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7: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德育示范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听送教下乡专家示范课心得体会
2019年10月,我参加了县送教下乡的活动,历时两天,听了三位专家讲授的示范课和两位专家的专题报告,专家们精心准备,奉献出一场场精彩的表演,老师们参与性高并积极与专家互动交流,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我从中也获益匪浅,从几位专家的示范课中我学到了以下几点:
课前精心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们确立课题内容后,要围绕课题内容进行充分准备,才能让课堂素材、教学手段多样化,在课堂中老师教的轻松学生才能学得快乐。三位专家在课前就做了充分准备,李维贵老师从幻灯片制作、教案编制、学生分组、器材准备等在课前做了大量工作,才使课堂流畅完整,施培相老师同样也费尽心思做了精心准备,为了使光路明显,在水中加适量奶粉、在空气中喷清新剂等,使光沿直线传播更加明显,增强演示的直观性,李涛老师的导学案在平时也化费很多心思设计,重基础,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重难点突出,学生完成导学案就能掌握本节知识。这些准备工作教师投入大量心血,除了有很强的敬业精神,还有平时积累的丰富经验。总之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准备很多素材。
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学生是祖国的花骨朵,是祖国的未来,从小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教师就是教育的最前线,在课堂中不光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职责是育人。三位专家在授课中就很好渗透了德育教育,李维贵老师利用视频展示国庆烟火的盛大场景,展示祖国强盛的画面,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教育学生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施培相老师对于皮影戏的讲述,鼓励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李涛老师利用分组抢答方式授课,对于优胜组发小国旗进行鼓励。从专家的课堂中我们看到了德育教育随时都能进行,不是做不到,只是我们平时忽略了。
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时处处留意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做好收集整理,便于课堂使用,丰富教学资源。李维贵老师在课堂中展示了很多素材,都是外出游玩、上网过程中收集的,既培养了个人兴趣,也为教学带来了便利,李涛、施培相老师也注重平时积累,他们利用小制作作品丰富课堂内容,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小孔成像装置、电压表模型在课堂教学中就派上了用场,小制作解决大问题。
所以,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就得在平时大量付出,收集整理相关素材,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使课堂丰富有趣,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爱学、乐学,并能学以致用,才能成为高效课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学习“二期课改”,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教学方式创新,形成与“二期课改”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初步形成学生主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局面,使学校的教学质量上一个新的平台。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学习“二期课改”,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2、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3、大力推进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4、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发挥好年级组长的协调功能。
5、积极探索牛津英语的教学模式,积累经验。
6、切实做好新教师的培养工作,建立“师徒制”,为新教师架设舞台,创造机会,迅速成长。
7、积极开展教学评比活动。
8、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到“老年教师模范,中年教师示范,青年教师规范”。
三、主要工作
1、备课做到“四个有”,即“脑中有大纲,胸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目中有学生”。教案中充分展示教师如何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2、课堂教学做到“四个一点”,即“微笑和激励多一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具体一点;让学生施展才能的面广一点;给学生灵活安排的时间有一点”。
3、批改作业要有激励性评价机制,且有所创新,在作业布置和批改中体现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最佳发展。
4、加强教师上课的组织管理意识和提高组织管理能力。
5、加强命题研究,建立“月考”制度,单元测试要列“双向”细目标,进行两次测试,第二次为矫正测试。
6、举办研究性专题公开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研究)。
7、实施新教师“一二三培养工程”,即“一年基本规范,二年站稳讲台,三年教有所长”。
8、抓好牛津英语教学工作,音标教学、词汇教学要有计划、重落实,教法衔接,语文阅读课、作文教学要有计划、重修改,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9、重视和加强初三毕业班教学工作,成立初三领导小组。
10、运转教学监控机制,做到每月一次抽查、交流备课笔记。教研活动、备课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逐步走向规范化、人性化轨道;每月一次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列会。
11、积极探索分层教学新模式,让“快班,慢班”得到和谐的发展。
12、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以研促教。
13、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搞好“拉差补缺”工作。
14、及时做好资料归档工作。
四、具体安排
9月份:
1、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
2、学生座谈会。
3、“月考”。
4、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上交工作计划。
5、教研组活动。
6、备课组活动。
7、抽查备课教案。
8、区合格教研组验收。
9、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
10、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例会。
11、第二课堂启动。
12、秋季运动会筹备。
10月份:
1、召开运动会。
2、备课组、教研组活动。
3、教学评优推选工作。
4、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观摩课、示范课、展示课)。
5、期中考试安排工作。
6、新教师培训。
7、 “月考”。
8、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例会。
9、教案交流。
10、学生座谈会。
11、成立初三领导小组,初三主课教师会议。
11月份:
1、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学科平衡工作。
3、学生座谈会。
4、家长会。
5、“月考”。
6、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7、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例会。
8、分层教学研究。
9、抽查教案。
10、初三主课教师会议
12月份:
1、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2、新教师教学活动(亮相课)。
3、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4、“月考”。
5、学生座谈会。
6、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例会。
7、抽查教案。
8、教师座谈会。
1月份:
1、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2、期末考试工作安排。
3、撰写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总结。
4、上交教案、教研组记录、备课组记录、听课记录。
“‘教室’就是一副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新教育就是开发卓越课程,缔造完美教室,书写生命传奇。师生生命的成长才是新教育的最高目标,新教育是为了帮助每一个人,新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帮助孩子成为最幸福完整的人。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要让每一个生命真正地在教室中开出一朵花,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是考考考和分分分。”这是“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对新教育含义的解读。为了探索让学生幸福成长的教育模式,2012年9月分,我在任职的任城区实验小学开始了新教育的实验和探索。
“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曾说,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中,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就是重要的一项。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就是卓越。为实现这一核心理念,我们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把加强集体备课和集体研讨作为构建理想课堂的两大支撑。集体备课采取“一天一碰头、一课一交流、一周一集中、一步一反思”的模式,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作业训练量,实现学案、课件、教学设计的二次研发资源共享;集体研讨做到了课前研究、课堂观摩、课后研讨三落实。教学上,实行“预习质疑、小组交流、学案点拨、练习反馈,拓展延伸”的“五步”教学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变讲堂为学堂,提高教学的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打造活力、智慧课堂。这种课堂构建落实了推行集体备课的“电子教案”、集体研讨的“导学案”、学生“二四”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三个推行”。这种在教学改革上的突破,获得了上级教育业务部门的认可,今年4月份,我校顺利通过全省教学示范校的验收,被山东省教育厅、省教研室授予省级教学示范校的荣誉称号。
除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我校还实施了阳光大课堂活动,专门在每周三下午开设选修课,选修课程为我校教师自己研发的德育类、传统文化类、体育类、艺术类和技能类的校本课程,共32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修爱好的课程。这些校本课程的开设不仅让学生们的知识面得以拓宽,也给学校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办特色学校的机遇。为了使校本课程顺利实施,我校成立了以我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组成了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以及家长代表、社区相关人士等共同参与的课程审定委员会,具体负责实验工作的决策、协调、组织、保障和评价工作。并组织了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研究能力的教师担任研发组成员,开展课程研究、负责教案(教材)编写工作。为了使研发小组的教师少走一些弯路,我们开展了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活动,并自定了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通过学习和培训,初步同意了研发小组成员的认识,明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要在活动课、第二课堂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发展;开发的内容要注重与学校特色相结合,与学生生存的人文环境相结合,与教师的个性特长、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
经过反复研究,研发小组确定校本课程内容总体目标为“以规范学生良好行为为载体,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在具体内容方面,确定了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充分考虑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淡化校本课程的学科性,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感受和体验,达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目前,研发小组已编写了环保教育课程教材《只有一个地球》、《幼儿环保行为规范》;生命意识课程教材《在绿荫下成长》;传统课程教材《论语》、《弟子规》和《中华经典诵读》’晨诵课程教材《书香诗韵》;学生家长课程教材《与子女同行》;社会实践课程教材《中国苗木之乡――济宁李营》;体育、艺术课程教材《篮球》、《乒乓球》、《足球》、《书法》、《国画》、《健美操》、《跆拳道》等。通过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和重建,在保证国家课程质量的前提下,该校逐步压缩国家课程时间、空间,开设并增大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空间。截至目前,我校已相继开设了“德育、拓展、体育、艺术和技能”五大类50门校本课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研发、实施到印刷校本课程完全由区政府拨款,所有教材都免费提供给学生使用。5月14日,我校作为全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暨教学示范工作会议的示范点,吸引了全市200多名校长、骨干教师前来观摩。此后,中区、邹城、兖州等县区的学校纷纷组织教师前来参观学习。
此外,抓好晨诵、午读、暮省、间听、路背、一展示,使其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我校营造书香校园的重要举措。通过每天20分钟的晨诵、20分钟的午读、课间播放诗歌欣赏、放学路队背诵古诗词、每周班级轮流展示诵读,在长时间的坚持中,阅读已经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为了给学生诵读提供好的素材,我校编印了供学生阅读的《三百工程》和晨诵课程。其中,晨诵课程以年级为单位,低年级以童谣童诗为主,中高年级以现代诗歌为主;午读以师生共读整本书为主,开展了文学阅读和主题阅读;低年级暮省主要是写绘,中、高年级则以日记随笔为主,这些都有效促进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为了让学生们有充分的锻炼时间,我们还开展了“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把眼保健操、韵律操、跆拳道操三项运动和班级特色运动相结合,形成了“3+1”特色体育活动模式,保证了学生每天运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学校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开展兴趣体育活动,并在学校成立了市级乒乓球俱乐部。在今年全区中小学乒乓球比赛中,我校参赛学生夺得了所有项目的冠军。每年的三月,是我校的体育节,十二月是冬季长跑月,进一步强化了学生体育运动,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在今年全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取得小学组的冠军,并打破了小学组五项记录。
一、学生教育:
1、学习贯彻《思想道德》,观看教育光盘;
2、确定个人劳动实践岗;
3、搞好期中操评量化及考核;
4、表彰10月份文明学生标兵;
5、安全、法制教育;
6、举办手抄报和网页设计竞赛。
二、班主任工作:
1、青年班主任积极参加主题班会创优活动,(完成班会方案和课件);
2、做好期中后的稳定和小结工作;
3、组织好班委选举或改选工作;
4、组织好期中学生操行评定量化工作;
5、完成学校交办的各项临时性任务。
《手册》重点检查:月计划、班校会、家访、学生社团活动、记事等部分。
三、年级组工作:
做好年级期中总结分析工作;
组织一次本年级的家长学校授课活动(交一份教案);
完成学校交办的各项工作及临时性任务。
四、教育处工作:
1、组织好学生操评、考核、入冬前的安全教育;
2、组织好创优主题班会的听课、评比工作;
3、做好期中前文明班级评比情况的小结工作;
4、组织好手抄报及网页设计制作竞赛;
5、完成处内及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为重要目标,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纪律教育,积极推进德育现代化工程建设,围绕上级工作部署和学校工作计划,以德治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以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合格学生为目标,强化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五爱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特别是行为规范的养成性教育,认真探索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加强班级年级的管理,努力提高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我校德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工作总目标:
1.加强道德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评选“文明规范学生”、“文明班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活动,以点带面,继续推进中学生行为规范建设,使广大同学明确道德规范,培养道德行为,增强道德修养,学会道德评价。
2.加强法制纪律安全教育,各项教育活动做到制度化、阵地化、社会化,确保在校学生安全无重大事故和违法犯罪。
3.建好学校、社会、家庭这一强有力的德育网络。
4.完成校园文化环境布置,增强育人氛围。
5.在各项德育活动中争先创优,争取优秀成绩。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严格德育常规管理,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促进良好的卫生习惯。
1.认真扎实地搞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广大同学人人明确道德规范,各班制订出文明公约,要求做到:平时不说脏话,不打架骂人,不欺侮弱小学生,不迟到早退,不旷课逃学,不乱抛果壳纸屑,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化妆不戴首饰,不吸烟喝酒,不抄作业考试不作弊,不看不听非法出版物和音像制品,远离网吧。在同学之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照规范检查自身和班内、有哪些不文明行为。根据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意见。提出具体措施,对普通性问题学校组织集中整顿,同时,树立文明行为示范学生、示范班等榜样,起示范带头作用。
2、加强监督检查评比机制,平时由团委、学生会组织文明监督岗,进行值勤,政教处组织人员进行每日的常规检查和不定期的检查,评选“卫生红旗班”
3、加大法制教育力度,预防和杜绝学生违法犯罪。 经常与镇综治办、派出所、法制副校长联系,聘请有关人员进行法制教育报告,组织观看爱国主义题材影片。
4、坚持正面引导,杜绝体罚、变相体罚,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有体罚现象实行考核评优一票否决制。
(二)、以“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学校”为重点,坚持搞好“阵地育人工程”。
1、围绕学校的工作重点,定期办好宣传栏。
2、、继续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搞好升旗仪式,坚持开展好“国旗班”活动。
3、定期检查各班的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并配合其他处室做好学校的文化建设,
(三)、以“创建十无文明班级,培养合格学生”为重点的课堂主渠道的“课堂育人工程”。
1、按计划、按要求认真备好班会课。
2、要按时上好班会,其他课不得占用。
3、要不定期的检查班会情况,
4、本学校期主题班会的主要内容:
(1)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行为规范教育。传统礼仪教育
(3)法制教育。
关键词:职业素养;德育;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学生管理难已是不争的事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尤为突出。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其职业教育的特性更加显著,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除了日常的管理工作之外,更加要注重职业素养的培育,注重职业道德的建立与职业能力的养成,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试图构建出一种系统开放的德育工作实践模式,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将德育的触角延伸到实践中来,延伸到校企融合中来,将实践贯穿德育工作知、情、意、行的全过程。
一、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德育工作新思考与探索
1.创新“知”的德育内容——以实践学分为平台,推行“显性+隐性”学生德育课程,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大力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设立“岗证课一体”的德育显性课程。建立思想政治课、就业指导课“、力道”课、德育课、学生工作实践学分、劳动实践课程学分于一体的德育显性课程体系。对于未达到学分的学生辅导员要进行预警提醒,纳入学分的毕业资格审查范围之内。其中劳动实践学分中的学生参与宿舍区域的劳动实践纳入社区管理“自我服务”的基本内容,由社区管理服务中心考核实践效果,按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奖惩处理,不需要重复登记和审核学时、学分。设立融“指导、实践、养成”为一体的德育隐形课程。德育隐形课程包括养成体系课程与实践体系课程两个方面,其中养成体系课程为诚信银行管理、学业预警管理、学生创新项目等。实践体系则包括大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大学生新闻中心、大学生督导中心、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心、大学生形象指导中心等。通过融合指导、实践、养成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提升,帮助学生在知、情、意、行诸方面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2.重视“情”的桥梁作用——以企业文化为核心,实现校企文化融合,以境育“情”,打造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相结合的文化校园创设良好情境,以境育情。发挥企业办学优势,把企业文化深度融入校园文化,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实训等环节,使之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道德与职业人文素质。通过校企合作等渠道,开展丰富的职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激发学生职业兴趣,引导学生精研专业技能,最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能够积极主动地就业、创业。构建独具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以培养“技高品端”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使之成为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规范,并内化成为共同价值取向和行动指南。建设职业熏陶体验的物质文化。开展好校园内部文化墙、杰出校友墙、优秀实习教师墙、实习学生照片墙及专业文化长廊等建设。注重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将团队合作、务实执行、乐于奉献、勤于钻研等职业品质要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认真落实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实训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在日常德育中,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校外实训、社会实践、模拟企业情景等途径和载体,以实践体验式的教育形式实现校企文化融合的潜移默化。比如,大一新生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参加优秀企业家校友讲座;大二学生模拟职业面试、职业技能竞赛;大三学生开展学习成果展和创业计划大赛以加深学生职业体验。在教学中,注重结合学生的职业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同时推行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素质拓展证书三证制度,形成职业道德常规化教育体系。3.增强“意”的自律性——以“诚信银行”为载体,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行为养成与考核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构建一个可视、可控、可持续改进的开放系统。全程记录学生在校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学校员工、学生家长、用工单位的信息共享,充分利用育人资源;多点采集学生信息,形成信息终端(辅导员),全员参与,形成工作责任主体明确的格局。收集来自专业教师、辅导员、学工处、保卫处、后勤集团、宿管中心、学生社团、实践企业等多个评价主体的信息,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信息,发现学生的问题,能更有针对性地、更细致地开展工作,帮助学生顺利成长。对学生进行量化的行为养成与考核。将学生行为养成管理平台,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求从学生一入校就为每个学生建立各项教育管理规范,并将学生在校的所有表现、取得成绩详细地记录在信息平台,给予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全方位的关照,促进学生培养受用一生的良好素质,为学生提供可以终身受益的财富。建立并利用“大数据”,在学校时空范围内覆盖全体学生和贯穿学生三年,通过组合、比照能表达学生状态特征的数据,为学生制订和实施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利用“大数据”解析学生个性。老师通过查看学生电子信息档案能够解析学生个性,为更充分地了解学生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管理打下基础。通过系统中的学生工作实时数据通过平台中的数据,管理者们能够通过监控内容看到学院学生情况及学业情况管理、行为养成管理、成长成才服务等数据,通过以上数据,管理者能够制订和实施个性化的管理方案。4.强化“行”的实践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推进“为人民服务工程”,实现学生知行合一,培育出德技双馨的现代职业人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加入人才培养方案、教案,走进课堂、学生活动、学生头脑。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进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共增设8个学时的为人民服务思想专题教育内容。第二,进教案。编好《为人民服务思想专题教案》,做好多媒体教学课件,其中包括PPT课件、案例库、视频库等。第三,进课堂。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从听、说、看、读、写、察6条路径开展为人民服务思想专题教学,教学时数为8学时。第四,进学生活动。组建“为人民服务部”,通过打造学生系列品牌活动,使为人民服务思想进入学生活动。采取社团化运作模式,打造“为人民服务工程”学生系列品牌活动。建立“为人民服务部”,打造四大品牌学生活动:“我的中国梦“”志愿者之校”“科技进社区”“青春三下乡”。实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采取社团化运作模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为人民服务精神内涵在广大学生参加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入耳”“入脑”“入心”“入行”,实现以活动教育人、以活动鼓舞人、以活动引导人的目的,打造校园公益服务品牌项目。第五,进学生头脑。将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贯穿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使为人民服务思想深深植根于学生头脑。
二、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德育工作新思考
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为了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努力培养基础扎实,技能过硬,素质优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以项目建设推进构建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一是推进奉献意识培养和文明行为养成的“为人民服务”工程。主要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主题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感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同时,加强礼仪教育,服务教育,提升学生文明意识,倡导奉献精神。二是推进宿舍治安整治与宿舍文化创建的“宿舍6S”管理工程。主要是强化宣传,落实巡防联动机制,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提升学生安全意识。针对内务卫生开展“6S”整治活动;抓好宿舍区内党团建设,形成示范引领;以学生宿舍栋区、寝室为单位开展主题活动,做到每学期有不同侧重点,每月有主题活动;开展第三课堂讲座,生活辅导员每月针对所管楼区开办文明修身、形势政策等知识讲座。三是培育学生职业素质与推进学生就业力提升的“职业教育周”工程。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高就业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通过图片资料、视频播放、现场体验、学生技能展示等多种形式,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绩、教育教学成果、毕业生成才典型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等进行展示与宣传,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职业素养与就业的关系。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与咨询,加强就业市场拓展和学生创业力的培养,在新的职教发展形势下再接再厉,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继续走好特色和创新之路。四是建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德育两课程”工程。建立思想政治课、就业指导课、“力道”课、德育课、学生工作实践学分等于一体的德育显性课程体系。对于未达到学分的学生辅导员要进行预警提醒,纳入学分的毕业资格审查范围之内。同时,建立融“指导、实践、养成”一体的德育隐形课程。德育隐形课程包括养成体系课程与实践体系课程两个方面,通过融合指导、实践、养成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五是推进一站式服务的“大学生事务中心”工程。主要是组建大学生素质培育型社团,负责推进学生素质实践课程的开展;实践项目的建设,并对实践成果集中展示,以提升实践课程质量,形成品牌活动;依托CRP平台,对应学院二级部门职能,开展一站式服务,切实增强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作者:钟冲 单位: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英.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德育的创新思考[J].时代教育,2014,(10).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初中教师年度教学工作总结
一、政治思想作为初中社会思品教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教学方针政策,时时处处注意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同。
二、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也是检验教师工作的关键。
一年来,我担任了八年级三个班级的社会思品教育教学工作,借学校搭建的轻负高质平台,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践行课改,具体表现在:
.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参阅各种有益资料,力求深入把握教材,结合学情,编写教案;
.狠抓课堂教学实效。针对八年级学生特点,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讲练结合,抓重点,突破难点;
3.注重课后反馈和反思,针对问题,及时修改教案,修正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业批改及时认真,有的放矢,力求提高学生二次作业的效果;
4.积极参与教研,博采众长,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弥补自身的不足。
三、其他工作这一年来,我还承担了班主任、八年级社会思品备课组长、青蓝工程以及学校工会等相关工作。
.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注重学生德育和思想教育,使___班级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具体见班主任小结),连续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
.备课组长工作踏实有效,使八年级社会思品备课组形成了良好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提高了教育教学实效,也增进了同事之间的友情(具体见备课组长总结);
3.青蓝工程工作,担当师傅,指导培养新教师。
在繁忙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挤出时间,听其课,给予肯定和意见、建议,并上一些示范课,供其揣摩借鉴,提高了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4.工会工作,由于校工会主席生病请长假,学校的工会工作,暂时由我承担。
在校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下,积极开展工会的相关工作和活动,并准备___届六次教代会工作,获得区教育工会的认可。
四、科研工作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积极进行课改,并撰写相关的随笔和论文等。
随笔《领雁振翅会有时》刊登于《秀洲教育》。论文《浅议社会学科问题情境的预设原则》荣获区优秀论文一等奖,刊登于《秀洲教育》。由于踏实努力,热爱教育工作,在__年度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被评为校十佳满意教师。面对崭新的__年,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向德艺双馨式教师迈进!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的和核心,是教育事业的根本所在。高职院校作为高等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重要使命,其德育工作对提高学生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不管以后将来都不可轻视。麻痹了,轻视了,都会出现不可估量的损失。
现代改革和开放,促进和谐与发展创建文明校园,确保安全与稳定。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维护学校和谐稳定的局面。
体育教学,不仅在于育体,而且也在于育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体育教学已经从单纯的生物观逐渐向注重对人的思想和意志品质,智力和能力,态度,情感和完善人格等培养的全面教育观转化。同时,体育教学在对人的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成为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所关心的热门探讨话题。
1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认识和道德行为等方面,可归纳为:
①自国主义教育:热爱党,热爱祖国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学习目的性教育:明确学习目的,把学习提交到对社会的责任感的认识。
③辩证物主义教育:认识体育的科学性,相信和尊重科学锻炼身体的道理。
④组织纪律性教育:自觉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和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的各项规则。
⑤集体主义教育:热爱集体,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增强集体观念,和谐友爱。
⑥文明道德教育:尊重老师、友爱同学、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⑦意志品质教育:勇敢坚毅、竞争进取、吃苦耐劳、自尊自强、自信自制。
⑧爱护公物,热爱劳动教育:爱护体育器材,积极搬放回收器材,打扫体育场地卫生。
2 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2.1 教学内容渗透
体育锻炼运动量大,一些体质弱的学生常不愿参加,体育教师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常能使他们树立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从而自觉刻苦地参加锻炼。体育教学的规范化要求高,操作必须掌控一定的动作要领,教师可以通过提示、示范、讲解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性和行为规范教育。体育教学大多去室外进行,使用器材教具面广,在组织学生搬放,使用运动器材的过程中,能直观而自然地进行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教育。
体育与军事教育,保健教学,心理教学,运动教学,德育教学等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联系性,教师通过团结,严肃,活泼,互助的课堂气氛的创设,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就能取得明显的集体主义教育之功效。体育教材可以结合许多事物以多种形式教学进行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身处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模仿练习和运动,达到身体锻炼情操的目的。
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自觉将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加强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增强体制,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也是体育老师展示自己才华的好时机。
2.2 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根据课的内容、任务、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优化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使其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身体活动意识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提交教育的效益。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育,教师在讲解示范中,主要阐述动作技术的要求和难点。讲清动作技术的完成过程,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面面俱到,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练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造精神,使学生的思想活动在教学中呈现积极状态。又比如,同样是体操队列、队型教材,采用“兵营”式和“观摩、江报、评比”式的俩种组织教学形式,后者符合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结合教学内容德育渗透。学生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如跑、跳、掷、基本体操,游戏、武术、球类等。在这些内容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游戏和球类,因此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最好的捷径之一。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感染力给学生讲解的故事,进行红色革命教育,激励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精神,培养了学生站队快,而又整齐。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
2.3 教师形象和语言渗透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严于律己。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身教胜于言教”。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老师正上课迟到早退,学生有时就会说老师您迟到啦!老师听起来脸就会发烧,感觉很不自在,对学生就严肃不起来,会对学生纪律产生消极影响。树立威信就会降低。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技术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理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为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示范规范—动作标准正确,熟练优美。
教案规范—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仪表规范—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环境规范—场地设计合理优美,教具摆放有序。
行为规范—举止大方,处事得体。
2.4 寓情于教.以情感人的教学渗透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间双边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如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多加鼓励,对生病学生多给温暖,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等手段,会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感情。
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催化下,学生会自觉愉快的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其奋斗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
2.5 教学中用评价鼓励,启发式的渗透
表扬赞美有如学生打了兴奋剂,批评挖苦便可丧失信心,经受挫折的学生在同学面前感到羞愧,没有了上进心和积极性。使表现不错的学生更加勤奋的学习。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突出特点,并及时表扬鼓励与启发。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和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的很好的效果。
通过多年的教学我总结了五种激励法和批评三原则:
五激励法
①兴趣激励法;
②信心激励法;
③自我激励法;
④语言激励法;
⑤榜样激励法;
批评三原则
①不伤害学生的心理和身体;
②言行不粗暴;
③就事论事,不以学生发泄对象,既往不咎。
2.6 事件中的处理渗透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的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篮球比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予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要指出要害,使他们接受批评的同时又提高了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3 结束语
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
关键词:高中数学;说课;要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110
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很多教师的说课不到位,不知道如何去说,摸不透“说课”时应该“说”什么,怎么“说”。笔者针对高中数学浅析说课的要领。
一、“说课”不是复述教案和再现上课过程的“小讲课”
说课稿与教案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不应混为一谈。说课稿是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写成的,说课稿不宜过长。教案是教师备课这个复杂思维过程的总结,体现了“教什么”“怎么教”。说课稿不仅要精确地说出“教”与“学”的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体阐述“我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稿是教案的深化、扩展与完善。
有些教师在说课过程中一直口若悬河,激动万分地给听者“上课”,讲解知识难点、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绍板书等,把讲给学生的东西照搬不误地拿来讲给下面就座的各位评委、同行们听。如果他们准备的内容和课程安排面对的是学生,可能会是一节很成功的示范课。但说课绝不是上课,二者在对象、要求、评价标准以及场合上具有实质性的区别,不能等同对待。
二、“说课”说什么
说课的宗旨是为了追求课的优化,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对备课做出科学的分析和理解,笔者认为说课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说教材
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只有对教材理解透彻,才能制定出较完满的教学方案,说教材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1)教材的内容
说明要说的是什么版本教材里的第几章第几节的什么内容,课题是什么,让听说者心里明白说课人所说的是什么。
(2)教材的地位
说出本课题或章节内容在整个学段、一个学年的教材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作用,是哪些知识的延续,又是为以后学习哪些知识打好基础。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在教学中重视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地认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说教学目标
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提高五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是课程标准的规定,二是单元章节的要求,三是课时教学的任务,四是教学对象的实际。要把这四点结合在一起统盘考虑,再来确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从而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
3. 说学情分析
要考虑到所面向的群体,授课的对象,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的水平,学时学段,年龄特征,性别特点,心理特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4. 说重点与难点
说清楚本课教学内容包含哪些知识点,教材如何展示教学内容的,说出重点和难点,更要说明重点是如何突出的,难点是如何突破的,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什么,采用的手段和理由。
5. 说教法和学法
说明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和“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的道理,其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始终贯彻“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性”的原则,说课者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说学主要说明学生要“怎样学”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者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动意识的;还要讲出教者是怎样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特别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这也将成为我们所有教师教学中的“指挥棒”。不仅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乐学”。
6.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精华、和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必直接照搬教案,不能按教案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要尽可能少用课堂内师生的原话。但关键要说明你在每个环节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什么,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如何安排的。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和谐统一,德育与智育和谐统一。
通常,高中数学教学过程有以下四个环节:(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2)自学指导,探究新知;(3)归纳总结,形成新知;(4)变式练习,巩固新知。
7.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应做到做到:(1)条理清晰;(2)层次明确;(3)示范作用;重点突出;启迪思维
三、“说课”怎样说
在说课中要体现了哪些新课标精神?教学整体思路是在什么教育理论支撑下展开的,也就是教学理论依据;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什么?力求达到什么目的?在实施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各种问题你又如何引导、解决?阐述你处理的理由,通过对内容的处理学生可能在学习中避免了哪些学习障碍,有什么优点等。同时有以下要求:1. 说课整体要流畅,不要作报告式。2. 说课要有层次感,不要面面俱到。3. 说课要自信,要富有激情和个性。
在日益激烈竞争的就业背景下,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经济文化普遍落后的当地人民,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校及教育部门的工作业绩,这种错误的认识加速了当地小学教育“重智轻德”不良现象的形成。学校教师在工作上片面追求小学生学科成绩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中忙于课业的辅导而忽视学科德育的渗透,甚至连品德课也成了主课老师的辅导课,德育专业教育及素养的提升更是无从谈起!以下三个图表充分说明武都城区小学德育现状:
图1数据显示:有66%的学生认为教师只上一节思想品德课,有34%的学生认为经常被主课老师占用,14%的学生认为基本没有上思品课。由此可见,学校德育课程落实普遍不到位, “重智轻德”现象尤为突出!
从图2数据显示,有53%的教师认为部分学生不遵守纪律,有44%的教师认为部分学生厌学。由此可见,教师在学科德育渗透途径中的方法不当,德育效果不理想。
图3数据显示,有60%的教师认为培训有待加强,8%的教师认为没有培训过。由此可见,德育教师在工作中缺乏专业理论的指导, 教师德育素质需要提升。据我考察武都城区小学普遍缺乏专任德育教师,在“重智轻德”教育大环境中,德育教师多数由其他科目的专任教师兼任。
尽管当地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在德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由于当地人文素养及社会不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效果不太理想,跟不上素质教育的步伐。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落实和做好“武都城区小学育德育人工作”,势在必行!就目前武都城区德育现状,让我同时也看到了令人担忧的广大基层教育。我建议重视小学德育,在经济文化素养普遍落后的基层教育中应高度重视品德教育,在育人工作中要“加强德育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与重视学科德育渗透相结合”,走育德育人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教育管理机构及校领导应重视小学生德育工作。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考虑培养高智商的人才;又要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教育还应面向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就应考虑大多数提早步入社会的学生,教会他们学做人显得更重要。学校德育特别是小学德育,具有“全面系统性和时效性”,学生德育应从小抓起。教育学生从小学习良好的仁义道德,从小掌握基本的道德认知技能,从小学会辨别和认知善、恶、美、丑等言行举止。
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学生思想极易受到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如今已出现学生伤害别人、甚至伤害亲人的违法、犯罪行为,还有伤害自身的自杀行为等等层出不穷,真叫人心寒!在经济文化素养普遍落后的基层,小学德育意义远远大于智育,教育管理机构及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小学生德育工作。在思想上要深刻认识到学校育德的重要性,在工作上应以身作责,彻底转变“重智轻德”的做法。
二、教育管理部门及校领导应加强德育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
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培养儿童的道德认识能力,如何加强小学生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成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认为应加强德育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提升学校德育师资力量。在专业德育教师和系统的德育教学条件下,为更好的落实学校育德、育人理念,为“培养儿童的道德认识能力,加强小学生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等德育工作做好智力准备。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包括: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第二,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当地应试教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的现状下,走育德育人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培养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素养、如何加强德育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成为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1、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建立德育监管机制,明确目标,责任到位;并监督学校细化到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中,落实到德育课程安排及班会和少先队活动中。2、学校应落实德育专任教师,开齐、上好品德课,组织开好每次班会,积极开展有教育意义的少先队活动等,以保证学校德育工作有效落实。3、加强德育教师专业素养培训、学习。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应定期组织培训德育专任教师、班主任老师和大队辅导员,开展小学育德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集体学习,提升学校德育师资素养,为建设德育教师专业化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4、学校应开设校本培训,定期集中培训教师师德,动员全员育人与教师榜样示范相结合。通过老师良好的言传身教及榜样示范,教育学生。5、学校定期组织班会课、思品课等公开教学,定期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以促进学校德育教学质量。6、学校务必要求全体师生说普通话,讲礼貌。在文明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出师生和学校的德育风貌。7、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领导应加强德育监管,及时总结评价。注重德育教育的过程性评价与德育素养质量的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细化德育过程监管。8、学校鼓励德育科研工作,加大对有突出贡献者的激励措施。
三、校领导应重视与学科德育渗透相结合。
德育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系统性和实践性。学科教师德育渗透工作具有时效性和说教性。为及时落实学校德育工作,在加强德育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同时,应重视与学科教师德育渗透工作相结合。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怎样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使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很好的时机
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任何一项运动技能的掌握,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付出极大的体力和进行积极的思维。在练习中产生很多的生理性反应,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因而引起一系列心理情感,如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思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去克服一系列的心理障碍。这时教师要有意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怕痛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是锻炼身体的过程,也是培养意志品质的过程。
二、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就是一部很好的教材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有强壮的体魄、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还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达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的过程。为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
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
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至关重要的。
三、德育教育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体育交流中
体育教学不是孤立的,交往性表现较为突出,教学形式常采用的许多集体练习、分组练习等,有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我们要求在教学中大家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尊重对方,讲文明礼貌,虚心向对方学习,树立健康、上进、好学、友爱的观念。特别是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很频繁的。如在广播操教学中,教师先是集体传授,然后是会的同学帮助不会的同学,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方法。在练习中培养了学生互助互学、团结友爱、认真负责的精神,又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四、德育教育在组织游戏和小组竞赛过程中的作用
利用游戏、竞赛的特殊条件和要求,教师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如游戏、接力跑、拔河、球类项目的竞赛中,教师要在讲授技术战术配合时,特别向学生强调全局观念,强调集体力量、互助协作,对不良的行为习惯要及时给予纠正。还要强调在游戏和竞赛过程中,如何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和判罚,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五、德育教育在特殊教材的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技能是通过身体练习形成的。体质的增强是在刻苦锻炼的基础上获得的,思想品德要经过运动过程的磨炼,才能产生质的变化。如:耐久跑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极好的教材,因为耐久跑中的“极点”现象,对学生意志品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还有单杠挂膝摆动上,双杠的前摆直角下,山羊的分腿腾跃。这些项目难度都较大,要想成功完成动作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教师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知道成功得来不易,从而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勇于拼搏的精神。在学生完成练习获得成功时要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在遇到失败和困难时不气馁,树立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
六、德育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和天气突变过程中的作用
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导致时常会遇到突发和天气突变事件。教师要妥善处理,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冬天经常会下大雪,有一次一场大雪停了以后,各班都把本班的环境区的积雪打扫得干干净净。正好我在给一个班上体育课,在游戏过程中有的同学就把乱扔在别的班的环境区内,然后带他们到规定的场地打雪仗、堆雪人。同学玩得不亦乐乎!下课小结时,向全班讲了这件事,让大家讨论。讨论的结果: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自觉维护学校的环境卫生。还有一次在做准备活动时,有位同学摔了一跤,门牙松动还流了很多血,同学们有的扶、有的拿水、有的拿手绢、有的和老师一起把这位同学送到医院。同学之间的友爱、团结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处理完之后,对同学们好的思想行为作了及时的表扬,对不良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如遇刮风、下雨的时候,教师此时要沉着、冷静,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七、体育教学的环境熏陶美的情操
体育教学主要在室外进行,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冬天的寒冷、夏天的炎热、风吹日晒恰恰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考验,能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良好的教学环境,能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激发学生情感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8年10月刊.
[2]《体育心理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3]《教育科学》.2008年2月刊.
关键词: 自立能力 转变教育观念 参与命题
一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标的,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完整的人格的教育。而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加上一张嘴”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讲授。各种各样的考试和铺天盖地的习题集、练习册形成巨大的压力,使他们的身心发展受到制约,阻碍了学生自立能力的形成。只有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用新的教学理念统领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逐步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自立能力。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学生自立能力的前提。“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水平。目前,虽然课改在各地都已开始推行,可来自“应试教育”的阻力仍然很大,尽管大家在理论上看法一致,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依然如故,“说一千道一万,还得看考试的指挥棒”。因此,“重知识传授,轻德育渗透”、“重考试学科,轻非考试学科”、“重知识的灌输,轻创新精神的培养”、“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的问题难以解决,有些教师甚至在教学中“扶着”学生,“牵着”学生,不敢松手。这就偏离了教改方向,违背了教育规律,制约了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也就很难培养出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教师只有转变思想观念,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和各种教学技巧,使自己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课堂教学改革获得成功,培养出适应时展的人才。
(二)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是学生的自立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抓住教学特点,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使教学过程整体得以优化。落后的课堂教学结构不适应教育发展的客观进程,课堂教学效果差,同时制约着学生的智力的发展及自立能力的形成。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符合社会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是时展的要求。许多教师在改革实践中做了大胆尝试,出现了不少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探索,如协同模式、尝试模式、反馈模式、主体模式等,都强调了学生主体的参与及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当然,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要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的活力。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满堂灌及单纯注入式的弊端,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创造精神、自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兴趣。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反思、改进。
(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培养自立能力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师生的解惑交流的场所,应以学生为主体,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的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擅长于知识的接受和模仿,缺少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人的发展必须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状态,他们就不会实现自我发展,只有在活动中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才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参与备课,参与教学活动,参与命题,既加快知识的反馈,又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参与备课。
1.明确目的,培养兴趣。大部分学生以往只习惯于课前将所学内容泛泛地预习一次,不做深层次的研究。现在使学生明确目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并给学生做一些示范。
2.钻研教材,把握整体。钻研教科书是备好课的基础,指导学生认真钻研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掌握新课的知识体系,找出本课所学重点和难点。
3.阅读参考书,拓宽知识面。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参考书,占有丰富的资料,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有助于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编写“教案”。根据新课内容及相关资料理清思路,编写出自己认为较为合理的“教案”,作为与教师一道探索新知识的依据。
5.积极提问,学会质疑。在“备课”中,将自己一时不明的地方,做出标记,暂且放下,在上课中积极提问与教师一道探索,但“不唯书,不唯师”,正如我国宋代教育学家张载说:“学须存疑”,“学则须疑”。
6.把“教案”变为笔记本。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听课内容,对照比较,不足的地方加以修改,使自己的“教案”更加完善。长期坚持下去,经过多次修改、补充、提炼加工而成的“教案”就会成为极好的“笔记本”,是第一手的、最有力的复习资料。复习时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印象深,回忆快,效率高,效果好。
(二)参与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良好教学氛围,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如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要达到的目标、为学生提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创设问题空间,放飞学生的思维与想象、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同时要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使学生在不断反思、总结中获得切身体验。
(三)参与命题。
1.发动学生,激发兴趣。让学生明确自己命题的意义、原则和方法,做一些示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命题的兴趣和责任感。
2.题型不限,自由命题。自由命题不等于放任自流,给学生指出范围,广开思路,挖掘潜力,自设题型,并制定出标准答案,每人各出一份命题。
3.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分小组讨论评议,每个小组再拿出一份较为理想的试题及答案。
4.师生共同审议。师生共同努力,对小组的讨论出的试题择优组合,确定出一份代表全班精华的试题。
一、充分认识示范校创建活动的意义
1、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是保证社会高效运转和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必要条件,符合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党的*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开展示范校创建活动,就是要进一步提升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整体水平,推动学校在全社会更好的发挥基础作用和积极影响。
2、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造就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开展示范校创建活动,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3、开展示范校创建活动,对于规范学校教学活动,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教师基本素质的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4、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逐步提高应用规范化语言文字水平的过程,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过程。开展示范校创建活动,是提高全体教职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贯彻政策法规。
各校要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充分认识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常规管理、纳入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要建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负责学校的示范校创建工作。
2、营造氛围,加大宣传力度。
各校要在学校设置长期性的醒目的宣传标语、标牌;充分利用学校校园内的宣传栏和各班教室的板报,宣传普及普通话和规范语言文字的重大意义,介绍规范语言文字的相关知识,创设规范语言文字的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在学生中成立规范语言文字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坚持开展活动。①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利用编发宣传材料、广播、推普宣传周等多种形式,在校内外宣传推广普通话、用规范字的重要性。②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对学校附近的社会用字进行检查和监督。③利用业余时间,
对校内用字(包括各种指示牌、标志牌、标语、学校公文、校刊、教案、考试试卷和其他印刷物、电子屏、自制教学软件、教师板书、作业批改、书写评语等等)进行检查监督。对不规范用字、错别字等提出修改意见。
3、落实管理,强化监督检查
认真按照“三纳入一渗透”(把提高师生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之中,纳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本课程体系之中,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之中)的模式,将用语用字目标管理切实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全过程之中。
坚持把语言文字达标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评优和学生评优的重要条件,作为聘任教师必备的资格条件。积极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探索,充分利用小网站,开辟专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介绍普通话规范知识,汉字规范知识;学校创建示范校活动实施方案及有关要求和安排等等。
规范档案管理。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文件、资料、计划、总结以及相关的教案、作业、检查记录等等,要全部及时入档,并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加强教师的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考核,面向全体教师继续开设“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知识讲座,每学期期末进行考核。
4、强化培训,提高普及程度。
加强普通话口语教学和汉字书写教学。学校所有课程必须使用普通话授课,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教学语言。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强化口语教学和写字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普通话口语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分辨其识字范围内的规范字和不规范字的能力,训练学生正确书写汉字,使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普遍提高,确保毕业前98%以上的学生普通话水平达到新课程标准对说、读的要求。
凡是一九五四年一月一日以后出生的教职工,必须参加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并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其中,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要达到二级甲等以上;非语文教师和职员要达到二级乙等以上。不达标或未参加培训测试的教职工,首先参加培训,然后再进行测试。学校鼓励教职工参加更高等级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年6月底以前,确保我区学校适龄教师100%参加培训和测试且达标。
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学校的所有集体活动、各种集会、公务活动、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各种交流沟通,全部使用普通话。并通过教师和学生向社会、家庭辐射渗透,带动影响社会、家庭普通话的普及与提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普通话口语实践活动,活动组织力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活泼生动,以培养学生普通话口语能力和兴趣。积极开展推普周宣传活动。
5、净化环境,规范校园用字。
全面检查学校的公文材料、校刊、印章、名称牌、标志牌、指示牌、标语、电子屏幕、橱窗等用字是否规范并建立健全长期检查机制。
全面检查各班教室(墙报等)、教师课上(板书)、课下(批改作业、评语)、学生试卷及其他印刷物、自制教学软件、网络等用字是否规范并建立健全长期检查机制。
确保校园内用语用字规范化。
三、总体要求
1、落实任务明确职责
各校都要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工作,大力提高校园语言文明程度。创建工作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校全体教职员工积极行动、通力合作,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全面工作由校长负总责,各相关人员负责各部门的具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