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5: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践教学的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科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相关案例的用途,大致可分为理解式和研究式两种[1]。用于理解的案例,其目的是促使学生更好地领会理论观点。用于研究的案例,主要是指教师事先给学生布置涉及知识点较多的综合性案例,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检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情况;另一方面是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第二个问题,合理组织课题讨论可以说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刑法实务教学的效果。众所周知,小班教学才易于组织讨论,而我校应用法学院一个班的人数一般均在50人,要想在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开展全体参与的、行之有效的案例论肯定有一定难度。针对大班的讨论如何开展的问题,可以考虑事先把整个班划分为几小组,课前小组成员们就需要共同研究分析案例,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派出一两个发言人,就可以展开讨论,而小组的其他成员也可以根据情况适时进行补充论证,这样“全员”参与性的全班范围的案例讨论氛围就形成了。在案例教学中,师生之间如果能够实现充分交流,探讨案情,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真正激发,课堂教学也真正成为了师生之间互动的平台。如果考评制度不完善,就不会形成推动学生法律实践能力提高的动力。以往的评价体系是以知识积累为特征的评价体系,其中大多数题型是测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水平,考查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的题型较少。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的内容要与考评体系保持高度一致,考评体系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引导作用。因此,推行案例教学以后,必须改变现有的考试评价体系,建立以测试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的考试评价体系。
一、刑法实务教学中的模拟法庭教学法
模拟法庭就是由学生扮演法庭开庭中的各种角色,以虚拟或真实的案例为蓝本,按照法庭开庭的顺序,模拟开庭审判,使学生在模拟开庭中体会实战感。通过一个模拟法庭的组织与演练,可使参加的学生熟悉相关的诉讼程序,掌握所涉及的各种诉讼法律文书的写作,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善辩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模拟法庭是一个最综合、最全面的实践性环节。但是,当前我校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如下问题:其一是模拟法庭教学定位不准,导致模拟法庭教学在整个法学教学中的地位不突出。其二是模拟法庭教学的开展缺少规范,随意性较大。其三是模拟法庭教学参与人数较少,没有普及所有的法学学生。在开展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真实的案例能够增加法庭的实战气氛,而真实案例的案卷材料只能来源于司法实践部门,卷宗库的建立需要得到司法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增强模拟法庭的实战效果,建议学校与当地多个法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请他们到学校来开庭,这样就使模拟法庭教学与真实的法庭审判相结合,让学生旁听观摩真实的法庭审判,这样,刑法实务教学的效果更为良好。
二、刑法实务教学中的法律诊所课程教学
法律诊所课程于20世纪中叶发端于美国法学院,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推动法学教育改革的一门新型课程。法律诊所教学法是通过指导学生实际参与真实案件的处理,“教导他们像法律工作者一样去思考问题和掌握法律论证与推理的复杂艺术”[2],以提高其法律实践能力的一种教育方法。自从引进以来,受到我校师生的广泛欢迎。但是,目前我校法律诊所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教材问题。当前法律诊所课程缺乏合适的教材,而这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其二,学生办案权利的限制问题。学生办案权利限制问题是一个普遍面临的问题,由于学生在刑事案件担任辩护人时没有会见权,以致各个法律诊所学生实际上无法承办刑事案件。在美国,大部分的州都立法确认了诊所学生出庭的身份,并建立了相应的出庭规则。这一举措,不仅使学生有了合法的法庭地位,也能提高当事人对学生人的信任程度[3]。实际上,相当一批美国大学法学院的“法律诊所”实际上也已经成为美国法律援助机构的组成部分[4]。这一点,我国一些地方大学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我校即西南政法大学在这方面也已经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其三,经费问题。诊所建设和运行需要的经费项目包括:办公设备、办公耗材、学生办案交通费、诊所宣传费等。在美国,政府、法学院以及协会、基金会等对诊所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认可,一起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如各州政府的法律援助基金、ABA(美国律师协会)、福特基金会以及大学自身都为诊所教学所需提供先进和充分的设备与条件,使学生在活动中不因为经费等方面的限制而影响案件进程和质量[3]。在我国,各个学校的支持力度不等,但通常会提供诊所的办公室和必要的办公设备,其他经费就需要诊所自主解决。为更好地推进我校法律诊所建设,扩大学生的受益群体,我校法律诊所建设需要完善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配套教学制度,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建立稳定的经费来源途径;三是加大对外资源建设,扩大诊所教育主题范围。
三、刑法实务教学中引入具有丰富经验的律师和法官
刑法司法实务教学中应该在指导过程中引入有丰富经验的律师和法官。在职的律师和法官对于法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们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他们能够带给学生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所不能感受到的法律实践的真实的一面。在笔者的刑法实务教学中,就利用个人的影响力和关系,邀请校外律师和重庆永川区法院我的一个师弟法官来学校给在校大学生上课,更多地给他们讲授司法实务部门所面对的真实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司法实践。其中既有在社会上已经历练几年的美女律师,也有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师兄法官,他们给学生们讲述发生在司法实务部门真实的案例、真实的问题和真实的声音。他们以及他们的讲座都受到了学生们的热情欢迎,学生与这些律师、法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交流和探讨。通过引入具有丰富经验的律师和法官还能给教师队伍带来多样性影响。在实践中,法学院校应该知道如何为学生做准备、如何调整毕业后的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让未来的学生和那些愿意为学生服务的导师组成小组在最近的实践中变得越来越多。这种有益的方式很受学生追捧,让学生真正了解了法院内部的情况。
总之,在刑法的教学过程中,上述的几种法律实务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都发挥了各自应有的作用,同时实务教学中也不应孤立、单独地使用,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将几种法律实务教学方式综合起来运用。通过这些方式的运用,促使学生自我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程度,加深对案件实体法律问题的理解,又熟悉相应的刑事司法程序,使他们在学校期间以及执业初始就具备高效负责地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切实地提高他们的法律职业能力。
作者:付其运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院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社会实践,然而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理论课成绩相对差一些,他们对思政课学习热情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思政理论课是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主阵地。而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把课程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并把其内化为学生个人思想素质并转化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是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客观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既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具体表现,一是职业性,以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二是应用性,高职院校根据市场岗位实际需求,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各种合格的生产、管理、建设及服务等职业人才;三是地域性,高职院校的根本职能是要为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把学生培养成其职业岗位的社会人,而实践教学则必然成为高职院校培养真正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2、是适应高职院校思政课特点的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相比其他学科,高职院校思政课既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又强调能力培养,具有开放性、时代性等特点。思政课的这些特点要求思政课教学必须要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充分开发、整合、利用实践资源,把理论付诸于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非观,并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
3、是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因材施教”的需要。相对普通高校来说,高职院校学生高考入学分数普遍不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性不高,受社会消极影响较大。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具有较高的就业忧虑度,对思政理论课会认为学而无用,从而对其产生抵触、排斥和厌学的情绪。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偏好实践、实际操作类课程和因文化理论水平较低,而较能接受实践教学的特点,思政课教学必须大力开发、整合和利用实践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体会、领悟和把握思政理论课的理论内容。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统一。一些高校领导、专业课教师和相当一部分学生都认为思政课对于学生以后走上社会的帮助并不大,甚至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而一些思政课教师自身也普遍存在着思想观念陈旧的问题,往往强调课堂的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主要是怕实践教学组织起来麻烦,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学生安全责任,所以都不积极主动。这些认识的偏差必然阻碍“两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2、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涉及全校各系、各年级和各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则必然导致实践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缺少管理和监督,也很难取得实效。在思政课教学中,实践教学往往被看成理论教学的补充。课时少、组织实施不规范,这导致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很难得以发挥,必然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效。
3、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软资源利用不足。思政理论课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安排适合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或者把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编成一系列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程,使实践教学内容能对学生产生生动的感性认识,在实践中体会和领悟思政课的理论精神,但是当前鲜有老师能做到这点。实践教学的方法也不够多,目前普遍采取的有社会实践报告与调查报告两种形式。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1、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首先,学校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才能制定、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其次,思政课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投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探索研究中来,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2、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力度。首先,必须把实践教学纳入到日常教学管理的范畴,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严格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绩考核。其次,要制定各项相关的规章制度,检查和督促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况,保证实践教学有计划、有步骤、有序地开展。再次,要形成对实践教学定期评估和交流机制,探索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并积极加以推广。
关键词:声乐教学;基本特点;规律;措施
声乐和器乐并列为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声乐主要以表演者的声音作为艺术的主要表演方式,在声乐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优秀的声乐作品和大量的声乐艺术家。声乐根据表演者的声音特点可以分为美声唱法、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等具体的演唱形式,男女在音色和音域的不同特点又可以把声乐分为男女高音、中音和低音。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审美需求也日益强烈,声乐这种主要的音乐表现形式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如何更好地促进声乐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声乐人才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高校声乐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高素质声乐人才的培养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我国高校的声乐人才培养主要有专业的声乐人才培养模式和一般的声乐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专门的音乐院校以及普通高校声乐专业对主修声乐专业的学生进行的声乐教学;普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普通高校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声乐知识的教学。在高校进行声乐人才的培养必须首先认识到培养对象的性质,根据具体的培养对象安排具体的教学课程。
对声乐专业学生声乐知识的教学更加强调专业性,通过系统的说唱联系、练耳联系,增强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演唱能力。专业学生的声乐教学更加强调的是专业,学生必须通过不断的联系,努力增强自身的声乐专业能力。普通学生的声乐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综合发展,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要区别于专业的声乐教学。
二、声乐教学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一)声乐教学的特点
正确的把握声乐教学的特点是进行声乐教学的关键,在正确认识声乐教学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声乐教学更加有侧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效率会更高。正确地把握声乐教学的基本特点必须首先认识到声乐教学的具体培养对象。
1对于声乐专业学生的声乐教学特点
(1)声乐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声乐是一门表演演唱类课程,因此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声乐的实践性,声乐的技能培养以及表演能力训练在专业的声乐学生的教学课堂上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声乐教学过程中老师重点强调的是声乐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互配合,通过对学生的不断训练以及学生自身的不断练习,迅速地提高学生的声乐理论水平以及声乐的表演能力。用声乐理论知识指导声乐演唱与表演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取得声乐技能的提高。在学生的实践联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及时地发现学生的不足,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2)声乐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对于专业的声乐学生来说,声乐教学必须体现出针对性,因为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使每名学生都能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迅速的提高自身的声乐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老师对每一名学生都有全面的认识,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足够的认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目的是使每一名学生都等取得显著的进步。
2对于普通学生的声乐教学特点
对于非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声乐教学更加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特点上的集中体现就是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教学不强调对学生的声乐表演、演唱等技能的训练,更加强调的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会广泛地向学生们讲解声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广泛地听取名家名曲。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关怀,通过声乐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综合知识,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发挥积极地促进作用。基于该类学生的特点,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内容让从教学的特点出发,淡化声乐技巧知识的学习,区别于专业声乐教学,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综合系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增强学生的综合知识和审美能力。
(二)声乐教学的规律
声乐教学的规律是声乐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特有的,正确的把握声乐教学的规律有助于积极地推进声乐教学的发展。声乐教学的规律和声乐教学的特点具有相似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声乐教学的特点就是声乐教学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对声乐教学规律的分析主要从专业的声乐教学进行,因为专业的声乐教学能够包括声乐教学的全部理论与实践,把握好专业声乐教学的规律就能推进声乐教学的发展。
1声乐教学具有特殊的性质
音乐教学在教学体系中是一门难度比较大的学科,声乐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具有难度的学科,因此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认识到声乐教学的难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声乐教学的发展。声乐教学和器乐的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器乐教学的主要对象就是各种已经制作出来的乐器,老师可以借助不同的乐器向学生讲解相关的乐理知识,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具有具体性。但是声乐教学重点针对的是人的声音,声音是先天性的,一经形成就无法改变。发声联系就是在先天性的声音的基础上进行联系,如果学生的音质或者音色不好的话,很难通过学校的教学使学生的声乐表演与演唱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学校教学的对象具有很大的确定性,教学对象的确定性和教学内容的抽象性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经行相关的训练具有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把握学生的声音特点,在区分学生的声音特点的基础上开展声乐教学,是声乐教学最基本的规律。
2声乐教学具有很大的反复性
声乐是一门对艺术要求很高的学科,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表现出演唱时好时坏的状况,学生的表演与演唱能力非常不稳定。声乐教学是一门技术性很高的学问,老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演唱技巧和表演能力像同学展示出声乐的基础知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声乐教学的反复性的规律,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具体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考核,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情况,安排具体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不断地强化对声乐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老师循环往复的训练,学生的声乐知识会不断的提高,所有的这些进步都建立在老师对声乐知识充分的理解上,只要从根本上把握住了声乐教学的反复性规律,才能有效的安排教学计划,实现学生声乐知识的快速提高。
三、完善声乐教学的措施
完善声乐教学的具体措施,建立在对声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的理解之上,只有充分地理解并且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严格的按照声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安排教学的内容,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质量,保证学生声乐知识的迅速提高。老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不断发展的声乐教学的实践,总结出声乐教学的具体特点和规律,按照声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关键词】高职 畜牧兽医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49-02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较强,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中对应当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随着学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以及产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必须根据这种外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自身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当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得以提升,不断研究和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手段。
一、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特点
1.培养目标应当与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就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教学目标而言,高职院校应当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高级技术人才。结合畜牧兽医专业来说,培养服务畜牧业生产第一线的高技术应用性人才是本专业的根本教学目标。因而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应当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同时就外部关系而言,教学应当以我国畜牧兽医产业的发展变化趋势相契合。人才的培应当与产业特点结合起来。力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尽快地掌握当前畜牧业发展与应用的最新技术。不断增进学生对动物防疫认识与了解,掌握具体应用技术,实现专业与产业的联动。加大学生实践锻炼的力度,在校企合作中弥补学校实践教学基地条件不足的现状。
2.畜牧业产业对实用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较高。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畜牧业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人才需求,企业在发展中也经常面临工艺技术更新与流程优化的战略任务,因此在这一环节的工作中尤其需要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帮助与支持。以饲料企业为例,营销与技术服务人员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中型的饲料企业至少需要20名以上的营销人员开发市场。笔者对所在地16家饲料企业以及畜牧场也相关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调查中发展,2013年前三季度他们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同比增加了近1倍,具体情况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企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总体呈增长态势,这是行业发展趋势使然,但这仅是数量上的需求。同时随着产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大多数这类型企业在招聘的高职人才中,都需要对他们进行重新培养。这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不说,而且还在这项工作中浪费了大量时间,人才在进入企业后迟迟不能进入工作状态,对企业业务以及岗位知识需要一个漫长的熟悉过程,磨合期较长。这也成为影响高职畜牧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一个最大不利因素。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校期间对这些实践知识没有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养。
3.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对教学的创新性要求较高。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就是针对学生的一种服务,服务式的教育教学应当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工作内容。就高职而言,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当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方法。畜牧、兽药、饲料行业的生产特点与就业现状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特点,不但增加了企业成本,而且影响了整个行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提升,产业形势的发展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加强自身培养水平。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的效率和力度,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进入职业角色,在提升他们职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增强他们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二、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问题
1.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实践教学的开展应当依靠一个科学的、规范的、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应当从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出发,应当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大批高级技术人才,不断提升学生素质,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原则。我国畜牧产业主要以猪、禽、牛三大块为主,为此在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也应当以这三项内容为主要依据,在实践课程体系中也应当结合这些产业的特点进行,为学生提供养牛生产实习、养猪生产实习等实习机会。不断增强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职业技能。
2.确立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实践教学在畜牧专业教学体系中应当扮演重要角色。为此应当改革传统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践性教学为辅的模式。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应当突出实践性教学的重点地位,在学时安排上,应当保证学生有40%以上的实践用于实践锻炼,并且实践教学考核的成绩应当在学生的考核评估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学生的实践成绩也应当成为对教师的评估当中。确保教师在实施实践教学中有充分的动力。同时在具体实施中还应当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
3.完善学生技能考核的方法与标准。高职畜牧专业教学中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因而对于技能的考核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动力之一。为此应当在技能考核的设置上注重目标设置的科学性,使之成为学生学习中正确的导向。
三、构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
1.在教学大纲中引入岗位任职要求。实践教学应当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为依据展开。在教学计划与实训大纲的设计和制定过程中,应当结合现实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岗位设置特点,以此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据,提升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此高职院校应当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充分了解企业职业岗位需求。不同的岗位对不同人员有各种差异性需求,为此学生充分学习这些相关的岗位需求知识,确保自己的知识结构能满足工作的需求。同时也应当提前对这些岗位进行锻炼和实习,保障自己在在校阶段就能够达到岗位要求的特点。具体而言,充分考虑畜牧兽医岗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断在实践锻炼中提升自身的岗位能力,同时还应当着重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
2.教学计划的制定。在实践教学中应当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对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设置应当给予科学的论证,既要结合学科特点,又要结合社会需求。为此在教学中应当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结合。完善基础课与公共课中的比例,优化专业课设置的内容,提前安排好实践实训的项目、内容、地点、具体要求等等。
3.制定完善的实训大纲。实训大纲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是技能提升的重要方面。学生参与的项目训练就应当成为他们技能的主攻方向。在优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作中不断分析、归纳与总结教学中的理论所学,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工作当中每一项具体任务的解决当中。为此可首先在企业调研中了解具体需求,组织学科和行业中的专家学者,根据企业需求特点制定完善的实训大纲,对学生一学期的实践课程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并不断分析畜牧兽医行业中的未来发展变化趋势,对学生未来就业趋势做出明确的安排。
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措施
1.制定技能考核的办法。正如上文所说,技能考核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企业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应当首先制定考核的办法。技能操作的考核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校内课堂的考核,二是校外实践的考核。分为校内课堂考核与校外企业的考核两种形式。校内课堂的技能考核一般是学生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之后,任课教师对该模块的各项技能按照考核标准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任务和目标,在这样的考核目标下指引学生在教学目标的完成中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考核。此外,任课教师还可以根据考核项目的数量,将模块中学生与学生技能相关的所有项目罗列出来,学生以抽签的方式选定项目。这样能够大大增强考核的具体性。
2.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素质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双师型”教师队伍在高职其他专业中也普遍发挥着重要作用,所谓双师型教师队伍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室队伍中引入企业技术人员,以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素质对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指导。二是完善和提升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使其不但能够保证完成理论教学,而且在实践教学中也大有所为。“双师”不仅是一种资格证书,而且还应当在生产实践、专业技能操作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素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已经突破了教师角色,而且也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企业技术人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只有在优秀的教师队伍的培育下,学生才有可能获得更加高深的理论和技术素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采取多元化的渠道,一是不断完善现有专业教师的实践素质,二是聘请企业人员兼职,三是聘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聘请校外人员参与教学是其中一个方面。而且还应当鼓励教师到企业中锻炼,增进教师对企业以及社会需求的了解,使其成为提升实践性教学的契机。
3.建立配套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的开展应当以实训基地为基础,这是一个平台,没有这个平台,再完善的计划也难以落到实处。通过完善和打造强大的实验实训基地的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一个强大的物质基础。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应当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基本目标,加大对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应当注重配套设施的完善。例如实训场所、仪器与设备设施等。例如动物营养、病理药理、解剖、兽医等领域,结合社会发展水平,及时更新最新技术和设备,确保学生在校期间习得的技能在走出校门后能够立即投入使用。
综上所述,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应当成为当前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应当在实践教学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实习实训计划和大纲。为此还应当以企业岗位要求为教学开展的依据。以过硬的教师队伍,完善的实训设施和严格的考核目标共同推进实践教学改革重任。
参考文献:
[1]章红兵,麻延峰,何海健,王宏艳,徐玉花,金根炉.高职院校《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2]牛静华.高职兽医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0(07)
[3]李勇军,杨海峰,王健.江苏牧院国家级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9(07)
[4]王春华,王宏军,蒋红.浅析加强实践教学对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 2009(06)
[5]杨丽英.对理科学生能力培养上的尝试[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05)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特点;要求
一、一体化教学的定义
所谓“一体化教学”是指教师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的方式,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高技能人才培训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了以实训室、实习车间为中心,以掌握技能操作为中心等转变。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不相关问题,减少课程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二、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1. 打破了原有的教材知识体系
围绕实际工程项目来组织教学,打破现行教材和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以完成实际工程项目来展开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注重了知识的应用性,也体现了高职教学理论够用为度,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内涵。
2. 课堂延伸
可以讲课堂延伸到校外,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利用真实的职业环境和亲身经历来综合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
3. 在校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按照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为教学案例,以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为教学内容,以企业的工艺标准为考核标准,实现了在校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
三、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1.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性
一体化教学要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其课程开发的主体应以教师开发为主转变为以行业企业一线技术骨干、课程专家、课程管理者、授课教师等组成的专家组来共同进行。
2.学习内容的统整性
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基于其知识和经验的背景而整体地建构其认知结构的。学生心理发展的整体性必然要求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统整性。一体化教学就是基于整体论的视域,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和现实职业世界的工作岗位,以养成学生职业素质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构建的既包含学术也包含非学术领域的知识、技能在内的课程。
3.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与技能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教师所提供的学习任务不再是教师的传授内容,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的对象。总之,一体化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探究与实践为主线的师生互动过程。
4.教学组织的开放性
一体化教学需在课堂教学中同时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更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机智,淡化教学程序意识,简化教学组织规则,实现教学组织的开放性,确保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现场演练相结合等,最大程度完成一体化教学的教学目标。
5.教学模式的实践性
实施一体化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与巩固专业知识、培养与提高技能、养成综合职业素养。落实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关键要选好学习性、实践性的学习任务或项目等作为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载体。因此,一体化教学实施中所选择的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如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都要以相应的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实现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做学结合。
6.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一体化教学由于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其评价的内容除了要考核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外,还应包含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考核;评价的主体除了学校,还应包含企业行业方面的代表;考核形式除了笔试外,还可探索诸如课程设计等在内的其他形式,形成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7.教师队伍的一体化
一体化教师的特点即教师是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的结合体,即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动手实践操作;教师既是教师,又是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的师傅,一体化教学的建设与实践离不开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师在高职院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质量的好坏。因此,对现有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就显得尤为必要。
8.教学场所的一致性
一体化教学的实施需要一体化教学场所,即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实训教学的“一体化”场所。这种场所,必须把传统教室和实训教室合为一体,教学区与设备区同处一室,教室就是实训室,实训室就是教室。目前,我院兴建了一批一体化教学场所,为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另外,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工程中要逐步打破单纯的课堂化教学环境,营造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使学生在具有真实企业情境的校内实训室提前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与工作要求。
9.教学资源的整合性
一体化教学的教学资源具有高度整合性,具体表现在教学大纲是合一的,是融理论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大纲;教案是一体的,既有理论教学方面的设计,又有实践教学的具体安排;教材是合一的,即理论与实训教材是融为一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是整合的,是同一门课程下的学习资源,而不是分属于不同的课程 (即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 之下。
10.管理制度的协调性
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来支撑。在制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的同时,务必从分析影响一体化教学的主客观因素出发,系统规划与改革其他管理制度,一体化教学才会有发展的张力与生命力,才能取得实际性的建设成效。
四、结束语
21世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培养面向一线应用型技能人才为己任的职业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才能适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一体化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敏,张甲杰.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课外阅读,2012.5.
[2]陈学玲,靳玉喜.高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与设计[J].华章,2012年第15期
[关键词]:计算机实践教学 教学计划 教学质量
广泛收集各种信息,科学构建实践教学计划,计算机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依据,因此,实践教学计划直接制约着实践教学的效果。在制定计算机实践教学计划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依据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定位来确定计算机实践教学计划。要根据行业和专业的特点,结合用人单位实际,明确用人单位需求,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潜能和职业技能及其适应能力和敬业精神,使学校的专业特色与社会的就业需求相结合,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与该职业的从业能力相结合,培养面向行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
依据行业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来确定计算机实践教学计划。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使用不断深入,用途不断广泛。从单纯的计算机技术到网络应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从工业领域拓展到农、林、生态领域,从社会进入了家庭,现代人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里,已经无法离开计算机。这些进步向我们传递了一个明确的教学信息,在制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的课程教学计划时,应紧贴不同专业的特点,准确预测行业发展方向,着重培养善于应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从业人员。
依据计算机类专业可能产生的就业岗位群来确定计算机实践教学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兴行业日益增多,依托计算机这种信息处理工具可能产生的就业岗位会越来越多。高职教育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可能毕生只从事一种职业,因此,在制定计算机实践教学计划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就业的宽口径与厚基础,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学生在以后职业生涯中的综合竞争能力。
总之,要针对专业特点与教学培养目标对计算机类各门课程的实验进行整体规划,科学修订教学大纲,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必要的改革、重组、调整。在加强每门课程单一实践的同时,应加设计算机综合训练、项目开发、成果制作、课题设计、社会服务等综合实践课,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综合起来、融会贯通地应用计算机。在课程上选取职业资格考证科目并补充或强化相关内容,既能达到检测教学效果,又能为学生的就业增加筹码;而有些理论性强、缺乏实践甚至过时的课程应合理舍去。
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计算机实践教学虽然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最好也要有教材依据,这样便于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学科的应用性、工具性特点要求实践教学教材的编写应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便于学生自学。当前,大多数高职学院使用计算机理论替代实践教学的教材和指导,不利于与相关专业的结合,影响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笔者以为,可以组织行内企业专家和“双师型”教师,结合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岗位(群)的特点,将模块化、任务驱动、练习与过程考核等融为一体,分专业大类编写校内实践教学教材和指导书,建设并完善实践教学教材体系,逐步探索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路子,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加大实践教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双师型”教师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他们的高职教育理念、对实践教学大纲、对专业特色的理解程度及其实践教学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就应该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转变高职教学理念。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几乎都是中等职业学校经过升格后而成立的,虽然学校名称变了,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往往还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面临着一个从”文凭教育”转入 技能教育”的适应过程,对于计算机课程以及在各个专业的具体应用,缺乏从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训规划等多方面的更新,所以,要进一步更新观念,以市场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尽可能多地采用现场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式教学方法,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界线,尽可能地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为提高学生以后在工作第一线发现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高实践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加强外出学习交流和内部培训,鼓励实训教师去对口单位从事应用学习或到相关机构进修,提高学历,强化业务能力,以便补充新知识,增强实践指导能力。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抓好教师进修、培训工作,为教师提供学习参观、咨询、技术服务与开发、课题研究等机会,开阔眼界,使“双师型”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在计算机实践教学过程中形成合力,理论和实践知识相结合。
优化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结构。学校应该从相关行业中聘请有实际经验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解决原有教师经验不足的问题,鼓励专业教师进修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增强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吸收有计算机特长的中青年专业教师充实计算机实践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
统筹安排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安排是否合理,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在教学安排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论文摘 要: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本文主要针对职业学校的机械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实践教学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教学方法及对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实训教材和实训基地的要求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得出这类专业课程在教学中改革的方向。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职业学校也在不断地扩大招生,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技术型人才的任务。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培养导向,以培养的人才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为己任。在职业教育的教学中,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无疑在职业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来说,与实践和实训的联系就更加紧密了。传统的机械专业的教学比较注重理论,往往忽视实践的重要性,再加上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导致实训基地的建设较为落后。本文主要以机械专业为例对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阐述,主要介绍该课程在实践教学中的改革方向,以提高这门课程在教学中的有效性。
一、职业学校教学的特点
机械专业作为职业学校的专业之一,理论教学固然重要,但是实践教学也占据同等重要的位置。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动手能力相对较弱。针对这些特点,职业学校在实践教学的完善和实习的建设上需要有一套与教学实际相适合的教材、教学方法及教学设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实习实训设备和基地,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技能训练不断加强。学生在校外的实习基地的选择应该根据专业的特点,与相关公司、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要签订实训或用人合同,学校每年必须送一定数量的实习生到公司进行实习,并明确公司和学校各自的职责。每年按比例、按计划让学生在实际岗位上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吸收工作经验,同时也为企业或公司带去经济效益。
二、职业学校机械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
1.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数
职业学校的实践课课时应该达到教学专业总课时的一半或一半以上课时数,学校要与校外企业处理好关系,建立长期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安排学生第一年在学校自己的实训基地进行操作的实践,第二年可以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岗位实习,提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机械专业是一门动手能力比较强的专业,对于操作要求规范,教师要在实习实训的教学中给予学生详细的讲解,明确地告诉学生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原理,规范学生的操作,最终由学生独立地完成操作,让学生在亲身感受的基础上掌握操作的方法、原理及规范。
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机械类专业实习实训的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操作难度比较大的项目,学生一个人或两个人很难独立完成,因此,要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共同操作完成这一项目。在学生自由组合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为以后在社会中有所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4.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
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同样重要的教学过程,实践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共同进行的教学过程,因此,不但要完善课程的实践体系,建立起校内外的实训实习基地外,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套管理体系不是简单的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更重要的也是对每一位指导老师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这样实践教学的过程才能够更有效。
三、实习实训教材的完善
针对职业学校的教学特点,对实训实习的教材编写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材的编写首先要从职业学校自身的特点出发,结合学校的实际编写出不同层次的实训实习教材。编写教材时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内容,以把学生培养成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教材的内容应该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主要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有目的的培养。与课堂教学同样,实践教学也需要一个教学大纲,这样就能使每一堂实践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更加明确。要改变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依赖关系,变二者的关系为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生可以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指导实践操作、规范操作的方法,达到实践的目的,同时又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四、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1.完善实习实训基地的设备
实习实训的设备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学校在资金条件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要对学校实训基地的实训设备进行完善及更新,这样学生就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最先进的设备的使用和操作,也就符合实用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要求。
2.完善实习实训教学的队伍
对学生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应该就是教师,因此,实习实训教师的个人素质及整个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实践教学效果的良好与否,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中的责任心与奉献意识,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3.完善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套完善的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对于实践教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要考虑到很多因素,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实习实训课程管理制度、实习实训工作管理制度、实习实训设备仪器管理制度、实习实训卫生管理制度、实习实训安全管理制度等,责任要落实到人,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这样才能保证实习实训工作顺利地进行,否则这些制度也就成为了一纸空文。
五、结束语
职业学校的机械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首先是要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基础上,其次是要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和建设,推进实践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也证明,实践教学的成功开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职业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机械专业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陆齐芳.探索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J].中等职业教育,2010(26).
[2]董春兰.论职业院校机械类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J].机械管理开发,2010(6).
[3]田志.关于中职机械基础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21).
关键词: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方法
通过汉语言文学可以深入的了解到我国的精髓文化,由此可以说明,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行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的提升,而高职院校要想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展开有效的应用性教学,合理的对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理念进行分析,从而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保障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顺利开展。
1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开展的必要性以及其发展的前景
(1)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教学体制不断改革的进程中,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项目汉语言文学也在需要进行合理的改进,这样才能够使得汉语言文学符合时展的特点。汉语言文学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人文学科之一,其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主要是针对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同时也讲解一些较为深邃的中国文化内涵,这样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无法使得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开展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则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掌握必要的实践技能,从而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前景
汉语言文学有着一定的追求,而这份追求归根究底就是文学的追求,而文学是没有边界的,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文学的领域在不断的扩大,其所富含的知识也更加的丰富,文学中也演变出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学构件。文学在发展的进程中,其需要呈现出的是一种真、善、美的发展观念,文学的追求就是一种自然的追求,可以说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汉语言文学主要是在历史的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相较于文学来说,汉语言文学的出现时间更早,就这点来说,汉语言文学的体制以及相关的要求,在发展的进程中,都比文学要更加的完整。现阶段,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其在发展的进程中,也逐渐的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控制体系,但是无论汉语言文学如何发展,其发展的主要目标依然是追求自然的属性,极力的在汉语言文学中体现出一种追求真善美的特性。
2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特点以及方法
在高职院校中,汉语言文学属于一个独立性的专业学科,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然而,只是单纯的注重理论教学,也无法有效的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缺乏实践性,就会使得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新思维,对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进行创新和改进,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实施应用性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特点
就实际情况来说,由于汉语言文学中以理论性知识为重点,所以,在教学中,多注重理论性教学,但是这门学科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复杂,涉及各个方面的学科,因此,这一专业并没有针对性的岗位,而且由于其不注重实践教学,所以就会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我国的高职院校开始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实施应用性教学,以期能够提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随着应用性教学的开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就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特点来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得到了有效的结合,使得学生可以在认识事物的基础上,明确的了解到社会反映的现象,这对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开展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传统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高职院校开始实施应用性教学,在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对教学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使得汉语言文学教学能够更加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代的社会大量需要实践性人才,而汉语言文学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性,这样就使得学生无法适应岗位的需求,而开展应用性教学,则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种应用性教学针对学生专业取向以及就业的方向来进行教学的开展,使得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使得学生能够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的应用到实践中,这样就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结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不仅关系着我国人民人文素质的提升,同时还关系着民族道德素养以及思想品质的形成。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将汉语言文学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谭秀中.对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3).
[2]李国英.关于高职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2).
[关键词]社会工作 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化
[作者简介]刘小霞(1979- ),女,河南洛阳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社会组织与社会福利研究。(上海 20141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166-02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社会工作的实务性和实践性决定了高校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但是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还极为薄弱,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切实重视社会工作教育的实践环节,构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健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效果,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而急迫的任务。
一、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之要义
社会工作教育是专业价值培养与塑造的过程,是专业知识与技巧的传递过程;社会工作教育以实践为目标,理论要致力于应用。①社会工作的实践导向决定了其在专业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社会工作基本理念的指引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务操作的重要平台。
1.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基本理念。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要以实践为目标对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进行诠释。②实务性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属性,应用性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特点,突出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及其环境的改变,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改变案主及其环境状态的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式教学为基本手段,强调双向互动和理论知识向实际操作能力的转化。
2.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特点。实践教学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核心和灵魂,直接关系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渗透和专业技巧的运用,关系到未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质素。要深刻把握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积极探索合理有效、操作性强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专业实践教学的灵活多样性。社会工作的实践性、实务性和工作环境的不可控性,决定了实践教学的灵活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设计多样性的教学情境,通过参与式课堂教学和体验式专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其次,专业实践教学的合作性。实践教学不仅包括课堂模拟、实验室教学、校内实训,也包含校外实地实习,涉及教师、学生、学校、实习机构、服务对象和督导等多方关系,要注意各方关系的协调,确保教学效果。最后,专业实践教学的灵魂和职业要求。“社会工作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实践”③,专业价值观的培养是社会工作教育的前提。对未来社会工作者的培养,重中之重就是专业价值观的培养和内化。
二、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内在性要求、社会工作实务界的反馈,以及社会工作培养国际化标准的要求,对于本科教育而言,要培养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1.多层次、递进式培养方案的设置。在规划课程设计时,泰勒(Tyler)认为,学校教育目标的确立、教育经验以及教育经验如何组织,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他认为,我们应该从学习者、社会和学科内容制定教育目标。④培养方案的拟订要符合社会工作的教育规律,考虑学生特点、社会需求和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要求。实务教学可进行模块化设计,体现多样化需求。实习方案设计要根据年级特点递进式展开。实习环节可遵循大一认知实习、大二大三专业课程实习和大四综合实习的模式,形成系统化的专业实习模式。
关键词:实践 中职 语文教学
一.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1.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实践性原则,尽可能地让学生以主体地位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以可具操作性的语文活动来充实语文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综合成才和终身发展。具体来说,就是结合职业教育强实践能力的教育特点和语文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促进学生综合成才和终身发展的学科特点,充分发挥语文课堂开放性和发散性的教学特点,以社会为背景、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基础点、以书本为蓝本来展开教学。
2.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手段和形式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中做到让学生动起来,具体一点就是听、读、说、写、做。
听示范。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经典名家名段,如诗词和优美的散文。这些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音乐美和情感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机会让学生听名家的朗诵示范,直接接受熏陶和感染,无形中受到影响。由于中职生的学习自律能力较差,注意力较难集中,所以在选择听的对象时要稍加选择,考虑到学生可以接受。同时为了增加听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还可以选择有画面的播放音频,以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读经典。听完示范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学与文化的魅力,强化听示范的效果,我们接着可以让学生读起来。选择适合学生的片段,让学生开口读,在读中来进一步感受真,感受美。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读经典,可以在读经典时采取一些辅的活动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如读书和朗诵比赛。通过这个活动来丰富和强化学生读的内涵。
说自己、生活。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化基础课,目的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让学生开口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本中出现的现象和当下社会发生的热点事情让学生说,通过引导学生说来提高能力和拓展思维。为了让学生能更多地说、说得更多,在选择说的话题时最好采取既跟课文相关,又能跟社会热点联系起来的,让学生有话可说。这个环节也可以辅以演讲和辩论的活动形式来进行。
写感想。写作能力也是语文课要着重锻炼学生的一种能力。但由于中职学生大多基础较差且习惯不好,他们往往排斥和拒绝写作文,觉得无话可写。因此,语文课堂可以以写感想的形式来引导其写作。这样既可以打开学生无话可说的心结,做到有话可写,同时还可以让老师来了解这些学生的心声,从而更好地了解受教育对象、推动语文教育有效地进行。
做活动。为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一些应用性强的环节,完全可以模拟真实场景来进行,让学生真正做起来,通过种种实践活动来更好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主要体现在应用性加强的教学点,如应用文的学习与写作,条据类、书信类、启事类、招聘和应聘都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来进行教学,以尽可能逼真的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1)素质教育的需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也随之发生着变化。现阶段教育大力提倡素质化,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综合成才为目标。语文作为一们文化基础课,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重任。通过实践性教学能极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综合素质,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职业教育的要求。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以就业为目的教育,其优势是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也必须加强实践性,让学生达到开口能说、提笔能写、动手能做的要求,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的需要。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注意力难以集中,以讲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性教学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实践性教学更能调动其积极性和参与性,达到语文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目的。
2.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可能性
(1)目前社会和教育大环境提供背景。近几年,随着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国家和社会对职业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家都认识到职业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性,这为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背景基础。
(2)职业教育特点提供可能。职业教育属于就业教育,强实践能力的教育要求使得实践性教学易于在学校内推动。同时,职业教育非升学教育,没有中小学升学考试的压力,学生相对来说时间充沛、精力充分,可以展开实践性教学。
三.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中应打破传统中学里以教师为主导的形式,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尽量把实践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主,这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也能增加课堂的效果,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载体,只有他们真正学到东西,这堂课才是成功的。
2.难度适中,形成坡度,易于学生接受。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和特点,在进行实践性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难度适中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形成坡度循序渐进,让学生易于参与、乐于接受。太难和太易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效果的提升。
3.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国际贸易;高职;实践教学
一、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指将实践的基本要素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围绕特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开展的、学生亲身体验的、应用知识于实际的探索性活动。它既包括为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而开展的科学实验、生产实习等必要的验证性实验,也包括为解决实际的生产和社会问题而开展的研究性、探索性实践。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重点是进行各种实习、实践活动,此外也要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不但是高职教育自身特点的要求,也是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要。
1.加强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自身教育特点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大专层次教育,以提升人才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强调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和技能操作。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在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这一特点未能凸现。
2.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要。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如下特点:(1)国际贸易行业工作人员主要从事国内商品采购、进出易洽商等服务工作,工作的对象是人,工作中强调因人而异、随机应变,对交往艺术和交流方式有较高的要求。(2)国际贸易行业对学科理论的深度要求不高,但要求较实践性较强。可见,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要求其人才有高深的理论知识,而要求其人才具有突出的综合实践能力,但这些能力不是通过课堂教学就能学会的,而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在实践中培养。因此,加强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教育面临的核心任务。
二、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设置不得当,没有突出实践性的教学特点。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过多地沿袭了本科院校的做法,课程设置的调整还很不到位,没有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在整个教学课时中所占比例过低。即使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也没有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和检查标准。
2.实践教学条件不充足。要加强实践教学,必须有基本的实践教学条件作为基础。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普遍表现为实践教学条件不充足。一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和对实践教学的投入,缺乏基本的实践教学条件;二是没有足够的从事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实践教学人员不稳定,专业水平不高;三是缺少充足的实践教学场地和实施实践教学所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不仅数量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质量也不尽如人意。
3.实践教学的方式单一,技术手段落后。主要局限于课堂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还没有专门的实训工具和用地,学生校内实训仍然是停留在简单的手工制单水平上,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成效。
4.实践教学中的“国际化”成分较少。国际贸易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专业,而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国际化国际贸易人才,除了在教学方法上要培养国际化意识,还须在实践教学中贯穿“英语”的使用和应用,在专业主干课程中要全部采用阶段性递进的“双语教学”,才能使毕业的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来进行业务交流。
三、完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1.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编写真正适合实践教学用的教材。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定位已被普遍认同。因此,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该摒弃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例如,可以按工作流程思想设置课程体系,使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相符;理论以够用为基础,兼顾学生未来提高的需要;职业技能适应岗位需要,范围不能过窄。
实践教学教材的编写要以长期进行该课程教学的教师为主体组成编写小组,整合集体的力量首先编写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大纲的编写要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和特点,准确定位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处理好与其它理论课程的关系。
2.加强实验室模拟实践。要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室,掌握具体的业务操作技能。要通过生动的案例、详尽的操作指南、案例评析和具体的图表实例以及大量的操作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在连贯的案例分析中了解和掌握交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另外,还可以从硬件建设方面着手。在硬件上,因为国际贸易专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与其他类型的实验室不同。它所涉及的部门和环节较多,如银行、海关、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等,而每一环节都有其特定的程序。这就需要建设一个多功能的、综合性的实验室,包括谈判、签合同、运输、发货取货、报关、商检、制单结汇、退税、甚至司法仲裁等一系列实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国际贸易业务的学习更加具体化、系列化和直观化。
3.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发展方向。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优势在于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而这一优势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于完备的、运行良好的实训基地,依赖于学校通过各种途径营造的职业实践环境。为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与有关外贸企业签订互惠互利、长期合作的“实训基地协议书”,聘请基地负责人为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聘请相关管理人员、业务人员等做兼职教师,加强沟通联系。
(一)双元制教育的含义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一元是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学习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双元制教育可称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培养既能够发挥学校在理论教育上的长处,又能够发挥企业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从而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二)双元制教育的特点
双元制教育模式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应用很广。双元制教育理论是以行动体系为中心的理论,强调行动导向的教学形式,突出能力本位,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是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双元制教育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特点,适应了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随着社会分工由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的转变以及技术进步导致的简单职业向综合职业的发展,势必要求未来的劳动者具有不断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能力。“双元制”教育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确定课程内容和阶梯式的课程结构。阶梯式的课程结构建立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基础之上,并以综合性的职业活动为核心,其包含的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双元制教育的实践课程更加突出了以职业活动为中心的特点,并且分为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三个层次,呈阶梯式逐渐上升态势,围绕职业实践活动从泛到精、由浅入深开展,具有明显的过程属性。由于双元制的特点和优势明显,近年来“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理论领域的一个新的创新点。
二、基于双元制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确定基于双元制的实践教学目标
一个明确具体的实践教学目标是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先导。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结合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以企业需求人才为导向,确定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与质量标准。学校和企业应以学生为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构建以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具体实践教学中,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践锻炼,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基于双元制的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是工商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中心,是实践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和所需人才要求,学校联合企业,详细制订实践教学计划,企业和学校共同研讨实践教学内容。基于双元制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技能训练、综合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培养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的基本技能训练是实践教学的基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基本专业技能。学校根据计划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进行参观,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第二部分的综合素质提升是在全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相互融合,在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专业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三部分的创新能力训练是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完善和提升,在专业素质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掌握具体的专项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本部分要求学生结合企业中的实际案例,解决企业各种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在学校和企业的协同作用下,把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所有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主线,构建“基本”“专业”“综合”的“三段递进”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将学生的实践锻炼和创新能力培养深度融合,逐渐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进而形成创新能力。
(三)建立严格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严格科学的管理体系是基于双元制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成功的保证。校企双方应建立密切的协作机制,制定严格科学的实践教学规章和制度(包括技能训练标准体系、严格详细的经费管理制度、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等),将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创新,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在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促进产学研和谐发展。所以,学校和企业应以制度建设为手段、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目标,构建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校企有机协作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在实践教学中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使实践教学体系高效运行,从而获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四)构建合理多元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