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06-05 09:57: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知识铺垫 问题导学课堂模式 自主学习 地理必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2013年8月,增城中学确定以“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学校未来三年课堂教学改革的追求目标和研究实验重点。2013至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备课组老师普遍反映必修1自然地理难度过大,学生自主学习难以开展。

2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理论解释

“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如图OA以内);二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当其不能独立解决某问题,却能在教学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启发、同伴的帮助下解决该问题,则称此问题处于其“最近发展区”(如图AB区间),当且仅当内容处于其“最近发展区”时,教学才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地理必修1众多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的学习所要求的思维水平往往在OB以外,这是自主学习难以有效进行的客观因素。

2.2 现有教学环境与新课改的理念、教材编写风格不协调

(1)为了适应新课程在教学方式方面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现行高中地理教材设计了“活动”、“读图思考”、“阅读”、“案例”、“问题研究”等栏目,但是解说不透,背景材料少,大多的概念、原理没有详细的解释。

(2)对比美国地理教材,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专业划分过细而综合性明显欠缺。王琳博在《中美{中自然地理教材设计的比较研究》中认为:知识内容设计方面,耍降低学习知识的难度,减轻予生的宁习负担和压力。每章结柬时,增加复习指南成总复习的内容,对该章内容重耍知识点、概念、原理,进行总结。相关图片的文字解杼应该更详细些,不能过于笼统,否则予生理解会显得凼难。特别是教材把自然地理放在高一第一学期编排,学习时需要有其他科目知识作为铺垫但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尚未教学。

(3)我们现有的教学环境与西方国家不同。学生星期一至星期五都在学校,白天上课,晚上应付作业,学生无法通过图书馆、网络等进行自主学习,也因为如此,老师们普遍担心开展基于自主学习的小组合作学习变为教教材和学教材,无法达到讲授法的深广度,将会出现优生吃不饱的现象。

3 知识铺垫在地理必修1第一、二章学习案中的应用

2014至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备课组老师坚信问题导向方向的正确性,积极总结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大胆探求行动改进的有效措施。几乎每周两次的备课组活动,特别是多次公开课和观摩课在集体备课时的头脑风暴,课堂上多维度的观察、记录,评课时对课堂特色的总结与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高一地理备课组逐渐探索出了通过设置知识铺垫对课本等教学资料进行必要补充,在教师的启发、同伴的帮助下解决该问题,不断地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换为现有发展水平,甚至把思维水平高于最近发展区的知识转化为最近发展区即不断地创造新的更高水准的最近发展区。降低自主学习难度,促进必修1自然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3.1 以已学知识作为铺垫,提示学生联系新旧知识进行自主学习

因为知识是系统和相互关联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拓展和补充,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是新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从而建构完整知识结构的背景,对新知识建构起到铺垫作用。但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是本应属于学生的现有水平的已学知识,因为遗忘和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未能联系已学旧知识,旧知识未能成为最近发展区的重要支撑,使得学生无法自主学习新知识。高一地理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能充分了解学情,在学习案中以知识铺垫的形式补充相应的已学知识,提示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教学重难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时,通常的做法是以老师演示为主,其结果是同学们只是记忆性地了解一些气候知识碎片,对气候的分布、形成原因、特点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则不甚了解。为了激发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在学习案的课前复习中设置了《请在下图左侧相应纬度位置写出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和《气压带和风带性质总结归纳》两个知识铺垫:

知识铺垫1:请在下图左侧相应纬度位置写出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知识铺垫2:气压带和风带性质总结归纳:

风带纬/低纬向高纬西风带流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外,上课前分别让两个学习小组把预习成果在黑板左右两侧展示出来,在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时结合中间的投影,新旧知识同时展示在学生面前,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创造了简明的教学环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3.2 以其他学科知识作为知识铺垫降低低自主学习难度

以其他学科知识作为地理学习的知识铺垫,这些知识已经为同学们所学过与否,其教学策略是有差异的。

(1)以其他学科已学知识作为知识铺垫。已学知识属于学生的现有水平,要发挥其对地理学习产生良好效果,关键是提示学生激活相关知识,引导同学们把其他学生知识与将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建立联系。例如在教学地理公转的速度时,老师如果引导学生回忆初中物理所学的机械能守恒定理,提示学生分析比较远日点和近日点势能、动能的大小,学生很容易总结归纳出正确结论。

(2)以其他学科未学知识作为知识铺垫。高一第一学期开学第三周,地理将学习地球的自转速度这个知识点,但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概念数学和物理学科都还没学习,高一地理备课组通过在学习案设置知识链接的处理突破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困境,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1:读右图总结归纳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分布规律。

知识链接:1、角速度公式: = /t,( 是角度,t是时间)

2、线速度公式: v=S/t(S是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运动质点通过的弧长即路程,t是时间)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还得出两点启示:一是这些知识其他学科尚未学习,我们引进它是帮助降低地理学习的难度而非给学生增加学习困难,所以能否简明扼要地出现这些知识是成功的关键;二是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提示学生结合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公式读图,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3.3以生产生活体验作为知识铺垫,激活自主学习潜能

课堂联系实际,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措施,以学生的体验知识作为铺垫,不但能够帮助构建新知识,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教学过程中设置让同学们“说一说增城的气候类型和特点”、“2014年12月9日增城市天气预报”、“校运会两天及以后几天的天气变化”等学生切身体会到体验知识作为铺垫,同学们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气氛非常活S。

4结论与反思

经过高一地理备课组全体老师集体备课的研讨、课堂改进实践和课后不断的反思改进,通过在学习案中设置知识铺垫,较好地突破了教材编写和教学环境与课程改革理念不同步的限制,使难度较大的必修1自然地理自主学习可操作大大提高,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问题导学课堂的效益。、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高中地理学习共同体优化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期末复习;效率课堂;地理学科

目前,地理学科在高一的教学中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在高考语数外为主要考察内容的阶段,在高二文理分科未进行之前,高一地理(包括其他必修学科)似乎显得有些多余。可是,既然开设了地理学科,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热爱地理,重视地理是每个地理教师努力的方向。在此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一些拙见。

一、合理安排复习时间,避免各科“撞车”

临近期末,各科对于学生的要求日增益长,有些教师抓学生心切,经常在课堂之外安排大量的复习题,认为学生多做题就能复习自己的学科,达到提高分数的效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听到某些学生抱怨某某学科的课后作业是抄写复习提纲。我想,这位老师本意是好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通过抄写知识点从而潜意识地记忆知识。但是,如此盲目地抄写提纲是否有些眉毛胡子一把抓呢?学生的时间是固定的,兼顾不得。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复习的时候也不应当单单注重本门学科的进度,还要兼顾其他学科。

对于高一地理来说,学生并不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这里。因此,如何合理地安排每天的复习计划十分重要。在我所任教的3个班级中,我采取了两种不同的课后复习方式:地理课每周两节,A班我将课后作业放在每节课后,每次约半小时。B班采取每天布置一点课后作业,每次约10分钟时间。经过几周的观察,B班效果明显,进步显著。

究其原因,我认为知识应当是连续不断的,A班的学生完成半小时的课后复习后很难再花时间去体会理解,因为他们还有其他课程需要学习,同时一周仅有两次作业,使学生写了这一次早已忘掉上一次的知识,效果很差。而B班虽然每天只有10分钟复习地理,可能是几个选择题,也可能是一道综合题,但是由于每天都有,知识延续不断,因此效果更好。

笔者认为,在期末各科紧锣密鼓地安排复习时,不妨少布置点单次的作业,多一点知识的延续加强,这样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又能起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二、前紧后松,前详后略

期末复习的时候,很多学科都会遇到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时间不够”。很多教师遇到时间不够,往往会将既定的教学计划压缩,一节课的时间讲了两节课甚至三节课的知识。笔者曾经听过一节课,由于时间紧张,教师将本来应该由学生回忆的知识直接投影让学生记忆,表面上看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上笔者认为效果非常差,学生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记忆如此多的知识,而且很多旧知识可能已经遗忘,那么这样的知识罗列对于学生更是雾里看花,只能看不能记。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生所记忆的知识在中长期时遗忘得最多,所以,复习应该就针对学生遗忘最多的知识进行复习,即学生期中考试前所学习的。以地理为例:本学期的地理课程,第五单元较为特殊,它是上册课本的最后一章内容。课本、作业本的不同,使学生经常忘记携带,记忆效果也较差,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课堂上,笔者并没有简单地让学生看书,划书,相反,我使用投影将本章节的知识点投影在黑板,有课本的学生对照课本记忆,没有课本的学生根据幻灯片记忆,并且留足时间给学生复习记忆,最后两组学生进行记忆知识比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样既不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又达到了复习记忆的效果。

而针对课时少,课程紧的现实情况,笔者大胆地压缩了后几章的知识点,同时对后几章的知识点进行了一定的归纳合并,如:笔者将农业与工业的区位选择两章节内容合并,列出表格归纳农业,工业的区位因素、类型等,同时对这两个区位的选择进行对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课堂狠抓效率,打造有效课堂

相对于课外复习,课堂45分钟时间是完全属于本科教师的,如何使用好45分钟,将其效益发挥到最大,也是令许多教师头疼的:复习课必须要给学生时间思考回忆,5分钟不算多,10分钟不算少,但是这么多时间给学生思考,有些教师多多少少有点舍不得,认为这么多时间是“浪费的”,还不如多讲一道例题。

“磨刀不误砍柴功”这句话用到课堂上再恰当不过,给学生时间思考是让他们对这个知识点加深认识,达到过目不忘。如果这点时间不花,学生记忆就不牢固,根基不稳,那么处于上层的实际练习也会摇摇欲坠,整节复习课就成了无用功。因此,课上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记忆。

提高效率,扩大课堂容量,学生这端不能省,必须压缩教师这端,我认为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总结:语言简练不拖沓;牢记中心不偏差;从简从易多鼓励;教授方法不对题。

语言简练不拖沓,即教师在课堂上所用的语言应当简单明了,就笔者课堂教学而言,我秉承“能不说就不说”的原则,让学生说,让学生做,同样也能带动课堂气氛。

牢记中心不偏差,即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当知道,本节课的知识点是什么,学生要知道什么,不要知道什么,什么知识可以给学生补充,什么知识不能给学生补充。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心里有数”,自然就不会出现在讲解某一个话题的时候“扯远了”的尴尬。

从简从易多鼓励,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生源较差,在日常课堂上,对于作业课本上的习题笔者大胆地删减,剔除较多较难的练习以及与考点无关的练习,将有效的练习给学生做,让他们会做,能做,从而爱做,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授方法不对题,题目内容千变万化,如果教师单单教授某一题的解题方法,难免有学生会了这题却不会类似的题目,因此笔者在课堂上试着只讲授方法,而不说出答案,让学生自己跟着老师的思路顺藤摸瓜,自己解出答案,增强学生的信心。

第3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地理必修一;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85-02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也称为翻转教学、颠倒课堂等。2007年,两位美国科罗拉多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老师为帮助学生补课,将PPT录制为视频并配合讲解上传网络,翻转课堂由此起源。2011年,可汗学院使得翻转课堂在美国广受欢迎,并逐渐影响全球。

所谓翻转课堂,是较之传统模式的课堂而言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知识接受、知识内化。传统模式下学生在课堂内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完成知识的接受,再通过课外的练习、实践等完成知识的内化。而在翻转课堂这种模式下,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学习教师制作的微视频、优选的学习资料替代传统的课堂讲解以完成知识的接受,而在课堂中通过合作讨论、疑难解答等完成知识的内化。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单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以学定教解决问题,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高一学生学习地理现状简析

笔者在对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第一、二章的听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普遍表现出较困难,且考试成绩普遍不高的现象。尤其表现在地球的运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几节中,相关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中常常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演示、讲解,力求学生能理解掌握,可大多学生仍是一脸迷茫。

从知识内容来看,必修一侧重于自然地理,重点阐述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高中地理课程知识与理论的基础。其涉及到许多学科内准备知识,比如地球、气候的基础知识等,也涉及一些没有学到的跨学科内容,如物理、化学等,为减轻学生负担,教材处理得相对简单,而且初中时地理学习存在基础不踏实,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所以在缺乏必备知识准备、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所脱节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本来就有一定难度的自然地理知识,显得比较吃力、缺乏兴趣甚至心存恐惧。

二、翻转课堂应用的可行性及策略

针对这种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尝试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在现阶段的翻转课堂实践中,理科的应用更多,因为理科的知识点更明确,许多教学内容能通过讲透一个概念、例题、实验来完成,而文科类的科目,一个教学内容会涉及多方面内容,且需要师生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上的交流、沟通才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说文科类较不适于翻转。但高中地理必修1的知识具有其特有的特点,其侧重自然地理,主要介绍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并学会探究地理事物、现象发展变化的成因,理论性较强、抽象程度高。传统课堂讲解过程中存在一个知识点教师讲授多遍学生仍难以理解或似懂非懂做题错误率高的情况。所以对于相关原理、概念、过程等知识的学习,如热力环流、风的形成、三圈环流、洋流的形成与分布、水循环的过程等,翻转课堂的模式是很有效的。

但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有策略、有步骤地开展,不能只流于形式,盲目模仿。

1.教师的教学观念应转变,信息技术水平应提高。地理翻转课堂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更多,应尽力制作或优选形象、科学的视频、资料供学生课前学习,及时获取并整理学生的问题,课中引导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提供生活中的相关地理现象供学生迁移学习研究,体现乡土地理、生活中的地理,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这无疑对于教师知识储备、信息技术水平的要求也更高。最核心的是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应转变,不能将视频作为替代讲解的工具。

2.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应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应加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个没有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学生,无论课堂怎么翻转,最后效果只是殊途同归。翻转课堂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能力要求更高,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观看视频学习,自然也就不会产生问题,课堂活动也就无法进行,而高一地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很强,并且是整个地理学习的理论基础,一个环节掉链子,之后整个都会受影响,所以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也应该更加严格。

3.确保网络信息资源渠道畅通。没有网络平台,翻转课堂也只能是无米之炊。所以首先学校要保证硬件配置跟得上,也需要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大力支持。硬件配置满足了,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或网络上的优秀课程资源如可汗学院课程等也能在学校里被充分学习和应用。应用最为广泛、技术门槛最低的交互软件――QQ群,就是一种很好的师生课前交互平台。

4.合理分组,建立合适的评价机制。课堂活动的进行主要是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来解决疑难的,所以教师应合理分组,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表达地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此外,教师应对翻转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的学生表现进行及时评价。

三、笔者以“热力环流”为例,简析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及教学构想

1.创建课前学习材料。在传统教学的教材内容分析、目标确定等环节的备课基础上,教师应选择清晰的活动中实验的视频,并采用“录屏软件+PPT”的方式录制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教学视频,视频中应配合录制讲解过程,视频中的关键部分应予以标记,如实验中的燃香是从哪里放入的?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重难点部分教师也可以通过语言、语速等方式提醒注意。教学视频准备完成后,前置性作业也不可少,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的数量、难易梯度都应合理设计,且一定要使学生感兴趣,可以多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歌词合理性的分析(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歌词可用音频播放)、历史典故分析(如三国中的火烧上方谷,可播放相关影视片段)。课前学习材料准备完成后,在上课前两天将视频和相关材料发给学生,可以以班级QQ群为平台学习交流。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应及时统计、反馈。

2.组织课堂活动。首先,进行疑难解答。该阶段主要对课前学生学习主要存在问题、以及凭教学经验确定的重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控制节奏,并确保每个学生都切实参与。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对相关知识点予以强调,如气压随海拔的变化规律,热力环流形成的具体过程及示意图绘制,等压面随气压高低变化的弯曲情况,海陆风的活动题目等。

然后,精选练习题。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也可选择相应会考和高考真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教师在学生完成后要及时评讲,适当提炼,概括总结。

最后,问题探究――“为何城市的温度比郊区高”,并结合学生所在地、结合实际进行讨论。

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反复、选择性播放教学视频,更好促进学生对疑难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也利于学生对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操作掌握。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水平。

四、问题及困难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地理必修一的教学中,学生对于理论性强、抽象度高、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地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来说,学习兴趣、效率、成绩都会有明显提高,但在现阶段也不容忽视一些问题和困难,如许多家长领导的翻转课堂理念还没普遍形成,管理、技术等多方面条件还需要大力支持等,这些都会制约翻转课堂的有效实行,所以翻转课堂的推广还得靠集体的智慧和支持,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洪珍,刘向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J].地理教学,2014,(6):31-32.

第4篇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教学理念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

三、教材分析

“地理2”的主题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核心内容是人文地理环境的研究,包括地球上的人类状况(人口问题)-人类居住在什么地方(聚落问题)-人类干什么(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对其生产生活活动的反思(人地关系问题)及其反思结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四部分。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采取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四、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所教高一地理4个班,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A班学生有深度学习的好习惯,缺乏的是活泼的气质,但又内敛的风度。 经过一个学期教学活动,学生已经整体接受地理学科,并形成良性关系,在学习方式上,学生逐渐养成了有效学习方式,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断增强,需要的是知识加深和拓展,平时高考题型的渗透。

B班学生地理基本素质不高,水平相差也比较大,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必要的识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五、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为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精心备课,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充分挖掘大纲,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地理教学中强化落实知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 “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主要是《导与练》),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 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5、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 针对当前的高考改革,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

2、在总结实施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3、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

4、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地理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地理意识,汲取地理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况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材分析

(1)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学期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2)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全册六大单元。

(3)新教材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好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学生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特别是人文数据、理论的不断更新,更需要老师认真备课,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3、学生分析

存在的学习问题

(1)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 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 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 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差等生鼓励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5.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抓好“记忆改变学习计划”,开展班级竞争,激发其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应通过适当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参与竞争,达到成绩总体提高的目的。

6.教学进度的安排。由于新课程内容设计新而多,且教学时数少,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压缩,对教学进度抓紧抓好,力争在期末考前一周(第19周)结束上课,以保证期末考的复习备考时间。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三

一、教学要求

认真学习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

二、明确教学任务。

高中文科地理教学内容多:从目前高考的考纲的要求看高考内容涵盖了整个中学阶段的10本教材即初中的《中国地理》上下册《世界地理》上下册《高中地理》必修123册《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三环境保护.从知识结构看包括了世界和中国的各区域地理和高中的系统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1)就高二地理学科来说,学科主干知识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科中的基本概念、思想、基本原理和规律;二是地理图表的识读、分析与应用。一方面要注重基础,不要讲得太深和太难,另一方面要突出主干知识,不必面面俱到,要大胆地处理教材,要把时间放在学科中的重点知识和基本原理、规律及其应用或者迁移上。

(2)初中地理主要是复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着重复习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教学过程中适当提高难度,复习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既要重抓基础,又要突出重点,适当补充热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复习初中世界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各大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及优势特点,并能分析认识形成特色的原因。

复习初中中国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我国地理总体特征和各自然区域的差异,并能分析认识各区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影响。通时结合世界热点地区复习重点地区地理。

区域地理复习的重点是学会区域定位,认识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评价区域发展条件。在此,该背的就要强求学生背。如世界分区、世界主要8个国家的定位和地理特征以及中国分区地理就要采用这种方法复习。在复习中,区域地理内容的掌握要超越初中地理的能力要求,与高中地理的相关知识点有机地渗透和结合。

(3)培养学生地理能力。包括读图能力;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等。学生经过高一的地理学习,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全面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他们在地理空间概念方面、读图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初中地理基础知识严重缺乏,读图识图的基本方法欠缺,在复习是应重点强化提高。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认真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精心选择教法学法,优化教学设计。要有详细的教学进度和计划,认真挖掘教材。

2. 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改进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能使学生会学、学会就是好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倡导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合作交流、善于反思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自学释疑、知识整理、训练矫正、迁移延伸四个环节。

3.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

网络是目前最大的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地,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网络收集有用信息,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学法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能力培养。地理学法的设计必须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在知识的运用上要有适当的提高,以适应高三的教学和高考的需要。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四

一、指导思想

本期高二地理教学将认真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遵照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在学校、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的统一部署下,地理教学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精心上好每一节课、精心辅导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技能与终身学习能力,力争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人文地理的人口、城市、文化、旅游、世界政治经济、中国地理的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力争使学生掌握用基础的地理知识去分析去解决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成为有强烈爱国情操又具有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中学生。

三、工作要求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精心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选编好每一套复习试题。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在本期内向全校推出一至二堂高质量的公开课。

2、针对不同的的教学内容,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形象直观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指导学生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活跃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布置适量的课堂或课后练习,并及时批改和辅导,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老师有针对性教学与命题以期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加强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力争能在具有影响的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6、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四、教学安排

1、教学内容:本学期主要学完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然后复习初中中国地理。

2、工作安排:李进廷任教241、242、243三个班并肩负尖子培优辅导,任备课组长;任爱民任教238、239、240、242四个班并负责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还肩负普通培优工作。

3、课时安排:每周安排四课时,本期预计23周,实上课时18周,共计课时72课时。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五

根据预测,复习初中地理大约需要40个课时,每周为二个课时,加上晚自习,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但力争在13周时结束复习。所使用的教材是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写的人教版地理老教材。虽是老教材,但得按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进行教学,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了培养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力争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作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应对初中升学考试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顺利地通过升学考试。

二、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6、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8、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5篇

尽管我在“学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困惑,但在我们地理老教师的帮助和关心下,以及年轻的高一地理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学案式”教学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学案的设计还是使用,都应该围绕一个核心内容――让学生学会学习。结合教学本人有以下感悟与各位同仁分享、共勉。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的特点是难度大、内容多,时间不够用,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而“学案式”教学的出现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降低难度、增添趣味、拓展知识的良好教学平台,其明显的优势是: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部分学生会学了。一学期的“学案式”教学尝试,让我体会到“给学生一个机会,还老师一个惊喜”的感觉。

一、学案的设计――让学生会学,让学生喜欢学,让学生学得轻松

“学案式”教学的核心是学案。我个人认为学案应该围绕“如何让学生会学,如何让学生喜欢学,学得轻松”这个主题,然后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进行设计。基于此点,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我校成熟的“问题式”教学经验,把“学案式”教学的设计归纳为以下四个部分:学习目标、知识构成(重点、难点)、学习活动(课堂讨论和典型例题)、课时作业(课上和课下作业)。

学案的设计既要体现教师的指导活动,又要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即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看、讨、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将引导渗透在教学中(引、讲、点),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我个人认为,针对新授课与复习课或习题课的不同特点,学案设计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新授课应侧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多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预习对教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基础知识一些简单应用。例如《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我设计了“描述你所熟悉的天体”这一环节,使学生对空洞的理论知识的认识变为对地理事物建立简单感性认知,立刻就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复习课或习题课应侧重知识体系的归纳总结、做题技巧的指导。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此点。我个人认为,在此种课型中教师应该设计教学环节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如何读图、如何应用知识,并且使其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例如在期末复习课中,我设计了“光照图判读技巧解析”环节,突出看图看什么、读图读什么:一要判读自转方向;二要判读极圈内的昼夜状态,进而确定该图所反映的(节气、日期、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三要读晨昏线,以便于进行时间计算(还可以找直射点的经度)。

二、学案的使用

学案的使用可以分为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部分。

课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个人认为,课前预习是“学案式”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预习效果好坏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首先,大部分的学生刚刚升入高中,面临九个学科的学习,难免会有不知从何入手的盲目感。学案下发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进行预习,对学生的预习也要有必要的提纲,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即将学什么,怎么样学。其次,教师应该及时检查学案,落实学案的预习。

导学案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学生先自己预习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提出疑问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通过课前的简单预习,学生可以了解知识点的分布状况,可以知道哪些知识简单,哪些知识点晦涩难懂,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就可以有所侧重地听课。

课上。其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落实基础知识,进行简单的预习提问,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2.开展预设好的教学活动,进行重、难点的突破;进行典型习题的讲解或开展讨论活动,进行知识的拓展和深化。

3.练习检测,获取反馈。“学以致用”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每堂课要留出至少5分钟的时间进行当堂检测,当堂讲评,使问题堂堂清,事事清。

4.归纳总结,突出重点。教师运用板书、投影等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教材的知识结构,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突出重点。

课后。课堂巩固练习题题型要多样,题量要适中,不能太多。另外还要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本人建议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第6篇

关键词:Google Earth 地理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074

地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地理知识既直观又抽象。基于这个性质以及新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地理教学对学生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高要求。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被引进课堂,Google Earth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软件,它强大的功能不仅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辅助中学地理教学,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Google Earth功能简介

Google Earth是美国的Google公司推出的虚拟地球仪软件。它最出色的功能是将航空照片、卫星相片和GIS集合在一个三维模型上。我们可以利用这款软件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地球的地形地貌和感兴趣的地表细节。此外,它还有许多强大的功能,比如图像数据浏览、提供图层数据信息、地图获取等。利用这些丰富的影像数据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地理,特别是抽象的宇宙和地球上的地形地貌知识,突破空间限制[1]浏览全球任意角落,还可以利用这些客观的影像资料刺激学生的感官将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知识。

二、Google Earth在教学中的优势

将Google Earth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具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能有效辅助教学,同时能克服学生在空间抽象知识上的局限性。

(一)积极响应地理课程标准理念要求

从地理课程标准上来看,应用Google Earth辅助地理教学符合地理教学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要求;能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动机,主动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符合倡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注重学生自身对地理问题的探索的理念;符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辅助作用,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让学生更直观有效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的要求[2]。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身的地理空间概念

地理知识具有抽象性和空间性,特别是宇宙、山川河流地貌、城市交通布局等知识。如果单凭教师一味地讲述不仅不利于知识的传授,还会使学生丧失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在某些教学内容的讲述上,教师通过操作Google Earth在大屏幕上显示多样的影像数据,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不仅能缓和教学气氛,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

(三)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

在地理教学备课中,教学素材必不可少。教师要讲好一门课则必须备好课。而且,丰富多样的地理教学素材有利于课堂的开展。Google Earth拥有丰富的数据信息,拥有多样化的图层[3],是一个重要的素材来源。这些软件操作性强,可以根据需要操作,从而更好地表现地理事物的变化。

(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讲授软件具体操作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会多途径、多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并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将Google Earth软件与教学内容相互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求和发现地理空间的规律性,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地理课堂中软件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一)软件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范围

地理教学课程具有广泛性, Google Earth软件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于宇宙中地球知识、地形地貌知识、城市布局、交通线路分布等相关知识。与传统地图相比,电子地图有着实时性更新快等优点,但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传统地图的作用仍然不可小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选择软件和纸质地图。

(二)软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环境限制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我国教育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发达与落后地区城市之间,城区与乡镇中间的教育差异仍然是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根据我对广安市广安区城区3所重点中学和部分乡镇的3所普通中学走访调查对比得出:3所重点中学中现代教育设备安装较齐全,但是教师上课极少使用“3S”技术进行辅助教学,20%的地理教师不能熟练地操作地理中的GIS、Google Earth等软件。77%的重点中学的学生不了解Google Earth软件功能和操作。在乡镇的3所中学中,现代教育设备不齐全,大部分只有一台电视机,42%的地理教师不能熟练地操作这些软件,85%的学生对这些软件的功能和操作了解较少。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甚少。通过此次走访调查得出虽然Google Earth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但是由于城乡发展水平等影响,教育硬件设备的配备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该应用推广受限。此外,受课时限制,教师大多不愿意花费大量的课时来操作软件。这些因素均影响了Google Earth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四、Google Earth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Google Earth在地理教学中可用之处许多,我分别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方面选取某个代表性内容来阐述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自然地理方面――地球运动知识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主要知识点是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等。这节知识既是高一地理的重点也是难点,对学生空间理解能力要求极高,教师讲授起来比较吃力。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地球仪和简笔画来讲,仍然让学生感觉难以理解。Google Earth上的地球模型更直观,其中包括经纬线、可变的倾斜角度,还可以直观向学生展示黄道面和赤道面以及黄赤交角知识,进而讲述黄赤交角与南北回归线的关系。总之,在自然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地理课堂。同时,教师应熟练软件的操作使教学更有序地进行。

(二)人文地理方面――城市空间结构

在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的内部空间结

构》这一节中,主要介绍城市的地域形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以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师在讲授这节知识过程中可以在软件上通过定位找到自己所在的城市[4]。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图上直观看见城市中心位置,交通布局等。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得出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社会、经济、历史及行政等因素,让学生从身边实际出发更直观有效地学习知识,掌握运用知识,学会知识迁移。

(三)区域地理――北美洲概况

在高二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Google Earth中的大尺度遥感影像来进行分析,因为它能像纸质地图一样显示经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还可以通过教师操作来展示北美洲地形地貌、河流、城市分布等情况,让学生坐在教室去北美洲旅游。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纸质地图和课本来进行教学,保证教学的顺序和重点,以帮助学生复习掌握。

Google Earth软件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有重要的作用,但其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极高,不仅是操作软件的能力,还有学科知识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每种新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来的,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亦汉,乔纪纲,李建程,吴锐佳.“3S”技术在现代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1):62-6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郭洁,银屏,范超群,苗迎春.Google Earth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改革,2012(1):28.

[4]孙汉群.用Google Earth整合地理教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0(6):47-50.

本文的通讯作者为刘守江。

作者简介:

李先静(1992- ),女,四川广安人,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理学科教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