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3-06-05 09:56: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篇

关键词:培养 数学 学习兴趣

数学具有形态美:对称、简洁、有序、和谐;思维美:有条不紊、一题多解、独具匠心。形态美和思维美是数学的精华,也是数学认识的最高境界。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主要针对考试,忽视了数学的内涵,反而使数学显得枯燥无味。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成为每位教师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我结合自身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用爱心点燃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善待他们,关注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位置上为他们设想,引导他们“回归”。教师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与学生互动活动中,教师进行适时的引导,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诱发”“点拔”。教师要逐步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灌输式教学、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数学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教学,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去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每一位数学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开展活动的合作者。如何通过课堂开始的正确引导、课堂过程中的正确辅导,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来,从而点燃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的。

二、通过小组竞争,保持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运用小组竞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力。在数学小组活动中,学生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助于知识体系的掌握,有助于方法、技能的改进,有助于学生的团队建设,有助于后进生的健康发展。我们的教学应让全体学生在竞争中得到锤炼,在竞争中取得进步,在进步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产生学习的动力及兴趣。教师要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来保持并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我的做法是每周五对本周所学知识进行小测,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各小组互相批阅。这样各小组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协作,通过交流既能取长补短又能合作探究。小测中存在的问题由组长牵头安排,各组员之间互相讲解、剖析问题,实现共同进步。通过尝试,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不再畏惧数学,对数学有了亲近感;找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互动学习,优秀生的数学成绩更是更进一步,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学生相互探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涵及外延,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各章的知识点更加清晰。互助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降低孤独感,增强集体荣誉感。有效缓解了惧怕别人超越自己的心理压力,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放下了心理的包袱,同学之间互助互爱,共同进步。

三、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后进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要满腔热情、兴致勃勃地出现在后进生的面前,热心地为他们服务,使后进生感受到学好数学的乐趣,产生数学学习兴趣,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为使后进生有决心、有恒心坚持学习,我们教师必须增强使命感,想方设法,多头并进,不但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要注意保持、巩固和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环境和有关的知识背景,又让学生对学习情境感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观察力,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用信息技术手段,活灵活现地展示定理、公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循序渐进、步步推进地启发学生从多种视角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倡导一题多解,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和不同的技巧去解决同一问题。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彻底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成功充满必胜的信心。课后小结在教师的诱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以保持和提高他们的成就感,这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至关重要。

简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才能进行高效、优质的数学学习。学生才能真正的走进数学,喜欢上数学,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吸收到数学的精华。我们的教学也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俊芳.教育科学研究.2011(6).

第2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培养;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048

目前的中学生物教学面临巨大的危机:生物课程设置遭到排挤和冷落,学生不愿意学,生物教师难当。在这种境况下,我们生物教师的重点研究问题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本文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和体会,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生物教师要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则不从”。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甚大,教师的爱好往往是学生效仿的榜样。所以,生物教师要做好学习生物学的典范。生物教师首先要热爱生物科学,善于进行生物科学实验,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喜爱收集一些生物资料,包括标本、图片等;能给学生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生物现象以满意的解释。其次,生物教师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渊博的知识以及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正所谓:“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条河”。此外,教师作为文化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更应自觉履行一句古老的格言“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求得专业上的进步。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该对生物科学的现展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以保证在教学中向学生讲授一定的新颖知识。

二、注意情感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J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实现教与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融洽,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心,教师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喜欢教师及其所教学科。在课后融入学生中,成为他们的一员,与他们一起谈生活、谈人生。如询问他们的家庭情况、生活条件和学习困难,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帮助。尤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开导并且经常性地进行家访。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就是父母的替身、自己的伙伴,从而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不能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植物分类知识时,有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一下子拿来十几种甚至更多的植物让教师给予讲解,其中有些植物教师是熟悉的,有些是很陌生的,不能马上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为学生这种好学的精神而高兴,应对他们进行鼓励,自己也应尽力查找工具书或求教与内行,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绝不可搪塞敷衍,给学生泼冷水。只有这样,爱护学生和扶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实现教与学的良好结合。

三、联系生活实际,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要告诉学生,学习生物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了解自己和自己所生存的环境,解释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再如,告诉学生生物与医学的关系,炎热的夏季在外面作业的人容易出汗,最好让他们喝盐水。还可以讲一些有关人工呼吸方面的急救知识。因此,学好了生物就是“半个”医生。也可以结合目前世界上面临的几大社会问题――环境、能源、粮食及人口问题与生物学的密切关系,了解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沙尘暴到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艾滋病到“非典”,从克隆羊到转基因生物,自然能使学生产生关心周围的生物,关注生物学的兴趣,结合课本上列举的生物科学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例子。

四、授课与实验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实验除了真实、直观、形象、生动之外,还是一项目的性十分明确的操作活动。它对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概念都起着其他任何教学方法均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做实验,并力求使学生实验成功。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不仅满足他们的操作愿望,更重要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动手动脑,克服种种困难获得实验成功之后,此时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能够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从而刺激学生更深入地探求。毫无疑问,通过实验体现了活动情境,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了一种满足感,为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好课堂演示实验,做好随堂实验,上好学生实验课。

五、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现代生物教学理论提出的两个结合(课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有其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学校可以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对事物喜爱的情绪,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无形动力,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教育者应充分利用各种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而努力。

第3篇

一、合理安排教材内容,促进兴趣

一般来说,课的前半部分,学生的精力和体力充沛,注意力较集中,学习兴趣高,应把精学类教材或简学类教材的练习内容,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课的后半部分,学生体力有所下降,注意力不易集中,为使学生保持学习的兴奋性和积极性,应把竞争性较强的游戏、比赛、测试、力量性、耐力性的锻炼类教材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

二、电教媒介辅助教学,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知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且牢固。采用多媒体这一新生事物在学生的眼中是新鲜好奇的象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实质上是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剌激,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对新异剌激的探究反射,换句话说,就是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篮球单元学习时,第一节课上课后,我告诉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到电教室去上。此话一出,同学们像炸开了锅一样,体育课到电教室上?怎么上?同学们带着惊奇、兴奋的心情来到电教室。原来本节课我安排的内容是NBA比赛欣赏。少部分同学以前已看过NBA比赛,于是欢呼雀跃着争相到前面去观看,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同学也安静下来去看,很快就被电视上精采的扣篮、百步穿杨的投篮所吸引。下课了,同学们意犹未尽地离开了教室,看得出他们都对篮球产生了浓厚兴趣。接下来的篮球课,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高涨,有些同学有可能终生都会爱上篮球运动。

有关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利用视觉加听觉获得的知识可接受65%。在以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往往以语言描述为主,即使使用一些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也显得较为呆板。采用多媒体课件可利用二维、三维等空间的设计,全方位地剖析难点,化难为易,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现象变得生动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动作,形成概念,记住结构,并在脑中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从而加快了学习速度,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鱼跃前滚翻动作有一个腾空过程,而教师的示范只能是完整连贯的技术动作,不可能停留在空中让学生看清楚了空中的动作,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的示范,在脑中只能留下支离破碎的模糊的印象,不利于他们的学习。而利用多功能媒体课件,可以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学生比较清晰地建立动作表象。实践表明,利用此项技术,可以充分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明确练习目的,产生兴趣

兴趣与一个人的追求有关,追求是人们用积极行动经过努力争取达到的某种目的,练习有明确的需要、具体的需要指标,使学生懂得经过努力会产生所需达到的效果,才会对练习有浓厚的兴趣,产生进取行为。例如:在锻炼类教材——短跑教学时,由于短跑教学比较枯燥,为了提高学生短跑成绩,就应使学生明白——短跑是所有田径运动的基础项目,它对整个田径运动水平提高有重要影响。要想提高其它项目如铅球、跳远、跳高等的成绩,必须先提高短跑的成绩,因为短跑包含了速度、力量、灵敏、弹跳力等素质在内,通过上述启发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有所追求的目标,练习兴趣就这样产生了,那么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也就大大加强了。

四、游戏、比赛练习法,增强兴趣

上课时多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游戏的兴趣,体育游戏来源于生活,创造于实践中,它具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思维能力的功能。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第4篇

关键词: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091-01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丰富心理生活的最重要的动力。从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来看,由于他们年幼,生活经验贫乏,对学习的社会意义理解不深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和直接兴趣的强弱成正比的,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机,推动着他们去学习,去探求知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交流情感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师生的情感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过程。如果教师能注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课堂气氛就会融洽、民主。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感知更敏锐,记忆更巩固,想象更丰富。古人云:“亲其师,乐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微笑着走进课堂,用明亮有神的眼光看看大家,学生就能从目光中感到教师的亲切、学习的快乐,从而充满信心上好这节课。所以教师要善于表达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的情感。课堂提问后,我总是用简短的话语引导他们思考、分析与概括,或者用动作提示他们回忆旧知识,寻找恰当的语句或用信任的目光表示对他们的期待。这样可减少他们的心理障碍,使课堂气氛和谐。课堂上多从鼓励的角度评价学生的回答甚为重要,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和态度。当自信心强者回答问题正确时,鼓励是应当的,但不必每次鼓励,有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程度中等的学生,应充分肯定他的进步,如有不足之处,则说:“回答基本正确。如果把……讲出来会更好。”对差生错误的回答,也应说:“你虽没答对,但能勇敢地站起来发言,这很好。多练练,我相信你会学好的!”教师评价学生,要把自己的欢乐情感融入学生的成功中,学生又从老师的夸奖中,产生不可遏制的激情,使他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改善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成为学习的动力,这就产生了良好的双向反馈。

当课堂出现违反纪律的现象时,我常常用目光注视违纪者片刻,或边讲课,边自然地走到学生座位旁,轻轻敲他的课桌,或拍拍他的肩,以提醒注意。而教师的这些举动,不必让其他人发觉以免影响听课,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种近距离交往,会使他感到老师对他的信任与爱,自觉克制不良行为。与此同时,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讲课提出批评、意见,应对批评者表示感激,并赞扬他追求真理的精神。这样丝毫无损于教师的威信,相反学生会从内心觉得教师待人真诚、平等。

二、吸引注意

少年儿童的注意力缺乏持久性与稳定性,不随意注意占优势。他们的学习兴趣往往左右着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要把教学活动组织得活泼多样,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听录音、看幻灯是吸引儿童注意、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音乐感受能力差,学清照的《如梦令》时,对词的意境难以理解。讲课中,我利用音响和画面的刺激,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听器官,吸引学生边听着《如梦令》优美的乐曲,边从画面中看着词人陶醉在美景和美酒中的神情,体会到词人此时生活的无忧无虑和悠闲。因此,课文的重点难点也在美的享受中得到了解决。读文作图,也是吸引儿童注意、激发兴趣的好方法。教师讲课,如按课文内容随手作画,学生的兴奋情绪油然而生。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我用彩色粉笔按课文内容当堂作画,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很快掌握了课文内容。如果在学生了解文意后,让他们自己动手作画,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更浓。教学童话和寓言时,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表演后,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评判表演优劣。事实证明,评论更为重要,因为看表演的人为了评论正确、言之有据,就会注意观看表演,认真阅读课文,领会词句和课文的意思。这样,“演员”和“观众”全部进入角色,在注意力十分集中而又异常兴奋的情绪中深入理解课文。

三、引导品味

教师要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觉得有一定的深度,值得品味。课文中一些准确形象的词句,独具匠心的选材布局,以及能以“小”见“大”耐人寻味的细节,要引导学生找出来,启发他们议论。即“引”其思考、“逼”其争议、“促”其品味。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在兴致勃勃的情绪中逐渐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不断发展智力。

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耐人寻味的细微处,往往体会不到它的价值,无法以小见大,教师要引其品味。

四、诱发疑惑

第5篇

摘 要:当下,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要求也在提高。结合教学实践和对教育教学的探索,对愉悦式教学尝试进行了分析,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探索;学习兴趣;创新能力

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呢?本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看法。

一、变“被动”为“主动”

课程改革,一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而,作为教师,首先要创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灌输式教学转变到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主,从重教学结果转变到重教学过程,从重书本知识转变到重能力培养上。创新教学方法,把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留给学生充分的创新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如,数学中“圆的认识”,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上画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圈,也有的想到全班人画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再如,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时,我放手让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容器进行对比实验。一些学生采用在圆锥容器中装满沙,再倒入圆柱容器中;一些学生采用在圆锥容器中装满水再倒入圆柱容器中。通过比较、发现、归纳、总结,找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在探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根据教学内容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如,在进行“圆周率”这节课的教学时,我讲了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然后问同学们想学祖冲之吗?祖冲之还没计算完圆周率,你想接着计算吗?同学们情绪高涨,迫切想知道这节课的内容,很快就进入了新课。这样,学生学习的思维才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学生的新设想、新问题才会喷涌而出。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沙坡镇中心校)

第6篇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培养其信心,养成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是新课程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数学是各学科中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导致大多数学生畏惧数学,不喜欢数学 ,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 积极性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取得良好学习成绩,而良好的学习成绩又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增强学习信心,形成良性循环。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想,着力改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情感气氛,使教学环境处于最优化,使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这样学生学习将是主动的、积极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就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1.上好起始课,激发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在他们的专业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感觉到要想学好专业,必须要学好数学。这一点在新接到的班,在起始课上显得更重要。我在接到高一新班时,第一节课就是讲数学的过去、现在及将来。如:数学的起源问题;著名的田忌赛马问题;通过数学的推算寻找冥王星及大量的古代名题,说明数学的重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刻都在用数学,如学会计专业的要计算;学机械、电子专业的也要计算;卫星上天离不开计算;搞建筑必须计算出各种承受力等。这些都以数学为基础。机器人、空间城市、信息社会就更离不开数学。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科技越进步越要依赖数学,数学是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后的必要的工具,无论什么专业都必须学好数学,这样就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我感到,讲课时把某一本教材、某一部分知识在不同专业中的作用、每一节课的目的先告诉他们,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对他们的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

2.恰当选择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解决这个难题。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设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发现创新的环境,有效地克服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原来传统教学的难点有了计算机现在变得不难了。椭圆与双曲线的离心率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本来, “离心率”是刻画椭圆与双曲线形状的一个数值,但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说清这里“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一个确定的曲线椭圆(或双曲线)一眼看去谁也无法说出离心率确切的数值;反之,在给定了离心率的数值后谁也无法在黑板上画出与此对应的准确的图形。至于离心率变化时曲线的形状如何随之变化,双曲线的离心率与渐进线之间夹角的内在联系,传统教学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述启发学生用“心”去想象了。借助计算机技术,讲授同一内容,能够完全换一个讲法。学生不是只能依靠“心灵”去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首先通过自己的观察更主动地获得上述知识。现在,一切都变得一目了然,难点化解了,教学时间大大节省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3.树立矛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已形成的概念,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生活经验和对该问题的更科学更精确的解释之间树立矛盾,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我们讲课时若能经常使用这一原则,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排列组合之前,让他们计算:某校高二12个班,每个班组织一个篮球队进行班级比赛,每班的篮球队要与其他11个班的篮球队分别比赛一场,问:共需要多少场比赛?他们用自己韵方法去算结果却不一样;讲等差数列求和之前,让他们计算1+2+3+- -一.+100,他们会一项一项地相加而得不到结果,等等。学生的这些疑惑以及他们想知道结果的这种心理,就是我们调动学生积极性学习的基础。当讲完相应的知识后,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噢,原来如此。学生这时的心情是愉快的。学生的这种心情是教学中十分需要的。

4.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理论知识来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最宝贵、最有效的学习动机。学习数学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应用它,因此,平时的教学就应注意这一点,充分利用数学中的应用题,使之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材料。例如:某旅行社在某地组织旅游团到北京参观,共需6天,每人往返机票、食宿费、参观门票等费用共3200元。如果把每人收费标准定为4600元,则只有20人参加旅游团;高于4600元时,没人参加。如果每人收费标准从4600元每降低100元,参加旅游团人数就增加10人,试问:每人收费标准定为多少时,该旅游团获得利润最大?此时参加旅游团的人数是多少?这些问题都能利用数学知识得到完美的解决。而问题的解决又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使用知识的信念,同时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动手操作,促进兴趣。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我们的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的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7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习兴趣;培养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

1.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这个词被频频提起,在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许多学校发展教育的一个方向,而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美术教学就承担着一项这样的重任。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美术,符合我们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理念。

2.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小学美术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美术,也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在学生学习美术之初,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欣赏美、感悟美、发现美,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观中,教师一直处于中心地位,而且很多小学中,美术长期被当作副课来对待,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师甚至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这些情况也导致教师在对待美术教学时认识不足,始终不能对美术教学进行正确的定位,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就无从谈起。

要想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仅仅依靠教师将课堂上的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显然是不行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学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有这样的发现,如果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只是一味地奚落、训斥,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有提高,但是如果教师对他们加以鼓励,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将会有很大的提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学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对于学生的发展十分有利。美术教学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的教学目标是熏陶学生、增强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是一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美、感悟美和欣赏美的学科,也是一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学科。小学生天性好动,模仿能力强,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很好地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帮助较大。

比如说,学生在学习《神奇的肥皂粉》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颜料、纸板和肥皂粉,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感兴趣的图片。这样的学习方法,比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简单地演示教学内容要有趣得多。同时学生通过这样自己动手制作的学习方式,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进行这样的教学尝试,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美术并不是简单地写写画画,还能够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就培养出来了。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始终只用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必然会觉得枯燥无味,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尽可能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保持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学时可将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经常带学生去大自然观察动植物的特征,让学生找一种自己喜欢的动植物仔细观察,画一幅素描或是简笔画,还可以带学生去美术博物馆欣赏一些名家的作品,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摸索,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在今后更高年级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沈鲍媛.运用趣味水墨画培养小学高段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实践探索[D].杭州师范大学,2016.

第8篇

英语是一门交际工具。《大纲》指出:“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英语通过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情境组织课堂教学,加强信息刺激,引发学生表达思想的欲望,培养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采取以下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利用生活小环境,营造英语学习气氛 教室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我们要有意识地用英语打扮装饰教室,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有一种进入英语世界的感觉。我和学生们在墙报及黑板报、英语角张贴了各种标语,如Keep silent! No spittng! It is everybody' s duty take care of publie property. Close door Classroom timetable Timetable等也用英语写。

在教室后墙处可开辟一个英语角,(1) 在此处登记表扬英语成绩优良者或进步较大的同学,(2) 课下在此进行英语会话,在此处必须讲英语。这一举措深受同学们欢迎,既给同学们创造了练习英语的机会,又使同学们自觉地练习英语,从而形成了学习英语的良好风气。

2. 用英语上课,创造良好语言环境 用英语讲课能够为学生提供强迫性的英语听力环境,是学生的听力和用英语思维习惯的一种最基本、最便捷的方法,通过多次反复、强化记忆,学生就能从一开始自然而然地自行理解或意会一些简单的基本的英语词汇和语句,而不是依靠逐词逐句,一一对应的中文翻译来学习英语。在英语教学中过多地利用汉语易于使学生养成翻译的习惯,而不利用英语思维。总之,课堂上尽可能地创设说英语的情境。可以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这样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及交际能力。

3.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只是口语的记录,是第二性的,培养听说能力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读写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将学生置身于一定情景之中,在自觉与不自觉的状态中去看、去听、去说、去感觉。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通常可采用下列方法去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兴趣。

3.1 利用歌曲渲染气氛。课前听唱优美的英语歌曲,把学生带进一个语言美与音乐美交相辉映的美妙境界。

3.2 充分利用课上最初三分钟,让学生展开会话活动。创造英语气氛。如:让学生轮流当值日生,向老师汇报日期、天气、学生出席情况,或让学生上台来做自我介绍,介绍家庭班级情况,或让学生上台展开自由问答。多向交流。

3.3 利用实物创设情境,在学习单词和句型时,利用实物进行教学能起到形象、直观的作用,能调节课堂气氛。

3.4 扮演角色会话,可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所学过的语言材料自设情景,编排短剧,演给大家看。

3.5 利用简笔画组织教学,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大量的Look,Listen and say等内容,那么怎样介绍给大家呢?利用简笔画显然是最方便直观的方法。

4. 利用电教手段,吸引学生兴趣,培养交际能力

4.1 充分发挥录音机的作用。学习语言首先要进行听说训练,对初学者来说英语中的字母、单词的发音、句子的语调,都不易读准,利用录音机教学。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能模拟比较准确的发音,为以后使学生练就一口地道纯正的英语打下基础。

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录音机教学一些简单的歌曲,如“I can say my A B C。”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在欢乐的课堂气氛中掌握26个字母的读音。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利用录音机教学,然后根据听到的内容用简单的英语复述下来。久而久之,学生的听力及交际能力会大为提高。

4.2 充分发挥录像机,投影仪的作用。如在学习第二册下What' s the weather like?这一单元时,可以利用投影仪教图片,这样各种天气变化一目了然,学生可以根据图片来猜测新单词的词义。这样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词汇教学变得趣味盎然,学生对各词的印象也大大加深。并且还可利用幻灯片进行句型问答,又练习了交际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由此可见,利用录像、投影仪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兴趣,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好英语的重要手段。

5. 运用丰富的体态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运用丰富、谐调的体态语言,可以使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有效地减少教与学的中间环节,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利用生动、形象、逼真的表情和动作来帮助讲解语言知识。如教Look round这一短语时,教师做出朝四周张望的样子,学生自然心神领会。

第9篇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课则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欣赏教学活动中所普遍采用的是以音乐知识、价值体系为教学内容;以听教师讲解音乐、展示音乐(播放录音)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先完整听,后分段听,再完整听为唯一教学秩序的课程模式。显然是与学生在音乐领域进行实践的需要相距甚远的,并且不能有效的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我所学习的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奥尔夫教学法,我大胆尝试着改革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每上一节音乐课之前首先明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怎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兴趣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明确了兴趣的含义,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方法如下:

一、将音乐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

提倡学科整和是新的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加有效体现这一教学理念,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课。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一首小诗。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那时侯/ 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她/去给地主/缝一件虎皮长袄/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经过了多少苦难的岁月/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

       2、教师请一部分学生想象自己是月亮、谷堆、莲花、妈妈,以及相依相伴的事物造型;另一部分学生想象自己是晚风,从人们身边轻轻地、慢慢地吹过,温柔地抚摸着我们······最后轻轻地、慢慢地围绕在妈妈身边。

   3、教师讲音乐同样具有诗歌一样的魅力。(展示课件)导入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边听边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用表情和动作展示出来。

     4、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通过欣赏课件中栩栩如生的画面,深刻地体会到乐曲中那悲凉的气氛,和痛苦的回忆,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旧社会带给人们的苦难生活。这时候,教师又不失时机的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关于体现旧社会人们受苦受难的古诗词作品配乐背诵给大家听。目的在于不但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使学生在自我理解中,更能深刻地认识到新旧社会的对比,从而珍惜自己在学校的每一寸光阴。       

        5、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助多媒体手段自己动手搜集关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相关的知识,下节课集体汇报。这样就将课堂不仅仅局限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而达到了延伸的效果,更加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达到了德育教育、美育教育、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的完美结合。

二、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记得一本书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同学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然后,我要求学生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我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于是“过年了”“丰收锣鼓”“兴高采烈”“舞”“闹新春”等名字诞生了。并同时说明了自己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虽然有的同学在欣赏过程中断章取义,但需要肯定的是他们确实动了脑筋,展开了想象。例如:“舞”这个名字,学生解释为“当我听到音乐时,我感到它带给我一种想跳的冲动,于是我就想为它取名为‘舞’。”这个名字虽然和乐曲的名字不一样,但他是用心去听去想,且很“雅”,很富于想象力,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正是新世纪人才具备的素质。因此,在我的音乐课上,每道题都有无数个答案,都是学生想象力的火花。

     

三、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不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这就使课堂变得沉闷、凝重。针对这一事实,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大胆的加上体态律动这一项,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上,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能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于不同的欣赏内容,学生动作缺乏时,教师就会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各种提示动作。例:1、双脚轻轻跳  2、双脚重重跳  3、单脚跳  4、跺脚  5、踮脚轻轻跳  6、走步  7、爬行  8、躺下闭上眼睛假睡  9、打呼噜由轻渐响   10、慢慢起身、伸懒腰等,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做上面的动作,每个人都有超过别人的意识,这就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

四、改变传统的师徒模式,追求无权威的学习机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探究过程。

例如:我在请同学们欣赏《我乘上小马车》时,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是以西方国家中两个流浪儿,他们以甜美的歌声换取面包。一位贵妇人就利用他们的歌喉去赚钱,将他们带回自己家中。这首歌曲就是当天晚上他们在梦境中所唱。歌曲表现了孩子们在梦中载歌载舞的欢乐情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教师讲完这个故事以后,学生们反映极其强烈“他们不应该跟那个贵妇人去,他们被利用了”“他们根本就过不上好日子”“贵妇人是个大骗子,应该有人揭发她”“他们应该找正式的教唱歌的地方去演出挣钱”······各种想法接踵而来,教师没有批评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想法,因为他们能用自己的视角来认识世界,这是十分可贵的。音乐课就应该把主动权教给孩子们,让音乐课上永不结束真理。

无独有偶,我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小学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题问到:“雪花变成了什么?”有个颇有创意的学生写道:“变成了春天。”这分明是一个极有诗意、极脱俗的回答,可他偏不及格,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上赫然写着“变成了水!”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语文、数学等工具学科,也经常发生在最具创造特点的音乐学科。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音乐教学习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方式。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学的传承式的教学牢牢地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唯命侍从,只能被动的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显然,这种死记硬背、陈旧落后的的教学方式,已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精神,更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因此,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是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问题。只有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深刻变革,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五、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的“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欣赏乐曲《瑶族舞曲》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会问一些很专业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三个主题旋律的速度是怎样的?”而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第10篇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言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对学习环境有比较高的要求。小学教育研究证明,语言的活动最好和做某些事情联系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使用所要模仿的语言,这样学生才能把声音和语言的意义结合起来。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当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对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十分重要。语言是用来表达的,恰当的课堂情境可以使得学生很快达到情绪的兴奋,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表达上来,推动他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得到身心的放松,也使得主体意识大大增强,很好地拓展了思维空间。

二、运用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事物虽有好奇心,也善于模仿,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是很适合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但又由于他们的年龄比较小,缺乏持久性,对新事物的热度不长。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精心的组织好各个阶段的教学活动,使每个教学环节不仅丰富多彩,而且环环相扣,紧密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使他们对那些直观的、形象的事物较为感兴趣。所以,在英语课的教学中,教师尽量要避免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多多采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来吸引小学生们的注意力。通过多媒体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将那些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加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巧用英文歌曲进行教学。心理学家曾说过,当一个人的思维处于愉快轻松的环境里的时候,他的感知觉是比较敏锐的、想象力也较为丰富,此时的记忆力也大大的提高。英语老师可以借助英语歌曲的学习,缓解学生们课堂学习的烦闷状态,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英语课堂,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也可以巩固学生们所学的英语知识。此外,英语教师也可以利用改造英语歌曲,来达到激发小学生们学习和记忆英语知识的目的。

3.抓住学生特点有的放矢的教学。小学生们喜欢动、他们平时乐于模仿。英语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教学中时刻注意改变自己的语调、语速和语气,引导学生模仿自己的教学语言,从而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描绘人们心情变化的单词的时候(如:sad、happy、tired等),可以一边向学生展示自己的面部表情,一边讲解英文单词,这样会增加小学生对他们的印象,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提高他们对单词的记忆。

三、通过课外活动,保持学生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事物的好奇是有时间的,他们学习英语亦是如此,如何才能够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是英语教师所要达到的真正教学目的。为了能够达到这一教学目的,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难易适当英语课外活动,比如,设立英语板报,并定期更换其中的内容;成立英语学习小组,并开展各种小组内的互动游戏;组织英语竞赛等等。利用这些活动使学生把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来,从中尝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无形中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并能够持久的保持着这种兴趣。

四、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新型辅助的教学手段。它根据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多媒体技术, 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有机结合, 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 增强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多媒体应用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感染力强, 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帮助学生持久记忆。例如:我在教学牛津英语3A Unit1这一单元的动物时,利用多媒体展示dog、cat、bird、panda、tiger、zebra、monkey、elephant等动物,用英语简要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使学生们仿佛走进了大自然,亲眼目睹各种动物。多媒体具有它特有的直观性、形象性,这是任何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动物图片的展示,把该单元的单词放在图文并茂的语言环境中去展现,进行分散、情景、理解记忆;用视、听、说并举的方式,省去了原始的汉英互译和死记硬背的过程,学生既了解了单词的确切意义,又培养了用英语直接思维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的眼、耳、口、手多种感官一齐动,学得轻松愉快,沉浸于娱乐之中,使英语学习变得简单易学。

第11篇

关键词:学习兴趣 差异教学 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也在迅猛发展,信息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而就信息技术教育来讲,相对于其它学科教育而言,它还是一项新兴的现代化教育,其学科教学理论尚未构建完成,国内外可用来借鉴的成熟经验也不多。本文就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机房中上课的,机房就是学生们的“家”。但在有着几十台电脑的特殊环境下的机房,往往存在着噪音大、热量大、空气不清新等等问题。学习是一种高级的智能活动,它首先需要大脑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大脑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空气不流通就会供氧不足,大脑过早疲劳,记忆力下降,甚至会引起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提议将窗户分工给同学,打开窗户窗帘,坐在空调旁边的同学就负责空调的开启与关闭;建议将一些花草摆放到机房之中,同学们看到这些绿色都会心旷神怡。我的课堂上,学生在各自分工的情况下,所做的事情都是不需要向老师汇报的,大家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保持着良好的教学环境状态。对学生的束缚就是对课堂创新思维的束缚,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需要利用学生多动手做的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其主动性。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重组教材顺序,激发学习兴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加工和表达的部分先上,而理论性较强的信息技术基本原理等部分后上,对于信息技术道德的培养等方面可以贯穿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始终。比如,我在上课时总是先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网上搜索部分和智能工具的应用部分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到信息技术应用里来,而不是先讲一大堆的理论知识,学生还没开始学就已经失去了兴趣。

2.针对学生自身特点,课程教学化繁为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本身的理论水平和知识结构,适当调整教学过程。比如,在讲授用计算机程序来解决问题模块时,由于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这一块,书上的事例高深难懂,如果按部就班地把教材上的例子讲解给学生听,不仅学生难以理解,也给老师增加了教学难度。而教材的目标要求并没有让学生能真正地应用某种语言来实现解决问题,所以我抛开教材的事例,而是讲解他们小学时学习过的计算圆的面积公式如何用计算机语言来实现。这样一来,学生立刻就明白了编程是怎么一回事,不仅不难学,而且看起来似乎还很容易呢。这样怎能不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精心设计教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引入趣味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Photoshop软件的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更为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这一特点,设计了名为“我和明星合影”的教学内容。在上课的开始,教师问:“你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明星偶像吗?”有很多人举手,教师又说:“我这里有许多明星的图片,我用手里的数码相机给一个同学照一张照片,大家帮他制作一张和明星合影的照片好不好?”学生很感兴趣,于是教师便当场给一个学生照了一张数码照片存放到教师机上,学生通过网络复制完照片和明星的图片后便开始制作了。学生们热情高涨,遇到问题后积极地与同学讨论。最后,教师又展示了学生的作品,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这种效果是怎么实现的?”问到的每个学生都讲了自己的操作步骤,也就完成了总结知识点的环节。 这堂课的气氛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任务驱动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把教学内容设计在一个个实际任务中,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带领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例如在讲解计数器这个程序时,通过展示加法计数器是如何实现的,让同学们能够举一反三地学会编写减法计数器和乘法计数器。再如在学习VB编程中,先让学生和我一起玩扫雷的游戏,然后用VB做一个类似扫雷的小游戏,促使学生们兴致勃勃,让他们意识到编程也可以很有乐趣,教学效果显著。

第12篇

关键词 高职 足球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策略

兴趣不仅是学习活动开展的起点,也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关键的动力。同时,在高职足球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在帮助其获得丰富、良好学习体验的同时,也能够使其在此过程中掌握更多适合自己、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其体育成绩、运动技能的不断提升。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来培养、发展学生的足球学习兴趣与能力。

一、科学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足球运动可以说是体能、技术,以及战术和配合的科学整合的一项富有挑战性的项目,也是世界上开展较为广泛,得到世人广泛关注、喜爱的运动之一。从激发、培养兴趣和情感层面来讲,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足球运动赛况和文化,或者是一些著名足球运动员的经历,以及足球方面的趣闻趣事等视频素材。而通过开展这种形象化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身体方面的训练,还能够引导学生从心理、情感方面对足球运动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帮助其积累更丰富的足球知识,让学生对足球运动比赛规则,以及相关文化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终身运动理念,促进其学习兴趣、热情的不断提升[1]。

二、注重基本技术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足球这项运动具有很强的技战术性,脚法、配合与战术等方面技能的传授与培养应始终尊重循序渐进的原则。若在一开始就为学生传授难度较大的脚法、控球技术,学生不仅难以实现顺利、高效掌握,也很容易会产生厌倦、抵触的心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运动的信心。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先从基本的触球、控球等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辅助练习着手,也可以结合实际教学需求,组织学生进行足球比赛的观摩,引导其逐步的体会、练习,这样循序渐进的进行技术教学,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表象、意识的同时,也能够为其后期的学习、运动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其学习兴趣的逐步提升[2]。

三、引用课堂游戏教学,积极组织足球比赛

首先,应积极引用课堂游戏,为学生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实践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科学引入,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与手段,其可以在整合教学重难点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相应的游戏环节,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尤其是对于足球技战术的讲解,若教师仅通过单纯的口头讲解来进行,不免过于抽象,学生理解、接受起来也具有一定难度,但是若可以将技战术的讲解科学灵活的融入到游戏中,在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参与热情的同时,学生对相关技能也可以获得更直观的理解。另外,通过开展新颖、有趣的游戏教学活动,在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增强学生的足球学习兴趣。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的不同,积极设计出能够体现出创新性、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创新教学形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3]。

其次,教师应积极组织足球比赛,通过实战来巩固、发展学生的足球学习兴趣。高职生的好胜心都比较强,比赛在全面激发学生好胜心的同时,也能够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发挥出来。通过组织相应的比赛,能够指导学生将课堂上学习、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技战术付诸于实践当中,而在复杂的实践对抗中,学生也能够将自身所学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真正实现技术与实战的科学整合,并获得更丰富、直观的学习体验。

另外,通过比赛,教师也可以将比赛中学生遇到的难题,或者是出现的各种错误进行认真记录,然后再在比赛结束后,组织学生对其问题进行逐一分析,比如,控球技术,以及战术配合方面的细节,在分析巩固过后,学生对每一个动作和配合的意义也可以获得更深刻的理解,进而不断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特别注意的是,每一次比赛开始、结束后,教师不仅要注重赛前、赛中和赛后的分析与巩固,还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与认可,以此来促进其足球学习、运动兴趣和信心的不断增强。

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高效课堂

一直以来,教师在学生心中都象征着一种权威,尤其是体育教师,应以身作则,这样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运动知识与技能,也能够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行与素养。同时,通过师生之间的高效互动,也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足球运动的乐趣,而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品德修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不论是理论知识讲解,还是技术动作示范与练习,教师都要积极挖掘其中的内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足球运动的魅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结语

总之,高职足球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增强足球教学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目标,以及学生身心发展需求,采取新颖、科学,且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足球学习兴趣的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 银军.浅析高职足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师.2013(2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