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6: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政治;总复习;教学策略;制定计划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高中生们面临的第一次人生的大型考试,这是他们是否能够进入到心仪的学府继续深造的门槛,它关系着孩子未来的学习甚至是人生职业规划的选择。由此可见,高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的责任之重大。因此,为师者要肩负起家长的期望和孩子的未来,尽力的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他们在这次考核中表现得更加优秀。高中政治是一门基于当下时政和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性社会学科。要想学的好,就要强化孩子对于知识点的记忆,鼓励他们对社会现象和国家的相关政治进行自我的思考,帮助他们梳理好已学的必修及选修课本的知识,减少孩子学习的压力和困难。
一、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做好复习工作的时间安排
众所周知,高中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科目较多,学生需要分配给每个学科复习的时间有限,复习的时间比较紧张,加之高中政治课程的知识点较多而上课时间较短,使得高中政治的复习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一线的高中政治教师要有意识的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及实际的学习情况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使得高三政治学科的总复习工作有据可循。【1】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制定高三学生的复习计划时,我会根据当年高考的高考大纲的要求和每本必修及选修教材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制定。争取让学生的复习能够符合高考考试的范围,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与生活》的复习过程中,我会根据经济生活中生产、经营、交换、消费的四个环节作为必修一的总复习的整体脉络,然后将各个单元的内容以树状图的形式融入到整个脉络当中,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制作成一份整体的复习课件,并要求自己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这部分的复习计划,然后,再分配到每月、每周和每天的复习任务中,何时进行知识点的复习,何时进行习题的操练,从而有序的组织学生进行阶段化的复习。
通过制定这样的有序的和科学的复习计划,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总复习时间的浪费,提升学生复习的效率。在学生考试回答政治综观题的时候,他们的头脑中也能更快的出现必修一章节的具体知识,有助于增强他们答题的信心,降低考试的紧张感。
二、微观社会动态与考试倾向,打牢基础知识
为了能够从其他高三政治教师的教学课堂中得到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思考,我常常与许多一线的高三政治教师交流。在交流时,我发现他们常常找不到复习工作的切入点,只是因循守旧的根据课本的目录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依次复习。【2】这样的复习方式看似十分合理,可是,由于本身高中政治的知识就比较复杂,考试的范围较大。如此庞大而无捷径的复习方式,只会给学生造成记忆的压力,导致孩子在答题时出现“背串知识点”和“记错知识点”的现象。【2】
因此,在实际的总复习时,我会先翻阅近几年的高考文综政治部分的试卷和考试大纲,观察高考出卷老师的出题意向及热点考察内容,然后给学生们划出各个单元的重难点知识,要求学生强化对这些知识点的记忆。对于冷门的知识,就只要求学生稍有涉猎即可。而对于孩子们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我会利用专门的时间为学生讲解知识点之间的差异。比如:政府的职能与党的职能的差异等。
例如:在观察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我发现在人教版必修二《政治生活》的高考考察上,大题的题型考察的内容主要围绕政府的性质及作用、党的性质及作用展开。所以,在帮助高中生们复习《政治生活》的内容时,我会先帮他们罗列出政府和党的相关知识要点,要求他们必须将这些要点作为重点背诵的内容。然后结合当下的时政“依法治国”的政策,我会收集一些相关的例题,供学生们练习,熟能生巧,从而锻炼学生们运用党和政府的相关知识点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复习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高中政治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的国家政策的小小的变动和每一件国家大事的发生都很可能成为出卷老师出卷的出发点。因此,我会要求学生们不能死记硬背课本中的知识,而要多多阅读报纸、观看新闻、了解身边的事情,时常思考这些内容与课本中的哪些政治知识有关,从而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的养成留心生活的习惯和运用课本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我从事高三政治教学的过程里,时常有学生会向我提出一个这样的疑问“老师,我不知道怎么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3】看到孩子们被政治难题弄得手足无措时表现出的失落的目光,我决心要好好的培养孩子提取信息的能力,打消他们答题时的畏惧情绪,让他们在看到题目的时候,能够正确并且迅速的检索到题目中有效的信息,节省答题时间。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B高中生们提取信息的能力。如下题:
首先,我会要求学生们先看一下三个图表标题、图表的具体内容及其横纵向的变化和角注,尤其要注意图表殊年份的重大事件及其导致的特殊变化。此题的标题分别是“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我国消费和投资”、“我国经济增长”,图标的具体内容主要是关于以上三个标题在城乡中的经济情况的对比分析。
其次,在观察完图表中的信息后,我会引导学生去思考图表现象后面的本质。例如:“为什么这一年份发生了这样的现象,本质是什么?”在此题中,导致我国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我国农村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仍然低于城市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
最后,在进行答题时,根据提干中所给出的信息回顾课本中的知识,逐句逐段的在旁边标注出与其有关的课本知识,再明确知识点的逻辑顺序,简洁明了的在答题纸上写出答案。
如上题中的“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关键字眼高中政治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联想到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中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答题时很容易出现罗列知识点的现象。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还要明确要求学生要结合题目信息进行适当的发挥。
经过一段时间的“举一反三”的读题和审题的训练,在日常的作业和月考中,我发现学生们在书写政治答题的答题点越来越有逻辑,准确率不断提升,令我十分欣慰。
四、适当练习,帮助学生规范答题过程
众所周知,强度太大的练习很容易让孩子们产生厌学的情绪。但是,适当的习题训练却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答题速度和心理素质,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所以,为了提高孩子的答题能力,规范他们的答题过程,我会适当的为高中生们准备一些习题训练。
例如:在批阅孩子们的作业时,我发现孩子们的答题比较嗦,容易出现知识点逻辑顺序错乱的现象。我会出一些答案较为简洁,知识点逻辑顺序要求高的题目给他们练习。
总结:高三政治复习是学生提高政治解题能力和进行系统的政治复习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教师要先从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入手,认真观察当年的热点话题和考试的动向,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规范他们的答题过程,帮助每一个孩子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孟繁华.传媒与文化领导权 --当代中国的文化生产与文化认同[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1)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引言
高中政治思维能力运用有利于学生理解高中政治知识点,对政治学、哲学知识框架体系掌握更透彻。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有着积极的意义。传统政治教学采用的是原始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填鸭式”教学,主要以完成教W任务为出发点,不利于学生强化政治学习的思维能力,是一种应试教育的典型代表。
一、思维能力的分类
高中政治的抽象性决定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以下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把握能力,丰富课堂,使政治课形象、生动,培养学生对学习政治的兴趣。
(一)分析性思维能力
根据高考考纲,选取高中政治教学的知识点,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分析能力越强,解题效率越高。现行人才选拔体制――高考制度制约了学生政治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大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缺乏分析能力,对政治知识的学习并不透彻。在传统高中政治教学中,一些老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不完全深入,缺乏深刻的见解,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对学生分析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未产生积极作用。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对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延伸,在掌握的知识前提下,基于基础的知识点思维,对知识点进行创造性分析,提出创造性想法。这种创造性想法是一种更深刻的见解,是上升到一定层次的想法,是比分析性思维更高级、更深层次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需要一定的知识沉淀,是经过知识积累后期形成的思维。教师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使用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课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环境。
(三)实践性思维能力
政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因此培养实践的思维能力,是更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实践的思维能力是在实践基础上发散思维,形成总结性思维。课堂上对此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能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抽象性知识的掌握。知识被赋予实践性,学生能迁移学习。学生通过实践积累经验,经验越多,对知识的拓展越有宽度和广度。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分析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一,运用概念解释法。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是一个知识体系,是由抽象性知识构成的,知识的最基本反映是概念。概念是客观事物最基本、最本质的反映,对概念的掌握是最基本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对概念的理解能激发分析性思维,有的概念在字面上具有相似性,对相似概念进行分类学习,总结不同点和相同点,本身就是一种分析性思维的学习。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清楚地解释其概念,帮助学生在理解概念中发散思维。举例来说,高二政治必修三教学中,对“民族”这一课题的学习,首先对“民族”这一概念学习,民族概念教学要从民族的基本特征开始,然后讲解民族的发展到民族的壮大这一历史过程,接着对民族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如部落、氏族,进行比较分析教学。第二,线索式教学。高中政治课不仅注重个体概念教学,还时刻对学生灌输系统性的知识。高中政治知识具有连贯性,理论体系的教学尤为重要,要注重培养学生政治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马克思体系是最基本的理论体系,教师在对每个知识的讲解中,时刻传输马克思理论体系轮廓,把灵活地运用到课堂内。政治学习围绕马克思理论体系,既方便理解又能解决分析问题。第三,比较法教学。抽象性的相似概念,需要进行比较才能加深理解。例如在讲解市场经济的特征时,市场经济的四个特征,即平等、竞争、法制、开放,通过分析比较各个特征的具体体现,通过市场交易出现的现实行为反映各个特征。同时,通过四个特征学习联系资本主义市场,从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对比教学,寻找差异,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学习。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一,鼓励学生创造创新个体。政治学习不仅是对概念和理论的把握,更要发现知识点背后的人文主义光芒,只有政治知识富于人性化,学生才能感受到政治中哲学的智慧。可以通过演讲、播放短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教育等。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历史短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历史感、责任感,才能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通过浓厚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的传递,学生将这种情感转换为内在的学习动力,转换为探索知识的创造性思维。第二,不否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学生对传统思维的否定,追求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就是求异思维,这种求异思维通常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学生的求异思维越强烈,老师越应站在教辅的角度,通过扶正的方式鼓励学生继续思考。举例来说,哲学的辩证知识点教学中,选择传统意义上的真理作为教学素材,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学生对此“真理”提出异议时,善于倾听学生发表的驳斥理由,从而对学生传输辩证知识的教学。第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哲学的学习具有抽象性,知识富有生动性,才能加深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为重要。学生在视觉上受到冲击,在看得见的素材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建设,创造新的概念形象。对课本内的白纸黑字的抽象概念想象出更贴切生活的具体形象。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一些具有情景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进行想象,即使与理论相悖、矛盾,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对原始概念理解更深刻。
(三)实践性思维的培养
实践性的思维指不仅在实践中联系理论,还在实践中联系理论之后总结实践性思想,提出实践性的思想,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第一,以导学式的常规课为主导。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出真知。最基本的实践是对考题的解答。在课堂上,对政治考题进行解题能力的分析,判断学生积累的知识是否具有实践性。构建导学式的常规课堂体系,在这种常规课堂体系下,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发现政治学习的难点,运用联系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在思考环节加入现实中的人和事物,通过实际现象和事实加深对自学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确定实践的目标,并探索实践方法,模拟实践效果。第二,课堂教学形式采用主动式的活动课。活动课中心内容是政治课的学习内容,采用富有实践性的活动形式,不仅培养学生对理论实践的兴趣,还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这种活动课以丰富学生经验和积累实践真知为目的。哲学学习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在活动中设计需要解决问题的环节,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哲学的理论知识,既积累了知识,又丰富了哲学的实践性。模拟实践教学对教师具有挑战性,对活动课的把控是最重要的,保证学生在实践课上不偏离主题轨道,维持课堂正常秩序,活动形式的编导要科学合理,才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性的魅力。
结语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学的需求,开展素质教育并非一味灌输知识,应当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高中政治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并在学习思想政治中不断提高各种思维能力,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静.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赤子,2014(8):135.
[2]赵国民.关于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高考,2014(6):94.
[3]王远.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校园旬刊,2016(9).
[4]尹君.基于思维三元理论的高中政治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师,2016(2).
一、微课的提出背景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小型的课堂教学,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源于国外实行的“翻转课堂”。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 的化学老师 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 在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并推动这个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使用。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实际上已经出现微课教学的萌芽。
从国内来看,当前各类微课制作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微课在各个阶段、各类学科、各个地区的应用正进入火热的试用、探究阶段,不少老师开始探索微课与高中政治学科的有机整合及微课对创新教学理念的要求,开始反思微课在政治课教学中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但这些思考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系统地对此进行研究并形成理性认识的课题暂不多见,只有胡铁生老师等人开始了对微课应用的高起点、大视角、全方位研究。但从高中政治学科方面对此进行研究并总结汇集微课资源的学校暂时还没有。
二、微课的研究准备
1.认识、学习微课的含义、意义及发展趋势。政治老师刚开始对微课不够熟悉,为了使大家对微课有深刻了解和认识,可通过专家讲座、小组讨论、网络学习、组内交流等方式了解微课,使老师们对微课产生兴趣、创新理念、拓宽视野、引发思考。
2.分析、研究微课在高中政治学科的应用。可从应用范围(政治学科的四本必修教材、政治学科的学法指导)、应用原则、微课类型、应用要求等方面预先确定微课素材,为具体应用策略与实践过程提供方向上的指导和准备。
三、具体的实施过程
1.确立分工,分解任务。四本高中政治必修教材与学法指导的学习方法、题型分类、答题规范等有利于微课教学的任务分配到研究小组的各个成员。
2.具体制作,应用教学。一是购买设备,下载软件。教师需要配备笔记本电脑(台式机需要购买摄像头、耳机),下载课件制作软件和微课制作软件。二是每周一课,听课评课。每个政治教师每周按照课时量写好教案,制作好微课课件。并在每周三上午组织政治教师听课,听课的内容和目的是:评价和交流微课的制作质量、使用效果;评价和交流师生理念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要求; 评价和交流教学目的的达到程度、效果的提升高度。三是每月一会,交流落实。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会议,作好记录。内容是成员交流各自制作微课的经验和做法、利用微课进行教学的实践过程,检查好本阶段中的研究任务,并把下一阶段的任务落实。四是师生互动,运用微课。把前期制作好的微课资源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学校网络设备进行学习。并组织政治教师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设备创设适合学生使用高中政治学科微课进行学习的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微课资源的使用对于改革传统课堂具有怎样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五是总结心得,撰写论文。政治教师定期总结制作和使用微课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注意事项与适度原则,形成结论性的课题研究论文、结题报告和课题策略论文,准备好课题结项材料。
3.反馈成果,汇集资源。一是分类排序,检查成果。学校把政治教师在前期已经制作和应用的微课资源进行分类排序,编好目录。在逐一检查好每人完成的成果后,学校形成一整套的高中政治学科微课资源。二是上传网络,资源共享。教师利用名师工作站和校园网上传微课资源,开展网络交流和评价,完成后续跟进。三是及时反馈,修改完善。每个政治教师对网络交流和评价的信息及时进行反馈,并有针对性地对微课资源进行修改,使其趋于完善。四是调查访谈,检查成效。学校通过前期教研组各成员在教学一线的微课制作工作和教学使用实践,对试验班级学生进行调查访谈,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五是总结经验,撰写报告。
四、微课的研究启示
1.微课与高中政治学科的整合存在广阔的交融空间。微课在高中政治必修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学法指导方面都可以运用。如教材中的经济、政治、哲学、文化部分的各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学习方法、试题类型和答题规范等要求,都可以利用微课进行精细讲解、集中学习。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政治;德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4-0017-01
高中政治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其课程知识大多数偏向抽象性和理论性,有些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放弃学习。针对这种现状,教师需要构建开放并且具有活力的政治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能将无形的情与有形的境有效融合,使学生在生动的场景中加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实现抽象知识的具体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本文以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为例,研究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构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脱离生活情境的政治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与理解。因此,要想实现有效的政治教学,就必须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促使政治课堂面向生活、走向社会。在将日常生活引入课堂时,教师应当抛开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视野从课本扩展到更加宽广的时空,注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学习热情。倘若教师讲解某一政治知识点时,引入的是学生完全不了解的事情,那么让学生理解就非常困难,甚至将学生带往困惑的境地。因此,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哪怕是学生感兴趣的小说故事情境,都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真正落实抽象问题具体化,为学生深入理解政治知识打下基础。例如,学习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观点,教师引入金庸的武侠小说,立刻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将学生对金庸小说特点的回答进行总结与归纳,得出金庸武侠小说具有哲理性质的结论。究竟具有怎样的哲理性质呢?教师让学生仔细回想《倚天屠龙记》文中的主人公张无忌的一生:本是武当派张五侠的儿子,“根红苗正”,后来却成为“魔教”教主。此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理解哲学中“矛盾”的含义。这种注重生活导入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快地融入政治课堂学习之中。
二、巧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一直都是教师掌控课堂的常用手段,但倘若大多数是围绕教材内容的单一的检查式提问,则难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难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需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和探索性,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能够将学生对知识的表面理解引向深入探究。例如,在讲解“矛盾具有对立统一性”这一知识时,教师可利用金庸小说将学生带入课堂,然后向学生提出“明教被称作什么”“它与名门正派有什么关系”“这种现象说明什么”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引起学生激烈讨论。随后,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由此引发学生对此现象进行哲学上的思考,得出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结论。接着,教师又向学生提出“没有正、邪势力的江湖存在吗”等问题,促使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明白“正、邪两派虽然水火不容,但相互存在才能构成江湖”,由此得出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依赖的结论。这种将知识一分为二的讲解方式,能使学生对问题的内容有全面认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能够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通过图文声像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将抽象知识形象化、深奥转为浅显,使传统枯燥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特别是在政治学科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种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例如,教师引导学生研究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哲学知识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部分片段,让学生对视频里的故事情节l展进行分析。“今天华山论剑、明天决战京城,今年你是天王、明年我是至尊”,在金庸武侠小说里,江湖恩怨、是非多吗?这一个个是非与这些江湖恩怨是什么关系?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激烈讨论,并列举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几个桥段进行分析。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一个个是非与江湖恩怨之间有着特殊矛盾与普遍矛盾、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可见,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的还原,能够促使学生畅谈学习内容,让学生学会分享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情境教学法和政治学科知识的讲解、情感的互动有效结合,对政治教学非常有利。它能够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政治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促使学生情感与价值观得到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黄丽君.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5(06).
[2]罗娴.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 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现状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8-057-01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的发展。科技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学校教育作为我国重要的教育形式,其教学质量的发展关系着整个民族的未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前沿阵地,其教学有效性直接关系着整个教育水平的发展。高中政治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其教学的相关工作和采取措施提高其教学有效性,无论是对于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还是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高中政治在教学方法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在发展的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高中政治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阻碍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发展。本文主要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过于重视应试教育,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
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高中有些政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被考试大纲牵着鼻子走,大纲上要求考什么就讲授什么,对学生的要求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习效率降低。
2. 教学方法单一
很多高中政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一味地沿用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大多是要么照本宣科,要么就是以老师讲授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得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容易使学生对政治学习产生厌恶的心理。
二、解决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政治教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对于高中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高中政治实际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与不足,严重影响教学的开展,甚至成为了政治教学发展的障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成为了高中政治老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对其具体措施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以供参考。
1. 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应该采取措施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老师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和尊重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老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要采取措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发挥其课堂主体的作用,从而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比如,老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在生活中选择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发现政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实用性,而且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分析完材料之后,说说自己对于这一知识点和案例的理解与看法,并且让其他同学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交流意见的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政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老师要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比如,在复习课时,老师可以采用游戏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当讲到抽象的理论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一些视频或者图片,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以助于学生理解接受;还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以及时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政治知识进行分析,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等方式,自由发表看法,互相点评等等。这些教学方法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注重学生材料分析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对话教学,开放性,参与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8-0038-02
对话教学思想由来已久,先秦时期的孔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都是对话教学的实践者。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其著作《被压迫者教育学》中系统地阐述了其对话教学思想,指出教育和教学应该是对话式的,是一种对话性、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高中政治课的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就必须变单一传授式教学方式为对话式教学。但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学生的知识基础、客观环境等对话教学因素中,教学内容这一关键因素,并非全都适用于对话教学模式。我们只有选择适宜对话方式的教学内容,才能发挥对话教学的优势,有效开展对话教学。
一、需要学生深入理解的教学内容才适宜对话教学
适合对话教学的教学内容,首先是一些具有深入理解性的知识;那些已被学生掌握和学生完全陌生的知识都没有开展对话教学的必要。
学生对某些知识虽有所理解,但其理解一般都缺乏深度和广度,采用对话教学的策略则能很好地增加深度,提高广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中,有两种知识没有必要进行对话教学:一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知道的“供求对价格的影响”这一知识点,一是“价值决定价格”这一知识点中学生从未接触过、完全陌生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而学生对“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虽然关于“价格对生活的影响”这一节点都深有体会,但是体会并非理性认识,更未上升到理论高度。这类学生有所了解但又理解不深的知识,就符合“理解性”特征。对这种知识采用对话教学的方式组织学习活动,能充分发挥对话教学的优势,有效地促进或加深学生的理解。原因有二:一是这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尚不全面,很多学生仅仅知道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的反方向变动,却不知道价格变动同样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例如,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影响不同,还受相关商品自身价格的影响。可见,对话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知识,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二、具有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才适宜对话教学
所谓开放性,是指对教材内容的认知需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和延伸。这类知识通过对话方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的探索,既能拓宽、丰富对知识的认识,又能拓展对该问题的认知思路,还能锻炼、提高思维能力,这是传授式教学所不能实现的。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公司的经营》中“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这一知识,教材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这一知识的内涵却不仅仅是这三个方面。运用对话方式对这类开放性知识进行教学,教师通过恰当地引导,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集思广益,总结、归纳出影响企业经营成功的更多因素。在这个对话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可使学生认识到,提高经营者素质、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积极参与竞争与合作等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成功。从而,拓宽和延伸了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认识到,立足教材,结合实际,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从而利于转变学生对待教材知识的观念,学会用批判的观念来认识教材知识,提高其认识能力。
三、具有学生参与性的教学内容才适宜对话教学
教学内容的参与性,一方面指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内容,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也乐于参与对话学习的知识。
在对话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是开展对话教学的前提,选择学生关注的问题是调动学生热情的关键。选择教学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学生所关注的热点。例如,当前物价上涨是社会广泛关注也是学生谈论比较多的热点问题。在《经济生活》第二课“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围绕这一热点,设计对话话题,诸如“联系实际谈谈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可以采取哪些经济生活措施解决物价上涨问题”。这样的对话教学话题,所有学生都有生活感受,有见解可谈,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真正发挥对话教学策略的高效作用。
四、选择对话学习话题应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话语权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标的贯彻实施,高中学校都积极落实大纲要求,优化教育教学工作,其中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问题成为了众多学者关注的要点。教师身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肩负着改革课堂的重任,务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多总结和反思,努力找到适合本班学生的课堂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起着激活课堂的作用,因此如何设计有效问题值得商榷。本文将立足课堂实践具体阐述设计课堂问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问题;设计策略
对于所有知识的学习来说,学习都起源于思考,而思考又来源于发自内心的疑问和好奇。由此可见,问题是思考的源泉,是学习的原动力,是深入探究的开端,任何教学过程都离不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随着新课标的提出,课堂中的问题设计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因此,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课堂问题并注重问题提问的方式和时间点,利用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围绕高中生政治学习兴趣设计有效问题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没有了兴趣,学习时仅仅是浅尝辄止,不能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进一步深入学习、深入探究,学生也就失去了许多锻炼自己思维能力的机会。由此可见,科学的教育不是生硬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发挥自己的能力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只有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对知识产生渴望,学生才能有深入探索的动力,主动地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才能真正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相反,如果课堂内容十分枯燥、繁琐,不仅会使得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且有可能会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厌烦的消极心理,阻碍教学计划的进行。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之前,一定要事先了解学生的性格、学习情况,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来设计问题,通过课堂上的提问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认真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不同于书本上的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采用平易近人、诙谐幽默的口吻,用一些有趣的故事、谚语等将知识包裹起来,通过提问这些问题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学生处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积极性便自然提高了,学生会自主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此外,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一定要与本课内容相关,不要本末倒置。
二、围绕高中生政治学习思维设计有效问题
众所周知,思考源自于疑问,只有心中对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产生了疑惑、想要一探究竟,才能够有思考的动力,进而在问题思考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高中政治讲究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与能力,而这种能力仅依靠做一些选择题、正误判断题是无法培养的,这些试题往往只能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而缺乏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探究性问题,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给每位同学提供思考的机会。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设置好问题的难度和深度,让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能够在自己的思维中产生碰撞,通过分析、思考的过程并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推理、证明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学生还锻炼了自己思维再创造的能力。由此可见,在高中政治课堂上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可以激发自己的思维,培养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反馈到政治的学习中。学生的政治成绩提高了,积极性也就随之提高,学生便更加愿意去思考课堂上的这些问题,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索的乐趣。
三、围绕高中生政治学习特点设计有效问题
根据教学经验来看,高中生在政治课程的学习当中,通常会表现出对众多知识点无法兼顾的特点。我们任课教师在课堂当中,应当积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通过合适的问题来把知识点有条不紊地展示并讲解给学生。在设计问题时,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提出问题的时机。如果问题提出的过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开没有了解,不仅会让大部分学生回答不上来,而且会使得学生一头雾水,不利于接下来知识的学习。相反,如果问题提出的过晚,相关的知识点已经在课上全面解析过了,那么这个问题就只能起到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作用,而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失去了设计问题本身的意义。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多变的价格》这一课的时候,学生多数会对“商品的价值量”有所疑惑:为什么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呢?在讲解清楚个别劳动实践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内涵之后,把问题抛出,让学生掌握个别劳动时间仅仅代表了个别生产者对于某种商品的生产时间,而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在商品的社会交换中自发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不能用某个计算中心的结果来决定。总而言之,问题是产生思考的源泉,塑造高效的政治课堂离不开课堂上合理的问题设置。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结合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江晴燕
【关键词】对话教学 理解性 开放性
对话教学思想由来已久,先秦时期的孔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都是对话教学的实践者。在高中政治课程中,我们必须变单一传授式教学方式为对话式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对话教学因素包括:教学时间、学生的知识基础、客观环境、教学内容等,而只有适宜对话方式的教学内容,才能有效开展对话教学。
一、应给每个学生话语权,面向全体选择对话学习话题
学生的认知水平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反映、绩效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过程参与不公平,比如会导致低认知水平学生参与机会远远低于高认知水平学生。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对话,必须从对话教学内容的选择源头根除不公平现象。因此,选择教学内容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权衡、斟酌:1.对话方式要灵活,不管是小组讨论还是独立思考,都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2.所设计的话题要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有关,以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理解空间,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可能;3.设计的对话问题要有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语权。
二、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是开展对话教学的前提
在对话教学中,具有学生参与性的教学内容才适宜对话教学。教学内容的参与性,一方面指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内容,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也乐于参与对话学习的知识。开展对话教学的前提是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调动学生热情的关键是选择学生关注的问题。选择教学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学生所关注的热点。例如,在《经济生活》第二课“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围绕当前物价上涨这一师生都关注的热点,设计对话话题,诸如 “可以采取哪些经济生活措施解决物价上涨问题” , “联系实际谈谈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通过这种让所有学生都有生活感受,有见解可谈的对话教学话题,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从而真正发挥对话教学策略的高效作用。
三、适宜对话教学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对教材内容的认知需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和延伸。这类知识通过对话方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的探索,既能锻炼、提高思维能力,又能拓宽、丰富对知识的认识,还能拓展对该问题的认知思路,这是传授式教学所不能实现的。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公司的经营》中“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这一知识,教材从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这一知识的内涵远不止这三个方面。教师运用对话方式对这类开放性知识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集思广益,归纳、总结出影响企业经营成功的更多因素。在这个对话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会拓宽和延伸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能逐渐认识到,影响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还有积极参与竞争与合作、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提高经营者素质等。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还能学会结合实际,立足教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转变自身对待教材知识的观念,并学会用批判的观念来认识教材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四、需要学生深入理解的教学内容才适宜对话教学
一些学生完全陌生和已被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没有必要开展对话教学,只有具有深入理解性的知识才是适合对话教学的教学内容。采用对话教学的策略能弥补学生对某些知识有所理解但缺乏广度和深度的不足,它能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时很好地提高广度,增加深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中,有两种知识没有必要进行对话教学:一个是“价值决定价格”这一知识点中学生从未接触过、完全陌生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另一个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知道的“供求对价格的影响”这一知识点。而“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就符合“理解性”特征,这是因为虽然学生对关于“价格对生活的影响”这一节点都深有体会,但是体会并非理性认识,更未上升到理论高度,因此,属于有所了解但又理解不深的知识。如果采用对话教学的方式对这种知识组织学习活动,则可以充分发挥对话教学的优势,有效促进或加深学生的理解。由此可见,对话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知识,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考制度改革;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早在《雍也》中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乐学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指出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缺少了兴趣,学习必定会成为一个被动和乏味的过程。
一、新高考时代迎来新机遇
(一)学生自由选择科目打破文理界限新高考时代,学生将不再进行文理分科。众所周知,在此之前,理科生升入高二年级后,要开始分文理科,这些理科生由于高考不用考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便不用再认真学习。这必然也将一部分喜欢思想政治的学生“拒之门外”。新高考时代的来临,将打破这一界限,考生不再文理分科,可以自己选择科目进行考试。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在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培养的对象上注入了一些生机。高一的学生是从注重育人、生动形象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直接过渡到注重知识积累、抽象难懂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这其中学生适应程度不同,对知识的理解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副科,因此,他们自己并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学习。高考制度改革后,若教师们从高一年级便开始注重思想政治课的教导,改变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这将为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培养迎来新的机遇。
(二)学科压力消失,兴趣是天然动力家长们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在今后的择校以及就业方面都没有明显优势。我们以考试为本位的教育制度可以说是科举考试的“加强版”,它很少启发学生的知识审美之心,一切都围绕分数与考试转,它的最大祸害就是扼杀了对知识由衷的兴趣。来自家长的压力,学校的压力,把知识兴趣扼杀了。而德育的缺乏,形成了类似马铃薯退化的现象,便成为了老师口中的“一代不如一代”。认为“学习高中政治课没有用”的学生是越来越功利了,还是越来越理智了?社会在进步,学生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这未必不利于我们开展教学。学科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而思想政治对学生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影响将持续很久。这就是思想政治的秘密武器,也将成为思想政治课俘获学生芳心的一大机遇。
(三)教师提升专业知识显魅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许多学校和教师真正可怕的失误,就是他们把学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极的掌握知识上去了,也就是让学生记忆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死背教科书。这几乎成为了老师们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当然,学校里完全不背诵也是不行的,但它不应该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有一部分老师的教学设计就是把教参抄到教案上,应付了事,现在的教学设计往往变成了复制粘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疑问时,老师们并不能为其解答,没有专业知识为依托的思想政治老师自然不能使学生信服。师生相处融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喜爱程度。因而,在非功利考试的大环境下,老师们应该主动迎接挑战,以学生为本,把课上到学生心里去,让学生自己爱上这门课程,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综上所述,高考制度的改革,为思想政治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新高考时代带来新挑战
(一)考试科目变化为高考选科带来更多选择高考应该是大部分人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因为它是当下最公平,也是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考试,它的每次改革都与我们息息相关。2014年9月4日,国务院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不再进行文理分科考试,而是改成“3+X”模式,即由必须参加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的分数再加上由考生自主选择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三科各科分数共同构成高考的总成绩。也就是说,学生参加高考只需考六门学科,即除了语文、数学、外语是必考学科,学生可以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七门学科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三门学科参加高考。新高考时代的到来,对思想政治课这门课程而言,是一项挑战。高考文理不分家,选科完全消除了“捆绑”,于是到底有多少学生会选择思想政治这门课,就成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必然面临的一个挑战。
(二)学科压力变化使学生学习兴趣成未知数1.伊宁市三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调查分析(1)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学情分析伊宁市三中是伊宁市最好的高中之一,在实习期间,本人分别从该校高一、高二年级选取六十名学生,即优、中、差学生分别二十名进行访谈调查。高一年级的学生从原来的初中升到高中,思想上还不成熟,对待事情上都有好奇心和新鲜感,但由于政治课程突然由初中浅显易懂的知识转变为抽象、枯燥的知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容易受挫,并产生厌烦心理;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后,思想行为上都较之高一年级学生要成熟一些,加之即将面临高三备考压力,学习上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但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不足。(2)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访谈现状在访谈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必修一经济生活和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内容比较晦涩难懂,必修二政治生活的内容枯燥甚至离自己的生活较远而不感兴趣,必修三文化生活的内容比较简单,上课气氛轻松活跃。其中,在高一年级的六十名学生访谈中,有五十二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还有三名学生特别讨厌思想政治课;高二年级的六十名学生访谈中,有五十一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两名学生特别讨厌思想政治课。由此可见,目前,高中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多是被动,而且思想政治课中抽象、枯燥的概念让学生难以理解,学生望而却步,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这都严重降低了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效率。2.高考制度改革学生的心理变化当这一百二十名学生被问及,若是高考改革后,学生还会选择思想政治课程作为高考考试课程之一时,90%的学生认为自己将不会选择思想政治课程,这其中很多人认为学习政治课需要背大量抽象难理解的知识,而且在以后的生活中没什么用。那么,通过这一访谈调查的结果来看,在高考制度改革后,思想政治不再成为必考科目,学生会因为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而选择这门课程的概率还是一个未知数,这将是思想政治课程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三)教师上课艺术成为学生选择的加减项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这门课程来讲,有些思想政治教师也认为思想政治学科在高考中所占比例较小,在平时的学习中不应该浪费太多时间,主动为语文、数学、英语这些所谓的“主科”让路,或上课缺乏激情,课堂气氛不浓;课下让学生大量背书,学生苦不堪言。有很多学生表示老师上课只关注前排学习好的学生,对成绩不好的学生严厉对待,很少鼓励和表扬他们,老师课下与学生并无太多沟通交流,甚至有些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对待优差生态度差异,这将严重打击差生的学习热情。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示老师上课照本宣科,不能解答学生的疑问等等,这些都将成为学生在做选择时的减分项。相反,若是将思想政治课真正的上到学生心里去,让学生对其感兴趣并爱上它,那么越来越多的学生去选择这门课程也是大有可能的,老师上课的艺术则成为学生选择的加分项。
三、创新思维引领新发展
新高考时代已经来临,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课堂教学最缺乏什么?学生又需要什么样的课堂?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与时俱进,抓住机遇迎接新的挑战,这就需要用创新的思维引领思想政治课的新发展。
(一)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课堂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机械的学习,往往出了考场便将知识还给老师,这样的学习是无效的。学生如果不思考,便不能称之为学生,而应该称之为学习机器。当然,这也需要教师的启发。在上课时,老师可以渗透社会热点让学生思考。例如,在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框的《市场配置资源》,其中“市场配置资源”这一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那么上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热点新闻某养鸡厂产品滞销,当地政府强制让当地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人员必须每月买20只鸡。利用现实的、更为贴近生活的材料,使学生更加感同身受,同时上升为学生自身的意识反映,从而引发学生思考。紧接着,请同学们思考,政府硬性要求职工人员每月买二十只鸡来解决企业危“鸡”的做法对吗?这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如果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寻找另一种解决办法呢?你认为这种办法是什么?从一连串的设问探究来启发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相信课堂效果肯定与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好很多。
(二)把简单的内容教出厚度教师在上课时,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看待问题方法。教师要熟悉课本每一个知识点,在上课讲解知识点的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知识点本身,提醒学生学会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问题,在做题时用区别和联系分别阐述观点,教会学生自己研究课本,总结知识点。在新高考时代来临之际,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新的挑战,这对当下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柳汐浪.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应答[J].中小学管理,2014(10).
[2]王国芳.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挑战[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2).
[3]肖何.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趣味性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
[关键词]政治课 教学案例 “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78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前言说道:“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政治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法。其中本土化案例具有其他案例不可替代的特殊功效。
一、走进生活,加深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所举的案例切勿远离学生、远离现实,否则不具有说服力,而且还会让学生怀疑其真实性,弱化案例教学的实效性。相反,在教学中如果能运用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本地案例,学生就会感同身受,印象深刻。因为这些案例是学生平时有所耳闻,甚至是亲身经历过的,对事件本身已有所了解并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教师在运用此类案例解释课本知识时,学生能一听就知,一点就通,并能记忆深刻。例如,在讲解高一经济生活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中“全面小康”的知识时,笔者就根据南通市已全面到达小康水平这一背景,分别展示了来自城镇和农村家庭的调查报告。
全面小康的各项指标大多为数据,如果纯粹让学生看教材中的表格,学生很难体会到全面小康到底能使人民的生活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要使学生对全面小康有深刻而又感性的认识,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家庭、家乡做相关调查,然后再将调查结果与教材上的全面小康的各项指标做对比。这既借助了课本上系统的知识理论,使学生对乡情了解更全面、更理性,又利用了家庭、家乡的信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全面小康”的相关知识,一举两得。
二、源于生活,激发兴趣
本土化案例之所以能激发学生学习、听课的兴趣,原因在于本地案例所阐述的现象或事件大多是学生已知或亲身经历的,曾在学生的大脑中产生过刺激,留有痕迹,如被教师再次提起就能引起学生的条件反射。对某一信息的条件反射必然会伴有各类器官的活动参与,如大脑一振、目光聚焦、耳朵竖立,并主动地配合教师的讲解。此时教师如能抓住时机,对案例进行理论概括、总结,传授知识便水到渠成,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例如,笔者听过一位知名教师的课,他在讲解经济生活第三课中“做理智的消费者要遵循四个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知识点时,展示了学生身边的事例。
该教师首先给出了一组调查问卷的资料。调查问卷是由学生课前完成的,调查的对象是全班学生,调查的内容是学生平时的消费习惯、类型等,而调查数据是由教师根据50多份问卷资料总结出来的。学生一看到这些数据,纷纷议论起来,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接着在讲解“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时,该教师又展示了一组关于学生在食堂用餐时食物浪费严重的照片。学生一看到这些照片,顿时像炸开了锅,有的学生感到惭愧,有的学生开始自责……于是该教师在学生的议论之后及时总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了解生活,热爱家乡
关键词:新课标;创新教育模式;教学理念
一、高中政治课程教育模式创新必要性
传统教学模式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往往忽略学生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厌烦情绪,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教师要转化教学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彻底抛弃教师“一口满吞”、学生“囫囵吞枣”的教学法,以启发讲解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如讨论法、提问法、学生自教自讲法等。同时,积极运用教学道具和多媒体,增强教学趣味性。多种教学方式不仅能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提出将五个新的教学理念与创新模式相结合
1.坚持基本观点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是创新教育模式的基本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求高中学生坚持的基本理念,紧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充实教学内容,体现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补充这些基本点的时候,教师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把这些枯燥的知识点结合图画和具体实例,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特点相结合是创新教育模式的奠基石。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不同的生活习惯,适当答疑解惑、循循诱导。高中生心智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加强思想学习十分必要。高中生生活在信息时代,各种复杂的思想都会对学生不成熟的心智产生巨大冲击,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只有紧紧结合学生成长的特点寻找适合方向,才能促进高中生的思想发展。
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创新教育模式的框架。新课改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教师在加强政治方向的时候不能只用传统教条式的模式,而要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的教育过程本质是“师生共鸣―发现问题―共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的过程。教师要将抽象的思想性问题变成现象性问题,带动学生去探索,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课堂教学要以建立情境为前提,从特殊到一般,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从感知认识到理性认识。创立情境的中心思想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收集、寻找、整理有课程内容所涵盖的背景材料,选取学生喜爱的形式,如小品、戏剧等,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思想政治课程的理念。背景材料应该以学生实际生活为立足点,选取容易理解的、直观的事物材料,从小处着眼,深入浅出。
4.教学课程的实践性与开放性、教学内容充满实践趣味性是创新教育模式的关键。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这个教学理念在于,课堂教学要采用互助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里,要与学生积极互动、互相协助。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锻炼团队协作能力。从表现样式上看,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助,学生之间互动,单独个体与小组之间互助,小组与小组之间互助,教师与小组之间互助。“师生互助”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这样才能迸发出思维灵感,才能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5.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是改进课程评价方式方法的试金石。这个理念要求构建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不是为了课程形成比较,而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加进步。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忽略其选拔性,但选拔性从核心上讲就是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提高其竞争意识,同时也提升教师讲课质量,优化课程教学结构。新的评价机制要从传统的纸质考试评价到多种评价方式变化。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这些评价方式有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下面具体介绍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除了用考试的形式测评学生外,还可以用专题性研究、情景测试、实验式测试、实践操作测试等形式考查学生。考试要减少选择性试题、背诵式试题的比例,增加开放性题题目,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对知识的综合性分析能力的考核,要尽量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多方面运用知识解答问题。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尽量体现出学生的健康价值观和情感观,促使学生思想方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4).
关键词:微课程;微视频;教学;高中思想政治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给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一、微课程的内涵及特点
“微课程”,又称微型课程:起源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1993年所提出的60秒课程;提出于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的聚焦式的学习体验;引进于我国著名的微课实践研究者,广东佛山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他认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中国的另一名著名学者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进一步把微课程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角度去理解和把握微课程的涵义:对学生来讲微课程是一种丰富的学习资源;对于教师来说微课程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教学改革而言,微课程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的尝试和革新,将有利于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推进。
综合来看,微课程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内容,与此同时辅助以微课件、微教案、微反思、微点评等,因而其特点就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易操控、利掌握的特点。
二、微课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应用
有人说书应该越读越薄才称得上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因为书中的各种知识和信息都已渐渐被读者所吸收;而笔者认为读书不能越读越薄,更不能越读越厚看不下去,读书应该像伸缩自如的弹簧一样:想看薄就提纲挈领、抓住中心,想看厚就细细咀嚼、体味深意。笔者将这一理念应用到了微课程的设计和教学中,在此仅以高中政治必修一《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为例,展示一下设计过程。
1.课前:告别传统备课形式,利用多种形式把课“备厚”
传统的备课形式往往是“教材+教学参考书+备课本”,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的理念深入人心,办公无纸化、电子化也应运而生,教师备课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怎么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上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更需要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上做足准备工作,认真备课、仔细备课、充足备课、超前备课。教师要广泛搜集各种资料,在倒满学生的“碗”之前先装满自己的“桶”。在制作微视频课件过程中坚持紧密围绕主要知识点进行阐释,主题突出,特点鲜明,结合本学科自身特点,选材要集时政性和趣味性于一身。另外,由于教学资源的丰富多彩,往往也出现良莠不齐的显现,需要教师对资源进行筛选和整合,并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准备“教学预案”,案例选择上留有“替补队员”,即一节课的内容至少准备两种以上不同版本的教学案,以备不时之需。
2.课中:告别“满堂灌”,少讲、精讲把课“上薄”
让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微课程学习任务式导学案,汇总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对学生分困惑和误区进行合作探究,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释疑解惑。微课程学习任务式导学案步骤如下:
(1)课题: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
(2)达到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和微视频资料,完成“任务导引”环节的任务,了解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流程示意:微课程资源上传与共享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学生课上小组间合作探究教师课上释疑解惑学生温故知新。
(4)任务导引:
学习任务一:货币的本质
问题1:货币从何而来?
问题2:为什么必须用货币购买商品?
问题3: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学习任务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问题1:货币的职能有哪些?
问题2:实际生活中怎么区别货币的不同职能?
学习任务三:纸币
问题1:什么是纸币?
问题2:国家能不能想发行多少纸币就发行多少纸币?
(5)反思:说出自己的疑问,或提出建议。
3.课下:教师总结反思,学生复习巩固,把收获“变厚”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通过反思,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具体地对于某一个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展开思考、寻求对策,从而进一步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有效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而积极影响后续的教学行为。复习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而且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领悟和理解,也能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温故而知新”,学生只有通过各种形式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巩固,才能有所收获,有所积累,为新知识的获取做下应有的铺垫。教师的不断总结反思,学生积极地复习巩固,能使师生共同进步,教学相长,双方都收获颇丰、满载而归。
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微课程的思考
与传统政治课堂教学相比,微课程内容短小精悍,能够突出主题;方式新颖灵活,便于操作使用;资源丰富广泛,易于改进扩充。其优势不言而喻,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也面临不少的问题与挑战,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思考。
1.学生层面
由于微课程中最核心的环节微视频的观看由学生课前独立完成,其主动性难于掌控;而对于导学案使用,其有效性也不好监控。以至于有些家长开始担心学生会以观看教学视频为由,使用网络做出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
2.教师层面
由于有些教师对于微课程知之甚少,对其实际的操作流程不甚熟练,加之微视频制作过程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材料的甄别选择、网络技术的应用等,对一些教师而言无疑是加大了工作量,基于此,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应付差事、消极怠慢的情绪。
3.学校管理者层面
由于微课程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尝试,所以对于学校的教学硬件提出较高的要求。
微课程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辅助和补充。一切新事物的发展和成熟都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中间过程肯定伴随着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困难,微课程也是如此。但是一定要相信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要相信微课程必然会迎来一轮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