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时间:2023-06-05 09:57:23

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第1篇

年级

设计者

卢靖

课时数

45

课时

课题

比和比例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86页

教学目标

1、掌握比和比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能应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

3、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比和比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正反比例关系.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准备过程:

1、解方程:38:X=0.5×19

2÷x3=0.5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面积和长.

②吴刚的身高和年龄.

③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和速度.

回忆:⑴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⑵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

⑶比较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相同点

不同点

关系式

正比例

反比例

⑷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

通过交流,概括出“一找、二想、三判断”,即:

一找:哪两种相关联的量。二想:两种相关量的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三判断:根据关系式,看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判断成什么比例。

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1.

知识梳理:

①我们小学阶段学到了哪些基本性质?

②有关比与比例的应用题有哪几个类型?

③关于比与比例的应用题你对大家有哪些提醒?

2.

形成网络:(1)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性质,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等式的性质。

(2)比与比例的应用题可分为比例尺的应用题、按比分配应用题、正反比例应用题等.

比例尺的应用题:

①知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求比例尺

关系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②已知比例尺与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关系式: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③知图上距离与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关系式: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按比分配应用题:

一般解题方法:①求出总份数----求出一份数-----求几份数

②转化成分数应用题:求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求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正反比例应用题:

解答方法:①分析数量关系。判断题目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②找等量关系。如果成正比例,则按“等比”找等量关系,如果成反比例,则按“等积”找等量关系。

③列方程并解答,并检验。

三.巩固练习:

(1)填空:①0.25=2()=(

):12=4÷(

)=(

)%。

②0.375:94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③若A:B=3:2,当A=2时。要使等式成立,B应是(

)。

④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头锯成3段需6分钟,照这样计算,锯成6段需(

)分钟。

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1:1,这是一个(

)三角形。⑦如果图上距离4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千米,那么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若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6.4厘米,那么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

(2)判断:

①在一个比例中,如果两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外项一定成正比例。(

②3:8的前项加上9,后项应乘3才能使比值不变。(

③因为5a=6b(a、b不为0),所以a:b=6:5。

(3)解决问题:(见课件)

第2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复式条形统计图 组织 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38

教学案例一(教师A借班上新授课):

师(出示统计图,如下):从这幅统计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五年级参加电脑组的学生人数最多。

生2:五年级参加书法组的学生人数最少。

生3:六年级参加电脑组的学生人数最多。

生4:六年级参加美术组的学生人数最少。

师:还有吗?(生默不作声)

……

教学案例二(教师B利用教师A借的班上练习课):

师(出示统计图,如下):同学们,这幅统计图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你能从不同角度了解到哪些信息?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生思考讨论,师巡视指导)

生1:六年级男生人数最多,二年级男生人数最少。

生2:六年级女生人数最多,二年级女生人数最少。

师:你们的分析是对的。谁还能从其他角度说说?

生3:我校除一年级男、女生人数比较接近,且女生人数超过男生外,其他各年级都是女生比男生少。

师:不错,你换了看问题的角度,而且是从整体上进行分析的。同学们,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掌声响起)

生4:六年级男生人数约是二年级女生人数的3倍,六年级女生人数比二年级女生人数的2倍还多12人。

师:大家注意,这位同学的前半句用了估计的策略,后半句用了计算的策略,真棒!

生5:五、六年级的女生总数和四年级的学生总人数相等。

师(很高兴):你看得很准!

生6:我估计全校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大约多200人,我觉得男、女生人数比例似乎有些失调。

师(惊喜):你不仅运用了估计的策略,而且进行了适当的联想,真不错!

生7:我校200人以上的年级有2个,200人以下的年级有4个。其中一、三、四年级的学生人数十分接近,我估计平均每个年级大约有200人。

师(笑容满面):你获得的信息真多!可以看出,你观察得真仔细,也十分动脑筋。

生8:全校各年级人数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它们依次是二年级、四年级、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师(跷起大拇指):你的分析真与众不同!(掌声又响起)同学们,要从图中获得丰富的信息,就得仔细看、认真想,有时换一个角度,说不定就会有独特的见解。

……

反思:

从上述教学案例来看,教学内容没变,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反复揣摩和对比两个教学案例,从中发现其根本原因是教师B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引导作用,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充满激情、互动有效的交流,而教师A和学生之间只不过是一种简单式的问答。《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要切实转变教师的角色。

1.变机械的发令者为学生学习的智慧组织者

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作用,为学生的成功学习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和提供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这样学生才能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激起积极学习的情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成功的体验,成为善学、乐学的主体。

2.变纯粹的主导者为学生学习的悉心引导者

第3篇

那是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年月号对我而言是一个很特殊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当时的状况---忙、乱”不仅仅是忙,还很乱。本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上课的准备,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的突发事件,都是自己没有料想到包括花费了很多心思备的课,也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现在一年就要过去了坐在电脑旁敲这篇工作总结时,真的感慨万千,这一年经历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公开课,第一次出试卷,第一次评课…这么多的第一次,让我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慢慢成长为一名像样的人民教师。

渐渐的由“忙、乱”而达到忙而不乱”下面,回首这一年的成长。从几个方面汇报一下这一年来我成长------

一、教学工作方面

1认真备课

必须先备好课,要想上好课。刚一开始,没有掌握好备课的方法,花费时间很多,却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这时我虚心向师父请教,从教学环节到提问技巧,从重难点的把握到作业的分析,探索中成长,失败中收获,逐渐掌握了备课的方法,力图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一步步提高了上课的效率。教案书写详细,反思及时,学校常态检查中,受到教研组长的好评。

2投入上课

学得轻松,一堂成功的课要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愉快。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仔细研究教辅材料,不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不懂的问题向同年级有丰富经验的顾老师请教。大胆的课堂上尝试各种新的教法,比如编题、随堂批阅、课堂讨论等。每一堂课上我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3辛勤辅优补差

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为了不使班级出现两极分化。效果很好。几乎每天620校,抓住早课前的这一段时间对及格临界和优秀临界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以提高班级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因为住在学校附近,每天放学后,也会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晚上我办公室批改作业,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要忙到近2100才回宿舍。

对学生辅导力度的加大,由于我教学经验的逐步积累。终于将学生的成绩逐步提高了上来。有几位学生进校成绩不及格,现在基本上能考近七十分。通过一个学期的工作,认识到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花更多的时间。

5及时反思

因为我知道任何一个教师,每上完一节课就会写一节反思。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随时把所思所想给写下来,把工作中的点滴变成文字成为一种习惯。一个经常地并自觉地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教师,就有可能发现许多教学中的问题,越是发现问题,就越是有强烈的愿望想去解决这些问题。关注问题并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树立自己的科研意识,并潜心参与教学研究的过程。反思是教师进步的最好的途径,反思中得到成长。

6优异的学生成绩

学生的成绩最能说明问题。任教近一年来,老师教得好不好。所教的六(1六(2两个班在区统考与镇统考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第一学期期中与期末都是镇统考,六年级数学平均分两次位列镇第一名,其中我任教的六(1班两次优秀率都是年级第一名;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是区统考,六年级数学的平均分与合格率都是乡镇学校第一名,两个班全部超过镇平均分和区平均分。

二、班级管理方面

1班级多次获奖

辅助莫海华老师任教六(2班的见习班主任,这一学年。充分的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从给学生排座位,秋游和春游,再到家校联系,班主任工作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六(2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①“奉贤区优秀小队”区级)

②“年秋季运动会”获第三名(校级)

③“科技周”获第三名;

区统考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中,现在六(2班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六(2班有四名同学进入年级前十,占到全年级的40%本学年得过两次“卫生流动红旗”想将来真正的给我一个班,也能将它带好。

2成功开设班队课

利用这一特点,六(2班是一个表现欲很强的班级。班队课中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从主持人、中队长的选拔,各个节目的排练,充分发挥班主任这一角色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班队课上的很顺利,形式多样,主持人激昂飞扬,舞蹈演员动作娴熟,小品意义深刻,亮点很多,显示出了选人的准确性。

三、自身成长方面

1虚心听课

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通过听课,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收获很大,逐步把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把老教师上课时讲到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优点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去。大胆的将编题、课堂讨论、随堂批阅等技巧运用到教学中去,收到很好的效果。

2积极开设公开课

再到汇报课,从亮相课到区级新教师研讨课。一次次磨课中逐渐成长,虽然过程很痛苦,但收获却很大,尤其是区新教师研讨课,三名新教师同台竞技,被评为教学重点抓的最好的一位,教案设计也得到听课教师的好评。讲课时充分考虑到借班上课的因素,课前激励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得到教研员庄老师的肯定。虽然每次上课都会有一些遗憾,但我从这些遗憾中吸取教训,争取下一次上的更好。

3大胆评课

听了几十节课,这一年来。每次评课我都积极主动参与,有些观点得到很多老师的认同,比如在古华中学听陆老师讲课时,提出应将等式两边加代数式这一内容加进去,得到教研员的肯定。通过评课,加强了自己分析教材的能力,能够从一个学生的角度看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并提高自己的评课技巧,评课中反思自我日常教学中吸收别人的优点,避免出现类似的缺点。

4教研组中成长

紧紧抓住这个机会,每周二的数学教研活动是成长最快的时机。认真听取老教师的教学想法,其他教师和自己的磨课中吸取精华,让自己逐步完善。平时我也经常向师父以及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数学组的教研活动、区里的集体备课和听课活动,让我明确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四周其他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案例,

5初步参与教科研课题课题。

第4篇

【关键词】善于捕捉 允许争辩 关注错误 多样评价 巧妙理答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学生表现出来的许多新想法、新问题是无法预料的,而这些往往就是高效课堂的教学契机。所以教师应关注课堂生成,尊重学生、审慎提问、认真倾听,用巧妙的理答奏出数学课堂的优美旋律,创造魅力绽放的高效课堂。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

一、善于捕捉,巧妙理答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意外”,“因为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布卢姆语)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留个心眼,随时发现、捕捉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意外,及时做出合适的理答,适时引导、点拨,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加与减”的“整理与复习”课中,我让学生计算6道减法计算题:99-38= 31-24= 63-49= 50-23= 88-55= 43-34= 当学生计算完毕,我请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哪几题是比较特殊的?马上就有学生举手说,有两道是不退位减法,其余4道是退位减法。当我满意地请他坐下并正打算继续教学时,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我认为比较特殊的应该是43-34这一题。”我感到奇怪,追问:“为什么?”该生说:“这道题的两个两位数有点特殊,它们的个位和十位交换了位置,且它们的差是9。”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灵机一动:“这正是一个让学生发现此类题目计算规律的好时机。”于是我顺水推舟,马上放弃了原来的教学方案,顺着学生的思维改变了教学思路,通过这位学生举例,全班同学很快发现只有相差是1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式得数是9。事后我反思,如果当时忽略了那只高举的小手,这个规律就不可能被发现。

从以上案例看出,学生的意外回答,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这就要求教师不应受缚于教案,要善于捕捉并很好地利用这些动态生成的课堂资源,及时做出合适的引导,有效的理答,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进程,让我们的课堂在高效中又异彩纷呈。

二、允许争辩,巧妙理答

在课堂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来自学生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想法。同时对于那些偏离常规,具有独特的感受和鲜明的个人观点的异议,我们必须确立一种观念,只要他动脑筋思考,大胆质疑,不管他思考的结论是否与课本上一致,是否与其他同学的看法一致,甚至不论想法是否正确,我们都应该予以鼓励,并给学生解释、争辩的机会,让学生把异议的缘由说一说,那样教学会更精彩。

例如在教学了“正比例意义”之后,我让学生举例说明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学生纷纷举手,我一连点了几个学生,他们都能准确地做出回答。这时,我看到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男同学还在坚持举手,便请他回答。该生说:“X-Y=0,X和Y成正比例”。 多数学生听后都愣了一下。我反问:“X-Y =0, X和Y成正比例,对吗?”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对!”我又问:“为什么不对?”他们又几乎是一齐说:“凡是加减关系的都不成正比例。”我本想继续往下教学,但我相信该男同学如此坚持自己的想法必定有自己的

理由,于是我让他说明理由,该生说:“正比例的关系式=K(一定)中的K不能为0,如果K为0时,Y也要为0。

那么Y和X就不能成为两个变化的相关联的量了。但K可以是小数、分数,还可以是任意不为零的自然数。而如果K为1时,Y和X就成了相等的量。这样,当X=Y时,X-Y的差不是等于0吗?所以,当X-Y=0时,X和Y是成正比例的。”话音刚落,全班同学不由自主地为他鼓起了掌。我听了他精彩的辩论,为之喝彩,也为之感动,平时的精心培育终见成效,他能用转化的方法来判断问题。如果当时,我对该学生有创意的想法置之不理,或简单地否定,那课中生成的“精彩”就悄悄溜走。

可见,针对学生课堂上的异议,教师不能一语带过或武断否定,应主动面对、巧妙理答,把异议作为有利资源充分利用。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关注错误,巧妙理答

心理学家盖耶指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留心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优化理答,因势利导,纠正其错误,并善于借题发挥,将“错误”转化成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素材,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例如:在分数应用题的练习课中,有一道题:“光明小

学六年级有90人,比五年级的人数少,六年级比五年

级少多少人?”一些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干扰,很快列出了“简便”算式90×,另外一些学生列出了算式:90÷

(1-)-90。对此,我没有评价哪种方法对或错,而是让

学生各自说明列式的理由。待学生讲完,我再让他们动笔算一算,看看计算结果是否一样。经过计算,学生意识到“简便”算法是错误的,因为单位“1”的量发生变化了,

六年级比五年级的人数少,不等于五年级比六年级的人

数多。在此基础上,我问:“要使90×正确,题目中的

条件该怎么改?”学生经过思考分析,将“六年级比五年

级的人数少”改成“五年级比六年级的人数多”。

这样教学,既给予了学生鼓励,激发了学生认错、纠错的思维积极性,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多样评价,巧妙理答

巧妙的课堂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有效评价,教师应该充分发现并挖掘评价这一有效武器,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要及时理答,通过理答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引领提升,提高学习积极性、有效性。 当学生回答正确或很精彩时,我会毫不吝啬地送上恰如其分的表扬。如 “你的解法老师很好奇,能不能说说你的解题思路”,“你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你真了不起”,学生听到老师这样的评价后,都会喜滋滋地坐下来,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之中。

当学生回答不够全面或是没有一定深度时,我会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理解,如:“如果你能把×××说得更具体些那就更精彩了”“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能把×××讲清楚,那就更有说服力了”。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会沉下心来,充分发挥评价语的启发诱导功能,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领下自主建构新知识,经历自悟自得的过程。如当学生举棋不定时我会微笑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能行的”“你其实能说的,你想什么就说什么,遇到困难时,老师和同学都很乐意帮助你的”。

教师在聆听了学生的回答后,对于其准确、精彩的程度以不同层次的评价,是一种有效理答,这种理答会使课堂变得更精彩,学生变得更自信。

数学课堂教师的巧妙理答,就像一个个美妙的音符,能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中一次次难忘的经历。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 2011.

第5篇

1对象与方法

1.1方法

1.1.1构建师资组由儿科护理学教研室专任教师2名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临床教师3名共同组建师资组,组长1名。师资组成员均参加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与济宁医学院任课教师预试讲选拔,且均取得合格证及授课资格;师资组中硕士研究生学历3名,本科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讲师2名,工作年限3~7年。

1.1.1.1制订儿科护理学教学日历师资组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制订儿科护理学教学日历,包括课程进度、授课章节、授课教师及课时分配,并在新生儿疾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危重症疾病等章节理论课后设置相关案例教学课。

1.1.1.2收集编写案例师资组依据教学日历,结合临床精心选择1~2个典型病例,通过对病例进行修整、补充并设计问题,编写成教学案例。各案例的选择以围绕各章节重点疾病、常见病及多发病为原则,问题的设计以突出护理程序的应用为核心。

1.1.1.3课时安排该课程共计6时,其中理论课42学时,案例教学27学时;案例教学共9次,3学时/次,50min/学时,共150min。案例分别是新生儿的护理、婴儿腹泻、小儿支气管肺炎、法络四联症、急性肾炎、缺铁性贫血、化脓性脑膜炎、麻疹与手足口病、急性呼吸衰竭。两组使用同一教学日历开展教学,案例教学所用案例一致,课时相同。

1.1.2课前培训儿科护理学理论课开课前,师资组对试验组学生进行理论培训。培训以理论授课的形式进行,共计4学时。内容主要包括“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对护理教学的指导意义,如何将“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与护理程序有机结合并运用于临床专业课(主要是儿科护理学)案例学习。

1.1.3教学方法两组按照学号顺序,依次分组,试验组每组10名,分为1~4组(第4组为11人);对照组每组10名,共4组。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案例教学。

1.1.3.1试验组运用“六顶思考帽”的思维方法,将层次思维与护理程序相结合运用于案例教学,通过制作层次思维图开展案例学习。具体方法如下。(1)报告案例、引导思考:教师采用PPT或Word的形式报告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六顶思考帽”层次思维方法对案例及其涉及的各项问题进行思考,此过程历时约10min,具体如下:引导学生运用“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进行思考时,应体现思维的“层”“次”结合内涵。层:即用六顶不同颜色的帽子分别代表不同角度或层面的思考,颜色不同,思考的方向即不同。白帽是事实与数据帽,代表客观思考,案例课上戴上白帽时,学生应剔除任何个人感受,始终以中立、客观的态度,只关注患者健康的真实事实与过程,通过对健康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为后续的判断(护理诊断)和决策(护理计划)提供客观依据;红帽是情感帽,代表直觉思考,带上红帽时,学生可以表现自己的情绪,表达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或所需要的护理干预等方面的直觉、印象、感受、预感,并形成观点与判断;黄帽是乐观帽,代表正面思考,意味着价值与肯定,戴上黄帽时,学生从正面考虑问题,探寻各项护理干预的合理性、可行性及有效性,识别护理干预的积极因素,表达自己对护理干预乐观的、满怀希望的、建设性的观点;绿帽是创造帽,代表创造性思考,是新观点或新方式的代名词,案例课上带上绿色思考帽,能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增加联想与想象,培养创新性思维;黑帽是谨慎帽,代表负面思考,意味着谨慎与批判,戴上黑帽思考问题能发现事物的消极因素,阐述事物不正确或不可行的依据,并作出评价;黑帽是理性判断的思维方式,是评判性思维的代名词,案例课上带上黑帽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蓝帽是指挥帽,代表冷静思考,其功能是指挥其他思考帽,控制各帽的使用顺序、规则和管理整个思考过程,并负责做出结论。案例教学中带上蓝色思考帽,可以使学生从所思考的问题抽身出来,随时对整个思维过程进行观察、调整与控制,把握讨论时间,避免偏离主题,使案例讨论更有效率[4]。次,即次序、排序。案例分析讨论时,思考帽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序列组合使用。单独使用,如护理评估时运用白帽思考,通过患者客观真实的健康资料,可帮助学生获得对患者健康信息的全面了解;护理评价时运用白帽思考有利于学生以患者目前所达到的健康状态为依据,客观判断护理目标是否实现;序列组合使用,如护理诊断时红蓝组合使用以及护理计划与实施中红、黄、黑、绿、蓝的组合使用。在案例教学中思考帽序列组合使用效果较好,组合使用时序列一般无定式,以能否有效解决问题为前提,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组合排序即可。如护理计划中红、黄、黑、绿、蓝的组合使用使护理计划从红帽直觉感性的想法,经过黄帽与黑帽理性的分析研究、再到绿帽创造性的补充完善,最终蓝帽的确定制订,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经过各思考帽的分析论证,有效地保证了护理计划的合理、严密、可行。(2)分析、讨论、制图:各组在组长的主持下围绕案例,以问题为核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层次思维方法深入展开分析和讨论,并认真制作具体详尽的层次思维图,此过程历时约50min。(3)成果汇报:各组按分组顺序,由组长结合案例依次对本组的层次思维图进行详细的陈述与讲解,通过思维图的展示进行成果汇报,此过程历时约40min。(4)总结评价:一级评价:即学生自评,成果汇报结束后,各组通过认真阐述本组案例学习的思考路径,总结本组的层次思维图所能解决的护理问题与不足,客观评价本组层次思维图的优缺点;二级评价:即小组互评,自评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依次对4个组的层次思维图进行集中分析、讨论,在探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着重找出各组层次思维图的优点与长处,缺点与不足;三级评价,即教师评价,结合一、二级评价的结果,教师针对各组层次思维图的合理性、可行性及有效性分别给予客观评价,对优点与长处予以肯定与表扬,对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提出修整意见。各组以意见为导向,对本组的层次思维图进行认真修改完善。此阶段历时约50min。

1.1.3.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即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按部就班地对案例进行“平铺直述”式的分析探讨,具体方法为:教师报告案例;各组收集患者的健康资料进行护理评估,确定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诊断/问题,并制订护理计划;各组长依次总结汇报。

1.2评价课程结束后,师资组对两组统一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1.2.1理论考核师资组统一组织命题、编排试卷,并详细制订评分标准。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主要考核学生对儿科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共计60分;第二部分是案例分析题,共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共计40分。两组均使用同一试卷及评分标准。依据得分≥90%×总分为优,80%~89%×总分为良,60%~79%×总分为中,低于60%×总分为差,对两组的理论考核成绩采用分级评价:即基础理论部分≥54分为优,48~53.4分为良,36~47.4分为中,<36分为差;案例分析题≥36分为优,32~35.6分为良,24~31.6分为中,<24分为差;综合成绩(即基础理论成绩与案例分析成绩之和)≥90分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中,<60分为差。

1.2.2问卷调查

1.2.2.1问卷设计问卷由师资组就案例学习的目的、方法、预期效果等各项问题对学生进行访谈,结合对本科学生核心能力[5]相关文献设计而成。由从事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流行病学、统计学的6名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审阅,经小样本预调查测试后修订而成,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7,内容效度比CVR为0.8。

1.2.2.2问卷内容问卷包括教学效果(9条)、学习效果(5条)、课堂效率(3条)及职业态度(3条)4个方面,共20个条目。各条目按Likert5级评分法计分,即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不一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满分共计100分。

1.2.2.3问卷发放课程结束后,由研究者向两组统一发放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学生单独逐项填写,统一收回。共发放问卷81份,收回81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100%。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方法评价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理论考核成绩(表1)

2.2两组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表2)

3讨论

3.1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框架,有效提高了学生案例教学的效率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主持下,学生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按照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护理评价的步骤对案例进行“程式化”的分析探讨,教学过程按部就班,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同时,由于成绩或性格等原因,案例课上学生的表现也千差万别,一些成绩较好,善于表现的学生,往往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一些学生由于成绩较差或由于自身不善言谈、畏惧争论,而不敢参与发言与讨论,被游离在课堂活动的边缘,成为尴尬的配角;学生表现的差异大大降低了讨论参与的广度[4],使教学过程易被少数人把持,不能集思广益,展开全面分析与充分讨论。另外,个别教师对案例教学缺乏认真的准备,没有规范严密的教学计划,易使案例教学无章可循,陷入混乱,不能对学生的思考进行科学的思维引导,易使讨论陷入偏题,或成为“流于形式”、“走过场”[4]。以上种种因素大大降低了案例教学的效率及效果。“六顶思考帽”层次思维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案例教学的不良现象,该教学方法通过严密的教学设计,保证了案例教学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思维的“层”“次”结合,为学生参与案例讨论提供了思考角色,建立了思考规则,学生运用此方法进行有规范的、有约束的思考,避免了天马行空,离体偏题;层次思维与护理程序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案例讨论提供了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框架[6],促进了学生从多角度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加强了学生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全面了解,确保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更全面、判断更准确、讨论更充分,为进一步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及评价等工作提供了可靠保证;另外,层次思维有助于引导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转换思考角度,将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减少争议与对抗,节省时间,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理论考核案例分析成绩与综合成绩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3.2有利于增强案例教学的课堂效率,提高案例教学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学习效果、课堂效率及职业态度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1)。“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与护理程序相结合并运用于案例教学,有利于突出护理学临床专业课特点,增强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如绿色思考帽),使学生变得富有创造性,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如黑色思考帽),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方法逻辑性强,以报告案例———分析讨论、制图———成果汇报———总结评价为教学思路,通过典型案例,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引发学生思考,有利于突出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解惑释疑,促进思考,从而有效地提高案例教学效果;思维层次图的设计制作,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学生以问题为中心,以自身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翻阅教材、查阅文献,对各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得到培养锻炼,学习效果得到明显增强;成果汇报展示环节刺激学生积极发言,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课堂效率;层次思维与护理程序相结合的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系统、严密的学习路径,从收集患者健康信息(即护理评估)———针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与判断(即护理诊断)———制订细致、完整的护理计划———详尽具体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缜密而连续的护理工作,不仅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职业精神与责任感,而且使学生对护理职业有了更深刻、更客观的认识,护理不再是打针输液的“苦差事”,而是以专业理论和技能为支撑,可以为患者减轻痛苦,解决健康问题的事业,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和从业志向,职业态度得到提升。

第6篇

案例一:一次在公交车站路口等车的时候,听到小喇叭不停地叫卖着“香蕉,五元钱三斤”,回头只见有两个小学生在旁边小摊上卖香蕉,我便走上前问:“小朋友,我要买一斤香蕉,需要多少钱?”这两个小孩对视一笑,互相推让着:“你算,你算”,我让两人都算,他们沉思了一会儿,都说算不出来。我问你们上几年级,他们说:“四年级”。

案例二:在参加某市直小学“十佳教师”评选活动中,观摩了三位参赛教师的《折扣》(六年级上册)教学,三个班的学生使用同一导学案。均在要求学生计算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打九折出售,现价多少元时,三个班只有一个学生口算出是144元,而其它学生都是用笔算求出,时间相差不止十几秒。

众所周知,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口算是非常重要的运算方法,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反映着学生的思维品质,它不仅影响学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而且更会影响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因此,新课程标准把口算与估算作为九项加强内容之一,并明确制定了两个学段中的口算要求。如在第二学段要求学生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反思以上两个案例,案例一中两个四年级的学生,虽然还没有学过小数除法,不能得出准确结果,但也可以运用转化思想、口算与估算方法求得大致结果。案例二中学生计算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位数乘三位数的问题,六年级学生应该会用口算求出结果,而从课堂上看,大部分学生没有口算意识,老师也没有加以提示,导致绝大多数学生采用笔算求得结果。这样既影响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也降低了教学效率。如果案例一是个案,那么案例二中的共性问题就值得我们在课堂教学上加以深思。我个人认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意义,重视口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不断强化学生口算意识,指导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一、不断强化学生口算意识

意识支配行为。也可以说,人的行为是在人的思想意识指导下产生的,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保证其正确的行为。显然,运用口算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同样是先要不断强化学生自觉运用口算的意识。我们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口算能力也在逐渐发展,只是大多数学生在解决这个具体问题时,缺少口算意识,不能主动地运用口算。因此,只要学习内容中有计算的问题,教学设计就要明确树立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思想,为学生创造口算机会,提醒学生先尝试口算,当口算困难时再用笔算。从而不断强化学生口算意识,逐渐使学生养成主动运用口算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指导学生掌握口算方法

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还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口算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自己感悟总结算法的基础上,适时指导学生掌握口算方法。适时就是说在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熟记乘法口诀、常用数据等基本方法、结果的前提下,结合探究运算性质、规律及时指导学生掌握分解、联系、转化等多种口算方法。如:计算78 + 46,先把加数46分解为40 + 6,这样计算78 + 46就转化为计算78 + 40 + 6(分解口算);计算12×13可联系12×12=144 这个常用值转化为12×12+12进行计算;计算160×90%转化为计算16×9。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多种口算方法以及口算与估算、简算的综合运用。

三、联系生活实际训练口算

口算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最常用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口算,既能增强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口算兴趣,发展学生口算应用能力。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时注意选取生活实际中的计算问题,还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运用口算方法。

第7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调查问卷 因子分析 影响因素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MBA教学中已被广泛采用,在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教学中也已经尝试数年。不同学者对案例教学效果具有不同的认识。何志毅、孙梦(2005)通过对我国六所MBA学院的调查研究发现,MBA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不太满意,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案例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学生准备及案例质量问题。胡志勇、邵国良(2003)认为,教师素质和个性特征的差异、学生的主动性和其他诸如个人兴趣等个性特征的差异等都会导致案例教学效果的不同。已有文献表明,国内学界对本科案例教学效果研究主要以规范研究为主,所得出的研究结论缺乏更强的说服力。本文以问卷调查为基础,采用Likert量表分析方法研究本科案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提出改善案例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案例教学理论分析

(一)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 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达、沟通和协调等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素质(张家军、靳玉乐,2004)。具体而言,评价案例教学效果的优劣,需要考察学生在以下各方面的收获程度:理论联系实际,即对已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实务的感性认识;分析与判断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写作能力;演讲能力;知识面的拓展。全面分析案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则需要结合案例教学过程。

(二)案例教学基本程序和影响因素 案例教学基本程序如下:(1)案例讨论前准备。案例讨论前准备环节包括挑选案例和师生了解、熟悉案例2个环节。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王秀芝,2006)。一个高质量的案例应当具有启发性、综合性(史美兰,2005)以及一定的难度(李秉成、唐国平,2007)。案例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具有综合性,即涵盖了企业管理中的普遍性问题,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这三者均能提升教学效果。在展开小组和班级案例分析与讨论之前。教师要在课前熟悉案例,了解其分析要点;学生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查找资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李相银、胡希,2004)。何志毅(2002)调查发现,学生基本素质、对案例的熟悉程度和课堂参与度是影响案例教学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学生,因为其卓越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案例教学成功提供了重要条件(廖秋林,2003)。但高质量的学生若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分析案例资料和学习相关理论;或在课堂上漠视讨论,拒绝与其他同学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案例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此外,有调查显示,课程效果与学生兴趣有很大的关联性。(2)案例分析与讨论。这个环节涉及小组案例分析与讨论、班级公开发言与讨论,以及教师对这2个环节的组织和把握。何志毅、孙梦(2005)调查发现,教师案例教学水平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成为一个很好的课堂组织者,解释清楚关键问题,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把学生脑中的想法“榨”出来,同时把握课堂讨论的方向,达到原来所预想的目的(宋之帅等, 2006)。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郭德红,2008)。在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下,很多学生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不适应案例教学方法。他们习惯等着教师给出答案,不愿意积极思考,不积极参加小组讨论,不习惯也不喜欢当众发表自己的见解,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贺三宝,2006)。这些都导致案例教学效果不佳。(3)案例讨论后的总结。这个环节主要涉及案例报告的攥写。它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案例分析思路,加深学生对案例的认识,从而保证了教学效果。综合上述理论分析,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因素可以归纳为:案例因素、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和其他因素(见表1)。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及测试 问卷设计步骤如下:首先以理论分析为基础提出问卷初稿;然后,咨询专家意见,以及征询部分同学建议,反复进行修改。尽可能地保证问卷内容效度。为了便于量化分析,问卷题项主要采用1至5分的Likert量表。另有少量题项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评估。为了便于分析,对问卷问题分别编码为Q1.1、Q2.1、...、Q10.3。问题1.1用于调查案例教学效果,问题2.1至10.3用于调查案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修完“财务案例”课程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98份,回收问卷133份。剔除信息不完整的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122份。在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之前,本研究先对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使用SPSS16.0对问卷效度和信度进行检验。(1)效度测试。效度通常是指问卷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反映了调查问卷设计者的意图能否让被调查者理解,即问卷能够测量出其所欲测量特性的程度。效度主要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内容效度是指问卷题项设置的适当性与代表性。一般通过收集相关的专家、学者及实务界人士对问卷的看法、建议及评价来保证。在本研究中,根据理论分析提出问卷初稿;然后,咨询专家意见和征询部分同学建议,对问卷内容进行反复修改,得到最终问卷。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问卷的内容效度。在做结构效度分析前,本研究使用项目分析来对各题项的判别力进行测试。先求出各题项的“临界比率”(简称CR值),然后将未达显著水准的题项删除。经过项目分析,Q2.3,即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被剔除。结构效度是指实际的测验分数能解释某一心理特质的程度。它要考察的是一个测试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和根据某一理论作出的预测相一致。目前检验结构效度最常用的方法是因子分析法。本研究中采用因子分析法中的主成分法,并按特征根值 提取因子。同时剔除与两个以上的因子相关的问题。经过两次因子分析,剔除了Q3.1,即对该课程的兴趣,最终得到六个因子,代表性为63.42%(见附录3)。根据各因子所涵盖题项的内容(见表2),将六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学生素质”、“教师能力”、“案例质量”、“案例理解度(1)”、“案例理解度(2)”和“课程适应度”。(2)信度测试。信度是问卷可靠性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能进一步检验问卷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对于问卷的应用具有较大意义。一般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信度系数越大,其内部一致性就越高,问卷就越可靠;反之则不可靠。本文采用的具体分析方法是“Cronbach ”系数法。检验结果表明,因子一到六的Cronbach 值分别为0.771、0.759、0.646、0.620、0.547和0.637,整个问卷的Cronbach 值为0.847。考虑到因子五的信度不够,且包含的题项较少,为了使问卷的信度更高,考虑将因子五,即Q6.1(个人阅读案例对理解案例的帮助)和Q6.2(小组讨论案例对理解案例的帮助)剔除。剔除后,整个问卷的Cronbach 值为0.849,表明问卷的信度颇佳。考虑到Q6.1和Q6.2的剔除对因子分析结果可能造成影响,再做一次因子分析。经过因子分析,得到五个因子(与表2剔除因子五后的因子相同;同时将因子四重命名为“案例理解度”,将因子六改为因子五),代表性为61.23%。可见,这两个题项的剔除对因子分析结果并未造成较大影响。

(二)研究假设 经过问卷测试,得到五个因子,即“学生素质”、“教师能力”、“案例质量”、“案例理解度”、“课程适应度”。由第一部分的理论分析,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H1:学生的素质越好,教师能力越强,案例质量越高,学生对案例理解程度越深,学生对课程安排越适应,案例教学效果越佳

(三)模型建立 为了检验本文提出的假设,本研究构建如下线性模型:Gaini=?茁0+?茁1Factor1i+?茁2Factor2i+?茁3Factor3i+?茁4Factor4i+?茁5Factor5i+?着i

其中,Gaini为案例教学效果;Factor1i为“学生素质”;Factor2i为“教师能力”;Factor3i为“案例质量”;Factor4i为“案例理解度”;Factor5i为“课程适应度”。?茁1、?茁2、?茁3、?茁4和 的符号及其显著性是本研究需要关注的主要内容。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3)和(表4)列示了案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发现:第一,案例教学整体效果较好。由(表3)可以知道,案例教学效果均值为3.81(5分为最优),这表明,案例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第二,案例教学五个因素的均值在3.8962到4.2398之间,其中最大的是“教师能力”(因子二),最小的是“案例质量”(因子三)。“教师能力”均值最高,可能是由于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案例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给学生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从而对“教师能力”给予比较高的评价。“案例质量”均值最低表明,在各个影响因素中,学生对案例质量的满意度最低。可见,虽然经过国内学者的普遍倡议,“要构建高质量的案例”,案例质量已经提升(均值为3.8962),但还是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此外,均值同样较低的“学生素质”中得分最低的三项依次是“对公开发言的兴趣”(Q5.2)、“独立思考能力”(Q2.2)、“自学能力”(Q2.1)。可见,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了从教师那里直接“接受”答案,而不是自己独立思考为什么;同时,很少有学生愿意站出来发言。这与现实状况较为一致。第三,最适合的班级规模为30到40人,讨论小组规模为5到6人。(表4)显示人数太多不利于充分交流意见,人数太少不利于集思广益。要取得比较好的案例教学效果,应当将案例教学班级人数控制在30到40人。

(二)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参数检验以及非参数检验对案例教学效果与影响因素五个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表5)的结果表明,案例教学效果(Gain)与五个因子在0.01的水平上均显著相关,说明案例教学效果确实受这些因子的影响。因此,为了改善教学效果,应该从这五方面总体着手。

(三)回归分析 在回归分析之前,根据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Gain大于均值的,视为教学效果更好)将所有样本分为2组,进行了变量的分组检验。(表6)的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案例教学效果较差的组,案例教学效果较好组中,学生质量更高,教师能力更强,案例质量更好,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度更深,对案例课程的适应度越好,而且,这种差别是十分显著的。(表7)是模型的回归结果。其中,调整R2为0.468。F为22.251,表明模型整体显著。五个因子的系数均为正,与预期相符。“学生素质”、“教师能力”、 “案例理解度”分别在0.01、0.1和0.0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学生素质”越高,“教师能力”越好,“案例理解度”越深,案例教学效果越佳,假设H1得到部分验证。其中,“学生素质”对应的系数最大,其次为“案例理解度”和“教师能力”,表明这三个因子中,对案例教学效果造成最大影响的是“学生素质”。“案例质量”和“课程适应度”未达显著,说明,这两个因子并不如预期的那样影响到案例教学效果。

(四)敏感性测试 为了考察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对六个因子采取了虚拟变量的刻画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如果因子得分高于均值,则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将重新刻画后的变量代入模型检验,结果如(表7)后半部分所示。该结果与先前的结果保持一致。表明本研究的实证检验结果和结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结论与建议

一般认为,案例教学对象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案例教学更适合MBA教学,而不适合本科教学。但本研究结论表明,案例教学也适合本科教学。统计分析显示,“教师能力”和“案例理解度”对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学生素质”。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主要起着引导和控制的作用。真正决定着学生能否有所收获以及收获大小的是学生自己。因此,要提升案例教学效果就要采取一切措施提高“学生素质”。“学生素质”包含了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对公开发言的兴趣、对案例讨论的积极性以及对案例教学模式的适应性。可以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学校和教师能采取的最关键而可行的手段是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言,做到让每个学生多次发言。在发言的过程中,学生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了思考,锻炼了独立思考能力;学生答得不管好坏与否,之后教师的讲解都会给他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促进了知识的掌握;由于学生明白日后还要公开发言,出于种种顾虑,他会在事前付出时间查找更多的资料学习相关的知识,锻炼了他的自学能力;同时,有了事前的准备,学生更加乐意也能更加顺利参与到讨论中,在小组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总之,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发言,在多数情况下,对学生而言,带来的将是良性循环。当学生的素质不知不觉中提高后,案例教学效果自然得以提升。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不少的缺陷,有待日后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完善。例如,问卷问题可能考虑不全面,许多重要的影响因素可能被忽略;问卷对象限于一个学校。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以增强结论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何志毅、孙梦:《中国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现状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第8期。

[2]胡志勇、邵国良:《影响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其测定方法研究》,《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2期。

[4]李秉成、唐国平:《财务管理案例课程本科教学问题研究》,《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年第10期。

第8篇

一、增强了科组成员教学理论学习,提高了思想觉悟。

实施新课程,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数学科组在学期初就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立足校情,实践创新”的工作新思路,积极组织科组成员参加市、区举办的各类有关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听专家讲座、看光盘、观看课例、析个案、与专家对话等。例如三月份派出冯海英、吴焕敏、梁志伟几位老师参加广东省在清远举行的小学数学评优课观摩活动,四月份科组里梁素兴老师参加了中山市小学语文、数学骨干老师赴东北师范研修学习活动,通过老师们外出学习活动及进行学习反馈总结等大大提高了科组里老师思想觉悟,增强了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开设讲座,做辅导报告,引导科组成员领会新理念;通过讨论、学习成功的案例,大部分老师尝试新课程的教学;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在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时,更新教育观念,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让我们的学生不仅能上学,也要上好学。一个好的教师除了热爱教育事业,还要树立明确的教育观念,学会反思和研究。一个小学教师需要有终身学习的信念,要时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和教学观念。

二、落实科组工作计划和总结。

数学教研组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安排,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各年级的数学教师在学期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工作重点。各年级通过认真展开讨论,提出合理化建议,然后结合本组实际,结合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研组计划、进度计划及班主任工作计划,并以此为根据,时时、处处把工作落在实处,把计划既当作是对工作的指导,又当作是对工作的监督,由于计划制定周密、完善,再加上全组教师共同协作、集体努力,力求做到有的放矢、脚踏实地的开展教研活动,并且在每个期末制定工作小结。

三、教研活动专题化、系列化,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这学期为推进新课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交流,我们科组里安排11节的数学教研课,高中低年级都有,分别在一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这些教研课都按计划完成了,每一个上课老师都是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没有半点马虎,同样听课的老师也认真参与,积极讨论。通过听课,发现这些老师的课很多环节、细节给我们听课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比如:罗斌伦老师和吴东明老师课堂中那种饱满的精神状态,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始终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善于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激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突出“活”字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学习。冯海英老师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用生动亲切的教学语言和教学神态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让学生快乐学习,吴焕敏老师是我们科组最年轻的老师,但教学能力进步很快,具有较好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课堂教学各环节严谨,扎实,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把握得非常好,例如她在这节《找规律》教学中,强调学生从多方面去寻找事物的规律,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谭全通老师和梁葵红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善于组织教学,常规训练有素,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那种严谨的工作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还有林智能老师和何炎明老师规范的板书等等,都值得我们听课的老师学习。从老师们的教学可以看出,我们的数学老师都有较强的敬业精神,有较高的基本素质和教学能力。

通过开展系列化的教研活动大大提高了数学科组里各位老师的教学能力和评课能力。这学期的教研课都实行了同级组互评,大家再归纳综合的方式。一年级的课是梁平玉老师代表发言,五年级的有吴镇昌主任,六年级的是凤英校长和卢栩香老师,还有冯汝清、林淑颜、梁志伟等老师也对相应的课做出了中肯的评价,这些老师在评价的同时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在对别人的课提出意见的同时对自己也是一种学习和反思,从而创设了一个非常好的相互交流与共同学习的机会。

四、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

本学期末,我们科组的梁葵红老师承担了镇六年级复习课的数学交流活动,同年级组谭全通、卢栩香老师积极主动的帮助她选课题,找材料,订方案,大家献计献策,经过了认真的集体备课、评课,梁老师在这次承担的六年级数学复习课中表现优秀,效果良好。交流会上,市教研室的吴国辉老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也都受到了同行和其他学校老师的好评。只要有数学研讨活动,学校就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参加,让骨干教师先走一步,然后很好地发挥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年轻人成长。

五、主要成绩和努力方向。

第9篇

关键词:对话;小学数学;高年级;作用 

小学数学高年级与低年级数学教学不同,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数学已经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基础。由于教学内容难度的增加,很多学生数学落差已经逐步呈现出来,使得后进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都在减少,这种情况的存在对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会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对话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具有把脉、诊断、开方三大功能,纵观小学高年级全过程对话教学模式,可以发现这三个方面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是实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目标的必然趋势。 

■一、把脉——了解学习程度,发现学习问题 

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才能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明确学生的数学水平,从而为制定更加合理的数学教学计划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就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这对教师安排学习任务、逐步提升教学水平具有极为有利的影响作用。 

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与反比例”教学,由教师引导学生对第一个例题进行分析,学生已经形成初步的解题思路,这时再由学生自主解决另一个例题“某工厂需要制造一批零件,由于技术的创新,制造这种零件的时间已经由8分钟减少到3分钟,求原来制造时间下制造150个零件,现在同样时间可以制造多少个零件”。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全面了解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索问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师:解决“某工厂需要制造一批零件,由于技术的创新,制造这种零件的时间已经由8分钟减少到3分钟,求原来制造时间下制造150个零件,现在同样时间可以制造多少个零件。”这个问题需要注意的点是什么? 

生:问题中“制造这种零件的时间已经由8分钟减少到3分钟”说明在不同时间下制造零件的个数相同,即原来8分钟可以制造零件个数150个,等同于现在3分钟可以制造150个零件,那么问题中“同样时间可以制造多少个零件”就可以先计算出现在3分钟时间下可以制造150个零件,1分钟制造零件的个数:■=50,所以,同样时间,即8分钟时间可以制造零件的个数为:8×50=400个零件。 

师:如果仓库中有100吨货物,运走10吨,那么仓库中剩余货物为90吨,运走20吨,剩下货物则为80吨,以此类推,在这个例题中是否存在等量关系,等量关系的量又分别是什么呢? 

这个例题与一般正反比例案例不同,它将多个数量进行融合,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促使学生通过正反比例的内涵探索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生:将这个题进行反向思考,即由剩余货物吨数与运走货物吨数的和得到货物总吨数,通过计算发现货物总吨数始终不变,所以,数量之间具备等量关系,而等量关系的对象就是运走货物吨数和剩余货物吨数与总吨数。 

由此可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就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弥补学生知识的漏洞,纠正学生对知识的错误理解,由此可以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 

■二、诊断——合理开展对话,展现思维过程 

将“对话”合理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设疑和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迅速将注意力集中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紧跟教师的节奏,思考和回答问题,充分激发出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由师生间的对话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潮,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这对调动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与反比例”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查阅相关资料,依据本单元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设计相应的课件,并适当应用“对话”实施教学: 

师:吃西瓜的时候,西瓜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生:西瓜会越来越少。 

师:向一个空杯子里面注入水,随着杯子里面水的高度增加,水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生:杯子中水的高度不断增加,水也会越来越多。 

这些案例都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对话结束之后,引入本单元主题“正比例与反比例”,并揭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内涵。 

师:吃西瓜的时候,西瓜越来越少,它们之间的关系属于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生:反比例。 

师:随着杯子中水的高度不断上升,水量与高度之间的关系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生:正比例。 

师: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生:由“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基本概念可以知道,两种具有关联性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且两种量相对应的比值(商)一定,就是正比例的量,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反之,两种具有关联性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且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就是反比例的量,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师:有没有同学可以列举出生活中有关“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案例? 

生:乒乓球降价导致乒乓球拍的需求量大增。 

教师的提问将学生引入深入思考中,通过梳理关系发现,可以将这个问题案例进行变式“市场降价导致乒乓球降价,又因为乒乓球与乒乓球拍是配套使用的,所以,乒乓球与乒乓球拍属于反比例关系”。 在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的背景下,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对话”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展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有利的依据,同时也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开方——教师适时帮学,学生自主分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掌握基本教学的情况下,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障碍,促使学生真正融入数学探究活动中,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 

在进行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与反比例”教学的时候,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教师提出了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现象,从而引发出本章主题,激发出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再将重点教学知识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分析课件中给出的案例“有一个晒盐场可以将450千克的海水晒成15千克盐,那么120吨海水可以晒多少盐呢?”教学案例充分实现了教学内容的融合和应用,将正反比例知识融会于应用题中,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学生已经对“正比例和反比例”已经形成初步的认识,知道数量之间的关系,故这个时候再进行案例分析,就需要教师充分展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对例题进行分析和探索,在学生完成对例题的基本分析之后,由教师带领学生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师:在这个例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生:千克与吨的单位换算,将120吨换为120000千克。 

师:他们之间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呢? 

生:首先,设120吨海水可以晒x千克盐;然后由于450千克的海水晒成15千克盐与120吨海水可以晒x千克盐之间是相等的关系,故就可以列出方程:■=■,最终解得x的结果为4000千克,即120吨海水可以晒4000千克盐。 

第10篇

一、全面盘点,逐一列举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这里“知己”,即学生的“学情”。而“知彼”,是指学生要攻克的对象,即学生要达到的目标,简言之,学生要掌握的数学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如果将学生学习比作打仗,学生就是战将,教师就是参谋长,数学知识就是学生要攻克的对象(敌人)。作为参谋长的老师,要做很多工作。其中,详细了解全部“敌情”(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是参谋长必做功课。

第一,心中有目标。教师必须全面知晓《数学课程标准》给小学生制订的六年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第二,手中有“123”。即老师准备好:“1”套教材(一到六年级12册);“2”册(可以多选几册)不同版本的正版配套练习册(如配套的《补充习题》等);“3”套《综合测试》或近年本市县的《六年级数学毕业试卷》等。

第三,“盘点”和“列举”。根据小学数学教学总目标,以教材、练习册、综合测试等原始资料为基础,全面盘点和列举小学学段,所有数学知识点。1.可以一一列举出;2.理清知识间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3.将具体的题目进行一一归类,去掉重复题目;4.同一知识的不同表达形式要保留。

第四,了解“学情”,精简“列举”。在总复习前,可以对全班学生进行几次简单的单项(或全面的)测试,了解每个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掌握得好的内容可从原来“列举”中删除,或减少分量;学生掌握不好的,可以增加分量。教师要做到:不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清轻重、缓急、主次、难易。为后面的总复习,做到心中有数。

二、系统梳理,重组板块

如果我们把教学比作种庄稼,那么六年级的数学总复习就可以比作是收获。总复习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学生的“粮”归“仓”,“草”归“垛”。

1.现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将小学数学内容分成:数与代数(数的认识、常见的量、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等)、图形与几何(图形认识测量、图形运动、图形与位置等)、统计与可能性(统计、可能性等)。优点是:简洁,便于师生把握与区分,容易形成知识块,但不利于知识间的融合。

2.按传统的数学分:概念,法则、定律、计算,文字题,操作,应用题等。优点是,逻辑性强,便于知识间区分与沟通。

3.按考试的题型分: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操作题、解决问题等。优点是:综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应试能力。

三、精巧设计,优化建构

根据本班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真制订总复习计划,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案。在总复习中,一般情况,一节复习课后,要有一节到二节,甚至更多的练习课。在总复习的练习课中,我们应当重视题组练习的模式。

1.利用题组可以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促进知识理解。

如组织“分数意义”练习时可以用下列题组:

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1)(一个物体)/(2)(一个计量单位)/(3)(一个图形)/(4)(一些物体)/(5)(数轴)/……

2.利用题组再次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能力发展。

例如,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问题放在一起进行题组练习。(1)只使用一种可以解决的;(2)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策略才可以解决的。

3.利用题组进一步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网络。

例如,倍、比、分数题组练习,可以贯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1)学校有电脑200台,电脑台数是录音机的8倍,学校录音机有多少台?

(2)学校有电脑200台,电脑台数与录音机的比8:1,学校有录音机多少台?

(3)学校有电脑200台,录音机台数是电脑的1/8,学校有录音机多少台?

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让学生感悟出“倍、比、分数”本质区别与联系。而解决其中一类问题时,都可以用其他两类的思路解决。

四、体验过程,强化活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复习课也不例外。我们的数学活动,应当有目的地通过组织学生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分享成果,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1.多解性的。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活动,共享各种思维成果。如,一题多解等。

2.易错性的。引导学生讨论、辨析活动,使学生区分真伪。如,易混易的概念等。

3.技能性的。组织学生适当练习,让学生掌握技能和技巧。如,简便运算等。

4.操作性的。指导学生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的、具体的、丰富的数学经验。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由来,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由来(体会:摆、数、算,从而悟出它们面积或体积的计算方法)。

5.合作性的。引导学生合作完成,从而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例如,土地测量等。

第11篇

一、成立学科教研组,同抓共管:

1、语文组:

组长:    联系行政领导:

成员:

2、数学组:

组长: 副组长: 联系行政领导:

成员:

3、综合组:(含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生命生态安全、信息技术)

组长:   联系行政领导:

成员:      

4、艺体组:(含体育、音乐、美术、卫生)

组长:  联系行政领导:

成员: 

二、教研主题(思路):

聚焦常态课堂教学  关注学生学习行为

夯实学科基础知识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继续实施“青蓝工程”:

近几年来,我校不断补充了许多新教师,教师年龄结构呈现两极分化,同时成长较快的教师又陆续调离。为了新教师的迅速成长,拟开展“青蓝工程”互帮、互助、互学。在不断深化课堂革命和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大背景下,提倡在日常教学中一起修改导学案,由“师傅”提出建议,“徒弟”完成电子文档的编辑和上传。师傅要坚持推门听课,多帮助青年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学校培养一批强大的后继人才。徒弟要自觉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迅速成熟起来。在教研中师傅负责导课、评课,徒弟负责上课、说课,由学科组长考核和收集资料,整理组档。

师傅

徒弟

所在年级

任教学科

互帮互学情况

语文

语文

数学

语文

英语

数学

数学

数学

导学案二备任务,语文由万云平负责安排实施,数学由王金科、彭金玉负责安排实施。

四、具体措施

    课改,从备课改起:

教学研究应常规化、常态化,各年级组各学科坚持集体备课就是最好的教研。研究的内容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我们应将教材处理、学案设计、练习设计、作业批改与评讲、培优转困等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作针对性研究,达到优化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全县导学案使用大背景下,要将集体备课变成教学、教研常规。完成集体备课记录,将作为“六认真”工作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

听课、上课共促成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主动听课是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的有效方法。每人每月相互听课(同年级同科)应不少于4节,主要记录教学策略和教学建议,其他内容可以少记或略记。听课后应进行适当的交流、总结,提出中肯的建议,没有教学建议的听课视为无效听课。听课一节记灵活学时1学时。

优质课和教学展示活动由教导处统一安排,详见学校教研工作行事历。在各种展示活动中,老师们应自觉录制《课堂教学实录》,积极上传一师一优课。主动了解每年教学资源网站上传课例要求,围绕网站规定课例有选择地进行课例研讨、磨课和赛课活动。其他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安排并收集整理资料存档。教研组长收集的主讲教师授课资料、参加人员签到册、听课教师发言材料(必须设立中心发言人)、评课议课记录等,交教导处后,为小组成员登记灵活学时。

五、积极参加继教培训与公需科目学习,撰写教研论文,完成每年不少于43学时的继教规范学时要求。 

六、继续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撰写小微课题,主动申报校级课题,条件成熟的上升为校级课题,学校推荐到县教研室,一经认定,给予奖励。

七、原则上数学组活动时间为每周二下午、语文组活动时间为每周三下午、综合、艺体组活动时间为每周四下午。                         

第12篇

教学工作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一学期来,全体教师继续发扬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勤奋耕耘,立足于三尺讲台,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圆满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

(一)推门听课,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教师的合理使用打好基础。今年十月份,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学校副职的分管工作也作了调整,我由原来的教研、后勤工作变为小学教学,这就需要调整工作思路,全面了解小学部的教学情况,详细了解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水平,合理安排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扬长避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推门听课是了解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好方法,也最能反映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推门听课使我掌握了小学部的教学情况,对小学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小学教师的劳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是自身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按照计划,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完了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的课,共计34节。通过听课,我认为,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是过硬的,绝大部分教师能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前精心备课,课堂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和谐民主,教师精神饱满,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效果良好。在听课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个别教师课前准备不够,课堂上慌乱,教学环节衔接不好,过渡不自然;个别教师基本功不过关,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板书设计不合理、普通话不标准、粉笔字不规范等。不怕有问题,就怕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听完每一节课,我都把听课意见当面反馈给任课教师,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或者写出简要的评课材料发给校长,第二天就出现在校长的博客中,任课教师就能看到。通过大面积推门听课,与教师广泛交流,切磋教法学法,共同提高,互利双赢。

(二)加强教学检查,规范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工作发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是备课,“课中”是上课,“课后”是作业,教学检查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通过推门听课检查上课情况,通过检查教案和作业掌握教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后作业处理情况。在教案和作业检查上,我们继续坚持“月检查”制度,每月由教导处牵头对教案和作业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作为教师年终考核和绩效工资考核的依据。教案检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安排;二是教案备写的环节是否齐全,以《Xx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中规定的教案书写环节为准,同时,特别要求教师在教案中要突出“学情”分析这一环节,这个环节在以前的备课中经常被忽视,是一个薄弱环节;三是教学反思和单元后记的书写质量,要求教师要养成书写课后反思的良好习惯,要善于思考和总结,要及时记录课堂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只有认真的反思总结,才能形成有效的“二次备课”;四是教案书写的整齐情况,要求用规范字书写工整的教案。对作业的检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按照《Xx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要求,检查批阅符号是否规范;二是根据《Xx区中小学义务教育段各科作业设置及批阅要求》,检查作业批阅的次数;三是检查作业中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四是检查教师书写的作业评语,要求教师养成作业中加注评语的良好习惯,同时,在评语书写中,要经常书写激励性评语对学生进行鼓励;五是检查作业的书写情况,要求教师要督促学生写规范字,作业要工整。

为了督促教师更好的搞好教学工作,在常规检查的同时,对某些年级或学科的教案和作业进行抽查。十月份和十一月份,分别抽查了六年级和三年级的教案和作业。常规检查的量比较大,有些问题不易发现;抽查的量相对要小一些,检查的更细致一些,有时还可以“解剖麻雀”,进行案例分析。抽查一般具有针对性,是对常规检查的有效补充,二者要有机结合。

十一月份,由教导处牵头、各部门配合,搞了一次教案和作业展评。展评的目的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平时的检查中,有些老师往往对教导处的检查结果不认同,有些老师总以为自己的教案写的最好,通过展评,让老师们自己去看,自己去比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评价教案,这比平时提要求更有效。有些学生的作业一直写不好,“乱”字当头,老师想了各种办法,收效甚微。通过作业展评,让学生自己去看,“为什么别人的作业那么整齐?”这比老师平时喋喋不休的说教更有效。

(三)在八月二十七日和十一月二十四日召开了两次六年级教学工作专题会议,探讨六年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班是学校的窗口,毕业班的教学成绩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源和声誉。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为毕业班选配得力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评先选优和职称晋升方面向毕业班教师倾斜,对毕业班的各项工作优先支持。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把毕业班教学工作列为一个专项工作进行督察。每学期召开专题教学分析会和学生家长会。通过以上措施,调动了毕业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最终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六年级教学分析会上,经过大家认真的探讨分析,一致认为,本届六年级有三个优势和三个劣势。三个优势是:(1)任课教师是历年来配备最强的,语数外三科的骨干教师担任教学;(2)学生基础较好;(3)和上届相比,学困生比例下降。三个劣势:(1)学生两极分化,中间生数量偏少;(2)周边农村学生较多,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不够;(3)英语教学压力大,竞争激烈。我们的工作思路是:抓两头带中间,以点带面;进行家访,寻求家长的支持,不放弃一个学困生。要求六年级任课教师充分认识“三优三劣”,发挥优势,转化劣势,各学科互相配合,任课教师团结一心,工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平时的教学工作做细做实,争取明年取得优异成绩。

(四)按照《Xx区小学教学措施11条(试行)》的要求,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对课程计划所规定开设的各门课程,尤其是地方与学校课程,如劳动课和写字课安排在课表上,还有具体的老师负责上。其它课程如音、体、美、计等,都能按照要求开足开齐。期中考试后,将40分钟和35分钟课调整到原来的45分钟课,每天由七节课变为原来的六节课。在教师的任课安排上,根据所学专业和爱好特长安排授课,做到人尽其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一个人尽量带平行班,避免一人多课头。

二、充分发挥教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以研促教,以教带研,以各种教学活动为载体,把教研渗透到教学中,克服“为教研而教研”的片面做法,树立教研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全面开展教研工作。

(一)以各种公开课为载体,开展说课、听课和评课活动。上课教师课前写出说课材料,在教研组内说课;课后由一人担任主评,在教研组内评课,主评人要写出评课材料;学校要求教师之间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开展了听课活动,教师每学期听课16节以上,主任30节以上,校长40节以上。

(二)组织教师继续学习《Xx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试行)》、《Xx区小学教学措施11条(试行)》等教学要求。学习方式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集中学习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由组长组织。通过对这些教学要求的不断学习,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全面推行集体备课。今年下半年,小学语文、数学两科全部进行集体备课,教案由教研室统一审签。为了提高集体备课教案的书写质量,在十一月份,搞了一次集体备课教案的展评。

(四)成立年级组,任命了年级组长协调年级内的各项事务。年级组成立后,调整了办公室,为同年级教师的交流提供了方便。年级组和教研组同时运行,互相补充,发挥各自的优势,使教研工作出现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五)“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开展校级交流。根据我校《校级交流活动实施方案》,本学期开展了两次校级交流活动。

十月份,我校教师9人到Xx中参观交流学习。十一月份,Xx中教师11人到我校参观交流学习。校级交流的方式为听课、参观、查阅档案资料等。

(六)为了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建立了学校管理人员联系教研组制度。学校管理人员根据自己所教学科,每人联系一个教研组,主管教学的校长联系2个教研组,督促教研组的日常教研活动,帮助教研组长开展好每周的教研活动,对自己联系的教研组的教研工作进行全面的指导、督促和检查。

(七)结合我校开展的《Xx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工作,在全校开展“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活动。在小学生中开展这项活动意义十分重大。长期以来,有一部分学生作业书写乱,说脏话,行为不文明,在这次活动中,全校师生广泛参与,自查自纠,自我教育,有力促进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学习和运用。

上学期“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以学习理论为主,本学期进入推广运用阶段,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全面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授课。到本学期末,所有教师会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授课,主要学科的教师能较好的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一)为了有效推进这项工作,在十月份,组织了“三疑三探”组内训练课。上课教师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授课,其他教师也能够积极听课,学习观摩研讨,把学习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二)“三疑三探”训练课结束后,举行“三疑三探”教案展评。根据“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几个环节,“三疑三探”教案与以前的教案有所不同,如何编写“三疑三探”教案?上学期发放了《“三疑三探”优秀教学设计》让老师们学习。通过展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书写质量。

四、不断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推行无纸化办公,运用网络进行管理,提高了办公效率和管理效能。

本学期学校工作的一大亮点是网络化管理和五纸化办公。在校长的带领下,我校网络化管理的模式已经形成,学校管理人员都学会了网络化管理的基本方法,全体教职工已适应和认同了这种高效便捷的管理模式,学习提高计算机技术和运用网络已成为自觉行为。

五、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规范办学行为,强化服务意识。

(一)在学习调研阶段,主要抓了学习讨论和调研走访两项工作。学习的主要内容有:《Xx区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魏矿学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科学发展典型事例》,Xx市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的《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基本知识问答》等。在学习的过程中,撰写了1.2万字的学习笔记和两篇心得体会。

为了解决突出问题,在小学部进行调研走访。调研的主要问题是班主任绩效考核,通过走访班主任和召开班主任专题会,掌握了班主任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写出了《学习科学发展观,探索班主任考核工作的理想模式》的调研报告。

(二)在分析检查阶段,参加了学校党支部组织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学风、教风、校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系统地进行梳理,实事求是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明确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形成个人自查报告。

(三)在整改落实阶段,一是学习《魏矿学校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方案》,从总体上把握学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二是对照个人自查报告制定个人整改落实方案,解决个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六、家长学校开办情况。

(一)授课时间:星期六早上8:00—12:00。8:00—9:30第一次,9:30—11:00第二次,举办两次,每次约一小时。

(二)每次授课安排一个年级的家长,次序为一年级九年级。

(三)授课内容:

1.一年级至三年级:《看电视越多儿童注意力越差》《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根”在家长》《握笔姿势》30分钟。四年级至六年级:《小习惯成就大未来》《习惯可以主宰人生》《好习惯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30分钟。七年级至九年级:《青春期孩子的六大需求》30分钟。Xx讲授

2.每次授课结束后,播放专家讲座:Xx《赏识教育》实况录像,45分钟。

(四)Xx:负责授课。Xx:点名组织,播放专家讲座。

(五)教研室统计家长听课人数,周一在网上公布。

七、存在的问题。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学习运用力度不够,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机械模仿上,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对“三讲三不讲”的原则把握不准,不能放手让学生去“探”,不自觉的走到“以讲为主”的老路上去。

(二)个别教师作业中还有错批现象,也有批阅符号不规范现象。

(三)集体备课的质量还要进一步提高。“议课”是集体备课的中心环节,是集体智慧的体现,要坚持做好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