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儿科学精品课程

儿科学精品课程

时间:2023-06-05 09:57: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儿科学精品课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儿科学精品课程

第1篇

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创建精品课程的关键

如果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精品课程建设是不可能实现其创建的初衷和目的的。精品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定期接受师资培训,学习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技能,而基于网络背景的慕课课程是师资培训的很好的途径,慕课不仅仅适合在校学生,也同样适合理论或临床的师资培训。

我们医院儿科教研室有近百年的教学历史,以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水平高在全校各大医学院中著称,高水平教学人才层出不穷,教学比赛和评优中屡获佳绩,多次被评为校级及院级先进教研室。儿科课程负责人为学术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师队伍各年龄层次均充足,教师人数达45人,主讲理论课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达到90%以上,教师基础知识扎实,医教研三方面成绩都非常优秀。因此这一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就是为创建精品课程打下最坚实的一步。

二、教学内容及目的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南针

我们要充分理解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内涵,借申报和建设精品课程的机会,组织并培训一批精兵强将,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其次要正确定位精品课程目的是什么,在本科教学的知识体系中起到什么作用,确定教授的内容以及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卫生保健及疾病防治的医学科学,儿科学的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儿童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各项措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养成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际工作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儿科学课程教学分三个阶段,即理论、见习和实习教学。根据教学对象不同,儿科学总学时数以及理论课、见习课和实习课学时数会有所不同。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儿科学课程理论学时为48学时,临床见习学时为2周,实习时间为5周。儿科精品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贯穿于本科教学从理论到实践的长达近三年的过程当中,作为一门必修课,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毕业学生的质量。

三、先进教学方法结合慕课是创建精品课程的重点

我们教研室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促进《儿科学》课程发展与完善,是提高其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儿科学》教学过程是由纯理论逐渐过渡到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完整的不同阶段的儿科教学的慕课课程都还不存在,只有少数相关课题章节内容有相应慕课课程出现,完全不适应儿科教学要求。因此利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慕课模式相结合,制作一套完整的教学慕課课程具有重大意义,符合精品课程建设的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的精神。

翻转课堂的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师生交流、解惑、讨论的场所。国内外不少研究高度评价在医学教育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慕课以强大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利用网络开展在线教学,绕开了课堂。而翻转课堂则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交流性,巧妙地利用了课堂,两者相结合,可以增加课堂的教学效果。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已经广泛在医学院校开展,而网络环境下的PBL实际就是慕课的延伸。慕课网络平台能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材料,并提供了个学习和交流平台,而且网络学习可跨越空间的限制,在共同学习过程中不同人不同区域文化可以得于交流,而教学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学校的教学范围,网络能汇聚教师们共同参与PBL,也有利于教学的交流。

但就目前医学教育模式来说,翻转课堂、PBL这些教学模式更适用于小团体教学,对于大课理论授课就开展模式来说在国内比较困难,而慕课对于和病人互动的实践教学例如标准化病人教学,就没办法应用网络完成。因此先进的教学模式结合慕课,可以利用其网络优势,作为全日制的教学的有力补充,而在小团体教学如见习、实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是精品课程质量的保障

精品课程首先要根据医学本科大纲要求进行设置,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我们通过从多方面了解教师及学生对《儿科学》精品课程的评价,如学生的毕业成绩,毕业后的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校、系、教研室教师之间及学校教学督导组的听课及教学观摩,学生对课程教师教学情况满意度问卷调查,及毕业生就业单位评价反馈体系等等,以评促改,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理论课程考核,应采取多种多样的考试形式,如笔试、口试、作业、课堂讨论、开卷考试等,而对于实践课程,利用标准化病人,客观评价学生的问诊及查体方面的技能,通过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及时反馈和促进学生发现个人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一流的教学中心和网站是创建精品课程的基础

目前信息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建立结合慕课的精品课程其中的理论授课部分,实际上就是建立儿科网络课程。除了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还需要构建一流的教学培训中心和网站等硬件设施,教学网站是一个网络平台以供教学活动的开展,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网络管理人员也在平时也在教学活动启动监督,评价,提醒,批评功能。授课的PPT等教学工具也需要高质量的设计和优化,视频拍摄的技术和场地条件、规模要求也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完成必需的教学视频。因此高质量高容量高速流畅的网络平台和高质量后台软件技术的是创建精品课程的基础。

第2篇

1.增强教学意识,改善教学软、硬件条件

长期以来,临床教学医院多以医疗工作为中心,教学工作处于次要地位;临床医生的教学中心地位未能确定,教学意识淡薄,教学工作不积极;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条件有待改善。在迎评工作中,医院各部门为教学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临床教学中心地位得到确立,临床教师教学积极性明显提高。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崇教厚德、为人师表”的教育活动,倡导临床教师树立“当名医、做名师”的崇高理想,通过开展教育理论,外语,网络技术培训,举办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优秀教案评选,教学观摩等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各级临床医师承担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临床带教任务,编写相应内容的教案和临床教学课件,包括大课,进展讲座,临床病例分析,专题讲座,外科基本操作示范以及手术示范等。针对不同班次的学生安排专职教师进行外科技能培训及临床知识授课。近3年,学院在教学设备添置及教学基础设施上共投入597万元,教学公寓改建投入110万元,图书购置160万元,新建6000m2的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及示范教室,建立了3所校级临床教学创新教育基地,各病区改建了病区教学示教室。各教研室配备了办公设备包括电脑,医疗模拟教具及模拟人等。在教师培训方面投入140万元,教学奖励补助128万元,极大的提高了教师队伍教学积极性。临床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的极大改善,标志着我院临床教学工作上了新台阶。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引进人才,培养和锻炼现有教师队伍教学水平。针对中青年教师队伍欠缺的情况,引进毕业的优秀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进入临床教学队伍,进行中青年教师的培训。临床理论大课的教师必须经过教研室的考核认定,获得助教或讲师资格,才能进行临床授课。学院开展各类教学研讨活动,组织专题教学竞赛和业务能力培训活动,开展教学擂台赛,选拔锻炼优秀中青年教师。营造教学氛围,强化教学观念。坚持教授、副教授上台授课,使经验丰富的,教学效果好的高年资教师活跃在教学一线,推广经验,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教学技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不同层次的实习或见习学生,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师带教,并定期考核。培养了团结稳定的学术和教学团队,为临床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规范临床教学管理、完善教学档案建设

针对本科教学评估和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办学指导思想、定位目标,加强教学组织机构建设,健全和完善了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和教学管理措施,重新修订和改革教学管理条例。学院各职能部门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保障教学工作为基本,以服务教学为前提,各项工作向教学工作倾斜。制定了《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实施办法》等管理措施,并把服务教学是否及时到位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以院长书记作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联合教务处、各教研室、教学督导组、各科室负责人、教学秘书等各级人员组成了完善的责任制度和质量监督体系。制定了临床教学管理办法,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教学工作规程,评选优秀教师及教学奖办法,学生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授课教师制,新教师试讲制,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教学职称评审1票否决制等各项教学制度,使临床教学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各类教学资料是评价教学工作,反映教学效果的依据,也是评估专家重点检查项目,尤其是作为教学质量评估的学生考试成绩及教学档案。为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迎接评估,各临床科室配备了专职教学秘书,负责临床大课及实习带教所有教学档案的归类整理。包括教学工作计划,不同层次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计划;教学课时,教学内容,临床技能操作培训内容,学时及授课教师排班,出科考试及试卷,病例讨论分析纪录,教学查房记录,中期考核成绩等。上述教学资料形成科室教学档案,存档保留。各教研室教学秘书除整理学校和学院的各项教学文件外,还负责分类整理各科室教学档案,形成本教研室教学资料:主要包括行政方面的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工作计划,总结,教学会议纪录,教学工作年度总结,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总结等;教学计划方面的教研室活动记录,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原始材料,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课程表,自编教材及课件等;命题考试方面的期中及期末考试试题,评分标准,试卷及分析报告等;并将历年学生考试试卷和成绩,授课教师的教学课件等认真保管、存档。教务处则负责教学管理档案的整理,如毕业生实习资料,试验教学资料,毕业论文,学生学籍登记卡,奖惩情况,考试成绩登记表及成绩汇总表,教师工作及业务考核,进修,教学研究课题及教学奖项,教学情况等内容。教学档案规范有序的整理和完善,推动了教学管理和评估体系建设,规范了教学行为,实施教学全过程监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4.以精品课程为导,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

以我院已经建设省级精品课程《儿科学》和校级精品课程《外科学》,《妇产科学》,《内科学》为先导,确定了“以网络课程建设为基础,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的建设方针,大力推动各学科精品课程建设。开展了“以症状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开展了全程见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落实了床边带教方案。实行内、外科学联讲教学,整合教学内容,提高了讲习比,提高教学效果。内外科教学积极开展PBLA教学法,在基于问题探索式学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及多媒体教学,并编写了各专科双语教学教材。根据临床教学特点,汇集各学科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要求授课教师对卫生部本科教材进行深加工和再研究,先后重新编制了《见习指导》、《实习手册》、《临床医师实习手册》、《外科基本技能操作手册》、《临床医学教材》、《临床医学进展》等6部自编教材,使学生在学习临床基本知识的同时,对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及研究方向有了进一步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医学探索热情。充分发挥我院科研优势,利用各学科科研成果和学术优势,主编临床教材10部,参编教材28部,积极促进教学改革。学校及学院设立了教学基金,鼓励中青年教师申请教学基金及发表教学论文,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理论探索、课程建设及临床技能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激发教学热情,提高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尤其我院的双语教学及查房示范课件得到了校内外专家的肯定和好评。近3年先后获卫生部科教司电教媒体课题7项,省151课程项目2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6项,并获得国家级电教成果奖5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取得的积极成果,极大的促进了临床教学热情,提高了临床教学水平。

5.强化“三基”知识,突出技能操作训练

第3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9(a)-122-01

病理学是以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为学习基础的学科,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十分重要的诊断依据的一门学科。

病理学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即包括学生已经学习的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也包括学生尚未学习的临床知识。所讲授的内容也非常散,包括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等,所要求掌握的疾病也非常多。因此,要讲好病理学这门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为病理学教学服务就更为重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师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使临床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1]。本文就多媒体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1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1.1 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可通过图文并茂、活泼逼真的动画形象,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枯燥的医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有利于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所要讲授的抽象内容也较多,因此,采用多媒体技术可将这些内容附于彩色图片,使其形象化,直观化,使学生更易理解,也更有利于记忆。

1.3 有利于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病理学的课时进行了压缩,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病理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对所有高校病理学教师的挑战。多媒体辅助教学可解决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多媒体辅助教学可节约教师大量的板书和擦黑板的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而且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可降低教学难度,可节省教师大量的解释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1.4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学生可以到本校的病理学精品课程网站下载多媒体课件,课后进行复习,加深对病理学的理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此外,也可避免学生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做笔记,从而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听教师讲授和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 存在问题和对策

2.1 内容和文字过多

有些课件将内容和文字过多地添加到计算机上,结果使学生既不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也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阅读完课件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没有耐心看下去。有些教师由于对讲授内容理解不透,而在课堂上对着课件读,使学生听的枯燥无味,对学习没有兴趣。因此,切勿将无关紧要的内容仅为了教师的方便而将其放到课件中。

2.2 未能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声、光、电等多种信号刺激,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不顾课程内容的需要,盲目增加与课堂讲授无关的内容,结果会适得其反。有些教师喜欢在课件的下脚插一些和课堂内容无关的小动画,本想活跃一下课堂气氛,结果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有些教师在课件的更换过程中,频繁使用音乐效果,导致学生惊诧、轰动,短时间内扰乱课堂的秩序。

2.3 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方式

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不要完全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特别是板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另外,教师如果强调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时,也可以考虑将这个词板书出来,这种手段也可很好地加深学生的印象。总之,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可以互相补充,充分利用好这两种教学方式可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当然,要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还在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多媒体技术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要充分利用好此技术,并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第4篇

依照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和未来医生必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我们打破传统“三段式”的教学模式,以器官系统为主导重组课程内容,以知识点整合教学内容,以新进展更新教学内容,以临床问题带动医学专业知识与人文社科、基础医学知识的衔接与渗透,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革创新。

1.1新课程体系的构成

以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为例,由核心课程(占所有课程课时的56%)、选修课程(占所有课程课时的20%)两大模块和临床实习(占所有课程课时的24%)组成。核心课程模块:第1~8学期开设,包括公共基础、人文社科、系统整合、技能、临床核心课程五大模块(表1)。要求学生掌握医学基本理论,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关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选修课程模块:共有72门课程供学生选修。选修课程安排在第1~8学期,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加强人文自然科学类的内容,包括社会科学、语言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类、专业选修(含基础与临床整合的选修课,新技术、新进展等等)。临床实习:通科实习48周安排在第9~10学期进行。二级学科定向培养安排在第11~14学期。

1.2系统整合模块的构建

以系统为基础,将传统解剖学、生理学等14门医学基础课程与相应临床课程整合为11大课程模块(图1)。整合后的模块教学,基础课程与基础课程、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临床课程与临床课程优化组合,交叉渗透,知识点更加系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模块教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线,教学的组织不再是各教研室。为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学院任命模块负责人,赋予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各模块成立教学组,由模块负责人精选相应学科教师组成。在模块负责人领导下,各模块教师编写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集体备课、听课,审核考试内容。同时,学院成立了新教学模式专家组,认真审核各模块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考试命题等,确保教学质量。为评估实施模块教学后,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的情况,我们对2002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分别实施了新旧两种教学模式教学的学生进行基础课程综合考试,考试学科覆盖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免疫学、药理学共6门课程,考试模式、试题难度相同,新旧教学模式考试。经统计学处理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模块教学不影响学生对单门学科知识的掌握。由于本次考试没有针对系统综合能力进行考评,因此未能反映出新模式的优势。

2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2.1以“问题导向学习”为切入口,全面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激发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借助“真实问题”,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积极、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让学生自己寻找和利用多种学习资源、探讨问题的答案,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了批判性和分析性的思维能力。我院1999年在病理学、微生物学课程中首先实施新教学模式,要求各模块有一定比例的学时数用于PBL教学,而且实施过程要稳步扎实,认真编写PBL教案。PBL具体做法是:学生7人~10人为一班,带教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统一要求,保证带教效果的一致性。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学生围绕案例查找资料,提出问题(第一次讨论);继续查找资料,第二次讨论;再查找资料,第三次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师是引导者、激励者、促进者和评估者。为确保PBL的实施效果,2000年以来,我们先后多次派教师赴香港大学观摩学习,邀请中国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的专家来院讲学及进行现场示范与交流;加大教学投入,保证充分的教学场地和设施,并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调动广大师生的教学积极性,使我院PBL教学得以顺利实施。此外在临床核心模块教学中,我们打破传统的大班授课以及先理论后见习的模式,采用以床边教学、PBL教学、小组讨论式为主的教学方式。理论课与实践课融合,学生2人~3人为一组每天上午跟着带教教师查房,诊治患者;下午上课,8名~10名学生一组进行PBL床边教学或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边当医生边当学生。以典型病例作为切入口,启发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充分结合起来,全面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对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深受学生的欢迎。

2.2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构建网上教学体系

新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此我们积极开发网络教学系统,构建网上教学体系。我院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加强教学资源(CAI课件、教学网站等)建设,教室、实验室及宿舍等全部实现网络化;多媒体课件、自测题库等全部教学内容上网;电子阅览室、CAI教室全天免费向学生开放,部分必修课内容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学。“新教学模式网站”、“临床基本技能网站”、“机能学网站”、“病理学网站”等教学资源丰富,界面友好,并全部对外开放。临床基本技能网站2002年开通以来,点击数已达40多万次,我院的“临床技能网站”最先出现在国际知名的搜索引擎Google、Baidu网站上,已经成为搜索的关键词。2005年,临床基本技能课程获选国家级精品课程。

3加强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系统整合模块中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同时,我们以临床方法课程为龙头,将临床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传统诊断学安排在第二、六学期,仅涉及内科体格检查、问诊等基本技能,并以大班授课为主。新设置的临床方法是一门全新的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性课程,涉及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急救医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等多学科的基本技能,安排在第五至六学期授课,授课形式灵活,理论教学、技能训练、临床见习有机结合。第二、三学期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训练;第四学期进行问诊与病历书写训练;第五学期学习临床基本操作,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等;第六学期进行外科技能操作(外科实验动物学)训练。通过5个学期的系统训练,教师手把手地教(一个教师指导3名~5名学生),理论和实践、基础与临床充分结合,学生基本技能显著提高。我们对2002级新旧教学模式的学生分别进行临床技能考核,旧模式学生平均分数为67.5分,新模式学生平均分数为85.0分,两者相差17.5分。进行过临床技能培训的我院1998级、1999级、2000级学生毕业后参加全国执业医生资格考试,成绩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为第15名、第12名和第4名,成绩逐步提高,初步显示出我院教学改革的成果。为配合临床方法课程的实施,我们于2002年在国内率先建设了设备一流、功能齐全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在国内第一个引进全自动多功能模拟人及一大批教学模型,应用了虚拟技术、模拟技术、标准化病人、网络技术等教学手段,成为医学生早期临床实践的重要基地之一。

4全面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

汕头大学医学院是国内第一批合并到综合大学的医学院,1987年以后医学院五年制医学生1年~2年,七年制医学生1年~3年学习、生活在综合大学校区。借助综合大学浓厚的人文环境优势,我们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氛围,设置“杰出医学生”科研基金,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开设系列新型综合课程———健康与社会、终身学习、沟通技能等,力求在多学科背景下使医学生养成跨学科的思维习惯,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并适应时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

4.1健康与社会课程

本课程涵盖了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学、公共卫生学、卫生政策学等众多学科的内容,将医学、社会、健康等诸多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多方面来认识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更加关爱患者;提高法律意识,保证安全可靠的医疗活动。为了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聘请了国内著名医学教育专家如王德炳、王一飞、文历阳教授等亲自为学生授课。社会实践也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我们设法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农村去体会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如参加社区医疗,参观电子污染现场、地方氟病现场等。此外,所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与假期已参加了至少一轮的宁养义工服务和医疗扶贫体验活动(这两个项目都由李嘉诚基金会资助,宁养计划是为贫困晚期癌症患者送医送药,使之减轻临终前痛苦并体会到人间关爱;医疗扶贫是赴省内外贫困地区实施医疗救助行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目睹了贫困地区缺少医疗药物的现状,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了他们的高尚医德,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不少学生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将来要为解除老百姓的疾苦贡献一份力量。此外,在学习中,还以“医患关系”、“生殖伦理”等为主题开展辩论赛,活跃学习气氛,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程内容、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5篇

关键词: 比喻法 《普通化学》 教学法应用

《普通化学》是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也是一门承前启后的重要化学理论基础课。作为非化学专业本科生的第一门化学课程,其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化学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化学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是《普通化学》中有大量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还包含了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的很多知识。如果教师总是用一种方式讲解,很快就会使学生的大脑进入低迷状态,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相反,如果教师在讲授知识点的时候采用比喻的方式,就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普通化学》变得具体,浅显易懂,幽默的语言也能起到有效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变微观为宏观,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下面笔者从《普通化学》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介绍一些运用比喻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普通化学》知识,达到优良教学效果的实例。

一、比喻法在《普通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在《普通化学》的理论教学中,有大量比较深奥、抽象、难懂的基本概念或者基本理论,还有非常抽象的微观世界的理论,这些概念或者理论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纯粹讲概念或者理论,则学生很难理解,更别提掌握了。相反,如果教师把合适的比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就会使这些概念、理论由深奥变简单,由抽象变具体,由微观变宏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介绍几个在《普通化学》理论教学中运用比喻法并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实例。

1.讲解“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运用比喻

在化学热力学中,“焓”的绝对值无法得到,因此“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这个概念采取了相对定义的方法,即把最稳定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规定为零值,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 mol化合物或转变为其他形式的单质的反应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如果讲解这个定义的时候照本宣科,很多学生都难以理解相对定义这种方法,也就掌握不了“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这个概念了。相反,如果教师运用比喻,把“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比作某地的海拔高度,海拔高度就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这个高度差是把某地海平面的海拔规定为零点而得出来的。这样说明相对定义这种方法,就会使难懂的概念简单明了,加深学生记忆。

2.讲解“熵值的大小规律”时运用比喻

熵是代表系统混乱度高低的一个状态函数。“对于气态的多原子分子来说,原子数越多,物质的标准摩尔熵越大”,如果对这个知识点不加任何说明,那学生记忆就会不深刻。相反,如果在这里我们运用比喻,把多原子分子中的每个原子比喻成教室里的学生,学生越多,教室里的混乱程度就越大,也就代表熵值越高。这个比喻方式同样适用于“同类物质,如卤素、直链烷烃等,分子的摩尔质量越大,标准摩尔熵越大”。这种显而易见的道理学生很容易理解体会,那么记忆就会很深刻。

3.讲解“速控步骤”时运用比喻

化学反应有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之分。复杂反应涉及了“速控步骤”,即构成复杂反应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基元反应中速率最慢的那个基元反应决定整个复杂反应速率的快慢,这一步基元反应称为速率控制步骤,简称“速控步”。单纯地讲这类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理论,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候教师可引入大学生都熟悉的“木桶理论”作比喻。“木桶理论”讲的是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或全部木板长度的平均值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通过比喻的运用,加深了学生对“速控步”决定整个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1]。

4.讲解“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的原理”时运用比喻

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改变了反应历程,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这个原理比较枯燥、抽象,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教师可以把化学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比喻成A和B两地,把反应的活化能比喻成A、B两地间的大山,把反应历程比喻成A地到B地的路线。催化剂加入前,从A地到B地需要翻越一座高高的大山,爬到山头累得气喘吁吁,要坐下歇会再继续赶路,因此耗时很长;催化剂加入后,从A地到B地,不再需要爬那座高高的山了,我们可以重新选择一条路线,只需要翻越两个小小的山头就可以了,山头很矮,很轻松地就翻越过去了,因此耗时很短。如果能再画个简图辅以说明,这个比喻就会使这个枯燥、抽象的原理立刻变得生动、具体起来,学生很容易就记住,并且不易忘。

5.讲解“有效碰撞和无效碰撞”时运用比喻

化学反应的碰撞理论认为:反应物分子要发生化学反应就必须相互碰撞,但在成千上万次碰撞中,大多数碰撞并不能引起化学反应,仅有其中一部分碰撞能发生反应。能导致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为有效碰撞,反之则称为无效碰撞。分子的碰撞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们只能依靠想象,这时如果引入恰当的比喻就会事半功倍。教师可以把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比喻成投篮,位置合适、力度适当、投篮技术高,那么篮球就会进入篮筐,这就相当于“有效碰撞”。相反,如果位置站得不合适,用力过大或过小,那么篮球可能在篮筐沿上转一圈就出来了,这就相当于“无效碰撞”。我们也可以用小车相撞形容有效碰撞和无效碰撞,撞狠了,小车就七零八落了,这就好比有效碰撞,撞轻了就没太大影响,这就好比是无效碰撞[2]。

二、比喻法在《普通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普通化学》的实验教学往往是大学生的第一门化学实验课程,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到实验过程中,一直到最后离开实验室的各个方面讲解实验室的各项规则、安全知识及实验要求等。单纯讲各项琐碎的规则及要求学生很难印入脑海,这时教师可以把进入实验室开始做实验比喻成进入厨房开始一顿美味佳肴的烹制。学生进入实验室前,一定要先预习实验,这就好比我们进入厨房做饭前要先去集市上买菜买米等原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进入实验室开始实验了,学生要选择用什么实验仪器或者器皿,例如加热时选择电热套还是酒精灯,这就好比做饭时我们需要根据做的什么饭选择用煤气灶还是微波炉、电烤箱一样;实验过程中涉及的试剂往往有加入的先后顺序,这就好比我们炒菜时油盐酱醋有个加入的先后顺序一样,加的顺序恰当了,那么做出来的菜才会色香味俱全;很多实验对反应时间或者加热时间等有要求,这就好比我们炒菜时要掌握火候一样,时间长了,菜就糊了,时间短了,菜还没熟;实验结束了,学生要把试验器皿清洗干净,试验台整洁有序,断水断电才能离开实验室,这就好比享用完美食,还需要把锅碗瓢盆洗刷干净,厨房整理整洁一样。这一系列比喻的运用,相信学生会非常深刻地掌握住进行化学实验的一整套完整的程序。

三、结语

比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普通化学》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活跃课堂气氛;可以化复杂为简单,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想象力;可以化微观为宏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但是教师要想在课堂中信手拈来的运用比喻,充分发挥比喻的作用,还需要做到以下方面:首先要充分备课,深刻理解教学大纲和授课内容,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喻体更好地说明本体的性质或特点;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远离低俗语言,以使所选喻体更具新颖性和审美性;最后要热爱生活,用心感悟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样才会积累学生常见的、容易理解的教学素材[3]。

参考文献:

[1]杨光瑞,王海荣.浅谈“比喻"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3(8):68.

[2]刘宇.巧用比喻提升化学教学成效[J].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4(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