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小学补习教育

中小学补习教育

时间:2023-06-05 09:57: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小学补习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小学补习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影子教育 补习 对策

一、补习教育之所以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越来越富裕,又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小孩,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投入越来越高,只要能让孩子进步,家长愿意倾其所有。孩子的教育影响到一生的命运,家长对其重视程度可想而知,除了在校教育外,给孩子“开小灶”成了家长的一种最优选择。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一问题已引起了教育界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如此沉重的课业负担之下,补习教育却依然能够“欣欣向荣”,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第一,国家经济繁荣及国家政策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发政策的实行,以及国家采取一系列鼓励经济发展的开发政策,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人民有机会更好的培养孩子。自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一个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小孩。

第二,应试教育的压力。由于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选拔学生的标准依然是以分数为主,所以通过一切途径来提高学习成绩成为了中小学生在此大背景下惟一的选择。家长们形成一种普遍的共识,即除了完成学校教育规定的内容之外,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入补习学校或聘请家庭教师,以此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第三,中国人高度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从古代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到现在的“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观点不难看出中国人对待教育的态度。

第四,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使得大多数家庭承担得起补习教育得费用。有关数据表明,从相对比重看,学费占家庭教育支出的比例接近60%,补习教育费用占家庭教育支出的比例大约是11%。可见,补习教育费用是家庭教育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还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家庭参加补习教育的可能性更大,而经济不发达地区家庭则更希望通过教育改变自身的不利境地。

二、主要形式

课外补习班按其经营方式可分为两大类:规模较小的,常冠以诸如“某某培训班”“某某补习班”“某某辅导班”等名称;规模较大的,一般叫“某某学校”“某某教育”等。课外补习班根据参与学生的特点、需求和其本身的规模分为托管、一对几(十个学生以内)辅导、老师上门一对一家教,或大班(超过50个学生)授课。这些课外补习班,有的具有合法的“身份”;另有一部分是私人开办无任何办学资质的小型“作坊式”机构。课外补习班有其不同于学校的三大特点,即补充性、私人性和有偿性,参与这些课外补习班的师资主要是在职教师、大学生和离退休老教师。课外补习,主要是“补差”和“培优”,前一种是针对学生在校内没有掌握透彻的重、难点知识的再学习,补习对象多为学习成绩一般或偏低的学生;后一种是在学校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特训、拔高,补习的对象多为学科成绩较好的学生,如一些竞赛班级的开设。课外补习的科目依据考试的类型而定,一是文化类,包含各种考试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二是艺术类,绝大多数以要参加高考为目的的美术、音乐、舞蹈为主。

三、利弊分析

课外补习班有其存在的空间,得到一些家长和学生的青睐。但由于办学水平良莠不齐,暴露了不少问题,有利有弊,对于利弊要客观分析。由于其商业盈利性质,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课外补习班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招生广告失真。一些课外补习班为了招揽更多的生源,多会采用广告等方式提升知名度,与一些媒体合作,进行商业化包装宣传。但在利益的驱动下,宣传失真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有的在广告用语上夸大其词,多数机构打着保证质量等口号以及各种不现实的承诺,进行大肆宣传。如经常会听到类似于“只要参加补习,保证一定考上某某学校”。一些补习班则会说自己有绝密信息,能押准中、高考试题等,神乎其神,让不明底细的家长和孩子误认为找到了提高考试分数的捷径及救命草。

第二,学生不堪重负。学生接受校外教育的时间主要是学校学习以外的时间,时间段集中在晚上和双休日及节假日。学生们白天在学校进行了一天的学习,课后还有大量作业要完成,而到了晚上和双休日又得在校外补课,并且通常一个科目就得花掉两个小时,几乎没有休息、娱乐的时间。这种做法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初衷。

第三,补习效果存疑。补习的时间与学习效果不成正比,参与补习的时间越多,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成绩。由于校外补习是学校外的额外学习,补习花费过多的时间,学生身心俱疲,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兴趣的下降甚至是厌恶,使得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第四,影响学校教学。有资料显示,这些课外补习班的师资约70%是在职中小学教师,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在校教师参与课外补习”,可是很多教师为了经济利益,在课外补习班兼职,有的甚至受聘于多个补习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自然无法在学校的教学中全身心投入,日常备课、批改作业、与学生交流等教学活动都受到影响。导致这些教师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不作为,势必会对正规学校教育产生冲击。

四、对策建议

第一,要规范补习教育市场的监督管理,加强对补习学校、补习班的审批和监管工作,制定可行的补习学校审查制度,培植健康的补习教育卖方市场。

第二,可以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供优质低廉的网络补习教育平台,让一般家庭的孩子可以接受到优质补习教育,通过建设质优价廉的补习教育卖方市场减少补习教育带来的教育公平方面的负面问题。

第三,从事补习教育的教育者要充分挖掘和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以保证其教学质量和效率。严把教师质量关,确保从事补习教育的是一批热爱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师团体,在教学过程中应竭尽全力,各显其能,避免补习教育成为一种重复劳动,从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失去补习教育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有升.补习教育:一类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J]上海教育科研,1997(6)

第2篇

中国近代著名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对于我们所顾虑和思考的问题,在当时即提出,教育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具有“职业性”的,就是与生活、生计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的。职业教育并不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而是教育的实质本应该立足于职业。他在综合中外职业教育思想,并见证具体探索之结果后,摸索出了一套“职业陶冶-职业指导-职业训练-职业补习-再补习”的职业教育体系。这种“打破平面的教育而为立体的教育,渐改文字的教育而为实物的教育”实现了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以及继续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这对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构建有着重大的启发。

一、职业陶冶职业启蒙教育

黄炎培认为,所谓职业,“一方为己治生,一方为群服务,人类间凡此确定而有系统的互助行为,皆是也。” [1] 所谓陶冶,“范土成器谓之陶,铸金成器谓之冶。”[2] 用陶冶的方法对儿童施以教育,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为己治生、为群服务”的兴趣与习惯,就是职业陶冶。

近期,上海试水在全市中小学生中设立“职业体验日,让学生有一个职业的启蒙教育。在体验中找到志趣所在。如黄炎培所言,“教之手工,使依样制作焉,自由制作焉,初未尝有意于为工而工在其中焉。”[3] 通过这种陶冶方式,“养成儿童劳动、惜物、储蓄、经济诸良好惯习,” [4] ,其目的在于激发兴趣,而非为其未来职业定性。要就业,“断无不受无形之职业陶冶。”[5] 因此,职业陶冶“则非仅职业学校所有事,而一般小学校所有事也。”[6]

可见,黄炎培所主张的职业陶冶并不是狭义上的为职业学校输送人才而做的准备工作,而是通过此举,让儿童养成适应未来不同职业都需要的一些良好习惯。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短,根基薄,欲想大力发展,职业陶冶必须先行。

二、职业指导:选定修学方向

进入中学,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选择专业,学生在专业选择上一般都带有盲目性和趋利性,这就需要学校加以指导;不同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资格准入要求,从业后的职业规划与发展,都有赖于职业指导。

从我国日益重视普职融通、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初级中学开设职业指导课程的现实政策来看,升学与就业的指导是职业指导的重要内容。黄炎培说,“仔细想想,这个职业指导,简直是职业教育的先决问题了。”[7] “初中三个学年的使命,就在让别人认定他的,或自己认清自己的天性和天才,来决定一生修学就业的大方针。”[8] 因此,在职业陶冶的基础上,“由是而进,则依其心理上与处境上自然之要求而施行职业指导焉。”[9]

职业指导所依据什么标准开展呢?黄炎培认为是职业性向和社会状况。职业性向,需要研究和测试。通过试验,测试出“一种与他最相当的职业,然后给他入那种学科”,帮助指导学生分科择业。这样,一个人的职业与才能相当,从经济眼光看,“不晓得增加多少效能”,从个人发展看,“不晓得有多少快乐”。[10]对职业指导的另一标准是社会状况的调查。调查的方法主要是联系实业界,征求职业发展的意见,获取就业的相关信息,来指导学生形成从业的资格。在黄炎培的倡导下,中华职业教育社形成制度,定期邀请实业界名人进行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反映社会状况,用以指导学生。同时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内设职业指导部,与各地中等学校当局合作,试行职业指导。又提倡青年学生校内自动自治活动,教师从旁指导。其目的在于让青年“在职业界上发展他们自己的能力,不要像从前加一鞭走一步的神气”,[11]从而大大发挥职业指导的效能。黄炎培倡导的职业指导,也并非仅针对职业学校而言,还对其他准备升高等学校的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确定一生修学就业的大方向。职业指导在帮助广大青年选定修学的方向,尤其是指导学生选择专业、适应未来职业需求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对今天的职业教育也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三、职业训练:理实结合 保障质量

接受职业陶冶,得到职业指导,“以指导之结果而授以职业训练焉,更以训练之成功而介绍职业焉。”[12] 由于得到了职业指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天赋已经显现出来,据此让他相应的专业参加职业训练,在具体的训练中便会“事半功倍”;有职业指导作基础,学校在对学生专业训练中能够真正践行“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训练最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技能程度的深浅和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优劣,简单地讲,它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质量。学生的质量是职业学校的生命,它影响着实业界的满意程度,影响职业学校的声誉。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即须干他的职业。干得好,共见共闻;干得不好,也是共见共闻;俗所谓‘当场出彩’”。[13] 因此,黄炎培特别注重强化职业训练,指出:“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即须为社会服务,训练尤为重要。”[14]

为了保证质量,黄炎培做出一系列规定:首先,保证实习场所,各科均附设工场,提供充足的实践场所;其次,保证学生理论与实际并行,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来培养学以致用型人才;再次,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各科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在修业期间严格执行;复次,对在校学生有严格的奖惩制度。如每学期结束,知、德、体三科均列甲等并在工场实习勤奋者,得免纳下学期膳费,但免费生学行有亏时,经教职员会议,停止其待遇;对学业不良的学生,连续留级两次,或品性卑劣,经本校或实习机关认为不合格者,令其退学,等等。最后,严把出口关。修业终了之学生,出外任事,一年后经服务机关证明其称职者,给予毕业证书。[15] 强有力的职业训练,保障了学生的质量。

四、职业补习教育: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

黄炎培认为办补习教育非常必要,也很迫切。“补习教育在各国无不视为职业教育之一重要部分,积极扩充,不遗余力。”[16] 政府的努力,加上公益事业的赞助,“如此双方并进,其效力遂与日俱增,前途发展,乃无限量。”[17]职业补习教育足以解决人民教育、社会劳动、国家经济三大问题,“是则人民之幸福于是生焉,社会之安宁于是系焉,国家之富强于是赖焉。”[18]

职业补习教育所授课程,都是结合社会需要而定的,就知识结构而言,偏重实际操作,以解决劳动者最急切的需求,就学习形式而言,非常灵活,由受教育者自行选定学习时间,这样,通过职业补习,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失业,保持社会稳定,劳动者素质普遍得以提高,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推进作用。办职业学校,最困难的就是替学生谋出路。而办职业补习学校,则无此顾虑,因为“职业补习教育,苟有职业,无处不可举办,亦无处不当举办。”[19] 再加上职业补习教育设施简单,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不像职业学校那样难以普遍设置,所以黄炎培把职业补习教育当成职业教育上的一条康庄大道。因此,在正规职业学校以外,增设职业补习教育,对已就业者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补充,让他们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适应岗位和行业的新要求,从而达到“乐业”的目的。

正是这样的思考,在当时的中华职教社总结了职业补习教育的三条原则:一是设施应富有弹性,切忌有一律规定;二是职业补习教育应以生计教育为中心,使所施教育促进学员从事的职务;三、职业补习教育因时间限制,教材必须慎审选择,去糟粕而存精华,轻理论而重实际。[21] 职业补习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最后一环,但非终结性教育,在人一生中可能会多次接受,让劳动者通过职业补习教育,不断适应发展的需要,体现出终身职业教育的思想。

职业陶冶――职业指导――职业训练――职业补习――再补习,构成了职业教育完整的体系,从它的具体内容来看,这套体系不是仅对职业教育而言,而是试图对普通教育也加以一定影响,达到黄炎培“改良普通教育,以适于职业之准备”目的。这套体系从小学开始,贯穿人的终身,无疑是有远见的。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以大职教观反观教育系统,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融通,将职业教育向前端和后端延伸,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对今天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无疑有重大的启示。

作者单位: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教育考试院

注释

[1] [2] [3] [4] [5] [6] [9] [12]《小学职业陶冶》,《黄炎培教育文选》,第149, 150页。

[7]《<职业指导号>的介绍词》,《黄炎培教育文选》,第80页。

[8]《怎样教我中学时期的儿女》,《黄炎培教育文选》,第255页。

[10]《<职业心理学>的介绍词》,《黄炎培教育文选》,第86页。

[11]《<职业指导号>的介绍词》,《黄炎培教育文选》,第80页。

[13]《办职业教育须下三大决心》,《黄炎培教育文选》,第165,166页。

[14]《办理职业学校之商榷》,《黄炎培教育文选》,第163页。

[15]《中华职业学校的示范》,《教育与职业》,第36期,1922年5月31日.

[16] [17] [18]《工业补习教育运动后短时期内之所得》,《黄炎培教育文选》,第161页。

[19]王志莘:《中国职业补习教育之经过及现况》,《教育与职业》,第35期,1922年4月30日。

第3篇

【关键词】影子教育;中国

一、“影子”的概念阐释

课外补习(Private Supplementary Tutoring)指的是学生在主流学校教育之外参加的培优补差活动,因其补习内容基本上类似于学校课程,故而也被称之为“影子教育”。课外补充性辅导因为主流教育系统存在而存在,其规模和模式随着主流系统的变化而变化,其特征的明晰度和被关注程度比主流教育系统略逊一筹,两者形成了一个正相关的圆锥曲线图。

二、世界影子教育发展概略

请看以下数据:

2005年,孟加拉国31.0%的小学生接受课外辅导,其中农村地区为28.2%,城市为51.73%,而在1998年,接受课外辅导的小学生占21.4%。1997~1998年柬埔寨调查的77所小学中,小学教育总成本被消耗了6.6%,也就是说31.2%的小学表示学生已经接受课外辅导。日本2007年的调查发现,人们统称“塾”的课外辅导学校为15.9%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辅导教学,初中三年级已经跃居到65.2%。2001年越南政府对3,639所小学中的72,660名五年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38%的学生表示自己正接受课外辅导。据悉,课外辅导在2002年已经耗费了家庭教育支出的20%。相比之下,根据加拿大1997年的全国电话调查发现,在501名学龄儿童的家长中,只有9.4%的子女正在课外接受辅导,8.4%的子女曾接受过课外辅导。土耳其在1975~1976年中,有157家注册的课外辅导中心。过了20年后,这一数字为1,292家,到2005~2006年为3,986家,课外辅导中心有1,072,000名小学生,中学生人数为2,076,000人。2005年,葡萄牙政府对30,686名报考国家大学入学考试的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其中54.7%的人在10至12年级接受过课外辅导。瑞士在200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31.3%的15岁学生在调查之前的1学年内至少上过1次课外辅导课程。

补习教育现象在全球各地蔓延,说明补习教育已经不再是“影子教育”,已经走向世界,走向公开,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效率”优势成为现代公立教育的一个有益补充。教育传统上已被认为是实现向上流动、导致不平等代际传递的一条通道。

课外辅导有益于学生学习,增加了他们的人力资本,与此同时又可以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值得注意的是课外辅导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社会与经济不平等可能进一步加剧,在心理上和教育上采取不良方式,约束孩子的健康发展操纵孩子的生活,甚至可能损害社会信任。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三、中国影子教育现状及问题

1.现状

我国“影子教育”发展的情况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1)发展规模逐年扩大。2006年的有关的数据显示,55.5%的城镇在校生参加了课外补习。其中小学高达73.8%,普通初中为65.6%,普通高中53.5%。

(2)教育成本日渐加重。2002~2003学年度,我国高三学生教育平均补习费为317元,占家庭教育支出的比例约为11%。

(3)补习科目五花八门,时间表安排满满当当。语、数、外、物、化学为主的文化类和音乐、美术、舞蹈为主的艺术类形成了“全面发展的影子教育系统”。

(4)加紧改革制定政策法规。《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是教育部先后出台的相关政策。在职教师提供课外补习一直也是争议不断的问题。对大学生这类非在职教师“家教”非常认可和鼓励。

2.存在的问题

马克·贝磊指出:“教育补习看上去成为了一种维持社会不公平的机制,并有可能加剧社会的不公平。有一些地方教育补习的类型比较极端,它们可能对整个社会的稳定都产生了威胁。我国影子教育也存在着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

(1)由于教学资源不均衡,学生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在竞争中,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处于劣势,这样就会有导致有些人自卑和逆反心理。

(2)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及广告宣传。一些广告夸大其词,声称授课教师是命题组成员,拥有密卷和押题宝典,神乎其神的让不明底细的家长和孩子误入虎穴。

(3)影子教育中社会经济地位是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反过来,影子教育同样会影响社会地位,导致社会阶层分化更严重,导致很多社会问题的产生。

(4)学生难以消化知识,不堪重负。学校正常上课以外的时间往往被安排了校外教育,一般集中在晚上和双休日及节假日。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辅导班 学校教育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育水平和选拔标准的不断提高,单纯的学校教育已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各种辅导班风起云涌。其中学习类辅导班作为“第二课堂”,迅速扩张并日渐发展为一股潮流,冲击教育事业,引发混乱和不安。对于传统上承担教育使命的学校来讲,其勃兴一方面是对学校教育的辅助,另一方面是对后者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的嘲讽。课外学习辅导班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但更多凸显的是学校教育的不完善,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的缺陷。

1概念界定

课外辅导班,也即课外补习,有人称作“影子教育”、“校外教育”等。国外首先对课外补习活动进行了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Stevenson和Becker是开创性的研究者,他们通过对日本高中生所作的调查研究,提出“影子教育(shadoweducationsystem)”的概念。认为“影子教育”发生在主流学校教育之外,但目的是为了提高在主流学校中的学习成绩。在国内,课外补习的概念最早是由王有升(1997年)提出来的,他认为:补习教育是指中小学生在接受学校正规教育之外所私自参加的针对其文化课或艺术方面进行的辅导、补习。

2辅导班兴起的原因

补习是随着学校的建立而产生的,形式从最初的家庭辅导、老师传授发展到之后专门的辅导机构。这些机构通过构建组织、完善程序,逐渐正规且形成一定的规模。家庭、学校、外部辅导机构三者的结合,显示了现代教育的独有特点,且后者的比重越来越大。但其真正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家长压力越来越大,学校教育受重视程度逐渐降低。辅的学习辅导班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另一方面却是对学校教育的嘲讽,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怀疑。学习类辅导班的兴起是内外因的共同作用。

2.1外因:社会对教育的功利化

一方面是学生的升学需要,虽然处在义务教育阶段,人人有学上,但家长和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学校的地域归属,越来越强烈的名校情结成了他们参与额外竞争的强大动力;从参加的类型来看,大部分是与考试、升学相关的科目,比如英语、奥数和作文等。这与整个社会对教育的功利化要求是分不开的。虽然我国素质教育概念从1987年提出至今已有20余年,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升学、考试最终进入大学校门,是许多人既定的成才之路。这种认识普遍存在于教师、家长乃至学生本人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以成绩为导向,家长追求升学,学校追求升学率,社会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学校的好坏。另一方面是哄抬效应,上补习班的人数比例越来越大,即使内心认为没有必要,为了不掉队,还是要跟随潮流以消除心理上的恐慌。

2.2内因:辅导机构自身的逐利性

学习辅导班中的任课者有学校的正式在职教师,也有专职的辅导老师,还有假期实践的大学生。前者因为教育部明令禁止而有所减少,但仍未完全杜绝。学校在职教师为了能够多招学生,于是就打起了自己学生的主意。他们故意把本应在课堂内完成的教学任务转移到学习辅导班去完成,这样无形中就会迫使学生必须参加课外辅导,否则就无法达到学习要求。

3辅导班与学校教育的区别

3.1教育功能与目的

从功能上讲,辅导班是除学校外“第二课堂”,任务是招生、授课,与学校的直接功能并无二致。但从根本目标来讲,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储备人才,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有强大的示范效应,在地位上享受尊崇。而学习类辅导班大多为满足短期需要而产生,相对快捷、高效。作为市场的一部分,它不受过多条款、规则的限制,是按照市场的自发机制,通过提供服务、获得信誉,进一步扩大规模来获取更多利润。

3.2教育方法与内容

在学校,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听、老师讲”为主要方式。作为准公共物品,义务教育由国家单方提供,没有交易中的讨价还价,因而消费者直接监督的力度不够。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依照教学大纲进行,说教意味重,对兴趣的激发不足。在考核选拔方面,分数是主要标准,虽然增加了才艺、技能等综合素质的考评,但基于可行性和实际操作的便利性,学校主要还是采用程序简洁、效果直接的评选标准。

辅导班的教育因具有商品的特性――你情我愿、公平交易,所以生产者会在质量上倾注大量心血,并着力在学校不能满足的需要上花费工夫。比如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吸引对传统教学方式提不起兴趣的学生;或者用更为严苛的制度,严格要求自主能力较差且缺乏有效监管的学生;还能通过人文关怀来笼络人心。加上是小班教学,教师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有效引导。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学校已经承担了大部分的教学任务,辅导班主要是针对普遍问题较多的课程进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专项辅导,是知识和技能的重点传授。

3.3教育终极目标差异

除了教育方法、教学内容方面的差异,学习类辅导班强劲的发展势头主要源于升学需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公众对教育也愈加重视,都希望子女能上实力较强的“重点”学校。但地域、家庭背景的差别造成机会的不均等:小地方的学生信息闭塞,普通家庭的学生资源较少;即使得到参加选拔的机会,如果成绩不是极其突出,也无从改变现状去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正是上升渠道的有限性和严苛的选拔条件给了辅导机构大显身手的机会,成为“升学助手”并日渐壮大。而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教师和教育系统承担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二者终极目标的差异导致一些家长对学习辅导班的重视甚至超过了学生所在学校的教育。

4回归学校教育

当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受到其它教育的严重威胁,当升学的压力使中小学生感到无助和恐慌,当家长和学生越来越依赖学习辅导班这棵救命稻草,相关部门应该反思:辅的学习辅导班因何快速崛起?是公众要求太多还是学校给得不够?对学校与辅导班的地位变化,该怎样认识又该如何改善?

4.1优质教育资源的缺希

从根源来讲,这种局面的产生不是因为竞争,而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以小升初为例,择校已演变为一种非常态竞争,胜出的大概有两类学生:成绩特别拔尖或是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对大多数学生来讲,辅导班是跨过门槛、实现转折的唯一希望,甚至仅仅是一种心理安慰,否则就只能安于被分配的学校。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公众对教育质量的信心,使高水平的教育普及化,从而避免盲目竞争,让教育回归正常秩序。

4.2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

义务教育是整个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是吸收知识、积累技能以及“三观”初步确立的重要时期。学校不能满足于以往的水准,求保稳妥;而应不断改革,尝试创新,用更加科学、现代化的方式传道授业,发挥其应有的文化传承功能。在教育内容上,应与适龄学生的天性和接受能力相一致,坚决抵制功利、浮躁风气的沾染,以学生为本,追求长远发展。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指导学生预习。这也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还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这样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也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4.3学校的监控作用

应杜绝在职教师从事兼职的培训机构的教师,更不应做自己学生的有偿课外辅导的教师。这样就会保证教师有充沛的精力与足够的时间用于完成正常的教学。保证学校重要工作的贯彻执行。及时制止某些课外辅导有偿服务泛滥、失控而影响学校的正常课堂教学的极端倾向与错误做法。学校还要加强业务管理,定期抽查教师执行情况,并评定成绩,作为考核学校质量高低,教师业务强弱的主要依据。

4.4招生制度的改进

学校优中选优无可非议,但选拔标准应根据学生在校学习内容而定,不应过分抬高门槛。奥数是很多中学选拔学生的必考科目,但学校只教授数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除了上辅导班,别无他法。超出正常接受范围的知识和技能将会大大磨灭学习的乐趣,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长久发展有害无益。必须要改革传统的“单一”招生制度,实施全面素质教育。长期以来,单一的考试制度决定了学生必须以考试科目为学习的重点,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倡很久,但只要考试制度不改就不会很好地去贯彻执行。教育界应尽快采取措施试行一种全面、科学的考评制度。把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都纳入考评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人才。

从历史发展来看,学校有能力承担起大众教育的重任,学生也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充分掌握知识,面对辅课外学习辅导班的蓬勃发展,须自省而后行,重建学校教育的崇高威信,消除不良风气,让学校教育重归正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Z].2006.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Z].2011.

[3] 孙璐.国内外关于中小学课外辅导的研究评述[J].教科文汇,2010(4).

[4] 黄斌.浅谈小学课堂有效教学与课外辅导[J].教育艺术在线,2009(09).

[5] 孟新霞.浅谈小学课外辅导[J].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2009.

[6] 王冰.浅析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影响因素[J].基础教育,2011(12):87.

第5篇

论文摘 要: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足以体现国家对科技教育的重视,这对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提出了巨大的考验。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的认识还不足,本文将着重分析我国青少年教育在新形势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相关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推动力量。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在科技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背景下能否承担起21世纪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重任,就要依赖于其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抓好青少年科技教育,培养青少年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内涵

科技教育是科学技术教育的简称,即指增进人们的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技术水平、培养人们应用科学技术能力的教育。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核心是科技素质教育,在科学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对青少年科技意识和科学能力的培养,形式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包括大学理工科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小学自然科学教育、职业培训、技术补习教育、科技继续教育及科普教育等。

2 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分析

“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足以体现我国政府对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视。可是如今青少年教育中并没有对科技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认识上的不足导致目前科技教育的缺失,只注重学习成绩,忽略科技思想教育为目前的主要状况。

2.1 缺乏足够的科技知识教育,青少年科技意识匮乏

青少年科技认识不足,主要原因是政府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缺失等问题。首先,表现在资金上,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技教育经费,导致科技教育经费来源少,学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科技教育的项目因为资金的匮乏而无法展开。其次,目前很多学校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技教育培训教师,一般都是由老师兼职担任科技辅导员,因没受过专门的训练,兼职科技辅导员水平不足,自身缺乏创新意识,根本达不到应有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恶性循环。

2.2 过度重视应试教育、忽略科技教育

过度重视学习成绩已经成为阻碍科技教育的重要因素,学生平时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另外学校的教育方法也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得学生的个性难以充分发挥。学校虽然也一直在强调重视青少年科技素质,但却没有制定具体的目标,使得科技教育目标仍旧停留在理论上,在实践中没有进行相关的研究,缺乏详细的方法,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科技时间活动未列入学校的常规教学计划中。

2.3 社会教育在科技教育中作用没有得以发挥

虽然科技素质的培养有赖于学校的重视和引导,但学校也需要一个理想的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单靠学校一己之力也达不到最终的目标。目前整体社会环境还显得科技氛围不足,现在孩子们获取科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新闻媒体,如电视、报刊等,而缺乏通俗易懂、可读性强的科普读物。现在许多城市都举办全国性的读书展览会,展出书目百万种,但优秀科普读物少,普遍存在价高、质差问题,这已被中央电视台报道过;另外,个人购买书刊毕竟有限,而可供学生借阅的图书馆、阅览室很少,许多文化馆、少年宫的图书阅览室受经济利益驱使已改换门庭,易作它用。

3 完善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对策分析

面对大潮汹涌的知识经济,我国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只有正视所存在的问题,转变观念、改善方法,真正实施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才能实现全民科技素质的提高,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力支撑。

3.1 加大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视

(1)转变观念,加强教育,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政策引导。为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使青少年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必须帮助学生了解科技的意义以及在以后的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教育鼓励学生学习科学,激发学习兴趣。应该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重视起科技教育,因为只依靠科技活动是达不到普及科技教育的效果的,应该从各学科教学、活动课程、课外科技活动、团队活动等方面共同努力,将科技教育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加大资金投入。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在这方面的财政投入,将教育系统的科技教育经费与其他科技教育经费分开,单独列项纳入财政预算,以便于中小学的科技教育经费能及时下拨到学校。其次,鼓励社会重视科技教育,提倡募捐资金,并联合企业和其他组织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科技教育。

3.2 拓宽教育途径,开展丰富的科技教育活动

(1)扩大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教师队伍 强化青少年科技教育,首先要解决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体制问题。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我省确实涌现出不少科技教育名师,因而创造出了许多骄人的业绩。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承担着培育科技后备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是国家科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人员。目前,由于没有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编制序列,现有科技辅导员基本上都属兼职,他们大都是在职人员。为了鼓励更多的优秀人员加入到科技辅导员行列,应该增设义务科技辅导员一职,鼓励那些有识之士,特别是退休的科技人员、科技教师,成为学校或街道、社区的义务科技辅导员。

(2)开展丰富的科技教育活动。学校在学生的日常课程学习之余,应该改善以往科技教育形式化的状况,加强对科技教育的重视,引领学生对科技教育产生足够的认识和兴趣,在科技活动中,应该始终把树立和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作为对学生进行系统思维训练的首要环节,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现代化的工厂、商店、科研机构、集贸市场、让他们走向社会,进行考察研究,以开阔视野,亲身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并通过举办系列讲座,命题征答、专题论辩、演讲比赛、智力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从新旧思维观念的比较中除旧布新。

4 结语

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已经为科技教育培养了良好的氛围,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应该更加积极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科技意识,我们不仅要培养大批的科技精英,更重要的是培养绝大多数人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思想,这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苏肖.谈青少年的科技教育[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4).

[2] 张远鸿.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评价方法问题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3).

[3] 伏锡良.培养创新素质从科技教育做起[J].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8(4).

第6篇

Abstract: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economy promotes the city community education, and also has a certain role in promoting the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can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rais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level, spread the excellent culture, form villagers' positive attitudes and values, and improve the villagers' overall quality and cultural level.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ent of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including public morality, skills training, parenting education and so on, and proposes the problem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关键词:农村社区教育;重要作用;注意问题

Key words: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important role;noted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257-02

0 引言

社区教育是政府社区管理中实施的一种全民化教育,是与社区内的经济发展、政治教育、文化繁荣、科技发展以及提高日常生活幸福感相联系的多类型教育。社区教育的实质就是要逐步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教育化。城市社区教育已经进入了快车道,取得了较大成绩,而农村社区教育则发展迟缓,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我国9亿多人在农村,农村不但离不开社区教育,而且需要花大力气搞好社区教育。

1 农村社区教育产生的背景

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依赖于农村社区的发展。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是指在农村地域中以行政村或中心村等一定的地域为范围,以农民为主体组成,以多种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相联系,以多种社会群体结成的富有人情味、开放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本质上是农村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全新的社会管理模式。农村社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

2 农村社区教育产生的动力

我们知道,社区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到较高阶段后两者相结合的产物,可以说,发展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必要基础与必由之路。随着经济水平的,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思想意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不但需要丰厚的物质生活,而且要求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不但需要舒适的居住条件,而且要求有优美的生态环境;不但要求拥有生产经营上更加完整的自,而且要求拥有政治上更加充分的民利。向教育要生产力,永不过时,因之形成了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3 农村社区教育的重要意义

3.1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社区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条件,是现代社会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同样发挥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生产质量,进行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能力的作用。农村社区教育受一定社会经济生产规模、速度和水平的制约,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

3.2 提高人们的政治思想水平 农村社区教育的政治功能是由社区教育具有的社会生活属性所决定的。社区教育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并在为巩固和改革发展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培养造就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譬如,在农村社区教育中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以及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等,就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的政治作用。

3.3 传播优秀的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产物,社区文化则是社区、社区生产和生活的历史积淀,社区文化传递的基本手段是通过教育活动。而农村社区教育恰恰具有把社区中人类社会创造的文化,进行选择、整理、研究、传递并能吸收、改造、创新和发展的功能。

3.4 形成村民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风貌 社区教育以人文教育为导向,以互助、合作为特色,强调先唤醒,后启蒙;先生活,后知识,并实行人文教育、知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交互作用。

3.5 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 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掌握了科学技术的劳动力是第一位的。劳动力的素质越高,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我国人口众多,但劳动力素质不高,国民整体素质较低,这是不争的事实。要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只有依靠教育,依靠终身教育。农村社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作为实施终身教育的一种最佳的教育组织形式,在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 农村社区教育的内容及目的

4.1 内容 农村社区教育应该有别于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等其他教育,是其他类别教育难以覆盖而又是社区居民所需要和喜好的,对家庭稳定、社会繁荣等有益的多类别教育。从大的方面讲,包括倡导社会优良风气,宣传公共道德及法律知识,表彰模范家庭及好人好事;举办社区文化活动,设立书报阅览室,介绍乡土文化,传授民俗技艺;协助低收入子女就学,举办成人补习教育;辅导民众就学、就业,开展家政指导;居室内外环境美化,家庭装潢,家庭膳食营养,及其他社会教育活动等。从小的方面讲,针对社区内老人、小孩、下岗人员等不同知识需求,通过不同形式,多层次地开展现代家居、生活情趣、老年保健、心理健康咨询、安全防灾、养性怡情、家政技巧等知识的学习;针对年轻父母教育方面,可以开展:①亲子教育。以怎样做个好父母为目的,教育父母对待子女应有的态度,建立与子女的良好关系,以及帮助子女课业,解决子女行为问题等。②卫生保健。是帮助父母了解家庭医药与护理常识,保持居住环境卫生;并介绍有关食品营养、健美、急救等知识。③休闲康乐。以扩大父母们的生活视野为目的,使她们在繁重的家务之余参加歌唱、舞蹈,及参观旅行等活动,以调节身心,增添生活情趣。④生产习艺。以提供父母们从事家庭副业的机会为目的,举办插花艺术指导,介绍家庭手工艺,并联络厂商,为妈妈们介绍实际工作的经验。⑤家政指导。以家政指导为目的,协助妈妈们从事家庭室内布置、服装设计、家庭点心制作,以及料理家务的科学方法。⑥社区服务。以推动父母们参与社区服务为目的,利用余暇,组织父母服务队到医院、育幼院及老人院等从事服务工作,等等。

4.2 目的 通过农村社区教育,使农村居民获得以下多种能力:①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与义务;②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③培养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④培养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基础教学和应用机械的技能;⑤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辨别价值标准的能力;⑥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认识并发扬;⑦客观了解自己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使自己适应并不断改进自己;⑧保持个人身心健康以及自己家庭成员的健康;⑨发展与人相处的适应能力;⑩正确安排具有幸福感的家庭生活的能力;{11}形成欣赏别人的眼光,能适当赞赏别人,为形成和睦的邻里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5 农村社区教育开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5.1 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实现提高居民素质 具体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个居民的个性,致力于每个居民的独特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的培养。先把每个居民培养成有知识、有德性、有个性的个体,然后才能把社区建设成有特色、有亲和力、有凝聚力的社区。只有以人为本的教育,才能激发居民参与的欲望,只有居民的社区意识、公众意识被激活了,社区教育才能形成千军万马之势,形成社区向心力,产生社区归属感和社区团结互助精神,形成健康向上、文明活泼的社区生活方式,实现社区教育和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

5.2 摒弃学历教育为主的观念 农村社区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它鼓励非学历教育的大力开展。从正规学校毕业后参加的各种继续教育,是面向成人的继续教育,如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自学考试等形式的学习,更适合城市人群的学习,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会得到大范围、大规模的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则不同,面向全体农村居民,由于受就业机会、生活环境、企事业单位数量、物资生产途径等多方限制,对居民的毕业文凭要求不是非常明显,所以要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以知识补充、技能培训、情趣培养等为主要内容。

5.3 注重加强对农村居民社区归属和认同的教育 研究表明,社区里那些智商和职业地位比较高,受过高等教育的职业人,往往注重自己的职业归属,社区意识淡薄,对社区的事情关心较少,容易忽视社区归属感的自我教育;而那些智商和职业地位比较低的人,则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他们往往表现出比较高的社区认同意识,对社区保持着强烈的兴趣。农村社区建设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居民社区意识的提升,也同时取决于居民对社区的依赖态度。所以,加强对农村居民社区归属和认同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解决的方法,一是社区教育的课程要丰富多彩,既要开设具有审美性乃至休闲性的课程,对社区所有成员进行终身教育,如音乐、美术、娱乐、保健等等,又要不断适应企业需求,开办各种实用型的职业教育培训,包括职前、职后教育等等。二是多开办具有联谊性、交往性的课程,为建立社区精神、营造社区文化创造条件,为居民交往活动提供一个健康文明的场所,如各种文化沙龙、兴趣专题讲座等等。三是通过加大社区公德课程教育力度,树立社区在居民心中的位置,调动社区居民共同创建互帮互爱、和谐温馨的社区生活,把不同阶层、信仰、行业的人联接到社区这个平台上。

5.4 注意提高对现有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它可以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重组、改造与再分配,社区教育无需过多的额外投入,就能实现社区教育低成本扩张与发展,不必占用过多的教育资源。就我国而言,一是农村社区要主动接纳并大胆利用社区外资源。如与政府协作,利用本区县的职教中心、职业学校、电大工作站、函授学校、党校、成人学校等的课程资源和师资,充实农村社区的教育力量;从当前开展的实际情况看,农村社区教育缺乏利用社区外资源的主动性,要切实加强。二是要动员社区附近的“正规”学校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我国有不少普通中小学,因为中小学入学高峰已过,学生数量下降,一些教师代课任务减少,教室大量闲置,这些盈余的教育资源可以转向社区教育,学校资源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居民开放,为农村社区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守经.农村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62.

[2]胡晓松.当代社区教育的比较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第7篇

随着科举制度的被废除,正确选拔和使用科学技术人才开始成为社会的自觉行动。新桂系集团统治广西后,为解决当时医学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除选拔一些优秀青年学生到国内外的医学院校学习外,还利用省内医院和医学研究所等力量,培养普通医学技术人才。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对招考的办法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一、助产护士学校的招生考试

助产士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安全及健康,因此,对其从业资格应该有较高的要求。新桂系统治时期举行过几次助产护士的选拔考试,主考单位有医院,也有医学院校。最早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助产护士的是梧州医院。民国23年(1934年)1月,该院通过《广西省政府公报》招生考试简章,决定在苍梧等25个县招收助产护士25名,要求每县考送1名,报考者的资格为:1、品行端正,身体健全,无不良嗜好;2、初中毕业;3、年龄在18~25岁;4、女性。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科目为国文、数学、代数、物理化学、外国语(意、德文任选一种);复试根据考生各自的情况而定。若复试不及格或体检不合格,由各县另送人考试。学制为2年。学生在学习期间,免收学费、讲义费,至于书籍费、膳食费等则由各有关县负责。①报考助产护士可以减免学费,这对贫寒家庭出身的学生是有吸引力的。但是,由于当时女生受教育的机会很少,达到初中毕业程度的女生就更少,加上当时广西的外语教学未能普及,使学生感到很困难,真正按规定通过考试而被录取的并不多,最后只得降低标准录取。民国24年(1935年),省立医学院招考助产护士班的条件则比较符合广西的实际。它规定报考者必须是体格健全,思想纯正,富于服务精神,诚恳耐劳,无不良嗜好,曾在高级小学毕业或中等学校肄业,年龄在16岁以上25岁以下的女性。考试也是分初试和复试两种。初试科目为党义、国文、算术、自然、卫生,复试科目为国文、卫生、体格检查。学习期间,学生的学费全免,毕业后,必须在广西服务。若为外省籍学生,则必须至少在广西服务10年以上。本年度省立医学院共招考40名助产护土,考生主要来自横县、隆山、都安、果德、那马、武鸣、隆安、同正、绥渌、上思、西林、田西、乐业、天保、向都、镇结、田东、田阳、敬德、镇边、靖西、龙州、凭祥、宁明、明江、思乐、崇善、左县、养利、万承、龙茗、雷平、上金等县。②显然,省立医学院的招考条件与梧州医院相比,学历要求降低了,考试难度也降低了。党义、国文、算术、自然、卫生等是当时中小学开设的一般性科目,学生比较熟悉,外语不再作为必考科目,因此,报考和录取的人数相对比较多。以后,助产护土班的招考基本上按民国24年省立医学院所规定的条件为准。民国26年(1937年),助产护士班的招考方法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是规定各县送考的学生必须是计划招生数的三倍,以便从中择优录取。初试及复试题目由招生单位拟定后,送到有送考任务的县政府,由县政府自备试卷依期举行考试。是年,梧州医院共招收助产护士42名,具体名额分配如下:苍梧3人,贵县3人,迁江1人,宾阳2人,上林2人,藤县3人,平南3人,桂平5人,信都1人,昭平1人,来宾1人,蒙山1人,怀集2人,玉林2人,陆川2人,博白3人,兴业1人,北流3人,容县2人,岑溪1人。③不久,其他医院招考助产护士班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1940-1944年,广西各有关医院及医学院校共招收助产护士和保健员各近1200名。其中,省立桂林高级助产护士职业学校桂林区事务所招助产护士184名,保健员161名;柳州区卫生事务所招助产护士166名,保健员175名;省立梧州高级助产护士职业学校梧州区卫生事务所招助产护士206名,保健员213名;浔州区卫生事务所招助产护士244名,保健员249名;省立南宁高级助产护士学校南宁区卫生事务所招助产护士206名,保健员213名;省立天保高级助产护士学校百色区卫生事务所招助产护士180名,保健员178名。④1947年,广西省政府为了加强对助产护士、保健员的管理,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对其任职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工作由考试院广东、广西考铨处护士助产士药剂生检复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主任为陈仲经(考试院广东、广西考铨处处长),副主任为朱润深(广东省政府卫生处处长),成员有虞仰景(考试院广东、广西考铨处科长)、虞棠、徐泽农、吴超沧、冯绳武(以上四人均为考试院广东、广西考铨处专员)、郑锡谷(广东省政府卫生处技正)、周荣光(广东省高级护士助产学校教务主任)、陈少春(广州中央医院代护士主任)。⑤检查方式各种各样,有的是理论上的考核,有的是实际操作方面的考核,还有综合性的考核。通过该委员会的检查,助产护士的资格确定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检查是助产护士考试的延续和发展。可见,助产护土的招生考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立足于服务社会基层,招考方式灵活务实。助产是社会的一种经常性工作。过去,在许多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助产工作大都由接生婆来承担,她们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只凭经验来处理有关问题。孕妇在生产过程中,因难产或伤口感染等造成母婴伤亡的事件时有发生。通过创办助产护士学校培养专门的助产人才,对改变这种现象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由于历史所形成的偏见,青年人对助产工作并不热心。针对这种现象,广西省政府及招生单位在制定招生考试的有关政策时,不得不从社会的实际出发,一方面要使考试具有选拔的性质,以确保生源质量,另一方面又要确保较多的人报考并能录取,所以,根据招生情况不断调整考试内容和方法。在社会风气尚未开化,助产工作尚未步入正规科学化道路的情况下,这种立足于服务社会基层、灵活务实的招生考试思路及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据广西省政府公布的材料,民国25年(1936年)后,广西每年都有几十名助产护士班学员毕业,她们在推动广西妇幼保健卫生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二是招生范围具有地区性。各医院招收的学生,大都来自附近的县份。这样可以节省考试的费用,减少应考者的困难,但却使选拔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省政府虽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是权衡利弊,为实现有效服务于社会基层的目标,对此—直未做改变。三是同时发挥政府和学校招生考试中的作用。如前所述,助产护士的考试由医院命题,考试工作则由各县政府负责。初试试卷由各县政府组织人员评定,然后将试卷送医院复试定夺。⑥由于学生毕业后一般都要回原籍服务,所以各县一般都会选送好的学生。医院对各县送考的学生也不是盲目地照录,而是通过复试决定取舍。当时,这种把县政府选考和医院录取结合起来的做法,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

二、医药研究所招生考试

医药研究所主要负责研究药理及其制作使用方法,它对推动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新桂系集团统治时期,广西成立梧州医药研究所。为了更好地开展医药的研究工作,该所在广西省政府的支持下,在全省范围内公开招考学员。民国23年(1934年),共招收本科(与今“本科”概念不同——笔者)1班60名,别科1班60名。修业年限,本科3年,别科1年。报考本科的资格是:初级中学以上学校毕业或有同等学历,年龄在20岁以上,45岁以下,身体健全,无不良嗜好,并有医学常识。报考别科的人员,除具有报考本科的资格外,还必须有曾学习过医药知识,达到一定程度,经研究所测验合格的条件。考试科目为党义、国文,本科兼考医学问答,别科兼试医学论文。学员毕业后,由省政府发给医师执照,在全省范围内行医。⑦有些医药研究所招考学员,实行的是县选送和研究所考试相结合的办法。例如,民国25年(1936年),南宁医药研究所的招考学员章程规定:本年度共招生76名,分别从同正、万承、扶南、绥渌、上思、思乐、明江、宁明、养利、左县、龙茗、果德、镇结、隆山、那马、都安、凌云、西林、西隆、田西、平治、万冈、向都、敬德、凤山、雷平、靖西、镇边、上金、凭祥、南丹、河池、宜北、忻城、天河、宜山、思恩、东兰等38个县招收,每县2名。学额未足时,由研究所自行招考补足。报考条件与梧州医药研究所的基本相同,只是年龄限制在20~30岁之间。考试科目为党义、国文、卫生常识。初试由各选送县按规定自选举行,各科考试及格后,由研究所进行口试及体格检查。学员毕业后,由省政府派到各医疗机构服务。⑧民国26年(1937年),南宁医药研究所面向全省招生2个班,每班60名,共120名。招考的条件与上年相同,送考地区为邕宁、武鸣、横县、乐业、隆安、田阳、田东、百色、龙州、天保、天峨、崇善、同正、万承、扶南、绥渌、上思、思乐、明江、宁明、养利、左县、龙茗、果德、镇结、隆山、那马、都安、凌云、西林、西隆、田西、平治、万冈、向都、敬德、凤山、雷平、靖西、镇边、上金、凭祥、南丹、河池、宜北、忻城、天河、宜山、思恩、东兰、上林、迁江,来宾、永淳、宾阳等55个县,除邕宁、武鸣、横县、龙州、靖西、田东、永淳、宜山、百色、田阳等县3名外,其余各县每县2名。⑨同年,梧州医药研究所等也采取了这种招生方法。招生地区为苍梧、藤县、博白、兴业、玉林、武宣、贵县、平南、桂平、陆川、岑溪、容县、北流、象县、桂林、阳朔、永福、百寿、全县、兴安、义宁、灌阳、灵川、资源、龙胜、柳州、融县、三江、雒容、榴江、中渡、罗城、平乐、昭平、富川、贺县、恭城、钟山、修仁、荔浦、蒙山、怀集、信都等县。10各研究所招生的地区,根据省政府的安排,每年都有一些变化。几年下来,全省各县都有学员参加医药研究所的学习。他们毕业后,很快就把全省的医药事业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二十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广西省政府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每年都组织力量,对医师、药师的资格进行认定,合格者予以公布。从公布的材料看,有不少人毕业于医药研究所。这说明,研究所虽然不是学校,但在培养广西医药人才方面同样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其招生考试工作无疑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中医考试

新桂系统治时期,广西一些地方还举行过中医考试。中国传统的医学(简称中医)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近代,西医虽然已开始在中国和广西流传,但力量较为有限,占据着医学主导地位的仍是中医。不论在城镇还是农村,从事中医事业的人都不少。为了提高中医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保障民众的身体健康,苍梧县于民国23年(1934年)举办了第一届中医考试。此次考试分冠盖、戎城、夏郢、东安、贤德、安平六个区举行,梧州区的旺步、蒲典、龙华、长洲上下各乡并入戎城区考试。考试工作由县建立的考试委员会组织实施,委员会共7人,县长和县政府第一科科长为当然委员,另由县政府聘任5人。考试时间为3月11日。县政府派人会同各区区长监考。试题由考试委员会拟出,送县政府圈定。考试科目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应试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任考一科或多科。每科既考论文,也考基础知识,平均60分以上为及格,及格者可获中医师资格,在社会上行医。广西省政府对这次考试甚为重视,特将《苍梧县中医考试简章》和《中医考试委员会组织大纲》转发全省,要求其他各县也举行类似的考试。11这次考试虽属地区性的,但意义却非同寻常。它清楚地告诉人们:地方政府已开始自觉地使用考试这一手段,来规范行业行为,为此,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是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上的一大进步。其结果,既丰富了考试的内容,也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后来,一些县也陆续举行了中医考试。民国36年(1947年),为了加强对中医师工作的管理,广西省政府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对省内所有的中医师资格进行检查。检查工作由“考试院广东、广西考铨处中医师检复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与“考试院广东、广西考铨处护士助产士药剂生检复委员会”相同,即分别由陈仲经、朱润深担任。委员共7入,除虞仰泉、张秉功、虞棠外(他们同时也任护士、助产土、药剂生检复委员会的委员),另有熊景云(考试院广东、广西考铨处科长)、黄藻棠(广东省政府卫生处科长)、陈崇庆(广州市卫生局科长)、王金石(中央国医馆广东省分馆馆长)4人。检查方式与护士、助产士、药剂生的也基本相同,检查合格者即予公布,反之则取消其资格。这一工作结束后,各地不得不适当的加大中医考试的难度,以便将来能更顺利地通过检查。

四、畜牧兽医养成所招生考试

近代,广西的畜牧兽医非常缺乏,牲畜的病亡率一直很高。广西大学成立后,开始招收一些兽医专业人才,但数量很有限,加上培养周期长,远远满足不了需要。为此,广西省政府决定成立畜牧兽医养成所,向全省招收学员进行培训,使其成为兽医初级专业人才,暂补农村技术力量之缺。民国23年(1934年),广西畜牧兽医养成所所长赖荣涵在完成第一期学员培训任务,积累了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向广西省政府提出继续招收第二期学员2班,每班47名,共94名,原则上每县录取1名。与医药研究所等一样,也是实行各县送考和养成所择优录取的方法,每县选送2人报考。基本条件为:1、初中毕业;2、年龄在18周岁以上25岁以下,身体健全,无不良嗜好:3、属于各县籍贯,有户籍可查或有乡村长证明。初试由各县自行举行,科目为党义、国文、英文、数学、自然,养成所根据各县考试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复试,最后决定是否录取。该所的宗旨是“养成畜牧兽医技术人才,防治兽疫,增进畜产品”。修业年限为2年。这期间,学员要系统地学习党义、国文、英文、农村社会、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学、家畜卫生学、家畜病理学及病体解剖学、家禽内科学、家禽外科学、外科手术学、家禽诊断学、药物调剂学、细菌及免疫学、寄生虫学、禽病学、兽医警察学、普通畜产学、饲料学、遗传及进种学、畜产经营及畜产制造学等等。学员的学费、膳食费由养成所提供,往返川资及制服费(夏季两套,每套5元,冬季两套,每套10元)则由县政府供给。学员毕业后回原籍服务。12畜牧兽医当时虽然是受社会轻视的一个职业,但是由于养成所和各县政府所提供的学习条件比较优越,所以仍有不少农村子弟积极报考。随着养成所毕业学员的不断增多,广西畜牧兽医落后的状况开始得到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