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6: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血压治疗的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磺酸氨氯地平;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硝苯地平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我国总高血压患者总数的95%以上。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呈逐年递升的趋势,成为了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选择11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先报倒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的选择选择2008年8月到2010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119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和对照组(硝苯地平组)。其中男性67例,女性52例;年龄分布为68.9±10.9岁。所有研究人群均符合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和分级[1]。
1.2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治疗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治疗方案: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次*d),连续服用8周;对照组(硝苯地平组)治疗方案:采用硝苯地平10mg/次。3次/d,连续服用8周。若治疗2周后无效则加大药物使用量。疗效评价;显效为舒张压下降值≧10mmHg并且降至正常值或舒张压下降≧20mmHg;有效为舒张压下降值
1.3治疗控制与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0进行数据双录入,以保证数据的质量。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统计方法为配对t检验和x2检验。
2结果
2.1研究人群一般资料分析
对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和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研究人群一般资料分析
2.2研究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前后比较
对研究人群收缩压和舒张压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2。
2.3研究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分析
对研究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总有效例数为58例,占93.6%;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47例,占82.5%,两组总有效率之间存在差异(P
表2研究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前后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表3研究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分析[n(%)]
注: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2.4研究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后不良反应分析
对研究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后不良反应分析发现,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2例,占3.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14例,占24.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表4 研究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后不良反应分析[n(%)]
注: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血压表现为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的综合征,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研究显示长期高血压不注意控制可影响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它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而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其他器官的并发症,因而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2]。
临床常见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为硝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等,其中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其可以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对平滑肌的作用远远大于心肌[3]。其与钙通道的相互作用决定于它和受点结合和解离的渐进性速率,因此临床药理作用逐渐产生,持续时间较长,利用率高[4]。本论文选择11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进行患者研究。对研究人群收缩压和舒张压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采用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相对于硝苯地平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加强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中华心血管杂志,2004,32(12):1060-1064
[2]王蕾,刘悦.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62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102-103
关键字 基层医院;高血压治疗;现状;分析
高血压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多发病、高发病,如果不及时的治疗很容易导致出现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现阶段我国的高血压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高血压的患病率非常高,每年都成上升的趋势,而且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患者本身对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这种疾病不能够及时知晓,一些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程度不够高,不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根据调查显示,2009年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7.8%,之后每年以1.2%的幅度进行增长,由此可见高血压患病率之高。预计在五年之后,高血压患病率将在30%以上,高血压患者人数将超过4亿人。由于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程度不高,仅有大约30%的人知晓自身的患病情况,治疗率不足1/4,有效控制率也在10%以下。以下根据本人在基层医院多年的临床经验对门诊近5年所收治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情况做出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共调查高血压患者病历2850例,其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5:1,患者的年龄为26—83岁,平均患者年龄为58.2岁。在全部的2850例患者中一级高血压患者有323例(11.33%),二级高血压患者1412例(49.54%),三级高血压患者1115例(39.12%),低危高血压患者592例(20.77%),中危高血压患者1056例(37.05%),高危高血压患者692例(24.28%),极高危高血压患者510例(17.89%)。
2结果
2.1利尿剂
对于静脉注射药物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针对一些急症患者,在一二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几乎不使用,只针对三级或者患有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才利用口服利尿剂的方式配合治疗。主要是由于基层医院中对于利尿剂治疗高血压的认识程度不足,过分的担心利尿剂的毒副作用。
2.2中、短、长效制剂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药物都属于治疗高血压的中短效制剂,这些药物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被大众所接受,多数来门诊就医的患者都用过此类药物进行高血压治疗,而治疗高血压的长效制剂不能够被人们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这类药物的价格普遍都比较高,而且药物的依从性比较差。
2.3中成药制剂
在门诊所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有37.12%的患者曾经服用过这类的药物,服用中成药制剂的患者主要为一二级的高血压患者以及来自农村的高血压患者,这是由于这些患者在购买药物或者在乡村就医的时候被误导而购买的。在基层医院的住院治疗中服用中成药制剂治疗高血压的患者中仅有10.23%,都为辅治疗药物。
2.4患者血压的监测状况
在基层医院所收治的全部高血压患者中有71.21%的患者接受全天24小时的血压监测,而在门诊就医的患者血压监测大多都是进行不定期监测。这就导致在门诊收治的患者治疗处方不能够动态化、个性化的为患者制定,不能够24小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平压、降压治疗,这也导致了患者的血压顽固难以控制。
2.5对患者用药情况的分析
来医院进行复诊的全部患者中,有62.31%的患者不能够按照医生的要求长期、连续服用药物,而且有34.12%的患者擅自更换药物。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偏远地区的高血压患者购药不方便,有的听信偏方而不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药物。
3讨论
3.1患者处方制定不够灵活
基层医院制定的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种类和剂量不能够很好的按照病人的病情进行合理的调整,这就导致治疗不能够很好的适应患者变化的病情,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3.2不能够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根据笔者对本院所收治全部患者中患有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情况发现,部分医院临床医生对高血压治疗药物的性质掌握不够全面,在药物的选择、药物的用量等方面不能够按照患者的病情坐车合理的变化,而且不能够有效的处理患者的合并症,不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脂,这就导致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够明显。
3.3医生对如何有效防控高血压的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大多数患者对高血压这种疾病的危害认识程度不够,这就导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不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治疗,用药过于随意,而且用一些偏方进行治疗,这就导致患者的高血压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所以在基层医院中加强医务人员对高血压防控的宣传力度要加强,避免患者盲目用药,延误治疗高血压的最佳时机。
3.4基层医院要建立、健全对患者的血压监测力度
我国的高血压患者有2亿人之多,而且有将近13000万人分布在农村,由此可见在高血压防治中基层医院是多么的重要。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提高基层医院医生的业务素质,从而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坚持树立长远目标,为高血压患者制定高质量、低费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关键词:谷维素;厄贝沙坦;社区高血压;临床疗效
正常人的血压在外界环境影响下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是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却会表现出异常的波动,以收缩压变化最为明显。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已成为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1]。由于高血压的发生常常合并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高血压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更制约着生活质监量提高。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不间断服药,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也普遍不高,因此,探索出一种更加经济、有效、便捷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3]。笔者以2013年4月~2014年6月我社区医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不同药物方案进行治疗,现将一般治疗情况及疗效对比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3年4月~2014年6月我社区医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2000年)中有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且在入组前完全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将68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34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46~87岁,平均年龄为(68.97±5.31)岁,病程在2~11年,平均病程为(5.30±2.30)年,对照组34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45~85岁,平均年龄为(70.43±6.03)岁,病程在3~10年,平均病程为(6.12±2.7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组后均经健康教育、饮食调整、心理指导、运动指导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不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厄贝沙坦150g/次,1次/d,谷维素20mg/次,1次/d,均饭后口服。对照组:仅指导口服厄贝沙坦,服药方法同上。两组均治疗观察4个月。
1.3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有关降压疗效标准评估两组患者降压效果,显效:舒张压下降程度≥10mmHg且降至正常血压范围或舒张压下降程度≥20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程度≤10mmHg且降至正常血压范围或舒张压下降程度在10~19mmHg之间;无效:血压未达到正常范围[4]。
1.4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监测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监测方法和仪器相同),监测3次/d,取平均值为当天血压值,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并对比治疗前后血压情况[5]。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相关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经谷维素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后,治疗显效29例,有效4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经单纯厄贝沙坦治疗后,治疗显效21例,有效3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59%,可见,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3 讨论
高血压的治疗目的为降低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治疗原则为改善生活行为、个体化控制血压标准、协同控制多重危险因素等。目前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常见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在选择降压药物时需综合考虑患者心血管状况、靶器官损害、合并症等,对于2级高血压患者往往需要同时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进行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谷维素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06%,远远高于经单纯厄贝沙坦治疗的对照组,且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社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应当首选谷维素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方案,其价格相对低廉更适合于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汉泉,曾伟群,苏艺明,等.谷维素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城乡结合部社区高血压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2):86-87.
[2]何菲,邹凡文,苏立,等.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5731-5732.
[3]邢兰访,董艳,朱爱华,等.中药联合高压氧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症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5):517-518.
【关键词】 高血压; 尼群地平; 卡托普利; 联合用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数量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极高,同时也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目前在高血压治疗的理念中,普遍提倡积极、有效的血压控制达标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方案是控制高血压的首选。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降压药物的价格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本院采用尼群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2010年2月本院200例高血压患者,入选病例诊断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2005年)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级标准[2],90 mm Hg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n=46)给予卡托普利治疗,25 mg/次,2次/d。观察组(n=60)给予尼群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给予口服尼群地平10 mg/次,2次/d,加服卡托普利12.5mg/次,2次/d;治疗1周后血压未达标者,剂量加倍,即口服尼群地平20 mg/次,2次/d,加服卡托普利25 mg/次,2次/d;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每周递增25 mg/d,控制血压稳定在小于140/90 mm Hg的范围内,出现血压
1.3 观测指标 服药期间每天9:00、15:00各测一次血压,用台式泵柱血压计测量右臂坐位血压,测量前静坐15 min,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本次血压测量值;服药期间常规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血糖血脂等。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皮疹、咳嗽、血管性水肿、头痛、头晕、血肌苷增高、低钾血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前3 d血压平均值、服药第4周的血压平均值、服药第8周的血压平均值作为疗效判断的数据。按照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将治疗后血压疗效分为以下3个级别,显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或者下降>20 mm Hg但未降至正常者;有效:舒张压下降30 mm Hg者;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以显效率加上有效率为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后第4周、第8周复查,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3.33%,对照组分别为56.52%、63.04%,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刺激性干咳3例,头痛1例,下肢水肿1例,总共5例(10.87%);观察组:头痛3例,踝部水肿2例,干咳1例,总共6例(10.0%)。所有不良反应均能耐受,症状持续3~8 d自行消失,对比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治疗高血压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靶器官损害,不仅是为了降低血压,同时要尽可能降低长期心血管发生率,降低致残、致死率。各种降压药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高血压治疗期间血压下降幅度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降低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与具体选用的降压药物类型无关[4]。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而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普遍较低,特别在农村地区,由于长期服药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导致大部分患者服药依从性差。长效钙拮抗剂、ARB等控制血压效果虽好,但是由于价格昂贵,难以在贫困的农村地区得到推广使用,而尼群地平与卡托普利联合方案价格低廉,较易为患者接受,有利于提高服药依从性,提高血压控制率。
尼群地平是一种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抑制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的跨膜Ca2+内流,血管选择性强,能够引起全身血管扩张,有效降低舒张压、心肌耗氧量,适合作为一线降压药用于各型高血压治疗中,单药或联用均有效;卡托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用机制是竞争性抑制ACE,进而减少血管紧张素II生成,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分泌,促进血管扩张,达到降压的目的[5]。本研究结果显示,尼群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确切,能够短期内控制血压,且副作用发生率与单用卡托普利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联合方案的价格低廉,适合在农村地区、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方宁远,龚玮倚.老年人高血压治疗进展.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2,24(2):154.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 罗文浩,丁宇栋,鲍逸民.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观察.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5,15(4):606-607.
[4]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2.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治疗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血管疾病之一。老年高血压病可并发脑卒中、主动脉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所以加强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对防治心、脑、肾并发症尤其重要[1]。现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病例共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在36~80岁,平均为58.6岁;患病年限在6个月~30年,平均为16.4年。与1 979年全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会议的诊断标准以及分期条件选定相符。
1.2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定义:血压持续或超过3次非同日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此定义并没有强调年龄因素,因此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者,血压若符合这一条件即诊断为老年高血压[2]。
1.3方法 ①药物治疗:对血压升高至160/95 mm Hg者,一般选用1~2种降压效果较强,从单药开始,进行阶梯降压治疗。例如,选用卡托普利12.5 mg,2~3次/d;倍他乐克25~50 mg,2次/d;寿比山2.5 mg,1次/d;波依定5 mg,1次/d;北京降压0号1片,1次/d。选用其中1~2种即可。2w为1疗程[3]。对无效者选择2~3种药物联合应用,本组35例患者经过3个月治疗,可使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②非药物治疗:轻度临界高血压(140/90 mmHg)范围内患者12例,嘱咐患者注意戒烟限酒,少荤多素,限盐,劳逸结合,控制体重,适当做气功以及有氧治疗等。未使用药物治疗,经3~6个月后,其血压降至正常。
2结果
2.1疗效标准 血压疗效判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类。显效:舒张压下降幅度≥10mm 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幅度≥20mm Hg;有效:舒张压下降
2.2治疗结果 患者经过3~6个月的治疗,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有效53例(血压基本恢复正常),占总数的88.3%;无效6例(未达正常),占总数的10%;另外1例死于脑出血。总有效率为88.3%。
3讨论
老年高血压单独作为高血压的一大分类,由此可见其危害生命的严重性。患者血压居高不下的问题,一直是高血压治疗过程中人们关注的焦点。高血压的主要危害包括其对靶器官的损害,包括对心、脑、血管和肾的损害。对心造成的损害包括高血压后心脏病;对脑造成的损害包括出现头痛、头晕及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对血管的损害表现在严重高血压可促使主动脉夹层形成并破裂;对肾损害表现在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肾小动脉硬化,对肾功能造成损害。
由此可见,高血压对人类的危害极为重大,尤其是老年人,他们的压力感受器功能明显降低,甚至减退,对高血压的调节功能也减低了,因此老年人的靶器官遭受的损害也更为严重。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应更加谨慎、周到。老年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①治疗前后准确测量坐位血压和立位血压,治疗期间应实时观察血压动态;②服用降压药物时,从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降压幅度以及不良反应,为了有效地控制血压,常需2种或2种以上的降血压药物小剂量联合应用;③ 注意高血压患者是否同时存在其他常见疾病,以及复合用药情况(气管扩张药、去痛片、镇静药、消炎药、抗焦虑药、胃黏膜保护剂、抗抑郁药等),应避免药物作用相互干扰;④治疗方案尽量简化,推荐长效药,有利于患者平稳降压并减少服药次数,提高治疗的顺应性;⑤尽量不在夜间服用降压药物,以免夜间出现血压过低和心动过缓症状致脑血栓形成[5]。
总之,对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及时控制。根据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对其进行综合治疗,选择温和、合理的治疗方法,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口服为宜,必要时联合用药;不宜使用强降压药,对并发症、合并症应给予相应的治疗控制,有效地平稳血压。通过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之后,降低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降压药以配合中药治疗,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减少心脑血管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希量.老年性高血压治疗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2,09(15):148.
[2]杜静.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诊治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4):620-621.
[3]黑雁.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9):1709.
【关键词】 高血压 中青年 服药依从性 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是一个重大公益问题,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2002年全国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 国人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8.8%[1]。患病人数为1.6亿[1],而且高血压患者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且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的患者率亦增高[2]。高血压与心、脑、肾重要脏器并发症有直接关系。疾病本身及各种并发症威胁着中青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高血压治疗仍以口服药为主,终身服药来控制血压,此时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就里显得尤为重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对高血压知识的认识水平,掌握科学的自我管理、自我保健的方法 ,对高血压用药依从性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对308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追综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09年10月在我院门诊、住院患者共308例。男186例,女122例,年龄25—45岁,合并左室肥厚8例,尿蛋白10例,冠心病6例,眼底血管病变12例,采取问卷调查与电话随访的方法。
2 结果
246例不能低盐饮食占80%;125例不能按医嘱服药占60%;154例不能控制饮食及坚持适当运动,257例不能做到自我检测占90%。
从结果来看,对于高血压的低盐饮食及饮食控制、适当运动锻炼、药物应用、血压监测在中青年患者中做的不好,患者的依从性差,这就是我们要及时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高血压防治重要性的认识。
3 原因分析
3.1 血压测量错误和假性高血压 血压测量是诊断高血压及评估其严重程度的主要手段,平时血压测量过程中常出现下列情况,容易导致血压读数不准。血压读数偏高常见于:袖带大小不合适,上臂围粗大者使用了普通袖带;袖带下内衣过多,毛衣偏厚;充气时过高,放气太慢;放气途中或刚放完气立即充气。血压读数偏低常见于:上臂衣服袖口或内衣紧压上臂中部;对瘦弱者袖带偏宽;放气太快;听诊器胸件按压太强。此外血压计长期未校对,水银不足,汞柱有气泡,汞柱中断,血压计与心脏不一水平均可至血压测量不准确。假性高血压可发生于广泛动脉粥样硬化和钙化的老年人,测量肱动脉血压时需要比动脉腔更高的袖带压力方能阻断血流,因此血压表上显示的血压数值高于实际动脉腔内的压力。以下情况应怀疑假性高血压:血压明显升高而无靶器官损害;抗高血压治疗在没有血压过低时产生头昏、乏力等低血压症状;肱动脉处有钙化证据;肱动脉血压高于下肢动脉血压;重度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3.2 患者对治疗方案依从性不佳 2004年欧洲5个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在治疗高血压患者中,控制率不到10%。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高血压控制率为6. 1%。也就是说90%以上患者不能从高血压治疗中获得足够的益处,造成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患者缺乏对治疗依从性的持续保持。患者依从性不佳有下列原因:药物的经济负担太大,患者长期服用从经济上或心理上不能承受;患者对药物的副作用认识不足,出现咳嗽、浮肿、心悸等不适反应后自行停药;医患沟通不够,对高血压的宣教不够,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足;服药次数过多,经常漏服;患者未积极参与对自己医疗的决定和血压监测。
3.3 联合降压治疗方案不合理 采用不合理的联合治疗不能显著增加降压效应;采用了对患者有明显不良反应的降压药,导致无法增加剂量提高疗效和不依从治疗;在三种降压药的联合治疗方案中无利尿剂。
3.4 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强度高,吸烟饮酒,不能控制饮食,情绪波动大等是中青年高血压不能控制的主要原因。
3.5 生活不规律,睡眠不足,运动少,超体重过度肥胖。
3.6 惧怕药物副作用,如电解质紊乱、头晕、性功能减低等。误认为长期用药有依赖性和/或长期用药对身体损害大,产生惧怕心理,以致擅自停药。
3.7 药物种类繁多、药品名化学名、商品名等,不同厂家又有不同的命名,各种降压药的剂型剂量、服药时间方法要求不同,需个体化,小剂量联合用药,还需坚持看医生不断调整剂量,使患者分辨不清,容易混乱,产生麻烦心理,导致不能正确坚持用药。
3.8 文化知识水平高,但防治知识贫乏,加上自我保健意识差,认为自己年轻,高血压是老年病,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
4 提高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措施
①医务人员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工作,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使其认识高血压是无声杀手,是终身疾病,需终身用药,持之以恒;消除怕麻烦的错误思想。②了解低盐低脂饮食的重要性,是基础治疗措施之一,并要长期执行,尤其是肥胖和超重患者要严格控制体重。③控制紧张情绪,坚持适当体育锻炼,如气功和太极拳。④合理用药:遵循个体化小剂量联合用药的原则是重要的治疗措施,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⑤尽量避免使用贵重药品,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利于长期服药。
参 考 资 料
[1]戴俊明,傅华,等.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3):30.
【关键词】
抗高血压药;用药频度;门诊
高血压是人类最常见和多发的慢性疾病之一。根据2011年高血压防治指南,我国人群过去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2个患有高血压。为了解我院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有效地使用这类药物提供科学依据,现就我院门诊2011年3月份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我院2011年3月份门诊高血压处方,共计2385张,分别为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情况(包括药品名称、规格、用量、联合用药)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1],以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参考2005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第16版《新编药物学》以及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成人常用剂量确定各药DDD值,并计算用药频度(DDDs)。DDDs=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DDDs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利用药物金额序号与DDDs序号比,反应用药金额与用药人次的同步性,比值越大,说明该药使用人次越多,日治疗费用越低。
2 结果
2.1 年龄与性别
在2385张处方中,男1262人,女1123人,男性>女性,男女比例为1∶0.89。70岁502张,占21%。
2.2 各类抗高血压药应用分类情况
2385张处方中,共使用26种抗高血压药,其中应用较多的是CCB(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处方出现频率最高的是CCB,具体情况见表1。
2.2 DDDs排序前10位抗高血压药的用药频度、使用金额,见表2。
2.3 用药情况
单种药物治疗处方897例,占全部处方的37.6%。联合用药治疗1488例,占全部处方62.4%,其中二联用药治疗973例,占全部处方的40.8%,三联用药治疗498例,占全部处方20.9%,四联用药治疗17例,占全部处方0.7%。
3 讨论
根据流行病学统计,高血压患者多为40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高血压患者使用 一种药物疗效不佳或并发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时,都需要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合并用药会产生药剂学、药效学、药化动力学等方面的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因此加强处方审查、进行药学监护是十分必要的。[2]
由表1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院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出现频率前五位依次是CCB、β-受体阻滞剂、ARB、ACEI和利尿剂。这表明以上5类抗高血压药在我院临床占有主导地位,符合当前高血压治疗用药趋势。CCB类在我院临床抗高血压药物应用上居首位,特别是长效CCB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片其不良反应轻微,降压疗效显著。此类药物降低脑卒中危险率疗效显著,并且有抗冠心病心绞痛作用,它对血脂血糖代谢及水电解质无不良影响,患者服药顺应性高,长期使用仍然有效。在2007欧洲高血压指南中推荐,CCB类能合理的与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四类药物联用,是所有药物类别中合理联用组合最多的。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仅次于CCB. β-受体阻滞剂除了能降低血压外,还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和总体死亡率,在心血管病多个发展环节均获得良好临床疗效,且越到疾病后期降低总病死率效果越显著。[3]其中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因具有心脏选择性强、降压安全、有效、价格适中等特点,应用最普遍。ARS系统抑制剂(ACEI、ARB)在我院抗高血压药物应用也较为普遍。由于ACEI拥有包括治疗心力衰竭、心梗后、冠心病高危因素、糖尿病、慢性肾病和预防脑卒中复发的循证医学证据,因此是目前惟一拥有全部6个强适应证的一线抗高血压药物。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其能安全、有效降低血压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并发心功能不全、蛋白尿。[4] 美国第 7 次报告 (JNC7)- 高血压预防与治疗的新指南,特别指出了利尿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指出利尿剂在高血压治疗中作为首选治疗药物,能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降压效果佳,价格便宜。并且,它还有助于延缓骨质疏松患者的矿物质脱失等优点。另外利尿剂能增加联合用药的疗效,有益于降低血压。我院临床治疗高血压应用利尿剂偏少,其原因是医生在利尿药的应用方面对患者介绍推荐力度不够,患者对利尿药在降压中的作用不能完全接受,因此今后医患双方都需要提高认识,重视对利尿剂的应用。
把金额排序与用药频度(DDDs)结合起来,综合统计、分析,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和体现临床用药合理性,把金额排序与用药频度(DDDs)进行排序位次比,反映金额与数量的同步性,比值越大,表明使用的人数越多,日治疗费用越低。由表2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用药金额与DDDs序号比值≥1.0的有氨氯地平、美托洛尔、替米沙坦、厄贝沙坦、卡托普利、氢氯噻嗪,这是由于它们的价格较低,导致日治疗费用较低;用药金额与DDDs序号比值≤1.0的有硝苯地平控释片、贝那普利、缬沙坦、比索洛尔,说明这几种药价相对较高,导致日治疗费用较高。总体来看,我院医生选择抗高血压药既考虑了该药的有效、安全性又考虑了其经济性。
从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使用基本合理。从患者病情出发,采用不同的抗高血压药物单用或联用给药方式,基本符合我国和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用药原则。但处方中还存在不合理用药方案,如同一类药物联用;或用某一类药物与含同类要的复方制剂联用等。在临床高血压治疗中,医师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要同时兼顾药品与每日治疗费用,减少不良反应,真正做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
参 考 文 献
[1] 皱豪,邵元福,朱才娟,等.医院药品DDD数排分析原理及利用. 中国药房,1996,7(5):215-216.
[2] 李风军,汪蕾,刘秀丽.门诊抗高血压处方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3).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生活上应首先做到低盐低脂、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也是高血压治疗的前提。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在于降低血压,尽量减少心、脑血管病风险。围绕这个原则,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较多,选择上有一定的灵活性,也有一定的原则性。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降压药,除急救药品外,大致可分为以下十种: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选择性α-β受体阻滞剂、中枢性降压药、复方降压药、中成药降压药。
上述十种降压药物,最常应用的是前五种。其余除复方制剂和中成药降压药也较常应用外,α-受体阻滞剂,α-β受体阻滞剂和中枢性降压药,一般用于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如α-受体阻滞剂可用于高血压并前列腺肥大有排尿障碍者,但有可能引起性低血压,老年人慎用;中枢性降压药甲基多巴对胎儿影响小,因此可用于妊高症。
目前,对高血压治疗的用药,除年轻的高血压病人可能选用单药治疗外,一般中年以上的高
血压病人均采用联合用药,这样既发挥降压药物协同或相加的作用,还能减少毒副作用。
按循证医学选择用药
目前,临床医学已经进入循证医学时代,而且不断推出新的治疗指南。如近期推出的氨氯地平加培哚普利的治疗方案,因能持久、平稳降低血压,较少造成血压波动,每天仅服药1次,忘记服药时能随时补服,因此成为中老年高血压病人的首选。服培哚普利引起咳嗽者,可以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替代。
因为高血压往往与动脉粥样硬化并存,最近ASCOT循证医学研究在用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加用阿托伐他汀降低胆固醇,其最终结果与单用氨氯地平加安慰剂相比较,进一步显著降低了致死性冠心病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终点事件达53%,使单纯降压不能有效降低冠心病的瓶颈得到了突破。但缺点是目前这些循证治疗方案花费较大,经济条件不佳者难以承受。
根据年龄和个体差异选择用药
年龄越大,心脑血管病的患病风险越高,而且老年人单纯收缩压升高者居多。因此,老年人应尽量选择药效持久、能平稳降压的各类降压药联合用药,如前述。而年轻人血压增高,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而确定为原发性高血压者,也可以选用价廉的短、中效降压药,但应尽量选用血管选择性好的药物,如卡托普剂、非洛地平等。嗜盐者有容量负荷增重,也可以选用利尿剂,如氯噻酮、吲达帕胺等。年轻人记忆力好,只要遵循医嘱则很少漏服。农村高血压患者经济条件较差,可以选用长效价廉的复方制剂,如复方利血平、北京降压0号等,其优点是价廉而相对有效。
就个体而言,不能耐受一种降压药,可以选择另一种降压药,如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咳嗽,可以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替代。服钙离子拮抗剂出现踝部水肿,可以加用利尿剂,实在不能耐受可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替代,可供选择的方案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根据有无并发症及有无靶器官损害选择用药
高龄的高血压病人往往有很多并发症,有的可能为代谢综合征(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糖耐量异常、高密度脂蛋白低),有的合并有糖尿病。对于这些病人的降压策略,应首选对糖代谢有利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值得推荐的药物还有α-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该药具有抗氧化作用,具有对代谢综合征的改善作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病人,应避免利尿剂加β-受体阻滞剂伍用,因为利尿剂对糖、脂代谢有不利影响。β-受体阻滞剂可能掩盖低血糖反应,而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人在治疗期间较危险的反应之一,需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高血压合并有尿酸高或血脂高者,也不宜选择利尿剂。高血压伴有哮喘病史者不宜选择β-受体阻滞剂,尤其是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
高血压已出现靶器官损害者,如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者,在应用降压药的基础上,应加用他汀类降脂药。高血压出现心律失常者,如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不宜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的钙离子拮抗剂如地尔硫,上述两种药物一起应用也属于用药禁忌。高血压并发心衰者则应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配伍β-受体阻滞剂,必要时可加用利尿剂和洋地黄类药物。
总之,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或高血压已出现靶器官损害者,在用药上应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根据动态血压测试水平选择用药和用药的时间
高血压病人有条件的最好到医院检测24小时动态血压水平,了解血压昼夜节律及晨起峰值,大部分高血压病人为晨起后血压逐渐升高,其峰值出现在10:00~11:00时,少数峰值出现在下午,罕有夜间血压增高者。在用药上按循证医学选药最佳,如氨氯地平加培哚普利晨起服药,可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因经济原因不能按循证医学选药,也可选用价廉的短、中效降压药,如卡托普利加非洛地平,前者1日3次口服,后者1日2次口服夜间有血压升高,可适量加用短、中效降压药,但不宜服用利尿剂,以免影响睡眠。
根据药物疗效和价格的比值选择用药
关键词 运动 原发性高血压 防治 研究分析
高血压是致使个人心脏病、脑血管病以及肾脏相关疾病等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升高而增长。原发性高血压作为高血压的一类,临床上主要特征为机体体循环中血压的升高。当今随着社会医疗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治疗高血压采取非药物方法逐年增加。在上世纪80年代,WHO曾提出应用非药物疗法辅助治疗轻中度的高血压患者。运动疗法作为非药物疗法的一种自主性疗法,被越来越多的患者以及研究学者受到关注。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目前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是有研究者指出原发性高血压并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相关基因的交互作用。机体在各种环境中由于体内血压调节系统出现紊乱,可会致使体内血管功能以及脉管调压系统出现异常,且机体内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出现高胰岛素血等症状。
二、有氧运动对血压的影响
有氧运动作为一种持续时间较长、强度较低、有节律性的运动形式,主要功能是促进机体的心肺机能。大量研究学者研究分析,患者进行中、低强度有氧运动可促进血压的降低。Motoyama等通过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持续9个月的强度较低的有氧运动,分析其对老年患者的血压变化的影响,得出患者进行3个月训练后,患者在安静时的血压值比之前呈现大幅度的下降趋势,在9个月训练后患者的血压值趋于正常人的指标。黄科等研究分析得出,类型不同的高血压患者的训练强度不同,以Ⅰ期高血压患者研究分析,患者在训练时的每分钟心率适宜在102-125次,或患者训练后的心率值控制在不高于训练前的百分之三十。
三、循环抗阻训练法对血压的影响
循环抗阻训练法是力量训练法的一种,是机体做缓慢持续的运动,训练强度为一次最大肌肉收缩力量的百分之四十至五十,增强患者的体质状况,以达到改善血压的目的。励建安[5]研究显示,患者进行一次最大肌肉收缩力量为百分之三十至五十的运动训练,不会引起机体血压值和心率值的变化,因此与有氧训练相比,也不会诱发更多的心血管疾病。
四、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
运动处方中制定运动强度时,应针对高血压患者不同的机能制定不同的训练
水平,分别设定较小强度、中等强度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一次运动时间最少为四十五分钟至一小时,其中有训练前的准备运动和训练后的放松活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运动频率在每周不宜超过间断训练两天或更多时间,至少一周内训练三次及以上,视患者个人情况增加次数,且给予患者一定的休息时间。肖夕君[6]运用中等训练强度对Ⅰ级高血压患者训练,制定相应的每周运动时间与运动频率,训练方法主要是跑步,发现跑步训练中运动强度较低的血压值差异不如中等运动强度训练血压值变化明显。
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的注意事项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前营队患者进行各项医学指标与身体机能进行检查,并不是所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都适用运动疗法。通过调查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下列症状严禁参加运动项目:主动脉瓣狭窄、肥厚性心肌病、眼底出血、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动过速、急性感染以及心力衰竭等症状。
六、小结
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训练、循环抗阻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控制及降低有促进 作用。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方案,越来越多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综合性的方案,包括药物疗法、饮食疗法以及运动方案。一般不放弃药物治疗,科学性的运动方案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1] 刘俊玲,张冰.原发性高血压运动处方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3):357.
[2] Wallace JP.Exercise in hypertension:a clinical review.Sports Medicine,2003,33(8):585-598.
[3] 张乐,矫玮,刘涛.原发性高血压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J].邯郸学院学报.2007,17(3):100-103.
[4] 黄科,程志清.运动疗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13(1):87-88.
[5] 励建安,顾晓圆,王红,等.力量训练在心血管疾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7,3:210-214.
长期和持续的高血压可促发病理性心肌细胞肥厚和心肌损伤,后者又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使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因子和细胞因子激活, 导致心肌重构。而心肌重构反过来又使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进一步增加,加重心肌重构,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与障碍,并最终发生心力衰竭(简称心衰)。
因此,降压治疗是预防心衰和治疗心衰的主要策略。大型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降压治疗可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衰的发生率,也可减少伴心衰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心衰各期的治疗要点
A期 患者仅有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尚无结构性心脏病和心衰的症状、体征。
此时的治疗包括积极控制收缩压和舒张压,纠正血脂异常,避免会增加心衰危险的不良行为(如吸烟、酗酒、高盐摄入等)。
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糖尿病、高血压,以及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宜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伴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如心率快)、快速心室率的心律失常患者适用β受体阻滞剂。
B期 患者已有结构性心脏病变,如左心室肥厚或心肌梗死,但还未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下列情况均应考虑使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①有心肌梗死病史,无论LVEF值是否降低;②LVEF显著降低(<40%),无论有无心肌梗死史;③新发生的心肌梗死,无论LVEF值是否降低;④高血压伴显著的左室肥厚。
C期 患者不仅有结构性心脏病,而且已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此时应采用心衰的基本或标准治疗,即利尿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并达到优化。即使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如疗效仍不满意,可考虑加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或依普利酮)、地高辛以及ARB。
D期 此期特点是通常的治疗已不能完全缓解心衰的症状,往往需应用其他辅治疗。患者应继续使用C期的各种药物。
降压的目标水平
对于曾有过心衰或现在仍有心衰症状与体征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目标水平为<130/80 mm Hg。非高血压病因(例如冠心病)所致的心衰,即便原来血压正常(<140/90 mm Hg),一旦发生心衰,血压也应降至<130/80 mm Hg。
药物的应用
药物种类和评价 临床研究证据表明,在伴临床心衰或LVEF降低的患者,阻断RAAS药物,如ACEI或ARB、醛固酮拮抗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均对患者的长期临床结局有益,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这些药物形成了此类患者抗高血压治疗方案的主要成分。
临床试验证据表明,对于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或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 ACEI或ARB在降压的同时,也能显著降低以后发生心衰的危险,故在治疗无明显心衰表现的高血压时,这两种药物亦很有益。此外,在一些ARB应用于伴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研究中,患者的左心室肌重构降低更多,且这一优势可以转化为相对有益的临床结局。
钙拮抗剂不用于治疗心衰。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有显著负性肌力作用,可诱发和加重心衰,不宜使用。长效作用的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如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已证实不会使心衰患者的预后恶化,因此,如果上述降压药的应用仍未能有效控制血压至目标水平,可以加用此类钙拮抗剂。
药物的联合应用 高血压伴心衰患者通常需合用2种或3种降压药物。
在应用利尿剂消除体内过多滞留的液体,使患者处于“干重”状态后,β受体阻滞剂加ACEI或ARB可发挥协同的有益作用,称之为心衰治疗的标准方案。一般情况下这一方案可以使血压达到目标水平。如降压不理想,可加用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尤其适用于血压难以控制和达标的患者。
药物应用的方法 高血压伴心衰患者应用RAAS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时,均应从极小剂量起始,约为通常降压治疗剂量的1/8~1/4,且应缓慢地增加剂量。这是因为心衰时,RAAS被激活,RAAS阻滞剂可能诱发低血压;而β受体阻滞剂具有负性肌力作用,有可能引起或加重心衰。
此种小剂量起始和缓慢增量的方法实际上也正是这两类药物在治疗心衰中的独特应用方法。不过,这两种药物的最终应用剂量往往会显著高于高血压治疗中的剂量,这在一系列心衰临床试验中已得到证实。
心衰的类型及处理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8年3月31日,第57届美国心脏学院学会(ACC)年会公布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证实,以吲达帕胺缓释片(纳催利缓释片)为基础,必要时加用培哚普利(雅施达)的降压方案,在降压的同时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和卒中死亡率,分别达21%和39%,并显著降低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衰64%,降低心血管事件34%,而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事件。
看过这则消息后,很多读者可能会产生疑问,这种服药方案是否又适合自己?
其实,吲达帕胺缓释剂(纳催利缓释剂)和美利巴、寿比山属一类药物,只是它是缓释剂型,具有更长效的降压作用,而美利巴和寿比山属于普通剂型。吲达帕胺缓释剂属于长效低毒口服利尿药,通过干扰肾小管对电解质的重吸收,使钠、钾、氯和水排泄增加,但其化学结构与常用的利尿药噻嗪类不同。
吲达帕胺缓释剂的降压原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其可能与钠耗竭有关,也有人认为本药尚有钙离子拮抗作用,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钙离子内流,刺激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前列环素类物质,降低对血管加压胺的敏感性,从而引起血管扩张而降压。由于本药对血脂、血糖影响不大,利尿作用微弱,降压作用温和,故较适合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也适用于伴有血脂异常和(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一般情况下,服用常规剂量缓释剂型为1.5毫克,每日1次;普通剂型为2.5毫克,每日1次。
值得注意的是,本药使用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低血钾发生,患者可能出现乏力、烦躁、情绪不稳、便秘、疲倦、腹胀等。因此,要经常检查血钾、钠,一旦降低应及时补充。此外,本药也可能影响男性。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血尿酸升高的痛风患者应禁用或慎用。对于单独使用吲达帕胺血压不达标的患者,应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而本次研究就加用了培哚普利(雅施达)。
培哚普利(雅施达)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其主要作用是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减少,此外,还通过减少缓激肽降解,从而达到扩张血管而降低血压。本药属于长效降压药,降压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口服后4~6小时出现最大降压作用。
培哚普利(雅施达)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也可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的防治。常用剂量为4毫克,每日1次;视病情可增加到8毫克,每日1次。对本药过敏、怀孕或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双侧肾动脉狭窄等患者应禁用。另外,本药也尽量不与潴钾利尿药合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最常见不良反应是干咳,最严重不良反应是血管神经性水肿。
研究表明,吲达帕胺与培哚普利联合对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应注意患者个体差异,使用过程中还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第57届美国心脏学院学会上,同时发表了另一项研究,它是以另一个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贝那普利(洛丁新)和钙离子拮抗药氨氯地平(洛活喜)联合治疗,有欧美672个中心12940例高危高血压患者参与,结果证实,贝那普利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能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贝那普利与培哚普利同属ACEI药物,因此,它们用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不良反应也较为相似。氨氯地平主要不良反应有面部潮红、水肿、心悸等。
由此可见,高血压治疗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的广泛开展,为高血压治疗最佳选择提供了新的证据。上述研究成果表明,ACEI与吲达帕胺联合,或ACEI与钙离子拮抗药联合,都是较为理想的治疗高血压方法。当然,在临床应用中还是不能忘记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需要患者与医生的密切配合,才能降低高血压的危害。
[关键词] 糖尿病;高血压;药物利用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a)-119-0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diabetic hypertensive patients taking antihypertensive drugs
XU Yi-jiang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PLA 203 Hospital, Qiqihar 16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rug use situation of diabetic hypertensive patients and analyze their use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to bring gist for reasonable treat. Methods: The select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diabetic hypertensive patients) and control group(no diabetes).To investigate their use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retrospectively, including kind, frequency and unit used condition. Results: ACEI and ARB were frequent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sche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hose kind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were obviously more than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Diabetes; Hypertension; Drug utilization
高血压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二者并存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高达50%,其中冠心病为25%,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及微血管病变显著升高,而高血压可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1],两者相互作用,导致恶性循环,所以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合适的降压药物治疗是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部分患者的降压用药情况,以期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临床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6~12月在我院老年病房住院的需要服用降压药物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80岁,平均高血压病程19.86年。排除下列疾患和(或)症状:继发性高血压,慢性心功能不全NYHA Ⅲ~IV级,肝功能不全,甲状腺疾病,恶性肿瘤晚期,慢性感染,血液病,外伤或手术后以及危重病。
1.2 方法
把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为观察组,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50例,回顾两组患者降压药物使用及降压治疗方案,并作简要分析。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Excel数据库,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P
2 结果
2.1常用降压药应用情况
两组患者常用降压药应用有一定差别,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常用降压药物应用情况(例)
与对照组比较,*P
2.2 降压治疗方案
目前临床上在降压治疗方案选择中,尽管并不主张大剂量单独用药,而是推荐小剂量多种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发挥药物的协同降压作用并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但仍应在服从降压需要的基础上,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进行合理的治疗,无论一种单用,还是两种、三种甚至四种联用,都具有各自方案的优缺点,但前提必须是血压得到良好控制。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方案中服药种类要明显多于对照组(P
3讨论
目前临床医师虽已熟练掌握了高血压的诊断、危险分层和处理原则,但当患者出现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高血压治疗须注意什么,这是所有临床医生应该思考的问题。因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目的不仅是为了控制血糖、血压,更重要的是防止并发症、保护靶器官等。现在JNC7建议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应首选ACEI或ARB作为基础治疗。本文中ACEI和ARB的使用次数比较高,符合这一国际标准。
ACEI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最佳首选降压药,不但有降压作用,尚有降血糖、改善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作用,其胰岛素增敏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扩张血管、增加骨骼肌的血流量,从而提高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2],同时ACEI对脂质及糖代谢有良好影响,广泛应用于抗高血压,抗心肌缺血,缓解糖尿病肾病,减低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及心肌梗死发病率、病死率,保护甚至逆转靶器官损害。而ARB具有独特的强效降压作用和可靠的耐受性,具有高效、长效、平稳降压等特点,副作用轻微,降压谷峰比例高,不影响心率、心律、血压的昼夜节律,能显著降低心衰患者的病死率及猝死率[3]。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单一药物降压很难控制并长期维持理想的血压水平,临床研究证实,高血压的有效控制有时需要联合应用一种以上的降压药,多种药物互补,既能增加降压效果,又能降低各药物的副作用。JNC7指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般以2种以上的降压药才能使血压达标;INSIGHT研究发现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若要达到靶血压几乎100%需要联合治疗[4];Meta分析提示积极控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血压平均需要3.2个降压药物。本次研究也显示有大约80%的糖尿病患者需要联合降压治疗,但观察组的平均用药种类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高龄男性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多的降压药物。
总之,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是非常复杂的,通过选择合理的抗高血压药物,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对减慢糖尿病的发展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且可减少临件的发生。目前高血压治疗仍是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调查作出的,属于群体化治疗策略,故应综合分析患者的危险水平、降压疗效、对临床终点事件的影响、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及经济状况等,构建合理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徐焱成.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对降压药物的选择和应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6,14(6):405-407.
[2]鲍葳.八旬以上老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用药分析[J].中华医药学杂志,2003,2(8):77-78.
[3]陈严洁,张涛,范喜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药物利用分析[J].海峡药学,2007,19(2):98-100.
[4]王春荣.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关于降压药物的选择[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7,7(3):25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