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传统视觉艺术

传统视觉艺术

时间:2023-06-05 09:57: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统视觉艺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传统视觉艺术

第1篇

关键词:电脑美术;传统视觉艺术;关系分析;美术设计;艺术创造

美术设计一般是指艺术家利用电脑的软件和硬件设备所创造出来的美术作品或者是各类展示活动。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脑美术的设计水平也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电脑设计是一种现代造型艺术的设计形式,主要是由数字信息表示的几何线、图形等可视模式构成的设计形式,是一门和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兴的学科。在开展设计的过程中,电脑的加入能够为设计师提供各种方便的设计手段和设计方式,这能够大大的提升设计师进行艺术作品设计的效率,减少繁重的工作压力,另外可以很好地增强艺术作品的表现效果。

经过不断的发展,电脑美术设计的发展已经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含了纯美术和实用美术两个方面。如建设设计、室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动画制作、电视特技一直到电子游戏等等,同时也包含了版画、水彩以及雕刻等形式,这些电脑美术设计形式的存在都说明了艺术设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另外电脑美术的发展也给予艺术家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电脑美术不仅仅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同时也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富有情趣,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1 电脑美术设计和传统视觉艺术之间的关系探讨

电脑美术设计是在传统的视觉艺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继承性和连续性,和传统的视觉艺术设计比较,电脑美术设计的优点更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脑美术设计能够极大地增强设计的效率。和传统的视觉艺术设计的手法进行比较,电脑这种艺术设计的工具有着全新的一些特征,很多效果也都是传统的视觉艺术设计所不能达到的。比如采取传统的艺术设计的方法来进行一件印刷品的设计,整个过程大概需要的是几十个艺术设计的人员,一般主要包含了设计、置字、照相、排版、拼版以及印刷等等工序,如果在印刷之前,产品因为磕碰等出现了问题,就需要重新再进行一次设计。但是如果采取电脑美术设计的方法开展设计,设计师只需要独立一个人在电脑平台上进行字体、图形的美化和编排工作,就能够通过打印预览看到最后的设计效果,不需要依赖其他人的帮助和支持,这大大地增强了艺术设计的效率,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环节。同时电脑本身还具有复制和保存的功能,这大大地节约了设计的成本。从艺术本身的表现手法来分析,电脑美术设计比传统的视觉艺术更加的精准和快速,同时还可以表现出移动、变形、缩放等一些独特的艺术特效,这些是艺术家通过传统的艺术设计效果所无法达到的。由此可见,通过电脑来开展美术作品的设计,极大的提升了美术设计的效率。

(2)电脑美术设计符合大众的心理需求。和传统的视觉艺术设计比较,电脑美术可以很好地调动设计者自身的潜能,为设计者提供更加宽广的设计平台。通过进行电脑美术设计,设计者不需要再通过笔墨就能够将自身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且要比传统的视觉艺术设计更加的规范和精准。设计者只需要通过电脑中相关的设计软件,进行随意地进行设计和创造,编辑和制作各种效果,同时设计出的作品色彩逼真,还能够配合一定的声音效果,另外也能够快速的展示出来,如果想进行修改,也不需要重新制作,只需要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局部的修改,这极大的减少了设计所需要的时间。通过电脑开展美术设计更加符合大众的心理,使得设计变得更加的简单,即使是没有经过专业美术训练的普通人也可以利用电脑充分的展示自身的创造力,同时设计者能够在进行创造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的艺术创造的乐趣,提升创作者对于美术设计的体验。

(3)电脑美术设计增强了美术设计的内涵。电脑美术设计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提升传统视觉美术设计效率的工具,同时还能够创造出一些新的表达方式和视觉效果。比如海浪袭来、大厦将倾等画面的效果,给人们带来的比较强烈的视觉效果。另外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矢量绘图专家Coreldraw等表现手段为艺术设计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一些汽车广告中比较离奇的场景和设计者自己组合的完美图像都是通过上述的一些手段来实现的。通过在设计中利用电脑美术来进行设计,设计者可以将自身的思维进行不断地延伸和拓展,使得设计的理念变得更加的大胆,从而完成传统视觉艺术所难以完成的设计内容,这很好地增强了美术设计的内涵。

2 电脑美术开拓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新领域

(1)电脑美术设计可以为静态的画面设计出多种色彩方案。

电脑拥有强大的图片处理能力,在图片处理的过程中一些基本的软件就可以实现画中画、柔化、变形以及浮雕等不同的处理效果,在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利用电脑本身强大的图片处理功能创造出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以往的二维动画片都是单张的图画,现在通过电脑仅仅需要设计出开始和结尾,就可以实现电脑的自动过程设计。通过电脑二维所制作的动画片非常的多,比如大家所熟悉的《狮子王》和《人猿泰山》等等,设计师还可以通过电脑设计的作品进行媒体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电脑喷绘能够制作出漂亮的户外广告或者是车身广告,通过电脑切割机能够制作图文等等,这些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投资。

(2)电脑美术设计可以准确地画出物体的三视图。电脑美术设计可以准确地画出物体的三视图和不同角度的效果图,比如在设计一件工艺雕刻作品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电脑二维显示出这件雕刻作品的三视图,这有助于设计者在电脑屏幕前对作品进行认真的修改。另外也可以通过电脑三维来制作电影。比如受小朋友喜欢的电影《海底总动员》、《功夫熊猫》、《怪物史莱克》等就是电脑三维进行制作的,好莱坞大片《魔戒》同样是通过电脑三维制作的。电脑这一艺术创作的工具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注入了很多心的动力和血液,开拓出了一些更加广阔的艺术领域。

3 小结

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电脑美术已经成了开展美术设计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有效的丰富了艺术的表达方式,同时也加快了艺术作品分制作流程,使得人们的视野能够得到延伸,设计者在开展美术作品设计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总的来讲电脑美术为设计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设计平台。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艺术和科技的结合已经越来越紧密,使得未来的艺术设计将是多元化的平台,作为艺术设计者应当抓住机遇,将数字技术融入自身艺术设计之中,这样才能够获得比较好的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田田.浅谈招贴设计中视觉信息的多维空间传达[J].当代艺术,2011(01).

[2] 耿凌艳.用手阅读――平面设计的互动体验[J].美术大观,2011(08).

[3] 钟正武.品鉴与拓展――设计理论教学应注重对设计作品的品评[J].艺术教育,2011(09).

第2篇

关键词:城市数字媒体;视觉艺术;创新策略

一、视觉艺术综述

视觉艺术,指的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可以供人们观赏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建筑艺术、雕塑、影视、工艺品和实用装饰艺术等类别。视觉艺术的造型手法多种多样,其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不仅包括二维的平面绘画作品和三维的雕塑等艺术形式,而且还包括一些动态的影视视觉艺术等形式。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之间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形式,强调作品的真实性。雕塑艺术、摄影艺术、绘画艺术、服装艺术等都是传统的视觉艺术,动漫艺术、环境艺术和影视艺术则是新兴起的视觉艺术形式。

二、城市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

(一)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特点

艺术的发展是需要创新思维的,而数字技术是视觉艺术创新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数字技术的发展也在逐渐影响着现代视觉艺术的动态过程,创新元素体现在视觉艺术发展的方方面面。利用数字媒体,视觉艺术从业人员可以积极借鉴和吸取先进地区和同行业在艺术创新方面的宝贵经验,利用先进的创作工具和新的材料,尝试创造新的视觉艺术。新媒体艺术是在数字技术和艺术设计完美融合的基础上产生的。视觉艺术的创新主要表现在视觉上的创新,注重新视觉的艺术表现方法的运用,让视觉艺术的内涵朝着视觉传播和艺术消费方面延伸,使视觉艺术的理论更为成熟和丰富。例如,电影的视觉艺术设计是人们利用光效媒介的产物,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展现在荧屏中,使人们对视觉艺术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认识更加深刻。然而技术不是艺术创新的目的,而只是视觉艺术创新的手段或方法,艺术创新的好坏取决于利用视觉艺术创新手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对于视觉艺术从业人员来说,是一种挑战。作为视觉艺术工作者,要注重思考事物的本质,通过独特的视角来推动艺术的发展,增加艺术的功用和娱乐性质。

(二)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传播

在数字媒体时代飞速发展的当下,视觉艺术主要通过视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与社会生活中其它的传媒工具相比,这种媒体介质具有更加强烈的表现力,它在社会发展和传播过程中,通过形式各异的手段传播着,视觉传播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是视觉艺术形成中两个重要的构成要素。与以往的视觉传播艺术相比较,新的社会环境下的数字传播艺术更加鲜明地传达出传播学的专业性。从详细分析来看,在科技和数字媒体飞速发展的社会中,视觉传播通过数字技术、专业设备等不同形式的传播手段进行信息传播。当代社会发展环境下的数字媒体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还必须有着新媒体飞速发展中所独有的“新”和“媒介”的专业特性,在其不断传播的过程中,它所承载的媒体技术更加形象具体。动态的数字媒体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往往更加形象具体,通过网络计算机作为传播技术的动态媒体,相关从业人员便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便捷的资料搜集和艺术创作。同时可以通过新型的专业技术,将视觉艺术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数字媒体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它同样为人们带来了新的思考,通过数字技术、新兴媒体去传达出新媒体发展中丰富多变的行业特性,同时激发艺术创作者创造形式各异的艺术作品。

三、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艺术创新的表现

(一)视觉艺术的创新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科学技术与技术的结合,是实现数字媒体艺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很多领域都陆续引进了新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于视觉艺术而言,互联网的发展和远程传输、传播技术的应用给艺术创新提供了一个新平台。在网络等传播媒体的作用下,新媒体艺术可以更好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人性沟通,视觉艺术的风格和特色也更加彰显自然、传统和人性。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速度也在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艺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二)虚拟艺术的创新成为主流

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虚拟艺术已经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形式,不再局限于对事物的简单复制和模仿,转而更加重视艺术意境的构建,希望向人们提供更加直观、形象、多维的视觉体验。视觉艺术中的虚拟意境指的是创作者通过发挥联想和想象,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把幻想的世界转变成内心事物,然后再通过对虚拟时空的重现进一步实现人为时空的构建。

(三)视觉艺术创新以高新技术为载体

视觉艺术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尤其是在数字媒体语境下,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的视觉艺术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视觉艺术的创新需要高新技术作为支持和后盾,现在的视觉艺术主要以互联网、数字技术、网络等载体作为主要传播形式,从而产生了一些比较新颖的传播方式,给人们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力。

四、城市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策略

(一)加大视觉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力度

在数字媒体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新型的视觉艺术有着更加强烈的需求,这是推动视觉艺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以往的视觉艺术创作中,人们进行设计时更多地考虑的是对图像、文字等静态元素的总体设计,并且把它们作为传播艺术和审美的创作标准。在视觉艺术展现中并没有过多的表现形式去展现艺术之美,这便使得传统的艺术创作过分依赖图像和文字表达去传递艺术形象,并由此在传统的艺术创作中存在着不可避免地手法僵硬、表现单一的创作弊端。而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中,数字媒体技术可谓给视觉艺术创作带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通过技术手段把动态的数字媒体、远程传播以及动态交流等快速融入到视觉艺术创新中,以此不断提升人们的视觉享受。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视觉艺术创作便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艺术设计和艺术传播,使得艺术创作更加贴近社会现实,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此外,在数字媒体的媒介传播下,人们对于视觉艺术的消费理念得到逐步改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这已然成为信息技术时代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形式。动态的数字艺术形式使消费者能够欣赏更多的艺术创作,在媒体技术的传播下,视觉艺术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二)用虚拟艺术促进图像世界向视觉世界的转变

在新型的数字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传统的文字和图像已然不能满足艺术创作和信息传播的强烈需求。而注重以虚拟艺术手段为创作媒介,不断创新艺术形式,使得艺术理念不断变化更新。随着摄影技术的产生,使得艺术创作这种对于声和光有着更加广泛的创作需求日益发展,特别是电影和电视的创作。新型的视觉艺术发展使得人们的视觉享受从黑色逐步转变到白色,从无声到有声,从静态到动态。在新的技术手段下,视觉艺术对创作内容有着强烈的形式要求,通过视频化的传播形式,让视觉艺术不断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文化精神发展需求。在数字技术和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的同时,一种全新的视觉影像技术应运而生,通过电脑合成虚拟的动态影像,不断丰富艺术的传播方式。在虚拟影像的辅助下,人们逐步追求形式多变的意向世界的创作设想,通过新型的技术手段感受多维动态和艺术享受。在这一发展过程中,3D技术便成为这一时期动态艺术创作的典型代表,以立体技术创作为手段,不断发挥艺术创作的丰富想象力,通过虚拟的艺术介质传播独具特色的空间意境和视觉盛宴。

(三)推动视觉信息的跨界创新

视觉艺术创新在数字媒体的语境下,除了风格和艺术形式的创新,在艺术创作的理念方面也发生着创新,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是创新的外在表现,而理念和思维则是创新的内在表现。在新想法的促使下,视觉信息创新就成为新的视觉艺术创新的必经之路。设计师只有用专注的精神和端正的态度去审视创意和创新设计,才能寻找到最适合的视觉信息、视觉元素,使得创新更具革命性、取代性。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视觉艺术设计时,要关注视觉信息的背景、内涵和时代意义,看得透视觉信息背后强大的关系系统,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长处,通过思维融合和信息整合创造全新的视觉艺术形式。

五、结语

从以上对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的创新中,我们可以看出,时代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会有所变化,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特定时代下的文化和艺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数字媒体新环境也被互联网和手机所取代,使视觉艺术的发展存在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挑战也是不可避免的。在城市数字媒体的语境下,视觉艺术要想健康发展,必须要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摆脱传统艺术消极影响的束缚,进行艺术创新和变革,开启视觉艺术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丁蕾.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D].南京艺术学院,2013.

[2]叶阳.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4(07):44.

第3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艺术产业;视觉艺术

一、视觉艺术概述及文化产业的前景

视觉艺术(Visual Art)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为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传统的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与产品、织物等设计。视觉造型采用手工或以手工为主、机器设备为辅的工艺手段。

20世纪初电影技术的诞生与20世纪中期电视媒体的出现,拓宽了视觉艺术的表现领域,视觉艺术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立体空间)和四维(时间、空间)。20世纪下半叶,数字软硬件不断发展更新,网络技术与设备应用得到普及,数码艺术与设计的飞速发展极大丰富视觉艺术的语汇,新的视觉艺术形态层出不穷:数字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数字游戏、数字影视、虚拟现实、数字出版物、网页程序界面、数字形象系统、数字广告、数字效果图、数码画、彩信……视觉艺术由传统形态上的实体化、静态化、单向化,开始逐渐向虚拟化、动态化、交互化方向转变。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文化产业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尽管各国依据不同的视角对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和文化产业政策不尽相同,但是,其作用得到国际间的普遍重视和认可。近年来,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文化由传统的意识形态领域扩大为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对一国在国际间的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在此背景下,我国陆续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旨在将文化产业提升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文化和经济的全面振兴。这些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我国战略性产业,在未来经济社会生活中担任重要角色。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将“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 列为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从政策上界定了发展重心。视觉艺术的触角涉及到文化产业的各个方面,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等环节,视觉艺术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要素。“十二五”规划将文化产业确定为战略先导型国家支柱产业后,全国各地都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建设产业基地、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培养文化产业上市企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扶持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文化消费市场空间巨大,视觉艺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视觉艺术产业的定义及其发展

视觉艺术产业是以视知觉为主要满足对象,在唯美主义的意识支配下,使作品呈现表层上的、完全以娱乐视觉为目的继而产生心理和生理上满足以致产生商业行为的一切精神和物质的产业。视觉艺术产业是文化产业中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艺术品、工艺美术、文化会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业等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视觉艺术产业是融合了视觉艺术、数字技术、创意设计、工业生产和商品营销等的新型文化产业;也是信息化社会新型产业化道路的典型代表。视觉艺术产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结果,其市场运作必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生产、销售等环节必须有可操作性。

视觉艺术产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成为特殊的商品,具有三重属性:一方面视觉艺术产品是以艺术手段创作出的视觉形式,无论视觉艺术产品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交互的,都具有视觉美学价值,能够带给人们审美体验;另一方面,它必须遵循商品经济规则,以市场动态为导向,按照现代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生产和销售;再一方面,视觉艺术产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形象、生动的形式,承担着“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的重要任务。视觉艺术产品的设计生产需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导向指导。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视觉艺术产品得以大批量生产和复制,并通过现代传播技术在全世界迅速传播。个人手持移动终端的普及与4G网络覆盖,中国手机用户与网民人数跃居世界首位;3D电视频道开通与3D电视机、3D摄像机等硬件设备投入市场,使人们选择更多地在家中欣赏影视节目;数字办公、电子商务、虚拟社交、沉浸式娱乐、碎片化阅读等体现了数字化工作、生活、学习、娱乐方式,视觉艺术产品的存在越来越具有广泛性,消费成本越来越低廉、消费方式越来越便捷,视觉艺术产业消费主体呈全民性、大众化趋势,设计范畴涉及数字时代的每一个比特。视觉艺术的影响和作用无处不在。

与发展速度和广度不相吻合的是视觉艺术产业化整体停留在摸索阶段,配套管理滞后,视觉艺术产业企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普遍存在总量偏少、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资金匮乏等问题;视觉艺术产业缺乏管理运营经验,项目往往缺乏前瞻性的策划与有效的营销,以及贯穿始终的良好管理与资本运作。造成一些项目因资金断链而夭折或销路不畅,造成“有行业无产业”的情况;视觉艺术产品的知识产权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产权交易信息不对称,造成资源浪费。视觉艺术产业在数字技术与手绘能力上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在脚本、情节设计与视觉形象等内容上缺乏原创,一些中小企业沦为为国外公司做“代工”,靠密集劳动赚取低廉的报酬。视觉艺术产业各行业专业人员匮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缺少管理、策划、创意、营销的高端专业人才。而每年艺术设计类高校的大量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供与求发展不平衡。

三、视觉艺术发展中存在问题之解决路径

视觉艺术的发展不仅仅事关经济生活,还需要从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来予以重视。在现代社会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加速产业结构调整都离不开视觉艺术产业。健康良性的视觉艺术产业具有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影响力,其文化力甚至超过经济效益,对提升国民素质、增强国家影响力均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文化产业的视域下,思考当前视觉艺术发展中存在问题,主要解决路径包括:

第一、建立产业集群,形成产业规模,完善产业运营的各个环节。提升视觉艺术产业的市场化程度,采取合理的市场化战略,引进竞争机制,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建设产业基地、产业园,在修造建筑与设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融资贷款、产权交易、创业孵化等提供大力支持与有效指导,为优秀视觉艺术产品提供畅通的销售、传播渠道。统筹政府资金支持文化创新和重大文化项目,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帮助视觉艺术产业发展走出困境。

第二、培养行业人才。培训经营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改变依靠经验、盲目摸索的现象,提升视觉艺术产业化各个领域的管理水平。培养文化素养、专业业务和市场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引入艺术经纪人机制,以经纪人为中间机构构建文化市场和视觉艺术创作、生产的桥梁,整合设计、创意、生产、销售、推广等各个要素,实现视觉艺术产品的经济价值并提升视觉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其它附加价值。

第三、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创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文化产业的经营体制和经营组织。提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升文化创意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积极性。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产业发展,发展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产业和品牌,鼓励视觉文化产品和服务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精髓和优越性。加大文化执法力度,取缔网络和手机等传播渠道上的文化垃圾,创建绿色清新的行业环境。

第四、以文化为本,创造高品质视觉艺术产品和品牌。中国有着历史悠久而丰富绚烂的文化与艺术,为视觉艺术产品内容设计提供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视觉艺术产业的策划、设计人员应立足本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挥中国传统视觉艺术的表现优势,以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为基础突破创新,创造出具有中国艺术特色与文化意蕴、具有时代精神与新鲜面貌的视觉艺术产品。

第五、产学研结合,将艺术设计类高校学生的暑期实践、毕业实习与视觉艺术企业的项目相结合, 教师与企业策划师、设计师、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完成项目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接轨,培养建设视觉艺术产业的创新人才,实现中国视觉艺术产业的腾飞。

四、结 语

第4篇

[关键词] 影视动画;镜头;视觉艺术表现

影视动画是一门幻想艺术,能够直观地抒发和表现人们的感情,将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转变为镜头语言和动画场景,扩展了人类的创造力及想象力。唯美的镜头视觉表现是许多艺术形式的追求,动画作为一种假定性艺术,在突破摄影和制作限制的基础上,富含视觉艺术表现力的镜头画面是影视动画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之一。

一、影视动画视觉艺术表现特征

影视动画是在电影和绘画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影视动画的视觉艺术特征与电影艺术存在很多的相似点,在大多数电影理论家眼中,电影美学意义的形式直观构成是以复现现实为客观基础的,这一理论在解释纪录片、故事片、实验电影及先锋电影等任何类型影片的发生机制,都表现出较强的普遍适应性。将复现现实理论引用到影视动画艺术中,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视动画作为同属电影的一种艺术门类,主要是以再现现实作为艺术表现的基础,在视觉艺术的表达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逻辑和形式。

在英语中指代动画的一个常见词汇是“animation”,来源于拉丁文字根的“anima”,意思是灵魂。而动词“animate”意为赋予生命,因此动画可以引申解释为经由创作者的艺术安排,使原本不具有生命的事物获得生命的一项艺术活动。“animation”一词从拍摄技巧及制作方法等方面界定了影视动画在技术上表现出的特点,动画在英语中的另一个词汇为“cartoon”,一般直译为卡通,它指出了动画所具备的独特艺术内涵,提示我们影视动画与漫画艺术之间的潜在联系,换言之,当漫画活动起来,应用影视摄制手段和制作方式将活动的漫画呈现在屏幕上,给人带来直观的视觉体验即是影视动画。因此人们在观赏动画影片的同时,也是在观赏直观视觉形式的漫画,而不是社会真实生活的艺术复现。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当前影视动画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已经远远超越动画的诞生初期的格局。就动画的总体类型而言,根据视觉表现的技术手段可将影视动画具体划分为传统动画、定格动画及电脑动画。其中传统动画是指应用手绘的形式设计动画镜头中需要表现的角色、事物及场景。定格动画有沙动画、纸雕动画、黏土动画等,主要应用摄影机逐格拍摄事物及对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产生动态的视觉效果。电脑动画主要指应用计算机技术制作的二维动画或三维动画,是目前影视动画制作和发展的主流趋势。但无论怎样转变和划分,影视动画视觉艺术表现的形成机制与传统的手绘动画是没有差别的,影视动画的屏幕造型只是不同形式的漫画表现。

影视动画的创作和最终的视觉呈现要比漫画的创作和视觉表现复杂许多,漫画艺术也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及艺术创作的思维逻辑,绝不是影视动画的一种低端形态。确切地说漫画艺术是影视动画视觉艺术表现的基础艺术形态,它们之间最紧密的联系在于影视动画视觉艺术表现是漫画艺术作品的抽象、变形以及拼贴。影视动画与漫画艺术之间的联系与其抽象的视觉表现方式是影视动画艺术根本性的视觉艺术特征。在影视动画艺术中,直观的动画角色在造型上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抽象性,在动画的创作过程中,也通常将生活化、日常化的事物进行陌生化的艺术创作和处理。

二、影视动画镜头视觉构成

影视动画在现阶段已经发展成区别于影视艺术之外的独立文化门类,受众层面十分广泛,在视觉艺术领域的影响举足轻重。在流动的动画镜头中,分析镜头画面的视觉构成元素是还原动画创作过程的有效方式,将动画镜头影像根据其视觉构成利用角色、肌理、色彩、画面效果等视觉语言分析镜头画面的构图、景别、场景和光线的整体效果,会使镜头画面的质量大幅提高,呈现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影视动画中的镜头是画面构成的必要基础,也是画面的潜在艺术表现形式,每一画面都是镜头的外在视觉体现,镜头画面只是流动影像的静止化反映。影视动画创作的关键不仅仅是角色和动作的设计及后期特效制作等视觉元素的合理应用,还在于镜头画面中不同元素的视觉构成。影视动画的镜头画面是以屏幕为传播载体最终呈现的,镜头画面的视觉艺术元素也都是围绕屏幕画面效果而进行设计的。影视动画的视觉构成元素主要包括构图、色彩、光影几个方面。

构图是影视动画视觉表现中的结构画面,是为了表现特定的内容及效果,将镜头画面中被表现的角色或场景及摄影等元素进行有机组织,分布于画面,形成一定的画面效果。构图是动画镜头画面的精髓所在,主要是在已经存在的人物和场景设计的基础之上,寻找视觉艺术表现的美感,以形态、光线、颜色的方式合理给予镜头画面之中。影视动画视觉构成元素中的构图是将不同的动画场景和人物设计按照客观现实的顺序、不同的空间位置,分清重点和主次排列于连续的镜头画面之中。

色彩是影视动画视觉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色彩在视觉艺术表现中的应用从影视动画艺术诞生之初就已经成为研究重点。影视动画镜头作为一种再现现实主义的画面形式,不同于电影、电视拍摄中所呈现的色彩。影视动画的每一个镜头画面都是通过创作者经过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形成的具有主观情感和思想的艺术作品。因此,其色彩是画面色彩将色彩、思想、精神方面的感受结合在一起产生的绘画色彩。与电影创作中复现现实的客观性和写实性相比较,动画镜头中的色彩更多展现的是创作者的主观情感下与现实生活情境的一种融合,更加成熟,且更具有视觉观赏性。

光影对于艺术创作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视觉构成要素,在绘画、摄影、影视创作等艺术表现形式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在传统的二维动画创作中,无法实现在每一个镜头画面及场景中都应用现实光线作为参照物,只能将光影这一视觉表现元素融入创作之中。影视动画的镜头画面大多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想象出不同光线的照射效果。光影在镜头画面中的设计和融入,使画面中各种视觉元素形成明暗差异的影调和不同的关系,它随着画面中事物的大小、轮廓、体积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突出镜头画面中不同事物的造型特点,展示画面构成要素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关系,从而构成镜头画面的整体的造型风格,起到决定画面场景气氛的重要作用。

三、影视动画镜头视觉艺术表现的审美

随着影视动画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计算机制作的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已经成为动画产业的主流发展趋势,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动画形式。影视动画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门类,凭借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为展示时代思想的现代艺术媒介。认识影视动画镜头的视觉艺术表现,应从动画艺术表现的形式出发,了解其艺术创作的机制,掌握动画镜头中视觉表现的基本规律。现阶段影视动画已经发展成为一项独立的艺术文化产业,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丰富了影视动画视觉表现的手法,使影视动画走出传统创作方式的局限,焕发出全新的艺术活力,拓展了动画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领域。影视动画在视觉表现方面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手段和表现力,在其他的艺术形态和艺术领域之中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逐渐成为当今艺术形态中的独立概念。

关于动画镜头中人物角色及场景的美术设计及辅助融入的其他视觉效果是影视动画创作的灵魂。影视动画作为传播视听的工具,需要大量镜头画面设计元素,将画面合理组接在一起,实现描述连续镜头画面和故事情节的目的。在影视动画镜头画面中,画面的视觉构成元素与视听语言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的有机结合共同组成了影视动画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如今,数字技术已经广泛深入到各个文化创作领域,许多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计算机数字技术。影视动画镜头画面无论从创作理念还是视觉表现形式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与视觉表现的整合,产生出与传统绘画艺术或电影技术不同的审美特征。影视动画镜头视觉艺术表现的审美具有广泛性、全息性和多维性。它能够充分调动观赏者的视觉感官,还能够通过独特的视觉艺术表现激发观赏者情感、思想、精神方面的活动,所表现出的虚拟美和个性美是复现现实艺术无法实现的。

计算机技术在影视动画镜头画面创作及视觉表现中的应用,突破了动画视觉艺术表现的平面布局,利用3D的动画制作手法与其他视觉元素的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镜头画面中的人物和场景,并在故事情节的作用下,形成连续的视觉认识。影视动画不仅是体现制作效果及故事情节的作品,其本身也是一件极具视觉艺术表现力的艺术作品。在动画核心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影视动画镜头画面从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光影、摄像机动画到后期处理,每个创作环节都需要创作者精益求精,力求呈现在屏幕上的镜头画面获得最佳的美学质感及视觉艺术效果。

四、结 语

影视动画是在绘画和电影基础上不断延伸发展而形成的艺术门类,同时具备了绘画和电影两种艺术形式的视觉表现特征。影视动画中镜头画面的创作是高度自由的,富含视觉艺术表现力的镜头画面也是影视动画创作最为鲜明的艺术特色。影视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幻想型艺术,改变了主客体的观赏方式、感知方式、情感方式、思维方式及艺术审美方式。每一个镜头画面中的视觉表现元素都蕴涵着创作者赋予其引申性的艺术内涵,对观看者的思想和情感产生交互性的刺激,从而进行主观和客观的互动、感性和理性的交融、技术和艺术融会贯通,达到视觉艺术表现与审美意识上的统一,形成不一样的视觉艺术效果和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 陈旭媛.浅析影视动画视听语言的独特性[J].当代艺术, 2010(02).

[2] 米高峰.当代语境下的影视动画视听语言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 2007.

[3] 程雯慧.浅析日本影院动画镜头的艺术表现[J].艺术教育, 2010(11).

第5篇

[关键词]绘画创作;视觉符号

[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2-0048-1

视觉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在网络时代,视觉艺术是绘画、设计、音乐、等相互综合的艺术。其作品,可以使绘画、雕塑、音乐,还可以是平面构成、数字空间结构表达、及带有声音、时间的电影、动感设计艺术作品等。形式上也多种多样,几乎囊括各种领域里的视觉形态。

油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西方艺术,它在20世纪进入并占据了中国的绘画体系的一席之地。正如中国绘画讲究“以形写神”,其独特的中国绘画形式符号和内涵,这些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以及表现手法如何融合于油画表现语言之中。并如何用西方的绘画理论和技术融合于中国的油画之中,我认为在中国油画中,可溶进中国的绘画理论和技法,中国画讲究“一气呵成”、“气脉通贯”,讲究笔墨的感染力,讲究造势和灵动,气度和气韵,这和西方油画艺术所推崇的造型、空间和表现主义并不相悖,甚至都可互相交融,在这点上前辈的中国艺术家颜文、刘海粟、吴大羽等等,他们深入研究了西洋的绘画理论,并从中国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他们把东方的气韵和西方的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们从他们的绘画中领略到了色彩强烈,线条流畅,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一种境界,从他们的绘画中体会到了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中西文化相交融所产生的中国绘画神韵,特别是中国留法油画家赵无极,他用西洋之油彩与中国之水墨相结合,在油布上极致地表现了中西绘画的艺术语言,在探索中国油画的多样化上又迈了一大步。

毋庸讳言,我们都是从黑白时代慢慢发展到彩色时代,这也是人们对视觉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使人们开始享受精神上的视觉感官。很早以前,科学家对光线就开始做了大量的研究实验,一旦提到光线在视觉艺术中的作用,不得不提的就是“印象派”以及“后印象派”画家。他们在光线视觉发明了视觉混合理论,用三原色来表现光。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在这里不能不提的就是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修拉。修拉是诞生在科学革命中的最早的新型艺术家--艺术家兼科学家。把文艺复兴传统的古典结构和印象主义的色彩试验结合起来。把最新的绘画空间概念、传统的幻象透视空间、以及在色彩和光线的知觉方面的最新科学发现结合起来。对二十世纪几何抽象艺术有很大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修拉的油画作品《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他是用点彩的办法,用小笔触作画,在一定的距离看上去,这无数的小点便在视网膜上造成所追求的调色效果。

在绘画创作中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自己独有的色彩,去用色彩来表达当时的心境,视觉艺术对于绘画而言是很必不可少的,绘画空间概念、传统的幻象透视空间、以及在色彩和光线的知觉方面都是绘画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缺一不可。

色彩与绘画是密不可分的,绘画创作中的点线面综合构成原理是画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如今,点线面构成已经是画家研究的基本课程,是研究其他视觉艺术的基础。运用这一理论,视觉艺术界的艺术风格开始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众多的抽象艺术大师,从此,使人们对画面整体的把握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提到抽象艺术大师,不可不提的就是毕加索。毕加索确立了真正崭新的绘画语言,这绘画语言是视觉艺术的全新一次跨越。

视觉艺术在绘画创作中起到强调绘画真实性的作用,它是看的见,摸得到的艺术。绘画艺术是传统的视觉艺术,是通过我们的眼睛来表现画面的构造。用色彩表现的真实,真实的东西有一定的说服力和震撼力,只有视觉真实了,创作才会真实,只有真实的绘画创作才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同样绘画创作也是视觉的瞬间在脑袋里存在的影响,用仅存的片段来表达凝固的东西,因为片段是破碎的支离片段,是流动的画面,和容易改变的内容,只用用画笔来表现视觉仅存的记忆,在画面里完整的表现视觉记忆的全部片段,如同剪切电影一样,把片段拼接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所以绘画创作和视觉艺术是缺一不可的,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共存才能有好的作品诞生。

第6篇

关键词:大众流行文化;当代视觉艺术;关系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281-01

一、大众流行文化

20世纪以来,随着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飞速发展,大众流行文化以成为世界的普遍现象。那什么叫大众流行文化呢?大众流行文化,它是一个相对来说非常宽泛的概念,它也可以叫为消费文化,商业文化,是以大众消费为流行基础的,是以商业性为目的的,以传媒为核心制造产生流行符号的一个文化概念。它通常是把流行当作一种意义。大众流行文化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形式也将会不断的延伸。

大众流行文化本身具有很强的特定性:时间性(20世纪以来的流行文化);大众性(一种麻木的集体意识在里面);商业性(流行文化的产生本身就具有经济因素在里面);世俗性(米兰·昆德拉将这种流行称之为“媚俗”);娱乐性(如选秀节目,征婚交友节目等都带有很强的娱乐大众的心理)。

大众流行文化所产生的意义:大众流行文化是自由和民主的产物,是大众追求文化自由和文化民主的结果;它正在慢慢的改变人们原有感知觉和审美趣味。

二、当代视觉艺术

当代视觉艺术的界定相对来说是比较复杂的。视觉,视觉性,视觉艺术毋庸置疑成为了当下最引人注目的焦点。随着社会不断的改进,发展,视觉艺术也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动(视觉艺术的产生,它也打破了“精英艺术”,“高雅艺术”为主流的局面,它将这种范围逐渐扩展到了“大众艺术”和“通俗文化图像”上,从而在艺术史学上也不再局限于本学科的研究,而是吸收了各个其相关学科的研究)。那么,当代视觉艺术我们该怎么去界定呢?它又为何兴起呢?当代视觉艺术:“当代+视觉艺术”这两个术语组成的。首先,视觉艺术,出现于机械复制时代(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当时欧洲一些国家在政治,经济上出现了摄影,广告等;图像制作,复制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一种视觉传达感受)。而当代艺术是以现代主义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艺术(波普艺术)为分界线的,因此,当代视觉艺术应该就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现在的视觉艺术,它主要涵盖了新型的科学技术,材料(如计算机,网络传媒,信息传媒,数字化媒体等)。

三、大众流行文化与当代视觉艺术之间的关系

1.大众流行文化使当代视觉艺术的表现对象在不断的扩展,也更为大众化,世俗化,商业化(这其中原因也包括:视觉艺术本身也是生产力技术不断改进所带来的一个产物;审美标准也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原先的美学——现在的丑学转变)。

2.大众流行文化使当代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在逐渐的多元化,直观化,模式化。20世纪以来,随着文化范式的大幅调整,出现了现代人的媒体化生活和通俗艺术,它们对传统文化构成了巨大消解,全球化的浪潮,也让流行文化在国与国之间,市与市之间相互渗透,变得多元化,模式化。

3.大众流行文化同样也使当代视觉艺术的传播载体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在现有的传播载体的操作体制中迅速的流行,扩展。

我们以大众流行文化中的广告为例。我们现在最常见的:在各大城市的中心出现的LED显示屏上打的广告,它是数字化媒体的产物之一,也是如今典型的一种当代视觉艺术传达,它最初从发达国家传入,它由原先单一的形式,加入科学技术之后变成了现金的多元化形式,它已日趋成为商业城市的标志,也日趋成为城市夜景的象征,是流行文化中较常见的一种。

同样,当代视觉艺术的出现也深化了其大众流行文化内在本质的深度。

1.视觉艺术本身就具有符号性,而当视觉艺术与现在的科技媒体高度融合的时候,这种符号形式就愈加突显,并活跃在其大众流行文化之中。

2.视觉艺术的图像学,在这个科技媒体的年代也被广泛的流行,传播,并深深的渗入到了大众流行文化之中。

我们以漫画,插画为例,在这个“图像时代”漫画已经成为了大众流行文化之一,较为著名的日本漫画就涵盖其中。现在漫画已不在是以一种单一的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

从20世纪之前的“精英艺术”,“高雅艺术”到20世纪后的“低俗艺术”,“通俗艺术”,“流行艺术”等,艺术本身就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而继之后的视觉艺术到当代视觉艺术,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当代视觉艺术与众流行文化这种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关系,又将是可持续的吗?我们又应该用一种怎样的态度去看待它们之间的融合,发展,变化?我想,这些应该是我们需要去思考,去理解的,去探究的。

第7篇

进入21世纪之后,图像媒体对人们视觉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视觉文化”的概念。视觉文化的内涵至今也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其有两个组成要素:一是含有视觉成分、涉及以视觉手段来传递的信息;二是人类的生活经验,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而视觉文化产品,既包括实体的,如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摄影、摄像灯,也包括非实体的,如文化现象与事件。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各种视觉影像就是视觉文化的内容,视觉文化的现象是当下社会的重要现象,并具有建构社会与解构社会的双重责任。

在当今,信息技术的提高、后现代的张扬、文化交流区域的扩大使多元文化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与视觉带来冲击。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认为,课程内容应该有不确定的因素,这种不确定因素引导我们学习和探究。关注课程的不稳定性、非连续性和相对性,以及分体经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而当今的美术教育教学正体现出了这种“不确定性”,只给出课程标准,不固定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从多方位、多角度研究当今的美术课程。

本文以后现论中的视觉多元文化为基点,通过艺术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多元文化和本土文化。多样性文化是艺术教育的巨大资源,应该充分利用世界上的各种传统艺术,如戏剧艺术、服饰艺术、视觉艺术等,为了解我国和其他各国文化和艺术提供了多样视角。重视多元文化观的视觉艺术教育,就要使学生了解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自己的特征、独特的贡献和发展规律,提倡在多元文化共存的国际化视觉领域中继承、尊重和创造多样化的美术和文化。当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时代,各种价值观、文化形态以及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在改变和影响着学生,而他们则影响着未来中国文化的发展。要结合我国学生艺术教育的现状,认识到艺术教育的核心点应在国家教育宗旨基础上调动本土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并为民族文化多样性进行更持久的传承,建构有未来意义的学生视觉艺术传承模式。

二、开发本土综合艺术文化资源、提高学生民族文化教育意识

当前,在推进视觉综合艺术教育过程中,艺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艺术课程标准中提出,艺术学习不仅是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也是一种文化学习。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吉林省省会——长春市,其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在国内经济、教育等发展方面均可定位为中等发达省份,也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具有丰富的艺术课程资源,其自然、社会、文化资源有很大的挖掘潜能。本土文化资源是当地人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积累和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他们耳濡目染的最熟悉的事物。

其是在当地特定的历史、宗教和地理环境中形成的,是当地人们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精神支柱。长春本土文化艺术课程资源是指具有长春地方特色的资源,是长春本土艺术课程和中小学学校艺术课程内容、教学活动与艺术课程评价的资料来源。随着新艺术课程标准的实施,后现论与本土化视觉艺术教育综合课程开发整合为课堂教学,带来一种崭新的文化教学理念。

开发本土艺术文化资源必须具有代表性,具备视觉审美价值,如长春皇宫博物院,主要建筑有勤民楼、怀远楼、嘉乐殿,其建筑风格既有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砖木结构建筑,又有欧洲哥特式楼房,还有东洋式殿阁,充分显示出洲国的殖民地色彩和皇帝的傀儡性。学生在参观皇宫博物院过程中,既享受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真谛,同时也认识了艺术品的生成背景和蕴藏的文化历史。又如拥有20年历史的长春电影城,也是有益于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资源,其承载着独特文化特色。电影城内的电影历险宫、电影配音馆、电影艺术表演馆以及采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和影视表现手法,都在不同程度上给予学生视觉冲击力,学生通过参观电影城内景观或美术教师运用影像与图片教学,可大胆运用这种文化资源与学校美术课程结合起来,在美术课堂创造出地方美术文化资源艺术作品。

依据这些独特建筑的造型,均衡的构图、和谐的色彩、古朴的风格以及这些建筑与建筑力学、艺术审美、民情风俗之间的联系,可以设计出更加丰富、具有个性、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艺术教学课例。利用后现论与本土化视觉艺术教育综合课程的开发研究,已成为优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其主要涉及内容为:

1.通过后现论中所涉及的视觉艺术图像、故事等资料揭示本土文化资源所映射出的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和价值观;

2.本土文化资源的功能、形态、色彩、材质及制作方法的分析;

3.本土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和课程整合;

4.本土文化资源的教学案例和课例;

5.地方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展

当然,本土化视觉艺术教育综合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并不限于上述内容,需要教师更加科学合理地结合自己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课程教育,以此提高学生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让他们体验到本土文化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让学生享受到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乐趣,提高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培养本土文化意识。诚然,我们不能排除艺术作品除了具有视觉冲击力以外还有空间、触觉等方面的刺激。

三、总结

艺术课程不仅是学习审美、创造的课程,也是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图像与影像直接感知、认知发展艺术思维,感悟个人思想与情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问题的艺术课程。而这一课程提倡的是以后现论为思想基础,以适应本土化视觉文化时代的学习方式。总之,在视觉艺术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许多新的艺术思想和艺术理论接踵而来,要在学校艺术课程中导入本土化视觉艺术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学会鉴赏,突出视觉艺术的能动性。

第8篇

关键词:影视动画;镜头;视觉艺术表现

影视动画是一门幻想艺术,能够把不存在的事物转变为镜头语言和动画场景,这样不但能够满足了人们想象的需求,还能使人们想象力更为丰富,因此,在对影视动画镜头进行运用时,工作人员要掌握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及方法,这样才能发挥出影视动画的魅力,从而使镜头更具有艺术表现力。

一、影视动画视觉艺术表现特征分析

影视动画主要以电影、绘画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在视觉艺术方面与电影有着众多相同点,电影美学是影视动画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其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很多电影理论家认为电影美学的主要意义在于对现实生活进行复现,并以此为创作基础,在纪录片中得到了有效体现,使得电影美学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其不仅能够把电影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增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了解,还能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使得电影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从而满足人们对精神世界的需求。但把这一现实理论运用到影视动画中具有一定局限性,虽然影视动画与电影艺术有很多相似处,主要以再现现实为基础,但在视觉艺术表达方面具有较强的独特性,这是电影艺术所无法代替的。

从动画英语词“animation”可知,动画主要是把不具有生命的事物转变为具有生命性的艺术活动,其在拍摄技巧方面体现了影视动画自身特性,动画与漫画之间有一定联系,漫画主要停留在二维平面上,当把漫画进行三维处理时,能够给人们在视觉上带来较强的体验,从而产生影视动画,从某些方面来看漫画是影视动画的基础,影视动画是漫画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目前影视动画视觉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成熟,由于动画种类众多,在对其进行视觉艺术表现时,工作人员要根据动画特性进行具体分类,把其分为传统动画、定格动画等,这样不但能够增强人们对各种类型动画的了解,还能对影视动画进行有效划分,从而使视觉艺术表现更为丰富。传统动画主要指运用手绘形式对动画镜头进行合理设计,以此把相应的场景及角色进行充分展现。定格动画主要指运用摄影机对事物进行逐格拍摄,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再进行连续放映,受众在观看时会产生动态效果。电脑动画主要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对动画进行二维、三维处理,此种类型动画具有较强的立体效果,这既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还是影视动画发展的必然趋势,从长远角度来看,电脑动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漫画创作相比,影视动画创作更为复杂,所涉及的内容众多,但漫画艺术自身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形式,人们不应该认为漫画是影视动画中低端的一种形式,漫画具有较强的独特性,不仅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还是影视动画的基础形态。因此,人们要对影视动画进行全面看待,一方面处理好影视动画与电影、漫画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发挥出影视动画自身的优势,从而对影视动画进行良好的视觉艺术表现。

二、影视动画镜头视觉构成分析

目前影视动画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在视觉艺术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在流动动画镜头中,对镜头画面进行视觉分析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能够对动画创作过程进行有效还原,另一方面能够对镜头语言进行全面分析,掌握构图、景别使用情况,从而提高影视动画的艺术性。镜头是构成画面的基础,无论是影视动画还是电影都由众多镜头所构成,由一个个镜头所组成一幅幅画面,使影视动画更加完整,镜头画面不仅对外在视觉的再现,还是对流动影像的静止化反映,对于影视动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影视动画进行创作时,需要对角色、动作进行合理设计,确保视觉元素符合情境需求,这样才能使镜头画面更加合理。影视动画视觉构成元素包括几个方面内容:

其一,构图。这是影视动画视觉表现中的结构画面,对于表现内容有着重要影响,在影视动画中所使用的构图合理,能够使镜头具有深层的含义,这样不但能够增强视觉表现力,还能使影视动画内容、情感更为丰富。构图主要体现在人物、场景设计方面,工作人员运用合理的光线把其赋予在镜头中,一方面能够增强人们对于动画的了解,明确侧重点,另一方面能够使人物设定符合客观规律,进而提高艺术的表现性。

其二,色彩。这是影视动画视觉中重要内容,在影视动画艺术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影视动画类型、主题不同,使得色彩的运用也有所差异,例如,在《机器人瓦力》中,作者根据场景赋予了不同色彩,地球是人们赖以生活的家园,在动画中表现出暖色调,而飞船是科技的一个体现,运用冷色调进行展现,两者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不仅在视觉上给受众较大冲击,还能增强了受众对影视动画的了解。色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能够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因此,在对动画进行设计时,作者常常通过色彩来表现出自己的情感以及作品隐藏的内容,让受众通过色彩更加深层次的了解画面,提高影视动画镜头的真实性,从而为动画主题服务。同样以《机器人瓦力》为例,在这部作品中一小撮绿色是该动画关键线索,绿色与情节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一方面绿色代表着生机、希望,象征着主人公对于未来的信心,另一方面通过这一绿色能够让受众受到启迪,从而对生活充满热爱。

三、影视动画镜头视觉艺术表现的审美分析

最近几年,影视动画制作技术不断发展,使得三维动画成为动画产业的发展主流,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动画形式,与电影、电视等艺术门类相比,影视动画起步时间较晚,其与科技、信息技术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影视动画不仅能够对时代思想进行有效展现,还能提高人们的审美性。目前影视动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文化产业,使得影视动画视觉表现手法越来越成熟,既打破了传统的局限,为影视动画注入新的活力,而且拓展了艺术表现形式,使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影视动画由众多镜头所构成,镜头画面是影视动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工作人员要把镜头进行有效组接,使画面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一方面能够使情节更加完整,另一方面能够增强视觉艺术表现力,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数字技术在影视动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在视觉表现形式上实现了数字化,还在创作理念方面得到了有效体现,目前3D动画作品越来越多,受众在观看时会使得视觉受到较大冲击,从而满足受众心理实际需求。与电影相比,影视动画在审美特征方面有着较大差异,影视动画镜头视觉艺术表现具有较强的多维性、全息性,能够对受众感官进行有效调动,并且还能增强受众对于情感的把握,从而使受众内心活动更为丰富,有效弥补现实艺术存在的缺陷。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使得动画制作手法发生较大改变,工作人员可以利用3D技术进行创作,把其与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结合,不断能够对人物、场景进行充分展现,还能使故事情节更为流畅,提高视觉的连续性。在新时期,人们对于影视动画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合理创作,确保每个环节都合理,这样才能提高影视动画的审美性,进而满足受众对于影视动画欣赏性。所以,创作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审美能力,这样不但能够使镜头画面具有较强的视觉艺术效果,还能使镜头语言具有一定的美学质感,让受众通过影视动画镜头受到感染,进而提高受众文化素养。

四、结语

影视动画成为重要的艺术门类,通过对视觉艺术表现进行分析一方面能够增强受众对于作品的了解,另一方面能够使影视动画镜头更为丰富,因此,创作者要注重视觉艺术表现性,把其在影视动画中得到有效体现,进而提高镜头的视觉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佶。影视动画镜头的视觉艺术表现分析[J]。电影文学,2013(03):74—75。

[2]绪言,张思民。影视动画镜头的视觉艺术表现分析[J]。民营科技,2017(02):238。

[3]殷俊,康璐璐。动态视觉交响乐:浅析森本晃司影视动画视觉符号的传达[J]。当代电影,2015(06):155—158。

[4]吴亭霏。影视动画镜头的视觉艺术表现观察[J]。现代装饰(理论),2015(11):147。

第9篇

[关键词]钢琴表演;视觉艺术;现实价值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1-0054-02

[作者简介]孙昊(1989-),男,吉林省吉林市人,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视觉艺术的设计符合大众的直观感受,通过视觉的刺激为大众带来美的享受,钢琴表演实现多重感官的调动,让观赏者能够在视觉享受的同时聆听更为丰富的音乐表现,感官的表现让观赏者感受到更多体验,将钢琴表演艺术的丰富情感充分的呈现出来。因此,注重深入地挖掘钢琴表演中的创造性元素,发挥视觉艺术的优势性对于大众审美需求的满足、情感认知的满足和社会文化的推动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视觉艺术在钢琴表演中的体现

视觉艺术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图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而且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1]。视觉艺术在钢琴表演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舞台整体的设计、表现设计的现代感和音乐现场表现的凝聚力。三者是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的关系,视觉艺术只有渗透到钢琴表演的各个环节中,才能充分地调动观众的情绪,引发大众对于钢琴表演的情感共鸣,展现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一)舞台设计多元化

尽管大众对于钢琴表演的最直接的感受体现在对音乐的解读上,但是以舞台设计和舞台的表现为主要呈现的视觉感受更能够引导大众对钢琴表演作出感受和判断。钢琴表演是一种文化理念的传达,是大众传播的主要形式,实现了音乐和现实的沟通。视觉环境下舞台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实现和大众的文化沟通、情感交流。舞台的设计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舞台布景、灯光的设计都是重要的辅助工具,人们不仅仅可以听到音乐所要表现的情感,更能够看到音乐的内容。舞台的设计能够加强人们的情感共鸣,感受到钢琴表演中更为深刻的内涵。

(二)表演设计时代感

钢琴表演起源于西方,在艺术表现面前,音乐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表演艺术的现场魅力。视觉艺术在钢琴表演艺术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就是表演设计,表演者能够通过肢体语言,透过演奏情感的投入,带动起观众的情绪,掌握钢琴表演的整体节奏。观赏者的主观感受很容易受到表演者的影响,因此钢琴演奏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视觉和听觉地融合更多的传达音乐的内容,表演需要融入具有时代感的设计成分,融入新的元素,实现在视觉艺术上的大胆设计,感受不同文化成分的现代呈现,带来具有震撼力和表现力的钢琴演奏。

(三)音乐表现的融合

随着现代传播媒介的多样性,在音乐的设计和表现上存在着更多的可能性,视觉感受需要通过多媒体的艺术表现力带动现场的气氛。音乐的表现体现在演奏过程中对于钢琴艺术的大胆表达,把握视觉艺术这一媒介,实现对音乐的认知。钢琴艺术的表现不仅仅可以从艺术场所中看到,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一场精彩的演出。趋向于感性的审美倾向渗透在大众的日常生活当中,音乐的艺术表现实现了和现代媒体的融合,大众的接触范围更广,审美认知也更贴近与大众的生活感受,视觉艺术和钢琴艺术所要传达的理念得以更多的传播。

二、视觉艺术对钢琴表演的现实价值

视觉艺术对于钢琴表演的推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视觉艺术的融合实现了钢琴表演的审美价值、情感价值和文化价值,满足了现代人多重的文化需求,更是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积极的推动性作用。在表演细节中关注视觉、听觉的融合,在音乐表达中感受传统和现代的交流,深入的挖掘钢琴表演艺术的发展可能性,体现钢琴艺术的现实价值。

(一)审美价值的实现

从艺术表现的角度上来说,钢琴表演的审美价值体现不仅仅体现在音乐的表达,整个舞台整体的表演环境都被纳入到审美呈现上。钢琴艺术的美学理念正在不断地深化和转变,满足不同时代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从多重的感官体验了解艺术的内容,这是钢琴表演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审美价值包含音乐的旋律美,更是体现在艺术呈现的美感上,实现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的完美融合能够更好地实现钢琴演出的表达。钢琴表演的视觉呈现将审美价值从娱乐性带入到感性思考的艺术层面,实现了对大众审美价值的导向,更加关注钢琴演奏的本身,更加关注现实的艺术需求。

(二)情感价值的体现

钢琴表演所要表现的是音乐的情绪,音乐中所要传达的情感正是对大众情感重要表现。钢琴音乐的情感价值呈现需要通过视觉艺术来深化。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音乐的多元化呈现创造了更多的艺术价值,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媒体传播。钢琴表演被加工和创作,实现了艺术作品的呈现,人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由于钢琴表演的大众化程度的提升,人们的情感共鸣变成为了普遍的认知行为。由此所带来的社会整体氛围的营造更能体现文化的情感价值,通过钢琴艺术的视觉呈现真实的抒发内心的情感,让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更加的丰富,从而主动去探寻生活的美好,舒缓压力,实现情绪的释放。

(三)文化价值的丰富

钢琴艺术的创作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对于音乐艺术的文化传承和创新需要实现具体化和生动化的展现。视觉艺术的渗透能够实现钢琴表演的形象化和生动化,充分的调动大众的文化情感,主动去了解钢琴表演这种艺术形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艺术欣赏角度。钢琴艺术中视觉艺术的渗透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和促进,以更加适合大众的文化形式去引导大众的审美和情感取向,充分地实现钢琴艺术的文化价值,将钢琴艺术的表现形式丰富起来,可观可感可听,提升钢琴艺术的发展空间,丰富大众的艺术文化追求,碰撞出更多艺术的火花。

三、结语

综上所述,视觉艺术对于钢琴表演的促进和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未来钢琴表演的艺术表现更是要充分的考虑大大众的观赏心理,以强烈的艺术追求和深刻的社会文化责任提升艺术的表现力,将钢琴艺术的内容和表现丰富起来,为大众带来更多的艺术大餐。视觉文化和钢琴表演的融合实现了音乐艺术的抽象到具体,实现了艺术表达的内敛到丰富,将饱满的艺术情感和艺术表达最真实的呈现出来,对于大众文化追求来说无疑是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的。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创新钢琴表演的模式,注重文化的交流和沟通,释放艺术的情感表现,推动现代艺术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苑丽娟.视觉文化传播之理性思考[J].商业文化,2009(03):128.

[2]岑鹉.视觉文化语境中钢琴表演的现实转向与理想图景[J].艺术评论,2011(07).

[3]陈光.对钢琴表演中的色彩问题的研究[N].才智,2013-10-25.

[4]田钰莹,王立威.当代视觉设计艺术的媒介传播形态探析[J].作家,2013(07).

第10篇

论文摘要:视觉艺术是以图像或文字等形式,给观赏者以视觉的愉悦和体验。艺术设计特别是平面设计技术就是将视觉文化原理转化为为观赏者提供实物化艺术作品的技术。为了达到视觉审美要求,平面设计技术必须要尊重视觉文化的主要规律。从分析视觉艺术和视觉文化的内涵及主要特点入手,就如何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实训中更好地应用平面设计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思考。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视觉艺术时代。当今的社会是一个消费为主的社会形态,消费时代不仅意味着物的空前聚集,而且意味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消费文化的形成。在消费文化时代,图像、影像等视觉内容与形式正在成为当今社会大众文化的主要形式,而这种文化方式的转变势必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文化认同认知过程。视觉艺术的消费性意味着社会必须大量生产承载视觉艺术的消费产品,为消费者提供视觉的愉悦和的体验,因此,艺术设汁成为了当前社会热门的实用技术和研究领域,艺术设计理论在社会范围内的应用领域也愈加宽广。

平面设计技术作为艺术设计诸多技术中实用性最强、审美功效最为突出的技术形式,不但被广泛地应用于报刊、书籍等印刷媒体之中,还得到了高校专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许多高校开设了平面设计专业,培养实用性和技术性专业人才。应当说,平面设计技术脱胎于视觉艺术理论,是视觉艺术是将视觉文化原理转化为为观赏者提供实物化艺术作品的技术,因此我们研究平面设计技术的应用问题,必须从视觉艺术理论的基本特点入手。

1 视觉艺术理论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1.1 视觉艺术的定义

视觉艺术的定义是一个有较强争议的话题,由于对视觉艺术的认知角度不同,国内外学术界对视觉艺术的基本定义并不相同,而且由于视觉艺术的自身特点,这些定义只能是描述性和概括性的,无法做出精确的廓清。总结起来,国外专家对是视觉艺术的定义多从“后现代主义”理论的角度加以研究,认为视觉艺术是“超现实的”、“精英化的”艺术形式,这种说法肯定了视觉艺术的理论性,但是未免脱离了视觉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

国内专家多从视觉艺术的应用性和社会属性的角度定义和研究,例如陈龙认为视觉艺术的定义应从“文化学层面定义”、“传播学层面定义”及“哲学层面定义”三个方面着手,这种说法较有代表性。笔者认为,国内学者对于视觉艺术的定义比较符合其本质属性和规律。

1.2 视觉艺术的基本特征

视觉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具有自身鲜明而独特的特征,这种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视觉艺术具有极强的真实性。视觉艺术中的图像信息实现了视觉的真实延伸,具有强大的真实感,特别是摄影摄像技术的诞生,完全超越了以往艺术形式对于人类感官的局限性。

(2)视觉艺术具有丰富的感染力。视觉艺术的感染力集中的体现于视觉技术对场景的还原和再现。例如电影技术可以使受众迅速进入艺术f青景和氛围之内,实现了以往传统的艺术形式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感染力。

(3)视觉艺术具有丰富的信息量。人类的视觉所接受的信息数量要远远大于其他感官的接受信息量,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视觉艺术承载的信息数量十分庞大,特别是在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往往一张图片所承载的信息量要远远大于文字,而且传播效果也十分良好。最后,视觉艺术突破了语言文字的沟通障碍,实现了艺术审美的全球化和有机融合。艺术是全球化的语言。视觉艺术突破了不同语言、文字间的沟通和理解障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审美的全球化和有机融合。

2 平面设计技术在高校实训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平面设计技术在高校平面设计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基本情况

在我国,平面设计技术经过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发展阶段,从起初的美术、绘画为基础到当前的视觉艺术与科技相结合,应当说如何将科技手段与设计理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现阶段高校平面设计专业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

(1)文字设计和运用技术。文字是平面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平面设计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必须要根据作品的内容和要求,运用文字进行信息传播和内容填充。以平面广告为例,字体的类型包括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等。隶书、草书、行书等属于古体字,能够为作品衬托出古朴典雅的意境,而楷书字体端正,能够为作品增添大气端庄的特质。还有一些设计作品,字体的设计要服务于内容的需要,因此产生了一些变体字、艺术字、旋转字等,突出作品灵动鲜活的特点。。

此外,字体的编排位置也是平面设计技术的重要内容,字号的大小、标题的位置、字体的编排等都是决定平面设计作品设计水平的关键因素。

(2)图片处理及运用技术。图片处理及运用技术是平面设计技术中另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视觉艺术理论认为,图片是视觉技术中最有代表性的形式,也是突破平面设汁技术局限性、拓展艺术空间的最有效方式,平面设计理论中“突破维度理论”即是以图片处理和运用技术为基础。在平面设计作品中,图片往往要和文字共同出现,互为配合,共同产生艺术效果。因此图片的剪切、修订、放置层次、放置位置都是决定设计效果的因素。

(3)版式设计技术。版式设计是将文字、图片等设计元素加以有机整合,从而达到视觉艺术效果的平面设计技术,也是平面设计领域的核心技术。一股来说,平面版式设计讲究稳重,力求展现一维化平面的广阔和稳定,而近年来国内外也出现了一批以跳跃式和混合式为理念的平面设计作品,力求通过打乱维度体现平面设计的立体感和生命力。版式设计除了要有机整合图片、文字等内容外,还要对颜色、面积、版面结构等进行统筹安排。版式设计服从作品需要,这是平面设计理论中颠扑不破的真理。

2.2 高校平面设计实训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作为一名高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师,笔者从实训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了一些主要问题。

(1)文字设计技术中对于文字的可读性关注程度不高,许多学生在平面设计作品中单纯强调版式的创新,对于文字的可读性关注不够。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为某电子产品设计平面广告时,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翻转、套色等大量的文字设计技巧、图片的叠放顺序也经过了缜密的思索,版式上更是采取了较为先进的矩阵式设计。作品完成后笔者发现,如果从消费者的视角观察,这个作品无疑很好地体现了该电子产品的主要特征,但是最为重要的是作品功能介绍的文字信息却被学生刻意进行了压缩和调整。文字信息介绍是消费者了解产品功能最为直观的形式,也是消费者决定是否采取购买行为的直接参照,学生的设计作品恰恰忽略了这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因此这个作品是失败的,没有达到设计的根本目的和要求。

(2)在设汁作品中存在滥用图片的趋势。虽然平面设计强调图片的重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图片可以完全代替其他设计要素。在指导学生实训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倾向于在设计框架内大量叠放和堆放图片,试图以此获取视觉冲击力,达到视觉审美效果,这种设计理念有简单化的嫌疑。在平面设计理论中,视觉艺术不等于图片艺术,图片和其他设计元素是不能互相替代的,单纯强调图片的视觉冲击力会导致审美效果脱离设计初衷,而且图片叠放的逻辑如果没有经过周密思考,很容易使消费者产生错觉,进而影响到视觉艺术效果。

(3)高科技技术与现有设计技术的结合力度不足。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训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一些电脑软件技术,包括Dbotoshop、autoCAD、CorelDRAW、IIIustator、Freehand、Pag—eMaker等等,但是对于如何运用更多的高科技成果却缺少相应的手段。

3 解决高校平面设计实训教学工作主要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上文笔者所列举的当前高校平面设计专业实训教学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当前困扰我国高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发展的主要困难,笔者认为解决这些困难主要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加强对学生视觉艺术理论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平面设计专业经历了一个脱胎换骨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植根于美术绘画专业到发展为独立的教学科目,视觉艺术的理论支撑作用十分明显,也就是说,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科理论体系有着不同于其他专业的鲜明的特点。因此笔者建议高校平面设计专业要加强对学生视觉艺术理论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此作为实训课教学的理论基础。例如学生学习视觉传播理论,就可以明确掌握平面广告作品中文字、图片等构成要素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视觉艺术的社会消费理论,就能够进一步明确平面作品的设计理念,这对于更好地提高实训教学水平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3.2 进一步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

当代平面设计工作不但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而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文字能力、观察判断能力等,学生的这些能力素质对于完成一部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是十分有用的。实训课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样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的途径。教师可以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帮助学习深刻剖析作品本身蕴含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技巧,尤其是平面设计作品中的“节奏”,更需要教师通过实训教学训练及反复讲解进行培养。

3.3 引进系统化的实训教学平台

笔者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训过程中,除了要继续使用已有的软件技术以外,还要学习使用高端的平面设计系统,例如Solidworks设计系统,就是平面设计高科技化和系统化的综合性平台。因此笔者建议未来在高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实训过程中更多地引进和利用综合性设计系统,满足专业教学需求。

注释:

第11篇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视觉艺术素养;评价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教与学的方式,视觉及新媒体艺术教育逐渐引入中小学美术课堂。数字化背景下,视觉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视觉艺术素养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世界各国纷纷从学生学科能力入手,通过学习评价认清学生的能力水平,从而调整教学与学习行为。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对学生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学习评价具有具体性、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特征,极大促进了教育教学与测评的改革。2014年,我国教育部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建立中小学生艺术素养评价制度,旨在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使之为生活而艺术。在积极施行基于视觉艺术素养的视觉艺术课程的同时,需要辅之以视觉艺术素养评价,使视觉艺术素养评价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内在结合,这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一、数字化时代视觉艺术素养的内涵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数字媒体成为一种传递文化因素的重要形式。数字媒体,如数字杂志、电脑艺术、交互艺术、数字影像装置、手机微信、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形态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生活与思维方式中,并融入艺术教育。大众的视觉感官体验变得愈加丰富多彩,思维观念、审美取向、价值感悟也随之变革。英国学者约翰•伯格指出,观看先于言语,藉由观看,人们确定自己置身于周遭世界之中。德国学者本雅明也提出“技术性观视”,导致观看行为的改变,而且观看的“媒介”都是“技术性”的。视觉艺术素养是主体在面对视觉媒介符号时创作艺术作品的把握,以及通过对视觉艺术作品的鉴赏、感悟与表现后具有的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并达到理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能力,能自觉体现和迁移的一种能力。质性评价在教育界已经受到广泛的重视和认同,是近年来教育课程评价的新取向。如何在数字化背景下对学生的视觉艺术素养进行质性评价,将是一个新的热点。

二、视觉艺术素养评价在国内外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一)视觉艺术素养评价在我国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我国《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的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目标中不再一味地注重绘画技能和造型能力,而是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美术审美能力和美术表现能力等美术素养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借助数字媒介进行素材收集,透过新的艺术体验形式创作新媒体艺术作品,并进行作品展示活动。就美术学科教学而言,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将成为基础美术学科的核心概念,引领其发展和变革,美术课程评价是对美术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二)视觉艺术素养评价在国外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1.美国2014年,美国了《国家核心艺术标准》,将艺术分类由原先的舞蹈(Dance)、戏剧(Theatre)、音乐(Music)、视觉艺术(VisualArts)四大门类,扩增媒体艺术(MediaArts),构成五大艺术门类。美国艺术课程标准(NationalCoreArtsStandardsforMediaArts)中提到:“通过处理不同形式和类型的媒体艺术,包括图像、声音、移动影像、虚拟互动艺术等,结合社会、文化、历史等情境加深对媒体艺术作品及其观念的理解,在理解和分析媒体艺术基础上进行创作,反映学生在持久的艺术理解力和艺术素养上的成就,以及将基础性评价模式贯穿在艺术项目、课程和教学活动中,扩展学生对自身学习成果的评价能力。”针对媒体艺术的课程目标要求,《艺术标准》中对2年级(表1)、5年级和8年级的课程设置了评估重点,每个评估标准包括艺术过程和过程要素。其中,过程要素主要依据创建(Creating)、创造(Producing)、回应(Responding)和连接(Connecting)这四个方面来回答;依据持续理解、基本问题、锚定标准、关键特征和性能标准五个内容来制定。2.英国英国颁布的《国家课程—美术与设计》(TheNationalCurriculumforEngland:ArtandDesign)中明确指出:“发展和记录观念(例如,用电子笔记本),运用网络调查艺术家、手工艺者、设计师的作品,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材料的运用和创作过程,利用E-mail交流作品和思维,在网页上发展课堂画廊。”英国媒体艺术课程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在广泛而多样的情境中,通过媒体艺术教学培养性情与思想。例如,通过技能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表现能力;通过探索发现锻炼批判性思维,进行思考分析;勇于尝试,懂得驾驭风险,无惧失败;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学会理解、尊重、传递文化和传统等。在媒体艺术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乐趣和成就感,形成健康和稳健的心态,培养生存技能和产生积极的贡献。

三、视觉艺术素养评价的主要策略

与美术课程标准相一致的评价应强调目标、教学、学习、评价的一致性。这种评价是一种支持学习的评价模型,检测能力而非智力。我国教育学者崔允漷指出,“对学习的评价”依然受关注,但“为学习的评价”逐渐成为主流。教师可采用多元、分层的评价策略,包括表现性评价、质性评价、成长记录评定等;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多主体评价学生的视觉艺术学习作业等,以评价促进学生的自主、内化成长;在情境、脉络学习中进行基于“大观念”的评价,使学生在面向未来社会与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跨文化与多元文化理解。

四、视觉艺术素养评价案例

第12篇

一、艺术设计

中“五感”理论设计的五感指的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五感相互作用,形成最终的感知结果。设计的目的在于创造,而五感设计的目的不在于创造,而是让人感知物体,创造性地唤醒人的感官。传统的设计注重视觉感官的吸引和刺激,装饰性强;五感设计侧重以感官设计传达设计理念,作用于感觉和感官,让人真正体验到作品传递出的情感。“五感”理论将以往只关注视觉的设计延伸到各个感觉系统,从人的情感入手,借助各种材质,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这一理念逐渐被设计师认可,被广泛运用于包装设计和工业设计。

二、视觉艺术教育的局限性及原因

目前,我国视觉艺术教育仍存在沿袭绘画式的教学模式的现象,教学重点依然侧重视觉表现,重视技能训练,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启发和鼓励。造成我国视觉艺术教育局限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一些高等院校的视觉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课程设置注重技能与实践,缺少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设计创意等课程,使学生的审美仅仅停留在视觉表现形式的层面上,忽视对其他感官的审美开发和培养。同时,缺乏人文、社会学科课程的开设,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科之间缺乏联系

一些高校视觉艺术教育的学科之间缺乏联系,主要体现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联系方面。基础课程中以空间和形体塑造为主的视觉表现课程,不涉及其他感官的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将视觉感受扩展到其他感官。另外,各专业课程之间也缺乏联系。各课程授课独立,没有学科交叉与渗透,无法培养学生完整的思想体系,不能融合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视觉艺术教育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影响了学生的培养。有的院校理论教学过于空洞,知识体系落后,无法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有的院校实践教学过于职业化,过于重视对技能的培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不紧密,对于五感的培养也不能做到融会贯通,不利于学生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三、视觉艺术教育改革措施

艺术教育是感受与创作紧密结合的学科,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心智,一旦学生的思维被固化,那么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会局限于视觉表达。针对我国视觉艺术教育倾向于视觉表现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革,加强对学生其他感官感受能力、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1.合理设置课程

将五感运用于设计中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知识、经验等各种要素的积累和综合应用,仅依靠应用技能的培养是无法实现的。视觉设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创作能力,应当增加人文、社会、艺术等相关课程的设置,将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开发感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2.加强学科联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五感,应当增加除视觉以外其他感官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就接触到相关的知识与概念。当专业课程开始后,学生就能够将关于五感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专业设计中,从而强化运用五感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3.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