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7: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学建模竞赛,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使数学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乃至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日益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数学技术、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三足鼎立,在现代社会进步中正起着巨大的作用。一个学生的数学修养直接关系到他走向社会之后的工作能力,尤其对其终身学习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中应该解决的重要课题。
为了促进数学在各学科领域的应用,培养更多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中华女子学院自2006年以来,就尝试组织和培训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数学教研室的教师担任了数学建模活动指导的角色。从2006年至2009年,中华女子学院连续4年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得了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1项、北京一等奖3项和北京二等奖3项。在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逐步形成了中华女子学院数学建模教学模式。
一、数学建模竞赛培训和课程建设的实践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是连接实际问题、数学知识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桥梁,几年来我们以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教学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载体,建立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教学体系,探索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模式和数学教学改革,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1.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模式。
中华女子学院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具体运作方式可以分为:第一步,每年的10月―12月,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实验选修课;第二步,第二年4月―6月,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选修课;第三步,在每年的6月下旬,举行全校数学建模竞赛,确定参加暑假培训的学生;第四步,每年的7月上旬―8月上旬,要求参加暑期培训学生自学部分与竞赛有关的知识,为培训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五步,每年的8月中旬―8月底,对学生进行集中强化培训和模拟竞赛,并在培训结束后再次进行选拔和组队,确定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赛选手;第六步,每年的9月初至赛前,对参赛选手进行实战模拟训练,进行两次赛前技巧及注意事项讲解,并具体布置竞赛工作。
参赛结束后,指导老师和参赛队员认真总结经验,将好的经验作为下届参赛队员的培训内容之一。
2.合理安排数学建模的培训内容、数学试验和数学建模选修课内容。
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的数学内容和以数学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数学建模课程应以数学知识和方法为纵向、以问题为横向,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安排培训内容。
明确数学建模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试图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其兴趣,并介绍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2006年,在对我校参赛选手进行培训时,由于国内的教材多是针对理科重点院校,适合于女子学院的教材相对很少,我校从事数学建模教学教学的教师,在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后,结合女子学院的特点,从中精选出实用性、针对性较强的内容,一边进行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和建模竞赛培训,一边进行修订,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于2007年完成了《数学建模》校内课件。课件的第一部分是数学建模引论,介绍数学建模的概念、功能、一般步骤和一些典型例子;第二部分介绍Mathematica,lindo/lingo数学软件,为学生提供一些软件支持;第三部分是讲评一些典型的建模案例,选择案例的思路是:实际背景简明、问题能吸引人、假设和建模的依据容易理解、求解不太复杂,使学生从这些问题入手,学习体会应用数学知识的技巧,激起学习的兴趣;第四部分是综合模型练习。同时,于2008年完成了《数学实验》校内讲议,讲议的第一部分介绍MATLAB数学软件,第二部分是小型实验问题,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计算机去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对参赛选手培训的宗旨是应用数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不需要讲授高深、系统的数学知识,仅介绍和引用一些实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便于学生接受和临摹,特别是一些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数学模型,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3.开设数学实验、数学建模选修课,举行全校数学建模竞赛,普及建模知识,提高群体建模能力。
数学实验、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此,我校一方面将数学建模内容引入数学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从2007年开始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2008年开设数学实验选修课,大胆启用进取心强的年轻竞赛指导老师主讲,选课人数累计达800人。数学建模、数学实验选修课的开设,受到了学生的好评,教学效果良好。此举既普及了数学建模知识,又为数学建模竞赛培养了选手。同时,我院连续4年举行了全校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推动了我院课外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又为全国竞赛选拔了人才。
一方面,数学实验、数学建模课程的建设是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另一方面,数学建模竞赛题目都是来自实际问题,需要教师平时积累丰富的资料,在教学和辅导中不断地完善,为学生灌输新的思想和方法,促进数学实验、数学建模课程的建设。此外,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建模培训和课程建设为我院的数学教学改革找到了强有力的突破口。
二、数学建模竞赛培训和课程建设的体会
1.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推动了女子学院的数学教学的改革。
从数学教学思想上说,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分析、计算或逻辑推理,能够正确、快速地求解数学问题,即运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二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去抽象、概括客观对象的内在规律,构造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几乎所有传统的数学课程都着眼和着重于前者,将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引入教学,可以有效地加强后一方面的训练,是对原有数学教学体系的一种改革尝试,也给教学思想的改革提供了新鲜、生动的素材。
数学建模教学要求对以往的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忽视“受者”的心智创造过程,将知识高度浓缩地“灌”给学生。这样的教学过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甚微。数学建模教学中指导老师采用的“研讨式”教学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把前人发现与积累知识的方法、过程,以及创新的经验介绍给学生的同时,不断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去发现真理。我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把教室既当作是传授知识的课堂,又变成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研究”的园地。
我校《数学实验》课程主要学习MATLAB数学软件,引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建立模型,然后利用计算机数学软件对其模型进行求解、分析和检验的建模全过程实践。该课程具有以问题为载体、以计算机为手段、以软件为工具、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并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的独特魅力。
随着数学建模活动的影响日益扩大和参与的教师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自己原有的教学内容中引入了数学建模,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在竞赛训练的课堂讨论教学中,计算机和数学软件的引入,丰富了原来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在竞赛中计算机和数学软件的使用,促进了数学教研室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建设,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学教师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2.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课程由于内容多、学时少,授课主要靠学生自学,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充分发挥其潜能,并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尽管数学建模的题目是由实际问题经过适当简化加工而成的,但是它们又不同于数学应用题,因为它们呈现学科交叉的特点。因此,数学建模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应当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数学建模活动既可发掘学生的潜力,又可提高学生的就业概率。我校参加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供不应求,就业质量明显要比我校同届毕业生好。他们中有三分之二考上研究生,有的还考上一类重点院校的研究生。
3.数学建模竞赛培训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自2006年以来,我校先后有4名教师参加了数学建模竞赛培训和数学实验、数学建模选修课的教学工作,主要以青年教师为主。数学建模竞赛培训和课程建设调动了青年教师爱学习、求上进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的热情,对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数学建模指导组老师发表相关教研论文20余篇,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08年数学教研室被评为中华女子学院优秀教学团队,1名教师被评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教师获得校级课堂教学优秀奖。此外,2006年1名教师获“中华女子学院优秀教师”称号,2007年1名教师获“全国妇联岗位建新功活动标兵”称号。
有机会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要使它的辐射作用更广泛地发挥出来,必须与日常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几年数学建模教学活动的实践,我们认识到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主体的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不打乱现行教学秩序、规模相当大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试验。
鉴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又不额外增加课时和学生的学习负担,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有机地融入到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去,加强数学教学应用内容和实践环节,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的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至关重要的一个措施。
参考文献:
[1]库在强,刘焕彬.以数学建模活动为载体促进数学课程教学改革[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03).
[2]李宝健.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随着数学建模大赛的广泛开展,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也随之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及数学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阐述了数学建模竞赛视角下的高职数学教学创新和改革措施,希望对提升高职数学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职;数学建模竞赛;教学创新;探索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所以,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数学建模是一种全新的数学教学驱动方式,通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简化,从而建立起直观的数学模型,进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在高职数学教学实践中,如果数学建模思想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教学质量。
一、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普遍较差
在进入高职学校以后,很多学生脱离的父母的管教和老师的看管,又没有了升学压力,很容易对于学习产生倦怠心理,失去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旷课现象常有发生,课后习题很少有同学能够完成,即使布置的作业也有一部分同学应付了事,教师安排的辅导答疑去的同学也很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差。
(二)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薄弱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他们的数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这是影响高职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而数学又是一门环环相扣的学科,前面的知识基础没有打牢,后续的知识理解起来就会很吃力[1]。所以,导致高职数学教师也很为难,有限的教学时间也不能总去回顾过去的知识,毕竟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任务要完成。
(三)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数学课程是一门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课程,又需要课后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很容易对数学课程失去兴趣[2]。另外,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偏重于职业教育,教学一般都针对实用性较强的技术学科,对于兼具理论性和抽象性,学习过程中又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学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更没有长期坚持的耐力。
(四)教学形式过于传统,院校重视不够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让学生获得专业技能是主要的培养目标。所以,教学过程中,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是学校教学中的重点,对于数学课程,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3]。由于高职的学生就业过程中也不需要通过数学课程相关的考试,即使是专升本考试也是在临考前才集中辅导以期获得好成绩,其结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其实,数学教学应从平时抓起,日积月累,夯实基础,才能凑效。
二、基于数学建模竞赛视角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一)运用案例导入课堂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相对于其它课程来讲,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许多数学概念和数学定理都十分抽象,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学习的过程也非常枯燥,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具体来说,老师应该将数学案例引入高职数学教学实践中,案例引入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本节课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教学早已渗透到多个教育领域。计算机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能够集图片、色彩、声音和视频于一身,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教学内容,大大提升了高职数学的教学效率[4]。所以,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应用计算机技术技术引入生动的案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可以在课前将所要讲授的知识做成教学课件,并且要将课件做得尽量生动,多运用声音或者色彩鲜明的图片,因为学生对于这些都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可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开展数学实验,丰富高职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师在讲台讲,学生在座位听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又厌于枯燥的练习,数学实验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解决方式。教师可以讲完一章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动笔练习和计算机操作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利用数学建模竞赛形式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传统的数学教育形式存在诸多缺点,无法适应时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运用数学建模竞赛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改变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在充分掌握学生学习和成长特点的基础上,首先向学生讲授有关的数学知识,然后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建模过程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自身潜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建模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模型,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起到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数学建模的教学效果,学校和老师还应该及时对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或者制定出专门针对数学建模竞赛的教学评价标准,以此来检验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成为高职数学教学创新和改革过程中的巨大障碍,而通过运用数学建模竞赛的形式进行高职数学教学,将可能解决某些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对此给予足够重视,积极探索并改进数学教学形式和内容,促进高职数学教学创新和改革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琚莉,蒋世辉.探究数学建模对高职学校数学改革的意义[J].今日湖北(中旬刊),2013(6):102-102.
[2]徐莹.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创新改革模式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20-21.
关键词:建模竞赛;参赛队员;培训;奖励
一、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背景
数学建模竞赛最早是由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在1985年发起的一项大学生竞赛活动,我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数学学会主办、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的、每年一届的通讯竞赛。竞赛的宗旨是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自1992年在中国创办以来,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势头,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2011年,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及新加坡、美国的1251所院校、19490个队(其中本科组16008队、专科组3482队)、58000多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本项竞赛。可以说,数学建模竞赛已经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课外科技活动。
参加数学竞赛的大学生,按照规定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3人,专业不限,竞赛期间参赛队员可以使用各种图书资料、计算机和软件,在国际互联网上浏览,但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包括在网上)讨论。参加过建模竞赛的学生都感觉受益匪浅,数学建模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数学建模竞赛中来。如何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数学建模竞赛中来?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呢?
二、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
1.选拔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赛队员
组建大学生数学建模协会,每学年开学初,协会组织纳新活动,面向1~2年级学生广泛宣传数学建模,让学生知道建模是怎么回事,让学生知道数学有用、如何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求知欲。
每年的4月份开始,面向全校的大学生,开展“校内数学建模竞赛”,建议组成参赛小组的3人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分别对数学模型、计算机编程和写作有一定特长。聘请专家组评阅,评选出一等、二等奖若干队,设定获奖比例不超过参赛队伍的25%,并对获得一等奖的参赛队组织答辩,确有较高水平的可评出一个特等奖。竞赛成绩将作为选拔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考。
2.组织数学建模竞赛的赛前培训
每年的暑假期间,组织指导教师、“校内数学建模竞赛”的获奖学生和部分建模活动的优秀学生进行赛前培训。由于每年的数学建模竞赛题材相当宽泛,涉及的专业领域也都不同,各个专业领域主要用到的数学方法也不一样,学生在学的时候压力非常大。建议培训过程中可以考虑按专业将学生分成几个班,每个班重点讲与这个专业联系比较紧的数学理论与建模方法。这样学习内容大大减少,没有太大的负担,目标也明确,学习起来不会太累。
数学建模竞赛所需要的知识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诸如微分方程、数理统计、数学规划、最优化理论、图论、数值方法、计算机应用软件等知识的支撑,知识面很广,教师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比较困难,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也感觉比较乱。没有一本合适的教材是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的。建议由校内部分建模骨干教师,按专业领域编写不同的建模培训教材。每本教材涉及到这个领域的简单专业名词介绍、所涉及的数学理论简单介绍以及与这些理论相关的数学软件介绍。由于专业领域固定,所以即使有内容更新,依然比较容易修订,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可以从系统的学习开始,并能接触最前沿的知识。
3.建立数学建模竞赛获奖的奖励政策
3.1对获奖学生的奖励
(1)对于参赛学生在各等级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奖励。
(2)适当的奖金奖励。
(3)每年表彰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4)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省级一等奖或国家级二等奖以上奖项可以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3.2指导教师的奖励
(1)为指导教师计算适当的工作量。数学建模竞赛的指导教师指导一个队的工作量计30学时。
(2)指导教师指导学科竞赛的成绩与职称评聘相结合,获奖指导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称,优先评选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
(3)每年评选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
论文摘要:论述数学建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竞争意识和社会应变能力的作用, 研究了数学建模对高职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提出了数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并掌握一些数学工具,更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能力,而数学建模竞赛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有效载体.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类型得到了空前发展.高职教育在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 而且逐步渗透到高职院校的办学实践中.数学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如何服务于这个目标成为高职基础课程改革中的热点.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职数学教学应是一个重要取向之一.
一、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起源于美国, 我国从1989 年开始开展大学生数模竞赛,1994年这项竞赛被教育部列为全国大学生四大竞赛之一,每年都有几百所大学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与以往主要考察知识和技巧的数学竞赛不同,是一个完全开放式的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等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没有固定的范围和模式,往往是由实际问题稍加修改和简化而成,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题目有较大的灵活性供参赛者发挥其创造性,参赛者从所给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可以翻阅一切可利用的资料,可以使用计算机及其各种软件.竞赛持续3天3夜,参赛者可以在此期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各种能力.数学建模竞赛也是一个合作式的竞赛,学生以小组形式参加比赛,每组3人,共同讨论,分工协作,最后完成一份答卷论文.数学建模涉及的知识几乎涵盖了整个自然科学领域甚至涉及到社会科学领域.而且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学科交叉的结合点正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竞赛是能够把数学和数学以外学科联系的方法.通过竞赛把学生学过的知识与周围的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下列能力:
(一)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高等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中高层次人才,而许多教育工作者认识到目前的高等学校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培养的学生缺乏创造性的思维,缺乏一种原创性的想象力.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致命弱点,严重制约了我国科技竞争力.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还是以灌输知识为主,这种教育体制严重扼杀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数学建模竞赛并不要求求解结果的唯一性和完美性,而是重点要求学生怎样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关系,并给出合乎实际要求的结果和方案,重点考察的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大多是教师给出题目,学生给出计算结果.问题的实际背景是什么? 结果怎样应用? 这些问题都不是现行的数学教学能够解决的.
数学模型是一个完整的求解过程,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和提炼出数学模型,选择合适的求解算法,并通过计算机程序求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模型类型和算法选择都需要学生自己作决定,建立模型可能要花50%的精力,计算机的求解可能要花30%的精力.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快速完成角色的转变.
(三)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
一个实际数学模型的构建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问题本身可能涉及工程问题、环境问题、生殖健康问题、生物竞争问题、军事问题、社会问题等等,就所用工具来讲,需要计算机信息处理、Internet 网、计算机信息检索等.因此数学建模竞赛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交叉、文理结合,有利于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另外数学建模竞赛还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英文写作能力.
(四)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学生毕业后,无论从事创业工作还是研究工作,都需要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数学建模竞赛要求学生以团队形式参加,3个人为一组,共同工作3天.在竞赛的过程中3位同学充分的分工与合作,最后完成问题的解决.集体工作,共同创新,荣誉共享,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将来协同创业的意识.任何一个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都对团队精神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感到由衷的鼓舞.
二、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职数学教学中
通过数学建模,给我们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多的思考,使我们不得不回过头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教学模式是否符合现代教学策略的构建?现代的教学策略追求的目标是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只有遵循现代的教学策略才能培养出适应新世纪、新形势下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知识的获取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创造性过程.知识的学习不仅是目的,而且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中应该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养成不断探索的精神.在学习、接受知识时要像前人创造知识那样去思考,去再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各种学习实践活动中尽量提出有新意的见解和方法,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数学建模恰恰能满足这种获取知识的需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极好的载体,更是建立现代教学模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如何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课程中,我认为要合理嵌入,即以科学技术中数学应用为中心,精选典型案例,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引入,难易适中.以为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转贴于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最大特点是联系实际.高职人才培养的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对其数学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体现“联系实际、深化概念、注重应用”的思想,不应过多强调灌输其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学数学主要是为了用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而高职教材中的问题都是现实中存在又必须解决的问题,正是数学建模案例的最佳选择.因此,作为数学选材并不难,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所蕴涵应用数学的材料,从中加以推广,结合不同专业选编合适的实际问题,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在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很好的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重要概念要重视它们的引入,要设计它们的引入,其中以合适的案例来引入概念、演示方法是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教学的重要形式.这样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领会数学的精神实质,知道数学的来龙去脉,使学生了解到他们现在所学的那些看来枯燥无味但又似乎天经地义的概念、定理和公式,并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不是人们头脑中所固有的, 而是有现实的来源与背景, 有其物理原型和表现的.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依据现有成熟的专业教材,选出具有典型数学概念的应用案例,然后按照数学建模过程规律修改和加工之后作为课堂上的引例或者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例题.这样使学生既能亲切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等于教给学生一种好的思想方法,更是给学生一把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为学生架起了一座从数学知识到实际问题的桥梁,使学生能灵活地根据实际问题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得心应手地解决问题.但这也对数学教师的要求就更高,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高职专业课的内容,搜集现实问题与热点问题等等.
(二)在课程教学及考核中适度引入数学建模问题
实践表明,真正学会数学的方法是用数学, 为此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数学有用,还要鼓励他们自己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数学建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极好载体, 而且能充分考验学生的洞察能力、创造能力、数学语言翻译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综合应用分析能力、联想能力、使用当代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 学生们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和协调组织能力,以及诚信意识和自律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在数学课程的考核中增加数学建模问题,并施以“额外加分”的鼓励办法,在平常的作业中除了留一些巩固课堂数学知识的题目外,还要增加需要用数学解决的实际应用题.这些应用题可以独立或自由组合成小组去完成, 完成的好则在原有平时成绩的基础上获得“额外加分”.这种作法, 鼓励了学生应用数学,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了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风格,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现实世界中各种复杂问题的意识、信念和能力, 调动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团结协作精神, 从而获得除数学知识本身以外的素质与能力.
(三)、适时开设《数学建模和实验》课
数学建模竞赛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展,是与计算机的发展密不可分的,许多数学模型中有大量的计算问题,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这些问题的实时求解是不可能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与计算机的结合使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了一门技术.为使学生熟悉这门技术,应当增设《数学建模和实验》课,主要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成功的数学建模实例以及如何使用数学软件来求解数学问题等等.与数学建模有密切关系的数学模拟,主要是运用数字式计算机的计算机模拟.它根据实际系统或过程的特性,按照一定的数学规律,用计算机程序语言模拟实际运行状况,并根据大量模拟结果对系统和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在应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较大的计算量,这就要用到计算机来处理.计算机模拟以其成本低、时间短、重复性高、灵活性强等特点,被人们称为是建立数学模型的重要手段之一,由此也可以看出数学建模对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是高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竞争.数学建模竞赛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竞争意识和适应社会应变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说进行数学建模的教学与实践,既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姜启源.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关键词】 浅谈;数学建模竞赛;高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15WC78)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伴随着改革开放,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逐步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一大培养目标,通过数学建模竞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目前我国数学建模竞赛在高职教育中的影响还相对较弱,通过数学建模竞赛来提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在总结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上对我国数学建模竞赛对提高高职学生创新意识进行简单的探讨分析,以期对我国高职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有所裨益.
一、数学建模竞赛
数学建模竞赛首先诞生于美国,在1985年美国几所高等院校的推动下建立了全球首个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出现在神州大地是在数学建模竞赛诞生四年后,国内几所高校数学建模教师组织并推动了我国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展,并与当年参加了美国的数学建模大赛,在参与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中,师生的数学建模思维得到了极大发展,对于促进我国数学建模研究效率和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2年在我国相关单位的组织推动下,首届中国数学建模大赛召开,参赛队伍达到了惊人314支!数学建模研究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壮观景象.截止目前,我国数学建模竞赛每年以20 % 的速度增长,到2009年共有来自全国3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区的共计1,137所院校和15,046支参赛对于参与到了数学建模竞赛之中.
二、当前我国数学建模竞赛的一般特点
1.数学建模竞赛自主性较强
数学建模竞赛自主性较强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自主性较强,学生可以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按照学生建模的需要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利用一切可兹利用的工具、资源来进行资料的收集处理,在数学建模比赛过程中队员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解答,自由发表个人意见,队伍组织形式比较灵活多变;其次是数学建模竞赛的组织形式比较多元化、自主性较强,数学建模是一种分析思想,因而其没有标准答案可供分享,在数学建模组织制度上也较为灵活多变.
2.规模庞大,数学建模研究广泛分布于各类高职院校
从1992年首届中国数学建模大赛以来,数学建模竞赛的影响力随时间而与日俱增,参赛队伍和参赛院校越来越多,参赛学生的质量稳中有升,数学模型也日渐合理科学,各院校和社会各界对数学建模也更加重视,我国数学建模大赛在国际数学建模大赛中屡创佳绩,取得骄人战绩,数学建模大赛已然成为我国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培训时间较长,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由于数学建模竞赛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及其灵活运用、口套表达和语言逻辑思维都要求较高,因而各院校在遴选参赛选手时都花费了不少的精力,从人员组织到人员培训,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此过程也是数学建模竞赛的重要环节.如果没法选择更优秀的参赛选手,没有很好的组织培训工作,那么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上去优异成绩无异成了天方夜谭.因而做好参赛选手选拔、组织和培训工作成为数学建模竞赛成功的前提.
三、数学建模大赛对于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意义
1.数学建模竞赛的团队组织形式有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意识
数学建模大赛在组织形式上采取学生组队模式,高职学生在数学建模大赛中可以通过数学建模大赛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数学建模竞赛参赛队伍是一个整体,对数学模型的研究分析可以针对学生的特长和优点让学生分工完成整个数学建模,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养成很好团队意识,保障每个参赛学生人尽其才使之发挥各自最大优势和长处,保证数学建模能够取得最大的效用.
2.锻炼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临危不乱的能力
数学建模竞赛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刺激和挑战性的项目,学生在数学建模竞赛过程中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应对其他参赛选手的质问和评委们的问答,数学建模竞赛成就的确定除了数学建模本身更加符合实际、更有逻辑性以外,也取决于学生在竞赛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表述使评委和其他参赛选手能够很好的理解参赛小组数学模型的含义,这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塑造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数学建模竞赛对于参赛学生的综合知识要求之高是显而易见,在数学建模过程中,许多知识都是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甚至于说是基本上接触不到的,因而在组建数学建模参赛小组后参赛成员往往需要自己去不断摸索和参阅资料来掌握数学建模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同时,在参与资料、学习数学建模知识的过程无疑是枯燥而乏味的,对学生的坚毅的求知品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四、以数学建模竞赛为跳板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策略分析
1.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数学建模思想
在高职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引入数学建模思想,通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入数学建模思想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建模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建模本书就是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以及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综合过程,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大有裨益.数学建模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创新思想,其运用数学工具和数学逻辑达到特定的研究分析目的,对原有的特点现象或者理论进行创新研究.
2.以参加数学建模大赛为契机,加大对数学建模思想的实践力度,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要以数学建模竞赛为契机,加大对数学建模思想的宣传力度,强化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努力践行数学建模思想,不断夯实数学理论基础知识,使数学建模思想能够成为不断提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活的思想源泉.加大对数学建模的宣传,使更多的高职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数学建模对于提高其创新思想和能力的认识.高职院校还可以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的数学建模活动.例如在课堂上可以开展数学建模研讨班,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吸引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数学建模的探讨活动中;还可以在校内开展许多富有个性的数学建模竞赛,多样化的宣传组织活动可以有效的帮助高职学生认识数学建模思想对提高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3.营造必要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夯实高职学生数学基础
高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借助于数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日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灌输给学生创新性思想,使学生不能仅仅只限于对建模知识的掌握、吸收以及运用,还需要对现有知识领域的突破和创新.培养创新意识要鼓励实证主义要摒弃以往本本主义思维,使学生能够按照数学建模的需要对知识进行一定的扬弃,使之能够适应数学建模的需要.除上述以外,夯实数学基础知识,是实现以数学建模为手段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保证,如果连最基本的微积分都不会运用何谈数学建模,因而务实数学基础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显得格外重要.
【参考文献】
[1] 孙浩:加强数学建模 推动创新教育[J] .高等数学研究 2006(06).
[2] 朱家荣: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训问题的探索[J] .职业时空 2008(09),
[3] 伍艳春:浅谈数学建模竞赛与工科数学教学[J] .广西高教研究 1997(04).
关键词:建模竞赛;连续型题目;数学应用;计算机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47-02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与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举办、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学生的一项竞赛活动。有关调查表明,认为此项活动对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的培养非常有益的分别占97.1%、98.6%和95%[1]。可见,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意义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具体竞赛中,各种竞赛题涉及医学、生态、化学、经济管理、交通等相关内容。按照赛题描述和解题特点可以将这些赛题细分为四类:连续型赛题;离散型赛题;大数据量处理型赛题;其它无规律型[2]。其中,连续型赛题占了一定的比例,本文将针对连续型题目在竞赛中的价值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一、连续型数学建模竞赛题的特点
大数据量赛题的特点就是实验性质和报告类的描述多,数据量很大,通常为表和数据的形式,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参赛者用计算机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离散型赛题的特点就是数据量不大,问题明确,附加限制条件特别多,考虑起来比较复杂,要求比较高的计算机算法功底;其它无规律型赛题较少,其问题描述比较简单,背景介绍及数据少,只提出要解决什么问题,希望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此类题目,参赛者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可谓百花齐放,要求参赛者有创新能力,又能合理解释。而连续型赛题更象解一道数学题,只不过它的背景资料比一般的数学题复杂得多,需要参赛者善于从复杂的背景中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有的赛题还明确需要计算某些量,这些量都是连续变化的量,其答案并不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而是具有传统的数学的唯一性、精确性。所涉及的数学知识与数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密切相关,如2006年的“易拉罐形状和尺寸的最优设计”这道题,需要学生掌握《数学分析》中极值的讨论和计算;2004年的“饮酒驾车”这道题,需要学生掌握常微分方程的意义及计算;2002年“车灯线光源的计算”这道题,需要学生掌握《解析几何》中常见曲面的方程及性质。这类赛题,所涉及课程包括了《数学分析》、《解析几何》、《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等专业基础课,它们突出了数学专业基础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参赛者逻辑思维严密,有扎实的数学专业基础。
二、连续型赛题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的价值体现
1.连续型赛题较其它赛题让参赛学生能更真切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传统的数学教学,越来越显形式、抽象,只见定义、定理、推导,授课时满足于逻辑严密的推导、证明,强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越来越少讲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密切联系的东西。这使得我们的学生,纵有良好的数学基础,但面对实际问题,却不知从何入手。并不是他们的数学知识不足,而是他们运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这让我们的学生费了很多精力学习的数学知识,感觉没有什么用,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兴趣。数学建模竞赛中的离散型及其它赛题,就问题的解决方法而言,分别涉及到统计分析、层次分析、机理分析、插值与拟合等诸多方法。由于学生知识面比较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开设这些课程,只在短时间内参加培训学习,当在竞赛中碰上此类问题时,很难与之联系,建立适合的模型,往往采用“拼凑法”、“尝试法”等做法,多根据生活经验去解决。如2008年针对5.12汶川大地震的“地面搜索测量”赛题,较好的模型是转换为矩形网格上的遍历问题,而学生却是多用尝试、拼凑的方法,虽然较好地解决了问题,但由于没有建立起好的数学模型,所以没有推广的价值[3]。这一类赛题,让大部分参赛学生觉得用不上数学,或不知如何去用数学,因而不能真正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而连续型赛题,要解决好必须得用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它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2006年的“易拉罐形状和尺寸的最优设计”赛题,本题是《数学分析》中求最值问题在生活中的一个典型应用。这样的应用,只要具有一定的数学专业基础的学生都会,这就让大部分参赛学生能直接地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连续型竞赛题较其它赛题更容易建立模型,体会建模的成就感。在数学建模竞赛评优的标准之一就是论文里必须有模型,数学模型可以是一个(组)公式、算法、图表等形式的数学结构。一般而言,离散型及其它型题目容易理解,却不容易建立模型。而连续型竞赛题,题目不易审清,而一旦弄清题意,模型却比较容易建立。在选题时,学生通常喜欢选择连续型赛题。连续型竞赛题难点往往不在于建模,而在于能否审清题目条件及相关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就会发现这些题目计算的多是一些连续量,或是求这些连续量的最值。这在传统的教材中,已有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有现成的公式可用,这就让参赛者能较容易地利用现成公式建立起模型。如2002年的“车灯线光源的计算”问题,只要参赛者通过查阅资料,审清题目,就会发现这实际上是解析几何上的计算问题,有现成的公式方法建模。
3.展现古典数学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在计算机日益发展的今天,如果数学不能与之很好地结合起来,将会大大降低数学的应用与地位。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学生动手机会很少,纵使是动手也是做一些机械的计算证明,学生不了解知识发生过程,不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做数学实验,一些概念变得形象直观,一些复杂的运算,用计算机迎刃而解。而数学建模竞赛中的连续型题目,借助matlab或mathematica等数学软件的强大功能,提供了一个数学实验的平台。在连续型赛题中,古典数学提供了思想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奠定基础,而计算机则解决了计算问题,展现了古典数学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
例如2000年“飞越北极”这道题,要利用球面的参数方程和空间平面的四阶行列式方程建立基本模型,从而得到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及其曲线积分式近似解,这些都是古典数学成熟思想的应用[4]。但要完满解决问题,得出最终结论,在三天时间内,用手工计算是不可能的,此时得依靠Mathematica数学软件进行公式推导、求解,方能得到最终的结论。通过做这些赛题,让参赛学生充分体会了古典数学与计算机的完美结合,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晋贵堂.数学建模竞赛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大学学报,2008,(4):248-249.
[2]左黎明,盛梅波.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培训方法与指导策略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12):80-81.
[3]姜启源.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王建生.“飞越北极”最佳航线之探讨[J].甘肃科学学报,2002,(3):101-103.
关键词:数学建模;培训与指导;人的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17-03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提高大学生和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校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平台,不仅可以巩固和扩大学生在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宽解题思路,而且能充分考验洞察能力、创造能力、数学语言翻译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综合应用分析能力、联想能力、使用当代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团队精神和协调组织能力。人的因素(human factors)是指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一切事物在发展和变化的时候,由于人的参与,使得事物的组成要素、成分、决定事物的条件都随着人的活动的作用而受到影响,人的这种作用和影响称之谓人的因素。如何科学地培训和指导大学生参与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几年来对于数学建模培训及数学建模指导的体会,从数学建模的培训及指导中人的因素方面探索,以期对数学建模培训及指导提供参考。
一、数学建模培训中人的因素分析
众所周知,数学建模培训中有两个不可分割的因素,即技术因素和人的因素。课程设计是数学建模培训中的技术因素,而教师和学生是培训中的人的因素,只有实现技术因素与人的因素的统一,数学建模的培训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在数学建模的培训中,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决策层人员。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培训和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高校多个部门及院系,然而学校领导决策层的支持是数学建模培训及竞赛的关键因素之一。领导决策层必须为数学建模的培训及竞赛创造良好环境并参与到整个实施过程中。在数学建模培训及竞赛的组织实施中,领导决策层主要起行使领导权,把握关键点,保证资金到位,监控全过程,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关系的作用。
2.组织者。组织者负责与决策层的沟通,完成决策层下达的任务,拟定教学及培训计划,安排相关课程的任课老师,制定教学计划,负责数学建模竞赛过程中的相关事务,数学建模竞赛后的答辩工作,经验总结等,是数学建模培训及竞赛中的保障,因此,组织者能否持续高效地支持数学建模的培训、竞赛指导及赛后事宜,也是决定数学建模竞赛成败的因素之一。
3.教师。培训教师是数学建模竞赛的奠基者,也是数学建模培训中重要的人的因素。由于培训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数学建模竞赛的成效,因此,各大高校应该重视培训教师的选拔和培训的质量。在数学建模培训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即如何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这也是学生亟待加强的能力。对于培训教师而言,牢牢把握住每门课程培训的要点以及方向是数学建模培训中的首要任务,即所有的课程设置都是为了数学建模培训的。其次,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次课程及每个案例,重视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最后,重视竞赛后的总结,在每次数学建模培训及竞赛后,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因此,培训及指导教师也是数学建模培训及指导中的关键的人的因素。
4.学生。学生是学习建模培训及竞赛的主体,也是数学建模培训及竞赛的直接参与者,是数学建模培训中的最关键的人的因素,因此,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数学建模培训和竞赛的最根本目的。在数学建模的培训中,应该注重学生自身的因素,即人本主义论中的学习。
二、团队模式及人员管理问题
由于数学建模竞赛中要求三人组队进行竞赛,因此在数学建模的培训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组队,形成了团队模式。根据笔者多年培训和指导数学建模的实践,数学建模过程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要加强各个院系的建模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而建立跨院系的建模小组则是达到这种目标的有效组织形式。在我校的数学建模组队中,首先根据选的学生所在的院系,将不同学科的学生组成团队,尽量不要使相同的学科背景学生在同一团队中,例如,管理类的学生最好与数学背景及信息工程背景的学生组队,这样的团队中,不仅具备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具有较好的数学背景,利于模型的求解,同时还具备较强的编程能力,这样的团队在数学竞赛中具备应对不同类型题目的能力,相对而言,取得好的成绩的几率也比较大。因此,在数学建模组队时,鼓励学科交叉,尽可能地让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一队;或者鼓励优势互补,尽可能地让能力、素质方面不同的学生(创新能力强的,认真踏实的,有组织能力的,文笔好的等)组成一队;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和训练,在队内充分磨合,达成默契,逐步形成自己的团队及配合模式。数学建模的这种小组方式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管理问题。首先,来自不同院系的小组成员的配合问题。由于数学建模小组的成员都来自不同的院系,而且专业背景不同,那么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求解问题的方法有可能不同,那么如何协调该问题,是建模小组必须解决的问题,也即小组成员的配合问题。其次,成员都是来自各院系,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新组建的小组的工作,对原所在院系的学习有所放松。因此,如何协调数学建模的工作与原院系的学习也是数学建模培训中应该解决的问题。最后,对于主管培训和指导的院系而言,需要根据自身人力资源的现状合理分配,适当控制建模小组的数量,以使指导教师确实有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而不是名义上的指导。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合理的规划,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通过精心的准备,多个部门和院系的密切配合,使学生能够合理利用时间,在确保自身专业知识不缺失的前提下,做好数学建模的培训及参赛工作。
关键词:数学建模;应用能力;发展
一、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及竞赛的意义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问题涉及面广,不仅对学生数学知识要求高,对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要求更高。通过比赛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检验一个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是否过硬,从而可以侧面反映出该学校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对学校教学方面改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2004年开始,我院积极组织号召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该项赛事组织以来,在我院得到快速发展,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中获得国家奖项6项,省级奖项70余项,培养了许多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的同时,更重要的一点,这对于我院数学教学方面改革指明方向,教学中如何有效促进数学教学。数学建模竞赛作为一个学习交流平台,对培养学生数学知识运用及创新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而将建模活动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无形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十分符合我院实行项目化教学的要求,也符合社会上用人单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通过对我院参加建模竞赛活动学生调查问卷追踪并进行访谈得出,82%的学生认为,通过建模活动,自身综合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工作后查阅资料等方面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14%的学生认为一般,并不是说数学建模不好,主要在于自己学习能力弱,压根不想学新知识,有份工作就好;4%的学生表示不关心,没兴趣,工作中很难遇到相关数学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及数学建模指导教师长期经验,本文得出一些结论值得肯定:(1)数学建模竞赛及活动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的提高;(2)数学建模竞赛及活动有利于学生以后小组合作能力及交往能力的提高;(3)数学建模竞赛及活动有利于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提高;(4)数学建模竞赛及活动有利于学生自身自学能力的提高。
二、开展课堂有效数学建模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一)课堂教学采取建模竞赛活动方式使学生
学习观念转变,提升兴趣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基础明显欠缺,且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已成,传统的围绕定义、定理、公式等理论填鸭式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合学生学习,即使学生被认为掌握了非常重要的数学知识,却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或根本不会应用,导致学习兴趣降低或毫无兴趣。课堂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则可以为数学和实际问题架起一座桥梁,通过该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想方设法将实际问题归纳、整理并转化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学生也感到有成功感。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更感受到数学真的有用,无处不在。因而,利用数学建模活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二)数学建模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多是从工程技术、农业、管理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提炼而成,而建立模型求解的过程就是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解决。针对实际问题从分析开始,到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及最后对结果分析,这一系列过程没有固定的方法可用,也没有相同模式遵循,求解过程主要依赖学生知识掌握的功底及充满想象力的思路和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极大地发挥自己创造力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教学方式对学生创造力培养具有很好的效果。不断地重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收集资料、建立模型,逐步使学生学会用所学数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既拓展学生视野,又能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三)数学建模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
既然大学生数学建模题目从工学、农学、社会科学等实际问题提炼而成,那么学生要想真正意义上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就必须了解掌握该问题的相关背景,进而必须查阅行业相关资料,自学并掌握行业相关方面知识,这样才可以做到游刃有余。这一过程,学生不知不觉中自学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其综合能力潜移默化中得到增强,因此,数学建模活动教学方式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很有必要。
(四)数学建模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合作
从参加该项赛事开始,我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吸引不同专业数学爱好者参加,并成立数学建模协会。针对数学建模的特点,我们数学教师利用暑期对学生进行培训,并根据学生特长优势,将其三人分组,进行实战性训练,有效发挥学生所学。数学建模竞赛解决的是一个综合性问题,相关背景、明确问题、建立模型等涉及学科方面很广,一个人很难完成,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充分信任,取长补短,并得出相对完善结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既增加了学生间感情,更让他们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 数模竞赛 创新能力培养 改革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1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ctivities
in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ANG Wenfa[1], WU Zhongyuan[2], XU Chun[1]
([1]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716000;
[2]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716000)
Abstract Under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based on university personnel training requirements and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o Yan'an University, for example, according to "sub-level, sub-module" model of teaching and organization contest guidanc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accordance with academic competitions, math majors and computer majors, two contests with a thesis project and Daiso, boutique website and digital-analog Association and second class "four convergence" approach to student innovation and innovative ability, and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personnel traini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eam building, professional building.
Key words mathematical modeling teach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contest;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reform measures
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未来的科技创新能力。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竞赛的广泛开展对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实践中,既能增强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能提高大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这个问题是近年来众多高校关注的问题。延安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在近几年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1 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数学建模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如经济、计算机及软件、管理、国防等,虽然数学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人们对其认识也不断加深。但是,人们对数学类课程、数学学科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仍认识不够深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措施等诸多方面,仍然沿用传统数学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创新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完全脱节。正如著名的数学家王梓坤院士所说“今天的数学科学兼有科学和技术两种品质,数学科学是授人以能力的技术。”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技术人才,数学作为一门技术,现已成为一门普遍实施的技术,也是未来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门技术。因此,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数学类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能将其简单地当作工具和方法,而要将其当作是一门技术,而且是一门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在保证打牢基础的同时,力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真正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的。
2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1 分层次、分模块实施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和竞赛指导
一是在数学建模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教学中按照知识点及教师研究方向,将课程内容分为两个层次九个模块。第一层次包括数学软件、初等模型、优化模型、数学规划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等五个模块;第二层次包括离散模型、概率模型、统计回归模型、数值计算与算法设计等四个模块。第一层次针对公共选修课教学,第一层次+第二层次针对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教学。具体措施是:由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团队集体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实施计划,每位教师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和实施计划主讲自己所从事的方向模块,在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同时,根据学生知识层次,充分发挥每位教师专业优势,有效地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二是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按知识点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其中,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三是在校内数学建模竞赛中,按照“建模知识+专题讲座+模拟+竞赛”的模式组织校内建模竞赛,主要以数学建模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为内容,使学生对数学建模有更加深入的感知和认识,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四是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按照“集训+软件应用+旧题新做+模拟选拔+强化训练”的模式组织全国建模竞赛,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洞察力、联想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精神为内容,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得到良好培养。
2.2 建立数学建模精品课程网站,为数学建模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网站将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数模竞赛有机地融合,为学生全方位了解、学习和掌握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相关技能开辟第二条通道。网站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描述、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建设规划】、教学团队【整体情况、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教学资源【教学安排、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电子教案、课程作业、课程习题、模拟试卷、参考资源】、实验教学【实验任务、实验大纲、实验指导、课程设计、实验作品、实验报告】、教学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课题、教学论文、学生评教】、教学成果【教学成果奖、获教学奖项、人才培养成果、教材建设】、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在线自测】、成绩考核【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实验成绩】、下载专区【教学软件、常用工具】、数模协会【协会简介、协会章程、通知公告、新闻动态、竞赛获奖、优秀论文、往届赛题、模拟赛题、校内竞赛、新手入门】等,这些内容几乎囊括了数学建模教育教学活动的所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料学习就可以全面了解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2.3 专业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学生各自专业优势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四个专业,其中两个为数学类专业、两个为计算机类专业。在课程教学中针对两专业的长处和不足,按照专业结队子、学生结队子的模式组织教学和小组讨论,强化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强化数学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培养;在竞赛组队中,每队均配备至少1名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和1名数学类专业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2.4 延伸数学建模竞赛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校内数学建模竞赛试题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的实际问题。因此,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时,从往届赛题或模拟试题中选择一些题目,将其进行适当的延伸作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选题。通过这一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3.1 我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得国家一等奖4项、国家二等奖6项、陕西省一等奖33项、二等奖71项,4次被评为优秀组织奖,1名指导教师获陕西省数学建模竞赛陕西赛区优秀指导教师,600多名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该赛事因此也成为了延安大学学科竞赛品牌和亮点。
3.2 我校数学建模教育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奖、质量工程项目及教改项目
教学成果奖:“理工类大学生数学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09年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地方性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荣获2003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计算机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荣获2012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厚基础、重实践、强化工程素质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11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数学建模课程改革及数学建模竞赛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07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质量工程项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2010年省级特色专业;“数学建模教学团队”为2011年省级教学团队;“数学建模精品课程”为2012年校级精品课程;2014年“数学建模”课程获批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4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批为省级专业综合试点项目。
教改项目:“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为2009年省级重点教改项目;“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与实践”为2013年省级重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为2011年校级重点;“计算机相关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为2013年校级重点。
3.3 依托数学建模教育平台,推动指导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
数学建模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为指导教师的教学、科研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数学建模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理、工、经、管、教各学科专业大学生开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课程,主要以学生的洞察能力、创新能力、数学语言翻译能力、抽象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思辨能力、使用当代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数学软件应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以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数学建模竞赛、第二课堂、毕业论文(设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为手段,通过“分层次、分模块、四融合”的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在提高我校学生解决在理、工、经、管、教等学科专业领域遇到的数学建模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为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基金项目:2013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3BZ37);2014年陕西本科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数学建模”课程建设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建模;教学改革;应用能力;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226-02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培养应用性人才,应用性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是应用型,而不是学术型,这种人才不仅具有扎实而宽广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综合知识,较强的表达、动手、创新与组织能力,而且还应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跟踪最新科技发展与社会变化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改革要按照应用型能力结构,重新架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体系,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从这样的教育改革理念出发,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就成为必然。
一、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意义
数学建模一般分三个步骤:建立模型、数学解答、模型检验。建立数学模型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认识论角度看,是一种极为复杂且应变能力很强的心理现象,没有统一模式,没有固定方法,其中既有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又有非逻辑思维。建模过程大体都要经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等阶段,其中分析与综合是基础,抽象与概括是关键。而建模过程中的数学解答与模型检验步骤就要求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机知识和其他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再根据计算结果给出符合实际的合理解释。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会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在数学建模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数学模型不是单靠数学知识就能解决的,需要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当今科学的发展也使得一个人再也没有足够精力去通晓每门学科,这就需要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人经常在一起相互讨论,从中受到启发。数学建模集训、竞赛提供了这一场所,三位同学在学习、集训、竞赛的过程要彼此磋商、团结合作、互相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使得知识结构互为补充,取长补短。这种能力、素质的培养为他们的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由于实际问题的广泛性,大学生在建模实践中要用到的很多知识是以前没有学过的,而且也没有时间再由老师作详细讲解,只能由教师讲一讲主要的思想方法,同学们通过自学及相互讨论来进一步掌握,这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正是靠这种能力来不断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可以说数学建模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应用能力的主要载体。
二、我校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一些做法
皖西学院(时为六安师专)于1998年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09年组队参加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安徽省同类院校中是比较早的。从2001年开始,将数学建模类课程设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必修课,制定符合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规划。在校、院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于2001年组建了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教练组和皖西学院数学建模协会,建立了适合我校实际的组织、培训、比赛和奖惩的有效机制,制定了《皖西学院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皖西学院大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培训实施方案》等文件,据此形成具有皖西学院特色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系列活动:
(1)每年开学初,为一年级学生举办数学建模讲座,对他们进行数学建模启蒙教育,使刚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懂得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这是我校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的环节之一,起到了良好效果;
(2)通过开设数学建模课程使学生对数学建模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3)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协会组织的数学建模研讨班、培训班;
(4)在全校范围广泛发动,组织学生参加皖西学院数学建模竞赛,选拔参加全国、国际数学建模竞赛队员;
(5)认真组织、培训队员参加全国、国际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建模的实用性和成功后的喜悦,提高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能力。在每年5月底,在学校数学建模竞赛的基础上,组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预备队进行暑期的培训,每年依据队员的专业背景、年级等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大体上整个培训分三个阶段进行。①由建模教练组选派优秀的指导教师结合实际的建模问题串讲各个知识点,使学生掌握建模过程和其一般规律;②组织模拟比赛使队员感受实战气氛,比赛结束进行结果的评讲和研讨,每组谈本队的建模思路和感受,相互促进、相互提高。③进行全国赛的选拔,选拔优秀队员参加9月份的全国比赛。
(6)让学生结合学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参与一定的实际科研活动。在每年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出题、选题过程中加入许多涉及建模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的撰写、答辩,使学生再一次受到真实的科研实践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现在,数学建模教学、实践和竞赛活动已在皖西学院蓬勃开展,成为我校本科教学中的亮点,在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开拓型和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三、取得的成果与改进设想
(一)取得的成果
皖西学院一直积极开展大学生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紧紧围绕应用型示范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以国家级特色专业点和省级教改示范专业建设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为宗旨,以“因材施教,分类培养”为教育理念,以学生社团为依托,遵循学以致用原则,把数学建模教育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构造了“面向应用,依托学科,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数学、信息等专业培养计划制定以及竞赛的组织、培训和参赛指导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学建模的教育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入数学建模社团组织的人数越来越多,比赛成绩逐年提高。2008年“新建本科院校中数学建模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获批和数学建模相关的教研项目5项、成果奖3项;近5年来,我校学生共获得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和省级奖励50多项。
(二)改进设想
(1)和培养方案的修订结合,进一步完善大学数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进一步完善数学建模竞赛的组织、培训、比赛和奖惩机制,使得数学建模活动进一步规范化。
(3)规范《数学建模》全校通识选修课教学,使更多的理工科学生甚至文科学生参与数学建模活动。
(4)和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结合,使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大学数学的教学中,改变教师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大学数学教师的工程观,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和利用数学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一、数学建模的重要作用
通常情况下,数学建模指的就是将实际的事物进行数字简化,它既是一种数学思考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数学语言的运用方法。数学建模能够有效地将实际现象通过数学语言来进行充分合理的描述,是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促使数学能够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的重要媒介。数学建模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其能够有效地将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抽象,从而促使人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并及时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使其有效地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进一步促使人们充分利用数学理论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面对的困难与问题,进而有效地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影响民办高职院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因素
(一)院系领导重视不够对于民办高职院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来说,院系领导的重视是实现建模竞赛的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通过院系主任的支持与鼓励,以及辅导员和教师在班级里的进一步宣传,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同时,在进行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培训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准备充分的参赛用品,只有提高院系领导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为数学建模竞赛提供相应的保障。然而,在部分的民办高职院校中,学校领导对建模比赛的重视度不够,往往使得建模比赛不能得到有效开展。
(二)学生学习基础差在进行数学建模竞赛时,不仅需要运用到大量的数学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理论,同时还会跟化学、生物和物理等各个学科领域相联系,知识面要求十分广泛。这就要求参赛者在掌握大量综合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转换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难题。但是在一般的民办高职院校中,因为其高考的录取分数线较低,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基础差的问题,且文科学生的比例比较大,造成整体的数学水平比较低。学生的学习基础差等现象,影响到民办高职中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有效开展实施。
(三)教师教育水平低在进行民办高职院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教师的引导对建模比赛的成效起着关键作用。要想更好地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就需要教师认真组织与开展教学培训工作,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能够对建模竞赛的有效开展产生不小的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各大民办高职院校普遍师资力量匮乏,许多教师都是刚刚毕业就登上了讲台,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不丰富、不成熟,学生教育管理力度也不够,这就进一步影响到民办高职院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活动的开展。
三、民办高职院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方法指导
(一)提高对数学建模比赛的宣传力度要想更好地开展数学建模比赛活动,为最终参赛选拔出更多优秀的参赛队员,就必须做好比赛的宣传工作,提高数学建模比赛的宣传力度,构建良好的竞赛氛围。通过挂横幅和张贴海报的方法,在教室、操场、宿舍、食堂等多个地方进行多角度的宣传工作,来为数学建模的比赛活动构建出一个更好的竞赛氛围,提高学生的参赛积极性。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建模比赛的宣传工作,必须加大教室的宣传力度,将数学建模思想有效地融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好课堂宣传工作,并有计划地将建模思想和方法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二)加强对学生的赛前培训工作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民办高职大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的相关工作,学校在加强参赛队员选拔工作的同时,应进一步提高对赛前培训的重视,使学生能够对建模比赛有一个更加充分的认知。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向学生讲述和强化数学基础知识,并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方法,更加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广泛性理解。而对深入理解则不做硬性要求,重点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知识并加以转换,从而实现对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即可。此外,学校还要提高学生对数学软件的熟悉程度,并通过赛前模拟训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竞赛的基本流程,提前发现问题,从而避免在比赛过程中发生类似的错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参赛信心,提高其数学建模水平。
(三)加强对参赛过程的引导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建模比赛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比赛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因为在比赛时学生通常需要连续作战72个小时,这对于学生来说将会是一个极大的心理上的挑战。良好的心理辅导能够激发学生的无限动力,使其顺利完成比赛活动。同时,对于初次参与比赛的学生,因其对比赛内容的了解不全面,赛前容易紧张,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对学生知识与技术的指导工作,使其能够对数学建模比赛有一个更加充分的掌握,从而更好地参与到竞赛过程中。
(四)提高对赛后总结工作的重视对于学校的竞赛组织者和学校的教师来说,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结束并不代表学校建模工作的结束,这就需要学校领导以及相关的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经验总结,并找出比赛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不足,对比赛内容与比赛过程进行不断的优化完善,从而为下一次的数学建模竞赛提供更多的借鉴经验。而对于残余竞赛活动中的学生而言,进行有效的赛后经验总结,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在比赛过程中的优缺点,在自我完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
近年来,各级各类数学建模比赛越来越受到重视,参与的队伍也愈来愈多。学生通过建模竞赛学会了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我校数学建模队组建于1993年。多年来,在学校、院部的大力支持下,逐渐发展壮大,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0个参赛小组共计40多人的团队。数模队秉承多年来形成的“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奋力拼搏、勇创佳绩”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成为一支凝聚力、战斗力极强的队伍,在历年的各级比赛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国内医药院校中享有盛誉。
2009年首次参加国际数模竞赛获国际二等奖 2011年荣获国际数模竞赛国际一等奖
一、学校高度重视、多方支持,不断完善制度保障
为保护数模队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参与数模比赛为突破口吸引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学会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校高度重视数模队的建设,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给予一定的支持。校教务处从课程建设和改革上予以立项,为教师们更系统地研究数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多次通过表彰和嘉奖激励数模队的发展。同时,在数学教研室和基础部的全力支持下,参赛经费、参赛场所、文献资料等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为数模队快速发展和取得优异成绩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拥有甘于奉献的指导教师队伍和强有力的学科支撑
数学建模队一直以来都拥有一支甘于奉献、德才兼备的指导教师队伍。自建队以来共有十多位教师参与指导,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杨静化、高祖新、盛海林、言方荣四位教师先后担任数模队的总教练,其中杨静化、高祖新两位教授还担任江苏省数学学会理事、江苏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江苏赛区评审专家。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江苏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高校优秀党员、江苏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江苏省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诸多荣誉称号。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炎热酷暑,数模队的历任指导教师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进行培训和指导工作。由于我校的基础教学校区先后位于较偏远的燕子矶校区和江宁的方山校区,其学生参赛的培训、教学、指导及竞赛都需要远距离奔波才能进行,在最为紧张忙碌的竞赛的72小时,他们往往是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地忘我工作,付出了不同寻常的艰辛努力。他们常年参与数模队的指导工作,牺牲了大量的业余时间,拥有丰富的指导经验。他们甘于奉献、不计名利,为数模队长盛不衰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他们积极参与承担各项科研课题项目,其中先后参与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就有6项。通过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提高专业研究水平,为数模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撑。他们还为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了数学建模类课程4门,建立了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网站,并在基础数学和统计课程的教学和主编教材中融入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在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极为出色的成绩,先后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江苏省高校一类优秀课程、国家理科基地立项建设名牌课程、江苏省普通高校精品教材、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等省部级奖项20余项,主编出版的教材和校内讲义有近20册,其中数学建模类教材讲义就有6册,从而达到了以数模促教学与科研,推进学生能力全面提升的目的。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网站 教学成果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形成了勇于挑战、排除万难的团队精神
每年的数模比赛往往在寒假或暑假举行,每每遇到酷暑和寒冬,假期坚持在校参加比赛对于队员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但是,他们在老师的亲自指导和全程参与下,不分昼夜,连续奋战四五天不言苦、不言累,多年来形成了奋力拼搏、勇于挑战的作风。正因为有了这种优良的传统,数模队的队员们在历年的比赛中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传统和队员之间的感情年年相传,队员以队为荣,队因队员的团结而屡创佳绩。同时多年来,团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有的已开始崭露头角。例如早期我校数模队获奖队员赵亮受数学建模的影响,把数学建模的方法成功运用到药学研发中,目前已是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局(FDA)的定量药理审评官员,2010年在定量药理国际学术报告会上作大会报告时,他在报告中唯一特别致谢的是他当年的数模竞赛指导教师杨静化教授。
四、创建数学建模协会,为队伍不断壮大培育优秀后备人才
为扩大数学建模队的影响,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经过广泛发动, 2008年4月知识成立了数学建模协会。其定位是一个学习研究性质的学生团体,其宗旨在于吸引对数学建模感兴趣的学生,引导他们进一步学习应用数学领域的知识,培养他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协会从建设之初便拥有健全的组织结构、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他们通过举办研讨班、讲述数学家的故事、举办趣味数学大赛等活动,很好地提高了会员的应用数学能力。同时,特别通过举办“中国药科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为参加各类比赛选拔人才。通过创建与发展数学建模协会,进一步扩大了数学建模队的影响,同时更进一步发挥了数学建模队的育人功能。
五、屡获佳绩,捷报频传,受到学校上下一致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