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摊经济市场规模分析

地摊经济市场规模分析

时间:2023-06-05 09:57: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摊经济市场规模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摊经济市场规模分析

第1篇

    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专业市场;经济增长;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B

    一、引言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服务网点,支持大型超市与农村合作组织对接,改造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支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作为中国所特有的商业业态,专业市场处于流通环节的承上(生产)启下(消费)的地位,具有引导市场、决定生产、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对我国流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达到3 407个,实现成交额46 223亿元,比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235亿元增长了196倍。专业市场类型已由当初的农产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为主的单一类型演变为如今的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市场,食品、饮料及烟酒市场,纺织、服装及鞋帽市场,日用品及文化用品市场等,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反映地区经济活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中国商品市场发展战略研究学会张旭在总结义乌小商品市场的32年发展历程时,形象地把专业市场概括为摆地摊的第一代到如今以电子商务为主的第八代。

    国内学者关于专业市场与社会生活与城市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尤其实证型的研究更少。其中黄明东(1998)认为专业市场的兴起推动了农村经济和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并引起农村经济结构和微观基础及城乡格局的实质性变化。石忆邵(2005)通过年鉴数据分析分别得到商品交易市场密度、市场规模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74,0833。刘天祥(2007)通过对专业市场交易额和GDP的一元回归计算得出,专业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4944,即全国专业市场交易额每增长1个单元,GDP就增长04944单元,他指出专业市场的建设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具有促进作用,并认为专业市场在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张旭亮(2009)通过对我国专业市场密度、强度和数量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系,以及对市域层面有典型代表性的专业市场与城市经济作用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专业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但相关,而且呈现出与城市群空间上的耦合性。

    现有的对专业市场与经济增长研究的实证模型较为简单,选取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或者是截面数据单纯地验证专业市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忽视了其它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的结果不能从整体上反映实际经济状况。为了克服这类局限性,克服时间序列分析受多重共线性的困扰,本文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完整地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与专业市场发展的关系,反映专业市场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时序影响,反映不同地区间专业市场发展的经济作用。面板数据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并更好地识别和度量单纯数据所不能发现的影响因素[1],并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实证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专业市场发展的理论分析

    商品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现代流通业具有引导市场、决定生产、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先导性产业。社会新形势下,消费、投资和出口已然成为经济增长的三大主要驱动力,而作为流通的重要载体,专业市场不仅能够带动消费增长,还具有促进投资的作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从分工理论角度看,专业市场能够集聚分散的需求,这种集聚的需求意味着市场容量的扩大,而市场容量的扩大是提高交易效率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当市场容量增大时,意味着交易对象扩大,交易成功率必然上升;另一方面,市场容量扩大意味着可选择集合的扩大,从而交易风险就会降低;同时,市场容量扩大有利于信息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这也促成了交易效率提高[2]。交易效率的提高或者交易成本的下降,是促进分工演进的关键因素。按照新兴古典  经济学的理论,市场自利行为交互作用形成的最重要的两难冲突,是分工经济与交易费用的矛盾。当交易效率低时,分工的好处被分工造成的大量交易次数之间的费用抵消,人们就会放弃分工而选择自给自足;而当交易效率高时,分工的好处就大于交易费用,从而促进分工的发展[3]。斯密—杨格定理表明,市场规模扩大与专业化的深化的之间是一种良

    性循环机制,专业市场通过实现交易效率的递进,促使分工深化,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从双边市场理论的角度看,专业市场是促进商品交易的平台,商户(专业市场内部商品提供方)与客户(专业市场内商品的终端购买方)都通过这个同一平台进行交易,运营商与处于后台的服务商同时为前台这两个不同的群体提供相关的商贸服务等平台式服务,一边商户在专业市场中进行交易所获得的收益或效用会随着另一边客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大。显然,成熟的专业市场具有明显的双边市场特征:以专业市场交易为平台,两端分别为商户和客户。这种平台可能由地方政府或集体以土地投入发起,也有由一批投资人共同兴建,也有商业地产开发形式等,由投资商、运营商经营与管理。专业市场是区域性的商贸物流枢纽,能凝聚并维持足够数量的商户与制造商并实现相当的交易量,从而吸引客户的进入。市场容量的扩大使专业市场得以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集约化为客户提供服务而吸引大量制造商在此提供商品并吸引商户入驻,这又因更多的选择、更低的价格、更好的质量吸引客户到达。交易空间的扩大,交易效率的提高和交易成本的下降吸引双边市场聚集,专业市场完成了由传统交易场所向交易平台的转化。随着客户要求的提高,需要提供定制化的商品,制造商将提升其商品品牌从而推动专业市场平台的进一步提升。尤其是信息网络和物流网络的发展,专业市场对交易双方提供的服务领域已经从传统的商品交易环节延伸到物流配送、信息服务、中介组织、资金服务等各个环节,平台通过提供一体化的商贸服务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服务业的进步。凭借无可比拟的技术和服务优势,一个平台式的专业市场可以面向多条供应链提供服务,成为多供应链上的一个集成节点,从而演变为复杂的多边市场形态。   增长极理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专业市场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可以起到增长极的作用。专业市场的发展,能促进区域内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吸引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此聚集,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新的产业链,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另外,完善的专[ uuubuy.com]业市场体系,可以及时、有效地反映市场供求动态,更有效率的实现产品销售,促进生产紧跟市场需求,更快地了解供求等信息,开发适销的新产品,使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大大增强区域的经济活力。所以专业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带动地区的贸易流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还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能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繁荣,甚至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增长与专业市场发展的状况

    专业市场成交额是所有专业市场摊位商品交易总额,是专业市场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图1、图2分别展示了我国2000年以来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专业市场成交额和地区GDP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专业市场的成交额较高,占了专业市场总成交额的803%,如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这些地区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央的发展政策一直向沿海的东部城市倾斜,加速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专业市场的快速增长;相反西部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经济比较薄弱,人民的消费能力相对薄弱,专业市场发展较为缓慢,故其专业市场成交额呈现明显的差距。

    图1专业市场成交额(2000—2009年)图2三大经济地区GDP(2000—2009年)

    图3为2001—2009年各地区经济和专业市场成交额的增长率。从图中不难发现,各个地区的专业市场成交额和GDP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由于《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对专业市场统计始于2000年,统计数据不全面,故2001年呈现100%以上的增长率),三大地区的GDP增长较为平稳,平均增长速率分别为148%、139%、154%;而各地区专业市场成交额的增长却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2001年各地区的增长率均超过100%,推测是由于专业市场经过长期的前期投入后获得了巨大的收益,随着时间的推移,边际效益呈现递减趋势。东、中部地区发展相比较西部地区发展比较稳定,西部地区专业市场由于基数低,增长速度尤快,在2004年后已经超越了东、中部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在西部专业市场发展势头最猛的2008年,其GDP增长率以161超过了东部地    区的106%,某种意义上可以解释为专业市场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经济的增长。图4为东、中、西部及三个地区总的专业市场成交额与GDP从2000—2009年的散点图,反映了10年内两者发展的对应关系。从图中发现中、西部地区两者之间的发展趋势相似,东部地区发展匹配度则高于另外两地区,这些都表明无论是总体上还是各大地区专业市场的

    发展和规模扩张与地区经济发展是相匹配的,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图3各地区GDP与专业市场(SM)成交额增长率

    (2001—2009年)图4 专业市场(SM)成交额与GDP散点图

    (2000—2009年)三、模型与数据选取

第2篇

关键词:快递终端整合;快递封套广告;快递新模式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内快递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2013年,中国快递企业累计完成业务量92亿件,市场规模升至世界第二位,全国日均快件处理量超过3000万件。大学生作为网购的主力军,导致校园成了每天快递业最忙碌的地方。本文所讨论的高校校园快递,是指各大快递公司以及自营物流的电子商务公司在高校校园内所进行的快递业务,由于校园环境和网点规模的限制,快递行业在校园内业务的展开总是受到种种阻碍,限制了其发展。

一、安财校园快递现状

以安财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调查,安财校园内有快递业务的公司有两种,即有固定网点和无固定网点,有固定网点的公司有申通、圆通、中通等快递公司;无固定网点的公司有亚马逊、京东、苏宁等电子商务公司。

(1)安财校园快递的现状。1)网点多且不规范。校园内的网点繁多、位置分散,并且多由书店兼职,由于书店的店面狭小,所以快递只能堆放在书店门口的空地。这样的网点首先破坏了校园的文化氛围,其次不利于校园环境的管理,最后不便于学生取件。校园外的快件发送更混乱,只能堆放在地上。2)快递堆放凌乱,取件困难。无论是校园内的固定网点还是校园外的快件派送,学生取货时都很混乱,不是铺在地上就是扔到箱子里,简单地以电话号码排序,寻找快件时很不方便,只能碰运气的翻来翻去。3)快件资源没有得到利用。没有充分利用到快递传播范围广泛的特点以及可以针对特定群体的营销特点,造成资源的浪费。

(2)高校快递行业的现状。1)校园快件的数量巨大。大学生作为网购的主力军,所占份额越来越大,据统计大学生月平均网购消费达550元,换算成快递,平均每人每个月会收到三四个快递,即一个大学平均日派件量达2000件。2)物流成本增加。税收、油价和过路费等因素导致快递业物流成本增加,企业所面临的运营压力增大。若把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则不利于企业间的竞争,但是如果不提高收费,企业又很难运营。3)广告市场潜力巨大。据统计,国内共有2400多所高校,这2000多所高校是一个巨大的广告市场。4)企业的形象问题。大多数校园的快递配送都是以摆地摊的形式,没有规范固定的网点,极大地破坏了快递公司的形象,容易被定位为低端。5)工作效率低。企业没有固定网点,送货员只能把送货车停在路边,把快递摆到地上,等所有快递送完才能送下一波,极大地影响工作效率,对于企业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6)网点运作模式的现状。由各企业的快递中转站分别派送到校园进行分发。

二、建立校园快递终端整合的必要性

首先,校园环境规范化的需要。大学是学习做研究的地方,不规范的网点极大地扰乱了校园的环境,破坏了学习的氛围,给校园安全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所以快递终端的整合对大学来说是必要的。

其次,快递行业改革的需要。由于校园内环境的限制,不可能每个公司都能在校园内建立一个规范的网点。同时这些公司也不能一直以这种低成本、不规范的形式从事快件的配送。改革是大势所趋,有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所以快递终端的整合对企业来说也是必要的。

最后,快件安全性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有权利去要求高质量的服务,特别是如今快递行业并没有给快件带来安全上的保障,而快递终端的整合,能够规范快递网点,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三、安财校园快递终端整合新模式

通过对安财快递环境的分析,提出将校园内快递资源整合、优化的模式:对安财校园内所有的快递业务进行整合,做成一个快递平台,统一进行管理,形成规模化效益,从而降低管理成本,但快递平台并不是主要的盈利点,广告平台的搭建才是盈利的根本,通过在快递上粘贴广告,为广大商家带来商机,收取广告费。通过这两种模式的结合,既规范了校园内的网点,提高了服务质量,又给企业减少了运营成本,增加了收入。基本思路:

(1)快递网点的整合。安财内的快递网点,多为书店兼职,这种加盟的形式并不受快递公司的管理,服务质量和规范性都得不到保证,很大程度上会损害企业的利益,而这种新模式,是在校园里设立一个快递终端,对校园内所有的快件统一进行管理,整合后的快递终端,以提高企业形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主,把企业放在首位。

(2)配送业务流程优化。1)收集资料,统计出每家企业快递的配送时间、平均日配送量。2)组建一个团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以合理地利用储存空间、合理地配置人员为目标,规划出快递分类、上架直至派发的最优方案。3)不断改进计划,把时间缩短到最少。

(3)细分市场,建立广告平台。在快递的分类过程中,利用快递单上的信息对收件人进行区分。例如,衣服、鞋、化妆品等,再把不同的收件人划分成不同的目标客户,有目的地在快递上张贴广告,以达到精准定位的目的。

四、安财快递终端整合新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根据市场的调查,主要的难点有以下几点:1)快递公司的公司规定,不允许一个点同时几个快递公司的业务,所以想要做成所有快递公司的共同很困难。2)安财校园里已经有了很多的快递网点,并且都是以书店兼职的形式,原有的模式很稳定。

(2)如何解决难点,可以从这几点进行切入:首先和快递公司谈判,校园网点的合并,并不是没有先例,有人已经做了,并且大有成效。其次以利润(派送费的折扣)、规范的服务作为砝码,不断地去争取合作。所以打破原有的网点模式并不困难,既然存在的根源就是利益,所以打破它也可以用利益。

五、快递终端的创新性

(1)据调查,校园内的网点派发快递的收费为每件1元左右,而快递整合终端凭借整合后的规模效应,人员配备的合理,业务流程的规划,尽可能地降低运营成本,把每件提成酌情降低到60%、甚至是50%,以让利来提高企业的利润。

(2)以校园内一个单独的网点为例,每天的日均派件量大约为200件,派送费让利50%,则每天为增收100元,一个月为300元,一年至少也有三四万元,全国2千所高校,一年可以增加1亿元的收入。

(3)校园快递终端是以学生为主导的模式,一是给同学锻炼的机会。二是让同学们在正常学习的空隙中赚取生活费。

(4)快件上的广告,目标定位精准,“强制”阅读,通过对广告的适度运营,避免大家的反感,从而达到广告目的。

(5)广告粘贴在快递上,最重要的是保护了环境。

六、结论

本文所论述的校园快递终端,通过整合校园内外的快递业务,形成一个快递终端平台,通过规模化经济,实施组织优化,减少终端的运营成本,并返利给企业,来提高企业的收益和形象,而且,运用快递封套广告的营销模式,合理利用相关资源,把快递平台转化成广告平台,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展示出快递终端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把原本限制快递、电商行业的障碍,变成新的跳板,推动企业的发展。

第3篇

我县菜市场的总体数目约80个(其中绝大多数是赶集式的墟场)。位于县城的菜市场有城南市场、永兴市场、天华南市场和金苑市场等4个。按地理位置分,城南市场、永兴市场及天华南市场处在河西片的老城区,而整个河东片的梅苑开发区却只有一个金苑市场;按建成时间分,城南市场和永兴市场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开业的老牌市场,近两年已全部改造成标准化净菜市场,天华南市场则是今年刚建成开业尚未产生效益的市场,而金苑市场却仍在建设当中,预计今年十一月底竣工营业;按市场规模分,城南市场是目前县城最大最繁华的菜市场,其营业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有200个摊位、30来个门面,其年成交额达2.5亿元。刚建成的天华南市场营业面积有2200多平方米,拥有摊位160多个;在建的金苑市场营业面积有多平方米,摊位120个;永兴市场营业面积为400平方米,有摊位60来个,年成交额达0.6亿元。

除县城的4个菜市场外,我县其余的菜市场全部分布在各乡镇,我们统称为农村市场,这些农村市场中规模较大的有型市场有洋溪、槎溪、水车、孟公、白溪、圳上等6个中心市场,他们的营业面积在到5000平方米之间,摊位个数在100到300之间;都是每天营业的日日场。除此之外,其余的农村市场都是4至5天才赶场营业一次的墟场,并且一般都是没有固定地点的马路市场,每逢赶场日便人流拥挤,交通阻塞,“脏、乱、差”现象相当严重。

二、菜市场管理体制

我县80来个菜市场当中,属国有所有制的只有城区的城南、永兴两个城区市场以及26个农村墟场,其余的都是一些私人股份市场或村办市场。国有所有制市场由县市场服务中心管理,按理说县市场服务中心应是管理全县市场的公益事业单位,但当初却定性为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单位,这种体制对市场建设与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一是由于市场服务中心是事业单位性质,到银行贷不到一分钱,而无法搞市场建设;二是市场服务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而没纳入财政执行“收支两条线”,财政无任何拨款,但税费却“五花八六”,负担重,职工工资毫无保障;三是由于市场服务中心只有服务职责,没有管理职能,导致平时的收费工作和市场规范管理工作难度很大,就连自己管辖市场的周边冒市也无法规范整顿,而更何况对其余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因此,目前市场服务中心只能在自己管辖市场内履行服务职责,无法进行市场的规范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也不到位,至于那些私人股份市场与村办市场,则在管理体制上没有统一模式,各作其主,随心所欲,从而导致我县农贸市场的管理体制混乱不堪。

三、摊位租金收取情况

我县城区各菜市场对摊位租金的收取一般是采取年收的方式,就是先定好摊位的年租金,然后由经营户一次清,而在农村市场,由于收费难度更大,加之都是墟场,因此也采取月收或季收的方式收取摊位租金。从收取的数目来看,由于受单位体制的限制,县市场服务中心对摊位租金的收取一般很难按政策及物价局核定的收费标准足额收取到位,农村市场更是廖廖无几。

四、菜市场经营的财务情况分析

我县城区现有的4个菜市场当中,金苑市场正处于在建当中,天华南路市场刚建成尚未产生效益,只有县市场服务中心管理的城南与永兴两个菜市场是历史悠久的老牌市场,就这两个市场来说,每年的市场收入合计也只有150万元左右,这是目前县市场服务中心的主要经济来源,其余农村市场一般都是利用率极低的场棚市场,年久失修,设施陈旧,破烂不震堪,本来就收不抵支,加之经过的冰灾后更是雪上加霜,每年用于农村市场的维修费就高达80余万元。因此,县市场服务中心每年的市场收入除去108名职工的工资及正常办公开支后,缺口达250余万元,按“收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的原则,每年都是收不抵支。

五、县政府在加强市场建设和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投入

近几年来,县委、政府在加强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去年我县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文明城市以来,对农贸市场的建设管理更加重视。

1、加强马路市场的整顿。马路市场是我县普遍存在的一大现象,90%的农村市场都是马路市场,“五里一市、十里一场”,各个乡镇都有。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历史根源造成的,这些市场一般都是解放前选址开业的,人们在这里经营购物已有几十上百年的历史习惯。马路市场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这些市场很多都选在省道、国道两边经营,每逢赶场日便人山人海,菜担子、流动车辆、地摊到处都是,加上吆喝声、叫喊声,杂七杂八,交通严重受阻,市场的“脏、乱、差”特别严重,过往人群与当地群众都怨声载道。这些马路市场严重损害了我县的城市品位,曾经在人大、政协两会上许多委员代表纷纷提出整顿马路市场的建议提案。近几年,引起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县政府每年组织交通、工商、商务、公安、

城管、公路、建设、规划等职能部门,对全县马路市场进行专门整治,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历史习惯根深蒂固和市场建设的硬件设施难以跟上,我县马路市场仍然存在还是难以根除。2、加强市场投入。自我县开展创建省级卫生文明城市以来,县政府对农贸市场的建设投入加大了力度,近两年,先后对永兴市场和城南市场的农改超改造工程投入220余万元。经过改造后的永兴与城南两市场,从下水沟到地面、从墙面到顶面都装修一新,市场摊位都是标准化净菜市场摊位,活禽区与水产区都是相对独立的销售区域,市场设置了监控中心、信息中心及农药残留检验检测用房,整个市场的硬件设施完全符合标准化净菜市场的要求,场内布局规范合理,商品摆放整齐美观,完全改变了改造前那种乱拉乱扯、乱堆乱放、乱吐乱丢的现象。可以说,通过政府投资改造后的永兴与城南两市场是一个完全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的农贸市场,既整洁美观、方便适用,又显档次品位,是我县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加强对市场的规范管理。在这次“双创”工作中,县政府将县市场服务中心列入创建单位,要求对全县农贸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并且针对市场的布局、商品的摆放、卫生保洁、健康教育、经营秩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各项工作进行了细化。按理说这确实是有利于各农贸市场的规范管理,但由于实施主体是县市场服务中心,而市场服务中心受自身体制的制约,没有职能去管理其余的私办市场,所以只能在自管市场中按照县政府的要求和标准去规范管理市场,其余的私办市场却仍然我行我素。为此,目前县政府正在研究准备成立新化县市场管理办公室,加强对全县各类市场的规范管理。

六、我县在创新农产品零售方式方面所做的工作

自从对城南、永兴两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后,我们将农产品的价格行情在信息屏上予以宣传,同时对市场的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的检测,以便消费者明白市场行情,买得称心、吃得放心。此外,农户和商家实行“农超对接”,直接从菜农基地进菜,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这些举措都大大也加快推动了农产品的营销。

七、对进一步加强菜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零售网络的建议

第4篇

一、债券衍生产品的介绍

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 bonds)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由公司发行的,并能够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有价证券。在将来的某一个时间期限内,该债券持有人能够根据事先约定的条件将该债券转换为该公司的股票。

世界上第一份可转换债券出现在1843 年的美国,此后可转换债券经历了100 多年的缓慢而曲折的发展过程,20 世纪70 年代以后,可转换债券开始快速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全球可转换债券的市场总规模已经超过5000 亿美元。

我国第一份可转换债券出现在1992 年。由于各种原因,此后几年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也比较曲折。2001 年在市场制度逐步完善以后,我国的可转债市场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2005 年高峰期时,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规模达到300 多亿元。

可交换债券(Exchangeable bonds)

可交换债券是一种由公司发行的,并能够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有价证券,在将来的某一个时期内,该债券持有人能够将该债券按照约定的条件转换为该公司持有的另外一种有价证券。通常情况下是该公司持有的另外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交换债券事实上是可转换债券的一种拓展,最主要的区别是债券持有人最终能够转换的标的股票不同。可转换债券最终能够转换为发行可转换债券公司的股票,而可交换债券只能够转换为可交换债券发行公司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票。

可交换债券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可以通过发行可交换债券有秩序地减持某些股票,发行人可以及时收取现金,亦可避免有关股票因大量抛售而股价受到太大的冲击。比如香港的公司和记黄埔曾两度发行可交换债券,以减持Vodafone。欧洲很多企业为提高透明度和向其他方向发展,都会发行此类债券以解除公司之间互相控制的情况。即使在全流通时代,可交换债券目前对我国的国有股减持问题也有着现实的意义。

典型的可交换债券的结构如图1。

在美国可交换债券开始被应用是因为它的税收优势,相对于直接出售股票而言,发行可交换债券可以延期缴纳资本所得税。可交换债券在美国发展很迅速,在1980 年它还只占与权益相联的债券6%的比重,但是到了1998 年,它已经占到了50%的份额。

可交换债券按照其中期权部分行权时的结算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种:股票交割、现金交割和混合交割。

股票交割:可交换债券持有人在行权时,可交换债券的发行人用被托管的股票与可交换债券持有人进行交割结算。

现金交割:可交换债券持有人在行权时,可交换债券的发行人与可交换债券持有人只进行现金交割,并不进行实物交割。

混合交割:可交换债券持有人在行权时,可交换债券的发行人有权选择进行股票交割还是现金交割。

在这三种交割方式中,现金交割的方式比较少,而混合交割的方式越来越受欢迎(见表2)。

附认股权证债券(Warrant bonds)

附认股权证债券是将债券和认股权证捆绑销售的一种债券创新品种,可以简单的看作为债券+权证的一个投资组合。按照附认股权证形式的不同,可以将他们如下分类:

(1),分离型与非分离型。分离型指认股权凭证与公司债券可以单独在二级市场上自由买卖;非分离型指认股权凭证无法与公司债券分开,两者存续期限一致,同时流通转让,自发行至交易均合二为一,不得分开转让。

(2),现金汇入型与抵缴型。现金汇入型指当持有人行使认股权利时,必须再拿出现金来认购股票;抵缴型是指公司债票面金额本身可按一定比例折合为现金来行使认股权利。

由于上面对附认股权证债券划分的角度不同,因此又衍生出分离现金汇入型、分离抵缴型、非分离现金汇入型及非分离抵缴型四种不同类型。

从形式上看,附认股权证债券和可转换债券区别不是很大,尤其是非分离抵缴型附认股权证债券,除了在结算时的一点差异之外,几乎就是我们现在发行的可转换债券。而历史上附认股权证债券也确实由可转换债券发展过来。

第一只附认股权证债券出现在1926 年。在早期认股权证一般被认为是进行债券融资的“甜味剂”(sweetener),通过附送认股权证可以降低债券融资的成本。20 世纪60 年代,附认股权公司债券开始为美国企业界所青睐。到了上世纪80 年代,由日本公司发行的附认股权公司债券风摩欧洲,为日本公司在海外融资发挥了重要作用。接着欧洲和亚洲各国企业纷纷效仿采用这一融资工具。上世纪90 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正股价的暴跌使认股权证失去价值,附认股权公司债券的发展趋于缓慢。根据目前最新动态,包括附认股权证公司债券在内的混合融资工具,依然是成熟市场一个可供选择的投融资品种,更是被一些新兴证券市场越来越多地采用。

表3是日本发行可交换债券和附认股权证债券的情况。

二、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与附认股权证债券之间的比较

可转换债券在我国发展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最近几年来发展尤为迅速,市场对这种债券衍生产品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分析可交换债券和附认股权证债券的风险和收益时,我们将以可转换债券为参照物,分别与这两种债券衍生产品进行对比。

可转换债券和可交换债券的比较

可交换债券和可转换债券最大的不同是发行人的地位不同,此处的不同衍生出了其他地方很大的差异。

(1)、法律依据和发行门槛的不同

在我国可交换债券发行的管理办法还没有出台,但是肯定会与可转换债券的管理办法有一些差异。

首先,通常情况下具有发行可交换债券的公司不是上市公司,因此发行可交换债券的审批程序、交易场所以及在可交换债券的存续期内的监管等问题需要重新规定。

其次,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主要门槛是,该公司最近几年的盈利情况。而可交换债券除了最近几年的盈利条件之外,对基础股票的范围以及发行人对该公司的控股情况也应该有相应的要求。

(2)、发行规模限制不同

可转换债券发行规模的控制体现在对发行人的总资产、总负债的要求。而可交换债券发行规模的限制除了资产负债方面的要求之外,还要与发行人用来交换的股票的价值匹配。因此,一般情况来看,可交换债券的发行规模应该小于可转换债券的规模。

(3)、对基础股票的影响不同

这是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最大的差异。可转换债券发行以后,如果出现转股的情况,基础股的总股本就会增加,业绩也会相应地摊薄。因此可转债的发行在短期内会对基础股的股价有一个压制作用。但是从长期来看,如果通过可转换债券融得的资金的收益高于发行可转换债券前该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则发行可转换债券能够提升基础股的股价。

发行可交换债券也会对基础股的股价有所影响,但是影响的机理不同。当大股东针对某家上市公司发行可交换债券时,市场会解读为大股东在减持该公司的股票,进而市场将会对该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和增长性产生怀疑,从而会影响市场对该公司的估值水平。而且,如果短期内可交换债券的持有人大量行权,市场上流通的该股票数量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短期内也会对该股票价格有所影响。

(4)、交割方式的不同

交割方式的不同也是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的差异之一。在债券持有人行权时,可转换债券通常情况下是进行股票交割。而可交换债券却有三种不同的交割方式,其中混合交割方式赋予可交换债券发行人在交割时有选择地进行股票价格或者进行现金交割的权利。从表2 来看,相对于其他两种交割方式,混合交割方式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

对于可交换债券的发行人来说,混合交割方式可以带来很多便利,可以预计这种交割方式必将成为我国可交换债券的主要交割方式。

(5)、发行目的不同

发行可转换债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融资,尤其是在国内,很多上市公司把发行可转换债券当作一种变相的股权融资。而发行可交换债券的目的除了融资之外,至少还有两个重要的意图:

其一:有效地减持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司由于经营战略上变化的需要减持某些上市的股票时,发行可交换债券要比直接在二级市场上出售股票有效的多。国际上有很多成功的先例。表1是美国最近20 年发行人利用可交换债券进行减持的情况。

其二:增加资产的流动性。有一些情况下,发行人发行可交换债券并不是为了减持股票,而是为了增加投资于这一部分股票的资金的流动性。发行可交换债券以后,发行人只需在可交换债券行权的时候进行现金交割,这样就可以达到不减持股票又可以融资的目的,这也是混合价格方式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我们预计,可交换债券的这个功能将有助于可交换债券在我国的发展。

(6)、券种的风险不同

虽然目前在我国发行企业债券都需要外部担保,可以不用考虑信用风险。但是我们估计直接信用融资将是以后的发展趋势。此时可交换债券在风险方面的优势将得到体现。

根据可交换债券的发行规则,用来交换的标的股票是需要被冻结或托管的,因此可交换债券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成有抵押的债券。在母公司破产的情况下,持有人仍可以以可交换债券交换子公司的股票。与可转换债券相比,可交换债券的风险更为分散。

附认股权证债券与可转换债券的比较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附认股权证债券与可转换债券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甚至可以把非分离抵缴型的附认股权证债券与可转换债券等同起来。但是对于可以分离的附认股权证债券来说,由于产品结构的不同,它与可转换债券的风险和收益也有比较大的差别。因此,后面将重点分析可分离的附认股权证债券与可转换债券之间差异。

(1)、认股权的价值不同

分离型附认股权证债券和可转换债券都具有股票的一个认购期权,但是由于可转换债券的认购权利和债券捆绑在一起不能单独交易,流动性很差,因此在价格上要比从附认股权证债券中分离出来的认股权证低得多。

市场上常用期权的隐含波动率和基础股的历史波动率的比值来评估市场上期权价格的高低。这个比值越高,说明该权证的市场价格相对于其理论价值越高,比值越低说明权证的市场价格相对于理论价值越低。

目前在市场上招商银行、邯郸钢铁和华菱管线这三家公司既有可转换债券也有认股权证上市交易。通过计算和统计发现对于认股权证来说,隐含波动率和基础股的历史波动率的比值分别为1.41、4.76 和1.03;而可转换债券的比值分别为0.97、0.53 和0.53。比较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认股权证的隐含波动率与可转换债券的隐含波动率有显著的差异。

这个显著性差异对市场上其他的可转换债券和权证来说也是存在的,从下面的图形来看,图1 是可转换债券和权证该比值分布的一条分界线。对可转换债券来说,该比值主要分布在0.5~0.6 这个区间内,而权证则主要分布在2~4之间。

如果以该比值作为标准来判断的话,可转换债券期权部分的价值相对于市场上交易的权证都有相当幅度的低估。因此在整体上,相对于可转换债券,附认股权证债券的价值将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2)、流动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