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档案归档管理办法

档案归档管理办法

时间:2023-06-05 09:56: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档案归档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档案归档管理办法

第1篇

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档案鉴定销毁成了企业档案工作中的“老大难”,对企业推进档案信息化进程造成障碍。

1 企业档案鉴定销毁难的原因

1.1 企业对鉴定销毁工作的不重视,怕担责任。对于归档保存的档案来说,大部分档案最终要被销毁。档案具有不可再生性,企业面临的档案库存矛盾再大,困难再多,与鉴定失误相比,责任要小得多,这种求稳保守的思想直接影响档案鉴定工作的开展。

1.2 国有企业缺乏效益观念,不计成本。保管档案需要多方面的费用支出,如保存空间、装具、人力等保管费用。随着档案数量的不断增长,档案库容日趋饱和,档案数量的无限增长与有限的保存能力之间产生矛盾,档案鉴定销毁工作应从长远考虑,从效益出发。

1.3 新旧标准不统一,产生遗留问题。如会计档案,财政部、国家档案局1984年颁发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为15年,其中,“涉及外事和对私改造的”会计凭证和账簿要永久保存。1998年,修订后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出台,将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统一规定为“15年”。在管理办法修订前的十多年中,大部分与国外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对会计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标准尤其是对“涉及外事”普遍感到难以把握。有的单位从建厂设备、生产技术到所用原料都是从国外购买,产品也大部分销往国外,认为本企业的会计档案基本上都“涉外”,索性将会计档案的保存期限统统定为“永久”;有的企业认为十几年之后,会计档案的利用率大大降低,无永远保存必要,即使部分档案归档时定的保管期限较短,还有销毁前的鉴定这一程序来补救,就不加区别地将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全部定为“15年”。前者将会计档案全部永久保存,省略了“销毁”这一工作环节,档案数量只增不减;后者因为会计档案归档时的鉴定简单粗糙,对保存到期的档案进行细致的鉴别,工作量太大,也造成了销毁工作年复一年延迟。

1.4 缺乏科学的档案价值评价体系,可操作性不强。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各类档案管理办法中,涉及档案鉴定销毁工作这一内容时,只笼统地规定“根据档案的保管期限”、“按规定程序报批”,等等,在工作实践中,往往感到现行标准缺乏可操作性。如,《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但在执行中,如只按照保管期限进行档案的鉴定与销毁,而不考虑会计档案可能涉及的债权债务、税务等问题,势必造成误鉴。档案鉴定工作需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保管档案的成本等外在因素综合考虑,要有一系列的综合评价体系进行评估和测定。

1.5 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缺乏监管,无制度约束。在我国现行档案管理法律规章中,没有关于过期档案不开展鉴定销毁应追究责任的条文,致使档案鉴定工作一直无法纳入档案管理的计划之中。

2 企业档案鉴定销毁难的对策

2.1 成立专业机构,监督指导鉴定销毁工作。由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企业档案部门以及业务部门组成档案鉴定销毁机构,专业从事鉴定销毁工作,定期对企业过期档案鉴定销毁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把档案的

转贴于

鉴定销毁工作纳入企业内控制度,每年按内控流程定期开展对过期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在流程中,明确规定各环节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程序的合理性、科学性,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因素对档案鉴定销毁工作产生的风险。

第2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成人高校;档案管理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简称新《管理办法》)是以1989年10月的国家教委第6号令《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简称原《管理办法》)为基础修订的,共七章四十三条,2008年9月1日正式实施。修订后的新《管理办法》,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定义、适用范围等方面有了新的论述,对高等学校档案的管理体制、制度建设和工作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充分体现国家对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档案工作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为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和成人高校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新《管理办法》的几点变化

1.扩大适用范围,把成人高校纳入办法适用对象

21世纪的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除普通高校外,成人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学校和民办学校也不断得到发展,而且日益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显然原《管理办法》中只针对普通高等学校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要求。所以新《管理办法》扩大了适用范围,涵盖了各级各类的高等学校,有利于促进所有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发展。

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本办法适用于各类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特别把成人高等学校列出,这为成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有利于规范成人高校的管理。根据新《管理办法》,成人高校可以重新修订本学校的档案工作管理办法,这为提升学校的管理能级、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和促进学校更加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明确了高校档案的管理体制和学校领导的机制

新《管理办法》规范了高校档案工作的领导体制,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高校档案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高校档案工作”,“国家档案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确定了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职责,明确了高校档案工作的领导关系和业务指导关系,领导体制层次清晰、责任明确,操作性强,有利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档案管理工作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又是一项服务性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学校领导必须加以重视。新《管理办法》明确了高等学校校长是高校档案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强化了学校主要领导在高校档案工作中的责任,《管理办法》还规定“遇有特殊情况,应当立即向校长报告”。这些规定的推出有助于高校领导更新观念,增强档案意识,了解本校档案工作的现状,统筹全校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把档案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事情来抓。

3.规范了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人员的职责

新《管理办法》重新划分了适应于学校档案工作的11类归档范围,这样可以使学校档案工作朝着规范化的目标发展,使学校档案的归档内容更加全面。新《管理办法》提出: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以评促进档案建设;“高等学校实行档案材料形成单位、课题组立卷的归档制度”,强化学校各部门立卷制度。

《管理办法》要求“立卷人应当按照纸质文件材料和电子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对文件材料系统整理组卷、编制页号或者件号,制作卷内目录,交本部门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检查合格后向学校档案机构移交”,规定了各部门负责档案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保证学校各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材料和科研研究材料的完整、齐全。

4.增加了“学生类”档案管理内容

高等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原《管理办法》片面强调了学校管理、教师和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和学习。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以学习为本,新《管理办法》对此进行了修订。在新《管理办法》中归档范围里增加了“学生类”档案的保管内容,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培养的学历教育学生的高中档案、入学登记表、体检表、学籍档案、奖惩记录、党团组织档案,毕业生登记表等”。学生类档案要求从学生入校开始到学生毕业结束,档案中的记录要伴随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把学生类档案正式写进档案管理办法中,把学生、学校和对社会有价值的档案并列起来,充分说明了学生管理档案在学校档案工作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

5.从经费、文件的管理和档案利用等方面提出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数字校园的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势在必行,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为档案机构配置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

新《管理办法》在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上明确规定:“组织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提出了高等学校档案包括“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突破了高校档案原来所涵盖的以纸质、录音带、录像带、实物等传统档案载体的局限,突出了电子或数字载体在新时代档案物理载体中的重要地位,这符合时展的要求。在档案的利用方面规定:“应当设立专门的阅览室,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提供开放档案目录、全宗指南,档案馆指南、计算机查询系统等,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

6.从职务聘任、待遇补助等方面彰显对档案工作者的人文关怀

新《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高校档案机构中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或者职员职级制,享受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同等待遇。”这个规定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成人高等学校档案机构工作人员,因待遇低、工作累、地位低等原因造成了档案工作人员学历层次低、工作积极性差等不利于成人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局面,为成人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人才需要奠定了基础。

对长期接触有毒害物质的档案工作人员,“保障其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待遇及其他有关待遇,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这使得多年来高校档案界极力呼吁的对因为长期接触有毒害物质的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建立职业保障和依法取得补助得到了落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档案科学发展观以及对高校档案工作者的人文关怀。

二、新《管理办法》对成人高校档案管理的影响

目前,成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随着成人高校工作能级的提升和成人高校深入开展的教育、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实际相比,成人高校的档案管理带有明显的滞后性。针对新《管理办法》提出的规定和新要求,加强成人高校档案管理的基本思路有以下几点。

1.改变档案管理模式,适应成人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浪潮日益发展的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建设开始出现新的局面,使原有的档案门类、数量和内容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的需要,档案工作重点应由以往收集、整理、保管为主转向以开发、利用和服务为主,提高档案的利用,扩大服务功能。成人高校的档案工作是成人教育的信息资源,只有重视开发利用,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才能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

2.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

要实现成人高校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关键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注重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使之能热爱档案管理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同时,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不断为其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更新档案专业知识,通过系统学习,使之在专业的深度与广度上都有较大的提高,在管理实践中能够具有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存贮、传递的能力,能够积极开展档案利用工作,为成人高校的发展和评估提供详实的材料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成人高校教育发展与改革工作的需要。

3.大力加强电子档案管理,不断探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新途径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档案的形式和载体、档案信息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等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档案资料呈现出复杂、繁琐、量大的特点,这对高校档案机构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成人高校档案的管理,实现档案资源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针对网络和计算机的普遍使用,成人高校可以利用教育主管部门的专门教育教务管理软件,从录取新生开始,将学生的姓名、性别、照片等基本信息录入数据库,将在读学生的学籍信息输入到互联网以便于检索,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科、专业、成绩档案等信息化管理。同时,成人高校要适应档案管理发展的趋势,对形成的重要文件建立纸质文本和电子档案双备份,减少纸质档案的使用,努力做好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维护和安全工作。

总之,成人高校的档案是衡量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的重要信息来源与决策的依据。因此,作为成人教育档案工作者,要按照法制化的要求不断走上正规,不断加强档案管理意识,加强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充分发挥成人教育档案功能,为推动成人高等教育档案事业的发展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魏小寅.高校成人教育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12):136-137.

第3篇

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赛迪”)是一家多元化经营和专业化发展相结合的特大型央企,以钢铁工程为主业。随着“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改革措施的推进,中冶赛迪的规模也扩展到22家子/分公司和19个职能部门。虽然在组织机构上实现了集团化管理,但集团化档案管理存在档案管理体制不健全、配套制度不全且效力不足、归档范围不清等问题。实行有效的集团化档案管理,对其实现健全、成熟的档案工作运行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 集团化档案管理的动因

1.1 理论依据

无论是传统的实体管理还是现在的电子文件管理,来源原则、有机联系原则、档案价值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集团化档案管理中依旧适用。

来源原则始于档案实体管理,但在电子文件管理时代,其“来源”的含义拓展到了文件的形成目的、形成活动、过程、处理程序等。集团各子/分公司或职能部门都无法脱离集团来运行,都不是独立的实体,其产生的文件材料也是集团的一个组成部分。彼得・瓦尔纳认为“如不遵循来源原则,全部档案工作将只能是任意的、主观的和缺乏条理的”。

对于以科技档案为主的中冶赛迪,不仅要关注项目的来源单位,还要关注研究主题和研究过程的完整性,保证其从立项、研究开发到结项完成的全过程各类文件的完整齐全。这是有机联系原则的重要体现,而中冶赛迪产生的文档以图纸等设计交付物为主、注重现行利用和设计参考,正是档案价值理论应用的真实反映。中冶赛迪产生的设计交付物,从系统给出文档号、上传系统、归档质量检查、各级审批、签发、文印到最终的,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同时,部分档案也有一定的保管期限,定期销毁符合文件生命周期的规律。

1.2 实践意义

首先,符合全宗原则。对于集团公司,使用全宗原则管理档案,既能维护历史本来面貌,又能让分类更加简便易行。

其次,切合集团公司协同运作的核心理念。协同是集团公司的价值诉求和自身组织优势,而集团化档案管理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信息“搭便车”,也有助于发挥学习效应和技术创新。例如,将档案进行集中管理,可以节省人力并便于利用;同时资源共享有助于激发灵感设计出让用户更满意甚至眼前一亮的作品。

最重要的是,它是解决当前中冶赛迪档案管理实践困境的迫切需要。集团化档案管理在中冶赛迪尚处于雏形阶段,档案管理体制、配套制度、归档范围等方面问题日益突出,档案部门面临有心无力、进展不佳的尴尬局面。为此,在中冶赛迪中完善集团化档案管理势在必行。

2 困境

2.1 档案管理体制模式不合理

一般并没有一种通用的最佳档案管理体制模式,多数都是结合本企业档案管理的实践和档案工作的运行规律来设计的。简单来讲,《企业档案工作规定》中档案工作组织一章,能基本反映出档案管理体制模式的基本要点,即档案工作领导和专兼职档案人员。

在中冶赛迪,档案管理体制模式基本由企业分管领导、企业档案部门负责人、单一子/分公司档案管理委托管理者构成,其中委托的管理者包括股份公司及档案管理专员、其他子/分公司或职能部门、项目管理部及其兼职档案管理人员。

经调查发现,在该管理体制中,企业分管领导是单人负责;不少子公司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委托给股份技术支持部;不少子公司都没有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分散保存,职责不明确。

2.2 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

档案管理制度,从大的方面离不开“三合一”制度,但这些只是业务标准的一部分,还应包括档案工作管理办法或规定、档案业务管理办法、其他业务标准、操作细则。

就中冶赛迪而言,当前主要制定了《档案管理规定》、《会计档案管理规定》、《档案及图书利用管理办法》、《员工人事档案管理规定》、《合同文件归档管理办法》、《工程设计文件资料管理及归档规定》,目前公司也建立了自己的内容管理系统。从名称和具体内容上可知,一是缺少了工作考评、工作数据统计、内容系统等方面的业务管理办法,二是缺少各类文件材料归档、文件的登记与积累、保管期限等方面的操作细则,三是没有建立分类、归档范围等相关的业务标准。

2.3 归档范围模糊不清

归档范围不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清楚各子/分公司实际产生的哪些文件、哪些需要归档,二是没有制定出与归档范围有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操作细则。

2016年股份技术支持部对部分子/分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首次检查,主要是了解其产生了哪些文件,并通过双方领导的协商最终确定了需要归档的文件。例如,对首次检查的施工图审查公司来说,主要产生的有科技档案、合同、文书档案等,根据档案的本质属性和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合格书、合同需要移交档案室进行管理。另外,管控权的限制和缺少诸如文件登记与积累、各类文件材料归档方面的细则,导致企业形成的文件数据类型、数量、归档权责模糊,不仅难以确定企业核心文件数据的流动情况、最终归属,而且归档文件的齐全性和完整性也难有保障。

3 建议

3.1 优化档案管理体制模式

由股份公司的档案部门来负责全集团的档案管理工作,并与其中不少子/分公司尚处于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在合法性和强制性上缺乏说服力,尤其是部门名称模糊了其实际的职责。

一方面,可以考虑成立企业档案馆,以明确其职责并增强权威。按照《中央企业档案工作规定》,中冶赛迪符合可成立公司档案馆的条件,即“资产规模大、档案数量多”,而有档案专业背景的人员高达15人造了另一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可考虑将集团化档案管理的最高领导者由个人拓展成团体,并将专兼职档案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前者可通过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工作开展建议实行联席会议制以便于风险分担和高效执行;后者能更好确保文件材料积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进而方便归档范围的确定与细化。

3.2 健全档案管理配套制度

档案管理规定,为集团化档案管理提供了根本方向;而业务管理办法、业务标准、操作细则的建立和健全,能让中冶赛迪的集团化档案管理实现系统化、精细化、有序化的目标。

首先,可建立档案统计、档案工作考评方面的管理办法。其次,可以借助数据梳理的相关流程和方法工具,对各子/分公司和职能部门部门的数据进行梳理,明确产生的文件材料类型、数量,并通过价值鉴定和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出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并使之制度化。此外,对文件材料的登记、积累要素和要求进行细化,形成相应细则;特殊载体的归档要求也要形成条文,以便于有据可依。

3.3 细化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归档范围的确定与细化,是以文件材料清理工作为前提,也是做好归档文件材料鉴定的重要基础。中冶赛迪目前的进行流程化管理的文档主要有工程项目文件、合同、会计档案,而大多数子/分公司和职能部门的管理性文件材料或合同等尚未进行清理。文件材料的清理需要建立在有序的文件形成和积累基础上的,其关键在于确定核心数据。

首先,可以通过中冶赛迪官网、实地调研、当面或电话沟通、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子/分公司和职能部门的职能属性、文件形成记录、文件积累情况。其次,以同时满足岗位收到或发出或办理的文件材料、不可或缺或核心的文件材料两大条件为标准,形成核心文件材料数据表,不符合条件的进行剔除。最后将所有核心的文件材料数据表进行汇总,召集各子/分公司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项目管理部负责人进行协商,形成最终的汇总表,并确定细化的归档范围。

参 考 文 献

[1] 宫晓东.企业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运行[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14.

[2] 王英玮,陈智为.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第4篇

1、配合《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的全面实施,举办机关和企事业档案业务规范化培训班1期。培训内容为《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企业档案管理规定》、《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文书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与数据交换格式》及国家、省档案局近年来颁发的有关档案业务建设规范。培训对象为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专兼职档案人员。时间安排在4月份。

2、举办会计档案管理培训班1期。培训内容为《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及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对象为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时间安排在5月份。

3、认真贯彻实施省档案局、省人事厅《省档案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档案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举办档案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班1期。培训采用省档案人员培训材,主要内容为档案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对象为全市尚未取得档案职业资格证书的专兼职档案人员。时间安排在6月份。

4、举办档案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1期。培训内容为档案法律法规基础知识,执法工作的程序、规范和具体要求。培训对象为市、县(区)档案局档案行政执法人员。时间安排在6月份。

5、举办档案通讯员培训班1期。培训内容为档案通讯、信息报道写作知识。培训对象为新聘任的全市档案通讯员。时间安排在3月份。

6、举办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档案数字化业务培训班。培训内容为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档案数字化基础业务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对象为全市档案管理人员。时间安排在4月份。

7、与市建设局、规划局联合举办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培训班1期。培训内容为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知识。培训对象为全市重点建设项目主管和承建单位专兼职档案人员。时间安排在8月份。

8、举办“市档案管理系统”业务培训班1—2期。培训内容为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操作技能和《省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办法》。培训对象为全市有权使用“档案管理系统”单位具体操作管理人员和档案人员。时间安排在4月底。

二、培训要求

1、教育培训是提高档案工作者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希望各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积极为档案人员参加教育培训创造条件,认真组织本地区、本系统的专兼职档案人员参加培训。

2、举办培训部门要端正指导思想,严格遵守报批程序,精心组织,统筹规划,坚持按需施教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组织好教育培训工作,确保培训质量。

第5篇

档案管理工作是局管理基础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维护本局经济利益、合法权益和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工作。局档案是指本局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记录,其构成是以科学技术档案为主体,包括计划统计、财务管理、经营活动、劳动工资、教育培训和党、政、工、团工作等方面的材料。为规范局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完整、系统保存企业档案,认真改造档案行政管理和保管利用两种职能,依法管理档案事业,全面提高档案工作的“三服务”水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企业档案管理办法》、《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办法》的要求和《广电集团梅州供电分公司档案管理办法》,特制定我局档案管理办法。

一.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

我局在筹备、成立、经营、管理及产权变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应列入归档范围,主要有:

一)生产技术管理方面

1、上级下达的技术性指示、命令、决议和决定;

2、主要技术问题的请示和批复;

3、本单位近期电力规划;

4、有关生产技术和安全方面的规程制度;

5、有关生产技术的年度计划、工作总结和统计年报;

6、有关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等管理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

7、有关生产调度、通报、自动化、安全监察、用电管理工作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

8、质量管理、标准计量、信息工作等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

二)计划统计方面:有关各种计划统计年报表和计划管理、统计分析活动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

三)劳动工资方面:有关定额、定员和劳动调配以及劳动工资、劳动保护、保险、奖罚等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及名册、年报表。

四)财务管理方面:有关财务管理中的各种帐册、报表、凭证和文件等。

五)教育培训方面:有关干部、职工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文件等。

六)党、政、工、团工作方面:有关党务工作以及组织,纪检监察、宣传、人事、保卫工作所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行政管理、共青团和工会工作中所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等。

七)基本建设(工程)方面: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包括工程准备阶段文件、监理文件、施工文件、竣工图和竣工验收文件。

八)设备、仪器方面:有关设备供货合同、设备厂试验报告、合格证、说明书等出厂文件材料。

九)局各部门单位与其他法人或组织之间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技术合同、购电合同、并网协议等合同、协议。

十)归档:文件材料主要包括纸张,光盘、磁带、照片、胶片,物等各种载体形式。

二.归档时间

一)各项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应在第二年第一季度内,将应归档的文件材料组成保管单位,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审查后,交办公室归档。

二)基建项目文件在其项目鉴定,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归档,周期长的可分阶段,单项归档。

三)会计文件材料在会计年度终了后由财务部门按归档要求负责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管一年后由财务部门编造清册,经部门负责人审定后移交档案部门保管。

四)重要会议(如电力工作会议、党代会、团代会、职代会、工代会等)文件材料应在会议结束后十五日内交办公室整理归档,重要会议记录应在第二年的一月份交办公室归档。

五)合同、协议签订后移交一份给办公室归档。

六)重要设备、仪器开箱时,有关业务部门应在检查验收设备出厂技术文件材料,在开箱验收后即时登记,安装调试后归档。

七)局员工外出参加公务活动形成的文件材料应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归档。

八)光盘、磁带、照片及底片胶片、实物等形成的文件材料在工作结束后及时归档。

九)下列文件材料应随时归档

1、县级供电企业体制改革形成的文件资料包括接管代管县由供电企业的有关情况、文件、合同、会议纪要、议案、工作方案、实施细则等方面的文件材料。各职能部门专(兼)职资料员在文件材料形成后及时移交办公室归档。

2、变更、修改、补充的文件材料。

3、内容机构变动和职工调动、离岗时留在部门或个人手中的文件材料。

4、企业产权变动过程中的文件材料。

5、其他临时性活动形成的文件材料。

三.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

一)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准确地反映企业在各项活动的真实内容和历史面目。

二)生产建设活动中形成的科技文件材料(含宿微胶片、照片、录音、录像、磁盘、光盘等),由项目负责人指定有关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后交办公室归档保管。

三)各项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由各职能部门按其生产范围,指定有关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后交办公室归档。

四)归档文件应为原件。因故无原件的榀为具有凭证作用的文件材料。文件材料归档后不得更改。

五)归档文件应齐全完整,已破损的文件应予修整,字迹模糊或易褪变的文件应复制。

六)办公室在接收归档材料时应全面检查归档文件的质量。交接双方应认真核对移交清册,并履行签字手续,移交清册各留一份以备查考。

四.文件资料档案的保密管理

一)对机要档案、重要档案、重要会议记录必须由局分管领导批准,只准在档案室查阅。

二)文书资料档案原则上只能在档案室阅读使用,不得外借,如确因工作需要,须经局办公室领导批准。

三)非财务部人员查阅会计档案,须经局财务部领导批准。

四)档案资料未经批准,不准擅自复印,经批准同意借出或复印的档案,不准转借他人和擅自拆卷,私自摘抄,不得带出局外,更不得划道填字、涂改、损坏文件。

第6篇

关键词: 工程项目资料管理 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completion data archiving, and combined with the completion data in file be keenly aware of, take targeted measures, and strive to compliance, authenticity, accuracy, timeliness and normative,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data archiving.

Key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A

建筑工程竣工资料在当今社会越来越被重视,主要体现在如下

几方面:(1)保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2)保证业主的合法权益,(3)保证建筑的维修和系统维护等。然而,工程资料在工程管理中又常常被人们忽略,以至于工程资料归档存在诸多问题。

一、资料归档收集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某科研办公用房项目建设时,恰逢行业单位重组、工程跨度时间长,工程项目人员变动大,资料收集困难等问题。

(二)由于空间和时间的关系,涉及项目的重要文件,由于疏于资料的管理和客观原因,原始文件缺失和工程资料验收签证不全,部分资料没有按照国家行业标准规定要求办理书面签字,结果工程结束了,无当事人签字确认。

(三)收集的前期资料、施工原始资料都存在书写不规范,各种颜色的笔记都有,甚至有的签字不利于档案资料的长期保存,格式和纸张不统一,文件页面的设置不等,给资料收集整理和组卷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四)设计单位在出施工图纸时,本身存在一些设计质量问题,在图纸盖章方面偷工减料,没有考虑建设、施工单位在工程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管理方面会带来弊端。

(五)施工原始验收签证资料填写不规范,如:有些重要的审批文件的汇签、施工图会审、技术核定单、隐蔽工程、质量保证资料、交工技术文件、竣工报告和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及相关单位办理工程移交生产的签字手续等资料,有签署意见栏目没有签署意见、随意涂改或用简易贴,这样即降低了原始资料的可信度,又降低了归档资料的使用价值。

(六)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资料的管理工作的疏忽,致使资料在清理、收集、整理,完善、组卷、立卷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问题。

二、资料归档管理对策

(一)建立健全资料管理制度

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立项时,首先应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明确各单位在工程资料形成过程中各自的职责和应承担的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在项目开始时制定出适合本工程特点的竣工资料所要求的蓝本,便于各参见施工单位在工程资料整理过程中有据可依,操作方便;从而避免资料格式的多样性和不规范;为保证归档资料内容的统一、准确、真实打下基础。

(二)做好工程前期报建和工程管理报审制度

项目立项后,首先要做好工程前期报建和预审查制度,按要求建设方应将工程施工图报送有审图资质的审查中心审查,确定符合要求后,再通知施工单位在工程中使用。同时,各方资料管理人员还应熟悉和掌握工程施工要求和进度、增强资料收集中的可行性、目的性,为工程竣工后档案编制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建立资料人员业务培训机制,提高资料人员整体业务素质。

工程资料管理人员即要了解、熟悉、掌握《档案法》、《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时做好工程前期资料、施工图纸及各类资料的收集外;还要了解工程施工档案资料的归档范围、具体时间,施工过程中资料的收集情况及施工中收集资料遇到的困难,从而想办法解决突发事件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确保施工归档资料的符合性、完整性、准确性。

在资料收集中,面对不同的资料人员,还必须采取多层次、全方位的集中、分散、短期、座谈或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培训,将基本理论与实际技能、创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管理理念与先进方法等有机结合起来;帮助资料管理人员掌握现代化的资料管理知识,更好地为生产实际服务。

(四)完善竣工文件资料的整理与编制

完整的竣工资料不仅应从工程项目立项做起,而且工程项目资料专职管理人员,还要负责对各施工单位竣工资料的指导、监督。按照项目管理办法,编制竣工资料做到“三同时”和 “三同步”,将资料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例如:工程资料整理分类:

1.将资料按《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评定依据》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中的工程分项划分,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并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手段、方法,将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逐步依次细化到最小的分项工程。

2.在整理已收集的资料时,按档案资料归档要求由大类到小类、逐类旁通、梳理排序,在工作中总结经验,积累方法,使思路更清晰,条理更明确,对后续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对厂家提供的设备,除要有合格证、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图纸等多种内容之外,还要根据资料各自特点,结合档案管理办法做到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类。

(五)做好归档资料组卷、立卷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和《企业档案管理规定》的要求,结合西南油气田公司《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及各类档案管理细则》,针对归档资料在整理组卷过程中,大小型号不同图纸的折叠、文件的排序、案卷的排列等实质性的问题,采取应对的有效措施。

如一:图纸的折叠过程中,除已有的多种成熟方法外,还应从中总结出适合于自己操作方便的小窍门,这样,即便捷、更省时。

如二:文件的排序,除按重要程度或时间顺序排列之外,还要想办法解决多个内容相近文件处理的方法;对密不可分的文件资料,除按档案资料的要求外,还要想办法解决不同上级的请示及批复怎么处理才妥当等问题,并为以后资料查询提供思路清晰、查找方便的档案。

(六)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保证竣工资料真实有效

无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各级工程管理人员、都要切实加强责任心,做到前期报建、工程施工与资料收集、整理完整同步进行,避免先完成施工任务,再后补资料的现象发生。同时,资料管理人员也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对各施工单位资料的同步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进行检查;为归档资料组卷、立卷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三、结束语

房屋建筑即是企业的一种有形固定资产、巨大财富,归档资料更是企业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任何损害的体现,只有充分认识到归档资料的重要性,才能避免若干年后因建筑的维修和系统维护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为需要资料查询的人员提供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行业《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及各类档案管理细则》,2006年7月。

第7篇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工作;思考

承包地确权登记档案是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真实记录。承包地确权档案管理工作是指承包地确权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研、利用等工作。2009年,吉林省开始承包地确权试点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5年,吉林省被列入全国第二批承包地确权整省推进试点省份,在承包地确权档案管理工作中进一步丰富了工作经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吉林省承包地确权档案管理现状

2009年实施承包地确权试点以来,吉林省始终重视承包地确权档案工作,切实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吉林省承包地确权档案管理工作,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制度健全,措施有力。

实际上,从国家到吉林省,都对承包地确权档案工作十分重视。早在国家开展承包地确权试点工作之初,农业部、国家档案局就于2010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2011年,农业部和国家档案局就着手起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办法》,并最终于2014年11月印发。同年,农业部还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素编码规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3个行业标准,进一步细化了承包地确权工作的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

而吉林省则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在广泛调研、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于2015年7月,由省农委与省档案局联合下发了《吉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吉农经发〔2015〕3号),并以附件的形式下发了《吉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吉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整理细则》。此外,吉林省农委起草设计了41种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系列文书,涵盖了承包地确权各个环节和阶段,全部下发各地指导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同时,省农委、省档案局为了开展和推进承包地确权档案工作,结合省内试点工作开展了归档材料的收集和指导工作,并分别利用全省承包地确权档案管理座谈会和全省试点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的契机,确定了“分类收集”“一户一卷”的承包地确权档案管理模式。

二、 承包地确权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的承包地确权档案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归档文件材料不规范问题。承包地确权档案涉及了农地一轮承包、二轮延包档案、农村土地经营权证书及发放情况、土地四至、田间指界,以及因农民外出打工、嫁娶及历史遗留问题等,材料繁多且复杂,造成了历史档案资料杂乱无章,加之各地归档材料参差不齐,给承包地确权档案工作带来了巨大阻碍。二是档案类别繁多,工作量大,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档案管理机制。承包地确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加之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数量更是巨大,且容易造成档案整理、归档积压现象。同时,确权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土地面积、四至、等级等信息的整理,还要收集存在的土地纠纷情况。这些问题不仅对以往的档案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加大了乡、村档案保管压力。

三、 解决问题的对策

从吉林省的实践来看,已经形成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工作机制,值得借鉴。首先,下发吉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对全省承包地确权归档文件整理做出统一要求。此文件成为全省统一规范指导和管理承包地确权档案的依据和保障。其次,吉林省确权办完善了《吉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文书》,对归档文件材料的范围等环节和流程进行了明确,促进了承包地确权档案工作的开展。再次,省农委与省档案局为了减轻地方档案保管压力,一方面提高了乡镇档案保管要求,降低村级组织的档案保管数量。另一方面加大县级档案馆接收力度,并实行县级农业部门统一保管后适时移交档案馆的方案,解决了档案数量庞大难以有效保管的问题。最后,吉林省提出的“一户一卷”收集方式,减少了档案类别,缩短了文件材料归档整理时间,简化了档案统一编号流程,确保了承包地确权档案工作及时、科学和高效。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国家档案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办法[Z].2014-11-20.

[2]马素君,王赛春,马庆华,刘水英.做好新一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档案天地,2015(12).

第8篇

1概念与作用

卫生监督档案或称卫生管理资料档案,是论述和反映单位在管理活动过程中,通过卫生管理人员及领导层开展卫生管理活动所形成的文字和文件材料,是卫生监督单位开展卫生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经过卫生管理人员的收集、整理,并按照归档制度进行归档,反映了单位在卫生管理工作的活动历程,不仅具有现实的使用价值,还具有长期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查考和历史凭证等作用。

2卫生管理制度

监督单位的卫生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卫生监督管理制度的制订和落实,还包括组织管理机构与卫生监督管理人员的设置、职工健康检查和卫生监督知识培训等方面资料。根据其管理的全部内容及项目,确定资料归入卫生监督档案。而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是单位落实上级布置任务的基本前提,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监督单位,应制订相应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还包括党务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效能建设制度、稽查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等。对外则应包括:卫生检查、奖罚等制度与预防食物中毒卫生管理制度、生产车间卫生制度、产品检验制度与产品留样制度、设备清洗消毒制度、检验室工作制度、卫生管理人员监管制度、卫生档案的整理归档及其他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

3管理办法的规定

本局在制定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制订了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主要参考了国家档案法的规定,各个科室都有了档案管理的分工。整理卫生档案一般按如下要求进行整理后归档:

(1)按照不同的内容分类,如制度类、文件类、证件类、卫生监督、监测类、索证类等进行归档。

(2)按照时间顺序分类,将每年的资料按时间先后顺序分类归档。

(3)各类卫生档案应保存3年备查,并根据其重要程度和上级要求,有的资料保存的时间还要更长些。有的要求保存达10~30年。

(4)卫生监督档案整理工作,需要卫生管理人员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卫生管理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并通过编目将其内容与成份揭示出来。

(5)要建立健全文件材料归档制度,把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的要求列入各项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及各科室和人员的岗位职责,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还要注意卫生监督信息的审核[1]。

(6)在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要按规定在第二年初将应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系统整理,由科室负责人审定后归档。专项工作如卫生监督检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卫生质量抽检、专题调查、会议、培训、宣传等重要活动待结束或告一段落时,及时做出总结,及时归档。

第9篇

【关键词】

规范管理;医学科研;档案

基金项目:广西卫生厅自筹科研经费课题(项目编号:桂卫Z2009149)医院科研档案归档在某种程度上档案管理工作可谓是医院各项工作的桥梁与纽带,医学科研档案是医学研究过程和产出的载体,蕴藏着大量的科研成果、科技专利、高新技术、学科建设、科研思想等科研信息,是宝贵的信息资源和无形资产,它是进行科研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1]。在现代科技手段日益普及的今天,档案资源随时都可以转化为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 医学科研档案归档管理的必要性

医院科研档案是在医学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是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实践的真实记录和反映,管好和用好科研档案,对于提高医院科研管理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2]。医学科研档案是医院档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树立档案管理人人有责的观念;认识档案的潜在价值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科研档案管理根据国务院批准颁布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第五章规定:“各单位都要按照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基本原则,根据科技档案必须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的要求,建立健全科技档案工作,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我院办公室严格科研档案的管理,完善科研档案归档的管理制度,定期移交科研档案。

2 医学科研档案规范管理的作用

2.1 科研档案又具备有其自己的特点,做好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之一,就是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兼职档案人员,要使档案完整地保存下来和充分利用,必须科研人员的配合。医院综合档案室档案员要对研究项目形成材料实行全程跟踪,确保材料的齐全、完整,保证科研档案的质量。医学科学研究涉及面广,是个多学科,多门类,多层次的综合性科学体系,它与一般自然科学及生产技术的研究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其独特性[3]。科研项目结题后,科教部的兼职档案员将档案移交到医院综合档案室,由医院专职档案员按照科研档案的归档要求对项目的档案材料进行审核并移交归档。如课题组需借阅项目档案,可以按规定程序向医院综合档案室借阅。科研档案在服务于科研活动、提高医疗水平、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院科研档案的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在医院档案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主要采取两种规范管理:一是分类管理,包括临床、医技科室、职能科室的科技人员管理。二是职称管理,包括主任医(技)师;副主任医(技)师,主治医(技)师。要求担任科研项目的负责人职称一定在中级职称以上。先后建立了科研人员档案、科技成果档案、人才培养档案、科技规划档案等一系列基础资料计算机数据库,逐步完善对科技人员的规范化管理。科研档案不仅是进行科研的重要依据,而且还是科研活动的必要条件。科研档案本身虽有价值性,但其价值的实现必须经过合理的开发,方能有效利用[4]。

2.3 分类 医院科技档案的分类要根据科技档案的性质、内容、特点和相互之间的联系,把科技档案划分成一定的类别,使之能正确反映出产生这些档案的历史条件和工作活动的真实面貌,达到便于保管和充分利用科技档案的目的[5]。

3 出台激励措施,完善激励机制

建立完整的科研档案是科研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我院领导班子充分运用激励手段加强我院的科研管理,不断完善医院科研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使科技兴院形成共识。制定出详实的科技计划。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措施,并以此作为新的效益增长点,增强医院的内涵式发展实力。科学技术的进步要依靠人才的优势,院领导带头搞科研,充分发挥院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把科研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不断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改善科研条件。

3.1 建立健全了“五、三、三”管理机制 即院领导班子为决策层;学术委员会为督导层;科教部为管理层;临床、医技科室为实施层;课题组(人)为攻关层的五层级网络化管理体制。

3.2 采取三种办法规范管理 ①规范化管理科技人才:一是分类管理,包括临床科室、职能科室的科技人员管理;二是学位职称管理,包括医院引进的人才,博士后、博士、硕士等;三是聘约管理,由院长领导的聘约制,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②标准化管理科研设备:资源共享医疗设备,充分发挥医疗设备在医院科研中的共享作用,充分发挥实验中心在科研中的作用,加强人员培训,大型设备上岗证,实行标准化管理;③制度化管理科研工作:先后制定了院学术委员会章程,重点学科管理办法,科研基金管理办法,院青年基金管理办法,科研成果评选条件,人才引进培养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做到科技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清晰,有章可循。

3.3 实行“三倾斜”强化激励手段 ①“政策上倾斜”制定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科技兴院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②设立了科研成果奖、新技术、新项目奖、学术论文奖、科研课题中标奖、科技拔尖人才奖、科技兴院优胜集体奖,每年评审一次并召开每年度的科技表彰大会;③“奖金上倾斜”每年从医院收入总额中提取1%作为科研教学基金[6]。

由于激励措施的出台,大大的提高了临床医师做科研,写文章的积极性。所以,科研档案兼职人员,平时应注意档案的分类管理及收集,归档材料的完整性。积极帮助临床将科研资料全面完整地收集、分类、整理直至归档。在我院科研档案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农村卫生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科学基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专项),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科技攻关与新产品试剂、科技创新能力与条件建设);广西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卫生厅自筹科研经费课题、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院内青年基金课题等类型。在日常的科研管理工作中对各种管理性文件,如各种有关的卫生科研法规、医院内部的有关规定、制度、红头文件、协议书等等有关科研管理工作及科研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有价值的及原始的各类文件材料都是科研档案管理收集的范畴内容[1]。

按照《档案法》的规定,严格执行借阅制度。管理和运用好医学科研档案,对提高医院科研水平、促进医院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胡桂周,刘瑾.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的探讨.医学信息,2007,20(10):1785-1788.

[2] ,项滨.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创新的思考.中国医院管理,2007,11(2).

[3] 胡琴琴.医学科研档案的特点及其管理.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5(5):266-267.

[4] 韩秀明,刘艳君.科研档案在科研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24(8):642-643.

第10篇

以《档案法》和《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为指针,认真贯彻实施《常熟市教育系统学校归档办法》,围绕学校“团结一致谋改革、凝心聚力求质量”的工作重点,强化率先、竞争、责任、效率、质量意识,运用新的档案管理软件加强学校档案工作的管理,力求为学校教育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二、工作目标、任务:

以《档案法》颁布为契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增强全校教职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档案意识,强化行政执法的力度,提高全员执法的自觉性,推动学校档案工作向高标准持续发展。

1.组织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档案管理网络人员认真学习《档案法》,参照苏州市档案局学习、宣传、贯彻《苏州市档案管理办法》活动实施方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宣传、学习和落实。

2.在认真学习、贯彻《苏州市档案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政治学习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宣传、学习,通过印发宣传材料、做档案知识测试卷,提高法制意识和档案意识。

3.按照《常熟市教育系统学校归档办法》收集好各处、室、组等部门所形成的文件、材料,按分类方案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装合,并在今年8月底,完成年度各种档案资料的立卷工作,写好立卷说明及签定报告。

4.做好档案台帐,对各项内容认真填写,为迎接一年一度的档案法规性检查作好准备。

5.及时收取、处理各类文档资料,为学校提供优质服务。

6.配合学校做好各类评估、评审、考核工作。

7.根据学校发展情况,及时做好资料的汇编、索引的延续工作,为学校扩大社会效益。

三、工作安排:

第一季度:

1.制订学校年工作计划

2.收集本校年各科室所形成的文件、材料

3.做好本校新年度的文书处理工作

第二季度:

1.整理本校年文件资料,按《常熟市教育系统学校归档办法》规定做好装订、分类、排列、编号、装合工作,确保门类齐全,完成立卷任务

2.参加教育系统开展的档案法制宣传周活动

3.检查本校档案保管情况,如有不到位之处,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处理

第三季度:

1.做好本校档案编制专题汇编及索引的延续工作

2.做好局档案室、协作组来校年度检查的准备工作

3.做好年度安全检查工作,迎接局档案室对本校档案安全情况的考核

第四季度:

1.收集本校各室所形成的文件、材料

第11篇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财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目前,会计委派制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有的会计核算中心没有或未及时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不符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6条明确指出,“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结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形成的会计档案是委托单位委托被委托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而形成的,尽管会计档案的实体由于保管单位的变更而变更,但其所有权仍是委托单位,属于委托单位全宗的一个门类,应当保持一个单位全宗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二是纸质会计档案与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档案没有同步归档。会计工作由传统的手工记账形式到运用电子计算机形式记账,会计核算形式发生了变化,财政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第四章第7条明确指出:“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45条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有关电子数据、会计软件资料等应当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然而实际工作中,会计委派制核算的地区或部门,基本都实行了电算化会计,形成的大量磁介质会计档案都保存在会计核算中心,即便是定期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的核算中心,也只移交纸质会计档案。

三是会计工作与会计档案管理脱节。会计档案是会计核算的产物,它产生于会计业务工作之中,是会计工作的延伸,也是会计工作的终结。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委派制管理下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非常熟练,经常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和学习,但对档案知识,特别是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标准知之甚少,也没有参加过会计档案管理的培训与学习。各单位普遍重会计业务,轻会计档案管理。在各单位制定的会计制度中突出强调了会计业务,却忽视了制定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把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纳入会计人员岗位职责中。在会计人员上岗前,没有邀请档案专业人员讲授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造成会计档案整理质量不高,封面内容填写不全,装订不整齐,有的分类、排列不规范,无目录等现象,使整理出的会计档案没有达到规范化标准,更谈不上科学管理。

四是财政部门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由于会计委派制是近些年来新型的管理模式,其业务主要接受同级财政部门的监管。然而从其成立至今,无论财政部门还是档案部门都没有对新管理模式下会计档案的管理作出具体的要求和规定,档案部门也没有主动地介入其中进行业务指导与监督。财政部门只强调会计业务规范与否,而对会计档案规范与否少有问津,使会计委派制下的会计档案基本属于“失控”状态。

五是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势必造成管理无章可循。不少会计核算中心并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等制度,对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整理标准,移交等问题没有作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定。只突出强调了会计业务工作,忽视了会计档案管理,没有把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纳入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中,也没有配备专人管理会计档案。

针对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给会计档案管理带来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强化以下方面工作:

一要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理顺会计档案管理体制。实行委派制管理的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照《档案法》、《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明确会计档案的所有权是委托单位,将委托单位的会计档案整理规范,在核算中心暂保管一年,期满后编制会计档案的案卷目录,连同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和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会计档案,向委托单位的档案机构移交。

二要加强会计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会计档案的案卷质量。会计人员是会计档案整理的第一责任人。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练程度,决定了会计档案案卷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将会计档案管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岗前培训,从会计档案整理的基础业务学起,使其熟练掌握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而从源头上做好会计档案的整理规范工作。

三要让财政部门与档案部门共同加大对新会计管理体制下形成的会计档案的监管。结合实际,联合制定包含新会计体制下会计档案工作内容的《会计档案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会计档案的分类、组卷、排列、编页、案卷目录、装订、移交等操作规程。在各项会计业务工作检查中,将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纳入其中,加大对会计工作整体性和连续性的检查与监督。

四要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手续。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地区和部门,除了建立会计档案立卷、归档、安全、保密等管理制度外,还应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并结合实际,制定出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分类大纲、保管期限表、移交时间等,确保会计档案收集的齐全完整。在向委托单位移交档案时,交接双方的监交人、会计、报账员、档案员应同时办理交接手续,加盖公章,清点会计档案是否齐全完整、账目相符,案卷整理质量是否规范。交接凭据应一式三份,双方单位各自保留一份,存档一份。 转贴于

第12篇

档案法律,包括《档案法》和其他法律中涉及档案的规定。如《刑法》第329条;《会计法》第23条;《野生动物保护法》第15条;《矿产资源法》第14条;《森林法》第14条等。

档案行政法规,包括《档案法实施办法》、《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等3件。散见在其他行政法规中的有关档案法律关系的条款也属于档案行政法规的范畴,如《婚姻登记条例》第四章;《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17条和59条等。

地方性档案法规,目前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了地方性档案法规。长春、沈阳、青岛、宁波、武汉、济南、深圳等17个较大的城市也颁布了地方性档案法规20件。

档案规章,包括国务院部门档案规章和地方政府档案规章,目前国家档案局单独或以国家档案局为主与有关部委联合制发的现行有效的规章有20件,3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经济特区)地方政府颁发的档案规章有59件。另据不完全统计,国务院其他部门制定有专门档案管理方面的规章(含规范性文件)50余件。

以上这些档案法律、法规和规章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执法依据。

2007年国家档案局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的部署开展了系统的规章清理工作,并于2007年12月5日了废止规章目录和现行有效规章目录。

附:由国家档案局以及以国家档案局为主与有关部委(局)联合的现行有效规章目录和废止规章目录。

现行有效规章目录

1.档案馆工作通则(1983年)

2.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1986年)

3.开发利用科学技术档案信息资源暂行办法(1988年)

4.国家档案局关于档案期刊、书籍及音像制品管理暂行办法(1989年)

5.档案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1990年)

6.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1991年)

7.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1991年)

8.外国组织和个人利用我国档案试行办法(1991年)

9.档案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1992年)

10 .开发利用科技档案所创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的规定(试行)(1994年)

11 .开发区档案管理暂行规定(1995年)

12.城市建设档案归属与流向暂行办法(1997年)

13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登记办法(1997年)

14 .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1997年)

15 .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1998年)

16 .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1998年)

17 .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2000年)

18 .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

19 .档案行政许可程序规定(2005年)

20 .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2006年)

废止规章目录

1.档案库房技术管理暂行规定(1987年)

2.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三项费用使用管理办法(1989年)

3.建设项目(工程)档案验收办法(1992年)

4.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1996年)

5.关于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的暂行规定(1996年)

6.乡镇企业档案管理办法(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