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阳光工程培训

阳光工程培训

时间:2023-06-05 09:56: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阳光工程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阳光工程培训

第1篇

一、基本概况

(一)、全县劳动力分布情况

我们县地处地区,面积达平方公里。其中,农业耕地万亩,林地万亩。全县辖个镇,个区,共有个自然村,总人口达万。全县总人口中农业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城镇人口万人。全县有农村劳动力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万人,剩余劳动力万人。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万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万人,小学及以下的有万人。全县从事农、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万人,男性占%,女性占%,年龄层主要集中在岁至岁。从事农产品加工人,男性占%,女性占%,年龄层主要集中在岁至岁。从事农资产品经营的劳动力万人,男性占%,女性占%,年龄层主要集中在岁至岁。到目前为止,全县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共建立个,现有人参加合作社。

(二)、全县农业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耕地万亩,其中,已建立个优质农产品示范区,落实经济作物万亩。把,等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列为本县的特色经济支柱产业。畜牧业方面,为加快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带动本地农民增收、创收。现已建成个大型化、标准化的养殖基地。2014年,生猪产量达吨,牛肉产量达吨,羊肉产量达吨,禽肉产量达吨,禽蛋产量达吨。渔业方面,我县的水利资源丰富,现已形成水产养殖面积亩,占总水面积%。主要发展,等经济效益好的鱼类养殖。截止2014年底,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亿元,农业总产值达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二、阳光工程培训情况

(一)、本县农民培训意愿

随着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升级,对农村农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随着近几年来,农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农民都意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经过调查,%的农民都表示希望学到相关的农业专业知识,有助于他们调整思路,发展农业,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二)、培训取得的成效

2014年,在上级的正确指导下,我们认真完成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全年共培训次,计划培训人,实际完成培训人。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简单易懂,让广大学习者能够快速掌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大大提升了农民的从业技能,并积极引导有能力的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发展主推农产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把我县的农业产业和劳动力培训工程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三、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选好培训基地,做好全面部署

根据国家关于“阳光工程”定点培训基地的认定意见,我们按照相关程序先后确定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等个学校为我县阳光工程定点培训基地。在培训计划安排上,我们依据上年度各基地任务完成情况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进行了落实,县阳光办与培训基地签订了培训合同,实行合同化管理。要求参与培训的单位自觉接受县阳光办的管理、监督、检查工作。另外,成立了阳光工程培训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便于对培训工作的指导、管理工作。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运作程序

为严格落实省对阳光工程实施的相关要求意见,抓好对学员的培训工作,切实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农业从业者。这必须从源头抓好,加强制度建设工作。一是严格落实“第一节课“制度。向参加培训的学员讲解国家的相关政策。二是核实学员的身份是否属实、正确。三是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在每次开班前,培训单位都必须向县阳光办写出开班申请、培训计划、培训过程中及时上报相关工作情况。四是严格规范台账制度。各培训基地都建立了农民培训台帐,作为检查验收培训情况的重要依据。台帐按要求真实规范填写明学员姓名、年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培训专业、培训时间、补助金额、收费情况等。培训基地主要负责同志共同对台帐的真实性负责。每个培训班次结束后,将形成的纸质台帐由培训机构法人代表、主要负责同志核实签字后及时上报。五是把好资金拨付关。县阳光办和财政局认真核实台帐资料、验收报告、监管纪录,严把发放签字关,最后将专项资金拨付各个培训基地。

(三)、创新办学方式,增强培训实效

一是根据市场需求,明确培训方向。重点加强对农业的种养大户、生产能手、科技示范户等的培训工作。对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的问题和动植物疫病的防治等以及怎样实现增收增产进行重点培训,对学员进行实地指导。二是对农产品的贮藏保鲜、深加工、农机维修等进行专门指导培训,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三是把与农业产业发展和相关重大工程项目结合起来,通过实际的生产过程,来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和相关政策。针对农业合作社,重点进行人员管理培训。四是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把参加过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培训的农技推广人员作为阳光工程的主要师资力量。增强教学质量、通过面对面交流、传授知识,让农民快速掌握相关专业技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看到自从实施“阳光工程”以来,我县在培训农民适应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县级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农民对阳光培训工程需求日益高涨,但用于培训计划的配套资金比较不足,大大制约了农民技能培训的规模和质量。

(二)、培训硬件设施不足

我县培训机构共家,师资共人,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多数都存在设备老化、功能单一、规模较小,师资队伍建设不够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培训质量。

(三)、农民培训难度大

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对学习领会不深,对新技术、新知识接受程度不高。有的刚开始还兴趣勃勃,随着培训过程中,自己从事繁重的农事劳动,致使精力、体力都更不上学习进度,学习意愿也逐渐降低。

(四)、培训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农民有参加培训学习的意愿,但存在很多实际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经济条件问题。很多农民不愿拿或拿不出相应的生活费、差旅费等。二是精力有限,家庭事多和忙于生产,担心学不会,还耽误时间。

五、对2015年阳光工程实施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

各级应该由主要领导担任农民阳光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并把农民阳光工程纳入党委、政府日常事务,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做好农民阳光工程培训项目衔接工作,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中长期培训规划,实施计划和方案,要既有目标,又有措施,并且措施要细化,切实可行。各培训部门要建立一个好的专班,保证规划、教学和管理到位。各级种植、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农业经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切实做好阳光工程农民培训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财政配套资金监管和使用

一是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严格按照《资金使用办法》设立专项资金账户,由专人管理,保证专款专用。杜绝截留、挪用、套用等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发生。二是加强对培训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规范台账、将其作为项目管理和检查验收的重要依据。三是实行动态管理,确保阳光工程顺利开展。加大社会舆论监督,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对出现的问题立即整改,对于违纪违规的相关责任人要进行严肃处理。四是合理分配资金,对好的培训基地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教学设施。把阳光工程补助资金以农民直接受益为原则,以培训券的形式直接补贴给农户,也可以通过降低收费标准的方式补贴给培训机构。

(三)、择优选择培训单位,打破“一认定终身”

全方位考察认定培训机构。立足师资力量、实习场地,提前考察好辖区内的培训机构,以适应阳光工程的新要求、新特点和满足当地农民的新需求。采取绩效考核机制,择优选择培训质量好的单位进行培训合作。借以调动各培训机构工作的积极性。转变培训任务分配方式,对过去相对固定的任务分配上转变为根据上年绩效考核情况来分配各培训机构的任务量,引导培训资金向积极性更高、培训效果更好的单位倾斜。

第2篇

集安市畜牧兽医总站跟踪“阳光工程”培训效果

为提高阳光工程培训效果,2012年12月初由站长郝连生带队,集安市畜牧兽医总站深入青石镇阳光工程培训学员家中,开展跟踪服务指导工作。

自全市畜牧专业“阳光工程”培训以来,集安市畜牧兽医总站把“阳光工程”培训效果视为检验标准,把加强学员的跟踪服务作为阳光工程项目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利用跟踪服务提升培训效果,通过座谈交流掌握学员培本文由收集整理训感受,生产经营与效益情况;根据学员需求提供全方位政策、信息、技术、管理服务,建立起紧密的科技联系纽带,带动产业发展。

2012年全市共组织开办畜牧兽医培训班8期,培训学员601人。培训过程中,教师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畜禽饲养方法、畜禽繁殖方法、畜禽疾病防治等技术。培训结束后,畜牧兽医总站的技术指导员又进村入户,切实把畜牧实用技术送到农民家中,提升了“阳光工程”培训效果。

第3篇

一、扎实推进,项目实施成效显著

2012年,我省承担14.6万人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其中职业技能培训 6.7万人,专项技术培训7.8万人,创业培训1000人。经53个项目县的292个培训基地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全年培训任务,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我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阳光工程项目越来越受重视,机构健全,工作抓得实 随着阳光工程项目的深入开展,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参训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收入明显增加。阳光工程项目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项目县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的阳光工程领导小组,并把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作列入重要日程,配备2~3名专兼职人员抓阳光工程工作。

(二)培训管理措施越来越规范,制度健全,培训质量高 2010年以来省里制定了档案规范,项目实施规范化水平逐年提高。同时各项目县都能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坚持公示制度、实行“第一节课现场核查制度”、建立台账制度、坚持信息报送制度、落实检查验收制度。几年来,各项目县切实加强了对阳光工程工作的日常检查工作,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对培训基地的每个培训班次进行检查核实,年末进行检查验收,项目成效越来越显著。

(三)强化农民培训越来越得民心,力度加强,宣传效果好 各项目县通过多种途径宣传阳光工程,产生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各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简报等大力宣传阳光工程。如桦甸市、舒兰市利用农业网站、电视、印发资料等形式大造声势、广泛宣传;集安市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进行宣传。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使阳光工程这项惠农政策深入人心。

(四)采用的培训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创造特色,培育品牌优 各项目县在注重提升阳光工程培训质量的同时,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农民的学习热情。一些基地每期培训班都备有奖品用于学员有奖问答;有的培训基地在办班结束时,要评选出优秀学员并给予奖励。梨树县学员通过学习果蔬种植技术,提高了香瓜种植水平和能力,实现当年增收3万元;长白县开展草莓棚膜种植技术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全省各培训基地,在2012年我省遭遇二代粘虫和台风两大灾情时,及时组织农民开展专项技术培训,使农民及时掌握抗灾技术,为全省虫口和风口夺粮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更新知识,素质提升快 为了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省阳光办组织举办了第一届“魅力阳光杯”教师能力大赛,全省292个培训基地1000多名教师参加项目县初赛,选出的100多名教师参加各市(州)复赛,共有17名教师参加省里举办的决赛。按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参赛教师现场讲课、评委现场打分,评选出特等奖1名,一、二、三等奖共16名,有6个项目县获得优秀组织奖。大赛的成功举办,激发了全省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教师学习农业科技、提高业务能力的积极性和热情,有力提升了全省阳光工程项目专兼职培训教师的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及现场教学能力。

(六)动态监管常态化,强化监督,解决问题及时 加强动态监管,是确保阳光工程培训质量的关键。省、市、县各级阳光办真抓实干,深入办班现场核实、不定期电话查访,有力地提升了项目实施质量。省阳光办对个别项目县学员的举报十分重视,分别两次深入村屯调查,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在做好动态抽查的同时,省阳光办对年终检查形式进行了调整。基于近年来项目实施基本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培训质量有保障,仅对50%的项目县进行了抽查,抽查结果令人满意。根据检查量化计分情况,检查组进行了综合评级,抽检的35 个项目县阳光办中90分以上 35个,占100%;抽检的197个培训基地中90分以上的190个,占96%,80~89分6个,占3%;不合格的1个,该培训基地已被取缔。

二、提高认识,正视存在的问题

2012年度及今年上半年,全省阳光工程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甚至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是责任心不强,监管系统录入问题多。二是认识不到位,工作随意性大。三是任务完成不平衡。四是信息报送不及时。五是调研不扎实,培训针对性不强。

三、明确职责,确保项目实施质量

总结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要提高项目实施水平,就要明确职责、掌握阳光工程项目政策与管理办法,树立责任意识和紧迫感。

一是领会国家阳光工程工作会议精神。5月份召开了全国阳光工程工作会议,总结会议精神,主要是“六个加强、一个结合、一个建设”。在培训内容上,要加强对生产经营、社会服务、专业技能、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和职业农民等重点进行培训;要结合全国1000个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培训;要抓好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对培训基地的考核。

二是要明确阳光工程培训的总体要求。近几年国家、省里针对阳光工程出台了很多政策,提出了很多要求。在培训基地认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上又出台了一些新要求,我省阳光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上又出台了新办法,大家要研究、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

三是明确职责,提高责任意识。省里要对各项目县负责、县阳光办要对辖区内的培训基地负责、培训基地要对本单位承担的培训任务和质量负责,一级监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如果说全省出现了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省阳光办的责任;如果某个项目县的多个基地出现了问题,那就是县阳光办监管不力;如果只是个别基地出现了问题,这个责任就要由你这个基地负责,就要追究法人的责任。这里还需强调的是,从2011年开始,《培训台账》、《验收报告单》中都有基地法人签字一栏,目的就是要提高法人的责任意识,让大家明确:基地法人要对培训的真实性负责,对培训时间的充足性负责,如出现问题,是要承担责任的。

四、突出重点,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任务

下一步工作中,一定要突出重点,重点工作重点抓好,重点环节重点把关,确保项目实施质量。

一是要突出抓住有利时机。目前全省农业生产正值秋收忙季。一些项目县培训工作相对滞后尤其零培训的基地,一定要在近期作好工作安排,制定落实好培训计划,充分利用秋收结束后这一段黄金时节,立即掀起培训,务必在11月中旬全面完成任务。

二是要突出抓好培训管理。从培训专业和培训内容的确定到教师选聘,从办班申请到开展培训,从办班管理及各项制度的执行到配合相关部门抽查与检查等各重点环节,阳光办和各位法人都要亲力亲为,抓好落实,把好关口。

第4篇

王丽华

为确保国家阳光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农村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和龙市特产管理总站于7月中旬在八家子镇上南村举办了2012年阳光工程食用菌工培训开班仪式,随后,全年阳光工程食用菌工培训拉开帷幕。

今年,和龙市特产管理总站对200名食用菌工专业学员的遴选有了新要求,即必须具有一定文化基础,身体健康,且具有创业意愿。专业培训以理论培训、技能培训、声像教学等方式有机结合,得到了学员认可。截至目前,已完成食用菌工119人的培训任务,通过理论和实践学习,全面提高了学员的综合素质,达到了预期的培训效果。

磐石市:投资4300多万元建设新农村

王译齐

年初以来,磐石市全面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据最新统计,他们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总数超过4300万元。

磐石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今年紧紧结合示范村、提升村和文明走廊建设三大主题,共启动新建示范村17个。其中,省级示范村5个,吉林市级示范村2个,磐石市级示范村10个。这17个示范村计划新建项目86个,总投资达2262.76万元。

辉南县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张磊

辉南县以扶龙头企业和抓基地为突破口,推动特色农业的升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目前,全县各农业龙头企业连接农户3.4万户,基本实现了每个主导特色产业有一个以上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一些企业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实行包技术指导、包回收,定期或不定期地派出技术人员上门开展培训,指导生产,为农民解决后顾之忧。同时该县还围绕“发展一个产业,健全一个经济组织”的发展思路,分行业、分产业、分产品,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做大产业集群。目前,全县围绕制种、烟叶、蔬菜、生猪等产业,成立了规模不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62个,辐射带动3万多户农户通过特色种养增收致富。

扶余县切实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作用

杨桂权

扶余县高度重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发挥他们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一是推荐任职;二是以优秀乡土人才为核心,组建175个农民专业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三是搞好政策扶持。

桦甸市农机站举办农机维修培训班

宋志辉

为培养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现代新型农机服务人员队伍,桦甸市农机技术推广站于8月29日,在市农机校举办了为期4天的阳光工程(农机维修)第一期培训班,来自各乡镇的100名农民参加了培训。

农机推广站特聘请高级讲师张德才,为学员讲解农忙和农闲时农业机械的养护、故障排除、安全操作常识等农机维修和安全知识,并与学员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示范指导。现场气氛热烈,农民踊跃发言,达到了预期的培训效果。

四棚乡农民享受免费培训还能拿补贴

王小丽

“农民免费接受培训不说,还能拿到钱?”近日,通化县四棚乡的农民就享受到了这样的好待遇。为了让农民享受惠农政策,掌握致富技能,通化县农广校在今年的“阳光工程培训”活动中,在四棚乡开办了“拖拉机操作技术培训班”,免费对农民进行拖拉机操作技能培训,不仅如此,参加培训的农民还享受每日50元误工补贴。四棚乡有80余位农民接受了培训,发放惠农误工补贴17000余元。培训后还免费组织农民参加了驾驶证考试。

长岭大项目建设扩大战果再攻坚

第5篇

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是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开展的,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农民为重点对象,旨在着力加强务农农民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务农农民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充分激发农业生产要素潜能,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培养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和人力资源支撑。

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2013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农办财〔2013〕36号),给我省下达了13.4万人的培训任务。主要按三个层次组织实施,即农业专项技术培训7.6万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5.6万人、农业创业培训2000人。

一层次为农业专项技术培训。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开展培训。一是培训粮棉油糖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区骨干农民。根据2012年国家粮棉油糖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区域分布,每个示范片培训骨干农民100人左右。全省共培训40600人。二是培训“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骨干农民。根据《全国蔬菜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吉林省15个蔬菜生产重点县,榆树市、德惠市、农安县、公主岭市、梨树县、伊通县、吉林市龙潭区、舒兰市、磐石市、前郭县、扶余县、长岭县、大安市、洮北区和洮南市,每县培训骨干农民500人左右,全省共培训4500人。三是培训肉牛、肉羊、奶牛、生猪生产大县骨干农牧民。根据《全国肉牛、肉羊、奶牛、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从列入规划的吉林省19个重点县中选择50%的县,德惠市、九台市、公主岭市、双辽市、桦甸市、蛟河市、东辽县、柳河县和通榆县等9个县,每县培训骨干农牧民200人,全省共培训1800人。四是培训渔业生产大县骨干渔民。根据2010年主要渔业统计指标,从本省年产1万吨以上水产品的渔业大县中选择50%的县,培训任务由省水利部门培训基地完成。各项目县还可根据地方特色产业安排培训科目,培训28600人。农业专项技术主要全省53个项目县分别认定培训基地,组织农民根据农时和生产中问题开展培训。

二层次是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开设的培训科目有6个方面。一是种植业生产服务人员。包括病虫害专业防治员、肥料配方师、蔬菜园艺工、果桑茶花药园艺工、种子经销员、农药经销员等。二是畜牧和渔业生产服务人员。包括畜禽繁殖员、畜禽养殖员、兽药经销员、渔业船员、水产养殖员等。三是兽医服务人员。包括村级动物防疫员、乡村兽医等。四是农机服务人员。包括农机操作员、农机维修员等。五是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人员、沼气工、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信息员等。六是涉农企业从业人员。包括农产品贮藏加工和流通企业技术工人,乡村旅游服务员等。

三层次是农业创业培训。今年农业部给我省下达2000人任务,并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其中900人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100人为农业创业培训。由27个项目县的农广校来分担培训任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国家试点县有德惠市、东辽县、辉南县和前郭县;省试点县为双辽市,每个国家试点县重点培训200人,省试点县重点培训100人。农业创业培训将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骨干农民纳入重点培育对象。通过创业培训,在农村着力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创业就业或扩大产业经营规模,挖掘和拓展农业农村就业潜力。农业创业培训主要培训农业部认定的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农机除外)或省级农民专业合作重点社(农机除外)负责人,以及在种养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和农业服务等领域具有创业就业能力的青年农民,有培训任务的每县培训50人。

上述三层次培训任务,主要由全省53个项目县农业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通过公开公平公正认定培训基地来对农民开展培训工作。凡是报名参加培训的农民均可享受免费培训待遇,农业专项技术培训时间为2次,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时间为4天,农民创业培训时间为15天。由培训基地选聘水平较高的教师专家为农民授课,免费发放教材,结业考试考核合格为农民免费颁发结业证书。三层次阳光工程培训,全方位为农民种养业和农业生产服务业打造培训平台,新一代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会越来越壮大。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为对象,以转移就业前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以“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为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展定单培训、定性培养、定向输出,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整农村就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劳务产业开发。

二、目标任务

1、培训任务。全省计划完成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16万人,使每个受训农民熟练掌握一项非农产业岗位技能,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2、转移输出。通过采取“定单、定向、定点”培训方式,实行培训与转移输出互动,完成转移输出人数12.8万人以上,确保转移输出率达到80%以上。

3、实施时间。2004年度。

三、培训计划

1、培训对象。年龄在16周岁以上,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身体健康,有转移愿望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或新增劳动力。

2、培训工种。根据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及职教资源,以家政服务、餐厅服务、酒店服务、电子操作、电动缝纫、建筑、计算机操作、美容、美发、保安、烹饪、物业管理等市场需求量大的职业(工种)为主。依照国家职业标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能力板块结合的培训模式,实行全脱产式培训。

3、培训时间。针对不同岗位、不同职业和不同工种,以短期技能培训为主,培训时间以达到国家职业标准规定和就业岗位要求为依据,具体培训时间为15—90天。

4、培训任务。2004年我省阳光工程项目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业人口大县、省政府命名的劳务开发基地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县,以及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全省确定阳光工程项目示范县20个,每县培训任务8000人。项目县名单、培训任务见《2004年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表》(附件1)。项目县培训单位、培训岗位和培训人数见《四川省2004年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分解汇总表》(附件2)。

5、培训基地。按照《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要求,县阳光工程办公室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全省20个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县共认定培训基地103个,其中农业系统20个,教育系统61个,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12个,建设系统2个,科技系统1个,其他系统7个。分性质看,公办教育培训机构80个,民办教育培训机构23个。培训规模28万人,输出规模23万人。培训基地认定情况见《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汇总表》(附件3)。

根据《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规定,实行培训项目招标制度,县阳光工程办公室制定阳光工程项目招标办法,面向被认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项目招标,择优确定培训单位,下达培训任务。全省20个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县通过严格招标,共确定培训单位89个,其中农业系统20个,开设培训岗位149个,承担培训任务78250人;教育系统49个,开设培训岗位267个,承担培训任务60350人;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11个,开设培训岗位72个,承担培训任务12800人;建设系统1个,开设培训岗位1个,承担培训任务1500人;科技系统1个,开设培训岗位1个,承担培训任务200人;其他系统7个,开设培训岗位16个,承担培训任务6900人。

6、教学计划。培训单位根据培训任务、工种、培训时间等要求,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详细、规范、操作性强的教学实施计划,并报县阳光工程办公室审核备案。县阳光工程办公室汇总各培训单位教学实施计划,编制全县综合性的教学计划,培训单位按综合性教学计划实施。

7、培训经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行政府财政资金补助与农民个人分担相结合。中央补助培训资金1600万元。省级财政安排培训资金1500万元。市、县根据地方财力情况安排补助资金。各地严格按照财政部、农业部制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加强资金使用与监督管理。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省、市、县三级财政安排了专门的阳光工程项目工作经费。

8、考核发证。学员培训结束后,由承担任务的培训单位发放培训合格证书。凡自愿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学员,培训单位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颁发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证书。

四、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管理机构。为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组织领导,省级成立由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建设厅等部门参加的省阳光工程指导小组,在省农业厅设立了阳光工程办公室。各市、州和20个项目实施县成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农业、财政、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建设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阳光工程指导小组,设立阳光工程办公室。各乡镇成立相应机构,确定专人具体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确保阳光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2、健全制度,确保项目规范实施。根据《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规定,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度、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度、阳光工程公示制度、培训券发放制度、培训台帐和转移台帐制度、项目季度报告制度、项目资金管理制度、项目实施监管制度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扶持制度。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考核机制,实行阳光工程目标管理责任制,省阳光工程办公室与20个项目县人民政府,县阳光工程办公室与乡镇和培训单位层层签订培训任务合同书,明确职责,一级向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版权所有

3、强化监管,提高培训转移实效。切实加强对项目管理机构和项目培训机构的监管。重点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确保财政扶持资金足额补助到农民个人;重点监督培训任务的落实,防止弄虚作假;重点监督项目法人,确保责任落实;重点监督项目管理,确保管理制度落实。省和地方各级阳光工程办公室采取暗访等方式,加强项目实施监管,对存在严重问题的项目县实行曝光和通报;组织人员不定期抽查,重点检查项目的培训质量和转移效果;实行项目季度报告制度,了解督促培训进度;通过四川农民工培训就业信息网公布各地承担任务的培训单位、培训任务、转移输出人数和学员转移输出地点,由社会广泛监督。

第7篇

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正式启动以来,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各市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阳光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是制定了实施方案。各市在认真贯彻执行省六部门下发的《关于组织实施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成立了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确定了任务目标,制定了保障措施和实施工作方案,为阳光工程的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召开了启动仪式。省阳光工程启动仪式召开以后,秦皇岛、唐山、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十个市已召开了市级启动仪式,邢台所有的县也全部启动,有力地扩大了阳光工程的社会影响。三是确定了试点单位。各市按照省阳光工程办公室的要求,认定了一批符合条件的创业培训试点县、扶贫技能培训试点县。各市阳光工程办公室坚持认定原则、严守认定条件、严格认定程序,确定了创业培训试点县35个、扶贫技能培训试点县10个,为搞好阳光工程试点工作创造了条件。四是筹措了资金。各市阳光工程办公室为了确保阳光工程的顺利开展,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主动与财政部门协调,取得了较好成效。邯郸、唐山、衡水、邢台、廊坊、张家口等市已确定了用于培训补助的资金已落实,确保了阳光工程的组织实施。另外各市阳光工程办公室根据省阳光工程办公室制定的专项培训补助资金补助标准,明确了引导性培训补助的标准。五是摸清了底数,建立了台帐。省阳光工程办公室按照《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意见》的要求,分别规范了引导性培训台账、技能性培训台账、创业培训台帐以及就业台帐,从而保障了各级阳光工程办公室在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有章可循,使全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廊坊、邢台还对本市的劳动力资源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摸清了底数。我省阳光工程的启动和实施,受到了国家劳动保障部的肯定,部工作信息专题刊发了我省阳光工程的做法。在2008年中国职协年会上,林永三副部长对我省阳光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与会各省代表一致认为我省阳光工程目标明确,措施有力,资金到位,值得借鉴和推广。该项工作也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省阳光工程办公室务必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全省各市“阳光工程”进展不平衡,个别市虽转发了35号文件但没有制定实施细则。二是个别市存在等靠思想,工作主动性不高。三是部分市县缺乏工作经费,影响了工作进度。四是宣传工作不到位。

为使阳光工程更加扎实、有效、规范地运行,全面推动我省阳光工程的深入发展,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注重落实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省阳光工程办公室成员单位及各市务必提高认识,保证政策、资金、组织、措施“四落实”。一要保证政策落实。要将国家和省确定的一系列惠泽农民的培训政策落实到位。二要保证资金落实。目前,国家和省级资金已到位,省资金分配方案经省政府同意后很快下达各市。各市要积极主动地向当地政府争取工作经费尽快到位。三要保证组织落实。各市、县要配备专门工作人员抓好阳光工程工作,力争在2008-2010年阳光工程实施期间将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四要保证措施落实。要使季报、督导、检查等措施扎扎实实落到实处,避免走过场。今年底,省阳光工程办公室将把各市目标完成情况通报各市政府。

二、抓好基地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各市要按照35号文件要求,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基础性工作。各市、县阳光工程办公室要与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的基地签订任务责任书,并要求各基地设有专职工作人员和专项台账资料;要把基地的培训收费标准和国家补贴标准张贴上墙,确保国家财政补贴资金足额用到农民身上;及后培训要统一使用省阳光工程办公室确定或开发的教材,尤其是引导性教材,全省务必统一,要将各市使用引导性教材的数量作为对各市开展引导性培训的统计考核依据。要将国家印制的阳光工程宣传品在培训基地统一张贴,以扩大阳光工程的影响;各市要按照要求按季上报阳光工程进展情况。

三、公开公正,选好基地

筛选和认定培训基地,是关系到阳光工程能否完成、培训质量能否保证的关键环节。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公开、公正、公平地认定基地,要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有劳动保障、农业、教育、科技、建设等部门的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目前还没有完成基地认定工作的市请务于8月10日前完成该项工作。已经完成认定工作的市尽快开展培训工作。

四、抓好典型,全面推进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一项新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因而,抓好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方法尤为显得重要。经各市阳光工程办公室上报、省阳光工作办公室确认的培训示范县、创业培训试点县及扶贫技能培训试点县要严格按照阳光工程办公室的要求,建立规范的培训台账和就业台账。确保各级财政的培训补助落实到每个受训农民的身上,让广大农民切身体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温暖。各市阳光工程办公室要及时总结各试点县的经验,充分发挥示范性作用,从而全面推动我省阳光工程的全面、扎实、有效地开展。

五、加强督导,确保进度

各级阳光工程办公室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督导检查工作,确保该项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省阳光工程办公室要经常对各市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对好的做法经验进行表扬推广。目前还没有开展启动仪式的市务必于近期开启动仪式。省阳光工程办公室拟在10月份组织对各市阳光工程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年底国家阳光工程办公室将对我省的阳光工程工作进行抽查,希望各市要做好准备迎接检查。

六、搞好宣传,扩大影响

第8篇

省阳光工程办公室:

根据《关于开展阳光工程检查验收的通知》(x阳光办[2006]2号)通知精神。市阳光办迅速组成检查验收小组,由市农业局副局长xxx任组长,2006年3月2日至7日,检查组对全市x个县、区(xx直管县除外)的阳光工程实施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我们在县、区阳光工程办公室和各培训机构的积极配合下,采取听取工作汇报,查看文件和档案材料,召开座谈会,查看培训机构和电话询问学员的方式,重点检查了各县、区贯彻落实许昌会议精神情况,规范管理年活动的开展,网上管理系统情况,转移培训的进展情况,先后抽查了4个县、区的9所培训机构,电话询问了107名阳光工程学员。现将检查验收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阳光工程工作开展情况

从检查验收情况看,各县、区阳光工程办公室都非常重视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工作,行动迅速,措施有力,认真抓好了许昌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并紧紧围绕全省阳光工程规范管理年活动的开展,狠抓了工程监管。05年全市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x1.8万人,其中引导性培训xx万人,职业技能培训xx.8万人(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x.8万人,结业率100%;转移就业xxxxx人,占职业技能培训人数的x5%);完成培训补贴性投资x05.6万元;由xx所培训机构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全市累计外出务工xxx万人次,农民务工总收入x5亿元,占全市农民纯收入的x1.8%,具体表现如下:

(一)下达了培训任务。今年省下达我市的培训任务为x.8万人(含直管县xx0.2万人),各县(市)区已逐级将培训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培训机构。全市共有xx所培训机构承担了培训任务,其中公办x8所,承担培训任务人,占任务的x7.8%;民办的27所,承担培训任务人,占任务的x2.2%。

(二)举办了项目管理培训班,市阳光工程办公室举办了项目管理和信息监管培训班后,各县(市)区都相继举办了项目管理培训班和信息监管培训班,对各培训机构负责人和网管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各县市区共举办培训班16期,培训人员100人次。

(三)“五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从检查情况看,各县、区都较好地执行了第一节课制度,县、区阳光办的负责同志亲自到培训班给学员上第一节课,到培训机构认真进行学员身份,数量等内容的核查,并把培训券发放到学员手中,对领券学员登记造册,并对发放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各培训机构和县、区阳光办均建立了台帐,并按月及时上报月报。

(四)培训转移情况。从检查验收情况看,检查的9所培训机构,共承担培训任务人,已完成转移就业人,占承担任务99.5%。截止12月底,全市已完成转移人,占任务数的,完成招生人,占总任务数的%。其中,xx、xx培训进度较快、转移就业迅速、网上管理较好。

二、存在问题

(一)网上管理不健全。一是各县(市)区虽举办了网络监管培训班,但个别县区的培训机构仍未联网。二是操作失误,有重复输入的人员。

(二)个别培训机构操作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一是“订单培训”中订单不规范。培训机构和用工企业签订的订单没有标明月工资收入,合同期限、就业岗位等,订单内容模糊,反映情况不明确;二是招生简单不规范。不能清楚地反映阳光工程的收费标准,补贴标准、培训专业、时间、就业去向等内容。三是专业设置不科学,计算机相对专业太多,不能保证对口就业。四是部分培训机构档案管理不规范,没有专门的档案盒。

(三)工作管理经费不落实。从检查的六个县区看,都没落实管理经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阳光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今年打算

(一)加强领导,规范管理。要求各县(市)区阳光办,要切实负起责任,确实抽调精干人员,配备必需的办公设施,解决必要的工作经费,严格阳光工程规范质量年的要求,认真落实“五项制度”,规范好“七项工作内容”,确保06年任务完成。

(二)针对问题,限期整改。各县(市)区要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缺啥补啥。同时,对确实不能完成全年任务的培训机构,要在今年的基地认定中,坚决取缔。

第9篇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农科教发[*]4号)精神,特制定*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为对象,以转移就业前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以“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为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展定单培训、定性培养、定向输出,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整农村就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劳务产业开发。

二、目标任务1、培训任务。全省计划完成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16万人,使每个受训农民熟练掌握一项非农产业岗位技能,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2、转移输出。通过采取“定单、定向、定点”培训方式,实行培训与转移输出互动,完成转移输出人数12.8万人以上,确保转移输出率达到80%以上。3、实施时间。*年度。三、培训计划1、培训对象。年龄在16周岁以上,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身体健康,有转移愿望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或新增劳动力。2、培训工种。根据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及职教资源,以家政服务、餐厅服务、酒店服务、电子操作、电动缝纫、建筑、计算机操作、美容、美发、保安、烹饪、物业管理等市场需求量大的职业(工种)为主。依照国家职业标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能力板块结合的培训模式,实行全脱产式培训。3、培训时间。针对不同岗位、不同职业和不同工种,以短期技能培训为主,培训时间以达到国家职业标准规定和就业岗位要求为依据,具体培训时间为15—90天。4、培训任务。*年我省阳光工程项目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业人口大县、省政府命名的劳务开发基地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县,以及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全省确定阳光工程项目示范县20个,每县培训任务8000人。项目县名单、培训任务见《*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表》(附件1)。项目县培训单位、培训岗位和培训人数见《**年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分解汇总表》(附件2)。5、培训基地。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要求,县阳光工程办公室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全省20个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县共认定培训基地103个,其中农业系统20个,教育系统61个,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12个,建设系统2个,科技系统1个,其他系统7个。分性质看,公办教育培训机构80个,民办教育培训机构23个。培训规模28万人,输出规模23万人。培训基地认定情况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汇总表》(附件3)。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规定,实行培训项目招标制度,县阳光工程办公室制定阳光工程项目招标办法,面向被认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项目招标,择优确定培训单位,下达培训任务。全省20个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县通过严格招标,共确定培训单位89个,其中农业系统20个,开设培训岗位149个,承担培训任务78250人;教育系统49个,开设培训岗位267个,承担培训任务60350人;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11个,开设培训岗位72个,承担培训任务12800人;建设系统1个,开设培训岗位1个,承担培训任务1500人;科技系统1个,开设培训岗位1个,承担培训任务200人;其他系统7个,开设培训岗位16个,承担培训任务6900人。6、教学计划。培训单位根据培训任务、工种、培训时间等要求,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详细、规范、操作性强的教学实施计划,并报县阳光工程办公室审核备案。县阳光工程办公室汇总各培训单位教学实施计划,编制全县综合性的教学计划,培训单位按综合性教学计划实施。7、培训经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行政府财政资金补助与农民个人分担相结合。中央补助培训资金1600万元。省级财政安排培训资金1500万元。市、县根据地方财力情况安排补助资金。各地严格按照财政部、农业部制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加强资金使用与监督管理。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省、市、县三级财政安排了专门的阳光工程项目工作经费。8、考核发证。学员培训结束后,由承担任务的培训单位发放培训合格证书。凡自愿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学员,培训单位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颁发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证书。四、具体措施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管理机构。为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组织领导,省级成立由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建设厅等部门参加的省阳光工程指导小组,在省农业厅设立了阳光工程办公室。各市、州和20个项目实施县成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农业、财政、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建设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阳光工程指导小组,设立阳光工程办公室。各乡镇成立相应机构,确定专人具体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确保阳光工程项目顺利实施。2、健全制度,确保项目规范实施。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规定,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度、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度、阳光工程公示制度、培训券发放制度、培训台帐和转移台帐制度、项目季度报告制度、项目资金管理制度、项目实施监管制度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扶持制度。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考核机制,实行阳光工程目标管理责任制,省阳光工程办公室与20个项目县人民政府,县阳光工程办公室与乡镇和培训单位层层签订培训任务合同书,明确职责,一级向一级负责

,逐级落实责任。3、强化监管,提高培训转移实效。切实加强对项目管理机构和项目培训机构的监管。重点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确保财政扶持资金足额补助到农民个人;重点监督培训任务的落实,防止弄虚作假;重点监督项目法人,确保责任落实;重点监督项目管理,确保管理制度落实。省和地方各级阳光工程办公室采取暗访等方式,加强项目实施监管,对存在严重问题的项目县实行曝光和通报;组织人员不定期抽查,重点检查项目的培训质量和转移效果;实行项目季度报告制度,了解督促培训进度;通过四川农民工培训就业信息网公布各地承担任务的培训单位、培训任务、转移输出人数和学员转移输出地点,由社会广泛监督。4、营造声势,加大舆论宣传引导。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广播、板报、专栏、印发宣传资料、设立咨询服务台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培训工作的重视,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阳光工程项目顺利实施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在中央、省和地方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各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好的机制、模式、经验和做法。及时向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四川农民工培训就业信息网报送培训动态和经验材料。编发阳光工程培训简报,积极指导各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5、培育品牌,提高输出组织化程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务品牌,充分发挥品牌在带动劳务输出方面的示范效应,重点培育“川妹子”、“川厨”、“川建工”、“川技工”等一批有影响的劳务品牌。各级政府加强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在转移输出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地方政府搭建劳务输出平台,实现集团化和有序化输出,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确保培训人员转移输出,强化培训机构在转移输出方面的主体职责,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强和职业介绍机构、用工单位、劳动力市场、劳务经纪人的对接,实行培训就业一体化,做到招生一批、培训一批、转移一批、安置一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大做强劳务开发产业。

第10篇

作者:张文 单位:安徽省政府办公厅

我国正加大力度推广普及就业准入制度,对那些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及工种,实行就业准入,目前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达87个,如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等,绝大多数是进城务工人员所涉及的行业。但是,目前阳光工程的补贴标准相对较低,国家和省合计补贴210元/人,市县配套的50元/人有不少地方未兑现。该补贴水平只能够维持短期、低成本的培训支出,难以兼顾技能鉴定、职业资格等就业准入方面的规范性要求。转移要求的稳定性和跟踪管理服务的连续性之间的矛盾阳光工程培训的目的,是改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职业技能的状况,使培训学员能够稳定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由农民转变为市民。因此,各级阳光工程管理办法均规定受训农民要80%以上实现转移就业,且就业期稳定在3个月以上,作为基地资格和报帐审核的依据。但从实际工作来看,情况不乐观。培训基地与学员之间普遍缺乏联系的桥梁纽带,更没有类似网站论坛那样交互式的沟通平台。学员送出去就业后,时隔不久,许多培训学员就已经联系不上,使得劳务输出的跟踪服务与管理以及监督检查困难重重。培训质量的统一性和农民接受培训的便利性之间的矛盾阳光工程培训,要求培训学员输出率达到80%以上。为保证输出率,稳定培训质量,全省通过一定程序认定了300多家培训单位,作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一个县少则二三家,多则十多家基地。但是,即便如此,并不是所有的培训都是在培训基地中进行的。由于成本、生源、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培训基地将培训安排在生源较集中的乡或村进行,叫做“送教下乡”。这样做,好处是方便了农民,学员不用住校,节省了吃住等费用。但是,弊端是难以保证培训质量,因为培训质量与师资力量、设施情况、时间长短等呈正比,尤其是生活习俗、适应能力、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转变,住校与不住校大不一样。项目实施的持续性和资金拨付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我省各县的阳光工程培训,多则七八千人,少则一千多人。培训人数是指导性任务计划,完成不成任务的可以将计划调剂给进度较快的培训单位或县区。基于这一考虑,虽然阳光工程培训时间从年初排到年底,但财政资金却在第四季度拨付到市、县,各县和各培训单位根据年底的完成任务实际数来报帐。由此,培训单位需自行垫付一笔不小的开支。资金拨付滞后,既不利于审核监督,因为培训与验收是按期进行的,也使权力寻租成为可能,腐败有机可乘。

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前进都是一个不断发现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都是矛盾对立统一的结果。因此,在当前阳光工程面临的转折时期,运用矛盾的观点,适时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是推动工作继续向前的关键。在转变认织的基础上,将阳光工程定位得更为准确通过阳光工程培训,能够推动农业、农村领域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以非农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这是该工程的目的之一。从更广阔的范围来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加工厂”,但中国的产品大多是低端产品,正如商务部长所言:8亿件衬衫出口才能进口一架空客A380飞机。提升我国产品档次和制造业水平,增强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一大批优秀的产业工人,这也应当是阳光工程培训的方向和目标所在,2006年12月,中国社科院了2007年经济蓝皮书预测,2007年中国城镇需就业人口将超过2500万人,岗位缺口在1500万个以上。

从长期看,阳光工程培训不瞄准高端,不提高品质,面临的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在稳定数量的基础上,坚持质量第一的培训方针我省阳光工程培训近三年来,数量从2004年的16万人,增长到2005年的25万、2006年的30万人,3年接近翻一番,势头很猛。但是数量扩张是有一定限度的,从目前培训生源看,今后阳光工程的培训,应当在稳定数量的基础上,向提升培训质量的方向努力。要按照省政府颁布发的《2003—2010年全省农民工培训规划》中“十一五”期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万人的要求,在抓好基本就业知识培训外,着力增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能力,并逐步向就业准入的规范性要求推进,重点提高技能鉴定证书发证率,使经培训后进城务工的农民能有个上岗的“硬本本”。此外,调整培训专业结构,发挥比较优势,尽快创造我省劳务输出品牌,抢占市场制高点,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兼顾利益的前提下,适当提高补贴标准2006年,国家将阳光工程补贴标准提高到人均160元。由于我省扩大了阳光工程的培训任务,因而加上省配套的100元后补贴标准仅为人均210元。培训单位在不赔本的前提下,只能提供短期的培训,个别课时较高的培训工种甚至培训期不足15天。投入与产出成正比。下一步的培训,既要加大投入力度,更要提高补贴标准。最基本的要保证培训质量,满足培训费用,并适当对信息收集、后期跟踪服务等方面也要给予一定的政府补贴。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加大监管力度继续完善“三课堂”、两帐一表、月报、基地准入、公告公示等管理制度,并研究抓落实的具体措施和激励约束机制,奖优罚劣。动员社会各方面尤其是人大、政协、新闻媒体以及农民群众,参与阳光工程的监管,及时发现问题,检查纠正。从全省看,阳光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这项工作总体上是好的。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出现的问题虽然是局部个别现象,仍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只有不断克服困难和问题,才能把我们的工作不断推向前进,才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第11篇

农闲季节是阳光工程各种职业技能和专项技术培训也入了集中培训的时期。近日省阳光办邱玉林主任带领监督科的同志先后深入吉林市、蛟河市、四平市、乾安县和大安市等5个项目市(县)监督检查阳光工程培训情况。

8月30日,邱主任一行来到吉林市农广校阳光工程农村经纪人培训班一期一班的培训现场,对基地的宣传招生、培训计划、开班情况、保障措施、学员身份及签到情况等进行了认真核对,并与部分学员进行了交流讨论。邱主任一行一方面充分肯定了吉林市阳光办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高度负责、严格管理、保证质量的严谨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对基地采用的为保证培训时间和质量制定的学员每日签到卡等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还指出一定要按国家和省阳光办的要求,加强监督,严格资金管理,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9月5日,省阳光办邱玉林主任、省农委信息中心秦吉主任、蛟河市农业局韩永秋局长、蛟河市财政局盛殿瑞局长参加了蛟河市农业特产管理中心在蛟河市委党校举办的农村信息员阳光工程培训班的开班仪式。邱玉林主任和秦吉主任分别作了开班动员讲话。邱主任深入细致地讲解了阳光工程的相关政策,并要求培训基地在搞好培训工作的同时,安排好学员的食宿等后勤保障工作,让学员能够无后顾之忧,安心学习,确保培训取得实效。邱主任对此次培训学员签写承诺书的制度给予了肯定。学员在签到的同时签写承诺书,承诺书里既规定了学员必须按时参加培训,不得无故旷课等培训纪律,又注明学员用餐时不得饮酒,来回途中注意交通安全等事项。承诺书的签写对提高学员自律性、提升培训效果起到了促进作用。

9月7日,邱主任同监督科一行在未通知培训基地的情况下来到了吉林省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在四平市铁西区平西乡举办的草编培训班,这是培训班开班第4天的下午,铁西区的妇联主席也在场,正要举行草编培训班结业式。经过4天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几乎每位学员都拿出了自己的作品。面对学员们的各类草编作品和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邱主任在培训班的结业仪式上为学员颁发结业证和奖品,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给予学员们鼓励和启迪,博得在场学员的阵阵掌声。学员们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用绿色环保的玉米叶编织出美好生活。

9月12日,邱玉林主任一行又冒雨来到乾安县职教中心农民信息员培训班现场,对办班情况进行了实地督察。外面下着蒙蒙秋雨,职教中心的电教室内学员们正在认认真真地听着老师讲解有关农业信息课程。本班次学员核定为50人,可当时听课的达到了59人。邱主任热情地询问了学员的吃、住及学习情况。邱主任还听取了乾安县主管阳光工程工作的冯启满局长的工作汇报。邱主任对乾安县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做出了客观评价,同时,希望乾安县再接再励,争取明年扩大招生范围,把阳光工程做好,为一方百姓做点实事,做点好事,为我省“三农”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9月13日,邱主任带领监督科一行四人在未先行通知的情况下前往大安市四棵树乡农业站培训基地设在青山村的培训班现场。上午8点30分到达培训现场时,四棵树乡农业站工作人员正在组织学员按秩序入座。培训班于9点整准时开班,培训内容是病虫专业防治。邱主任一行认真听了教师讲课,之后又检查了培训基地和大安市阳光办的档案材料。邱主任对大安市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非常满意,鼓励大家继续努力,把培训工作抓好、抓实。

通过对5个项目市(县)所辖部分培训基地阳光工程培训的现场督察,可以反映出各项目县都在严格按照国家和省阳光办的有关要求,紧张有序地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并能结合培训工作实际有所创新,取得了实效。通过此次实地督察,不仅使省阳光办能准确掌握全省工作开展情况,也必将对抓好下步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今年全省阳光工程培训任务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省阳光办 供稿)

第12篇

关键词:阳光工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一、“阳光工程”的内容及实质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世界水平仍旧很低,农业发展中耕地面积和农民数量之间的矛盾还很突出。据测算,中国的土地最多只能容纳1亿农业劳动力,而目前农村总计有劳动力约5.5亿,剩余劳动力近3亿。中国面临着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的问题,众多的劳动力在农村无法消化,只能向城镇转移,如何解决3亿人口的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困难。对此国家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个主要途径,各种政策措施纷纷出台。其中,影响力最大,见效最好的就是2004年初国家提出的“阳光工程”,它的实施大力推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从2004年开始,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共同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阳光工程”),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过程中实施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采取了“公开招标培训机构,财政资金直补农民,培训保证农民就业”的新机制,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农民稳定就业和增加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计划2004-2005年,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培训工作机制,为大规模开展培训奠定基础。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培训农村劳动力3000万人,年培训600万人; 2010年以后,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把农村劳动力培训纳入国家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层次,使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总体上与我国现代化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河北省昌黎县“阳光工程”启动现状

为落实国家的政策,昌黎县劳动局积极组织并策划实施“阳光工程”,2004年,昌黎县在劳动局领导下成立“阳光工程”办公室,下设昌黎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昌黎县农业局农广校、昌黎县卫生职业学校和昌黎县职教中心四个培训基地。昌黎县“阳光工程”主要对以下四种农业人员进行培训:农村初、高中毕业后没有升学的应往届毕业生;中、高校毕业且未能就业的滞留在农村的人员;农村未转移就业的复员军人;有创办企业愿望或已经领取工商执照,但有改善企业愿望的人员;其他有意接受培训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的内容主要为: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农业科技培训。培训方式为:培训基地人员与村委会联系,村委会组织农民报名,并寻找合适地点、时间集中授课,授课教师由各基地老师或按日、月聘请的教师组成。根据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六部门下发的《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要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资金补贴标准为:技能培训160元/人、创业培训600元/人、引导性培训和农业科技培训150元/人。

昌黎县从2004年开始实施“阳光工程”,现在已经初见成效。通过“阳光工程”共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34872人,转移就业率在80%以上。其中,2004年转移15049人,包括引导型13188人,技能型1811人,创业型50人 ,2005年转移11804人,包括引导型9730人,技能型1953人,创业型121人,截止到2006年9月底转移8019人,包括引导型6612人,技能型1407人,2006年创业型培训不属于“阳光工程”,属于再就业。我们分析一下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引导性培训逐渐减少,技能性、创业性培训逐年上升,说明“阳光工程”的实施更加务实和注重实效,也更能为农民所接受。

三、昌黎县实施“阳光工程”面临的问题

第一,培训对象即学员素质较低。学员学历结构“两头小,中间大”,但大多数学员只接受过初中甚至只有小学教育,只有少部分接受过高中阶段的教育。教育的相对不足导致他们思想落后,素质低下,乡土意识浓厚,对新事物和新观点的接受能力有限,对许多问题认识不到位,有些甚至因为知识水平的贫乏无法接受培训,或者因为思想的惰性不愿意进行培训。

第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机会成本相对较高。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让每个农民都有一块责任田,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如果经营管理有方,甚至可以达到初级小康水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也许会失去很多 “不离土离乡”的享受,同时会背上一系列沉重的“包袱”,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出现“民工荒”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实施保护鼓励的政策,农产品的价格逐年呈上升之势,加上农业税的废除、国家的种粮补贴等因素,使农民从农的绝对收入逐年增加,从农心理比较稳定,很多原本转移到城市的剩余劳动力逆向流入农村。况且,农业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产业,在农闲时期,农民可以做一些兼业的工作以提高家庭收入,比如做一些小本生意、找一份临时工作,或者组织一些农闲的业余文化组织,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这样一来,农民即使是以农业为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但在农民的收入构成中,就不仅仅来源于农业,也来源于工业、服务业、商业等各个领域。

第三,实施“阳光工程”的专项资金不到位。按照政府的有关规定,“阳光工程”对农民的培训全部免费,资金由中央财政局和地方政府财政部门下发,属于专项资金,但在笔者对“阳光工程”资金情况的实际调查中,却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回答,一种回答说资金基本到位,不存在问题,另一种回答说资金不会按照实际发放。这两种回答看似矛盾实际上是不存在矛盾,反而是互相补充的。前者说资金基本到位,就是说资金基本上能够下发到培训基地,但下发的金额只是一个大致的数字,后者的回答正好给了补充,下发的资金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政策性下发,受昌黎县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本应由昌黎财政局拨款的专项资金却迟迟不到位,这就是资金“基本”到位的最好解释。这种资金的“基本”到位必然影响资金的有效运作,必然导致农民工应该得到的政策性补助不能够及时全额的获得,从而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

第四,培训时间短。受资金、教师队伍、设备和培训学员数量过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员不可能接受长时间的培训。按照昌黎县“阳光工程”的实施规定,引导性培训时间不少于30课时,技能培训根据工种不同培训时间为15~90天,创业培训理论学习时间为10天。但是由于农民的素质低下,接受能力有限,受教育水平低,很难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掌握城市企业用人单位所需的一技之长和过硬的本领,而一般性的培训就业岗位薪酬低、工作不稳定。这又大大降低了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四、昌黎县实施“阳光工程”的对策建议

首先,为异地转移农民开设“绿色通道”,保证他们进城后无后顾之忧。农民中一些富裕程度比较高,子女较少,愿意进入城市居住,或者更适合在城市居住的,应给予政策性支持让其脱离农村。我们设计的“绿色通道”包括:在户籍制度上给予方便,也就是给少数农民进行户籍体制改革。建设 “城中村”,让这部分农民慢慢的融入城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移;降低农民进城门槛,进一步完善住房制度。建议城市规划时给予特殊的照顾,将“城中村”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建议教育部门对进城农民工的子女实施“三同”政策。 外来农民工子女入学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就近入学、学校不得拒收,要求学校除国家规定收取的费用外不得额外收费,并对经济困难的民工子女酌情减免杂费,政府对学校不分本地外地学生,按在校学生人数拨发经费;在待遇上,对农民工子女与本地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同样编班(混合编班)、同等享受学校教育资源和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为农民工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社会保险缴费水平。鼓励进城农民工参保,在各种保险费上给予优惠政策,调动农民工的参保积极性,保障其各种权益。

其次,为就地转移农民进行技术性培训。让一部分农民通过技术性培训脱离种粮。搞好养殖技术培训,定期开设养殖课程,聘请专职教师下乡指导。政府为其养殖产品打开销路,如:建立批发市场,联系外来商客,做好宣传工作等等。鼓励种植经济农作物,聘请专家对土壤、气候进行实地考察,选择合适的经济作物进行种植,为其进行技术指导同时保证产品的销路。鼓励创办乡镇企业,促进农村城镇化。搞好招商引资,创办民营企业,加快小康建设步伐。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曹阳.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基于体制变迁的分析[M].武汉:华中师范学出版社,1997.56-58.

[2]陈吉元.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