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7: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习护理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化学人文素质;化学操作技术;化学基本知识;护理专业;助力作用
化学既是人们认识自然世界发展和变化的学科,也是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化学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促进学生认识自然世界的化学变化和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探求化学与医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护生以化学视角认识医学,为护理职业教育提供化学方面的知识、技能和人文素质支持,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医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关注化学与人类健康的社会问题,培养护生职业责任感。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化学学习向专业学习正迁移,助力于护理学生的专业和职业发展!
1护理专业与化学
化学的发展,不仅与人类的需要相辅相成,更是与医学发展形影相随。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诊断”包含着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处理”则是化学、生物、社会等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专业责任感、职业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体现。远古时代人们就从天然的化学物质中获得治疗疾病的物质,如以硫磺为原料治疗皮肤病。从近代青霉素的发现,到现代青霉素药物中各种基团的改造进而升级药物作用;从现代消毒剂乙醇、麻醉剂乙醚、解热镇痛剂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等的使用,到物质的量、溶液的渗透压等理论的形成,继而再到渗透与反渗透在透析治疗中的使用,无不隐藏、包含和渗透着化学原理、化学操作技术。化学,在护生的职业中扮演着坚实的基础作用。
2化学助力护理学生专业发展的途径
无论在理论知识、操作技术上,还是在化学人文素质方面,化学对护理专业学习能产生重要的助力和启发作用。
2.1化学专业素质对护理专业素质具有助力作用
素质是一个人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或环境的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1]。化学素质则是指化学工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通过归纳、总结,坚韧不拔地探索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化学本质和化学原理,养成以化学的视角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化学素质直接影响护理生的护理专业素质。“三查八对”是护士为病人给药的工作程序要求,是伴随其职业生涯的基本专业素质,它对护生化学素质提出了切实的要求。“三查八对”的内容之一,就是检查药物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等[2],这是对化学素质的直接要求,是操作者化学素质的综合体现。药物名字要准确,避免与相似名称的药物混用,如阿拉明、可拉明,2者药名相似,但作用用途完全不同,阿拉明的化学名称是间羟胺,是升高血压的药物;可拉明又叫做尼可刹米,是常用的呼吸中枢兴奋剂;药物剂量,与化学物质质量、物质的量等概念相关联;浓度则是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体积分数、质量分数等化学常见浓度,不合适的剂量和浓度会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如KCl注射液,过量将造成心搏骤停导致死亡[3];时间,既是药物的配制时间,也是药物的注射时间,青霉素在水溶液(大输液)中易开环而被破坏,不易过早配制于大输液中;用法,则与药物化学性质相关,青霉素因上述原因,需要在注射前临时配制注射液;药品有效期,则与药物的半衰期、存储相关联,这些知识,对护生的化学素质提出了严格要求。具体操作中,如护士遵医嘱,“5%葡萄糖(500mL)+止血敏2.0g+10%KCl(10mL)”给病人静脉输液。首先,仔细核对摆放药物,了解配伍禁忌,正确无误地配制药品,并仔细观察药品在配制前后的变化,防止药品在配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而出现配伍禁忌;药物清洁、整齐有序地排放在无菌操作台。这种专业素质,正是来自于学生化学实验中井然有序摆放实验物品,认真规范操作,细心观察化学实验现象的化学专业素质,是化学素质渗透于护理职业素质的体现。
2.2化学操作对护理操作技术具有正迁移作用
一个学科的操作对另一个学科操作的积极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4]。化学技能与护理操作技能密切相关,前者往往是后者的基础支撑。如药物注射,从头至尾都是化学操作的变异或者变相操作。药物配伍,其实质就是药物的溶解、定容等溶液配制操作。比如用1瓶40万U青霉素钠配制100~200U青霉素钠皮试液,将如何配制呢?在化学方面看来,这实际上就是将40万U的青霉素进行溶解、定容并连续稀释的过程;而在护理上,则是运用注射器、用生理盐水稀释青霉素的操作过程。化学为护理技术提供了操作原理。注射器,是护理操作的专业设备,在化学学科看来,这是具有注射功能的量杯、量筒,青霉素瓶则是烧杯,利用这特殊的“量筒”“烧杯”将药物溶解、稀释[5]。因此,医用化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化学仪器设备,还进一步将原理、技能深化到护理专业操作之中,为理解注射器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提供基础铺垫。化学操作技术为护理操作技术的学习提供正迁移。
2.3化学基本知识对护理专业具有知识助力作用
护生的化学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还体现在化学知识在护理专业知识中的作用。在药物储存、药物配伍、药物药理作用进化、病理现象的认知方面,起着对专业知识的铺垫和助力作用。2.3.1医用药物的存储与化学性质药物存储是医院工作的重要部分,只有了解了物质的化学性质,才能更好地进行药物存储。医用药物的实质是化学药物,其常规存储依赖自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物乙醚易挥发,在光和空气的作用下易被空气氧化为过氧化乙醚,所以应该在避光和密闭条件下存储,使用之后,未使用完的乙醚易被氧化和燃烧,需要报废而不能重复使用。维生素C是强还原性物质,在阳光、空气和Ag+、Fe3+、Cu2+等杂质条件下易被氧化、分解等,所以药物维生素C应该在避光和密闭条件下保存[6];新鲜水果富含维生素C,切开或制成果酱之后应该尽快食用。血浆白蛋白、狂犬疫苗等是蛋白质类药物,常温下其2、3、4级结构易被破坏从而失效和变质,所以要在低温下保存。只有了解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才能更好地为护理专业工作提供良好的奠基作用。2.3.2药物配伍禁忌与化学反应药物配伍,是按照医生的医嘱,对给病人治疗的药物进行配制的过程。药物配伍过程中若发生溶液颜色变化、沉淀、气体、燃烧或者爆炸,都说明药物在体外发生了化学反应,这将对病人的健康产生危害,形成药物配伍禁忌[7]。因此,“药物配伍”要求护生具有良好的化学观察能力,有充实的化学知识,娴熟的化学操作技能,谨慎小心的操作态度。例如,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是常用的急性补钙剂,但是若与抗酸性药物碳酸氢钠混合,则出现碳酸钙沉淀;红汞,不可以与碘酒或者络合碘共用,这是因为Hg2O与I2或者I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红汞和络合碘都被破坏,产生的汞也对人体有害。化学性的药物配伍禁忌,通常是药物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中和反应、沉淀反应、水解反应和燃烧爆炸等化学反应。没有化学知识和化学的观察力,就难以观察和理解药物配伍中的化学反应现象,难有高质量的护理。2.3.3病理现象与化学平衡病理是疾病发生的机理。许多病理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人体酸碱平衡失调,与化学中的缓冲溶液原理息息相关。剧烈腹泻病人容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pH<7.35),哮喘病人容易发生呼吸性碱中毒(pH>7.45)。用化学原理解释:人体血浆的缓冲体系主要是H2CO3-NaHCO3,正常情况下,H2CO3/NaHCO3之比为1∶20,人体的血浆缓冲系统通过肺呼吸、肾脏功能等维持pH为7.35~7.45,剧烈腹泻就是丢失了大量的NaHCO3,抗酸能力减弱,若超过了缓冲体系的缓冲能力,容易发生酸中毒;哮喘则是呼吸过度,造成CO2排出过多,碳酸减少,容易发生呼吸性碱中毒[8]。毛细血管与细胞间液之间是以胶体渗透压维持电解质平衡的。烧伤病人恢复期间、妇女怀孕期间出现水肿[9],是因为机体需要的蛋白质增加,若补充不足则造成血浆中蛋白质缺乏,使毛细血管中的胶体渗透压低于细胞间液中的渗透压,根据水分子从渗透压低到渗透压高的原理,水分子从毛细血管流向细胞间液而形成水肿。因此化学原理也对护生学习专业知识起到了良好的启发作用。2.3.4药物升级与化学结构改造医学的发展,需要化学发展以支持其发展。青霉素的演变,佐证了这一点。天然青霉素来自于青霉的分泌物,青霉素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随着人们大量使用青霉素,细菌对青霉素形成了抗药性,疗效愈来越低[10]。化学为这个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法:改变青霉素的基团(R-),使细菌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形成抗药性。正是由于化学家对青霉素结构的不断改造,才有了今天抗细菌的青霉素类药物的药效升级: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等,保证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奎宁是在金鸡纳树上提取的抗疟疾的有效药物,自1820年之后的100多年,一直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20世纪60年代后,在东南亚及非洲地区发现了抗药性疟原虫,传统的抗疟药奎宁、氯喹等已不再有效。我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和她领导的团队,在植物青蒿(黄花蒿)中提取了具有强抗疟活性的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李英等科学工作者对青蒿素做了药物升级,以青蒿素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化学结构的修饰来改变药物活性,合成了蒿甲醚、青蒿琥酯等药物(图2),前者的抗疟活性是青蒿素的6倍,后者由在水中不稳定而易分解,一般制成粉剂,使用时临时配制[11]。2.3.4药物的空间异构与药效的关系空间异构是指分子的立体结构不同而产生的一类异构体。它包括顺反异构和对映异构。空间异构在医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雌激素雌二醇是卵巢分泌的天然雌性激素[7],其分子中的2个羟基是活性官能团,对生理作用是必需的。在反式已烯雌酚中,2个羟基的距离是与雌二醇2个羟基的距离近似且为1.45nm,表现出较强的活性;而顺式已烯雌酚2个羟基的距离是0.72nm,与雌二醇不相似,活性大大减弱(图3)[12]。此外,对映异构在药物作用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氯霉素有4个旋光异构体,但是只有D(-)-苏型氯霉素有强的抗菌作用;人体需要的氨基酸都是L-型的等。有机化学的立体异构知识能助力于药物知识的学习,为掌握药理知识提供帮助。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精选案例,教会学生真正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13],教师在授课中注意加强与医学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4]。总之,化学是医学的基础之一,应深入挖掘其素质、知识和技能内涵,积极促进化学助力护理专业学习,为专业学习提供良好、积极的作用。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15],是化学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宋长平,孙玉梅,孙亚丽,等.中华护理教育,2008,5(3):125
[2]殷磊.护理学基础.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4
[3]陈树君.药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93
[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4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80
[5]李湘苏,赵笑虹.医用化学基础.2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17
[6]郑虎.药物化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7
[7]杨宝峰.药理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67
[8]金惠铭.病理生理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7
[9]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67
[10]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64
[11]冷元红,万莉,袁萍,等.化学教育,2013,34(7):6-8
[12]李湘苏.有机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71
[13]陈莲惠,贾飞云,苏奉发.成功(教育),2013(18):138
[14]赵淑艳.化学教育,2015,36(10):51-52
关键词:中职护理;药物学;提高兴趣
一、引言
药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和药学的桥梁学科,覆盖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等机能学科,又覆盖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等形态学学科,同时又与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药物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课,是学生将来参加护士证考试的必考内容。然而,药物学内容多,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不容易记忆,学生对于学习药理学缺乏热情,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学习兴趣呢?
二、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药物学习现状分析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在初中时学习能力比较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药物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面对药物学繁杂的知识点时,感觉到这门课程理论性太强,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太多,又不能像护理实训一样进行直观,可以直接操作,时间久了,就丧失了学习兴趣。在后续的临床课学习中,由于药物没学好,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学习。
三、探索方法,提高学生的药物学习兴趣
针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药物学习现状,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试图寻找到适合护理专业学生学习药物的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明确学习目的,改善学习动机。药物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课,但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对学习药物学的原因并不明确,因此,明确学习目的,是我们需要做的第一步。由于学生是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学习药物,并不了解后期内科外科等临床课程都与药物关系紧密。这里,我们可以邀请专业课老师,参加护士证辅导考试的学生,医院的护士走进课堂,与同学们分享药物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比如,护士证考试中会考到药物的使用方法,内科护理中,每一种疾病都有相对应的药物治疗方法;护士在配液时应该选择哪种溶剂,药物之间受否有配伍禁忌,这些都与药物学这门课程紧密联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改善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二,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一,信息化教学。翻转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通过信息技术掌握学习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进一步深化掌握,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药物学这门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课下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和查阅相关资料,对所学药物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有基本的认识。课堂上,通过结合临床案例进行讨论,针对如何使用药物,用药指导等方面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做中学,学中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二,案例教学法。本门课程要教会学生如何用药,如何进行用药护理,与临床专业关系密切,因此,可以采用病例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性的选择多个经典病例,提出与药物相关的问题,比如医生为什么选择这个药物,病人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在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要如何进行给药护理,学生通过讨论,结合教师讲授,对所学药物就会有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强化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的教学思想;其三,探究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是一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结合药物学的特点,除了在课堂中给出案例,还可以给出不同的知识主题,比如抗高血压药合并其他疾病时,用哪一类的抗高血压药合适,为什么要这么选择,这些内容在课本上并没有明确答案,反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求知欲,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再由老师进行点评,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其四,除了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多种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与护士证考试内容相联系。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后就可以参加全国护士证考试,而药物学作为护士证考试的一项重要考点,在平时授课中一定要紧密的结合护考相关知识点。通过将历年真题分类,与药物相关的护考内容应当在授课过程中作为重点体现出来,让学生学习起来有目标,主动地学习。第四,成立药物学习兴趣小组。每个班成立药物学习兴趣小组,利用班会或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趣味的药物活动。例如,开展“诺贝尔奖中的药物”活动,了解都有哪些人因为药物获得诺贝尔奖;开展讲座“阿司匹林传奇”,讨论一个药物的百年发展史;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药店中病人和药师,医院中病人和护士。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药物的积极性。第五,家校合作,促进学习。通过多种媒介,如课堂表现汇报、QQ、微信,报喜单等,向家长传达药物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情况,对表现好的学生的家长发送报喜单。因为药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让学生向家长传递如何正确使用药物的方法。例如,抗高血压药需长期服用,不可突然停药;阿司匹林要饭后服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让家长也参与到药物教学中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创造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家校合作,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药物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刘晓健.浅议如何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6(9):1049,1080.
经过了这几天的培训,聆听了领导的教导和指点,我收益颇多,感触颇多,深刻体会到医务工作是圣神、伟大而又平凡、琐碎的!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我们的工作始终围绕着“以病人为中心,促进病人的健康”的护理理念。真正践行这一护理理念,我们必须具备责任心、细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护理技能,还得具备爱心、良好的沟通技能和奉献精神。
责任心是我们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没有责任心无以做任何事情。病人生死攸关,生命相托,因此我们的责任重于泰山,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细节都容不得我们马虎,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每项护理操作程序,时刻具备“慎独”精神。
细心在我们的护理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被称为“白衣天使”,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我们比别人多了一点细心。病情的变化,尤其是危重病人,是需要我们时刻在观察中找到生命的火烛,让它越燃越旺。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严格三查八对,多留意病人的病情变化,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完成各项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及交接班工作,严防差错意外的发生。
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是我们赖以工作的基础,虽然我们在读书期间,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掌握了临床基本的操作技能,但医学知识是不断发展更新的,这就需要我们多学习,多了解临床护理新进展。要善于总结归纳,灵活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时俱进,敢于创新。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对待每一位患者,我们都要有爱心,一视同仁,每一位来院的患者都或多或少具有担心、害怕的心理,在工作中病人或其家属难免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对我们护理工作者诸多挑剔,言语冲突,既然选择了护理工作,就必须接受工作带给我们的委屈和无奈,放平心态,在做好各项护理措施的同时还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多宽慰病人,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另外,要尊重病人的隐私权,为他们的康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护理工作还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病人不仅只是独立的个体,他还是一个社会人,在患病期间,我们要满足他生理需要的同时,也要考虑他情感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价值的需要。在工作中学会护患之间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我们对病人实施护理操作过程中要避免只是生硬机械的完成操作,我们还要与患者有情感的交流,为我们的护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更好的服务病人,促进他们的康复。
在护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我们除了精于业务也要学会懂法。其实懂法和我们开展工作是互相关联的,只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每项护理工作,我们才能守法;只有懂法,我们才能时刻督促自己遵守原则,正确严谨地做好每项工作。
我们作为新人,在理论上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巩固加强,在工作上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完善提高,希望领导、护士长、老师们多教导,多指点,我们自己也会勤于学习,多请教,多提问,努力完善自我,胜任工作。既然我们选择了护理工作,就要立志做一名合格的护士,做一名让患者信任的护士,做一名让家属放心的护士!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方法;兴趣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科学。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承接着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为护理专业课内、外、妇、儿科的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药理学章节繁多、内容枯燥多以文字为主、知识点较多、涉及面广但是药理学的学时是有限的。多年来,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知识,造成了学生对学习懒惰性,并产出一定的厌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结果往往是教师在台上卖力演出,学生在下面视而不见,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莎士比亚曾说过这样的话:“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本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一下方法:
1问题导入法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在教材每章的开头,教师都会介绍一些药物的简史以及提出一些问题,设置悬念,让学生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共同协作进行研究学习,进而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降血糖药开头,教师会问大家对于糖尿病这个疾病同学们有多少了解?你们的家人有没有患有糖尿病的?患有糖尿病的病人他们有没有服用药物?服用了什么药物?引出今天要讲述的内容降血糖药。组织教学通过问题引出新的知识,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也参与其中启发学生,通过提出的问题可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的薄弱与不足,及时进行补充教学内容。此法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2多媒体展示法
药理学内容繁多,枯燥乏味,若一味的应用传统教学法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应用多媒体展开教学,在多媒体中插入生动的图片、小动画、音频等直观、生动的展示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多角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药理学中药物的作用机制这一块,学生不容易理解,那么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展示法进行讲授。例如:拟胆碱药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缩瞳、降低眼压、调节痉挛,看是简单其实很难理解,此时应用多媒体播放眼球在应用药物前、后的动态图片,清晰的展示出哪块肌肉收缩哪块肌肉舒张。结合动画去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
3病例讨论法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学习药物相关知识,进而引入病例,这种方法可以使理论知识更充实饱满。例如:讲到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解救这个内容时教师会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个农药中毒的小视频,并简单叙述该病例,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该患者的临床症状?应该选择哪种药物治疗?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在课堂上通过案例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尤其对于生活中的例子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通过案例讨论既可以对药物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增进学生之间共同协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参与临床用药实践。
4结合实验教学法
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综合性专业技能课,实验教学是药理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课上所学的东西都是文字的形式传授给大家,都是别人讲给你听的,而实验课就完全不同,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内容记忆更扎实。然而受传统教学的束缚,教师的实验内容理论性太强,不能激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通常按照教师的步骤一步步完成,这样就失去了实验的意义。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实验课不单单只是为了验证药物的理论知识,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对知识的求知欲。例如:毛果芸香碱与阿托品对家兔瞳孔和唾液分泌的作用这个实验,我们需要做的是给家兔左眼和右眼分别滴入毛果芸香碱和阿托品看看家兔瞳孔的变化,清楚的看到左眼瞳孔缩小右眼瞳孔扩大,实验很简单但是我们不应该止步于此,可以让学生在拿来两只兔子,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我们观察下药物起效的快还是慢,多大剂量可以出现阿托品化及出现阿托品化如何解救。通过这个实验不只验证了理论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精神,提升了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总之,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纽带,为今后临床医学的学习做铺垫。药理学涉及的药物种类繁多,需要学生掌握或熟悉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药物与药物之间关系复杂,较难记忆,并且内容枯燥、文字较多。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不应该拘泥于传统教学法,应采用问题导入法、多媒体展示法、病例讨论法及结合实验教学法等多种手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药理学的学习不在是枯燥乏味,单调无趣的,使药理学的学习激情澎湃,充满乐趣,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学学生。
参考文献:
[1]尹桂华.浅谈药理学教学改革[J].中国药房,2011.
[2]王晓岚,储敏.多种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药房,2015.
[3]符丽娟,杨育红,刘婉珠.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高职;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116-02
在传统的《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严重缺乏,依赖教师的讲授,被动或消极地接受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具体的护理技术操作中,对实习教师的模仿过多,没有自主的学习管理能力。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其课程改革有非常大的关系。针对《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高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
本次研究选取就读于高职护理专业的78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人,对《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前和改革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的效果进行调查对比,具体的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2级高职护理专业的78名学生,分为观察组39人与对照组39人,两组学生在入学时采用自然分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程度等一般情况没有差异,P>0.05,教师、教材以及评价的内容基本相同。
(二)研究方法
1.观察组的课程改革方法。第一,强化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在学生入学后,《护理学基础》的任课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组织开展以“护士的角色与素质、护理发展”为主题的讨论,让学生充分了解护理专业,增加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了解自主学习对护理专业发展的意义,明确自我学习的技能。第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参与制定《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计划。将《护理学基础》的课程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考核的标准以文字的形式告知学生,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讨论,听取学生的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对教学计划及课程考核标准进行适当的修改,这样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学习计划的制定,帮助学生获得对《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判断。第三,运用分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合作学习。将观察组的学生分成3~4人不等的小组,然后将《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重要的护理操作分为多个项目。领取具体的操作项目后,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试验的前期准备,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完成对项目操作的预习,画出操作流程图。在教师授课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并给予评价和指导,课后,做好实验操作用具的回收和管理。项目操作完成后要及时进行课程的考核。
2.对照组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学基础》课程,不做任何形式的课程改革。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大纲及教师主导的授课计划进行教学。在入学后不对学生进行《护理学基础》的引导,不开展相关的“护理专业及护理课程”的主体讨论活动。具体的护理操作由教师进行,学生不做任何参与。课后,教师不布置任何相关的护理技术操作任务。在具体的课堂中以理论性的知识讲解为主,很少设计相关的实验操作项目供学生操作学习。
(三)评价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后,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学习目标的管理、学习自控能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效的预习、查阅和利用资源的能力、课上的认真听讲、具体护理技术的自作、与小组成员的合作、自我评价及检测。
(四)统计学方法
相关的数据全部录入Excel软件,采用SPSS19.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x2进行检验,P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对《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前后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对比
(二)两组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比较
对观察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采用有区别的教学方法,然后对课程改革前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自主学习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并且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职业护理教育是培养大量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育中,培养具有较强护理技能及护理素质的人才是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现在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专业的护士需要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就掌握较为扎实的护理技术,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护理学习专业中的细节问题,针对《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护理学基础》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护理操作中熟练掌握技能,并能尝试性地自己解决一些问题。因此,在现阶段护理专业教育中,对《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院校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力求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传统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扼杀了学生的自我创造性和自我认知,使学生缺乏对护理专业法深入了解,对自身学习护理专业的意义没有清楚的认识。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在学习能力及适应性方面弱于本科学生,加上传统的《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弊端,护理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并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基于这样的情况,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护理学基础》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选取就读于高职护理专业的78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采用《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增加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了解自主学习对护理专业发展的意义,明确自我学习的技能;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参与制定《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计划,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学习计划的制定,帮助学生对《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有自己的判断;运用分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合作学习,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对照组采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学基础》课程,不做任何形式的课程改革。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大纲及教师主导的授课计划进行教学。观察组学生通过《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后的学习,其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学习效果优于对照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目标的管理、学习自控能力以及查阅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方面都有提高,具有明显的差异,P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结合护理教育的实际情况,对《护理学基础》的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立足《护理基本技术》,对《护理学基础》课程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护理素质,推动高职护理专业的发展,值得在具体的护理教学中积极开展实施。
参考文献:
[1]裘兴梅,马小琴,谷娟娟,等.《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与效果[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1):107-108.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护理人才;学习态度;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8-0020-01
专业基础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等均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生命和健康的本质,为学好专业课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为今后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对高职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中高职学生专业基础课学习态度消极的原因
第一,学生因素。有的高职生在中职阶段就缺乏理想和抱负,不求上进。在学习方面,缺乏自信心、自尊心。屡次的考试失败已经习以为常,慢慢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他们身上也具有其他“90”后的特点,生活中个性张扬,追求时尚,有严重的电脑、手机依赖问题。进入大学后,医学基础课程内容抽象、教学进度快,加之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缺乏自我管理,不能合理分配时间,也没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慢慢跟不上教学的节奏,学习态度消极,对学习心不在焉。第二,教师因素。从事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教师多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虽然现在强调“双师型”教师,大多数教师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但是真正在医院工作的时间比较短,对临床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不熟悉,教学过程中难以将医学基础知识与护理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同时部分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讲课缺乏趣味性,课堂上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部分教师考核方式单一,无法体现公正性和客观性。第三,家庭因素。进入中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单亲、留守、贫穷家庭,自小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日常生活通常是由老人照顾,疏于教育导致学生心理脆弱、敏感,缺乏自信和安全感,自卑与自尊矛盾存在,容易引起性格叛逆。处于青春期,容易早恋,网络成瘾,荒废学业,产生厌学情绪。第四,学校因素。学校虽在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上十分重视医学专业基础课,但是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缺乏关注。任课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备课,制作课件,提升课堂管理水平,规范课堂教学组织,创新学业考核评价方式,但得不到学校管理层的认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教学任务重,合班课管理难度大,限制了某些教学方式的运用。专业基础课教师缺少培训实践机会,教学资源匮乏等也制约了教学的有效实施。第五,社会环境。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不良的社会风气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学生过多重视衣着、自身容貌、电子产品,并产生攀比心理,难以抵制形形的诱惑,甚至为此走上歧途,影响学业。
二、提高大学生医学专业基础课学习积极性的对策
第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开展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激发大学生学习中的责任感,即他们的自律意识、自律行为和社会责任感,责任感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第二,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重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凸显高职教育特点。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专业基础课教师要与时俱进,提升教书育人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尊重学生。同时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将案例式和教学做一体化,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与专业基础课的具体内容灵活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改革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平时教学过程参与度的考核,提升学生自信心。探讨基础课内容与临床护理实际的结合点,提高教学效果,使护理人才培养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符合医院、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第三,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积极作用。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容易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与学生家长沟通、跟学生谈心、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性的活动中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高能力、增长知识。第四,学校加强重视,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学校出台多种形式的政策,支持专业基础教师提升自身学历及外出培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教研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在全校范围内探索自主性学习模式,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其进行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多途径获取相关专业知识以扩展知识面。第五,完善心理咨询室制度。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同时班级配置心理委员,心理咨询师,方便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在日常学习、生活、交往、适应和发展等方面面临的一般性问题。开设学习心理辅导讲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结束语
在中高职护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态度消极的现象,成因复杂,其中首要因素是学生的自身因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的多方努力,教师起关键性作用。要通过多方努力,提升高职大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护英语水平考试(METS);护理专业英语;改革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迅猛增长,医疗服务一跃成为全世界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并呈现国际化发展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高等护理教育蓬勃发展,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大规模的护理教育体系,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成为护士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护理教育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内护理院校的毕业生还不能与国际医护英语服务直接接轨,迫切需要推进护理专业英语教育方法的改革。
1国内护理院校护理专业英语教育的现状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校英语教学应分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两个阶段。高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必需的信息"。然而,与轰轰烈烈的基础英语教学阶段相比,专业英语教学阶段却显得举步维艰。我国护理专业英语在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开展,学科起步晚,师资较薄弱,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较成熟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百花齐放,教学方法有待提高,教学评价体系亦不成熟。国内部分护理院校甚至未开设护理专业英语课程,已经开设的学院大部分处于各学院自发、零散地组织专业英语教学的状态中,教学效果较差。
2医护英语水平考试简介
"医护英语水平考试(METS)"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华护理学会、中华医学会、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机构联合推出,以下简称METS考试[1]。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0723号文件精神,METS考试作为医护专业英语的考核标准,其考试宗旨在于通过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方式,普遍提高中国医学英语教学的总体水平,从基础教育入手,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满足国内外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国际化护理人才。
3 METS考试对护理专业英语教育的影响
3.1以METS考试为导向,更新护理专业英语教育理念 从本质上讲,护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学科,这就要求护理专业教育不应仅为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学术培养,还应是一种职业训练。但是,我国护理专业教育长期以来过分强调前者,忽略后者,进而在护理专业英语学习中忽视职业特色及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导致护理毕业生很难胜任国际医护英语服务,外资医院就业率低。
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护理专业英语教育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提高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能适应国内外护理工作的实用型高级护理人才。
3.2以METS考试为导向,丰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内容 METS考试为标准参照性考试,其内容势必会对护理专业英语教育的内容产生导向作用,护理专业英语教育的内容应作相应的调整。METS考试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职业特色(针对性),突出应用能力(实践性),强调综合素质,且兼顾不同层次[2];其试题涉及知识面很广,主要包括护理基本知识与理论、各专科护理操作技能、常见疾病的症状和护理措施以及相关的日常用语,增加了实用性,提高其对临床护理实践的指导价值。因此,以METS考试为导向,进一步丰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即重视护理基础知识的讲解,又突出临床护理实践操作的运用,使之具有可读性、实施性、趣味性。
3.3以METS考试为导向,整合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但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仍然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单纯讲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常从属于被动学习者,以METS考试为导向,让学生转变被动角色,使被动学习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采取师生互动的授课方式,如创设临床护理工作情境,采取情景式教学、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法,启发学生应用专业英语进行护理实践能力训练,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自我反思中获取知识。同时,我们还可以开展案例讨论,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只起引导性作用,主要环节由学生自行组织完成,鼓励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应用护理专业英语展开讨论的能力。
3.4以METS考试为导向,创新护理专业英语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和反思。但是,目前国内护理院校对于护理专业英语考试题型较为单一,试题难度一般不大,学生只需突击硬背,大多数能顺利过关,无法检验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
METS考试制度的建立,使护理专业英语考核更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真实性,METS考试包括五大部分,分别为听力部分、英语应用、阅读理解、翻译、写作题,使学生做到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使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融入到日常教学中,真正做到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
因此,我国护理专业英语考核方式,应以METS考试为向导,增加试卷的分析性、灵活性和应用性难度,与METS考试难易程度相适应,严格掌握学生及格率,使考试真正成为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
4结论
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为缩小与国际护理人才之间的差距,我国的护理专业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其中护理专业英语教育的领军地位已逐渐凸显。随着METS考试制度的建立,护理专业英语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护理专业英语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和METS考试的影响给护理专业英语教育改革打开了新局面。在METS考试背景下进行护理专业英语教育改革,既要坚持自身固有的专业特色和学科发展要求,又要以METS考试为契机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使护理专业英语教育实现稳步、健康发展。总而言之,护理专业英语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迎合METS考试而制定,而是为了护理专业英语教育自身的长足发展。所以,在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的同时,努力实现护理专业英语教育与METS考试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护理解剖学教学现状
1.1教学模式滞后
我国的护理教育是在临床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大多沿袭临床医学专业的模式,其解剖学教学也不例外,基本采取“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学生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学生对接受的信息很难真正地理解,培养的基本上是单一化、模式化的人格,不利于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护理专业需要的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护理人才,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求。
1.2教材、教学内容专业性不强
虽然护理教育发展迅速,但适用于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材一直滞后,教材基本上采用医学专业解剖教材的缩板。虽然编写了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材,但根本上没有摆脱临床专业解剖学教材模式,只是在章节上有所增减或位置调整,教学仍然采取以系统解剖教学为主,局部解剖教学为辅,系统内容多而全,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强,不能紧密结合和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特点和需要,导致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脱节。
1.3教学师资缺乏专业特点
我校从事解剖学教学的教师都是毕业于各大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等专业,而非护理专业,没有学过护理学,对护理专业知识及护理专业技能操作了解不多,对护理学教学大纲具体要求不甚清楚,也不了解护理学生在临床上重点需要掌握哪些内容,而按传统的临床专业授课方式予以传授解剖学知识,没有针对性,涉及护理学操作技术的解剖学知识讲授不到位,导致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操作、护理技能脱节,不利于学生进入临床后掌握护理操作技术。
1.4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专业性不强
在传统的实验设计及实验教学中,没有适用护理专业的实物标本。实验教学中以系统教学为主,局部解剖只是观看部分局部标本。我校近年来添置了部分塑化标本,但针对临床治疗的较多,而适用于护理方面的标本不够,忽略了护理专业这一特点。比如涉及穿刺技术、注射技术等的实物标本很少,而这些操作技术却是护理学生必须要掌握的。
2建议与对策
2.1以护理专业特点为主线,优化课程设置
专科层次的护理专业学制是3年,3年既要学习公共基础课、又学习医学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授课课时上有矛盾,应紧密结合护理专业教学大纲,以“实用为先,够用为度”为原则,优化课程设置,精简教学内容。将正常人体结构与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与临床结合紧密的内容予以重点讲授,关联内容少讲。如增设与临床有关的穿刺术、插管术、注射技术、急救护理等解剖学知识,适当精简运动系统、内脏学、中枢神经及断层解剖学等内容。
2.2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要突出护理专业特点
通过对返校生和已在临床工作的学生的回访调查,认为解剖学教材内容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偏多、偏深、不实用。因此应以“理论适度、注重实践、突出职业”为原则,参考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和护理解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护理专业特点编写符合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材。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的内容应重点予以规划,使解剖与临床护理有机的结合,为专业课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为临床护理实际操作技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3采取多形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满堂灌”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老师结合临床实际设计好每堂课教学内容,教会学生怎么查阅资料、收集以及整合信息。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精神,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也可辅以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目的就是变学生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针对护理专业,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由于从事解剖学教学的多数教师没有学过护理学,对护理专业知识了解不多。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组织老师学习护理基础知识,到临床一线学习,熟悉或掌握临床护理基本理论和护理操作技术,将解剖知识和临床护理有机结合起来。这种双师型专业人才队伍才能使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也可邀请有经验的护理专业老师做解剖学兼职教师,以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2.5建立护理解剖实验室,加强实验教学
论文摘要: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重视学生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忽视与专业的结合,不能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此,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化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护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的实践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的趋势,以往高校所培养的单一技能型人才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外语能力的评估更趋理性化,懂专业且具备相当英语应用能力的人受到市场的欢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必须实现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的结合,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提高英语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开始重视英语教学与专业的结合,甚至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然而,由于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的衔接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使得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笔者多年来从事护理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对护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专业化有一定的思考与探索。
一、护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的实践研究
1.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为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实现培养技术、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技能人才的目标,从2008年开始,本院的公共英语教学已经尝试性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制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相关方案,并在本院的重点专业护理专业试行。方案突出能力培养的目标,并把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学期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的语言知识,重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树立大胆开口说英语的信心,积极开展听说训练,能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第二学期,针对专业特色,通过对行业的调研,分析临床护理岗位对职业人英语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确立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并且按照认知规律,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归纳学习单元,序化学习过程,构建护理专业课程内容体系,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为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2.依据典型工作情景设计教学
确立以典型临床护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英语交际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听说训练。将临床护理五大典型工作情境中的十项主要工作任务转化为五大学习情境和十个学习任务,内容包括入院护理(入院接待、病情评估)、用药护理(用药前解释、用药后观察)、手术护理(术前告知、术后观察)、生活护理(卫生评估、生活指导)和出院护理(出院告知、出院指导),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同时加强与护理专业的专业教师沟通,参与到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中进行现场指导,让学生了解英语在所学行业的运用情况,强化所学知识的运用。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要设法给学生提供体验、实践英语对话的机会,且内容要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可通过恰当的医护对话、请学生介绍病房情况或鼓励他们自己扮演护士或病人等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情景活动中学会使用医护英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积累经验、掌握技巧,合理调整各项活动,激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从语言实践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4.开发适合高职护理专业的大学英语教材
教材内容的确定必须以培养目标为依据。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的是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和涉外护理工作的高级医疗护理人才,是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护理人才。因此,我们应据此开发护理专业的大学英语校本教材,使学生通过接触与今后的工作密切相关的语言材料,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5.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搞好与护理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相应的师资配备是前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顺利进行英语教学的基本保证。高职大学英语教师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学生的专业,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英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要了解护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学校应有计划地培养“双师型”教师,挖掘现有的英语教师潜力,通过进修等渠道,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护理专业的英语知识,督促教师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不断探索适合高职护理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二、护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的意义
1.有助于改变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相脱离的现状
护理专业是培养能从事医院临床护理、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护理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而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属于综合素养类课程,与专业结合较少。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工具课程应该服务于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英语能力。专业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学生就业和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
2.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
高职护理专业大学英语专业化改革,打破了大学英语一贯式、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将有关听、说、读、写的各项技能的学习内容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学生通过接触与今后的工作密切相关的语言材料,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论文摘要: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重视学生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忽视与专业的结合,不能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此,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化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护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的实践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的趋势,以往高校所培养的单一技能型人才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外语能力的评估更趋理性化,懂专业且具备相当英语应用能力的人受到市场的欢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必须实现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的结合,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提高英语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开始重视英语教学与专业的结合,甚至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然而,由于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的衔接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使得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笔者多年来从事护理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对护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专业化有一定的思考与探索。
一、护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的实践研究
1.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为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实现培养技术、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技能人才的目标,从2008年开始,本院的公共英语教学已经尝试性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制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相关方案,并在本院的重点专业护理专业试行。方案突出能力培养的目标,并把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学期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的语言知识,重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树立大胆开口说英语的信心,积极开展听说训练,能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第二学期,针对专业特色,通过对行业的调研,分析临床护理岗位对职业人英语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确立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并且按照认知规律,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归纳学习单元,序化学习过程,构建护理专业课程内容体系,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为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2.依据典型工作情景设计教学
确立以典型临床护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英语交际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听说训练。将临床护理五大典型工作情境中的十项主要工作任务转化为五大学习情境和十个学习任务,内容包括入院护理(入院接待、病情评估)、用药护理(用药前解释、用药后观察)、手术护理(术前告知、术后观察)、生活护理(卫生评估、生活指导)和出院护理(出院告知、出院指导),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同时加强与护理专业的专业教师沟通,参与到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中进行现场指导,让学生了解英语在所学行业的运用情况,强化所学知识的运用。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要设法给学生提供体验、实践英语对话的机会,且内容要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可通过恰当的医护对话、请学生介绍病房情况或鼓励他们自己扮演护士或病人等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情景活动中学会使用医护英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积累经验、掌握技巧,合理调整各项活动,激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从语言实践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转贴于
4.开发适合高职护理专业的大学英语教材
教材内容的确定必须以培养目标为依据。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的是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和涉外护理工作的高级医疗护理人才,是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护理人才。因此,我们应据此开发护理专业的大学英语校本教材,使学生通过接触与今后的工作密切相关的语言材料,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5.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搞好与护理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相应的师资配备是前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顺利进行英语教学的基本保证。高职大学英语教师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学生的专业,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英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要了解护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学校应有计划地培养“双师型”教师,挖掘现有的英语教师潜力,通过进修等渠道,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护理专业的英语知识,督促教师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不断探索适合高职护理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二、护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的意义
1.有助于改变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相脱离的现状
护理专业是培养能从事医院临床护理、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护理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而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属于综合素养类课程,与专业结合较少。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工具课程应该服务于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英语能力。专业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学生就业和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
2.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
高职护理专业大学英语专业化改革,打破了大学英语一贯式、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将有关听、说、读、写的各项技能的学习内容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学生通过接触与今后的工作密切相关的语言材料,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3.有助于促进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护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以专业课程中需掌握的内容为主线展开,所有教学内容以专业工作职场要求为核心,将英语教学渗透到专业知识的不同章节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巩固了英语知识,而且掌握了系统的专业知识,积累了大量的灵活运用专业英语的经验。护理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的实践有利于完善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其他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并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护理;公共卫生服务;课程
人才培养是护理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基本点实际出发,培养适合我国卫生服务需求的护理人员成为护理教育者研究的重点。为基层护理服务提供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必须加大当今护理教育的改革,完善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通过对护理专业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培养具有较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基层护理人才。目前高专护理专业公共卫生课程设置在第四学期,课程为《社区护理》和《营养与膳食》。公共卫生课程显得薄弱,比重小、内容局限、教学资源少及教学方法单一等,没有形成适合护理专业的公共卫生课程体系,使护理人才在临床实践中缺少公共卫生服务、预防为主、大卫生、群体的理念,缺少对医学统计和流行病学基本方法的了解,导致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医学模式以及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项目研究对2014级高专护理专业公共卫生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第二学期增设《预防与保健》、《医学统计学》;第四学期增设《流行病学》;加强实践教学和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在校期间系统掌握公共卫生服务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实践性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某高职高专院校2014级高专护理专业学生178人为调查对象。在第二学期增设《预防与保健》、《医学统计学》两门公共卫生服务类课程(以下简称“两门课程”),两门课程均使用人民军医出版社于2012年1月出版的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课程结束后采用自制《高专护理专业<预防与保健>、<医学统计方法>课程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在同一时间进行,10分钟内完成,统一发放、回收,共发出问卷84份,回收84份,有效回收率100%。数据经整理录入核对后,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对两门课程的认知和态度的、为考试而学习两门课的、将来不想从事预防保健类工作的占多数(均>59.5%)。在正面负面答案的选择率差异性比较中,学生选择有必要开设两门课程的多于选择没有必要的(P<0.01);将来不想从事预防保健类工作的多于想从事的(P<0.01)。2.2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对两门课程教学情况的评价表2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对两门课程教学评价的答案选择差异性分析表2显示:学生认为两门课程教材难度合适的、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学习理论知识有帮助的占多数(均>66.7%)。在正面负面答案的选择率差异性比较中,认为两课程教材难度合适的多于认为难度不合适的(P<0.01),案例分析教学法、一课一实践的方法对学习理论知识有帮助的多于没有帮助的(P<0.01)。2.3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对公共卫生类课程教学认同和实际学习效果表3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对公共卫生类课程教学认同和实际学习效表3显示:学生认为学院对公共卫生课程重视的、公共卫生课程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的、学习公共卫生课程后希望参加实践活动的、学习《医学统计方法》后能独立完成统计分析的占多数(均>52.4%)。在正面负面答案的选择率差异性比较中,认为学院对公共卫生课程重视的多于认为不重视的(P<0.05);学习公共卫生课程后希望能参加实践的多于不希望的(P<0.01)。
3.结论
3.1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对两门课程的认知态度分析显示为考试而学、将来不想从事预防保健工作的学生占多数(1)学生对国家方针政策不了解,需要带领学生学习相关文件。2012年国务院下发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党的十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的同时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2)学生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不清楚,对公共卫生服务人才的需求量不知道,需要解释、说明。目前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投入不足、人员匮乏,为满足社区、农村地区对医学人才的需要,加强医学教育与卫生需要结合,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培养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1]迫在眉睫。
3.2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对两门课程教学评价分析显示教材选择适宜,学生对理论课学习与实验实训课结合比较认同(1)加强公共卫生类课程建设,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避免追求“高”、“广”、“深”但不切实际的选材理念,为公共卫生类课程选择适合且适用的教材,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2)学生对案例教学法、一课一实践的教学方法比较认可。因为实训课通过案例讲解、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知识,体验公共卫生课程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的特点。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创新思维能力及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公共卫生课程教学认同和学习效果分析显示学院能重视公共卫生课程的安排,希望学习公共卫生课程后参加实践活动(1)领导重视、支持公共卫生课程的改革,从人力、物力、精力上增加投入。引进专家讲课、开设讲座,拓展公共卫生服务学习内容。制定相应的课程评价体系,形成一整套教学改革方案,并给予实施,能帮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意识和水平。(2)满足学生学习公共卫生课程后参加实践的要求,要研讨教学手段,增加实践课教学内容。除在校期间增加实训课教学外,需创立多点见习、实习的途径,利用学生课余、周末、假日时间,安排他们去学院附近的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进行公共卫生服务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公共卫生类课程的实用性、成就感,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R47-4;H319.3
一、提出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高职护理教育作为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任务。虽然高职护理的教育科研和实践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传统的重知识轻技能思想的存在,使得我国高职护理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没有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之路,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一点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尤为突出。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在理论上加以进一步总结和升华,诸如:建立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新的体制、模式、机制;全面推进英语素质教育,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快师资、教材、实训基地建设;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如何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如何健全高职教育质量的考核、考评制度等。本论文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念,自觉地运用理论研究的成果指导实践,通过实践的检验不断修正、提高和完善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将有助于形成科学、合理、可行的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理论体系,从而使高职英语教学的师资水平、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等上升到新的高度,使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提升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就业层次[1]。
二、分析问题:目前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突出问题
1.学校方面
(1)侧重公共英语课程(EGP)教学,英语教学服务于等级考试。目前各类高职院校EGP课程由专门的公共英语教师教授,而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也是大多数院校的毕业要求之一,所以为了提高通过率,公共英语课程(EGP)教学更多的是应试教育,现有的高职英语教学安排很难与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相联系。
(2)缺少和医院的深度融合,进而导致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内容有待于细化。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中所需要的比较宏观的东西,比如开设哪些课程、培养哪些能力,学生应该学什么等等,大部分没有充分的认识[2]。另一方面,一些参与的医院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学校和医院合作是一种双赢,对于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持不太积极负责、对高职护理院校和医院合作持观望态度。
(3)缺乏懂专业的英语教师。目前高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无外乎两个来源:一是公共英语教师,公共英语教师讲专业英语,其不足在于专业知识不擅长。二是专业教师,专业教师上专业英语课的弊端在于英语水平没有英语教师高,比如口语不流利、发音不很准,英语知识不系统。两者各有所短,缺乏既懂专业知识又具备较高英语水平的教师,影响了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
2.教师方面
(1)缺乏重新建构课程体系的意识和积极性。高职护理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授课对学生所提的要求是一样的,再加上目前市场上的高职教材良莠不齐,具体表现在大部分教材内容比较陈旧、篇幅过长,过多侧重理论的讲解;有的教材文中有对话,但对话只是日常对话,缺少护理病人及相关情境下的模拟对话,学生不能把一些专业知识贯穿进去;课后习题集中在句子翻译、完形填空,课后练习依然局限在传统的英语知识点上。对于这些问题,讲授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早有意识,但大多数教师没有考虑过根据教学内容建构护理专业英语课程内容。
(2)教师课堂教学方式传统。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还局限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层面上,有时也会在课堂中采用一些课堂讨论、情景对话等,但也是简单的分组,练习一些小对话。
(3)考核方式单一。对护理专业英语的考核,大部分学校也是按照公共英语的考核方式进行,题型一般是词汇翻译、单选、阅读理解、句子翻译等。这些题型的考核,需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学生也是纯粹的应付,实际的专业能力并没有在考试中体现出来。
3.学生方面
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学生对自己英语能力自信心不足,从而丧失了兴趣,对护理专业英语学习不够重视。部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入学时高考成绩不理想,英语是很多学生的短板学科,而英语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通过公共英语能力PETS 3,英语A、B级等考试,获取毕业证书。基础好的学生会在英Z四、六级考试(CET-4、CET-6)上花时间为自己的就业增加筹码。而护理专业英语在绝大多数学生心目中,仅仅是一门课而已,这门课只要通过学校的考核就好,除了课堂听讲和完成课堂作业,学生不会在上面多花时间。
三、解决问题: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
1.学校层面
对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是其教育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要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来进行[3],作为上层建筑,高职护理职业学校可以从四个方面对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给予支持。
(1)在学校和医院合作方面进一步深度合作,深入探讨一些护理专业课程的前沿内容,尤其是目前发展比较滞后的护理专业英语,可以鼓励教师与医院工作人员一起研究学校和医院合作的课程设置,甚至开发教材,把医院的一些护理专业英语资料作为英语课堂的辅助资料。
(2)改变传统的重视公共英语考证的思路,乃枷肷咸岣叨曰だ碜ㄒ涤⒂镏匾性的认识,鼓励教师进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课程改革,尝试多种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笔试,可以情景模拟对话、病人案例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4],并对教师的教学严格考查,对有成效的方式适当给予奖励。
(3)注重创设条件,鼓励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学习、了解相关护理专业的知识,稳定护理专业英语教师队伍。
2.教师层面
教师要树立传授知识、为学生提升能力服务的理念, 作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引领者与组织者,教师授课可以从三个方面尝试改革:
(1)采用分层教学[6],在大学二年级开始上护理专业英语课程之前,根据学生大学一年级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情况来进分层教学,比如,对一些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降低点要求,只要求能理解护理专业英语词汇,能够在一些特定场合用护理专业英语去沟通一些问题;对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在授课中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要看得懂一些比较复杂的护理领域的英语文章,能够熟练地进行对话。在授课中,要摒弃单纯依赖教材的想法,可以尝试自编讲义或者根据情景模块组织教学。
(2)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根据护理专业英语可能出现的情境,比如接诊病人、护理病人等过程中,尝试课堂情景表演、演讲等方式,让学生分组先准备,分组时注意英语成绩较好和较差学生的结合,然后结合学生的讲稿和课堂表现加以补充,这样能最大限度让学生参与,提升学生用护理专业英语沟通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把教学场合设在护理实训室,不要固定在一个教室里,针对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在教学中也要找一些与护理专业相关的英文视频加强学生的听力。
(3)改革考试评价方式,重能力,轻语法。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的考评不能像传统的公共英语一样以试卷为主,平常考核把学生的课堂情景对话、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作为主要内容,期末考核也要把笔试、听力、口语结合起来。笔试可以采取填制一些各种病例报告、病人投诉信的回复等应用文写作;听力选用一些医院可能出现的情景对话,让学生复述内容;口语可以尝试让学生抽签解释一些护理专业词汇或者模拟护士与患者角色进行即兴对话。
3.学生层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点。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是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只有学生能真正把心思投入到学习中,各种改革才能收到效果。从学生层面讲,尝试把一个班级界定为一个医院的科室,每位学生都有相应的职位和职责,把医院的文化牢牢植入学生的理念中。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认为学习护理专业知识无用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护理职业素养的形成,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目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欠佳的状态。
四、结果
在中国,对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研究还较薄弱,师资队伍也不够稳定,教学水平也不够高,学校方面还没有形成一种激励课程体系重建的有效机制。再加上教学设备、师资条件和资金投入方面的制约,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还面临许多现实困难。但是,只要高职护理院校的领导能够高度重视,教师能够转变理念,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导向,以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为中心,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根据学生的新特点新情况研究和改变教学方法,一定能够培养出既懂得护理专业知识又具备在工作岗位中应用护理专业英语知识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五、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自身的培养目标和护理行业广泛的就业渠道决定了护理专业英语在整个高职护理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新的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有助于实现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就业,同时服务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需求,为学生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真正把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搞出水平和特色。
参考文献
[1] 陈小兰,2012,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