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团校培训

团校培训

时间:2023-06-05 09:57:22

团校培训

第1篇

最近几周,我校举办了一次团校培训活动,作为一名班干,我很荣幸地进入到这个培训班学习,同时我也很珍惜这一次学习的机会。现在,这个短期的团校培训结束了,我的收获很大。下面,我来简单地说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这次团校课程的宗旨在于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强其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更好服务于我们广大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教育。在简短的培训期间我们重温中国共青团历史,不忘团发展的艰辛历史;我们的团吸收新的团员,增添了新的力量和活力;我们聆听老师对全体团员的殷切希望,努力奋斗。

通过这次短暂而丰富的学习,我们获益匪浅,特别对于我本人来说,不论是平常的学习上,还是团训学习,其实我们时刻都面对着新的挑战,这就促使我必须更加努力通过点滴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实干,争取在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想,这一刻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认真参加培训,为我们的未来,为田中的明天,时刻准备着!

杨逸舟

团校培训心得体会二

入团以来,每次参加团员培训课都会有很深的感触。尤其是在师大的第一次团员培训课上完后,各位领导的话更是醍醐灌顶,让我充分认识到身为一名共青团员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以下我就谈谈自己在学习当中的一些体会。

我是一名团员,一名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团员,我为此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和骄傲。自从加入了共青团,团员的身份让我长大了许多,让我懂得了很多。我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一个为别人无私奉献的人,要像雷锋叔叔一样,无论什么时候都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中,有钉子一般的钻劲,在生活中,任劳任怨,为别人着想,总默默无闻的奉献。团队的生活还让我懂得了团结的重要性,把自己融入集体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中国共青团是党与全国广大青年联系的纽带。身为一名共青团员,我光荣。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重要举措。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精神传达贯彻到团员青年中去,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永远跟党走”,是共青团员的神圣职责。在全团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是共青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续和深化,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精神的实际行动和具体举措,对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永葆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共青团员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保持团员的先进性,弘扬与时俱进的党风习气,开拓与时俱进的局面。这正是我们完成艰巨任务,完善自我的迫切需要。先进团员要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因此,我们青年团员,要从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从各个角度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严格的共青团员。充分认识在全校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全团开展增强共青团十五大做出的重要决定。

学习是共青团的重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团组织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团员,就要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努力提高自己,锻炼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积极进取,在不断学习中发扬党的精神,弘扬党的优良思想做一名有志有勇有谋共青团员。

团校培训心得体会三

当班上大部分的同学已在团校接受了良好熏染,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素养,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境界,成为优秀的共青团员,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时,我也有幸成为新一批团校学员之一。二十六号晚上,我参加了第一次团校培训,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党委书记吴旭坦致辞。吴书记给我们提出的三点建议,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第一,要树立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第二,要好好学习、努力学习,做到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第三,要成为一个有孝心、有爱心、有包容心的人。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一个九零后,“垮掉的一代”的“冠名”也曾让我们无所适从,但,我们更应该做的,是重塑九零后的形象:我们也有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不懈的努力拼搏;我们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寻找真理的珠砾,当然,我们更有一颗爱人之心,与人为善。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们理应走在前列,树立榜样。

然后,党委副书记熊剑峰发表了“优秀大学生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演讲。熊书记将“四大素质、九大能力”娓娓道来,阐释的井井有条。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决不能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外面是更精彩的世界,更广阔的天空,更宽广的平台,同样,是更激烈的竞争。所以,在扎扎实实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胸怀天下,关心时政,努力提高社交、组织管理、团队协作等各项能力,具备优良的道德素质和过硬的心理素质。这些都是成为一个优秀大学生的应有之义。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和重担,不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这样,才能在走出校园后,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通过第一次的团校培训我似乎觉得前方的路又有了灯塔的指引,在团校,让我们一起成长!

10级基地班 李雪梅

团校培训心得体会四

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晚上,我第一次参加了团校培训课。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们观看了一场结业典礼。望着一位又一位昂首挺胸、自信飞扬的学姐学长走到前台,接受老师为他们颁发的结业证书时,那份荣耀深深打动了我;我想象着自己三年后是否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享受此等荣耀的一刻,似乎只是向往,未来总是未知的,而我还是那个没有足够自信的人。但是,我渴望自信,渴望成为一个自立自强、自信且勇敢的人;我对它的渴望犹如沙漠中的旅行者对水源的渴求。我知道自己离他还有一段路程,所以我将继续成长。

团校培训是为学生干部开的培训课,它的目的是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且更 好的服务于同学们。我惭愧并非学生班干,我曾经竞选过但失败了,幸运的是在自己最失落的时候系学生会收留了我。虽然只是一名小小的学生会干事,但我还在成长;作为学生会的成员之一,更应该是自己变的优秀,从而去影响他人。我深知自己还不是一个优秀的人,但是我还在成长,我牢记着官院学生会的口号:与优秀的人在一起。

结业典礼过后,我们真正开始了第七七团校培训课程。其中主要由汤中秋老师为我们讲课。首先,汤中秋老师告诉我们学生组织的概念是,其成员构成,其目标指向都是为了学生。要最为一名合格的团员,一定要有理想,有抱负,遵纪守法,与时俱进,做到帮助别人,团结别人,从而影响别人。只有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是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别人才会和你在一起;最终引领大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其次,汤中秋老师说了学生组织的三重职能,即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管理是服务的基础,服务式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管理的基础,教育提升管理水平;管理提升服务能力,服务提升教育效果。自我管理是形成利于学生成长的基本秩序。自己内部都是一盘散沙,又从何谈论管理学生呢,只有在自身管理有序的基础上才能引导他人,服务他人。自我服务时提供助推学生成长的基本条件。服务于自我,应用于自我,进而提升自我。自我教育是提供引导学生成长的基本导向。自我教育,自我反思,从而达到自我升华的境界。孔子云:五日三省吾身。

在此是学生内涵的三重境界。汤中秋老师说,人之所以恐惧,因为未知;人之所以愤懑,因为不甘心;人之所以分裂,因为不满;人之所以自卑,因为空想。所以我们要做到内心的和谐,用正切的价值观念指导个人行为。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是因为距离;人与人之间的抗拒是因为威胁;人与人之间的淡漠,是因为涣散。所以我们要与他人和谐,用互相尊重,同理之心与周围的人相处。

过分自信个人的力量,破坏均衡;过分最求个人的权益,破坏规则;过分依赖环境的作用,破坏生长。所以我们与坏境和谐,忍痛团队的价值,最求团队的规则,吸收团队的养分,实现团队目标做到个人与团队共成长。

最后,汤老师建议我们要与优秀的人在一起,我们要追求卓越,超越自我,提升自我。

相信经历团校培训的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将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培养自己的大局观念,增强大局意识,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并将结识更多优秀的朋友。我深刻的意识到,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与团组织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将认真学习,提高素质,运用所学的只是不断提升自己。

第2篇

今年,根据学校的安排,我获得了一次参加团校培训的机会。尽管这只是一段时间的学习,但这段时间对于我自己的提升却是一个大幅度的转变。下面,就将我在团校学习中的心得阐述如下,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必须具备的素养。

一、 务实、高效、创新的工作新模式

自从参加业余团校的学习以来,每一堂讲座都能引起我良久的思索,给我以启迪。从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到领导艺术的技巧,从正确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到网络化创新的特点,团校在方方面面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触点。作为一个学生干部,我想将团校所学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谈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和作为学生干部的几点体会。这些归根到底就是六个字--务实、高效、创新。团学工作有轰轰烈烈的时候,但更多是平凡琐碎的小事,需要学生干部付出耐心而细致的努力。因此,踏实成为第一要素。那么怎样才能使工作在踏实有序中进行呢?首先,活动前先要调查活动的可实施性和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及基本需要,这样有利于将上级的政策精神跟工作的实际相结合,在活动策划中可以有效避免失误。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着眼于全局,重视整体设计和布局,不拘泥于局部细节。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要深入透彻承担任务,承认错误。

责任心是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不可或缺的。《超人》里有一句话非常经典: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学生干部,相对于普通的学生而言,工作、任务更多,犯错误的机会理所当然也更多。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小和尚向老和尚告状:“师傅,大师兄把碗打破了!”老和尚回答说“我知道你是不会打破的。”言外之意是小和尚不洗碗,当然就不会打破碗。同理,我们多做事,就必然会多犯错。如同误差一样,这些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可减小。犯错误之后,如果一味地遮掩覆盖,就是对自己的怀疑和放纵。每一个错误背后就是一种成功,你聪明与否就看你能否把它翻过来。当然也不能为了避免犯错而推脱工作,如此,你永远只能在原地打转。作为一名学生干部,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能力,接受力所能及的事,可以有所提升,但不能对上级下达的命令包揽无余,这不仅增添了自身的压力,也降低了工作效率,我们要做到合理分配资源,让每一位学生干部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更要注重培养责任心,敢于承担任务,承认错误。将每一件事都能恰到好处

地落实到实处。

一、自身素养,人格魅力

二、团队精神,领导风范

分团委学生会都是一个庞大的机构团体,一切工作的运转不是一个人所能肩负的,需要每一个人去承担,所以合理分工,团队精神极其重要。在素质拓展的齐头并进和基地训练两项活动中,团队精神都得到了非常好的验证。在80后逐渐登上历史舞台的这个时代,团队更是作为一项重要精神宣传。多数出生独生家庭的80后,缺失了许多团队合作的机会,所以在校园这个珍稀的舞台上,我们更要注重团队意识。当然,一个团队只有合作是远远不够的,他同样需要一个精明的领导。在素质拓展基地训练的罐头鞋活动中,有些队友便将失败归咎于队长领导无方。作为领导,他就必然要吸收各方面意见,并在短时间里做出最正确的决策。罗老师在她的讲座里也提到了一个“精英意识”。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不能只以普通学生的水平要求自己,潜意识里就应该存在精英的标准。

三、经验办事,创新机制

在素质拓展基地活动中,一开始,大家都不愿意总结活动的经验,急于进行下一个项目,但在教练的强制执行下,我们对各个活动都进行了探讨交流,从中不仅得到了活动的经验,也感悟了许多生活的内涵。我们要学会用经验办事。经验是一支加速剂,有时你付出了比别人多许多倍的努力,但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因为他比你有经验,比你少了一个探索的

过程。古语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仅他人的经验,自己在办事过程中获得的教训也应该及时记录。

第3篇

少年团校是团前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少先队向共青团过度的组织管理形式,它集学习、教育、活动、组织、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以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总的指导思想,以学校总的教育方针和人才的全面培养为总的工作要求。

二、团校组织领导

团校直接在校党支部领导下,我们特聘请党支部书记赵敏为团校名誉校长,由团委书记刘亚坤为校长,孟洋老师为主要负责人,负责团校的一切课务活动,由各中队辅导员切实做好推优入团工作。

三、团校课程

1、团校课程结构由知识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本期团校集中授课五次。

时间地点内容安排主讲月日学校多功能厅开班仪式校团委月日学校多功能厅团的章程党支部书记月日学校多功能厅怎样做一个优秀的团员校团委月日

学校多功能厅学唱团歌、学画团旗校团委2、活动课分别是

a、走访学习身边的优秀团员

b、参加一次青少年志愿者活动

c、组织一次团队活动

3、课程结束后,我们将举行严肃的团校结业考核,并接受团组织的进一步综合考核,考试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准予入团。

中学团委

XX年3月

中学少年团校章程

一、团校的办学目的

团校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和造就素质优,发展全,层次高,作风硬,有理想,又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并从低年级的学生抓起,开始进行团的基础知识教育,做好少先队向团组织的过渡。同时,针对各年级的学生特点,进行我国的国情和革命传统教育,以"三个代表"为指针,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团员意识教育,严格纪律,牢固树立模范带头意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增强团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以及使命和先进意识,成为学校中先进学生的代表,各项工作的主力军,党组织的后备军。

二、团校的宗旨

团校在于继承共青团的优良传统,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具有较为全面素质的共青团员。

三、团校的任务

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高尚的品格,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团校的组织形式

团校是对青年团员和先进的少先队员,进行高层次思想教育的阵地,团校的形式也必须有一整套规范化的教育和管理。做到教学有针对,学习有计划,读书有笔记,讨论有记录,结业有考核。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拓展培养学生的渠道,强化团校的育人功能,丰富育人内容,并和学校的教学育人互相丰富,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的育人体系。

五、团校的课程设置

团校每学期最少开办一次,由学校团委负责并具体落实,学生在提出入团申请后,经团支部或联合团支部考察同意后,即可申请成为团校学员,在完成设置的课程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结业证书,具备合格结业成绩的学员方可考虑发展入团。

六、团校学员要求

1、拥有中学学籍的在校初中学生。

2、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人民,主动向团组织递交申请书。

3、在班内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积极参加或筹办班级活动,为推动班集体建设做出一定贡献。

4、学习刻苦,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成绩优良,遵守纪律。

七、团校考核制度

每期团课结束之后,进行书面考核,并检查学生一学期以来的书面学习体会,综合学生的日常表现,方可发给结业证书。

八、团校管理制度

1、学员应准时参加团课学习,课前5分钟做好签到。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应提前请假,否则视为旷课处理。

2、认真学习,做好笔记,并积极参加团校组织的活动,及时写出心得体会。

3、无故不参加团课学习和组织活动2次以上者,取消团校学习资格。

4、在学习期间,违反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情节严重者,取消团课考试成绩,并暂缓发展。

5、学生通过团校学习以及考核后,才有资格发展为团员。

中学团校工作实施细则

为了加强学校中学生团校工作,通过系统的团的基础知识教育、定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团的专项培训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切实抓好团前教育,保证团员质量,提高团员、团干部素质,使中学生团校成为实施团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建设的重要阵地,使学校中学生团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中学团校工作实施细则》。

一、中学生团校的基本任务:

依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以团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教育为内容,以授课和开展丰富的活动为途径,积极对少先队员和积极分子实施团前教育;搞好团队衔接;定期对团员、团干部进行专项培训;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二、团校工作:

1、学员:所有少先队员、申请入团的积极分子、团员、团干部必须参加中学生团校的学习,接受培训。初一年级完成团校学习的学生应达到学生总数的80%以上。

2、时间规定:团校每学期应开办一期,始时间为初一年级第一学期。团校的学习、活动每两周一次,每次不少于1课时。

3、教学内容及相应时间规定:

(1)团的基础知识教育要参考由团教工委编印的《中学生团校教材》。

(2)团员思想教育:结合团员思想实际,分阶段进行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教育。教育形式应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团内活动为主。教育对象为全体团员。

(3)团干部培训:定期对团干部进行岗位职责、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4)团员组织生活训练:通过团课教育树立团员意识,学习团组织各项制度。以建立和完善团的各项制度(团日活动、民主生活会等)为内容,通过培训为团支部工作起到示范作用,推动支部整体建设。

(5)社会实践:团校要结合思想教育内容积极开展参观、访问、社会服务、主体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活动,每年寒、暑假中心团校集中组织综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4、教育方法:

团校教育教学结合学员身心特点,充分体现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充分开展社会实践,建立团校活动阵地,增强团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团干部培训和组织生活训练要突出实践性,利用实例观摩,分析讲评等形式进行。

5、团队衔接:

中学生团校是初中团队工作重要阵地,是加强团员队伍建设,团干部队伍建设,搞好推优入团工作的保证。团校要把少先队员在团校学习过程作为培养和考察的过程,为少先队员加入团组织提供考核依据。

对优秀少先队员可吸收其参加团的有关活动,分配适当工作,在实践中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建立支部培养干部。

6、师资:可聘请学校党政领导、教工团员、老干部、相关专业教师、先进人物、骨干学生团干部或专职团干部担任。

7、管理与考核:

(1)团的基础知识考核可采取多种形式。如闭卷考试、口试、团知识竞赛、学习小组合作完成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答辩等。以上形式的结业考核应与平时表现相结合作为最终考评成绩。

(2)上述考评合格者颁发"中学学生团校结业证"。

青春闪亮团旗飞扬

--中学XX年少年团校开班仪式

议程

一、介绍出席此次开班仪式的领导和来宾

二、团委书记宣读中学少年团校章程

三、书记讲话

四、少先队员代表发言

五、共青团员代表发言

第4篇

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生骨干培养计划,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薪火相传的要求,是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我校创建具有国家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培养又红又专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的有力保障。

二、活动目的:

为贯彻落实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文件精神,在我院青年学生中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引导当代青年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断提高我院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打造一支创新意识强,政治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突出的学生干部队伍。特举办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XX年“青马工程”第六期分团校(以下简称分团校)学生骨干培训班(以下简称青马班)

三、培养理念:

以实现“中国梦”为指导,坚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和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按照“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和“又红又专”的育人要求,着力提升大学生骨干的信念、品格、视野和能力,培养并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四、培养目标:

政治坚定、德才兼备、素质全面、模范表率、堪当重任的未来领导者。

五、培养对象:

品学兼优的院学生会干部、各团支部学生团干、年级学生分会干部。

六、策划主办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学院分团委

七、承办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学院学生会组织部、办公室、宣传部、纪检部

八、培养方式

(一)学员选拔

1、选拔条件

① 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自觉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能坚持原则、办事公道,作风正派,谦虚谨慎,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② 具有团结协作精神,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能体现先进青年的风采。

③ 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和较宽的知识面,应具备参与学习的基础知识。

④ 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专业学习上勤奋、刻苦,学风严谨,学习成绩优良。

⑤ 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和较强的工作责任感,要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并要具备实现目标的自信心。

⑥ 应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2、选拔方式

①学生会推荐。学院分团委学生会依据以上选拔条件,在各部门内部组织选拔。经公示无异议后,于5月26日前将《学员登记表》、《学员推荐表》上交院团委。

② 团委审查。团委汇总各学院推荐名单后,组织复审,审核通过者全院公示,公示无异议者确定为本期正式学员。

(二)课程体系

青马学院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学习、实践锻炼两个环节。强调理论视野的政治教育,强调德性之美的品德教育,强调社会责任的人文教育,强调应对挫折的情境教育,强调现代性的公民教育和自我教育。

1、理论学习:

本期学员需进行不少于8学时的集中理论学习。邀请专家学者、党政官员等为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举办形势报告会,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大学生骨干的理论素养和辨析能力。

2、实践锻炼:

本期学员需进行不少于一天的实践锻炼,深入到社区、企业等一线开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大学生骨干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实践锻炼一般利用节假日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可采取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对外交流等形式开展。各社会实践小组需于6月5日前制定社会实践计划交院团委,院团委开具介绍信。XX年6月19日之前提交社会调查(实践)报告。XX年6月23日由院团委组织实践答辩。

(三)培训考核

1、院团委将对培训班的各项学习活动进行严格考勤。培训班不接受任何理由的请假、迟到、早退和旷课。凡缺席集体活动的学员不得结业,不颁发结业证书。

2、院团委按照15%的比例评选优秀学员。学员的出勤情况、调查(实践)报告的质量、各项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实践答辩将作为评选的重要依据。院团委给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

3、最佳组织奖评比,院团委将根据时间小组实践的质量、小组集体表现情况、实践活动的创新性和意义性、最终实践活动答辩情况进行评选。

九、各部门工作安排

1、前期工作

办公室:负责发布青马班培训报名通知,并汇总学员名单。

组织部:负责收取各团支部学员推荐表。

2、中期工作

组织部:负责每次青马班开展的课堂组织安排、实践答辩工作。

办公室:负责发送青马班学员上课通知。

纪检部:负责每次课前考勤工作并保留考勤档案。

宣传部:负责每次青马班新闻稿编写及相关视频录制,并在第一 时间发表。

3、后期工作

办公室:负责收集所有青马班考勤、实践报告、小组实践活动评 价表等相关材料,转交组织部。

第5篇

项目简介:广东高校共青团工作研究课题2012~2013年度自筹经费课题(课题编号:2012C033)成果。

摘要:本研究以广州地区十所高校参加“青年领袖培养”团体辅导的40名学生干部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定质的研究方法,分析团体辅导在高校学生干部中的影响情况及效果评估,并提出个人的体会与建议。

关键词:团体辅导;学生干部培训;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D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7—0023—03

笔者在广州地区十所高校学生干部中挑选出4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20人为一组分为两大组开展相同的培训,开展每周一次,为期7次,每次120分钟左右的主题为“青年领袖培养”团体辅导活动。通过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团体辅导的团体领导者编写了《学生干部能力测试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在团体辅导开始实施前,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参加团体辅导的学生干部)各40名学生干部进行学生干部能力测试,获得前测数据;在团体辅导结束一周后同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获得后测数据。在团体辅导实施过程的中期和结束时,笔者对实验组进行“团体满意度”测量,以了解团体过程的动力变化,然后再采用SPSS12.0数据统计方法,对效果进行定量评估。采用个别访谈和对团体成员提交的“我的成长日记”进行内容分析两种方法,对团体辅导的应用效果进行定性评估,并于团体辅导结束一到两个月后通过跟踪访谈,了解参加本次培训的学生干部对于团体经验运用到生活中所产生的系列变化,以了解学生干部对团体的评价和进一步查验团体辅导作为学生干部培训形式的效果。

一、团体辅导对高校学生干部效果分析(量的分析)

效果分析也即量的分析。笔者根据文献分析和高校学生干部核心能力调查问卷,得出了学生干部六大核心能力,并自制了《学生干部能力测试量表》。笔者将实验组、对照组各40名学生干部的六大核心能力结果分析如下:

(一) 辅导前后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差异分析

团体辅导前后,使用《学生干部能力测试量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辅导前人际沟通能力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经过“青年领袖”团体辅导,学生对于人际沟通能力的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5分的比例明显上升,从辅导前的12.5%上升为辅导后的27.5%,上升2倍多;而4分的比例也有明显的上升,从32.5%上升到50%,上升将近1.5倍;3分的比例下降近2倍,从47.5%下降到20%; 2分的从辅导前的7.5%下降到辅导后的2.5%。经检验,实验组学生在辅导前后人际沟通能力水平明显提升,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统计表略)。说明团体辅导对增强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辅导前后大学生组织能力的差异分析

团体辅导前后,使用《学生干部能力测试量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辅导前组织能力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经过“青年领袖”团体辅导,学生对于组织能力的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5分的比例明显上升,从辅导前的15%上升为辅导后的32.5%;上升2倍多;4分的比例也有明显的上升,从32.5%上升到50%,上升将近1.5倍;而3分的比例明显下降,从47.5%下降到20%;下降2倍多;1分和2分的比例均有下降,分别从5.0%下降为0,从17.5%下降为7.5%,下降近1半。经检验,实验组学生在辅导前后的组织能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统计表略)。说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组织能力的增强有明显促进作用。

(三)辅导前后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差异分析

团体辅导前后,使用《学生干部能力测试量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辅导前团队合作能力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经过“青年领袖”团体辅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存在差异。其中,5分的学生比例上升很明显,从辅导前的22.5%上升为辅导后的70%,上升将近3倍;而4分的比例明显下降,从45%下降到22.5%,下降将近2倍;3分和2分的比例同样有明显下降,分别从22.5%下降到7.5%,从10%下降至0,两者下降都将近3倍。经检验,实验组学生在辅导前后的团队合作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统计表略)。说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增强有明显促进作用。

(四)辅导前后学生决策能力的差异分析

团体辅导前后,使用《学生干部能力测试量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辅导前对决策选择能力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经过“青年领袖”团体辅导,学生的决策选择能力与辅导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5分的学生比例辅导前后有明显变化,从7.5%上升到17.5%,上升将近2倍,4分的从27.5%上升到57.5%,上升将近2倍;而3分和2分的比例明显下降,分别从47.5%下降到20%,下降2倍;从15%下降至5%,下降将近3倍;1分的比例略有下降,从2.5%下降到0。经检验,实验组学生在辅导前后对决策选择能力明显改善,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统计表略)。说明团体辅导对学生决策选择能力有所提高。

(五)辅导前后学生应急能力的差异分析

团体辅导前后,使用《学生干部能力测试量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辅导前后的应急处理能力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经过“青年领袖”团体辅导,学生对于生涯决策选择能力与辅导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5分的学生比例辅导前后有很大变化,从5%上升到了22.5%,上升高达4倍多;4分的从25%上升到45%,上升将近2倍;而3分的比例明显下降,从42.5%下降到27.5%,下降将近1.5倍;2分和1分的比例也有明显下降,分别从20%下降到7.5%,下降将近2.5倍;从7.5%下降到0。经检验,实验组学生在辅导前后对应急处理能力明显改善,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统计表略),说明团体辅导对学生应急处理能力有一定提高。

(六)辅导前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异分析

团体辅导前后,使用《学生干部能力测试量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辅导前对自我管理能力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经过“青年领袖”团体辅导,学生对于自我管理能能力与辅导前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5分的学生比例辅导前后有较大变化,从10%上升到20%,上升了将近2倍;4分的从30%上升到42.5%;而3分的比例略有下降,35%下降到30%;2分的比例有明显下降,从17.5%下降到5%,下降了将近3倍;1分的也有下降,从7.5%下降到2.5%。经检验,实验组学生在辅导前后对自我管理能力没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统计表略)。说明团体辅导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短期内不能有所提高。

从以上结果看,团体成员经团体辅导培训后,人际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决策能力和应急能力五大核心能力均有所提高,但自我管理能力测量数据无显著性差异。由此看出,团体辅导培训对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没有明显的短期效果,可能在活动的设计及绩效考核方面需要较长的干预时间或辅以其他方法。

二、团体成员对团体辅导的评价(质的分析)

(一)对团体意义的认可方面

团体领导者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根据团体成员的反馈和《我的成长日记》的记录,他们一致认为本次的团体生涯辅导非常有意义。但每位成员的受益程度和感受不一致。

(二)对团体领导者的评价方面

团体成员觉得团体领导者有亲和力,营造的气氛很融洽。与团体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就像朋友,亦师亦友。

(三)在团体辅导过程中成员的感受方面

团体成员都觉得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很温馨,很有安全感;成员之间能相互信任、以诚相待,有良好的交流氛围。

三、效果分析

本研究在团体辅导应用于学生干部培训的实践中,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团体辅导在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后,得出结论:团体辅导对于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经团体辅导后,组织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决策能力有明显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略有提高,但不明显。团队合作能力短期效果不显著。根据团体辅导成员的反馈:团体的实施过程是积极有效的,团体动力随着团体的进展而提高,团体成员普遍认为本次团体辅导是有意义的。

四、不足之处

(一)问卷法本身的局限性。因为通过查阅资料,没有和“高校学生干部能力”匹配的前、后测问卷。所以我们自制了“学生干部能力测试量表”,尽管我们经过反复推敲、修改,编制了较全面的问卷,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误差。我们编制的问卷是否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还需要更多的验证。

(二)样本量的局限性。虽然我们尽可能广泛地选取广州地区十所高校各学生组织不同类型的学生干部,但由于团体辅导对于每次参与的人数都有一定的限制,宜少不宜多。每一个团队只由20人组成。同时我们没有太多的经验,所以没法在各大高校推广和选取更大的样本量。所以培训的效果只能代表这部分高校的学生干部培训后的效果。

(三)实验数据的局限性。因为经验不足,我们实验只做了团体成员的前测和后测对比得出的数据,没有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对比。所以得出的评估效果并不全面。

(四)指导者的局限性。本期团体辅导中成员与指导者人数比例并不是很合理,直接导致团体领导者对部分队员的关注度较低。

(五)方案设计的局限性。在做方案设计的时候,我们尽可能地将会发生的情况考虑在内,但还是有些问题考虑不周,例如成员个性特征等,导致活动效果不够显著。

(四)核心能力设计的局限性。因为时间有限,我们不能对成员进行全方位素质的培训,仅选取了其中六大核心能力进行培训。其他能力在团体辅导中无法涉及。

(五)评估体系的局限性。本期的团体辅导培训缺乏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特别是缺乏对团队成员的个人努力做出评估,不能充分体现成员的决策能力。

(六)培训效果的局限性。因为本次团体辅导仅用时七周,只能看到短期效果。但大部分能力是需要长期训练或长时间才能看出效果的。

五、 体会与建议

(一)关注团体辅导在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中的重要性。团体辅导能培养学生干部的归属感与信任感,增强团体凝聚力。成员把对团体的归属感扩展到对学校、社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团体领导者可以通过指导团体成员在团体辅导中进行有效的互动和沟通,为学生提供自身感受、体验分享和经验互补的机会,给学生干部一个多方位思考的冲击和反馈的机会。团体辅导有助于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

(二)加强团体领导者的业务水平。团体辅导具有专业性强、系统性强等特点,专业的团体领导者应具备以下条件: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专业技巧和实践经验、遵守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格特征等。团体辅导对团体领导者的要求较高,但目前国内较少有对高校学生干部培训的团体辅导班,故团体领导者也未能在该领域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因此,这方面的培训更需要团体领导者与时俱进地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

(三)探寻团体辅导与学生干部培训的结合点。我们设计的团体辅导的内容与学生干部培训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团体辅导的方法对学生干部培训具有指导意义。团体辅导采用自我体验式的活动和游戏的形式不仅能提高成员的趣味性,而且能增加行为和认知改变的可能性。同时团体辅导根据团体的共性设计活动方案,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所以,团体辅导可以作为高校学生干部培训的有效培训手段。

(四)建立完备的团体辅导评估体系。评估可在团体辅导进行前、进行中及结束后进行,通过观察、访谈等了解团体成员的反馈,还有对团体领导者、团体过程和团体目标的评估。主要是评估运用各种资源,包括资料和技术等,对活动方案予以价值判断,发现问题所在,以便决策与提供改进信息,因此,建立完备的评估体系是必备的。团体结果的评估包括了两个大层面的内容:首先,个人目标和团体目标是否完成的评估,可采用前、后测量的方式;其次,对团体成员收获的评估,可以采用观察和访谈以及采用“团体辅导过程成员自评量表”等方式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罗品超.团体心理训练在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中的现实性困境及其出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2).

[2]官锐园,樊富眠.10名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前后16PF测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07).

[3]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

第6篇

摘 要 在快节奏,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越来越注重大学生团队精神。然而当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同学之间的交往都以自己为中心,为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校园生活和社会,我们尝试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每个项目的完成都不是靠某一个人的能力所完成的,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取得成功,体现团队精神是力量的源泉。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拓展训练 大学生 团队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活动空间狭小、形式单一、同伴少,据了解,电视、电脑已成为孩子的伴侣,肥胖儿、孤独症的孩子屡见不鲜。再加上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不恰当的竞争,学生为了分数而学习,同学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和合作,同时学校存在“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体育课停上或少上,学生根本不能从体育锻炼中感受团队重要性。进入大学以后,很多学生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无法融入学校大环境。高校体育对大学生身心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高校体育教学应该顺应教育改革的浪潮,改变思想观念,推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拓展训练是西方国家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它是在突出团队精神的前提下,要求参与者勇敢地迎接对智力、毅力、耐力、体力等综合素质的挑战,充分展示个人魅力的一项新兴体育运动。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课程中引入拓展训练的一些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每一个项目的完成都不是靠某一个人的能力所完成,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团队精神就是力量的源泉。

一、拓展训练概念

拓展训练是指利用自然地域和相应设施,让参与者进行体验,感悟出活动所蕴涵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得新知,改变行为,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其综合素质的一种动态教育模式。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对团队是一种有效的培训。拓展训练是在突出团队精神的前提下,要求训练者之间身体与心灵上的接触使他们之间引起共鸣,达成默契,从而使训练者深切感受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二、团队精神基本内涵及重要性

团队精神就是某个团队成员认同和满意自己的团队,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同时主动与其他成员团结协作,尽职尽责共同努力实现团队目标的作风。

团队精神已是当今国际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协作已成为人们生存的习惯意识,团队精神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文化理念,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作用。

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就个人发展而言是意义深远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个性人格,提高综合素质。

三、当前高校大学生团队精神现状及意义

在我国高等教育模式下,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封闭思维方式及内敛的做人原则指导下,大多教育工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专业技能,而忽略了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致使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现代社会独生子女的比例不断上升,个人主义思想严重。许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社会脱轨,不能与时俱进,脱离学生思想实际,忽视学生本身个性的发展,导致学生对集体活动的抵触,造成大部分学生缺乏团队精神。这种想象已经引起教育界的重视,但关注与努力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思想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事实上,现代大学生从思想教育提高认识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实践。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通过在实践的合作中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团队精神.我国最早倡导“知识经济”观念的教育学家杨家福院士曾指出“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要训练学生与人共事,要讲究团队精神。只会孤军作战的人已经不适应今天的形势”[1]。当今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无论是国家、企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日益频繁,团队合作成为每一个人在这个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的必要素质。因此,培养大学生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已成为时代需要。

四、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打造团队精神的实践

理论依据:拓展训练属于体验式学习,以“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模式,打破过去体育教学中教师简单地“教”,使学生学习各种技能,掌握一套增进健康的科学方式方法,并形成持之以恒的习惯,用“生活的体育”培养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拓展训练的目的、训练手段、方法和体育教学的目的、方法是相同的,这正符合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而且也能够成为促进学生达到《纲要》目标要求较为理想的体育课程。为了某项任务几个人聚到一起,不一定能形成有效的团队。只有能够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努力的成员,在特定的环境中共同完成任务才能形成有效的团队。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通过课上一些集体活动,增强同学们团队意识。

拓展训练形式多样,参与性强,能很好的调动大家。在盲人方阵活动中,班级成员自动分组,每组不少于8人。在平整的场地上,每人一个眼罩。每组一捆25米的绳子,在规定的时间里,全队人员在不可视的情况下,并围成一圈,将老师提供的绳子拉成一个规定的全封闭的各种形状。这是一个团队挑战为主的项目,项目主要凸显有效的沟通。

活动开始前,每个小组首先要进行有效的沟通,确定组长。以组长为核心,展开讨论,达成一致想法与意见,确定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要求组长与组员之间表达、倾听、反馈,形成有效沟通,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组长与组员之间要相互尊重,提升思想交流与感情表达的技巧,建立团队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沟通,了解他人思想和表达方式,学会从现象看问题、看本质。整个小组每人都要有安全感,这是成功的另一必备条件,这样他们才能从心灵上进行沟通,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成熟的小组向团队的过度,逐渐形成团队规范,使他们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主动承担责任与义务。

良好团队的形成,靠的是长期有效的磨合,通过不断的实践,增强团队的凝聚力,逐渐形成团队的文化精神,从而显示团队的独特性。

五、结论与建议

各高校在新生入学后,大学生都有一段迷茫期,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从新生开始抓起,首先从思想上进行团队精神的引导。新生实践课较少,在体育教学中引用拓展训练,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践情况设计好训练内容,在关键时期发挥作用。团队精神是打造大学生能更快、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一种辅方法。各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教育活动中切不可照抄搬设计,一定要切合实际,根据本校的专业、学生特点等学校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案,在不断的实践中检验训练效果,重视对训练的总结和实施效果的评估,安排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李金芳.拓展训练[J].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2] 胡宝.轮团队精神及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方法[J].省略 .2007.

[3] 李会娟.浅析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第7篇

今天上午九点我们到达了坝上村,开始了为期一天的重走红军路,体验红军队一天的活动。队员们身穿红军衣,肩抗**,满怀热情,在雾气茫茫的山间、在湿滑泥泞的小道上,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红军不怕艰苦困难、不畏伤病牺牲的革命精神。一路上我们既要找到路上的各个标志物,完成急行军的任务,还要兼顾路上寻找草药的任务。之后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制作简易担架。经过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农户们的家中,在他们的帮助下,自己动手洗菜炒饭,整理洗碗。我们组的同学们积极地参与其中,在哪里都可以看到大家忙碌的身影。在劳动和聊天中,我们也很快地和乡民们熟悉起来,逐渐驱赶了我们跋涉的辛苦与劳累。吃饱喝足后,我们不忘整理饭桌,刷洗碗筷,不给乡民们带来一点麻烦。从中我们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大家发挥自己的多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成就一个更优秀的集体。另外,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记住不拿群众的东西,时刻为他们送去爱和温暖。

结束了在农户家中的行程,我们前往了八角楼,感受毛主席当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坐在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址,不禁想起很多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曾在这里进行了怎样的据理力争才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只有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改善,才能证明制度和道路的正确性。八角楼条件艰苦,然而老一辈革命者的思想却并没有被艰苦的条件所束缚。而是为中国的发展做出最慎重地考虑,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鼓舞他人,最终才能带领人民群众迎来新中国。

以人文胜迹,客家民居,遗迹遗址,高山田园等风光为主的黄洋界,是我们今天的最后一站,也是当年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队员们看到了当年红军建筑的炮台,挖掘的战壕,来到了黄洋界保卫战时期的哨口营房,大家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当年全村人民众志成城阻击敌军的场面,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红军利用地形优势设置障碍,运用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少胜多,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于只要万众一心,团结起来,即使再弱小的力量也能够克服巨大困难。

3.5公里的急行军,距离不算长,却足够让我们感受到红军艰苦奋斗的情景,时间不算久,却足够让我们感慨红军战士一往无前的魄力,人不算多,却足够让我们看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历程。忆苦思甜总是没说错的,重走红军路,让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看到了美好生活之来之不易;让身为北邮学子的我们坚定了厚德博学敬业乐群的信念;让身为共产党员的我们看到了我们肩上肩负的历史使命!

第8篇

1、让新员工了解集团,公司概况,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使其更快适应工作环境

2、让新员工熟悉新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与工作相关的安全,卫生知识以及服务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培训程序

1、大学生或合同工人数多,文化层次,年龄结构相对集中时,由集团职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培训,共同考核。(不定期)

2、人数较少,分散时,由具体用人单位从中心具体班组负责培训,培训结果以单位和员工书面表格确认为证,职校负责抽查。

三:培训内容

1、中心(公司)岗前培训——中心准备培训材料。主要是要对新来员工表示欢迎;按照各中心(公司)行业特点,中心(公司)的组织结构,工作性质,中心(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和本公司服务行业基本素质准备手册或专人讲解;指定新员工工作部门的经理或组长作为新员工贴身学习的辅导老师;解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2、部门岗位培训——新员工实际工作部门负责。

介绍新员工认识本部门员工;参观工作部门;介绍部门环境与工作内容,部门内的特殊规定;讲解新员工岗位职责要求,工作流程,工作待遇,指定一名老职工带教新员工;一周内,部门负责人与新员工进行交换意见,重申工作职责,指出新员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回答新员工的提问;对新员工一周的表现进行评估,给新员工下一步工作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3、集团整体培训:集团职校负责--不定期

分发《员工培训手册》——(简述东南大学的历史与现状,描述东南大学在南京市地理位置,交通情况;集团历史与发展前景,集团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集团组织结构及主要领导,集团各部门职能介绍,主要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标准等;集团有关政策与福利,集团有关规章制度,员工合理化建议采纳的渠道;解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四、培训反馈与考核

1、各中心(公司)制作的培训教材须经过集团职工培训学校的审核,并交集团培训学校存档,所进行的中心(公司)部门培训应在集团职工培训学校指导下进行。各中心(公司)每培训一批新员工都必须完成一套"新员工培训"表格,部门中心(公司)集团职校的培训链,应环环相扣,层层确认

2、培训实施过程应认真严格,保证质量,所有培训资料注意保存,并注意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

3、培训结果经职校抽查后,统一发放培训结业证书;职校对各中心新员工培训情况每学期给各中心总结反馈一次。

五:新员工培训实施

1、召集各中心(公司)负责培训人员,就有关集团新职工培训实施方案,征求与会者意见,完善培训方案。

2、各中心(公司)尽快拿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落实培训人选,配合集团职校组建从上至下的培训管理网络。

第9篇

关键词:高职 学生干部 团队建设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团队建设的意义

1.学生干部是教师智力和体力的延伸

学生干部,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教师的智力和体力的延伸。在高职院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数量有限,仅靠少数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来负责整个学校的学生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充分利用学生干部,发挥好学生干部的作用,是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所必须学会的。

2.有助于学生干部队伍的团结

学生干部在高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好学生干部团队的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他们的力量。加强高职学院学生干部的团队建设就非常有必要,也非常有意义。一个团队,如果团队建设没有做好,容易造成内部资源消耗,更别说发挥团队的作用。加强高校学生干部团队建设有助于学生干部队伍内部的团结。

3.有助于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团队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学生干部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也是抱着学习和锻炼的目的。学生干部在这个队伍内工作一段时间以后,需要学习、提高和沉淀。只有开展培训,加强学习,才能让普通干部提高素质和能力,才能提高整个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团队建设的现状分析

1.对学生干部团队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在部分高校,学生干部团队建设一直没有很好的开展起来。部分院校有过类似的尝试,也有部分院校在这方面起步晚,开展情况不理想。一般原因,是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发展,离不开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学生干部的功劳。在很多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庞大,人数众多,因此团队建设难度也较大。因为对学生干部团队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很多高校在学生干部队伍管理方面缺乏先进理论,导致队伍建设上的滞后和浪费等。

2.团队建设开展力度不够

部分高职院校也进行过学生干部团队建设的探索,但也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开展力度不够,二是没有持续的开展下去。这就导致,团队建设的效果不明显,或者基本没有收到什么效果。

3.团队建设缺乏系统的体系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进行过类似的团队培养与团队建设,但具有随意性,没有一个系统的体系。部分管理学生干部队伍的教师,在学生干部队伍团队建设方面,想到就做,没想到就不做,一是时间上不连续,二时前后不统一协调,让学生也觉得这个团队建设很随意性和无目的性,造成了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三、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团队建设的方法探析

1.灌输团队思想,培养团队意识

对学生干部团队建设,首先要灌输团队思想,培养团队意识。特别是才进大一的学生干部,一定要提前灌输团队思想。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三年,因此,学生干部最多只有两年的时间担任学生干部,而大部分学生干部最有激情最有热情的时候就是第一年。进入学生干部队伍的都是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的优秀和能力也伴随着不信任和傲慢。作为一个管理学生工作教师,如何处理好这样的关系就很重要。个人认为,这个时候给他们灌输团队思想,培养团队意识就非常有必要。只有从一开始就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在以后的团队建设方面才会更加轻松和得心应手。

2.形成培养体系,定期开展培训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团队建设,要形成培养体系,定期开展素质拓展培训。在团队建设方面,先要做个系统规划,对于培养的先后顺序是有要求的。如,可以先培养学生干部的团队意识,培养他们与其他学生干部合作的意识。在后期培训中,则重点进行素质拓展培训。素质拓展培训,会对每个人的能力进行提升。

而且,要形成定期的培训。团队培训是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只是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那么过一段时间,培训效果会明显减退。长期培训,有助于整个团队的发展,也有助于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培训模式,有助于团队建设更好的开展。

3.培养学生干部自我培训的团队意识

前面讲了培训的固定和坚持。团队建设的模式要固定化,制度化,同时也要长期的坚持。团队培训,团队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也就对团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学生干部队伍只是寻求学校和老师的培训,只靠外部培训也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而且不利于坚持。因此,只有培训学生干部自我培训的团队意识,教师作为一个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团队建设,培养学生干部自己进行团队建设,并作为督导方监督学生干部团队自我建设。

4.不断探析各种新方法

在团队建设方面,目前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培养方案,不同的高校有不同培养建设方式。各高校只有加强合作,并且不断探析新的方式方法,才能将这个培训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而且,新方法因学校不同、人员不同而有不同的特色。这些新方法没有好坏之分。有的高校在创新的过程中,拿来就用,单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学校。借鉴别人的好的方面,但是也要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再创新出最适合本校的团队建设方法,并不断探析新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开展学生干部团队建设。

四、结语

学生干部团队建设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应该在这方面不断研究,加强建设。将学生干部团队建设的事情做好,有利于对整个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也有利于整个学生干部队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迎春.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刊,2009,4.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新生班团干部;角色认知;发展诉求

高校新生入学后,面临着紧凑的入学教育和丰富的大学生适应性教育,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工作负荷就尤为凸显。为此,辅导员不得不倚重新选的班团干部。而他们因没受过专业的、系统的培训(尽管他们曾担任学生干部有些工作经验,但大学学生工作基本上不同于高中、初中),加上辅导员工作繁重、琐碎, 用在指导他们的精力就非常有限,以致“重使用、轻培养”现象突出,对他们角色认知与发展诉求的研究更是少有提及。因此,本研究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研究方法,在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通过对上海市部分高校2013级109名大学新生班团干部有效样本(A1),2014级203名大学新生班团干部有效样本(A2)进行2次调研和访谈,从素养积淀、履职经历和培训教育等方面分析了高校新生班团干部角色认知及发展诉求状况及特点,用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探究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一、现状及特点

(一)高校新生班团干部的素养沉淀

1. 理想(信念)设定:以个体利益为中心,少服务他人理念

调研显示,实验组A1和A2在“大学入学前,你参加过什么类型的学生干部培训”选项中,选择或兼选“理想信念教育”的比例分别为10.1%和11.3%,这说明高校新生班团干部在大学入学前很少有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在“你做班委学生干部的动力是什么”的选项中,选择或兼选“想通过努力为他人服务,得到他人认可”的比例分别为52.3%和50.2%,对比选择“班委干部是个平台,想锻炼、历练自己”的比例(分别为79.8%和83.3%),这说明高校新生班团干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不高;结合这两个选项,说明高校新生班团干部理想信仰教育缺失。

2. 能力储备:有经历少培训―“黑暗中摸索前行”

调研显示,实验组A1和A2在“大学入学前,你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吗”选项中,选择“曾经担任过”的比例分别为90.1%和98.0%,这说明绝大多数高校新生班团干部有担任学生干部经历;在“大学入学前,你曾参加过学生干部培训吗”选项中,选择“有”的比例分别为32.1%和29.56%,这说明大部分高校新生班团干部在大学入学前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结合这两个选项,这说明高校新生班团干部的能力储备现状是有经历少培训―“黑暗中摸索前行”。

3. 心理准备:“纠结”中挣扎,想证明自己,正确心态需引导

调研显示,实验组A1和A2在“大学入学后,作为班委,你对为班级同学服务、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有信心吗”选择中,选择“很自信”的比例分别为62.4%和66.0%,选择“基本自信”的比例分别为34.7%和30.5%,这说明高校新生班团干部对自己即将应对的工作比较自信;在“你是怎么当上班委干部的”选项中,选择“公平、公开竞选职位”或“参加竞选、负责老师协调安排职位”比例分别为89.0%和90.6%,这说明高校新生班团干部很积极主动;在“你做班委学生干部的动力是什么”选项中,选择“班委干部是个平台,想锻炼、历练自己”的比例分别为79.8%和83.3%,这说明高校新生班团干部工作的目的主要是提升自我;结合这三个选项,这说明高校新生班团干部心态很纠结―相信自己却需要通过平台证明、提升自己,需要进行正确引导。

(二)高校新生班团干部的履职经历

1. 职责认知:明晰角色、分工不清、职责不明

调研显示,实验组A1和A2在“你的班委角色是什么”选项中,对自己是什么班委角色都给出了明确选择;在“你们班委之间有分工吗”选项中,选择“有”的比例分别为77.1%和80.3%,这说明大部分高校新生班团干部有分工;在“你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吗”选项中,选择“很清楚”的比例都为67.0%,选择“很模糊、主要是配合协调工作”的比例分别为33.0%和31.0%;但当继续追问,在“作为班委,你的职责是什么”选项中,给空白答案比例分别为40.4%和36.0%,这说明相当大的比例新生班团干部不知道自己职责;在“你曾组织过班会吗”选项中,选择“没有”的比例分别为45.8%和45.3%;在“你曾组织过班级活动吗”选项中,选择“没有”的比例分别为34.9%和31.5%。这说明有相当大比例新生班团干部在大一期间基本无作为。结合这四个选项,说明高校新生班团干部明晰角色却分工模糊、职责不清。

2. 工作体验:实效差强人意

调研显示,在实验组A1和A2中,组织过主题班会的新生班团干部在“你对自己主持的主题班会效果满意吗”选项中,选择“非常满意”的比例分别为19.3%和21.7%,选择“基本满意”的比例分别为43.1%和53.7%;组织过班级活动的新生班团干部在“你对自己主办的班级活动满意吗”选项中,选择“非常满意”的比例分为21.1%和29.6%,选择“基本满意”的比例分别为44.0%和60.9%。这说明大部分高校新生班团干部对自己的工作实效差强人意。

3. 角色认同:高度认同学生干部角色,自我认同度不高,对其他班团干部认同度偏高

调研显示,实验组A1和A2在“你觉得班委在班级中的作用重要吗”选项中,选择“很重要”的比例分别64.2%和67.0%,选择“作用一般”的比例分别为31.2%和29.6;在“你觉得你尽到班委职责了吗”选项中,选择“尽职尽责”的比例分别为33.0%和37.4%,选择“基本负责”的比例分别为63.3%和56.7%;在“你觉得其他班委尽职尽责吗”选项中,选择“都很尽职尽责”的比例分别为57.8%和70.0%,选择“一般,基本负责”的比例分别为38.5%和27.6%。结合这三个选项说明,高校新生班团干部认同角色率很高,对自己工作绩效评价不高,对其他班团干部工作绩效评价偏高。

(三)高校新生班团干部培训教育

1. 入学后培训现状:培训率低、培训师资单一、培训内容不充分

调研显示,实验组A1和A2在“大学入学后,你有接受过班委培训吗”选项中,选择“有”的比例分别为35.8%和32.5%;在参加过培训的新生班团干部对“你参加过班委培训几次”选项中,选择“1、2、3、4、很多次”的比例分别为(35.8%、16.5%、6.4%、0.9%、2.8%:41.4%、13.3%、5.0%、1.0%、4.4%)。结合这两个选项说明,高校新生学生干部培训率低。在“在曾参加的培训活动中,是谁对你进行培训的”选项中,选择“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的比例分别为(38.5%、13.8%、12.0%:43.3%、24.6%、9.6%);在“作为班委,你接受过什么专题培训”选项中,选择“党建、资助、心理健康教育、班级建设、寝室管理、团支部建设、理想信念教育”的比例分别为(17.4%、13.8%、22.0%、37.6%、4.6%、17.4%、13.8%:19.7%、19.7%、30.5%、39.4%、11.3%、12.8%、15.3%)。结合这两个选项,说明培训师资比较单一,培训内容比较缺乏。

2. 培训意愿:主动要求培训并认识到其对工作的助推作用

调研显示,实验组A1和A2在“大学入学后,作为班委,你愿意接受培训吗”选项中,选择“愿意”的比例分别为86.2%和79.8%;在“你觉得做好班委工作信心源自哪里”选项中,选择“班委学生干部培训和项目实训”的比例分别为44.0%和44.8%。结合这两个选项,说明绝大多数高校新生班团干部愿意培训并比较能够认识到培训对工作的助推作用。

3. 培训需求:对培训主体资质要求高,对自我发展诉求强烈

调研显示,实验组A1和A2在“你需要具备什么资质的人对你进行培训”选项中,选择“专兼职辅导员、专业老师、素质拓展教练、班主任、具备专业资质证书的教师”的比例分别为(51.4%、34.9%、25.7%、12.8%、20.2%:49.8%、27.6%、24.1%、19.7%、3.4%),这说明高校新生班团干部期待的培训主体是辅导员、专业教师和素质拓展教练。在“你需要什么类型的培训”选项中,选择“专题培训、项目实训、素质拓展、跟踪指导”的比例分别为(33.9%、46.8%、33.9%、15.6%:34.5%、43.8%、44.3%、10.8%),这说明高校新生班团干部期待项目实训培训方式。在“你需要哪些能力的培训”选项中,选择“演讲与口才、沟通与表达、合作与协调、写作、危机处理、组织与号召”的比例分别为(64.2%、44.0%、36.7%、10.1%、30.3%、39.4%:64.0%、47.8%、41.3%、13.8%、28.6%、44.3%)这说明高校新生班团干部期待演讲与口才、沟通与表达能力的提升。在“你需要哪些能力培训”选项中,选择(党建、资助、心理健康教育、班级寝室管理、团支部建设)的比例分别为(23.9%、16.5%、42.2%、34.9%、21.1%、6.4%:30.0%、19.7%、39.9%、34.0%、16.3%、6.4%),这说明高校新生班团干部期待心理疏导和加强管理能力培训。结合这四个选项,说明高校新生班团干部对培训主体资质要求高、对自我发展诉求强烈。

二、影响因素

(一)长期应试教育促成高校新生班团干部畸形发展

1. 理想信念教育不足导致知识结构失衡

高校新生班团干部入学以前基本是在高考指挥棒指引下发展的,成绩基本成为评价他们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对来自农村的学生),对基础学科学习的过度重视严重挤压了理想信念教育的空间,导致他们知识结构失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度里,理想信念教育是引领个人发展的核心和灵魂,缺失或无视此项必将给个体成长埋下隐患―滋生、泛滥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束缚其将来远行的高度和广度。

2. 脱离社会实践致使潜能处于休眠状态

大学入学前的教育以学生理性思维训练为核心,其他各方面工作都是配合和服务于此的,学生没有能力展示的舞台和空间,更缺乏挖掘潜能的氛围,导致学生能力发展不协调―实践能力发展严重被压抑。个体的发展是相互促进、渐进协调的,如体育和智育、美育和德育等,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中学阶段的学生干部缺失专业性培训,学生基本是按照教师的指挥和要求去执行,少人鼓励和欣赏,潜能处于休眠状态。

3. 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导致心理发育不成熟

中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严重缺失导致学生心理自然成长、心态失和,集中表现在认为自己自信却想方设法去证实。调研显示,实验组A1和A2在“你需要哪些能力培训”选项中,选择(党建、资助、心理健康教育、班级寝室管理、团支部建设)的比例分别为(23.9%、16.5%、42.2%、34.9%、21.1%、6.4%:30.0%、19.7%、39.9%、34.0%、16.3%、6.4%),心理专题教育诉求的比例(42.2%和39.9%)在各组都是最高的。这充分说明中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严重程度。

(二)引导失范导致高校新生班团干部角色认知模糊和迷茫

1. 事前科学明晰引导的缺失导致权责不清、职责不明

高校辅导员缺乏对新生班团干部科学明晰的引导和教育致使他们权责不清、职责不明,甚至无作为。辅导员在新生班团干部选举和任命以后一般会对他们进行短时集训,接着就逐渐分配工作给他们。因辅导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更无规范科学的集训教材,至于短时集训效果基本是差强人意,再加上新生工作繁重冗杂,更别谈科学明晰的引导了,新生班团干部的成长基本仍旧是“摸着石头过河”。

2. 事中跟踪指导和交流平台的缺乏导致工作实效差强人意

高校新生班团干部跟踪指导和交流平台的缺失导致工作实效不高。无跟踪指导,他们基本是亦步亦趋或沿袭固有的工作理念和方式,重复性地执行和操作,基本无多少成就感,工作的动力和热情就会递减;无交流平台就如井底之蛙、闭门造车,他们就无法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无法在工作能力上提高,就会习以为然、固步自封。

3. 事后科学评价机制的缺失导致高校新生班团干部发展的迷茫

对高校新生班团干部的评价应区别于普通学生的评价,而对他们科学评价机制的缺乏会导致高校新生班团干部发展的盲目和迷茫。高校新生班团干部尽管也是大学新生,但对他们的评价应区别于普通学生,因为这两个群体的发展方向是有区别的。而目前我们基本是以普通学生评价指标来评价高校新生班团干部的,而他们并非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这会导致高校新生班团干部自我认同率较低,动摇他们继续工作、服务学生的信心和坚守。

(三)培训机制不完善无法满足发展诉求

1. 培训依据(制度)的不完善引起培训师资不足

从国家教育相关文件中能解读出要求加强高校新生班团干部的培养,但并没有相应配套的制度(措施)来完善和规范。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高校新生班团干部是新生中的精英,对他们的培养更为如此,更是重中之重,因而应以明确的制度要求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但目前国内缺乏相应的明晰制度来规范、强化对他们的培训,以致对他们的培养处于“可为”与“可不为”状态,对培训师资的配备和投入高校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2. 培养共识(理念)的缺失无法有效指引培训内容的挖掘和积累

目前国内高校新生班团干部的培训内容是参差不齐的,缺乏统一、科学的共识(理念)进行指导。尽管对他们的培养应因材施教、多元化,但也应形成基本的培养共识或理念,否则培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实践中辅导员的的培训基本是“因需而训”―培训内容的科学性有待考量(辅导员所需并非就是高校新生班团干部所求),更因辅导员本身知识结构的相对性和能力储备的有限性会助推培训流于形式。

3. 培训方法的单调性和高校新生班团干部群体特征不匹配

说教(讲解)式的培训方法和高校新生班团干部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征不匹配。18岁的特定年龄决定了他们此时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喜欢标新立异、期待他人认可和精力充沛、缺乏耐心。他们基本对单一的说教式培训方式熟视无睹,如再以此方法培训无异于“对牛弹琴”。而目前高校培训方式依旧以说教式为主,不能很好地对高校新生班团干部素质提升产生效果。

三、对策和建议

(一)以“中国梦”为思想引领,改进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1. 以“中国梦”思想凝心聚力,团结和引领高校新生班团干部

国际范围内思想领域的交锋暗流涌动,信息技术和媒介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国界限制,加剧这种争斗趋势,因而,理想信念教育也应与时俱进,以“中国梦”为思想引领,进行改进和加强。首先,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系统、充分地阐述“中国梦”思想的渊源和时代价值,增强其思想感召力和吸引力;其次,邀请全国“劳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毕业生”等代表到新生班团干部群体中来,以鲜活的“案例”“现身说法”来影响、示范他们。

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实践“中国梦”要求,明确高校新生班团干部努力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个体发展指明努力方向,高校新生班团干部应在工作实践中积极践行和落实。首先,从自身做起,做好每一件小事,做实每一件好事;其次,示范和影响周围的同学,以各种载体和途径,带领同学主动践行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建立辅导员与高校新生班团干部定期信息反馈机制(虚实结合),实现信息互通和共享

1. 解决“重使用、轻培养”问题的前提是辅导员知晓高校新生班团干部的发展诉求,因此,应建立辅导员与高校新生班团干部信息反馈制度(虚实结合),实现信息互通和共享。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传媒技术的进步,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快捷,但也逐渐虚拟化,面对面的交流频率越来越低。教育是一项言传身教的事业,仅有虚拟交流互动平台还不够,还需要实体化平台。

2. 仅有信息反馈制度还无法让高校新生班团干部放心言说其真实诉求,还需以激励机制来保障其权益能得以正当行使。实践中,部分高校新生班团干部因担心说实话会让辅导员难堪致使辅导员对自己持有成见而不敢、不愿说的情形存在,事实上这种心里担忧确实应该给予考虑,故需专门的制度措施来消除此项隐忧。

(三)建立高校新生班团干部培养机制,改进和加强对高校新生班团干部的培养

1. 完善培训师资、充实培训内容

改变培训主体资质单一来源现状,邀请校外专业培训教练对高校新生班团干部培训,提升培训的质量和价值。根据高校新生班团干部诉求,有针对性地储备详细资料以备学生之需。

2. 丰富培训形式、制定评价指标

第11篇

由于产业扩大与发展,几年来,三友集团不断地进行大量的社会招工,为了使新工人快速地胜任岗位工作,新员工培训成为集团公司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三友集团员工培训走出的一条新路。

长期以来,企业习惯于从人才市场招聘工人直接上岗,这种招聘形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快速补充用人的不足,缺点是所招聘的人员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不高,管理困难。唐山三友集团与唐山市化学工业技工学校合作培训新职工,虽然人才成长速度慢一些,但是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得到大大提高,并使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到了实处。

一、认真做好培训需求分析

首先,要进行企业分析。确定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方案符合企业的总体目标和战略要求。例如有机硅项目,经过调研发现此项目初期需要化工工艺方面的技术工人 140名,而且需要这些新员工了解三友集团有机硅项目的概况、历史、现状、远景规划,需要新员工具有积极进取的心态。根据上述分析,三友集团和唐山市化工技校商定把化工工艺专业的课程、有机硅的相关知识、社交礼仪、创新能力培养等课程列入了培训科目。

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指新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

接着,进行个人分析。三友集团人力资源部通过考试、面试进行摸底,了解招收对象现有的水平、工作态度,然后把经过筛选的那些知识水平较高、积极向上的人员聘任为新员工。

二、制定详尽的培训目标和计划

培训的具体目标是:让新员工感受到三友集团对他们的欢迎,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展现清晰的职位分析及企业对个人的期望。告诉新员工,他的职位是干什么的,你希望他做到什么;培训新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寻求帮助的方法;帮助新员工建立与同事和团队的和谐关系;让新员工了解企业的历史、现状,让其融入企业文化。

制定培训计划:按照三友集团生产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唐山市化工技校根据培养目标,建立实践教学的整体观念,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充分考虑企业发展需要、行业背景、学生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三、严格计划实施

唐山市化工技校和三友集团按照互惠互利、共同成长的原则,签订合作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组建由三友集团专家和化工技校专业带头人参加的产学合作领导小组。

根据三友集团的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唐山市化工技校组织校内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开展教学分析,制定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模块,开发课程,实施教育与教学。

在员工培训过程中,三友集团承担着职业能力的训练任务,学生以三友集团为实训基地,参与实际的生产劳动,完全融入真实的生产环境中。

四、建立配套机制,专人跟踪检查

三友集团委派人力资源部组建由领导、企业专家组成的督导小组,随时深入课堂、深入实训场地检查教学情况及学员的学习情况。对学员的每一次考试,三友集团都派专人监考,保证了培训的质量。同时,制定了严格的培训纪律,确保培训正常、有序、圆满地实施。设置一定的淘汰机制和奖励机制,使学生学有动力,增强竞争意识,确保给企业提供合格人才。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培养机制;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G640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近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快速膨胀,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始终是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西部地方高校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单一、培养机制不够健全、培养体系不够完整,严重制约了西部地方高校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教学团队型青年教师培养机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管理机制和培训机制的探讨,进而为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提供有效途径。

一、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基础,包括导师和经费保障,导师保障主要通过有效的导师遴选机制,选择负责人,具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教师作为导师,并通过团队交流和学习,形成学习型组团,组团的交流学习形成课程团队。其中导师选拔主要通过构建选拔指标,自愿报名,青年教师和导师之间通过双向选拔并依据导师主导课程和青年教师的专业方向一致性作为导师选拔的基础条件,可以形成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一对一的导师指导模式。多元模式更有利于青年教师间和导师间的交流,资源配置和效率达到最大化,避免传统一对一培养模式的固定化,多元模式有利于青年教师的选择和配比,增加青年教师的选择权和导师选择权,有利于形成稳定教学团队。

资金缺乏保障是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屏障,目前学校主要通过给予指导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形式作为指导补偿,此并不能很好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大部分指导教师是被动指导,主要由于缺少资金保障,学校可以通过设立专项青年教师指导基金,专门用于对指导教师的鼓励,并且通过设定考察指标监督指导教师的指导责任,并分等级设指标等量评价指导教师的工作。

二、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在教学团队系统中,激励主体系统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而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教学团队激励机制主要涉及主体、客体、激励方式、激励结果和主体和客体激励行为方式,基于教学团队的激励机制,主体相对多元,并且主体客体呈现逻辑激励,即学校-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导师、导师-青年老师,三种激励配对呈现明显的连锁反应,其中学校-教学团队激励是基础,主要表现为物质激励,学校通过对指导老师工作认可基础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教学团队-导师的激励是关键,教学团队并不是成熟的组织,青年教师和导师之间结构单一,因此其资金的分配机制是重点,导师-青年教师是激励的重点,导师言传身教是激励的手段和方法,其对青年教学的影响直接通过反馈链条主导其激励机制的综合作用。

图1 青年教师激励机制

三、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管理系统的内在结构与机理,其形成与作用是完全由自身决定的,是一种内运动过程。管理机制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具有保证其功能实现的结构与作用系统。教学团队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基本呈现多元管理形式,有别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模式基本以监督、考核为主,对于青年教师缺乏过程管理,教学团队的管理模式,既对青年教师过程进行管理也对其结果进行评价,既对导师和团队管理,也对青年教师进行管理,既考虑管理过程也重视培养结果。

图2青年教师过程管理模式

四、培训机制

培训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最有效方式,目前培训主要通过岗前培训和院内培训为主,培训效果较差,基本是过程主义,加强培训体系构建是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首先,增大培训力度,重点放在教学技能的训练和科研规范和素养提高,同时对职业道德进行学习。培训包括外部培训和内部培训,外部培训主要包括岗前培训、学校培训、学院培训,内部培训主要指教学团队培训,其中外部培训是一次培训是结果性培训,内部培训是可持续性培训,重心应该放在内部团队培训。

结语: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新教师是这一资源的重要储备,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力量,青年教师培养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发展。保障机制教学团队型青年教师培养的基础,有效、科学的分配导师和资金能有效的提高青年教师的科教能力;激励机制是团队型青年教师培育的动力,有力、有为、有效的激励机制能更好的保持高校青年教师活力;管理机制是团队型青年教师培养的重点,多元有效的科学管理和评价能有效的提升青年教师的自我成长;培训机制是教学团队型青年教师培养关键,多途径、可持续的培养模式能加速青年教师的成才速度。

参考文献:

[1]方红.关于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2:212-215.

[2]李国武.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调查与研究--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2:219-224.

[3]张传宏,豆德利.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6,06:50-51.

[4]冯林,杨.浅谈高校青年教师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09:97-98.

[5]刘德新.高校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快速培养模式[J].内江科技,2007,05:159+143.

[6]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52-54.

[7]于广云.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67-71.

1资助情况:新疆农业大学教改项目(2013JXGG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