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营养与健康

小学生营养与健康

时间:2023-06-05 09:56: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营养与健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营养与健康

第1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9-0123-02

【摘 要】目的 了解德阳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对德阳市2007年7520名在校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3.3%,超重率为12.9%,肥胖率8.4%;各年龄组学生营养不良率差异有显著性;中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超重率、肥胖率低于小学生,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男生超重率、肥胖率高于女生。结论 德阳市中小学生现时营养问题较为严重。应制定相应防治方案,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学生营养 现时营养状况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合理的营养能促进其生长发育、预防疾病和提高学习效率,而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均会对学习、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阻碍其生长发育。为了解德阳市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制定干预措施,笔者于2007年9~11月对该市7~18岁7520名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市直管学校在校中小学共7520名,年龄为7~18岁。

1.2 方法 按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进行身高、体重测试,测试人员经过统一培训。以《1985年全国学生7~1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为评价标准,将营养不良分为较低体重、轻度、中度、重度代替以前的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采用Visual Foxpro 5.0编程,录入的数据指标有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自动运行评价程序显示该学生的营养状况。采用SPSS8.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营养状况 7520名中小学生中,营养不良率为13.3%(1002/7520),以较低体重为主,占营养不良学生的90.1%,未检出中、重度营养不良;超重率为12.9%(972/7520),肥胖率为8.4%(632/7250);营养正常者仅占65.3%。

2.2 不同年龄学生营养状况见表1。

2.3 不同学习阶段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中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χ2=156.8,P<0.01),肥胖率低于小学生(χ2=37.0,P<0.01)。见表2。

2.4 城乡学生营养不良状况比较 城市学生营养不良率、肥胖率均高于农村学生(x?=9.1,P值均<0.01),农村学生超重率高于城市学生(χ2=3.88,P<0.05。见表3。

2.5 男女生营养状况比较 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χ2=92.5,P<0.01),男生超大重率、肥胖率高于女生(χ2=8.9,P值均<0.01)。见表3。

各年龄组学生营养不良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90.0,P<0.01),营养不良率在小学时期随年龄增长而上升,13~15岁(初中阶段)形成一个高峰,并在16~18岁(高中阶段)保持较高水平;肥胖率以10~12岁较高。

3 讨论

德阳市2007年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3.3%,低于全国2000年水平(19.5%),肥胖率(8.4%)与全国2000年的水平(6%~8%)接近,且营养不良以较低体重为主,营养不良总数的占90.1%,轻度营养不良只占9.9%无中、重度营养不良。提示德阳市中小学生营养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膳食营养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是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问题仍然较严重,中小学生肥胖率从7~9岁开始升高,10~12岁持续位于高峰,以后逐步下降,说明小学阶段是肥胖发生的主要阶段。因此,对学生肥胖的防治重点应在小学阶段,包括合理膳食、加强锻炼、营养健康教育和科学合理的安排生活制度。较低体重的主要原因是能量摄入不能充分满足旺盛生长发育的需求,或存在偏食、挑食、过多吃零食、盲目减肥、节食等。2种营养问题同时存在,导致学生的营养总体分布出现“双峰现象”,即肥胖、超重和营养不良并存,正常体重者比例减少。

中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超重率与肥胖率低于小学生,与青春期突增规律相吻合。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第2个突增阶段,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体重增长速度往往不如身高明显,加上学业负担重、活动量大致消耗增多,因而超重率与肥胖率均比小学生低,而营养不良则高于小学生。

第2篇

【关键词】 视力,低;龋齿;营养不良;肥胖症;贫血;流行病学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1-0057-03

保障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降低常见病患病率,是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策略。为了解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及变化规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笔者对上海市徐汇区2002-2006年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全部资料来源于2002-2006年上海市徐汇区监测点中小学校学生常见病年度监测报表。

1.2 方法 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试行)》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每年定期组织卫生专业人员对监测点学生进行检查、诊断和评价,并按要求进行质控。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录入与整理,根据数据资料特征,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学生常见病检出率依次为视力不良(60.68%)、龋齿(26.32%)、营养不良(17.79%)、肥胖(15.38%)和贫血(6.75%)。视力不良检出率处于常见病的首位,且仍呈上升趋势;营养不良以轻度为主,占84.49%;龋齿检出率处于学生常见病检出率第2位,呈逐年下降趋势;贫血检出率处于常见病的低位,且呈不断下降趋势。见表1。

2.2 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常见病变化规律 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均为中学高于小学。视力不良与年级相关系数r=0.867,P<0.05;龋齿与年级相关系数r=0.979,P<0.05;营养不良与年级相关系数r=0.681,P<0.05。肥胖、贫血的检出率则为小学高于中学,肥胖与年级相关系数r=0.885,P<0.05;贫血与年级相关系数r=0.468,P<0.05。见表1。

2.3 不同年份学生常见病变化规律

2.3.1 视力不良检出率变化情况 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份变化呈上下波动,小学与中学波动情况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新发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份变化呈下降趋势,小学与中学变化趋势一致。见图1。

2.3.2 龋齿检出率变化情况 学生龋齿总体检出率逐年下降(r=0.979,P<0.05)。中学生龋齿检出率逐年下降(r=0.942,P<0.05),小学生龋齿检出率逐年上升(r=0.98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龋齿填充率波动较大,2004年最高,达59.39%。见图2。

2.3.3 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变化情况 学生营养不良总体检出率2002-2003年明显上升,增幅达7.49%,之后4 a仅略有波动,时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中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2002-2003年上升明显,之后4 a呈螺旋上升趋势;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5 a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大,5 a共降低2.63%,时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肥胖总体检出率变化不大,时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中学生肥胖检出率2002-2005年变化不大,2005-2006年明显上升,增幅为2.44%,但时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小学生肥胖检出率2002-2005年逐年小幅下降,但2006年又有抬头现象,时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见图3。

2.3.4 贫血检出率变化情况 学生贫血检出率2002-2004年明显下降,2004-2006年持续保持在低位,时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中学生与小学生的贫血检出率随年份变化基本一致,见图4。

3 讨论

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学生视力不良、营养不良、肥胖检出率升幅不明显,但均高于国内其他省市的相关报道[1-4];龋齿检出率有下降趋势,但都居高不下,这4种常见病应成为该地区今后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一直处于常见病的首位,视力不良率和新发近视力不良率均为中学高于小学,与国内一些报道[5-6]一致。这可能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课业负担随之加重,户外活动相对减少,从而导致用眼过度。中学生龋齿检出率逐年下降,但小学生龋齿检出率逐年上升,龋齿填充率小学高于中学,提示要在中小学生中全面开展防龋工作。学生营养状况“双峰现象”明显,与我国青少年人群营养状况报道[7]一致。小学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中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但两者趋势都不显著。营养不良除2002年外,中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均高于小学生,肥胖检出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与国内一些报道[1-4]基本一致。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阶段,新陈代谢旺盛,所需能量迅速增加,而此时中学生的学习负担又相对较重,不注意合理膳食,就不能及时补充身体所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小学生由于学生家长照顾,常常摄入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学习负担比中学生轻,能量消耗较小。该区学生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报道[1-4],其原因可能为徐汇区地处中心城区,物质生活水平相对较高有关。学生贫血检出率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表明该地区学生贫血防治工作在这一阶段取得了一定成绩。

笔者建议,应继续加强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逐渐降低学生的常见病患病率。要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早防早治,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在做好监测工作的同时,教育、卫生、社会各方面应共同参与、密切合作,制定干预措施、采取综合防治办法:(1)对学生、家长、教师等人群进行膳食、营养等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2)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用眼、饮食等生活卫生习惯;(3)注意学校、家庭、运动场馆等环境的修缮和建设,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运动场所;(4)采取科学膳食+有氧锻炼+建立健康饮食行为等综合干预措施,全社会共同参与,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4 参考文献

[1] 殷文娟.2006年济宁市中区部分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调查.医学动物防制,2007,23(10):763-764.

[2] 徐辉.天津市河西区2001-2005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58-59.

[3] 张玉兰,胡喜梅.洛阳市1998-2004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7,28(3):199-201.

[4] 张麟婕,肖共兴.山西省1995-2004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动态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1 014-1 016.

[5] 孙爱华.北京市延庆县中小学生1998-2003年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15-17.

[6] 李泽民,陈柬.青岛市学生近10年来健康状况变化趋势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215-216.

第3篇

【关键词】 营养状况;营养不良;肥胖症;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3-0257-02

了解赤峰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的综合防治工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笔者对赤峰市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点校的学生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点校城市中小学各3所,其中男生4 601名,女生4 386名,共计8 987名中小学生。

1.2 方法 按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监测细则》对学生进行健康监测,以2000年“中国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营养评价标准[1]。营养评价的数据处理采用自行研制的数据库软件。

2 结果

2.1 总体营养状况 由表1可知,2005年赤峰市中小学生较低体重检出率为40.02%,正常体重检出率为33.38%,肥胖检出率为14.24%,营养不良检出率为7.27%,超重检出率为5.09%。

2.2 不同性别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男生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生,较低体重和超重检出率男、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不同年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在11,13和18岁3次达较高水平;女生则出现三降三升现象[2],9岁时上升,以后开始下降,12岁时又升,而后下降,16岁时再次上升,到18岁时为高峰。男生肥胖率一直呈较高水平,9,10,12,18岁为高峰期;女生6~7岁时较高,以后2 a下降,10岁又升高,到12~14岁时处于较高水平,以后开始下降。由此可见,营养不良易感人群男生在13~16岁初、高中阶段,女生主要在16~18岁高中阶段;肥胖易感人群男生为小学和高中阶段,女生为初中阶段[3]

。见表2。

2.4 不同年份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 1995-2005年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肥胖检出率由1995年的9.95%上升到2005年的14.24%,上升了4.29个百分点。见表3。

3 讨论

3.1 营养不良状况 检测结果显示,2005年赤峰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7.27%,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营养不良易感人群男生在初高中阶段,女生在高中阶段。其原因可能是: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突增阶段的继续期,新陈代谢旺盛,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相对增大[4];且学习负担相对较重,尤其在高三年级,要面临高考,学习和精神压力较大,营养供给达不到要求,很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女生为追求形体而控制饮食,再加上进入青春期的女生周期性月经失血[5]有关。2005年与1995年比较,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反映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变、学校健康促进的展开,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已有改善。但监测结果同时提示,还有40.02%的中小学生为较低体重,所以防治学生营养不良亦不可忽视,其重点在中学阶段及男生。

3.2 肥胖状况 2005年赤峰市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5.09%和14.24%;男生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男生在小学和高中阶段,女生在初中阶段为肥胖易感人群;2005年与1995年比较,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呈迅速上升趋势,比1995年上升了4.29个百分点。

第4篇

关键词 县城(郊)学生 健康状况 调查 营养不良 营养过剩 视力不良

为了解临朐县城(郊)学生的健康水平,2010年3~6月对县城(郊)公立中小学校学生进行了健康状况调查。

资料与方法

12所县城(郊)公立中小学校(不包括村小)的33 076名7~18岁在校学生均为调查对象。剔除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学生体检表,获得有效样本33 076份,其中男20 074人、女13 002人,小学生9204人、初中生10 062人、高中生13 810人。

方法:体检人员经统一培训后,按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工作手册》和相关规定,对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胸围测量,检查裸眼视力。

评价标准:①不同性别、年龄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检测值,根据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1年10月公布的中国城市汉族学生身体发育资料[1],按百位数法将其划分为上等(>P97)、中上等(P75~P97)、中等(P25~P75)、中下等(P3~P25)、下等(<P3=)共5个等级和维尔维克指数=[体重(kg)+胸围v(cm)/身高(cm)][2],逐个评价学生的形态发育状况;按季成叶提出的2000年中国城市男生、女生“身高标准体重”筛查标准[中度以上营养不良:<P80(1-40%);轻度营养不良;<P80(1-20%);较低体重:<P80(1-10%),>P80(1-20%);正常体重:P80(1-10%)~P80(1+10%);超重:>P80(1+10%);肥胖:>P80(1+20%)],逐个评价学生的现时营养状况。②双眼或单眼裸眼视力<5.0判为视力不良(轻度4.9,重度4.6~4.8,重度≤4.5)。

结 果

2010年临朐县城(郊)不同年龄学生下等身高、下等体重和≥中上等维尔维克指数分布:不同年龄(不分性别)学生下等身高的平均检出率18.36%(11.99%~20.95%),下等体重的平均检出率3.56%(0.60~5.96%),≥中上等维尔维克指数占3.40%(2.92%~5.47%)。说明:相对于体重而言,临朐县城(郊)中小学生属身高偏低群体;从维尔维克指数的分布看,临朐县城(郊)中小学生的胸廓偏向中下等,按照运动医学的观点其心肺功能发育欠佳。

不同年龄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同性别学生的营养不良15.10%,以16岁(26.45%)为最高,7岁(1.57%)最低,16岁以下有随年龄增长营养不良增多的趋势;超重检出率13.17%,以8岁(31.70%)最高,16岁(4.81%)最低,有年龄增长超重学生减少的趋势;肥胖检出率4.92%,以11岁(17.91%)最高,以16岁最低,年龄较小,肥胖检出较高;视力不良检出率47.21,其中:轻度2404人(15.39%),中度5200人(33.30%),重度8012人(51.31),以18岁(77.92)最高,以7岁(1.57%)最低,有随年龄增长视力不良检出率增早的趋势。

2010年临朐县城(郊)不同性别学生的健康状况:女生的营养不良、超重检出率均高于男生,男生的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12=9.70,X22=7.41,X32=5.19,P<0.05);视力不良检出率男生低于女生,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2,P>0.05)。

2010年临朐县城(郊)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健康状况:营养学不良检出率,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1.53,P<0.001);超重检出率,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7.81,P<0.001);肥胖检出率,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5.63,P<0.001);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102,P<0.001),轻度、中度、重度视力不良的构成,小学生分别为29.52%、39.79%、30.68%,初中生分别为20.39%、36.81%、42.80%,高中生分别为10.76%、30.85%、58.39%。

讨 论

本次调查结果,临朐县中小学的营养不良、超重、肥胖、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15.10%、13.17%、4.92%、47.21%,与2000年中国城市7~18岁汉族学生(不分性别)健康状况相比较,营养不良检出率低13.84个百分点,超重检出率高2.69个百分点,肥胖检出率低2.18个百分点,视力不良检出率低1.77个百分点。

本次调查结果与2002年临朐县城(郊)学生健康状况相比较,营养不良检出率下降13.21个百分点,超重检出率上升10.38个百分点,肥胖检出率上升4.75个百分点,视力不良检出率上升5.84个百分点。临朐县学生的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在防治营养不良的同时,要注意防治营养过剩。

本次调查显示,临朐县城(郊)学生视力不良增长速率较快,比2001年县城(郊)学生(未发表资料)上升19.21个百分点。这可能于与下因素有关:①目前正值12~18岁年龄段人口入学高峰期(该年龄段学生占本次受检学生总数的76.21%)。②乡镇学校学生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纷纷让子女“进城读书”,县城(郊)学生爆满,远远突破了小学生教室定员45人、中学生教室定员50人的规定(有的小学教室人数>80人、中学生教室几乎达到100人),多数教师的课桌椅布置严重违反教学卫生要求[3];学生在校期间75%的时光是在教室里度过,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教学环境,加快了视力不良的速率。有关部门应把防治学生视力不良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抓小抓早,有所作为。

运动医学认为维尔维克指数反映人体的长、围、宽、厚和密度,与心肺机能和其他发育指数值高度相关,可表明人体的结实程度;它不仅是一个营养指数,也是评价体格、体质的一个较好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2-159,160-185,251-252,267-272,588.

第5篇

【关键词】 营养状况;营养障碍;肥胖症;学生;少数民族,傣族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4-0356-02

学生营养状况是评价学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间接指标,对制订学生营养政策和公共卫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于1985,1991,1995,2000年开展了4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2005年开展第5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笔者对2005年西双版纳州傣族中小学生体质调研中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旨在为制订有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方法,首先确定调研点校,再以年级分层,以教学班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构成调研样本,所抽取的班级数以能满足最低调研样本数为限,最少100人。年龄为7~18岁。按性别分类,每岁1组,共24个组,最少组104人,最多组110人,共调查了2 599人,其中男生1 294名,女生1 305名。实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2 593人,其中男生1 293名,女生1 300名。

1.2 方法 由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临床医师及校医组成调查队,均经统一培训。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规定的测量和检查方法进行监测。采用“2000年中国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1]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学生现时营养状况评价。白族、佤族学生资料由云南省学生体质调研组提供。

1.3 质量控制 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的要求进行现场质控,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复测体检结果,复测率为当天体检人数的5%,将误差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

1.4 数据处理 经云南省调研组检查和统一验收、录入,应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检测调研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营养状况 结果显示,傣族学生较低体重检出率为62.28%,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5.46%,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为0.96%。

2.2 不同性别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见表1。营养正常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2,P<0.01);较低体重和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均低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20.86,P值均<0.01);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男、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94,1.04,P值均>0.05)。

2.3 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见表2。较低体重检出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P<0.05);营养不良检出率小学生低于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6,P<0.01);肥胖检出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P<0.05);超重检出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05)。

2.4 傣族学生与其他民族学生的比较 见表3。较低体重检出率傣族学生高于白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6,P<0.01);营养不良检出率傣族学生高于白族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P>0.05);超重、肥胖检出率傣族学生低于白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超重=6.47,P<0.05;χ2肥胖=16.77,P<0.01)。

与佤族学生比较,较低体重、营养不良检出率傣族学生均高于佤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7.68,212.66,P值均<0.01);超重检出率傣族学生低于佤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5,P<0.01) ;肥胖检出率傣族学生低于佤族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3,P>0.05)。

2.5 学生营养状况的年龄特征 男生营养不良率分别在13岁(35.5%)、15岁(34.9%)、18岁(24.0%)3次达较高水平;女生营养不良率7~16岁一直处于10.2%~15.5%之间,其中10岁(8.3%)、14岁(6.4%)略有下降,在18岁(23.1%)时达高峰。见图1。男生超重肥胖率8~12岁处于2.8%~3.7%之间,13~15岁检出率为0,18岁(3.8%)略有上升;女生超重肥胖率在8岁(2.8%)、11岁(5.6%)、14岁(4.5%)3个高峰期,17,18岁超重肥胖率为0。见图2。

3 讨论

傣族学生低体重率和营养不良率存在性别差异。女生低体重率和营养不良率低于男生,男生营养不良多在初中阶段,女生多在高中阶段,其原因可能是:(1)男生好运动,能量消耗较大,加上傣族的饮食习惯以清淡为主,不注意合理搭配膳食,特别是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严重不足,从而造成了营养不良率高的状况;而女生喜静,相对能量消耗较少。(2)按照“2000年中国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评价标准进行评定,有可能存在将营养正常的人数划入低体重和营养不良人群的可能。

中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而低体重率低于小学生。分析原因有:(1)在小学阶段,由家长安排孩子的膳食,且小学学习负担较轻。而进入中学阶段后,学生大多数在学校用餐,自主饮食行为加强,不能科学合理搭配膳食。(2)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突增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对各种营养素需求量迅速增加,且学习负担相对较重,如不注意补充营养,很容易引起营养不良[2]。(3)受现代“以瘦为美”思潮的影响,许多中学生(特别是女生)刻意节食以减轻体重,从而造成营养不良。

傣族学生低体重和营养不良率高于其他民族,营养过剩率(含超体重和肥胖人群)低于其他民族,也低于1995年全国平均水平(7.75%)[3]。这可能与傣族的饮食习惯有关,傣族日常饮食习惯以素食为主,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特别是动物蛋白的摄入严重不足。而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且机体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造成体重不足,特别是在青春期阶段尤为明显[4]。

学生营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全民营养教育、为学生制订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生活制度、提倡体育锻炼,均衡饮食。教育部门应该与卫生部门密切合作,采取相应干预措施:(1)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使其了解营养不良与肥胖的原因、危害性和膳食预防的可能及有关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营养科普知识,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倡健康体魄,避免错误“减肥”对身体带来的不良影响;(3)减轻课业负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鼓励学生参加户外体育锻炼; (4)加强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行为干预,避免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司,编.学校卫生人员培训教材.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414-433.

[2] 杨巧玲,邬盛鑫.北京市海淀区2003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59-60.

[3]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报告.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7.

第6篇

【关键词】 营养状况;营养不良;肥胖症;学生,少数民族,侗族;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3-0251-02

营养是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生长发育、学习效率和劳动能力,而且对成年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均有较大影响[1]。为了解广西三江侗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以便为相关营养干预工作提供参考,笔者对该地区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乡村学校,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获得有效样本数共计2 021人,其中男生1 022名,女生999名。按《人体测量手册》[2]中的检测要求,测量7~16岁侗族学生的身高、体重等指标。根据学生身高、体重测量结果,采用“7~22岁中国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为标准进行评价,即以体重在同等身高之标准体重的90%~110%范围内为营养正常,低于90%为营养不良(其中低于90%为轻度,低于80%为中度,低于70%为重度),高于110%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1]。应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营养状况 2 021名侗族学生中,营养正常1 503人,占74.37%;营养不良率为21.08%,其中轻、中重度营养不良构成比分别为90.38%(385/426)和9.62%(41/426),营养不良以轻度为主,中重度少见;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36%和1.19%。见表1。

2.2 不同性别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由表1可见,男生营养不良率为14.88%,超重肥胖率为4.89%;女生营养不良率为27.43%,超重肥胖率为4.20%。营养不良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65,P<0.01);超重、肥胖率男生与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1,P>0.05);男、女生营养构成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54,P<0.01)。

2.3 不同年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总体趋势是随年龄增长而上升,14~15岁达高峰后开始下降,7岁组的营养不良检出率最低,为12.23%;14岁组最高,为33.02%。超重肥胖检出率最高值(6.51%)在14岁组,最低值(2.00%)在10岁组。不同性别各年龄段学生营养状况也不相同,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15岁组最高(28.30%),女生14岁组最高(48.39%)。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14岁组最高(10.99%),而女生12岁组最高(7.92%)。见表2。

2.4 不同发育阶段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7~16岁学生生长发育各项指标经历了匀速增长(男7~11岁,女7~9岁)、快速增长(男12~14岁,女10~l2岁)和缓慢增长(男15~16岁,女13~16岁)3个阶段[1]。表3显示,无论男生、女生以及全体学生,其匀速增长阶段和快速增长阶段营养不良检出率均较低,而缓慢增长阶段营养不良检出率均较高,与匀速、快速增长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三江侗族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最为严重时期是生长发育的缓慢增长阶段,也就是青春发育中晚期。超重肥胖率高峰值无论男生、女生以及全体学生都在快速增长阶段,但与其他2个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三江侗族自治县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明显低于全国乡村汉族学生平均水平(26.97%)[3],也低于广西沿海地区(25.97%)[4],且营养不良以轻度为主。表明随着该地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大部分家长比较注重学生的营养,因此学生营养状况得到了较大改观。但该地中小学生仍存在一定比例的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现象,并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1)学生及家长普遍缺乏“平衡膳食”知识,导致营养和膳食结构不合理;(2)有些学生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厌食、挑食等,造成营养缺乏;(3)部分家长往往只强调学生学习和在家时的营养水平,对于住校学生在校的营养状况不予重视;(4)部分家长不能进行正确的营养搭配,长期给予高能量饮食,易引起学生肥胖。

女生营养不良率明显高于男生,而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与有关报道[5]一致,主要原因可能是:(1)男生一般希望体格健壮、肌肉发达、好动,因而进食量往往较大,营养摄入相对较多;女生则希望体态苗条,故而有意控制饮食,造成营养摄入不足。(2)女生挑食、偏食、吃零食现象较男生更普遍,导致营养和膳食结构不合理。(3) 女生青春期月经造成生理性失血,对营养素需求量加大。(4)部分家庭还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对女生营养不重视。

三江侗族学生营养不良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在14~15岁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14~15岁正好处于中学阶段,这与国内有关营养不良率中学生高于小学生的报道[6]一致。主要原因可能是: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新陈代射旺盛,课外活动增加,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相应增大,加上中学期间学习负担加重,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而住校学生膳食较单一,蛋白食物摄入过少,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补充相对不足。

调查结果还显示,无论男、女生,其缓慢增长阶段的营养不良率均显著高于匀速增长阶段和快速增长阶段,这也与其进入青春期,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增加及学习负担加重有关。缓慢增长阶段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晚期[1]。表明如果忽视青春发育中晚期的合理营养,会给学生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学生营养干预的重点应在青春发育期,特别是中晚期。

综上所述,三江侗族中小学生目前的营养状况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青春中晚期营养不良问题应引起重视。因此,家长、学校和社会应加强中小学生的营养教育,提倡合理膳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4 参考文献

[1] 叶广俊,胡虞志,林琬生.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7-18,212-245.

[2] 邵象清.人体测量手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224-265.

[3]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6-117.

[4] 陈焕辉,谭春梅,陆梅英,等. 广西沿海和山区学生营养状况评价.中国校医,2001,15(2):129-130.

[5] 杨家标,罗有祥,邱冠雄,等.永安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3):209.

第7篇

[关键词] 营养状况;白族;身高标准体重;中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 R15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a)-0005-03

湖南白族主要聚居在湘西北的桑植县,其境内山峦起伏,溪河密布、气候属于中亚内陆季风气候,因地貌差异大,气候特殊,易造成多种灾害性天气。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山水纵横等特点决定了湖南白族人群生存环境的恶劣、生存资源的缺乏以及经济相对较落后[1]。这些因素对该地区学生的营养状况易产生较大影响。而中、小学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其营养状况对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影响极大。营养不良可导致发育迟缓、贫血等疾病;营养过剩可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的增加、学习成绩下降和性早熟,且营养过剩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2]。因此,为了解湖南白族中小学生的营养现状,更好地开展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的综合防治工作,探讨其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笔者于2012年6月对该地区白族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湖南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中、小学和芙蓉桥白族乡中、小学抽取7~16岁、父母双方均为白族、发育正常的农村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后按性别、年龄进行分组,共得有效资料1 452名(男705名,女747名)。年龄按实足年龄算,如9.00~9.99岁为9岁组[3],以此类推,共分10个年龄段20组。

1.2 测量项目和方法

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4]要求进行检测。测量项目主要包括身高、体重等指标。

1.3 评价标准

采用WHO推荐的《中国学生7~22 岁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营养状况评价依据,体重在同等身高标准体重的90%~110%为营养状况良好;<90%为营养不良(<90%为轻度营养不良,<80%为中度营养不良,<70%为重度营养不良);>110%为超重;>120%为肥胖[5]。

1.4 数据分析

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总体营养状况

被调查的1 452名白族中小学生中,发育迟缓5名,均为女性,占0.34%。发育正常1 447名,其中,超重103名,占7.12%,肥胖61名,占4.22%,营养不良216名,占14.93%,轻、中、重度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3.75%、1.11%和0.07%(表1)。

2.2 不同性别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表1可见,白族男生营养不良率为12.06%,超重肥胖率为12.62%,女生营养不良率为17.65%,超重肥胖率为10.11%,营养不良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2,P =0.003)。超重、肥胖率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8,P = 0.136)。男女生总体营养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75,P = 0.006)。见表1。

2.3 不同年龄段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从表2可见,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8、10、14~16岁,男生11、12和16岁时较高,超重肥胖率女生12、13、15岁,男生9、10岁时较高;学生总体营养不良检出率14~16岁时较高,9、13岁时最低。超重肥胖检出率在9~13、15岁时较高,7、8、14和16岁时较低。不同年龄段学生总体营养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60,P = 0.014)。见表2。

3 讨论

3.1 总体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白族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4.93%,低于国内其他农村地区学生[6-7],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1.33%,与浙江庆元县中小学生的检出率相一致[6],而高于侗族学生[8],表明随着经济迅速发展,湖南白族学生的营养状况得到了较大改观,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营养不良现象。同时,超重肥胖问题也逐渐成为白族学生营养异常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此外,白族学生中还存在0.34%的生长发育迟缓者,应当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3.2 营养异常

白族学生总体营养不良检出率14~16岁时较高,此阶段正好处于初中二、三年级时期。主要原因可能是: 进入初中二年级后学习负担加重,学习和精神压力增大,绝大部分学生已住校,而学校膳食较为单一,此时期又恰好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新陈代射旺盛,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相应增大,各种营养物质尤其是热量与蛋白质的摄入量相对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

超重肥胖检出率在14和16岁时较低,可能与此阶段学习负担过重,精神压力大以及学校膳食较为单一等因素有关,9~13岁时超重肥胖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此时期正处于小学和初中一年级阶段,除了与学习任务相对轻松,精神压力相对较小外,还与膳食等因素有关。根据调查了解,当地白族小学和初中一年级学生一般没有住校。因大多数家长营养观念的偏差和营养知识的缺乏,使得家中的小孩想吃就让其吃,吃得越多越高兴,故易引起营养摄入过剩导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白族学生的营养不良率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而超重肥胖率男生高于女生,与有关报道一致[8],这可能与男女生的生活习惯与审美观念不同有关。男生一般希望肌肉发达、身体健壮,同时好追逐,多爱参加各球类运动。此外,湖南白族和其他大部分少数民族一样,经济发展落后。根据调查了解,当地白族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较多,白族男生从小要做家务劳动,户外运动多,故进食量往往较大,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相对较多。而女生往往希望体态苗条,故而有意控制饮食,轻视早餐及早餐质量,吃零食、挑食、偏食和节食现象较男生更普遍,易导致营养和膳食结构不合理,加之青春期后女生月经因素造成生理性失血,对营养需求加大,如果补充不及时,极易造成营养不良。

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不仅对其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有影响,还对其心理状况[9]以及智力水平有重要影响[10],所以良好的营养状况对中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而湖南白族学生的营养异常除了有营养不良问题外,营养过剩也逐渐成为学生营养异常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建议做好以下几点:(1)加大当地白族中小学生的营养和健康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加强学生和家长的营养健康宣教,通过各种途径宣传营养知识和营养观念,使学生和家长认识到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3)合理安排膳食,安排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对学生的膳食进行营养卫生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饮食观念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使中小学生真正得到营养均衡的合理膳食。(4)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控制体重以及调节体成分[11]。因此,积极引导白族中小学生广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实现由静到动的改变,积极参加有氧运动,增强学生的体质。(5)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预防和减少造成学生生长发育迟缓的各种环境因素,以提高白族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丽剑. 散杂居背景下的族群认同-湖南桑植白族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50-57.

[2] 董玉红,许秀举. 包头市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调查分析[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26(6):46.

[3] 席焕久,陈昭. 人体测量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179.

[4]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 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7.

[5]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0-143.

[6] 陈玲. 北海市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J]. 广西医学,2011,33(6):755-756.

[7] 吴临平,周光仁,吴达福,等. 庆元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2011,23(10):59-60.

[8] 黄大元,徐林,李松峰,等. 广西三江侗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8,29(3):251-252.

[9] 焦敏,朱晓华,卫海燕. 减肥夏令营中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特征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9):41-42.

[10] 季成叶. 儿童少年卫生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7-70.

第8篇

摘 要:现代生活使小学生很难合理、均衡、全面地从膳食中取得足够和必要的营养元素,对正在成长发育的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均衡的营养与合理地烹饪是他们健康的基础。

关键词:合理搭配;均衡营养;科学烹饪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294-01

现代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变化使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小学生很难合理、均衡、全面地从膳食中取得足够和必要的营养元素,对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人类的食物是多样的 ,均衡的营养膳食必须由多种营养食物和科学的烹饪才能满足小学生人体的需要,从而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

广义的营养平衡是指食物量的平衡和营养物质平衡两方面。学生食物量平衡即每天要按不同比例安排好类食物;营养平衡即每天都的膳食中六种营养素的含量比例搭配要恰当,才能满足学生生长发育的需要。

在多种营养食物中,最重要的是谷类与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 。学生在校期间应尽量避免只让学生只吃副食,不吃主食的倾向,注意粗细搭配,稻米、小麦不要碾磨太精,否则谷粒表面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大部分会流失到糠麸之中。小麦、燕麦、高粱、玉米等杂粮中的矿物质营养丰富,人体不能合成,只能靠外界摄取,因此,不能让学生只吃菜、肉类等副食。如果主食摄入量不足,副食特别是荤菜吃得太多,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也会相应增多,学生容易引起肥胖及并发症。因此要避免学生无限量地吃菜。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的饮食都是以五谷杂粮为主,不知从何时起学生的餐桌上已经很难见到五谷杂粮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各种中外食品,然而保持食物固有的特性以及食物的生物活性是食品工业化所不能解决的难题。因为一些外在的因素,如今,很多小学生已经不认识什么是五谷,什么是杂粮了。

为了满足小学生食物数量和营养质量的平衡,应该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1、要制定营养平衡的食谱。根据小学生每日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进行食前的营养预算和食后的营养核算,再结合季节特点,选择类食物,安排好由于小学生偏食习惯容易导致缺乏的四种营养素(维生素A、胡萝卜素、钙和核黄素)的供应;干稀、荤素、粗细、甜咸搭配要合理,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以谷类为主,动物性食品为辅;粗粮、细粮要合理搭配,这样不仅可以营养互补,而且粗粮所含维生素较粗糙,能刺激肠胃蠕动,减少慢性便秘,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育。2、科学烹调保持营养。科学烹调是保证膳食质量和保存食物营养成分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烹调方法做成的饭菜,既色、香、味、形兼备,又合乎营养为生的要求。首先,要科学的清洗蔬菜,注意先洗后切,不要切后再洗,以减少水溶性营养素的流失。某些蔬菜最好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以有效祛除寄生在蔬菜表皮的虫卵和残留农药。减少蔬菜营养素流失的烹调原则是旺火急炒。据一些试验报告显示,旺火急炒,叶菜类的维生素C平均保存率为60~70,而胡萝卜素的保存度则可达76~96.烹调时应注意加盐不宜过早,过早会使水溶性营养素流失。可见,营养素的保存与烹调过程及技巧有关。不科学的烹调会是营养流失或破坏。3、要味美更营养。既饱口福讲味美,又讲究营养,这对处于生长发育旺盛的儿童更为重要。有家长认为凡营养丰富的食物给孩子吃下去就好,不注意进食蔬菜类食物和营养平衡。

事实上,蔬菜被人们称为维生素的宝库,100克蔬菜中维生素A的有效单位达2600个,胡萝卜素高达4100个单位,含维生素C100毫克、维生素B含量也非常丰富,这些维生素都有辅助谷氨酸和泛酸的作用,是改善大脑机能不可缺少的物质。在平等的膳食中可以适当增加蔬菜和红萝卜的使用量,当不受孩子们的欢迎时,可把蔬菜掺到包子、饺子里,让孩子不知不觉地把蔬菜吃进去;也可以把红萝卜粒和火腿肉粒、黄瓜、鸡蛋做成炒饭,同样可受到学生的欢迎。又如粗细粮搭配,每周安排一至二次玉米脊骨汤,午饭可吃玉米,学生们也可吃的津津有味。

在学生的一日三餐的中,必须有足够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每日的热能分配一般早餐占全日总热能30,午餐占40,晚餐占30比较合适。日常饮食酸、碱要均衡,平时吃的鸡、鸭、鱼、肉属酸性食品,而瓜、果、蔬菜多属碱性食品,酸性食物学生吃多了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要给学生荤、疏搭配在一起吃,酸、碱中和才有益健康,二者不可偏废。食物品种应多样化,力求保存膳食中的各种营养素不被破坏,并保证良好的色、香、味,以促进学生的食欲。同时,食品必须新鲜良好,避免腐烂变质的食品。

学生膳食看起来也许并不复杂与深奥,但具体做起来却也并不容易,作为学生食堂的师傅不仅要关注烹饪的色、香、味,更应关注饮食的营养和健康,找到重心所在。只有科学的态度注意烹饪技巧,才能为学生的膳食增添一个亮点,不仅让学生们体验味觉上的享受,还能体验到什么是所谓的健康与品质的精品。

第9篇

针对目前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差、身体健康状况堪忧的现状,延吉市组织了一次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调研,结果令人担忧,发人深思。

一是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居高不下。2005年,在全市接受体检的15299名小学生中,视力不良的占34.45%;在接受体检的4933名初中生中,视力不良的占48.69%。二是小学生患贫血的人数有所增加。2006年,市疾控中心对全市小学一、四年级学生的身体检查,贫血率最高的小学达到了28.57%,最低的也在12%左右。三是学生营养状况出现“双峰”,肥胖和营养不良同时存在。在我们所调查的学校中,2006年,小学一、四年级肥胖检出率最高的学校达到了20%,营养不良检出率最高的达到18%;中学一年级肥胖检出率最高的学校达到了20.5%,营养不良检出率达到14%。

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提出如下建议:

1.改善教育大环境,形成结构优化、配置合理的教育机制。一是合理设置课程,提高质量效率;二是整合教育资源,规范各类补习班;三是培养综合能力,加强素质教育。

2.定期组织学生体检,形成健康体检的法律、制度机制。一是建议国家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出台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的相关政策,形成中小学生定期体检服务机制,同时建立健全《学生健康体检标准》、《学生健康档案》等相关配套制度,使中小学生体检以法律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二是通过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学校、家长、医院都能够掌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常见病发病规律,以便及时采取预防和处置措施保证中小学生的健康。三是由各县市卫生局与教育局协商后给每个学校定体检日,并提前公布给家长。体检费由家长直接交给卫生部门,教育部门不能代收,贫困学生的体检费可由县市慈善总会或红十字会资助。

3.强化健康意识,形成关爱健康的联动机制。一是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通过聘请健康、营养、教育专家授课、讲座、师生互动等形式,围绕卫生习惯、合理营养、疾病预防等方面开展专题教育,帮助学生获得系统的健康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将学生坐姿、握笔姿势等学习习惯设定相应的分值列入教师课评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内容,加强监督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把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家长会的重要内容,通过致家长一封信、专家视频讲座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大对家长健康知识的培训,让家长在家中指导孩子饮食起居、身体锻炼、学习娱乐等。

4.把住学生食品的入口安全关,形成监督和指导合力机制。一是加强监管,把住关口。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教育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把住“三无”食品、垃圾食品的源头关、流通关,净化学生食品市场;加大对学校周边食品店、饭店及学校食堂的监督检查。二是加强指导,合理调配。聘请专业营养师对学生餐的营养调配、膳食结构进行专业指导,同时根据学生的饮食习惯及学生年龄层次合理调配学生餐的口味和供应量,满足学生需求。三是加强监督,确保质量。建议各学校探索建立以教师、学生、家长代表、新闻记者等人员构成的民间学生餐监督机构,对学生餐质量进行有效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5.锻炼、投入、调配相结合,形成合理的一体化配套机制。一是重视学校体育课,课时不应被其他课占用,各县市教育局对本辖区学校的体育课开展情况搞好督察。二是适当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活动场所。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县市比较大的学校可以单独建立体育馆;一般学校和财力不足的一些县市,为节省财力,建议建立大型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全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基地,同时加大投入,完善少年宫功能,使中小学生有处可玩。三是加强调配,县市合理控制本辖区各学校学生数量,按照各学校教学条件,合理确定学生数量,严格控制跨学区入学。

(作者系省人大代表、延吉市市长)

第10篇

【关键词】 视力,低;龋齿;营养评价;沙眼;贫血;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478.2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9-0867-02

为了解海南省海府地区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以便为有效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007年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对海府地区9 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常见病、多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海府地区高中、初中、小学各3所,共调查9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15 462名,其中小学生5 264名,初中生5 186名,高中生5 012名。

1.2 方法 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测实施方案》进行健康检查。贫血调查检验项目及其诊断标准均按照WHO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现场采血测定。工作人员根据《中小学生健康检查表规范》[1]进行培训,要求认真填写学生健康体检表。资料经整理后,输入学生生长发育监测信息管理与评价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价。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本次检查的15 462名学生中,视力不良患病率最高,达57.15%;肥胖率最低,为8.16%;龋齿、营养不良、沙眼、贫血患病率分别为35.28%,15.39%,17.60%和13.10%。

2.2 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比较 视力不良、沙眼、贫血患病率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 470.97,303.36,51.63,P值均<0.01);龋齿患病率小学生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74.17,P<0.01);营养不良患病率与肥胖患病率不同学段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见表1。

2.3 不同性别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比较 表2显示,除视力不良患病率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χ2=0.23,P>0.05),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龋齿、肥胖、沙眼患病率男生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72,9.71和16.28,P值均<0.01);贫血、营养不良患病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8.69,207.88,P值均<0.01)。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海府地区中小学生的常见病主要为视力不良、龋齿、营养不良、肥胖与贫血,其中视力不良率为57.15% ,高于2003年卫生部公布的平均水平(25.37%),并随学习阶段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与国内报道相似[2]。主要由于随着学龄的不断升高,学生的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学习时间延长;另外,电视、游戏机、计算机的普及等都使学生的户外活动减少,造成用眼时间与体育锻炼时间差距过大,视力不良的患病率也随着上升。学校应提高学生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纠正学习姿势,并积极利用有限的时间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以增强身体素质,达到预防疾病,特别是预防近视的目的。海府地区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率为35.28%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12%) ,并随学习阶段的升高而降低,且男生高于女生。这可能与小学生常见病中,龋齿患病率最高,乳牙龋发病快、龋患率高[3]及进食含糖较高的精制食品较初、高中生多等因素有关。因此,应加大对小学生龋齿的防治力度,培养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发现龋齿及时填充治疗。结果还显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5.39%和13.1%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62%,9.1%) ;营养不良、贫血患病率女生高于男生, 是由于女生比男生易养成挑食、偏食的习惯、活动较少及追求苗条、盲目减肥有关,也与女生生理特点有关。肥胖、沙眼患病率分别为8.16%和17.60%,高于全国水平(3.18%,6.5%);男生高于女生,可能与家庭经济水平、膳食营养状况、饮食习惯、户外活动、学习负担、个人卫生意识差等有关,其中沙眼患病率随学龄升高而上升,可能是随着生活范围增大,又没有形成良好卫生习惯, 而从初中起住校学生较小学的多,同学之间感染机会增多有关。因此,要纠正学生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向学生家长宣传沙眼的防治知识,对沙眼病人要及时治疗,防止传播。

因此,对学生常见病的预防,重要的是要加强健康教育。各级教育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健康教育和健康普查(体检)工作力度,包括对教师、学生和家长3 个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尤其是家长和教师要相互配合;加强常见病的防治,做到从小预防,对发现的常见病要及时治疗和纠正,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降低常见病的患病率。

4 参考文献

[1] 殷大奎.学校卫生与防疫管理全书.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2 729-2 733.

[2] 李志强,果春艳.兰州市中小学生常见病现状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0,21(3):218.

第11篇

【关键词】 体形;饮食习惯;超重;肥胖症;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1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6-0662-03

Pupils' Dietary Behaviors with Different Figures in Beijing/LI Shan-shan*,WANG Hai-jun,WU Shuang-sheng, et al. * School of Public Health/Institute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normal-weight, overweight and obese children' s dietary behaviors in Beijing,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nutrition interventions and related health educations for childhood obesity. MethodsPupils in grade 2 to 5 were selected from 8 Beijing non-boarding public primary schools, and their height, weight were measured based on the "2005 National Student Detection Standard of Physical Health", and their BMI were also calculated. Normal-weight, overweight and obese students were categorized according to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Overweight and Obesity Body Mass Index Reference Norm for Screening" developed by Chinese Obesity Working Group (WGOC). By using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a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1 581 pupils aged from 7 to 14 to know their dietary behaviors. ResultsPupils with different shape in Beijing primary schools had different breakfast frequency in a week,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Somatotypes;Food habits;Overweight;Obesity;Students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迅速上升,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营养健康状况的主要问题之一。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7~22岁城市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3.25%和11.39%,城市女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8.72%和5.01%,高于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1]。儿童期肥胖的流行与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方式密切相关[2]。了解现阶段儿童的饮食行为状况,对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和增进儿童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北京市不同体型小学生的饮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儿童的饮食行为状况,为制定儿童肥胖的营养干预措施和相关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北京市8所非寄宿制公立小学的二~五年级学生。依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细则”[1]测量学生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BMI=体质量(kg)/身高2(m2)。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3],对学生进行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分类。排除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身体发育异常,身体残疾、畸形以及内分泌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引起的超重和肥胖。对入选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计有效问卷1 581份。学生年龄7~14岁;男生843名(53.32%),女生738名(46.68%);正常体重1 323名(83.68%),超重125名(7.91%),肥胖133名(8.41%)。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小学生调查问卷》,由调查员在校医和班主任的配合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统一发放,统一回收。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02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 13.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百分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北京市不同体型小学生吃早餐情况比较 如表1所示,北京市不同体型小学生每周吃早餐次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8,P

2.2 北京市不同体型小学生喝奶情况比较 见表2。

北京市不同体型小学生每周喝奶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32%的北京市小学生每周喝奶≥7次;每周喝奶

2.3 北京市不同体型小学生其他常见饮食行为比较 表3结果显示,每月吃西式快餐≥4次、经常或每天晚上睡觉前0.5 h吃东西、每周在外就餐≥14次的,肥胖学生应答率均最高,分别为12.50%,10.00%,13.95%。午餐就餐地点方面,绝大多数小学生选择在学校吃午餐(76.80%),只有少部分小学生选择在家里吃午餐(27.16%)。不同体型小学生对在家里吃午餐和在学校吃午餐的应答率均不相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53,22.68,P值均

2.4 北京市不同体型小学生减肥相关饮食行为比较 表4显示,大部分北京市小学生选择避免吃糖多的食物、避免吃脂肪多的食物以及为了控制体重多吃蔬菜水果,应答率分别为72.93%,68.07%和62.05%;只有少部分小学生选择为了控制体重不吃主食(18.67%)。对于避免吃糖多的食物和避免吃脂肪多的食物应答率,均为超重学生>肥胖学生>正常体重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9.87,P值均

3 讨论

我国传统饮食就有“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的科学进餐观念。每天吃早餐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一种促进健康的行为。作为早晨起床后的第一餐,早餐在全天的能量供应和营养素摄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应占全天总能量摄入的25%~30%[4]。长期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差,不仅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还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吃早餐的北京市肥胖小学生比例最高,非每天吃早餐的超重学生比例最高,而每天都吃早餐的正常体重学生比例最高。说明不吃早餐是儿童超重、肥胖的诱发因素之一。这是因为不吃早餐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空腹刺激,饥饿感使儿童在午餐中不知不觉地超量进食而引起肥胖。一顿营养充足的早餐应该包括谷类、动物性食物、奶及奶制品、蔬菜和水果4类食物,蔬菜和水果是早餐中不可或缺的。有研究表明,蔬菜和水果可以降低肥胖的相对危险度[5]。蔬菜和水果富含水分和纤维,能量密度低,提供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同时可以增加人体饱腹感,减少饥饿。本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正常体重小学生对早餐食用新鲜水果的应答率高于超重和肥胖小学生。证明早餐食用蔬菜和水果的儿童更容易维持正常的体重状态。鉴于此,应倡导儿童增加早餐食用频率,从小养成每天吃早餐的良好饮食习惯。一直以来,在我国居民早餐的种类中,常常忽略蔬菜和水果的重要作用。所以,还应提高儿童早餐的质量,增加早餐食物种类,特别是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使儿童早餐真正吃好。由此,在均衡膳食的前提下,从儿童每天的第一餐着手,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增进儿童身体健康。

在我国,有人平时很少喝甚至不喝牛奶,除了不习惯牛奶的口味以外,很多人认为牛奶中的脂肪多、能量高,喝了会发胖。近些年,国外也有研究表明,饮用牛奶会造成儿童超重和肥胖[6],但前提是儿童每天饮用大量牛奶(3杯以上,每杯225 mL)。奶制品富含多种营养素,是钙的最好来源,尤其对于生长发育中的儿童,钙摄入可促进身高的增长。本调查结果显示,仅有约50%的小学生每天喝奶,说明仍有很多儿童还没将喝奶作为一项日常的饮食习惯。超重小学生对非每天喝奶的应答率最高,而对每天喝奶的应答率最低,正常体重小学生对每周喝奶1~6次的应答率最低,说明我国儿童目前相比国外水平尚低的奶制品消费量并不会导致超重、肥胖的发生,可以放心地饮用牛奶。对于一些乳糖不耐症的儿童,喝牛奶会引起不适,则可以用酸奶来代替牛奶饮用。

本调查研究显示,每月吃西式快餐≥4次、经常或每天晚上睡觉前0.5 h吃东西、平均每天有2餐以上在外面吃的北京市肥胖小学生应答率最高。说明西式快餐、睡觉前吃东西、在外就餐均可导致儿童肥胖,与其他研究结果[2]相吻合。应进一步纠正社会经济发展所诱发的儿童不良饮食行为,控制儿童超重、肥胖发生。本调查研究结果还显示,绝大多数(76.80%)的小学生选择在学校吃午餐。因此,学生营养午餐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已证实,常吃甜食和含脂肪较多的食物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而蔬菜和水果因富含水分、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量密度低,易使人产生饱腹感,在控制超重、肥胖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本调查发现,大部分北京市小学生选择避免吃糖多的食物、避免吃脂肪多的食物以及为了控制体重多吃蔬菜水果,说明过去的营养干预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大部分儿童具备一定营养知识并将其得以实践。对于避免吃糖多的食物和避免吃脂多的食物应答率,超重学生>肥胖学生>正常体重学生;对于为了控制体重不吃主食和为了控制体重多吃蔬菜水果的应答率,正常体重学生

综上所述,儿童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饮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一些不正确的饮食会影响儿童成长,甚至导致超重、肥胖。因此,社会各界都应努力帮助儿童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其坚持每天吃早餐、每天喝奶,引导儿童科学减肥,继续加强学生营养午餐建设,使儿童健康饮食、茁壮成长。

(志谢:本次调查得到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大力支持,特此志谢!)

4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JOHN JR, JULIE A, AHMAD RD, et al. Early life risk factors for obesity in childhood: cohort study. BMJ, 2005,330(7504): 1357-1363.

[3]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4]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拉萨:人民出版社,2008.

[5] MOREIRA P, PADRAO PE. Economic and dietary determinants of obesity in Portuguese adults: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Eat Behav, 2006,7(3):220-228.

第12篇

关键词:体质健康;小学生;大连市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method of data statistics,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n the physical health condition of pupils in Dalian in recent six years, the survey results reflect the health status of pupils in Dalian city overall did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we hope it could cause parents, schools, teachers, social attention attention, together with the physical health statu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service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each student.

Key words: physical health; pupils; Dalian City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前言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关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衰。而只有在小学阶段接受良好的体质健康教育,才能为青少年时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体质基础。为了全面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发展国民的综合素质,国家对我国少年儿童体质情况进行了定期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以改善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水平。对近六年大连市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其目的在于使学校和广大学生以及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水平,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同时,也为学校加强体育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近六年大连市城市及农村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学生群体,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详见表1。

表1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获得近六年大连市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中与健康体能相关的测试数据。

2.访谈法:

访谈对象来自大连市教育管理部门及城市小学的相关教育教学人员和在学生家长等共38人。访谈内容涉及学校体育教育综合情况、“阳光体育”、“大课间”的开展实施情况以及社区、家庭体育活动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3.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2003对测试数据进行二次处理并分类,制作图表。

三、结果与分析

(一)身体成分

近六年大连市小学生标准体重的比例没有显著变化,农村较城市一直都稍好些。农村偏轻人数比例有下降趋势,而肥胖的比例出现增加态势,但总体上接近50%的小学生为标准体重,偏轻比超重的情况更为严重,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城市肥胖小学生比例明显居高不下。上述情况可以反映出随着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学生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得到充分给予,使学生在生长发育期得到了很好的营养保证。通过与部分肥胖和过轻学生的调查访谈,得出导致部分学生营养不良主要原因是平时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导致肥胖主要是平时膳食不合理、缺少体育锻炼。显然,由于物质生活水平问题,导致了大连市小学生5种指数的变化也不一样,但总体上看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所以小学生身体发育水平、营养状况以及身体的匀称度欠佳等问题应该引起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关注。(详见图1)

图1

(二)心肺耐力

1.循环机能

近六年大连市小学生循环机能良好以及以上比例平均接近70%,农村好于城市,但城市,但城市超过35%的学生处于及格及以下水平,农村稍好些,但也有不及格现象,并呈逐年增加趋势。总体上全市35%左右的小学生需要尽快提升循环机能水平。上述情况说明大连市小学生耐力运动的锻炼有待于加强。耐力水平不但与坚持体育锻炼有关,科学的饮食习惯也能促进小学生提高耐力水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使身体更健康。(详见图2)

图2

2.呼吸机能

近六年大连市小学生呼吸机能良好以及以上比率略有下降趋势,平均只达到30%左右,而平均将近70%的小学生处于及格以及以下水平,城市不及格率大于农村,由此可见,大连市大多数小学生呼吸机能亟待提升,家长、学校及社区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遏制不良现象的发展趋势,以免产生严重后果。

图3

(三)肌肉力量

1.上肢力量

近六年大连市小学生上肢力量良好以及以上所占比例有所提升,农村明显好于城市。不及格率平均维持在10%左右的水平。但优良水平的比率平均只有50%左右。所以,大连市小学生的上肢力量略显薄弱,对此应该加强锻炼,学校和家庭有必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安排些与上肢力量锻炼相关的活动,用以提高此项素质。(详见图4)

图4

2.下肢力量

近六年大连市小学生下肢力量优良水平平均变化不大,均为达到50%的比例,农村好于城市,总体来看,超过50%的小学生需要尽快加强下肢力量的锻炼,学校、社区和家庭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详见图5)

图5

3.腹肌力量

腹肌力量一直小学生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是腹肌力量在平时很少得到锻炼的原因。近六年大连市小学生腹肌力量良好以及以上水平没有显著变化,农村好于城市,不及格率农村低于城市,农村不及格率维持在10%以下。城市将近70%的小学生以及农村将近60%的小学生腹肌力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这一不良现象。(详见图6)

图6

(四)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人体机能健康的重要素质之一,但这一素质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柔韧性差说明相应的关节和肌肉缺乏锻炼,而柔韧素质的锻炼必须在早期进行,而且还要注意柔韧与力量的结合。近六年大连市小学生柔韧素质整体上略有改善,但城市小学生柔韧素质较农村小学生稍微差些,及格以及以下水平超过40%,因此,大连市小学生柔韧素质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详见图7)

图7

(五)健康体能综合评定

近六年大连市小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突破了及格水平,接近良好的标准。而且农村明显高于城市。整体来看,农村女生的健康体能平均分最高,城市男生最差。(详见图8)

图8

近六年大连市小学生健康体能综合评定优良水平变化不大,农村好于城市,城市超过40%的小学生以及农村超过35%的小学生健康体能综合水平需要尽快提高,使身体健康体能水平达到标准状态。(详见图9)

图9

四、结论

近六年大连市小学生标准体重的比例没有显著变化,农村偏轻比例有所下降,而肥胖比例出现增加态势,城市肥胖小学生比例居高不下。全市35%左右的小学生需要尽快提升循环机能水平,而呼吸机能优良比率有下降趋势,将近70%的小学生呼吸机能需要尽快改善,上肢力量优良比率有所提升,农村好于城市,但仍有不及格现象,超过50%的小学生下肢力量亟待改善,将近70%的城市小学生以及将近60%的农村小学生腹肌力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柔韧素质有40%的提升空间。大连市小学生健康体能总评分呈逐年升高趋势,综合评定优良水平变化不大,农村一直好于城市,超过40%的城市小学生以及超过30%的农村小学生健康体能综合水平需要尽快提高。总之,近六年大连市小学生健康体能状况整体上没有明显改善。

五、建议

(一)家长要增强对儿童健康体质培养的意识

小学期间是学生锻炼意识养成的厨师阶段,也是最重要的时期。可见家庭的责任举足轻重。学生在学校每日接受大量的功课,家长不应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注重儿童的健康发展。平日多多督促儿童参与体育锻炼,从体力、速度、柔韧度、协调性等多方面发展,不断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并应注重一日三餐的营养和食品安全问题,避免学生暴饮暴食和偏食、挑食的现象。体育教师通过学校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宣传健康的身体是“载物”之舟,使他们明了孩子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更有利于学习的道理。以争取家长对体育教学的大力支持配合,通过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为学校体育工作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

(二)学校要培养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要强化学生增强体质的意识,旨先必须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抓住他们心理进行备课,使教材安排、组织形式、教法手段,教学语言等新鲜活泼。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热衷于投入到健身活动之中,使学生树立自觉自愿参与体育锻炼,不怕苦,不怕累,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切实开展每天的 “阳光体育活动”,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有效率。对特殊的学生,教师运用开运动处方的形式,即在课中使其练习,也激励他们在别的有空时间进行自我的积极锻炼。

(三)社会应该对小学生的健康体能给予更多关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体质的强弱关系到这个国家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性问题。少年儿童则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身体健康水平则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繁荣富强的基础,所以社会应该对此引起高度重视。社会应该建立对小学生健康体能的保障机制,并利用媒体宣传途径,充分引起人们对小学生健康体能的关注度,推动家庭和学校积极参与对小学生的健康体能教育。社区应该建设宽大的活动场地、体育场所或健身设施,为小学生健身提供方便。还要严格控制食品质量和安全,保证小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11)

[2]杜伟.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8(3)

[3]苟雅宏.社会支持基本理论研究概述[J].学理论,2009,(12)

[4]宋柏红.浅析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J]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