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6: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加强劳动保障制度建设和基础建设,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就业、维护权益、保障民生,使劳动者充分享受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成果;围绕促进城乡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劳动关系与收入分配三大主题,深入研究全市劳动保障事业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十二五”期间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框架。
二、组织领导
成立《__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五个编制工作小组:
1.收入分配、就业与技能人才建设编制工作小组:由王林同志负责,市就业服务中心、局机关基金监督与劳动工资科、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科参与,贾宏明同志承担汇稿任务。
2.劳务输转编制工作小组:由杨艾琳同志负责,市劳务办承办,__(来源:文秘站 )同志承担汇稿任务。
3.社会保险编制工作小组:由周侃同志负责,市社保中心、局机关养老失业保险科、医疗保险科、工伤保险科参与,__同志承担汇稿任务。
4.劳动关系与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编制工作小组:由__同志负责,市劳动监察局、局机关监察与劳动争议仲裁科参与,__同志承担汇稿任务。
5.综合编制工作小组:由__同志负责,局办公室牵头、从局属单位办公室(综合科)抽调人员承办。
各编制工作小组负责本业务领域规划内容的组织落实和起草工作,综合组负责总体规划的合成撰稿,负责与市发改委的联络、信息通报及沟通协调工作。规划的研究和制定采取内外结合、上下结合、相互联动的方式,以局属单位为主,充分发挥各县区劳动保障部门、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广泛组织社会各界专家参与规划的研究、制定和咨询。
三、编制任务和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预计需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1.“十一五”期间我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2.“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3.“十二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4.“十二五”期间的基础和保障能力建设
5.附件“十二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为20__年1月至6月,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工作人员,开展前期调研,各编制小组初步提出规划框架及思路、事业发展目标及任务、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和机构能力建设方面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对上述规划建议进行汇总衔接,提请局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讨论确定。
第二阶段为20__年7月至8月,编制规划草案。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十二五”规划工作小组按照确定的基本思路,修改完善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框架,起草规划草案,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成立专家组组织论证。
第三阶段为20__年9月至10月,审定通过__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__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要求,修改完善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市政府审定后实施。
四、工作要求
1.各编制工作组开展“十二五”规划起草,要建立在对以往五年计划实施情况(包括计划指标、政策措施和经济社会背景等)全面总结和回顾的基础上,参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十二五”期间的总体目标和重大战略部署,结合市内外相关经济社会发展走势,认真分析全市劳动保障事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按照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科学合理地提出“十二五”的规划建议。
2.各编制工作组初步提出规划框架及思路、事业发展目标及任务、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和机构能力建设方面的建议于20__年6月10日前报综合组。
“十二五”是我市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时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的时期,也是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关系我市未来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为确保圆满完成编制任务,根据国家和省发改委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
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着重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20**年以来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重大问题目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以招标和委托方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进度安排分四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20**年5月至6月底前),向市政府提出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对规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开展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年7月至12月底前)。研究确定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思路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听取市人大财经委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三阶段:纲要基本框架、专项规划草案研究起草阶段(2010年1月至6月底前)。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就发展战略、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与市直有关部门衔接。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完善、审议阶段(2010年7月至12月底前)。完成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人大审议批准。
(三)编制重点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点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市直有关部门牵头负责起草,报市政府审定。
具体分工及阶段:20**年7月至12月底前,市发改委在广泛征求市直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题目及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组成“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编制提纲。2010年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完成重点专项规划框架性草案,并报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就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中的重大问题,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进行衔接协调。2010年1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对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作进一步论证和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上报市政府审定。
(四)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是编制县(市)区规划、城市规划和其它规划的重要依据。要根据省“经济区”区域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的区域发展规划。具体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市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市“嫩江-爱辉-逊克”矿业经济区开发建设规划、**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市“嫩江-五大连池-北安”南三县农业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五大连池-孙吴-**界江”黄金特色旅游开发规划、**市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对俄贸易加工园区)“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修编起草。
(五)编制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地提出,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市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应尽可能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同步并略有超前。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经本级政府审定前,就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支柱产业、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布局、重要的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其它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规划内容,与市发改委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衔接。各地规划纲要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后,送市发改委备案。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各地、各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突出规划重点。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必须编制规划,且要做深做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以政府为主体的规划中,重点项目主要是指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不直接参与投资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论证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四)加强规划间的相互衔接。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环节。衔接协调的内容包括: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布局和主要对策措施等。要做好市“十二五”规划体系内总体规划纲要与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各地规划纲要衔接,避免冲突,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的可行性;尽量使本市规划和省、国家各类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和省要求,以使我市发展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的大力支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防止规划部门化,形成规划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衔接,把各项发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五)增强规划编制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方法,除本部门、本系统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注重吸收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四、保障措施
昨日下午,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提出我市贯彻意见。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同志主持会议并传达了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和孙同志书记在省委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我市贯彻意见。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赐贵传达了黄同志省长对我省“十二五”规划《建议》所作的说明。市委领导陈同志、黄同志、欧同志、洪同志、邵同志、黄同志、丁同志、徐同志、钟同志、詹同志、卢同志出席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市纪委领导,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法院负责同志,各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省委八届十次全会是在我省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主题主线,立足全局,对我省今后五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系统的战略部署,对我市谋划和推动“十二五”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立足我省实际,指导思想明确,内涵丰富、重点突出、目标科学、措施有力,是一份催人奋进的纲领性文件。省委孙同志书记的重要讲话,统揽全局、把握关键,体现了省委对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全省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体现了省委驾驭全局的宽广眼界。全市上下务必把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与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层层抓好传达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重要战略部署上来。
会议强调,要加强谋划,做好“十二五”规划建议。市委即将召开十届十三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提出市委关于“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建议。要认真抓好拟提交全会审议的《建议》的修改、完善,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使之更具战略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同时,要着眼于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及早谋划明年各项工作,认真做好明年发展具体指标测算和项目安排,确保“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全会精神为动力,扎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
一要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对年度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再梳理、再落实,抓好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加大推进和落实力度。
二要继续打好“五大战役”。要按照前不久召开的全市“五大战役”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加大推进“五大战役”和十二项民生工程力度。
三要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关心困难群众,扎实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做实事。
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部署,研究采取有效措施调控和稳定物价。要认真吸取最近等地火灾事故的教训,切实抓好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各项措施扎实到位,严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妥善处置群众上访,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为搞好“十二五”规划提供民意民智支持
理顺关系,把握主题,为制定“十二五”规划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规划是一项战略系统。X区各级领导必须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去思考“十二五”,用系统论、运筹学等科学方法去谋划“十二五”。注重规划的全局性、连续性、系统性、前瞻性和科学性,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绿色发展主题,做好“十二五”规划这篇大文章。
——要把X区规划与国家和全省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两个融入”。要增强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高举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伟大旗帜,自觉肩负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光荣使命,自觉肩负起带动示范全省农村农业发展的社会责任,自觉肩负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
——要把“十二五”规划和“三步走”百年X区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十二五”规划是“三步走”百年X区发展战略阶段步骤的具体演变和细化,是连接跨越、超越两步发展战略的转折过渡期,是为追求卓越战略步骤打基础的关键期。因此,必须把“十二五”规划和“三步走”百年X区发展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以贯之地搞好统筹对接。
——要把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目标和建设世界级绿色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有机结合起来。明确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目标和建设世界级绿色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是一致的,集团化是现代化大农业的基本组织形态和现代管理方式,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必须走集团化、公司化这一必由之路。通过集团内部制度创新驱动、科技创新驱动、劳动者素质提升驱动、人力资本驱动和市场安全驱动,将北大荒集团这个未来的世界500强、中国第一农业品牌和中国唯一的现代化大农业国有企业集团,打造成世界级绿色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是X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必然选择。
——要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与“十大民生”工程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我们现在积极推进的“十大民生”工程建设特别是富民工程等,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工程和载体工程。
——要把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世界级绿色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目标与“倍增计划”、“百亿工程”和“三个X区”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把“倍增计划”、“百亿工程”和“三个X区”建设目标,作为总体战略系统工程的子系统和分目标来同步推进。
——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抓城、强工、带农”统筹发展方针与坚持“三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农垦工业化、农场城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认识到X区战略性调整的关键在工业化、产业发展的潜力在城镇化、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农业现代化,要以工业化为核心做强第二产业,以城镇化为依托做活第三产业,以农业现代化为动力做优第一产业,坚持“抓城、强工、带农”指导方针,走“三化”协同、联动、包容的统筹发展道路。
——要把“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新五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前者是战略阶段性建设目标,是X区“十二五”优化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是长远发展过程中的阶段重点,后者是战略的终极目标,经过跨越、超越两个阶段,达到卓越发展的较高境界。两者前后照应、方向一致,相辅相成。
——要把“十二五”规划与“三大绿色体系”、“七项重大突破”和“八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十二五”规划是北大荒的绿色发展规划,是北大荒核心价值观“创新”的战略体现。搞好“绿色X区”发展定位,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X区;发展低碳循环生态经济;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建设绿色X区,促进绿色文明。
聚势谋划,科学定位,为搞好“十二五”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科学规划,规划科学”是辩证的,只有符合规律的发展规划方能促进社会经济科学地发展。因此,完善的规划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X区目前“聚势谋划”是做好科学规划的基础,“科学定位”是规划科学发展的前导。“十一五”聚势,X区已具备了跨越前行的大势,聚集了跨越前行的巨大势能。
资源优势。X区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地缘经济优势。地处东北亚经济区位中心,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麓,属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辖区总面积5.62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000余万亩,X区林地、草原和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是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建设绿色X区的天然王国。
产能优势。X区经过60多年的开发建设和产能积累,拥有4000万亩优质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363.7亿斤,商品粮339亿斤,商品率 93%,可保证一亿人一年的口粮供应,被誉为“中华大粮仓”。高标准完善配套的农业基础设施,世界领先的农机农艺生产技术和全程可控的现代农业工艺流程和栽培模式,创造了世界领先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职均生产粮食38吨)和科技贡献率(67%),粮食和畜产品产能优势明显。
产业优势。X区已进入到工业化中等发展阶段,围绕米、面、油、乳、药等十大主导产业,依托以18家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为骨干的龙头企业群,构建起了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农业工业化体系,拉动X区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
开放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成果丰硕。现X区的产品已出口到19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经贸合作触角已遍及世界六大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特别是先后在俄罗斯、巴西、菲律宾、朝鲜以及非洲部分国家,开展种植、养殖、采矿和森林采伐,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取得了明显成效。
保障优势。全覆盖的农业保险体系,把农业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全覆盖的社保体系和农业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农业职工和产业员工的利益。城镇建设功能完备,文化、教育、卫生、交通、通信、电力、电视等公益事业配套发展,现代社会化服务型产业规范,人居环境良好,社会保障功能不断增强,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区域优势。X区领先的先进农业生产力、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和发达的产业带动功能,形成了明显的外溢性区域优势。以国家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 “三个X区”(本体X区、影子X区、域外X区)建设、场县共建和“32111”重点工作为标志,X区在全国示范引领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和示范带动全省经济社会一体化统筹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体制优势。X区现行的内部政企分开、系统管理的体制,具有组织化程度高、应急动员能力强和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诸多体制优势,多年的成功实践证明,这是保障和促进X区发展独具的组织优势。
政治优势。60多年来,X区的开发建设始终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始终得到全国人民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始终得到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政策扶持。南泥湾精神、北大荒精神和人民的优良传统,北大荒核心价值观和北大荒先进文化,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开拓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三代优秀的北大荒人,创造了北大荒开发建设史上的奇迹和辉煌!北大荒人民是北大荒历史前进的开拓者和创造者。所有这些都是北大荒奋力前行的巨大政治优势。
谋划“十二五”、科学定位,重在谋势,加快整合、放大优势,重在聚势,加快构筑新的发展优势,以聚集起高位的发展势能。
正视差距,抓住主线,明确“十二五”规划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X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是发展的指南,也是规划的灵魂。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这一哲学模式来审视自我,从实事求是上看,我们还有哪些违背规律的地方;从与时俱进上看,X区还有哪些不符合新形势的“短板”,正视问题、研究问题、实事求是、一分为二,这符合北大荒务实精神,唯此,才能抓住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与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准确分析X区发展的劣势和限制因素,扬长避短,明确战略重点、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以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目前,X区依然存在着“五个转变”方面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总量小,产业类别单一,发展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生产业发展滞后、研发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品牌建设不足,而技术、服务、管理、品牌、营销等环节恰恰是高附加值高收益的环节;
——X区内部经济联系和要素流动性差,分工协作不够,“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低层次竞争,竞相上趋同的加工项目,而创意设计、品牌建设、技术专利、市场营销等高端环节大都掌握在别人手里,利小风险大,受制于人,产业整合度低,横向、纵向一体化联不起来,在市场竞争中攥不成拳头、形不成合力;
——大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畜牧业、林业和高效农业发展滞后、比重低;
——龙头企业多而不优,大而不强,公司化、集团化改造不到位,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不高,获利能力、竞争能力和对基地产业的带动能力较弱;
——人才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技术人才过剩,工业企业经营管理型人才缺乏,市场营销、资本运营、企业策划和职业经理型人才短缺,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型人才和队伍与发展需求不适应等;
——外贸依存度低,经济开放度不够,经贸流通龙头企业不够强大,利用两种资源、开发外部市场和参与外部竞争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管理和经营城镇的理念和能力不强,重建轻管,不会经营的问题突出,城镇管理和经营机构尚不健全,高素质的城管队伍亟待加快建设,科学的城管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还需探索;
——干部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干部素质还有待提高,干部作风还有待转变。
X区各级各行业,要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原因、探索规律、研究对策,并对照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逐项对标,查找差距,制定追赶计划,并纳入本单位、本系统“十二五”规划当中。要解决好上述矛盾和难题,就是要按照中央要求,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十二五”规划的主线,在转变方式中破解难题,抢占先机,谋求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向哪转?概括起来就是高质量、优结构、可持续、重经营、惠民生。
高质量。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中更加注重质量,在质的提升中实现量的扩张,处理好质量和效益、速度与效益、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度和谐统一。加快构建“三大绿色体系”,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物质能源、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绿色健康食品工业等,要在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中多种模式并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白色农业、数字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创意农业等),坚持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基本取向,追求经济与生态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北大荒绿色发展模式和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优结构。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着力优化区域布局结构,扎实推进“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实现X区经济主要由第一产业支撑,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推动转变,加速一、二、三次产业间的大融合,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可持续。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观点,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传统的增长方式是粗放型增长和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其基本特征是“三高两低”,即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低效率,是不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方式是可持续集约型增长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基本特征是“三低两高”,即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高效率。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X区发展纳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轨道。
重经营。转变重生产轻经营的传统思维定式,研究经营好“微笑曲线”的效益高端环节,即注重研发和流通环节,控制效益低谷的生产加工环节,拉长产业链,延伸高效区,将精力、人力、财力、物力最大限度地向研发经营领域倾斜。转变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的陈旧观念,由注重经营工厂、设备、土地、资本等有形资产向注重经营科技专利、品牌信誉、知识产权、驰名商标、创意设计等无形资产转变。经营无形资产主要靠“软件”、靠综合素质,如思想观念、创新能力、智慧、文化、信誉特别是科技水平等。转变重资金资产轻资源资本的行为惯势,经营资本,经营城镇,经营资源,经营品牌,上市融资,走低成本扩张之路。
惠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十大民生”工程为抓手,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民有所富,建设富裕和谐文明X区。
凝心聚力,扎实推进,为搞好“十二五”规划提供有力的措施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制定工作,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靠前指导,把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过程,当作深入调研、理性思考、科学决策的过程,当作梳理思路、战略思维、推动工作的过程。要建立健全领导机构、考核机制、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做到融入大局定好向、统筹谋划定好位、分项推进定好责、借鉴经验定好型、强化措施定好谱,为搞好“十二五”规划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搞好舆论宣传。制定“十二五”规划,是当前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像宣传“百场百城”那样,搞好“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宣传,搞好发展战略目标的宣讲和解读,为搞好“十二五”规划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
统一指导思想。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按照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统一思想,统筹设计,通盘考虑,纵向三个层级、横向三次产业,形成有机联系、上下贯通的科学规划体系,在总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战略目标任务上要一盘棋、一个调、一条心、一股劲,在具体规划上要从本地本行业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准确定位,制定出一个能够统领发展的高质量规划。
一、《规划》的核心思想
《“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工程建设规划》规划编制工作始于2009年10月,经过了重大问题研究、起草和修改完善三个阶段,先后四次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发展改革委意见,历经数十次重大修改,经组织专家评估论证后,于2011年12月报送国务院。2012年4月国务院批复,并将规划定名为《“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目前,规划已正式对外。规划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实现三个转变、坚持三个原则、突出三个重点”。
三个转变,就是我国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在建设目标上应该实现从过去注重业务流程电子化,提高办公效率,转向更加注重支撑部门履行职能,提高政务效能,有效解决社会问题;在建设方式上,应该从各自为政、相互封闭,转向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互动和资源共享;其建设模式也应该从粗放式、离散化转向集约化、整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要想真正实现上述三个转变,今后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无论是项目建设单位还是项目审批部门都必须按照以下三个原则,进行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一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即建设项目的取舍和建设内容的选择,应以服务公众为出发点,以解决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为落脚点。要想有效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必须按照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整体要求,以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优化业务应用流程,改革公共服务模式,创新行政运行机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型。这是确定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合理设定部门建设任务的主要原则。
二是提升信息能力的原则。即建设单位在规划设计电子政务项目时必须围绕提升四方面的信息能力来规划建设内容。包括提升处理国计民生重大事务宏观决策能力、提升监测和规范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的能力、提升社会公平普惠水平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以及提升维护网络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能力等,通过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升上述四个方面的信息能力,才能支撑部门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切实有效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这是用来确定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是否具有必要性的主要原则。
三是构建整体系统的原则。即按照五中全会《建议》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本要求,对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工程进行顶层设计、合理布局。所建的工程,都必须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时期中的重大问题,整合相关部门的职能和具体建设项目,形成一个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整体性和系统化的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以发挥信息网络化提高多部门协同水平和监测、决策、服务的信息能力的关键作用,从而大幅提升党和政府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效率和效能。这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有效促进部门间实现业务协同、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发挥国家投资效益的主要手段。
关于三个重点,是指电子政务工程所支撑的业务领域重点。“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涉及方方面面,电子政务工程的选择重点,是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的,一是涉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信息化能发挥关键作用。基于此,我们确定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经济社会安全、提升治国理政能力这三个重点。围绕这三个重点,具体安排了相关领域的信息化工程。如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安排了健康、住房、社保、食品、药品等信息化工程;围绕维护经济社会安全安排了金融、价格、能源、信用、安全生产、应急维稳环保等信息化工程;围绕提升治国理政能力安排了行政执法、民主法制、执政能力等信息化工程。
总之,“十二五”及以后一段时期,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必须按照实现三个转变、遵循三个原则、突出三个重点的总体思路进行建设,以切实发挥工程实效。
二、落实《规划》的措施和要求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下,在全面落实17号文件的基础上,并结合“十二五”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规划提出了四大类29项工程,基本框架就是两网、五库、七大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十五个重要信息系统。这些工程任务的提出,每一项都是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总体要求,以及创新运行机制,改革服务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实现跨部门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原则,进行工程设计和具体任务部署的。目的就是要使所建工程能够有效支撑多部门合力解决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提升党和政府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效率和效能。同时,还可最大限度地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使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真正迈向深化应用、资源共享的历史阶段。
加快航运中心建设
该《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重庆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加快推进新一千公里高速公路和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完善城乡交通网络,加强综合交通衔接,坚持建养并重,全面提高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推进交通科技进步和节能减排,优化运力结构和运输组织,增强安全应急和交通综合执法水平,全面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加快构建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为实现‘五个重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快速发展;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坚持协调发展;必须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保障安全作为重要前提,坚持安全发展。
重庆市“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的发展指标是到2015年,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公路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三级、村村通油路”。
重庆的地理位置承东启西,接北传南,“十二五”期间,为强化重庆作为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将投资1300亿元,重点建设成渝复线、沿线高速等续建和新开工项目1660公里,新增通车里程1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000公里,基本建成“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公路网。
完善基础设施
本着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动态管理的原则,在国省干线改造方面,重庆市将投资200亿元,按照国道基本达到二级、省道基本达到三级的总体目标,采取提高等级、改造路面、完善附属设施等举措,努力提高国省道服务水平。规划升级改造1000公里,路面改造5000公里,力争实现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70%,普通国省道优良路率达到75%。
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一是新建、改建水泥(沥青)路面3万公里,力争实现85%的行政村通畅;二是建设撤乡并镇公路和中心城镇等联网公路7000公里;三是按照通路通车的要求,完善农村公路安全设施。
在专项公路建设方面,重庆将重点建设列入国防战备公路,全部达到二级标准;建设7个战备码头;建设红色旅游公路1000公里。
在站场枢纽建设方面,重点建设重庆主城和万州这两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并积极争取综合客运枢纽和物流园区试点项目。
在发展现代物流方面,根据规划确定的工作重点是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交通运输与工商、税务、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的信息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积极发展农村物流,增加广大农民收入。
推进管理“软着陆”
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完善公交站场基础设施,结合主城区城市拓展区和“两江新区”规划,合理调配公交运力资源。
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方面,重庆将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以区县为单位统筹编制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二是要稳步推进城郊班线客运和农村客运的公交化改造,三是要将城乡客运试点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在行业管理方面,养护管理、运输市场管理、安全应急、科技与绿色交通等内容与交通运输部编制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规划的思路不谋而合,也是我市交通规划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体现。
运输市场的管理主要从法律法规上增加市场管理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完善资格和信誉体系、加强从业人员资格制度建设着手。
安全应急工作的重点是以交通呼叫应急指挥中心为重点,建设一批应急救援保障基础和应急保障专业抢险队伍,加强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实施重点码头、站场、高速公路、重要干线、危险路段等全面监控。
今天的会议可以用三句话概括:一是干好20**年,二是编好20**年,三是谋好“十二五”。刚才,县(市、区)的同志交流了情况,市公路处、运管处、港航处以及局建管处就基本情况进行了总结、交流。从20**年的任务看,确确实实还有一种紧迫性,责任感,还需要我们加把劲,迎头赶上全省发展的大好形势。对下步工作,我提出四点要求:
一、加大推进力度
从目前计划执行情况来看,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时间同进度是倒挂的。8个月过去了,我们才完成计划投资的47.8%,按照姜副局长刚才的说法,7、8两个月比6月份的进度增加了15%,按照这个进度,到年底只能完成90%左右,所以要求大家全力以赴狠抓项目推进,狠抓工程的建设,狠抓环境的营造。二是计划与执行是弱化的。安排的计划是30.5亿,事实上按照报上来的进度,我们可以算一笔账,高速公路17亿元的投资现在可看到14亿元,干线公路可完成11亿元,两块加起来25亿元,还有5亿元如何挖掘,从目前执行情况看,进度不是很理想,我们市县两级交通局要向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做检查。只有杭新景高速公路3亿元、水运建设1.5亿元、其他项目加起来1亿元全部能完成,“305计划”才可能实现。目前来看,我们抓得不紧,拦路虎多,不确定因素多。三是新开工项目进展十分缓慢。15个新开工项目目前才开工4个,另外11个项目中有5个年内无法开工,占三分之一。今年无法开工的这5个项目,省里没有列入计划的只有1个,剩下4个都是这样那样的因素导致无法开工。
因此,在执行计划上,下步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从时间上来算还有一个季度的时间,九月份为了大稳定,我们的工作缩手缩脚,这剩下的一个季度,我们如何打翻身仗
1.每个县回去党委会要研究。责任到领导、到科室、到人头,盯牢计划,确保完成。哪个县完不成任务,那个县写检讨。我们的项目是按照条块结合定的。哪个县没完成任务导致市里任务完不成,市里也要写检讨。
2.要讲诚信度。计划是分头上报的,既报市政府又报省交通厅,我们自己报的计划不能打自己嘴巴,要做到言而有信,行动要迅速,而不是往后推,这个诚信要政府来检验,要老百姓来检验,要自己来检验。
3.要横向比较。同样是在交通厅的领导下,实行的是同样的政策,**市150亿元的投资计划半年完成96亿元,他们大干快上,公、铁、水并驾齐驱。其他地市发展也很快。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关键要下决心,要比较,为什么他们能够全面推进,快速发展?我们6个县(市、区)也要比较一下,完成60%以上的就**、**,**县才完成29%。
我们要从这三个方面分析检讨,工作还有哪些不适应,要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抓落实。
二、加强计划的编制
总体上,20**年的计划是积极主动的,也是留有余地的。从大家报的计划看,20**年公路计划34.6亿元,水路2.6亿元,场站1亿元,共计38.2亿元。公路计划的34.6亿元中,高速公路20亿元,干线公路、农村公路14亿元,新开工项目:国省道6个项目79公里,18亿元投资;重要县道7个项目31.5公里,2.9亿元投资。计划排出以后,我们就要加快推进,加快对接,加快前期工作。重点放在国省道上,大中修改造上,要多争取项目,现在大中修政策是最好的,计划上要抓紧对接。在计划的编制执行上,要求条块结合。三处一站要把这个条条精神贯彻落实下去,确定编制重心;块块就是按照条条的精神,把项目排好,把工作抓到位,要求条块结合,使计划形成很强的指导性、操作性、执行力,抓好编制执行工作。
三、加快规划研究
“十二五”规划市政府发了〔20**〕74号文件,提出了四个明确:即明确了指导思想、主要任务、进度安排以及保障措施。省厅也召开了专题会议,刚才姜副局长进行了传达。我们的规划要做到“五为四体现”:五为即为综合运输服务,为均衡发展服务,为畅通工程服务,为衢州经济、块状经济、园区经济服务,为城际快速通道服务。四体现即:
1.要体现规划的前瞻性。不能规划放一边,计划年年搞,规划的项目放一边,没有规划的拼命上,出现“两张皮”,这是极端不负责任的。前瞻性就是要调查研究,多方听取意见,合理布局路网,合理排出项目建设时间。
2.要体现规划的严肃性。王副厅长在全省规划布置会上强调,今后路的建设要看规划中有没有,规划是经过反复论证研究形成的,原来的规划是什么情况,现在的情况又是什么,要研究清楚。在编制过程中要把握省厅重点方面:内河港口要有一个全新的建设体制,按照“政府主导、航电结合、以航为主,以电养航”的理念,规划好“十二五”建设任务,充分体现公益性特征。我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内容有四个:一是相对薄弱的国省道干线公路,高速公路浙江体制是省交投投资,也有市场化运作的,同“十二五”规划没有多大关系。二是有条件建设的通村公路、联网公路、危桥改造、安保工程仍然是解决均衡发展的重头戏。三是城际扩容路。金华谋划的很好,市区到县里的道路要扩容、改造、提升,也要做好规划,江山—常山—**应该规划快速通道。四是重要的疏港公路、省际断头路。
3.要体现规划的可操作性。从两个方面审视:一是每年建设的量是不是均衡的,可持续发展的,特别是有的县项目谋划的多,操作不了等于0,谋划的项目都要有一个应对的措施。二是各项目之间的布局要围绕经济、产业,围绕农业现代化,体现前面讲的“五为”,项目要排得出、实施的了,要让政府感兴趣,让老百姓拥护。
4.要体现规划重点项目的准确性。没有重点项目,规划再好,投资量上不去,农村公路再建3600多公里,投资不过20多亿元,重点项目要抓准,有的项目要根据部、省政策,抓紧上,在政策上要呼吁对欠发达地区支持。
关键词:十二五;思想政治;教学;管理
一、新时期(十二五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是一门以为根本指导思想,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现代化人才为教学目标的非常重要的社会学科。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发展观在诸多方面都存在共同点,因此将其引入终身教育,会极大地促进和保障师生自身素质以及道德水平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鉴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央就逐步下发以“16号文件”“5号文件”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教师队伍建设、课程结构设置等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书记也先后对这一问题做出了批示和讲话。在“十二五”规划纲要当中《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这一章明确指出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全面实行以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高中生正处于青春转型时期,因此,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教育工作的水平,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能为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他们迈入大学和以后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无论是对我国经济、科技水平的提高,还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建设及学校的认识水平有待提高
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由年长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国内大多数学校的普遍做法。很多教师的知识结构由于缺乏更新,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很多学校并没有给予思想政治教育以足够的重视,仅设置了少量理论课,
实践教学的课程安排异常薄弱。
2.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当前,社会化已经成为学校的发展趋势,学生已经不再拥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环境,处于学校和社会交叉点的他们需要同时面对现实、理想、期望、责任等诸多问题,因此,他们在多种思潮的共同冲击下形成了多元化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对于思想政治课中有关集体思想统一性的要求非常反感,认为这些“陈腐教条”根本无法指导他们的日常行为,最终形成了“及格就好”的消极应对心态。
三、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教学与管理结合成“一条龙”
单纯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不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进行实践,就会使哲学理论化,文字的影响终究比不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现实,进而导致学生转投能够带来实际利益的“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怀抱。在新时期,只有构建思想政治教学与管理的“一条龙”体系,通过学校、社区、相关政府部门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社区服务、义工等方式实践他们在思想政治课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中验证哲学的正确性和伟大性,才能获得“不亦说乎”的主观感受,最终将其转变为自身的坚定信仰和信念。
参考文献:
[1]刘胜,陈文.北京奥运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
第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整体承接——产城一体——“三化同步”为路径,以产业城和农业“两区”建设为抓手,在整体承接产业转移中加快工业化进程,在推进产业城建设中加速城镇化步伐,在农业农村“两区”建设中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在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构筑城乡融合、工农协调、跨越发展的“三化同步”推进新格局。
第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稳步推进。以科学规划为龙头,科学编制“三化同步”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发展规划。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在整体规划的指导下,按规划、有步骤、分时序推进。
2、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坚持富民为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切实保护群众利益,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和群众自主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先行先试,用活政策。积极营造鼓励创新、敢闯敢试的宽松环境,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三化同步”的新办法、新途径。围绕中部崛起、皖北振兴战略,抓好跟踪对接,积极争取支持。深入研究中原经济区建设相关政策,借力政策优势,推动“三化同步”协调发展。
第三,主要目标。
力争通过3到5年努力,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成为皖北地区发展活力彰显、崛起态势强劲的中心城市,实现建设实力宿州、活力宿州、和谐宿州、幸福宿州的宏伟目标。
——产业集聚,工业化主导作用显著增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更加完善,工业总量不断壮大、结构更加优化,吸纳就业、带动城镇、反哺农业的能力全面提升。至“十二五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00亿元,工业化率达到50%以上,特色园区、产业组团工业占全市比重超过70%,成为皖北地区经济实力较强、产业特色鲜明、创新活力迸发的中心城市。
——产城融合,城镇化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构建中心城区、产业城组团、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城镇体系,产业与城镇发展更加融合,城镇集聚产业、承载人口、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至“十二五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主城区建成区75平方公里、人口75万;各县城建成区25平方公里、人口25万,成为皖北地区城镇功能完善、产城融合发展、城乡一体推进的中心城市。
我们送走了2011年,又迎来了充满挑战和机遇的2012年。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步伐,积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十二五”的发展开好了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这一年,地震灾后重建,3年负重前行、坚韧奋斗,胜利实现了中央确定的恢复重建的目标,创造了抗震救灾的奇迹、灾后重建的奇迹和加快发展的奇迹,书写出从悲壮走向豪迈的恢宏篇章。重建后的灾区,基础设施条件根本性改善,产业发展实现再生性跨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重建后的地震灾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历史性巨变。
这一年,“两化”互动发展保持快速推进势头,已形成“两化”良性互动、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四川关系全局、关系长远发展和加快发展的“重头戏”,作为“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全省各地结合实际,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突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在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上取得了新突破,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迈上了新台阶。
这一年,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规划“落地”。成渝经济区规划涵盖我省的15个市,构建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长江水道、沿陆路交通干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天府新区正式启动,“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在国内率先提出建设“产城一体”,产业与城市相辅相成,城市与农村协调一体化发展的天府新城。这些无疑是又一个难得的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这一年,省委召开九届九次全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总结了我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新形势下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发展战略、着力重点,对推进四川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部署,绘制出加快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的宏伟蓝图。
这一年, 完成了地方党委集中换届工作。在换届中,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引入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机制,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更加公正、公开、公平,选拔任用了一大批德才兼备、坚持原则、敢抓善管、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实绩突出,为人正派、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首这一年,我们感受至深的是,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越要看到机遇、看到希望。
今年,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各种矛盾与困难仍很突出。但四川的发展仍然面临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成渝经济区等许多重大机遇,加快发展仍然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地方党委换届后,有一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干部队伍,他们能从挑战中捕捉机遇,在发展中加快转型,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一定能够努力保持加快发展的好势头。
2011年为“十二五”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是“十二五”发展进程中承上启下的一年,充满希望的新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抢抓发展机遇,高位求进,加快发展,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多作贡献,以优异的实绩迎接党的十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传化漆,规模凸显优势
在刚刚结束的由传化涂料公司主协办的2012年中国涂料、颜料工作年会中,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会长孙莲英特别提出,未来,面对资源供给趋紧、成本上涨的压力,规模企业的竞争优势会不断凸显,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会越来越大,那些依靠自主创新,成功实现产品升级、掌握关键技术、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有望迅速崛起。
传化集团从1986年2000元起家,历经25年的奋斗,2011年发展成为产值超200亿,利税7.6亿,拥有2家上市公司,6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形成化工、农业、物流、投资、科技城五大事业版块构成的综合型民营集团公司。传化涂料作为传化集团全资子公司,更是成为集团“十二五”千亿战略规划的重点投资与发展部分,近几年持续保持着3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现已形成工业漆、建筑外墙漆和家居装修漆的产品结构模式,服务国内十几个省市,形成了完整的市场网络体系和服务体系,并与宝钢集团、星马汽车、华东钢业、银鹭集团、万向集团、娃哈哈集团、绿都房产、开元集团、众安房产、金马房产、新湖房产等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星火计划项目,多项技术和产品通过国家及省级验收。强大的企业实力是其在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脱颖而出的坚实后盾。
传化漆,品质铸就品牌
对于任何产品来说,品质是最根本的保证,也只有有了优异的品质,才能提升产品品牌的价值和市场的美誉度。而对于涂料产品来说,其品质的检验和品牌的塑造都具有一个“延迟”效应。
由于产品的特殊性,涂料的质量往往要在施工后的两三年内才能真正被检验。涂料行业目前比较混乱,小型涂料企业、甚至家庭作坊居多。而这些地方生产的涂料,其品质很难辨认。在施工刚刚完毕的时候,其施工表面和优质涂料非常相似,而只有经过了日晒雨淋之后,不同品质的涂料之间才会产生质的差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涂料产品品牌的塑造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传化在这方面的美誉度则是当仁不让,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
以安徽合肥市场为例,使用了传化真石漆的合肥市科技创新中心大楼建成于2001年,经过了11年的风雨吹打,其表面毫无褪色,质感依旧。而位于蜀山区的广利花园,建成于2003年,其建筑表面使用了传化复层涂料系列中的弹性拉毛。6、7年来,漆膜坚固,无开裂的迹象,得到了开发商的充分认可。
2007年,合肥的奥林花园中使用了传化平涂型外墙漆,工程面积达150000平米。该产品在丙烯酸共聚乳液中添加了功能性助剂及耐候性颜填料,具有耐候性好、保光保光性好、遮盖力高、附着力强、漆膜坚固等优点。
到了2009年,传化涂料在水墨兰庭三期建设中中标,成为了传化质感漆在合肥市场的标杆性项目。该项目所使用的陶砂艺术质感漆以天然花岗岩碎粒为主要成份配制而成,且颗粒均匀,具有耐候性好、抗裂性强、色彩丰富、漆膜致密、可有效防水等优势。
去年,传化仿瓷砖质感漆成功亮相中环城,工程面积70000平米。仿瓷砖质感漆是外立面瓷砖的替代品,可以有效解决瓷砖容易脱落和渗水的问题,从而彻底解决工程安全和质量隐患。
2010年,已经成功合作的恒盛豪庭是传化真石漆的一大杰出代表。传化真石漆选用纯天然的名贵石料碎粒与乳液配制而成,具有浑然一体的天然感,使人与环境融为一体,显得高贵而典雅。而同时,它更具有超强的耐水性和出色的防水性,还具有防霉的特性,使得养护工作变得简单方便。
据一位经销商透露,传化涂料的品牌不仅获得了项目合作方的信赖,还使得一些竞争对手产生了“畏惧”之心。在一些项目的竞标中,只要看到传化涂料工作人员的身影,他们便已经自知“希望不大”了。
传化漆,潜力注定无限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全面贯彻落实“两抓整推、趁势跨越、攻坚克难、再造瓜州”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加大项目包装策划力度,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的精彩开局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
二、目标任务
围绕投资导向、抢抓政策机遇、紧盯市场需求、结合发展实际,按照“建成一批、实施一批、洽谈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和“深、细、实、精、准”的标准,策划、包装、储备一批关系全局、影响深远、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形成科学规范、滚动有序、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项目储备库,确保年全县新包装、策划、储备项目达到50项以上,为明年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备选项目;同时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建议书和简介的编制,为顺利实现全县“十二五”规划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项目支撑。
三、工作重点
1、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谋划项目。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国家、省、市相关会议精神,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上的变化,抓住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投资重点向现代农业、公共服务、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公益性项目建设等方面倾斜的机遇,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快速反应,准确把握,按照各自行业规划和要求,把上级政策和我县实际结合起来,切实谋划一批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社会保障及民生改善方面的项目,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2、围绕市场需求谋划项目。要紧盯现代社会金融资本快速流动、产业梯度转移步伐加快的机遇,密切关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变化,找准县域经济在省市以及国内外市场中的位置,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发挥区位、资源、环境等比较优势,谋划一批对全县经济具有支撑作用、在市场具有竞争力的重大项目。要把市场需求作为项目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既要突出经济效益,又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要注重从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中谋划项目,从延长产业链条中谋划项目,从产品的替代中谋划项目,从技术的发展变革中谋划项目,从人们的精神需求出发谋划项目。
3、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谋划项目。要立足我县实际,充分发挥地方比较优势,准确把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农村乡镇和农口部门要围绕新农村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谋划一批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项目;经济主管部门要围绕地方资源优势发挥、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谋划一批新能源、高载能、矿产品开发、农副产品深加工、现代服务业项目;文体、旅游部门要围绕提升文化产业、开发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等方面谋划一批项目;交通、建设部门要围绕城乡道路建设、健全完善城镇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谋划一批项目;社会发展部门要围绕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改善城乡教育、卫生设施、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科技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引进、推广、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等方面谋划一批项目。
4、围绕国家中长期规划谋划项目。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市相关规划,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科学合理地谋划项目。要与国家和省市中长期规划、各专业规划衔接配合,争取将重点项目纳入各级规划的整体布局中,要从规划中发现项目、分解项目、细化项目、延伸项目,谋划一批既符合我县的发展需要,又符合国家中长期宏观规划及产业政策的项目。要突出结构合理、布局合理,谋划的项目既要有经济发展项目,又要有社会事业项目;既要有生产性项目,又要有非生产性项目;既要有公益性项目,也要有经营性项目;既要有重点项目,又要有其他的大项目和中小项目。
四、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项目谋划工作的主动性。项目谋划是项目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扎实的项目谋划工作,就没有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因此,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项目谋划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做好项目谋划工作对今后项目建设和“十二五”规划奋斗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性,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民智、聚集民气来谋划项目,把项目谋划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常抓不懈,确保项目谋划工作再上新水平。
2、加强领导,完善机构,增强项目谋划工作的规范性。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项目办机构建设,充分发挥项目办在项目谋划、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县上关于项目办建设的要求和规定,加强项目办的建设力度,把素质高、业务精、懂经营、会管理的工作人员充实到项目办,确保项目办有专职工作人员。要明确项目办岗位职责和目标责任,不断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落实办公设备和经费,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保证项目办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项目工作规范、有序进行。要将项目办分管领导及项目办主任联系方式报县发改委,以便随时联系项目谋划、建设等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