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障康复训练

智障康复训练

时间:2023-06-05 09:55: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障康复训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障康复训练

第1篇

一 、对智障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练习,激发他们的言语动机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靠,选择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且感兴趣的话题,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比如儿童普遍具有爱吃的特性,智障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创设了许多与吃有关的教学情境,如在教学生字 “吃”时,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你喜欢吃米饭吗” ?“吃米饭时你喜欢吃什么菜”?“除了米饭你还喜欢吃什么?”要求回答问题要完整,例:“我喜欢吃米饭”,虽然有说不出来的或说不清楚的,但一定要说.通过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能积极踊跃的发言;然后创设情境。教师拿出不同的食物模型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最后评出说得优秀的一组和进步大的一组再次展示,在这样的情景下练习,学生能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敢于大胆地畅所欲言,达到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二 、对智障学生进行反复听说训练,丰富他们的词汇量

智障儿童词汇贫乏,不能组织完整词句,对词义理解也往往不深刻,不全面,甚至不正确,这也是造成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障碍的重要原因。所以丰富智障学生的词汇量是我们特校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语言训练中,我常常充分利用实物或图片教学说物体的名称,如认识常见的生活用品:动物 植物 等,为了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我常常对学生进行组词训练,反复住读这些词语强化学生对词汇的印象,在进行句子训练时,我引导学生说教室里有桌子,当学生说完整句子时,我又出示以下句子,( )里有( ) 进行句子的补充训练,学生在填词中积累了词汇,训练了语言,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我班学生的词汇量明显增加了,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达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

当学生掌握了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我就把这些词句写在纸上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在饭后课间经常看到,直到他们真正掌握为止。

三 、对智障学生多点耐心,放慢训练速度

语言训练想要取得一定的成效,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的坚持和巩固。但有时家长和教师往往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如果教师和家长看不到学生的进步,就会失去耐心,其实这是我们把教学要求拔高了,如果我们能降低一点,这种强烈的强烈的心理欲望,就会看到我们的努力。因此,我们对学生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降低对学生的要求,放慢训练速度,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语言培养和训练。

四、对智障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鼓励,增强他们对语言的表达的自信心

我们的学生由于智力原因,食物玩具对我们的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根据这个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的代币制,以手剪小红花为代币,学生取得代币后,用一定数量的代币换取食物或玩具,取是了很好的效果,在课堂中对表现了的学生授以小红花,课后用小红花对换食物或玩具。这样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的积极性,增强了语言训练的效果。

五 、创造机会,鼓励智障学生与正常学生交流

第2篇

智力障碍(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又称智力落后、精神发育迟滞等。根据2010 年美国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Disabilities,AAIDD) 的最新定义: 智力障碍是一种以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都存在显著限制为特征的障碍,一般发生于18 岁之前。智障儿童,通常指年龄不满18 周岁,智力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均存在显著障碍的儿童。针对这一群体,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干预训练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探索改善智障儿童智力发展和适应性行为的干预方式至关重要。随着对智障儿童干预训练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计算机辅助,融合多媒体环境的人机交互技术逐渐进入研究者们的视野。Ramdoss等发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干预为提高智障儿童的日常生活技能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有研究指出,数字化游戏学习在智障儿童和相关感官障碍患者的核心功能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纷纷注意到了这种人机交互模式在康复医疗界的巨大潜力,于是,在更高层次的人机交互理念和康复需求下,基于Kinect 体感游戏应运而生。体感游戏( Motion Sensing Games) ,以动作感应控制技术为核心,通过惯性感测、光学感测、惯性与光学联合感测三大原理,实现对人体的动作、声音和手势等操作的辨别和解析,是一种全身互动的电子游戏。体感游戏的使用必须借助体感设备。Kinect 作为体感外设,通过3D 体感摄像机,能够捕捉人体的即时动态。不同于鼠标、键盘操作的传统人机交互界面,体感游戏可以直接用肢体动作控制游戏输入,无需任何手持设备,实现更自然的人机互动。当前,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主要仍以康复治疗师( PT /OT /ST) 和特殊教育教师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实施,但治疗过程中由重复性练习导致的学习动机缺乏、长期康复治疗产生的高额费用等问题愈发突出。而基于Kinect 技术的体感游戏凭借独特的优势,克服了传统器械设备的弊端,摆脱了场地、时间和专业人员的限制,已被证明应用于康复医疗中的可行性,尤其以认知和运动康复效果最为明显。

将体感游戏运用于智障儿童的干预训练,主要源于智障儿童在认知、感知觉、语言等方面的研究。智障儿童的注意力难以有效地集中和维持,但对感兴趣的刺激会呈现主动的注意。多感官的刺激可以促使智障儿童集中注意力,增强记忆效果,也调动儿童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智力障碍儿童会伴有语言障碍,导致沟通交流能力发展滞后,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认知能力和语言环境的刺激。而丰富生动的多媒体环境与语言训练结合,可以对儿童的语言表达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还有研究发现,智障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与其智力、运动知觉和社会适应性行为的发展密切相关,且运动能力训练的越好,越有助于智障儿童大脑机能和适应性能力的提高,因此,有针对性的运动__能力训练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此外,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许多研究均表明,游戏化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动机,还能够发挥游戏有效的补偿缺陷功能,挖掘他们在某些方面的潜能。可见,适当的将游戏融入智障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干预训练能够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国际上已有不少学者集中探讨了体感游戏在智障儿童干预中的应用,如思维能力、移动能力,而国内类似研究较少。本研究自主研发的体感游戏将康复理论和理念融入到游戏中,儿童可通过针对性的游戏,在体验欢愉感的同时,逐步完成相应的治疗和训练。它与普通的体感游戏不同,是根据智障儿童的能力水平设计,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可预测和可控的环境。此外,智障儿童的智能低下,直接导致他们在认知和适应性行为上存在严重的障碍,如记忆力受损,储存信息时存在困难。而且智障儿童在体重、身高和骨骼成熟和肢体动作技能的发展上较晚,障碍程度越重,身体协调等方面受到的影响也越大。在自主研发的体感游戏中,基于动作肢体感应,儿童可以根据自身的障碍程度选择游戏难易程度,进行智力和动作的训练,这些都为智障儿童认知和运动能力的改善和提高创造了条件。因此,本研究力求验证体感游戏对智障儿童的干预效果,为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提供一种新思路,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移动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2 对象与方法

2.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浙江省6 个特殊教育学校中符合DSM - V、临床诊断为智力障碍的儿童。由于随机分配后,对照组样本有部分儿童因数据不全或不配合原因退出实验,最后参与研究的人数共187 名智障儿童,实验组112 名,对照组75 名,年龄3- 18 岁。实验组儿童中,轻度智力障碍27 人,中度智力障碍67 人,重度智力障碍18 人。对照组中,轻度智力障碍20 人,中度智力障碍39 人,重度智力障碍16人。两组被试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体感游戏干预。经检验,两组被试的障碍程度、年龄和性别无显著性差异( p 0. 05)。所有儿童均具有一定认知能力和独立行走能力,排除具有严重的情绪行为问题。

2. 2 研究方法

2. 2. 1 干预工具

本研究中采用的体感游戏( 即康复游戏训练系统,V1. 0) ,由研究者针对智障儿童的不同需求自主研发,包含绚丽多彩的画面和生动的语音提示及游戏声效,可以提高儿童参与训练的兴趣。康复训练员可以根据某个智障儿童自身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借助Kinect 技术选择合适的游戏项目进行康复训练。体感游戏有五类康复程序,分别为智力康复程序、上肢康复程序、下肢康复程序、休闲保健程序和基本知觉与认知程序。每类含2 - 5 个小游戏。

智力康复程序主要用于智力康复,主要涉及记忆和分类等不同的认知过程,个体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游戏进行较为全面的康复。基本知觉与认知程序主要涉及形状知觉、推理以及数字、文字等方面的学习,用于训练认知与知觉。上肢和下肢康复程序涉及手臂、肩关节和手指等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康复以及下肢肌力、平衡和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康复。休闲保健程序为一种综合的康复训练,主要在提供娱乐活动的同时,帮助儿童从认知和动作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康复。这五个训练类别涉及到智力、认知、记忆和动作技能等不同领域,各有训练的侧重点,但是每个训练类别的康复内容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相互交叉的。康复游戏训练系统是较为全面、综合的康复训练工具。

2. 2. 2 评估工具

采用Wendy 等出版的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 Pediatric Evaluation of Disability Inventory,PEDI) ,该量表适用于6 个月至7. 5 岁的儿童及能力水平低于7.5 岁的儿童或青少年。其中,功能性活动部分用于反映儿童当前功能性技能水平,共177 项,其中日常功能58 项,移动能力54 项,交流能力65 项,按0 或1计分。该量表能有效检测儿童各区域的功能障碍,目前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有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 3 实验设计

分别以被试在PEDI 量表中日常功能、移动能力和交流能力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采用2( 方式: 前测、后测) 2( 组别: 实验组、对照组) 实验设计。

2. 4 实验过程

首先,采用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对两组被试进行前测。其次,根据评定结果制定训练计划,在治疗师的协助下对实验组儿童进行干预,整个干预周期为8周,每周1 次,每次30 分钟,对照组不接受干预。最后,体感游戏干预结束后,用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对两组被试进行后测。

2. 5 数据收集

采用SPSS 20. 0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将两组被试在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中测得的日常功能、移动能力和交流能力三个维度的分数作为评估智障儿童日常功能、移动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指标,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前测的独立样本t 检验得出,日常功能、移动能力和交流能力的P 值分别为0. 12、0. 14、0. 40,前测分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3. 1 日常功能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在日常功能上,前后测的主效应显著,且前后测和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

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体感游戏的干预后,在日常功能中,实验组前后测得分差异显著( F( 1, 185) = 255. 12,p 0. 01) ,后测大于前测,对照组前后测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 F( 1, 185) = 2. 82,p 0.05) 。3. 2 移动能力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在移动能力上,前后测的主效应显著,且前后测和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

进 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在移动能力中,实验组前后测得分差异显著( F( 1, 185) =123. 88,p 0. 01) ,对照组前后测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 F( 1, 185) =0. 74,p 0. 05) 。

3. 3 交流能力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在交流能力上,前后测的主效应显著,且前后测和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

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在交流能力中,实验组前后测得分差异显著( F( 1, 185) = 255. 40,p 0. 01) ,后测大于前测,对照组前后测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 F( 1, 185) =7. 76,p 0. 01) 。

4 讨论

本研究探索了体感游戏对智障儿童的日常功能、移动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干预效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体感游戏的干预,实验组儿童的日常功能、移动能力和交流能力均有显著提高,提示了体感游戏对智障儿童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4. 1 体感游戏提升智障儿童的日常功能

日常功能是个体生存和参与其他社会活动的重要前提。智障儿童存在社会适应性行为的缺陷,虽然他们的社会适应水平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包括自理能力、日常技能明显较低。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体感游戏的干预训练后,智障儿童的日常功能有所提高,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Beltramone 等和Cecilia 等研究也指出,体感游戏可以有效提高智障儿童的日常功能。

一方面是因为,体感游戏中带有的动画和音效为智障儿童带来视听觉的多感官刺激,这种双重感觉通道增强了他们识记物品的效果。另一方面,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日常功能的提高。因此,在本研究中,基本知觉与认知程序和智力康复程序的应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从而促进日常能力的提高。

4. 2 体感游戏提升智障儿童的移动能力

由于智力障碍的发病同时会伴有躯体疾病的症状,在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中,肢体康复同样被列为干预训练的主要内容。在体感游戏中,上肢和下肢康复程序基于Kinect 的动作交互技术和游戏展现的模式,允许用户在训练过程中完成一个或同时做出多个动作,逐步提升动作协调性和灵活度。本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上下肢康复训练游戏的干预,实验组儿童的粗大动作技能和精细动作技能均有提高。在Wu 等的研究中,三名智障学生接受每周3 次、每次50 分钟、长达半年的体感游戏干预,结果表明,体感游戏显著改善了他们身体的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心肺功能,可作为日后智障学生体育教学的一种选择。Altanis等采用体感游戏项目中的行走游戏( Walks game) ,要求两名被试通过控制体感游戏中的人物,作出水平、垂直和斜角的运动动作。实验结果同样表明,用体感游戏训练这两名儿童的移动能力,均获得了显著的效果,且她们动作的反应速度要快于日常训练。本研究结果与以上结果基本类似,表明体感游戏对智障儿童移动能力的干预效果显著。Barnett 等采用对照组与干预组前后测,对95 名儿童进行为期六周的实验后发现,儿童的运动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高,但实验组与干预组在提高程度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者认为体感游戏的使用不一定能真正提高儿童的运动技能,它可能只是起到了引导儿童运动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与该研究不一致,需要在后续研究中作进一步探讨。

此 外,本研究还发现,智力障碍儿童在运用体感游戏进行肢体训练后,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均有明显上升的同时,这些儿童在刷牙、洗脸、系扣子和使用餐具等日常活动的表现都有较为明显的进步,这提示,动作能力的提高可能改善了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提高了其日常活动能力,促使其日常功能表现较好。

4. 3 体感游戏提升智障儿童的交流能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智障儿童接受体感游戏干预后,交流能力有显著提高。已有研究认为,智障儿童交流能力的提高与认知水平的提高和积极反馈有关。一旦被试分散了注意力,游戏会通过播放一些语音、动画或改变颜色提醒儿童继续努力,这种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反馈,刺激被试语言的表达。在本研究中,体感游戏对实验组儿童交流能力的促进,可能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 1) 在实验中,要求智障儿童对物品进行学习的同时还要跟随电脑读出物品的名称,这可能就促进了他们表达性言语的产生; ( 2) 看护者在此过程中积极引导儿童的发音,这可能也促进了智障儿童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 ( 3) 游戏极大地调动了被试的积极性,这也使其更愿意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本研究与前述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体感游戏对智障儿童交流能力的干预效果较好。

4. 4 体感游戏对提高智障儿童智力的影响

智障儿童的智能发育落后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社交等多个方面,现有研究表明,从运动、语言发育训练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等综合干预对智障儿童智力的发展效果更好。本研究的体感游戏能有效提高实验组智障儿童智力的主要原因首先可能是基于动作肢体的运动技能训练。儿童在完成游戏指令发出的相应动作时需要运用身体多处功能的协调发挥才得以实现。本研究的实验组儿童在使用体感游戏后运动技能得到了提高,这与Vogt 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且报告认为适当的运动很可能刺激了儿童大脑的相关区域,与智障儿童脑部功能的改善有关。其次,语言发育对智障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尤为重要。语言的发展训练也是一种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从研究中发现,体感游戏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后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有所上升,可能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儿童思维能力的水平,从而挖掘了智障儿童潜在的智力。最后,游戏从本质上其实是一个个解决问题的任务,涉及到使用者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研究中统计得到,智障儿童最多使用的游戏类别为基本知觉与认知康复程序,占28%,其次为上下肢康复程序,所占比例都为27%。另外,使用智力康复程序的频率为12%,最少使用休闲保健程度,为6%。提示了智力康复程序可能对智障儿童而言仍具有挑战性,造成使用率并不高。再则,研究发现此款体感游戏使儿童不再抗拒康复训练,调动学习乐趣的同时,也做到了促进智障儿童智能发育的相关训练。但,体感游戏是否能维持智障儿童提高后的智力水平还有待后续的深入研究。

第3篇

两者融合背景

近年来,现代康复技术被应用到对智障儿童的康复方面,起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培智教育开创了新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在培智教育过程中,对现代康复技术的应用还存在着薄弱环节,使得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的融合发展陷入困境,严重制约着培智教育活动的正常发展。现结合智障人功能康复需求的五个方面,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学习能力和劳动能力、家庭生活能力、社会生活能力、取得良好生活质量的能力,对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融合进行探讨。

总的来说,从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融合发展体系上看,可归纳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注重心理健康、注重基本技能与康复、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这三个层次呈递进的关系,且因目标群体不同在目标定位上也各异:第一层次注重心理健康为基础目标,适宜所有学生;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则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在目标定位也不尽相同;第三层次在第二层次注重基本技能与康复上,有了更高层次的发展,进而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是针对学生中具有发展潜能的群体而言的。纵观当前培智学校的培智教育目标体系,促使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融合,势在必行。

融合发展策略

利用医疗手段促进康复 生命是平等的。人们要用爱给智障群体撑起一片天。利用医疗手段促进康复是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之一。坚持处理好“医”与“教”的关系,创新出了“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理念和模式,是利用医疗手段促进智障学生康复的有效举措。在具体做法上,可根据医学康复的应用行为分析技术理论,结合多动症、自闭症儿童行为特点,采用回合式教学法,只给孩子很少的“信息”。因为目标较小,往往是二选一,指令、反应和结果的有效性也就较高。同时,加强对儿童进行言语与语言、注意与模仿以及行为矫正等教育康复训练。

通过特殊教育和培训促进康复 智障儿童的训练是他们各方面康复实现的基本途径。通过特殊教育和培训,促进康复,对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融合发展至关重要。在对智障学生进行生理康复的同时,还应通过特殊教育和培训促进康复,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康复训练。从现代康复技术的应用上看,毫米波疗法对促进康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中,毫米波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传递,可以在短期内重建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结构条件反射联系的功能协调平衡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里的发病部分,并阻隔刺激源,改善导致应激性紊乱的由遗传基因决定的结构性约束,达到细胞层面的治疗,提高机体功能和适应能力。将这一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结合起来,可以使细胞通透性提高,有效控制智障儿童的极端情绪和自伤、反抗、攻击等极端行为。

开展恢复就业技能的康复 “康复”是指重新得到能力或适应正常社会生活。开展恢复就业技能的康复是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现代康复基于与培智教育融合发展中,由于就业机会和信息渠道的缺乏,智障者的就业机会较小,即便他们进行了一定的康复性训练,获得工作的能力实在有限。针对这一现状和特点,应结合智障者的实际情况,对部分目标群体适当加强职业技能的康复,有意识地渗透职业康复的内容。这样的康复训练和技能培养,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此外,还应在恢复智障人群就业能力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取得就业机会,使中轻度的智障人士有更多机会进行就业,如开展智障培训中心,帮助智障者通过支持性就业服务找到工作。

促进智障者重返社会的康复 智障学生康复训练的目的是适应生存、融入社会。促进智障者重返社会的康复,可以说是培智教育的重要目标。在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的融合发展中,促进智障者重返社会的康复,不仅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个体需要,将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而且也有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对智障者应加强社会适应能力训练,使其社会适应能力产生积极变化,让他们尽快恢复身心健康,早日参与正常生活,重返社会。

在社会飞速发展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之下,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融合发展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培智院校而言,在融合发展现代康复技术和培智教育的过程中,应利用多种手段或途径,积极探索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锋.智障儿童构音障碍矫治的个案报告[J].绥化学院学报,2014(7).

[2]刘鹏,姜合合.试论如何做好培智班的班主任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4(17).

[3]张万波.使用适合的生态教材 探究学生生命价值[J].科技信息,2014(15).

[4]韦正强,王磊,邓兰.积极探索“医教结合”的办学模式[J].现代特殊教育,2011(2).

第4篇

全市(本市户籍)城乡低保或困难家庭残疾儿童。

二、目标任务与补助标准

2012年,为全市69名贫困残疾儿童提供医疗康复训练救助,并适配辅助器具。其中:

(一)听力语言残疾儿童:为3名中低收入家庭聋儿重建听力,植入人工耳蜗并提供一学年的康复训练经费[包括配发人工耳蜗产品1套,12000元术前检查、手术及术后5次调机费,术后一学年(10个月)14000元康复训练经费];为4名贫困聋儿配发助听器[包括为每名受助人提供2台全数字助听器,免费验配和一年内的调试;提供一学年(10个月)12000元康复训练经费];为11名已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的聋儿每人提供一学年(10个月)12000元康复训练经费。(经费为中央、省财政)

(二)肢体残疾儿童:为3名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并提供康复训练经费、装配矫形器,每例手术补贴手术费10000元、术后康复训练费6000元、矫形器装配费1200元。(经费为中央、省财政)

(三)脑瘫儿童:为4名脑瘫儿童提供康复训练经费、装配矫形器,给予每人13200元的康复训练和矫形器装配补贴(其中训练费12000元,矫形器1200元)。

(四)孤独症、智障儿童:为2名孤独症儿童和5名智障儿童每人提供12000元康复训练经费。(经费为中央、省财政)

(五)辅助器具:为5名残疾儿童装配假肢矫形器,每人补贴5000元;其中零部件及材料费占60%,制作费(诊断评估、制作和适应性训练)占40%。为32名残疾儿童适配辅助器具,每人补贴1500元;其中产品购置费占90%,评估适配费(残疾现状评估、辅助器具适配、家长培训、适配教材等)占10%。(经费为中央、省财政)

三、项目和资金管理

(一)市残联根据各县区户籍人口基数比例将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任务数分配下达,并依据各县区任务数及经费标准及时下达到医疗康复训练机构,如有转介服务,则按照程序及时拔付到相应康复训练机构;人工耳蜗、助听器、假肢、矫形器、辅助器具等,由中央和省级统一采购下发后,及时下发到受益残疾儿童。

(二)各县区残联根据各类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办法(参照中国残联、财政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及各单项实施办法,全文另发),将应救助的贫困残疾儿童安排至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全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机构名单》另行文下发),按规范进行康复训练。

没有定点康复机构或本市康复机构不能满足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人员,市残联将残疾儿童转介输送至外市的康复机构进行康复;如各县区目前正在外市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或者家长(监护人)自行申请联系到外市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样认定为铜陵市完成了本市户籍残疾儿童的康复任务。

残疾儿童进入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均应填写《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安置(转送)考核表》(附后),残疾儿童在完成规定时间的康复训练并经专家组考核评估合格后,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安置(转送)考核表》返回户籍所在市残联申领康复训练经费。

第5篇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残联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__*区残疾人事业紧紧依托__*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得到了较快发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解困等工作成效显著,残疾人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残疾人文体活动日趋活跃,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全社会关注、支持残疾人事业的舆论氛围日益浓厚。

一、主要成就:

——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残疾人就业。按照市政府第__号、区府(20__)__*号和(20__)__号文件精神,以扩大残疾人就业渠道和提升残疾人就业层次为重点,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就业方式,鼓励、扶持残疾人个体开业和非正规就业,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残疾人就业。20__年起在农村地区创建残疾人扶贫基地,以“基地辐射型”的模式,推动农村残疾人就业。目前全区区级扶贫基地__个,镇级扶贫基地__个,实施扶贫贷款__*万元,累计投入____万元,安置__*名残疾人就业。20__年,依托市政府 “社区残疾人工作助理员”万人就业项目,先后公开招聘__*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为残疾人工作助理员,使一批协保、长期待岗、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龄残疾人实现了非正规就业。到20__年底,全区在就业年龄段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__*人,就业率达__*%,其中在福利企业集中就业__*人,各类企事业单位分散安置就业__*人,自谋职业、非正规就业__*人。应届毕业残疾大学生做到当年毕业,当年安置。

——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推进残疾职工社会基本保障工作,为__名未缴纳社会保险的城镇残疾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并一次性补缴社会保险费__*万元,使城镇残疾职工达到了应保尽保。20__年,推进市政府实事项目—农村残疾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工作,投入资金__*万元,____*人次残疾人受益。截至20__年,全区就业年龄段参加社会保障残疾人__*名,其中城保__*人,镇保__*人,农保__*人,重残无业__*人,保障率100%。全区__*人享受重残无业最低生活保障,____人参加重残无业养老补助,共支出经费____*万元。为____人次因患大病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实施了一次性医疗费补助,为全区__*名城镇重残无业人员办理了基本医疗保障,为重残无业人员发放慈善医疗卡____张,共计____元。组织开展“7259”帮老助残服务,有__*名志愿者为____户“老养残”家庭及单身重残人员提供日常生活服务。

——残疾人助学、教育、培训全面展开。实施扶残助学“春雨行动”,共有____人次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获得入学补贴,扶助金额____万元。区特殊教育中心指导各学校开展特殊教学、聋儿语训、脑瘫训练、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教育活动,确保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每年依托培训机构,举办电脑、插花等各种类型的技能培训班____ 期,共有____人次参加了培训,____名残疾人获得了资格证书。

——残疾人康复工作扎实推进。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不断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立了区、镇、村三级康复工作网络。____年成立了区残疾人康复指导____、20__年依托区____医院成立了____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各基层残联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残疾人康复站,每个街、镇(园区)的中心村建立了____个康复点,形成了区级“一办二中心”、街镇“一站三点”的康复工作新格局。 十 年来,有____次残疾人享受了康复服务,其中送服务上门____人次,白内障复明____人,低视力康复____人,肢体矫治手术____人,聋儿语训____人,安装假肢、矫形器____人,安装人工耳蜗____人,智残儿童家庭康复训练____人,肢残者系统康复训练____人,脑瘫儿童康复训练____人,健康体检____人,配发助听器____人,免费配发残疾人用品用具____件,残疾车年检率、复原率均达到100%。依托市政府实事项目,有2

47名重残无业人员和78名残疾儿童分别实施养护服务及康复训练补贴,有____名听力言语障碍者享受手机信息无障碍沟通服务。

——残疾人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每年围绕“全国助残日”和“____助残周”主题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向全社会宣传残疾人事业,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组织残疾人参加市残联的摄影、演讲、书画、文艺汇演等比赛,组织开展“____建设”杯残疾人工作有奖征文活动。广泛组织开展残疾人文艺活动并参加市、区、镇各类演出,在____市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获得三等奖,____街道____居委会的____乐队经常深入社区演出。组团参加市第六届残运会、市第六届特奥会,____4名运动员在全国第六届残运会取得了3金4银2铜的好成绩。20__年成功举办区第一届特奥会、20__年组团参加区第三届运动会特奥项目比赛。各镇、街道、园区广泛开展了争创“市级特奥运动示范社区”活动,分别举办了社区特奥会,扩大了特奥运动的影响力和知晓度。

20__年我区承办了特奥会上海国际邀请赛____和____球两项赛事,有____名服务人员和志愿者参与接待了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特奥技术官员、领队、教练和智障运动员____人。____镇、____镇和____镇的26名智障运动员分别参加了____、____球和重症运动项目的比赛。

20__年10月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召开。____区作为20__年世界特奥会的____球和____球两个比赛项目的举办地,圆满完成了接待____个国家(地区)的113支代表队1763名运动员、教练员和239名裁判员的比赛任务,还圆满完成了11个国家和地区的____名外国代表团成员和____名中国国家队的社区接待任务。____区2名高尔夫球特奥运动员获得了一金一银的成绩,其中____打出了____洞的好成绩,创造了特奥史上的奇迹,为____、上海、中国争了光。

——无障碍设施建设稳步实施。20__年成立了区无障碍设施建设督导大队,完善督导工作网络,并协助区建委等部门对图书馆、大型商场、医院、公园、体育场馆、宾馆及道路等公共场所以及为____户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设施进行了改造,20__年获得了“上海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区”的称号。

——残疾人工作网络日益健全。区、镇两级残联网络,村(居)残疾人协会组织、区残疾人专门协会等残疾人组织网络在残疾人工作中发挥作用。各基层协会整合社区资源,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容,切实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社区助残员充分发挥服务功能,为残疾人提供就近、方便的服务。5个专门协会结合本协会特点开展了读书会、走访慰问、法律知识讲座、外出观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丰富了残疾人的业余文化生活。

——“阳光之家”“阳光工场”工作逐步完善。“阳光之家”作为20__年的市府实事项目,三年多来,在政府的关心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全区已建立“阳光之家”____家,吸纳了16—35岁____名智障人士参加简单劳动、康复训练、特奥活动、技能培训等活动,使学员的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劳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为智障人士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

20__年根据市残联要求,完善了____家“阳光之家”的硬件软件建设,创办____家吸纳35岁以上智障人士参加技能培训和劳动的“阳光工场”,并为“阳光之家”、“阳光工场”添置设备,使其功能更完善、环境更优美,成为智障人士之“家”。

为丰富学员们的业余生活,20__年举办了“阳光之家”歌咏比赛,20__年举行了“爱心传递—迎特奥智障人士文艺汇演”。____街道“阳光之家”表演的“____”在上海市智障人士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特奥会期间,____镇、____街道“阳光之家”接待外国特奥代表团,____家“阳光之家”专门制作了____件特奥小礼品,赠送给中外特奥运动员。

我区“阳光之家”、“阳光工场”的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他们为“阳光之家”、“阳光工场”捐款捐物,提供加工产品,大学生志愿者与“阳光之家”签订助学协议,与学员开展互动游戏,为智障人士奉献爱心。

三年来,我区“阳光之家”共接待中残联、市残联、外省市残联、特奥代表团、兄弟区县残联46批610人次的参观和调研。20__年我区被市府残工委授予上海市“智障人士阳光行动”优秀单位的荣誉称号。20__年被市残联授予上海市“阳光之家实事项目”优秀示范奖的荣誉称号。

二、今后发展方向

____残疾人工作将以上海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为抓手,全面落实《上海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总体实施方案》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推动我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残疾人就业社会保障

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依法实施残疾人按比例分散就业,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自谋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鼓励社会各界创办福利企业,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力争保持全区有就业愿望、有就业能力、在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____%。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使全区残疾人的各类社会保障政策覆盖面保持在100%。

——残疾人教育工作

区镇两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健全儿童少年同等水平。发展学前特殊教育 ,鼓励和帮助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接受高中及以上的高学历教育,广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完善帮残助学机制。

——残疾人康复工作

残疾人康复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展,使各类残疾人基本得到个性化的康复服务与训练,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各类文化体育机构为残疾人提供服务,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规划设计和新建项目的管理,有计划对原有建筑物、道路的无障碍设施实施改造。开 展无障碍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工作,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免费安装无障碍设施。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市民的无障碍的意识。

——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

制定、完善和落实各项法规政策和扶残规定,健全残疾人法律援助维权工作网络,依法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维护。

第6篇

内容;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3―0027―01

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是智障儿童迈进学校的第一课,是培智学校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培智学校全面推行功能性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智障儿童能否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关系到学校教育能否在智障儿童日后的成长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智障儿童的特点,对新生在各方面能力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补偿缺陷,发展特长,以更好地培养、塑造学生,以便促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培智部新生入学适应不良表现

1. 新生对学校有消极态度。进入陌生的学校,智障儿童告别了原来熟悉的环境,离开父母,开始过着集体住校的生活,要独立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他们以往从未接触过的事务,面对的都是陌生的老师、同学和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智障儿童普遍地从情绪、情感上对学校产生了恐惧心理,抵触学校中的一切事物,哭、怒、闹、打,不知所措,精神紧张;或者是由于感知觉存在严重障碍,而对新环境表现出漠不关心、毫无反应的极端。

2 .存在学习障碍。学习适应是指学生根据环境和学习的需要,努力调整自我以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行为过程。智障儿童由于智力水平低下,并且缺乏学习意识,因而在学习上表现适应不良,甚至出现学习障碍:不明确学习的任务;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动机;对各门学科形成不了浓厚而持久的兴趣;不能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等。而最直接的表现为课堂自我控制能力差,不理解学习要求和课堂纪律,注意力极不集中,喜欢随意走动。

3. 新生人际交往适应不良。智障儿童之间、智障儿童与教师之间,在共同的学校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频繁的接触,但是,智障儿童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与技巧,反而使得他们在密切的接触中产生了焦虑感、孤独感和厌恶感,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同学乃至教师缺乏信任。

4. 新生生活自理能力差。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十分差:不会吃饭,不会洗手洗脸,衣裤不分,不会系鞋带,有的甚至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对生活老师和保姆的依赖性很强,问题集中在饮食、就寝、如厕、个人卫生等方面。同时缺乏劳动意识,无法完成班级的值日任务。

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内容及对策

对新生进行入学适应教育,直接目的是使智障儿童的身心获得调适,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提供生活态度的准备、行为习惯的准备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准备,其内容与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行班级跟班制度。我们学校一直以专责管理的形式对培智班的学生实施教育教学,这种方法对新生的教育是很有效的,每班主要由3名教师主要负责,每两人负责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同时又是同一班的科任教师。无论是上课、大课间活动、康训,还是放学后与生活老师的学生交接,他们都会与智障儿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种相对固定紧密的班级管理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整个新生入学适应教育阶段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另一方面给予师生尽可能多的接触与交流机会,从而较快地使师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有利于后继教育工作的推进。

第7篇

一、开放课堂,与家长共同探讨适应性能力的训练方法

我们定期邀请家长走进我们的课堂听课,参与教学活动,让家长了解我们的课堂教学,掌握孩子学习的状况,和老师一起交流探讨教育教学的方法。

1. 立足课堂,探讨教法。每周我们都把教学内容、孩子的表现及教师对孩子近期的目标及要求传达给家长,争取家长的配合,同时定期开展课堂的展示,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了解教师进行基本技能教学和康复训练的方法,从而改进自己的家庭教育模式。同时,家长也把家庭教育的经验与教师分享交流,一起提高孩子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在开放日《刷牙》教学活动中,我把学生和家长一起带到宿舍,按照各个步骤一一示范,向家长展示了教孩子刷牙的具体方法。让家长知道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牙膏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同时还要重视一些口语、交际语的训练。

2. 立足家庭,课后练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将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家校合作辅导孩子完成延伸的学习内容,促进了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认知与实践等方面的有机结合,使智障儿童在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二、上门传教,指导家长教育康复训练的方法

家庭是孩子和父母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孩子们学习的有效渠道。因此,我们通过“送教上门”,主动向家长汇报教育情况,与家长一起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训练的方法,有力贯彻了“家校合作”的理念,进一步融洽了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

1. 定期家访,释疑解惑。老师家访前,首先向家长预约,立足被访学生实际,对家访活动进行精心准备。家访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家长交流,向家长详细介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并积极了解孩子回家后的表现,共同商讨下一步的教育方向及努力目标。同时,还就家长们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家长纠正在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上存在的误区,指导家长正确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

2. 送教上门,指导教法。大多数家长对智障孩子进步的期望值太高,却又往往教育不得法,令家长丧失了信心,也影响到孩子的训练效果,老师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如训练如何让学生学会表达“穿鞋”,老师和家长一起带孩子去社区休闲区走石子路,进入休闲区,诱导学生把鞋子脱了,然后组织学生走石子路。学生走在硬硬的石子上如果表达“脚痛”,教师则对他们说“我穿了鞋,脚就不痛”。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让孩子知道鞋子的功能是用来保护脚的,因此,平常要穿鞋,还知道外出的时候,参加什么活动时要换适当的鞋。

三、回归社会,增强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智障孩子的教育最终目标是走向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让孩子们把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家庭和社区生活中实践,不仅为他们今后回归主流社会积累了生活的经验,更让他们找回了共享社会幸福成果的自信。

1. 模拟家庭社区场所,让学生体验社区生活。我们通过学校现有的条件创设各种丰富的生活情景教室,如模拟超市、模拟医院、家政室、美发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愉快学习,在活动中操作、实验、总结,尽可能多的获得直接经验。

第8篇

关键词:智力障碍儿童 注意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270-01

英国教育学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注意力在学校都是老师们需要认真研究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它和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密切相关。

1 智力障碍儿童的定义

重庆师范大学在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谈到,智力障碍儿童是指在生长发育期(18岁以前),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发育水平(低于平均值的两个标准差),也就是说智力商数为70分以下的人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适应能力障碍的儿童。

2 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力的检测

2.1 医学检测

有研究证明连续执行任务软件检测能够反映儿童的注意力,为诊断多动症提供一个客观的指标[1]。连续执行任务检测是医学常用的注意力检测,他主要用于诊断注意力缺陷儿童,因为智力障碍儿童也有注意力的缺陷,所以该仪器也可以用于检测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力。

2.2 量表检测

目前,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力检测主要是用d2注意力检测和DSM-IV。有研究证明d2注意力检测对于ADHD儿童注意力受损的临床特点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作用[2]。 由此可以推断d2注意力检测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力受损的临床特点也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作用。

3 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力培养策略

对于注意力的培养的探索,人们从来没有间断过,从早教到特殊教育都是一个从不间断,永不停息探索的内容。注意力好了,学习效率也提升了。

3.1 医学干预

医学是最权威的,医生对孩子的注意力的病变部位做修复,可以通过药物抑制,也可以通过医学仪器,抑制脑电波来提高注意力。也有实验证明,经EEG反馈治疗20次后,对改善患儿的持续注意能力及冲动性有较好的效果[3]。

3.2 教育策略

(1)好奇心的培养。

兴趣本身就能使学生关注到物体本身,锻炼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力培养的一大瓶颈就是不能泛化,也许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教师通过很多努力最后把学生训练成了对某一件特定的事物具有注意力,这是在特殊教育过程中最害怕看到的结果,所以在运用这个策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泛化。

(2)游戏策略。

小孩是以游戏为天性。前苏联心理学家做过一个通过游戏和单纯完成任务的实验,实验证明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稳定性较强[4]。游戏可以有效地控制心理疲劳,可以使孩子心情愉快,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所以作为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康复训练的时间和内容,解放大脑,放松心情。

(3)鼓励与强化。

在培智教育中,鼓励强化是教师贯用策略,本身智力障碍儿童的自信心就不足,如果孩子的每一个进步与努力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与关注,他的学习兴趣就会变得浓厚。奖励也是一门艺术,但是不能每一件事情都建立在奖励的基础上。

(4)意志的训练。

意志力是坚持,使获得成功的保证。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来说,意志品质就显得格外重要。意志力和注意力息息相关,我们也可以认为意志是注意的前提和基础。一个智力水平中等的人,只要他的意志品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那他就有可能获得成功[5]。

4 物理训练策略

4.1 感觉统合

之前人们将感觉统合应用于学习障碍儿童并且成果显著。通过训练各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在运动协调,情绪稳定,注意力完成作业方面效果显著,学习成绩也有显著改善[6]。通过对感知觉敏感者或者迟钝者进行训练,使其恢复正常感知觉接收通道,从而对外界信息产生兴趣。

4.2 运动康复训练

运动康复训练是台湾的叶仓甫老师的最新提出的一种特殊教育方式。也叫神经平衡疗法。此方法在脑瘫儿童的临床康复中有特别显著的效果,在不断的实验中,人们渐渐发现神经平衡疗法不仅仅对脑瘫儿童有显著的效果,对于智力障碍,情绪障碍的孩子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研究发现,神经平衡疗法对智力障碍,情绪障碍儿童,具有稳定情绪,提高注意力,增强智力的作用。也有结果表明,对智障儿童进行基本运动能力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智力障碍儿童智力的积极发展[7]。

5 展望

近几年才人们慢慢发现。特殊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的重要的指标。在智力障碍领域人们多研究其心理发展,对注意力的研究很少。关于注意力的研究,对于ADHD儿童的研究较多,所以在临床上研究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问题常常借鉴ADHD的处理策略。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力的研究,目前有做音乐治疗的,有游戏策略的,还有书法练习的,还有体育训练的。由于特殊儿童的特殊性,大多数的研究又采用单一被试,所以不能证明每一个特殊孩子用同样的方法得到改善。并且很多注意力培养策略代表性不强,即使他在一个策略中注意力得到改善,也很难再在另一个活动中获得相同的注意力水平。因此,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力研究这条路还很长。

参考文献

[1] 邵俊彦,沈雪莲,郭爱玲,等.连续执行任务检测儿童注意力[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6(8):619-620.

[2] 朱昭红,白学军,郝立峰,等.d2注意力测验和DSM-IV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指标之间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5):335-337.

[3] 姜荣环,王玉凤,顾伯美.ADHD儿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6): 407-410.

[4] 张丽萍.论幼儿注意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1):25-29.

[5] 周雪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J].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10 (11):3-4.

[6] 杨晋蜀,何春玲.感觉统合训练在学习障碍儿童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1,16(8):615.

[7] 潘春燕.基本运动能力训练对智障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4):54-57.

[8] 曲田.面向轻度智障学生的多媒体字源识字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第9篇

助残日期间,江西省举行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沐浴阳光安养院)启用仪式。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新宪和熊盛文副省长一起为中心正式启用揭牌。

省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是经省政府批准建设的综合性残疾人服务中心,占地面积70,5亩,总投资4500万元,一期工程投资3500余万元。目前,中心一期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首批60名进入中心集中托养的智力障碍者已开始接受专业的托养服务。中心是全国第一个立项开建和投入使用的省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采取适当收费、政府补贴、社会捐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运作,以集中托养为主,融生活技能训练、特殊康复训练、职业训练等于一体。

(傅国栋 欧阳彪)

出台促进和稳定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

未来3年,北京市每年将支出2.2亿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和自主创业、个体就业的残疾人给予岗位补贴和资金扶持,将有包括福利企业在内的1.64万家各类用人单位的5.6万名残疾人职工受益。

日前,北京市促进和稳定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新闻会在市残疾人活动中心举行。《北京市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岗位补贴暂行办法》规定:从2009年起至2011年,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按照签订劳动合同情况、按年给予3年的岗位补贴。其中,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每人每年给予3000元的补贴,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每人每年给予5000元的补贴(符合享受人力和社会保障部门岗位补贴条件、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不得同时享受本项岗位补贴;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可享受差额部分的补贴)。对超过1.7%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在现有政策每多安排1名残疾人就业给予3000元奖励的基础上,再给予3000元岗位补贴的奖励。

(北联)

关爱孤独症儿童

九江心语心特殊教育机构6岁的李琦正在老师陪伴下辨认墙壁上人物面孔的表情。李琦是一名孤独症儿童,虽然表达不清、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但她却能用铅笔画下自己喜爱的小动物。九江市有1000多名孤独症儿童,教育机构只能针对2至7岁儿童进行学前干涉教育提高孩子能力,但对7岁以上的孩子,还达不到教育条件。心语心特殊教育机构主要负责人张卓希望社会上更多的人能够关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关爱、理解每一个自闭症儿童。

(肖全成)

举办“关爱残疾人,康复进家庭”晚会

以开展“关爱残疾人,康复进家庭”

服务月活动为契机,江苏省昆山市残联主办,张铺镇人民政府,中国移动昆山分公司协办的主题晚会在张铺镇举行。苏州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蔡建军,昆山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服务月启动仪式。

“关爱残疾人,康复进家庭”服务月活动,是今年昆山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头戏,为加快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城市步伐,今年将有1000辆轮椅和2000多件康复器材送进残疾人家庭,让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和康复水平。晚会专门为有需求的残疾人举行了轮椅和家电捐赠仪式。

(昆联)

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及住院救助启动

哈尔滨市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及住院医疗救助工作在黑龙江省安康医院启动。这是今年市政府惠民行动之一,副市长王莉参加启动仪式。

救助对象是从区、县(市)筛查出的700名家庭经济困难且适应病症的精神病患者。为其中600名相对稳定的精神病患者提供全年免费服药治疗(450元/人),为其中100名重症精神病患者提供3个月的免费住院治疗(3600元/人)。此项工作将投入资金近百万元,资金来源于市财政拨款和中国残联彩票公益金补助。

(施楠)

开展调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救助针对性

据北京市海淀区刚刚结束的0~18岁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情况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全区0-18岁残疾儿童少年共有599人,其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72人、小学和初中教育的353人、高中48人,未接受任何教育的126人,未接受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占总数的21%。这一结果为海淀区研究解决有接受能力但暂不具备上学能力的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提高教育救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依据。

(朱东琼)

建起社区智障残疾人“温馨家园”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社区弱智残疾人温馨家园”落成并正式开业,和平镇6个社区的34名智障残疾人欢聚一堂。“社区智障残疾人温馨家园”由县政府初期投入13万元,租赁200多平方米房屋,购置相关设备,建起了集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室、电脑室、康复训练理疗室,多功能活动室、卡拉OK音乐室、厨房、卧室、卫生间等于一体的“温馨家园”。同时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择优聘请两名指导教师。

(侯德江)

椒江监测残疾人状况和小康实现程度

根据省残联统一部署,为及时、准确地掌握残疾人家庭状况的变化,为浙江省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日前,椒江区残联监测小组监测员、社区陪调员分成两组,进村入户监测残疾人状况和小康实现程度。

在三甲街道优胜村0l调查小区肢体残疾人郑三宝家里,监测员说:“您家被省残联抽中成为2009年度残疾人状况监测户,主要是了解你家庭基本情况、社会保障、康复服务等方面的情况。”监测员耐心听残疾人介绍生活细节,做好记录,经半个多小时问卷,首户残疾人状况和小康实现程度调查工作完成。此次监测工作从4月1日开始至4月下旬结束,5月中旬前将监测状况和监测资料上报省残联。

(王静雄)

举行“09爱心助听行动”

河南省周口市残联在周口饭店举行“09爱心助听行动”向农村贫困听力残疾人免费发放助听器仪式。省残联副理事长黄建新、市委副书记吕彩霞出席并讲话。本次发放是在省残联和省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支持下,市残联2009年十件实事之一,为260名贫困听力残疾人免费检测听力、配戴助听器。

市委副书记吕彩霞强调,残疾人工作是全社会的工作,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要积极行动起来,发挥自身优势,奉献爱心,助难助残,各相关单位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搞好全方位的服务。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郝宝良介绍了听力残疾人生活概况及近段为残疾人所做工作。

(周口)

残疾儿童康复指导中心成立

湖南省岳阳市妇幼保健院大楼前彩旗飘舞,岳阳市副市长陈四海为“岳阳市肢体、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揭牌,标志着岳阳市“十一五”期间向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10篇

关键词:小组工作智障运用

智障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1]智障者的社会形象一般被冠上“痴傻”“”等恶性相容词。但是在他们身上仍然存在许多未知,特别是如何帮助这一群体融入社会。

智障人士智力明显低于一般智商水平,并伴有在沟通、自理、人际技巧、使用社会资源、自我导向、学习技能、工作、娱乐、健康、安全等至少两方面中出现明显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良。[2]因此,在对智障人士进行治疗托养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局限于课堂治疗,说教式教育并不适合他们的特征和病症。福建省启能研究指导中心于2009年9月在《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闽委〔2009〕19号)精神下应运而生,是集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康复训练、托养、工疗、特奥运动、庇护工厂、学术研究于一体的非盈利公益性省级残疾人托养服务研究机构。

一、智障小组工作的基本理论假设

行为主义理论,此小组理论主要包括社会学习理论及强化理论两部分。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水平可以自己去获取外界的信息,只能通过教育者的给予被动学习。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在行为训练中运用一些心理学规律,使个人或群体改变他或他们原来异常的态度或习惯,培养正常的态度和行为习惯。[3]强化理论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正强化)或否定(负强化),对于正起到巩固作用,对于负则起到消退作用

增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个人的权能是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4]社工的作用在于通过活动帮助受助者消除环境的压制和他们的无力感,使他们获得权能,并能发挥社会功能。[5]对于智障患者只有在托养机构或者各类疗养机构中,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和生存环境,才能使其赋权增能。

二、小组工作方法在智障托养中的具体运用

(一)音乐治疗小组

1.音乐治疗小组的背景与方法

中心托养部的学员为中、重度智障,因此在对他们进行音乐小组的时候,更多的采用儿童音乐小组的方法和技巧。集体的音乐治疗可以增强合作、分享、遵守秩序、正确的礼貌行为等的体验,例如“交朋友”让智障儿童学会交朋友的礼貌,正确的礼貌行为(如握手),以及遵守音乐秩序活动所带来的愉悦感对智障儿童的参与和配合是一种有力的强化作用,而且通常可以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力。[6]因此在小组中,社工巧妙地把各种韵律较强的音乐活动,变成一种强化刺激物来强化正确的社会行为。

2.音乐治疗小组的注意事项

首先,智障学员的语言、反应能力比正常儿童低,注意力易分散且记忆力差。而且大多数智障学员存在着口吃,吐字不清,语言表达能力差的特点。所以,在音乐小组上,要重视对智障学生进行歌词记忆的教学。小组工作中在选择歌曲时选择了《最炫民族风》、《圣诞快乐歌》等歌曲,这些歌曲歌词简单,对于智障学员习唱来说,难度不大,并且小组带领者又在教授智障学员的同时又伴着手语教学和简单的运动,这对于学员有了吸引力。有了肢体上的共同运动,避免单调的歌曲重复练习,减少疲惫感,动作和歌曲结合记忆,提升了整体的效果。

其次,要注重利用团体效果进行刺激强化。比如小组工作者要求组员在听到音乐的信号提示时,进行乐器配合表演(手鼓、沙锤随音乐节奏一起舞动)。通常会有一些组员无法做出反应,因此小组工作者要特意延长前奏时间,利用那些韵律感较强的组员来以提高集体的注意力和集中能力。当然在小组过程中需要伴随指导语,如“向左向右”“转圈圈”等。

(二)体育运动康复小组

目前,对智障儿童还没有有效的药物能够提高其智力活动水平关于运动对其智力的影响研究尚少。资料表明运动可促进大脑发育提高大脑利用率大脑工作效率及其记忆能力[7]。体育运动小组目标为提升组员对外界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依据口令刺激等做出反映,并按照口令做出相应动作。通过肢体运动扩展思维训练和提升记忆力。

1.准备阶段

选择组员,根据平时组员表现情况及老师建议筛选组员,筛选标准为程度比较轻,身体协调能力较好。此次小组共选出组员7男1女。道具准备相对简单,1个柔软轻盈的排球、果冻1包(作为奖励)。

2.具体过程

体育运动康复小组进行了一个难度的递进和思维的开发探索,例举前两次对比,见下表。

体育运动康复小组对照表项目第一次第二次小组名称你躲我闪数字接球小组内容1.热身运动,集中注意力。

2.做完热身后,在篮球场三分区域内,介绍“躲避球”游戏规则

3.游戏结束后给予组员奖励。1.热身运动。

2.围成圆圈,第一难度:逐个传球;第二难度:跳过一个人传球,以此类推。

3.给予奖励强化。组员表现1.组员对“躲避球”游戏规则不是很理解,使得有的组员用手接球,而不是躲开球的“攻击”。

2.一段时间后,被淘汰的组员会在场外喊加油,并会喊某组员的名字,提醒组员躲开“攻击”。组员与组员之间互动情况是比较良好的。1.在刚开始,组员比较拘谨,经过工作者的示范后才明白。

2.随着难度逐渐增加,有一些组员开始出错,不懂要绕过多少人。当工作者介入进行帮助的时候,他们依然沉浸在传球的快乐中。工作者介入工作者在小组过程中对于小组游戏的规则进行多次强调,并对组员错误的动作进行示范,并对其进行纠正,重新示范正确的躲避方法。工作者主要的角色是启发者和控制者。工作者进行指导语的输出,另外两个协同工作者在边上进行控场、观察。难度增大之后,社工启发他们进行思维上的计算。总体评价1.小组成员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和反映能力比较弱,对外界环境的关注度也较弱,因此在第二次活动过程中对游戏进行调整,让工作者问组员下一个球传给谁,引起组员的关注和思考,并对组员的回答进行鼓励和肯定,让组员在游戏的过程中加强对外界环境的关注和感受。

第11篇

对于智障人士,我们为他进行教育、训练和康复,其最终目的是什么?当一个儿童患有智力障碍时,他的父母、家人如何面对生活,怎样看待子女的婚姻、家庭和事业?这就是智障人士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问题关键所在。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生活质量的问题,我们将定 问题具体化为四个方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生活质量的核心领域:

1. 独立性

有质量的生活首先是独立的生活。独立性是人成长的本质属性之一,因此也是生活质量的核心所在。提高智障人士的独立性是教育、康复和社会支持的最终目的。如何帮助智障人士具有独立性也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2. 生产性

有质量的生活是有产生力和有效率的生活。生产力是人的自然力量和社会能力的表达。竞争力和有效率的活动是一个人生产力的客观体现。教育康复和社会支持就在于改善了一个人的基本能力和功能,从而具有生产力。

3. 参与性

有质量的生活是平等参与、具有积极人际关系的生活。参与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我们不仅关注受教育者融入社区,参与社区活动,更注重他如何“扮演”一个成功的社会角色。

4. 满意度

有质量的生活是令人满意的生活。满意度是一个主观性很强但十分实在的一个指标。它是上述三个方面累计效应的体现,是一个人对自己一生遭遇的感受。当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历程做综合评价时,感到自己的生活与预期(生活理想)大体一致,他会因此感到满意、愉快和幸福。反之就会有相应的失败或挫折感。我们的目的就在于使人具有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心态,容忍挫折、获得成功,提升一个人的满意度。

(一)通过“支持”提高智障人士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1. “支持”的观念

“支持”(support)成为现代特殊教育和特殊人康复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

所谓支持是指一些资源与策略,可以增进一个人的利益,帮助他从整合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中获得资源、信息和关系,进而使一个人的独立性、生产性、社区整合性与满意感都得到提高。

首先,支持是资源。针对教育而言,支持涉及的资源不仅包括物质性的东西,还包括信息,例如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网络资源成为现代教育资源的重要部分,与此同时,各种社会公共关系、人际关系也是构成教育资源的重要部分。支持性教育将建立在丰富资源之上,并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其次,支持是策略。支持是一种助人的策略和策略系统,这种策略或策略系统在于尽其可能调动被助者的个人潜能和自主性、能动性,因此支持是一个积极的助人过程和方法,其显著特点在于“支持”本身是“递减”过程,与其相对应的是,支持使一个人的内力“递增”,最终使被助者减少对支持的依赖,甚至实现不再需要外力帮助。

第三,支持是帮助一个人在一个整合的环境中获得资源、策略和关系。整合的环境就是指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下,而非隔离的环境中,帮助残疾人在正常的学校、家庭和社区中实现正常的生活。

(二)支持的系统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许多资源和支持的力量,我们需要将这些东西整合起来,加以系统化,形成支持系统。

1. 自然支持系统

对国际国内的研究发现,国际社会对智障人士以及家庭的支持主要来自家庭。其中一个相关研究表明这些支持主要来自家庭中女性成员。我们非常强调为智障人士建立自然的支持系统。所谓自然支持系统是指来自家庭、亲戚、朋友、同事和邻里社区的支持。这些支持是持续的、低成本、非专业的支持。它在智障人士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位置。我们通过家庭和社区建立自然支持系统将是提高残疾人及其家庭生活质量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步骤与措施。

2. 社会支持系统

所谓社会支持系统是指由专业人员、医生、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康复机构和政府等构成的支持系统。这个系统具有专业资源、提供各种康复训练和治疗手段、政策措施等。但是社会支持系统需要花费巨大的经济成本。

因此在两个系统中,我们优先利用自然支持系统,当其不够时,我们可以从社会支持系统中寻求有关资源。

(三)支持的方面

1. 营建智障人士及其家庭的支持性生活

智障人士及其家庭的支持性生活是在正常的社区生活条件下实现的。在社区生活中,智障人士不但需要得到社区成员的接纳,而且需要得到他们的积极支持。智障人士不再需要从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庭和社区中“剥离”出来,送进专门的机构,而是在现实社区环境中通过有效的支持,过上一种与健全人相当的常态生活。

2. 提供智障人士的支持性教育

在支持的社区环境中,智障人士不再由单纯的特殊教育学校或残疾人康复中心(站)这样的机构模式为他们提供教育,他们可以被尽可能地安置在正常化的教育环境中接受适合其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有效教育(个别化教育)。

3. 实施智障人士的支持性就业

第12篇

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08月到2011年08月收治的160例高危新生患儿随机进行分组治疗,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干预组实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采取正常的的护理措施。两组患儿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儿比对的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MDI和PDI的对比分析,护理干预组患儿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后,智能和运动的发育指数要明显比对照组患儿高,两组存在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习意义。干预组的患儿在3到8个月的随访中,出现智障的患儿占14例,在1岁的时候都痊愈,没有1例患儿发展成为脑瘫;对照组的患儿出现智障的患儿占26例,其中有2例患儿发展成了脑瘫,两组患儿在预后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高危新生儿进行早期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让高危新生儿的预后得到改善,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高危新生儿预后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68-01

随着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围产医学也在不断地发展,新生儿的复苏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提高高危新生儿的存活率,针对高危新生儿建立了重症监护的病房[1]。但是高危新生儿是较脆弱的群体,在新生婴儿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最主要的是脑损伤,也是导致幼儿时期致残的主要原因。改善预后对于护理工作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如何对预后进行改善,减少和避免由于脑损伤而导致的后遗症,让高危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是广大医务工作者进行不断实践探索的主要任务。现在对我院在2009年08月到2011年08月收治的160例高危新生患儿采取的护理措施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高危新生儿预后的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在2009年08月到2011年08月收治的160例高危新生患儿随机进行分组治疗,分为80例干预组和80例对照组,对干预组实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采取正常的护理措施。首先对两组患儿进行确诊,对于不符合治疗标准的患儿进行排除。跟患儿的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了解出现智障的可能性,根据家长的意见,对两组患儿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儿比对的预后进行分析。

1.2方法。

1.2.1早期干预的主要方式是:住院期间患儿的病情稳定后让护理人员对患儿的视力、听力和触觉等感知进行训练;出院之后进行护理干预,让高危新生儿进行定期的复诊,医生要根据患儿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营养饮食建议;让患儿积极地定期参与早期的干预训练,家长要耐心全面的配合。

1.2.2在随访中如果发现可能出现高度脑瘫的患儿要及时的就医,接受正规的综合康复训练。定期的让患儿进行体检,对家长进行育儿指导和合理喂养的指导,配合做系统的干预训练,预防疾病。根据诊断标准,对患儿的智能和运动发育的指数进行测试。

1.2.3对两组高危新生儿的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儿MDI和PDI的对比分析,护理干预组患儿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后,智能和运动的发育指数要明显比对照组患儿高,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患儿在3到8个月的随访中,出现智障的患儿占14例,在1岁的时候都痊愈,没有1例患儿发展成为脑瘫;对照组的患儿出现智障的患儿占26例,其中有2例患儿发展成了脑瘫,两组患儿在预后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对高危新生儿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儿的智能发育,新生儿在0到2岁的时候是中枢神经系统最迅速的发育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2]。未成熟大脑的可塑性较强,虽然会受到有害因素影响,生理性的神经细胞死亡增多,但是在脑部的区域还能够再产生新的细胞。在一些情况下,神经元皮层的结构会受到损害,但是对功能上的通路影响不大,能够在功能上得到代偿。以上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患儿在3到8个月的随访中,出现智障的患儿占14例,在1岁的时候都痊愈,没有1例患儿发展成为脑瘫。说明了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干预能够对高危新生儿的预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能够让高危新生儿的智能和运动指数得到提高,改善高危新生儿的预后,因此改善预后对于护理工作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3]。

对高危新生儿进行早期的干预,能够对改善预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新生儿进行定期的随访,采取早期干预的新生儿能够及时发现高危新生儿出现脑瘫,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进行治疗,这样才能更早的赶上同龄人新生儿的智力发育水平。对高危新生儿在发育最关键的时期采取早期干预的有效措施,能够减少和预防脑瘫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4]。对高危新生儿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首先能够让新生儿的家长进行积极地配合,根据医生的指导,通过有效合理的途径进行干预训练,对训练方案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更新,达到更好地效果。对高危新生儿进行早期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让高危新生儿的预后得到改善,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谷利凤,熊月娥,腾林海,王芝兰.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促进HIE患儿智能发育中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58(06):58-59

[2]李小洁,姚志红,高永芳.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73(0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