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7: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业健康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优化资质管理
1.进一步简化工程建设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设置,减少不必要的资质认定。
2.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对信用良好、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能力、能够提供足额担保的企业,在其资质类别内放宽承揽业务范围限制,同时,加快完善信用体系、工程担保及个人执业资格等相关配套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三、优化资格管理
1.化个人执业资格管理,明晰注册执业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加大执业责任追究力度。
2.有序发展个人执业事务所,推动建立个人执业保险制度。
四、完善招标投标制度
1.加快修订《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缩小并严格界定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范围,放宽有关规模标准,防止工程建设项目实行招标“一刀切”。
2.在民间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中,探索由建设单位自主决定发包方式。将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诚信的原则,规范招标投标行为。
3.进一步简化招标投标程序,尽快实现招标投标交易全过程电子化,推行网上异地评标。
4.对依法通过竞争性谈判或单一来源方式确定供应商的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符合相应条件的应当颁发施工许可证。
五、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
1.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2.政府投资工程应完善建设管理模式,带头推行工程总承包。
3.除以暂估价形式包括在工程总承包范围内且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外,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直接发包总承包合同中涵盖的其他专业业务。
六、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
1.鼓励投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造价等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
2.、政府投资工程应带头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鼓励非政府投资工程委托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
3.在民用建筑项目中,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鼓励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
七、严格落实工程质量责任
特别要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首要责任、首要责任。
八.全面提高监管水平
1.政府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进行工程质量监督检查。
2.推动发展工程质量保险。
九、建立统一开放市场
1.打破区域市场准入壁垒,取消各地区、各行业在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外对建筑业企业设置的不合理准入条件;严禁擅自设立或变相设立审批、备案事项,为建筑业企业提供公平市场环境。
2.完善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实现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数据共享交换。
3.建立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依法依规全面公开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接受社会监督。
十、规范工程价款结算
1.建设单位不得将未完成审计作为延期工程结算、拖欠工程款的理由。
2.未完成竣工结算的项目,有关部门不予办理产权登记。
3.对长期拖欠工程款的单位不得批准新项目开工。
4.严格执行工程预付款制度,及时按合同约定足额向承包单位支付预付款。
5.通过工程款支付担保等经济、法律手段约束建设单位履约行为,预防拖欠工程款。
十一、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1.加快培养建筑人才,引导企业将工资分配向关键技术技能岗位倾斜。
2.改革建筑用工制度。推动建筑业劳务企业转型,大力发展木工、电工、砌筑、钢筋制作等以作业为主的专业企业。
十二、保护工人合法权益
1.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到2020年基本实现劳动合同全覆盖。
2.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按照谁用工谁负责和总承包负总责的原则,落实企业工资支付责任,依法按月足额发放工人工资。
3.将存在拖欠工资行为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对其采取限制市场准入等惩戒措施,情节严重的降低资质等级。
4.建立健全与建筑业相适应的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方式
十三、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1.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2.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健全适应建筑设计特点的招标投标制度,推行设计团队招标、设计方案招标等方式。
3.加强技术研发应用。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为项目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建筑业提质增效。
4.完善工程建设标准。建立全国工程建设标准专家委员会,为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提高标准的质量和水平。
十四、加快建筑业企业“走出去”
1.加强中外标准衔接。加大中国标准外文版翻译和宣传推广力度,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优先在对外投资、技术输出和援建工程项目中推广应用。到2025年,实现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全部有外文版。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业
正 文:
1、营改增对建筑业有利的方面
1.1 建筑业“营改增”有利于避免企业重复纳税,减轻企业的税负。“营改增”后消除现行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税制下对建筑业重复征税,体现税收的“公平原则”,进而增强企业的经营活力,减轻企业负担,同时也有利于建筑业与上下游产业的融合,增值税实行凭发票抵扣制度,通过发票把上下游产业连成一个整体,并形成一个完整抵扣链条,因此增值税的实施使建筑业的参与主体形成了一种利益制约关系,从而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
1.2 “营改增”有利于建筑业的专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建筑业增值税的征收是针对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增加值的税收。我国目前建筑业的增加值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劳务作业,而这种增加的投入产出比并不高。建筑业要进步就要改变劳动密集型发展方式,在科技进步上寻发展,现行的税收政策阻碍了企业技术发展的积极性,实行“营改增”后有望望改变这一状况。,从另一方面讲实行“营改增”后,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成本低了,可以提高机械设备装备水平、引进新进的机械设备和流水线,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而推动产业升级。
1.3 “营改增”有利于我国建筑企业提高国际化水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建筑行业实施的都是增值税征收办法,我国现行税制不利于建筑企业在国外承包项目,实行“营改增”后,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大型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有利于境内外建筑企业到国内的协作。
1.4 “营改增”有利于建设单位提高项目投资效益,节约投资额。建筑业实现营改增以后,由于购置材料可以抵扣增值税,“甲供材”现象就比较普遍。建设单位直接采购工程材料收到经销商开具增值税发票可以直接抵扣增值税销项额,降低建设项目的总投资,提高经济投资效益。
2、营改增对建筑业不利的影响分析
2.1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核算产生不利影响
2.1.1 建筑施工企业利润会有所降低,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施工企业购置货物很大一部分材料较难取得增值税发票,劳务用工也很难取得增值税发票,这部分增值税进项税额无法抵扣,出现企业多缴增值税的现象,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也将有所下降。
2.1.2 对建筑施工企业现金流的影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九条规定:“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为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增值税扣缴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的当天。”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建筑企业在机构所在地按当期竣工结算价确认的收人缴纳增值税,但是建设单位并不是立即支付工程款给建筑企业,往往滞后一段时间,有的时间还比较长。而且建设单位还要预留质量保证金,待质保期满才会支付,但应交增值税当期必须要缴,这样必将导致企业经营性活动现金净流量增加,加大企业资金紧张的程度。
2.1.3 施工企业纳税发生较大变化,据调查施工企业购进工程材料可取得进项税发票理论上约占70%,实际上50%都达不到,不能取得进项税发票的主要原因有 “甲供材”,施工企业只能取得相应数额的一张结算单、其次劳务用工也无法取得进项税发票,这部分人工费约占合同造价的20%以上、还有外购商品砼等这些增值税可抵扣率一般为6%会减少进项税抵扣额、地方材料及辅助材料一般是小规模纳税人没有增值税发票。
2.2 营改增对工程造价计价的影响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工程造价组成及定额标准都将进行修订,现行的定额基价中考虑了工程材料的增值税,营改增以后增值税进项税要单独列出,这种变化使建筑企业投标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化,投标书的编制中有关原材料、燃料等直接成本不包含增值税进项税额,实际施工中,有多少成本费用能够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额,在编制标书中很难准确预测;原按工程直接费计算的营业税不再收取,税金编制也发生改变;编制的标书中投标总价中需要包含增值税,而增值税又属于价外税,在投标中怎样编制,需要进一步规范。施工企业如何准确的进行成本核算也将成为一道难题。
结束语:营业税改增值税是国家宏观调控重大举措,目的是进一步完善税制,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避免企业重复征税。国家税制改革初衷是要减轻企业税负,所以企业要抓住“营改增”在建筑行业推迟试点的契机,避免企业进一步加重税负,保证全行业健康发展,通过努力把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降到最低程度。建筑企业管理者也要从心理上做好准备。 “营改增”按照对建筑业确定的征收税率和计税方法,在现行大多数建筑业企业的传统管理方法和粗放管理水平情况下,初期负担会有所加重,但从长久来看税负是减轻的。怎样从改革完善内部体制、机制、内控水平来应对这一严峻形势,必须及早做准备,甚至把“营改增”看作是倒逼施工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机遇。
参考文献
[1] 柯洪. 工程造价计价 [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2] 肖兴祥.关于营业税改增值税问题探讨[J].金融刊物,2012,(40)
[3] 汪蔚青.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试点的政策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房地产建筑业生存与发展
建筑业分为“狭义建筑业”和“广义建筑业”,狭义建筑业主要包括建筑产品的生产(即施工)活动,广义的建筑业则涵盖了建筑产品的生产以及与建筑生产有关的所有的服务内容,包括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材料与成品及半成品的生产、施工及安装,建成环境的运营、维护及管理,以及相关的咨询和中介服务等等,反映了建筑业整个经济活动空间。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不可避免地具有宏观经济形势相关性和政策敏感性,这决定了建筑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会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动态及各项经济指标。应该说,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建筑业发展前景广阔。
然而在最近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政府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增速过猛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过热的购房需求有所降温,但从投资总量上看,房地产市场的建设需求仍是建筑行业企业应重点关注的细分行业市场之一。参照我们过去二十余年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以及住房改造速度,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可能达到35平方米,即平均每户现有城镇居民还要增加10平方米多。因此,可以大胆断言,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尽管房地产商可能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但房地产业将处于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建筑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从业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城市建设首先要从城市化率来看,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只有3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根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中国人口增长的综合分析,可以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60%左右,这意味着城市化率每年需提高约1.5个百分点。其次,从我国城市的功能分区看,我国目前很多城市的功能分区并不合理,为了使城市土地价值最大化,必将对功能区重新划分,而这将导致现在很大一批城市住房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很多需要配套和重建。
除了上述种种之外,高速的经济增长态势及“十二五”期间国家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还会更多建筑市场热点,例如冶金、化工、电子工程等等。未来几年,施工企业将会在建筑大舞台上一展英姿,大显身手。但是,机遇总是跟挑战并存,对于房地产建筑业也是如此。所以,作为房地产行业,要紧紧抓住国家宏观调控的机遇,及时克服自身存在的某些弊端,从而实现良性发展。
就目前而言,从产业层次看来,我国建筑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到目前为止,我国建筑业仍没能形成一个较合理的结构体系,其主要表现在:第一,企业规模差距不明显。总体来说,企业平均规模偏大,大而全、中而全的企业偏多,小而专、小而精的小企业比例偏低,没有形成金字塔型的产业结构体系。并且,尽管大企业数量偏多,但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和强大经济技术实力的大企业较少。第二,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和经营能力趋同。数百家具有一级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都可以参加总承包层次上的竞争,体现不出各自的目标市场和优势劣势,造成了建筑市场竞争的混乱和无序,这种无序竞争加剧了工程发包领域的不规范行为。
其次,不良竞争现象较为明显。建筑业过度竞争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业集中度且进入壁垒较低,退出壁垒相对较高。而行业集中度较低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和产品的同质化。由于大多数以相似的业务和经营管理模式竞争,为了释放自身生产能力,各建筑企业竞相压价、恶性让利,其结果必然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过低。
第三,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建设高峰时期,建筑市场发育尚不完善,体制和机制还未完全理顺,综合执法体系有待强化,市场主体缺乏信用意识、履约意识较为薄弱,加上建筑市场供求失衡等等原因,致使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为:一些建设单位不按工程建设程序办事,强行要求垫资承包,肢解工程发包,明招暗定,拖欠工程款;一些承包企业层层转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工程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一些监理、招标、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办事不公正,扰乱了市场秩序。信用的缺失不仅造成了建筑市场混乱、经营成本的浪费,也给企业和行业发展带来很大风险,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任务十分重要和紧迫。
调研发现,针对行业和自身的种种问题,不少建筑企业拟定了以下几大较为集中的战略。
首先是“提升管理能力”战略。调研发现,改变企业管理效率低下的状态,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已成为许多企业的一大共识。要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首先需要企业深刻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意义,改变以往“重项目、轻管理”的观念,切实转到“向管理要收益”的轨道上来。其次,要提高员工的素质和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使管理人员具有应有的理念、理论、方法和常识,从而能够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做到规范化管理。
x前阶段通过在会议、报纸、杂志和新闻媒体上学习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后,提高了思想认识,更新了发展观念,增强了我运用科学发展观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我认识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准确把握、理解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能偏离发展这个主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对我科的工作来讲,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通过提供优质服务,为建设行业的有关单位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搞好服务,这就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人事科作为全市建设教育主管科室,负责着全市100多个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培训和职称评定工作,我们通过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我委号召的“我为加快信阳城市建设进一言”活动的开展,联系本科室的工作及岗位职责实际,下一步我们将加大为施工企业服务的力度,积极帮助施工企业搞好职称评定工作,为做大做强全市建筑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我市是建筑劳务大市,近年来,劳务经济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促进了全市经济全面发展。建筑劳务占全市劳务经济的半壁江山。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全市的建筑队伍的状况是每输出建筑劳务人员四五十万人,其中成建制输出近20万人。全市建筑施工企业一线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90%为农民工,他们长期从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和一线生产,涌现出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优秀实用人才,成为带动建筑劳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他们受正规学历教育不多,按照国家职称评定标准,无法取得政府职称管理部门组织评审发放的职称证书,这种现状已成为困扰我市原本实力很强的企业发展的难题,由于有职称的技术人员少,企业资质过低但又无法升级,严重影响了我市建筑企业“走出去”战略目标的实现,更无法使企业做大做强,这对建筑业的健康发展与建筑劳务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亟待我们进行解决。
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我认识到开展这次活动,就是要求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体现就是要通过我们解放思想,用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局面,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来实现发展的第一要务。因此,针对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农民工多,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无法参加社会职称评定的实际,为做大做强我市建筑业,各企业要求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呼声很高,我科作为市建委负责全市建筑施工企业职称评定工作的科室,就必须把向全市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一流的服务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来探索职称评定工作新举措,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载体,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按照这一工作思路,我们通过广泛调查了解、征求意见,掌握了我市目前建筑企业队伍中缺少有技术职称人员的现状,根据这种现状,我们已着手研究在不违反国家职称评定标准的前提下,按照解放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有利于我市建筑企业发展的目标,与市有关部门共同协商制定,我市初中级技术职称评定办法,争取在初中级技术职称的评定上,为我市的建筑企业提供多渠道、多方位的便捷服务,为做大做强我市建筑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总之,作为职能部门我们要站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高度,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把促进我市的建筑业发展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具体到人事科就是要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材保证。只有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和统领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建设事业才能蓬勃发展。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不仅是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法键词]营改增;建筑业;税负;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B
现如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废除营业税这个税种,具有中性特征的增值税受到许多国家的采纳。2012开始的“营改增”试点一直在持续并扩大到了多个行业,2016年3月23日,我国政府正式出文宣布将于2016年5月1日开始全面试点营改增,其中包括业务复杂的建筑业。营改增将会对建筑业的税负、财务情况有何影响?试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建筑业企业采取什么对策以更好迎接这次税改?本文将对此进行探究,希望对相关单位有所启发。
一、建筑业营改增必要性分析
(一)营业税与增值税并存容易引起重复征税
当前,我国营业税和增值税同时存在。我国建筑业中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可以概括为转让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销售房屋建筑等不动产以及提供装饰和装修等。建筑业中征收增值税的范围可以概括为销售或购买沙子、混泥土等原材料。因此,在建筑企业中很多项目工程既包含营业税又包含增值税。在营改增之前,建筑业是主要计征营业税的行业,营业税以销售的全额进行征收,而建筑企业在日常工程项目中的增值税发票属于非应税项项目,不能够抵扣进项税,所以容易引起建筑业重复征税的现象,使企业的税负压力增加。
(二)营业税与增值税并存不利于建筑业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资源、技术等成本也不断提高,其中也包括建筑业的成本。在营业税与增值税并存的情况下,我国建筑业的税负压力也是日益增加,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的战略性可持续发展。另外许多建筑企业为了避免重复征税,不得不兼营建筑业产业的上下游业务,容易出现盲目兼营的现象,由于缺乏某些产业的经营经验,容易导致建筑企业在该方面的经营失误,会对企业的利润和工程进度及质量造成影响。
(三)营业税与增值税并存容易引起征收机关之间矛盾
营业税是以取得的营业额为课税对象,征收工作由地税局负责,而增值税以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征收工作由国税局负责。“营改增”后必然涉及国税地税合作的问题,两者之间也难免会产生摩擦。在现实生活中,两个税务机关往往会在这两种税的争夺上引起争执,从而引起两个机关之间不必要的矛盾。又存在某些税务会被两个税务机关遗漏,造成无人征税的情况。正是由于建筑业的情况复杂,容易造成国税局与地税局两者在征税上引起分歧,既会造成某些建筑企业的税负压力增加,又会出现某些建筑企业漏税的情况。
二、营改增对建筑业财税影响的理论分析
(一)对建筑业税负的影响
本文利用2014、2015年全国建筑行业相关经济数据,从理论上分析营改增对建筑业税负的影响。理论上增加值的减法计算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所以可以简化将行业总产值视为含税营业收入。假设建筑施工产值为1,中间投入为x,若要使营改增后应纳税额减少,列方程式为:(1-x)×11%≤1×3%,解方程,得出x≥0.7272。搜查近几年建筑业的相关资料,发现建筑业的增加值大约为20%,中间投入平均为77%。
2014年全国建筑企业81141个,从业人员4536.97万人,建筑业总产值176713.42亿,增加值44790亿元,2014年应缴纳营业税=176713.42亿元×3%=5301.4026亿元,如以增加值为基数课征增值税44790×11%=4926.9亿元,小于营业税的金额;按照这次税改的规定做法,计算如下:
销售收入=176713.42÷1.11=159201.279亿元;
销项税=159201.279×11%=17512.1407亿元;
进项税=159201.279×77%×11%=13484.3483亿元;
应交增值税=17512.1407-13484.3483=4027.7924亿元。
根据2015年全国建筑业相关的资料。建筑业总产值180757亿,增加值46456亿元,2015年应缴纳营业税=180757亿元×3%=5422.71亿元,如以增加值为基数课征增值税46456×11%=5110.16亿元,小于营业税的金额;按照这次税改的规定做法,计算如下:
销售收入=180757÷1.11=162844.1441亿元;
销项税=162844.1441×11%=1791285586亿元;
进项税=162844.1441×77%×11%=1379289901亿元;
应交增值税=17912.85586-13792.89901=4119.95685亿元。
从上述计算可以看出,营改增后建筑业应纳增值税税额均比营业税税额小,说明理论上税改对建筑业减税有积极作用。但理论的假设前提是产业投入达72%以上,11%的税率进项税额能够正常足额抵扣。如果保持税改前后应纳税额不变,计算出可抵扣税率临界值,2014、2015年临界值均为9.96%左右,即若想税改后税额减少,企业加权平均进项税额抵扣税率为9.96%以上。
(二)对建筑业财务数据的影响
1.资产、负债
根据表格可以得出结论,营改增之前,由于营业税是价内税,企业外购资产支付的金额就是入账金额。营改增之后,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入账金额等于支付款减去增值税额,导致企业外购资产入账金额减少,从而引起企业资产总额的规模降低。在负债不变的情况下,会导致资产负债率上升,从理论上来看对企业竞标存在着负面影响。
2.收入、成本费用
根据表格可以得出结论,营改增之前企业收入为100,营改增后实际收入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去销项税额,成本在原来80的基础上减去进项税额。企业的收入、成本、附加税均有减少,但税后毛利有所增加,与原先的营业税相比,税负降低,从财务报表上看企业效益上升。
三、建筑业营改增实施现实问题分析
从“营改增”试点来看,增值税相对于营业税而言,存在税率高且抵扣不充分的缺陷。建筑企业在实施营改增之前,应交税费=生产总值×3%;营改增之后,应交税费=销项税额一进项税额。由此看来,营改增后税负减轻与否,关键在于进项税额抵扣的额度,若进项税额抵扣的越多,那么对建筑业而言所交的税费相对会少很多。然而抵扣额主要由三个关键的因素影响,一是可抵扣的项目,二是抵扣的比例,三是能否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一)建筑业劳务费用的增值税不能抵扣
从劳务费用方面来看,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出现民工紧缺,劳务人员难找的现象,这就变相导致了劳务费用的上涨,而建筑企业对施工人员的调整幅度却是微乎其微,因此,造成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压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所以随着该现象的不断增加,建筑劳务人员的工资费用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次,在现实情况中劳务费用不能进行计税抵扣,这样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的成本费用不能进行进项税抵扣,引起企业税负大幅增加,对建筑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材料费用征收税率过低,抵扣幅度过小
在建筑产业所需的材料中,沙子和混凝土是最为关键的材料,沙子、混凝土等原材料由于供应商采取粗放式经营,很难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简并增值税征收率政策的通知》文件规定,自2014年7月1日起,将原来征税率为6%的商品混凝土、砂土石料、砖瓦石灰等建筑材料调整为3%。然而,因为混泥土等材料的税率为3%,相对11%而言,税率过低,因此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相对就少了许多。在原来交营业税的基础上,由于是按照统一的3%的税率,所以不需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三)部分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困难
建筑产品存在固定性、分散性、多样性、庞大性等特征,资金投入量大,建筑企业流动性强,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又长,相互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经济关系,企业物资的采购一般都是就地取材,这就决定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很难百分之百的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增值税专用发票又是增值税抵扣的重要凭证,若企业取不到发票就不能进行进项税额抵扣,导致进项税额抵扣不足,容易引起企业税负压力增大。
四、对策和建议
(一)积极推行“机器换人”,提高企业可抵扣项目
首先,要改善的问题是不能抵扣税费的人工费用。
在建筑业行业中,人工费用是企业成本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不容小视。然后,由于人工费用不能开具增值税发票,因此在税收过程当中进项税得不到抵扣,这就促使企业要减少人工费用的开支。推行“机器换人”,一些简单的流水线工作可以通过机器来替代人工进行运作,主要是指降低不可抵扣税费的人工费用,通过购置机器设备增加可抵扣金额。
建筑企业在减少人工之后,采用机器来代替某些工作,于是要大量购入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就建筑企业而言,通过购入或融资租赁的方式取得的用于企业生产的固定资产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从而可以减少企业的税负支出。这样,既能减少人工费用的支出又能有效的利用增值税的特点,减少建筑企业的税负支出。
(二)合理选择上游供应商,降低税负成本
建筑行业上游供应商数量多,规模参差不齐,一般来说,较多的建筑企业还是倾向于向当地小规模供应商购买材料。然而,存在一些供应商不具备开具增值税发票的资格,导致企业购买材料的同时收不到增值税发票,从而使企业不能抵扣进项税。因此,在同等条件下,企业应当尽可能地选择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
(三)完善建筑企业的发票管理制度
完善建筑企业的发票管理制度。营改增之后,因为增值税发票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重要凭证,所以增值税发票对企业的税负影响十分重要。因此,大规模建筑企业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管理发票的部门,加强对发票的管理。同时,还要对该部门人员进行税制改革后的相关学习,增强其职业技能。一方面,发票管理人员要增强妥善保管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意识,熟悉和掌握税法制度,避免涉税风险;另一方面,发票管理人员也要向那些还未给企业开出发票的供应商索要发票,使进项税额能够抵扣完全。
(四)政府加强税制管理的宣传
关键词:建筑市场;管理模式;诚信;监管;完善
中图分类号: F71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业管理模式落后
尽管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二十多年了,但政府直接管理建筑业企业的情况仍然存在,有的地方甚至还相当严重。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但管着建筑业企业的人、财、物,还管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结果是该管的没有管好,不该管的却死抓不放,导致职能管理部门问题多多。
2.诚信失缺比较严重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特别是法规体系建设滞后,导致建筑市场主体缺乏信用意识和职业道德,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其表现有:
1)拖欠工程款问题相当严重。建设单位,不顾自己的财力许可,盲目上工程。有的地方政府大搞所谓“形象工程”、“业绩工程”,没有资金就让施工企业垫资,工程竣工后,工程款一拖再拖,给施工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签订阴阳合同。有的业主利用工程发包的权利,与施工企业私下订立协议,不通过资格预审,强加给施工企业许多不合理的条件,施工企业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3)违法转包工程。某些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擅自将中标工程项目非法转包、分包给其他施工队伍或无资格的“包工头”,而且是以包代管,管理混乱,给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埋下祸根,导致劣质工程流入社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四是工程监理形同虚设。某些工程监理费已压得很低。
二、 加强对建筑市场交易行为的监管
1 清除不合格市场主体,净化市场秩序
1)对未取得市场准入资格的非法市场主体要加以认真清理。
其一是对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没提交开工报告而擅自施工的建设者,坚决进行清理;其二是对提供虚假验资报告、虚假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和虚假技术装备证件,而骗取资质证书和营业执照的建筑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应彻底进行清理,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认真清理超越资质条件的施工行为。其一是建设者不审查建筑企业资质资格,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建筑企业的行为;二是超越本单位资质的建筑企业承揽工程的行为。
3)认真查处建筑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和营业执照的非法行为和工程监理单位非法转让监理业务,从而损害委托者利益的行为。
2.2 规范发包、承包及招投标行为
1)坚决禁止建设者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发包单位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建筑工程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防把整体工程肢解,造成隐患。
2)坚决打击非法转包渔利行为。对建筑企业承揽工程后靠转包坐收管理费,损害建设者利益造成质量隐患的行为,要坚决打击。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的不规范分包行为。
3)坚决禁止虚假招标和串通投标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一是查处招标者向投标者泄漏标底价或者内定中标人以排挤其他投标人的行为;其二查处投标者通过贿赂手段,在公开开标之前从招标者处获取其他投标者报价或其它投标条件,以及招标者与投标者以“阴阳合同”的手法,事先商定,在公开招标时压低标价,以阳合同遮人耳目,中标后再按阴合同给招标者部分额外补偿等相互串通排挤其他投标者的行为。
4)坚决禁止建筑市场垄断行为。目前建筑市场上的垄断行为表现为两种形式。其一是行政垄断,即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凭借行政权力,置招标投标法于不顾,限定发包单位将招标发包工程发包给指定的承包单位。其二是经济垄断,即实力雄厚的建筑企业凭借经济实力,揽来的活自己干不完,又舍不得将到手的工程拒之门外,就转包渔利,造成工期延误或质量低劣。经济垄断在当前又有一种新的表现,由于建筑市场呈现了买方市场,建筑企业过多,形成僧多粥少,建设者凭借在市场上的优势,违反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完善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首先,应该树立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应该从纠正政府行为入手, 使政府投资的工程树立为信用的标杆。其次,应转变地方政府的政绩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求政府工程建设顺应当地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状况,量力而行,坚决不拖欠工程款。第三,应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的合力作用,在建筑市场信用平台的铺设和奖惩措施的实施方面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
2使建筑市场信用平台与社会信用平台接轨,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
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平台是被各行业或部门独自建立的,主要包括金融、工商、税务、卫生、消防部门、建筑等行业管理部门,相互之间缺乏相通性和统一性。
3积极推进建筑市场主体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建设
建筑市场中企业法人代表及各种注册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体系是建筑市场信用平台建设的关键。各种注册从业人员包括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师及招标机构上岗人员,相对于数量众多的基层执行人员这一群体 具有较大的控制力和决策力,对建筑市场的影响较大。
4大力推进建筑业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于信用中介机构的需求不断增大。
5加大宣传力度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社会上尚未形成使用良好的诚信氛围, 消费者个人信用知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较差, 维权意识不强,信用道德环境培育力度不够。在建筑市场上,市场主体自我规范、自我约束意识还比较淡薄,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深入进行。
《海南省“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草案)》
至2015年,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健全完善,社会文化活动阵地更加巩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城乡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城乡特色文化繁荣,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产业。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不断创作生产出既有思想内容,又有市场价值和海南特色的文化精品。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文化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效益更加明显。
《海南省“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草案)》
《海南省建筑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海南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海南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到2015年,建成覆盖全省各级教育行政机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继续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先进实用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及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全省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共享服务平台,使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掌握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使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获取知识和提高技能;使普通市民能通过社区教育平台接受新知识;使普通农民能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网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掌握农业新技术新信息。
建筑业
《海南省建筑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建筑业总产值与增加值: 2011-2020年期间,建筑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应保持在25%以上。在立足本地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省外建筑市场,储备发展动力,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中期阶段,省外市场建筑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为10%;长期阶段,省外市场占比重为20%。随着总产值快速增长,努力提升增加值的含金量,保持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的上升势头,到规划期末争取达到10%,巩固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
勘察设计企业发展规划:在规划期内大幅提升行业覆盖度,业务范围覆盖21类勘察设计领域60%,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以上。今后十年,除公共与民用建筑外,大力发展旅游房地产、海洋及岩土工程,以及公路交通、电力与港口等领域的勘察设计与施工,推动我省海洋产业的大发展。
关键词:建筑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lack of credit market harms, and from the enterprise scale, technical ability, management ability, enterprise management, site management, market behavi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ight aspects to clarify the content of credit evaluation system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hoping to benefit the credit evaluation system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redit evalu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建筑业作为近十年来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到2011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20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4241亿元,增长24.4%。因此,作为建筑产品的建造者,建筑业的主体参与者,建筑企业的管理和诚信水平自然成为建筑业良好发展的重点。而反观目前国内的建筑市场,各大建筑企业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现象:建筑企业对投资方虚假承诺,不遵守合同规定;建筑企业与发包方搞暗箱操作中饱私囊,压标、抬标等行为经常发生。制约了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败坏了社会风气,加剧了腐败。因此,如何构造一个合理有效的建筑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是如今中国建筑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建筑市场信用缺失的危害
2.1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建筑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能够最终一次检验,对建筑产品的质量要求必须在合同中予以写明。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不按合同要求进行施工,工程质量得不到很好保证的现象。工程质量没有明显提高,豆腐渣工程仍然不断。
2.2合同履行不法保证。
违反合同就是违反交易规则,就是交易行为的违法违规。但是现实中有些人却把合同当成橡皮泥,任其揉搓,合同得不到遵守和严格履行。据调查发现,建筑业中合同履约率在某些地区只有50%左右甚至更低。合同违约已经成为建筑业中的一大顽症。同时,失信现象使合同的信誉受到严重毁坏,合同纠纷层出不穷,而且合同一旦形成纠纷,企业和个人都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和财力去应付。同时由于合同信誉低下,使得“合同危险论”、“合同无用论”、“履行合同吃亏论”等错误思想在社会上进一步流行蔓延。
2.3增加建筑市场交易成本。
市场交易实质上是一种利益的交换,一旦交易一方失信,就必然损害对方的利益。建设领域信用秩序混乱导致交易成本增加。我国其实已经为改善建设市场信用状况支付了不少成本。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我国对承包商实施了严格的资质管理和市场准入措施,设立了有形的建筑市场以强化招投标管理,推行了强制性社会监理和质监站的强制性质量监督,对分包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等;从业主方面来看,他们往往不得不采用庞大的业主班子,动用大量资源对承包商投标资格加以考察,一些业主采取了收取质量、工期的保证押金等措施,更多的则是扣留大笔尾款等;从承包商的角度看,因为工程款拖欠而损失了大量的银行利息,因催讨工程款而支付了大量的费用。
2.4建筑市场出现“劣胜优汰”。
由于建设领域信用秩序混乱,直接影响建设市场中优胜劣汰机制的发挥,导致建设市场“劣胜优汰”。我国建设市场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买方由于不能获得产品质量的准确信息,加上建设领域信用秩序混乱,只能以较低的对市场平均质量预期出价,造成优质产品因高成本而退出市场。如果建设领域建立了良好的信用秩序,则信用可以纠正信息的不对称,使建设市场中优胜劣汰的机制得到充分的发挥。
3建筑企业信用评价内容体系
建筑企业信用评价的内容包括八个部分(一级指标):企业规模、技术能力、经营能力、企业管理、现场管理、市场行为、社会责任、履约评价。
3.1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应该包括企业资质、注册资本金、净资产、建筑业总产值、施工结算收入、纳税额等方面。资质等级主要考虑增项资质。净资产等于注册资本金与未分配利润之和,因此“净资产”与“注册资本金”这两个内容也比较相似,两种取其一即可,由于同一个资质等级要求的注册资本金相同,不能反映同一资质等级企业的规模差异,因此建议选择净资产作为评价内容和相应指标。建筑业总产值、施工结算收入和纳税额也属于同类内容,考虑到评价指标体系的延续性和评价指标的独立性,建议只需要选择施工结算收入作为评价内容。
3.2技术能力
技术能力包括科技创新、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科技创新又可以考虑专利数量、施工工法编制、技术标准制定、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中心、科技示范工程、QC成果、科研经费、科研论文等。技术人员主要考虑拥有各类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以及中高级职称的人员数量。技术装备包括设备拥有率、设备利用率和设备更新率等,但是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考虑,建议只采用人均技术装备率(元/人)指标来衡量(可通过企业财务报表得到)。
3.3经营能力
经营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融资能力等。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分别采用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近三年施工结算收入平均增长率来衡量。市场开拓能力采用外地(包括市外和海外两个方面)施工结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来衡量。融资能力采用银行授信额度来衡量。
3.4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包括管理人员、规章制度、管理体系、管理手段等。管理人员主要考察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企业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等)的学历、职称、管理工作年限等。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经营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计划管理制度、预结算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材料管理制度、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等。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论证体系等。管理手段主要考察其利用互联网(比如有没有建立企业网站等)、信息系统以及其他现代管理手段开展生产管理情况。
3.5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主要考察质量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等情况。质量管理通过质量管理不良行为记录和质量表彰记录两个方面来反映,质量管理不良行为根据建设信用网“施工单位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认定,质量表彰分为国家级(包括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鲁班奖、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奖等)、省级、市级以及区县级等,根据建设信用网“良好信用信息记录记分标准”认定。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也通过不良行为记录和表彰记录两个方面来反映,安全文明不良行为根据建设信用网“施工单位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认定,安全文明表彰有标化工地、绿色工地、安全文明施工将等,根据建设信用网“良好信用信息记录记分标准”认定。
3.6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主要包括资质行为、业务承揽、施工许可、建设程序、工程款支付、合同履行、纳税等方面,根据建设信用网相关记录认定。
3.7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包括职工工资(主要是指农民工工资)、职工福利待遇(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剩余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职工培训教育(比如有无开办民工学校等)、劳动保护、抢险救灾、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慈善活动、投诉、社会治安、计划生育以及其他公益活动。根据建设信用网相关记录以及有关部门出具的证书及相关证明材料认定。
3.8履约评价
履约评价的“约”指的就是合同,建筑业企业的履约评价就是对施工合同履行情况的评价,合同条款以外的内容不应该作为履约评价的范围。履约评价的内容考虑过多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与履约评价本身的含义不符;第二,可能会与其他综合(信用)评价内容重复;第三,过多的评价内容可能会超出评价主体的能力范围,使评价结果失去客观性。
基于上述考虑,建议建筑业企业的履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的到位情况;(二)关键技术及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三)施工过程管理水平(包括质量、进度、安全、投资等方面);(四)合同履行结果(包括质量、进度、安全、投资等方面)。对建筑业企业的履约评价建议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进行,并且以建设单位的评价结论为主。
上述八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建筑业企业的行为,较全面地反映了建筑业企业的综合信用情况。此外,由于金融机构信用记录、诉讼记录、工商记录、违法犯罪记录等信息涉及到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目前在信息收集的及时性和完整性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暂时没有包括在综合(信用)评价的内容之中。建议待以后条件成熟时再予以考虑。
4结语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的发展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居民就业等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信用评价机制不完善、建筑市场供求失衡等原因,建设领域出现了严重的信用缺失现象,扰乱了市场秩序,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损害了建筑业的社会形象,制约了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建筑业信用缺失问题已经引起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各地陆续开展了建筑业信用评价与信用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希望本文的探讨有利于各地更好的开展建筑企业信用评价与信用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陈颖.建设领域业主信用管理体系理论及信用约束机制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常燕.建筑市场信用系统演进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曲春慧. 建筑企业信用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县人大、政协两会刚刚闭幕,县建设局在这里召开全县建筑管理工作会议,一方面总结去年建筑业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研究部署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这对进一步推动我县建筑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刚才,同志就2012年的建筑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发展思路,讲得很全面,很具体,我完全赞同。下面,我着重就我县建筑业改革与发展问题讲三点意见。
一、更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建筑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几年来,我县建筑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建筑业总量规模还不大,发展层次还不高,综合影响力还不够强。目前,我县建筑业发展呈现出四个特征: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二是发展势头迅猛,但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不协调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三是技术进步对行业发展的贡献份额逐年加大,但自主创业能力还极为薄弱;四是建筑产业发展意识增强,但发展的不平行性仍在加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各级对建筑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组织化水平还不高,建筑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强。为此,我们要立足从企业内外两个方面入手,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建筑业发展的体制和综合环境。一要增强对建筑业发展的认识。建筑业是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目前,我县建筑业拥有从业人员6万余人,既是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来源和保障。我们要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富民经济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真正把建筑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来抓。二要改善建筑业发展环境。要从组织领导、舆论宣传、政策扶持等各个方面,关心支持和引导建筑业的发展,要积极带动企业制订发展规范、强化市场开拓、提升整体水平、加强内部管理和队伍建设;要切实帮助建筑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要从劳动保障、安全生产、身心健康、社会政治等方面关心建筑从业人员的成长和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要科学统筹推进建筑业发展。找准影响和制约我县建筑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加大企业重组、资源整合、科技进步、市场开拓等重点工作的推进力度,努力形成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竞争有序、整体协作的建筑业新体系,不断增强我县建筑业市场开拓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全县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打造建筑业发展的新优势
近年来,金融危机给房地产建筑业发展带来了首当其冲的影响。但是,国家扩大内需和扶持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也为建筑业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县建筑企业一定要增强信心,抢抓机遇,结合实际,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优势,重点实施好四大战略:
1、大力实施做大做强战略。加快发展速度,做大总量规模,是占领市场、扩大影响、提升实力的前提,我们要紧紧咬定做大做强做优建筑业目标,努力在扩大总量中,实现建筑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新提升,推进我县建筑业的协调发展。一是努力扶持现有建筑企业的壮大发展,锻炼出较强的施工能力;通过有效发挥我县劳动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走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之路,进一步加强我县建筑劳务基地建设。二是积极发挥我县建筑业的龙头作用,着力提高施工企业技术开发和装备水平,增强资金实力雄厚和融资能力,把施工经营和投资经营紧密结合,抢占省内外市场,走工程总承包,多元扩张之路,率先做大做强。三是不断提高建筑企业的专业施工能力,积极引导企业开拓经营,在做专做精上下功夫,重点培育一批经营特明显,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企业,实施扶优扶强举措。其一支持建筑企业资质提高等级,重点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信誉较好的骨干企业,指导企业申报一级资质,增强企业的总体实力,其二扶持企业争创优质工程,加大优良工程创建的技术指导,引导企业定向创优,促使建筑业优质工程实施跳跃式发展。
2、大力实施体制改革战略。要把加快建筑业改革步伐。提高综合竞争能力,作为建筑业第一要务来抓。重点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入多元化、风险社会化、动力群体化”的建筑业发展新格局。一要加快推进新一轮建筑企业体制改革。龙头建筑企业要加快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产权关系纽带,集中管理与自主经营相结合的母子公司体系,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从松散型向紧密型、项目挂靠型向资产联结型的转变;中小型建筑企业要以产权为纽带,加快联合重组,努力扩大规模,增强发展实力,形成适合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体制。二要大力推进建筑业管理创新。积极借助股份制、公司制改造,尽快改变部份建筑企业原有的作坊式、家族式管理模式。要创新企业管理结构,不断完善业务流程,优化管理层次,提高企业决策运营效率;要创新企业管理平台,积极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要创新企业管理机制,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和收益分配机制,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3、大力实施经营创新战略。根据我县建筑发展水平及方向,进一步调整完善经营策略,重点实现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在规模工程上求突破。规模工程是标志工程、形象工程。做好一个规模工程,就能拓展一方市场,树起一方信誉。龙胜集团公司、银厦建筑公司等企业要举一面“旗”,共同争取承包工程、标志性工程,实现规模化经营、组团式作战。二是在产业延伸上求突破。各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巩固土建工程的基础上,积极向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和新兴产业转移。三是在拓展服务领域上求突破。鼓励建筑企业发展包括评估、勘察设计、工程监理、招标、造价咨询、项目管理等技术与知识密集的咨询服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小型中介服务机构通过联合重组,向综合性的大型咨询服务公司发展;同时,积极发展小而专、小而精的服务机构,加快形成市场化、网络化的工程咨询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建筑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四要在企业多元化发展上求突破。一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在经营结构上,加快完善以工程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产业结构体系,不断扩大范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引导企业向科技进步型转变。大力推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运用,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信息化建设,督促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网络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效率。按照省、市的要求,所有在建工程都要安装安全质量远程视频监控设备,加大对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生产视频监控力度。
4、大力实施品牌创新战略。品牌是企业走向市场、拓展市场的重要支撑。我们要继续树立质量和品牌意识,着力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加快人才和科技引进步伐。看一个企业的资质等级和发展实力,不仅要看其注册资本和施工能力,更要看企业的人才队伍。为此,职能部门和企业要加强建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要有计划地组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要加大对一线职工的岗位技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一线职工的持证上岗率,要努力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技术手段引领和支撑建筑业发展。二是加快品牌申创步伐。继续深入开展“创品质年、创优质”活动,加大品牌宣传和考核力度,鼓励争创文明工地,不断增强企业创牌和树牌意识,努力扩大建筑业品牌的综合带动效应。
三、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提高建筑业发展水平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根据全县规划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全面落实县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确定的任务目标,引导扶持建筑企业加快改革发展步伐,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尽快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帮助施工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产权多元化,引导企业向大型总承包规模化经营发展,年内培植1-2家一级建筑企业资质的目标即将实现。县益达建设有限公司申报一级资质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正在上报申批之中,昌隆建工集团公司和华兴钢构公司也在积极筹划申报工作。这些骨干企业必将形成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推动全县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半年来,全行业完成建安产值3.38亿元,其中外出施工产值1.1亿元,全县在建施工工程193个,施工总面积达74万平方米,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全县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建筑市场管理
为加强建筑市场管理,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业发展环境,改善全县建筑市场无序的局面。新的局领导班子,做出新举措,创新监管方式,成立全县建设工程执法监察大队,负责监察整顿全县建筑市场秩序,坚决查处违法建设,同时协调县政府出台《博兴县建筑市场管理办法》,对全县从事建筑经营活动的单位包括资质管理、工程承发包、工程合同与造价、工程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管理等都作出明确规定,并由执法大队加大监察力度,严厉查处当前建筑市场中规避招标、无证施工、非法转包、偷工减料等违法违规行为,并根据法律法规严惩不待,通过近半年卓有成效的管理,有效地遏制了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恶化,全县建筑市场呈现规范有序的发展趋势。施工许可证安全报监等建设工程手续完备率大幅度提高,上半年共有35个工程项目办理了施工许可证,办证率100,对符合招标条件的18个工程进行了公开招标,工程面积6.6万平方米,工程造价5252万元,应招标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达到了100。
(二)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
结合全县创建省级文明县活动部署,为确保安全文明施工工地达标率。我们专门制定创建方案,深入贯彻群防群治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监管措施,坚决预防和遏制建筑施工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截止目前已办理各类工程安全报监手续35个,报监率100,实现了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为零的突破,上半年创建市级文明示范工地2个,市级安全文明优良工地15个,优良率位居全市前列。
在对工程质量管理中,通过开展评先创优活动促进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全面落实“质量诚信、用户满意”优质工程评选活动,推行QC质量攻关,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推动建筑节能、科技创新。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工程进行检查指导。先后组织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对在建工程质量大检查四次,下达质量隐患通知单11份,查出质量隐患70项。避免了质量事故的发生,使我县建筑工程质量稳步提高。
二、为全县经济发展服务所做的工作
一是为了便于群众了解全县建筑业发展的信息,监督建筑业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提高执法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更好地为全县经济发展服务,根据县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会议部署,组织人员立即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公开指南,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录入工作,并在5月1日前进行了网上公开。
私营建筑经济和公有制建筑经济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私营建筑经济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结果,反过来,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又可以促进公有制建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近年来,随着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对加强建筑市场得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目前,建筑市场中压级压价,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较为突出,是政府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问题,这些问题单纯从行政手段出发并不能解决好,还必须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把政府管理机制和市场经济有效的结合起来,而事实证明发展私营建筑经济能对解决这些问题起到重大推动作用。正是由于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市场管理、建筑市场秩序得到了明显改善,由此可见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对促进建筑市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发展私营经济的制约因素
私营建筑经济自身存在着许多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就目前来看,多数私营建筑企业是家庭化的管理模式,因此造成管理水平低下,许多企业沿袭着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很难适应社会化生产的需要;另外大部分私营建筑企业仍然采用粗放的经营模式,只重视项目和收益,资金的运作和融资能力都亟待加强;技术水平和信用方面和国有建筑企业仍存在一定差距,要缩短差距,必须在科学管理,注重工程质量上多投入,通过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而不是靠偷工减料来创造利润,这样才能给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长期发展。外部环境也制约着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规范化的市场秩序,才能给私营建筑经济一个平等竞争的政策环境。
3未来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对策
3.1全面落实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政策
不断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对工程的承发包、工程款结算、工程的风险保障、建筑环境的质量、以及法律责任等各方面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法规;针对建筑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完善工程建设的各项法律法规,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为建筑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政府需要创造公平、高效、健康良好的市场秩序,为建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建设主管部门也应该根据中国私营建筑经济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的准入制度及相关的市场规则,加快工程建设领域各项诚信体系的建设,消除束缚其发展的体制障碍,促进其稳定增长。
3.2加大对私营建筑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私营建筑企业的中小型、密集及私有化等特点决定了其对金融支持的需求。但银行向私营建筑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却远未达到其需求,为了满足这一供需的平衡,政府的干预手段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应尽力完善为私营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加快各商业银行的改革;另一方面建立多层次的市场经济体制,为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私营建筑企业上市融资提供必要的支持,多管齐下,为私营建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
3.3不断提高私营建筑企业的整体素质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而私营建筑经济未来必将发展成为建筑业中的主要力量,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由农业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过渡的重要时期,工业化的进程必将带动建筑业的大发展,私营建筑企业只有抓住机遇,扬长避短,才能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拥有先进的管理队伍,并且始终把建筑质量放在第一位来抓。实践证明,大型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联合、兼并等方法扩大规模,实现企业的集约化经营及科学的管理,这样更有利于建立优秀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同时也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建筑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可见质量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负责人在技术上要过硬,同时还要善于经营与管理。一个懂管理、重技术、严要求、高标准的队伍,才能建设出高质量的工程,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打造出人民满意的工程。只有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因此只有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科学的发展目标来引导私营企业,才能克服私营建筑经济自身发展存在的缺陷,保障其规范发展;同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任用,以新技术的革新和高科技的人才为企业不断输入新鲜血液,提高生产力,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企业永远保持活力,才能保障整个私营建筑业的稳健发展。
半年来,我县的城镇建设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建设局的指导下,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按照“彰显个性、突出特色、融入内涵、提升品位”的新理念,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规划为先导,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现将上半年的工作开展情况和下半年工作要点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完善城镇规划,强化规划管理,全面提升城市规划管理水平
规划先行,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在城镇规划区内严格执行“一书两证”的审批核发制度,确保《城乡规划法》和《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的贯彻执行。一是办理《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5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4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份;二是受理城镇私人建房报建共16件,总建筑面积为5318.1㎡;三是编制了《县城乡规划计划》,为下步做好规划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四是配合新康城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做好相关资料收集等前期工作,为下步县城规划编制(调整)打下基础;五是全力以赴做好文体中心建设项目、县城新区市政道路人行道铺设及绿化亮化建设工程、县城雕塑小品续建工程、崇岗乡集镇搬迁工程等管理工作;六是积极为绿洲大酒店、佳佳乐超市等建设项目做好测设及方案调整等服务工作;七是对县城规划区内擅自进行乱搭乱建现象进行调查摸底,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八是积极参与《国家级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初审工作。
(二)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有力,城镇品位逐步提升。文体中心——博物馆属框架结构,地上4层,地下局部3小层,建筑面积共5950平方米,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现正进行装饰装修,上半年完成投资670万元;体育馆属框架结构,地上4层,地下2层,建筑面积共17130平方米,现已完成负一、二层板梁混凝土浇筑工作,上半年完成投资445万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顺利启动,已进入施工阶段,上半年完成投资13.4万元;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园林生态小区一期工程推进有力,上半年完成投资1069万元,永糖房地产二期商品房开发上半年完成投资400.45万元,东方新景财富中心外墙涂料、水电、门窗及消防工程全部完工,室外工程已完成98%,上半年完成投资1380万元;崇岗乡政府搬迁办公楼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正进行装饰装修,上半年完成投资540万元,商住楼进展顺利,已完成二层砼浇筑工作,上半年完成投资265万元,商业街道路完成路面混泥土铺筑,上半年完成投资140万元;2008年第一批廉租房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40套,目前项目已完工,现正开展组织入住工作,第二批廉租房(四季度新增项目)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40套,现已建成4套,在建36套,完成投资55万元,2009年廉租房建设任务646套,2009年3月已在崇岗乡人民政府搬迁商业街商品房开发项目中配建50套,目前已完成投资100万元左右,上半年廉租住房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60万元;县城雕塑小品增设部分(文化小品围栏、文化墙的提升改造、文化柱脚装饰及文化小品象脚鼓)已完成工程量的70%,上半年完成投资100万元;市政道路亮化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25米高杆灯安装4盏、永顺路景观灯安装71盏,完成二级路西侧、东侧及永宣路南段、永通路南段路灯电缆及灯座安装,上半年完成投资129万元。
上半年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建设及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5311.85万元。因此,我县今年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房地产开发和管理的加强,对全县经济向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建筑市场和工程建设管理进一步规范
深入宣传贯彻《建筑法》、《行政许可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筑业逐步走上健康、良性发展轨道。
1、建筑业及招投标管理健康发展。坚持依法行政,强化行业监管,严格执行国家、省行业管理政策,切实把规范、整顿工作作为履行监管职责、强化市场管理、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重要手段来抓,进一步规范了建筑业、招标投标领域的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完成两家施工企业资质、法人变更相关工作,认真做好小勐统、亚练等4个乡镇卫生院综合楼、检察院综合楼、县医院综合楼、体育馆、垃圾处理场道路等建设工程报建及招标投标工作,审核发放建筑施工许可证30份,总面积27337.69㎡,总投资2920.245万元,其中招投标工程7个,中标价为1691.345万元,面积13769.28㎡。
2、安全监督管理稳步推进。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宗旨,认真贯彻执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依法开展安全监督管理,认真做好工程的安全报监备案工作,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上半年共监督工程81个,其中新申报工程23个,历年接转工程58个,共发出《安全整改通知书》5份,现仍有部分工程处于停工整改中。
3、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认真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加大对工程质量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建筑材料的检测鉴定工作。上半年共监督工程个81个,监督验收工程8个,一次性验收合格率为100%;受理工程竣工备案6个;完成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760组,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392组,普通粘土砖试验36组,工程岩体抗压强度试验4组,钢筋原件、弯曲件试验426组,钢筋焊接件试验271组,砂子试验10组,碎石试验11组,普通砼配合比设计12组,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2组,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4个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