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班主任专业化

班主任专业化

时间:2023-06-05 09:56: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班主任专业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班主任专业化

第1篇

1.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与特长,并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优点,培养他们的特长;同时学生也愿意将自己美好的一面呈现给欣赏自己的老师,以期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并极力回避、掩盖自己的缺点与短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缺点与短处不断压缩减少以至消失,我们发现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可爱。

2.让学生向老师倾诉。我们当老师的无不把学生看做自己的孩子,不妨给我们的“孩子”以倾诉的机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委屈,说出自己的想法。先让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充满我们老师的心田;然后我们老师再从中整理出自己对待问题的态度。须要强调的是,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清清楚楚地感觉到:老师很高兴倾听他讲话,他对老师很重要;老师现在正仔细听他讲话,听他的意见。当学生倾诉完之后,我们会发现学生眼中多了不少温顺与信赖的眼光。

3.积极解决学生面对的成长困惑。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使学生感到茫然无助。当学生能从老师那里得到满意的答案后,我们会发现学生脸上多了些成熟向上的微笑。

4.将老师的特长展现给自己的学生。我们的老师身上有许多特长,我们将其展示出来的时候,学生会被老师的魅力所折服。“晕轮效应”会使学生忽视老师的缺点与不足;崇敬的激情会冲走对老师的一切不满。学生以有我们这样的老师而感到骄傲,并时时处处维护老师完美的形象,不准别人去伤害。同时,我们的老师也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去接近学生心目中那个完美的形象。随着时间的流失,我们的老师越来越受人尊重,我们的学生越来越自信开朗。和谐共荣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

5.组织严密、各负其职。要我们的学生人人有事做;要让班内的事情件件有人管。我们的班主任要重监督,重过程,快反馈,就事论事,不提旧帐。班务切忌“齐抓共管”,那等于不管。当我们的班务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我们的学习、生活都日渐清晰化、规律化;当我们的班级走向成熟倍受他人注目时,学生向老师投来的是充满敬佩的目光。老师的话仿佛成了“真理”。

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与实践论文之五

注意学生的暗示

-------------------案例分析

韩法魁

在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学生时常用一些暗示的手法来提醒教师对他的注意,以期解决其面对的迷惑和矛盾。若老师能注意这些暗示,能预防很多教育问题出现。

周一晚上(9:40)我照例去检查寝室,刚进宿舍楼门,就有一个光着肩膀的学生,从我身后超了过去,我下意识地一愣,放眼看去,还有一个学生在其宿舍门口恍来恍去。(直觉告诉我,这两个学生有问题,这样张扬,明显在暗示我,让我来注意他们。)但此时刚放晚自习人正多,不管他们,他们的确影响太大;管他们,他们此时很张扬,若是当众教育他们,势必形成“焦点效应”,若处理稍有不慎,事情会更糟。

我缓步上前,拍了一下那个光着肩膀的学生说:“过来,孩子!”又对另外一个学生说:“你也过来吧!”我用的声音不大,面带微笑,但眼里却充满着不可抗拒的目光。我把他们带向值班室,他俩个却是满不在乎的神情,并且眼中充满了疑惑的目光,好象在说:“老师,我们犯了什么错?”而他们后面跟过来十几个来看热闹的男生,他们还相互嘀咕的什么……

我等这俩位光着肩膀的学生进来,刚想关门,但门口已经站着十几个看热闹的男生;我知道,现在训斥他们,除了会招来更多的学生之外,没有别的用处。不过,处理这种情况我还是有办法的。

我打开门,笑着对他们说:“你们谁想进来,就请进来坐坐吧!”

“不,我不进去。”马上有口快的学生回答。

“如果你们不进来,我就关门了。”我边说边关上了门。然而值班室的窗户外挤满了好奇的眼睛。不过关着窗户,他们听不到我在说什么。我只向那些眼睛微微一笑,然后把目光投向这俩位光着肩膀的学生。

两个学生有一个是学生会的叫刘志龙,是个有点“淘”但还是不错的学生;另一个只是眼熟。

“我们犯什么错了啦!”眼熟的学生语气有点委屈。

“谁说你犯错啦!你叫什么名字?”我不紧不慢地说。

“孙兴帅”眼熟的学生回答。

“我叫刘志龙,是学生会的,您不认得我吗?”刘志龙带着不自然的笑向我做自我介绍。

“准确地讲,你是9(6)班学生会干部,并且表现的很不错,身体也可以”我加重了语气说。同时,我细细打量着这两位学生。他们两个有点发憷了,我紧接着压低语气问:“志龙,兴帅,你们两个练健美吗?”

“不是,老师”

“今天是不是天气太热,你俩想乘乘凉?”

“不是,老师、我们……”

“哦!难道是你们在班里或同学中间受了委屈,憋气窝火了!想发泄发泄?”

“没有,老师,没有”

“要么是要展示自己的强壮,吸引一些羡慕的眼光?”

“不是,老师。”

“我想也不是,你们俩充其量是正常身材,那来羡慕的眼光,不过倒把我吸引过来了,说说看,孩子们,为什么光着肩膀在我面前恍来恍去?今天我值班,我是教你们学好的老师,是不是我的哪些做法不对,使得你们这样不尊重我!”

“不是,老师,不是……老师,我和兴帅在二年级打过一次架,被学校记了处分,但一年多来,我们两个早就和好了,也没有犯过大错,更办过坏事,我还当上了学生会干部,现在快毕业了,可是我们两个还背着学校的处分,心里特别难受。我两个商量了好几次,也不知道怎么办?今天您值班……”

我微笑的说:“志龙,你这一年多表现真的不错,符合撤消处分的条件,兴帅的情况你的班主任比较了解。请你们的班主任对你的思想情况写出评语,带上你们的申请有时间到办公室找我就行了,但毕业前,要多为学校做好事,毕业后,让母校的老师能听到进步成功的消息。不过今天你们光着肩膀——”

“我们错了,老师,我们给您鞠躬认错。”看着俩个光着肩膀缓缓低下头,我用余光扫过窗户,发现那一双双好奇的眼睛不知什么时候消失了。

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与实践论文之六

中招前夕的班级管理

中招前夕,它是初中阶段的一个极其特殊的一个时期,集各方面的压力和各种矛盾于学生一身,也是对班主任的一次巨大挑战。

中招前夕,是学生受到压力最强的时期,也应该是压力最强的时期,我们的班主任也必须对学生加压,使学生完成由一个初中生向一个高中生这一质的变化。若要减压怕要在6月20日以后,直到6月24日压力减完,放手一搏,通过这一个月的强化训练,达到写一手工整的字,做一张漂亮的卷,形成一定的应考技能。在一定时间内高效准确地反映自己已掌握的知识。为达到以上目的,我们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严格作息制度:决不能学习休息不分家,疲劳战,连夜干,看上去很刻苦,实则不划算;我们的学生应该明白两条:①中考是白天,不是晚上,我们应形成这样的生物钟:中午8:00——12:00,下午2:30——5:30特别兴奋;晚上10:00到次日5:00睁不开眼;谁要是做反了,上课就睡,晚上特兴奋,我想他的未来是可以预见的。②中考其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考试,心理,身体跟知识也一样重要。

2、学生睡不好,睡不着现象产生的原因(让学生睡好)

⑴类,一些学生睡不好,是因为白天并没有完全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没有忘我学习。这类学生脑子若是真的累了,身体真的乏了,他自然就会睡了。(我们每天去检查都会发现:上午第一节就有同学在睡觉,老师的讲课声不影响他睡觉,同学的读书声不影响他睡觉,这个学生此时睡眠质量真好!为什么?是因为他昨晚外出上网了,他累了,他乏了。)

⑵类,是心里担心考不上,睡不着;就是所谓心量小的那些学生。我们就用朴实的语言告诉他:如果今天你还在担心考不上,担心将来如何对不起谁谁;你现在不用担心了,老师明确的告诉你,你这样根本没有考上的可能性。老师现在就建议他搬桌子回家,并且立刻搬桌子回家,出于应激反映,他一般不会搬桌子,那就当众告诉他,应致于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放手一搏。他们可能会睡好几天(不过后续思想工作要跟上)。

⑶还有一些学生是想异性同学,想临去抓一把,天天也是睡不着。不妨给他们讲婚姻的责任,讲讲孩子从出生到成长以及上学的困难和艰辛。若还不听,就趁着收麦让他们回家呆两天,体验体验生活,给他们降降温后,也许能睡着。(注:早恋或对异性的冲动,都不是道德问题,更不是学生的品德问题,讲清道理;爱情是美好,现在出现只是时间和地点发生了错误。)

⑷睡不着还有很多原因,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

3.要让学生身体好(加强锻炼)身心健康

三操和课外活动,我们的毕业生有条件都要参加;认真跑,认真做,提高锻炼效率。我看到不少毕业生,两眼无神,身体发软,行动迟缓,甚至个别学生给他们说个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做个简单的运算都出错,这种状态极不利于竞争,对抗。通过加强锻炼使他们象个小老虎,富有战斗性,竞争性。做到心地宽,精神好,成事在天;功夫深,效率高,谋事在人。

4、照好毕业像,管好留言册

毕业照,留言册,都是激发学生爱他人,爱班级,爱母校,充分发掘学生的阳光面的绝好机会;同时也是稀释学生内心积怨,控制学生的良好途径。为了让学生成熟,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催熟期;加温,加压,浇水,施肥。我们尽量让学生用书写的形式,通过留言册,给老师的一封信等等,给母校留下自己美好的身影,留给小弟弟、小妹妹学习的形象,将学生内心深处的良善东西展现出来。准确地讲,谁能让学生的真心话说的越多,谁能让学生的阳光面展现的越多,谁就控制学生控制的越好。

5、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不论我们是否承认,我们与毕业的学生之间都在不断地发生着角色地转变,由师生变成朋友,或兄弟,或路人。所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学生要离我们而去;今天还是人满为患,明日已是人去楼空,心里不免有丝丝的凉意,与缕缕的忧伤。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心迹,在相处的一年或几年当中,我们班主任不是圣人,有不少做得不太恰当或太不恰当的地方,要向同学们做出诚挚的道歉,你会发现我们得到远远大于失去的,你会发现,即使学生要走的前一分钟,桌不乱,地不脏,活有人干。

6、帐目清,办事公平

学生的财务帐目一定要清,要让学生心中清请楚楚。你会发现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发生。

7、我们千万不要认为某个学生不错而偏袒他,不论我们做得多么隐蔽,事情很快便会明了,再说我们教室也没有多少利益可言,被偏袒的学生实际也没有得到什么。他除了多一些表面的乖巧之外,还增了不少不良的品行,使他变得更加伪善势力;用不了10年他必将小看轻视我们的老师,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而我们的老师由于偏袒,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形象一落千丈。老师由一个可亲可敬的父亲形象,变成一个身轻可恶的变色龙。加之毕业在际,我们束缚学生最有力的道德准绳将会断裂,此时再严厉的训诫与惩罚,也只能使学生变得更加张扬与无理,结果给管理和我们的日后生活带来无穷的后患。

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与实践论文之七

祝孩子们走好

学生毕业献辞

韩法魁

同学们:

在这火热的六月,今天我与我忠爱的学生分别,这是我第十三次与我的学生分别。现在我面前满眼都是鲜活的笑脸,明天这里将是人去楼空,只有孤独的树影随风动。心里不免有些丝丝的凉意与缕缕的伤感,但更多的是歉意。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做过不少不太适合或不太合适的事,使学生受到这样或那样的伤害,这里,我向那些由于我的无知与无理而受到伤害的学生表示歉意,对不起,孩子们。当我看到,被我盛怒责罚的学生,满含热泪向我投来期求原谅的目光时;当我看到,遭我惩罚过的学生向我问好,脸露出稚嫩而天真且饱含­尊敬的笑容时;以及听到那一声声银铃般的问好时;孩子们,我的孩子们,那时我感到是我错了,真的是老师做错了!

我的学生是优秀的,是最优秀的,你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但是来到三中,来到这个班,都一样的奋发努力、刻苦学习,虽然生活艰苦,尽管离开父母,但是为了心中的理想,你们披星带月、夜以继日,对我的决定都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如果将来由于我的无知与无能,不能使那些优秀而可爱的学生考上重点高中,我向那些对我尊重的与信任的学生表示歉意,向那些对我寄予厚望并把自己一生的希望托付给我的家长,表示深深的歉意。

孩子们,今天你们将离开我而去,我也很欣慰,如同蒲公英面对孩子们的离去。你们将是我生命拓展与延续。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我们的心将永远在一起。

孩子们,在你前行的路上有风雨,当你失意困惑时,请你告诉我,让老师和你去共同面对风雨,相信经历了风雨后彩虹会更加美丽!

孩子们,在你前行的路上有鲜花鸟语,把你的成功与欣喜告诉我,我为你骄傲高兴。

若干年后,你们若累了或是有时间,不妨带着你们的孩子到这里来看一看,我想我能看到你们优秀的品质在你们孩子身上延续。

第2篇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在我国职业学校中,强调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是提高班主任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提升在校学生素质的需要,还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在我国大多数职业学校中,往往是片面地注重教师技术资格的培训,通常忽略了班主任的教育技能,所以说,必须要对这样的班主任工作现状做出一定改变。从我国目前的职校发展来看,班主任工作需要从经验型转变为理论型;职校的班主任很少注重在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大多是利用学校的教育制度去片面地教育学生。因此,职校班主任应对自身的发展进行转变,由应对型转变为主动型。班主任不同于其他教师,他们的工作比较繁杂,只有通过加强自身的建设,才能提高专业化发展。

提高学生们的素质 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我国职校中,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约束力比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健康堪忧等各种问题,所以,班主任就要针对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班主任只有有了专业化的发展,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培养高技术人才是我国职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其中就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尤其是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对职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以说,职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存在的问题

对班主任培训力度不够 在我国职业学校中,对班主任培训力度不够是制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原因之一。由于职业学校对班主任培训重视不够,大多数班主任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培训,再加上职校班主任数量不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

职校评价标准制度混乱 部分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评价标准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是因为其班主任评价标准制度都是由本校自己规定的,因而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对班主任进行全面系统的进行评价。由于职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尽完善,班主任日常工作任务比较重,学校的激励制度再跟不上,就会影响到班主任的工作热情,从而影响了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

专业化发展的路径

对班主任进行有效培训 在我国职校中,要提高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就必须对班主任进行有效的培训,进行系统的、全面的专业培训,对班主任进行培训目的就是要提高班主任的素质,能够有效地管理学生和班级。

创建实践平台 职业学校不仅要对班主任进行系统全面的专业培训,而且还要给班主任提供实践的平台,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平台能够展现出班主任专业化的能力。职业学校可以搭建出各种不同的实践平台,通过不同的各种活动,让班主任在实践中提高综合能力。

职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路径之一。职校应该建立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班主任薪酬制度,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地位;还要对班主任这一特殊群体进行适当关心,使用情感手段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课题研究 班主任要想得到专业化的发展,就必须要对自身进行发展。班主任要针对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研究之后再把课题研究成果带到教育中来,这种做法能够让班主任在研究中成长,对专业化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情感的培育 在我国职校中,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不只限于个人能力,而且还包括着专业情感的培育。班主任要通过运用专业化知识有效地开展工作,从工作中给自己带来乐趣。同时还要要求职校班主任有着良好的形象。班主任良好的形象不仅能够提高沟通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和学生们之间的关系,通过不断积累教育经验,逐步成为一个专业化发展要求的班主任。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的背景下,必须要求职校班主任工作进行专业化的发展。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路径在职校中关注的一个焦点,关注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就是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班主任必须要重新发现教育的价值,并且在行动中能够实现这种价值,这也是职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标志。所以说,职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傅玉峰.职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0(12)

[2]陈静.职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路径探究[J].科教导刊,2011(31)

第3篇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探究

一、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涵义及现状

中职班主任专业化是指中职班主任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更新、提升和丰富的过程。中职班主任不仅要完成自己学科的教育任务,还要履行教育学生、管理班级、组织班集体活动等职责。中职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应是学科性与教育性、学术性与示范性、专业性与道德性的统一。当前,相当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对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比较重视。特别是在班主任的评价体系建设和培训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评价体系的建立,很多班主任是不满意的,认为局限于认识水平和无法量化的评价指标,现有的班主任评测实际上仍停留在简单的班主任工作考评指标上,并没有切实的关注班主任的专业成长,究其本质,现阶段的班主任评测和培训只是一种工作考核手段,不能全面考察和培养班主任的专业能力。

二、中职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评价标准及制度混乱

部分中职学校班主任考评标准以及评价办法存在缺陷。现行的评价制度注重的是以数据形式呈现的量化结果。而班主任的工作具有迟效性、隐蔽性等特点,其工作很难量化评价。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班主任的考评标准都是学校自己制定的,具有局限性和不科学性,被考核者对考核指标的认同度低;有些学校的评价标准不科学,无法实现对班主任工作全方位的了解和评估、无法体现分工的不同,进而影响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还有一些学校的考核单纯强调考核名次和排名,使班主任产生心理上的压力。

(二)培训制度不完善

缺乏系统的、长期的、专业的入职前培训以及入职后的继续教育是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化滞后的最主要原因。目前,中职学校对班主任的培训教育普遍重视不够。许多班主任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班主任培训教育,有的甚至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班主任培训。同时,中等职业学校中还存在着班主任数量不足的问题,许多班主任身兼数职。此外,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经费不足,班主任参加在职进修的机会少。

(三)保障和激励政策不完善

由于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不完善,部分学校各自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尽合理。中职学校班主任的工作任务重,保障和激励制度没有随之跟上,影响了中职学校班主任们的工作热情。这是导致中职班主任专业能力缺乏的直接原因。只有健全完善的保障和激励制度,才能使班主任积极主动且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也才能促进专业化的进程。

(四)实际工作中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中职学校的实际工作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直接导致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发展缓慢,严重影响了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中职学校教育有其独特的特点,这就是实践性。对实践的不重视首先就导致了教学效果的减弱,导致很多人对技术和理论的应用产生偏见,致使许多本来非常好的理论和建设性意见无法有效的传达或者无法有效的在中职学校班主任的工作中进行实践。

三、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建议

(一)制定适合的班主任发展规划

正确的评价标准应该能够统一班主任的思想和行动规范,可以克服评价的主观性、随意性和片面性,可以指导、协调、控制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和进程。建立中职学校班主任评价制度应做到:一是对班主任进行评价一定要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目标,有利于帮助班主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二是班主任工作评价标准必须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评价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具有科学性。三是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从差异中才能发掘出适合个人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从而真正促进中职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四是突出班主任的主体地位,使标准和规划更具有可行性,评价也更准确。五是积极组织对班主任队伍整体的素质进行综合分析,对班主任队伍整体水平做出评价,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二)提高班主任培训的实效性

对班主任的专业化培训是终身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班主任的能力和素质,保证班主任对学生和班级的有效管理。中职学校班主任的专业化培训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目标是将班主任发展成为一项专门职业。中职学校的班主任专业化培训中必须充分体现职业化,促进班主任知识技能的专业化。二是发展多元化的培训体系,促进班主任专业化迅速发展。中职学校班主任培训包括:组织、建设和管理班级的技能训练、师生之间的沟通技能训练、了解和教育学生的技能训练三个方面。三是促进中职学校班主任培训过程的现代化。通过培训,要使班主任吸收新的教育理论,彻底改变教育观,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三)完善有效的班主任激励机制

建立全面完善的班主任评价与激励机制是提高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一是实行目标激励。激励制度的设立应以集体的利益和要求为出发点,同时顾及集体成员的个体需要,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确立恰当的目标和奖励机制。二是建立合理的班主任薪酬制度。提高班主任的待遇和地位,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物质保证。三是情感激励。对班主任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以情感手段激励班主任进步。

(四)打造班主任良好的师德形象

打造班主任的师德形象是中职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核心。班主任师德形象是教育学生、管理班级的关键,也是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同时,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班主任师德建设的重点。班主任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提高班主任的沟通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扮演不同角色的能力,有利于和学生结成知心朋友,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达到影响激励的目的。

第4篇

关键词: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职

职业类学校以专业特色见长,学校重视专业建设,教学也以专业技能教学为主。因此,在职业学校中的教师,多以专业课教师为主,但是,由于职业类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在于技能,所以,其聘请条件和传统教师的聘用条件有些许出入,或以经验见长的技工,或是非师范类毕业生。这就导致中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中职班主任工作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会妨碍中职学校的发展,因此,亟待解决。

一、中职班主任工作现状

首先,就目前的中职学校而言,中职学校教师多为技术和经验见长的人员,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师范技能学习,教育学理论缺乏,对实际的教学难以把握。虽然说,中职学校以职业技术教学为主,但是,理论是基础,在对理论的全面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学习实践技能更为安全、容易一点。并且,在操作时,也会有方向、有目的,操作更为简单。

其次,班主任缺乏心理学知识。班主任作为班级“主任级”教师,其不仅需要具有渊博的学识,能够教给学生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不论哪个阶段的学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青春期的学生尤胜。而中职学生多数都处于青春期阶段,所以,其会存在各种问题,班主任所面临的工作也就更为繁多,不仅要照顾学生的学习,还要兼顾其心理健康。但是,由于目前多数的中职班主任多数都是非师范专业的学生,他们多数都没有接受过心理知识的学习,所以,就无法解决学生学习之外各种方面的问题。

最后,中职班主任教师多数专业技能出色,但是在班级组织和管理方面就会欠缺一定的经验,无法随机、主动地开展教育活动。并且,缺乏教师专业教程的中职班主任可能无法做到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这样,就不利于学生长远的成长和发展。

二、中职班主任专业发展之路

中职班主任专业的发展之路,需要结合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以及中职班主任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来加以解决。

1、中职学校组织入职前教育,使中职班主任能够掌握基本的教育学原理。

针对中职班主任教育学理论缺乏的问题,在班主任上任之前,可以由中职学校组织入职前教育。这样做,是为了使得中职班主任能够和师范专业生一样,在就职前进行相关的专业准备和学习,初步形成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的关键时期。

这个阶段也属于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起始和奠基阶段,对于教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时期。通过这一阶段教学理论的学习,可以使得中职班主任对教学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对其日后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2、组织中职班主任教师进行心理学的学习,使其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

因为班主任心理学知识的缺乏,很可能导致教学过程中小矛盾的激化,引发大的问题。例如对于学生早恋的问题,这在中职学校较为普遍,但是有些班主任会采取较为极端的做法,惩罚学生,或是告诉学生家长,将事情不断激化,从而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采取自杀等极端做法。其实,如果班主任有了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就会明白,早恋也是属于学生情感发展中一个很正常的阶段,教师需要的是引导学生明白这种情感可能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从而制止学生早恋行为,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学生。

通过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中职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就会有基本的掌握,面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就不会采取极端的做法,懂得从学生的心理上去进行疏通,从而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并且,中职班主任学会心理学知识,更有利于班级心理教育活动的展开,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中职班主任除了掌握自身的专业技术以外,还要进一步掌握班主任的专业技能。

班主任最为班级的“主任级”教师,其要求不仅仅是具有专业的知识,还包括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学生,班级日常管理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如何去建设班集体,怎样去开展班级活动。班级文化建设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但是,目前的中职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较弱,所以,迫切地需要掌握这些班主任技能,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和班集体成长。

对于班主任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这些不仅需要通过入职前的理论学习,更需要的是在职时的观摩学习、实践练习。中职班主任在掌握自身专业技术的同时,还要明确,自己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是一群学生的引导者,所以,更需要掌握班主任专业技能,去组织班级活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去进行班级日常的管理和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中职班主任需要多向经验型的班主任观摩学习,看别人时如何管理班集体,进行班集体建设的,然后,再根据本班同学的具体情况,对本班进行管理和建设。

4、进行反思,看自己作为班主任在工作管理过程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在教学完成之后,都会进行教学反思,看自己整堂课是否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同样的,中职班主任工作也需要反思。看自己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是否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有否有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然后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和弥补。

中职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不仅要求教给学生专业的技术技能,还要全面的关注学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会学生成人成才。因此,中职班主任需要不断地实现其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连榕等主编,教师专业发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1

第5篇

基本路径:自我学习与实践 

自我职业规划 班主任根据自身现状进行自我分析与定位,分阶段确定工作目标,并提出实现目标的学校支持,以便学校给予及时关怀与帮助。班主任要调动自己对专业知识的内在需求欲望,产生自我学习的内驱力,从被动要求到主动追寻,并在实践中不断内化。 

个人读书计划 学校应根据班主任的专业知识结构,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使班主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班级博客、微信群 班主任开设班级博客、微信群,实现学生、家长与教师三者随时随地互动,便于理解教情、学情、班情与家情。 

即时性反思 学校应培养班主任即时性反思的习惯,促使班主任在自我反思中,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在对自我教育原生态的“反刍”中获得感悟与提升,从“经验型班主任”转化到“研究型班主任”,可采用班主任容易上手的反思形式,如撰写教育案例、札记、叙事、随笔等。 

班主任“主业”岗位实践 打破班主任是兼职、“副业”的局面,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开展,这是班主任专业化的一大尝试与突破。 

推进策略:校本研究培训 

班主任成长导师制:结对互动 设正副班主任,开展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结对、校际班主任研讨结对活动,发挥骨干班主任传、帮、带作用。 

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以点带面 给优秀班主任成立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引领、辐射与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德育备课制:常态化研讨 从问题和现象出发,学校每月定期举行班主任论坛,使研讨成为班主任队伍发展常态。 

深度会谈:多元深度互动 由相关专家、学校管理者与一线班主任多方参与的主题研讨。围绕某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既有实践的感性认识,又有理论的提升与引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同伴分享:互补共享 在班主任个体经验的反馈与互动中,提升、放大班主任个体的有效经验。既让班主任感受到了彼此经验分享的愉悦,又让班主任体会到了在展示中自我的被认同,更重要的是在经验的互动中获得了共享与提升,并逐渐形成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互动互补的生态效应。 

课题研究:反思中提升 以课题为载体,让班主任在课题研究中从感性实践切入,进行深入思考,使班主任从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化。这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德育课题研究。 

有效平台:各级各类针对性培训 

专家主题报告 定期邀请专家给一线班主任作专题报告或开展主题论坛活动,在班主任观念、理论及方法等方面进行引领。 

班主任讲师团 由学校或当地优秀班主任形成班主任讲师团,不断总结提炼其工作经验,使他们的有益经验惠及更多的班主任。 

分层培训 对见习班主任实行“看、仿、省”培训模式,对青年班主任实行“学、用、思”培训模式,对资深班主任实行“用、研、培”培训模式,让不同层次的班主任获得针对性培训。针对不同班主任,还设计了“岗前培训熟路、专题研讨引路、深度研究导航”的培训模式。 

远程培训 实施在线培训,使广大一线班主任既能兼顾本职工作,又能参与学习和培训,同时使学习的内容及时在工作中实践。班主任在线多方同时互动,发挥了资源无障碍共享的优势,开辟了又一高效低成本的班主任培训路径。 

既要有关爱,也要有保障 

第6篇

一、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专业化的基本素质要求

1.树立终身学习观

树立终身学习观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班主任的终身学习既是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又是做好班级工作的需要。

2.搞好教育和科研

班主任工作包括教育和科研两部分。班级不仅是教育教学的舞台,也是很好的教育教学研究场所。大量的教育现象就在我们身边,作为教师及班主任,我们有必要把教育教学实践中经验的东西上升到专业化的高度。

3.经常反思自我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是的,反思会帮助自己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不断促进自己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能留下成长过程中的“轨迹”,那将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不可多得的财富。

4.建设学习型组织

在教育工作中,每一位班主任都是我们的盟友,我们之间不仅有竞争更有合作。我们应和盟友在竞争中追求进步,在合作中构建友谊。在与别人的竞争和合作中提升自己的班主任专业化,提高自己作为班主任的素质,促进班级建设,打造和谐班集体。

5.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

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在管理中渗透自己的教育理念,一名专业的班主任必定要有自己的管理风格、自己的教育理念,不可能照搬别人的经验。所以,对于新班主任来说,需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做一个有头脑、有思想的班主任。

二、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途径策略

1.在日常班务管理中积累经验,总结经验。这需要班主任做到“有心”,有敏锐的目光,能够清晰地发现问题,判断问题,管理中很多问题并不需要草木皆兵,有些问题可以适当地视而不见,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2.多读书、多学习、多交流研讨等。班主任一定不能“闭门造车”,开拓视野,汲取优秀的经验,帮助自己、也帮助学生少走“弯路”。同时,必须要把习得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理念,武装自己,指导自己。

3.积极主动大胆地实施自己新想法、新思路。很多年轻的教师认为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就必须请教别人,学习别人,但是这样很容易受别人影响,丢失了自己的思考。管理班级就应该找到自己的思路,大胆尝试。

三、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误区:

误区l:经验指导,缺乏理论

很多班主任工作往往是以经验为先导,缺乏理论指导,在摸索前进中走过许多弯路。如有人认为对学生越严格越苛刻,就越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结果使不少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过度自卑、焦虑等。有的班主任认为对学生越“疼爱”就越能感化学生。结果导致学生的自立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的下降等。

误区2:对班级只“管”

很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而不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特点教育学生,往往用规章制度去限制学生,要求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这种做法对于学生形成良好行为,矫正不良习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他们亦步亦趋,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更谈不上具备时代所要求的创新精神。

误区3:忽视科学的组织

有的班主任每天循规蹈矩,每天机械重复学习生活,看似平静的班级其实隐藏着很多弊端,一旦出现情况班主任就束手无策,所以,如何让自己的班级学生高效快乐地学习生活,还是要靠科学地组织管理。

误区4:只以“高分”为指导

不少教师一心追求高分数,忽视学生道德品质。有的班主任缺乏帮助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认为在学生不出事就行,对发展中存在的显性和隐性的问题视而不见。

四、案例分析

一个不善于合作的学生

案例:

小白(化名)是我们班非常优秀的学生,各科成绩都较好,特别是美术,他的美术天赋让班级里很多孩子都望尘莫及。刚进班级时,对全班学生的了解中发现班级里很多学生都认为美术是自己的特长,但是经过半个学期,我发现除了小白和一个爱画漫画的女生外,其他爱画画的学生都自动隐藏起自己的特长,这让我不解:为什么看不到他们对美术的热情呢?

直到后来,学校举办一次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这时小白的热情显现出来,到他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毫无疑问地,小白取得了一等奖且是第一名。对于这个奖小白好像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兴,后来才知道,他已经习惯了在美术方面得奖!

这次比赛的结果更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对小白的仰慕与肯定,美术几乎成了小白的代名词。小白对自己的美术越来越自信满满。班级里的黑板报自然而然地落在小白的身上,当然他也很乐意。刚开始的几次,我发现每次的黑板报都是小白一个人完成的,他竟然也没有一句怨言。我试着询问同学们为什么不帮着小白一起设计黑板报呢,留给他自己多累啊?几个学生却很委屈地说是小白不愿意让别人帮,他自己就能完成。我当时并没有觉得这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渐渐地就淡忘了。

很快2013年圣诞节将近,班级里的孩子都提议给老师们送礼物,送什么呢?对于他们还是没有经济能力的学生,我就提议,买的可没有自己动手做的诚意大啊。就这样,他们欣然接受了我的提议,这也是他们展示特长的时候嘛!可是,意想不到的是,给每个老师的礼物竟然都是小白自己一个人制作的,美术、裁剪、粘贴等等都是靠小白自己!这次我又错怪大家了,以为大家不帮小白,为此有些同学有点愤愤不平。

最近的一次,今年教育局举办的“禁毒手抄报”比赛,小白依然积极参与,这次的成绩可不小,收获了全市一等奖的好成绩,还在全校师生面前发下奖金500元!我在欣喜与自豪同时,学生之间的小矛盾好像激化了。在一次班会上,我请全班学生都上台说说自己与同学间的小矛盾,有几个学生就说了想与小白合作比赛而小白断然拒绝的事情,而且小白还说了“你画画不好,我不和你合作”的话,我知道,事情变得有点复杂了。

案例分析:

对于这个案例,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结果,小白不喜欢或不善于合作是老师、小白自己、家长及同学们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学生合作的精神,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合作学习的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促关系,能够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机。其次,成员个体通过向他人阐述自己的理解或建议过程,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质量,又考虑他人的想法。第三,重视学生彼此间的人际交往的一种体现。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1.首先个性问题,小白其实在做很多事情上都是比较独行的人,对自己的时间有自己的规划,这是好的一面,但是也慢慢地与别人隔离;

2.小白的做法很明显是对别人的一种否定,认为别人的美术没有自己的好,没有摆正与他人平等互促的关系;

3.小白在美术设计上有自己的观点,对自己的每个作品都有严格的要求,这是对自己高要求的表现,是值得鼓励的,但适当听取别人的建议也是必要的,也能促进自己的提高;

4.能够和他人进行愉快地合作也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小白在这一点就不能得到高分,如果继续坚持的话,在班级里的人际关系就难以保证了。

5.我对问题的不正确评估(开始疏忽大意),没有正确引导,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小白的问题演变。

由于一直在美术上取得成绩,使得小白对自己的美术方面有很大的自信。就对小白的妈妈及老同学的询问,得知小白以前也有自己做事不与他人一起的习惯,我知道了这不是短时间形成的问题。在本次案例中,我更有很大的责任,事情的演变从开始就有了端倪,我对事情的轻视,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幸运的是发现尚早,我们还有3年相处时间,我要对小白的问题进行积极解决。

教育对策:

小白对自己美术的自信及对他人美术的不信任是小白不愿意合作的直接原因,但是长期以来小白形成的独来独往的习惯导致其不善于合作。针对于此种原因,我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帮助小白转变观点:

a.在课堂上特别是班会课上多强调合作的意义通过合作的活动让小白深化理解合作的优点;

b.寻找机会向小白传达“正是由于别人对你的肯定和信任,别人才会希望和你合作”,让他知道合作的时候得到别人的赞美也是一种成功的体验;

c.如果真的不愿意合作,也可以尝试去指导别人,帮助别人,从而提升自己在大家心中的形象,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

d.从小白的弱点入手,强调别人帮助的作用。小白的语文成绩中等以上,但是作文却写得不太好,班级里有个写作特别好的学生,如果小白能够得到她的帮助,作文也会提高,让小白明白自己也需要别人的帮助;

e.教育戏剧的运用,在教育戏剧中的角色扮演,让小白在故事情境中体会与别人合作的快乐和必要性等。

2.改变其他学生依赖的心理

其实我也知道,别人是对小白的一种依赖,因为小白每次都能获奖,学生的这种依赖心理可能让小白看出了,从而不愿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让其他学生懂得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才是提高自己的最好的办法。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小白,让小白知道同学们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从而慢慢放下自己的防备心,融入学生中去。

教育效果:

第7篇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那么,如何加强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就至关重要。

1.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1.1 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问题分析及处理过程

担任教学一年多,我越来越认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是靠管出来的,更主要是靠带、靠引导、靠熏陶而形成的。尤其在小学的低段,面对新时期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和新问题,解决传统知识和学生品德养成之间的实际矛盾冲突,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更需要我们班主任老师探索通过培养班集体凝聚力,促进学生个习惯的养成,逐步形成"用心育心,用情育情"的治班方略。

1.2 具体实施办法

(1)巧用"五个第一",把握时机激发强动力,成就好习惯

一个新的班级成立之初,学生和老师还是很陌生的,学生往往对班主任有一种期待心理,希望班主任是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同时,学生很想以自己的表现引起老师的注意。因此,我注意把握"五个第一":第一学期、第一个月、第一个星期、第一天、第一节课,为新集体形成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第一次与学生见面,我引导学生学会竞争。第一节课我与学生交流学会做人的重要性,并与他们形成一家人的情感意识。第一天我颁布了"迈好新学期第一步"的"一当二爱三要四认真五不准"的班规。第一星期我狠抓了学生的仪容仪表。第一个月我重点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第一个学期我全面指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调整。

(2)严格要求,爱心感化

对待学生不能迁就、护短,决不能因为怕伤害学生感情或怕"得罪"学生就不指出其缺点,相反,班主任应按照《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学生。做班主任工作,我感觉最难的就是转化问题生,对问题生的转化我坚持严格要求加爱心感化的原则。

(3)严中有度,寻找优点

对学生要求从严,但必须有"度",特别是后进生。作为班主任,不仅要了解后进生的缺点,更重要的是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不了他们的优点,就等于否定了他们转化的内驱力,就会使他们丧失信心。

(4)勤表扬,少批评

班主任的表情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班主任极为关切的眼神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并激发其进取心。

1.3 达到的效果

通过"五个第一"的巧用,一学期的时间之后,学生的整体面貌和学风班风都有所改善;用心育心,用情育情的治班方略使得以前的问题学生也变得遵规守纪,关心集体了,学生由老师管理变成了自我管理,更加要求上进了。

2.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3.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 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以及路队常规等等诸多方面。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4.重视主题班会与主题队会的开展

要注重每次活动的实效性,使每次活动都让学生得到一次思想和灵魂的洗礼,留下深刻印象并指导自己以后的言行。其主题可以根据社会影响、学生思想动向以及偶发事件拟定。比如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的班会《我和飞天英雄》,教育学生正确对待金钱的班会《金钱是万能的么》等等,主题都非常优秀。

5.调与科任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建立丰富的信息网络

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他必须力争本班科任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高度重视,确保会议质量,尽量与家长取得共识。会上可以请个别优秀家长介绍成功教育孩子的经验,可以谈教改的方向,谈本期教学内容及要求,谈本期整体情况,进行作业展览或者谈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建议均可。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加顺利轻松。

此外,班主任还要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干部和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汇报以及听取来自校领导、其他老师、社会的意见等等途径,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

6.生个性特长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应时代需要所培养的人才应是高素质的,是有创造性的人才。班主任在使素质不同的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大的提高和发展的同时,更要努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创造能力,培养他们成为班上各方面的顶梁柱和带头人,也为培养21世纪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7.主任对学生的评价策略

对学生的评价必须讲究策略。班主任要把握"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的原则,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懂得理的澄清,保证学生健康地成长。

8.好个案总结和班主任工作总结

第8篇

[关 键 词] 班主任专业化;人文取向

[作者简介] 吴安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学博士

自1952年,我国中小学从级任制转向班主任制起,班主任以其特定的专业形态开始出现在中小学教育舞台,成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岗位。然而多年来,广大班主任教师的成长是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自然观察、学习、模仿,逐步摸索和积累工作经验进行的,它既没有特定的专业标准,也没有专门的培养和训练。随着班主任教师地位的提高、专业职责的明确、工作性质的日益复杂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推进以及2009年《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颁布,班主任专业化问题受到格外关注。目前,班主任专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班主任培训缺乏理论指导;缺乏对班主任专业成长规律的认识;培训目标中缺失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培训的教材过于学科化、理论化,与班主任工作实际脱节;培训的方式主要是脱产教授式,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此时,深入讨论班主任的工作性质、基本内涵及实施途径和保障条件对于班主任专业化的有效推进非常必要。

一、班主任专业化的性质、定位和基本内涵

班主任工作是最具人性化的工作,班主任专业化是一种特殊的教师专业化问题。这种独特性对班主任的专业精神、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养都提出了特殊的吁求,决定了班主任专业化的人文主义特质。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审视,班主任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教育工作者;班主任的工作是师生之间生命对生命的相互影响、相互创造、相互提升的过程;班主任专业化是班主任教师在教育人文精神引领下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建构和发展过程。其具体内涵如下:

1.教育人文精神构成班主任专业精神的灵魂

专业精神是对班主任专业化的基本要求。班主任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更要凝聚和提升教育专业精神,即“以人为本”的教育人文精神。由于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实现学生生命成长和人生幸福问题,因此,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生命自主发展及人生幸福实现,是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新时代的教育人文精神是班主任专业化的灵魂,它以鼓励学生自主发展为旨趣,以教育爱为基石,以正确认识、理解、尊重、信任、研究和开发学生的心智,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为根本。它包含有三种富有新时代特征的价值取向:一是以关怀学生的生命成长与发展为根本宗旨,关心全体学生完整的精神生活;二是不但关心学生现实的人生幸福,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状态、道德发展等,而且更加关心学生的未来人生幸福;三是关怀学生自主的、终身的发展。

这种关怀取向的班主任教师,不断追求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把自己看作不断超越、完善、自由创造的主体,把教育人文精神转化为儿童的人文关怀精神;坚持从教育本性出发,从对学生的人性关怀出发,将对学生的人性关怀、知识学习、道德成长融入班级管理及师生关系中;坚持教育公平,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和独特性,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为实现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2.人师是班主任追求的专业形象

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班主任专业化的必然要求。任何行业的从业人员都有行业道德标准,教育从业者的道德更具有特殊的意义。班主任肩负着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育人的工作落实到日常的班级管理与建设中,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和高尚的道德人格。加之,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总是有意无意地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而,班主任教师的道德人格是其入职必须的基本资格,也是其专业化的必然要求。《规定》明确提出,班主任要作风正派,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爱岗敬业。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有责任心、不断进取、严于律己;在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努力进行自身的道德学习;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让自己成为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3.缄默知识是班主任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主任专业化的知识条件,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以及缄默知识。缄默知识的概念是英国思想家波兰尼(Polanyi,M.)于 1958年提出的。他认为 ,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这种不能清晰的反思和陈述,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缄默知识大量存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形成的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缄默知识,它不同于体系化、逻辑化的知识,而是一种具有个性化、情境化特点的体悟性知识。它是班主任内心信奉的知识、观念,支配着班主任的教育教学行为。它常常无法通过语言直接进行表达,也无法通过知识教授式的培训获得,主要靠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具体情境中得到发展。尽管一般的理论知识或经验在班级建设与管理、师生交往、家校交往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应对日常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和各种突发事件,运用缄默性知识更能抵达教育问题的核心,有效化解各种人际矛盾,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4.教育实践智慧和教育机智是班主任专业能力的核心

与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的专业能力更多的表现为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引导、组织、管理、沟通与协调方面的能力,并直接表现为班主任教师善于建构一种相互理解―关心―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这种人性化的沟通方式是班主任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的具体表征,是管理与建设班集体的重要保障,是班主任专业化的必然要求。首先,“理解”具有道德教育的意义。善于理解学生,“以心换心”、“设身处地”、“同感共受”,把对学生的理解转化为教育的资源,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实现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唤醒学生自觉向上的愿望和动机,是班主任教育智慧的具体表现。其次,班主任的关心意识和能力是胜任工作的重要条件。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往、情感、道德成长等需要,并教会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关怀品质的发展。第三,尊重也是一种教育智慧。教师与学生的尊重是相互的,只有班主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愿望、需要,聆听学生的心声,欣赏和悦纳不同类型的学生,才能得到所有学生的尊重、欣赏与悦纳。第四,信任既是一种教育智慧,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都能成材,都有优点和长处,并给予充分的信任,是育好人的重要前提。可见,班主任的专业能力更多的体现在用人性化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上,这既是教育的艺术,更需要教育的实践智慧与教育机智。

5.生命情操是班主任专业素养的集中表现

班主任专业化不仅重视发展其操作层面的知识与技能,而且重视在每时每刻、具体的教育情境和教育事件中发展班主任教师的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情操,提升生命品质和人生境界。对于一线班主任而言,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将引导其回到教育活动的本源,直接触摸真实的教育现象,发现、理解和实现贯通在日常教育事实中的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从而焕发出极大的生命活力和工作热情,享受职业幸福感及创造自己幸福人生的乐趣,找到安身立命之根。生命情操是班主任专业化的集中表现,它作为教育的资源、内容和手段,直接参与到教育劳动过程中,构成重要的教育要素。

二、班主任专业化的主要途径和保障条件

1.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培训体系,将班主任专业化落到实处

2006年6月教育部出台政策,要求教师教育机构承担班主任的培训任务,将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纳入教师教育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岗前和岗位培训,所需经费在教师培训经费中专项列支。还规定:今后凡担任中小学班主任的教师,在上岗前或上岗后半年时间均需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目前,国家教育部设立了班主任工作国家级培训项目。主要在网络培训的基础上,组织部分班主任到北京接受培训以培养种子选手。地方政府也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加大了班主任培训的力度,培训任务主要由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和教师教育机构承担。各地中小学校都建立了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培训制度。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班主任专业化培训体系初步形成,使班主任专业化有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2.建构学习、研究、实践与反思一体化的专业生活方式,引领班主任专业成长

班主任直接参与教科研是实现专业化的最佳途径。那种通过脱产授课方式进行学科和教育知识教授的模式,虽然必要,但由于其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无法完全满足一线班主任教师的工作需要,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班主任教师的教育能力。目前,通过在教育现场与教育情境中开展的校本行动研究来培养班主任教师的人文关怀精神、关怀教育能力、教育敏感性和教育机智等人文素养,推动班主任专业化向着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生命成长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班主任专业化的最佳途径。校本行动研究就是让班主任教师立足职场,在反思与实践的基础上,研究、解决班级管理和建设中的问题,改进班主任的教育行为,提高教育管理的效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从而实现班主任的专业发展。这种校本行动研究的立场、方式、问题、目标、过程与结果都紧紧围绕着班级的组织、管理、建设与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学生的苦与乐、困难与愿望、压力与动力、危机与安全、焦虑与释放等,找到问题的症结、原因和解决策略,并学会反思,将经验反思上升为理性反思,坚持撰写反思日记。天长日久,班主任教师就可以逐步养成学习、研究、实践与反思一体化的专业生活方式。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目前,班主任工作的评价体系是由中小学校根据日常工作经验自行制订的,评价的目标、内容、办法存在很大差异,随意性较大,离班主任专业化的目标相距甚远。如何根据《规定》的指导思想,组织专业队伍,研究班主任专业化评价的内容、标准、办法,建立科学有效、充满人性化的班主任评价机制是引领班主任专业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班主任专业化评价体系是学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公正、客观、有效的评价班主任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和班主任教师的生命成长为根本目的;评价的内容涉及学生发展、班级日常管理、班集体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和班主任的专业精神、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内容;应以规范、引导和激励为基本理念建立多级评价目标,如基本目标在于规范管理;中级目标在于引导班主任有效开展工作;高级目标在于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和奉献精神,激励他们自觉的、创造性的工作;要坚持多样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促进班主任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第9篇

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化调查

2016年9月,我们对几所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队伍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从年龄来看,35岁至45岁的班主任占72%,担任班主任10年以上者占53%,5年以下者占26%;从职称来看,高级职称的班主任占12%,中级职称占43%,初级职称占45%;从工作态度来看,积极争当班主任的占23%,服从安排的占62%,为晋职称的占9%。调查结果还显示:从工作压力来看,认为班主任工作有压力的占68%,认为进行班级管理难度大的占53%,认为最苦恼的问题是“转化后进生”的占64%;从专业素养来看,84%的人认为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素质的是热爱学生,81%的人认为班主任最重要的能力是“管理建设班级能力”,57%的人认为提高班主任素质最有效途径是参观考察、集中培训和微型科研。通过调研发现一些问题。

一是班主任工作理念、工作方法仍落后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不少班主任认为工作职责就是维稳,认为保持班级秩序就是最大的成绩;不少班主任有家长作风,对学生简单粗暴,习惯采取压服的方式,而不是亲密沟通和平等交流;仍有一些属于保姆型班主任,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师傅,导致学生缺乏班级归属感和集体凝聚力。

二是名优班主任、骨干班主任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班主任队伍中的年轻人偏多,经验不够丰富,方法比较单一,再加上班主任兼课较多,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专业化发展不够;那些具有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的班主任往往很快被提拔到学校管理岗位,成熟的教师如果不是为评职称而往往不愿继续担任班主任,导致现有班主任岗位上大多是教龄短、经验少的年轻教师。

三是班主任岗位培训较少。相对于学科教师的岗位培训,班主任岗位培训还没有常态化、制度化和系列化,造成班主任工作传承大多依赖“老带新”,经验化现象比较突出;部分学校没有把班主任作为一个学科,没有专门的培训进修计划和课程,即使有也就搞搞讲座或交流讨论,形式比较单调,缺乏稳定的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安排随意性较强。

班主任专业化建设要突出重点

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就是要通过班主任学习磨练和自我完善,整体提升班主任队伍素质,建成一支师德师风好、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教育风格明的班主任队伍。学校要形成以完善培养机制为基础、以创新管理模式为动力、以优化工作环境为保障的班主任队伍建设机制。在班主任个体层面,要倡导走“学习――实践――反思――科研――再实践”的专业化道路;在班主任的工作环境层面,应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改进完善班主任的校本培训制度,切实转变班主任队伍的管理方式,为其创设民主公正、宽容尊重的发展环境。具体来说,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重点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重视师德涵养,增强班主任职业道德 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是学科性与教育性、学科专业知识能力与德育专业知识能力的统一。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应当把师德修养放在首要地位,把爱生敬业作为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以实际行动把“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依法执教”要求落实到班主任工作中去。特别是在中职学校广泛实施学徒制的形势下,要积极倡导班主任及其他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塑造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

扎实培训学习,突出班主任专业知识更新 中职学校要定期组织班主任开展师德学习、理论学习、教法研讨、案例分析,重点学习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及时更新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思想理念。特别要重视学习和研究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和方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要求班主任的知识结构必须是横向知识广博、纵向知识深邃,因此,必须引导班主任既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打下宽厚的综合知识基础,又要结合自己个性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专业学习的主攻方向,实现一定的知识深度。与此同时,中职学校班主任还要集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提高以法治班、依法执教的能力。此外,学校还要支持班主任提高学历培训学习,鼓励班主任攻读在职硕士、博士学位等,以教师个人的发展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搞好沙场练兵,提升班主任专业技能 要积极建立涵盖上岗培训、在岗培训和优化培训三个层次的中职学校班主任培训体系。建立班主任工作技能研讨提升机制,增加专题研讨和专家指导,调整班主任例会制度,适时分年级、分层次、分年龄段召开班主任例会,提高班主任工作交流研讨的针对性、实效性。搭建中职学校班主任练兵平台,每年举行一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每学期举办一次主题班会课大赛,每学期举办一次校德育工作论坛,安排年轻班主任登台献艺,请名优班主任专家一一点评,促成新老班主任结对帮扶,实现共同发展。鼓励班主任开展学术科研,每学期出版一期《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报告》。

为班主任搭建成长阶梯,促其成名成家 打造班主任成长阶梯,建立班主任任职资格证书制度,明确班主任必须由思想品德好、业务水平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成熟教师担任;设立“德育名师工作室”,每年评定“星级班主任”,切实提高班主任经济待遇,积极推荐优秀班主任入党,列入后备干部的培养范围,切实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科研课题的支持和指导力度,鼓励班主任发表科研成果,逐渐成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通过学生、家长评,领导、同事议等方式,综合考核评价班主任工作绩效。要充分发挥名优班主任的示范作用,积极创造条件让名优班主任在校内外充分施展才华,宣传名优班主任的经验和成就,提高名优班主任的荣誉感和影响力。

落实以人为本,提升班主任的幸福感 教育是一项事业,需要热血和情怀,班主任也需要在不断的幸福感中获得工作动力。中职学校应努力在班主任心目中矗立起一根成功的标杆,积极帮助做好班主任的职业发展规划,为他们的专业成长铺路导航,促使其实现职业谋生型向事业发展型的角色转换;要建立班主任和班级个性化发展机制,为班主任提升能力、挑战自我、争取成功搭建平台,让班主任有一块发挥自身潜能、塑造自身形象、实现自身价值的广阔天地,使他们在班级建设中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主体,根据教育规律、自身优势和学生特点,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活动,形成风格鲜明的班集体。同时,由于中职学生成长经历的特殊性,中职学校班主任往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投入更多的情感和耐心,也更容易堆积过多的负面情绪。学校要积极关注和化解班主任的各种负面情绪,让班主任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投身到班级管理中去。

结束语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是建设现代学校的主要组成部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程度,影响着学校内部管理水平和育人质量。我们要从全面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的层面,通过充分运用制度、物质、情感、文化等多种手段,努力实现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第10篇

关键词:反思;专业化;教育思想;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5.1

教育反思,在班主任专业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反思的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育思想反思

班主任要看看自己是否具有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美国心理学家格齐伊认为:“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未来的发展,人的创新能力将会受到空前重视,善于创新的人将成为知识经济最主动、最积极的力量。因此,在班级工作中实施创新教育,班主任首先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班级工作的突出位置。班主任还要审视自己是否具有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完美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要看重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看重一个个需要开发的生命个体,并从班级管理中发现生命的保存、延伸、发展和增值,来阐释教育的本质。在班级工作中我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激励学生成才。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可造就之处。确实,世间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成人,当成正在学习承做社会人的人,当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的学习主体、当成正在学习选择、学习提高社会责任的未来的国家的主人。发展只能是他们的主动行为,没有个性就没有发展。每个学生都有某些方面的优势和爱好,珍惜这些特点,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承认学生的智力差异。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意义是促进全体儿童、少年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教育方式反思。

1、是否能关注每个学生,做学生的朋友。班主任要想学生相信自己,必须放下架子,做学生的忠实朋友。从心理角度讲,每个学生都有到老师重视、赢得老师肯定,获得老师赞扬的愿望,而这就是上进心的表现。总之每个学生都有可以造就可能,那些特殊学生也不例外。在班级工作中我常常利用课余、空堂课时间与个别学生谈话,听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听他们的牢骚,解决他们思想矛盾。如若发现那个学生在学习或表现上有进步,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并将其树立为本周“明星”,以进一步激励其上进心。其实,我们在不自觉地欣赏学生、肯定学生、激励学生时,学生也在欣赏我们、肯定我们、激励我们。

2、是否能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组织能力。

班主任本着全面负责的态度,事无巨细都自己做,结果自己很辛苦,但班务工作却不尽人意,我们应该清楚学生才是班级的真正的主人,要科学地进行班级管理,就要善于调动学生参与班级自治管理的积极性。班主任包办式的管理使学生失去锻炼的机会,培养出的学生只会进行简单机械重复、缺乏创新,不会合作、缺乏沟通和组织能力的教育“次品”。在班级管理中我充分发挥轮流班干部的职能,每天的晨会就由轮流班干部主持,引导同学们对自己昨天的纪律、学习、卫生等各方面做反思,主持时他们个个言之有居,表扬激励恰到好处。这样,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在自我管理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合作沟通能力。

3、面对问题学生教育时是否能注意语言的“和风细雨”。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思想不稳定,感情易冲动。他们所犯错误是成长过程的错误,教师不要把它看得过于严重,动不动集体讨论、请家长。这样暴风骤雨式的教育只能弱化教育效果而强化学生的逆反心理。教育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时切不可操之过急,对每次所犯错误应都作详实记录,分析他(或她)经常在哪些方面易出错,再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找到问题的症结,教育才有了针对性和实效性。班级管理中我会弱化“管”而注重“理”,对那些有逃课、上网、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的问题学生,我会寻求有利时机,找他们推心置腹地谈心,通过身边典型事例帮其分析其行为的危害,让他们真正明确这些不良行为会对他们的一生带来阴影。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要和善地、愉快地教育孩子,以便在没有殴打,没有号泣,没有暴力,没有厌恶的气氛中,在和蔼可亲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可见教育的最佳方式是推心置腹的交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训斥。

第11篇

师生冲突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师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差异的地方,都有可能存在冲突。有的潜伏着,有的爆发出来。不过,冲突的性质、冲突的形式以及冲突的解决方式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当前,社会变革对师生关系提出的挑战使师生冲突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了。具体表现在:

第一,主体意识增强。经过“浩劫”后的“拨乱反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人心,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市场化”、文化上的“多样化”、大众传媒的“丰富化”成为社会变迁和发展的基本方向。伴随着生产力的解放,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创造性和人的自由意志受到关注、尊重和提倡。反映到教育上来,教师“权威”地位开始“松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提升,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由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的态势逐步显现出来,再用传统的眼光看师生关系,必然落后于新的时代。而在师生冲突中存在的“千不是,万不是都是学生的不是”的归责理念也已过时。

第二,竞争渐趋激烈。伴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大潮,经济在高速发展,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竞争的加剧、节奏的加快、物质生活的丰富、超前消费的影响——不仅影响着社会、家庭,也波及到校园,冲击着青少年一代。他们稚嫩单纯的内心世界趋向复杂,心中的矛盾和困惑增多。有时甚至情绪紧张,焦躁不安,导致心理疾病。这一切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师生冲突的产生无疑多了诱发因素。而如果解决的不好,其潜在的破坏性相应的也增加了不少。

第三,信息时代到来。在我国发达地区,信息时代已是现实。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而又瞬息万变的大量信息对教育提出了近乎矛盾的双重要求。一方面,教育应大量地、有效地传授越来越多、不断发展并与人的认识能力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教育应使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信息迷宫”中所处的位置,并提供相应的“指南针”,为个体的发展指明方向,避免被“信息浪潮”吞噬的危险。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否具有这样的知能和水平,直接影响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系。反过来,由此而起的师生冲突解决得如何,更是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

第四,家庭结构变化。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独生子女家庭成了普遍的家庭模式。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关爱导致了我国“小皇帝”、“小太阳”的大量涌现,也出现了这些“小皇帝”、“小太阳”们所特有的问题行为,如任性、自私、依赖性强、娇气、骄横、不合群、不善交际等。同时,伴随着包办、终身制等文化强制性观念的消亡,人们的婚姻观念日趋开放。单亲家庭、再婚家庭数量的增加,使这些家庭中的孩子的教育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家庭成了学校的“对手”。师生关系因此也更趋复杂化。处理不好这种关系,也将导致师生冲突乃至教师与家长冲突的产生。

面对以上所及挑战和问题情境,用习惯的方式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尤其是,在对师生冲突缺乏深入研究的前提下,教师难有明晰而正确的师生关系理念,也难以选择有效而合法的冲突解决策略。所以,在新形势下,师生关系、尤其是师生冲突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以下将从师生冲突的概念界定论起。

二、师生冲突的概念界定及类型

冲突是指人们因目标不同而相互紧张或对立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明显化。

师生冲突是社会冲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紧张状态。相对于一般社会冲突而言,师生冲突限于具有独立意志能力的成人与还待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的未成年人之间,冲突双方虽然在权利能力上具有法律规定的平等地位,但由于年龄、能力、阅历、学识、所处社会环境、地位以至思维方式、情感、个性等都有所不同,他们观察同一事物或问题的角度自然发生差异;他们所采取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就不可能一致。这种分歧发展到一定阶段,差距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大,矛盾激化了,就会上升为冲突。

师生冲突是师生双方在正式或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紧张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大致上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从冲突产生的导因划分,有学生过错冲突和教师过错冲突

就学生方面来说,一是有些学生既缺乏基本学习能力,又缺乏责任感、同情心、羞耻心,当他们违纪违规受到教师批评时,随意顶撞;二是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自视过高,虚荣心过强,受到他所瞧不起的教师的批评时也会顶撞;三是学生干部在班级工作上与班主任的意见不一致而发生冲突;四是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容易和教师发生冲突。

就教师方面来说,一是对学生冷漠,缺乏爱心,缺乏情感交流;二是对待学生不公平,厚此薄彼;三是情绪不稳定,易将个人工作、生活中的烦恼、不满迁移或发泄到学生身上;四是教育方法不当,对学生采取具高临下的姿态,动辄训斥学生;五是对学生施行体罚、变相体罚;六是处理问题失当或失误时,顾及面子,未能及时矫正,引起学生不满而导致冲突。

师生接触最多的地方一般就是在教师中,课堂上。课堂冲突多表现为课堂上的纪律管理,及由于教师所教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之间产生差距而造成的冲突。

(二)从冲突发生的环境划分,有课堂冲突和课下冲突

课下冲突一般是在课间或在校外因偶发性事件引起的。实质上,这类冲突往往是课堂冲突的延伸,既师生由于课堂上发生过冲突或由于长期的隔膜所形成的偏见、成见,在课堂外某一特定场合或环境,因某一事端而引发起来。

(三)从冲突涉及的范围划分,有师生个体之间和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冲突

个体冲突是一个教师和一个学生之间的冲突,影响范围小,但对学生及教师个人产生的影响有可能更为深刻。群体冲突包括一个教师和学生群体的冲突、一个学生与教师群体的冲突、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的冲突。这类冲突常常是由于教师处事不公,激起“公愤”或由于教师的教学有错失、教学方法不当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而引起学生群体的不满。

(四)从冲突形成的过程划分,有持续性冲突和偶发性冲突

持续性冲突一般有如下三个阶段:

一是冲突的酝酿阶段 。在教师当众批评学生时,学生受到心理刺激,脸色微变,低头微温,或瞪眼不语,或显露轻视教师的表情。

二是冲突的触发阶段。当学生不服从教师管教时,教师即采取命令学生站立、走出队列、离开教室或没收学生物品等措施,学生因行为意志受阻,自尊心受到伤害而脸色变红,或者低声嘀咕,不理睬教师的命令,或对教师怒眼相视,气氛较为紧张。

三是冲突的激化阶段。老师进而用刻薄的语言讽刺挖苦学生甚至动手拉学生、推学生或强行没收学生的物品时,遭到学生反抗,这时学生脸容凶狠,眼红气暴,恶语抗争

偶发性冲突没有复杂的过程,大多是因教师“让步”或学生收敛不良行为而未使冲突事态继续发展和扩大。

冲突总是人之间的冲突。师生冲突乃是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撇开个别的学生和教师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不谈,一般地,就学生观和教师的角色界定而言,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关系,影响着冲突的性质以及冲突解决的方式,进而影响着冲突的结果。所以,分别来考察学生观和教师角色是必要的。

三、由师生冲突看学生观

现代人学观、教育观、学生观认为,教育是由人所从事、又是为了人的事业,离不开人学思想的规范。要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肯定人的价值。因为“人是社会最宝贵的,最有价值的生命体”。人之所以为人,并不是孤立的、自然的存在,而是时刻处于社会的交往关系的网络中。师生首先是作为“人”相遇在一起并产生关系的,因此我们应从一个更高的视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来审度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要认识到学生是人

这里所指的人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其一,学生不是死的物,而是活的能动体。所谓活的能动体,意味着他具有发展自身的动力机能。他不仅与其他生物一样,能够通过对外界作摄取活动,使自己的机体得以保存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动力机能还表现为他能够以人所特有的能动性,创造和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并用以发展自己的身心。作为一种实践对象,他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塑造和改造,而是能够意识到自己是被他人所塑造和改造的,从而有可能自觉地参与教育活动,以一种与教师相重迭的目的而进行,共同完成教育的过程。

其二,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其思想感情。这也是与作为物的劳动对象完全不同的。因此,在教师的心理上,不仅仅把学生作为一种认识对象,同时必然会由学生的心理反映而与其建立起其他的心理联系,诸如情感、需要等等。而各种心理联系当然是双向的,如教师对学生产生某种感情,学生对教师也回应以感情。学生既是一个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就意味着他具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尊严。这一切理应都得到尊重和正当的满足。学生不同于其他的物可以听任摆布、压服。

其三,学生处于学习期间,虽然尚未进入创造价值的过程,但是通过教育却可以使他们对社会、对人类作出积极的贡献,甚至创造出伟大不朽的价值。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珍视学生作为人的无与伦比的价值,不能任意损伤和残害他们。

(二)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所谓发展中的人,其意义是:

学生不是成人的雏型,而是具有其自身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当生理和心理等科学尚未充分发展起来时,在一个很长的时期中,人们都把少年儿童看作“小大人”,并不认为他们与成人有什么质的差别,认识不到他们所特有的需要和发展的特点。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往往抹煞他们的特殊性,向他们提出与成人同等的要求和行为标准。

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在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消长,日趋成熟的过程中。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不犯错误,难免没有缺点,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但他们的缺点、错误,较比成人来说,一般也有较大的矫正的可能性。教师只有从思想情感上接受这一事实,处理问题才能理智和冷静。

由于学生各方面发展还不够成熟,因而他们取得成年人的关怀和教育就成为必然的需要。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点,才能以一种培养的观点去待学生,积极发挥教育的作用。

(三)要认识到,学生是将要走进“社会”的人

教师的手里握着学生的明天,就必须高瞻远瞩,不仅要变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要变化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等心理因素;不仅要使他们能够承受现有的社会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还须使学生能在将来承受社会的生产力的挑战,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总之,教师所要实现的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有了以上这些认识,我们就能明确: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包括了师生之间的知识信息、思想感情信息的沟通,师生之间的彼此了解、期待的人际认知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行为。在真正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应该共同面对知识,共享人类文化,共感人格魅力,共悟精神价值。教师只有正视师生之间正常存在的差异,理解和接受学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的个别性,这样,师生之间的冲突才能避免或减少。即使发生了冲突,教师也能够把冲突引导至正确方向,化解为积极的结果。当然,这需要教师具有冷静理智的自制力,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灵活机智的解惑力、随机联系的变通力、及时果断的调控力。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的一些教师往往把自己作为真理的化身,把学生看成幼稚无知,从而无视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应该看到,处于时代前列的当代青少年学生,已跟过去绵羊般驯服的形象有了越来越大的距离。随着青春发育期的提前,信息渠道来源的多样,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他们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喜欢抱着怀疑及审思的态度重新估量一切。作为教师,如果看不到这些变化,依然保持原有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方式,就可能使师生两代人间的沟壑不断扩大、传统的学生观,建立现代的新型的学生观,是处理师生冲突的一个必然方式。现代社会更加强调平等和对话,我们应该对此有足够的认识。

以上是着眼于冲突的学生一方,就教师的学生观做了讨论。现代学生观的确立需要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相应地有什么样的教师角色。

(四)师生冲突与教师的角色

人走入社会,就要充当一个角色。角色,可理解为个人在特定社会群体中的身份,以及为此身份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个人的社会身份就是个人的社会职能、权利和责任。它规定了一个人活动的特定范围,即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其中也包含对人对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心理因素。当一个人纳入为自己社会身份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时,便充当着角色。

教师所充当的是为“继往开来”而“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乌申斯基也说:“老师是过去历史未来的一个活的环节。”从下一代人的精神境界和社会生活中,可以找到每一位教师在人类历史上的印痕。因而,教师这一社会角色被定义为:“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具体地说,作为教师,他不仅是教育工作者,而且还充当着“领导者”、“灵魂工程师”、“心理医生”、“纪律执行者”、“青少年的知己朋友”等角色。在现时生活中,师生冲突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应该说,是教师的角色作用发挥得不够或发挥得失当。

(一)教师的“教育者角色”

教育者的角色,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首要的、最突出的角色。这种角色因为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处 于核心的地位。其角色功能主要是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他精通他所教的科目具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除此而外,本人若能热心于本门科学正在探讨的问题,并具备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这样的教师则可成为学校的骄傲。”当然,这样的教师也必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还要看到,在现代社会中,学生知识源增多,出现了许多“平行学校”,教师作为唯一的信息源的作用减少。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功能,有日益增长加强的趋势。如果教师不能把握教育者这种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角色,只是把自己当作知识的拥有者,把学生当作容器,而知识进入容器的途径又只是靠讲解或其他言语教育方式,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单调、枯燥,产生厌学、不认真听讲、违反课堂纪律等行为。如果教师看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一味地责备学生,便容易产生师生的冲突。

(二)教师的“领导者的角色”

教师作为领导者,不意味着具有权势。教师的领导是一种独特的活动模式,他面对的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他的许多管理行为来源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订立的,具有法规性的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和阶段任务,他领导的是不大成熟的青少年,因而教师行为产生的一系列有关领导作用,旨在指导、帮助学生成长、完成学习任务和督促学生学习,并利用集体本身的内部力量去发展一种合作关系,使集体不断进步。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教师应具备领导者的良好品质,如公正廉洁,以身作则,尊重和关心部属,善于听取意见和沟通思想,办事果断,敢于承担责任等等。教师还应学会掌握领导技巧。这种领导技巧同他的教学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教师很少受过有关集体领导和管理的训练,对社会学和管理学的知识也不十分了解所以每当问题产生或教学活动受挫时,他们往往施行权力而不运用技巧,导致了师生冲突的加深和激化。

(三)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

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是人们送给教师的美称和赞誉,也是社会对教师的一种职业期待。这种期待突出了教师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了教师工作中对学生的精神塑造和智力的开发意义,肯定了教师在教书育人的系列工程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含有对教师实际教育能力的估计和评价。教师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除了给予学生知识和训练技能、发展智力之外,还要帮助学生解决人生方向的问题。青少年学生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们观察、选择和吸收进步向上的积极思想,也不乏受到消极落后的不良成分的影响。当学生认识上出现偏颇,品质上出现污点,灵魂上出现扭曲时,教师要尽园丁的责任进行帮助、教育和疏导。如果对他们另眼相看,打入另册,甚至动辄把他们轰出教室,赶出校门,就只能加深他们对教师的不满、仇视乃至转移到对社会的不满,最终走上歧途。

(四)教师的“心理医生角色”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逐步走向社会化的时期。随着身体的逐渐发育成熟,他们在与他人的积极交往中,学会了解人、理解人,学会协调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其独立性、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也逐渐发展起来,出现了自尊心、荣誉感、自信心、羞愧感等。作为教师,必须懂得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考虑到他们生理、心理的巨大变化,采取恰当的、顺乎这些变化的对策。比如,在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方面,把他们当大人看待;在处理问题、发表见解、怎样看待人生、如何对待初恋等问题上,应该引导他们更加理智、更加成熟地观察和分析看待问题;在他们遇到困难、碰到挫折的时候,则应该帮助他们减轻焦虑或解除烦恼,给他们以情感和心理方面的慰勉和支持。心理医疗者,尽管不是教师的主要专业角色,但教师也决不是心理诊疗上的无知者。在学校生活中,当学生出现个人问题时,总愿意找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教师袒露心扉。教师作为一个长辈、一个过来人,有责任向他们介绍前辈的种种经验教训,引导和帮助他们处理好在成长过程中不时会遇到的各种新奇而又棘手的问题。如果教师真正做到这些,也就不会出现或减少学生自杀、逃学、与成人作对等现象。

(五)教师的“青少年角色”

教师要履行教育者的职责,“应当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孩子才会向教师敞开他们的心灵。”

有些教师对待学生,往往是“居高临下”,命令多于商议,威严多于亲切,指责多于帮助,惩罚多于鼓励,因而使学生对教师存有“戒心”或“敌意”,产生对立情绪,即使对教师的正确教育,也常常以沉默、回避、怀疑或粗暴无礼的方式来对待。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当把学生当作朋友,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入手,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诚心,把教师也当成知心朋友。当然,师生之间的基本关系毕竟还是以公务情感为基础。因此,教师不能过于热烈地扮演朋友的角色。一个过分地把自己等同于学生朋友的教师,虽出自真诚的理解和帮助学生的愿望,但可能会因此丧失了作为一个团体指导成员的职权作用,导致工作上的失败。

教师作为一个具体的“人”,有他自己的原来面目;教师作为一个社会角色,也有他进入这个角色后的扮演。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常常遇到两个角色同时为他提出的两种相反角色行为的情况。如教师一方面要管理班级,要有权威性;另一方面要做学生的知己和朋友,要有亲近感。又如,教师一方面要随时迅速制止学生的违纪行为,一方面又得考虑不能粗暴行事、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在多种工作角色之间发生矛盾时,确实很难把握角色的“度”。但作为教师,又必须努力地按社会期待的标准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将许多角色加以融合和组织。

当然,师生冲突的破坏作用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根据是实际情况,一律把它归咎于教师是轻率和不负责任的。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冲突的控制权有时可能不在教师的手中,但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地去把握。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认识到自己应扮演的角色,师生冲突的破坏结果就可能转化为教育结果。那么,教师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呢?

一分对中学生的调查报告表明,学生喜欢具有以下品质的老师:(1)教学方法好,热爱和尊重学生;(2)知识广博;(3)耐心温和,容易接近;(4)对同学实事求是,严格要求。而学生不喜欢的老师,往往具有这样的缺点:(1)经常责骂学生、讨厌学生;(2)对学生没有同情心,把人看死;(3)上课拖时间,上完课就不理同学;(4)教学方法枯燥无味;(5)偏爱,不公正。对以上几项的偏重程度,随着年龄的成长而有差别: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特别欢迎“教学方法好”的教师(78),而高中学生则特别欢迎“知识广博”的教师(90。8)。初中三年级学生偏重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方面,多数的学生不喜欢“经常责骂学生、讨厌学生”的老师(92)以及“对学生没有同情心,把人看死”的老师(91)。另据上海教育学院郭继东调查,目前学生中16。22的人认为教师难以亲近,彼此无法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只有28。65的学生与老师感情较为融洽,而感到与老师相处时十分愉快的,竟然低至17。84。据江苏无锡市十一中冯振德等同志调查,现在教师中认为学生“一代不如一代”的达70,认为学生“一代与一代相仿”的占22,而认为学生“一代胜过一代”的只占8。当心中有了秘密时,只有3的学生会告诉老师,老师被排在“知心朋友”、“兄弟姐妹”、“父母”之后的最后一位。

从以上调查材料,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作为教师,如果不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方面的修养,就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第二,师生之间如果减少必要的情感交流和沟通,长此下去就可能出现彼此的信任危机,进而导致师生冲突的发生和激化。应该看到,我们的广大教师是具有良好的师德的。他们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培育国家之栋梁”、“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不误人子弟”当作自己的工作信条,对学生、对社会的未来的负责胜过对自身付出的索取;他们热爱学生,把对学生的爱看作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培养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养料”,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力量。而这种爱,不是出于某种个人需求的私心,也不在于学生形象的可爱或学生的行为举止合乎自己的心意,而是出于对祖国下一代的关怀,是一种包含着深刻社会内涵和社会意义的爱;他们理解学生,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体验和思考问题,即使学生的行为明显失当错误,也能具体分析其失当、错误的原因。如学生破坏纪律,可能是希望以此引起别人的注意,学生顶撞老师,可能是由于老师过于严厉或急噪等等,并且尽量宽容地对待和处理。他们尊重学生,既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师生相互尊重、信赖、平等的氛围,也尊重他们的人格,善于消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焦虑,平等相处,互谅合作,使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他们更具有“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气质,无论何时何地,都以自己的优秀品质影响、感染学生,以稳健、平和体谅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凭感情的起伏任意发泄,不冲动,不走极端。他们具有教育机智,即面对教育活动中未曾料到的情况,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并选择最佳教育手段,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高,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了师生之间的冲突不断发生,甚至处于剑拔弩张的地步。1998年,有位“坏孩子”给《北京晚报》写信,提到他的老师向全班同学作自我介绍时说的一段话。老师说:“我的耳朵很灵,眼睛特别尖,你们的一举一动,说过的每句话,我都知道得非常清楚。所以你们最好老实点,别想耍花样!我教了这么多年书,你们的心理我早就摸透了,甭给我玩什么猫腻儿,我治人的方法有的是,一招比一招损,有不怕死的就试试!”很显然,这位老师的“自我介绍”是想给学生来个下马威,殊不知,他的这一“当头棒”给学生心灵的敲击,留下了难以弥缝的裂痕,也为今后的师生关系筑造了难以填平的鸿沟。

近一段时间来,见诸报端的教师在学生脸上刺字、令学生脱裤子将屁股示众,罚学生吃屎等事件也屡有发生。

上述种种现象的出现,严重危害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损害了教师的形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当然,也激化了师生冲突。

翻开中国的教育史,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提倡的“师严而后道尊,道尊而后民知敬学”这种“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模式一直沿袭到今天。这种模式,是来自于“天地君亲师”的尊卑贵贱的观念和等级制度。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在教育上用“纲常”“宗法观念”和“等级制度”来给教师定位,比于天地君亲,让他们传播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强迫学生尊道、尊师。教师居绝对支配地位,学生无任何权力。教师采取卡压罚的强制管理,迫使学生服从,师生间缺乏心理沟通,学生逐渐形成屈从和回避的心态,个性长期处于压抑状态。

我国早已从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由私有制转向公有制。它谋求平等、自由及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幸福。社会主义的性质及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求建立一种与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完全不同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在政治上民主平等;在人格上相互尊重;在教育方式上,协调合作,教学相长。这样,师生冲突也就可以减少和避免。

我们还必须认识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法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我们更要从“法”的高度看待师生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总则”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应享有的六项权利和应履行的六项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规定,教师应当“爱护学生,忠于职责”,“禁止体罚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更是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可见,罚站、罚抄写、罚劳动、罚款、罚不准回家、随意把学生轰出教室、停止学生上课、私拆学生信件甚至打骂学生等等,都是侵犯学生人身权利的行为,都是违法的。教师只有站在“法”的高度,理解和把握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使教书育人行为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才能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尊重学生人格,正确处理好师生冲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光荣历史使命。

五、师生冲突的社会化意义

上面分别从学生观和教师角色两个方面讨论了师生冲突的问题和解决理念。总体说来,就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而言,总要避免和消除师生冲突的破坏作用,因为教育就是在矛盾和冲突的运动过程中发展进行的,不管是课上也好还是课后也好,冲突难以避免。因此,寻求有效的冲突解决策略是必要的。而必要的策略又源于上述关于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理念。这是讨论冲突问题的基本前提。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还要看到冲突的积极意义,尤其是对师生社会化的意义。

一般而言,人们是站在结构功能主义的立场上看待冲突的。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结构的稳定性。认为冲突是社会反功能的表现。冲突被视为“病态”,是应该竭力回避的。与功能学派的观点不同,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既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也有冲突的一面。冲突既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也是一种健康成长的力量,既是社会变迁的动力,同时也是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状态。冲突在组织管理上,能导致一种富有成效和不断增强组织健康功能的结果。

第一,冲突刺激人的探索,为导致良好的结局提供改进良策;

第二,冲突使那些隐藏的又可能解决的问题表面化;

第三,冲突起酵素作用,构成活跃的催化因素;

第四,冲突使当事人之间加深了解,促使双方自身调节;

第五,冲突有助于新规范出现。

(一)冲突理论对我们分析师生冲突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如前已述,师生冲突是社会冲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之间的一种紧张状态。以往人们对师生冲突的惯常认识是:冲突是反教学、反管理的。所以,能避免则避免,若不能避免,则采取权宜的应急术加以消解。这种观点对学生社会化进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既可能是有益的,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能是有害的,可以造成组织机能失调。这种不同结果取决于对待冲突行为取向。

对待师生冲突的行为取向按“积极”与“消极”可分为抗争、退避、统合三种方式。

一是抗争取向。既强调老师的尊严与面子,不考虑学生的反应及后果,坚决把对方“整服”。这种方式,容易激化矛盾,学生虽受压而不服,回留下后遗症。

二是退避取向。即对冲突不予理睬,抱着“管不了就不管,不必与孩子生气”的态度,一走了之,或将矛盾交给领导处理,今后在工作中马马虎虎,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睁只眼闭只眼。

三是统合取向。即坚持原则,克制情绪,力求寻找师生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法,使冲突朝积极的方向转化。

应该看到,学生的社会化是一个全面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社会化的一种资源。在学生参与的互动过程中,有竞争、有合作,有和谐、有冲突。学会合作固然具有重要的社会化意义,但冲突对社会化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对冲突的正确认识,回避冲突,那么合作也难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讲中庸、讲恕道、讲和气而避冲突避矛盾,以牺牲个人不同声音为代价,将冲突掩盖起来,作为人际关系准则。这种心理定式反映到师生关系中来,表现为要么表面风平浪静而实际上暗流湍急,要么师生紧张关系总爆发,走道难以调和的地步。

学生的社会化发展需要一种良好的外部交流机制和沟通环境。这种环境鼓励个人情感和意见的表达,鼓励个人声音的传播。反 对以身份、地位和角色的眼光来约束和压制学生。总之,学生的情感、思想、尊严得到应有的尊重,学生的心声有正常发表的渠道,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正确地认识冲突、对待冲突,一方面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冲突成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这对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无疑是有益的。

(二)师生冲突对教师成长的意义

大量的实践证明,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终身学习对教师而言尤具意义。但学习的涵义是广泛的,而不只是学历的提高或学科进修。交往、沟通和冲突管理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不过这方面的学习长期被忽视了。事实上,冲突对教师的成长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对待冲突的态度不仅反映了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反映了教师对待自我的态度,是教师的人性观的体现。教师在对待师生冲突问题上的不成熟从根本上说是自我发展上的不成熟。在冲突中学会管理冲突,在冲突中学会与人合作,在冲突中成长,这对教师同样是适用的。

附:师生冲突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一位从郊区调入城里学校的中年语文教师走上新的讲台。他刚迈进教室,全班同学便哄堂大笑起来,笑声中夹杂着“真像”、“多像啊”的议论声。这位教师走进讲台,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很大的头像。他一眼便看出,画的正是自己的头像。此时此景,这位教师十分平静,他微笑着对同学们说:“画得多好啊,确实像,希望这位同学把画画这个特长发挥下去。”接着他开始上起始课。从自己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谈到农村孩子上学的艰难;从语文的重要性谈到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从本学期语文教材改革谈到对学生们学好语文的要求。45分钟不知不觉过去了,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这位教师惋惜地说:“本来还想帮同学们预习一下新课的内容,但时间不够用了。”学生们会意了,不少同学把责备的目光投向了画像的同学,这位同学也愧疚地低下了头。

简评:在课堂上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以后,这位教师倘若不是采取上述的方法处理,而是板着脸,横眉竖目,怒喝一声:“谁在黑板上乱画,给我站出来!”其结果又会是怎样呢?一种情况是画画的同学乖乖地站起来,挨老师一顿训斥,全班同学也因哄笑受到训斥,教师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但却埋下了今后新的师生冲突的隐患;另一种情况是每人站起来承认,教师处于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教师也因而怒火中烧,语言失当,引发了师生之间更大的矛盾和冲突。

[案例二]某中学一位班主任在校门口偶然碰上本班一位未请假准备回家的学生:

班主任:(吆喝)嗨,你过来!

学生:(不快地)干吗?

班主任:(责问)你上哪儿去?

学生:(不耐烦地)回家,家里有事。

班主任:(生气地)你请假了吗?

学生:(抵触、不满地)没见到您。

班主任:(恼怒地)你瞧你这态度,还倒有理了。

学生:(委屈地)我怎么了?

简评:显然,这位班主任生硬地批评引起了学生的抵触和不满。在师生你来我往的问答中,冲突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倘若这位班主任不采用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责问方式,而是从关心的角度,以委婉的语气了解学生此时回家的原因,然后教育学生应当履行请假手续,师生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冲突也许就不会发生。

第12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239-02

一、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发展的内涵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20世纪初,西方国家提出了“专业化”一词,最开始产生于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时期,主要用于学科分工的精细程度。随后,“专业化”在各个领域引起浪潮,形成了专门职业的专业化,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的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随之被提出。

20世纪6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对教师专业的特点描述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它要求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管辖的学生教育和福利拥有个人的以及共同的责任感。”自此,教师专业化正式被提出与广泛开始研究,教师专业化内涵也开始明确。

我国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写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对教师专业化的解释是:“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专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条件和培养体制,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教师师资的管理制度等。”

(二)班主任专业化的内涵

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位置。就班集体而言,班主任是全班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导师和引路人,也是学生成长中互动性的重要人,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道德信念。班主任往往要身兼数职:一方面班主任有自己的教学任务,承担教学上课的任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备好课,从这个角度说,班主任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另一方面,班主任要担任班级管理工作,每天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协调学校、任课老师、学生与家长的关系,还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与影响。因此,班主任的专业化内涵与教师专业化内涵有一定相近,但又有其特殊性。

班主任在专业角色上不仅是一名教师,他的专业角色更加复杂,其专业化内涵也比其他教师更加丰富。因此,班主任专业化内涵可以这样理解:以教师专业化标准为基础,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同时掌握班主任工作理论与知识,拥有与学生和家长沟通、班集体建设和班级工作管理的能力和技巧,能够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学术能力,全面履行班主任职责的过程。

二、中职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性,需要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是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正面临人生的一个关键性的转折期。一方面,就年龄而言,与其他普通高中的学生一样,处于十五岁至二十岁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正处于高峰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发展创新能力、开发潜力的最佳时期。他们敢想、敢说、敢做。但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往往还不成熟,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身心发展、学习生活等方面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惑。另一方面,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很多学生是没有考上普通高中或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在文化学习成绩上存在薄弱环节,基础相对较差,学习态度不明确,自我约束能力、自律能力不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坚定的学习目标,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相对比较严重。

因此,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需要对班级的学生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花费更多的精力。对品学兼优的学生、暂时落后的学生、个性张扬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等认真分析,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引导和教育学生,而这些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导方式,都要依赖于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的支持。

(二)中职班主任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现在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来自于非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在担任班主任之前很少或是没有接受系统的班主任工作培训;或是有的班主任是从师范学校毕业的,但在班主任素质的培养、班主任工作理论与知识和集体建设、班级工作管理的能力和技巧的养成方面,虽然有进行专门的培训,但所花时间较少、通过实习期间获得以上技能的可行性不高,因此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不少班主任在平常工作中由于缺乏专业化的培养,往往在工作中还是按传统的思维和教学方式处理、解决问题,班主任工作观念陈旧、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效果收效甚微。对班主任工作理论和知识知之甚少,缺乏必要的班级管理能力,难以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往往只注重表面的纪律规范,不理解班集体建设的真正内涵与目的,盲目地要求学生注重纪律。因此,优秀中职班主任队伍建设,需要专业化发展的支撑。

(三)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是要培养直接从事某一专业、工种需要的专业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是为了直接面向社会需求。因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获得未来生活需要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都需要学校教师的悉心教导,特别是作为班集体的“领头人”――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对班集体所有成员的主要教导者和引导者,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所需基本技能和身心发展的培育者。可以这么说,班主任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水平、心理健康发展和知识技能的获得。班主任对一名学生、一个班级、一所学校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他与学生、班级相互联系;另一方面,他与其他任课老师、家长、学校、社会联系紧密。班主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一名学生和一个班级的有序发展。所以说,班主任的专业化程度,将直接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培养学生的素质高低。班主任必须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

三、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素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要求,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教育观念

专业教育观念是指班主任在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从而形成的对教育本质及其规律的相关认识。(1)“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即对教育的功能的基本看法。教育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教书育人是教育的基本核心,是教师乃至班主任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教育不仅仅是追求数字上的升学率、毕业率或是就业率,而是追求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主动的发展。(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即对学生的本质看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就是班主任在工作上,要以端正的态度看待学生,无条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个性、特长,要正确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人隐私,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3)“人人有才,人人成长”的人才观,即是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看法。作为班主任,对班级的学生不仅要十分了解,对全体学生要平等对待,对每一位学生都要抱有成才的期待,要看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认识到他们的闪光点,每一位学生都有成才的因素和可能,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4)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发展观。教育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一起相互发展的过程,是师生一起共度的学习生涯,是师生一起经历的人生体验。教育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鼓励的过程。因此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在教育过程中,要有共同成长的发展观。

(二)专业精神

何为专业精神?专业精神是从事某一行业的人员对其职业道德与要求深刻认识,并能严格遵守,通过专业实践和长期的培养表现出一定的行为或取得一定的思想成果,并逐渐形成一种高品质的职业风范和精神境界。班主任的专业精神是教师向着理想的班主任目标逐步前进,尽力拼搏进取的精神。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是为人师表”,因此班主任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拼搏进取的精神是十分必要的。班主任专业精神有助于培养和塑造满足日后社会所需的人才,即“以素质育素质、以人格育人格、以人育人”,班主任的专业精神能起到一种“熏染”作用,让学生得到良好的熏染。

(三)专业知识

班主任工作是复杂而又多变的专业性工作,一方面班主任所带班级是不断变化、各不相同的;另一方面,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是差异很大的,需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待。在工作中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班主任需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应对。因此,班主任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而专业素养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班主任的专业知识是指其知识体系及其结构。主要包括班主任承担教学任务的专业知识、专业德育、班主任工作理论与知识,班集体建设和班级工作管理的知识,还有关于教育学类、心理学类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基础性的知识(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等)以及专业操作、实践相关的知识。

(四)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班主任专业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在本文中所说的专业能力是指教育和管理能力。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的学习都是在班级中进行的,因此班主任的专业能力至关重要。这里主要包括:了解、研究学生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遇到问题时的应变能力,良好的控制能力,敏捷的反应能力,组织班集体活动的能力等等。以上种种对保证班级有效运作,学生良好学习,营造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发挥重要的作用,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是满足新时展的必由之路,班主任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有效提高中职班主任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班主任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样才能真正为职业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学生的成长负责、为自身的工作负责。

参考文献:

[1]郭清.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化成长[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5).

[2]杨祖德.加强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化队伍建设策略[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