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升小入学准备

幼升小入学准备

时间:2023-06-05 09:57: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升小入学准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升小入学准备

第1篇

此前,经过数月努力,仍未能叩开北京市公立中学的大门,张爱玲不得不放弃北京的工作,回到老家县城租房,成为一个全职陪读妈妈,而她的丈夫则继续在北京经营一家汽修厂。

在这个暑假之前,张爱玲的孩子在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的一所私立学校读六年级。按学区划分,孩子毕业后本来应该进入房中学读书。由于今年北京市的“幼升小”“小升初”明确了学籍管理的新规定,部分区县还提出了缴纳社保的新要求,张爱玲在初中报名之前回乡托人补办学籍手续,但因为未缴纳社保,最终未能拿到房中学的借读证。

她的遭遇并非个案,张爱玲说,“孩子一个班54名学生,大部分都已经回了老家。”

自5月开始,在通州、朝阳、海淀等区,非京籍的家长们一直在为孩子上学而四处奔走。

5月19日,近200名通州区的非京籍家长来到北京市政府和办,要求统一安排孩子上小学。

6月16日,以崔各庄乡和十八里店乡为主的120多名朝阳区非京籍家长前往区教委争取入学权,期间发生冲突。

6月18日,海淀区四季青乡的60余名非京籍家长不满孩子被分配到附近的私立小学――北京尚丽外国语学校,集体到海淀区教委请愿。

6月21日,张爱玲和300余名非京籍家长带着他们的孩子来到北京市政府和办门前请愿。队伍最前端的孩子们举着“孩子要上学”的小纸牌,和大人们一起呼喊着这句口号,一些妈妈忍不住当场 失声痛哭。当天下午,一位北京市教委官员在市办内接见了18位家长代表,他们分别来自朝阳区18个乡镇。但当天夜里,崔各庄乡家长代表和其他乡镇代表却陆续接到有关方面的警告。

和非京籍“幼升小”遭遇类似困境的,还有部分像张爱玲这样的非京籍“小升初”学生家长,他们的孩子此前就读于不具有发放学籍资格的私立小学,在升初中时,需要补办学籍号和提交审核材料。

就在一个月以前,因户籍问题而无法报考北京市高中的九名初三学生及其家长将北京教育考试院告上法庭。6月12日,该案在海淀区法院开庭,7月11日,该案一审判决家长败诉。

通州区的五名“幼升小”非京籍家长,也于7月7日向通州区法院递交诉状,通州区和北京市教委。家长们被告知,要到7月16日,才会知道诉讼是否被受理。此外,朝阳区崔各庄乡、十八里店乡的“幼升小”非京籍家长也正酝酿。

从表面上看,政策决策过程的不透明和摇摆不定,导致了今夏北京这场“教育权保卫战”的爆发。然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现有的教育资源投入和管理机制不顺,以及对外来人口的强硬控制思路,才是导致矛盾激化的深层原因。 入学门槛升高

4月18日,北京市教委有关2014年义务教育入学的文件,要求在北京接受义务教育的非京籍适龄儿童,其父母须提供“五证”,即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京暂住证及户籍所在地无监护条件证明。

实际上,北京此次出台的文件并不新鲜。

从2012年以来,北京市教委即已对非京籍学生提出审核“五证”的要求。但在今年的文件中,北京市教委特别授权各区县“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此后,多个区都公布了严格的“五证”规定。

比如,东城区要求父母双方均在本区务工并居住;丰台区则要求父母至少一方在该区务工;海淀区要求父母双方的暂住证须在2014年3月1日前在本区办理;昌平区则要求父母双方持有2013年12月31日以前颁发的暂住证,且不能断档。

此外,还有一些在“五证”的基础上增加社保证明审核条件。如通州区要求父母双方在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间在本区域内缴足12个月的社保;朝阳区也要求父母双方必须在本区缴纳社保,这一条成为该区非京籍儿童无法通过审核的主要原因。

“2014年的5月和6月,对全体非京籍适龄入学儿童家长而言,是一个黑色、屈辱、愤怒的季节。”朝阳区崔各庄乡的部分非京籍家长在一份《路在何方》的材料上这样描述。

在经历了一个多月没有任何反馈的漫长等待之后,6月13日,朝阳区崔各庄乡政府答复称,仅有25人入学材料审查通过,另有13人送交二次审查。这对于该乡已递交“幼升小”材料的500名非京籍学生来说,是杯水车薪。

对于家长们的质疑,北京市教委在5月26日答复朝阳区非京籍家长时表示:“区县制定实施细则都是经过区政府同意的,市教委不能干涉。因为基础教育在区县,市教委不直接管任何一所学校。在义务教育入学这块,区县政府是负主责,我们是业务指导部门。”

令家长们更困惑并难以接受的,是入学政策的摇摆和模糊。

朝阳区崔各庄乡在5月5日“幼升小”报名开始时,并未提及有关社保的审核条件。当家长们几天后前去递交“五证”时,才得知“父母双方必须有社保”这一要求,而“社保必须在本区缴纳”更是在之后才听说。

5月9日朝阳区教委收到家长的反映情况后,当天下午崔各庄乡政府表示将放宽审核条件。

“但6月13日时,乡政府才告诉我们可以在5月25日以前在本区补缴半年,为什么不早一点告知我们呢?”一位家长表示不解。

此后, 5月26日、27日,乡政府分两批公布了69人审核通过名单。当这些家长去领取借读证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27日这天上午去的家长领到了借读证,下午去的家长就被告知“借读证停止发放”。一位傅姓家长空手而归,“乡政府的人告诉我说录错了。”

十八里店乡的一位家长抱怨:“政策说变就变,5月23日之前没有社保也发了借读证,6月17日又从村委会和学校发放了一批。”

6月21日,18名朝阳区家长代表在办与教委官员会面,提出疑问:“为什么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审核通过的入学材料和现在的要求不一样?为什么政策一月三变,又不提前告知和公开?”“官员答复说这就是政策,他回答不了,就散场了。”一位提问家长转述当时的情景。

在这次会面中,家长们从教委官员那里得到一个并不确切的信息,最后一批审核通过的名单将在7月10日前公布,条件是父母双方能提供六个月社保缴存证明。但至7月10日时,受访家长并没有看到这份名单。

随着家长们越来越强烈的质疑之声,北京市教委5月29日曾声明,强调非京籍儿童“五证”不全将不能在北京入学。声明还表示,按照教育部对无学籍流动学生的管理要求,在不合格学校就读的,不能建立学籍;没有学籍回户籍地就读的,户籍地学校必须依法接收并建立学籍。也就是说,户籍所在地政府有责任接收回乡就读的学生并解决学籍问题。

而对受到指责的政策公示不及时、一些区县对暂住证和社保的要求不合理,以及如果不符合要求是否有补救措施等内容,声明未涉及。 夹缝中的打工子弟

正当非京籍家长们为“幼升小”焦头烂额的时候,朝阳区19所打工子弟学校的1万多名在读学生也可能陷入无书可读的困境。

6月30日、7月1日两天,这些学校遭到朝阳区教委的联合执法,无一例外都收到了7月8日之前完成整改的通知。

“名为整改,实际上就是要再取缔一批打工子弟学校。”朝阳区自强实验学校校长韩海学说,他所在的学校也在整改之列。

朝阳区崔各庄乡、高碑店乡部分打工子弟学校的家长已收到村委会、居委会和乡政府的电话通知。“说学校办不了了,让去学校取单据,让孩子转学回乡。”宏翔学校学生邓欣然的妈妈说。

2011年,北京的朝阳、大兴和海淀区曾开展集中取缔,20所打工子弟学校被关闭,此后全市仍保留了60余所未经审批打工子弟学校,其中19所位于朝阳区。

朝阳区自强实验学校在2011年时被关闭了一所分校,该校校长韩海学说,“学生被分流到附近的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另一所分校没法分流学生,才被保留下来。”

“今年的整改没有分流方案,区教委告知让学生们直接回老家。”6月30日,韩海学从朝阳区教委等联合执法人员口中得知, “这是领导的意见,符合流动人口管理的大趋势,希望你们配合。”

这让两个女儿都在朝阳区自强实验学校就读的施恒陷入深深的忧虑。“想转学,但公立学校不接收,因为我们两口子双农户口没办过社保,如果把孩子送回河北邯郸老家,父母年纪大了又照顾不了,难道要把我们一家逼回农村?”施恒和妻子在京十年,一直在建筑工地工作。

“朝阳区教委的工作人员曾建议我们这里的学生回老家去领个学籍号,再回来借读。”宏翔学校董事长杨兵说。

但许多未审批打工子弟学校的校长都表示学生们在回乡办学籍号时遇到了各种困难。

根据教育部201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全国2亿中小学生将获得终身不变的学籍号,并进入全国统一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今后需凭学籍档案参加一系列升学考试。北京市也从今年开始对“幼升小”和“小升初”全面启用了信息采集系统,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都需要参加入学信息采集获得学籍号,并纳入电子学籍管理。

而没经过审批的私立学校不在学籍管理之列,没有学籍,意味着未来不能参加中考和高考。

大兴区建新庄学校有在校生1300余名,“要开转学证明的有七八十个学生,学籍号办下来的才十多个”。校长罗亮说。

今年3月以来,朝阳、大兴、海淀、昌平、通州等各区的家长、学生和打工子弟学校校长,曾多次去教育部、北京市和各区县教委,请求户籍所在地和北京市学校接纳约7万名非京籍学生的学籍。

5月19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无学籍流动学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妥善安排返回原籍的无学籍学生入学,并通过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后为其新建学籍,不得以无学籍为由拒绝接收其入学”。

学生家长施恒为孩子的学籍也多次往返河北邯郸老家。“在哪上学在哪办学籍,老家的学校都是这样答复”他说。

宏翔学校学生邓欣然的妈妈向户籍所在地重庆市学校咨询后,得到的答复是“要在这里办学籍,每年需要回来考试”。显然,教育部的文件并无法解决家长和孩子的现实困境。 中考壁垒

学籍管理给今年北京2.2万名参加中考的非京籍学生也带来难题。

6月24日,人大附中朝阳分校的非京籍初三学生菁菁(化名)走入了中考考场,与北京籍同学的准考证不同,她的“考生类型”一栏标明为“非京籍无报考资格”。这意味着她参加的是“借考”。

2010年开始,北京对于菁菁这样的非京籍学生建立临时学籍,以解决其入学问题。临时学籍实行属地管理,转学时可以跨区县流通。

从去年开始的全国统一的学籍管理取消了临时学籍的属地管理,统一到教育部的电子学籍行政管理。在北京随之而来的变化是,所有的非京籍高中学生都排除在外,他们的临时学籍被取消,也就意味着非京籍学生不可能像此前一样,在北京读到高三再回乡高考。

对菁菁来说,即使通过了“借考”,她无法升入北京的高中,唯一的选择是回到户籍所在地,进入当地高中,未来才有可能参加高考。

菁菁的父母16年前从国外归来后,已在北京居住多年。“在北京打拼了这么多年,没想到孩子到高中阶段会被逼回大连,面临着和家人的分离。”她的父亲说。

“去年12月学校开家长会传达教委通知时,还告诉我们不用考虑京籍和非京籍的问题,今年4月2日再次通知时,就说北京所有的普通高中非京籍都不能报考了。我们再三向教委,得到的答复就一个――回原籍。”菁菁的父亲说。

5月18日,菁菁的父亲和另外八名非京籍家长,将北京教育考试院诉至法院。

北京教育考试院在庭审中解释:“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权是由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来管理负责,北京作为非户籍地,只是额外提供报考中职的途径;各级人民政府是有分工的,在目前的教育体制和法律体制下,主要是由户籍所在地承担。”

原告律师胡贵云在答辩中称,“目前没有一部法律或者部门规章规定教育必须由户籍地来承担和管理。”

在提交证据时,原告已将北京市教委追加为被告。7月11日,海淀区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驳回家长的诉讼请求,家长们表示将继续上诉。 学位短缺与人口控制

来自北京市教委的统计显示,今年该市约有16.06万人参加小学入学信息采集,其中非京籍人数约占三分之一。“如果不做人口排查,按往年的‘五证’登记,非京籍会占到二分之一。”教育部相关人士告知。

近年来,北京市已进入“幼升小”高峰期,其中,京籍和非京籍学生数量都有明显增加,预计未来小学入学人数仍将持续增长。

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提供的数据显示,进入新世纪以来,非京籍学生在义务教育在校生中的比重显著提升。

其中,从2001年起的十年间,非京籍小学生比重上升了近4倍,达到32.4万人;非京籍初中生更是上升了10倍,达到9.3万人。

朝阳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区仅京籍适龄儿童就达1.4万人,而非京籍儿童的入学资格正在审核,目前该区已准备了3.1万小学学位。去年该区小学学位就已吃紧,入学人数达2.1万。

海淀区今年小学毕业生近2万人,但入学的小学新生预计将达2.7万人,存在7000多个学位缺口。海淀区教委有关负责人估计,该区明年入学人数增幅将比今年更大。

昌平区今年小学毕业生人数为5317人,但今年昌平幼升小的适龄儿童人数却达到了1.45万人,仅北京籍儿童就有8328人,学位缺口达9000余人。

就统计数据来看,北京全市处于学位紧张的状态。

但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4月接受媒体采访时,则对学位供应较为乐观。他称,北京为改造学校的办学条件、增加新的学校、补充相应的教师、提供相应的学位想了很多办法。“从全市统一测算的数据来看,今年提供的学位能够满足需要入学孩子的需求。”

事实上,从2012年起,北京市和各区县已开始了“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协会会长易本耀介绍,“学位总体能满足需求,但分布不均”,三环、四环、五环内的城区以及城乡结合部闲置学位少,五环、六环以外远郊地区闲置学位多。而流动人口大多集中在就业机会多的前者,致使局部学位供给不足。

此外,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包括北京在内的19个大城市到2015年,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到2017年,95%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5%以上的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

为此,北京市教委规定,从今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将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将招生计划和入学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区县需按学龄人口数量、小学毕业生数量和中小学校办学规模等制定招生计划并报市教委备案,各校不得擅自增加招生名额,这意味着以往校长手中掌握的部分招生权被收紧。

同时,各区县已陆续取消“共建生”和“推优生”,再加上全市统一学区制、电子学籍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全面应用信息采集系统等一系列管理手段,试图解决择校痼疾,然后,随之而来的另一后果显现――升学渠道收窄。

此次提高入学门槛,也被外界解读为北京控制人口的一环。

北京教育考试院在6月12日的庭审中,就曾提及北京市的人口控制任务,以作为对其所做出的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依据。

去年11月,中央提出“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要求。

今年初,再次提出了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确定了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有效控制人口规模的目标。

今年1月以来,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和市长王安顺多次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列为未来的一个主要的施政目标。

这一思路迅速转化为具体的政策。从去年底,北京着手人口疏解工作,对象主要为低端就业人口,动物园批发市场、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和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场所都被动员搬迁。 深层矛盾何解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指出,这次升学政策调整波及的很多家庭,其实并不属于政府想要“清除”的“低端劳力”,其中不乏毕业后留京工作多年,稳定缴纳社保,甚至已经在京置业的白领人士。

“即便是最终需要疏散的‘低端人口’,他们所在的密集型市场明年迁出北京,今年还是要让他们的孩子在京读书。”杨东平说。

杨东平认为:“重整产业结构是没错的,但不能用调整产业结构的问题遮盖流动儿童受教育的问题,这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保障流动儿童的教育机会应是基本政策和价值取向,不能顾此失彼。”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也表示:“不能在《义务教育法》和《教育法》的框架之外来谈教育问题。政策不能比法大。”

有教育部下属研究机构人士也指出,“学籍管理,不能成为地方政府推卸教育责任的工具,如果出现了流动的学生被排斥在流入地和流出地教育部门两头中间的情况,必须及时研究对策制止。”

上述人士在分析入学难背后的深层原因时表示,“中国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以区县为主,教育财政投入的主体也在区县,那么工作在一个区县,在这个区纳税交社保,居住在另一个区县,却要求该区为其子女教育买单,地方政府肯定没有积极性。”

有统计显示,在北京,一个公立小学学生的生均经费达到了一年1.5万元,位列全国第一,其次是上海和天津。其他省份大多只有几千元。而教育财政的投入,中央和地方的配比在西部地区大概是4∶6,中部2∶8,东部自筹。

“非京籍学生的入学问题,可以尝试通过市级统筹来解决。” 前述教育部下属研究机构人士表示。根据他们的研究,北京大量外来人口在城区工作但居住在郊区。

在这方面,上海既有经验和教训或可借鉴,上海市对流动儿童教改以来,率先实现了教育财政投入市级统筹,市级财政每年大约投入60亿元来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但因为地方财税体系没改,至今这个机制也出现反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他认为,“建立省级统筹加中央转移支付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才是地方政府真正能发挥积极性,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根本。”

第2篇

大家好!

很高兴与各位家长见面,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共同携手陪伴孩子走入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担任一年级*班的班主任工作。今天的家长会想和家长们介绍一下自己对这个班级的工作设想,以及孩子上学需要做的一些准备。

下周一起孩子们就要走进钢都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这里他们将完成自己的最初的知识积累,养成各种习惯,掌握各方面的能力。我是老师,也是家长。因此我很能理解家长们现在的心情,有很多的担心甚至是忧虑,这让我想起了,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也会有很多不适应,有经验的家长会知道,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需要一个适应期,幼儿园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保育,对孩子的生活护理很周到,孩子的学习活动也是在游戏中进行的,而上学以后,学习将成为孩子生活的主题,一年级更注重的是“自理和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要尽量想办法解决,在转变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有很多的不适应,但不必过分紧张,只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坚持,一段时间孩子习惯自然就好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对于孩子的习惯培养是最重要的一年。幼升小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作为家长,您要适时地提示孩子:”上学了!“从第一天开始坚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喂饭、睡懒觉这样的坏习惯一定要狠下心来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帮他改掉,自己吃饭、自己睡觉、自己背书包进校园,帮孩子一起整理书包,以免他到学校后东西找不到。一年级,特别是前两周,孩子所需要的不是多写几个字、多做几道题,而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您的扶助,现在的扶是为了将来的少扶或不扶,希望我们能够和孩子一起努力。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是伙伴,需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同样也会有很多困难需要我们共同解决,目标只有一个——关注孩子长远的发展,有一点需要提示各位,这个即将迈入校门的孩子,受到的是您一家人的关注,他是您整个家庭的全部,而走进校门之后成为这个集体中的一员,您的这个百分之百就成为这个集体的六30分之一,我要关注的是他们每一个。所以,希望您能理解我的工作,我在班级管理方面、纪律方面、学习方面受到批评,希望您能正确理解,绝不是对孩子有偏见,相反是在帮他克服习惯养成过程中的不足,是对他的负责任,如果有想法,或者有需要老师帮助的就直接找我交流,我会根据每个家长的不同要求,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为了使您的孩子早日适应小学生活,向各位家长做以下几点提示:

(1)为孩子准备好早餐,然后督促孩子按时上学7:40之前到校(不要太早到校,学校7:20开大门,早到不安全),值日生7:30到校(学生年龄小,希望家长可以帮助打扫,7:40前离开),中午11:40放学,下午5:30放学,(星期三2:50放学)。建议您第一学期尽量让相对固定的人按时的接送自己的孩子,以免发生意外情况。如遇到特殊情况没能及时接孩子,要告诉孩子回学校找老师,我们会安排他在传达室等候

(2)学校设有食堂,中午学生可在学校就餐。学校有矿泉水

(3)注意卫生,带好纸巾。学校有矿泉水,准备水杯即可(不要带玻璃制水杯及饮料瓶,水杯盖子要严实,保证平放不漏水);随天气的变化,要记得带好雨衣、座垫。

(4)教会孩子一些入学必需的生活技能,如穿脱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开关水杯,遇到困难会寻求帮助。特别是让孩子知道课间要先去厕所,做好课前准备再玩。

(5)在学校学习期间,不要让孩子把玩具(包括带玩具功能的文具)和零食带到学校,不带零花钱。

(6)有校服后每天穿校服。

第3篇

第一周

小年拖着书包下车,看到我,第一句话:“妈妈,我要拉巴巴。”

这是她在寄宿小学的第一周,她在宿舍里住满了六天。说校车4:20到,我2:30就出发了,眼巴巴地,看向高架桥来的每一辆车。

又到了幼升小的季节,回忆把我带到半年前,小年刚上学时的情形。

不要问我,为什么六岁就送她上寄宿。户口、学区、对未来的期许、爱与责任的艰难……千头万绪,归结成一句话:“没本事拼爹的家庭,只能教会孩子拼自己。”

现代人生活的隐喻,就是门前的大马路,不管四车道六车道,总之,上了路就不能停,也不可以随时改变方向,错了也得一直向前,直到路口才有变道的可能性。

就这样,马不停蹄地面试、复试,匆匆忙忙去交学费,生怕晚十分钟就被人顶掉。照着通知书上的条条款款办手续,等待老师家访,开第一次家长会……送她入学的那一刻,我以为我会哭,或者她会哭,但是刚迈进教室门,老师就从我手中接过她,她立刻被四周的张灯结彩吸引,不知不觉走进去。而老师一分钟都不让我停留,我想看看她坐第几排都做不到。

以为把她送走,就能专心做事。墙壁却像宇宙边界般向外延展,屋子里空得像拔掉龋齿后的牙床。谁忘了关灯?正准备吼人,想起来:没别人,忘关的就是我自己。她在干吗?第一个在家庭之外,与陌生人同眠的夜晚,她能睡着吗?早上会不会赖床,任性哭闹?好在给她剪了短发,不存在梳辫子的问题。上课能适应吗?40分钟不能说话不能离位不能入厕;秋高气燥,她记得喝水吗?不会被烫到吧。小学五年级,我还曾经被一整杯沸水烫到。没事儿的,学校用的是直饮机,水温只有三十摄氏度。

我说服自己:没有孩子缠绕作借口,至少要写半部红楼。但头脑和文档一样空白,像蝗灾过后的土地,片叶不剩。我一遍一遍刷新论坛:老师有没有贴孩子的照片?我不断泡在家长群:我两眼一摸黑,总有人手眼通天接内线……百忙中还看美食论坛:周末给做点什么好好补养下。在超市直接花了眼:鳕鱼单价从二十多元到五百多元,比大师杰作与初学者的涂鸦更加天悬地隔。有人建议我“只选贵的,不选对的”,我咬紧牙关……拿了个九十八元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我们这等人家的追求。

思念是:在床上翻出一只她的小袜子;暑期老师送的《朗读手册》,厚厚三大本,她还没来得及看;花盆里她种下的勿忘我,我每天辛勤地浇水,终于有一天我妈告诉我:发芽了,但可能已经被我淹死。

我甚至仿效古风,“临行密密缝”。当然不是制寒衣,只是把网购的名字贴一个个缝在她的书包衣物上。我偷懒,袜子只缝一只,反正是成对的,找到了一只,另一只也就有了。但,我现在突然想到:万一不幸有个小朋友的妈,与我在同一家店买袜子呢……

时间像弹簧一样抻得很长,又啪一声回弹到我掌心。周五迫在眉睫了,我慌慌张张给校车老师打电话,买最后一轮菜,提前两个小时确定校车停靠点,等……

快五点,车缓缓停下。车门打开,我看到小年,拖着比她身量小不了多少的书包,一级一级,专注地下台阶。到最后一级,抬头看到我,满脸绽开全是汗水的笑容:“妈妈,我要拉巴巴。”在附近不远的酒店找到了卫生间,她蹲着,东一句西一句跟我讲:“我还没有交到好朋友……军训那天下雨了,哈,张老师说我们冒雨行军很坚强……饭我吃不完,每次都剩……”很艰难地用着力,忽然蹦出一句石破天惊,“我这星期没拉巴巴。”我大骇:“为什么?”她看着我,不明白我的问。但小朋友向来如此,既然你问,这件事就该有答案。她会从脑子里的不知哪个时空,拽出一个大人会觉得莫名其妙的解释:“因为,卫生纸放在寝室里。然后寝室一共只有两个卫生间,一个洗澡的地方,有三十个人。教室里没有纸,也上不了。”

晚上在钢琴老师处,遇到另一个也上寄宿的小朋友,家长互相问:“还适应吧?”我苦笑:“一周没大便。”那边的奶奶是大家闺秀,说私秘话题用手掩嘴、压低声量:“我们家这个也是,一星期没有。”晚上家长群里,万头攒动,都是同一个问题:一周不便。我想我是明白的,紧张、对新环境的无知、骤然与家人分离的焦虑,无法以语言表达,用眼泪化解,最后成为沉在胃里的石头,梗在肠里的实物。就好像,这六天,我的手足无措、老觉得缺了什么人什么事。

第4篇

这是凌晨4点,人迹寥寥的街道。

一大早,我就蹑手蹑脚地爬起来,洗漱完毕,骑车奔向本小区附近幼儿园。8点开始报名,但那时才去真是“不要活”了。果然,早起如此,我仍然只能排第四位。前面有几位大爷大妈轻摇折扇,放一小马扎,端坐于前。

在北京入园难,眼下已经成了年轻家长们的头等难关。以我为例,对这个问题就掉以轻心,这波排队已经算是重考。头一年,孩子入园,我也无知者无畏混进排队的大军。进得门来,先得考试,3岁出头的孩子,又懂得什么?只会哇哇地哭。这一轮下来,他很“自然”地,被淘汰了。

第二年,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孩子已经快4岁了,上幼儿园小班,还不是如田忌赛马所说的,“取君中驷与彼下驷”吗?面试前(晕吧,幼儿园就开始面试了)的一个星期,我还带他恶补了一下唐诗,光“月落乌啼霜满天”就背了5遍。

之后,如开头所说,凌晨4点,我出发了。

娃表现得还不错。背了唐诗,排好了积木,很乖巧地跟老师说再见。那小样儿,说实在的,我看着心疼。为什么,这么小的娃儿,就要懂得“曲意逢迎”?在家他可是自由自在的。

回去等消息,一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一个星期过去了……还是没有录取的通知。

我悄悄地叮嘱家里所有人,千万别在娃面前讨论这件事。小孩子具备成人不了解的惊人的智商――一旦告诉他,他会严重受挫,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会落选?为什么“金榜题名”的不是我?我不够努力,不够聪颖,不够try my best?

对不起,我的孩子,抱歉让你过早地卷入了这场“游戏”。有人说,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但谁知,“拼爹”从幼儿园时代开始磨刀霍霍。

左邻右舍帮我分析过失利的原因:

一、没报亲子班。不少被录取的孩子,2岁甚至1岁多就上了亲子班。亲子班由幼儿园开设,相当于大学预科,享有“优先保送”的资格,不深谋远虑不行;二、不认识教育系统的人,据说,某某孩子的爸爸的某某同学就在本区教委工作,一个电话,搞定!三、赞助费额度不够。和家人商量后,我填了3万。但坊间的消息是,有一位威猛的家长,为了确保孩子入公立园,填了10万……

“血拼”如此,谁与争锋!

幼儿园便高配如此,将来呢?将来要面临怎样一场盛宴?

这里的“我”,是“我”,又不仅仅是“我”。问四邻,问了不下10个在北京工作多年、有正式北京户口、体面的职业和稳定收入的年轻人,都有类似困惑。而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编写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1)》显示,就全国35个城市来看,北京、深圳、天津、西安、南京、青岛、银川、成都、郑州九个城市超过三成公众认为入园难“非常突出”。其中,北京超过五成的公众认为入园难、入园贵“非常突出”,居35个城市之首。

北京公立园僧多粥少,与这几年的新楼盘大批建设,和城市人口激增有关。许多大型小区,人口以万计,年轻人多,孩子就格外多。可周边的公立园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一些名园,更是受众人追捧,成为特殊资源。

据新华网报道,当前大城市普遍存在学前教育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的问题。北京市幼儿园总量已从1996年的3056所减少到2010年的1266所,下降58.57%,其中一级质量标准幼儿园(即优质园)仅有383所;天津市内每个区也仅有二三十所公办园,南开区一些热门公办幼儿园报名人数和招收人数之比超过4∶1;深圳全市有1000多所幼儿园,小班新生学位约7.3万个,但2007年全市新生儿达13.5万人,按3岁入园估算,供需缺口接近一半。由于供需失衡,各地公办幼儿园很“吃香”,但受招生数量限制,很多时候家长需托门路、找关系、拼背景。南京市一家知名公办幼儿园,只招80名孩子,却收到800多张“打招呼”的条子……

幼教资源的短缺是一个问题。由此衍生的,则必然和其他稀缺性行业一样,由“短缺”所引起的腐败。资源最后会流向何方?

2011年10月19日,这样一则新闻登上各大网站头条。说的是一个名叫西西的男孩,回家后向妈妈申请:“我换个爸爸行不?”原来,与小朋友一比较,西西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爸爸,竟那么平平无奇。他刚脱口而出,“我爸是厨师,会做饭”,就遭来同学们的嘲笑,“谁的爸爸不会做饭。我爸是警察,有手铐,你爸有不?”

幼儿园里玩拼爹?拼不过就换爸爸?

人类最初的净土,从此地就已蒙上尘埃?

“虎妈”还是“羊妈”?

进得幼儿园,不等于万事太平。

现在的初级教育,连父母一起绑架。一个家长告诉我,他们幼儿园规定,孩子得上交一个可以用来贴在墙上的物品,做主题墙用。思来想去,树叶最合适、最象形。于是,夫妻俩黑夜里出发(北京城区大,下班到家一般7点,吃完饭怎么也得八九点),沿着小河岸走啊走,终于拾得银杏叶若干。

你可以主张快乐教育,可以在造人之初,就悄许下心愿,“我不要我的娃,把我上学时吃过的苦,再吃一遭。”但理想,很多时候只能是想想。等娃娃降临人世,就要准备好被洪流一起裹挟。

这洪流,可能来自学校。小升初,试题难?现在,幼升小也要研究答题策略了。以北京市为例,由于重点小学在招生方面有绝对的话语权、选择权,所以,面对考生和家长们如潮水般涌来,往往会设置考题作为门槛。一个6岁的幼儿,在参加重点小学一年级的入学考试时,通常要具备一定甚或非凡的表现才有较大的胜算。

考试内容,会涉及数学、语文、英语、体育及才艺等。而其中,尤其是关于数学的考试,被称为难点中的难点。如下面这道题目,您可以试着解答一下:

1、2、3、4、5、6、7、8、9、10,这十个数,分成以下四组: 一.1、3、7、8; 二.10; 三.5、9; 四.2、4、6。请问这是按什么规律分的?

您在几分钟后给出了答案?或者,是不是开始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怀疑?

非所欲也,却不得不为,这是身边一众年轻的家长,为孩子选报各类课程的原因。但凡孩子表现出这方面的兴趣,或一点点特长的,当爹妈的只要精力、财力许可,都会忙不迭地报上。

快乐不快乐,是第二位的、天真的考虑了。当我自豪地宣布,“我儿子的幼儿园,实行的是蒙氏教学时”,同事提醒我,“赶紧转园!蒙氏教育?等孩子上小学,你就要后悔了!”

另一位熟稔的朋友,36岁的妈妈王琪(化名),则先后为孩子选报了英语班、跆拳道班、绘画班。从此,她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拿来陪孩子上课了。孩子上英语班,她在等;跆拳道班,她在等;绘画班,她也在等。在入学考试时,孩子顺利地考上了北京市重点小学,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喜悦,说:“这文凭赶得上北京大学的文凭了!”

是啊!我感叹,此言不虚!

喜忧参半,苦乐杂陈。从幼儿园开始的学业PK,让人感叹时代的变化。一方面当然是进步,林立的课程班,至少为孩子提供丰沛的选择,他们将来懂得弹钢琴、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有婀娜多姿的舞姿,总比我们这一代很多人“上台只会表演诗朗诵”强;但另一方面,丰沛的选择,是不是会构成压抑人的大山?孩子的自由天性,渴望满世界看星星、找太阳、无拘无束在草地上打滚的天性,是否会从此被秩序和礼仪埋葬?而人一生中,真正自由的、“放肆”的、奔放的时光,能有几何?

做虎妈,或做羊妈是2011年教育界争论的一个热点。对那个志得意满的、严格教育女儿的虎妈蔡美儿,媒体或评论家,不能仅仅停留在“批判”上那么简单。蔡美儿让两个女儿,成功地成为成绩全A的“音乐天才”,其中,大女儿索菲娅14岁就登入卡内基音乐厅举办独奏会……与那些主张“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不同,蔡美儿如此真实地展现了她想要的――成功孩子的妈妈。

有意思的是,两个国家的教育界对“虎妈”的反应。

在忙着把子女送往兴趣班的中国,对“虎妈”的抨击声不绝于耳。这些父母深谙其中的苦楚,向往另一个天堂。

而美国人则开始了认真地反思。专栏作家布鲁克斯说,“想想吧,这是一位在育儿问题上全心投入的母亲,她的身后是成千上万同样雄心勃勃的中国妈妈,她们的孩子将在以后的竞争里打得美国孩子满地找牙。”美国总统奥巴马,在1月26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则提到, “美国在经济、教育、科技发展等诸多方面面临更多竞争”,“一些国家,比如中国和印度,他们已经意识到,只有通过变革,才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与其不竭的雄心有关,而美国之所以在金融危机后一蹶不振,在于其过于懒惰了。

第5篇

在幼儿园工作中,每一件事情都要认真对待,不能有任何的马虎,关于幼儿园学期总结,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0幼儿园上学期班务工作总结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幼儿园上学期班务工作总结1时间永远停不下它那前进的步伐,每天在时间的催促下充实地工作。时间告诉我这个学期将要结束了。回首这一个学期的工作,感慨颇深,有开心,有疲劳。在这个学期的工作中我得到了许多的锻炼,在锻炼中我总结了工作,现在我将我班班务总结如下:

本班共有35名幼儿,男孩子有20人,女孩子有15人,老师对幼儿的情况、性格特征、脾气等都有了基本的了解。对于本学新转入我们班的4位小朋友,老师先后了解了他们个性与长短处,这样能让其更好的发展。另外,我们老师两位和保育员在工作上十分和谐,这就为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铺下一块好的奠基石。

一、继续认真落实常规要求,引导幼儿较好地快适应大班的学习生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9月3日,孩子进入大班的第二天,我们就发现孩子们确实长大了,自我控制的能力较中班结束时有了很大的提高。无论是自我控制方面提高还在语言方面的进步,让我感受到孩子们长大了,需要更多更好的发展。于是我们决定采取同步方法:一方面,继续抓一日的生活、学习常规;另一方面,引导小朋友较快的适应班级有序的生活与学习。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资源,设立了值日生制度和礼貌小星星,由能力强的幼儿示范到普及成为每一位幼儿,使每一个小朋友都有表现的机会。在自己值日的同时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促使这些规则内化,引导他们自然而然的遵守,良好的午睡、洗手、吃饭常规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三、从本班的薄弱问题出发,全面提高能力:

在中班的第二个学期末我们班的孩子在个别常规、自主性、胆量方面表现薄弱。所以在抓常规的同时,让幼儿怎样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为幼儿准备了《小熊过桥》锻炼幼儿的自主性阅读和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看图能力和观察能力,每周我们为幼儿准备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另外,针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薄弱和胆量不够大的情况,老师针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小朋友进行表演性的锻炼,锻炼幼儿的胆量和口语表达能力。有时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性格,让幼儿敢说、会说。如我们的黄宏磊小朋友在中班第二个学期末时表现的胆量小,不愿意积极的与其他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每天的问好都是在妈妈的身后完成的。上了大班让磊磊更多的机会锻炼,利用一些空余时间(午餐后、放学前等)给小朋们表演。虽然时间比较的零碎,但成长很有成效。

四、注重个别幼儿的教育,让每个幼儿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虽说在中班里各个幼儿都有不错的表现,有些幼儿还需要在性格、技能、情感上需要提高。作为老师,首先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抓住幼儿们的闪光点,如:陈泽瑞在技能上很不错的,但是在情感方面欠缺,在老师的引导教育下进步了。代越凡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得十分认真,可就是受挫性不够导致出现了厌学的情绪不愿意来幼儿园。每天早上来幼儿园时就会闹情绪,再加上家长的消极的处理,情况越发了严重。后来老师和代越凡的家长一起寻找“病根”,对症下药。在长达一个月时间的引导,代越凡小朋友改变了不好的习惯。另外,在教育的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通过每天的及时表扬、教育,帮助幼儿改掉那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五、保教人员共同配合,保证幼儿一日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家里的人员都有不同的角色,班级里也不例外。我们班的工作是需要两位老师和保育员彼此的配合与支持。无论是游戏活动还是教学活动要求是有老师必须在幼儿的身边陪同,促进幼儿活动的质量。从早上幼儿入园的那一刻开始苹果老师与方老师就要分工,一位老师为主一位老师为辅。主班老师负责组织小朋友教学活动,辅的负责接待来园的小朋友与家长。到了户外活动时间保育员负责为小朋友们塞毛巾。我们细致的分工,认真的工作,这是因为我们共同的努力才能使班级的管理得到提高。

六、重视每日的教学程序和家长工作,提高班级管理能力。

在每日的工作中,能严格按照周计划所制定的内容进行教学,并且努力认真的设计教学过程,不随便更改内容;同时注重与家长的联系,孩子哪天没有来张幼儿园,并有电话的形式询问其原因,关心每位幼儿,拉近了家长和老师的距离;我们注重家长园地,安置、认真的出事相应的内容,并针对家长关心的问题,在园地中贴放一些育儿知识供家长阅读、学习。在这些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一些家长的肯定和表扬。

幼儿园上学期班务工作总结2本学期,我和冯老师以新《纲要》为指导,积极配合,科学施教,围绕园务工作及班级实际开展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有利的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发展,特总结如下:

一、加强幼儿日常生活、常规及自我保护教育

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的愉快、舒适、才能令家长满意放心。我们的工作方能顺利实施。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合格、健康的体格。我们老师相互配合,合理安排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内容,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并努力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如:开展跳绳、拍球等活动。为了让幼儿对天气的变化有初步的感受,并学会主动增减衣物,隔毛巾、照顾自己。

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就是让幼儿学会自律。教师榜样作用尤为重要,日常里,我们坚持说普通话,与幼儿交谈时主动使用文明语言,注重仪表整洁、文明举止。教师的互助、礼让都给幼儿以深刻积极的影响。同时,组织“我为集体争荣誉”的谈话,开展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评比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言行直接影响着本组的荣誉,因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在奖励方法上也作了改变,从传递送小红花变成了幼儿喜欢的粘贴画和小印章,孩子们被这些美丽的图案吸引了、兴趣更浓了。幼儿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幼儿将逐步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社会中隐形的危险因素势必对幼儿造成伤害。为了减少、防止伤害,我们对幼儿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如结合“幼儿追跑、推拉”现象展开现场讨论,进行了“我该怎么办”“灭火好方法”等谈话活动,时刻提醒幼儿意外就在身边,将自我保护注入到幼儿生活经验中,为今后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矗。

二、大胆尝试探索,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教育就是向幼儿施加积极的影响,在开展各类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突出重点,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幼儿感官,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游戏性体验中获得发展。

在全面学习和贯彻新纲要实践主题探究课程中,我们积极尝试将重心移向了“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索能力”的研究。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兴趣爱好不断生成出新的教学内容,如汪老师开展的《小小工具用处大》,陈老师接待“区网片”活动《奇妙的云》及区“双优”评比活动《燃烧的秘密》等为幼儿创造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充分尊重幼儿,鼓励幼儿,有效的提高了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深受幼儿的喜欢,我们将再接再厉,不断实践积累经验。

早期阅读一般是指未入学的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生动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由于本班幼儿即将面临进入小学,进行早期阅读是非常必要的。在全班开展了“如何创设阅读情趣,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个人专题研究。从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变幼儿被动学为主动学,充分发挥师生互动作用、开展多侧面的活动形式三方面入手通过一学期尝试,幼儿对早期阅读有了较为浓厚的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期观摩活动中幼儿大胆表述、丰富的词汇、完整的语言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幼儿园上学期班务工作总结3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在这学期里,虽然忙碌、紧张,却又充实快乐。在这里,我们也要感谢园领导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帮助与支持,使得班级各项工作都得以顺利圆满的完成。在为本学期工作划上句号之前,我们有必要对班级各项工作作出及时的总结与反思,从而汲取经验,发现不足。现将班级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负责、敬业爱岗!

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们三位教师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无缺勤与旷工现象。我们积极参加园内外的各项活动,服从工作安排,努力用幼儿教师职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全心全意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一日学习中,我们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孩子为主体,根据孩子的经验和兴趣,设计出他们喜爱的主题活动,经常为了展示幼儿的学习过程、作品,制作各种玩教具,加班加点,放弃中午的休息时间。

因为是新入园的还孩子,在生活中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班里的每一位幼儿,留意孩子们的饮食、帮助幼儿在不同的天气穿脱衣服,放弃休息时间陪伴入园后情绪不稳定的幼儿,细心照顾生病的幼儿的同时,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将孩子的病情详细反映。并注重为幼儿营造一个舒适、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以减少孩子们对家长的思念,并让孩子们能够身心愉悦、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班十分注重协调、默契的合作,工作从不分你我,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经常针对班中的保教问题展开讨论,彼此之间能够虚心听取意见,达成教育的共识。因为孩子们是新生,家长们还不是很了解我们的教育模式、对于自己的孩子处在新的环境中也不是很放新。

所以,我们在本学期,将家长工作放在首位。在学期初,我们对班中幼儿进行了普访,让孩子们首先熟悉老师,消除陌生感。继而又利用离园后座谈、电话询问、书信便条交流、半日活动开放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把握孩子们的学习方向,参与孩子们的教育活动。有了家长的支持,孩子们很快适应了幼儿园中的环境与生活,能够同老师、小伙伴一起开心的游戏、活动。作为年纪实验班,我们能在学年平行班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事事先想、先行。由于小班级各位教师的支持,我们小班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都能以饱满的精神、认真的态度、积极的准备着、进行着,受到家长们的认可和好评。整个学年处处体现着积极向上、团结融洽的风貌。,

二、发扬团队精神,优质完成班级计划。

(一)保育方面:

本学期,因为是新生班,所以我们的重点放在稳定幼儿情绪、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方面。一学期以来,在老师的帮助和领导下,班级幼儿学会自我照顾(能够独立进餐、安静的午睡、会正确使用自己的毛巾、杯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等等)、懂得友好相处。在园期间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孩子们在温馨、安全、卫生、舒适的班级中快乐地生活着。

(二)教育方面:

(1)作为实验班,本学期我们继续承担《广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南》的实验研究。我们以《纲要》和《指南》为指导,通过与班中幼儿的互动,以幼儿的兴趣、经验、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与环境中人、事、物的交互作用中获取新的经验。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快乐的幼儿园》、《苹果》、《牛奶》和《小猫》四个主题。在主题研习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幼儿的参与性、计划性、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环境创设方面,我们改变以往的以区域划分、形式单一的方法,用展示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及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丰富作品有序地布置环境。班中的孩子在宽松、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各方面能力均得以提高。他们能够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与同伴分享经验,积极认真地与老师共同活动。

(2)积极努力开展双语教学。本学期我们开展英语教学。为了让新入园的小班孩子能够对英语感兴趣,喜欢听、愿意读,我们除了注重在一日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想办法设计出适合小班幼儿特点的游戏,来帮助帮助孩子缩小于英语的距离。并且为了让自己更好的掌握英语教学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口语发音,我们不但珍惜每一个外出培训的机会,还利用业余时间想英语能力强的老师请教、学习,并加强自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已能灵活的掌握小班英语教授的方法,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很高,收到不错的效果。在新年的英语剧场的演出中,孩子们流利的英语对话,可爱的表演与动听的英语歌曲迎得了家长的好评。

(三)家长工作方面:

本学期,利用电话访问、家长会等形式,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也利用早、晚家长接送孩子之时进行随时谈话。不仅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也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幼儿现状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及时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前提,至此,得到家长的认可。

幼儿园上学期班务工作总结4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其受教育过程的起点,与家长相互理解、共同合作、实施教育是我们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重点。一转眼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在这一学期里,我们做好了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以此获得了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信任。我们在家长的热心帮助及大力支持下,班级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结合一学年开展的家长工作情况,现将本学年家长工作总结如下:

一、利用家长接送时间,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商讨教育方法

我们充分利用家长接送时间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双方共同商讨教育方法,让家长与老师互相了解孩子在园在家的表现。为了提高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我们在园开设相应的课程,开设相应的活动。在培养责任心这一方面,家长也尽力配合幼儿园,什么事都引导孩子自己去完成,为了让孩子更健康的发展成长,我们还利用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协商,共同解决问题。

二、办好家长园地,每周将周计划及需家长配合的事项告知家长,使家长清楚地了解幼儿园及班级地教学工作

为了使家长了解幼儿园及班级教学工作及需家长配合的事项,共同搞好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我班认真制订周计划,使家长能够了解自己孩子在园一周的学习情况,同时,我们还刊出了一些育儿知识与经验。班级的每一个活动都离不开家长们的热心支持,如元旦开放半日活动等等。

三、在细节处真正关爱孩子,做好家园工作

在每日的工作当中,我们总是密切关注每一个孩子。哪天哪个孩子没来幼儿园了,我们总会主动地向家长打电话咨询。有孩子生病请假了,我们也会打电话传递我们的问候。有孩子在幼儿园磕伤碰疼了,我们更是会主动及时地向家长解释清楚,并讲明原因,以取得家长的谅解。

四、根据个别幼儿的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原因

每个班都有一些需要个别教育的幼儿,如有些幼儿有攻击性行为、有些幼儿好动、有些幼儿言语表达能力不行。我们作为教师总是耐心的引导,教育不怕麻烦,及时地进行了解,向家长了解这些孩子在家的情况及家庭环境地影响,以便针对性地教育,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快乐地成长。

在各方面的工作,有机会给孩子介绍在园的种种情况并请家长配合教育,同时让孩子感觉到家人和老师对她的爱。

在我们的家长工作中,也存在着不足和遗漏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努力将家长工作做到。

但是,这一学期来,家长给予我们的帮助配合有无数,正因为有了这些家长热情的支持与帮助、配合,才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不少的进步。

幼儿园上学期班务工作总结5一年来,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在上级教育部门关心支持下,以晋升区规范化幼儿园为目标,以加强教学研究、提高保教质量为重点的特色教育,进一步加强教师理论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让每一个孩子“健康、自信、快乐、成长”,已成为全体教职员工不可动摇的教学学风,努力改善幼儿园的园容园貌,带动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团结拼搏,无私奉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加强教学研究,大胆尝试课程改革,提高保教质量

1、从转变观念入手,以教研为手段,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每个月我们都会有不定期的教学教研活动,活动内容有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角色的转变,努力使教学形式由传授式向开放式转变,由知识的传授向能力的培养转变,由单一模式走向多元模式。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式的活动形式。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对教师的备课、教学活动,室内外游戏活动等加强管理,根据幼儿的年龄,依据《纲要》中各领域的教学目标,落实保教常规,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丰富保教内容。各班依据幼儿的保教常规创设了具有丰富内容的特色活动区角。特别是各班增设了美化装饰一新的幼儿活动室,丰富多彩的自然角、构建区、我的画廊、图书角、美工区、音乐区以及留心花园等等,即发挥了老师们的真才实学,又让幼儿们在各个区角活动中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即体现了老师们的组织调控能力,又很好地培养了幼儿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各科自主创新能力;即一目了然地展现了各班的教学内容与成果,又及时客观地将每周教学活动反映给了家长。

3、加强幼儿一日活动的研究与实施。

对幼儿的一日活动及行为规范进行教育和指导,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加强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培养,并且对中班、大班幼儿进行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正确读书和写字姿势。

4、大胆进行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

由原来统一的标准化的课程、改革为多元化、灵活性的园本课程,各班设立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适应幼儿发展需要的主题,且围绕主题设立了教育目标,进行各种活动,如:图书角、美工制作、动植物实验区、等区角活动。

5、通过丰实多彩的具体活动来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的艺术特点。

如:“庆‘六一’亲子趣味活动、大班毕业典礼文艺演出。这些活动的开展即培养了幼儿的艺术特点,又加强了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增加了幼儿园工作的透明度,从而架起了一道家园共育的金桥。

二、加强师资培训

高教师素质保教质量是幼教工作的生命线,而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是幼儿老师。老师整体素质、理念的更新直接关系到保教质量的水平。我们坚持外出学习内研究(培训)选择性地吸收外地先进幼儿园的教学经验,结合本园的实际,加强研究,从转变观念入手,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1、更新观念,树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

我们通过集体教研、集体培训等形式进行学习,充分发挥教研究的作用,使教师们真正理会《新纲要》的实质,树立新的理念,运用新的教育方法去组织活动和正确的评价每一位幼儿发展。

2、交流与创新。

通过开展培训,各班相互听讲课、观摩课,以及优质课的评比、自制教具的评比,各班室内外环境创意的评比等活动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努力争取晋升区规范化示范幼儿园

1、进一步改善和美化幼儿园的园容、园貌,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生活的乐园。

2、为迎接区规范化示范幼儿园的评估验收,老师们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充分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废旧物品,根据季节、依据主题精心设计,巧妙布局进行室内外,走廊及楼梯间的环境创设,从而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生活的乐园、知识的摇篮。

总之,幼儿园的各项保教工作,在教师们的辛勤努力、勤恳工作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有不足之处,我们一定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进取,争取在新的学年中再创辉煌。

四、新学期新目标

1、加强消防、交通、卫生、保健、防疫等安全互动机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启动教育科研工作计划,完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促进教育科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第6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石,学前教育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起点。农村学前教育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而且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目前山东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待。影响山东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高的因素很多,突出的问题是师资队伍。山东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状况到底怎么样?幼儿园、儿童、家长对师资的满意度如何?带着以上的问题,我们课题组对山东省农村学前教育师资进行了抽样调查。希望我们的研究能为有关部门制定山东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提高山东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为师范院校培养适合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合格师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客观需求: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呼唤大量合格的师资20世纪末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得到空前重视。1999年6月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2001年,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教育部《当前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十五”期间发展幼儿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2006年,全国“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出“适时抓紧制定学前教育法”。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2007年11月,教育部将学前教育立法纳入今后五年的立法工作重点。《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支持中西部地区乡镇幼儿园建设。修订《幼儿园建园标准》。研究制定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修订《幼儿园工作规程》,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到,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广大农村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急剧增加。改革开放、新农村建设、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逐渐走上富裕路的农民把目光投向了“教育投资”,“从娃娃抓起”的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的发展,家庭组织结构的变化和妇女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改变,需要有相应的学前教育机构担当起照顾和教育学前儿童的责任。课题组在对农村幼儿园进行调研时,随机对家长(父辈或祖辈)进行访谈,他们普遍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都表示应该而且也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但进一步的访谈得知,入园幼儿与当地政府部门统计的适龄幼儿出入较大。

问及原因,他们列出很多,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本村或附近没有幼儿园,送到较远的地方不方便。

课题组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农村乡镇十几个自然村,只有一个幼儿园,由于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适龄幼儿入园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发现,由于大多数农村幼儿园不够正规,幼儿园教师不够专业,已经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家长对幼儿园、幼儿教师充满了种种担心和不满。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家庭,一般都会考虑把孩子送到县城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

毫无疑问,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广大农民对学前教育需求的急剧增加,为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现实无奈: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堪忧,整体不容乐观课题组的调查结果表明,山东的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虽然在近十几年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数量不足,流动率高,后继乏人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严重短缺是一个全国性问题,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据2005年的统计,我国幼儿园的师生比平均为1:30.2,农村幼儿园甚至达到了1:36.1,远远超出国家规定的全日制幼儿园1:7-8的师生比。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小丫跑两会———民生心愿大调查”中有位网友留言:

“农村幼儿园现在还缺少国家的支持,孩子多教师少,专业的幼教更少。有的班级七八十个孩子,只有两个老师,孩子都管不过来。”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同志在2008年全省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我省幼儿教师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配备严重不足。城市幼儿园教师与幼儿比例为1:16.3,农村更高达1:25.88,远远超出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一村一班一师现象严重,导致教师负担过重,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儿童特点和教育规律,影响了保教质量的提高,也导致了大量的安全隐患。”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山东绝大多数农村幼儿园的师生比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也超过当地教育部门规定的幼儿园师生比标准1:12,不少幼儿园的师生比达到1:30、1:40,“一人一班”现象严重,更有甚者是“一人一园”———一个人兼有园长、教师、厨师、保育员等多重角色,这样的师资状况已严重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题组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学前教育师资数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幼儿园没有任何国家投入,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几乎完全靠“以生养师”。这里的教师,不仅工资低且没有保障,再加上工作条件差、工作强度大、无编制、无职称,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加入其中。即使已经加入此行业的教师也很不稳定,一有合适机会,就会走人改行。调查表明,有80.5%的人有换工作的念头,有61.9%的人有强烈的换工作的念头。课题组通过对幼儿园园长的访谈证实了这个数字的准确性。园长告诉我们,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低、工作强度大,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都不愿意干,每年费九牛二虎之力招到几个老师,大多工作时间不长就辞职不干,超过一年的很少。

课题组抽样调查显示,现在坚守农村幼儿园岗位的教师,年龄普遍偏大,40岁以上的超过60%,平均年龄在38岁以上。有一所幼儿园,一共有三个教师,最小的45岁,最大的58岁,次大的56岁。课题组到此调查时,正好赶上这所幼儿园开展活动,在舞台上“奶奶老师”表演很投入,在台下的课题组成员几乎都控制不住辛酸的眼泪。

在这些幼儿园的教师中,可以被幼儿称作“阿姨”

的寥若晨星,如若这些老教师退了,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不是数量足不足、专业不专业的问题,是有没有人干的问题。在访谈中课题组还得知,能够在农村幼儿园坚持下来的教师之所以还在坚持,大多不是安贫乐道,而是在等待着、期盼着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有朝一日能洒落到她们身上。

2.职前教育薄弱,专业素质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说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专业精神是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工作极其热爱和投入的品质。具有专业精神的人对工作有一种近乎疯狂的热爱,他们工作时能进入一种忘我境界,是教师教育人格和伦理的核心,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因素,具有基础性价值。专业知识是教师教育工作成功的知识和技能性保障。专业能力是指教师要具有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科研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调查发现,山东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整体上来看比较低。如,在“为什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的调查中,只有20.6%的人是“喜欢孩子,自己愿意”;79.4%的人是被家长强迫或找不到其他工作,不得已而为之;有80.5%的人表示,如果有机会就换做其他工作。被调查的教师中,师范类幼儿教育或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仅占3.8%,大多数是高中毕业甚至初中毕业后,没有接受过任何学前教育方面的专业教育就直接进入幼儿园做教师。还有一部分教师是中专毕业或者是职业学校毕业,由于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而临时进入幼儿园工作,甚至还有一部分农村家庭妇女,她们完全是凭着“喜欢孩子”这样的一种热情而成为幼儿教师。尽管在调查问卷中,大多数教师填写的都是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但课题组在访谈中了解到:她们中的一部分人是从职业中专或职业高中的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这些职业学校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着专业性不强、质量不高的现象。这些幼儿教师中的大部分人是在从事幼儿园工作后,通过函授、电大,或到当地教师进修学校、职教中心进修获得幼儿教育文凭,所受的“专业教育”不系统、不全面。其中,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只占23.4%。

由于受专业素质的局限,不少农村幼儿园在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小学化”“成人化”倾向。如,教学活动主要是识字、算术等小学低年级的学科知识,教学语言仍以方言为主,教学方法以简单的老师教、幼儿学的灌输式方法为主。遵循幼儿的心理规律和兴趣,灵活地调整或随机生成适宜的教育内容,鼓励幼儿主动探索,自主发展的场景少之又少。课题组对幼儿家长的调查显示,农村幼儿园中,师幼感情融洽、幼儿“非常喜欢”上幼儿园的仅占入园幼儿的15.3%“,一般”的占55.6%;在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长正确了解保教内容和方法方面,“好”和“较好”的占19.7%,“一般”的占33.3%“,差”的占47%。可见,在农村幼儿园中,师幼关系及与家长沟通方面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专业”特质。

3.职后培训缺失,自主发展意识淡薄课题组的调查表明,目前从事农村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员,参加工作后从没有接受过培训的达72.3%,接受培训的时间累计达10天以上的仅占0.5%。这说明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严重缺失状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从农村幼儿园的主办方来看,由于多数幼儿园属于民办性质,受到社会经济取向的影响,让员工参加职后培训会增加办园成本;同时,考虑到农村幼儿教师因没有编制产生的个体工作具有不稳定性,园方也不愿主动出资让幼儿教师继续进修培训;还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一个萝卜一个窝”,派出一个员工参加培训,整个幼儿园的工作就会受到影响。从员工方看,由于每个教师担任的教育教学任务异常繁重,工作时间长,即使教师想参加培训也没有时间;何况,教师本人微薄的工资收入,维持生计都显艰难,也根本无力支撑自费培训。可见,是“经费”与“时间”使得农村幼儿园教师想通过参加培训促成自己专业成长的希望化为泡影。另一方面,农村幼儿园教师对通过“自修”和非系统、非正规培训获得专业成长的自主发展缺乏内驱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于教师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更高层次的追求。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没有正式岗位编制,没有职称评聘,缺乏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所以,绝大多数农村幼儿园教师只是把从事农村学前教育工作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把这项工作作为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事业。在内部评价机制上,大多数农村幼儿园对教师的评价和工资的发放都是重“量”(所带班幼儿的多少)而轻“质”,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与经济收入并不直接挂钩。这使得不少农村幼儿园教师产生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工作疲于应付、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我们认为,农村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缺失,自主发展意识的淡薄,与农民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要求形成强烈的反差。

4.社会地位严重失落经济收入是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

山东统计信息网2010年1月公布的资料显示,2009年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19元①。课题组的抽样调查发现,抽样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月平均收入为618元(不含大约占4%的有正式事业编制的公办教师),工资水平仅相当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远没有达到“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要求。微薄的收入,与她们繁重而琐碎的保教工作的负荷和专业化的身心付出极不匹配。此外,农村幼儿园教师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也无法落实。课题组的抽样调查表明,抽样地区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办理社会保险的情况是:缴纳5种保险的占6.3%,缴纳1-2种的占21.7%,大多数教师没有缴纳任何保险。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农村幼儿园将给教师缴纳保险的100—150元钱随工资一起发放,已统计在工资收入中。如果这种情况按“已缴纳”论,那么月工资收入就要再扣除至少100—150元。一位从教多年的幼儿教师说:

“默默无闻的工作了30多年,被冠以老师的称呼,却一天老师待遇也没享受到!!挣那几百块钱,说达不到温饱真的不夸张。”身份不明确使得广大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角色遭遇尴尬。人们常用“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来比喻教师职业,但是,当我们把视线投向农村幼儿教师时,却看不到她的光辉和神圣。她们是以“合同工”的形式招聘进幼儿园,在幼儿园的主办方和人们眼里,农村幼儿园教师就是一个“看孩子”的“打工者”。虽然孩子们懵懂地称她们为“老师”,但在教师的花名册里却找不到她们的名字。我国《教师法》早已明确了幼儿园教师的“教师”身份。《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教基【1991】8号)规定“农村学前班教师与当地小学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托幼工作等意见》(鲁政发【1985】112号)规定“农村幼儿教师享受民办教师同等政治待遇,其报酬与同级小学民办教师相同”。但在课题组的调查中,在“是否有教师编制”一栏中,回答“没有”的占95.4%,在“您本人的职称状况”一栏中,回答“没有”的占96%。少数有编制的老师绝大多数是在农村小学大规模的“合班并校”后,由小学教师转岗过来的,所评职称也是在小学任教期间评聘的。他们没有编制,没有职称晋升与评聘,天天履行教书育人的“教师”之实,却无“教师”之名。正是这种身份的模糊,让众多农村幼儿教师彻底成为我国整个教师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理想期待: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培养合格的农村幼儿园师资上世纪末开始的教师教育布局调整,使山东省幼儿教师的培养规模大幅度缩减。

“由于中师改革和撤并,我省只剩3所幼儿师范学校,幼儿园教师培养渠道骤然减少,导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数量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经过多年积累,幼儿教育欠账也越来越大。2006年出版的《山东教育绿皮书》(2005年度)68页指出:2004年我省幼儿教师缺口已达62191人;62页载明:

据测算,从2005年到2010年,我省需增加幼儿专任教师13万名。之后,虽然教育厅积极采取措施,重新确定了8所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中师”,并鼓励其他高校扩大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但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仍然无法满足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开创我省农村学前教育工作新局面》的讲话中提出,山东省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发展目标是:到2012年,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合格率达到80%以上,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30%以上,幼儿园园长、教师持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和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率分别达到80%和60%以上。可想而知,山东省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任务还是非常艰巨。

鉴于以上分析,课题组认为,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当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大力培养专科层次、适应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型师资,为实现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发展目标、满足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对学前教育师资的需要做出应有的贡献。

1.制定政策,吸引大批优秀学子志愿从事农村学前教育工作

教师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的质量以及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生源质量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到所培养教师的素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近十年来,青年学生报考师范的热情锐减,进入师范院校的生源素质呈下降趋势。

进入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幼师(幼儿中等师范学校)的生源相比更是大幅滑坡。从高中进入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虽说经过高中的强化训练,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较好,但毋庸讳言,这些学生也是高中毕业的“七类”、“八类”学生。因为按照高考录取批次,专科二批之前有本科一批、二批、三批、专科一批外,即使在专科二批中,也还有“一类学外语、二类学中文,三类报学前”的差别。据入学后班主任、辅导员了解,学生报学前教育专业很大程度上是处于“有学上”的考虑,是无奈之举,这样的学生根本不具备起码的职业认同和职业志趣。另一方面,由于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数量严重不足,各高校为了避免生源流失,会通过降低门槛,以求完成招生计划。即使已经录取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培养,毕业时她们往往宁肯到一些公司打工,也不愿意去幼儿园工作,更没有人去农村幼儿园工作。可以想象,让这样的学生成为胜任为人生奠定基础的最重要的幼儿教育工作,将要经历一个怎样艰巨的过程。可以理解,即使主观和客观付出高额代价,在很多时候的回报却是低微的,如此的生源质量与学前教育师资高素质要求实在相悖。

为此,必须依靠政府的政策引导,大力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职业素质。首先,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改善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生存状况,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突出的问题是将农村学前教育纳入财政统筹,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建立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和财政补贴标准,建立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社会保险制度,落实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职称评定制度,设立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系列,为正式聘用的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职称评定,并与其工资待遇挂钩。以此吸引高素质人才从事农村学前教育工作。其次,要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免费教育,择优选拔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有志于长期从事农村学前教育的优秀初、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再次,要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实行定向培养制度。

2.恢复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

“面试”制度,招收高素质的学生进行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它要求学生既要具备基本的文化素质,同时还要具备基本的身心条件和艺术素质,特别是对心理、身体、形体健康状况以及音乐、舞蹈、绘画等基本的艺术素质要求相对比较高。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招收初中毕业起点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生时,各个学校都要先对考生进行面试和基本的艺术素质测试,使生源的身心素质、艺术素质条件有个基本的保证。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幼儿教师没有编制,待遇保障不力,报考生源严重不足,各个学校相继取消了面试和艺术测试。使得生源质量每况愈下,从源头上降低了学生的基本素质。高中毕业进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各方面发展都趋于成熟,可塑性比较差,专业技能先天不足。

对她们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困难重重,往往在主客观付出巨大的努力后,收效甚微,有的确实无法达到培养规格要求。让这样的学生毕业后从事农村学前教育工作,对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不仅于事无补,还会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潭。因此,恢复对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面试”,通过对其进行职业志趣和艺术素质的潜质鉴定,遴选可造之才,不但是培养合格学前教育师资的需要,也是未来国民素质提高的关键。

对自身素质不适合做学前教育工作的学生,动员她们及早选择其他专业,既是对学生本人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3.准确进行专业定位,有机整合学科门类,全面提高专业素质专业定位不准,会造成学生自我专业定位的偏差和职业心理准备不足。

准确的专业定位,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职业角色,按照职业要求规划自己的未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农村幼儿园教师需要具有扎根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专业精神,需要有比较扎实的理论修养,比较熟练的教育技能,比较高的文化和艺术素养,还要具有比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定位应是:面向农村幼儿园,培养适应农村学前教育的合格师资。

幼儿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其特殊性在于专业活动的实践性大于理论性。幼儿教师面对的工作对象,是身心极具可塑性和发展主动性的正在成长中的儿童。因此,她们的教育专业实践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当在课程设置上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从教能力的培养,增加教育实践课程的课时比重,使学生的教育实践成为一系列从早期开始的、经常性的、贯穿于职前教育全过程的活动。在“全程实践”理念指导下,根据实践教学本身的规律及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构建学前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实践体系。

首先,要围绕培养目标,有机整合各学科门类。鉴于学前教育阶段的特殊性,幼儿教师的知识涵养应具有综合性特点,力求知识广博和宽泛。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在整体知识观的统领下,打破原学科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基础、实用、够用”为整合原则,将“教什么”的学科以“问题为核心”整合为自然科学基础和社会科学基础,将“怎么教”、“为什么教”的学科按职业需要整合为语言、科学、健康、社会、艺术五大领域。

其次,应将艺术类课程作为专业课程来建设。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幼儿师范学校,师生对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艺术类课程非常重视,这些课程曾经是幼师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她们积累了大量的艺术技能训练的经验。

这就使她们以深厚的教育底蕴、出色的艺术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跨入大学行列的学前教师教育,由于过分注重课程的理论性、专业性,认为艺术技能不过是一些“雕虫小技”,使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被淡化。在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术本位”的观念根深蒂固,专业课家族成员通常只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史等,艺术类课程一般不在其中。艺术类课程由于不是专业课而不被重视,客观上已经或正在弱化。众所周知,幼儿在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并不是要像中小学那样通过上课学习系统的知识技能,而是通过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艺术技能是用得最多、发挥作用最大的技能。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应当把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列为专业技能课,进而加大课程建设力度。

再次,要改变传统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推广“做—学—教—做”的模式。这里的“做”即从事学前教育的实践能力。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从“做”开始,最终又回到“做”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始终围绕着“做”这个中心,“做”成为教和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样使教师的“教”更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的、面面俱到的、替代式的讲授,从而调动“学”的积极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强化实践意识,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根本途径。为此,必须彻底改革学前教育专业各门课程的考试办法,将解决教育教学现场问题的实际能力考试与现行的理论书面考试有机结合,并改变书面考试一统天下的局面。

4.加强就业教育,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投身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使命感

目前,我国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盲目攀高、“城市本位”的思想。追求起点高、薪水高、条件优越的工作单位是正常的,本无可厚非,但农村、基层、偏远落后的地方更需要有人去建设、去开拓,广大的农村幼儿园更急需人才。师范院校要通过就业教育,使学生认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城里的幼儿园,经过长期的人才储备,无论是学历还是专业水平都比较高,刚毕业的专科学生已不再是紧缺的人才,即使历尽周折进入这样的幼儿园,通常园方也不会提供多少优惠政策,短时间内很难凸显自己的优势,脱颖而出;广大的农村幼儿园,则极度缺乏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幼儿园师资,对于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的专科毕业生,在农村幼儿园领导、同事的眼里,是专家和人才,他们会尽其所能为人才提供发展的广阔天地,这就更容易施展才华,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师范院校要努力通过就业教育,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就业场所的理想与否不以待遇的高低来评判,而以其自身价值的实现来衡量,树立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崇高的就业观。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引领他们热爱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立志扎根农村,树立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和智慧的崇高理想。当然,这些教育都是建立在政府大幅度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经济、社会地位的基础之上。否则,空头的说教没有多少说服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06年统计分析资料∥教育统计报告[R].第二期(总第三十期).

[2]淄博市教育局.淄博市幼儿园办园水平评估标准与实施细则(试行)[S].2009.

[3]于冬青,梁红梅.中国农村幼教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8,(2).

[4]朱婉霞.学校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9,(8).

[5][7]张志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开创我省农村学前教育工作新局面[EB/OL].山东学前教育网,2008210206/2010203215.

[6]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教育绿皮书(2005年)[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8]罗旭.张承芬委员:关注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EB/OL].

ZCOM电子杂志网,2010203206/20102032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