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镇项目建设流程

乡镇项目建设流程

时间:2023-06-05 09:56:51

乡镇项目建设流程

第1篇

关键词 乡镇规划;设计方法;工程项目;管理措施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乡镇规划设计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经济的发展。如今城乡资源出现极度不平衡现象,主要是以为城市发展的速度过快,对资源的需求较大,而乡镇的发展较慢,不能有效的进行资源开发,导致资源浪费;城乡人口的分布不平衡,乡镇人员为了更好的发展,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选择到城市生活,大量的乡镇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各方面的需求增多,不管是在住房还是能源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有些一线城市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承载力,而乡镇人口逐渐减少,能源不能有效利用;如此循环,最终造成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由此可见进行乡镇规划设计与工程项目是必不可少的。国家发展的程度不仅仅要看城市的经济水平和发展水平,也要考虑乡镇的现状。如果一味的进行城市建设,发展城市经济,那么城乡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国家的整体发展进度,由此可见乡规划设计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工程项目作为乡镇规划设计的主要方向,就需要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这些工程项目直接关系着乡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要对这些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它们的顺利实施,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我们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根据时展的要求,更好的进行乡镇规划设计与工程项目管理。

一、乡镇规划设计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

乡镇规划设计与工程项目基本流程一般是前期交流、现场勘查、确立方案三部分。前期交流是指与乡镇居民、乡镇负责人、施工单位、规划局之间的交流探讨,这种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要围绕乡镇建设怎样更好的适合新农村建设,需要结合时展的要求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而不是独立的去发展,新农村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提高乡镇居民的经济水平,所以在交流时要考虑居民的实际需求;现场勘查是指对工程项目施工地点的地质勘测,环境勘查以及其他可能影响乡镇建设的因素;最重要的就是方案的确立,前期的准备工作就是为方案的确立提供一定的参考,首先方案是要适合新农村发展的,并且在设计规划时要考虑美化问题,如今的城乡一体化除了考虑经济发展,还要建设美丽新农村。

二、乡镇规划设计的建议

(一)、加强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人民生活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要求,才能进一步的发展乡镇建设事业。所以我们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建设、房屋建设等,乡镇的道路建设没有必要和城市的道路一样宽,城市道路通行的车辆较多,也就需要一定的宽度,但是乡镇道路通行的车辆较少,而且,道路过宽会占用田地,导致土地的浪费;房屋建设上,城市为了节省占地面积,需要不断对房屋进行加高,乡镇的人口少,用地面积也就少,房屋建筑过高,不利于乡镇人民的生活,所以我们需要结合乡镇居民的实际情况,规划适合新农村发展的的项目工程,更好的把乡镇建设融入到城市化的发展中。

(二)、合理进行城市功能布局

虽然我国要求城乡建设一体化,但是乡镇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不能完全按照城市的功能布局来进行规划,乡镇的规划布局要合理的处理好个功能区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要用绿化带进行隔离,避免工业污染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的危害等;乡镇的城市功能布局还要考虑是否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更多注重的是规划设计的美观性与合理性,我们在乡镇规划上不能一味的城市化而忽略乡镇的环境特色。

(三)、保护环境,生态规划

我们在考虑经济乡镇的时候还要考虑美丽乡镇。乡镇自身的环境是非常好的,我们不能为了城市化的建设就忽视乡镇的环境,任何的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所以我们在乡镇建设时,一定要保证工业废水、交通废气的合理排放,有效控制生态环境的污染;其次我们要保留原有的绿色植被,保留原有的文化特色,在城市化的发展下,乡镇特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通过这些绿色植被来净化被污染的空气,从而保证乡镇的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更符合新农村建设的需求。[3-4]。

三、提高乡镇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乡镇施工项目的施工管理

乡镇项目的施工对乡镇规划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保证了乡镇工程项目的质量才能进一步保证乡镇建设的质量,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施工单位是否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施工人员是否有着较强的技术和能力,只有达到标准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施工项目,然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缩短工期,减少一定的资金投入。

(二)、加强材料的质量检查

材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工程项目的质量高低,所以在对材料的选用上要加强监管,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再进行价格选择。然而有些商家以次充好,选料人员没有明确辨别,导致次的材料出现自施工现场,为了避免这种质量差的材料运用到施工中,管理人员应该对运到现场的材料进行再次的质量检查,避免出现安全隐患,耽误施工的进度,增加资金投入,从而阻碍乡镇工程项目的建设。

(三)、加强乡镇工程项目投资的管理

乡镇的发展必然会引来更多的投资商,首先我们要对投资商的可靠性进行甄别,除了辨别投资的这假,还要考虑哪方面的投资是对此处的乡镇建设有利的,这就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当地的主要发展,选择带动其发展的,能把实际需求与美丽乡村相结合的投资项目。

(四)、提高乡镇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管理人员是整个工程项目的领导者,所以他必须以身作则,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才能对施工人员起到榜样和领导作用。如果管理人员在施工检查中忽视细节,那么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就会对小问题不处理,从而引发大问题;管理人员在材料上贪图利益,那么选料人员也会为了一点小利润而使用质量没有保证的材料,这些管理人员的不负责任都会给工程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在施工前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从而提高乡镇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5-6]。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镇规划设计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是构件和谐社会的的前提条件,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乡镇规划的主要方向,为了确保乡镇建设的顺利完成,我们要严格监管工程项目。笔者提出,我国的乡镇规划设计与工程项目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在时代大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研制出有利于整个国家建设的设计方案,希望通过本文的简单分析,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更好的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韩超.浅谈乡镇规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0).

[2]王浩.乡镇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J].吉林蔬菜,2012,(7):53-54.

[3]罗永刚.乡镇统一规划设计探索及实践[J].中华民居,2010,(11):40.

[4]吴.乡镇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2).

第2篇

(一)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产业功能区规划。月份先后两次将该规划有关情况上报市规划局。月中旬,就涉及我区的产业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与设计单位进行了交流,与设计单位一道按照《总导则》要求,做好我区冶金建材产业区、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区2个区管产业功能区的规划编制工作。月日,邀请区规委会专家就规划方案进行专题讨论,并形成修改意见。月日,该规划经今年第4次区规委会会议审议通过。

(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规划。按照全市示范线规划建设会议精神,及时组织全局对《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总导则》、《大道-金快速路-路示范线规划建设控制导则》进行专题学习和研讨,结合我区各层次规划及业务实际提出完善和修改意见,及时上报市规划局。月中旬,就示范线规划编制与设计单位进行交流后开展我区示范线规划编制工作。月日,邀请区规委会专家就规划方案进行专题讨论,形成了修改意见。月日,修改完善后的规划方案经今年第4次区规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月日,已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规划成果相关材料上报市规划局。

(三)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全区土地综合整治,按照“四性”原则,在全区3个村级规划编制中,首先编制具有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5个()。目前,镇社区已编制完成,正在开展乡、、、车站村和镇等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四)3个一般镇改造规划方案。按照今年全市一般场镇改造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镇(镇新区)规划设计工作,开展了镇、镇、乡三个一般场镇规划设计,规划方案已通过今年第1次区规委会会议审查,并受到市领导好评。

(五)新区城市设计。按照市委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要求,坚持“生态为本”的原则,组织中规院深圳分院对我区同华大道以北,绕城路以南的北部新城区域进行的规划设计。自去年月以来,在现场踏勘、收集资料后,结合国内外的发展趋势,高层次对规划进行编制。经我局多次主持讨论交流和反复修改,月日,北部新区城市设计经今年第1次区规委会会议审查通过。目前,设计单位已按照区规委会意见完成了规划成果。该方案受到市委春城书记和区委建成书记的充分肯定。

(六)旧城控规、北部新区控规。经与设计单位多次交流,现场踏勘,并提供路网、用地、水系、公厕等相关资料后,月27日,与设计单位就发展战略研究、地块指标控制、协调产业园区规划、区域内配套设施等方面再次进行了研讨和交流。月23日,该规划通过了专家及部门审查。月2日,经今年第5次区规委会会议审议通过。

(七)江区电力专项规划。在去年编制完成的基础上,经区公众信息网、区城乡规划局的展板公示1个月后,月1日通过区政府审批(府函〔〕27号)。

二、规划管理顺利推进

(一)切实履行区规委会办公室的工作职责。今年召开了5次区规委会会议,审议了北部新区城市设计、区大型商品交易市场集中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1个规划项目,·心愿城、大港陶瓷建材市场、德源物流中心、远成物流集装箱中心等30个建筑设计方案;召开了3次区规委会专家会,分别对镇、乡场镇新区规划等项目进行了评审;召开了17次方案审查会,对195项规划、建筑、市政管线方案集体进行了审查、审定。

(二)切实做好规划服务保障工作。按照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性政府建设的部署,积极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为区5个行政处罚网上运行的试点部门之一,对网上政务大厅后台运行管理系统中各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了梳理和再核对,月10日起网上正式运行。根据电子监察系统的工作要求,为确保办事效率及行政审批效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结合工作实际,再次压缩承诺时限。对规划行政审批项目及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细化,新增了《测绘项目登记备案》事项,开展了电子政务中心核查。

(三)优化审批审查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贯彻执行《城乡规划法》、《行政许可法》、《市技术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范,认真梳理了“一书两证”并联审批程序和建设方案审查程序,确保各类建设项目及时落地,对选址、方案及建设工程实行限时办结。截止目前,已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1件、177022平方米,《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4件、2441155.07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85件、22480.81平方米,《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4件、142157.49平方米,完成竣工验收32起、584104.57平方米。

三、规划监督力度加大

(一)开展小区违法建设整治。月11日召开了我区违法建设整治工作会议,区委、区政府对违法建设整治工作目标、工作措施、重点整治内容进行了安排和部署;3月初,按全市统一部署,联合区房管局召开了物业管理住宅区内违法建设预防和控制工作会议,对全区各乡镇、街道住宅小区物管公司有关控制和治理违法建设工作进行了落实,在怡湖公园门前开展物业管理住宅区内违法建设预防和控制宣传活动。

(二)加强全区违法建设查处工作。按照月28日全区违法建设工作会议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违法建设查处工作的通知》(府办发〔〕45号)的部署,配合各乡镇(街办)先后在各辖区内召开了关于违法建设查处工作动员大会,成立了查处违法建设领导小组,认真落实我区制定的违法建设普查工作方案,通过张贴海报、散发传单、悬挂标语等手段开展了宣传活动,截止目前悬挂宣传标语797条,发放宣传资料147274份,出动宣传车辆84台/次,3737人/次。采取多种方式对所辖区域内的违法建设进行调查摸底,已调查登记违法建设824户,面积14595.3平方米,每处违法建设均建立了违法建设档案。整治拆除工作以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北部新区等重大项目区域和生态绿地、管线防护走廊、城市主要干道两侧的违法建设为重点,截止月底拆除存量违法建设共计235户,面积22319平方米,超额完成了市规划执法监督局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新增违法建设发现和制止。牵头区级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对新增违法建设整治工作建立和实行联动机制,对发现的新增违法建设,采取联合执法的方式,切实做到“发现一处,查处一处”,截止目前,在全区范围内,制止拆除新增违法建设22处、面积1798平方米。及时回复市执法监督局转发的违法建设投诉件2件。

四、强化分局工作和落实乡村规划师派驻

(一)认真落实全区城乡规划体制改革工作,组织新成立的、、清泉分局与区国土、房管、建设等基层站所积极指导乡镇和业主做好产业化项目、乡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公益事业项目申请报建;积极协助做好场镇新区、村规划编制的有关工作;牵头各乡镇对辖区内的违法建设进行查处。

(二)月初,对市规划局派驻我区镇、镇、清泉镇和镇的4名乡村规划师工作、生活条件进行了落实;按《市乡村规划制度实施方案》、《市乡村规划师管理办法》的内容与2名选聘的乡村规划师签订了聘用合同;向区政府上报了乡村规划师工作经费请示。市级主要媒体均作出了新闻报道。

五、规划实施和保障明显加强

(一)充分发挥规划对于实施城市经营战略的龙头作用。积极配合区国土局的土地储备和土地整理、“拆院并院”工作,对羊高分子、航江塑料、中冶实久、天马轴承、华兴机械等28宗工业用地,北部新区拟招拍挂的50宗商业住宅用地,以及大同农贸市场、粮油储备中心、小学、前进职高、东方物流等项目用地进行前期的经济技术指标论证,提供规划设计条件,为我区城市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积极配合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对北部建材物流园区:龙国际建材装饰城、金茂市场项目,大型商品市场:佳飞国际建材城、旗舰建材集散中心项目,集装箱物流园区:富临运业江集装箱物流园、中铁八局江物流基地、物流集装箱物流基地项目,散货物流园区:中国西部现代国际商贸物流基地项目,工业南区:建工中国西部建材产业园、大港陶瓷项目,载货汽车园区:中国重汽、俊翔、北辰项目,工业区:台玻项目,以及中国建材轻钢抗震节能房屋产业研发制造基地、两河国际社区等项目进行了选址,提供选址示意图及基础资料,并进行规划方案的审查,为企业入驻我区做好服务工作。

(三)为各类开发项目提供测量服务。组织区工程测量队完成了大西南、建工集团、中国重汽、华川银地等118处项目拔地测量、测量面积共计2227.22亩,商住楼、磊力鑫商住楼、西南陶瓷、东方村安置房等82处建筑试放线,大弯安置房、物流园区绣川安置房等41处竣工测量,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所涉管线放线、道路纵横断面测量共计50公里。

六、特色亮点工作

(一)确定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功能区和示范线。一是会同区物管委委托深圳规划设计研究院就国际铁路物流枢纽综合功能区范围进行研究,初步划定功能区范围,征得市规划局、市物流办的同意,并向市委进行了专题汇报;二是会同区旅发局积极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开展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配合做好现场调研、基础资料收集等工作,并参与方案交流,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修改意见;三是结合《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和“九化”原则,对我区涉及的大道-快速路-路示范线沿线规划情况进行梳理,并按照《大道-成速路-路示范线总体控制要求》,开展一条主线、一条支线(大道)规划编制工作。

(二)落实中国建材花园村项目。牵头中国建材北新集成房屋新农村项目建设工作,完成的主要工作有:一是约请省城镇设计院多次现场踏勘,提供相关基础资料,认真按照四性要求,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并组织区规委会专家对方案进行审查,保证了规划建设方案的高品质;二是根据花园村项目实施要求,分解项目任务,倒排工作安排和时间进度,明确项目规划、施工、监管等责任单位,形成实施方案;三是组织进行测量放线,多次协调各成员单位,调动各方面力量,督促项目按计划保质保量推进;四是加强与中建集团的衔接,先后多次前往中建集团西南办事处,了解中建集团在项目中遇到的难题,竭尽全力为其排忧解难。目前,项目区12栋房屋全部完成了基础工程,房屋钢结构工程已有80栋完成了主体建设,该项目已被列为全市特色亮点工程。

(三)落实蓝光七星岛项目。在牵头蓝光集团七星岛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项目建设中,对启动区进行了选址和测量,协调镇及相关部门和蓝光公司启动拆迁工作,督促和指导蓝光公司进行方案设计,首期330亩用地范围内涉及255户拆迁户,已拆除251户。

(四)编制湖国际生态湿地旅游渡假区规划。在编制湖国际生态湿地旅游渡假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凤凰湖国际生态湿地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月2日,该规划经今年第3次区规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月12日,已通过专家及部门审查。

(五)编制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下江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结合市作为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大背景及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战略目标和我区实际,积极探索适合我区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编制我区战略发展总体规划。月下旬,组织中规院深圳分院就《江战略发展规划——江模式》到我区进行前期调研工作,与相关规划人员一道对该项目进行了广泛、深入地交流。结合月上旬市委中心组学习会议精神,设计单位将进一步开展《江模式》的编制工作。

(六)落实第二批“增减挂钩”拆院并院安置点项目。对大同镇龙、镇、镇东方新村二期、镇、镇牌坊村(土坯房改造)、福洪乡先锋村(土坯房改造安)、乡壁山村安置点进行选址,将选址资料提供给各乡镇。与区国土局对接确定第二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安置规模、户数、人数等基础资料。将市灾后农村住房重建优秀规划设计获奖单位进行梳理,整理成册。主动对乡壁山村安置点项目的方案设计进行规划服务和指导。

(七)配合完成融资贷款工作。为江区镇旧城改造项目(一期)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为怡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广智达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市江城投资有限公司等11项融资贷款项目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和办理相关规划手续。

(八)拆迁安置点项目。分别对天星安置点(一、二、三期)、镇拆迁安置房、场镇新区安置点、清泉场镇新区安置点、场镇新区安置点进行选址、审查方案和提供基础资料。

(九)落实各乡镇街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分片包干的镇康家渡社区、民强村进行巡查,协助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配合康家渡社区、民强村继续巩固原有整治成果,对院落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整治,清运集中垃圾;并配合康家渡社区开展秸秆禁烧活动,加强夜间巡查,确保秸秆禁烧期间该社区未有一起焚烧秸秆现象发生。

七、完成年度目标工作

(一)市城乡规划专项目标。我局认真按照月15日全市城乡规划目标工作会议的要求,与区委目督办、区政府目督办对市下达我区的四大项15小项的年度目标任务进行了专题讨论,并以规管〔〕1号文件对全年目标任务向区级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进行了分解和落实。分别于月底、月底接受了市规划执法监督局组织的前三季度考核,目标运行情况良好,即将接受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目督办和市规划局的年度考核。

(二)区级目标。对区委、区政府下达的3项一级目标、5项重点工作、15项职能目标、招商引资任务和28项区内专项目标均按区委目督办、区政府目督办要求分解到分管领导、相关科室队、分局进行落实和完成。目前正在对区级各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梳理,迎接考核。

第3篇

围绕农民市民化,着力创新优质公共服务普惠机制。着眼于广大农民共享工业化、城市化成果,深入实施“幸福民生40条”,大力推进优质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向农民覆盖,让农村群众共享城市市民化服务、社区式生活。

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接轨工程。按照全覆盖、普惠化要求,推动城乡就业和保障体系从“制度全覆盖”向“人人全覆盖”转变。在扶持就业中“减少农业人口”,以“充分就业村(社区)”创建为抓手,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约2万人。在强化保障中“提高农民待遇”,农民住院和门诊医疗补偿率分别提高到70%和60%,成为全省首个率先实现住院补偿率达到60%以上的医改目标的县(市、区);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18周岁以上群体的全覆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并轨,保障标准统一提高至每月525元。

推进公共服务全民共享工程。按照均等、配套的要求,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事业建设新机制。深化农村卫生事业改革,实施医疗、医药、医保、医助“四医”联动,三年内基本完成了所有镇村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改造,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分别下降28.4%、9.3%,创建为省首批卫生强区。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配置,调整优化学校布局,率先实施城乡十二年免费教育,幼儿园公办率和等级率分别提高到31.4%、76.8%,成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基层全覆盖,惠及城乡群众90余万人次,深入基层比例高达94%,成为全国唯一的县(区)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示范区。

推进农村新居社区管理工程。按照融入、提升的要求,加快形成农村社区化管理服务新机制。连续十年实施农民安居工程,为农民群众提供了近9万套新居,新村建设总规模超千万平方米、投入超百亿。与此同时,同步推进“社区化、一站式”服务,配套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实施新村物业社会化管理,对农民新村住宅小区实行与城市住宅小区全面接轨的物业管理:同步推进“村改居、农转非”工作。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完成62个村经济合作社的改革,5.5万名社员成为股份合作社股东,为户籍制度改革提供有效配套。

围绕农村城镇化,着力创新城乡建设发展联动机制。坚持实施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联动互动”,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城镇化的突破口,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调动乡镇积极性的切入点,2008年开始实施小城镇建设三年计划,累计拆旧457万平方米、建新1101万平方米,集士港镇成为市卫星城市,一批特色城镇快速兴起,小城镇对农村的带动、辐射作用更加突出。

放权扩权,激活乡镇内在活力。以宁波市小城镇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突出“活机制、强建设、重保障”,联动推进扩权强镇改革。依法赋予镇(乡、街道)或部门基层站(所、队)部分相当于区级的投资项目决定权、规划建设用地自、监督管理执法权、公共事务服务权等方面管理权限,增强行政综合执法效能、公共事务服务能力和人事管理调控力度,共计扩大并下放40项权限,免收166项行政事业收费,有效激发了乡镇的发展活力。

政策创新,增强乡镇综合实力。实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区、镇两级财政超收分成政策,进一步促进乡镇财政实力的增强,全区90%以上的镇乡(街道)财政收入超亿元。完善土地出让收益补助政策,对镇乡(街道)区域范围内经营用地出让所得和建成区范围内、城乡结合部、街道功能区工业用地出让所得净收益部分,全额补助给镇乡(街道),增强了镇乡(街道)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的能力。实施财政奖补政策,加大财政对镇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实行与项目相挂钩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四年来共安排45亿元。

项目扶持,增强乡镇发展后劲。在符合小城镇建设规划布局前提下,坚持重大项目布局倾斜,优先把一些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产业性项目以及重大公建配套项目安排到小城镇,增强区域发展的联动性、均衡性。整合集聚教育、文化、体育、交通等公共资源,四年来全社会累计投入275亿元,建成社会公共事业项目230个。同时加大项目引进力度,鼓励镇乡建立低层次产业退出机制,四年共计完成“退二进三”项目140个,有力促进了产业升级。

围绕资源配置一体化,着力创新要素保障倾斜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创新要素引导机制,拓宽资源流动渠道,推动更多的资源向农村倾斜、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更多的人才流向农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成效显著。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围绕土地这一核心要素,积极创新、积极探索。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的综合作用。提高土地规模经营率,健全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和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区土地流转比重达83.1%,其中100亩以上土地规模经营率达40%。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积极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去年实施的7个整治项目土地复耕面积381亩。探索建立宅基地的置换退出机制,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开展新村建设,目前通过拆旧方式盘活土地9300多亩,多层公寓式住宅节地率达42%,成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提高农村产权有序流转率,以创新土地供应为突破口,实施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全区71%的农民新村以国有行政划拨形式供地并转为完全产权房。

第4篇

一、工作开展情况。乡镇林地面积119905亩,全镇森林覆盖率现状为35.1%。近年来,乡镇的森林体系建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建成了“一区、三园、四带、多点”的森林体系格局,一区,即乡集镇建成区;三园,即乡蔷薇生态公园、九梓林业示范园、乡中草药产业园;四带,即滁淮高速、合徐高速、张朱路、永吴路绿化带;多点,即20个行政村460个自然庄的村庄绿化以及街头绿地、游园等块状绿地,形成了点、线、面相衔接的综合森林体系,这些绿地建设对提升乡镇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等起到了重要作用。2018年,全镇完成成片新造林2336亩,其中高效经济林1300亩,滁淮高速补植补造220亩,道路绿化提升12.6公里,乡街道新增游园2处,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建成区绿化面积达744.9亩,绿化覆盖率38.2%。建成区绿地面积603.8亩,公园绿地52亩,人均公园绿地7.2平方米。

二、主要做法

(一)保障到位

1、组织领导到位。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工作,把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百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目标,把创建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工作作为森林增长工程的重要载体来抓,先后成立了森林增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森林城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乡镇森林增长工程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创建“森林城镇”、建设“生态乡”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三项创建任务,把创建“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建设作为“森林增长工程”的重要工作来抓。明确了保障措施。党委、政府还定期研究解决创建森林城镇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我镇已经成功创建了4个“森林村庄”,分别为九梓、高埂、西孔、南周。下一步还要申报创建8个“森林村庄”,分别是杨桥、北集、耿巷、陈集、山刘、乡、官塘、站岗。目前正在按照规划设计要求,结合各村“一事一议”项目,进行重点打造提升。

2、资金保障到位。按照规划建设总体要求,2018年我镇先后共计投入3200多万元资金用于“创森”工作(桃园路285万、东大岗路287万、中草药基地540万、集镇建成区540万、道路绿化提升80万、一事一议项目260万、管护费54万、土地流转费240万、自然人投资910万元),保障各项创建工作的展开。主要用在土地流转、绿化工程、基础建设、奖励激励机制、管护等方面。

(二)规划到位。为建设绿色生态乡,镇政府委托滁州市森源林产资源交易评估咨询有限公司,按照县政府的总体规划要求,对照“森林城镇”的创建要求和各项指标,编制了《定远县乡镇森林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规划考虑到了乡镇的总体发展目标,即建成省会后花园,打造合肥、淮南、蚌埠、滁州、南京等周边城市市民节假日休闲娱乐的乡村旅游基地和皖东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为下一步发展预留了空间和提前做好了规划。规划充分考虑了人文与自然的结合、以及森林的布局、功能和景观,对乡土树种的使用率要求达到70%以上。同时在森林覆盖率(35%)和绿地率(35%)指标上更是严格要求。

(三)宣传发动到位。为做好创建工作,镇政府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宣传、强调创建森林城镇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安排宣传、林业工作人员组织播放活动开展情况,发放《致广大林农的一封信》,在各中小学开展每天3分钟创森知识讲座,张贴宣传标语等各种形式宣传森林增长工程、森林城镇创建工作的舆论氛围。

(四)推进措施到位

1、坚持“七个结合”造林。把造林绿化与招商引资、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农田整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脱贫攻坚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实行改造提升、扩建新建齐头并进。以长防林为重点,坚持点、线、面整体推进,大力实施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建设,通过创建整治,切实改善了广大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2017年对17.8公里的滁淮高速两侧森林长廊开展创建活动,每侧建成50米宽的林带;2018年对镇政务新区进行绿化亮化,绿化树木41亩、建立公共绿地35亩,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和游园各一处;在耿巷村永吴路西侧建立了“义务植树基地”和“青年林”、“巾帼林”500亩;在乡村通过土地流转,成功引入中草药生产基地项目,栽种1400亩栀子花和花椒;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乡镇街道及永吴路、蒋吴路和东大岗高速连接线17公里绿化进行了提升,桃园路4公里两侧20米绿化带完成招标,年底前建设完毕。

2、坚持“经济、生态”双收益。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经营林业,发展高效经济林。如滁淮高速两侧通过土地流转,将2000多亩土地承包给大户发展绿化苗木,鼓励承包户发展山核桃、水蜜桃、无花果等高效经济林,依托周围的环境,全力打造生态休闲采摘园,积极申请绿色产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实现经济、生态双收益目标。目前已建成葡萄、水蜜桃、春雪白桃、无花果、中草药示范园各一处,油桃、薄克山核桃示范园各三处,石榴、樱桃、猕猴桃等示范园陆续投入建设。东大岗水蜜桃获得农业部绿色产品认证,产品远销合肥、南京、苏州、上海等地,亩均纯收入10000余元。为全镇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3、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把造林绿化工作与村级目标考核相挂钩,由镇综合执法办和林业站牵头负责对各村造林任务落实,林长、副林长和护林员管护工作实效进行考核,对违法、违规破坏生态绿地的行为坚决严厉打击,确保把护林工作落到实处。

(五)管护机制到位

为了加强林木管护,镇党委、政府制定了“林长制”各项工作制度,明确了镇、村两级50名林长、副林长。结合扶贫公益性岗位设置,选聘了56名专职护林员,用于全镇各公园、绿地、街道和主次干道绿化管护,制定了护林公约,与各林长、副林长及护林员签订了绿化管护责任书,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一)存在问题:一是滁淮高速部分地段绿化档次不高,没有按照标准栽植到位,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集镇、道路已栽植的部分乔木死亡,需要尽快更换;三是部分“一事一议”绿化项目因批准较迟,刚刚履行招标程序;未能在第一时间栽种下地;四是部分护林员缺乏管护技术,需要加强培训。

第5篇

通过前一阶段的系统学习与交流,我们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结合××实际,我认为践行科学发展观,要围绕“打造综合实力强乡,建成全面小康新××”的主题,按照“工业强乡、茶果富乡、商贸兴乡”的思路,一以贯之地推进经济项目建设、集镇建设、工业集中区建设和高效农业建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确保年底前建成一个不含水份、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

一、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经济项目建设,提升乡域经济综合实力。推进载体建设。立足建设功能齐全、产业集群、特色鲜明的一流水平的工业集中区,进一步加大投入,广辟融资渠道,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电力、通讯等功能,提高承载大项目的能力。

加大招商力度。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以商引商和产业招商,围绕现有的汽车零部件及机械加工、医疗器械、化纤无纺等产业基础,精心组织各类招商活动,着力招引与我乡产业关联度大的大项目、好项目。培育优势产业。继续实行乡领导联系推进重点项目和培植规模企业 “双联系”制度,全力推进康能生物、佳奇塑料、恒盈无纺、新智源、恒盛机械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尽快投产达效,着力培植汽车零部件及机械加工、医疗器械、化纤无纺等特色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形成规模,确保今年新增规模企业5—8家。

二、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高效农业建设,提升百姓富裕度。发展茶果产业富民。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茶叶、经济林果等高效农业种植面积,确保年内村村建有百亩农业园区,全乡建有多个千亩农业园区。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培植步伐,整合茶果资源,打造茶果品牌,提高茶果在富民中的贡献份额。就业创业富民。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农民当地就业提供更多的岗位。进一步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大力推动全民创业,鼓励在外能人回乡兴办各类实体,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资本性收入。降低农本富民。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高营、夏营4500亩、四庄万亩农地整理项目和郑营、丁公5000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业种植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三、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镇村建设,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坚持规划先行。结合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调整,将划归我乡的捺山茶叶试验场纳入统一规划,高起点规划全乡18个农村居民集中点。推进镇村建设。加快推进谢月西路拆迁改造、石柱山庄二期、农贸市场改造工程等集镇重点工程建设,规划启动石柱山庄三期工程,建好停车场,结合实施“挂钩”项目,全面启动18个农村居民集中点建设,完善鲍庄、李庄、上云小区配套设施。提升镇村形象。加大集镇管理力度,继续实行日清扫制度,整治集镇占道经营、运输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保护道路景观;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建立“四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争创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达标乡镇。

四、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实事项目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文教卫事业发展。推进有线电视发展,继续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创成教育现代化乡镇。加强乡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建设,建成卫生院预防保健综合楼,提高医疗条件和服务水平。实施通达工程。全面推进农村公路扫尾工程,加快通组道路建设,方便群众出行。关注弱势群体。全面落实弱势群体帮扶措施,完善乡敬老院内部设施,提高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解决老百姓后顾之忧。构建和谐乡风。切实加强乡村干部作风建设,加大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百姓利益,努力构建和谐的政风、民风,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第6篇

关键词:新农村;乡镇财政;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043-02

建设社会新农村的问题早在1956年的《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中即已提出,当时建设新农村主要是解决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和为在新中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提供财政积累,而今天的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特别是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多方面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全社会普遍关心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局面已经形成。那么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形势和任务,乡镇财政是怎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在支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完善乡镇财政等一系列问题都是目前大家关注的焦点。

一、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财政运行机制

200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责任主体是乡镇政府,而自农村税改后,乡镇财政已经陷入“吃饭”财政的困境。虽然中央为巩固税费改革成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连续6年关于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同时财政部为贯彻中央政策,提出让公共财政阳光逐步照耀广大农村,为确保对三农的投入,中央财政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大转移支付,2006年用于三农资金投入为3 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2007年用于三农资金投入为3 917亿,增加了520亿。

其次实行“四项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农机补贴、综合补贴。2008年对农民的四项补贴支出1 030.4亿元,比2007年增长一倍。

再次实行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并以一号文件的形式肯定和贯彻中央的“重农”方针,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出台了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乡镇财政压力,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行的财政体制仍是一个制度“瓶颈”,使处于五级之底的乡镇在新农村建设中责任主体作用的仍未发挥。

二、乡镇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乡镇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是社会基础的核心,是乡镇人民政府的“财政部”,在贯彻落实中央支农政策中,负责对财政支农资金、对种粮农户补贴资金的发放及农村医疗合作资金的收取、管理和监督,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主体作用。但是,一个令人深思的几乎是共性的现象是,农村经济总体发展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许多乡镇财政债台高筑,财政压力越来越大,财政赤字和负债令人惊异,政权建设面临严峻挑战,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乡镇财政资金短缺

我国乡级财政供养人员数量相当庞大,而财政收有又十分有限,据统计乡级财政以占全国7%左右的财政收入,供养占全国财政供养人员总数的20%左右。其结果是乡级财政收入的大多数被财政供养人员“吃”掉了,乡镇财政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吃饭财政”,只能在保工资、保运转中艰难度日。农村的一些公共产品如教育卫生、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等,面临新的困境。加之国家转移支持的数额有限,乡镇又处于我国五级财政之底,财政支农资金通过中央、省、市、县到乡,中间的“跑、冒、滴、漏”问题严重,真正到达乡镇的支农资金十分有限。

2.乡镇财政对支农资金的使用不合理

乡镇财政对于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低,损失浪费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乡镇财政缺乏对支农资金的有效管理

乡镇财政大多重项目申报,轻资金管理,缺乏对支农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在支农资金的使用过程中经常存在违纪行为,如将人员经费与项目经费混合使用,以会议费、差旅费、考察费等名目挤占、挪用支农资金;虚列项目费用,套取支农资金等,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低,损失浪费现象非常严重。

(2)乡镇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

乡镇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农产品流通领域和生产经营性项目占用支农资金数额较大,基础性设施、公益性建设投入较少;用于非生产性的农林水事业费支出比例逐年上升,而用于生产性的支出比例下降;在资金安排上存在“撒胡椒面”现象,大项目少,小项目多,项目分散,支农资金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3.乡镇财政缺乏对农民的重视

新农村建设需要在国家健康稳定的财政政策的支持下,在乡、镇责任主体的切实引导下稳步推进,最后要通过农民的积极主动参与建设,实现农业的现代科学、农村的和谐繁荣。所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镇一级政府只是责任主体,而真正的执行主体是农民。而乡镇财政大多将支农资金用于农产品流通领域、生产经营性项目、基础性设施、公益性建设等,往往忽略了作为执行主体的农民。

三、新农村建设下的乡村财政改进措施

1.努力寻求农民的创收机制,加大乡镇财源建设

乡镇财政要克服“靠、等、要”的思想,把培植财源、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基层财政收入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要多方筹集资金。因为从长远来看,转移支付只是起到“输血”作用。真正的“造血”功能要靠乡镇经济的发展,靠有效地增加乡镇的财源。所以,乡镇财政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扶持的投入比重,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扶持农民科学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粮经比例,发挥财政资金“钱引子”的作用,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副业,手工业及产品加工;继续引导部分农民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增加经济收入;合理开发小城镇区土地资源,招商引资,以租赁、转让的形式发展股份制企业及私营企业;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使特色产业形成规模,打出品牌;大力支持新兴产业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乡镇财政的“造血”功能,解决财政资金短缺的问题。

2.乡镇财政应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损失浪费现象

要提高乡镇财政对于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损失浪费严重现象,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加大支农资金的监督管理

乡镇财政要加强对支农资金的管理,设立专门账户,单独核算支农资金;实行票据统管,在乡镇范围内,凡涉及新农村建设所需求的票据,统一由乡镇财经所办理,不需流入村级财务,保证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整体合一;完善用款手续,按工程进度拨款,定期公布工程用款情况,接受全社会监督,严防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行为发生;对于某一单项工程的质保金支付,不是个别领导说了算,要让广大群众满意后才能支付,防止豆腐渣工程;按项目、按进度定期向领导报告资金使用情况,便于领导全面掌握;乡镇财政要加大对上述各类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及时将资金使用中的存在问题、项目实施效果等信息上报上级财政部门,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及时到位,让有限的财政投入真正地足额地用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上。

(2)优化乡镇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

优化乡镇财政支农资金的支出结构,发挥财政资金的规模效益。这就要求乡镇财政必须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突出实效,不搞形式主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面向客观现实,不搞形式主义,从本地区农民最希望、最迫切要求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入手,真正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农民百姓的民心工程。

二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要从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方面入手,加大对农民饮水、乡村道路、农田水利设施及农村有线电视设施等项目的投入,缩小城乡差别。

三是突出对规模农业项目的投入。乡镇财政要注重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调研,要积极扶持规模高效的农业项目,对调研认证可行的农产品项目,要毫不迟疑地给予扶持,使农民摆脱原始耕作,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现代高效的农业项目中去。

第7篇

一、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按照“产业升级、生态改善、环境优化、基础完善、管理科学”的目标,打胜打好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工程攻坚战。力争通过三年时间,镇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8%,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9%,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税收突破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全镇城镇化率达到85%,每年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主要街道实现“四有四无一健全”(有绿化、有亮化、有供水、有排污,无危旧平房、无圈舍、无农田、无乱摆乱放,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健全),沿国道省道实现“一有四无”(有绿化,无残垣断壁、无“三堆”、无乱搭乱建、无畜禽散养),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5%,实现产业结构大优化、生态环境大改善、承载能力大提高、居住条件大改观、管理水平大提升。

二、主要任务

以镇城乡总体规划为引领,着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城镇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科学管理等“五大工程”,不断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

(一)产业结构调整

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提升一产,壮大二产,积极推进三产跨越发展。

一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坚持以抓工业的思路谋划农业,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全面推进“三园三基地”建设(设施农业园、舍饲养殖园、林木育苗园、万亩中药材基地、小麦高产示范基地、饲草基地),发展节水、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1推进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完成1000亩设施农业园建设;建成舍饲养殖园肉羊、肉牛、禽类养殖区3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成生猪养殖基地,全镇生猪散养实现集中养殖;完成1000亩林木育苗。

二是壮大工业经济实力,扩大经济规模。以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工业经济整体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路子。

1.2推进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金川公司煤化工园、鑫华焦化煤焦化装置升级改造、汇丰矿业10万吨氧化镁,嘉森工贸500万吨储煤及300万吨洗煤、日升隆60万吨兰炭、施可丰60万吨硫基复合肥、海诺尔垃圾焚烧发电、金泥10万吨草酸及电石炉净化尾气综合利用、丰盛兰炭尾气综合利用、青海物产20万吨多孔硝铵、玖鼎矿业氟化工深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园区纬三路、经一路、经二路、人民路和九墩湾公路,形成园区环形路网。完成园区防洪二期工程,建成园区消防特勤站,保障园区企业人身和财产安全。

1.3推进硫磷化工产业园建设。瓮福5万吨滴灌磷酸一铵、20万吨硫磷铵新型复合肥、2万吨磷酸二氢钾、12万吨粉状磷酸一铵、10万吨湿法磷酸、10万吨钛白粉等项目建成投产。

1.4推进新能源产业园建设。建成三峡100兆瓦、正泰200兆瓦、协和100兆瓦、航信15兆瓦光伏发电。完成中策集团49.5兆瓦风光电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推进动力电池原材料基地、分布式发电示范基地建设。

1.5推进中小工业园建设。京天福磷石膏资源化利用、丰硕60万平方米花岗岩板材加工、天然气调压计量站、德利达7000吨醇基燃油、聚凝20万方加气混凝土砌块、科发3000万条内粘膜塑料编织袋、田丰源20万吨复合肥等项目建成投产。实施润河路、祥河路建设。

1.6规划建设冶金铸造产业园。完成冶金铸造产业园规划。实施铸造产业园主干道路、供水工程,为入园项目提供“五通一平”。实施60万吨特种合金冶炼、10万吨特种合金耐磨材料、5万吨特种合金镀造、20万吨特种合金板线材料、5万吨特种合金热挤压、1万吨特种合金离心铸造、兴荣1000吨金属制品加工等项目。

三是做大第三产业规模,优化经济结构。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不断推动传统运输、仓储、流通等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把建成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物流集散中心,物流吞吐量达到6000万吨。加快专业市场、连锁超市建设,支持餐饮、健康休闲、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中介服务业加快发展,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1.7推进综合物流园建设。太西煤集团5000万吨物流中心、惠博50万吨物流中心、合润生化工产品储配中心、永电煤炭物流、日升隆商贸综合物流园区、金丰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等项目建成投运。

1.8规划建设城市矿产园。完成城市矿产园规划,做好汽配维修加工各功能区的开发,力争三年初具规模。实施长城路建设工程,打通通往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第二条通道。

(二)生态城镇建设

通过实施防护林续建、金川河景观工程、街道风貌改造、厂区绿化等工程,三年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修编完善镇三年环境治理规划,下大力气整治镇区内占地大、污染重、贡献小的小化肥厂、小砖窑、膨润土厂,采取关、转、迁等措施促其转型升级。

2.1实施金川河河道整治为重点的景观工程。

2.2实施省道212线两侧硬化、绿化及亮化工程。

2.3完成防护林三期、二期续建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5%。

2.4完成文化休憩园三期工程。

2.5完成长城路、昌河路、玉河路延伸段、新河路续建、润河路、纬三路等新建主干道路两侧的绿化、亮化工程,沿路统一规划建设有现代风格的住宅小区和商贸门店。

2.6完成金福大道建设及两侧绿化、亮化工程,并做好两侧开发整治。

2.7下大力气关闭一批小砖窑、小洗煤厂、小采石场、小肥料厂等企业,完成镇区17家膨润土厂的迁建规整,镇区金属铸造加工企业搬迁至冶金铸造产业园,形成产业集群。

2.8沿省道212线、河雅路、路等主街道两侧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和设施进行拆除或规整迁移。

(三)环境综合整治

以城中村改造为切入点,实施路、金铁大道、长城路、河雅路等主干道路两侧的开发整治改造,将镇区规划区内农户进行改造安置,利用集约出的土地进行开发,培育物流汽配、轻工业、美食、建材等集贸市场,拓展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也使城市面貌大改观。

3.1完成沙窝、、鸳鸯池、河东堡等村城中村改造任务。

3.2实施路、金铁大道、长城路等“四纵七横”主街道两侧开发整治工程。

3.3全面改造火车站站前广场及周边环境。

3.4完成汽车站改造,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3.5以河雅路、永河路改造为依托,完成入口处破旧平房改造,实施拆墙透绿工程和沿路建筑物风格修饰工程,并实施沿街空闲地带的整合开发。

3.6完成高速公路沿线及出入口、铁路沿线环境整治。

3.7实施镇区污水处理工程,实现污水集中处理。

3.8实施镇区垃圾填埋场工程,并在镇区新建公厕10个,地埋式垃圾箱覆盖率达到城镇道路的60%以上。

3.9实施镇区高压线规整。

3.10扩大舍饲养殖园建设,动员镇区养殖场、禽畜散养户到园区集中圈养。

(四)基础设施完善

重点实施路、长城路等路网完善工程,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实施污水处理、垃圾发电、供水、防洪等工程,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新建文化服务中心、工业展览中心、公园等,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4.1完成园区防洪二期工程,彻底解决镇区水患问题。

4.2开工建设太西煤生活基地、兴盛家园扩建、兴民家园续建等3000套住宅小区工程,完成2200套公租房建设工程,基本建立以保障性住房为主,商品房为补充的住房市场体系。

4.3做好泽西家园开发建设。

4.4以上三庄村为中心建设一个集中居住区。

4.5完成全镇各村人饮工程。

4.6修建主干渠道28公里,U型渠道40公里。

4.7完成河东堡、西庄子、宗家庄等村村社道路25公里。

4.8实施河雅路改造、永河路改造、新河路续建、润河路、祥河路、长城路、路等主干道路建设。

4.9修订完善市场规划,建成车站路市场、昌河路商业步行街、金河路市场等市场建设,为群众生活提供便利。

4.10完成车站路、银河路、金河路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4.11建成文化服务中心、工业展览中心,争取开工建设公园,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休闲娱乐场所。

(五)城乡科学管理

建立健全城乡管理长效机制,制定环卫、绿化、社区、执法分局等部门统筹协调、相互渗透、无缝隙、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办法,推行精细化城乡管理和数字化城市管理,重点规范垃圾收运处理、摊位摆设、车辆停放、建筑工地管理等,促使城乡管理水平大提升。

5.1推行精细化城乡管理和数字化城市管理,构建反应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运转高效的城乡管理长效机制。

5.2完善城市环卫服务机制,积极创新道路清扫保洁机制,保证镇区垃圾日产日清。

5.3加大市容秩序整治力度,解决河雅路、玉河路、广河路等处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现象,确保市容整洁、秩序井然。

5.4完成规划区内居民小区、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公共部位和企事业单位内部物防、技防建设达到100%,实现全覆盖。

5.5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参建各方行为,狠抓隐患整改,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稳定提高。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镇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工程指挥部,将规划区划分为9个版块,各片区项目规划、实施、验收,均由党政领导全权负责实施,并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二)加强宣传动员。按照“政府引导、统筹开发,让利于民、自求平衡,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广泛动员城乡居民及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有实力的项目业主投身到城市开发建设中来。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双联”行动,全镇干部职工要将政策宣传落实到位。各项目组、各部门(单位)要把大变样工程与干部作风转变、年度考核工作结合起来,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步伐,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第8篇

一、重要意义

近年来,全市供销合作系统,特别是基层广大供销干部职工坚持以农民增收、供销社增盈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绩。但是,目前全市乡镇供销社发展普遍面临着服务设施破旧、队伍老化、经营畏缩、效益低下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加强推进重点镇供销综合超市建设,是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和重点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盘活供销系统资源,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企业基础设施状况,特别是摆脱乡镇基层供销社经营困境,焕发其发展活力,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促进供销行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任务

坚持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引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开拓市场、发展现代流通业、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为目的,充分利用目前乡镇供销社土地资源和经营资产优势,积极争取中省强化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政策支持,改造、整合、优化和提升传统经营服务网络,统筹推进全市重点镇供销综合超市建设,进一步健全农村现代服务网络,满足城乡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今年,全面启动实施33个重点镇供销综合超市建设,力争年内完成重点镇超市建设任务。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统筹规划,要将重点镇供销综合超市建设纳入重点镇总体规划和商务流通网络建设规划,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结构功能、统一供销标识、统一营销品牌,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单个供销综合超市建筑面积不得小于300㎡。在建筑风格上,切实使供销综合超市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成为地标性建筑。

二是坚持循序渐进,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分期分批分类别进行建设,先重点实施33个重点镇供销综合超市建设,再逐步推进其他流通服务网络建设。

三是坚持多种经营,要将供销系统专营业务和特色经营结合起来,在做好农资供应、烟花爆竹销售等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切实满足农村居民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四是坚持利益兼顾,要将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既要注重供销系统业务拓展、推动行业科学发展,更要兼顾供销社的集体利益、社员利益、职工利益,促使乡镇供销社早日摆脱困境,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四、工作措施

夯实工作责任。各县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要把重点镇供销综合超市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组织协调,切实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综合超市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市供销社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制定实施方案,签订目标责任,落实专门力量,协调相关部门,积极做好资金争取、项目实施、矛盾调处等各项工作,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投用。

积极筹措资金。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原则,供销系统自筹一部分,中省项目资金支持一部分,市县财政配套一部分,采取“项目整合、资金捆绑、统一调配”的办法,切实解决工程建设资金问题。在资金使用上,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市级资金向工作积极性高、工程建设进展快的乡镇、社区倾斜。市、县区财政配套资金分别作为市、县区供销合作社新注股金,收益专项用于今后供销社系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9篇

关键词:乡镇资金;监督管理;必要性;现状;优化改进

引言

乡镇财政管理部作为我国财政管理体系中的终端执行部门,在促进乡镇经济活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是我国惠农政策具体落实执行的窗口。为了全面贯彻国家资金监管政策,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资金的扶持作用,十分有必要对该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找出其中不足之处加以完善,促进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增强。

一、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是指针对乡镇专项资金规模及使用情况,由乡镇政府专门部门开展的一系列管理与监督工作的集合。对乡镇财政资金进行管控可以有效地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对政府职能起到提供保障与支撑的作用,实际工作要与现实情况相结合,不断进行优化与提升。

(一)做好资金监管,为乡镇建设打下良好基础我国综合国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不断提升,“三农”问题作为党与国家持续关注的重点,获得了密集的政策扶持与重视。一系列惠及、强化“三农”的政策得到颁布执行,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丰富的活力与大量的资源,也切实提升了广大农民群众生活质量。鉴于此,在政策先行的背景之下,国家政府对于乡镇地区的扶持资金也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当前做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三农”专项资金作用的充分发挥,为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开展与落实执行打下坚实基础。

(二)促进乡镇资金管理职能的转变为了进一步明确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我国财政部门出台了大量有关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其中要求乡镇财政部门加快向管理职能的转变,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三农”经济发展。依照指导文件的指示,乡镇部门财政资金的监管要由以往创收主题,转向“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为广大农民群众谋利益方向。强化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使专项资金发挥作用的方式也发生改变,不再是单一的收入类型,而是兼具收、支并重的一体化管理,让乡镇财政资金发挥更加广泛的促进作用。

(三)有利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经行为近年来,国家对惠农、支农及强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突出,相关的资金补助规模也逐年扩大。而这部分财政资金由于种类繁多且涉及面广泛,亟须保障资金的合规使用与安全性。因此为了杜绝与防范违法挪用、占用专项资金的情形发生,就必须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管控力度,重申财经纪律的重要性与严肃性,突出乡镇财政监管职能,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现状

(一)财政专项资金监管效率有待提高针对当前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效率不高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我国部分乡镇财政管理部门中的管理职能有重叠现象,模糊的管理权限与范围不但无法保障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与效率,甚至给资金监管带来阻碍,使资金的使用暴露在风险之中。同时,冗余的组织机构还增加了乡镇部门的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与资金的利用率。其次,缺乏具备专业素质的管理人才。受限于体制与编制的影响,我国乡镇财政部门在人员的聘用、培育机制上与大城市之间有较大差距,导致了优秀的具备潜能的年轻人才流失严重。加之现有的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对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掌握不足,也导致了乡镇财政部门监管缺乏力度、成效不高的现状。

(二)乡镇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不透明乡镇财政资金使用过程缺乏透明度,一方面是由粗放式的预算编制导致的。尽管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号召下全面推广预算制,在多年的深入渗透下预算编制在我国大部分乡镇财政部门中被广泛应用,有了一定的预算编制意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编制粗放,导致预算工作不完善,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随意更改预算指标的情况发生。因此预算编制对于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缺乏约束力与执行力。另一方面,多头开设财政专户的情况在我国乡镇财政管理中普遍存在,容易形成财政资金动态无法全面掌握的状况,严重的还导致了账实不符以及违规滥用的现象。

(三)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制度不完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职能是新时代经济发展趋势下赋予乡镇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但从现实监管情况来看,财政资金在分配的初期便失去了乡镇财政部门的监管,如资金使用要求不明确、具体实施方案以及最终成效的不确定。以上情形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规范、健全的财政资金监管制度而导致的。尤其在专项资金的使用与分配过程中,没有清晰明确的制度约束与控制,这也是导致乡镇财政资金拨付使用中存在监管真空地带的原因。当前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制度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乡镇财政预算机制不规范。由于乡镇财政资金在实际发放与使用中,缺乏科学、完善的预算体系来进行管控与约束,而上级财政单位在转移支付制度中欠缺规范性,造成了乡镇财政资金使用环节中的漏洞,大大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二,资金监管缺乏有效方法。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与使用的相关规范制度缺乏有效约束,使得资金的使用脱离实际需要,存在较大随意性。第三,资金使用效果的反馈与评价体系不完善。我国每年投入到乡镇财政的惠农与支农资金规模庞大,但是资金投放与使用的效果却未能得到及时的追踪与反馈,在问责机制的全面覆盖上还存在疏漏,造成了乡镇财政资金利用率低、效果不显著的严重情况。

(四)资金使用监管缺乏畅通的信息反馈资金监管信息不畅顺、反馈不及时也是造成乡镇财政部门资金监管问题的重要因素。资金使用信息公开不全面、披露不彻底,使乡镇群众无法参与到对财政资金的监督中,造成监管力量不足,监管力度也大打折扣。另外,从资金使用情况反馈与问题解决的历史情况来看,由于无法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进行实时的监督,导致相关信息披露存在滞后性,造成民众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普遍评价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部分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人员的贪污、腐败现象,进而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财务管理体系规范化、科学化建设高质高效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离不开规范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因此要不断强化乡镇财政部门下财务制度与会计基础工作建设。配置适宜的会计岗位,明确清晰的岗位职能与职责,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另外,针对财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欠缺的不足,加大相关培训学习力度,促进专业素质、技能以及意识的增强。与此同时,加快科学、完善的财会核算制度建设,完善审计与会计制度,提高乡镇财政资金审批、监察与审计的能效,切实增强专项资金的管控水平。

(二)构建畅通的双向反馈沟通机制要想在对乡镇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开展全面、完善的监督与管控工作,就必须构建起畅通的信息反馈机制,使财政专项资金在高透明度的环境下使用与接受监管。第一,乡镇财政与县级财政之间要强化联系、沟通,促进资金信息渠道的畅通,使乡镇财政资金处于全面、充分的监管之下。第二,构建信息平台,向群众公开公布乡镇财政资金的规模、投用对象、使用方式及标准等信息,使广大群众参与到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中,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充分的公开,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第三,扩展与完善乡镇财政资金使用、监管信息沟通反馈渠道,对下级村组织间的沟通要不断加强,与上级县级财政单位要及时沟通、反馈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与成效,在双向的信息反馈交流过程中切实保障乡镇财政资金的安全性与高效性。最后,乡镇财政部门要积极重视民众对于财政资金使用提出的疑问,及时解答、有效沟通,避免产生误解,全力做好解释工作。

(三)财政资金监管制度建设体系化在资金监管制度的构建过程中,乡镇相关组织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管理需要以及资金使用状况,综合分析财政资金的监管方式、核心、范围等情况,制定具备全面性与指导性的资金监管制度体系,规范化、制度化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权与所有权。有关资金监管制度的构建,要兼顾系统性与综合性,让每个监管流程都有章可循,完整的涵盖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与监管各个方面。最后,保障资金监管制度的可操作性,从基层财政资金日常规范工作着手,不断调整与补充制度体系,促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制度成为一套实用性强、严谨科学的体系。

(四)打造乡镇财政资金使用监察机制建立资金使用规范性抽检制度,乡镇财政部门组建独立部门对监管范围内的财政资金发放标准、流程、使用对象以及使用情况等进行抽样检查。尤其是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检查,要以巡查的方式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实地检验,对项目实施情况与资金的使用组织不定期巡视。针对补助性财政资金的使用,在抽检时要关注发放对象是否符合相关政策标准要求,保障资金投放对象或项目的真实性与可行性。另外,以招标形式开展的项目,要进行信息公开披露,检验项目公开内容的完整性、资金拨付以及项目验收情况,做到资金发放有据可依,全程可追溯。

(五)规范化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乡镇财政管理人员素质规范化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有力保障,因此必须强化对乡镇财政部门的财务管控机制建设,为财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会计岗位,并清晰界定不同岗位职能的权限与职责,增强财务人员对于流程与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此外,提高乡镇财政部门财务人员的培训规模与范畴,促进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的提高,唤醒岗位责任意识,使财政资金在透明化、规范化的环境下高效运作,各个环节与过程都能得到全面与有效的监管。其次,构建健全、完善的预算、内部审计等财务制度。只有持续对相关体系与制度进行完善与优化,才能使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审计与监察效果得到全面提升。最后,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切实促进乡镇资金监管能力与业务水平的提高,实现资金管理精细化、高效化。

第10篇

1、围绕实施工业六大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开展上下游配套项目招商,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形成集群规模效应。(承办单位:县招商局、经信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以打造全国优质矿泉水水源地、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国家级农副产品专业加工园区以及生态示范区为目标,致力于优质矿泉水、石灰石、陶土、农副产品、生态环境等独特资源深度开发,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的联系对接,持续引进战略性、龙头型的大项目。(承办单位:县招商局。协办单位:县政府相关责任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紧扣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和生态环保四个重点,精心运作落实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项目,抢占新兴产业和技术制高点。(承办单位:县经信局。协办单位:县发改局、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4、优化招商引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招商引资指挥部作用,提供从洽谈签约到落地建设的全方位服务;实行面对面专题招商,提高项目引进的成功率和高效率;对招商功臣更大力度地进行经济奖励和政治激励,调动更多有志之士投入招商。(承办单位:招商引资指挥部、招商局。协办单位:县政府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5、主攻重点区域招商,密切关注产业资本流动趋向,分赴长三角、京津塘、珠三角等区域上门招商;紧盯港台、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重点客商,力争实现利用外资的新突破。(承办单位:县招商局,商务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6、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引导企业以股权、产权为纽带,主动攀高结强,争取引进关键部件、核心技术、研发机构、地区总部。(承办单位:县招商局,经信局。协办单位:县政府各经济主管部门)

7、提高金庄经济园区承载能力,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整体提升园区设施配套、产业配套能力,引导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配套企业向园区聚集、生产要素向园区流动、创新成果在园区转化,提升集约集聚效应。(承办单位:金庄经济园区,县住建局,招商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8、举全力推动海螺水泥二期,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承办单位:海螺工业园管委会。协办单位:县政府相关部门,苗馆镇人民政府)

9、对康得新复合材料、山东味珍食品、可降解包装材料等在建项目,实行挂图作战,赶超时间节点;对科大重工、森仕服饰、风力发电等合同项目,集中对接攻坚,直至落地建设。(承办单位:县重点项目指挥部。协办单位:各项目包保单位)

10、对招商引进、政策争取等项目,进行高端策划精心包装,为项目引进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承办单位:县招商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11、优化项目服务环境,叫响立即办、马上办,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畅通项目运作“绿色通道”。(承办单位:各指挥部、推进组、服务组。协办单位:县政府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12、挂钩置换城乡建设用地,尽最大可能地提供项目用地。(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承办单位:县国土局、住建局)

13、加强银企对接合作,支持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承办单位:县人民银行、经信局。协办单位:各商业银行)

14、抓好创新型人才队伍引进与培育,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比重。(承办单位:县人社局)

二、加快工业调整振兴,全力提升工业规模效益。

15、深入实施六大优势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围绕打造造纸、建材、食品饮料三大百亿产业和机械制造四十亿产业、医药化工三十亿产业、包装彩印二十亿产业,更多地利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实现产业转化升级,高端提升传统产业。(承办单位:县经信局。协办单位:各经济主管部门)

16、年内实施好华金系列项目、利丰红薯鲜食加工、山东工具数控磨床、龙昕电工变频变压器、慧丰铸造球墨铸管等重点技改项目,确保技改投资增长30%以上、占工业投资比重提高到60%以上。(承办单位:县经信局。协办单位:县商务局,科技局,各项目包保单位)

17、编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配套出台系列扶持政策,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承办单位:县经信局)

18、以聚丙烯高分子、陶土深加工、可降解树脂颗粒等产品为重点,打造新材料产业聚集区。(承办单位:县经信局,科技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19、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开发为重点,争取实施海螺微风发电、风力发电等项目。(承办单位:海螺工业园管委会。协办单位:苗馆镇人民政府)

20、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品种,积极推进凯赛生物科技项目建设。(承办单位:县经信局,科技局。协办单位:县政府各有关部门)

21、扶持发展硬硅钙石隔热材料、高活性氧化钙、锅炉节能设备、节能炉具等优势生态环保产品。(承办单位:县经信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2、扶持华金、利丰、圣鲁等龙头企业,放大带动效应。引导海螺、汇源、康师傅、大宇、康得新等上市公司扩大优势产能。(承办单位:县经信局。协办单位:县政府各经济主管部门)

23、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体,推进县企业科技孵化器建设,筹建省级产品检测中心,创建机床附件、食品加工、石材加工等行业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创业载体。(承办单位:县经信局。协办单位:县发改局、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4、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施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着力打造()新型建材循环经济工业园。(承办单位:县经信局、海螺工业园管委会。协办单位:县环保局、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5、加快建设大宇水泥余热发电变频技术改造、华金生化污泥资源化等重点节能环保项目。(承办单位:县环保局。协办单位:县大宇工业园、经信局,金庄镇人民政府)

26、发挥财政资金吸附引导作用,集中支持经济效益好、税收贡献大、地方留成多的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促其尽快形成新的财税增长点。(承办单位:县财政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7、加大组织收入力度,完善综合治税机制,保证应收尽收。(承办单位:县财政局。协办单位:县国税局、地税局、农税局)

28、按照保工资、保民生、保法定支出的要求安排开支预算,严格预算刚性约束,最大限度地压缩公用经费和一般性开支,切实优化支出结构,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承办单位:县财政局)

三、发展现代农业,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9、在稳定粮食面积、提高单位产量的前提下,深度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落实惠农补贴政策。以西瓜、马铃薯、大蒜、黄姜、池藕等为主打品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订单农业、观光农业,打造30万亩瓜菜基地。(承办单位:县农业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0、以建设鲁西南优质果品基地为目标,重点发展核桃、苹果、黄金梨、桃四大品种,建设30万亩果品生产基地。(承办单位:县林业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1、借助我县被列入全省鲁中南生猪生态生产区、沿黄肉牛肉羊高质高效产业区的发展平台,重点发展生猪、肉牛、肉羊、肉兔、笨鸡五大品种,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标准化示范场(区)。(承办单位:县畜牧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2、以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为目标,重点推进水系生态、生态林场、荒山造林等工程,大力发展以华金集团、兴阳木业为龙头的林木加工业,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承办单位:县林业局、水利局、环保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3、以建设鲁西南中药材基地为目标,重点发展金银花、芍药、桔梗、丹参等主要品种,建设传统、适生、特色、藤本等四大药材种植区,打造10万亩中药材基地。(承办单位:县农业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4、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防疫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承办单位:县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人社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5、建立农业化学投入品监控、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检验、质量可追溯等体系,推广“三品”生产标准规程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建设具有产业特色的农产品标准化基地。(承办单位:县农业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6、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培植龙头带动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经营大户,实现企业获利、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节约型循环型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承办单位:县农业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7、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继续实施山区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加速土地流转经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大幅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和集约经营水平。(承办单位:县农机局、农业局、林业局、财政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8、积极开展“三品一标”系列认证,引导优势特色农产品申请集体证明商标,支持有条件的出口企业和生产基地开展国际认证,力争更多农产品打入大中城市和高端市场,实施品牌化销售。(承办单位:县农业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9、年内重点实施泗河险工段治理工程,完成济河上游段治理和龙湾套西干渠节水改造工程,继续实施库区移民、流域治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争创国家级、省级水利风景区。(承办单位:县水利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0、以泉林泉群开发项目落地建设为新起点,建立以泉林泉群、雷泽湖、青龙山等为核心的东部泉林泉水文化生态旅游区,集泉、园、湖、山为一体的新兴旅游景观名镇。(承办单位:泉林泉群管委会。协办单位:县住建局、旅游局,泉林镇人民政府)

41、以万紫千红为核心,组团开发安山寺、黄山林场、圣地桃园、圣公山等在内的圣源农业生态旅游区,近期重点建设万紫千红养生酒店、度假洋房、自驾游露营地,实施圣源度假村三期,启动黄山林场开发。(承办单位:万紫园推进组、泗张镇人民政府。协办单位:县林业局、供电公司)

42、加速推进西侯幽谷、尼山圣源书院等在建项目,大力推介大云寺、望母山、凤仙山等储备项目。(承办单位:各包保单位。协办单位:县政府相关部门,相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43、注重“中国泉乡·圣源”品牌宣传,提升“桃花旅游节”、“中国泉乡()泉水节”等节会影响。依托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等资源,统一开发设计、生产制作旅游商品,推动旅游商品的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承办单位:县旅游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44、全力推进浙商工贸园建设,借助新汽车站的地域辐射优势,将西城南片区建设成为集商贸建材、家具装饰、机动车辆、农资配送等为主导的商贸物流仓储基地。(承办单位:相关推进组,金庄经济园区。协办单位:县住建局)

45、加快建设银座商城、金域中央商业区,完善龙城商业区、舜和商业街等商贸中心。(承办单位:相关推进组。协办单位:县住建局)

46、发掘圣源文化、仲子文化、泗河文化等深刻内涵,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的辉映联动。(承办单位:县文广新局。协办单位:县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47、启动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园,引导制陶、砭石、鲁柘砚、影视制作等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承办单位:县文广新局。协办单位:相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48、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超市下乡”、“一个网络、两个平台”等工程,扶持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兴服务业态。(承办单位:县社、商业局、财政局、物流办。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五、大力实施城乡建设,全力营造生态宜居环境。

49、重点抓好泗城总体规划修编暨泗河北岸规划编制,完成城市防洪规划和城市地下综合管线规划及济河沿岸景观施工设计;高标准编制一批新型农村社区修建性规划设计。(承办单位:县住建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50、计划投资3.15亿元,开工建设济河滨河路、泉济路、泉鑫路、新城路等13条道路;实施绿地绿化工程,改善城市夜景照明;扩大燃气、供热覆盖范围,启动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程和老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完成新汽车站、327迎宾大道西延工程及文化公园二期建设,启动引水入城工程,抓好济河公园的升级改造。计划投资19亿元,加快海情圣地、金泉广场等14个续建工程,推进福临城等新片区开发项目。(承办单位:县住建局。协办单位:县政府相关部门,金庄经济园区,济河街道办事处,泗河街道办事处)

51、计划投资2亿元,争取实施泗城南外环工程。(承办单位:县公路局、交运局。协办单位:金庄镇人民政府、济河街道办事处)

52、采取村庄改造、村企合作、大项目辐射、土地挂钩置换等形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和农村住房建设,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同时继续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行村镇建设管理“重心下移”,启动“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探索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改善提高社区物业服务水平。(承办单位:县住建局、国土局、城管执法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六、坚定不移加强社会建设,全力共建共享和谐。

53、建成圣源湖市民休闲公园。(承办单位:县住建局。协办单位:泗河街道办事处)

54、加快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建成54个电气化村。(承办单位:县供电公司。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55、新建放心肉店50家、放心粮油示范店4家,新增农家超市100家。(承办单位:县商业局,粮食局,县社。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56、改造农村贫困家庭危房300户,对1000名残疾人进行康复治疗及救助,为8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贴。(承办单位:县住建局、民政局、残联、老龄办。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57、争取列入国家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让全体农民群众解除后顾之忧。(承办单位:县人社局)

58、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对城乡贫困家庭白血病、尿毒症患者一次性救助1万元,每月发放救助金500元。(承办单位:县民政局)

59、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让看病群众实现基本药物购药零差价。(承办单位:县卫生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60、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校舍31幢、18648平方米,改造校舍43幢、4137平方米。(承办单位:县教体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61、新建80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承办单位:县教体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62、改建乡村道路70公里,建设桥梁10座。(承办单位:县交运局。协办单位:相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63、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争取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失地农民实现充分就业。(承办单位:县人社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6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救助标准,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推进慈善和福利事业持续发展。(承办单位:县民政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65、统筹发展各类教育资源,调整优化学校布局,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发展差距。(承办单位:县教体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66、加强食品药品购销监管,保证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承办单位:县药监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67、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管理使用好农家书屋,新建一批文化大院、图书馆。(承办单位:县文广新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68、加强流动人口生育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生育,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承办单位:县计生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69、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全面实施金庄镇尹城河流域土地综合整理项目。(承办单位:县国土局。协办单位:金庄镇人民政府)

70、完成全县第六次人口普查。(承办单位:县统计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71、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圆满完成第十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承办单位:县民政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72、广泛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承办单位:县司法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73、加强“平安”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承办单位:县公安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74、畅通渠道,规范秩序,积极调处和化解社会矛盾。(承办单位:县局。协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第11篇

关键词:乡镇;财政管理;精细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1

一、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点,乡镇政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预算没有经过逐级的审批过程。依据《预算法》中的相关内容,关于乡镇财政的预算,首先要经过当地人大代表委员会批准,如果因为实际情况需要对预算进行修正,必须先由地方政府制定预算方案追加方案或者追减方案,在经过当地人民代表大会审批同意后才能落实调整。但是在实际的地方财政预算过程中常常将人们代表大会审批过程省略,政府内部自行商议就做了最终决定,导致的结果就是处世预算财政金额与实际执行的财政金额相差很大。第二点,预算资金的申请缘由不清晰,经常出现资金充当日常财政支出的状况,最终导致不能够专款专用。第三点,申请的财政资金不能够按时的拨放,正常的资金拨放程序是国家-县级政府-镇级政府总共需要三级政府审批才能拨放,这些审批过程总共需要15到30天,这样就对于申请资金的单位的工作不能够及时的运作,如果是兴修水利方面的建筑工程很可能因为资金不到位导致错过最佳施工建筑时期而导致工程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当地经济建设进程。第四点,镇级政府在资金处理上除了政府周转资金较少之外,在进行债务偿还、资金分配等财务管理专业方面做得还不够科学,最终导致资金分配不够合理而影响整个地区的财政总收入。为此,今天中央政府制定了相关政府官员重大决定终身追责制度,这样就能够加强政府人员在进行资金分配决策的时候,能够减小主观意识的影响,纵览全局,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第五点,乡镇政府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偏大,这样就导致了财政人员会计电算化的使用技能不熟练,导致工作效率上不去,另外,受制于地方财政培训机构较少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薄弱等问题,乡镇财政部门的工作思路滞后,不符合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要求,所以乡镇财政部门应该解决工作人员老龄化的问题,要大力引入人才,为乡镇财政部门注入新的血液,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腾飞和发展。

二、乡镇财政管理的基本对策

1.加强各项制度建设

第一点,明确乡镇财政收入的相关的各项管理方面的制度,主要包括财政执行的具体程序,完成一个审批的工作日时限,财政支出的记录与跟组,财政与地税局的合作,财政人员的岗位职责,财管人员的定期业务培训和业务考核等等。

第二点,细化并且严格执行财政预算流程,并且设有相关的监督职能部门,对财政的预算进行规范化能够有效避免财政预算与财政执行结果相差悬殊的问题。设置财政监督部门,让政府工作人员在法律、同僚和热门的监督下完成工作,能够有效地对其监督,能够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透明度。

第三点,优化乡镇财政部门的工作流程,地方性的职能部门因为乡土人情的原因经常工作上走“人情”路线,使得很多流程简化,甚至很多对地方经济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的项目都无法执行,因此造成了资金上分配的不合理。所以,要优化现有的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程序,一切按照制度办事,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第四点,建立资金申报细则,为了避免资金申报项目不明确而导致的资金充入日常财政支出费用,最终导致了无法做到专款专用的现象,要完善资金申请审批的资料,细致到资金申请的具体项目,负责人,项目的制定情况以及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等等。第五点,落实财政部门信息化,将财政数据通过网络进行资源共享,相关性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这样能够节约异地工作的时间,同时提高工作的效率,进而提升整个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

2.强干部队伍建设

第一点,加强乡镇财政干部作风建设。要认真制订行为规范,增强组织纪律行为准则,树立政治上坚定、纪律上严明的良好乡镇财政干部形象。第二点, 抓好乡镇财政文明建设工作。在乡镇财政所开展 “创建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活动,建议县农村财政管理局每年评选表彰一次,条件成熟的可向市、省推荐,营造积极向上氛围,努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法制型的乡镇财政机关。第三点,加强乡镇财政人员专业培训。对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实行分类指导、分级负责。乡镇财政所长每两年由市以上农村财政管理部门负责培训一次; 其他干部每年由县农村财政管理局负责培训一次。第四点,实行乡镇财政干部竞争激励。要严把乡镇财政进人关,确需进人的必须统一纳入县财政局人员录用计划,并保证所进人员专业对口,有大学以上学历和较高政治思想品德; 县级财政部门在配备财政所内部人员时要鼓励竞争,特别是选拔所长、副所长职位时要实行竞争上岗,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3.量化目标绩效考核

第一点,严肃重大事项报告。实现年度目标化管理是科学化管理的要求,年初即要根据县局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部署,立足所情,确定当年的重点工作,细化重点工作目标,确定主要工作途径和措施,并形成报告送县局和乡镇党委政府,以确保财政所各项重点工作获得县局和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予以监督执行和考核考评。第二点,优化业务操作流程。合理的业务操作流程不仅是严格管理的流程,更是财政所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制度建设的重点。第三点,完善层级岗位责任。有岗就有责,权责对等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遵守的原则。第四点,建立完善配套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AB 岗工作制、限时办结制、业务台账制、岗位轮换制,保证乡镇财政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实现制度管事、制度管权、制度管人的目标。

三、结语

乡镇财政管理是地方性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财政职能部门出现管理漏洞的风险大于其他部门,本文主要针对乡镇财管中的相关制度不规范和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以及乡镇地方小大家都相识的特殊的浓厚的人情关系对工作决策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还会在具体的工作中衍生出新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监督职能部门对此持续关注及时处理相关问题,实现乡镇财管精细化,保证地方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sunny笑心”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建设及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六盘水市财政局关于开展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建设和运行情况调研的通知》(六盘水财监〔2020〕27号)文件精神,盘州市财政局在全市各乡(镇、街道)财政所自查的基础上,组成调研组,对部分乡(镇、街道)财政内控制度建设及运行情况开展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盘州市27个乡(镇、街道)财政所在机构建设、制度建设、规范运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乡镇财政总体公共服务水平、资金监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充分发挥了乡镇财政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直接服务于乡(镇、街道)政府,为乡(镇、街道)经济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一)乡镇财政机构基本情况

1.机构情况:各乡(镇、街道)财政机构按照机构独立,编制单列原则设置,为全额财政预算管理副科级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实行乡镇政府直接管理,我局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实施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

2.人员情况:盘州市27个乡(镇、街道)财政机构在职人数203人,其中:行政编 0人,事业编200人,其他3人。按学历划分:大专及以以上人数197人,高中及以下6人;按年龄划分:35岁以下22人,35-49岁130人,50岁以上51人。

3.关键岗位管理情况:盘州市27个乡(镇、街道)财政机构,财政机构全部具备法人资格,其中:已在岗5年(含5年)以上法人21人,在岗5年以下法人6人。

4.财政供养人员情况:盘州市27个乡(镇、街道)财政供养人员5049人,辖区内有530个行政村(居),财政补助村干部人数9229人(其中:网格员人数6062人),年人均补助金额28977元;

5.公共预算收入情况:盘州市27个乡(镇、街道)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均在百万元以上,其中:500万(含500万)――1000万元乡镇4个,1000万(含1000万)元以上的乡镇23个。

(二)乡镇财政机构内部管理方面

1.会计核算情况:盘州市27个乡(镇、街道)财政所均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设置了行政帐套、财政扶贫资金账套、村帐乡代管账套、一事一议资金账套进行会计核算,已全部实现电算化,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做到了账证、账表、账账、账实一致。设立专柜专室保管会计资料,确保会计资料不毁损、不灭失。

2.印鉴管理情况:盘州市各乡(镇、街道)财政所根据账户开设预留银行印鉴,实行单位负责人印鉴、会计印鉴、出纳印鉴分人分开保管,从而保证印章的安全,规范使用。

3.涉农资金管理情况:盘州市27个乡(镇、街道)财政有24个乡镇财政项目资金按规定进行公示,25个乡(镇、街道)财政补贴资金按规定进行公示,26个乡(镇、街道)财政资金拨付落实三方对账制度,25个乡(镇、街道)财政建立资金监管台账。

4.村账乡代管情况:盘州市27个乡(镇、街道)财政所按照村账乡代管管理办法,在乡(镇、街道)财政所设立村账乡代管账户,明确专人,对各个行政村(居)村级财务实行分村核算。

(三)机构建设方面

盘州市乡镇财政所在我局的业务指导下,依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所长、副所长、会计、出纳、稽核、财政资金监督员等岗位,制定了各岗位职责,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职责;在会计人员配备上,所设立的会计岗位结合各所实际,采取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的形式。但明确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所设置的岗位报我局备查;近年来,我市乡镇财政所办公条件和办公设施得到大大加强,人员配置也有很大的提高,每个乡镇财政所人员实际在岗达3人以上,基本满足财政工作需要,保证了财政机构业务的正常运行,各乡(镇、街道)财政积极履行财政职能,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四)制度建设方面

盘州市各乡(镇、街道)财政所根据《预算法》、《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了《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制度》、《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实施方案》、《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办法》、《乡镇财政所所长离任审计制度》、《乡镇财政所档案管理制度》、《乡镇财政票据管理制度》等方面制度及项目资金监管流程、财务报账流程等业务操作规范流程。

(五)业务运行方面

1.资产管理情况:全市27个乡(镇、街道)财政所按照盘州市财政局的要求,对资产的配置执行政府采购。资产的管理要求建立资产台账,规范管理,做到固定资产账面数据与固定资产监管系统数据相符。

2.会计核算情况:全市27个乡(镇、街道)财政所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采用u8系统实行会计电算化核算,设置了行政帐套、财政扶贫资金账套、村帐乡代管账套、一事一议资金账套,依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设置会计科目,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每期业务终结,会计与出纳对各账户核算资金实行定期核对,做到账证、账账、账表、账实相符;我局加强会计核算监管,对未按时完成账务核算的乡镇财政所,督促及时进行账务核算记账;印鉴管理方面,各乡(镇、街道)财政所根据账户开设预留银行印鉴,实行印鉴分开保管,确保了资金安全。

3.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情况: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财政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我局在督促各乡(镇、街道)财政所加大对财政资金资金监管力度的同时,每年度从各股室抽取部分人员对乡(镇、街道)财政财务进行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工作,截止到目前,全市27个乡(镇、街道)财政财务检查已达到全覆盖;财政扶贫资金检查也达到全覆盖。通过检查,对强化乡镇财政内部控制,增加乡镇防控管理风险意识,大力推进乡镇财政廉政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起到积极作用。

(六)村级财务管理方面

我市村级账务实行村账乡代管,全市各乡(镇、街道)财政所设立村账乡代管账户,制定了村账乡代管财务管理制度及业务报账工作流程,对村委会财务收支经济业务活动进行会计代理核算。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乡镇财政所内部岗位设置不规范。存在部分乡镇财政所负责人兼任会计、出纳的现象。虽建立了定期轮岗制度,明确轮岗范围、轮岗周期,但定期轮岗工作执行不到位。

(二)部分乡镇财政所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制定的制度部分内容不可操作性不强,执行控制不严,不能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三)财政业务处理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乡(镇、街道)财政所未建立资产台账,资产清查毁损未按规定程序报批处置;

2.存在少数乡(镇、街道)会计核算不规范现象,如未以审核后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会计核算要素不全,未安排专人定期与银行核对账户金额;

3.项目资金监管未建立项目资金台账,专项资金管理分散,情况不清晰,各项目之间互相调剂、挤占,对项目资金支出跟踪管理不到位,资金效益未能体现,项目资金公开公示内容要素不全,要素简单,公开公示情况未记录保存,未立档保管备查,有的项目工程预决算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益;往来款项未及时清理,长期挂账;

4.政府采购不进行采购内容公开公示,有的未及时进行公开公示采购内容;

5.村级财务管理:部份乡(镇、街道)财政所对村账乡代管认识不高,只履行核算程序,未按程序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公示。部分乡(镇、街道)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名义上虽建立,但未切实履行职责。部分乡(镇、街道)财政所由于业务人员少,对指导成立村级民主理财小组缺乏实质性意义。部份乡(镇、街道)财政村级财务未按程序实行公开公示,部分乡镇财政所对村级成立民主理财小组缺乏指导。

三、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督促整改。针对部分乡镇财政所内控制度建设和运行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督促涉及的财政所整改到位,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