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基建管理制度

基建管理制度

时间:2023-06-05 09:57: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基建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基建管理制度

第1篇

1 基建工作中的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

医院基建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多种专业的综合管理,它的规律性表现在它必须依照程序化,规范化进行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医院基建管理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通过规章制度使得事有人管、活有人干、人尽其责,建立多项周密的管理制度,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工作的学习,进一步加强了制度化建设,为基建管理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其次,通过规范基建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职责和行为,加大对基建工作的规范管理,要求各科室,各职能部门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做到层层检查落实,不相推诿,明确各科室的责任范围,各科室的各项工作也须要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定岗定责,同时也需要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协作。最后,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基建工作的程序化管理,基建工程从征地报建审批设计施工使用维修等阶段是一个严谨的程序化过程,甚或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一定的工作程序。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基建工程管理者都必须依法办事,依照程序办事,程序化管理必须树立和加强预测管理理念,在成本、资源、市场等多方面纳入现代管理的意识,使得基建工作的管理体现出前瞻性和超越性,使得建筑单体让患者和家属感受出温馨的内涵,在诊治过程中体验到优越又便捷的现代气息。

基建管理工作还必须注意工作中的流程化管理,流程化体现在对各工作工序的交接、衔接、延续等具体工作实施环节中,我们在工作中曾经走过类似于边设计、边施工、边筹资等这种基建管理弯路,这些做法违背了基建管理内在的程序管理规律,是工程项目在成本、投资、设计等环节均出现不同程度缺陷,给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只有坚持流程化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必要浪费,是项目更趋科学合理化。

基建管理工作中还要避免几个误区,一是基建决策的盲目和随意性,工程项目在定项投资决策前是很重要的,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并寻求专家的讨论调查,管理者不可脱离现实,尤其是基建管理领导层切忌盲目决策,如果决策失误了,那会带来经济效益问题,环境影响问题,成本支出问题等将会很大制约医院后勤系统的正常运转;二是控制管理措施不力,多数医院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但在管理制度的执行,检查,监督及实效性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措施和有效方法,容易造成管理无奈的尴尬状况。

2 廉政自律,杜绝基建工作中的腐败行为

基建工作是一个敏感工作,基建管理部门是一个敏感工作部门,因为它涉及了钱、财、物等敏感因素,这就要求基建管理者洁身自好,做好基建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使使腐败行为无扎根的土壤。

要在思想上树立一心为公的思想品德,时刻不要忘记党纪,国法和职业道德对我们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腐败所带来的危害,认识到商业贿赂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通过学习、报告、录像等警示教育,经常性的教育和提醒基建管理者廉政自律,要把奉献意识、服务意识、管理意识贯穿到工作管理的各个环节,从思想源头杜绝腐败行为的溢生。

加强工作的透明度。基建管理层次多,涉及面广,从立项论证,构建,设计,施工,设备等各个环节尤其是招标和材料采购等都容易为商业贿赂提供条件,为腐败创造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在坚持依法严格按照程序办事的前提下,要采取严密、有效的措施来加大基建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我们在工作中采取了决策民主化、实施公平化、监督法制化、责任清晰化等阳光措施,使基建管理工作透明度大为增加,在项目的立项论证方面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在专家论证,调研的基础上做到公开化,使项目从资金、条件、效益等方面都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在设计招标,施工招标以及设备材料招标等方面,在信息、文件制度、队伍考察、设备材料考察、考察报告的确定,队伍及设备的确定等各个环节坚持按计划,按程序办事,使基建监理、审计、纪委、财务、医务等各个部门均有人参与,在重大问题上不迁就,不照顾,公开透明,使腐败行为无立身之处。

3 提高工程质量,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工程质量是基建工作的生命线,医院基建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医疗、科研和职工提供适用、安全、美观、舒适的各类用房及相关的基础设施,检验基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就是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做好工程质量对于发挥工程投资效益,提升基建管理声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2篇

关键词:电力基建;工程管理;问题及原因;思考

引言

近年来,供电企业由于电力基建工程在勘察、设计、施工及验收过程中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方法不科学、部分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资质等弊端,而出现了一系列“豆腐渣”工程及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引起了党和人民的高度重视,根据国务院2号文件和新形势下对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在此,对于优化当今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基建管理体制提出一些新的方案。

1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在基层供电企业的重要性

1.1供电企业电力基建工程的重要性

2008年1月25日,中国南方遭受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造成数以千亿的巨大经济损失让人难忘。其中电力设施直接受到严重破坏,从而导致大面积的铁路运输停运、通讯中断、厂矿停产等,市政和事业单位难以开展工作、居民生活不便。由此可见,电力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而电力基建设施却是电力生产、传输和转换的平台。

1.2电力基建管理和工程质量之间的关系

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的好坏,而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决定了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各基层供电企业作为电力基建工程的建设、管理和经营单位,在电力基建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电力供应的重大责任。基层供电企业的工作目标是全力做好电力供应、为地方经济服务,其前提是保证电力基建工程的质量,其手段是强化电力基建工程的管理。

2、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复杂的,主要表现在:

1)管理体制不健全。由于改革力度不够,旧的管理体制依然运行,健全和完善的管理体制没有确立。

2)基层班组执行能力不高。我国供电企业基层班组执行能力不强,贯彻上级意图是打折扣,作风拖沓、组织涣散,对待安全怀有侥幸心理。导致任务执行不顺。

3)的不正之风的巨大影响。电力基建工程管理要同各种不正之风作长期而艰巨的斗争。电力基建工程的人事、财务管理难度很大,这是因为电力基建工程一般建设资金数额巨大,涉及建设单位多、行业多,工期长、工程量大、子项目多、工作人员多。在不正之风盛行的环境下。一些人经不起诱惑,。

4)管理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在基建工程中一方面是一些管理人员自身不负责任不清整自己的管理职责存在惯性思维抱有侥幸心理法律意识淡薄而使管理成为一句口号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埋下隐患另一方面是管理办法的实施没有到位而导致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

5)管理人员素质不符合专业需求。质量高低取决于管理,而管理职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基建工程管理人员,有的不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和基本索质,缺乏经验,在其位而谋不了其职,给基建工程埋下隐患。

6)奖励机制不够完善。传统的奖励机制由于存在着片面性、单一性、失衡性、平均性、固定性及失察性等弊端,使得管理人员在自身工作及管理员工方面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管里难以实施。

3基层供电企业强化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思考

3.1强化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基本思路

基层供电企业强化基建工程管理,重在分析总结现有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在基建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使基建管理在有条有理、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探索完善高效、可行的管理制度:重在从源头抓起将一切可能的不良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做到狠抓、实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3.2强化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重点

强化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重点:(1)人事任用必须考虑其综合能力是否能胜任相应岗位,强化对管理人员的资质认定。(2)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完善电力基建管理制度,严格按电力基建程序办事,从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始抓起,加强对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与监督。(3)在电力基建工程中严把廉政关。(4)坚决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有关建设招投标的法律、法规、制度等,大力提高招投标的透明度。(5)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认真履行合同条款依照建设法规、相关规范、具体操作规程组织开展工作,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来确保基建工程质量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严格工程质量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6)工程竣工验收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质检标准,编写并归档保存所有验收记录、纪要及相关资料。

3.3完善电力基建工程的管理体制

强化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核心就是加强和完善基建工程的管理体制,其一是认真总结分析现有管理体制存在的不足,二是大胆改革创新。双管齐下,不固步自封。

3.4落实基建管理人员责任制

从管理人员本身入手,通过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通过以往基建工程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的分析增强自己对风险的忧患意识和法制观念。完善责任制度,使各自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3.5 加强对基建工程合同签订、履行的管理

基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而合同恰好是这三者的纽带,因此合同管理在电力基本建设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基建工程的参与单位必须树立有效的法制观念,做到依法经营。签订合同必须在法律的引导下遵循公平自愿的原则。履行合同必须严格遵守合同条款,体现法律的强制性。须对合同签订、合同履行情况及与合同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统计分析,通过检查发现问题,通过分析明确问题的性质、原因、责任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减少和避免合同纠纷,提高合同履约率。

3.6严格时基建管理人员资质认定的措施

基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资质,具有实干精神,能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杜绝纸上谈兵、只说不做现象。在管理人员任命后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核查,严防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等不良之风的滋生。对不具备管理资质的工作人员应立即撤换,对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的人员给予处罚。

3.7严防不良风气的滋生,不断加强廉政建设

通过加强管理,层层把关可以减少不良风气但要将其彻底消灭必须把有效的管理机制与个人价观、法制观相结合。加强对管理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使法制观念、廉洁理念深入人心,从思想上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供电企业只有强化并大胆创新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才能打造精品工程、清白工程.为全力做好电力供应、服务地方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4、优化电力基建工程的具体方案

目前,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存在着以上诸多的问题,电力基建工程的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优化电力基建工程的管理就必须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导向以电气规范建筑行业标准为准绳以认真总结相互借鉴为手段,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基建管理体制。主要的优化方案:

4.1认清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中的问题所在

供电企业强化基建工程管理重在分析总结现有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在基建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使基建管理在有条有理、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探索完善高效、可行的管理制度:重在从源头抓起,将一切可能的不良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做到狠抓、实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4.2加强电力墓建工程管理的重点

1)人事任用必须考虑其综合能力是否能胜任相应岗位,强化对管理人员的资质认定;2)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完善电力基建管理制度严格按电力基建程序办事,从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始抓起,加强对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与监督;3)在电力基建工程中严把廉政关;4)坚决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有关建设招投标的法遵循“公开、律、法规、制度等,大力提高招投标的透明度;5)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认真履行合同条款,依照建设法规、相关规范、具体操作规程组织开展工作,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来确保基建工程质量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严格工程质量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6)工程竣工验收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质检标准,编写并归档保存所有验收记录、纪要及相关资料。

4.3完善电力基建工程的管理体制

加强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核心就是加强和完善基建工程的管理体制。其一是认真总结分析现有管理体制存在的不足;其二是大胆改革创新。

4.4深入贯彻基层班组执行能力落实基建管理人员责任制

加快制度建设,明确班组执行力标准,使班组内部岗位分工明确,历程街接紧密,岗位职责清晰,施工操作规范,质量标准科学。建立强有力的监督考核机制班组作风建设,塑造企业执行文化;提高班组长素养,扫造一流的执行团队。

4.5严防腐败风气的滋生,不断加强廉政建设

通过加强管理,层层把关可以减少不良风气,但要将其彻底消灭必须把有效的管理机制与个人价直观、法制观相结合。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使法制观念、廉洁理念深入人心,从思想上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

4.6严格对基建管理人员资质认定的措施

基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资质,具有实干精神,能把理论和实践丰相结合,杜绝纸上谈兵、只说不做现象。在管理人员任命后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核查,严防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等不良之风的滋生。对不具备管理资质的工作人员应立即撤换,对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的人员给予处罚。

4.7积极推行完善的奖励机制

坚持利效挂钩、整体优化、重点突出、实事求是、多种形式及可持续性等原则,在管理上实行总量控制、刚性管理,在形式上采取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方法,在基础工作上建立配套的管理基础资料,在考核内容上求真求实求效。

第3篇

一、基层央行工程领域采购面临的风险

(一)信用风险,又称道德风险。主要是由于供应商、项目经理人道德缺失而引发的问题和风险,表现在:1.供应商伪造资质、串标、围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施工合同,进场后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随意变更,谋求不当利益。2.项目经理人放弃职业操守,施工方、材料供应商、监理方等项目经理沆瀣一气,合谋损害建设单位利益,谋求个人利益。

(二)市场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经济环境、价格波动、公司经营状况以及转、分包等市场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和风险,表现在:1.价格的波动,宏观经济的影响下,人工、钢筋、商品砼价格等出现较大波动,在普遍使用固定单价合同情况下,极易出现合同双方的扯皮和纠纷。2.施工单位经营出现状况,垫付资金出现问题,致使承诺的人工、主材难以到位,影响工程建设正常施工,延误工期。3.工程的转包和分包引进的供应商不服从现场管理,难以用行政手段对转、分包这类市场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三)法律风险。主要是合同条款、纠纷处置,履约管理等方面未能切实维护人民银行权益引发的问题和风险,表现在:1.合同签订过于草率,信任代替制度,缺少保护人民银行权益的必要条款,致使实际执行过程中面临被动。甚至面临合同欺诈风险,合同签订后,被转手倒卖,或者被骗取预付款,造成合同风险损失。2.缺乏合同纠纷处置措施,面临纠纷,难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3.履约不到位,执行合同过于草率,现场管理缺失,出现工程变更随意,进场材料管理不严,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丧失采购的成果。

二、工程领域采购的风险防范和对策

防范工程领域的采购风险,实现采购预期目标,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基础工作:

(一)认真梳理工程管理流程,建立健全基建管理制度,选好社会中介机构,为基建工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几年,总行在总结多年基建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基建管理、监督、招投标、检查辅导等一系列的制度和办法,基层央行应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按照立项、设计、招标、施工、结算、验收、决算这一程序,进一步梳理工程管理流程,拟定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基建管理制度,重点对基建工程采购的环节进行规范和管理。一是加强社会招投标机构、监理单位、项目管理公司以及外聘专家的管理。在基建工程需要引进“外脑”的情况下,既要借助社会中介的力量帮助基建工程的顺利,又要完善管理制度,并通过招标文件条款、付款方式、奖惩机制等手段规范和约束社会中介的行为,预先防范社会中介的道德风险和职业风险。二是完善基建管理内控制度。梳理工程管理流程,明确基建办、项目管理、招标、监理等单位和工作人员的管理职责,建立责任追究机制,防范基建工程的内控风险。三是慎重开展招投标、监理、项目管理等中介公司的采购工作,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选择好的中介服务公司及外聘专家,通过严格的合同条款和完善的内控机制,加强对中介公司的管理,是基建工程顺利开展的基础。

(二)开展充分的市场调查,慎重选择入围施工单位和供应商,防范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是保证基建工程采购成功的前提。作为工程采购的组织者,应在采购前采取多种方式了解市场,考察潜在供应商,确保基建工程采购的效果。一是走访建设主管单位、规划设计单位、基建市场,听取其它建设单位的意见,主动邀请口碑较好的施工单位参与竞标。二是通过工商管理、商业银行、税务等单位了解施工单位的注册资本、盈利能力、技术水平、公司资质和资金实力等基本情况。三是重点加强对项目管理人的考察,项目管理人是选择施工单位的重要标准,通过走访了解项目管理人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通过信用记录、纳税证明,个人收人证明等了解项目管理人的基本情况,防范项目管理人的风险。

(三)组织施工图会审,认真测算工程量和概算,合理拟定标书条款,努力防范市场风险。一是树立“共赢”的合作理念,拟定标书条款时,相对锁定甲方的成本和乙方的利润,并预设价格波动时甲、乙双方承担的风险,不提过于苛刻的条件,体现甲、乙双方的平等。二是严禁转包、规范分包。标书应预先明确严禁不接受任何理由的工程转包,并严格管理分包行为,加强分包商进场纪律,事先预防分包可能的风险。三是严格按照总行基建管理的制度规定,约定施工单位垫资进场开工,防范企业经营出现状况导致的工程延误。四是科学确定评标标准,根据市场前期考察情况,综合考虑施工单位资质、资金实力、业绩口碑、项目管理人、施工组织方案、工期、价格等多方面因素,科学确定标准、合理分配分值,保证采购的实效。

(四)加强法律审核和履约管理,严格现场管理、工程变更制度,防范工程采购的法律风险。一是实施采购前重点对标书条款进行法律审核,明确双方的法律责任,慎重选择法律纠纷处置方式,保障人民银行的合法权益。二是实施采购后加强对合同条款的法律审核,注意标书和合同的衔接,重点对合同补充条款进行细化和修正,使其更加符合项目的安排。三是加强履约管理。(1)建立合同台账、追踪工程进展和合同执行情况,实时反馈履约信息,出现问题及时做出调整,确保合同序时,完整地执行。(2)加强现场管理,严格项目管理人作息制度和考核制度,督促项目管理人服从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管理,把好现场材料审核关和工程质量关。(3)规范工程变更的申报流程和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工程变更,明确变更最终由总行委派的审价机构确认,防范因变更出现的纠纷,确保合同的正常履行。

作者:秦文炜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在阐述基建工作对高校发展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基建管理和服务对基建工作的规范和促进,提出重视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对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一、高校基础建设对高校发展的作用

高校担负着培养各行业高等人才的重任,历来深受国家、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的重视。但是,高校招生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最基础的就是学校基础设施,如教学场地、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学生活动场所等。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高校基础建设已提前启动,并且规模日益庞大。不能想象,如果到学生入校,仍没有解决住宿或者上课等基本的问题,学校怎么能维持正常教学秩序。2010年河南某高校因学生宿舍楼延期完工,导致新生长达一个月的时间住在教室打地铺,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强烈不满,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和主管部门的干预,对学校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可以说,高校基础建设到位和顺利完成,是高校扩大规模的必要条件,高校基础建设对高校发展具有一票否决权,需要受到高校管理者高度重视和关注。

二、高校基建管理的特点

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是高校为了满足教学和运营的需要所进行的各项目的投资和建设,具体包括很多内容,有教学楼、学生宿舍、图书馆、体育场、学生食堂等。不管是什么项目,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高校基建对工期要求严格,质量影响重大,一般工程预算较大。落实科学预算,实现投资收益,控制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是高校基建工作本身对基建管理提出的要求。

所谓高校基建管理,是对高校基础建设项目和工程进行监督、协调、控制、审查等相关工作,具有与其他管理相比截然不同的特点。首先,与传统管理的自身管理不同,高校基建管理的主体涉及多方面,有高校自身、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有时还涉及到政府主管部门。其次,与以持续稳定的实体为管理对象不同,高校基建管理面对的是相互独立的项目工程,管理是一次性的活动过程。再次,高校基建管理是实现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管理,主要内容是进度、质量和投资。最后,由于基础建设所投入的时间、资金等是不可逆的,所以基建管理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根据基础建设管理的特点,高校基建管理者在基础项目建设期间,要进行投资、质量和进度的控制,落实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安全管理,这是高校基建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关键所在。

三、充分发挥高校基建管理作用的可采取的措施

高校基建管理直接使高校基建工作顺利进行,有效地保障了高校的招生、教学等工作正常开展,是高校发展的基石。但是,因为传统观念将高校基建管理列入后勤管理范畴,并且对基建管理的复杂性和科学性缺乏全面认识,使高校基建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使基础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如拖延工期、开支严重超出预算等现象。充分发挥基建管理的作用,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1、充分发挥基建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

高校基建管理人员代表高校申报基建各项审批工作、与设计方洽谈沟通、与施工方打交道、出面聘请监理对工程质量和进程进行监督,是基建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如果基建管理人员思想素质不过关,则会出现渎职或者是腐败事件;如果基建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欠缺,则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被欺骗、蒙蔽的可能。高校应加强基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专业知识结构和相应工作经历的基建管理人员,并且注重基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掌握履职需要的技能。

2、重视基建管理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对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保障作用。通过完善相关工程管理制度、工程量审批制度、基建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基建工程拨付款等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据可依,保障了工作的规范、高效、有序地进行,也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

3、加强基建管理廉政建设

基建管理工作因与资金密切相关而属于敏感性较高的工作,在工作中要时刻强调廉洁自律,经常进行廉政教育,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明令禁止,防微杜渐。基建管理工作过程中,保持工作公开、规范和透明,由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和跟踪,也可以有效杜绝腐败现象。

4、坚持项目评价

基建管理工作结果虽然是不可逆的,但是进行项目评价可以对工作起到总结和督促性作用。通过进行已竣工工程质量、工期、造价等方面的分析,认真总结和查找管理过程中的失误和可改进之处,为以后的项目管理积累宝贵经验。

四、从工作本身探索拓宽高校基建资金渠道

高校在进行规模扩大的过程中,都存在资金紧张的巨大压力,而基础建设又是占用资金最多的,在开源节流方面大有可为。高校基建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为学校守好钱袋子,在工程预算时要精打细算,千万不能慷公家之慨,增加不必要的开支。从高校实际出发,在进行高校基建管理的过程中探索引入社会资金等融资方式,综合分析高校基建社会化给高校发展的得失利弊,为领导进行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五、结语

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础,是高校进行一切教学、管理活动的前提先决条件,对高校正常运行起到保障作用。高校基建管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实施起到重要的规范作用,是一项复杂且涉及面非常广的工作,需要高校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如何加强高校基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保证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是需要高校领导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电力;基建工程;问题;措施

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涉及进度、质量、投资、合同、人员、风险、图纸文档等多方面的工作, 众多的参与部门和单位。如建设、设计、监理、施工、调试、设备、物资等, 使沟通和协调的工作非常困难, 大量的信息需要有效的管理。

1.电力基建工程管理重要性分析

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好坏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由电力基建工程质量决定着。电力基建工程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2008 年南方冰雪灾害为例,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需要思考的问题。由于冰雪灾害严重破坏了电力设施,导致铁路运输停运、通讯中断、厂矿停产等,灾区的各种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暴露出了电力基建工程质量存在的诸多问题。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由电力基建工程质量决定着。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水平高,电力基建工程质量就好。反之亦然。电力基建工程承担着电力供应的重大责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对提高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2.电力基建行业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人员责任不到位,素质有待提高

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一些管理人员不具备管理资质,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一定程度上为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埋下了隐患;再者,一些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责任意识差,也在影响着工程的质量。

2.2 成本控制效率有待提高

成本控制电力是电力基建项目中关键的步骤,而在电力基建工程中,由于成本的控制出现问题,一些企业通常是超支投资。尤其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财务的不稳定又导致债务压力加重,职工待遇不足,甚至出现拖欠职工工资等严重问题,这样就造成人心涣散,企业凝聚力和核心价值观得不到有效的维持。

2.3 管理机制落后

中国很大比例的电力基建企业本身的体制仍然没有跟上市场化体制,虽然他们自身也有不断努力,但总体上内部机制改革不力。特别是随着大规模基建项目的展开,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制已势在必行。

3.加强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对策分析

3.1 加强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基本思路

供电企业强化基建工程管理重在分析总结现有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在基建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使基建管理在有条有理、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探索完善高效、可行的管理制度:重在从源头抓起,将一切可能的不良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做到狠抓、实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3.2 加强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重点

加强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重点:(1)人事任用必须考虑其综合能力是否能胜任相应岗位,强化对管理人员的资质认定;(2)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完善电力基建管理制度,严格按电力基建程序办事,从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始抓起,加强对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与监督;(3)在电力基建工程中严把廉政关;(4)坚决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有关建设招投标的法律、法规、制度等,大力提高招投标的透明度;(5)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认真履行合同条款,依照建设法规、相关规范、具体操作规程组织开展工作,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来确保基建工程质量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严格工程质量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6)工程竣工验收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质检标准,编写并归档保存所有验收记录、纪要及相关资料。

3.3 完善电力基建工程的管理体制

加强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核心就是加强和完善基建工程的管理体制。其一是认真总结分析现有管理体制存在的不足;其二是大胆改革创新。双管齐下,不固步自封。

3.4 落实基建管理人员责任制

从管理人员本身入手通过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通过以往基建工程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的分析增强自己对风险的忧患意识和法制观念。完善责任制度,使各自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3.5 加强对基建工程合同签订、履行的管理

基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而合同恰好是这三者的纽带,因此合同管理在电力基本建设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基建工程的参与单位必须树立有效的法制观念,做到依法经营。签订合同必须在法律的引导下遵循公平自愿的原则。履行合同必须严格遵守合同条款,体现法律的强制性。须对合同签订、合同履行情况及与合同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统计分析,通过检查发现问题,通过分析明确问题的性质、原因、责任,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减少和避免合同纠纷,提高合同履约率。

3.6 严格对基建管理人员资质认定的措施

基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资质,具有实干精神,能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杜绝纸上谈兵、只说不做现象。在管理人员任命后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核查,严防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等不良之风的滋生。对不具备管理资质的工作人员应立即撤换,对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的人员给予处罚。

3.7 严防不良风气的滋生,不断加强廉政建设

通过加强管理,层层把关可以减少不良风气,但要将其彻底消灭必须把有效的管理机制与个人价值观、法制观相结合。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使法制观念、廉洁理念深入人心,从思想上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供电企业只有强化并大胆创新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才能打造精品工程、清白工程.为全力做好电力供应、服务地方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随着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 项目管理的深度必将进一步深化,包括管理的细致程度和专业程度。而细致程度决定于管理系统的客观条件和管理者自身素质的主观条件。在现有条件下, 利用系统建立的契机,使电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有一个质的提高, 并随着系统的应用和完善, 用不断培训的方法, 逐步建立和完善管理者的系统管理的思想意识和技能素质, 提高管理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 细化管理工作, 从根本上实现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现代的科学管理的转化。

参考文献:

[1]葛建国.优化现代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方案[J]. 科技风. 2010(23)

[2]孙文星.电力基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11(03)

第6篇

一、主要表现的问题

1、主体地位不强,协调关系较难。长期以来,财政基本建设管理职能都是由建设银行代管,人们早巳养成“计委管立项,城建管规划,审计负责竣工决算审查”的思维方式。财政部门收回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职能后,社会上对财政基建财务管理的主体地位认识不清,不能主动接受管理与监督。

2、管理制度不健全,实际操作难。基本建设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而在建设过程中,财务管理又是核心环节。多年来,由于现行运作的管理制度不能适应基本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实践中操作性差,有些制度明显落后于基本建设发展的要求,在新的制度尚未出台,旧的制度又不适应的情况下,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经常出现无章可依的被动局面。而作为项目管理较混乱,违反基建程序,投标招标制度不严格,工程监理不到位,建设工程层层转包,层层扒皮,随意压价,偷工减科。特别是对违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行为的处罚制度规定不具体,难以掌握处罚的尺度。

3、监管职能有限,工作到位难。一是管理环节有局限性。财政部门没有参与基建计划管理,只是按基建计划被动拨付资金,难以有效地调控投资规模和结构。二是管理范围有局限性,局限于预算内安排的基本建设资金、房屋建设项目、国营基建施工企业财务监管,对预算外资金、其他项目以及民营施工企业的监管缺乏力度。再加上财政部门基建财务管理机构成立较晚,经验不足,为务不精,也使基建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到位,处于被动式局面。

二、采取有效的对策,加强财务管理的职能

1、强化财政在基建管理上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协调能力。应该对财政基建机构的职能范围、管理权限和作用进行广泛宣传,使各基本建设单位、施工企业能主动接受财政部门的管理与监督。同时,财政基建财务管理部门加强与计委、建委、审计、银行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抓好这项工作。

2、推行制度创新,完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机制。一是在基本建设资金拨付和财务会计核算管理上创新,规定基本建设拨款程序和统一规定基建科目和核算方法;二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自筹基本建设资金专户,并对基本建设资金来源进行审查。规定建设单位首期存入财政专户的基金比例,计划部门以财政部门提供的资金审查意见作为立项和下达投资计划的基本依据;三是在基本建设资金监督检查上创新,加强建设资金源头的管理,明确财政性投资项目的资金必须设立专户管理,杜绝透支挪用;四是在建设项目工作概预决算审查上创新,对涉及财政投资项目竣工决策的审计,应统一由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委托有资质的财会中介机构进行。对工程竣工决算的审计意见必须经财政部门确认并出具资产入帐通知,建设单位才能以此作为资产入账的凭证;五是要建立严格的报表制度。重点是拨款资金申请表、工程进度表、项目资金到位情况等。六是对基本建设投资效果进行分析,对基本建设实施全过程会计监督,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没。

3、强化监督职能,实施基建项目全程管理,切实提高基建效益。一是严把基建立项关。财政部门要主动抓好立项源头管理,经常主动地向计划部门了解项目申报计划,要求项目单位申报有计划,论证有报告,设计有图纸,资金有来源,并积极参与项目的验标、开标和投标工作;二是严把合同关。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执行合同条款。严密合同内容、标底,履行合同期限地点、方式、价款结算方式、违约责任。三是严把资金拨付关。在资金拨付上严格做到前期论证工作不完善不拨款,配套资金不落实不拨款,资金滞留账上不拨款,发现财务管理上有严重问题不拨款。在拨款前做到看工程进度,看配套资金落实,看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严把跟踪问效关。要经常到工程或项目现场察看进度,了解资金拨付和到位情况,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防止挤占、挪用、截留、转借等现象的发生,五是严把“三算”审查关。定期、及时审查建设单位工程结算报告和财务决算报告等资料。在审批竣工财务决算时对于支出项目是否合法、数额是否合理、手续是否合规都要严格把关,对于与工程投资无关、超标准、超计划的支出一律不得在项目成本中列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查通过后,建设单位只能以财政下达的审批复件作为财务处理和工程结算的依据;五是严把基建支出管理。基本建设支出是指建设单位在基本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实际支出,加强支出管理包括:认真、 全面、准确地反映各项投资的实际支出,财务部门应对本单位有关基建支出决策及其活动实施监督,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要精打细算,合理节约,严格控制。六是强化审计监督,做好竣工决算清理工作。以建设项目为核心,围绕建设项目进行审计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即项目的前期计,开工前的审计,建设实施阶段的审计,竣工决算及投资效益的审计。在竣工财务决算前认真做好各项清理工作,项目档案资料的归集整理、财务处理、债权债务的清理,做到帐帐相符,帐实帐表相符。七是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主动参与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不仅要能把握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的基本要领,还要熟悉从基本建设的程序,要具备基建项目管理的预算,决算知识、施工规范和技术知识,掌握施工现场的第一手资料,随时与基建项目管理人员保持密切的联系,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严密性和规范性。

作者简介:

第7篇

关键词:高职 基建工程档案 管理措施

一、基建工程档案的含义

凡是在高校新建、改建、扩建、大型维修等工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等材料均属基建类档案归档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准备阶段文件、监理文件、施工文件、竣工图和竣工验收文件等。

二、基建工程档案的作用

高校基建工程档案是反映基本建设工程的真实纪录,记载了高校基建产品形成的全过程,是高校在实施工程改扩建、维修的重要参考依据,是载明产权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三、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制度不健全、管理意识浅薄。一些高职院校对基建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存在着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细致,执行力度不够等现象,档案部门的自身宣传力度也不够,造成基建管理人员存在“重建设,轻档案”的思想。

2.保障工作存在软肋。随着档案管理工作的加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技术设备都发生很大变革,但某些院校在硬件设施的配备和档案人员素质的提高方面还有一定差距。由于所需硬件设施的配备不齐、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足及管理人员非专业等原因存在,造成了很多高校基建档案编制工作与工程进度不同步、资料整理滞后失真,档案装订不系统,档案资料不齐全,这些无疑影响到工程档案的编制质量,使其所拥有的参考价值大打折扣。

3.编制质量差。首先,书写不规范:有的文件如验收记录、图纸会审等用铅笔、圆珠笔填写,有的字迹模糊不清,失去归档价值。其次,资料缺损严重、内容有欠缺:文件和记录被损坏,重要文件和记录收集不全,需要签字、盖章的文件(如设计、合同、函件等)没有签章,检验验收记录填写不全。再次,与工程进度不同步,内容失真:施工记录编制滞后,后期补编的记录有偏差;后期补发的变更内容往往会导致图物不符,使档案失去可溯性。最后,归档、装订不规范。一些具有凭证和法律效力的关键文件如工程立项文件、规划、设计、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工序验收记录等须由原件归档的却使用复印件;装裱纸张不规范、大小不统一,不符合工程文件归档装订要求;文件、记录等没有按类别存放,装订混乱。

四、加强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加强和规范基建的档案管理工作,各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制订出可行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细则,保证基建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设置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负责制,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提升档案管理工作地位,加强基建工程档案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创造出“人人参与、人人重视”的工作氛围,牢牢地树立起重视档案管理的主观意识。

2.加强基建档案工作软件建设。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是整个学校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搞好基建档案工作的重要因素。学校领导应该重视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软件建设,在人员、经费、设施上给予大力支持,切实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的目标管理,认真研究和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提高档案人员管理素质。要把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放在主要位置。档案管理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档案管理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精神和服务态度。基建管理部门作为基建档案的产生和使用部门,应该把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列为重要工作内容,选择专业性强的人员充任岗位。根据需要安排专职人员参加各种学术培训活动,鼓励专职人员广猎学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加强科学管理,重视规章管理制度建设,重视岗位工作考核,提高专职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4.树立及时归档的工作意识。基本建设档案材料形成周期长、涉及单位广、专业技术性强,所有参建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体工程项目的归档效果。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所有参建方都应该端正工作态度,增强责任心,自觉地树立起及时归档的工作意识,不论对自身归档资料还是对提供给他人的归档资料,都要在第一时间内完成建档、移送工作,以防遗忘、丢失、破损,影响工程归档工作的进展。

5.增加过程管理力度。从工程项目一开始就要进行档案的收集、核查、监督、整理工作。在工程准备阶段,档案文件主要产自建设单位和设计部门。档案管理人员要与有关人员建立起沟通、追踪、协作的工作关系,档案管理人员要主动及时地开展归档工作,有关人员也要自觉地将文件资料归档。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建档案主要产自施工、监理单位。首先要加强对人的控制,要求相关单位配备的人员必须是专职人员,具备相当的工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应会同施工、监理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一起共同管理,要充分利用施工、监理单位档案人员的主导作用,经常对工程档案的进展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核查、督促,利用施工、监理合同和制定的有关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档案管理。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基建工程档案的管理以汇总、核查、整理、归档为主,这个阶段的工作主体仍是参建各方。在竣工验收之前,应该组织所有参建单位的专职人员对工程竣工档案进行自检,对各参建单位的工程档案进行核查验收,再提请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质监部门对所有归档资料进行核查、指导,监督各方整改直至合格。在工程档案移交阶段,应与城建档案及学校档案馆做好交接工作,不足之处要及时与相关单位、人员进行沟通,督促整改到位,做好交接记录。

6.实现档案工作网络化管理。利用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对基建档案进行管理,有利于档案的归类和查找,这样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基建档案的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匡金元.加强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意义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0年6期

[2]寇立亚、张允领.浅议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J].中国建设信息,2010年11期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基建项目管理;OPM、PMC模式劣势;PM项目管理模式

引言

教育是立足之本,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壮大的推动力。新的世纪下,具有现代化知识的科技人才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体现,高等教育作为科技人才的孵化器,其重要地位显而易见。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开始推行高等教育扩招制度,扩大高等教育入学率,让更多人接受到高等教育,以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入学率从1998年的9.8%上升至2010年的26.5%,现已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国家。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加,现有规模已经不能满足学习生活及科研教学的要求,迫切需要新建建筑来适应学校的发展。为此,近些年高校基建管理部门的建设任务也越来越多,通常可能有几个工程项目同时建设,基于此情况,现有管理制度已不能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这就需要制度上的改进和创新,来适应越来越繁重的建设任务。本文通过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的局限性研究,指出PM模式的优势特点,通过管理模式改进,更好的服务于高校基建项目建设。

1 我国高校现存的基建项目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项目管理模式较多,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特点,项目管理模式都有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介绍几种目前高校建设项目管理常用的管理模式。

1.1 业主项目管理模式(OPM)

高校的基建项目管理采用的模式也多种,较为常用的模式为业主项目管理制(owner project management)即OPM模式,也称甲方项目管理制。高校基建管理部门作为项目投资方,是工程管理的主体,负责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申报、立项、规划、获取土地、招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报建获取施工证书及施工管理、招标管理、合同管理、运营等多项工作,通常由业主+设计+施方+监理四方主体组成,项目其他主体与业主为合同关系,设计、施工、监理共同为业主标的建筑物服务,待工程完成(含工程保修)合同关系解除,因此,业主在项目中发挥主导作用,处于支配与中心地位。

1.2 项目管理承包模式(PMC)

部门高校基于本身专业管理人员的不足,基建项目管理经验缺失等,可通过招标方式选定专业项目管理承包商,采用项目管理承包模式(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即PMC模式。项目管理公司受业主委托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集成化的管理,组织体统组成一般为项目管理公司+设计+施方+监理。在这种模式下,项目管理承包商需与业主签订委托合同,负责与设计、施工承包、监理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统筹、计划、管理、协调和控制,施工承包商一般只与管理承包商签订合同,而不和业主签订合同。

1.3 工程建设指挥部模式

近些年,不少高校通过土地置换,征购郊外大片土地建设新校区。为高效系统的完成新校区的建设,高校通常会成立具体负责新校区建设的工程建设指挥部,这种基建项目管理模式也称工程建设指挥部制。工程建设指挥部包含了OPM制度的全部管理工作,从外部系统组成看来同OPM模式,也由业主+设计+施方+监理四方主体组成,不同的是内部组成机构,OPM模式人员主体为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即基建处,而建设指挥部人员组成不仅限于基建处,还包括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组成临时机构部门,共同推进整个项目的建设,待工程建设结束,工程建设指挥部取消。

1.4 施工总承包模式

施工总承包模式,简单来说高校作为投资业主方将把一个项目的全部设计和施工任务(包括征地、办理各种手续、设备订货任务以及材料采购任务)一次性发包给一个单位,由于承包单位具有专业技术、专业管理人员和完善的管理结构,工作内容包含了项目的建筑设计、施工组织、经济财务等方面,可以更好的进行合同管理、组织协调及目标控制。

在我国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中,最常用的是业主项目管理模式(OPM),而工程建设指挥部模式其外部主体同OPM模式相同,因此也可以归属为OPM模式。项目管理承包(PMC),由于其自身的优势特点,近些年也渐渐运用于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中。而施工总承包模式,其优势在于大型或工艺过程较为复杂的工业建设,较少用于高校基建项目,为此,这里不做重点研究对象。

2 高校基建管理OPM及PMC模式的劣势分析

业主项目管理模式(OPM)与项目管理承包模式(PMC)都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在进行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中,两种方法都有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率,但也出现不少管理弊端及盲点。

2.1 业主项目管理模式(OPM)劣势分析

2.1.1 管理和协调工作复杂,业主单位需协调承包商、监理、设计、材料供应商等多个单位,易出现信息不畅,对工程产生影响;另外,基建管理部门日常的施工管理、合同管理、造价管理、资料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的失误纰漏对工程建设不利。

2.1.2 调研报批、招标、建造等环节的周期较长,投入资金的回报时间较长,通常从报建到建成至少要两至三年的时间,如建设规划前瞻性不强,将影响学校使用功能的完善和长久的发展。

2.1.3 对工程总造价不易控制,在设计过程中对“可施工性”把握不准确,容易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变更,从而引起较多的索赔;当出现质量事故时,设计和施工双方容易相互推卸责任。

2.1.4 基建项目有一定的周期性,过后必然有一段相对平缓的时期,基建项目管理部门长期积累下来的技术、管理人员因受专业限制仍滞留在原部门,必然会造成浪费。

2.2 项目管理承包模式(PMC)劣势分析

2.2.1 项目管理承包商因不熟悉学校的情况,在进行前期方案规划时,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偏差,造成拟建工程项目的方案出现指导性失误,影响今后的竣工使用。

2.2.2 高校基建项目管理部门与施工承包商没有合同关系,业主单位难以对工程项目进行控制,按照合同附属关系,业主对施工的控制指令只能通过项目管理承包商下达,增加了信息传达程序复杂性。

2.2.3 基建项目管理部门监督项目管理承包商日常工作,工程项目具体管理工作全部由项目管理承包商,工程造价、进度和质量的控制高度依赖性较强,当项目管理承包商能力水平不强或者责任心不够,容易出现责任争端。

2.2.4 制度上没有相关规定约束项目管理承包商的运营活动,准入门槛较低,承包商执业能力无法得到保证,项目承包商权利过于集中,如职业道德及操守不强加约束,容易导致整个工程项目的失败。

3 高校基建项目管理PM模式PM理论及优势分析

3.1 高校基建项目管理PM模式理论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即PM模式,是指根据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工程投资方为达到项目管理目的,与项目管理公司签订服务咨询合同,由项目管理公司派驻项目经理组参与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其性质与PMC模式类似,但最大的不同点在于项目管理公司不与承包商订立合同,而只是管理协调关系。项目经理组根据服务合同约定,协助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范围包括前期的咨询及实施阶段的管理工作。

3.2 高校基建项目管理PM模式的优势分析

3.2.1 项目管理组的引进极大弥补了由于高校基建管理人员缺失而造成的管理薄弱,增强了项目管理水平,提高了基建项目控制水平,即使高校在进行多个基建项目建设时,不必担心项目任务繁重而造成管理上的真空。

3.2.2 高校基建管理部门与项目管理组权责清晰,项目管理组作为业主委托的咨询代表,是业主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贯穿于项目整个过程,本着服务于业主的原则,协助业主做好包括前期报审、设计方案制定、施工控制等各项管理工作。

3.2.3 由于项目管理组的专业特点,有效提高项目的实施能力,使得高校基建项目管理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时效性、前瞻性,有助于基建管理部门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项目管理组的引入,有利于业主对投资、进度和质量的控制,有利于设计变更调整,规避“可施工性”的施工风险,利于控制承包商的索赔。

3.2.4 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可根据项目管理组的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核,有权更换项目组成员,可监督项目管理组的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及公允性,提高项目管理组的责任意识,对于违反职业道德和操守的管理人员,业主有权提出更变调整。

3.2.5 减轻业主单位的用人压力,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可根据本部门人员情况,调配项目管理组的管理工作,项目结束后根据服务委托合同项目管理组解散,这有利于高校机构精简及减员增效,减少由于建设低潮期管理人员留滞本部门造成的人员浪费。

经对基建项目管理PM模式的优势研究,可分析得出基建项目管理PM模式恰好可以弥补业主项目管理模式(OPM)与项目管理承包模式(PMC)的缺点,适合高校基建项目管理工作,能够提高高校基建项目管理能力,且操作规范、运行科学、可控力强,是高校基建项目管理适用的方式方法。

4 结论

本文对业主项目管理模式(OPM)与项目管理承包模式(PMC)的劣势研究,指出项目管理PM模式可以很好的规避OPM、PMC模式的运行风险,将OPM、PMC模式的优势集合,既减轻了基建管理部门工作强度,又提高了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效率;既加强了业主控制力地位,又明确了项目管理公司的权、责、利,增强了其对业主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科学管理意识,通过项目管理公司科学、专业性的管理,提高了高校基建项目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全面性,为今后高效基建项目管理工作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运行模式。

虽业主项目管理模式(OPM)与项目管理承包模式(PMC)有着模式运行的缺点,但也有其自身的长处,在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中,应根据项目特点,科学、合理的采用项目管理模式方法,提升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水平,规避项目运行风险,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霍媛媛,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15~21

[2]徐小锋,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与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16~18

[3]郭丁汉主编,业主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石振武主编,建设项目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5

第9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会计制度实施问题;对策

1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会计制度实施现状

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以下简称基层建管单位)的性质大多属于公益类事业单位,部门日常会计核算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但是现实工作中大多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会计核算按照要求必须执行国有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根据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基层建管单位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进行会计核算时,在会计制度执行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水利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主体不明确;相关人员财务法律意识淡薄,国有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财务管理工作薄弱,内控制度缺失。此外,现行会计制度本身存在局限性,有关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因此,急需研究对策,完善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其能够成为基层建管单位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

2基层建管单位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项目会计核算主体责任不明确。财政部《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3﹞724号)第四条规定:“每个基本建设项目都必须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同一个建设项目,不论其建设资金来源性质,原则上必须在同一账户核算和管理[1]。”基建项目在实施中存在会计核算主体不明确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同一个建设项目存在多单位、多账户核算的情况,通常存在以下几种情形:(1)基层建管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为项目会计核算主体,但没按照规定开立银行账户、也没有按规定单独建账核算。(2)上级主管部门和基层建管单位分别为工程建设项目的核算主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利工程项目已开工建设,基层建管单位在成立后由于开立银行账户不及时所致。(3)水利工程项目会计核算主体除主管部门、基层建管单位核算外,还存在(项目建设管理费)由第三方核算的情形,这种情况反映出基层建管单位财务管理意识的薄弱、相关人员法律意识的淡薄和主管部门对其监管不及时、不到位。同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资金存在多个会计主体核算管理。由于每个核算单位管理方式、核算方法不一致等因素,导致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资金在建期间日常管理难度加大。工程建设施工中遇事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和及时办理财务竣工决算,带来项目完工后固定资产长时间难以入账等各种问题。2.2会计制度贯彻执行不到位。一些基层建管单位财务人员面对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项目进行会计核算时,在执行会计制度方面,存在着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完全不执行国有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工程项目资金均按照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账务核算,水利基建工程投资项目不按要求上报年度投资决算报表,已完工项目不及时办理财务竣工决算;二是对国有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执行不到位,在基建会计科目设置、账务处理方法等方面和制度要求相差甚远,会计核算中存在事业科目和基建科目混用现象,比如:基本建设项目利息收入在进行账务处理时计入“其他收入”科目,不符合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第十二条“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的存款利息收入计入待摊投资,冲减工程成本”的规定[2]。2.3财务管理工作薄弱、内控制度缺失。基层建管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薄弱首先体现在会计机构、财务人员设置不合理方面。由于一些基层建管单位是临时组建的管理机构,又因为人员编制等原因,在组建时没有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和财务人员来管理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的核算,大部分是由主管部门财务人员来临时兼任水利工程项目财务工作。由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与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规定的核算方法不同、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同,不利于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的贯彻和执行,难以保证顺利、有效地开展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基层建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普遍缺失、财务制度不健全。由于基层单位普遍缺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对于国家已经实施的与水利基本建设相关的财务法律制度、法规,基层建管单位不能及时组织人员来制定、补充和完善本单位相关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在没有健全完善的制度约束下,基层建管单位财务管理方面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问题,主要表现在决策、议事缺乏制衡机制;资产控制管理薄弱;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资金收支缺少有效管控,比如:工程价款结算审批程序不符合规定、缺少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不符合财政部、水利部《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财基字﹝1999﹞139号)第二十二条(二)“建设单位的财会部门支付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时,必须符合经办人审查无误后,应送建设单位有关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的规定[3];另外,还存在人员岗位设置不够合理、预算控制缺乏约束力等问题。2.4会计制度本身存在局限性。目前,基层建管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主要依据财政部实施《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之后的一系列与水利基本建设相关的规定、办法,比如:《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补充规定》《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节(结)余管理的通知》等。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以及财政投资项目的预、结算评审制度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陆续实施,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相关内容已滞后于基层建管单位会计工作的实践,表现在:(1)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变了原有的支付方式;建设资金收付由原来通过单位账户改为国库集中收付,作为项目临时机构的基层建管单位在开立单位账户时会受到阻碍。(2)工程概预算中独立费用部分建设管理费有关内容的支出标准在制度中没有明确标准,增加了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难度,如:施工现场津贴、临时人员工资等。(3)在核算有关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用时,资金结算应遵循的原则、资金支付需补偿方提供的原始凭证种类在现行会计制度中都没有明确的规定,造成现实工作中会计核算不规范现象。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有关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节问题。

3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3.1明确水利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的主体。对于基层建管单位而言,它既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法人单位,也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资金核算的主体单位。明确这一点,是基层建管单位组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范资金核算的前提,每一个基层建管单位必须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机构成立后及时开立银行账户,对于每一个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都要按制度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真实、准确地反映水利工程项目在整个建设期内的成本和财务状况。在此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基层建管单位的主管部门在建管单位成立之后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尽快落实基层建管单位开立银行账户事宜,监督并指导基层建管单位及时建立起单位内部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组织财务人员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进行账簿设置、会计核算工作。3.2提升相关人员财务法律意识,严肃会计制度实施。对基层建管单位相关人员存在的财务法律意识淡薄,工作中不按照法律规定执行会计制度的现状,其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法制宣传、反面教材等教育手段来提升基层建管单位管理层和财务人员法制观念,促进基层建管单位相关人员能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促进财务人员在工作中自觉遵守执业道德、履行会计工作职责。主管部门还应当加大对基层建管单位财务人员日常业务培训,特别要加强与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相关专业业务学习,比如聘请专家来讲授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概预算知识、日常组织施工管理、合同管理及工程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等知识,以此促进财务人员知识更新,促进其专业化水准和执业能力水平的提高。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根据职业判断,对每一个水利建设项目做到及时、准确地运用相应的会计制度进行资金核算和账务处理,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政府各级主管部门应强化对基层建管单位工作上的指导和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对在建项目可以加大事前、事中审计和稽查力度,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为严肃会计制度实施保驾护航。3.3加强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建设。基层建管单位应加强会计机构和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合理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专业会计人员,确保工作中能够正确履行基本建设财务制度和相关法律、规章,以保证建管单位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基层建管单位应按国家近期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对本单位现行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增补和完善,将建立健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纳入单位重点工作范畴,逐步建立起适应、满足本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需要的制度体系,使水利建设资金的使用在各环节都有据可依。同时,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强化依法理财观念,防范基层建管单位在水利基本建设管理领域里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3.4完善现行会计制度,使其符合当前会计工作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也要进行不断的补充完善,以适应当前基本建设管理需要。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当前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按程序进一步补充、完善会计制度内容,规范会计行为,使其能够成为基层建管单位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

4结语

基层建管单位应提高财务法制观念并能自觉、严格地履行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建设。同时,促使相关部门按照程序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规范会计行为,使其符合当前基层建管单位会计工作实践并具有可操作性。各级主管部门也应加大对基层建管单位财务工作指导、监督的力度。通过研究希望能促进水利建管单位财务人员专业水准和执业能力水平的提高;使国家和地方水利基本建设资金能够在良性环境下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促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尚晓华 单位: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管理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政部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3.

第10篇

关键词:电力;基建工程;安全问题;管理措施

电力基建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种形势背景下,我国电力基建工程不断增加。在电力基建工程中,安全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不仅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有时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在电力基建工程中,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

问题。

一、电力基建工程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电力基建工程中的安全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讲,这些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在电力基建工程中,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思想基础。施工人员是电力基建工程的直接实施者,他们安全意识淡薄,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施工人员由于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导致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在施工中忽视了安全问题,导致发生一些安全事故,不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还威胁到自身安全。

2、施工中的安全检查形式化

在电力基建安全管理中,施工中的安全检查形式化是导致安全问题发生的一个关键因素。在电力基建施工过程中,安全监督检查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施工安全检查形式化,只是走过场而已,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这也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3、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制度可以为安全管理提供制度保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具体来讲,第一,安全管理制度落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些安全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合新时期的电力基建管理需要,而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又没有及时对其进行修缮,从而使它不能很好地为新时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第二,安全责任制没有得到落实。在电力基建工程中,安全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这也是影响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有些基建工程中,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不重视对安全问题的管理,没有形成明确的责任机制,导致施工中安全责任不能得到有效落实,从而引发各种安全事故。

4、信息共享程度低

电力基建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电力基建施工信息共享,才能更好地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但是,在电力基建工程建设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信息共享程度比较低,从而使安全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地了解到电力基建施工现场中的各种情况,也不能依据相关信息采取一定的安全管理措施,导致安全管理水

平低。

二、加强电力基建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1、增强安全意识

在具体的电力基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淡薄是引发各种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个问题,安全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工作,比如,通过演讲、报告、小组学习以及观看视频等多种方式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每个员工都树立起安全意识,把“安全第一”的意识贯彻落实到电力基建工程施工全过程

之中。

2、加强安全制度建设

为了提高电力基建施工中安全管理水平,我们需要加强安全制度建设。第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从电力基建工程实际出发,安全管理部门要不断建立健全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制度,以满足新时期安全管理需要。第二,推行安全责任制。为了有效解决电力基建施工中的安全责任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推行安全责任制。

3、严格安全监督检查

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电力基建施工中,安全管理部门还要严格安全监督检查。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做好日常检查工作。在电力基建施工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日常安全检查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比如,安全管理人员在日常检查中发现施工人员出现违规操作的行为,要及时对其进行更正,以免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而引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第二,定期进行大检查。

4、构建新型安全管理平台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我们可以借助于科学技术构建一个新型的安全管理平台,不仅实现了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具体来讲,第一,开展标准化的安全管理。在这个安全管理平台中,包括了安全风险分析、安全施工、安全制度以及安全评价等诸多内容,从而使安全管理流程更加清楚,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第二,实现安全管理的可视化。在安全管理平台中,应用了可视化监控系统,可以远程对电力基建施工现场进行监控和管理,是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直观化。第三,数据的统计分析管理。在这个新型安全管理平台中,我们可以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信息依据,有利于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基建工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在电力基建施工中,安全管理是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在现实中,安全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安全意识、制度建设、安全检查以及安全管理平台等多个方面努力,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保证电力基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使电力基建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平.电力基建工程安全管理策略分析[J].电源技术应用,2013,09(12):29-30.

[2]连衍斌.层次分析法在电力基建安全管理的应用[J].中国电业(技术版), 2013,05(11):53-54.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基本建设;基建管理;实践

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高校基本建设任务不断加重。新校区建设中,高校基建管理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工程的质量、校园硬件环境质量的提升层次等基本问题。本文结合大理学院古城校区工程建设管理的实践,就新校区基建管理谈几点体会。

一、制度建设是新校区建设基建管理的保障

1. 加强领导建设,为基建管理营造良好的工作平台

主管领导作为整个基建管理队伍的指挥官,首先要认识到基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加强对基建管理人员的理解、信任、关心和支持,提高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其次,领导对基建管理人员既要加强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勤政廉洁的教育,又要放手让基建管理人员规范、大胆地开展工作,努力为部门人员创造一个能施展才华的环境和勇于实践的天地,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第三,作为主管领导要及时解决基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基建工作顺利开展。加强领导建设对充分调动基建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2. 细化内部工作职责,责任到个人

根据新校区建设任务要求,细化各项目的建设目标,包括对外协调、项目报审、项目前期设计、项目招标、项目施工建设等等。通过集体研究落实到个人,实行项目负责制,各项目负责人按所安排的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并上报基建管理部门统筹审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每周进行一次工作检查,各人汇报上周的工作进展情况,若偏离预定计划,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偏,以保证项目按计划顺利进展。

3. 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良好的约束机制

良好的约束机制是保证系统健康运转的内在制约力量。学校与基建管理部门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基建管理部门与项目负责人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基建管理部门内部制定基建管理人员十不准。大中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制度,面向社会由相关招标机构组织招标活动,小型项目由学校组织招标。组织评审的专家由学校纪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中标单位,基建管理部门不参与工程评标、定标。工程变更比较大的项目,必须上报上级领导并组织专业人员共同研究决定,形成会议纪要以备查等等,最终形成良好的约束机制,使基建管理工作健康运转。

4. 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协调机制

良好的协调机制是保证系统灵活运转的内在引导力量。基建工作是一项既复杂又辛苦的工作,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新区建设存在建设规模大、起点高、工期短、任务重、资金投入大的特点,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做协调工作,主要有外部协调和内部协调,外部协调方面主要是资金筹措协调,征地拆迁协调,报审方面的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协调,与参建各方的协调;内部协调方面主要是部门之间的协调、使用功能的协调、部门内部人员的协调等等。协调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展,是保障系统灵活运转的内在力量。

二、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建管理队伍是新校区建设基建管理的关键

高校基建管理工作是一门涉及专业广、学科多的综合性科学行业,建筑产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的生命财产安全[2]。为此,基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基建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和专业化要求,在新校区建设工作中,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要求基建管理人员和队伍:

1. 必须有爱岗敬业的精神

基建工程管理不同于其它管理,一个项目决策通过后,项目投资少则数十万元,多则数百万元甚至千万元,基建管理人员代表学校使项目任务的目标实现,在这目标实现过程中,若基建管理人员管理疏忽或管理不到位,可能会造成投资的损失或浪费,所以事业心强、工作认真负责、办事仔细是基建管理人员必备的基础条件之一。

2. 必须有艰苦奋斗的动力

在基建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管理,由于施工程序多、隐蔽工程多,工程建设周期长、加之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作为甲方代表,要把投资、质量、工期控制好,就必须深入施工现场实地检查,把好每一关。工程施工只能根据进度计划和工序特点进行施工,甲方管理人员只能常驻现场,随时检查工程质量,发现和妥善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没有固定上下班时间,作息时间完全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周末、节假日、假期也在施工现场加班,确保工程质量,实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因此,基建管理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决定了要选择的基建管理人员必须有能吃苦耐劳、扎实肯干、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动力。

3. 必须有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作风

高校新区建设基建管理队伍必须把正确地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作为基本要求,把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作为促进建设管理的第一要务来抓,坚持做到组织纪律约束和自我约束。纪律约束方面:一是坚持每周组织一次班子成员政治学习和工作研究,并形成例会制度,通过对工作和问题的相互探讨,促进理解和团结,形成分工不分家的工作合力。二是通过强化组织生活制度,促进队伍廉洁自律。自我约束方面:搞好班子的廉政建设,制度约束和组织约束都是外因,其约束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和自觉性,做到克己奉公,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自己特殊利益,才能保证管理班子的健康成长和工作的顺利进展,才能真正为学校当好家。

4. 必须配置不同专业且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基建管理队伍

新校区建设包含的项目内容很多,有房屋建设、土石方工程,规划定位放线工程、道路工程、供排水管网工程、校区配电系统工程、弱电系统工程、绿化美化建设工程等建设项目,在基建管理人员中就应配置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测量人员、水电专业人员、结构工程人员等,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的强有力监督。在工程投资控制方面,要有专业的、有丰富经验的、对市场材料价格波动敏锐性高的工程造价人员,工程造价人员的业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工程的最终投资。基本建设工程由于涉及的技术专业比较多,技术含量高,需要不同的技术专业并具备有丰富经验的人员进行管理,才能把项目管理好,才能真正达到优质高效的目的。

三、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是新校区建设基建管理的前提

一个项目从立项、选址定位、地质勘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标投标、工程施工到竣工验收,整个过程要经过很多程序。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以我校为例,根据学校已确定的规划要求及发展计划,对待建项目进行总体时间安排,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该报审的必须报审,该组织设计、勘察招标的严格执行招标程序,做到交织而有序的进展,以确保项目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按计划完成。

在工程施工招标过程中,一律实行公开招标,委托专业的招标机构全权组织工程招标活动,通过专家对投标单位的综合实力、质量承诺、工程报价等指标综合分析,择优确定工程施工队伍,为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创造基本条件。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建管理部门内部还须制定一套相对全面的基建管理程序。我校实行基建管理人员项目负责制,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实行全面管理,全面负责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工程材料暂定价由项目负责人同部门内部工程造价人员进行市场调查材料价格,上报上一级领导共同研究确定材料的品牌、价格;部分专业性强的分包项目由招标组组织邀请招标确定专业施工队伍;工程进度拨款由部门内部制定拨款审批表,要求逐级审批,层层把关,以确保工程进度投资控制;部门内部成立工程巡查组,由部门领导任组长,每星期不定时对各施工现场进行一次检查,根据需要邀请其它部门相关人员或学校领导参加,对现场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进一步保障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的监督管理;每周举行一次例会,各项目负责人对所管工程的情况进行汇报,对重大的工程变更和技术难点进行商讨解决,并作书面记录以备查阅。通过以上途径,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基建管理程序,使基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这种做法从我们学校的实践来看,对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效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效果十分明显。

四、规划、设计、施工并重是搞好新校区建设基建管理的根本

校园建设是百年大计,特别在新区建设中,如何让一片空地变为有学校自己特色的、有文化氛围的高校校园,百年建设、规划当先。校园规划就是宏伟蓝图的定位,应有“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思想,规划不当就会影响整个校园的整体布局。在制定规划方案过程中应持严谨的态度、超前的意识来定位校园规划。以我校为例,首先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新区校园规划,根据学校的地域特点、环境特征、地形条件、办学定位等各方面作仔细论证分析,确定校园建设理念,以邀请招标的方式邀请国内、国际著名的规划专家和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对各规划方案进行严格论证,选出最佳规划方案,确保规划的超前性、先进性和长远性。

校园规划完成后,开始实施单体项目的设计。在单体项目的设计中应特别注重标志性建筑的设计,标志性建筑是体现校园特色的重要建筑符号,从建筑方案开始就必须引起充分重视,从视觉空间、外观特征、人文地理、功能特点等综合考虑,评选最佳设计方案,确保校园特色。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从初步设计开始就应和使用部门对功能要求仔细分析,从使用定位、投资控制、功能布局等进行综合研究,避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工程变更而影响工程的投资。

施工阶段,是如何把一纸蓝图变为实物的关键阶段,对基建管理部门而言是任务最艰巨、工作最艰苦的阶段,如何控制好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目标是基建管理人员面临的艰巨任务,同时也是体现基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阶段,管理不恰当或管理不到位就可能引起投资失控、工期拖延、工程质量伪劣等因素,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导致项目的失败。因此,必须加强工程实施阶段的监督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同时,认真组织好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验收活动。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验收,如地基验槽,基础结构验收,主体结构验收和竣工验收等,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部位,坚决要求返工[3]。

总之,高校基建管理工作是含政策、法规、技术、经济等多方位的综合性管理工作。目前由于全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大,高校的办学规模也在扩大,在新校区项目建设中,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技术精、管理严、能吃苦耐劳、清正廉洁的高校基建管理队伍,如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还需要继续思考和探索。

作者简介:高杏芳(1972-),男,白族,云南大理人,工程师,主要从事高校基建管理工作。Email:gaoxf_0@126.com

参考文献:

[1] 马开芳. 高校基建管理工作探索[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5(1):64-66

第12篇

【摘要】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建设工程越来越多,以往的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方法也不够科学,所以造成了很多的问题,使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技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力基建工程的内容,然后又探讨了电力基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论述了提升电力基建工程的管理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字】电力基建管理 管理策略

1基建工程的管理内容

质量管理。质量是电力基建工程的灵魂,不仅涉及到施工企业和单位的声誉,还直接影响建设完后对电力工程的使用,何况电力基建工程在整体质量上比别的建设工程有更高和更严格的要求,要想有效满足电力工程需求,实现预期目标,一定要在实施中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这样才会提升电力基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按照预防为主和“安全第一”原则,是国内建设工程一定要遵守的,也是电力基建工程在实施中的重点内容。成本管理。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在对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对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是很重要的,研究项目的管理成本时,要做到有效研究控制方法。在施工中,企业的资金投入应该有客观数据展示与分析,为企业财务部门给出一个科学的参考依据,以此使投资者对企业运行有明确掌握。在对成本控制时,如果对其计算偏高,在利润上相对较小,对于能分配利润是相当有限的;相反,在项目控制过程中,对成本计算太少,在利润上会过高,从而造成对利润分配时有空虚现象但实际上是亏损。所以,只有科学地管理项目控制,使在建设过程耗费资源在使用中能达到较高利用率,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其才能得到较高收益并花费成本较小,达到利润最大化。进度管理。从根源上考虑,电力基建工程的进度管理和其他管理内容有相互关系,在开展电力基建工程过程中,必须及时增强进度管理,这样才能在较大程度上规范建设过程,保证电力基建工程的顺利开展。

2电力基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责任制没有落实到位。基建工程中,一方面部分管理人员不负责、不清楚自身管理、存在惯性思维和侥幸心理。法律意识薄弱造成管理成了口号,对工程质量与安全产生隐患;另一方面对管理办法没有实施好造成一些管理没落实,员工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基建工程中合同纠纷。电力基建建设中,建设、总承包、施工与监理这些单位间发生合同纠纷和违约是经常见到的,其直接原因为盲目或者不合理签订所需合同、合同不完善有歧义或者漏洞,在签订时有相互隐瞒和欺骗,履行所签订合同时钻相关法律空子,其原因是管理不善造成合同失效。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管理资质与经验。基建工程质量与投资重在管理,而管理水平取决于人员的专业水平。在工程管理中部分管理人员不具备有关管理资质,或其本身只有管理理论没有经验。更有甚者没有管理理论也没有实际经验,从而发生在其位而不谋其职,或者有心无力,这种管理一定会对基建工程产生质量与安全隐患。不良风气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同所有不正之风斗争是长期的任务,因为电力基建往往工程量大、项目多、定点没有确定和资金数额较大同时关系到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多个单位,其工作人员不计其数。这些因素对人事和财务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在这种关系复杂情况下。部分工作人员经不起利益诱惑,发生等违法犯罪活动,使国家财产受到损失。

3提升电力基建工程的管理策略

增强对成本的控制与管理。电力基建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资金投入巨大,所以在基建过程中增强控制与管理成本就显得很重要。为此,一方面要注重前期决策,牢牢把握住估算环节,同时提升招标质量,通过招标真正招到有实力企业。在施工中,要增强合同管理,所有费用必须按预算逐项比较与检查,如发现哪一项费用超出预算,就要严格审查,努力降低该项费用。对设计变更和施工变更必须严格审查,充分证明,完善审批制度。通过这些措施,对基建工程成本做出全过程控制与管理。对进度增强控制与管理。工程进度在基建中是重要环节,进度减慢不仅会影响到工程质量,而且会导致经济损失,因此要对其加大管理力度。促进BOT模式的应用。BOT模式现在发展迅猛并体现出明显优势,在电力基建工程推广使用BOT模式,一个是由于在BOT中项目公司承担着债务,因而不会增加政府的外债负担。同时,项目建设、运营和维护效率比公共管理的要高,方便建设单位管理。此外,BOT完全选择竞标模式,不但确保公平竞争,还可得到最佳解决方案。最重要的在于BOT把特许权协议作为中心结构,增强法律约束性,责任和关系明确,很大程度上方便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管理。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建企业自身改革和管理制度都会不断成熟,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会更大。增强对基建工程的管理,涉及到我国基建前程,唯有在深入认识到改革管理重要性的条件下,进一步研究其内部因素,将解决构想置于问题中,促进基建工程管理体系的发展。完善基建工程管理体制。强化工程管理核心是增强与完善工程管理体制,一是总结分析现行管理体制的不足;二是改革创新,做好双管齐下。对管理人员落实好责任制。从管理人员开始,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通过以往工程的质量事故和事故分析增强自身的忧患意识与法制观念。健全责任制度,使各自管理责任到位。加强对工程合同在签订和履行过程中的管理。基建工程设计和施工对工程质量有决定性影响,合同是这三者间纽带,所以合同管理在基建管理中表现出核心地位。基建参与单位一定要树立较好的法制观念,实现依法经营。签订合同时要在法律指导下遵守公平和自愿原则,履行合同时严格遵守其各项条款,表现出法律强制性。要对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以及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作出监督检查和统计分析,在检查中发现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性质、原因和责任,做到及时解决,从而减少与消除合同纠纷,提高对合同的履约率。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增强对基建工程的管理,重点是分析总结现行管理制度在实行中的缺陷,在基建管理所有环节中遵守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电力系统中基建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必须提升对基建工程在管理重要性上的认识,以认真研究电力基建管理中的问题为基础,积极采取增强工程管理对策,推动工程管理的规范化,为全力做好供电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进一步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