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6: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生励志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励志教育 开展原因 开展意义 主题活动 开展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253-01
中学生德育工作一直是国家关注的主要话题,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不断实施,中学生德育工作也随之完善并且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校是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完全中学,通过开展以励志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德育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开展励志教育的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乡结合部的人们生活渐渐富裕,部分优秀学生转入市县中学读书,造成了城乡结合部中学学生素质偏低,导致教育、教学、管理等的难度加大,学生厌学、不学,应付学习,没有理想目标等问题也层出不穷。许多学生不懂得父母辛劳、不懂得求学的意义,他们贪玩、任性,出现了玩电脑、玩手机,沉迷网络的坏习惯,他们在学校各种违纪行为时有发生,渐渐失去了W生本真,丧失了上进心,虚度了宝贵的中学求学时光。
二、开展励志教育的意义
我校正是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一所中学,基于学生的现状,在教育教学的同时,“以负责任的态度引导学生的成长”,以励志教育为抓手,强化学生德育工作,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教会学生做人,唤醒求知欲,激发成才心。
三、开展励志教育的具体内容
1.文化引领,创设励志氛围
我校以名人励志故事、励志名言装点校园,布置教室、宿舍励志园地,学生到校、课外活动等时段,在校园广播中播放名人励志故事与励志歌曲、视频及电影,给学生以力量,激发求知欲,使学生们在拼搏向上的励志文化氛围中不断得到熏陶。
2.阵地建设,打造励志课堂
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根据学科特点构建不同模式的特色励志课堂,建立“预习―自我评价―展示”的励志激励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气势,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焕发活力、不懈追求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激励的氛围中学习与成长。
3.多种形式,丰富励志活动
3.1撰写励志信。结合学校每周德育教育主题,撰写励志信,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要求,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做,教给学生该如何做是对的,并精选其中的段落或者全部,在每周升旗仪式上给学生们进行宣读,随后将励志信打印张贴在班级励志园地中,学生们在诵读时间进行励志诵读,使励志信教育的效果持续发酵,让学生时刻警醒我要做对、做好。
3.2建立励志卡片。在励志卡片上,学生写下自我认识,如我的优缺点、对做得不好的方面提出的改进措施、阶段与长期奋斗目标等。在班级每日例会上,鼓励学生针对当天的所作所为,对照励志卡片进行反思,改进缺点与不足,肯定优点与收获。
3.3开展励志诵读。利用学生到校的闲余时间、课外活动、主题班会课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3--5分钟的励志美文、正能量文章诵读。通过励志诵读,使学生的人格优化,促进身心健康。
3.4组织励志演讲与征文比赛。经过一个学期的励志教育,学生们对于励志的内涵、意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自己的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都有不同的改变。组织学生将自己接受学校励志教育的真情实感、真实体会写出来、讲出来。
3.5评选先进,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励志教育活动中,有一些同学受到励志教育的影响有了明显的变化,学校通过组织评选“感恩励志星”,在校园树立在学习、纪律、文明、礼仪、道德、奉献、爱心、感恩、品德等方面优秀的励志明星与榜样。
4.校本开发,编写励志教材
在总结励志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我校整合现有德育教育资源,通过课程化设置来落实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基本目标,把原有的德育教育活动方式纳入广义的德育课程中来,形成课程体系。在学校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指导小组的领导下,我校编写了开展学生德育教育校本教材―《励志二中》。
1.励志口号展现风貌
每周一升旗仪式结束后,全体师生大声齐读励志信的声音回荡在校园上空。读完励志信后,高三年级的同学们开始呼喊自己班级的励志口号,在提升班级凝聚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斗志,感染着学弟学妹。这样的班级口号在每天下午的跑操过程中还呼喊几次,体现了现代中学生蓬勃的朝气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2.成长记录与作文训练相结合
学生把成长记录交给老师批改,把自己的感悟与导师分享,希望通过导师的评价,确认自己的感悟是否客观,从而使自我得到迅速成长。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把成长记录写成了生活流水账,缺乏对生活的感悟;部分老师批改学生的成长记录简单地写上“好!”“很棒!”,而没有深入地与学生互动。通过反思,我们认为导师分享学生成长过程之后,一定要帮助学生拓展、提升感悟,从而达到优质教育的目的。我们提出“成长记录”与写作训练相结合的想法得到了不少老师的赞同和支持,这样既能提高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深入挖掘自己的思想,又能提高写作能力。
3.励志教育多方渗透
对于在考试或活动中表现出色的班级,校领导会为他们送上祝福蛋糕,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而当某些班级遇到了挫折而精神不振时,校领导会亲自到班上与他们一起主题班会,鼓励他们重整旗鼓、自信人生。此外,学校还把励志教育与学科教学相互结合起来,开展励志英文歌曲大赛,培养学生放眼世界的胸怀;把励志教育和中华经典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并把传统文化中的励志内容融入主题班会;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等等,不断深化和丰富我校的励志教育内容。
二、优化励志方法
教书育人关键在教师。在实施了一段时间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后,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批阅学生的成长记录时,过于简单化或模式化,对学生的成长关注度不够,怎么办?我们认识到,在学生成长的同时,教师的成长也应该得到尊重和肯定—换句话说,教师也需要激励。为了大力宣传我校先进教职工的事迹,激励广大教职工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进行了江南中学首届“十大育人楷模”评选活动。经过教师自荐、教师投票、学生网上投票各个程序,最后由评定小组综合各方面条件评选出来。“十大育人楷模”的评选,一方面为同学们了解自己的老师提供了机会,增强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心;另一方面,也激励了全校育人导师的斗志和干劲,让获奖的人再接再厉,让希望获奖的人有奋斗的目标和前行的动力。这样就真正实现了师生共同励志的理想状态,促进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育人要从心开始,以信任作为基础,以情感作为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心理动力,让学生以自己的力量成长为目的。因此,我们把励志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自2006年我校开始系统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现已上升到关注生命教育的高度。
加强教师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技术应用的培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我校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是广西社会心理学会贵港市心理咨询中心。校内有生命教育办公室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培养了两位具有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还有思维教师经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专业人员,每年开展校本性质的心理学理论和应用技术培训,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情感教育能力不断加强。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培训,提高了教师对人性的认识。教师的亲和力有了很大提升。学校的老师们比以前更懂得与学生情感的融通,更理解和尊重学生,更能从学生心理需要的角度去指导学生感悟成长。比如分管高三年级的梁顺宁副校长经常深入到学生宿舍、教师,与学生们谈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并不时地鼓励他们。生命教育让学生提高了对自我的认识,学会科学合理地激发自己的心理动力,积极成长,塑造强健的人格,努力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挖掘潜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三、搭建励志平台
1.主办大型活动
教育在于“活动”。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积极创设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亲身体验远比泛泛地说教更有效果。“让我看,我记不住;让我听,我会忘记;让我参与,我会理解和明白。”我们举办了两届“江南中学十大杰出人物”颁奖典礼,分别由812班和912班承办。方案起草、竞标活动、校内宣传、校外拉赞助、舞台设计、表演节目组织、主持人选拔培训、礼仪队培训等一系列活动都是由学生组织并完成。这个过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916班主办了大型“英文励志歌曲大赛”,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2.竞标接待任务
我们创造了一个班级团队发展平台,并明确规定,学生重要的大型励志活动和对外接待活动,由班级竞标承办,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焕发青春活力,张扬个性。2010年10月,901班接待了山东淄博市教育考察团;912班接待了广西柳州外国语高级中学考察团。2011年5月,山东淄博教育考察团再次组团考察我校,负责接待他们的是1002、1016班。学生们在接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来宾的高度赞赏。
3.主持主题班会
把励志教育融入主题班会,激发学生参与班集体事务的热情。在学生制作的主题班会课件中,涌现出了如《青春•理想•奋斗》《与未来有个约会》《为了美好的明天》等优秀代表作品。学生在收集课件素材的过程中学会了协调人际关系,学会了思考,提高了组织和策划能力,促进了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此外,学生还定期主持家长会,新颖的形式让与会家长耳目一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高度融合和紧密衔接,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成长的信心和勇气。
4.宿舍文化养成文明习惯
学校宿舍是学生生活互动,产生情感,释放情绪的主要场所。宿舍文化的建设可直接培育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学生们自我要求宿舍要建设成为高雅、整洁、温馨、健康的生活环境。为此,学校建立了文明星级宿舍评比机制,每周小评一次,每学期大评一次。经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宿舍面貌焕然一新:室内布置得整洁干净,精致的小挂件、巧妙的装饰、飘逸的书法、催人奋进的名家名画……无不洋溢着青春的风采和年轻的活力。
5.自主管理,励志成长
学生自主管理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也是学校励志教育的一种体现。在以情感教育为励志教育导向的前提下,变教师管理学生为学生自主管理,体现学校励志教育“以生为本”的理念。
四、结语
关键词:小学语文;感恩励志;课堂教学
教师要在设计课程中引入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共同处于相同的环境,全面沉浸在自己设定的情景之中去感悟感恩,理解感恩产生共情,放大课堂中的情感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感恩的情怀。
一、感恩励志教育要注重小学生身心特点
感恩教育的效果不是一天两天出来的,想要感恩教育有良好的效果,教师要针对不同年纪学生的发展特点、身心健康程度,多角度展开感恩励志教育。
(一)开展感恩励志教育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小学有六个年级,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要牢牢掌握自己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语文授课中,明白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模式、认知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感恩励志教育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例如,一个语文教师教的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此时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家庭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姊妹之间的亲情励志教育;在面对三、四年级的中年级学生时,可以利用书本内容对学生集体意识进行感恩励志教育;在面对高年级的学生时,教师可以灵活根据书本知识和时事热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勇敢承担社会责任的初步感恩励志教育。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方面的感恩励志教育,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是很有必要的。
(二)感恩励志教育活动要适应小学各个年级的个性心理需求小学六年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势必会发生变化,心理需求也是呈一种上升趋势的。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受到家庭、社会环境多方面因素影响,他们的情感、兴趣、爱好、性格和气质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应该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发展阶段相适应、相吻合。单方面的感恩励志教育的输出不仅得不到学生的好感和学习,反而会引起学生的不适与反感。例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授课时,面对低年级的学生可能是直接点出学生对家庭应该时常怀感恩之情,教导他们如何在家里去表现自己对父母等亲人的感激;在面对中高年级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本或者课外文章的阅读,启发学生去寻找文中暗藏的感恩之情,而不是一味地单方面灌输。这样根据不同年龄的心理需求阶段去进行感恩励志教育,效果将会强很多。
(三)感恩励志教育活动要贴合不同年级学生的体力水平小学一到六年级,学生身体都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虽然只有几年的差距,但是学生体现出来的体力水平是大不一样的。语文教师在走出课堂进行感恩励志教育的时候,要符合学生的体力发展水平,不能冒进。如在对于低年级采取身体力行的教育时,可以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如打扫卫生、捡拾垃圾、为家人端茶倒水、为父母洗脚等做起。在面对高年级的学生时,教师可以多多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出家庭,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比如进入社区中参与社区卫生劳动、去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等具有一定社会性的活动,助力学生的感恩励志教育。
二、感恩励志教育要注重学生认知、感情与行为同步发展
感恩励志教育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效果,不仅要从学生的认识方面下手,也要注意学生在情感行为方面的发展,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情感与行为的综合协调发展。
(一)故事感化促进学生感恩认识水平的提高小学生的思维都是以形象的方式为主,这和他们的身心特点还有大脑的发展状态相适应。小学生普遍都比较喜欢看故事、听故事、讲故事,这是他们学习的一种方式。利用故事感化进行感恩励志教育,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去促进学生对感恩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传统的,带有感恩励志性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感恩的认识、认知。例如,在讲到论语有关孝顺的语录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引用传统的二十四孝中的小故事或者童话故事去进行有关孝顺的感恩励志教育,用生动的语言去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使学生在感恩教育的课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语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心理感受,在故事中引导学生体会背后的哲理,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明白故事中的道理,体验人生的哲学,而不是呆板地、机械式地讲大道理。这样的课堂效果远远比直接说的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使感恩励志教育融入学生的心中。在针对不同年级进行感恩励志教育的时候,我们可以层层递进,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心理能力重点展开。在面对高年级的学生时,教师可以不再主动讲故事,而是通过学生自己去讲解故事,让他们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去感受感恩,或者教师开展一些有关感恩故事的小比赛、小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更加深刻地把握感恩,促进学生对感恩励志教育的学习。
(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感恩情怀提升感恩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认知上的教育,他也是一种精神教育,一种情感教育,感恩教育的成效是通过教师的情感输出为主。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授课中更应该注重情感的传递、情感的投入,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去丰富他们的感知能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不自觉地融入课堂。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课文有关亲情的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回味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如父母每天早上给他煮的早饭,还有每天给他洗衣服,由细节引导学生理解背后的感动和关怀,让学生对父母的不容易产生理解,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这份细腻的关怀,促进学生增加对感恩这种情感的理解能力。又或者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具有感恩意义的集体活动,比如清明节去扫墓。在扫墓的过程中,采用心灵情感的策略对扫墓这种行为背后的意义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先烈的付出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感人。感恩教育活动中情感的层层递进,才能使感恩励志教育活动达到预想的效果,切勿急于求成使效果大打折扣。真实有效的情感体验,也需要激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的支持驱动才会使感恩励志教育更加有效地落实。教师在举行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的时候,应该注重学生本身兴趣的选择和偏好,激发他们对感恩教育的向往,激发学生和感恩励志教育之间的火花,开启学生感恩的心灵之窗,大力引导学生在周边的平凡事情中去体验感恩,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去领悟感恩,鼓励学生对所进行的感恩活动展开分享,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相互交流,激发他们心灵中的感恩情怀,放大他们对生活中感恩的发现。教师在上课时也应该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大力引入感恩励志教育内容,这不仅要求教师熟练掌握书本内容以及背后的哲理问题,还要求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握有一个良好的设计,对教师本身的要求也有一定的难度。一个好的课程设计,离不开教师在课下的精心研究和对学生状态的整体把握。这也就要求教师上课时将学生作为上课的主体,而不是自己作为主体,不能将自身摆在一个我讲你听的传统教育状态。只有将学生摆在感恩励志教育的中心,才能让学生的感恩思想、感恩行为有质的提高。
(三)实践锻炼促进学生感恩行为发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的进行从来都不是纸上谈兵的,而要通过具体的落实实践,让学生切实参与进来,引导学生积极践行,在实践中去感恩,激发学生的自主感恩、感谢能力。感恩励志教育的实践有很多种形式,具体可以归纳到以下几种方式。
1.让学生为自己的感恩对象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单元的总结时,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或者课外活动。如在学习到有关感恩教育单元的总结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一份带有感恩之情的小礼物,送给自己周围想要感谢的人,鼓励他们对感谢方式进行积极创新,如可以送给想感谢的人一张小卡片,上面写满感谢的话;或者是给想要感谢的对象进行歌曲的演唱;也或者是对想要感谢的对象表演故事等。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去给感恩对象表示感恩。
2.鼓励学生将自己身边周围的感恩事迹讲述出来。生活中总是不缺乏一些感恩的事情,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其记录下来,以周记或者作文的方式,写在本子上,然后再在班上交流讨论演讲。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同时也能够通过交流的方式使学生二次回忆起发生在周围的感恩事件,加强对感恩的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分享自己的感恩,也能收获更多份的感恩。利用学生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进行感恩励志教育,可以使感恩励志教育的效果更加深刻。
3.创设利用各种感恩情景,引导学生去锻炼,去实践。感恩教育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亲身经历的一些特定环境下的实践能够有效促进感恩教育的实施。语文教师在进行感恩励志教育的时候,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介绍“保护鸡蛋”的活动,让学生在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带上一颗生鸡蛋,并保护鸡蛋到下午放学时不能被损坏。通过这个小活动,让学生去感受保护这颗鸡蛋的不容易,并且通过保护鸡蛋这个活动,去理解父母在培养他们时的用心和辛苦。感恩励志教育不仅只是书面上的一种教育形式,而是有效的、切实落实下去的真正的感恩励志教育实践活动。
关键词:中学;科技史;科技知识;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272-02
当前,国家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国家需要大量科技人才支撑,科技人才来源于教育,诚然,中学科技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中学科技史教育载体不足,教育之“链”弱化,科技史教育者与学生难以教学相长,师生未能共鸣。中学科技史教育载体主要包括教材、教辅和教法。因此,有必要窥探中学科技史教育载体不足表现,找出破解不足之策。
一、不足表现
(一)中学科技史教材内容有些空乏单调
中学历史教师深入解析教材时,觉得科技史内容有些单调,编者没有把科技史内容凸显出来。教师拿到某版本历史书后,从篇幅上看薄此厚彼,中学科技史主要局限于历史教材中,科技史内容在教材中较少,朝代更替占据大量篇幅,多理性深思,颇有“丢了西瓜却保了芝麻”之感。中学历史教材中科技史内容编写语言对科技知识是概括式、粗线条罗列。中学历史教材中科技史语言表述、语气方式都是概括式陈述,没有适时提出科技史中所包含的科技问题,无法引导学生探究。孰不知没有科技问题的科技史知识怎么能引导中学生有效探究呢?因而,学生对科学史知识很难感悟、内化,以致学生的科学素养很难渐进培养、提高。
科技史内容编排形式也较单调。形式反映内容,没有好的形式就不能较好地表现内容。科技史课程内容少有脚注,没有旁注,看不到科学家为科学发现、科技成果探索的典型案例及励志故事,缺乏对科技追求的过程性,正如有研究者说,“中学历史课教材中仅有造纸术的发明、圆周率的推研、传统医学成就等让人感到有点过程,其余如同‘飞来峰’般似的让人感到突兀。”[1] 在科技史课程后附有朝代大事年表,没有附录科学家故事、小传、史话等,没有呈现科技史课程的有效资源,以致科学家品质没有地方表现,科学精神凸显不出来,学生的科学素养很难得到提升。
(二)中学科技史教辅资源弱化
据了解,有关中学教师科技史教辅的统计显示,部分教师有一本参考书,外加一本现成教案。近年来,为了配合课程改革,减轻中学生学习负担,教育主管部门不准增加学生作业负担,减少学生教辅资料,部分中学教师也在顺风得势减轻自己负担,少专研不少教辅参考书。科学史参考资料少人问津,照本宣科也是有的。部分学校不投入科技史教辅资料、科普书籍,学生、教师涉猎的科技史知识都较少。看科普书,学科学,提高群体的科学素养,好比是镜中花,水中月。在新时期,现代化教辅主要有电脑、投影仪、音像、图片等科技资料,这些非纸质硬件教辅对科技史教育用处非常大。然而,资金投入不足,尤其是农村中学拥有现代化教育载体少。投入资金倾向于“钢筋混凝土”工程,有关科技史教辅硬件只是科学家头像挂图。有时为了省事、省时,干脆不用现代化教辅载体。这样科技史课程资源极其有限,学生对科技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科技体验只能停留在嘴上,表达在语言上,科技传播之“链”显得纤弱。
(三)中学科技史授受式教法僵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代先贤给教师的定义,从此可窥其教法,类似于课改前的授受式教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其优势及劣势,授受式有其科学的地方,也有其败笔之处。授受式教法主要借鉴前苏联的教学模式,“20世纪上半叶,苏联的凯洛夫在总结外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强调教学的基础上,强调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以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的体系去武装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环节教学’即‘组织教学—检查作业及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和讲授新课—巩固新科—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对中国学校教学影响极其深远,直到现在仍然在教育界占据主流。”[2] 对于这种占主流的教学方法在科技史课上显然是不太适用的,它束缚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心。科技史本来是很精彩的,僵化的教法模式抑制了科技的张力。假如用授受式教法对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有关“地心说”、“日心说”、“宇宙中心说”,从“授”到“受”解说,学生会感到空乏,缺少兴味,科学真理一路走来很平淡,对科技知识很难渗透,学生的科学素养很难逐渐养成。前几年课改,一些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抛弃授受式教法,一边倒,转向科学探究式教法,不理解科学探究式内涵理念,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讨论,无目的互动,课改的教师几乎控制不住课堂,有人戏称“牧羊式”的科学探究式教法,以致一时出现了老教法不让用,新教法不会用的尴尬局面。
二、探究对策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 “有耻且格” 班级管理 道德教育 启示
古有宋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今有众多“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遍布世界各地,可见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而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在教育思想上更是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宝贵经验,作为班主任研究和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会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从而运用到我们今天的教育方法中去,更好地做好班主任工作。
孔子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选自《论语・为政》)。它的含义是: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约束百姓,百姓只求能够免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但是如果用道德去引导百姓,用礼制去规范百姓,那么百姓不但会有羞耻之心,而且就会遵守规矩。孔子的这句话里面包含着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那就是怎样才能引导教育学生做到“有耻且格”?而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正蕴含在这句话中:那就是既要抓好班级管理,又要重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要比班级管理更为重要。
一、抓好班级管理
孔子之言给我们的启示首先是要制定一套班级的规范和准则,让学生明事理,知礼仪,所谓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此约束之下学生才能遵规守纪,成为言行合格的中学生。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中不乏懒散任性者,他们在班级无视于各种校规、班规,自我管理能力差,在此情况下,就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制定出严密详细的班规来规范这些学生,从而达到正班风的目的。例如,我在班级管理中,除了执行学校规定的一些《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外,我还自己拟定了《学生道德行为规范自我监控和自主内化训练表》,从纪律、卫生、道德言行等几方面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包括指导学生自定计划,监督学生自觉实施,进行自我评价和不断地修正,班主任随时管理并检查学生执行的效果,通过严格管理,教会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守纪律、讲卫生、懂文明、形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但是抓好班级管理只能做到“民免而”。要想做到“有耻且格”,则还必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即抓好道德教育。
二、抓好道德教育
1.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和志向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现在的中学生缺少正确的人生目标,缺乏理想。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要么追星,要么爱钱,要么庸庸碌碌,要么懒惰贪玩。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班主任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我们班入学之初,有几名学生每天浑浑噩噩混日子,纪律不愿遵守,作业懒于完成,学习没有兴趣,不思进取,甘于落后。我就利用班会时间给他们读古今中外的励志故事,利用多媒体播放励志电影,还利用课间找他们谈心,发动同学和老师对他们进行学习上的帮助,使他们重拾了信心,树立了正确的目标和志向,有了积极向上的动力,言行举止和学习也都有了巨大转变。
2.要培养学生具有“仁爱”之心
“仁”是孔子品德教育的核心,我们要教育学生做有仁爱之心的人。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现象,人们不敢对受难者伸以援手,冷漠、无情,缺乏爱心,这是道德低下的表现,我们班主任肩负着教育后代的责任,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将来变成冷血动物,而要将他们教育成有爱心有善心有高尚人格的人。
那么怎样实施“仁爱”教育呢?孔子提倡要先从自己最亲近的人开始培养仁爱之心,首先要热爱父母,尊敬老师,爱护同学,然后再进一步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和“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论语・卫灵公》)。当这几步都做到以后,才能把仁爱之心进一步扩展到爱民族爱祖国。例如,在对学生进行“仁爱”教育时,我让学生们每天坚持为父母或帮父母做一件事,哪怕是拖地洗碗这样的小事也要坚持做,使他们学会懂得爱父母感恩父母。同学之间我让学生们组成了各种形式的互助小组,无论是纪律、卫生还是学习上都互相帮助。尤其是学困生和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大家都能发挥班集体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使同学们都能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和爱,从而也引发他们爱班级爱集体,逐步把学生培养成有爱心有善心有高尚人格的人。
3.要教育学生勇于改过向善
孔子说:“过则无惮改”(《论语・学而》)。一个人有“过”不要紧,关键是要能够改正。在班级管理中,每当学生犯了错,我首先教育学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帮助他们找到并分析犯错误的根源,再引导教育他们如何改正。更重要的是每当学生犯了错误,我都要给他们讲改过向善的道理,使他们树立羞恶廉耻之心,从而能够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我们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不断地完善人格,一点点提高修养,一步步完善自己,使他们“有耻且格”,这才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要达到的最终效果。
在班主任工作中,抓好班级管理和抓好道德教育相辅相成。我们一方面要勤于管理,重警示规范;另一方面要下功夫抓德育,重开导教育。我们班主任被誉为“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要尽职尽责,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为社会输送出有理想、有道德、有仁爱之心、有健全人格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玲.传统的孔子思想给班主任工作的启示[J].教育艺术,2011.
一、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转变观念,明白真理
其实一切成功都是自然而然的,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借一个心理学的案例向学生讲明道理。曾经有位心理学家对我国成功者的个人经历介绍与美国成功人士的经验交流进行对比发现:我国的成功者,几乎无不将成功的过程渲染得极具恐怖色彩,历经非人的艰辛与磨难,方能修成正果,令众多有志青年望而却步。然而,美国的成功人士几乎无不将成功的过程讲述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享受着过程,更享受着成功,致使多少人踌躇满志,跃跃欲试,让学生明白其实成功的过程虽有拼搏形影相随,但你完全可以带着快乐去拼搏,携着幸福感去创造未来。
二、借助“他信力”,运用“背后表扬”策略,适度合理表扬
自信心的树立与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熏陶的过程。因此,运用常规策略,进行适度表扬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过于常规的“当面表扬”,效果却不及“背后表扬”:因为人人都知道,当面的话别人不一定信,背后的话别人定会深信不疑。抓住时机背后表扬,将进一步优化效果。同时,我也时常提醒自己表扬要适度,尽量不出现时下最常见的见男的都喊“帅哥”、见女的都喊“美女”的语言泡沫现象,虽有提升自信的作用,但有时也不免有“睁着眼晴说瞎话”之嫌,因此,表扬要理性、要适度,以免适得其反。
三、让英语教学工作与自信培养同行
充分利用英语学科宝贵的课堂5分钟,开展英语演讲活动,寻找自信,重塑良好的自信心理。同时,抓住作业批改时机,适时地写下激励、表扬的话语,让自信的培养潜在批语中,通过文本对话,让学生充满自信。
四、开展“自信无敌,做阳光中学生”的班会活动
在活动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自我批评与他人表扬”相结合的活动。小组内学生个体依次挖掘自身不足,其他组员帮助找方法解决,并由衷地表扬其优点,活动中学生不仅正视自己,更有自信完善自己。只有真正优秀的个体,才是牢固自信的根源。
五、借鉴新闻媒体作用,给他一件美丽的外表,让“假自信”变成“真自强”“真自信”
记得有这样一则英语故事,有一个特别不爱干净的小姑娘,父母无论想什么办法,都改变不了小姑娘不爱干净的不良习惯,一位智者出了个主意,告诉她父母说“给她一件美丽的外衣,让她穿上出去,让别人表扬她。”果然,小姑娘穿上美丽的外衣后,受到了很多人的表扬,表扬她爱干净很美丽,从而小姑娘便改掉了不爱干净的习惯。鉴于此,我便创建了课桌文化专栏系列——“你真的很不错”“能向你学习,我真的很高兴”等,同时让同桌和组内其他两名成员,在专栏内写下与学习、品质等方面相关的表扬话语,给她一件美丽的“外衣”。通过舆论的效应,让她真的“美”起来,以达到改善个体、强化自信培养的效果。
六、运用“颁奖辞”效应
感动中国人十大杰出人才的颁奖辞效应,往往刻骨铭心,或令人激动,或发人深省,或催人泪奔,这份激励、深思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力量。因此,每次考试后,对于考得好的和有进步的同学,由班上写作功底深厚的同学组成颁奖辞撰写小组,书写激励信心、令人热血澎湃的颁奖辞,全班宣读,并邮寄给家长,让学生充满自信,同时把自信转化为生命不息、拼搏不止的力量。
七、自信培养始终充满励志色彩
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一种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因此自信不能停留在想象上,要成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样去行动。行动中会遇到各种阻碍,此时便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机。学生在学习中时时处处都会遇到困难,因此每月至少一次集体励志教育活动,比如:班级励志之星评选活动(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学生自己的励志故事(发掘身边题材,激发内心自信,爆发潜能)、励志视频讨论主题班会、考前冲刺励志活动(小考前一周,大考前一月,由每位家长发来励志短信,并由此召开主题班会,拍摄活动视频,发往班级QQ空间)等主题班会活动。以励志促进自信培养,以自信扫清成长路上的障碍。
八、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于自己的自信
每个人都会有成功的经历,成功的感受。以此,可召开成功经验交流会,让学生分组讨论成功的规律,深窥自己的心。最后,得出结论:一切成功的规律都在于自己的自信。
一、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挫折”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动中遇到障碍、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而引发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碰钉子”。俗话说人生难免有挫折。有的人历经挫折,能越挫越勇,百折不挠,而有的则一蹶不振,甚至做出极端的反应。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偏差,我们的学校教育注重分数、智力,忽视情感、意志的培养。我们没有给予挫折教育足够的重视。结果导致相当数量的学生虽然考试分数很高,但是挫折耐受力较差,意志薄弱,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所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势在必行。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挫折教育的理念,增强学生的耐挫力呢?
二、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挫折教育的可行性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显性的德育课程,其内容本身就蕴含着挫折教育的资源,在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遇到挫折如何战胜挫折的内容。因此,将初中思想政治课作为挫折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挫折教育成为可能与必须。
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一种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恒心,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应变力、克服力,培养其完善人格的心理素质教育。因此,我们要善于立足思想政治课堂,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关挫折教育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能积极地面对挫折从而战胜挫折。
三、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挫折教育的几点尝试
1、利用教材渗透挫折教育的尝试
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人与己”、“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当前中学生主要经受着来自文化学习、人际交往和青春期困惑三个方面的挫折。由于现在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缺乏必要的生存能力,精神上也极度匮乏,心理承受能力差,在挫折面前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课堂上可以针对这些内容来进行教学,展开挫折教育。如在苏人版七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中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尊自信的良好品质,明白成长的过程中烦恼挫折在所难免,要学会悦纳自己,学会敞开心扉,与人沟通和交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在苏人版八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中让学生学会掌握必要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克服学习生活中的烦恼,懂得与父母老师和谐相处,苏人版九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等,增强自己的耐挫能力,学会战胜挫折,战胜自我,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这些教材本身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以学生为本,在带领学生学会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相处的过程中,无一不渗透着挫折教育的理念。
2、展开多种教学方式来进行挫折教育
(1)创设挫折情境,进行角色体验
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对学生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作为磨练他们,增益其所不能的方法。教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的给学生一点挫折,让他们吃点苦头,使他们受益终身。如:在一个漆黑的山洞中,在没有任何亮光可以凭借的情况下,意志顽强的人是如何走出这个山洞的;在地震过后的废墟中,没有水,缺乏氧气,无助且坚强的人是怎样坚持直到获救的等等,这对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是有帮助的,并且让学生终生受益。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探究精神,从而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2)巧用榜样励志故事、励志名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榜样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中国达人秀第一届冠军刘伟就是一个很好励志榜样人物。其实还有很多可资仿效的榜样有中外著名人物;但孩子们身边的榜样,他们学起来更亲切。如我校的张丽同学,她先天小儿麻痹,而且家庭困难,但她勤奋学习,克服种种困难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于是,我将她的事迹介绍给同学,讲讲她顽强学习的事例,同学们在感动之余,也接受了一次很好的耐挫教育。因此,要注意寻找学校、班级同学中的闪光点,选择适宜时机进行教育。同时让学生收集一些励志名言,当自己遇到困难时用来鼓励自己,战胜挫折。
(3)拓展思想政治课舞台——巧用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各科教学中
德育无处不在,思想政治课也不局限于每周两课时中,而要真正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渗透挫折教育就必须把挫折教育延生到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各科教学中。比如把挫折教育贯穿到学校和教师都要号召学生积极参加的体育锻炼中。要定期的组织学校运动会,各种体育运动竞争激烈,对抗性强,它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韧的意志。学校还可以布置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繁琐的家务劳动,有针对性地将同学们放到社会中进行实践锻炼,让其亲自尝试家务劳动、社会生活中的甜酸苦辣。
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南民族高级中学位于县城三江河畔,占地120亩,43个教学班,2305名学生,182名教职工。学校设施设备齐全,各功能场室齐备。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硕士研究生8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学校全面施行分层教学,推行“三课型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大力开展励志教育、养成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现代中学生。三年来,学校教学质量迅速提升。在全市期末考试中,各科成绩远超全市同类学校。近三年高考上线率每年以10%的增幅递增,学校名声渐显。
连南民族高级中学语文组现有25位教师,高级教师3位,中级教师11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3位,老中青结合,教师结构合理。
在学校的教学改革浪潮中,我们语文组奋勇向前,锐意进取,力争上游。语文组承担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分层教学的“自主建构,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子课题研究,把教学模式和语文学科特点融合,构建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三课型五环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清远市课题《学案教学课堂高效学习法研究》的引领下,我们全组教师认真研讨,积极实践,开发了利用学案进行高效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语文教研组长苗臣耿老师主持的清远市课题《提高民族地区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策略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出了一系列作文教学策略,点燃了学生创作的热情,有30多人的作文发表在《作文升级》《高校招生》《作文指导报》等刊物上,有280多人次获得各级作文竞赛奖励。近两年参加的“孔子杯”作文大赛,每年都有50多人获奖。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了语文成绩的提高。语文成绩在清远市统考中的平均分高于同类学校。语文科组两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科组。
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语文组教研氛围浓厚,科组建设卓有成效。每年都有10多篇论文荣获市级以上奖励,参加各级优质课竞赛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李梦琳副主任2012年荣获生本教育竞赛课特等奖。周灵老师2012年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励志教育对策
Abstract: at present, part of the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students confused political beliefs, fuzzy ideals and belief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learning problems in power shortage, their impact on the meaning of life, the pursuit of value target, resulting in a lack of motivational goals.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inspiration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to promote university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tection of family, school,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Keywords: students inspirational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更多中学生有了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同时高校收费标准的不断提高,使得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有所增加,从而给高校招生、管理、教学等方面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当然,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学校与社会各界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主要在经济上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帮助。
一、励志教育的含义与特点
(一)励志教育的含义
“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
教育,培养大学生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大学生的成功品质,激发大学生潜能的教育。中国有很多经典著作都具有励志性质,如《论语》和《菜根谭》等,这些书籍强调气质精神,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故能长久不衰。
(二)励志教育特点
励志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崇高的思想性。励志教育的思想性,是指励志教育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包括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的教育。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们克服艰难险阻的坚定信念。爱国主义教育,就是使人们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对自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第二,坚定性。励志教育的坚定性,是指励志教育能够鼓励受教育者增强对理想信
念的坚持。人只有坚定理想,坚定信念,才能够脚踏实地生活,工作和学习。励志教育的坚定性,能够鼓励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观念是人们迈向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第三,先进性。教育是指向未来的,因此教育的任何组成部分都具有超越现实的本
性。励志教育在继承了思想政治教育夯实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和发扬,采取更为先进,
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不仅丰富了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更对其壮大和发展起到尤为重要的
作用。
第四,激励性。意为激发、鼓励,是一种推动人不断前进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激励性是励志教育最为显著的特点,也是最为有效的手段。教育工作者通过具体教育方式鼓励学生学习,生活,关心和尊重他们,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二、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状态,心理状态以及行为表现,我国各高校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励志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国的励志教育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对于励志教育的内容掌握,励志教育的实践探索还远远不够,在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一)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识不深入
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教育对象是提高励志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条件,然而部分
教育工作者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识都只停留在表面现象。首先,没有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分层分类。其次,没有认识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求的多样化。他们需要的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最后,没有认识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呈现复杂化的现象。归根结底,正是在教育中,教育工作者没有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其变化进行认真的调查和深入细致地分析,才导致励志教育工作缺乏应有的针对性。
(二)人文关怀不够
人文关怀主要是体现人文精神,富有人情味,就是对人自身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
题的关怀探索和解答,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把人作为一切理论和
实践的主体和目标,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高校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欠缺人文关怀的表现有以下三点:
第一,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体需求的差异重视不够。目前,部分教育者往往只看到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特征而忽视“个体”特征,没有顾及到不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心理实际,只一味从自己的主观理解出发安排各类资助或进行教育,因此造成资助的结果达不到预期成效,不能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觉到关怀和温暖,产生距离感。
第二,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多数思政工作者错误地认为,只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备比较健康的心态,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就已达到目的,而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方面没有下更多的功夫,这点也正好迎合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上的弱点,只求学习成绩上的优异,逃避其他各方面能力上的锻炼。
第三,教育者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不足。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励志教育,必须发挥情感的先导作用,抓准契机,以高尚的情感、关爱的情怀去感染他们,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对他们进行励志教育的预期目的。
(三)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的实践探索不足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出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的探索也就十多年时间,真正使励志教育从理念转变为付诸行动,也就几年的时间。因而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教育的实践摸索不够,经验总结不足。
三、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的对策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当前高校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一个细致、全面、深入的了解,找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采取一些有针对性,实效性强的特殊教育方法,进而从心理上、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
(一)深入了解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状态
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流是好的,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务实,思想活跃、朝气蓬勃、爱憎分明、热爱祖国,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但是家庭经济困难的生活对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人生价值取向的确定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
加强高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必须坚持人文关怀原则,关心每个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细心观察他们的成长,给他们自由、适度的空间,培养他们自力更生的意识,提升他们学历和工作能力,坚定他们信心和人生理想,进而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明确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一、赏识教育,发掘优点
在平时的励志教育工作中,主要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每一名学生,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引导每个同学都发现自己的长处,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发觉闪光点。
第二、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他们自信。表扬和鼓励对于树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信心尤为重要。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才能,不以成败论英雄。
第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深化“赏识教育”。在活动中能培养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种能力,以每次活动为契机,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树立自信心。把赏识的力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体会成功的滋味,激励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随着社会的全方位进步,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将会更加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体现人文关怀,满足人的需要,激励人们奋进,给人的感觉将更加沁人心田、暖人肺腑,这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期盼的。
参考文献:
[1] 王东莉.德育人文关怀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62-63。
[2] 张晓琴,陈松.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83-88
[3] 田中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4)
[4] 刘永琴.高校贫困生的现状 成因及其对策[J].高教探索,2001(1).
[5] 邱伟青.贫困大学生常见问题及应对思考[J].职业圈,2007(9).
作者简介: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为宗旨,以培养少年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内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狠抓养成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把我校的少先队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具体工作目标及要求:
(一)提高少先队员思想素质。
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龙头,继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从大事着眼、小处着手,从做人与做事的角度,从新世纪对人才要求的高度,抓紧、抓实行为养成教育,纪律法制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通过落实《中学生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努力把基本的做人与做事的道理转化为少年儿童的内在品质,培养学生爱自然、爱他人、爱自己的情感,做个好公民。
(二)深化素质教育、基础文明教育。
1、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检查监督,提高值日、值周质量,严格执行流动红旗竞赛,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在行为规范方面具体做到:讲究环境卫生,在教室里、校园内、校门口看到任何废纸杂物都有责任和义务捡起来放进垃圾箱,教室里要做到绿化、美化、艺术化;同学间团结友爱不打架骂人;推广礼貌用语与普通话,“对不起、您好、谢谢、没关系、老师好、同学们好”是师生、学生之间交流的主题字汇。我们把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2、 展开红领巾护绿行动。各中队要指定护绿公约,教育队员爱护花草树木,有组织地安排队员定期清除护绿区内的杂草、杂物,为校园绿化出力,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生机盎然。
3, 以“励志进取”为目标培养学生特长。根据不同的学生,为他们规划不同类别的自我实现的目标,在组织、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 ,要激励学生确定更高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追求。
4、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新课程改革,转变少先队活动职能,扩大活动面,提高少先队工作活力。少先队大队部要把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作为首要任务,要帮助队员学好、学活功课,积极配合学校正课学习开展活动;要让少先队员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抓住“四个点”(基本点、活跃点、保证点、最高点),提高少先队员“四个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新学习能力),把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统一起来。
九月份:
工作主题:热爱学校遵纪守法
1、恢复常规工作(安全、卫生监督等)
2、教师节庆祝活动。
十月份:
工作主题:锻炼身体 培养美感
1、评比“洁齐美”教室。
2、“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
十一月份:
工作主题:动手动脑 活跃思维
1、手抄报比赛。
2.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健全团校的各项管理规章,校团委在上级团委和学校党总支的指导下不断地加强学校对中学生团校的领导与建设。注重加强少年团校的日常管理,不断地提高对团校在学校团工作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学习以期以最强最新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广大的青少年以团校为基地为共青团组织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青年。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中学生团校是中学共青团工作的重要阵地,中学共青团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共青团组织对全体团员学生有计划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文化修养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广大青少年学习团的基础知识,提高团员思想素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学校。为了加强共青团的组织建设,发挥共青团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校团委秉承学校“立足规范、追求卓越”办学理念,不断地组织和参加了各项具有教育意义、形式新颖的活动,实践中不断完善中学生团校建设,于年1月被授予“黄陂区中学生示范团校”光荣称号。
一、以完备的计划和安排作开端
我校团校自建立之日起就按规定筹建有一系列的应有设备,将我校多功能教室建立为团校教室,并悬挂有“中少年团校”的牌子,教室内还悬挂有团旗、团徽等相关标识。我校团委依据《中中学生团校章程》开展团校相关的日常工作,在每个学期之初就通过改选组建起由学校主要的党政领导、团委委员与优秀教师代表共同组成的校务委员会,具体研究、确定本校青少年团校的具体工作,并切实解决团校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团委每学期都要制订团员发展工作计划和团校工作计划,明确了培训时间、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要达到的目的等。每学期,我们根据计划安排,围绕团校教材对学生进行各类培训,课时达到了既定目标。
二、以丰富的内容和活动充实教学
我们中团校一直以来就使用本校所编排的教材。教材结合了学生的特点和学校实际,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主题,进行讲解,内容包括:共青团的光荣历史,共青团的组织情况,共青团的章程等,着力培养学生的团员意识、公民意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我们还经常性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有关书籍,要求他们要阶段性地写学习心得。团校学习结束后,我们对学员进行了严格的知识考核。在进行团校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请有关教师进行团歌的教授,并要求学生在成为一名团员后要能唱团歌、深刻领会团歌的内涵。在原有基础上我们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活动载体,增添了红十字运动、志愿者活动、安全救护常识、心理健康与调节、文明礼仪常识、感恩教育等内容,还通过播放优秀励志电影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来教育团校学员。在培训期间,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及现有的设备,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组织团校学员到校外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并经常性地深入社区,为社区的工作尽一份力,获得了社会的好评。
三、以严格的程序来发展新团员
我们的团员选拔经过了严格的程序:首先,在众多交入团申请书的学生中进行班级性的竞争,由各班班主任在班级中征求学生意见,推荐一定数额的入团积极分子进入到团校进行理论学习;在团校学习一段时间后,我们将针对团课的授课内容进行闭卷考核,了解学员知识上的掌握情况;然后,我们还要寻访各个班主任及其任课教师、部分同学对该学员的思想、行为等方面进行考试。在综合各方面得到的情况下,本着“优胜劣汰”的原则,挑选优秀分子进入团组织,从而保证了中国共青团的先进性和模范性。我们积极创设条件,使团校学员的培训率为写入团申请书人数的100%。
在我们中团委现有的少年团校工作中,通过辛勤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保持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依照“不等、不拖、不靠”的思想去主动开展工作,努力思考学校团工作特别是青少年团校的新模式新理念,通过主动学习和加大管理力度,把我们中的青少年团校办成一流的少年团校,使它真正成为我们优秀少年的聚集地和优秀青年的成长摇篮,以此来推动我们中的团委工作更上新台阶!
关键词:中学生逆反心理心理疏导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青春期的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对中学生自身、对家庭、对社会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社会各界应及时地、正确地识别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从而采取有效地疏导策略,帮助中学生顺利度过“疾风骤雨”时期,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1.1超限逆反心理
超限逆反心理是指客观要求超出了主体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从而产生的逆反心理。一般认为,机械地无时间间隔的反复容易导致逆反现象;同样的刺激物在强度过大,时间过长时容易引起逆反现象。如家长总是反复唠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指责孩子各种不良习惯,从而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学习成绩日益下降,不良习惯越来越多;老师没有弄清楚问题的性质和缘由。就主观臆断、严厉地批评学生,给学生“贴标签”。小题大傲,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故意违反课堂纪律和校纪校规。以上现象都是中学生故意表现出与施教者要求相反的言行举止。
1.2自主逆反心理
自主逆反心理是指主体地位、尊严受到威胁时。为了维护自尊心所产生的逆反心理。当外界的压力使中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他们就会反其道而行之。因而,我们可以把这种放弃对于荣誉的争取行为和其背后的心理动机看作为是一种“自主逆反”现象。如中学生在课堂表现和参与集体活动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自暴自弃,不屑一顾,这些都是自主逆反心理的表现,究其原因是他们不敢面对现实和挑战,逃避责任,避免失败和挫折,从而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1.3情境逆反心理
情境逆反心理是指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符合时,所产生逆反心理。即使是对于应该接受的引导信息,但是由于引导时机和场合的不适宜,对象也会予以抵制。如有些老师占用中学生的休息时间和自习时间,给他们辅导功课,有些老师经常延迟下课时间,在这些情况下,中学生就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如故意不听讲,交头接耳,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摆弄拈包等以示不满。
1.4信度逆反心理
信度逆反心理是指主体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信息源信度的怀疑、否定的一种逆反心理。如教师和家长为了鼓励巾学生好好学习,经常答应给予各种奖励,但是最终常常没有兑现,此后中学生就会出现逆反心理,对于教师和家长的各种言行表示怀疑和否认,嗤之以鼻,甚至故意作对。
1.5禁止逆反心理
禁止逆反心理是指由于这种禁止不仅引起人的注意,而且诱致人的注意力集中到“禁止”上。简单而未说明充足理由的禁止可能诱发禁止逆反。中学生由于不想信种种禁止有充分理由,便会对它的正确性发生怀疑,从而产生犯禁的意向。如父母和老师强烈禁止中学生谈恋爱,而禁止理由不充分,反而使中学生早恋现象增多;学校禁止中学生装异服,但是没有充分的理由,学生反而变本加厉地“武装”自己,明目张胆与校规作对。
1.6平衡逆反心理
平衡逆反心理是指初中生的态度与认知失衡而造成逆反的一种心理。当教师与学生之间情绪比较xlf立时,即使教师所持的立场、观点与中学生一致,但他们却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示自己与教师并不一致,从而维护心理平衡,就是由平衡心理造成的逆反。例如,老师在选班级干部时,原来大多数学生也认为这些人是最合适的人选,但由于师生情绪较对立,他们就会持相反态度,以抵制教师,教师所引导的人选成为逆反心理的牺牲品。
1.7评定逆反心理
评定逆反心理是指教师或家长列学生不恰当的评价而引起的逆反心理。过分地表扬会使学生认为言过其实,别有用心;过分地批评会使学生认为吹毛求疵、故意刁难。有许多老师总是过分表扬中意的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同学产生逆反心理;同时过分批评那些不中意的学生,这样不仅被批评者不服气,而且班内的其他同学会打抱不平,产生逆反心理。
2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2.1家庭教育
2.1.I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每个家长都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重视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应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更不能用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要合理;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教育内容要致,以身作则,起到榜样作用;避免用暴力等严厉措施惩罚孩子,避免过度地溺爱和保护孩子,而要用适度的爱和宽容融化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2.1.2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
家长要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给予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对孩子所取得的成功绐予及时的鼓励;当家长与孩子在出现分歧时,应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和想法,给孩子表达内心的机会,用和平、民主、引导、平等的方式解决矛屑冲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十涉孩子的人际交往,用理解和沟通疏导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2.1.3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每个家庭都应努力创造这样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思想观念,真诚地与他们沟通。避免反复机械地批评职责孩子,沟通越直接越好;夫妻之间,各家庭成员之问要互相关心爱护,家庭分工明确,给予孩子合理的经济支持和营养搭配;家庭功能越完善,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就越弱。
2.2学校教育
2.2.1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学校要重视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条件。要增加对图书馆、体育馆、多媒体设备的资金投入,给中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要重视文体活动的开展,调动中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潜移默化地规范他们的行为,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这种健康、和谐、乐观、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减少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出现。
2.2.2开展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是每个人身心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生理发展的成熟和心理发展的相对不成熟使中学生的逆反电不断增多。学校该开展青春期教育,如情感教育、人格训练、法制教育、性教育等,有效地预防和疏导中学的逆反心理。
2.2.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开没心理健康课程,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和心理卫生知识;通过心理讲座等活动使中学生掌握一些调节情绪、宣泄苦恼、发泄愤怒、克服自卑、学会交往、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其人格和心理的健全发展。
2.2.4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现代的主流文化和时尚潮流,真正地接纳中学生的思想观念,用关爱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同时还应具备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善于与中学生沟通,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各种问题和烦恼,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用实际行动去融化他们的逆夏心理。
2.3社会教育
礼会环境无时不刻地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可以减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社会各组织团体以及个人应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机关单位应大力兴建各种文化设施,如体育馆、文化宫、青年寓、科技馆、书馆等;新闻媒体应努力宣传健康向上的文化和思想,如播放爱国主义、尊老爱幼、艰苦奋斗、诚信互助题材的电视和电影等;报道各种感人励志事迹,启发中学生思考,引起他们的共鸣;各种娱乐场所应禁止中学生进入,为中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