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7: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绩效工资;改革;薪酬管理;分配方案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7-0035-02
1引言
M学院作为一所教学型高校,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如何更有效地实施薪酬分配方案这一问题。
本文通过对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条例的学习和研究,并针对M学院的实际薪酬分配制度中存在的二级学院人才结构不平衡问题,导致一刀切的分配方案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合理问题,因此,通过对M学院历年绩效工资改革分析的研究,以期探索一种适合M学院实际现状的新型高校教师薪酬管理改革模式。
2薪酬管理概念以及设计原则
薪酬,从字面理解,应当是平衡、回报、补偿,含有交换的意思,在本质上是对员工为企业所创造价值的一种回报,同时还有满足员工的内在需求、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传递组织的价值观等基本职能。同时,薪酬泛指员工获得的一切形式的报酬。包括薪资、福利和保险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报酬。薪酬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员工在社会以及组织内部的价值和地位。
薪酬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讲,一是理论角度,二是技术角度。理论角度又有两方面,一个经济学角度,它关注财富的来源和分配,另一个是管理学角度,它关注员工凭什么受到激励。薪酬作为分配价值形式之一,设计时应当遵循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其具体内容包括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与绩效的相关性、激励性、可承受性、合法性、可操作性、灵活性、适应性兼顾公平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M学院绩效工资分配实践
2006年以后,根据国家提出的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M学院的津贴分配办法影响深远。学院于2009年制定了绩效工资分配办法。
设置岗位、核定岗位级别,是实行绩效工资的前提。根据工作性质和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学校将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以及工勤技能岗位三大类别。
作为高校,教师是学院的主体,因此分配方案首先要考虑到广大教职工的利益,在2009年绩效工资发放后,我们进行了全校范围内的教职工调查,并针对各个系与领导进行了访谈,通过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M学院的有关2009年津贴分配措施还不成熟,体制还不健全,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不断地进行改进。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同职称或同职务人员没有分年限等级对应,导致教职工成就感和荣誉感欠缺,也不能更好的体现教职工对学校作出的贡献大小。
(2)完全按照每个老师产生的实际标准课时,给出全校统一的课时费标准,导致课时膨胀,浪费教学资源,严重超过学校预算标准。
(3)没有考虑学科专业发展问题及各个院系的职称结构问题。部分二级学院高级职称人数多,部分二级学院中级职称人数多,这样也会导致同工不同酬的不合理方案。
(5)公共课教学计划每年都在不断改变,而公共课切块比例也没有经过严格的统计测算。
4构建二级学院薪酬体系
针对上述M学院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现行分配方案,制定合理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本方案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考虑各二级学院对全校收入的贡献程度,即该学院学费收入占全校学费收入的比例,分配向高性价比专业倾斜;同时给予各系副高以上职称人员适度补贴,促进各院系提升自身职称结构,利于本校师资力量良性发展;在本次专业课生均系数调整时,以注重院系专业性价比为前提,将生均系数最低的院系提升至次低水平,不再提至全校平均值,且不提倡个别院系以超负荷工作获取工作量,达到限制其生均系数,鼓励相关院系增加任课教师人数。
本方案中采用的一个分配因素学分当量替代原有方案中的课时概念,作为分配公共课津贴的依据,以教学培养计划中的学分,统一全校课时标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个别专业盲目压缩个别课程课时的问题;本方案中采用的另一个分配因素(各学院的学费总收入),提出按生均系数分配专业课时津贴,这样可以使分配向高性价比专业倾斜,有利于促进我校专业加快转型;同时一定程度上防止人数少甚至过少的班级大量出现,提升各院系每个行政班的性价比;同时还可以防止个别院系盲目抢夺交叉课甚至公共课的承担任务,维护我校正常教学秩序,去除津贴分配中的一些干扰因素。
5新方案的实施
根据上述的原则和改革方案,在2012年绩效工资方案的制订过程中,首先,学校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与教师签订岗位聘任合同,将对岗位职责进行详细说明,根据岗位聘任合同,不同岗位设定不同薪酬,实施“岗变薪变,优劳优酬”。其次,实施分类考核,由于高校从事应用型专业的教师或科研人员出成果相对容易,而基础学科的教师就相对难一些,理工科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相对较多,而文科类的专业则相对较少等,分类考核的目的就是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考核指标作更细的分类,以适应高校教师复杂的工作,从而提高考核的科学性。最后,将考核结果作为确定教师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不断优化M学院教师直接经济性薪酬结构,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基本薪酬满意度。
6结论
绩效工资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制度还不够成熟,现阶段国内学术界对高等院校绩效工资制度的相关研究也较少,因此,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中如何构建绩效工资体系,使其发挥重要作用,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讨论的问题。
期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对其他高等院校的绩效工资体系构建能够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也能够为其他高校以及学术界对绩效工资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为绩效工资制度的完善作出贡献。
另外,关于改革制度有一些弊端,暂时还没有加以考虑,比如考核周期设置不合理,评价体系中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等,需要在后续工作中继续进行研究改进。
参考文献:
[1]沈立宏.高校绩效工资研究――以N大学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8):15.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绩效津贴;分配方案
绩效工资的实施可以扩大二级学院分配自,推进两级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二级学院和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骨干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学院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
1 绩效津贴分配方案设计原则
(一)以岗定酬,优劳优酬。以岗位设置为基础,以绩效考核为依据,建立教职工的绩效工资与岗位责任、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挂钩,与二级学院办学效益挂钩的分配制度,适当拉开分配差距,兼顾公平与效率。
(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在学校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结合学院实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
(三)学校统筹,二次分配。在符合学校制定的分配原则前提下,由二级学院根据教职工个人承担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服务管理等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自行设计考核分配方案,自主进行二次分配,扩大分配自。
2 教职工绩效津贴构成及二级学院绩效津贴来源
(一)绩效工资包括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包括固定部分和考核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考核部分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加上在职人员暂保留高出部分总量共同组成考核性绩效工资。重庆D高职学院将考核绩效工资分为切块下拨的工作绩效津贴和学校统管的工作绩效津贴,本文以重庆D高职学院切块下拨给计算机学院的绩效津贴为例,设计分配方案。
(二)根据当年二级学院分配总额,学校确定教学工作量、教职工数、学生人数、学费收入四个切块核拨因素,按其权重分别为30%、35%、15%、20%的标准,切块核拨给计算机学院。即:计算机学院核拨经费总额=教学工作量切块额+教职工数切块额+学生人数切块额+学费收入切块额。
(1)教学工作量切块额=全校二级学院年度教学工作量切块经费总额×本院承担专业课和公共课总课时占全校各专业总课时的比例。
(2)学生人数切块额=全校学生人数切块经费总额×本院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
(3)教职工数切块额=全校教职工数切块经费总额×本院教职工数占全校二级学院教职工数的比例。
(4)学费收入切块额=全校学费收入切块总额×本院学费收入占全校学费收入的比例×本院学费收缴率。
3 二级学院绩效津贴分配方案设计
(一)绩效工作量的构成
各岗位类别的教职工希望获得尽量多的劳动报酬,以体现自身的劳动力的价值,教职工的收入水平可以起到稳定各类型人员的作用,因此需要在各类型人员之间找到工作量的对应关系。所以确定所有教职工的工作量分为基本工作量、超额工作量、其他工作量3个部分。
(二)绩效工作量的确定
1.根据学院近几年专任教师的教学任务平均量、学生管理平均量和实训机房管理平均量,计算出各类型人员的年基本工作量为450学时,同时根据学校要求,所有教职工年工作量的上限为760学时,所以所有教职工的最高超额工作量为310学时。
2.超额工作量包含上课、管理实训机房、管理学生等,因为所有的超额工作量均折合为学时,所以经过测算,1个实训机房的管理工作量为100学时、1个学生的管理工作量为3学时,根据工作安排,各类型教职工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从事以上各项工作。
3.其他工作量包含从事教研室主任、专业主任、学业导师等兼职工作,以及承担科研、教研、招生、就业、宣传、课程开发、技能大赛等与学院发展相关的工作量,相关工作津贴的认定需要制定单独的津贴发放办法。
(三)绩效津贴发放标准
基本工作量绩效津贴按照学校核定的执行;超额工作量全部折合为学时量,所以根据职称职级核定学时标准;其他工作量绩效津贴的发放标准需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定。
4 对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设计的建议
(一)以学院发展目标为导向
薪酬管理是实现一定目标的基础,这个目标是二级学院发展的方向,一旦确定目标,就应该以此目标为中心工作,创造条件,讲求方法,切切实实地去实现这个目标。二级学院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就必须紧密结合学院的发展目标,统筹考虑各类型因素,彰显人才价值,以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富裕人员合理流动的效果,人而提高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二级学院的健康发展。[1]
(二)保持合理收入差距
各类型教职工的稳定,是学院发展的保障,教师及学生管理人员是学院发展的前提,所以在绩效分配过程中兼顾收入平衡及公平的情况下,应适度向学院的一线岗位倾斜。让各类型教职工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更好的激励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分配的绝对公平不可能实现,所以公平不等于平均,而是有一定差异性的公平。所以要根据各类人员岗位工作特点,将收入的差距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三)建立相对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
亚当斯密的公平理论提到: “一个人做出成绩并取得报酬后,他不仅仅关心自己所得到报酬的绝对量,而更关心所得到报酬的相对量 ,他会通过种种方法来比较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到他今后工作的积极性。”所以,首先需要加强所有教职工对绩效考核的参与和决策,教职工参与到考核工作中了,考核结果是否公正,只要大多数教职工认可了制度以实施,公平性就会得到提高。[2]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考核指标和权重,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上下级评价、同事评价、服务对象的评价等,以获取相对公平的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 奖励性绩效 收入分配 绩效考核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事业单位“结合清理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实施绩效工资”。高等学校作为一类非常重要的事业单位,正在进行绩效工资改革。高等学校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1]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与教职工的职务职称相关,一般按月发放,差距不大,标准固定,所以本文将着重探讨奖励性绩效工资部分的分配改革,以具有代表性的某高校为例,从实际分配中遇到的问题入手,制定新的高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并对高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思考和展望。
1.高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问题分析
1.1没有形成科学的绩效观
笔者从事高校劳动工资工作多年,在平时高校内、高校间的走访交流,以及多次参加中国教育学会薪酬分会关于绩效工资问题的会议研讨等,明显感觉到广大教职工包括学校管理者对于“绩效”概念模糊,总结大体有三种认识,一是与教学、科研等工作量有关,多劳多得,二是与岗位职责有关,设岗分级工作会常态化,三是与增加工资有关,绩效工资的实施会缩小收入差距。以上三种认识虽各有道理,但都失之偏颇,主要原因在于广大教职工没有形成科学、清晰的绩效观。绩效工资的实施必须以科学的绩效观作为前提和指导,特别对于高校管理者在制度顶层设计时尤为重要。目前高校没有形成科学的绩效观是绩效工资制度改革遇到的首要问题。
1.2没有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高校绩效工资制度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2]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激励和导向,即引导广大教职工围绕学校的目标创造更多的“绩效”,但这必须以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为前提。绩效考核是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难点,困难之处在于高校教职工劳动的特殊性,相比于企业,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内容比较单一,即考核其工作的产出,易于量化。而高校是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标,公益性特征明显,高校员工的工作具备明显的滞后性特点,即劳动成果短期无法显现,工作成果无法量化和比较,在考核中不能简单以工作量多少来衡量一个高校员工的绩效。在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中,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成为高校管理者必须面临的重要任务。
1.3没有体现倾斜的原则
很多高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中都提出,分配要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但往往在实际分配中,倾斜的原则无法体现,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由于考核制度的不完善,高校在分配中无法界定“关键岗位”、“业务骨干”等概念的内涵,所以倾斜也就无从谈起,二是分配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广大教职工不仅关心自己收入的纵向比较,也关注与其他同事的横向差距,倾斜稍不合理,势必会造成教职工的质疑和反对,高校管理者往往从稳定出发,对倾斜也就不热心。倾斜原则无法体现,直接影响到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人才流失,这个问题也是高校在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1.4没有体现公平性原则
绩效工资实施的公平性原则应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应规范各项津补贴的发放,缩小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二是收入分配应打破身份、岗位、资历等限制,体现“同工同酬”、“同质同酬”。很多高校在实际分配中往往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同一单位内部,奖励性绩效工资向少数“双肩挑”教授集中,一名“双肩挑”教授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超过一名年轻讲师甚至十倍以上,再者如高校不同单位之间收入差距不合理,同样是一名科长,在不同单位,一年的收入差距也能达到数倍。以上情况的出现就没有体现绩效工资的公平性原则,这必须通过深化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加以解决。
2.高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设计
上面所述问题及分析,是笔者经过多次高校走访调研,包括部属院校、省属院校等,以及参加会议研讨和培训学习,结合省属高校现状,就具有代表性的某高校近四年来的绩效工资分配改革的探索和经验总结。
某高校2000年-2009年均执行其学校2000年制定并实施的校内津贴分配办法。十年间,学校发展日新月异,此校内津贴分配办法已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现状,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学校发展。教职工存在不满情绪,学校的投入也不能达到应有的产出绩效。2010年,学校开始酝酿启动校内津贴分配改革,建立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当然,校内津贴直接和教职工利益挂钩,涉及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如果突然做大幅度的改革,建立一个全新的绩效分配办法,应该说不太现实,不符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和实施规律,也很难一下子让教职工接受。故,学校计划用五年的时间过渡完善绩效分配制度,特别是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2.1逐步树立科学的绩效观
结合国家设岗分级政策的实施,明确教职工岗位职责。特别高校主岗教师,同一职称内进行分级,一个级期为3-5年。期满后,按照工作业绩及绩效情况实行职称内的级别能上能下。同时在学校内进行岗位分析及工作绩效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形成积极、浓郁的“绩效”氛围,促进教职工树立正确的绩效意识。
2.2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将设岗分级聘期考核、教职工年度考核、二级单位年度工作绩效考核、二级单位班子任期考核、届中考核等有机结合,理清考核主体之间、客体之间,以及主客体之间的范围和内容关系,比如考核主体中的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选定和范围划定,考核者必须是被考核者的服务对象和直接分管领导者等等。单位考核抓关键指标,个人考核指标要全面。各类考核既不重复,又各有侧重。合理选定各类考核的一、二、三级指标及指标项分值权重。
2.3合理收入分配差距
经几年来分配政策的逐步调整,改变了原先校内津贴分配差距过大,有失公平的现象。基尼系数由2009年的0.3824,到2010年的0.3267,到2011年的0.2480,到2012年的0.2353,基本解决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2.4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上述三个条件逐步成熟,2013年,结合学校管理体制从“以条为主”向“以块为主”转变的改革实际,将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办法。其分配的主结构是一次分配切块,有学校层次类的块,有二级单位层次类的块,各块的用途和待发挥的作用不同。二次分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可各具特色,各显神通,学校只给宏观性质的指导意见,不搞一刀切。《某大学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已按程序先后进入广大教职工、二级单位党政班子及教授委员会、学校教代会执委会等征求意见阶段。结合学校十二五规划目标,将有效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3.对高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思考和展望
3.1建立分类绩效考核体系
高校在建立绩效考核体系中要树立分类考核的思想,高校各个部门、单位之间,教职工不同岗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高校在绩效考核时要分类处理,区分对待,不能一刀切采取一个标准去考核,要充分了解不同单位、岗位的特点和工作性质,平衡好差异性关系,分类进行考核。
3.2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高校在收入分配中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坚持效率为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向主体教学一线倾斜,向业务骨干倾斜,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引导广大教职工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多做贡献。建立健全符合高校特点、体现岗位绩效、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规定推进高校绩效分配改革,提高办学效益。
3.3营造高校绩效氛围
高校实施绩效工资、开展绩效考核,必须营造浓厚的绩效氛围。全国推行2006年工资改革以来,已历时六年之久,高校可谓是最后一批,尚未最终完成。就其原因,关键与高校广大教职工特别是各级管理者的绩效理念、绩效意识有关,或者说在高校还没有形成或达到应有的绩效氛围,广大教职工对岗位说明分析、绩效考核内容以及绩效工资目标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也就无从谈起正视和接受,难以形成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坚实基础。
基金项目:本文为“安徽省2012年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SQRW016)、安徽省2012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JG1201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彭宏辉.高等学校绩效工资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1-114
一、绩效工资分配原则
(一)公平公正原则:学校对教职工进行全面考核,力求客观、公正、准确。
(二)公开透明原则:绩效考核过程要公开透明,接受职代会和全体教职工的监督。
(三)绩效优先原则:奖优罚劣,突出奖励工作认真负责、工作量大、教学效果好的教职工,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讲实效、优劳优酬的激励分配机制。
(四)适当倾斜原则:统筹农村和城区,适当向教学一线教师和条件艰苦的边远山区学校教师倾斜。
二、绩效工资的分配标准
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我县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纳入绩效工资考核的总量为人平3000元/年。其中基础性绩效工资总量人平2100元/年,专业技术岗位的教职工按职称高低进行分配,管理九级岗位及工人按每人每月统一标准分配(具体分配标准见附件一);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人平900元/年,按教职工所在学校类别进行分配(具体分配标准见附件二)。
三、绩效工资的分配办法
(一)基础性绩效工资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后,由县财政局按月打入个人工资卡中;奖励性绩效工资实行考核考评制度,由县教育局制定考核细则,各学校根据考核细则考核后,按照学校类别(全县分四类)及分配方案造好花名册,上报县教育局审核,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审定后,再由县财政局每学期发放一次。
奖励性绩效工资计算办法:以49元/月为基数,一类学校以基数为准;二类学校在基数的基础上增加0.5倍,即73.5元/月(49+24.5=73.5);三类学校在基数的基础上增加1倍即98元/月(49+49=98);四类学校在基数的基础上增加1.5倍,即122.5元/月(49+73.5=122.5)。
(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按人平总量的1.5倍确定。
(三)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津补贴发放标准,参照第二步规范后公务员离退休人员津补贴发放标准相对应的行政级别执行。
一、基本情况
赤壁市义务教育学校于2009年9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纳入实施绩效工资的学校共96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的通知,赤壁市出台了《赤壁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2011年元月至12月,市财政共核拨96所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1768.92万元,覆盖教职工4033人。
据了解,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包括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其中,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 70%,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 30%。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教育、财政部门确定标准,一般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义务教育学校的公益目标完成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由各学校结合教师、管理、工勤等岗位实际情况,在考核的基础上,由学校确定分配的方式和办法。绩效工资总额按学校工作人员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即原国家规定的年终一次性奖金)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核定。学校根据教师、管理、工勤技能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
从赤壁市的情况看,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学校设立了校级领导岗位津贴、中层管理人员津贴、班主任补贴、边远乡镇教师补贴、教师质量效益奖等项目。这些项目由学校按照规定的程序制定相应的考核分配办法,经市教育局批准后施行。
二、初步效果
(一)发挥了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的热情普遍提高。一是体现了干与不干不一样,拉开了教师收入的差距。二是体现了优绩优酬,奖勤罚懒,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广大教职工认为,只要努力绩效工资都拿得到。在2011年元月~2012年12月的考核分配中,有的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最高为13290元,最低为2899元,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二)完善了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学校人事调配的手段和方法更加有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以来,自愿担任班主任、自愿申请到边远艰苦学校任教的老师增多,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得到健全和完善,教育教学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
(三)提高了教师的地位,教师责任心更强,队伍更稳定。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以来,教师的工资收入普遍增加,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教师责任心更强,队伍更加稳定。
(四)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氛围,教师职业更具吸引力。实施绩效工资,依法建立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的确定机制,明确了按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原则确定教师绩效工资水平,同时建立了随公务员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同步、同幅度调整的长效机制,保证了教师的收入水平,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增强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极大地推动了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使教师越来越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三、主要问题
一是广大教职工对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认识普遍不高。部分教职工不清楚义务教育学校执行的岗位绩效工资是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四部分构成。这四个部分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绩效工资是这四个部分中“活的部分”。有些教职工把实施绩效工资简单理解为“涨工资”,把绩效考核理解为“用我的钱奖励我”。相当部分教职工不清楚奖励性绩效工资是从绩效工资总量中预先划分出来用于学校搞活分配的部分,并不是从教师个人工资中扣除。
二是部分学校的绩效工资考核方案不够合理。没有建立适合教师、管理、工勤等岗位特点的考核方案,后勤、音、体、美教师的考核滞后。 没有处理好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权重关系,存在重工作量,轻教学效果;重管理岗位,轻一线教师的现象。
三是绩效工资实施以来,教师对自己的“权利”要求较多,而对自己应尽的职责,则要靠学校督促。再加上教师绩效考核较复杂,造成一些学校领导“权威缺失”,因此出现了“按劳付酬”、“无酬不劳”等责任意识变化现象。
四是教学“绩效”无法“量化”。调查发现,教师工作业绩本身缺乏相对客观的评定标准,很难衡量。教育不同于其他工作,“绩效”不能马上体现出来,而且教育工作是集体劳动的结晶。所以评定绩效,最终还是只能与学生考试分数、升学率挂钩,而这又有违素质教育的方向。
五是教师对个人利益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而对学校集体利益的关注下降。例如:过去如果有科任教师缺课,班主任义不容辞地“顶上去”,或班主任不到场,只要一声招呼,科任教师就会毫不犹豫地帮助管理班级。现在则需领导安排,甚至出现“讨价还价”现象。从整体来看,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但这个矛盾在实施绩效工资后表现得更加明显。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绩效工资政策宣传,营造义务教育学校贯彻落实绩效工资政策的良好氛围。要举办校长、单位人事、会计绩效工资政策学习培训班。学校主管部门应结合实际举办绩效工资政策学习培训班,组织学校管理人员、人事、会计及相关工作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让学校管理者和学校中层干部知晓政策、掌握法规,在直接操作和参与操作中遵循规程,把握方向,更好地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政策法规。
同时,广泛开展绩效工资政策学习宣讲活动。政府和学校主管部门应与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绩效工资政策法规宣讲团,巡回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向广大教职工宣讲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目的和意义,岗位绩效工资的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等,切实宣传政策、解读法规,做好释疑解惑工作。
(二)科学制定考核标准,不断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要规范考核分配方案的制定程序,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召开学校职(教)代会表决通过,报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要科学制定考核标准,严格绩效分配程序,建立教师、管理、工勤技能等分类考核标准和办法,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坚持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倾斜,向工作量较大、业绩优秀的教师和班主任倾斜。要合理确定学校的管理岗位设置,缩小绩效分配差距。学校主管部门应对学校的管理岗位设置做出具体规定。同时,妥善处理好学校各类人员的分配关系,解决好管理岗位重复分配的问题,缩小一线教师和学校中层管理人员的差距。 要坚持标准,严格考核,督促各义务教育学校在绩效考核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制止绩效工资分配考核变相“大锅饭”现象发生,切实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一、考勤
(一)各学校严格按照人事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人核培发【1995】153号),加强对教师德、能、勤、绩、廉的考核考评。严把考核标准和条件。对一年内擅自离岗累计超过15天以上,不满30天,除扣发离岗期间工资外,年度考核不准评优,当年不予晋升职称;
(二)制定“吃空饷”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贯彻“光教体【2014】25号文件精神。明确治理工作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
(三)严格请销假制度。学校教师因故请假,应办理相关手续并按期销假。请假三天以内的,由所在学校审批,7—15天的由本人提供相关证明,报中心学校审批;一个月及其以上的由中心学校督促办理相关手续后报县教体局审批。产假为:年轻的休3个月;年龄大的休6个月。请假期满,应及时销假。对超假人员以旷工处理。本单位应督促其本人限期返岗,如果有违反请假理由报请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组织处理。
(四)坚持坐班签到制度。为加强人事管理常态化,优化课堂质量。教师在一周内不准迟到早退三次,如有违管理制度者,从学校内务绩效工资中扣发相应的工资,各校当月考勤结果,在下月初进行公示后报中心学校审核。
(五)禁止教师在外兼课。教师节假日,课外休息时间不准办班或有偿补课。否则报请上级组织作出处理。
二、教师脱产进修
(一)中小学要根据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结合本校实际,合理地安排在职教师脱产和不脱产进修。根据上级分配指标后经个人申请,中心学校同意,报教体局批准,并与学校签订协议,进修期满及时回原校上岗。不脱产教师进修,按有关规定给予请假时间,脱产教师在进修期满后不按时返岗者,按上级规定报请局作出组织处理。
(二)未经批准擅自脱产进修者。通知本人限期返岗,在期限内不返岗或无正常理由,以擅自离岗论处,报请上级除名。
三、教师流动管理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随意抽调、借用我乡中小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因学科课程岗位需求,经调配解决的,根据上级下达的教育编制内进行,并办理相关手续,报上级组织备案。教师个人要服从组织分配和分工。
本乡内教师流动,根据各校情况由中心学校研究在内部进行交流;凡调出入本乡教师,须经中心学校同意,否则,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凡私自到民办学校的必须办理相关手续,报县教体局备案,否则,上报停发工资,并请上级组织作出处理。
四、教学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是检验学校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制定罗陈乡中心学校《教学工作实施细则》如:
(1)备课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是上好课的前提。
(2)划分章节、课时,从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
(3)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
(4)超前备课一周。
(5)布置作业以辅导学生和掌握分量。
(6)实验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7)认真选择教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8)教案书写要工整、干净、细致。
(9)材、统一内容、统一进度。
(10)教导处制定定期检查教案和作业的情况。
五、课堂教学管理
上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
(一)对每一节课要精心构思。
(二)提倡启发式、废止注入式。
(三)讲究教学艺术。
(四)重视课堂练习。
六、作业批改
作业批改是巩固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巩固手段。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做好作业。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必须认真批阅作业批语。
1、布置作业要精选,分量要适当。
2、收发及时,批语具有指导意义,保留批改记录。
3、检查作业批改情况。
七、辅导学生
了解学生,分类指导,教师要了解学生,衡量学生素质,因材施教。
1、注意培养拔尖学生,以点带面。
2、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3、给留守生更多的关爱。
八、考核奖惩
学校建立岗位工资分配制度。在核定绩效工资定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要体现教职工的责任,成绩和贡献。严格落实工作量、教学质量、教研成果、公开教学活动、竞赛活动辅导、业务培训和教学能力等内容分配办法,进行细化量化考核,按劳分配原则。各校制定内部管理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九、其它工作
1、学习制度:按时参加学校政治业务学习(每周各一个下午),每学期阅读教育专著一本,做好心得体会撰写。
2、听课制度:为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听课后要及时参加评课、议课、加强同授课教师沟通交流,教师每周不少于1节次。
3、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每学期对每生家访一次以上,加强家校间的沟通和联系。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一、学校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1.学校基本情况
根据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定,吉林医药学院总编制数为779人,其中行政管理岗位117人,专业技术岗位623人,工勤岗位39人,所占比例分别为15%、80%和5%;截至2014年底,现有人员总数499人,较核定标准相差280人,各系列人员所占比例与核定比例存在一定差异,专业技术人员仍未达到核定人数的要求。见表1。
2.各年龄段分布情况
数据显示,学校整体教职工队伍年龄梯次不合理,呈现出过于年轻化且缺乏中坚力量情况。见表2。
3.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情况
教授级人员比例较少,讲师级人员比例过高,整体人才结构出现了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匮乏的局面,不利于各专业的发展和建设,也增加了今后职称晋升和业绩考核等方面的工作难度。见表3。
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1.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从人员编制角度,缺乏严格的约束机制和工作量核定,人员数量与核定人数、核定岗位仍存在巨大差异,部分岗位缺少优秀教师,另有部分岗位存在多人一岗,人浮于事的现象,导致既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又造成学校机构臃肿。在实施具体的绩效分配方案时,无法通过按劳分配原则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人才结构方面,由于学校于2004年转入地方办学,虽大量引进了硕士学历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但缺乏对人才结构的有效控制,造成了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和和职称结构的不合理现象,年轻教师比例过大,高职称教师比例过小,年轻教师业务水平仍有待提高,人才结构出现断层现象,不利于人才过渡。
2.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需要从职称、学历等角度进行综合考虑。由于采用了集中式的人才引进模式,使得教师队伍人数迅速扩张,但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学历层次等均亟待提高,学校在鼓励人才流动、进修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仍然较小,仅仅依靠人才引进,无法实现全面地加快现有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此外,针对教学工作量、业绩考核等方面仍然缺少科学地、统一地评价体系,也就无法对教职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做科学、合理地有效评估,容易造成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和职业倦怠现象。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学校应重新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进行思想观念的更新,把握好这个高校发展的重要资源,构建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方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推动学校不断进步和高等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学校应重新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进行思想观念的更新,把握好这个高校发展的重要资源,构建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方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人文关怀,加强人才队伍的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鼓励教职工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尊重和奖励,实现自我价值,推动学校不断进步和高等教育事业向前发展。要不断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建设,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有效提高整体人才队伍的实力。
有必要通过科学调研,对各项业绩考核的方案及项目进行细化和量化,力保考核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如对科研业绩、教学业绩的层次认定和系数比例进行科学设置,对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中各职称、职务间的津贴标准和档差进行合理设计。科学且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绩效考核标准,能够正确反映高校教职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也能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更是对其进行年终考核、奖励惩罚和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薪酬;薪酬方案;岗位评价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050
[中图分类号] F2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7- 0104- 03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对人力资源的争夺日益凸显,即便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立学校也必须按制度的要求,探索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尤其是要改革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学校自主的行之有效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才能吸引、激励和保留人才。
1 薪酬及薪酬设计的含义
薪酬,广义上的薪酬是指企业向员工提供的经济型报酬和福利,包括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的企业政策以及一定的社会地位等。狭义上的薪酬是指员工从事企业劳动所获得的劳动报酬。薪酬设计是指企业为更好地体现员工工作报酬的公平和合理性,从而通过确定岗位工资、技能工资、能力工资和绩效工资等来对员工的薪酬进行系统的设计,建立员工的薪酬结构。
2 广州市某单位的薪酬现状
广州市某单位建立于1978年,是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属下一所全日制公立高级技工学校。
2.1 学校简介
该校由办公室、政工处、财务处、教研室、教务处、学生处等12个行政职能部门及汽车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物流与工商管理系、公共基础系、信息工程系等6个教学专业系组成。该校有498名教职工,其中管理人员62人,专业技术人员398人,工勤人员38人。
2.2 学校薪酬现状
目前该学校的薪酬结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补贴和年终奖构成。引用该校《薪酬管理办法》对专职教师岗位、行政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进行说明(校领导班子不在研究范围之内)。
以绩效工资为例,分为教师岗位绩效工资和行政管理岗位及工勤岗位绩效工资两类,体现向教师适当倾斜的原则。
教师岗位月绩效工资=教师每月工作量×教师课酬标准。根据学校师资实际情况,确定各类教师课酬标准。
行政管理岗位及工勤岗位月绩效工资=绩效基数×绩效系数。其中绩效基数为每月在册专任教师的平均课酬。
2.3 该校的薪酬方案的弊端
该校现行的薪酬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薪酬结构不合理。岗位工资、奖金及绩效工资每月都足额发放,对教职工而言,这是低激励和高保健的薪酬模式,薪酬不会因干的多少和好坏而出现差别,但每个教职工的级别不同,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和对其能力的要求也不同,也就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不同层级的教职工,学校应将薪酬设置的合理公正才能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
其次,岗位之间收入差距太小,工资的导向作用难以体现。本校职工的职位价值及工作绩效的差异性因不同等级岗位间收入差异过小而难于体现,直接影响到人才的流失,尤其是贡献和责任大的关键岗位,使岗位工资流于表面。
再次,缺乏合理的工资级差设置。工资级差应根据岗位级别的增加而逐渐加大,较为圆环的下降凹曲线工资分布图是最为接近理想的。
最后,缺乏系统的晋升机制,一般非领导职务的行政岗位没有具体的级别划分,只要通过一定的工作年限均可以突破岗位界限晋升至上一级岗位,即所有办事员岗位经过一定年限均可晋升至科员岗位。完全不能体现岗位价值及重要性。
3 员工薪酬需求调查
本文的调查问卷通过回顾薪酬管理维度因素,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适用性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在预测时先请学校的所有教职工提意见,在此基础上由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再次开会讨论、修正,最终敲定的调查问卷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维度: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职务晋升、学历进修、技能进修、校内培训、校外培训、参与重要决策的机会、奖励等9个方面。本次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学校所有教职员工总计498名,发放问卷498份,收回问卷490份,刨除无效问卷33份,有效问卷共计457份。调查结果得出,在9个维度里面,绩效工资所占的排名第一,这就显示在该学校教职员工的薪酬构成比例里面,绩效工资占比最大。但是,怎样使学校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既科学、规范、合理、有效,又能充分体现和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按劳分配原则,这一直都是困扰学校管理者的难题。要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关键不在于工资制度本身的设计,而在于以劳动成本,研究出劳动是怎样组合的,劳动的差别是怎样体现的。工资的设计必须以客观的劳动结构为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最为重要的是对工作岗位作出合理的评价。
4 基于岗位评价的薪酬方案的设计
4.1 岗位评价的薪酬设计框架
薪酬是教职工为学校工作最为直接和主要的动力,而学校发展的好坏则与是否科学的薪酬设计有直接关系。以操作层面来分析,学校薪酬设计方法的框架主要分为以下6个阶段:工作分析、岗位说明书、岗位评价、岗位归级、外部薪酬调查、薪酬设计。
4.2 岗位评价在薪酬设计应用的基础性工作
4.2.1 工作分析
中国人力资源专家彭剑锋经过多年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总结出: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应用系统方法,收集、分析、确定组织中职位的定位、目标、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工作关系、业绩标准、人员要求等基本因素的过程。工作分析就是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基于岗位评价的薪酬设计中,选取的工作方法是分析方法的综合。
4.2.2 岗位说明书
对于工作分析而言,岗位说明书无疑是最好、最直接的说明。岗位说明书的编制建立不管在哪个工作环节中,都应以实际工作调查和分析为基础的。实质上也就是采用工作分析这一专业工具,统一制定和规范学校内部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性质,权限,责任,工作内容和方法、工作条件和环境,以及岗位编号、名称、层级以及任职条件、考核标准等。
4.2.3 岗位评价
通过工作分析和岗位说明书的准备工作,便要采集数据,通过岗位评价,以确定每一个岗位在学校组织中的相对价值,这是薪酬设计的基础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阶段。
4.3 薪酬设计的核心模块
4.3.1 薪酬水平的定位
基于学校的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以及岗位类别的不同,一个学校的工作政策指导线可以有几条,各条的形状和代表的涵义也不尽相同,这就意味着学校内部的岗位薪酬水平存在差异。工资政策指导线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以反映岗位价值与工资之间不同的关系。
4.3.2 薪酬等级的确定
把岗位相对价值相近进行合并,制定统一相应的薪酬,即薪酬等级的确定。一般可以根据岗位相对价值的高低组合成若干个薪酬等级,但要重点考虑组织架构中的管理层次,岗位数量,中位值,薪酬幅度和相邻等级的重叠程度等要素。
5 广州市某单位基于岗位评价的薪酬方案设计
5.1 基本工资的确定
基本工资是教职工生活的基本保障,所以岗位工资的确定必须具有公平性、合理性、竞争性,而且可以起到保障教职工稳定生活的作用。教职工的岗位工资标准见表1。
教职工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
薪级工资=薪级×50元/级;
薪级=校外工作年限/2+校内工作年限。
本次调整的分配方案,体现了以下几点:
(1)岗位工作设置过程中要体现不同岗位的工资差异,结合一岗多薪制进行薪酬制度的设计。设置一岗多薪制主要用于区分同一岗级的薪资差异即同属一个岗级的教职工,根据本人资历计算获得所在工作级别对应的档次。
(2)对各岗位的晋升做了明确的规定,凸显“以岗定酬、结合资历”这一分配指导思想。
5.2 绩效工资的确定
首先,要设计绩效工资与绩效考核挂钩的薪酬制度。以该校《绩效考核方案》作为绩效工资确定的总依据,每月对所有教职工进行一次考核。月绩效工资以上月考核结果发放。其次,绩效工资的比例因级别不同有所差别。由于不同级别人员所承担的职责和需要的技能水平不同,为了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不同级别的教职工工资收入中绩效工资所占比例也将有所不同。
绩效工资是教职工薪酬中直接体现工作成效的部分,应该严格地根据教职工的工作表现来确定。工作表现通过绩效考评制度加以衡量。为真正体现绩效工资的作用,绩效工资的档次和极差应该拉大。
(1)专业技术岗位(教师岗)和工勤技能岗位(教师岗)的月绩效工资
专业技术岗位(教师岗)、工勤技能岗位(教师岗)的绩效工资=岗位每月工作量×课酬标准。
其中,教师每月工作量包括理论教学工作量、实操教学工作量、一体化教学工作量、岗位课时津贴、辅助工作量和其他工作量等,其计算方法按《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的规定执行。
(2)专业技术岗位(参照管理岗)、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工勤岗)的月绩效工资
专业技术岗位(参照管理岗)、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工勤岗)的月绩效工资=绩效基数×绩效系数。
其中,绩效基数为每月在册专任教师的平均课酬。
该校薪酬制定过程中,大部分教职工都参与其中,了解岗位评价和薪酬方案制定的操作原理和过程,因此,大大提高了他们对于薪酬制定过程的公平性认知。
6 总 结
薪酬制度对单位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够获得、保留和用好人才;用得不好可能会给学校带来危机。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系统,对于获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某单位通过完善薪酬制度来为学校获取、保留和激励学校所需要的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一、 念好“活”字经,多一些宽容理解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是成功的保证,一所学校需要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来保障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否则,学校的工作将很难开展,学校的发展也将陷入困境。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在某些时候,我们在执行制度的时候,需要在规矩之内“活”一些,灵活处理,使教师感受到学校对其的理解、宽容和关心。
时下,很多学校都实行签到制,规定上班签到,下班签到,早上九点之前需签到,九点以后算迟到,放学之前离校算早退,以此规范教师的考勤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广大教师按时上下班,让教师在校有更充足的时间来做教育教学工作。某教师上班途中不小心擦破皮肤,去医院简单包扎后,到学校已是第二节课,这时他才去签到,学校领导不但没有责怪,相反热情问候伤势,这令其十分感动。这样的处理充满人情味,让教师倍感温暖,对校长尊敬有加,日后想必会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试想,当该教师去签到时算作迟到,而且还受责备,很容易使该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心里颇为不快。规矩之内,灵活处理,体现的是对教师的生命关注,想教师之所想,更能温暖人心,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二、 念好“柔”字经,多一些春风化雨
学校管理千头万绪,涉及到人际关系的交往处理,由于管理者和教师站的角度不一样,思考问题也就不一样,即便是同一个问题大家看法也会有所差别,甚至截然相反。面对这样的矛盾,学校领导该如何处理呢?
某校教师对于该校绩效工资的实施方案颇有微词,针对方案提了一二十条意见,且言辞激烈。随即,学校召开了教师例会,会上校长作了这样一番讲话:“老师们,最近学校收到大家对绩效工资的意见和想法,我很理解大家的心情和想法,我和你们一样都是靠工资吃饭,大家刚搬迁到新县城,刚买了房,还要装修,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甚至一分钱要掰成两半来用。你们对绩效工资有看法,是正常的,这不是你们的错,错在我们学校行政没有做好宣传和解释……”校长心平气和,语气柔和婉转。接着,组织大家学习了县教育局关于实施绩效工资的文件。最后,校长说到:“我们学校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是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拟定的。欢迎老师们继续提意见,好的意见我们会采纳,有不同意见的我们下来可以继续交流……”会前群情激奋的教师,此时渐已平静,绩效工资风波就这样平息下来,随后采纳了部分好的建议。
上述案例中,校长推心置腹、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谈话,颇能慰藉教师的心灵,让广大教师觉得校长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说的,校长的话道出了广大教师的心声,进而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同和肯定,学校之后的建议和决定,教师自然愿意拥护和支持。试想,倘若校长在会上大发雷霆,批评指责提意见的教师,这样不但有失风度,而且让教师产生强烈的不满和对立情绪,以后谁还敢对学校的管理意见说“不”?学校管理缺失了教师的参与和认同,推行起来将会困难重重,学校的发展也将陷入困境。
学校需要“柔性管理”,这就需要校长要有宽阔的胸襟、广博的胸怀,能容纳一些难容之事。校长念好人性化管理 “柔字经”,会多一些春风化雨,消融教师心中的坚冰,化解干群之间的矛盾,融洽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变被动为主动,及时消除教师心头的疑虑,为学校的制度建设和良性发展铺好路。
三、 念好“放”字经,多一些个性张扬
学校是一个团体,是由很多性格、秉性、脾气、志趣、爱好不同的教师组成的。制度是学校良性发展不可或缺的保证,目前精细化管理正受到各学校的追捧与喜爱。事实上,有的学校在管理上过度追求“细”,有的“细”甚至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其形成鲜明的教育特色和教学风格。
1、全面负责学校工会工作。
2、负责学校校务公开和扶贫帮困工作。
3、负责妇女儿童工作和计生工作。
4、完成上级和学校交办的其它工作。
5、蹲抓艺体组教研工作,包抓三年级教学工作,包抓科目:音乐
一、主持包抓三级年级全面工作
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我深入各班了解教师各种信息,学生情况,在教育教学中起引领作用,监督和协助好三级年级各项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与教师谈心,抓好教育安全工作,在每一次月考时,询问学生学习进度,精心安排教师监考、统计学生成绩。狠抓高效课堂,班级自主管理,除听教师公开课,自然课也是随时进行,听课后做到及时点评。随时召开年级组会议,安排教学研讨会和各班家长会,处理好年级突发事件,年级工作稳中有序。
二、妇女儿童,计划生育工作。
1、激发女教师工作热情,加强妇女工作宣传力度,及时向县妇联报送学校妇女工作信息。在XX年“三八妇女节”专门邀请省教授为我校女职工讲解妇女知识讲座,真正关爱女职工身心健康发展。组织女教师积极向上级妇女报刊杂志投稿,我的《读老舍“我的母亲”有感》荣获二等奖。 XX年三月召开全县妇女工作大会时被县妇联评为XX年度“优秀妇女主任”。我校被市妇女联合会评为“优秀家长学校”。
2、强化“国策”观念,增强责任意识,严格把住婚后生育关,抓好已婚育龄妇女的孕检工作,切实做好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工作,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建立健全女教工计划生育档案台帐管理制度,做到计生工作档案齐全,台帐美观。
三、学校工会工作
一、一年来工作的回顾
学校工会在教育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工会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领会文件精神,搞好工会制度建设
我校工会根据文件精神做到了新增补充了各类档案十多种、即文书档案、单位基本情况档案、工会干部和会员档案、教代会和校务公开档案,困难教职工档案、交友帮扶档案、财务档案、职工之家档案、留守儿童档案。共计完善了各类工会制度职责、计划方案、工会台账、记录资料100多份。
其中,校务公开和教代会是本学期的工作重点。结合我校实际,党政领导充分认识推行校务公开的重要意义,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建立我校校务公开制度,利用文件、板报、图片等形式,对与家长、学生利益相关和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公开、公示,对学校职工公开学校改革方案、规章制度、干部聘任、获奖情况、评议结果、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等问题进行公开。工作由学校统一领导,行政负责,工会实施,群众参与监督,特别在推行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校务公开工作取得了良好的作用。
校务公开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利用公开栏,向全校教职工全面公开学校整个工作情况。增强了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加强了学校的民主建设和廉政建设。
(二)、把工会建成温暖的职工之家
一年来,我校工会组织在学校与教师、校长与教师之间架起了一道道连心桥,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1、实施民主管理。一年来学校工会在协助校委会进行学校内部管理的同时,始终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
一年来由职代会讨论修改了《关于晋升小教高级教师的实施办法》、《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和加强教职工作风建设的要求》、《“先学后教、当堂检测”教学模式流程》、《教职工体育活动实施方案》、《学科骨干教师考核评价》《红领巾监督岗》以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全体教职工满意率达99%,工作积极性有所提高。
2、工会配合学校党支部、教导处开展系列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目前,我校教师中,无体罚学生现象,节假日教师学习的人增多了,教职工学历合格率达100%,在教师民主选举中我校申阳同志在XX年度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高增梅同志“人民满意教师”,另外也有七名也在XX年教师节中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XX年高莹等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基本形成了一支业务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一、加强激励理论的学习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只有深入学习激励理论,才能从管理的角度来建设中小学教师的激励机制。激励理论在管理上的运用主要集中研究学校团体怎样影响教师的行为,包括如何激发、引导和强化学校所希望的行为,以及如何约束和弱化学校所不希望的行为,努力追求学校的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在管理的制度化和人性化之间寻求平衡,使教师资源达到最优配置。进而使得个人目标得以实现的同时,学校的目标也得以实现。当前在全国掀起的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其核心与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的人本思想有不谋而合之处,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激励措施中,应把学棱教师作为一种资源和财富,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分析教师的需求层次,按需激励,激励才会有效。
二、建设和谐的教师群体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当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后,人们就有追求更高一层的需求。新世纪的教师具有强烈的自尊自主意识。自尊更是中学教师的天然属性,他们希望受到别人尊重的意识比普通人强烈得多,这与教师受教育的程度和其职业特点相关联。因而学校的管理,应致力于建设和谐的教师群体,在办公群体和科组群体中间建立相互支持、尊重、关心的团体氛围。并能进行充分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产生强烈的同伴互助效应和强大的教师群体凝聚力。这种充满了团结、协作、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群体环境本身就会对中学教师积极工作产生一种无形的激励,使包括学校领导、级组、科组以及广大一线教师在内的管、教、学系统成为中学教师提升自尊、自豪感的动力源泉。基于此,我校针对青年教师居多的特点,制定并实施了教师间帮扶的“青蓝工程”,通过充分发挥教学骨干教师以及老教师的教育教学优势、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通过传、帮、带、导、提、教,切实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提高青年教师的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实践证观,“青蓝工程”是培养青年教师的有效途径,去年教师节,学校第二届“青蓝工程”签约结对师徒35对,通过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提出了“一年常规入门,二年教学过关,三年能力达标”的要求,确立个人在本学年内的发展目标,做到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计划。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了海旺中学有效备课环节的基本要求,学习了学科新课程标准、给每位青年教师发放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等专业书籍,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因此,新教师在老教师的带领下能很快转换生师角色,进入教学状态。适应了海旺中学紧张繁忙但朝气勃勃的生活。
三、恰当运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建设激励机制
赫茨伯格认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是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两个因素。保健因素如工作条件、人事关系、工资待遇、福利安全等等,即人们在生理、安全、交往等方面的需要因素;激励因素如责任感、成就感、工作成绩的肯定、表扬、奖励(内部因素)等,即人们的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要因素。
1.赫茨伯格告诉我们,满足各种需要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没有它会导致不满;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工作的安排,量才录用、各得其所,注意对人进行精神鼓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教师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
2.具体可以从下几点进行落实。
第一,工资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平衡,按时、按量足额发放教师工资,并增加福利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医疗和子女教育方面为他们排忧解难。平衡待遇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做到待遇和贡献的一致性和公平性。根据我校实际。本着“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制定并实施了奖励性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教师积极向上。
第二。满足双因素的第二个因素即激励方面的需要因素。学校管理者要经常深入教师一线,了解他们的实际状况,经常出入教师的课堂。给教师投以赞许的目光,任何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小细节,可以使学校领导者达到“相识满天下,到处是知已”的境界。这也是激励的最高境界。因而我校定期举行教师发展座谈会、节假日集体活动等,关心教师发展与成长。
第三,评价体系科学化、合理化。其中。评价的内容要全面、公平、合理。评价的方法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个性与共性和教师职业的特点,要体现民主性、客观性。在评价结果上,要有发展性,要体现对教师的再激励作用以及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规范性。并且,特别要看评价结果是否有利于教师的发展,要切记考核教师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成长,是开发教师的潜能,而不是单纯为了奖惩而奖惩。我校制定并实施教师成长档案,详细评价教师的成长轨迹。
四、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对激励措施的启发
【关键词】校园特色 文化建设 四个抓手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一所学校的品牌、品位和核心竞争力最终取决于优良文化的营造,既能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从根本上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仅以重庆市云阳县石门小学文化建设为例,简略地阐述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四个抓手。
1 从抓精神文化建设入手
因地制宜,根据校园青松环抱、环境幽美的实际,学校站在传统文化的高度,取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天人和一”思想精髓,提炼了自强、拼搏、团结、进取、奉献五种松魂精神作为根性培养目标,响亮提出了“依托青松,传播绿色文化,打造松魂教育特色”的办学主张,坚持“松以明志,书以载道”的办学思想,定格了“笑傲人生,熔铸松魂”的校训,以“优秀是一种习惯”为办学理念和追求优秀的群体目标。旨在以人为本,以期更加关注学生本真的生活世界,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培养,使每个学生在拥有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具备走向未来所必不可少的人生精神和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人文素养。
石门小学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独具个性地提出了切合自身实际的办学主张、办学思想、校训精神、办学理念和群体目标,体现了学校群体世界观、人生观、人伦观的特有的精神文化。他们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抢占了先机,赢得了主动,也必将获得自强。
2 从抓物态文化建设入手
石门小学独具个性的精神文化,引领着他们创造富有特色的物态文化。在校园物态文化建设上,他们做到了巧妙设计,精心制作,书香飘溢,寓教于景。
一是在校园醒目位置设计制作了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微、青松精神以及校歌、松魂赋等巨制,清新大气,夺人眼目,震人心弦,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办学特色得以彰显。二是取松涛激荡之意,分别将教师宿舍、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分别命名为松涛园、吟涛堂、励涛楼。枕涛居、品涛阁。并结合命名撰写并制作了对联。如励涛楼的对联为:翼振邀云霄,岂止摩九重,心怀为大;涛涌开广袤,何妨极四海,树品方长。吟涛堂的对联为:绕字为松,习习风摇,涌层层浪;吟涛乃志,琅琅声起,若恰恰鸣。细细品味,意蕴深长。三是利用校园围墙和花坛打造了以道德经、唐诗、宋词等为代表的八个传统文化回廊,历代书名家名碑帖为主的近五十幅防制木刻,师生文化展示亭、栏11个。学生耳濡目染,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四是将舞台背景以字典的形式改造成“石门松涛”石刻,将操场边危岩改造为一座五门的风火墙牌坊,门前为作看台的石梯,主题对联为:松涛开石门,石门松涛;沧桑凝正道,正道沧桑。藉以激励莘莘学子用松魂引领人生,与时俱进,披荆斩棘,正道走出石门,走向未来。五是在原有绿化美化的基础上锦上添花,新修了花坛,引种了花草苗木,使校园成了花园和乐园,为全校师生员工修身养性、丰富知识创造了良好的物态环境。
3 从抓制度文化建设入手
石门小学的精神文化也引领他们创造“以人为本,服务发展”的管理文化,管理机制呈现出民主合作的特点。结合时代、学校和师生的发展需求,他们按照以全体教职工和学生为主轴的民主管理程序,切实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予以规范、保障和导向,具有较高的校本性和可操作性。
石门小学的《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突出了师德优先,《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坚持以量定酬、以质定奖、优绩优酬,《教师个人发展方案》与年度考核和绩效考核挂勾。这些方案都较好地促进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快乐教育,减负提质”实施方案》、《关于“打造绿色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意见》、《教师及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奖奖励条例》等对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引领教育改革、明确课改方向等方面正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4 从抓践行文化建设入手
石门小学富有生机的精神文化,激励着师生员工躬行力为,大胆探索和创造,形成了“知行合一,言信行果”的践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