市场经济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保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极大地满足各部门对水资源需求,实现对用户安全、可靠、经济、互动的水供应和增值服务,进而促进水生态文明社会建设。

2.1 建设智能水网的理论基础

“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调控理论是国家智能水网工程建设的理论基础[8]。“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调控和实施的主要步骤包括:(1)模拟。利用“水循环模拟模型”模拟计算远期、中期、近期三个时间尺度的上水资源供需匹配情况,对水资源供需失配区域在宏观、中尺度和微观三个空间尺度上进行水资源合理配置。(2)预报。基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水动态循环过程认知,预报自然界供水和人类经济社会需水变化,为实施调控提供依据。(3)调度。调度过程与模拟预测尺度相对应。包括长期调度,短期调度和实时调度。(4)控制。实施监测水流过程和水流形态,基于调度计算结果实时控制闸门群和泵站群,达到合理调控水流过程和改变水流形态的目的。(5)评价。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框架、模型进行反馈改进。“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调控的技术框架见图2。

2.2 建设智能水网的手段和目标

节约用水、水价杠杆、定额管理、总量控制、水权分配、节水型社会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等是我国实施水资源调控多种手段。智能水网与以往调控的不同,它是更强调决策的科学性和决策、调控一致性。它将基于大数据的“自然-社会”供、用水分析,制定调控方案,采用综合的调控方案,对现存的水短缺、水污染和水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进行系统治理。

智能水网工程将有步骤推进实施水循环过程调控所依存的软硬件系统建设,通过打造一个基础平台,建设国家-流域(行政区域)两级控制中心,理顺国家-流域-地方三层管理关系,实现防汛抗旱类、水资源管理类、生态环境类和工程管理类等四类业务的智能化应用,推动实现全国大水网、水利信息网和调度管理网的有序融合,逐步改变现有资源分散、重复建设、重建轻管现象。

3 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辨析

3.1 我国国家水网建设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调研[9-10]发现,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水利改革发展需求迫切的地区,针对当地洪涝灾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体污染和水生态退化严重等水问题,率先启动“智慧水务”相关工作,并将其作为推动水利公共管理服务的重要抓手和新时期区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的综合平台,同时也引领着我国智能水网建设。目前,我国水网建设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各地都从自身水资源特点和实践需求出发建设各具特色的智能水网,因此建设理念、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建设路径各异。具体表现在名称提法上不同,上海市和北京市建设“智慧水网”,无锡市建设“感知太湖,智慧水利”,山东省建设“现代水网”,山西省建设“大水网”,海南省建设“水网体系”;还表现在智慧水网建设的侧重点不同,北京市重点是为了解决水资源调度管理问题,上海市重点是为了提供更好的社会化水务服务,山西省和山东省重点是为了提高水资源时空调配能力应对极端事件,无锡市重点是为了实现太湖生态治理目标,海南省重点是为了促进河湖连通实现“生态大城市”建设。

(2)各地智能水网建设缺乏统一认识和标准模式指导,有些地区对智能水网的内涵理解和建设任务认识还有偏差,表现在偏重于强调实体网建设,忽视信息网和管理网建设;偏重于强调实施监测与数据传输等“感知”建设,忽略“智慧”调度管理建设等。

(3)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理论。无论是北京市的“智慧水网”还是山东省的“现代水网”等,都是对当地水问题的一种具体解决策略,智能水网工程在国家层面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性的学术成果。

因此迫切需要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各地智能水网建设经验,从战略高度、全局视野开展顶层设计,在国家层面对水网工程进行整体布局和长远规划,全面带动农田水利、防汛抗旱、水资源配置、江河治理、水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实现水利全面跨越式发展。

3.2 建设国家智能水网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开展顶层设计,在国家层面对水网工程进行整体布局和长远规划,全面推进建设我国智能水网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如下。

(1)江河湖库水系连通规划理论与方法。国家智能水网主要通过江河湖库、枢纽调蓄工程和蓄滞洪区的合理布局,降低洪涝灾害潜在风险,增强工程调蓄能力,形成保障国家防洪安全的物理基础。因此,研究人工输配水工程理论体系与实践方法,有效联通江河湖库水系,形成与国家水资源优化配置目标相适应的水流通道体系,对于提升区域间水资源互调互济能力和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至关重要。

(2)二元水循环模拟理论与仿真控制模型。水网智能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水安全风险的预测和感知。国家智能水网主要基于二元水循环模拟和水网工程运行控制平台,预测潜在的水安全风险,提高水资源调度决策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从决策环节支撑水安全保障目标。因此,完善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模拟与仿真理论模型,发展超大泛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技术方法体系,对于智能水网实施精细化水资源管理和调度,至关重要。

(3)智能化监测、控制体系规划理论与方法。国家智能水网使用水情、工情监测站点数据做出决策,并通过远程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水利枢纽进行决策实施。因此,合理布局水情工情监测、控制站点,形成完备的智能化监控体系,事关智能水网工程成败。

(4)智能水网运行管理体系建设。以国家智能水网工程平台为载体和依托,开展以水资源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建设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及科学调度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水管理网体系构建和改革,完善管理理念、决策形成机制及规范制度保障等水管理要素,对于强化水资源科学配置和优化调度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增强决策指令形成环节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至关重要。

3.3 建设国家智能水网的关键核心技术

对“水物理网”、“水信息网”和“水调度网”三个课题的核心技术进行总结和提炼。共提出了如下14项关键核心技术。

第一课题:水物理网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包括复杂输水网络的水动力学问题,江河湖库联通条件改变对水资源演变影响,江河湖库联通可行性判定研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超大泛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整体模型研究。

(2)节点水体容纳能力及区域供水能力研究。

(3)水系联通汊点水力特性研究。

(4)水网节点布局方法与通道连结体系建设。

(5)ArcGIS技术及其在水网布局中的应用研究。

第二课题:水信息网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包括流域水循环过程模拟与仿真,安全监测高新技术与自动化监控系统,大型通用水网结构系统分析原理与设计方法。

(6)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模拟与仿真。

(7)安全监测及信息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

(8)自动化控制系统架构与方案优化。

(9)配套设备标准体系建设与研发。

第三课题:水调度网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包括:长距离输水工程的优化调度技术,梯级水库群的联合调度和面向生态补偿的水网工程综合调度。

(10)高含沙、含盐河流水沙平衡调度技术研究。

(11)多水源联合补偿机制与实时调度研究。

(12)流域水资源量、质、效多目标调控技术。

(13)梯级水库群中长期优化调度技术。

(14)梯级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与实时发电控制。

4 思考与认识

我国长期的水利建设和发展已为智能水网工程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制约智能水网工程全面推进和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依然存在。主要包括如下问题。(1)智能水网尚未形成完备成熟的理论体系和配套完善的框架结构,我国进行智能水网建设没有现成蓝本可供遵循,需要探索。(2)智能水网工程涵盖了水利科学、环境科学、系统工程等多个学科,包含了大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核心关键技术,而且蕴藏了复杂的前瞻性理论。亟需联合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科研单位、高校、企业针对有效社会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协同开展产业技术研发。(3)工程实践对理论探索的回馈作用不显著,应清醒认识到建设国家层面的智能水网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系统的过程,理论探索需要在长期的工程实践过程中进行完善,不能一蹴而就。水网工程智能化既需要工程建设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也需要与水利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相统一。智能化与信息化、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要科学分析智能化方向的发展进程及变化趋势,加深对智能化发展阶段的认识,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客服盲目性,不断推进国家水网智能化健康发展,为我国水资源配置与城乡安全、防洪除涝减灾、水生态文明建设、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国家河湖联通工程等水利事务的建设和决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浩,王建华,秦大庸, 等.基于二元水循环模式的水资源评价理论方法[J].水利学报,2008,37(12):1496-1502.(WANG Hao,WANG Jian-hua,QIN Da-yong,et al.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 based on dualistic water cycle model[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08,37(12):1496-1502.(in Chinese))

[2] 王浩,龙爱华,于福亮,等.社会水循环理论基础探析Ⅰ:定义内涵与动力机制[J].水利学报,2011,42(4):379-387.(WANG Hao,LONG Ai-hua,YU Fu-liang,et al.Study on theoretical method of social water cyclel:Definition and dynamical mechanism[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11,42(4):379-387.(in Chinese))

[3] 秦大庸,陆垂裕,刘家宏,等.流域“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框架[J].科学通报,2014(59):419-427.(QIN Da-yong,LU Chui-yu,LIU Jia-hong,et al.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dualistic nature-social water cycle[J].Chinese Science Bullitin,2014(59):419-427.(in Chinese))

[4] “国家智能水网工程框架设计”项目组.智能水网国际实践动态报告[R].2012.(“Framework Design of National Smart Water Grid” Project Group.National Smart Water Grid Report from International Practice[R].2012.(in Chinese))

[5] “国家智能水网工程框架设计”项目组.水利现代化建设的综合性载体―智能水网[J].水利发展研究,2013(3):1-8.(“Framework Design of National Smart Water Grid” Project Group.An approach to water industry modernization―Smart water Grid[J].2013(3):1-8.(in Chinese))

[6] 匡尚富,王建华.建设国家智能水网工程提升我国水安全保障能力[J].中国水利,2013(19):27-31.(KUANG Shang-fu,WANG Jian-hua.Construct national intelligent water network for securing water safety in China[J].China Water Resources,2013(19):27-31.(in Chinese))

[7] 万超,潘安君.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阶段[J].北京水务,2007(4):50-52.(WAN Chao,PAN An-jun.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new stage of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J] .Beijing Water,2007(4):50-52.(in Chinese))

[8] 鲍淑君,王建华,刘淼,等.智能水网国际实践动态及启示[J].中国水利,2012(12):27-29.(BAO Shu-jun,WANG Jian-hua,LIU Miao,et al.Trend and inspiration of international practice of intelligent water network[J].China Water Resources,2012(12):27-29.(in Chinese))

第12篇

本报告旨在为从事水和废水等行业新兴技能发展的TVET教育者和实践者提供教育信息参考。本报告主要探讨了水和废水行业与新兴科技、行业和能力相关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并对开发适当的方法和创新性实践,加强TVET与水行业间的联系,促进水行业新兴技能的发展给予了特别关注。 同时,此报告的出版也是对2009年、2010年分别在德国柏林和慕尼黑召开的UNESCO-UNEVOC国际咨询会议以及2011年10月在德国波恩召开的国际专家会议的一个回应。参加上述会议的30多个UNESCO成员国的代表一致认为,水和废水处理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应该与该行业保持同步发展。为此,为TVET教师和培训者发展行业本位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指南这一建议得到了重视。

本报告旨在从地区、国家和地方的角度为近来TVET政策和项目的实施途径与实践进行概述,以应对水和废水服务模式的变化。本报告参照世界范围内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对各地区水和废水行业TVET的优先发展领域和面临挑战进行了总结,并重点从实践角度对政策实施、机构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构建进行了探讨。在德国水、废水和垃圾协会(DWA)提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指导下,本报告主要探讨了如下问题:水和废水行业有哪些不同类型的职业和工作?从这一问题出发,本报告提供了一系列多样的资源,以帮助教育者理解、规划、设计相关途径和方法,并系统培养水和废水行业向绿色转型所需要的新兴技能。

近年来,推动关于水行业的技术和专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一直是促进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及创新和进步的重要挑战。TVET在为青年和成年人提供所需要的技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劳动力市场需求迅速变化的挑战,特别是在水和废水行业。然而,许多国家的TVET仅仅是行业部门技能型劳动力的提供者,因此不能有效满足可持续发展策略的需求。此外,关于向教师和培训者提供的加强TVET和水行业联系的相关参考信息也比较少。在这一背景下,TVET机构必须努力探讨并交流关于创新性教学方法的信息,如清洁能源、清洁水、清洁科技、对TVET课程进行重新定位、可持续的校园管理以及把TVET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整合的创新方法等。现在,人们已经日益认识到,实现水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受过充分培训的人力资源,包括从高层次专业人才到社区成员及利益相关者。应该通过加强TVET与水及废水行业的联系与合作,促进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开发,应对当今水资源紧缺的挑战。总体来看,TVET 应成为一个重要载体,以确保工作世界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以及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许多国家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关于卫生和饮用水的目标方面还面临资源不足的挑战。2012年联合国的《全球水分析及卫生和饮用水评估报告》(WHO/UN WATER, 2012)对74个中低收入国家及24个外部支持机构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进行了总结。报告指出,尽管一些国家自己在报告中指出,在实现可持续的水、卫生和健康设施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大部分国家,有限的经费投入和较低的人力资源水平都制约了这一领域的进步。面临的挑战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缺乏必要的设施,世界范围内的水缺乏和污染问题,水缺乏和贫困导致的生活和生计问题,行业员工缺乏相关技能和资格,相关领域的知识增加及技术更新,气候变化,等等。

欧洲和北美

在欧洲和北美地区,饮用水和废水网络已经应用了100多年。饮用水及废水处理系统以一种较高的效率运行。在欧洲,各国对废物的收集、分类和循环利用存在很大差异。但各国的技术已相对成熟,对人类和环境不再产生较大危害。因此,发展对旧有设施进行维修的知识和技能正日益成为培训的重要内容。

欧洲各国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发展职业培训体系,如奥地利、德国、瑞士和法国都对水和废水行业设有正式的资格标准。其他一些国家也都有自己的认证机构。在一些新的欧盟成员国,如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还没有针对这一行业的特定培训,或相关培训正处于探讨中。

该地区近来采取了一些对培训和资格证书进行协调的行动。如欧洲资格框架(EQF)对欧洲范围内的职业资格证书进行了协调,其旨在通过创立欧洲共同标准,促进形成高层次技术标准,并从长期角度形成共同的培养教材。

欧洲各国的职业培训存在很大差异。例如,一些国家实施双元制培训项目,强调在企业组织内发展知识和技能,并让企业承担部分政府的培训责任,这在德国特别明显。一些特定的企业和组织也承担对个人进行培训的责任,并受到职业培训学校以及相关权威机构的监督。这些国家还设有一些企业间培训中心,提供额外的培训教材和设施,特别是实践培训的设施。受训者完成培训后往往会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

在该地区的许多国家,培训完全在学术背景下通过研讨会及课堂教学实施,短期的实践学徒制也为水行业从业者的职业发展提供了路径。受训者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就可以向雇主提交求职申请。

在欧洲国家内,水和废水行业普遍从相关职业领域雇佣员工。如电工、装配工、车辆机械工、水暖工或化学实验室助理都愿意从事水行业工作。这一领域工人可以在已有资格的基础上,通过相关课程及特殊课程培训后成为水行业的合格员工,并获得国家专家协会颁发的关于水行业的技能认证资格。一些国家还设有专业的资格认证和比较机构,对不同领域职业资格进行协调。

职业教育机构提供的培训和知识必须满足行业迅速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定期对课程进行修订,并发展创新性和适切性的教学工具。

该地区对职业教育学生的教学正变得日益多样和灵活。例如,在德国,学生大约可以获得350个职业的培训,约60%的学校教育离校者选择职业教育路径。职业培训是一个重要的终身学习路径,并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40%的学校教育离校者进入大学,并努力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

非洲

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开发并获得能够支付得起的自然资源,包括为每个公民提供清洁水。近来,联合国提出,世界各国政府必须实现确保公民获得清洁水的目标。例如,尼日利亚政府提出投资25亿美元,确保向全国75%的公民提供便携饮用水。总体来看,非洲在水资源领域面临严峻挑战,如提高饮用水的质量、利用效率及清洁水的可持续性,填补水行业的技能差距及增强该行业与TVET的联系等。

在发展中国家,有接近80%的疾病是由劣质水和卫生设施不健全引起的。大约8.84万人口不能获得清洁、安全的饮用水,这些人中的37%居住在次撒哈拉非洲地区(WHO/UNICEF, 2012)。据联合国估计,仅次撒哈拉非洲地区,每年就有400亿小时用于收集水,这相当于法国劳动力一整年的劳动价值(UNDP, 2009)。如果得到有效管理和利用,水对于非洲的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通过制定明确的政策、开展有效的技能开发和能力构建,并有效实施这些承诺,就可以有效利用水消除贫困、减少与水相关的疾病并实现可持续发展(African Water Vision, 2001)。

在非洲地区,TVET体系正努力将环境保护意识纳入进来,其主要举措是将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的绿色实践在TVET中推广并进行渗透。TVET机构提供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如水处理工厂、水分配系统、废水处理工厂和废水收集系统等的运行和维护等。TVET机构还教授学生如何应对不同领域对水的质量和数量的需求,如城市、工业、农业及娱乐用水等。TVET还教授学生收集和处理废水的技术,以使废水达到可以利用的水平。

在水管理,特别是教育、科技及机构层面缺乏具有相关能力及技能的人才是造成全球水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许多非洲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和捐赠机构一直都认识到TVET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多年来,由于各方面原因,非洲在国家和国际教育政策中一直忽视TVET的发展,如培训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较高的培训成本、较低的培训质量等。

为理解非洲TVET体系面临的共同问题及特点,本报告借鉴了非洲联盟的背景分析。总体来看,非洲国家的TVET在许多不同层次和机构实施,包括技术和职业学校、多科技术学院、企业和学徒培训中心等(UNESCO IICBA Newsletter Vol. 13 No.2 December, 2011)。

亚太地区

亚洲面临严峻的水资源问题。该地区20%的人口,约7亿人,不能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接近一半的人口,约18亿人,缺乏基础的卫生设施。随着该地区人口增长及城镇化率的提高,亚洲水资源面临的压力日益深化。气候变化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根据一个气候变化政府间工作小组的报告,到2050年,亚洲超过10亿人口将遭受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减少的消极影响。有专家预测,不能获得清洁水将导致一系列后果,包括损害食品生产、缺乏生计安全、一国内或跨越国界的大规模移民、日益紧张的安全局势和不稳定等。这些效应将对地区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在全球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大部分亚洲国家都持续增加对TVET的投资,以期实现有效的经济增长及高质量就业。在发展和危机时期,TVET已经证实是一个很好的战略选择。因为其迅速、灵活、工作导向和能力本位等特征能够把人们直接导向就业。因此,在经济衰退期间,技能发展是减轻贫困、提高竞争力和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工具。在改善TVET质量和增强其就业机会的过程中,其同样促进了创新、投资、科技变化、企业发展、经济多元化及竞争力,同时满足了亚洲经济关于加速就业创造和改善生活条件的需求。

在许多亚洲国家,例如菲律宾,TVET体系普遍实施了如下培训项目:就业前培训、再培训、能力提升培训(Source: Implementing Public TVET Programs in the Mids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by IMELDA B. TAGANAS)。

各国需要努力合作,形成一个地区性途径,使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共同合作,形成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协调机制,共同解决水安全问题。正如《亚洲水发展展望2007》所指出的,亚洲地区面临的主要的水问题并不是由实际的水缺乏所引起的,而是由低效的水管理造成的。报告建议,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更有效的管理实践来解决。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居住在拉丁美洲地区的7700万人口缺乏安全和清洁水,其中包括约5100万农村居民和2600万城市居民。在安全处理废物方面,不到14%的家庭能够利用卫生设施消除垃圾的生态影响。

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在水供给以及废物处理等方面的情况非常相似。该地区内,相比来看,巴西比其他国家拥有更多的相关设备设施。大约90%的服务都由公共设施提供。废水处理和常规的垃圾处理方面的发展仍然不能令人满意,需要进一步加强努力。水和垃圾部门的职业培训也没有得到广泛发展,只有一两个国家在这方面提供一些短期的常规课程。

CEHI是加勒比共同体(CARICOM)内的一个技术机构,也是加勒比国家的一个政府间组织。该组织成立于1979年,其重要宗旨之一是提高该地区公民的生活和工作标准,促进该地区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CEHI的环境健康部门主要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最终对人类健康和加勒比共同体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CEHI的总部位于圣卢西亚(St. Lucia),其工作范围跨越整个地区,主要面向该地区16个成员国提供技术和咨询服务。该机构通过与公共部门、私立部门、发展机构及社会个人共同合作,致力于寻找更有效地解决该地区环境问题的方法。自其成立以来,该机构就注重向环境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公共和私立部门的员工提供专门的环境管理培训。该机构还组织一些国家和地区范围的研讨会,并向各国教育部及公共设施部门人员提供培训。此外,CEHI总部还通过培训包和实习项目提供一对一培训。CEHI还开发了一些培训手册,为相关培训的开展提供支持。

阿拉伯地区

近年来,阿拉伯地区非常重视职业培训机构的发展。例如,埃及水供给和处理行业的控股公司已经开办了4所自己的职业培训学校。职业培训学校计划由约旦启动,并受到欧盟资助。

尽管该地区的职业培训有所发展,但在阿拉伯地区,在一所具有较高声誉的大学学习并获得学术学历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在许多阿拉伯国家,上职业学校并不像进入大学那样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因此,在该地区的很多国家,找到一个受到过良好培训的电工都非常不容易。遗憾的是,这一问题也对大学毕业生产生了影响,尽管很多毕业生从大学获得了学术学历,但他们并没有实现顺利就业。

尽管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相关权威部门的注意,但使职业教育机构毕业生被社会认可,并获得有吸引力的社会职业,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许多国家已经启动职业学校计划,旨在提高职业培训学校和行业培训中心的质量。

该地区的许多国家都在水供给、废水和垃圾处理方面建立了较大的企业。大部分企业都设有自己的培训中心。这些培训中心通常只提供短期的培训课程,但他们所提供的资格培训普遍不能与其他机构通用。职业培训学校与企业间也很少建立相关合作关系。水和废水行业还不存在官方认可的职业。

作为培训手册基础的技术标准在阿拉伯国家也还比较少见。该地区国家和经济体系中也还没有形成技术标准化的传统,因为阿拉伯国家的主要产业是农产品生产。目前,一些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开始改革,如埃及、约旦和突尼斯已经加入欧洲标准化体系,作为这一体系的成员,可以有机会获得欧洲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