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6: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环境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要素;思想意境;传统园林;现代园林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的组成部分,大到绵延几十公里的风景区规划,小到十几平方米的庭院设计,都属于景观设计的范畴。近年来,我们生活的城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的广场绿地、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街头小品出现在我们的视觉以内,影响着我们的感观和行为方式。而新建的住宅小区都以景观优美的园林作为卖点,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购买心理。景观设计已经不知不觉中走到了我们的周围,走近了我们的身边,并对我们施展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有良好景观的城市环境、居住环境,为人们提供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价值。“诗意的栖居”始终是人们内心的向往,而景观设计正式通过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位,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环境为客体,构架着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梁。
一、阐述现代的环境设计
1.1、何为园林景观设计
现代园林逐渐凝结成了融功能、空间组织及形式创新为一体的现代化设计风格。一方面,设计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例如为人们漫步、休憩、晒太阳、遮荫、聊天、观望等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场地和场所,解决好流线与交通的关系,考虑到人们交往与使用中的心理与行为的要求。另一方面,不再拘泥于明显的传统园林形式与风格,也不再刻意追求繁琐的装饰,而更加提倡设计平面布置与空间组织的自由、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与流畅,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特别是在形式创造方面,在当代各种主义与思潮纷争的背景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性与多元化特征。现代主义、折衷主义、分解与拼贴、不相关秩序体系的重叠、历史或文脉主义、极简主义、波普艺术、隐喻与象征、甚至幽默都成了园林设计可以接受的思想。但是,在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师阵营中,绝大多数设计师仍然视传统为设计的根基,在造型上仍采用理性方式去锤炼形式与探索空间,仍然以和谐完美作为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当然,这种和谐完美不局限形式本身,而是形式与现代园林服务于社会和人的诸多功能与需求的统一。
由于西方现代园林吸收了东方文化――中国传统园林的紧凑、自然与人工相辅相成,其简洁的形态正合现代主义的胃口。这些影响形成了现代设计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构图中强烈、简洁的几何线条;自由运用多种形式。植物只是园中的一种造园素材,而不像在传统庭院中被作为主要内容。植物以自然形态为美,人工修剪或造型日渐稀少;用流动的线形或形体产生活泼与明快的空间,而不是仅用轴线或视线组织空间,重视经济可行性与空间的多用途性,追求非对称构图和动态平衡,注重具有亲切感和适于使用的室外空间创造;住宅庭院设计中,重视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室内生活在室外庭院空间中的延伸,还有非传统材料的使用和传统材料新的用法。
对于我们设计者来说,说到“景观”,就不能不想起“园林”这二宇,那么“景观”和“园林”又是什么关系呢,总的来讲,景观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没有离开园林的核心。从规划设计专业的角度来看,景观的基本成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物体,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物体,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物体,称为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物体,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如山体就是硬质的,但它是自然的。
1.2、从不同的角度看环境设计
从设计角度看“环境”二字,主要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各种空间场所。广义来说,空间与场所可以涵盖我们所生存的整个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生活方式日益丰富,毫不夸张地说,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已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人类生活的环境景观,实际上是人类的欲望在大地上的投影。人类在不断地为实现某种欲望而改造和创造景观,直至其实现了这种欲望后,新的、更高的欲望又引诱他去追求、发明新的技术,采用新的生活和居住方式,从而在大地上写下新的景观。这可以被认为是人类个体和社会进步的轨迹。从田园到花园,到公园,直到高科技企业园,都充分反映了人类在科技进步的帮助下,不断实现自我完善的历程。
从设计方法上看,建筑外环境设计具有其“公共性”的一面。除建筑师外,城市规划师、园林设计师和雕塑师都纷纷涉足这一领域。他们各自有其独特的侧重点和处理方法。比如园林设计师精通绿化,对植物种类和季节、土壤的适应性研究非常熟悉,还能够设想各种时令的景致变化;建筑师对营造的技术感兴趣,他们研究的是砌筑、搭建和形式,对于与建筑设计一体化的室外空地尤为热衷。现代艺术的手法更富于想象力和整体意义,这首先需要参与者整体的观念更新,跳出栽绿篱、埋栅栏泛泛的处理方法,放弃狭隘的行业偏见。这是发挥想象力,创造场所特征与整体环境相映生辉的基本前提。
二、随时展的环境设计观念
2.1、环境设计所遵循的地方性原则
地方性原则的提出是肯定环境文化多元化的结果。它从不同气候、地理特征等因素解释环境差异的合理性。这些先天性差异原本是各个民族和地域的人们,在历经漫长的适应性发展后,所形成的自然选择,它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文化面貌、生活方式和建造样式奠定了基础。我们应清楚,所谓地方性原则并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难以与大多数现实的设计相对照的空间概念。实际上,它首先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性设计法则,因为设计项目从来都是具体的、带有特殊条件的。不论在北京还是上海,在中国还是法国,设计的着眼点首先是要对具体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其次,从建设坏境的角度来看,评价一个具体设计的成败与否,一定要使之与所在环境的总体风貌相联系,因为一个城市或地区注定是要以环境个性的存在作为资源和文化价值的依据条件。
后现代以来的城市环境景观,在首先满足功能性、技术性指标的前提下,强调了设计对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表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注重追求城市空间的趣味性。 (2)与地方景观特征和环境特征相呼应,使当地特有的风土文化价值得以保持和张扬。这样产生的新环境才能自然地溶入地方生活中去。 (3)强调景观道的设置,为行人提供舒适和便利。景观道包括专用的和与城市干道同向的步行便道。后者则在保障一定宽度的同时,要求有绿色屏障与车行道相隔。另外,建筑底层的细部设计亦是为景观道创造情趣的重要手段,需要予以重视。 (4)强调设施多样化和完整程度,注重使技术的细节在应用中得到鲜明而有趣的表现。(5)重视环境艺术作品的创作实施,使艺术与现实生活的界线变得模糊,从而表达出生活艺术化的理想。
同学们看偶像剧不?偶像剧的男主一般从事什么职业?医生,律师,设计师?对,今天,我们就请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陈健来帮助我们解答:在偶像剧中频频出现的高大上的设计师到底是怎么炼成的?
问:环境设计专业是学什么的?
答:环境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环境与设施、空间与装饰、造型与构造等各方面的设计都涵盖在内,专业涉及园林艺术、中国传统文化、建筑基础、材料学、美术、雕塑、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小编插话:注意,这是人文学院的环境设计,不是建筑学院的建筑设计。总的来说,环境设计要比建筑设计关注的面更广。对哦,偶像剧一般只设定为设计师,原来设计师有很多很多门类,下次填报志愿的时候要仔细研究哦!
问:环境设计专业都有哪些课程?
答:浙江大学的环境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在设计领域具有宽广的人文视野、国际视域、市场视角并对设计有敏锐感悟力的创新与创业型设计人才,坚持高起点、宽视野、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实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传授模式,强化设计、技术、商业与用户等知识模块的整合培养。本专业核心课程有“独立住宅景观设计”和“环艺设计概论”;双语教学课程主要有原版外文教材课程“环艺经典著作阅读”和“园林民居调研测绘”;把中国古典园林的研习作为专业母语,设有“园冶精读”“中国园林史”“古典园林测绘”“中国传统图案”“山水画鉴赏”“中国哲学”等课程;习惯课程有每天认识3种树、1种材料,每天(大二起)临摩一幅表现画,要求随身携带相机、速写本等工具……浙大有独特的课程设置制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跨学科跨专业自主修读其他课程。
小编插话:果然很高大上!不仅要中西合璧,还要古今贯通,不仅要达到学霸级的分数线,还要有强大的艺术才能。居然还要修心理学?那当然,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便利呀!看来,要从事偶像剧男主的职业,不容易!
问:环境设计专业就业情况如何?
答: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环境设计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每年都将以一个较高的比例增长。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非常广泛:景观设计师、环境艺术设计师、建筑与城乡规划设计师、数字艺术设计师、绘图员、城市家具设计师、雕塑设计师、照明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制作员、预算员、设计师助理、教师、施工监理等职业均可胜任。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各类高校和政府部门的中坚力量。
小编插话:果然是有付出才有回报!
问: 除了一片光明的就业前(钱)景,这个专业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吸引学霸们纷纷投身其中?
1.1采取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法
1.1.1合理安排建筑的功能
儿科的护理单元和成人科室护理单元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其对功能的需求较强。因此,对儿童护理单元的安排,不仅要考虑到其他护理但愿所具备的功能,而且要考虑儿童的特殊需求。如可专门在儿童病房内设置游戏室、学习室和图书室等,让儿童能适应病房的环境。
1.1.2合理布置空间
患儿是儿科护理单元中的主体,因此,在布置儿科护理单元时,需从空间尺度、屋内的摆放、物品的颜色、大小等,都需考虑儿童生理及心理的特征,将空间布置得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
1.2满足儿童特殊的行为需求
1.2.1考虑患儿的行为需求
患儿住院期间,会表现出渴望与亲人或其他患儿进行交流和游戏等的行为需求,所以,在儿科护理单元的环境设计中,要为患儿设计符合其心理欲望的空间,让其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治疗。另外,儿科护理单元环境的设计,还要涉及到满足患儿喜欢摸、爬、打滚等行为需求的让设施尺度儿童化、设施的设置尽量安全化。还要对室内窗台、栏杆扶手等相关物体进行安全性的设计,以确保儿童在四处攀爬和走动中不会发生危险。
1.2.2考虑年龄不同的患儿行为需求
医院儿科护理单元的环境设计时,需考虑年龄阶段不同的患儿的行为需求。婴儿期的患儿,比较依赖父母,面对陌生环境会缺乏安全感。所以,对于这个阶段的患儿的护理单元环境设置,需以患儿及其家属共同休息为主,需设计多个舒适的座位。学龄前的患儿由于语言和思维已经发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对周围环境的兴趣表现也逐渐明显,因此,学龄前的患儿多喜欢四处爬动,并专注于游戏中。所以,对其护理单元的环境设置,主要以游戏为主。学龄期患儿的语言和思维不断走向成熟,个性化的特征比较明显,会出现积极学习的欲望,因此,可在他们的护理单元中为其提供较好的学习空间,并让其能与同龄的患儿进行交流。
2、医院儿科护理单元环境设计的创新
在医院儿科护理单元环境设计中,还要添加一些创新性的元素,从而使其更能符合患儿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具体的创新设计有:①将室内活动进行室外化设计:在医院空间尺度合理的情况下,可将户外游戏项目(如沙坑、滑梯、秋千、跷跷板等)引进到室内,从而提升护理单元的趣味性,让患儿产生归属感和信任感;②运用多媒体:可在儿科护理单元的公共空间或者病房具体的墙面上安装电视等娱乐设备,播放动画片等儿童感兴趣的节目,也可设置“手绘墙”或者绘画墙;③使护理单元环境家庭化:可为患儿打造温馨的、可爱的护理单元环境,让患儿有回归“家”的感觉。也可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感情交流的单独空间,让患儿不会对医院产生陌生感,从而有利于患儿病情的恢复。
3、结束语
关键词简约主义;空间环境;应用;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空间环境设计取得了很大发展,由简单的空间划分转向更为人性化的设计。同时随着物质基础的富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再仅仅停留在功能性的要求上,而是更多地注重文化内涵的体现和健康时尚的感受。简约主义风格的设计最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它以简洁的表现形式来满足人们对空间环境那种感性的、本能的和理性的需求,这也是当今国际流行的设计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简约主义的设计理念必然在今后人们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它将继续成为人们时尚生活的追求。
1简约主义的概念及风格特点
现代简约主义源于20世纪初期的西方现代主义,是80年代中期对复古风潮的叛逆和极简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90年代初期,开始融入环境设计领域中。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大师mies vander rohe的名言“less is more”被认为是最能代表简约主义的核心思想。简约主义的特色是将设计的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但对色彩、材料的质感要求却很高。“简约而不简单……”这句人们都很熟悉的广告语基本表达了简约主义的全部内涵。在环境设计方面,简约不是简单的堆砌和随意的摆放,而是在设计上更强调功能,强调结构和形式的完整。简约主义的风格要求设计者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和文化素养,需要反复推敲、认真思考、删繁就简,以色彩的高度凝练和造型的极度简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将空间布置得精致合理,少而不空[1-4]。现代简约主义的风格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是因地制宜。在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应是适地适树、适景适树最重要的立地条件。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要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及最佳的绿化美化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二是人性化的功能设计。简约主义认为任何复杂的设计,没有实用价值的特殊部件及任何装饰都会增加其造价的,强调形式应更多地服务于功能。三是材质多样化。环境设计与材质选择上,应注意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减少人工化的设计与不利于生态的材料,边缘尽可能呈现复杂有机的形状,以曲线代替直线,增加多样统一性。木质是花架主要的基本材质,简约主义的绿化小品中,新的材质也经常被运用,如铝、碳纤维、塑料、高密度玻璃等,为环境设计中的构筑物增添了各种可能性,如防水、耐刮、轻量、透光。
2简约主义的发展
在传统中国的装饰风格里,简约一词是几乎不存在的,不管是紫禁城内的殿宇还是江南水乡园林中的古宅,繁琐复杂的装饰从来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那些雕廊画柱一直是人们乐此不疲的追求。设计者力求借助这些纷繁的建筑来显示自己的设计水平及相对复杂的构图,其实这些精雕细琢的“废物”并无实际作用,浪费了财力和人力。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很多大型的商场酒店都是由香港等地的商人承包建造,那种奢华的星级酒店式的装饰风格一时之间又被人们争相模仿。市场也被厂家引导,于是出现了大量的“暴发户”式的装饰建筑,以此盲目攀比,其实好的环境本来是一个可以让人彻底放松心情的休息之所,应该让人感到宁静。而如果硬件空间繁琐复杂则使人无法找到心灵所归。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渴望能够有一个自由温馨的环境可以放松心情、调整心态,因此简约主义也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其实很多世界建筑设计大师他们都以“少就是多”的思想、以最纯净的形式,用相当普通的材料、使用最精简的手法,表现出非常深度的内涵和崇高的空间气质。例如:juhani pallasmaa在赫尔辛基设计的胡韦莱塔托14号公寓与阁楼改造;洛尔肯·奥赫利希设计的哈丽雅特·多恩女士服装店;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akira sakamoto 在日本大阪设计的hakuei别墅等,这些都是非常经典的简约主义作品。相信在以后会有更多的设计师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3简约主义在空间环境中的应用
现代城市美学中的核心问题,是城市空间多种要素的统一和谐。实现城市现代化,要首先把城市美化起来,使城市的多种对立要素通过正确处理能够协调统一起来。要实现这一目标,所有建筑师、规划师和城市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并应认真处理好对立统一关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从本质上讲是人的空间,而且是人们营造的艺术空间,它既有实用的一面,又有美化景观的一面。环境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环境是先于“新建筑”而存在;“新建筑”是后于环境而新生;“新建筑”应融于已有的环境之中,在尺度、体量、色彩、风格等方面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简约主义在空间环境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不同材质的应用上。空间环境设计是靠线、面分割组合形成的,而这些线和面都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不同的材质会营造不同的装饰效果,体现不一样的设计思想。如木材给人的感觉是朴实的,但同样的木质,不同的表面处理,又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粗糙的木纹使人感到古老、朴实、粗犷,平滑的木纹使人感到高雅、精细、简明。在不同的空间中运用不同的材质或者运用不同色彩、肌理的同一材质使其达到和谐统一,这样才能在简约主义的风各种展现出材质丰富的美感。其次,简约设计也要充分体现人性化与个性化,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设计的首要任务。个性化在设计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不同职业、年龄、社会地位、文化水平的人对生活的需求也不同,从而导致对室外空间使用功能要求的多样化,进而使空间环境体现出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化特点。
4简约空间环境设计精神
4.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空间环境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旨在满足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准、增进人生的意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设计者把更多的目光从空间环境设计本身转移到空间使用者——人的身上。设计者不但要考虑空间环境的使用功能,还要考虑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因此,在进行环境设计时不但要合理配置构筑物,注意色调的总体效果,妥善解决、道路、照明等问题,还要考虑人们的活动规律,并处理好各种空间关系、空间尺寸、空间比例等,使空间环境整体布局合理化,面积分配科学化,生活居住舒适化。
空间环境设计不再仅仅是对于使用功能的设计,它正迅速地向审美功能、文化功能靠拢。在当今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冷漠和疏远,因此人们不仅需要一个舒适方便、功能齐全的生活空间,更渴望远离工业社会的冷漠、呆板,得到身心的放松和自我实现。于是空间环境设计便承载了对人类的精神和心灵予以慰藉的重任。现代简约主义要求设计应以人为尺度达到协调人与空间环境关系的和谐,充分满足人们对于安全、舒适、个性化的需求。
4.2树立简洁、自然的设计观
随着人与自然、人与生存空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回归自然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许多人开始寄希望于通过设计来改善人类自身的生态平衡,空间环境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同时,绿色生态设计所倡导的适度消费理念及节约型生活方式也为简洁设计奠定了基础。简洁设计要求设计者在考虑功能合理的前提下,追求设计思想的精炼及构图的完美,形成自然、简洁的设计风格,减少多余的装饰。因此,如何以最少的装饰材料达到最完美的装饰效果就成为设计师追求的目标。自然风格和简洁设计在空间环境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简洁、自然的设计观主要有:一是把创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作为目标,提倡适度消费思想,倡导节约型的生活方式,把装饰消费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体现生态文化观、价值观。二是强调自然生态美,欣赏质朴、简洁而不刻意雕凿;同时在遵循生态规律前提下,运用科技手段加工改造自然,创造人工生态美,将绿色景观与自然融合起来。三是对常规能源与不可再生资源节约使用和回收利用,对可再生资源尽量低消耗使用,争取最大限度循环利用各种资源,使现代建筑得以持续发展。
4.3遵循绿色生态设计原则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舒适消费必须是绿色消费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绿色生态设计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合理的、高效能低功耗的空间环境。良好的空间环境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将最大限度地保护空间环境的再生资源,达到人、建筑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实现空间环境的可持续性。所谓绿色生态设计,就是运用生态学和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空间环境的功能、结构、配置等;科学选择材料,抛弃有毒、有害、含污染的化学材料,尽可能使用自然材料和环保材料。这样既达到了适度消费、节约能耗的目的,又避免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
5结语
综上所述,简约主义设计是现代人所乐于追求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人们追求的那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空间环境不是宫殿般的奢侈,而是一个全身心放松的自我空间。顾名思义,简约主义设计就是摒弃了无谓的繁琐,使其更具理性化和功能化,它追求在对话中设计,建筑师应该是对话的参与者。伟大的意大利画家弗拉·安吉利科(fraangelico)曾说过:“真正的财富包括怎样用很少的东西来获得快乐。”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写到:“好的建筑师与不好的建筑师的不同在于,不好的建筑师总是屈服于各种诱惑而那些好的则会拒绝。”简约主义就是运用最精练的设计语言,表现出深邃的文化内涵和崇高的空间气质,为人们打造温馨舒适的理想家园,给人们提供一个身心愉悦的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简约主义的设计理念必然在今后人们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它将继续成为人们时尚生活的追求。
6参考文献
[1] 汤姆沃尔伏.从包豪斯到现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4.
[2] 张远林.减法设计[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
关键词:环境设计;氛围的营造与体验;意境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空间环境中度过的,避免不了的长时间和环境打交道,因此,人们创造出来的环境必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安全、健康、舒适等。在今普遍注重提升环境在保障安全和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两方面功能的同时,更该进一步重视环境空间中氛围的营造和设计,并倚靠艺术表现形式,塑造一个精神与物质并重的生活环境。在环境设计中,氛围的巧妙营造,是环境设计中提高意境的不可或缺的一种升华途径,它能更好地诠释设计的理念,突显时代的进步性。
以往我们对设计的研究都是有具体的对象,如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空间设计等,很少对设计现象本身进行讨论。就好比曾经出现过的功能主义一样,氛围的设计营造也包括其他设计问题的解决,只不过核心是氛围问题的解决。功能主义靠高新技术来解决,而氛围的营造就看设计者如何从满足人的多元化情感需求入手了,因为氛围恰恰是情感的孵化器,并潜在的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如欢快热烈、朴实无华、安静亲切、古朴典雅等用来表述氛围。古人云:“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正是强调了氛围设计的感性属性,目的是人的感受和体验。
1?氛围营造依托于道具和背景,核心是人
人、道具和背景是氛围设计的三大构成要素。人的需求与感受在氛围营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道具和背景均围绕着人的需求展开并且始终要为人所认知与解读。通过形、色、光、声等外在道具的物质表现刺激人的感官,强调处理形式、空间、色彩、材质、光、声等与氛围的关系,结合深藏于内、不易察觉的如地理气候、社会关系、意识形态、民俗风情等不同时代与特殊地域的非物质性文化因素,有助于更好的营造氛围。
2?氛围营造必须始终抓住整体空间氛围的心理感受
要抓住整体空间氛围的心里感受,我们可以通过采取完全情景复制或部分情节再现的情景展示法,如现在全国各地所兴建的三国城、水浒城等;可以通过运用抽象的符号或较为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或比喻较为抽象的事物或隐含意义的象征指示法,如革命烈士纪念馆通过陈列大量烈士遗物而引发人们对先烈的缅怀和战争年对的回忆;可以通过采取动态反馈机制促进和增强人与环境“互动”的动态交互法,如模拟驾驶的游戏机往往处于设计成驾驶室的环境中,结合屏幕上随着人的驾驶不断发生着变化的情景,从而使玩家更加切身的体验到驾驶的乐趣;可以通过设置故事情节并让观者扮演角色从而产生身临其境感受的角色扮演法,如中央电视台的综艺节目《非常6+1》就是提供了一个让普通人扮演明星的机会,并营造出舞台表演的氛围;可以通过借助形态、语言、文字等“力”的结构样式引发人心里产生相应张力的心里诱导法,如在朗香教堂造型中各个方向大小不相等的“倾向性张力”给人游离不定的动感;可以通过根据情绪易于相互感染规律的情绪渲染法,利用物质环境的特征或者群体共同体验和感受来影响个体情绪,总之在环境中氛围营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统筹兼顾,大力协同,多中选优原则,以达到优化氛围的整体营造。
3?氛围营造建筑于客观实在的基础上,密切联系人的主观能动性
客观实在即人、道具、背景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共同组成的一个具有系统性、地域性、文化性的有机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功能、环境适应性、动态性以及有序性等特征。氛围营造的对象是某些人造物所组成的环境,但缺少不了人的参与和活动,故在空间氛围的营造中又需要格外的注重结合过程的参与性、整体的主题性以及人的情感性等因素,力图实现和满足人的感性需求这一非功能主义要求。如北京的一家名为“恐龙谷”的大型主题酒吧、东京迪斯尼乐园和巴黎迪斯尼乐园、北京昆仑饭店的“东部好莱坞”夜总会、河南开封的宋城、苏州乐园等场所就使得环境在人们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和延伸,从而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也就是属于自身的氛围。
4?氛围营造过程要注重把握整体格调、虚实关系、注重文化的传承
在营造氛围时,不应计较单个事物静止状态下的运动再现,把重心放在体现整个空间大环境中的神韵,也就是气势或者说意境;实由虚而生,虚因实而成,始终保持虚实关系贯穿由实境诱绪的心理空间;注重文化的传承,努力抓住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从传统主流文化、地方区域亚文化出发,通过充分缜密的文化调查分析提炼文化特色,提取文化精髓,形成个性化文化氛围,通过有效持续的传播交流,最终达成环境中人们对空间所营造出的氛围的认同感和共鸣感。
环境设计中的氛围营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营造特定氛围为目的,强调多种感官刺激,只是按一种格局、一种情趣、一种感受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公众的多种审美取向,必须灵活地运用多种设计技巧有机地组织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元化信息素材,加强空间体验的心理过程感受,营造出一种意象,传递一种感觉来满足人们潜在的情感需要,满足人们更高层次需求的氛围设计必将在环境设计中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指导老师:王海涛)
参考文献:
[1] 氛围设计/余晓宝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
[2] 室内设计/程瑜怀编著——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关键词:健身场馆;微观设计;健身者
1城市健身场馆建设发展背景及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我国公共体育设计爱是向多功能和节能环保方向发展2016年6月国务院引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中提到,力争在2020年体育消费规模达到1.5万亿人民币,完善各种政策制度,努力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使我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朝着公益性、多功能性、便利性方向发展。在城市健身场馆微观空间的设计中不仅需要形式结构美观,还应注意健身者在运动时穿过空间、体验空间的真实感受。在小空间里需要注意增加空间的层次,以使空间更加丰富,不会单调乏味。所以,健身场馆在建设之初就应要把握住建筑功能的基本要求,把握具象形式下的空间的合理性。但是我国健身场馆设计中仍然存在非常多的问题。(1)只注重外形,体育内涵的挖掘和文化元素结合不够。在现在很多场馆设计中过分追求外形,以夸张、夸大的结构吸引眼球,忽略了设计的实用性;规范生搬硬套,对于空间设计和器材的摆放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2)对场馆内部设计的工艺不熟悉。部分设计人员经验不足,相关体育专业知识认识不够,不能很好地将体育锻炼与场馆内部的形式结构统一。(3)对场地的使用要求不清。很多场地项目都有专业的要求,如田径场上的起跳区没有加厚设置,专门的健身器械区域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对于健身区域和非健身区域的功能分区表现得不够明显。(4)对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场合不了解。无法分清楚混合型、复合型、透气型及各种材质对基础的要求,对各种材质的优缺点了解不足。
2城市健身场馆微观内部空间结构形式多样性
大众在健身场馆运动时,能否达到既定的目标,除了自身意志力和专业的指导之外,健身场馆的空间布局及环境则发挥重要影响。换句话说,内“美”的设计、色彩及材质使用都能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也会使训练者产生主动锻炼,坚持锻炼的心理暗示。在大众的主流审美中无论是何种设计都要给人美的享受。体育场馆设计中的技术、形式、材料、都应遵循“美”的原则,并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之上达对训练者产生积极的影响。2.1设计多样性。正如运动训练需要人体各个器官共同参与一样,设计的形式也应遵循多点分布、点面结合的原则,如场馆比赛中的绳、圈、棒、带、球的设计都是体现了设计的形式之美。同样的功能区等场地的设计也都是点、线、面的美学体现。2.2材质多样性。在健身场馆设计中材质部分的体现更加突出,很多健身场馆在室内,其中涉及有水性硅PU、PTFE膜材料、水性彩色道路防滑涂料、天然木质地板等材料,每一种材料都有其复杂的配比过程,将不同的颜色、形态、材质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共同构成整个健身俱乐部的材料之美。使训练者在室内场馆中感受到全身心的放松,潜移默化地改变训练者的运动习惯。2.3科学多样性。健身场馆的科学部分体现在功能与外观之上,其实最开始场馆设计的科学之美是在大型运动场馆上体现的,那么在健身场馆中科学的“美”又是如何体现的呢?首先,健身房要与其所在区域环境融合,其整体格局要与周围空间建筑相得益彰,再进行自己的风格、造型设计;其次,在健身场所内部要进行明显的功能分区,器械区、跑步区、休闲区、有氧运动区之间要有科学的功能体现,杜绝杂乱和功能重复。2.4结构多样性。空间分布在设计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体育中心“依托社区、公益定位、政府支持、机制灵活”的经验,统筹规划、控大建小。随着人类对美的不断理解与诠释,设计中体现出的美学特征也将发生相应的丰富与演变,这是设计美学发展趋势所在,相信不仅是在健身场馆,在体育场馆、比赛场地等设计的美学特征也将被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3健身场馆内部环境设计科学性原则
3.1感觉科学性。优良的健身运动环境是科学健身的重要指标,健身场馆的环境指标、二氧化碳浓度在运动过程中超标,有氧健身区域使用前后湿度低于标准值,表明室内健身房存在问题,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运动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影响;因此,好的健身环境不仅是训练者训练效果的保证,也是健身场馆保持长久经营的根本。3.2视觉科学性休闲区域是训练者在完成一定量的训练后休息恢复的区域,该区域的环境设计应遵循舒适放松的原则,淡蓝、草青的小清新的颜色,区域内加厚处理且后座空间较大的软质沙发等都有助于缓解训练者疲劳。而如若采用暗色系装饰,木质座椅则会进一步加强训练者的不适感,错误的人机交互体验更有可能使训练者有发生身体损伤的可能。3.3知觉科学性。器械区和有氧运动区都是属于运动区域,所以在这个区域中宽敞明亮的环境是根本需求,空气质量、二氧化碳浓度等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其环境设计更要综合考虑,在协助训练者完成运动体验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4结语
在现代生活中拥有健美的身体已成为一种时尚,在2008年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的双重影响下,健身热潮将会愈演愈烈,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健身空间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其空间分布和环境也会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训练者在选择健身场馆时要综合考虑,为自己的健康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利.我国公共体育设施的发展及改革路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7,53(2).
[2]董新意.建筑形式设计的象形与象征[J].河南大学学报,2014(6).
[3]廖晓淇.中小型体育场馆建设思考——从北京东单体育中心说开去[J].体育文化导刊,2009(8).
[4]沈逸蕾.健身房运动环境的研究与分析[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2.
关键词:新加坡;医疗建筑;环境设计
0前言
新加坡国土面积为716.1平方公里(世界排名197名),总人口约547万人(世界排名114名),人口密度达到7615人/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3名)。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说:“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有阳光就够了。”新加坡这座小城,利用阳光、风等上帝赐予的财富,通过环境设计的手段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始终在绿色节能的道路上探索前进。在新加坡这样一个人口密度高、资源短缺、幸福指数低的国家,凭借强烈的能源危机意识、可持续发展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短时间内将其打造成绿色的“花园城市”,医疗保健体系达到亚洲第1名、全球第6名,[1]拥有8间公立医院,以及包括肿瘤、心脏、眼科、皮肤、脑科和口腔护理在内的6家专科医疗中心。其中邱德拔医院已经获得15个新加坡和国际的设计奖项,包括著名的新加坡总统设计年度大奖、新加坡建筑师设计奖和年度建筑奖;黄廷芳医院获得新加坡绿色建筑最高级别奖“绿色建筑标志白金奖”;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是新加坡最大的国立医院之一,拥有31个病区,900张床位。
1新加坡医院设计
新加坡位于北纬1°20′,具有持续炎热、潮湿的气候与丰富的年降雨量。年平均温度年平均值26.6°C(每月平均温度有1.1°C左右的温差,昼夜温差从23°C到34°C)。年平均相对湿度80.4%(最高值82%和最低值79%)。因为新加坡只有716.1平方公里大小的国土面积,气候条件在不同地区区别不大。新加坡还有两个轻微变化的季风季节:东北季风(11月至5月)和西南季风(5月至9月)。新加坡炎热和潮湿的气候决定了需要合并减少建筑热负荷等生物气候和被动策略的优化建设方向与合并遮阳篷保持自然通风热舒适的医疗环境。
1.1立体花园式——邱德拔医院
邱德拔医院的前身是亚历山大康复中心,在新加坡义顺地区的一个巨大的湖边。为保持其园林式康复空间的传统,拼接其独特的环境优势,英国RMJM建筑事务所萌生出营造“花园医院”的一个构思。让患者在建筑与景观的融合中,在医院与社区的融合中忘记他们是在接受治疗。为了达到这样一种融合的目标,邱德拔医院不设围墙,社区居民可以进入医院享用美食广场、商店、操场,甚至屋顶菜园,居民可以到医院锻炼,下课的学生可以到医院公共空间复习功课,让医院成为社区的一部分;全方位立体绿化覆盖到下沉庭院、花池、露台、阳台、屋顶花园,并且病房设有花台。大规模的下沉庭院中心舞台引入光和绿色植物;铝制的遮阳篷和轻型货架提供耐候性,同时庭院、屋顶花园和全高度玻璃承受慷慨的采光和通风。“花园中的医院,医院中的花园”就是市民给邱德拔医院的最高评价。自2010年项目竣工以来,新加坡卫生部的调查显示:环境优美的邱德拔医院获得了病人86%的满意度。在1万1000多名受访病人与看护者中,邱德拔医院也是最多人愿意推荐的公共医院之一。
1.2建筑与景观的融合——黄廷芳医院
2015年6月30日正式投入服务的黄廷芳医院以及裕廊社区医院位于新加坡西部裕廊东地铁站旁,是一所拥有700个床位的综合医院,与毗邻的拥有400张床位的裕廊社区医院共同组成了裕廊医疗集团。医院临近地铁站,被商业建筑环绕,嘈杂的场地位置是黄廷芳医院最大的挑战。于是香港HOK与新加坡CPG集团决定采用由内而外的设计方法,以病人为中心。尽可能地多创建花园空间,尽可能在病人窗外景观上发挥创造性,尽量为病人及员工减轻来自道路和周边的购物商场的噪音。于是“让每一位患者都拥有一扇窗”的概念应运而生。每张病床都紧靠窗户,并且可以看到外面的绿色植物,这样的设计相信可以帮助病患更快的恢复健康,这也是在众多公立医院中唯一采用这一设计的医院。
1.3细节决定品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成立于1985年,是新加坡最大的国立医院之一。医院总体分三期建设,目前拥有1200多个床位。已投入运作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医疗中心就坐落在肯特岗地铁站上方。值得注意的是,国大医院与其他医院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在于它精妙的细节化设计:医院入口连贯的雨棚系统在多雨的新加坡显得特别的重要。虽然空间并不“高大上”,但这个条形使大堂显得亲切、实用、舒服。卫生间的设计尤为自豪,室内外地坪是平的,方便人员行走而不会因此而摔倒,当然地面排水组织也非常合理和充分。
2新加坡医疗环境设计特点
通过对以上三家医院的针对性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新加坡医疗环境设计的特点:紧凑的规划布局、严谨的建筑美学、完善的医疗工艺、先进的设计理念、多元的共享空间、生态的景观体系、高效的信息系统。在空间利用方面,邱德拔医院充分利用每一个空间来创造绿色医疗环境。它的每一层楼都布满了绿色,使人放松和振作。医院由三座大楼组成,围合着一层以及地下一层的下沉式庭院;黄庭芳医院独特的扇形楼面布局保证了医院的每个病人,无论住在哪种类型的病房,其床位前都有自己的、“面向花园”的“专属”窗户;国大医院入口连贯的雨棚系统以及架空层的利用对于炎热多雨的地区值得借鉴。在采光通风方面,邱德拔医院病房楼的朝向利于“捕捉”盛行的北风和东南风,使进入室内的风速达到至少0.6m/s,给病人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温度,同时减少了60%的空调使用能耗;黄廷芳医院使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来分析日晒、遮阳、通风气流和比较风流动模拟病房。在节能减排方面,邱德拔医院在东、西两面安装了严格设计的外部遮阳篷,使用了高性能玻璃窗和最佳保温隔热的不透明外墙。在绿植景观方面,邱德拔医院建筑外立面的景观墙布满了使用滴管过滤系统的气生植物,形成室外卫生间的私密屏风,室外的浅水植物为生态池塘提供了主要的水循环过滤系统;黄廷芳医院开启“一床一窗且一花台”的模式,让病人参与到种植花草的过程中来,形成了健康的、阳光的活动氛围。在导向标识方面,邱德拔医院采用清晰、明快、醒目的指示标识;黄廷芳医院的门诊房间号的字特别大,而且有不同的颜色,确实方便病人特别是老年病人就诊;国大医院护士站与候诊区标识清晰、色彩鲜艳明快,而且用色彩标识食物的健康指数。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曾自豪地将新加坡的医院建设总结为,“在确保人人都享有必要的医疗照顾的同时,我们并没大量地耗费资源,也没有让病人等待过长时间。”新加坡就是这样一个将有限资源无限利用、引领绿色建模新潮流的一个优秀典范。新加坡的医院传达给我们的启示不仅是对于传统医院定义的更新,也是对传统绿色建筑与景观的更新,这使我国医疗环境设计领域看到了前进的方向与学习的动力。尤其是对我国华南地区的借鉴意义更大、影响更为深远。医疗环境不仅仅起到一个治疗装置的作用,同时应该和现代医疗技术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那些人类本身就具备的“治愈力”,这一设计理念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崔磊,段建军,王玉嘉.对新加坡医疗保健体系的分析与思考[J].建筑技艺,2014.
关键词:旧厂房;艺术工作室;改造利用;空间营造
1旧厂房改造的整体思路
相比从零开始建造一个新的艺术工作室,改造旧厂房建筑更富有挑战性,因为旧厂房已经具备了建筑的总体框架,要在此基础上去设计艺术工作室,将艺术工作室建筑的要求融入到旧厂房的原有建筑当中。因此他在构建过程中需要把握很多特殊的问题,我们应该整体把握这两类建筑的特性,对此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点内容。1)旧厂房从文化属性上看,属于工业文化的遗产,在改造过程中从文脉传承的角度看,不应全部抹去这种特性。在改造过程中应当保留旧厂房通常风格独特。2)旧厂房作为工业建筑,体量较大。依照工作室的规划大小应当适当进行剪裁。旧厂房外形大多老旧,因此应当考察其结构的安全性。3)旧厂房在改造过程中,其结构设计应当服务于工作室的建筑功能需求,因此其功能空间需要从新设计。将旧厂房改造成艺术工作室,其改造过程中,既要使其具备新的建筑文化性,同时也应保留其原有的建筑文化特点,即应是一个保护建筑与传承文化的过程。在建筑的功能空间设计、风格设计上,应当以改造后的建筑需要为准;另外还要考量结构的稳定性,保证改造后结构的安全性.
2旧厂房改造艺术馆的设计策略—以东京高桥裕子艺术工作室为例
2.1东京高桥裕子艺术工作室概况。日本艺术家高桥裕子为了工作需求,选取了一栋位于东京押上地区的老旧废弃厂房,意在将其打造成自己的艺术工作室。该厂房为钢结构,与东京晴空塔接近。该改造项目的改造由Schemata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接手。本次项目准备设计层一个三层建筑,底层准备构成一个一个多功能的办公场所与艺廊空间,底层与中间层设置一个夹层,作为一个舒适、可供观赏的休闲空间,中间层则设计成和服的陈列室,同时需要具备承接其他的各种各样的活动的功能。顶层则作为艺术家的私人空间,包括办公室和植物温室。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多功能的艺术空间,不仅承担着展览的功能,还包括了办公、设计以及绿化。设计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2.2东京高桥裕子艺术工作室设计理念。艺术设计包括建筑的装饰设计以及空间设计,要求不仅能够创造一个舒适、美观的空间,同时其设计还能对建筑或者自身展示的展品进行解读,使艺术的主题更加突出。术的环境设计必须要与其主题相协调,在建筑空间、装饰中无不体现着这一主题。但实际上,很多艺术工作室的室内设计都达不到这个标准,或是设计与主题不搭调;或是设计太过精致,以致喧宾夺主;还有的甚至完全相冲突等。因此在设计中,务必要严格按照弱化装饰,突出主题的要求,做好背景色彩的合理搭配、选取合理的材料等,使其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现代艺术工作室的设计还要做到符合一些基础的功能,包括方便参展者和工作员的流动和集散。不同的高、宽、长尺寸的室内空间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低矮的空间会给人压迫和紧张,宽大的空间则容易让人感到辽阔和陌生。艺术工作室作为一个工作和展陈空间,从使用性质上来说属于静态空间,设计时并不能一味追求宽大,也不能过于狭窄,因为过于高大的空间,容易给人产生一种渺小、陌生的感觉,使空间的感染力下降。过于窄小的空间,则让人感到压迫和不适,同时太过拥挤不利于参观者停驻欣赏。在设计中,尺寸设计应当结合人的使用需求和心理尺度。使展品成为空间的主体,让参观者能够尽情、自由地参观。
3旧厂房改造成艺术工作室的设计方法
3.1内部划分空间及界面。在旧厂房改造成艺术工作室的室内空间设计时,可对原厂房内部空间形态根据艺术工作室的需求进行改造,重构空间形态。在改造时通常遵循以下的设计方法:另外改造过程中,原先厂房的路径的作用已经不在,因此随着建筑功能的改变,路径也因进行变化,艺术空间中,艺术家、展品、游客等的进驻,使得面向于工业生产的道路转向多元化。因此必须就其廊道空间与及路径进行改变,使其符合艺术空间的需求。设计师在改造高桥裕子工作室的过程中,将旧厂房分为了三层,底层是一个多功能的办公场所与艺廊空间,底层与中间层还有一个夹层,是一个舒适的休闲空间,中间层则设计成和服的陈列室,同时承接其他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单口相声表演。顶层则作为艺术家的私人空间,包括办公室和植物温室。3.2朝向与采光。光是一个空间环境表达关键因素,光线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规划空间界限、营造特色的空间感受等。因而这旧厂房改造成艺术工作室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合理的设计光线,提升艺术工作室的品味与情趣特点。高桥裕子工作室所用的整栋厂房的朝向为西北、东南朝向。自然采光条件优越。光照设计分为自然光照和人工照明这两者。自然光照可采用顶部采光和垂直采光。前一种即为院内空间的上方,光线垂直而下。垂直采光则是通过门窗侧面空间照射进自然光,两者都要考虑自然光线能够达到的照明深度、光线强度,当在光线较弱是,就必须开启人工照明。比如说下图高桥裕子工作室的顶部采光设计。另外按照改造的规划,侧面的墙体除去剪力墙以外,整体换为玻璃幕墙。窗口能够直接照射或者漫射进光线。与自然采光相比,人工照明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它能够稳定、全时段地供应灯光,且能够主动去营造空间氛围。人工照明对于现代建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设计要点。对于艺术工作室的设计来说,照明方式的选择、灯具形态的选择、光线、色彩的选择等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他们以独特的组合,能够通过色调、明度与形态营造一个极具魅力的空间环境。因此,旧厂房改造过程中,人工照明需要在考虑基础照明功能的基础上,清晰地照亮室内设施,另外还需采用特殊的灯具、灯光色彩,烘托出环境氛围。3.3空间色彩设计。色彩是人们感知空间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环境设计中,对于色彩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色彩并不体现在某一个方面,并不只是说墙体、地板、顶棚这种结构的色彩,还包括了内部家具、装饰、门窗、灯光以及植物的色彩。这些事物都是有色彩的。整个空间中,其环境色与重点色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两个点。就艺术工作室的室内色彩选择上,应当结合建筑自身的风格、艺术工作室的具体功能,对于新旧部分的色彩关系进行调整,选取一个主色,再加多个辅助色彩,让内部一切的陈设、灯光等都围绕这些色彩进行搭配,使得色彩的主次得当,令人惊艳。高桥裕子工作室采用的主色为白色,对于支撑的构架,原本建筑的框架、防火板及其他的板材,全部采用白色这中中立色彩进行处理,白色是一个白搭的背景色,几乎能与任何色彩相配,同时又不争夺其光明,并大面积的白色给人洁净、高雅的感觉。对于地板、展示台、椅子和部分隔墙,则采用了浅黄棕色,这种颜色贴近自然,且比较低调,与白色一起很好地构成了整个空间的背景色彩,给人温柔、舒适的感觉。3.4空间材料的选择。不同的材质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因此在室内的环境设计中,材料选择与搭配合理与否关系到整体空间给人感受的好坏。一个合适的材料设计,应当是与建筑主题相呼应,能够让人感受到温馨、舒适,并对建筑内的事物起到衬托的作用。比如说对于历史艺术馆而言,一定要突出其历史性、文化性,因而采用传统的木质就非常的合适。而旧厂房改造还具有另一种特殊性,因为建筑内有些材质是已有的了,各种室内材料的选择,往往会受到原有建筑的影响,且通常原有建筑材料与新加入的材料在结构、特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在改造高桥裕子工作室时,考虑到了旧厂房已有的各种材质,为了使新加入的各种材质需要与之相融,在搭配上避免材料之间的突兀。改造设计中,我们可以挖掘旧厂房建筑本身的材料特性,比如说废弃的管道、桁架、砖墙等,将其作为设计元素带入到艺术馆中,营造一种独特的空间魅力。3.5功能与动静分区。平面布局要从使用者赋予的功能出发。作为一个及展览、工作与休息的建筑空间。为了将工作与休闲分开,大致可以分为静区和动区,减少展览与工作、休息之间互相干扰,在设计上,将一层作为艺廊空间,中间层作为陈列室,顶层作为艺术家的工作休息空间,有一个中间的陈列室,很好地将喧闹的底层和顶层隔开。
4结语
现阶段,我国对旧厂房改造成艺术工作室的实践案例还比较少,但也有一些优秀的改造成果。就当前整体的改造情况来说,很多改造的规划存在思路不明确、方法不恰当等问题,使得改造过程花费过多、改造成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本人对于旧厂房改造成艺术工作室进行系统地分析,其中包括设计的思路、改造的具体部分以及环境设计等几大要点。并对空间布局及界面设计、光照设计、空间色彩设计和空间材质的选择也进行了浅在分析。最后通过对优秀的旧厂房改造成艺术工作室实例进行分析,挖掘出旧厂房改造的现实问题和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潘冬东.福州旧厂房改造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J].福州党校学报,2017(1):75-80.
[2]肖冰,赵园生.基于“城市触媒”的旧厂房改造研究——以鄂尔多斯康巴什热源厂改造为例[J].建筑技艺,2016(11):99-101.
[3]郑美艳,王正伦,耿文光.旧厂房改造为体育设施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8):127-132.
[4]任高鹏.旧厂房改造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
[5]艾萌,范桂芳.旧厂房改造节能技术体现——以乌海市青少年创意产业园为例[J].建筑节能,2016(3):106-109,118.
[6]任庆昌,汤燕良,黄开华,等.城市旧厂房改造规划探索——以广州黄埔区旧厂房改造专项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5(8):100-104.
[7]程智力,任高鹏.浅析旧厂房改造设计中各界面的处理手法[J].艺术教育,2015(7):271.
[8]张磊.楼梯在旧厂房改造中的革新设计[D].青岛科技大学,2015.
[9]武乾,余晓松,武晓然.旧厂房改造项目的进度影响因素分析——以西安某创意产业园改造项目为例[J].项目管理技术,2015(3):9-14.
[10]罗鹏.广东省“三旧”改造中旧厂房更新改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11]王春生.旧厂房改造、利用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法探析[D].云南艺术学院,2012.
[12]柳红梅.基于旧厂房改造的盈利模式分析——以大华纱厂为例[J].能源与节能,2011(10):68-70.
发展园林绿化,丰富景观设计
在城市大环境下,绿化与建筑、绿化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大连在沿袭传统的园林绿化手法的基础上,借鉴欧式造园手法对城市的一切自然特征,对山、海、土地、植被及其环境进行了全面“包装”,让人们视线所及之处都是生机盎然的树木、草坪和点缀其间的花卉、灌木、散石,这一切让人仿佛感受到欧洲的园林风光。而其间的委婉清丽又符合东方民族的审美情趣,创造了具有视觉美的开阔、通透、大气与豪放的与大连城市风格相吻合的外向型城市景观。
从1993年开始,市政府开展了道路、公园、广场破墙透绿工程,经过了一系列环境综合改造之后,人与大海拉近了距离,无论是乘车还是漫步街头,市民都能看到广阔无际的大海,感受扑面的海风。这是将自然环境(蓝天、碧海、绿地)成功地引入都市环境中来的范例。大连劳动公园、中山公园和儿童公园是闹市区仅有的三处有山无海的供市民散步、游憩的城市公园,同样经过一系列的环境综合改造后,使绿地最大限度地展示在喧嚣的都市里,把公园景色融于城市环境之中,成功地在闹市区中为市民造就了一片绿洲。
以种植大面积草坪为主的人民广场,强调色彩的统一性,增强绿化的可观性。放眼望去,满目翠绿,花团锦簇。同时变线性空间为开敞空间,将原有的绿化高墙移走,代之以低矮常绿的灌木,使得过去被繁密的绿化树形遮挡和分割的城市空间由单一变得丰富、生动,广场周边的建筑也映入人们眼帘。围绕广场四周建设的大型音乐喷泉,给绿茵如毡的广场平添了几分流动感和跳跃感,变原来的静态广场为动静结合的广场,使其更富有诗意和韵味。构成了动静结合、活泼生动、丰富有趣的城市开敞空间和景观。
以人为本,营造贴近自然的居住环境
大连属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在地形竖向高差的处理上不尽人意,出现了很多高高的挡土墙,虽然依山傍海,可是在居住区内却很少见到青山绿水。
近年来,大连在居住区环境建设方面有了长足进步,设计和施工人员摒弃大填大挖的简单手法,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尽量保留和维护自然风貌。如顺着山的落差和水系走向,随高就低,因地制宜地设计场地环境;利用曲线柔美的造型,创造一个既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功能齐全,又富有情趣的休闲环境;住宅单元随自然地势变化而呈现高低错落之态,并且可以前出后退,形成丰富的天际轮廓线和别致的空间环境;小区住宅建筑布局疏密得当,宅间树木葱笼环抱,园林绿化和园林小品亲切宜人,并从视觉上渗透到各个住宅组团中去,绿化、林荫道与绿地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环境体系,营造出充满阳光、空气新鲜、具有亲和力的居住环境。
城市环境与建筑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和体现,建设现代化的城市,要做好空间规划和环境设计,努力发展自己的城市特色,创造和形成具有地方性的建筑环境,提高文化品位,丰富人居环境的文化内涵,使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和城市文明得到同步发展。
作者单位: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收稿日期:2001年11月
明泽苑住宅小区
关键词:空间;合理分割;光线;利用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空间的合理分割
对于室内设计来说,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空间的合理分布。布不合理,会浪费很多资源,使用起来也不方便。布合理,并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基本的任务。一个设计师要勇于探索时代和技术赋予空间的新形象,不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意识。我认为,室内整体空间中所必须具备的建筑构件,如柱子、墙面等,一定要结合功能的需要来加以装饰,共同构成室内环境的美观。
某院图书馆设计中,利采用办公桌椅、灯具、多媒体设备等一些具备实用功能的组件,利用它们相对地可以脱离界面布置于室内空间里的特征进行设计布置,使它们成为整个设计的一部分。取得了实用和观赏的双重作用,都极为突出。它们尽管有些时候并不是处于室内最中心的位置,比如灯具,但是由于实用的关系,一定在视觉中处于显著的位置,直接与人进行打交道,所以对图书馆整体环境的构架和文化气氛的烘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门是一个建筑物的最重要的位置,它对建筑物的重要性,相当于脸对于人的重要性。某图书馆的主体建筑基本上是一个长方体形状,因此,作为这个建筑一部分的大门,要与它相协调。出于这个考虑,设计者将它的入口设计成长方形。这道门共分为四层,每一层都采用规格和尺寸一致的条状造型,其中一条嵌进建筑墙面,三条突出来。突出的三条门柱在原本平面的建筑墙面中形成一个凸起,显得很引人注目。这三个造型柱没有承重的功能,不具备实用性,但是使整体建筑不显得那么平板,有视觉上的审美怠义。读者通过大门时,尤其是在有阳光的时候,可以感觉到光线从每一个造型柱的空隙中照进来,好像是通过重重的大门遨游知识宝库,但是进入宝库的过程并不显得单调,反而十分美好。从这个方面来说,它就具备了象征的意义,能给堵着带来无尽遐想。这就是恰当的空间布置所带来的美好感觉。
图1 某图书馆大门造型柱正面
图2 某图书馆大门造型柱侧面
在进行空间设计时,采用了中国传统民居里面所特有的一些结构元素。比如天井的利用,天井的下方,就是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在传统的民居里,天井具有采光的功能,而天井下方的蓄水池,又具有防火的功能。不过,这仅仅是就这种民居结构的表面功能来说的。深层次的文化原因,还在于人们对于风水的看法。所谓风水,简单地文字来看,就是风和水。房屋要通风,空气流通,人体体内与外界的能量交换才顺畅自然;而水则是生命体的基本成分,人体内有百分之七十的成分都是水。这些并不神秘,也不是迷信。
用现代的科学术语来看,就是学者们所认为的,自然界的超微离子和磁场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正负影响,且认为在自然界中任何物质都会产生与人体发生作用的超微离子和磁场,这些能量也随着环境不断改变,也随着人体自身的场态信息的改变而改变。
因此在一个图书馆的大厅里,采用这种传统的风水观念并结合现代的技术材料,设计这么一个蓄水池,也是很必要的。在审美视觉上,它也打破了平整的地面的单调性。很多时候,设计者都认为,室内设计中的空间布置中,审美性一定是基于它的实用性,或者反过来,实用性也大部分都有它的审美功能。
传统的大学图书馆,藏、阅、借、管布局是固定分隔的,按其服务对象及所提供服务的内容而分害成小块,是一种近似封闭状态的空间布局,给读者带来很大的不便。而现代国外的一些图书馆建筑打破了这种封闭结构,以人为本,阅览区采用大空间、灵活隔断的大格局。
图3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图书馆
2光线的合理利用
光环境在任何室内设计中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而对于图书馆而言,这个因素尤其重要。好的光环境会对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感受产生积极影响,它能给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场所,能振奋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
光环境设计是现代室内设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不是说传统的建筑中就不考虑这个因素,而是说,直到现代,才正式在学理上提出这么一个概念。所谓光环境,就是由光照射于建筑物的内外空间时所形成的环境,包括了室外光环境和室内光环境。室外光环境是在室外空间由光照射而形成的环境。它要求光线要满足物理、视觉、心理、美学、社会等方面的要求。而室内设计师要考虑的主要是室内光环境,它是指室内空间由于光照射而形成的环境。
它除了要满足物理、视觉、心理的功能外,还要求满足人体功效学及美学等方面的要求。光环境设计的目的是追求合理的设计标准,使用节能的照明设备,引进自然光线,美化室内环境,使科学与艺术完美融为一体。国内的许多图书馆的阅览室中,对光线的设计都十分美观实用。例如武汉大学图书馆的一个阅览室,通过灯光营造出一个静谧的环境,方便了学生的学习。
人类来自于大自然,从心底里热爱大自然的美景,即使在现代的房子里也常常希望能把阳光直接引入室内,消除室内的黑暗感和封闭感。尤其是顶光和柔和的散射光能使室内空间更为亲切自然,并且随着光影的变幻,能使室内的有限空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设计者一向都认为,光环境和空间两者之间其实是互相依赖的,它们有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脱离了空间而孤立地谈论光环境,空间中只有光的存在,才能使眼睛发挥它的功效,才能在空间辨认人和物体的存在;同时,光环境也是存在于空间中的,并以空间为依托显现出它的状态、变化及表现力。合理的室内光环境的营造,还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功效。因为天然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其实,直射阳光进入室内,还可以给人们提供时间信息,同时也可以可增加室内视环境的情趣,赋予人有大自然的感受,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所以在进行光环境设计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自然采光。设计者仔细考虑了图书馆的窗户面积和方位,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室内装修也采用浅色调,增加二次反射光线,通过这些手段,图书馆能够获得足够的室内光线,至少在白天能减少人工照明,节省照明能耗。除了金字塔式的采光顶之外,还有其它很多种类的采光窗作为建筑构成的一个元素。
以往的室内设计师在考虑采光时,都是假定天空是阴天,没有将阳光直射的场景考虑进来,对阳光多变所引起的采光不稳定,过热,眩光等问题采取直接避开的态度。但是由于节能环保理念的产生和逐渐影响,现在的许多设计师都开始将阳光本身的变化纳入到室内设计中来。
国际照明委员会还编写了《国际采光指南》,为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和标准。这本小册子指出:“利用晴天采光计算方法设计采光,约可减小巧%的开窗面积,具有重要的节能和经济意义。”这点应该给我们室内设计师很多启示。某图书馆的设计中这层透明的玻璃,,设计者对于金字塔采光顶的应用,就考虑到了这个因素。透光能抬头看到室外更为高大的建筑物,还有蓝天白云,偶尔飞翔而过的小鸟。冬日的晴朗天气,坐在这个玻璃金字塔采光顶下面读书,会觉得非常温暖。而大门口造型立柱的间隔设计,同样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水体设计;环境设计;动态效果
自古就有“吉地不可无水”、“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水是生命的载体,体现了生命的灵动。随着城市的发展与人对生活质量需求的提高,水体设计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已不再限于水景园、公园或私家庭院,而以各种形式出现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为环境空间增加了动态生命活力。
1 水体设计的形式
环境设计中水体可以呈现出许多形式,但都基于水的三要素:形状、声音和色彩,在水体设计中形状是最重要的因素。水体设计所呈现的各种形状的灵感都是来自于大自然,与许多事物进行呼应形成水韵之美的各种性质;水体流动产生的声音可呈现出各种类型,如静缓的溪流声,湍急的瀑布声;流水与岸边的动植物反映结合而成的移动水景,形成了环境多姿的色彩。
在环境设计中水体的设计形式不是凭空想象,要将环境中人的需求作为依据,拉近人与水之间的亲近感,即当人处于环境中看到眼前的水体设计时,能情不自禁去玩赏。人处于流动空间的水体中时,其不同的设计形式、空间尺度,可让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环境中的水体与各种质感并置,可超越陈旧的水体形式,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尤其是当水是动态或静态的时,观者的感受都会被水的流速和质量所牵引。
1.1 喷泉。喷泉的水的流动及产生的流水声,可以增添环境的活力,不同的喷泉设计形式作为一种艺术可供人欣赏,吸引人去游玩,因此,人与水互动的过程也增加了环境的活力,使得环境有静态转变为动态。在环境中,喷泉的水还可以用于调节环境的微气候,也可为人降温。
1.2 水幕墙与流水。环境设计中为了某种特殊需求,比如降温、为环境增加人文美感,会设计水幕墙。水幕墙在流动时产生了声音,水蒸汽与空气互动,降低了空气温度,同时水幕墙的设计形态增加了视觉效果。不同水幕墙的设计形式会让人形成不同的心理感应,或兴奋或优美或静谧之感。水幕墙的不同设计类型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水的流动性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介质传入到人的耳朵,人有听觉感受到的不同声音的类型对环境空间形成不同的感情,即情与景的交融。在听觉得基础上在加上视觉的体验,环境空间的层次与序列就展现出来了。
1.3 流水。无论是规则式城市广场设计,还是自然式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水渠和小溪中的流水为环境设计增添了趣味性和装饰性。
1.3.1 规则式流水:一般采用修筑渠道建成的规则流水。流水渠道一般用砖或天然石材等进行镶边,釉面砖或者彩色砖分砌渠道的两侧,或用青石、花岗石、鹅卵石等铺铺设渠底加以装饰。一般简单的渠道可直接用混凝土进行一次性浇筑而成。 此类设计常见于风格严谨的城市现代环境景观空间设计中,随着环境设计的发展在比较西式、现代的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也出现了这种设计。
1.3.2 自然式流水:多为曲折狭长的带状形水面,在环境设计中常以小型溪流造景为主,并有强烈的宽窄对比。
1.3.3 落水:落水是指利用天然形成的断岩、峭壁、陡坡或人工建造的假山等形成陡崖梯级,使得水流经时造成水流层层跌落,形成叠水、瀑布和溢流等景观。
(1)瀑布:瀑布根据跌落形式可分为:幕布式瀑布、丝带式瀑布、滑落式瀑布、阶梯式瀑布等。一般瀑布的落差与所需水量成正比例关系。(2)叠水:叠水是瀑布的变异形式,它突出的是一种非常有规则的阶梯式的落水形式,强调人工设计的美学创意,让环境增添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叠水是落水在移动中遇到阻碍物或平面而短时水平流动,水的高度、流量及承水面都可根据需要人工设计来控制。 它是水体设计中根据地形就地取材、并美化地形的一种理想的水体景观设计,具有非常广泛的利用价值。(3)溢流:池水满盈而外流谓之溢流。溢流大多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人工设计,根据所需的水池或容器面积的大小、形状和层次决定溢流的形态。在特殊的环境中,当水从弧形的边沿流出徐徐落下时,形成无声垂落的水幕,会产生一种非常美妙的梦幻效果。
2 水体设计与人的心理
人的心理是通过外部环境的映射而产生的,无水的环境让人产生一种沉闷、毫无生气的压抑心理,更加现实无水环境的死寂。环境设计中增加了水体的设计后,水的灵动让环境死而复生,人的心理也由忧郁、沉闷自然转为愉悦、轻松,赋予了环境活跃的生命气息。
2.1 景象:水的形态是动态的、多样的。在环境设计中,水的形态是可以人为设计的,根据设计方案可将水设计成安静的、高速流动的、细浪涟漪的、波光粼粼的、晶莹闪烁的等各种类型的景象。不同的景象会让人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水面的波光使水景空间看上去是游动的,使人有种浮游飘洒的情趣;水与岸边的动植物呼应形成的倒影使环境空间扩大,让人心胸开阔,思想活跃,产生新奇的联想;光线照射到水面形成反光,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视觉后,会感觉环境的空间栩栩如生。
2.2 声音:人对环境的感觉本质上是对环境中某种事物的感应,情有景生,景有声造,静谧环境加上缓缓的溪流声,使人心情安静、放松;湍急的流水、汹涌的波浪溅起的水花又会让人产生激情、兴奋之感。
2.3 触摸:水是动态的,因此是活跃的,它吸引着人们去近距离接触它。人们用手和脚去接触水,或者下水嬉戏,当触摸到水时,会产生一种清凉舒心的感觉。流动的水与静台的水,即动态与静态的呼应,这种一动一静的对比增添了环境的无比趣味性,进而愉悦了人的身心。
2.4 嗅觉:环境中的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传递到空气中,改变空气的味道,使环境空气时时处于一种动态的生物链中,避免空气的污浊,给人带来舒适的生活空间。
3 结语
水是无形的可根据设计形式形成各种水的形态,在环境设计中水以其无定型的变化艺术形态及丰富的人文内涵,一方面使得环境设计更加优美,一方面给人提供了怡人的空间视听效果,一方面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圈:为水生的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同时深化了环境设计的意境。
水体设计在环境设计中,可以设计成静态水和动态水,不同的形态都可以使环境设计产生动态的效果。环境设计中静态水的设计给环境创造出一种平稳、安定的意境;动态水的设计给环境制造出生动、热烈的情境。
水是单色物质,水体的设计在环境设计中使得单色的水变化着无穷的色彩,水的动态给环境产生了动态效应,相应的环境的景色设计也让水体产生了动态美感,形成了水中有景,景中有水。水体设计可以将环境设计的景观分隔,将环境空间划分,增添了环境的视觉效果、趣味性和装饰性。从古自今,人类对自身的生存环境从未间断过改善,水体设计也不例外,为了满足人类对生存环境需求的不断提高,水体设计已是环境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构件。
参考文献
公共环境艺术与交互设计
1.公共环境艺术的概念
公共环境是英语国家学术界近年来常用的概念之一。公共环境就是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而公共艺术所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从艺术的角度来考虑和对待公共环境,是人类优化生存状态、优化自身境况的一个重要方面。
每一种城市公共环境最后要和不同的社会活动结合产生不同的场所。每一种场所又形成了不同的场所精神,它们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职能、场所职能密不可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政治性场所;(2)文化公共场所;(3)商业公共场所;(4)一般性公共场所;(5)娱乐休闲性公共场所。总体来看,公共环境的最大特征是开放性。它对处于此空间当中的所有观众都具有开放性,公众可以与之交流,提出意见和建议。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共艺术是多样介质构成的艺术性景观、设施及其它公开展示的艺术形式,它有别于一般私人领域的、非公开性质的、少数人或个别团体的非公益性质的艺术形态。
2.交互设计的理念与内容
交互设计,又称互动设计是指设计人和产品或服务互动的一种机制, 以用户体验为基础进行的人机交互设计是要考虑用户的背景、使用经验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感受,从而设计符合最终用户的产品,使得最终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愉悦、符合自己的逻辑、有效完成并且是高效使用产品。
交互设计的目的包括,有用性,易用性和吸引性的设计和改善。特别是进入数字时代,多媒体让交互设计的研究显得更加多元化,多学科各角度的剖析让交互设计理论的显得更加丰富。现在基于交互设计的产品已经越来越多的投入市场,而很多新的产品也大量的吸收了交互设计的理论。
交互设计在公共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1.公共环境设计中的交互因素
“交互设计”是公共环境设计的方法之一,只有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得公共环境更加有感染力。交互设计存在于设计的各个阶段中。不论是环境的整体规划还是建筑设计,或者是公共景观设计,甚至是整个环境设计相关的构成元素都是交互设计的内容。只有这些元素相互作用,统一在一起才能保证交互设计的有效进行。同时交互设计在不同的阶段里涉及的形式内容也是不一样的。
“交互设计”在公共环境设计中应注意的因素:首现,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结合。在设计时应充分考察周围环境的情况,并在设计中融入城市文化内涵与地域性特色。其次,站在市民的角度考虑它的功能性。交互设计理念运用到公共环境的目的是满足公众的使用要求由单向变为互动,使市民更合理的使用其功能。最后,注意交互信息的及时反馈。
2.交互设计的原则
交互设计在公共环境中的体现中,互动性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互动性贯穿于整个公共环境作品的全过程,与传统的公共环境最终呈现的作品不同,它体现的更多的是与大众的互动性,设计原则中最主要的就是互动性、体验性、科技性等。
(1)互动性原则
互动性具有双向传导的性质,参与者是主动的参与到作品中,而不是被动接受。参与者与作品间的直接互动,他的行为可以改变作品的色彩、质感、影响等。参与者以触摸、发声、空间移动等不同的方式来引发作品的转化。
(2)体验性原则
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观众可直接参与,他们的体验过程、心理因素、情感因素都可以促使每个作品的完成。设计者给予观众独特、互动的体验,以获取充分的人性化的价值体验。根据他们的体验感受再进一步设计改进作品。设计多个体验角度和体验点,并且要有层次之分和联系关键点。这样才能保证观众在互动中体验不同的感受。
(3)科技性原则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新的材料技术、电子信息等高科技蓬勃而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发展。设计中加入高科技的手段,来增加作品的生动性与表现力,使作品具有“动”感。激发市民的参与热情,来提高作品与人的互动性。
3. 交互设计在公共环境设计中的具体案例
(1)城市触点墙
多触点技术、虚拟体验技术等新型交互手段首先广泛的应用到手机上,被大家所熟悉。城市墙为市民提供本市的城市文化、道路交通、旅游景点、饮食住宿等多方面信息,以及很多交流平台也在城市墙中有所体现。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众的交流互动体验,创建了市民与城市信息的互动平台,为市民创建了获取信息的便利设施。
(2)信息共享平台
人们熟悉的手机短信就是信息共享的最熟悉的案例,信息共享常以点对点的方式传输也有一点对多点的发送。广场的公共空间中安置的LED屏幕,作为街区公共设施的一部分,它一方面承载的商业功能,另一方面传递了公共信息。市民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将自己的祝福或其他短信在大屏幕上,完成了市民本身与信息传达的互动。
4.公共环境交互设计研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