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6: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车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形势和现状
近年来,中央和国有企业内部作风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个别干部员工依然存在车辆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为了进一步规范公车使用管理,XX国有企业积极拓展思路,以压缩管理层级、优化业务流程、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为目标,全力打造车辆管理新机制,努力探索车辆监督新模式。
二、主要措施
第一,创建车辆运维一体管理模式。
创新提出“集中管理、按需使用、统一调控、统一维修”的集约化管理模式,实施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车辆运维一体化全新管理。
集中管理:建立统一的标准、制度和流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主业的公务用车、生产服务用车和集体企业车辆进行集中管控、统一运作。
按需使用:根据各单位产权性质和生产活动范围,就近设置车队。各车队的车辆按需停放在公司各办公生产场所,用车单位提交用车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使用。
统一调控:应用车辆管理信息系统,实行车辆、人员灵活调派,实现车辆定点停放、全程监控,人员分级管理、统一调配。
统一维修:由车辆管理中心负责全公司车辆的统一维修,实现全过程闭环管理,并通过杭州电力交易中心平台,以年度框架招标的形式确定外委维修单位。
第二,加强车辆集约规范管理。
实施车辆扁平化管理。一是规范管理机构。成立车辆管理中心,负责对车辆进行统一管理,并将原有的车辆管理单位整编为若干个车队,明确各车队服务对象。二是强化车辆购置、配备、使用、报废的全过程管控。对车辆运行管理、维修管理、费用管理等进行量化的综合分析,为车辆的使用、车型配置、报废更新等车辆管理决策提供客观的数据依据,从而在车辆总数符合配置标准的前提下,优化企业车辆的车型组成架构。三是规范不同产权关系的车辆使用管理。车辆按照产权关系纳入统一调控范围,跨车队调度和跨产权调度由中心调度台根据“按需调派、一事一调、用毕即还”的原则进行统一调派,并定期根据车辆调派记录和使用情况对跨产权调度车辆进行费用结算,明晰不同产权关系之间的车辆使用成本与费用核算。
应用信息系统强化管控。自主研发了专业的车辆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用车管理和GPS监控两大模块组成。其中用车管理模块由档案管理、调度管理、费用管理、运行管理、维修管理、安全管理六大部分组成。GPS监控模块对车辆行驶进行实时监控,并具备超速报警、超范围报警、违规停放报警功能,有效防止车辆违规使用。
创新车辆状态维修模式。一是建立车辆计划轮换维修保养机制,根据车辆使用年限、使用环境、行驶公里数、零部件正常寿命等条件,制定车辆状态检测评估周期,结合车辆年检、日常保养等工作对车况进行全面检测,提前维修,将以前的故障维修模式转变为状态维修模式。二是在车辆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车辆维修信息,该信息与汽修管理系统(汽修行业统一管控系统)中的信息同步,以实现费用同步核算。
实现协同监督功能。在车辆运维一体管理模式下,将原有的不同专业车辆分散化管理监督的要求整合到车辆管理信息平台和日常运行中;监察部门可以更好的发挥再监督作用,通过信息系统实时监控车辆停放位置、历史查询车辆行驶轨迹、及时处理违规报警情况。
三、取得成效
第一,管理更趋规范。
通过调整组织架构,统一车辆申请、派遣、维修流程,建立健全标准制度体系,应用信息管控系统,实现了车辆规范化管理。一是优化管理层级,确保职责清晰,管理规范。二是统一人员管理,有利于开展相关人员专业技能、安全知识培训。三是健全管理制度,先后梳理修订的车管类、综合类、维修类、安全类、财务类等5大类多项管理制度为新模式运作建立良好基础。四是明晰不同产权的车辆使用管理,杜绝跨产权长期使用车辆,确保车辆管理产权明晰、使用规范。
第二,成本显著降低。
一是通过车辆清理与车辆核定配置调整,车辆总数进一步缩减,各类费用支出明显下降。二是建立统一维修模式后,所有车辆均由车辆管理中心负责内外维修。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内部维修工作量大为提高,总的维修成本下降约十个百分点。
第三,效率明显提高。
区公车办:
按照我区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自查核查的要求,我局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对公务用车登记自查情况和审查核实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核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专项治理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公车治理的有关文件,逐一排查在公车管理、执行公务用车规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同时还要求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公车管理、执行公务用车规定的重要性,在切实抓好公车管理的同时,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好公务用车的有关规定,为干部职工做好榜样。今年6月完成了公务用车专项治理的清查登记工作,并按时将数据上报到区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自查情况
经自查,我局现有公务用车13台,专职司机3名。本单位无超编车、超标车、违规借车、换车等违规配备车辆情况。购车审批文件、购车发票、车辆行驶证等资料完整。
三、登记自查和审查核实情况
经进一步审查核实,我局公车使用和管理情况较清查登记阶段无变化。
四、违规问题的认定情况
我局公务用车在使用和管理上无任何违规情况。
县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县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自查核查的紧急通知》(达公车治办〔2011〕10号)精神,蚕桑局迅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学习,并开展了自查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蚕桑局现有公务用车1台,专职司机1名。
二、自查情况
(一)提高认识,加强教育
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规范领导干部用车行为,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需要,也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迫切要求。我局严格按照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达委办【2011】69号)要求,在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和有关廉洁自律要求的基础上,对照通知有关规定,逐一排查在公车管理、执行公务用车规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要求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加强公车管理、执行公务用车规定的重要性,在切实抓好公车管理的同时,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好公务用车的有关规定,为干部职工做好榜样。
(二)加强管理,严肃纪律
严格按照《通知》规定的治理6项工作内容,不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用公款擅自购买公务用车。不向企业调换、借用车辆或摊派资金购买车辆,对公务用车不搞豪华装修,特别是不搞高于原车配置设计进行装修,增改与汽车行驶无关的设备。在公务用车管理方面,制订 车辆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公车定点停放、定点加油、定点维修三定管理,健全完善专人负责、统一派车、明确线路以及用车与缴费分离等制度。严格执行车辆派遣、驾驶、检查等规定,坚决杜绝公车私用参与旅游、婚丧嫁娶、接送学生和学开车等与公务无关事宜。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加强驾驶员的职业操守教育,不允许酒后开车,不准违章驾驶,不带故障行车,不准以车谋私。在车辆维修方面,履行节约,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消耗,节省车辆费用开支。
(三)动态管理,节约开支
我局的公务用车管理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制度完善、管理到位,至今未发生任何纰漏。不存在超编配备使用公务用车、超标准配备使用公车、违反规定换车、借车、摊派款项购车、豪华装饰公务用车、公车私用等违规问题。
一、公车改革进展缓慢的原因
(一)政府机关的多面角色。
政府机关部门既是公车改革的主力军,又是公车改革的目标对象。政府作为公车改革的主要对象,难免会顾及自身的利益。公车改革既与管理决策者的利益相关,又与改革的主力军的利益相关。因此,要推进公车改革,就要求政府改革的主力军肩负起做好改革推进者的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改革必须具有较高的正义感和巨大的改革勇气。可是作为改革利益的直接关系者,许多时候政府机关也总会考虑自身的利益。因此,在推进公车改革过程中,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本身也会存在一定的顾虑,使其成为公车改革的主要阻力。
(二)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
缺乏完善的配车制度和严格的用车制度,是我国公车改革改了又改反反复复的主要原因。如果政府不改变这种公车管理体制,公务车改革最终只能是一句口号。公车虽然说是公务用车,但在很多使用时,公车到底是在为公服务还是为私服务还很难分清楚。平时我们在郊游度假和婚丧嫁娶等活动中总能看到公车大显身手的景象,这种行为在背离了公车属性的同时,也造成公车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使老百姓对政府机关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公车改革的配套制度建立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三)存在严重的配备攀比现象。
我国目前公车配备标准是参照现行的制度根据人员的职务级别高低来确定的。从表面上看,这一规定符合公车使用的标准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但实际上,这种标准却为公车配备和使用涂上浓厚的等级色彩,刺激了攀比现象。公车的品牌和规格则成为了政府管理者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无疑催生了公务用车性质的改变,进而公车成为各级各类政府管理者们相互攀比的对象。因此,不在源头阻止住这种攀比现象,那么公车改革将无法顺利进行。
二、公车改革的原则分析
(一)全面配套改革原则。
公务用车改革,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政学或是经济学问题,不能够单纯就公务用车本身来谈公务用车。
目前公车改革陷入困境的事实充分证明,虽然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在理论上是明确的、清晰的,但在实际实施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进一步因地制宜的制度创新来改变公车改革的效果。如果我们只对公务用车的方式、方法进行单独孤立的改革,而不是进一步在法律法规的健全、组织的管理、和违规的惩罚等方面进行全面切实可行的配套改革,那么新的制度也将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
(二)管理成本监督原则。
目前我国公车使用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公车管理成本过高,机关公车数量大、标准不一、管理分散,并由此带来车辆闲置、公车私用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因此,公车改革的重要原则就是在不影响政府公务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公务用车管理成本,增强公车采购、维护、使用过程中的成本全面监控,从而减少公车管理资金浪费的现象。当前我国公车改革过程中使用货币化、补贴化的思路虽然是一种很好的探索和尝试,可实践中真的做到了吗?会不会出现补贴照拿、公车照样由政府出钱的情形呢?如果这样,结果不仅不会降低成本,反而使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所以公车改革中做好成本的监督势在必行。
(三)改革循序渐进的原则。
首先,转变领导干部们的原有思想观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我国,领导干部是公务用车的主体,无论在普通民众还是部分领导干部心中,公务用车做为某种特权的象征,是与权力和地位紧密相连的。所以一旦涉及到车改,很多领导干部就存在怕失去这种特权、怕没面子等错误思想,进而不想改也不愿改。这不仅仅是行政体制、法律机制的问题,更是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问题。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公务用车制度不仅是改善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从源头上也是对领导干部思想观念上的一场革命,更是创洁廉价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
其次,公务用车改革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模式的选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近年来,公车改革在我国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改改停停,步履艰难,所以公车改革不能仅仅凭借领导干部一时的热情和冲动而做出决策制定政策,更不能在改革中空泛的搞形式主义。因此,改革的每一步都需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进行,特别是在政策的制定、模式的选择,更需要相关工作者们在进行大量的实地调研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炼理论成果。
最后,车改最重要的环节,即相关政策的实施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车改改到今天遗留了大量了体制和政策问题,新的政策出台必将是对原有政策部分或是全面的变革,因此在新的政策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预想不到的困难,这就需要政策实施者们要有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切实做到政策的每一步实施都是合理合法进行,不能为了业绩工程而过急,形成只看速度不看质量的改革。所以说,稳步实施政策是至关重要的。
三、公车改革的模式分析
(一)公车使用补贴模式。
这种模式最早源于1998年大庆市的车改模式,所以也称“大庆车改模式”即:将现有政府公车全部取消或拍卖和转让,把政府原来公务用车管理的经费以用车补贴的形式按照公务人员职位高低发放。资料显示,大庆市1998年的车改政策是对当时参加车改的正处级干部每月补贴1500元,副处级干部每月1200元,而正科级和副科级干部每月仅150元和120元。这种改革模式初衷是以合理控制公车成本减少政府财政流失为出发点的,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却出现了分配不均的现象,而且干部每月的补助会随年增涨,原本想与工薪阶层缩小差距,但反而与拉大了工资距离,影响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加剧了弱势群体的不平等心理。最重要的是在该模式实施中出现了“一用车,就打仗”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政府办公秩序。
(二)公车管理市场化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采购方式和管理的市场化。即取消现有公务车辆,政府用车统一由政府向所在地出租汽车公司招标采购,出租汽车公司在公开、公正、透明的条件下参与投标竞标,一旦出租车公司中标那么该公司将独家经营政府用车业务,并保证以优惠的价格和优良的服务确保政府公务用车需要。这种模式的优点相对比较明显,该模式能大幅度降低财政支出。在保留部分特殊公务用车的情况下,取消绝大部分公务用车,将公车问题全部推向社会。原来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公车管理费用交给了社会和市场,因此公车管理市场化模式最终能够达到节省财政支出的目的。但市场化模式在实施中的弊端也很突出,因为这种模式的实施条件有严格限制,主要是各地区和单位必须充分考虑当地市场和社会的承受力;同时,在招标授权等过程中如果相关部门监督不力很容易出现腐败的现象。因此这种模式在我国尚不能普遍适用。
(三)集中化管理模式。
根据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的《关于印发全椒县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全办发[2011]74号)的精神,我镇高度重视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加强管理,认真自查,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
为确保自查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我镇成立了以纪检书记为组长,党委委员、财政所长、办公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县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使小组各成员充分认识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意义,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坚持将这次专项治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做好专项治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认真细致,全面深入,切实做好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
(一)深入动员部署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我镇召开镇公车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会议,认真学习县委、县政府公车治理工作等文件,就做好专项工作进行了深入动员,对全镇公车治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日常工作中,镇领导经常听取专项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二)全面清理纠正
1、认真开展自查。自6月中旬开始,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的安排部署,组织相关人员对全镇公务用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此次共对全镇5辆公务用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对照要求逐一检查,在此基础上,认真填报了《一般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登记表》和《公务用车配合使用情况汇总统计表》等。经检查,全镇共有4辆公务用车,不存在超编和违规借用的车辆。并在镇机关显要位置进行了公示,上报县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办公室进行了备案。
2、严格审查核实。我镇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严格按照县印发的《实施办法》,对全镇登记自查情况逐车逐项进行对照审核,核实甄别。在审核内容上,重点审查核实了镇车辆编制数量和实有车辆数、车辆排气量、购买价格、购车资金来源等,对发现和认定的违规问题进行了及时归纳整理。
(三)专项治理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教育。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规范领导干部用车行为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需要,也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迫切要求,我镇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在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和有关廉洁自律要求的基础上,对照通知有关规定,逐一排查在公车管理、执行公务用车规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要求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加强公车管理、执行公务用车规定的重要性,在切实抓好公车管理的同时,要求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好公务用车的有关规定,为干部职工做好榜样。
2、加强管理,严格纪律。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不超编数配备公务用车,用公款擅自购买公务用车,不向企业调换、借用车辆或摊派资金购买车辆,对公务用车不搞豪华装修,特别是不搞高于原车配置设计进行装修,增设与该车行驶无关的设备,严格执行车辆派遣,驾驶、检查等规定,坚决杜绝公车私用与旅游、婚丧嫁娶、接送学生和学开车等与公车无关事宜,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不允许酒后开车,不准违章驾驶,不带故障行车,不准以车谋私,在车辆维修方面,履行节约,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消耗,节省车辆费用开支。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凌永冬”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公务用车管理的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荥经县2021年度机关公务用车管理考核细则》要求,我局对公务用车管理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报告汇报如下。
一、自查情况
(一)完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根据公务用车管理相关文件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制度,我局印发了《荥经县民政局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严格实行公务用车使用审批制度,坚决杜绝不必要的公务用车行为,确保行车安全。
(二)坚持公务用车厉行节约。我局严格公车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实行了统筹调度,专车专用,集中停放,节假日封车等措施。要求集体公务活动尽量集中乘车,减少了单车出驶台次,提高了车辆使用效率。坚持规范行驶、按时保养,减少车辆部件非正常损耗,有效节约燃油。实行车辆维修申报制度,并由车辆管理人员负责,使车辆维修工作真正做到既保证修车质量又节约经费,堵塞了维修环节的漏洞。
(三)加强公务用车驾驶员管理。为严格车辆管理,避免用油浪费,以及杜绝公车私用等现象,我局与驾驶员签订了安全岗位责任书,进一步落实了驾驶员的职责。通过对驾驶人员的教育管理,努力提高驾驶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树立机关驾驶员的良好形象;完善了车辆维修和安全驾驶考核奖罚机制。
(四)狠抓公务用车安全管理。按照《荥经县公务用车安全管理专项教育整顿工作活动方案》的要求,认真开展教育整顿工作,印发《荥经县民政局公务用车安全管理专项教育整顿工作方案》(荥民〔2021〕45号),公务用车安全管理规范,无安全责任事故,无违规用车现象被相关部门通报。
二、存在问题
一是四川省公务用车管理平台上第一季度派车次数过少,系统使用率不高;二是个别同志在使用公务用车时没有按照审批制度要求严格执行。
一、健全组织,责任到人
为确保该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我局成立了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XX同志任组长,纪检组长同志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业务科室负责人、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落实专人管理,对私驾公车和公车私用等问题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和专项治理,切实做到在公务用车方面认真执行上级文件规定,严守纪律、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杜绝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切实有效地推进了我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
二、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我局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公务用车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下个月公车治理工作。结合全局干部职工大会,组织全体机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政策解答》和《德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阳市公务用车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有关规定,充分认识到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法纪意识,充分认识到领导干部违规驾驶公车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好公务用车的有关规定,为干部职工做好榜样。
三、注重细节,措施得力
(一)完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按照领导相对固定公务车辆,公务车辆固定驾驶员的原则,为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制度,我局出台了《德阳市民政局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印发了《文明交通千日行活动实施方案》(市民[]号),与驾驶员签订了安全岗位责任书,制作了安全行车牌,严格公务用车使用制度,确保行车安全。
(二)有效节约燃油。我局严格公车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实行了统筹调度,专车专用,集中停放等措施。要求集体公务活动尽量集中乘车,减少了单车出驶台次,提高了车辆使用效率。实行定点加油,提倡节约能源,逐步建立起节约用油奖励机制。坚持规范行驶、按时保养,减少车辆部件非正常损耗,有效节约燃油。
(三)加强驾驶员管理。为严格车辆管理,避免用油浪费,以及杜绝公车私用现象,我局与驾驶员签订了安全岗位责任书,进一步落实了驾驶员的职责。通过对驾驶人员的教育管理,努力提高驾驶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采取培训、评选先进等方式,鼓励驾驶员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树立机关驾驶员的良好形象;完善了车辆维修和安全驾驶考核奖罚机制。
(四)实行公务用车定点维修。为了搞好机关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工作,我们实行了车辆维修申报制度,并由车辆管理人员负责,使车辆维修工作真正做到既保证修车质量又节约经费,堵塞了维修环节的漏洞。同时加大了对定点维修厂的监督管理,采取季度检查和随时抽查的办法,从报修、原材料价格、管理费、工时费四个环节进行检查,保证维修质量。
关键词:公务用车;公车私用;公车改革
作者简介:李秉坤(1965-),男,黑龙江省集贤县人,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财政预算、公共政策与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11.4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1-94-02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中所指的公务车,是指党政机关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分为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配置的单位所有模式,这是一种落后的配给制,其弊端甚多且暴露出的问题日益严重,近些年来公车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
一、我国公车改革现状及问题
(一)公车成本费用居高不下
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我国财政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支出每年增加1000多亿元,2007年该项经费支出已接近9000亿元,其中公务用车消费占比例较高。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与此同时,这种庞大的采购规模和财政支出还在继续增长着,这样一来,每年政府都要投入大量的公共资金,给政府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负担。
(二)公车私用泛滥成灾
我国的公务车实行分散管理,公务车分配到各个单位和部门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各单位工作,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监督,公务车的管理一直处于悬空状态,领导公车私用的事件时有发生,而办公事却得不到保证。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公务使用比例仅占1/3左右,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司机私用等行为不仅背离了公车的属性,造成公车资源的严重浪费,损害了政府形象,极大地浪费了国家财政资金。
(三)公车腐败侵蚀公众利益
多年来公务用车中腐败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用公车办私事,在公车购买、使用、管理等环节利用各种方式侵占国家财政资金。据有关部门调研结果显示,有的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达10万元以上;有的公车一年竟换了40多个轮胎,平均每周换1个;有些机关个人在公车加油、维修,养护等过程中虚开发票,致使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这些超额超费使公车支出成为“无底洞”,在给政府机关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的同时,也影响了政府机关正常公务活动的开展,加重了企业和群众的负担。
二、公车改革困难的原因分析
公车改革作为一场行政改革,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收效甚微,其主要症结和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一)预算约束弱化
目前我国机关单位公车财务支出漏洞多。很多机关通过各种资金渠道超编制、超标准购置和配备公车,甚至有些不需配备公车的部门也配了专门用车,致使公车数量不断膨胀,增加了财政负担。在公车财务支出的问题上,缺少必要的预算、核算和审计制度是造成公车改革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只有在财务管理方法的源头上“截流”,控制好公车的采购和编制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加强必要的财政监督,从而提高车改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既得利益者的行政阻碍
自上世纪末开始,部分中央国家机关以及少数地方政府就开始了公车制度改革,但效果并不理想。其深层原因就是这些五花八门的车改模式都没有触碰、打破公车使用中的“特权”。主导公车改革的决策者本身就是公车福利享受者,让这些享受着利益的人主动放弃利益,这样“自己改自己”的自身改革难免会遇到很多阻力和存在漏洞。
(三)公众参与和监督的空缺
从我国目前的体制情形看,地方政府车改的动力来自于财政压力、公车使用效率低下、公车私用滥用现象严重;而公众期待的动力在于纳税人的钱――社会公众资金不能肆意挥霍浪费,应该用在更有意义的“民生” 上。另外,支付公车使用成本的纳税人没有任何话语权。这就导致车改的动力、车改的主体与社会公众的期望不在一条线上,一个在没有公众参与和监督的“真空”中进行的车改,缺乏大众的声音,缺乏公众的监督,不可能实现我们期待中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四)实践中司法审查监督作用的缺失
公车改革很容易随既得利益人的意志动摇,所以在车改中加强司法审查监督极其重要。但从目前看还存在着这方面的缺失,主要有以下两方面表现:一是对于政府财政机关作出的政府采购规定,法院事先不能、也无权介入;二是政府财政机关制定的许多关于政府采购的种种规定,都被视为是“抽象性行政行为”,而非具体的实际行动,不能列入司法审查范围,这就使公车改革钻了司法审查的大空子。
(五)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
公务用车的改革需要行政法规等法律政策作保障。没有具体的法律标准、改革过程中主观随意性较大、对公车改革中出现的管理不公、秩序混乱等问题难以规范。目前,公务员用车虽然制定了一定的规章制度和章程,但是比较抽象,对于具体的处罚细节没有严格可行的规定,实用性和操作性不强。在处理问题时往往易受到人情网和关系网的束缚,使惩罚力度大大减弱。
三、公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公车采购行为的监督管理
公务用车作为机关和事业单位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中运用政府采购制度,从公车的购买、养护、维修到公车保险一系列过程都由政府统一招标管理,能有效地预防公务人员在公车消费方面的腐败行为。与此同时,公务车的招标购买更要加强审批,改变过去的由一两位领导决定,实行集体审批购买。由财政局、纪委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监督,集体商议公务用车的审批管理。另外,对于公务用车的预算审批应该严格把关,坚决按照审批确定的数量、标准执行。
(二)建立严格的预算制度
建立严格的预算制度,尽快把公车消费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统一管理。财务部门在制定预算前,可以根据单位性质、公车类别,确定每类车的定额费用,同时确定每个单位需要的车辆数目,防止超编车辆,然后再计算出各单位所有车辆的定额费用。在执行预算时,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并计算出公务用车的各项基本费用,诸如燃油费、维修费、保险费等,在定额的基础上,实行每辆车都档案化管理,并由相关部门定期审核,最后归入财政部门结算,并及时分析实施中的偏差现象,这样建立一条有效可行的责任链条,公车改革的进程会更加顺利,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三)严格公车使用的监督管理
为了加强对公车使用的监督,减少腐败现象,改革中就需要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监督措施加强公车管理。通过完善各个敏感环节管理制度,即建立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细则及违纪处罚规定、公车使用情况定期公开量化制度、车辆维修保养场所公开招标制度、公车使用财务公开制度等。同时,可以建立群众监督信箱对公车滥用私用现象进行监督。政府也可定期召开记者招待会,让社会大众和媒体共同参与监督,透明地公开政府公车购买和公车使用的情况。与此同时政府也要定期晒公车的“账本”,让大众对公车的采购使用情况做到人人监督、人人管理,避免公车使用暗箱操作的现象。
(四)逐步建立健全公车管理法规制度
在公车改革中必需加强法制化建设,使车改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公车改革法制化成果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颁布出来,尽量做到科学、详细、具有实际操作性,对于违反法规的行为要有明确的惩处条例。各地的公车改革,要根据国家政策法律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方案。方案要以减少国家财政负担、节约成本、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为前提,真正做到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为民所虑、为民所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公车改革的顺利地进行,进而促进党政廉政建设,充分调动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以达成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 李强.公车管理制度的弊端与改革[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2] 南刚志.公车改革货币化模式评析[J].理论前沿,2007,(09).
为了严格镇政府机关车辆管理,使车辆管理正规化、规范化,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特制定镇政府车辆管理规定如下:
一、车辆管理的原则、范围
1、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及上级公车管理的有关规定,本着“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厉行节约、保障正常工作开展”的原则,实施本制度。
2、车辆管理的范围:凡属镇政府机关、计生站、企业站所属的车辆,均纳入本制度管理的范围。
二、车辆的管理和调度
1、公车使用实行“统一调控、领导签批、用车登记、专职司机出车”的管理制度。
2、车辆使用的范围是公务用车,其它私人事务一律不得使用公务用车。
3、镇机关所有车辆由镇党政办公室统一调度,如因工作需要安排用车的,必须上报党政办公室,经领导签批后由专职司机凭签批意见出车。
4、镇机关所有车辆,在晚上和公休日必须停放在镇政府院子内指定地点,任何人不得私自使用。
5、因工作需要夜晚及公休日用车的,需事先向镇主要领导请示,经同意后由党政办公室进行登记后方可用车。
二、车辆的使用
1、车辆由指定专职司机负责开车,其它人员一律不准私自驾驶。
2、公务车不得借给非本单位人员使用。如将车辆私自借给他人或不用专职司机私自出车,由此造成的后果的,不论所办的事为公事或私事,均由违反规定的个人负责。
3、车辆驾驶员必须具备车辆驾驶资格,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严禁超速超载、酒后开车、疲劳驾驶和违反操作程序驾驶,否则,由此引起的后果由驾驶者负责。
4、驾驶员在出车前应对车辆做基本检查(如水箱、油量、机油、刹车油、电瓶液、轮胎、外观等)如发现故障、配件失窃或损坏等现象,应立即报告。
5、驾驶员不得擅自将公务车开回家,或作其它私用。
6、任意放置车辆导致违犯交规、损毁、失窃,由驾驶员赔偿损失,并予以处分。
7、为私人目的借用公车的,应先向镇党政办公室申请,填写“车辆使用申请单”,经镇主要领导批准后方可使用。
8、公车私用时若受到违规处罚或发生事故、损毁、失窃的,在扣除理赔额后全部由借用者负担。
三、车辆的保养
1、驾驶员要时刻注意车辆保养,车辆的维修养护由专职司机负责,有问题及时维修,不开带病车;
2、车辆需要维修的,由驾驶员事先向主要领导提出申请,待主要领导同意后,到镇政府指定地点进行修理,否则修护费一律不予报销。可自行修理者,可凭购买材料零件费用凭证报销。
3、车辆在行驶途中发生故障或其他耗损急需修复或更换零件的,可视实际情况需要进行修理,但无迫切需要或修理费超过2000元时,应与车管专人联系请求批示。
4、如由于驾驶员使用不当或车管专人疏于保养,而致车辆损坏或机件故障,所需之修护费,应依情节轻重,由镇政府与驾驶员或车管专人负担。
四、违规与事故处理
1、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情况下,违反交通规则或发生事故,由驾驶人负担,并予以记过或免职处分。
(1)无照驾驶。
(2)未经许可将车借予他人使用。
2、因违反交通规则而受到的处罚,由驾驶人负担。
3、车辆如在公务途中遇不可抗拒之车祸发生,应先急救伤患人员,向附近警察机关报案,并即与交警部门及镇党政办公室协助处理。如属小事故,可自行处理后向党政办公室报告。
4、意外事故造成车辆损坏,在扣除保险金额后再视实际情况由驾驶人与镇政府共同负担。
5、发生交通事故后,如需向受害当事人赔偿损失,经扣除保险金额后,其差额由驾驶人与镇政府各负担一半。
五、费用报销
按照市纪委《贯彻落实例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情况检查方案》要求,2014年1月3日—6日,第七组按照检查内容先后对市规划局、水利局、住房公积金中心、粮食局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制度建设情况:被检查四个单位制度健全,都制定了公务接待、公车管理、公务考察等相关制度。
1、公务接待方面:2013年6月份以来,四个单位公务接待费总体上控制较好,能较好执行制度规定的范围和标准进行接待,没发现同城吃请及超标准接待现象。三单合一情况执行较好,手续齐全,接待清单详细列明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接待时间、场所、费用等内容,并由相关负责人审签。
2、公车使用和管理情况:
车辆管理规范,节假日严格执行公务车辆封存制度;没发现超标准配备公车或豪华装饰等;没有发现公车私用或用于与工作无关的其他事情等情况。公车运行费用单列记账,公车实行定点维修、统一保险和统一报废更新等制度。
3、公务考察和公款出国情况
2013年以来,四个单位没有出国(境)事项发生。
4、办公用房使用情况:没发现超标准配置办公用房。水利局前期已纠正主要领导办公用房超标。
5、公务卡结算制度执行情况:公务卡结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四个单位能够按照市级公务卡结算目录规定的公务支出项目使用公务卡结算。
6、津补贴发放情况:从检查情况看,四个单位都能按照规定标准、范围发放津补贴,没有发现擅自违反规定自行新设项目或者继续发放已明令取消的津贴补贴的;没有发现利用两节期间乱发奖金、实物等情况。
检查中发现有两家单位自查纠正了违规发放的项目。市公积金管理中心通过自查自纠,主动退回国庆期间发放的值班费 元;市粮食局也通过自查自纠,清退了5月发放的值班补助3800元、6月份发放的驾驶员补助4000元。
7、通过重点抽查,没有发现用公款送礼及公款购买、印制、寄送明信片等情况。
二、支出情况统计表
上半年公务接待支出
公车运行费用
公务考察支出
津补贴发放支出
公用经费支出
公务卡支付总额
市城乡
规划局
市水利局
市公积金
中心
市粮食局
三、检查中需明确的问题
对于有系统或上级主管部门文件依据的津补贴是否可以发放有待进一步明确。例如市水利局依据省水利厅文件自2008年起发放的每人每次80元的防汛值班费;市住房公积金中心依据省建设厅文件发放的公积金管理工作奖。
四、建议
关键词:武警部队;车辆;经济效益
一、 研究背景
日前,汽油价格“破八”已经实现,高油价时代的猝然来临,汽车行驶起来成本更高。武警部队的公务用车种类多、品牌杂、性能各异,而且武警部队各单位出车任务频繁,油料消耗巨大,为此,武警部队的公车使用经济效益如何,该如何在高油价背景下提高武警用车的使用效益,如何改善公务用车的配置和调度,如何科学构建武警部队车辆调度管理体系, 在满足任务需求的情况下实现最优经济效益, 是车辆调度工作的一个难题,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 武警车辆配置和使用的现状
目前武警部队的车辆使用配置方面,主要是各个单位自行组织内部的车辆购置、配置和使用,这样,各个单位在车辆的配置数量、使用频率、使用效益的研究上都所欠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运营车辆始终要面对十分复杂的道路行车环境,同时还要面临诸如天气变化、车辆故障等异常情况,因此时常出现由于运力冗余量不足而导致的公车系统稳定性弱等问题。同时由于不同时段、不同出行目的的出行需求对车辆的要求不同,并且公车车型、规模等均与时空分布特性匹配性较低,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浪费。由于公车出行成本不用个人负担,其使用率远远高于私家车公务用车的规模和数量逐年增大,运行费用逐年递增,且增势预期不减。现在的状况是,公车比私车更耗油,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许多公车都是大排量、高耗油的车型;二是车辆使用效益差,时常处于不合理使用的状态,各单位之间没有协调使用车辆,不考虑运力调度的跨单位使用问题,而是只考虑本单位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可见,改善武警部队公车使用调配,对节省开销来说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 武警公务用车的管理和使用调度优化设计
(一)车辆管理和调度优化的基础工作
针对公车使用特征,本文将公车使用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配备给领导或科室使用的专用型车辆,第二类是公用型运输车辆。在本研究中主要针对第二类车辆的使用展开研究。利用现代系统工程决策的数学方法对武警公车运力调控管理体系进行提升和改造,是可提高公车运输系统效能的基本手段之一。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对整个单位区域以及友邻单位区域的线网展开研究,掌握各单位拥有的车辆型号、性能、运力等实力,并且对任务紧急情况合理分类,以便针对线网及任务要求展开线路间的运力调配,体现系统性配置的最优经济效益和运力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原则。
(二)对各单位车辆管理调度的优化措施
对车辆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一般做法是将各单位公车交由公车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使用,对相对比较集中的各单位的车辆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管用分离。通过严格管理,及时调度,实现各单位车辆集中管理,信息共享,使资源流通起来。
对于武警部队来说,应当成立分级车管中心,主要分为三级,第一是以若干省份为片区将若干总队组成一级车管中心,第二是以总队为单位成立二级车管中心,第三是以支队为单位组建三级车管中心。通过这三级车管中心来实现车辆的调度使用,这三级车管中心信息共享,权限依次降低,在申请车辆使用时由系统自动按照等级顺序逐级进行审批和反馈。车管中心作为车辆的“蓄水池”,负责重要公务接待、统一集体活动、大型执法公务活动、应急突发事件处置等公务用车,个人公务用车也可通过系统进行预约。
(三)车辆管理调度改革的优点
集中统一管理改革模式实行管用分离、统一调配、资源共享,有利于优化公车资源配置, 通存通用能力增强,单车出车次数增多,车辆利用率提高,提高公车使用效益,降低公车运行成本,同时也可减少各单位分散管理容易产生的公车私用弊端。这样,使得武警部队运输车辆的保障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
四、 实例分析
由于武警部队车辆管理调度系统比较复杂,在申请反馈机制中的决策要依据复杂的分析计算,为方便理解,我们在这里只对其中的原理进行简化的实例分析。
假设A省某支队单位需要派遣一辆30t级卡车前往相邻B省某市拉煤,任务要求时限为10天,本支队处于本省中间地带,与B省相隔C市和D市,其中C市在A省内,D市在B省内,距离目的地300千米。针对此任务,该支队向所受管辖的三级车管中心发送车辆使用申请,该三级车管中心决定本单位派出车辆,并逐级向上报送申请,一级车管中心处理系统接到申请后,自动调取所管辖各单位车辆情况,分析相关路线、路程以及费用情况,结合该任务的时效性要求,得出该运输方案申请不符合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故拒绝三级车管中心的自行派车任务,而向B省的二级车管中心发送派遣任务,二级车管中心接到任务后,同样结合自己所管辖车辆情况,根据效益最大化原则向D市的三级车管中心派遣任务,三级车管中心接到任务后派出车辆前往目的地将煤装车运送到需求单位。通过该车辆派遣系统,合理地安排了各单位的车辆使用,使车辆空载率降低,从而减少了运输成本,保证了任务的圆满完成。
五、 在优化车辆管理调度过程中的建议
(一)充分论证,顶层设计
武警部队的车辆管理和调度优化设计,一定要在总部的领导下,成立专门的论证小组,在对武警部队现在的车辆情况,运输情况,运输成本等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如何优化武警部队车辆调度进行充分的论证,设计出富有针对性的模型。在一些车辆调度规模比较大的场合,现有方法不能满足对车辆进行实时动态调整的需求,要适当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具有较高响应速度的人工智能的车辆调度模型。
(二)建立武警车辆信息共享平台
在目前的武警车辆管理体制下,缺乏各单位间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所以,总部要组织安排专项经费,将各单位的相关信息通过平台有效连接起来。要建立基于多车管中心的协同调度系统。系统中的车管中心系统高度开放,代表各车管中心经过注册后可以自由出入,自身拥有的相关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各车管中心依据共享信息及优化算法寻求车辆资源与自身需求互补的合作伙伴,原则是合作后组织内部成员实施联合配送的花费成本最小,最后成员通过协商分享节余成本。
(三)建立效益评估机制
在目前的武警部队车辆使用中,缺乏对车辆使用效益的有效评价体系,加上军事运输具有弱经济性的特点,导致部队对公务用车的使用更多的是关注任务的完成情况,而对于车辆的使用效益不够重视。军事运输在做到保障有力的情况下,对武警部队车辆使用效益进行研究,优化车辆管理和调度方面的体制机制,在高油价时代也是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一致的。
六、 结束语
由于历史原因,规模、机构、工作性质几近相同的单位,拥有的车辆数量却不尽相同,而且有些单位的车辆闲置,造成资源浪费;而有些单位的车辆却不能满足生产和工作需要。实行车辆集中集中管理和优化调度后,武警部队各单位的人力、运力可以得到较好的平衡和重组,既有效提高了车辆利用率,又很好的保证了使用单位所需,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任务的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沈荣华、刘杰.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模式与建议[J].中国行政管理,2010(5).
[2]胡兴华、苏小军、王芳.城市公交线路车辆配置模型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9(3).
广东 “科技盯梢”还需“群众盯梢”
广州利用科技手段,给全市党政机关8491台公车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和用车人身份识别设备,监控行车轨迹。相关负责人称,广州“科技车改”的核心,是用卫星定位技术,盯住每辆公车的轨迹和去向,相当于安装了一双24小时监控的眼睛。信息系统设置了节假日、超工作时间(即八小时以外)、超执法地界、严控等6类监察点。严控监察点包括高尔夫球场、高档娱乐、洗浴、酒店等高消费场所以及中小学校。一旦公车进入监察点,系统就会报警。
然而,为了规避电子眼,仍有一些干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不直接停在高消费场所的门口,而是绕到有办公场所的地方停放。有的公车在“敏感地点”放下领导后,立即开回单位,等领导完事之后再来“接驾”。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毛寿龙认为,公车管理不能只依赖技术,关键是要进入外部监督。建议可以为公车贴上“标签”,目前制式车辆已经很少敢于私用,正是因为公众监督的压力。
江西 个人公务交通将按月补贴
为规范公务用车制度,新余市在江西率先推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车改按市域内和市域外划分,采取货币化与市场化相结合方式,并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接受社会监督。
车改后交通补贴共分为两部分,其中个人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从科员(办事员等)到正县(实职)共分9档,经核拨后,由银行逐月打入“新余市公务用车改革市民卡”中,每人每月300元~2500元不等,只能用于与公务交通有关的支出,除特殊情形外,一律不得变现。此外,单位公共交通经费则按照该单位个人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总和的10%~15%划拨。
涉改车辆经评估后,除少部分由新组建实行企业化运作的市公务用车服务中心选用外,其余车辆一律公开向社会拍卖,拍卖款项全部上缴国库。车改后,新余将建立全市统一的综合执法用车平台,采取集中停放、统一标识、统一加油、统一维修等措施,对保留的必要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公务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进行管理,以避免车改后“补贴照领车照坐”等腐败行为的发生。具体执行力度和效果如何,暂需拭目以待。
四川 厅级以下干部不配公车
据四川省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省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也就是说,厅级以下干部都不再有公车。对于这一部分的改革,四川将在中央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后,参照全国其他省市相关方案,结合省内经济水平,按照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各级公务用车的补贴比例。至于被取消后的一般公务用车的处置办法,以及普通公务出行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改革方面,要等相关的实施细则出台后才能确定具体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