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6: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优化课堂教学的情绪,促进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1.1 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表情淡漠、忧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得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心扇敞开,思维活跃,可以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1.2 加强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富有情感地讲授内容,给学生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达到以知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1.3 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
传统教学十分重现“知识与技能”,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区分,实际上是以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优劣来衡量的。而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的“优秀生和后进生”都有各自的情感优势与缺憾,因此,我们必须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以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后进生”课堂学习时的情感态度特点可能是:“没有自信的、压抑的、恐惧的”,其外现行为是“心不在焉、躲避的、依附的、沉默(或者破坏)的”,而“优秀生”,除了积极进取情感态度特点外,也有可能是“浮躁的,自我炫耀的或者是心不在焉,有时高度焦虑”。这些不同的情绪表现,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察言观色,并给予合适的处理。
对于后进生,认知上要给予低坡度,情感上要给予多激励。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倾向少数尖子生,提问提优生,板演找优生,谈心找优生,相反对“学困生”歧视冷淡,引导关心帮助不够,致使差生面不断扩大,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我们必须“从最后一名抓起”,应“大搞水涨船高,不搞水落石出”,改变对差生的态度,增加对差生的情感投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心、爱心和诚心。心灵的沟通会使学生普遍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愿学、爱学、乐学,从而一改数学课的沉闷气氛。对于优秀生,认知主要给予高挑战,情感上要给予严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题目的设计要有坡度,一般的知识点,集体过关,而其中蕴涵的难点,自然给尖子生以挑战。在集体研讨过程中,要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吸纳,学会欣赏。
2.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培养数学思维品质离不开数学实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种思维品质的培养。
2.1 思维的深刻性。①通过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重在理解,重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满足对概念定义的机械背诵。
②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真理,弄清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条件结论的逻辑联系,能独立作出证明,明确定理,公式与其它知识之间联系,所处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逐步把握知识的逻辑结构。③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和解决,而不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解题以后能够总结规律和方法,把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应用于解决其他问题。
2.2 思维的敏捷性。
①在数学语言的教学上应把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象语言有机结合,相互印证,便于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公式,通过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
②善于选择信息,善于运用直觉思维,善于把问题转换化归,注意思维的合理性,避免走弯路,出奇制胜。
③教学中要注意思维块的积累,熟练地应用思维块是达到思维敏捷的有效手段之一。
2.3 思维的批判性。
①强调数学语言的严密性,经常引导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细微差异进行分析,善于发现思维中的矛盾和漏洞,提出改正错误的方法。
②通过典型错误的分析,引导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回顾和反思,自觉调控思维过程,通过解题思路或方法的自我评价,提高辨析正误的能力。
③通过发现反例的训练,进行数学严密性与思维批判性的培养。
2.4 思维的独创性。①教学上应充分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萌芽,千万不可泼冷水,这是培养思维独创性的原则。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策略中的生活化是指在小学生的数学教育中,运用小学生已具备的生活经验,将课程教学内容和数学联系在一起,让小学生按照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对该数学问题进行主动思考,从而找出问题的答案,也是借由此种策略,让小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一、小学数小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基本途径
(一)建立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小学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并且在教学中很多抽象化的知识小学生一时之间还不能完全的理解,而且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都是灌输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阻碍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容易影响原本轻松、欢快的课堂环境。
因此,建立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不仅能缓解沉闷的课堂气氛,还能缓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而带动小学生的积极性。然而要营造一个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需要先改革课堂教学的教学组织结构,形成一个全体互动的教学格局,并且改善室内的色彩搭配状况,尽量选择蓝色、浅绿色这种较为安静的颜色,使小学生能心无杂念的听老师讲课。此外,针对当下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还应该给小学生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休息区域。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加入富有生活趣味的学习内容
小学生在步入数学课堂时,虽然是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但是在此之前小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将这一特点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设置一些就有生活趣味的教学内容,让小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领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在设计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内容时,教师应该注重生活化和数学知识的结合,以及与小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在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多样性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小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吸收。
(三)以生活为例导入教学内容
教学课堂知识的学习只是小学生成长阶段的一段学习旅程,而生活课堂中小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却会伴随小学生的整个生命旅程。相比于书本而言生活化的教学更具有形象意义,它在教授小学生知识的同时,也给学生传授了一些生活上的道理或者重要的生活经验,为小学生今后的生活发展奠定好良好的基础。
以生活为例导入教学内容,简而言之就是在数学课程上课前,结合小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导入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教师的数学教学有一个更加形象化的理解,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减缓教师的教学压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轻松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小学生数学三年级的《认识面积》中,教师若单纯的告诉学生这是“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一平方米”,学生很难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若教师将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进行比较,例如我们生活中吃饭的小方桌的桌面面积大约是“一平方米”、我们所玩的魔方单纯的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一平方厘米”、一些四方形的眼镜布其面积大约是“一平方分米”的那学生不仅仅能够明白教师所讲的“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一平方米”概念,还能联想到自己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多少。由此可见,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插入到学生的数学教学中,不仅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还能加快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速度。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一)巧设疑问,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思考
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来自惊奇和疑问的开始”,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疑惑,但当学生对疑惑进行研究了解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自主的进行知识的运用,从而找出所疑惑问题的答案。也正因如此,学生就能慢慢的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就进一步的丰富了自己的数学知识。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案例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通过给学生设置疑问让学生自主解答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教学当中,例如在讲授数学加减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在集市中买卖苹果的案例,让学生对所花费的金额进行计算,然后在展开数学加减法的教学。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数学教学
小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存中,绝大部分的知识经验都来源于生活。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比如在数学的单位认知中,小学生对厘米、分米、平方米这样的单位还比较的模糊,并且它们之间的换算也不清楚,这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身高为导入点,让每一位学生将自己的身高数字写在黑板上然后将其身高进行单位换算,加深学生对单位及单位间换算的认知。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时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发展,将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融入到小学生的数学课堂中,不仅仅能缓解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加快教师的讲课进程。更重要的是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能让小学生意识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对数学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此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能帮助教师展开一些抽象性的数学内容的教学,还能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推动数学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青、谢志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策略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5,(2):95-95.
[2]李倩.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3,(23):89.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策略
新理念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一、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生成”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自然形成”。“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它以生命学说理论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经验;注意合作交流,展示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以“动态生成”的要求作为教学调控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具体要求
《有效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人的整个生命,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赋予其生命的活力。
(一)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
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出发拓宽对静态教学资源(如教材、相关文本资料、各种教学设备等)的内涵与外延;善于抓住利用动态教学资源(如教师教学时的灵感、教学机智和学生的学习感受、情绪变动、突发事件等),使课堂充满活力。
(二)学习方法的动态生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应使学生在解决生成的新问题中生成特有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效果的动态生成。
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在充满灵感、激情、体验的交流互动中拥有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策略
(一)探索应对“非预期性信息”的策略。
1.设计更多的“可能”是应对非预期性信息的有效策略。除了备课堂的时间安排,话题范围、节奏与进度外,还要有开放的意识,预想更多的可能,变“直线式”方案为“板块式”方案;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思考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和可能的回答。
2.提高教育智慧,是应对非预期性信息的根本策略。一方面要不断学习,对自我完善的追求永无止境。另一方面要在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善于倾听,用心去发现学生发言的闪光点,追溯思维起因,并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充分利用学生的问题资源,在提炼成有效资源后,带着学生一起去分析讨论和分享。在交流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研究学生,“选择”学生的创新信息,引领学生把教学过程向更高水平推进。优选的标准:一是有利于全面实现教学目标,二是符合学科学习规律,三是符合教材、学生和生活实际。对个别学生的问题可个别解决;对学生提出的常识性问题,可当堂解决;师生当堂解决不了,可在课外想办法解决;对一时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为一种悬念,鼓励学生继续探究。
(二)找准动态生成教学的生长点。
把学生看做重要的资源因素,让学生在教与学环境、文本、教师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生成”。课堂教学的“生长点”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学生对数学探索热情的高低,教师应充分估计或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尤其在课堂动态生成过程中,要不断地了解学生的探索需求,让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始终处于“不悱不愤”的状态,教师在课堂生成中把握好方向,适时作出反应和调整。
(三)教学策略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
2.用生活素材实现学习内容的动态生成。
《有效教学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活动。”数学教学内容应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随着课堂活动的深入而逐步生成。
3.提问——学习目标的动态生成。在教学中,要创设活动情境,创造探究条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动为学习任务定向。
4.自主探索——学习活动的动态生成。《有效教学理论》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数学“学习自主化”,学生在“再创造”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不断追求的发展性目标。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它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探索、去再发现、“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多为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相信学生在数学上会得到发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在自主探究中动态生成。
5.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兴趣,做好思维导向,澄清模糊认识,消除思维障碍,让学生在交流中促进生成。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随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教师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一员,和学生一起探索、研究问题,加以有针对性的指导。
6.恰当评价,学习情感的动态生成。评价应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运用赞赏、鼓励的评价,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充分地表现自我,不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和“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情感逐步在教师恰当的评价过程中动态生成,这是数学教学不断追求的发展性目标。
(四)学生学习的延续的策略。
课内为学生提供必要指导,课外继续研究,然后到课堂汇报,使课堂教学成为连接课内外的桥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策划中心,也使知识产生质变,真正植根于学生心中,在其头脑中成活起来。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生成式教学。
(作者单位:增城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陈梓鹏.构建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4,(12).
一、注重课堂教学互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无论什么学科,无论什么教学方式,都得眼中有学生,学生不能成为教师眼里的客人,而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只有把学生当成主人才能让学生放开手脚、主动作为,学生才能乐于投入课堂.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堂教学中重要的作用.不是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不停地灌输知识,而是要运用一切教学的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要让学生获得参与课堂的自豪感.比如在学习“平行”一节的时候,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思考生活中观察到了哪些“平行”,回顾如何用直尺和三角尺配合划出平行线,总结“平行”的特点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和动手得出的结论往往记忆会更为深刻.互动教学式的教学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大胆质疑,和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探讨.
二、注重课堂情境创设,奠定课堂教学基础
数学教学的开展若是以良好的课堂情境创设开始,那么一节数学课堂就开始走向了成功之路.因为一个成功的开始直接决定了后面课堂教学是否能够唤起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因此老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后面数学教学课堂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学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老师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以独创的教学方式和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的关注.在教学到“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老师可以进行课前问题提问,“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平行四边形呢?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性质?”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问题,首先会对平行四边形有一个好奇,他们会带着这种好奇心开始冥想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平行四边形.在学生经过细想一段时间后,老师揭开谜底,以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展现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平行四边形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解.学生有了基本认知后,紧接着再提出问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该如何计算呢?”学生便开始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分割计算,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课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老师为了能让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不妨穿插一些小插曲,讲一个关于平行四边形的小故事或者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有趣应用,以此为数学教学开展埋下伏笔.
总之,在课堂情境创设中,老师要将探究情境模式一步一步的安排,对问题情境的创设跨度不要太大太难,否则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开展下,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会得心应手,并为日后的数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要想实施趣味性教学,老师就要弄明白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抓住他们的兴趣取向,掌握他们的内心活动,根据他们的自身特征来安排数学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在初中数学讲到“轴对称图形”的时候,可以欲擒故纵,神秘地说:“我今天交话费的时候,看到联通的标志和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有点相似,哪位同学可以把联通标志画下来,让大家共同思考.”这时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内心困惑:联通标志和我们教学内容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学生带着心中的疑惑开始和大家探索,这样老师在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就明显达到了.此外,老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打破数学课堂教学长期以来枯燥乏味的局面.多媒体设备能够将数学内容以视频、音色、动态图片的形式给学生展现出来,创造出动态多彩一体化的教学情境.
趣味教学是不分年龄的,这要求教师善于观察和思考,能够把生活中一些现象与数学教学勾连起来,让学生有切身的生活感受,并且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理解.
四、注重探究教学,培养探究学习能力
注重探究性教学,是老师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老师对学生思维哲辨能力的考究,这关乎学生在数学探究方面的发展,因此老师要注重对学生探究性教学的培养.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可以培养学生把数学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数学应用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提升数学知识的目的。二是对于老师教学工作的影响。通过利用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不仅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对于教学方式的革新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也有很大帮助。
二、建立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利用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工作者可以本着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原则利用适当的生活情境来拉近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身边的事例引出教学内容
学生的生活环境是学生最为了解的内容,如果把数学知识蕴含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便于学生掌握。
例如,学生可能对于学校的历史以及建筑等方面很感兴趣,老师可以讲述学校建校的工期,学校建校所用资金的详情:全部资金的五分之一用于学校地面的建设,但是有三十万元的缺口;五分之三的资金用于教学楼的建设;其余五分之一用于教材设备的购买,其中用于购买教学设备的资金里边有十分之一的剩余,正好填补了地面建设的缺口。问学校的建设资金一共有多少?学生可以利用已经学习的代数知识解题,也可以用估算法求。在学生一番兴趣盎然的探索之后,老师可以引出设位置变量来解决此类问题的知识点,及引用位置变量x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通过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2.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通过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定能够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研究。例如,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寄宿在学校中,宿舍是每个人再熟悉不过的。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住宿情况编制学生力所能及的数学问题:学校宿舍公寓的规格是每八个人一个标准宿舍,如果每个宿舍都注满八个人的话,则会剩余三个空的宿舍,这样可以给不方便回家的老师住宿,但是仍会有两个老师没有宿舍住。如果每个宿舍住七个人的话,就会差三个宿舍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住宿。问一共有多少学生?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此问题。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做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
三、注重数学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的生活化同样是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部分。教学方法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理解所讲公式。研究表明,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来演示说明数学课本中的乏味抽象的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我们在讲述多项式相乘以及完全平方和、平方差公式时,就可以利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剪纸来说明。
多项式相乘:(a+b)(2a-b);完全平方和:(a+b)2=a2+2ab+b2;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过去,我国的的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可学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那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数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成为传递的无声媒体,可以成为启迪智慧的钥匙,可以成为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人文化的教学,教师不再是课堂上高高在上的主宰者,相反要尽其所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与学生保持心与心的平等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能力。例如:有的教师一走进教室,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动作神态逼真传神,“我们班同学最喜欢动脑筋,发言积极,相信你们这节课一定会学得更好。比一比,看谁在这节课学得最好,最肯动脑筋!”教师一番满腔热情,充满激情的开场白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恰到好处的形态动作和富有“会说话”的脸部表情,激活学生的认知活动。当学生圆满地回答教师的提问时,有的教师用恳切的语言伴之以赞许的目光注视:“真棒、很好,真会动脑筋”等口头表扬;当学生对问题紧锁双眉,困惑不解,或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有的老师则用“别急、慢慢想、明白了吗”等温柔体贴的话语鼓励并伴之以信任的眼神。根据课堂上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兴奋、疑惑、沉思、惊讶等表情,教师做出赞许或给出一个会心的微笑,促使师生的情感交流,促进各种智力活动的展开。这些以学生为上的互动策略,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焕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真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情境化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课程标准》下的实验教科书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课堂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离不开具体的教学情境。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就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如运用猜谜语、做游戏、直观演示、巧设悬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1.创设谜语“情境”。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开课前先让学生猜两个谜语。第一个是“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这个谜底同学们猜了好久才猜出来了是草莓(草没),然后接着又说一个谜“又来了一群狼(打一水果)”这个谜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到是杨莓(羊没),这时老师不失时机的问同学们:为什么第一个谜语猜了好久才猜出了,而第二个老师一说出来同学们就都猜到了。经过这个猜谜游戏不仅拉近了老师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解决第二个问题是因为有了第一个问题作为基础。从而让学生从三角形、梯形等已知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去思考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
2.创设游戏“情境”。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弱,注意的范围很局限,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情境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王国,数学知识的乐趣。例如:开火车、找朋友、夺金牌、漫游数字宫……寓枯燥的数学知识于充满乐趣与生机的游戏情境之中,激发了兴趣。
3.创设现实生活问题“情境”。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创设现实生活问题的情境,找准现实生活的切入点,强化感性认识。例如,在教学百分数意义时,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现实生活中“两杯水中糖的甜蜜程度”,引导学生能不能用一个数来表示每一杯水甜的程度,揭示新课内容。为学生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生活的经验基础,学生兴趣盎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4.创设悬念“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颖、富有悬念的情境,则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时,有的教师要学生随便报一个数,老师定能说出它们能被几整除,经同学们“验证”后感到大惑不解,纷纷要求教师道出其中的“奥妙”。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教师告诉学生,“奥妙”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教师创设的“情境”为新课顺利地进行铺设了一条通向新知的桥梁。
三、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的:“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数学学习过程和数学思维密切相关,不是让学生吸收教材或教师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例如:在教学《有趣的测量》(既不规则物体的测量)这一课,让学生从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一下子过渡到探究不规则图形中,思维跨度大,挑战性强。为了让学生在愉悦中探询新知,获得成功,教学时教师先选取橡皮泥测量,由于学生中大部分玩过,趣昧横生的方案也就出来了:①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量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就能计算出它的体积。②把橡皮泥捏成正方体,量出它的棱长,同样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再拿出学生非常熟悉的土豆来测量,由于土豆煮熟后和橡皮泥一样可以捏变形,学生的方法和回答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①把土豆煮熟后,放在模子里压成长方体。②把土豆煮熟后,放在模子里压成正方体;最后再出现石块让学生探索简便易行的方案,确定方案后,让学生动手操作:①水槽装满水,放入石头,测量溢出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②把石头放入装了一定水的水槽中,测量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通过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四、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学习数学
一、备课
1.深入钻研课标,真正领悟课标对每节课的目标定位。比如说:直线、射线、线段,强化这种思想意识,淡化概念的描述。
2.对于个人组成的备课组,最好采取预课,试课的方式进行。预课:先由一名教师设计一个草案,然后其他教师再补充;试课:综合以上各种想法由一名教师试讲,然后再反馈信息,再加以修改。
二、上课
课堂上应具有以下几点:
1.乐。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亲近你,乐学你的课,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需要教师具有魅力,即教师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人格魅力):这就需要教师尽量武装自己让学生喜欢你,爱上你的课。内在美(教师的知识的含量、专业素质):教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多学习,丰富自己的头脑,这里包括语言的艺术,操作能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板书、板画等基本功,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感觉到是一种快乐,这样学生才能乐学你这科。
2.活。教学方法要灵活,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收集一些名家名言,或讲一个小故事,或是上节课的精彩片段的回忆,典型习题的再现等,或是对数学美进行教学,如数学中的应用美。人在什么气温下觉得最舒适这是为什么呢?这些内容都与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关,这些内容的补充可培养出学生对此门功课的兴趣。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概念课,绝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目标定位应感悟生活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所以应找准目标定位。比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节,教师可充分利用班级内一竖列和一横列中,分别用戴不同颜色的帽子表示横纵坐标,利用学生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再利用这些学生来完成本节内容,如分成四个象限,即可用找朋友等方法来完成这些内容,四个象限、各自符号特点,关于X轴、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都可利用学生来完成,把学生看作原点说出自己在班级中的坐标,这样本节课学生真正动起来,也确实收到在乐中学的效果。
3.启迪思维,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课堂上教师应是帮助学生取得知识的行囊,应注重思维推理的合理性,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规律。如,在讲有理数加减法时让学生通过本节中书上的引例学生不好理解,不如用:2+1=3,2+0=2,2+(-1)=1,2+(-2)=0。这样运用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认知规律,学生易接受。
一个人的成才不仅依赖智力因素,而且还要依赖于非智力因素,怎样在课堂上培养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一个学生的坚强的毅力,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这一点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多加入一些人文关怀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学好的信念,同时多给学生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教学时根据自己设计的不同类型题,尤其是对后进生及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为成功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
4.教学要具有科学性。一节课除了要有合理的目标定位外,还要有一个真实的学习过程,所谓真实性,就是教师在授课是不搞花样了,是实实在在的一节课,是具有教育与知识双丰收的一节课。一节课还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不管课程怎样改,教师该讲的要讲,不该讨论或用不着讨论时不要讨论。比如对函数概念一节的教学就不能用讨论的方法来完成。对于“勾股定理的证明”“黄金分割”这样的课学生应多收集资料展示自己的风采,体验黄金分割在生活各方面的应用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凡是有规律性的东西再让学生讨论,规律让学生自己找,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将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针对不同类型的课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习题性复习课,教学适应抓住定点展开,对于学生能够做过的试卷教师绝不能面面俱到,应有选择的去讲。专题性复习课,教学时应该让学生明确思维方法,这样的课不在于学生解多少题,而是培养思维,提升能力的课,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对一题去展开扩充,把问题挖掘到位。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方法的灵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作业与批改
作业的布置应采用分层作业,即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这类题应是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要求每类学生必须完成的习题。
选做题:这类题主要考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这种形式有利于好学生吃得饱,同时也是防止两极分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效教学;策略教学
新课程实施以来,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教学的策略,更新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革课堂教学评价的办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为了能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取得显著成效,如何进行实效教学?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以下几点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提高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认识数学世界的载体,是学生搭建数学知识结构的必然阶段。过程与方法是到达彼岸的桥梁,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认识、丰富数学学习经历的重要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升华,是构建并完善素质、人格和世界观的重要保证。数学教学的每堂课都应该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目标设置既要符合“课程目标”中“总目标”的要求,又要体现现阶段、本章节的具体目标定位,避免广度和深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实效性。
二、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学生是生动的独立的主体,教师是这一动态变化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设计要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在创造性地思考、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实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提高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赞可夫曾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会变得高度实效。”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能否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内心体验。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第一节课时,教师利用放缩尺画了一个卡通人物的头像,学生顿时满腹狐疑,“我们的数学老师又不是美术老师,为什么要用简单工具画出这张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头像呢?”教师抓住学生心情愉快、求知欲高的时机进行愉快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提高教学交往的实效性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一个好的课堂,就好象一个厨师做一道色香味俱全可口的菜,我们知道,一道好菜除了主要材料以外,还必须添加适量的佐料,佐料放多了,失去了主料的原味,不放佐料也不行,虽然有营养,但难以下咽。在数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只要有一两句风趣的话或者一两个幽默的动作,就是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在将他们的兴奋点迁移到学习中来。
五、提高教学手段的实效性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屏幕上的图象和颜色文字一“幕”了然。例如教学“圆柱看成是一个矩形旋转得到的”和“圆锥看成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的”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可以形象直观地将圆柱、圆锥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
六、提高教学评价的实效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引言
高中教育注重的是对高中生进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求高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只有保持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的心态,才能够学好高中数学。因此,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师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巧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
1.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一)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充分认识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并研究其原因,唯有这样才能够找到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措施。其一,在讲授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学生做题只会照搬照抄,长期以往,使得一些复杂的数学知识被积累下来,学生无法彻底理解这些知识,学生数学成绩一直无法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下降。其二,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缺乏了热情与兴趣。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只会埋头听教师讲课,并不发表相应的看法,限制了自身思维的自由发展。这种教学模式造成高中生的“死学习”,做题目也只能依靠生搬硬套的方法,并不会举一反三,也不会从多角度针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随着所学知识点的难度加大,学习也相当吃力,无法从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快乐,长时间下来,学生只会厌倦数学,这和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相悖[1]。
2.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2.1转变教学观念,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要想整体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首先,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应对教育发展潮流,树立全新的课堂教学观念。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因此,在实际的课堂上,高中数学教师需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加强和学生在课堂上以及课后的交流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师需要关心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需要积极配合教师,上课积极发言,让教师能够了解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想法,以此及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学习数学充满激情。
2.2创新教学方法,巧设教学情境
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前设置好相关的课堂问题,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唯有这样才能够将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求知欲[2]。
例如:当开始教授几何的课堂上,数学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板书难度偏低的几何问题,让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答这些问题,并鼓励学生争取做到“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教师需要结合自身观点对学生的想法进行综合点评。这样有利于引导对本节课堂的学习,还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数学。
此外,是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以此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例如:在教授抛物线方程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现场制作图形,并利用动画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静态型图片变得更加的生动,让枯燥的抛物线方程知识变得更加的丰富有趣。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空间联想能力,同时加深了对抛物线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也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2.3合作探究,全面提高高中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注重的是对高中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利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与理解数学知识点的能力,同时提高数学学习水平。数学教师不能局限在课堂教学上,要着眼于课外的补充。这也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措施。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只会制约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需要针对不同课题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创新教学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3]。
例如:在教授统计的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下列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每组设置不同的学习课题,学生采取调查走访或是查资料等方式,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并得出课题的结论,然后全班学生针对不同课题进行讨论,自由发言,各抒起见。在进行课题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分组讨论、自由发言、课外调查等学习方式,转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观念,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活跃了数学课堂氛围。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也能够提高自身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在分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使得数学教学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唯有不断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才能够让高中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就需要积极转变角色,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全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不断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永法,陈彩香,邓一飞.对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21):177-179.
,让课堂教学更精彩。但我们也不难发现,看似新颖、热闹的课堂场景,存在着一些有效性尚待检验的教
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如何有效进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首要问题和追求的主要教
学目标。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
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
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它包括三层意思:有效果,即教学活动的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一致;有效率,即
教学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要符合高效原则;有效益,即教学活动要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升和个性化的
发展,取得良好的育人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不能以牺牲学生身体健康为代价,不能靠加班
加点、题海战术的机械训练。这样的教学即使获得了暂时效益,长久下去,也会使学生身心疲惫,失去学
习兴趣和热情,这不是我们提倡的。我们要在单位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关注学生的全面、
可持续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地在更新,学生的学习方
式变得更加多元。我们惊喜地发现,以往的"鸦雀无声、纹丝不动"的课堂变得"畅所欲言、热闹非凡"。然
而在这看似热闹与精彩的背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与课后完成的作业效果产生了明显的反差。这让我们
又不得不扪心自问:课堂教学真的有效了吗?应该如何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谈谈笔者对如
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大的驱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才有可能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
去。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实际,创设良好的学习情
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喜欢的电视剧人
物--孙悟空和猪八戒,就创设了这样的情节: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大家又累又
渴,便坐在草地上休息。忽然,孙悟空发现旁边有一个大西瓜,就把它摘过来。孙悟空问猪八戒想吃这瓜
的八分之一还是四分之一。猪八戒心里可想多吃点呢,于是就说要八分之一的,结果吃到的却是最小的。
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一听顿时来劲了,纷纷举手回答,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课一开始,学生的
注意力被紧紧地吸引到新课上。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教学。
1、调整备课的重点,由备教师如何教转向备学生如何学,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新课程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要改变以只信教
材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最大限度地发挥新教材的课程功能,以实现教学
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综合的分析,把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指导
什么,怎样指导列为备课的重点,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备好学生,在孩子身上大做文章。改变
传统的"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怎样讲"的备课思想模式。
2、主动驾驭教材,从整体着眼,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条件,增强知识建构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设计在于唤醒学生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经验系统,与新知识产生联系,激起学生探索规律的欲望
,进而安排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独立学习的材料,以培养能力、促进发展。因此,要在调整思路的基础
上,从处理教材着手,设计问题情境,从已有的知识建模中,激活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活化学习,进而去主
动学习。
3、以学生的操作为主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习是从手、眼、脑协调活动开始的,对于小学生而言操作可以使认识的对象与学生之间缩短距离
,进行直接的认识活动。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我认为:学生进行的实际操作,首先要
让学生明确操作所要解决的问题,对提供的教具或学具展开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其次
,让学生进行探索性的独立操作,必须与机械的指令性操作区别开来。第三,要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
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操作不能流于表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抽象和概括。第四,学生操作最好以
小组合作进行,通过大家地协调、交流、讨论,共同参与,实现全体同学的个性化发展。
三、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
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1)重视探究学习。探究学习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传统教学中缺乏的,但在重视探究学习
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让学生运用探究学
习方式进行学习,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学习内容是否适合于探究学习,从而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2)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
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
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
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②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
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3)注重教学的互动性。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师-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
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教师应该做的是如何使各种互动方式有效地运行,提高课堂
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加强教学互动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
是绝对权威,不能以尊长的姿态与学生交往,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加入学生的交往。二是教师要建立多层次
的互动,因为在教学中的互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每一方面的层次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充分利用多层
次的教学互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是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的互动性,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
四、注重数学知识的运用。
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是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沟通数学知
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应成为我们教学中关注的一个重点。
原有的教材与生活实际也有联系,但相对来说,那种联系是间接,或很牵强的,甚至是造作的。同时,原
有教材在知识运用时,大量出现的都是封闭式的练习内容,模式化的思维方式。这时的运用,与其说是运
用,还不如说是在进行简单化的训练,它只单纯地考虑到了如何达成数学学科学习的需要,没有考虑到数
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让数学学习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这种枯燥的运用,时间一长,不仅学生对
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也割裂了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学生的思维的发展。为此,在教学中
,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处理好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当前的很多学习内容都是从生活中寻找来的素材,因而,在平
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解读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的眼光,使他们从纷繁的生
活现象中把握住数学内容。
二是处理好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关系。通过一些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会筛选、甄别、比较、分析等方
面的能力,提升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三是处理好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关系。学生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多样化与最优化是不可避免的一组问题,
我们应在鼓励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走上最优化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螺旋
式的上升。
五、对学生的评价——"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
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要求的那样:"评价不仅
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
我,建立自信。"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
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它才会乐于学习。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
生的成长过程,及时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让他们心中唤起自豪
感和自尊感。
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的进步,调节教师的教学以及为家长提供孩子在校学习数学的
情况等。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注意平时观察、改革考试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传统的考试评价标准,只注重答案的唯一,没有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以及学生的层次性,这样不利于不同
于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因此,我们对考试评分标准也进行了改革:(1)分层评价——体现差异
性;(2)平时与终结相结合——体现激励性;(3)自评、互评与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体现多元性。
经过实验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如果教师能
在今后的教学中激活学生认知起点,准确把握所提问题的针对性,正确处理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知识结
关键词:高三阶段;数学学习;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4-0088-01
进入高三阶段的数学学习,课堂的低效现象仍然存在,在某些学生身上还是比较普遍的。究其原因,一个是学生基础不牢固导致的兴趣低下或者是不能跟上复习节奏,同时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通过深入浅出地论述,结合数学课堂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高中数学实行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几年的时间,在实践中,给高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全新的教材设置,全新的教学理念,都使数学课堂充满了全新的感觉,教师充满了热情,学生也充满了兴趣,课堂教学的构建也是一个全新的姿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程改革实践,在取得成就的同时,静下心来反思,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教师把着眼点过多地放在课堂改革的形式上,而忽略了课堂改革最重要的考查目标,即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改革有三项目标,即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衡量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三个要素。
创设情境在引入中设问,激发学生兴趣从数学学习的本质来看,数学学习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中离不开数学情境的构建。
事实上,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对知识体系和思维能力的构建过程,无论是对知识的学习,还是对知识的应用上,都离不开知识产生的环境和适用的范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学习和理解数学课程,这一学习模式包括两层内容,一是问题的设置,在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形成问题意识,或者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好问题情境;二是“情境”,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情境,这种情境依托于数学知识,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因此在实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讲课内容要基于教材知识,但是又不能拘泥于教材知识。在讲解中巧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问题:“今天以后的22006天是星期几?”这样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应用的浓厚兴趣,而问题又有一定的难度,让一些学生觉得有挑战性,从而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愉悦感。
事实上,现阶段所使用的新教材在每一章的引言均有这样的设置。同时,教材增加了不少与现实联系十分紧密的内容,为数学教师提供了宽广的知识平台,为新课引入的设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反思教学过程,回归教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逐渐认识到,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虽然教材体系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对学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课改进行过程中,也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新课标高考是基于教材知识,但是高于教材知识。这样让有些教师对教材重视不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偏差。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若要提高高三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必须重视教材,回归教材。在实际操作中,只有回归教材才能真正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所在,才能把握课改的精髓思想。
若要做到回归教材,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重视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领会教材精神,切实掌握课程标准。其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预设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较好地体现教学目标。当然,在回归教材的同时,教师仍要勇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教学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加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达到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教师要进行角色转变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转变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的模式,这样虽然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学生有可能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往往出现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弊端,课堂效率不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因我校处在遵义市新蒲新区一个经济较富裕的农村乡镇,学生家庭环境优越,依赖性强,学习习惯差,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家长忙于生意,对学生的督促少,导致课堂效果不堪理想;同时我校教师起点低,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教学理念更新不够,课堂中多是“填鸭式”教学,缺乏交流,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高。但学生接受的信息多、头脑灵活,又让我们看到了教学的希望。因此,对初中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迫切要求我们建构既符合教育学一般规律,又切合农村初中这一教学背景要求且尽可能科学、客观、具体的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要求,科学而有效地引领学生向着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剖析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因素
1.部分教师素质不能适应教改的需求
新教材的探究与挖掘要求教师必须在理解之后去设计整个探究过程,教师不但要有驾驭教学的能力,而对现代信息技术和班班通使用技能,组织课堂,学科整合等方面要求更高更严。面对这些,教师的素质显得有些单调,若只精深某一学科,对其他学科知识了解甚少,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只会机械的运用课件而不能广泛的综合利用网络知识,会使教学空间变得狭窄;只会单纯的设计过程而不能灵活处理突发的事件,也会使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2.课堂教学时间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表面上看,内容减少了,实质上内容增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时耗时较多,且学生的各种活动占用课时又很多,显然教学时间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些理论性知识难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接受,只好安排课后完成,让学生自行掌握记忆,这样就谈不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对课改的理解过程过于形式化
在新课改的潮流中,课堂教学“新”的东西多了。如班班通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堂上肤浅混乱的分组讨论,幻灯片及教师板书的花样性,课堂教学手段的作秀,脱离实际的提问等,都认为是“课堂创新”,显然淡化了课改实质。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这些东西用实了,是有其效果的。新课改的实质不在于教学形式、手段如何新,而在于教法上如何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思维活动,并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让学生去感悟新知识。
4.教育评价和考试制度影响课改的落实
新形势下,教育评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分数再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校的综合评价展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但是学校的这种综合评价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如:家长对成绩通知书上只填等级ABCD等而不填成绩极为不满。传统的观念使家长们以分数的高低来看待孩子们成才问题,更是以分数来评价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考试制度更不容乐观,中考、高考虽发生了变化,但最终仍是以分数为主,学校教育在考试制度的影响下变得“左不能,欲右不行”,重能力抓素质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成绩,重分数轻能力却又不符合现代教育的政策。无奈之下,只好“两手抓”,为堵上级领导的口,表面上一切为了素质教育,为堵老百姓的嘴,实质上是重分数抓成绩。
二、怎样才能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成为真正的高效的实课堂呢
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角色,做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若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有效性的研究、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研究、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研究”,就会形成有效的课堂管理、有效的课堂提问、有效的作业设置、有效的评价标准。就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行为,就会使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这样的课堂才真正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算是高效的实课堂。
2.认真做好“三备”工作。
备课为上课服务。备课,不是把教参上的目标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认真做好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等工作。
(1)备教材,教师只有深刻理解现行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重点、难点,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实施。新课标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编写课堂活动预案时,只要认真研究教材中每个活动内容及活动的内涵,研究教材中每个探究性活动之间的结构及前后联系,才能勾勒出一条清晰的符合科学探究规律的,基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活动线索。如果教师在没有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就动脑设计预案,那么设计的预案将偏离教学目标,从而人为造成课堂教学的“高能低效”。
(2)备学生,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在于学生。课前准确了解学生现状,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一堂课,学生要有所发展,首先要明白学生的起点在何处,有哪些已有的知识,有哪些已会的技能。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认知的起点,才能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才能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台阶,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
(3)备方法,教师在课前要结合所教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什么样的方法,选择哪些材料,以何种方式呈现等等,都需要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思考。如果方法太少,太简单,那么思维上就会有定势。可见,课前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门不小的学问。
3.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建造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有利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效度和速度;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作为学生,特别需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如果老师为学生创造和睦、宽松的环境,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才会把教师当作朋友。所以,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必须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4.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把学生的质疑理解为学生对教师的不敬和故意捣乱,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提出问题,当然,所提出问题要联系生活实际,发人深思、给人启迪;这样就能激发、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就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要有丰富的评价方式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