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效工作的重要性

高效工作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05 09:56: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效工作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效工作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医院;后勤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工作思路

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是医院物资、总务、后勤设备、基本建设工作的总称,所以在整个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医院要加强后勤管理者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后勤管理者以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医院的办院方向来统一后勤职工思想,进而推进医院高效、规范的运营。

1 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缺失导致的医院后勤管理者工作的弊端

文章主要对医院后勤管理者的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做探讨,以为文章的整体分析提供相关的切入点,进而保障文章整体分析的有效性。

1.1思想认识不足导致后勤管理者定位的缺失,医院后勤工作积极性不强。扬中市人民医院是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单位,因此在整个医院管理与运营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工作定位以及工作重要性判断上的缺失[1]。事实上,医院后勤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是医院正常运营的基本保障,现阶段由于对于后勤管理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后勤管理者对于工作的定位逐渐的产生了偏差,进而其工作的积极性难以发挥出来,整个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也难以获得高效率的开展,因此,强化医院后勤管理者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显著的必要性。

1.2团结意识与责任意识不强,导致现阶段医院后勤管理相对被动与涣散。我国医院大多属于国家事业单位,医院的后勤管理工作基本采用行政管理制度,即按照原有的条例或者是上级的指令来机械化的完成相关的任务。工作开展过程中团结意识与责任意识不强,满足于现阶段的涣散的工作状态中,进而后勤管理工作的弊端也愈发明显。

1.3对中国公立医院改革医疗事业的伟大意义没有充分进行理解,后勤服务改革缓慢。我们党和国家坚持发展公立医院改革,因此整个医疗事业的建设需要所有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与自我奉献。而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到位,现阶段,医院后勤管理者仍然无法认清自己岗位的重要性,对公立医院改革医疗事业的伟大意义也没有进行充分的理解,进而整个后勤服务的改革缓慢,后勤管理工作的进步不明显。

2 医院后勤管理者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主要思路

根据文章之前的分析,医院后勤管理者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到位导致医院后勤工作难以高效率的开展,对医院后勤管理者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主要思路进行探讨,以为强化医院后勤管理提供相关借鉴。

2.1定期开展思想教育,以思想认知的提升明确后勤管理者对于职业的定位与重要性的认知。在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医院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而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与后勤管理工作的实际进行同步起来,以思想认知强化后勤管理者对于工作的态度,进而不断的促进后勤管理者积极的投入到医院后勤工作中去,从物资、总务、后勤设备基本建设等方面为医院的运营以及医疗服务的开展提供最为有力的支持。

2.2以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文化建设,营造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医院后勤管理者队伍的建设是医院后勤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医院要重视对于后勤管理者思想素质的提升,积极的团结所有的管理者围绕在医院党委的周围,为医院医疗服务的提升提供最佳的保障。通过思想教育、工作交流、科室工作队伍素质培养等方面强化医院后勤管理者的思想认识水平,进而在医院后勤管理部门内部建立起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为医院医疗服务的提升以及科研探索提供充足的动力。

2.3以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医疗事业建设工作为主要教育内容,不断强化后勤工作的改革步伐。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医疗事业建设工作需要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努力,而其中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又是医院医疗服务提升的最重要的保障,医院要以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医疗事业建设的工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使得医院后勤管理者明确自身在整个医疗事业建设中的职责,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促使后勤管理者能够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以自身的完善与进步不断的推进医院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与进步,保障医院的后勤工作能够与医疗服务需求同步,使得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组成单位都能够高效的运营起来。

3 结语

医院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医院正常运营和提供医疗服务的基本保障,对医院后期管理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从工作定位、工作职责、团队建设等方面不断的强化医院后勤管理工作的进步。现阶段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对缺失[2],我国医院后期管理者对于自身工作的认知、职责的判断等往往会有一定的偏差,进而医院后勤管理工作的进步缓慢,与现阶段医院运营需求的差距日益增大。因此医院要根据医院后勤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的调整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以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结合强化后勤队伍建设,进而促进医院后勤工作高效开展,保障医疗服务的有效运营。

参考文献:

第2篇

摘 要 电力企业基于自身效益和促进社会经济、生活发展,需要做好用电监察工作,这也是确保电力系统平稳、良性运行的关键。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电力企业在用电监察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用电监察的工作的效率和顺利开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当前形势下,用电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效开展用电监察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 电力企业 用电监察 高效

电能具有清洁、优质、安全的特点,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电力能源日益超过石油、煤炭、天然气而成为企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的基础能源之一。电动车、电动汽车、家用电器、自动化生产设备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可以说,电能已经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近年来,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均出现大幅度增长: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49591亿KW时,同比增长5.5%;2013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3223亿kw时,同比增长7.5%;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552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在用电过程中,高效的监察工作非常关键,它不仅能维护电力企业的经济利益,有效降低违法用电现象的产生,而且能确保电力系统平稳运行,为社会经济、生活提供安全、稳定的电力能源供应保障,使电力能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最优化。

一、用电监察的含义

用电监察,也可称之为用电监察,具体来说,就是电力企业依据电力能源的相关法律法规、准则条文或事例经验等,对电力用户进行用电安全、用电隐患、设备性能、电力计量等的检查与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电力在人民生产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电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人员逐步增加,先进设备不断投入使用,与电力用户的关系日益紧密,因此,电力企业用电监察工作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

二、用电监察工作的重要性

(一)高效的用电监察工作是安全用电的重要保证

电力企业通过进行用电监察,能够及时发现用户在使用电能的过程中存在养的安全隐患,并根据用电监察的实际情况,及时处理安全隐患,能够有效减少电力企业和用户的损失,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因此,电力企业开展高效的用电监察工作是安全用电的重要保证。例如,山东某市电力企业每三个月开展一次大型的用电监察工作,由用电监察人员制定用电监察计划,进行统筹安排,每次都能发现很多安全隐患,主要包括用户乱接电线、电源老化、窃电、违法用电等问题,通过及时的解决,确保了用户用电的安全,也相应的促进了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高效的用电监察工作有助于提高电力企业服务质量

电力企业为用户提供电能以供用户使用实际上这是一项服务工作,其服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电力企业的长期发展。而高效的用电监察工作有助于提高对用户的供电服务质量,有助于提高用户的满意度,进而有助于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在用电监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用电监察管理缺乏体制性建设

在用电监察管理共中体制性建设还存在不系统、不完善的实际问题,很多企业能够看到用电监察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但是由于没有完善的用监察管理体制,就不能制止现实中发生的各类纷繁复杂的问题,进而导致用电监察管理中工作不积极、用电情况模糊、管理信息反馈不及时、监察意见不完整等现象的出现,甚至会导致用户窃电、偷电现象难于制止,大有持续性蔓延的危害和风险。这样的问题应该从管理制度和体制性建设方面入手,才能彻底解决用电监察中的问题。

(二)重视程度不足

在新形势下,一些电力企业仍然存在对用电监察共组重视不够的情况,没有将用电监察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执行,进而导致电力企业用电监察工作质量不高,影响到用户的安全用电,也给电力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导致电力企业对用电监察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过分的重视电能的生产及输送,但是,对电能输送的终端环节不够重视,导致用户在使用电能的过程中存在养诸多的问题,影响到电力企业供电服务的质量。

(三)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随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用电量的不断增加,用电负荷的不断提升,电力企业的用电监察工作也应重视起来,尤其是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有所提高,这样才能满足电力企业发展中的用电监察工作要求。但是,就现阶段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来分析,大多都停留在传统用电监察工作要求的范围内,而且年龄都比较偏大,用电监察工作效率不高,不利于电力企业的长期发展。

(四)监督力度不足

电力企业的用电监察工作,主要是对一些盗窃电行为、非法用电行为、不止当用电行为等进行检查,并根据实际情给予一定的处罚。但是,就现阶段用电监察工作来说,监察工作发挥的监督力度存在很大的不足,尤其是法律监管形同虚设,并未能将法律监督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甚至出现用电人员直接与用电监察人员对抗,其行为对电力企业的用电监察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负而影响。另外,电力企业在用电监察管理中应用的科技手段存在很大的不足,这都是电力企业有待增强的地方。

四、开展高效用电监察工作的建议

第3篇

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是一种相对独立的保证工作和咨询工作,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提高企业的经营运作效率。它可以对企业的多个方面的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和优化,例如对风险的管理、控制和预防等,促进风险管理的高效性,实现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正确的判断,其最终的出现点还是以企业的大局利益为目的的。

2企业内控审计的重要性分析

(1)监督作用。企业在对决策的执行过程中需要有一个专门的负责监督的机构进行实时的监督,这样可以保证决策的高效实施,也可以准确判断出决策是否科学合理,有利于促使经济管理活动向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内控审计部门是对企业各项活动的审查监督,它可以对企业决策的合理性进行实时的监督审计,对存在的不规范操作可以及时的采取措施解决,从而起到加强企业控制管理,促进企业稳定正常的发展运行。

(2)杠杆作用。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对风险管理这一块内容进行重点关注,不能忽视,要定期的对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确保企业战略规划的严谨高效,在这一层面,企业的内控审计相对于其他的第三方的审计而言,所发挥的杠杆作用更为明显。内控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很高的可信赖性,可以确保企业管理系统的健全完善,使整个管理系统始终维持下较低的水平位置,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可以把企业的管理决策贯穿到整个企业内部,从而发挥了杠杆作用。

(3)有利于保持企业控制活动的正确性。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可以对企业的各项控制活动起到较为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鉴定,它的重点方向是在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目标的完成以及日常经营效率等方面的体系保障状况,通过对这些方面的鉴定与评估,可以综合反映出企业的各项控制管理活动是否正确合理,对于欠缺的地方可以及时的提出修正意见,可以确保控制活动的高效实施完成。可以说,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又一次控制活动。

3当前企业内控审计的现状分析

3.1内控审计部门的功能发挥不够彻底

在现代企业的内部结构构成中,内控审计工作是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审计评价活动。站在执行程序的角度来看,内控审计人员要立足于企业的总体经营状况,把企业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方面包含在评估体系中,然而,当前很多的企业内控审计部门的任职人员在进行审计活动时,很多的工作人员只是按照改正错误的原则对执行程序上授权审批的某些遗漏点以及盖章审批等不属于中大型的风险,而且在执行内部制度欠合规等控制瑕疵做重点的披露,这样的话就会使企业内控的整体性造到了破坏,使企业内控审计对于一些重要的风险充分评估和把握得不到重视,阻碍了内控审计工作的整体效用发挥。

3.2内控审计体系的不完善

现代企业中,对于内控审计体系的建立还处于不完善的阶段,缺少必要的层次性和针对性,造成内控审计工作开展的盲目无序,没有形成一种高效的运行体系,对于企业的子公司和行业特色没有清晰的把握,常常是把既定的模式运用到各个子公司中,这样就是去了其原有的价值和意义,造成与实际的状况出入较大,使内控审计工作的可信度大大降低。另外,审计部门的设置没有考虑到其与相关部门的管控相对独立性,使其制衡性减弱,出现内部职能问题时,不能及时的处理解决。

3.3内控审计工作的落实不到位

内控审计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企业予以重视,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出现的缺陷和较弱的环节进行及时的改正,不断的优化完善,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造成企业内控审计工作落实的不到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甚至于很多的问题存在着屡次发生的现状,在进行问题的整改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整改标准,由于利益的因素会使整改工作落实不到位,审计部门的权利也非常的有限,造成内控审计工作的发挥空间过于狭窄。

4加强内控审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策略分析

4.1创新内控审计的方式,增强审计能力

社会的发展使得企业内控审计工作的标准不断的提高,因此,就需要企业在新形势下及时的跟随时代变化,创新内控审计的方式,把内部审计和外部专家相结合,实行跨专业、跨部门的交叉审计,对内控审计的增值建议予以重视,促进业务管控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内控审计的创新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改变单一的事后审计模式,转变为事前防控;第二,实行全过程的监督监管,保持内控审计的动态性;第三,不断的更新内控审计的手段,大力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行信息化的内控审计方式,不仅要加强实地审计,还要对风险控制的内控信息化系统进一步加强完善,尽可能的把内控制度贯穿于整个企业的各个控制系统中,实现对动态风险的自动化控制。

4.2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审计水平

业务能力强,综合能力高的审计人员是确保企业高效实施内控审计制度的重要前提保障。在企业的实际运行中,要提高审计人员对内控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的认知,从意识上形成重要的认识,企业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培训教育工作,不断的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水平,建立一支专业性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除此之外,企业还要为内控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对充分尊重审计人员的自身发展,实行合理工作的绩效考评,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确保企业内控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

4.3重视监督监管的作用

由于内控审计工作涉及到的工作面较多,在实行时较为复杂,因此,就需要企业有一支健全的监督监管队伍,对内控审计工作进行全工程的监督管理,促进内控审计质量的提升,在全过程的监督体系下,可以确保内控审计工作的全面高效,不会出现较多的遗漏点,使企业的管理活动更为严谨高效,从而促进了内控工作的健康发展。

5结语

第4篇

关键词:煤矿后勤管理;和谐矿区;重要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和谐矿区建设不仅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保证,对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而在和谐矿区的建设中,和谐的后勤管理工作直接维系着矿区的稳定,是和谐矿区建设过程中不可分割也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所以作为煤矿企业,只有结合实际并突出和谐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真正的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本文对后勤管理工作在和谐矿区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做出阐述,并对推动当前后勤管理工作和谐开展提出一些见解。

一、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后勤管理的工作目标是为煤矿整体发展服务的。在这个过程中,后勤管理需要承担提高后勤工作质量以及为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条件等重要责任。后勤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矿区环境治理、衣食住行等,以及与煤矿发展、职工生活息息相关,涉及职工生活的诸多领域、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是保证矿井高效运转的必要条件。后勤工作做好了,就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就会更好的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为矿井安全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每一个从事后勤工作的职工都要从全公司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后勤工作的重要性,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后勤服务工作。

(一)做好后勤工作,必须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质量。一是强化服务意识。针对后勤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和服务内容的复杂性,要牢固树立“你的满意,我的标准”的服务宗旨,强化服务本领,切实做好后勤的餐饮、洗浴等一系列日常服务工作,真正使服务保障工作有质量、有品位,让职工及家属放心、满意。二是要增强服务效率和效益。突出效率和效益,就是要树立后勤服务也是商品的观念,是商品就应该追求效益和效率的最大化。因此,服务保障工作,既要注意服务质量,也要讲求服务的时效;既要讲要公司的职工和领导满意,也要讲服务成本核算;既要满足物业管理正常办公运转的需要,也要防止和减少各种浪费现象。要体现服务中有管理,管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理念。

(二)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必须强化科学管理,完善各项制度。管理科学化是后勤服务工作的立身之本。要实现科学化后勤管理,首先创新管理机制。要以服务为宗旨,以管理为手段,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理顺后勤管理职能。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内外结合、统分结合、分类管理、按级管理的原则,更好地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后勤管理机制,切实把后勤管理工作抓实、抓好、抓到位。其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要根据后勤服务工作点多面广、琐碎复杂的特点,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行依法办事、依法增强服务保障能力,才能进一步规范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岗位责任。

二、做好后勤服务管理工作的思路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对后勤物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后勤服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后勤职工在众多繁杂琐碎的后勤服务工作中,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如何达到和谐统一是后勤职工工作愿望和努力达到的目标,如何解决处理好服务与被服务之间、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是煤矿物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面对这些严峻的后勤服务新挑战,如何为公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服务?如何在新的条件、新的环境下谋求新发展,以更好的适应、服务矿区?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应对挑战,让公司职工和领导满意。

在管理理念上创新。要做好新时期煤矿后勤服务工作,首先要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牢固树立“你的满意,我的标准”的工作理念,工作中以人为本,突出服务,系统化的为职工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在服务中实施规范管理,在服务中实现有力保障。其次,要积极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作为后勤部门应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式,通过市场化、社会化的途径,实现由“封闭式服务”向“开放式服务”的转变,为职工生活提供优质、高效、价廉的生活保障服务。

在管理体制上创新。后勤服务只有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协调能力,以“服务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为宗旨,以化解和消除企业后勤服务工作矛盾和冲突作为切入点,通过定期召开后勤服务工作“恳谈会”,开展“面对面信息交流互通”等形式,增加企业职工反映自己愿望和要求的途经,根据职工需求进一步推进精细化、专业化服务模式,不断探索后勤服务与管理及其改革发展机制,形成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管理体制,才能促进企业、后勤与职工的良性互动,才能推动企业保安全、保和谐、保增长和做大做强目标的实现。

第5篇

【关键词】 干部人事档案 集中管理 发展现状 重要性思考

前 言

集中管理,是档案归档整理中的重要管理模式与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其中,干部人事档案,也不例外,主要采用了集中管理这一方式。虽然对于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有相应准则,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不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有效的突破目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桎梏,如何发展出更多高效、创新的管理方法与措施、如何保障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的有效性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这样的发展现状与研究目标,本文就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发展从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发展现状、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发展的几点思考等方面展开论述与探究。

一、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发展现状

1.1 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内容与特点

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其目的是为了将干部的人事档案的信息进行集中化、统一化的存档、保管。而具体而言,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的职责与内容主要涵盖了以下几点:(1)对干部的人事信息、档案材料进行记录、归档与保存,从而形成完整的干部人事信息档案;(2)对干部人事档案提供借阅、转递、调查、保护等作用。在任何合理需要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的情况,负责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的机构有义务提供支持。除此之外,干部人事档案的集中管理还具有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业务建设、为国家积累档案史料等作用。而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工作具有依照特定法律准则、依托专门机构以及保密性较强等特点。由此可见,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

1.2 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虽然在过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基本完成了管理工作的职责与任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由于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手段落后,使得档案信息存在不准确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从纸质化管理走向信息化管理的转型发展环节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差错,这也要求我们在记录、归档管理中需要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第二,许多干部人事档案信息不全,普遍存在缺材料的现象;第三,在干部人事档案制作方面不够统一化、规范化,给集中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阻碍。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的发展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二、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的重要性

干部人事档案,是反映干部工作经历、表现等各方面情况的重要信息依据,也是维护一个干部合法权益的重要信证。由此可见,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的管理意义重大。

首先,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对记录了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的材料进行有效妥善的保管,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以及应用到干部人事档案的集中管理工作中,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进入了信息化管理时代,档案材料也开始出现了电子档案记录保存的管理方式,使得档案管理更加的长久且不容易损坏丢失等;其次,干部人事档案有效的集中管理,能够便于有关部门在人事调动过程中及时的获取干部的档案履历信息,有效的从这些材料中全面的了解一个干部的发展及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为干部的人事调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除此之外,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研究干部工作规律、反映客观基本情况的重要材料,进行集中管理,既可以保证人事档案信息的保密性与安全性,同时也组织随时可能需要使用时提供了便捷。由此可见,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深入探究,发展出更多有效的管理手段与措施。

三、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发展的几点思考

基于干部人事n案集中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做好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工作,从而维持其发展的持续性与高效性,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加大对管理工作的投入。人事档案管理,无论是对于干部的发展,还是对于史料的积累与保存,都意义重大;只有在思想上加强重视,在实践中加大投入,那么才能够更为高效的做好这一工作。

(2)完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机制,丰富管理工作手段与措施。人事档案管理,内容较复杂,积累归档工作量大,只有发展更多高效的管理机制与措施,那么才能够保障档案信息的万无一失。

(3)深化改革发展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模式。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优化管理流程,简化管理步骤,让人事档案集中管理更为便捷、高效、安全。

结 语

干部人事档案的集中管理,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发展之路可谓是任重而道远。但只要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我们只要能够正确的认识目前的发展现状,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完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机制,丰富管理手段与方法,那么就一定能够有效的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陆冬梅.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和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 办公室业务, 2015(10).

[2] 班炜炜. 探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在干部任免中的重要性[J]. 经营者, 2015(9):16-17

[3] 任春霞. 对干部人事档案专项清理的探讨[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 22(4):16-18.

第6篇

本文对我国煤矿高效掘进技术目前的使用状况进行了研究,描述了煤矿高效掘进技术对煤矿生产的重要性,分析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煤矿 高效掘进技术 应用 研究

1 煤巷高效掘进技术

随着煤矿需求量的增大,对煤矿生产的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不断的工作研究,逐渐形成了在煤层中采准巷道和布置巷道的煤巷高效掘进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煤矿的质量水平,还保证了采掘的效率。

煤巷高效掘进技术的掘进形式以巷道为主,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通风除尘设备、刮板输送机等单体锚杆钻机配套作业线和悬臂式掘进机是煤巷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的主要成分,其中掘进工作的进度和效率依靠的是悬臂式掘进机的功能[1]。目前我国主要应用的掘进技术中,掘锚机组中掘锚一体化技术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支护技术的协助下,一方面能使煤矿的生产过程更加安全和高效,另一方面还能减少成本的投入,降低时间的消耗。

但煤巷高效掘进技术的应用仍处在初步发展时期,成熟度不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为煤矿高效掘进工作做出最大的贡献。

2 半煤岩巷高效掘进技术

巷道掘进断面中断面面积和岩石面积的比例在3.33-1.25的范围内即为半煤岩巷道,煤矿掘进工作中,以中厚煤层巷道(厚度小于等于2米以及薄煤层)为代表的半煤岩巷道处于未开采状态,约占总工程量的50%。

因为半煤岩巷道主要是由岩石构成的,所以在掘进工作中应该结合不同的开采状况,谨慎的挑选合适的掘进机器,在选择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①构成机器的内部元件必须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能,简化系统的操作过程,安装和维修方面的成本较低;

②开采机器的截齿单刀力度够强,保证破岩工作有效地进行;

③开采机器的普遍特点就是重量较大,为使煤矿掘进工作高效安全就要使机器的重心偏低。

煤矿半煤岩巷道的主要作业模式为机械化操作,以中型机为主的半煤岩悬臂式的掘进机是掘进工作过程中使用到的机械,常见型号为S150J和EBJ-120TP,机重均在35t以上[2]。

3 全煤岩巷高效掘进技术

重型化和大功率的悬臂采掘机是发挥全岩巷高效掘进技术的主要途径,然而由于我国煤矿行业的研发技术有限,大部分全岩巷高效掘进技术均是由国外引进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远程监控、整机遥控及计算机等技术均涉及到了全岩巷高效掘进技术,在工况检测、切割断面监控及方向控制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

所以要加强对全岩巷高效掘进技术的研究,结合我国煤矿掘进工作的发展现状,研制出拥有自主产权的重型悬臂式掘进机,不断推动我国煤矿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4 高效掘进配套技术

高效掘进配套技术主要包括锚杆支护技术、地质保障技术和机载除尘设备。

锚杆支护技主要应用于地质评估及地质测试等方面,在重点矿区中较为常见,加强对锚杆支护技术,使其不断完善和进步,对煤矿掘进工作的进行大有帮助。因为井下的特殊的工作环境,不同的地质需要不同的条件,加上地下水、煤尘及瓦斯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干扰,增大了煤矿掘进工作的难度,通过探测结果的立体、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和超前探测功能等地质保障技术,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巷道,保障煤矿掘进工作能够安全高效的按进度进行[4]。机载除尘设备在煤矿掘进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高效除尘系统的应用能够保证90%的除尘率,提高了掘进工作面的环境状况。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信息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是现代煤矿行业的发展趋势,安全高效型煤矿生产是当前主要的发展目标。大功率和重型化的高性能机械设备是利用高效掘进技术的基础,要想增强煤矿掘进工作的效率,增大煤矿行业的经济效益,促进高效掘进设备和技术的发展,就必须有目的有计划的不断提高机械化程度。虽然我国煤矿掘进技术的应用和研发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同其他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相信煤矿掘进技术必定会为煤矿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孟宪峰.高效掘进技术在新立煤矿大断面岩石巷道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8).

[2]徐鹏飞,黄杜涛,解海,杜厚永.快速掘进技术在沿空综掘巷道中的应用[J].中州煤炭,2011(3).

第7篇

【关键词】护理工作;管理者;职业素质;基本途径

1 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1.1 适应护理管理者的管理角色

现在医疗体系对护理管理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管理者能够适应现代的管理角色,首先要严格遵守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岗位职责,在各方面满足护理管理的实际需求,并树立正确的护理管理理念,并不断适应现代护理群体的职业要求。同时,护理管理者要与医院其他部门相互配合,并增强沟通互动,因此要求管理者适应其自身的管理角色。

1.2 综合的管理业务能力

在医疗高速发展的时代,这就要求护理管理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管理知识,而且对于护理工作专业知识要有了解。在护理管理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要时刻保持自己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学习,加强自身各方面的知识,尤其要对护理新知识、新技术有进一步的了解,不能仅停留在现在阶段。只有管理者提升了自身的职业素养,在领导管理中不断影响护士,并带领护士学习新知新技,使他们尽快适应快速发展的护理改革,从而在护理工作中达到高水平、高质量。

1.3 管理手段科学合理

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工作、领导、管理、监督、计划都是管理者的范畴,这就决定了管理者必须要具有影响力,同时,在实施管理中必需掌握现代有效的管理手段。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人际交往中,一旦形成好的影响力,将会为管理者的管理带来无限的便利。因此,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用有效手段不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要不断学习,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更有说服力的管理,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在工作中的影响力,达到良好工作效果。

2 护理工作管理者素质的重要性

2.1 决定护理工作的效果

护理工作是护士以及专业护理人员对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提供的个人卫生方面的照顾和帮助。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情况,因此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利用现代的管理手段,对于护理工作的内容进行详细的管理,通过管理实现医疗的基本目的,因此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的有效性

2.2 促进现代医疗的发展

护理管理的方式多种多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医疗事业发展迅猛,为了能够适应现代的医疗体系,护理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引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同时,结合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情况,将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应用到实践中,进行有效的管理,保证医疗的进步促进护理工作管理的提升,管理工作的水平的进步又带动现疗的深入发展。

2.3 护理行业整体素质的体现

护理工作的管理对于护理群体起到了带头作用,尤其是在思想道德素质上,由于护理工作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护理工作者要具备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而管理者在这方面要进行正确的引导,管理者首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带动整个护理群体素质的提升。

3 护理管理者素质在现代医院的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3.1 科学的护理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关键内容

护理人员在专业医护人员中占有很大比例,而且护理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科学的护理管理工作可以提高现代医院的管理水平,在医院内部运行的各个环节都能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协助。因此,从医院的宏观的管理角度来看,护理管理者素质决定了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高低,作为医院管理的关键内容,科学的护理管理可以帮助完善现代医院的管理体模式。

3.2 优化护理管理是提高现代医院整体质量的有效途径

优质的护理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现代医院的整体效益,包括医疗水平的提高、护理工作的持续性以及精神文化的传播。因此高素质的护理管理人才不仅可以带领出工作高效护理队伍,而且为现代医疗体系整体质量的提升做坚实的保障。

3.3 高效的护理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医院管理理念

现代医疗体系中,时刻坚持以为人为本的基本精神,因此,高效的护理管理工作正是体现了这一点。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以人为本体现在对待病人和对待护士两个方面。在对待病人时,要考虑病人的实际,要让病人感到他们是受到尊重的,是被重视的,从而化被动为主动,让病人自愿接受治疗、主动配合。在对待护士时,也要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在管理中要多进行换位多沟通,这样才能促使护士更自觉地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同时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现代医院精神风气。

4 结束语

护理工作的有效管理可以为医疗事业的发展作保障,因此护理工作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决定了管理的最终成效。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积极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基本素质,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的管理内容。

参考文献

[1]张丽.护理工作中管理者素质的重要性[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03(12).

第8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仪表;管理;维护

近年来,随着电气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气仪表更具自动化和智能化,因而在电气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应用过程中,我们在享受其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还应切实加强对其的管理和维护,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应用成效的提升。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 加强电气自动化仪表管理和维护的必要性分析

在电气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加强对电气自动化仪表的管理和维护的必要性正在不断的凸显出来。首先电气自动化仪表属于科技时代的主要产物,其不管是智能化水平还是自动化水平均较高,因而只有切实加强对其的管理,才能确保其安全高效的工作;其次,电气自动化仪表的工作频率较高,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使用和维护不当,导致其性能降低甚至损坏,因而必须加强对其的维护和保管,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始终处于最佳的状态为电气测量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电气自动化仪表的成本较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只有切实加强对其的维护和管理,才能确保其得到最大化的应用,进而在降低自身成本的同时确保企业测量工作高效的开展。由此可见,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加强对电气自动化仪表的管理和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2 关于如何加强电气自动化仪表管理和维护的几点浅见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加强电气自动化仪表管理和维护的必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作为电气企业,必须切实加强对其的管理,尤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切实加强测量人员的指导,使其意识到加强对其管理和维护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电气自动化仪表的管理和维护,作为企业必须意识到加强对其管理和维护的重要性。而在电气自动化仪表日常应用过程中,主要由测量人员完成,所以必须在日常测量工作中切实加强对测量人员的指导,不断强化测量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强化培训,促进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并利用电气自动化仪表,切实加强测量工作的开展,从而不断强化测量人员的意识,使其意识到加强仪表保护的重要性,而这就能从根本上避免仪表被破坏。同时也能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维护成本[2]。

2.2 紧密结合仪表的运行环境开展针对性的维护管理工作

由于电气自动化仪表与空气直接接触,所以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不同的运行环境中使用,其在安装和使用以及维修等方面的要求均不同,因而在进行仪表管理和维护工作时,必须紧密结合仪表所在的环境,尤其是温湿度和压力等必须充分考虑,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维护。例如测温仪表在对锅炉的烟气和汽包的温度进行测量时,由于其所运行环境的温度较高,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就应预防其被过分折伤,否则不仅会导致所测的温度不准确,还有可能导致仪表被损害。因此必须加强对其的维护,才能确保其安全高效的运行。

2.3 紧密结合故障原因切实加强对其的维护和管理

在日常维护和管理过程中,由于其使用频率较大,所以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因而这就需要维护和管理人员紧密结合故障的原因,结合原因加强对其的修复,才能更好地做到对症下药。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电气自动化仪表故障出现的原因中,产品自身质量问题存在较少,主要因为密封性差、振动幅度大、维护不到位和人为破坏以及非人员破坏等原因导致其出现故障。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就应紧密结合故障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维护。例如在某发电企业中,为了工作的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使用波纹管压力计对锅炉的蒸汽压力进行测定,但是在测定之后,发现所测的压力与实际压力之间存在较大的误差,经过维护管理人员分析,最后确定是因为波纹管压力计的表盖密封性较差而出现的故障,因为表盖的密封性较差导致水渗入仪表内部,导致仪表被腐蚀,因而为了修复这一故障,就应在内部故障恢复之后将表盖盖紧,同时涂刷防渗剂,将固定螺丝利用专业仪器拧紧之后才能投入使用。由此可见,只有结合故障形成的原因,才能更好地确保其始终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

2.4 切实做好各项管理和维护工作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还应在日常工作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确保其维护质量的提升。

一是制定仪表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有效的明确,并结合仪表管理的需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加强对其的维护管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对于出现的故障,必须及时的做好记录,并及时的修复,若不能独立修复,则应上报上级管理人员,组织多方及时地进行修复,并结合制定的管理制度确保各项管理维护工作得到高效的开展。

二是切实做好仪表的冬季保温工作,由于冬季的气温较低,很多仪表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所以就必须加强对其的检查和保温,确保其温度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预防其因温度过低而引发故障。而为了确保其保温工作的有效性,就应结合仪表的需要采取针对性的保温措施,才能确保其安全高效的运行。此外,还应切实做好仪表的防腐蚀工作,才能更好地保证其运行质量[3]。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如何做好电气自动化仪表的管理和维护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上仅是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做好电气自动化仪表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的几点浅见。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电气自动化仪表的管理人员,必须充分意识到的加强对其管理和维护的必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对其的维护和管理,才能最大化的确保其始终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

参考文献:

[1]许跃.电气自动化仪表的管理与维护探讨[J].企业导报,2012(20):269-270.

[2]肖智勇.化工自动化仪表的管理与维护[J].化工管理,2014(21):148.

第9篇

1高校师资培训评估机制的现状

总体而言,现今高校开始对师资培训越来越重视,但高校的师资培训评估机制依然比较弱化,在思想认识上没有加以重视,以致影响了培训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对培训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多数高校培训组织者在思想认识上均比较忽视培训评估工作,认为把培训内容、培训过程把控好才是最关键的,培训评估的作用经常被忽略。部分高校没有意识到培训评估的重要性,故并未制定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也没有完善的评估机制,一般停留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简单了解,包括受训老师的态度、知识或技能等方面的收获情况,而对后续跟踪评价、体系评估等方面比较缺乏,这样很难为下一步培训计划与培训需求提供有效依据。

1.2师资培训需求分析不充分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计划制定的前提,是培训活动是否有必要组织,以及如何组织的事前充分论证。对师资培训需求进行有效分析是高校师资培训工作高效开展的关键,也是重要难题之一。某些高校在制订师资培训计划时多凭借经验主义,而缺乏与教师们充分沟通,以致没有准确把握教师队伍的整体动态,使得在制定培训项目时需求分析不准确,而且在后续组织实施过程中也没能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此外,学校的培训组织管理者,往往基于学习专业建设及课程设计需求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缺乏考虑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以至于影响了教育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1.3培训评估存在局限性且方式方法单一培训评估是培训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既要对培训过程中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进行考核,又要对受训老师在科研工作中能力水平的提升等进行评估。但是,许多高校的培训评估多停留在培训过程中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层面,基本忽视对培训后的受训老师的表现进行跟踪评估,而且对知识与技能层面的评估也多采用测试的方法解决,评估工作存在局限性,而且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在培训评估的认识方面,多数培训组织者也存在一些局限性,认为培训评估只是对培训效果的检验,忽视了培训评估也包含为达到较好培训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如强化监督考核,对参训者、授训者进行事前约束,确保培训效果顺利完成。

1.4培训评估与教学实践脱节高校师资培训应着眼于教学这一目的,应贯穿受训者的整个教学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培训结束之时。现今多数高校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多集中于培训结束之时,通过测试、问卷、访谈等手段对培训过程进行评估,而忽略了培训结束之后的评估,如教师知识技能的提升程度,以及这些提升对教学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效果有多少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现行高校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存在与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不利于培训效果的提升。

2健全高校师资培训评估机制的建议

鉴于培训评估对于培训活动高效开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而现行高校培训评估工作依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健全高校师资培训评估机制,强化培训实效,现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供思考。

2.1强化对培训评估的重要性认识培训评估是培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更是衡量培训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标准。为进一步强化培训评估的重要性认识,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组织培训,通过交流学习提升培训评估的思想认识。通过对培训组织者开展培训,或到其他先进单位进行培训效流,从思想认识上提升培训组织者对培训评估的重要性认识,强化培训组织者对培训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是最基础、最关键的,因为他们才是培训评估工作的具体操作者。二是领导推动,强化师资培训评估工作。通过领导的重视,领导的推动,来进一步强化做好培训评估工作,如认真总结每年高校开展培训工作的经验,并作进一步交流,全面掌握培训的具体实际情况,即可为今后类似培训项目提供参照和借鉴,包括培训经费开支、培训方案细节等,确保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提升师资队伍。三是营造氛围,潜移默化培训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认识。高校可以下发文件,强化培训活动监督与考核机制,以及通过一次次培训活动,进一步潜移默化教师对培训评估的重要性认识,促使教师客观公正地看待培训活动,而不是当做教学工作的放松机会,让授训者、参训者都能自觉约束自己,确保培训效果。

2.2科学进行师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影响着培训需求计划的制订,影响着培训项目的整体效用,它对于高校师资培训工作而言非常重要。高校教师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等不尽相同,对培训的需求也必然多元化,如学术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等参加培训的需求肯定有所差异,因而培训需求分析是在多样化需求的基础上体现培训项目的针对性,最大化培训效用。故而高校师资培训组织者应该多与教师沟通,掌握教师的想法,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掌握教师的真实想法,然后通过科学分析、准确把握教师的多元化需求,结合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学校专业设置、学科发展等情况,使教师培训有的放矢,兼顾校方与教师方的需求,以期达到预期培训效果。

2.3确保评估标准的科学性和评估方式的多样性从评估标准来看,既然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必然需要制订评估标准,评估标准是衡量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也是衡量培训项有无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评判依据。因而,在培训评估过程中,培训组织者不能主观性太强,应该事前制定科学、客观的评估标准。设定标准应该坚持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等原则,评估可根据受训者个体指标、组织方学校指标等综合设计。从评估方式而言,如何破除现行培训考核模式单一的问题,实现多元化,可根据评估对象、评估内容进行针对性选择,如可以采用知识测试、座谈交流、问卷调查、后续跟踪等形式,可以选取多方式、全过程、360度的评价等。培训评估要涉及训前、训中、训后等环节的评估,确保培训评估具有较好的实效性。

第10篇

【关键词】营销服务;电力优质服务;策略

电力资源是一种无形的商品,因此,其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符合市场经济的相关规则和规范。从电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提升电力产品的覆盖范围,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主要是依靠电力营销工作。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壮大,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已有的不规范观念,对原有的不科学服务体系进行改革。从目前来看,电力营销的模式不再拘泥于简单的单向模式,而是朝着现代化、智能化以及一体化的趋势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本文中,笔者主要对电力营销工作以及电力企业的服务性能上进行分析和探讨。

1.现阶段电力市场的现状

(1)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过去单一的产品已转变为多种类型,以前的国有供电企业的垄断地位逐渐被打破。随着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及成熟,电力企业要想获取发展,坚持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变得尤为重要。目前,电力企业根据市场机制的特点,并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纷纷设立示范窗口,努力用优质服务来提升自身的市场形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从而留住顾客。

(2)我国的供电企业现在虽然都提高了对市场营销工作的重视度,但由于营销理念及策略落后,服务意识并没有明显的改善。

(3)在我国,供电企业一直是具有基础性、社会性、服务广泛性的国有企业,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重要责任,自然受到国家的特殊管理。

2.优质服务的重要性

从客观上看,市场营销工作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其中主要包括内部营销和外部营销两种。其中,内部营销是外部营销的基础和前提,外部营销是内部营销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电力企业的营销人员需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在实际的工作中才能够提升营销的高效性,并且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这两个方面上看,营销企业需要首先从内部入手,在提升电力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还需要提升营销服务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地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具体来说,内部营销主要是指企业和员工的关系,而外部营销就是员工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只有内部的营销工作具有高效性,员工才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进而提升客户对员工以及企业的信任程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在营销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优质服务。因为,优质的服务是沟通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客户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所以,加强电力企业的营销服务强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电力企业要提高对员工服务意识的培训力度,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和教育,让员工从内心了解到营销工作中,服务质量的重要性,进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加强重视,将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客户。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电力营销与电力服务策略

3.1加大宣传力度

电力企业要想提升营销服务的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给用户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在此过程中,提升客户对电力营销工作的认识程度至关重要。客户只有在对电力资源质量、价格等相关的内容加强了解,进行对比分析,才能从根本上对电力企业提高信赖。为了做好这一工作,电力企业需要在营销的过程中加大宣传的力度,开设咨询平台,为客户答疑解惑。同时还要深入基层,让基层的用户也了解到科学用电和安全用电的相关事宜。因此,无论是电力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从客户的需求出发,结合自身的实际,以加大宣传力度维护手段,促进电力营销工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3.2加强电力设备的检修工作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在日常的运行中,加强对相关电力设备的检修和维护的力度是保证供电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促进营销工作正常进行以及为客户带来优质服务的重点。相关的电力部门需要从电路负荷量的大小和多少以及运行中障碍问题等方面入手,做好检修工作,提升供电网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区域网络修护工作,统筹兼顾,提升用电安全性,为客户提供保障。

3.3调整电价

将电力产品看成是一种商品就需要从市场运行的角度来对其进行控制和调整,电价在电力市场中不断发挥其自身的应用作用。对电价进行调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多数的电力企业看来,对电价进行控制是刺激消费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在保证电力企业正常运行的过程中,适当地调节电价,提升企业运行的高效性。同时对用电峰谷等不同的区间内采用不同的电价等等。这也是做好电力营销工作的重点。

3.4提升电能应用的快捷性

为了更大限度的开拓新的电力市场,电力企业还应该做好广告宣传工作,对针对性的推出一些电力产品与供电服务,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不同用电需求,使得能源消费市场当中的电力消费比例不断上升。

3.5完善售前售后管理

从对营业窗口的情况看,仍有不少窗口人员工作状态不佳。突出表现在态度不热情、业务不熟悉、精神状态不佳、行为举止不规范等方面,与要求有很大差距。这充分说明对优质服务的认识还不深刻,或多或少地抱有走过场、搞形式的心态。单位领导要组织暗访,对不在状态的职工要严格教育、严肃处理。

3.6加强窗口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使营业大厅前台服务更加细致、周到,增强对客户的亲和力,在提升窗口形象的同时,规范窗口人员的着装举止、礼仪行为,对窗口人员进行礼仪、服务培训,提高窗口人员的素质,实行营业窗口无午休、无周休制度,向用电客户展示全新的营销服务形象,为打造现代化的营销服务体系,建立反应快速、管理严密、灵活高效、贴近客户的服务队伍奠定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营销服务水平的高低对于电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更是有效提高电力优质服务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电力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建立更加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逐步提高电力优质服务水平,加大对高素质电力人员的引进,积极与客户之间进行沟通,并及时解决其在用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使其真正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从而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志峰.邹议提高电力优质服务水平的对策与措施[J].电源技术应用,2013(02).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 行政管理队伍 措施

行政管理是高校的三要素之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高校行政管理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教学和科研的水平。伴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教学和科研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对行政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深刻认识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性,挖掘当前行政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全面推进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精干、高效、责任、服务的高校行政管理队伍。

一、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意义

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为了实现教育工作的目标,依靠一定的机构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有效完成学校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1]行政管理作为高校的三要素之一,其队伍建设关系着高校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关系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可以促进高校更好地发展。伴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深入进行,高校发展的自主性增强,管理权限增强。如何招揽学生、如何培养人才、如何保持永续发展,不仅需要教学管理工作的运筹,更需要行政管理工作的运作。[2]高水平的行政管理可以有效解决高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可以使高校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这客观上要求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而优秀的大学需要优秀的教师、科研、管理、制度、观念,优秀的管理可以有效激励教师,可以健全管理的制度,科学规划发展的远景和目标,从而推动高校的发展。

二、当前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高校行政管理的队伍建设一直被忽视。[3]在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行政管理人员的地位较低,行政管理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和科研被放到重要的地位,而行政工作则被看成附属品,从而被轻视。这种现象甚至影响到了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自我认同。这种现象实质是因为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被深刻认识。

(二)行政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低。行政管理队伍相对于专职教师队伍来说存在着学历低、管理水平低、创新意识弱等问题,总体上来看,行政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在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中,还有部分行政人员是在引进优秀教师时,以安排家属的形式被安排在管理岗位上的。行政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与高校发展日益要求的高水平的行政管理之间差距加大。再加上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重视不够,没有系统的培训计划,仅有的培训又缺乏针对性,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持续的提高能力。

(三)行政管理队伍的待遇偏低。在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着行政人员工作量大、待遇低的问题。与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相适应,高校教师的待遇问题逐步得到落实,教师队伍逐步稳定。但是,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待遇偏低,特别是近年来,高校的分配制度向教学倾斜力度较大,行政管理人员待遇达不到教师的平均水平。[4]由于行政管理人员待遇偏低,很多有能力有想法的人员不愿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或者有些已经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也想方设法提高学历为转岗做准备。行政管理队伍的不稳定造成了工作人员无法潜心研究工作,创新方法,扎实做好工作。

三、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分析

第12篇

一 当前造成煤矿安全危害的因素

当前,煤矿地下矿井开采过程中,导致矿井危害的主要因素除了地质灾害以外,还包括煤层瓦斯气体、煤炭粉尘、震动噪音、透水、地下火灾等安全隐患。不同的因素导致的安全危害不一样,具体如下:

1 煤层瓦斯

煤矿瓦斯属于游离于煤矿岩层结构内的一种易燃易爆性混合气体。瓦斯的渗透能力高,不能维持生物呼吸,煤矿瓦斯的主要危害形式有瓦斯窒息、瓦斯燃烧、瓦斯爆炸以及瓦斯爆炸引起的煤尘爆炸或火灾等连锁反应。

2 煤尘危害

煤尘是指在煤炭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小颗粒。煤尘具有严重的污染性能,可诱发人体煤肺病。地下矿井中,当煤尘浓度和氧气浓度达到一定极限时,如果有明火引燃,则会发生煤尘爆炸,其危害性十分巨大。

3 煤矿火灾

煤矿火灾是指煤矿采掘过程中,因矿物质自燃或者人为因素导致的发生在煤矿井下巷道、采场、采空区等地点的非控制性燃烧灾害。另外,能够威胁与波及煤矿井下安全的地面火灾,也属于煤矿火灾。煤矿火灾的危害性波及范围较广。

4 矿井水害

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开挖爆破或岩层结构形变沉降导致煤矿周围的地下水文体系严重受损,造成地面水体或地下岩层结构中的地下水体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突入矿井采空区、巷道及作业面形成的矿井透水事故。

二 煤矿实施“一通三防”工作的重要性

煤矿“一通三防”工作指的是针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矿井通风、瓦斯防治、煤尘治理、防火灭火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根据近年来的导致煤矿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分析,由于煤矿“一通三防”工作落实不到位而导致的矿难事故具有以下严重性:

1 突发性:煤矿矿井事故往往是由于安全生产管理疏忽导致瓦斯、煤尘爆炸以及透水火灾事故在瞬间发生,突发性较强。

2 高危性:矿井事故的发生往往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所有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3 破坏性:不论哪种矿井事故发生,往往导致矿井井下工程和生产设备系统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生产中断瘫痪,也给事故抢险增加了难度。

4 继发性:很多矿井事故发生后,易在较短时间内诱发其他相关危害性事故,具有很大的连锁性反应和危害。

鉴于此,为了保障当前煤矿井下开采的安全高效运行,杜绝煤矿重大矿难事故发生,针对煤矿危害性较高的矿井安全生产隐患,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与防治,实现矿井通风、瓦斯治理、煤尘防治、以及火灾防灭等煤矿“一通三防”工作的综合性管理,有利于推动煤矿资源的科学性开发,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现代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好煤矿“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三 当前煤矿“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煤炭市场供求关系的紧张,煤炭资源的矿井开发呈现规模化趋向,煤炭经济的迅速增长,导致了很多煤炭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受经济利益驱动,安全生产的管理意识严重滞涩,组织监管机构散乱;过于注重生产效益,忽视了安全生产管理,造成了煤矿“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严重弱化和脱节,给煤矿井下安全开采滞留了大量的安全隐患和弊端。

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超强化生产,井下安全通风设施配置不高,煤层瓦斯、煤尘等毒害物质处理不善,防灭火放透水设施不到位,致使有些矿井因此引发了重大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火灾及透水等安全事故,造成极大地生命财产损失,同时也给煤矿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

因此,如何搞好煤矿“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杜绝重特大矿井事故发生,是现代煤炭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四 新形势下加强煤矿“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措施

新形势下,加强煤矿资源生产开发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需要坚持科学高效、严谨落实、优化监控的原则与措施进行实践和落实:

1 强化责任意识,增强煤矿安全防患管理观念

煤矿开采安全生产,关系到广大矿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必须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认真执行“一通三防”的各项技术措施,增强煤矿安全防患观念,杜绝麻痹轻率思想,提高安全生产素质。

2 严格执法整顿,加大煤矿“一通三防”监管力度

煤矿开采属于高危性行业,“一通三防”管理工作必须由高素质的监管机构进行长期高效的依法保障和落实,相关单位要基于长远高度,深化煤矿“一通三防”管理理念,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生产运行。

3 完善管理机制,优化煤矿安全生产程序控制

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有利于煤矿“一通三防”工作的正常开展与落实,新形势下,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和完善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机制,科学规划安全监控预案,建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保障体系,

4 拓展融资渠道,保障煤矿“一通三防”管理设施投入

市场经济环境下,煤矿安全生产必须具有一定的资金保障,主管部门要充分整合各种有利资源,拓展多种融资渠道,保障煤矿开采安全生产机械设备的充备供应与资金投入,保障煤矿“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5 优化资源配置,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实践

现代科技的创新与应用,推动了安全采煤技术的发展,煤矿“一通三防”管理工作,要严格煤炭资源开采设施的配置与保护,利用有效措施,开发煤炭瓦斯、火灾、煤尘、透水等危害的综合治理与管控。

6 实行舆论监督,发挥社会安全治理的作用

煤矿“一通三防”管理工作,要拓展监管渠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的监督功能,增强煤矿开采安全生产的透明度,推动社会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关注,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的舆论监督机制,督促煤矿企业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