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7: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管理研究方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要求
1.1学科间交叉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不仅仅只是某个学科领域的发展,而是多个学科之间进行融合,然后基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發展,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学科之间进行互补和融合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学科之间的叠加,而在从全局出发,把经济发展作为基本的着力点,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学科之间的升级和发展。目前学科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同步成为趋势,同时发展方向为多元化。因此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要做好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互补工作,对不同学科之间进行探究和综合分析,最终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发展和互补融合。
1.2农业结构调整
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之一,人口基数大,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是人均所占资源比例相对较小,没有更加科学、合理的农业经济经营方式,这样就导致我国的农业经济在发展中处于效率低下的状态。随着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和世界化,我国传统的农业管理结构与当前现代化农业管理结构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意识到当前社会是科技进步的时代,我们要将科技运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中,及时调整农业结构,配置并优化资源,同时要不断地进行农业资源的开发,将农业经营导向组织化。与此同时,为了能够促使当前农业产品符合要求,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要根据时代和市场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及时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保证在经营过程中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所以在新时期我们应该要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把握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1.3提高科技水平,重视团队精神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依靠人的主管贡献,每一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都不是单独完成的,它需要团队之间进行协作,进而不断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和进步。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队伍主要是由国内的科研学者组成,但是在新时期,我们要根据市场和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队伍建设,积极吸纳国外留学归来的青年学者,不断培养学科中的新骨干,然后不断提高成员之间的科技水平,发挥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
2.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方向
2.1农业经济应用研究借助政策研究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中主要是由中小规模的农户经营的,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国土辽阔,不同地域之间差异很大,所以为了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进行研究,然后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农业经济管理和经营中,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中一直是把“三农”问题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这主要是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在农业经济中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样就导致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着隔离,改革开放后如何能够根据国家政策进行农业经济发展改革,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研究方向。
2.2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环境受到的压力和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环保问题成为社会讨论的主要话题之一,无论是哪个领域的发展,都需要考虑环保问题。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是紧密相连的,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人们生活方面的舒适性问题,同时也要将自然保护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够充分考虑环保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全贯彻到农业经济的发展中。
2.3农业经济管理趋于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个行业和领域中都充斥着这种形式,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农产品差异是很大的,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能够更好地在世界大环境中进行农产品的交易和往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要在日常的农业经济管理中提倡走国际化路线,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结合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将我国的农业经济推向世界化,农业经济管理中采用土地报酬递减作为理论基础,在知识经济作为导向的现代社会,农业生产管理中知识作为基本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在农业经济管理和经营中的深化应用,知识得以积累,这样其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跟上时展的脚步,农业经济管理中要不断深化知识资本,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中倡导国际化观念。
结语
总之,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要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中,要不断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发展,及时调整原有的农业结构,提高队伍成员的科技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倡导国际化发展,不断进行农业经济研究,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喜江.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5.
[2]申纪云.关于全面准确把握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
作者简介:
杨晓雨(1977.02-),女,汉族,吉林省集安市,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教育。
【关键词】农业;农业经济管理;农业资助;农业研究;方向
一、农业经济的现状概论
农业自古以来就是全世界所关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依然不会因各种新兴的经济形式而下降。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发展中国的农业经济成为了各国研究农业经济的热点问题。虽然说农业经济的研究方向已经慢慢向发展中国家转变,但是发达国家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经济时很容易忽略一个经济的现状,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经济状况不同,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是不一样的,如果始终站在自己国家的农业经济的角度上去思考别国的经济,很容易失去实效性。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要想搞好农业经济对研究对象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
我国是农业大国,尽管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逐渐走出了贫穷落后的经济局面,但是地大物博的中国还必须要看清自己经济发展的劣势。农业依然是我国经济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经济部门,发展好农业经济是我国的大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我国存在着大量的农业生产者,随之而来的“三农问题”更是这些年国家十分重视的问题,我国就“三农问题”而出台了各种各样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同时也在农业经济的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了庞大而农业经济的研究队伍,对我国的农业问题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不断探索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这些努力也出现了巨大的成果,例如袁隆平在农业种子上的研究极大了改善了我国农业的落后的发展状况。在农业经济上的研究也逐渐引起了世界的注意,世界性的经济组织,世界的专业农业研究团队等纷纷对中国进行科技和资金上的交流以及资助,为中国研究农业经济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下文就农业经济的管理研究热点以及资助方向上具体谈谈关于中国农业经济。
二、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热点
农业经济的研究热点主要是根据国际权威性期刊和热点论文来进行数据分析后总结出来的。那么根据最新的国际性权威杂志《AgriculturalEconomics》以及年度高频搜索论文的相关数据,我们总结了近年来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
(1)农业经济的国际化、经济自由化、农业产业化以及关于农业资源保护的问题。全球经济逐渐融合,同时农业也应该朝着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前进;而经济的自由化和农业产业化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这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最重要的还是关于农业资源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的农业资源农业用地,耕地和水资源的保护等越来越受关注。
(2)粮食安全问题以及食物政策。主要的相关内容是发达国家的非经济性因素对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产业状况和经营结构的影响,同时还更加关注发展中国家对于贫困人口的食品安全供给问题。食品供给安全越来越受关注,食物政策也成为全球化的农业发展的需要各国考虑的因素。
(3)农业方面的管理工作以及农业的公共政策问题。农业经济的管理工作同样是当下研究的热点,目前来说,研究农业经济管理的主题依然是发达国家的学者,发展中国的农业经济也成了研究的新的方向,就对农业本身来说,由于农业的国域性,导致各国农业的状况各不相同,而一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是与该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政策分不开的,农业政策实际上就包含了农业的实际发展局面,农民的收入以及农业经济管理等实际问题,它是一个体系。
(4)农业的R&D的研究活动。当今时代是个信息时代,同样它更加是个科技时代,科技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落后,科技也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在农业上的科技水平十分低下,研究热点围绕着农业科技上面来自然是水到渠成,而且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化发展的趋势。
三、农业经济的资助方向
上文着重分析了一下农业研究的热点问题,结合这些热点,我们也能发现农业经济管理研究面临着新的形势,特别是对于我国来说,我国农业经济缺乏市场特征,同时在新技术和新设备上的应用要不只是浅显简单地利用,要不就是局部高科技整体科技化水平低下,结合我国学者在跟踪国际研究方向的基础研究成果,以及我国学者利用本身在我国农业经济的研究素材和国情的便利条件而搜集得丰富经验和素材,笔者认为今后对我国农业的资助主要应该朝着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关注。
首先,WTO农业市场贸易自由化建设。这一点是从市场的角度去关注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虽然说是一国的发展根本,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但是它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同样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WTO带来的市场化经济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这种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之下,研究农业贸易自由化是国际形势和我国在实践中的需要。
其次,农业政策以及模型定量研究。这一点对于我国农业研究来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基础相对较弱,在短时期内,中国的关于农业经济的一些研究成果很难跟上国际的标准。在农业模型定量研究上加大资助,能有利于我国研究成果走上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第三,可持续性农业的研究方向。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求,也是农业经济长远发展的内在需求,农业其实不只是单纯的农业,与之相关的有包括环境、生态以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内的社会各个方面,所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也是进行与之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这也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第四,转基因农业。此领域不仅是国际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我国农业在农业经济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方面,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不仅与国际同步,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有所超越。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好地证实了它对农业经济的推动作用,应该在此方面大力资助。
参考文献:
一、经济管理类应用文中语言能力的提升的三方面
首先,语言应符合逻辑推理。人们在认识世界,处理客观事务时,都有各自的思维,但其思维也都要符合客观规律。经济管理人才在进行经济管理类的应用文写作时,语言若不符合逻辑推理规律,就会产生逻辑混乱,表意不清,难以有效的工作。其次,语言要语法正确规范。语法是构造语言的规则,规范的语法规则是一个民族进行语言交流长期实践后形成的言语规范。人们想要准确的表达思想,有效交流,遵守语法规范是必须的前提。所以在进行经济类应用文写作时,一定要符合语法规范。第三,语言一定要适合主题情景。经济类应用文要明确表达文章主题,针对行文对象、文章背景、条件和想要达到的预期目的进行合理的遣词造句,以达到预期目的。经济类管理人才语言能力的基础,就是要把握以上三点,联系实际工作,从宏观角度着眼,充分认识提高语言能力对经济类管理人才的重要性,从细节出发,使语言更加规范,合逻辑,符语法,适情景。
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基本要素
在经济管理人才语言培训课程建设上,应该至少开设“大学语文”及“经济应用文写作”两种课程。前者是文学和文化知识的输入,看重读写能力,轻视听说能力,知识灌输多于应用能力培养,而后者是以实用写作技能的训练为重点。两种课程应同时开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能够很好的加强经济管理人才的书面工作能力及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语言流利正确的口头交流能力也是应该作为人才培养中的重点。绝大多数外企在招聘员工时,善于沟通、表达能力强,自信且有团队精神都被视为对员工的基本要求。更何况在选择未来的企业领导者时,这些要素就更被视为考察的重点了。口头语言能力的提高,与人的文化、知识、记忆、思维和心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一定要从多方面下手,全面整体的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首先,发音要规范。想要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就不能忽视对语音的规范性要求。普通话的流利正确使用,关系着经济管理人在在未来进行演讲时,能否让员工很好的理解表述内容,能否在严肃侧场合起到应有的经营管理效果。所以普通话语音的音准训练即其规范性是在进行培训时应予以注意的。第二,在培训中应就经济管理人才的知识面拓展开设学时。即使不能在培训中获得广博的知识,但渊博的知识才是一个人“言之有物”的“物”,言之有物才能使管理者有说服力,才能让语言有感染力。真正的人才是必定有口才的,虽然反之并不一定成立,但一个人有口才,一定是因为其有明确的观点,高尚的情操和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修养。语言水平的提高,是一定要建立在知识面的拓宽基础上的。否则语言只会空洞乏味,缺少知识性和内涵。最后是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思维的内容都是需要语言来表达的,所以我们可以将语言表达能力看作思维能力的外在表现。当说话者思维没有清晰的条理时,语言表达也一定是没有中心,表意不清。想要有自如流畅,幽默机智的语言交流能力,首先应锻炼表达者的思维活跃而敏锐。因此我们也应加强经济管理人才的思维训练。但如果一个人有良好的文化知识背景和不错的思维能力就代表他是一个有口才的人了么?当然这些还不完全足够,因为心理素质也直接的影响着个体在进行交流,尤其是当众表达的能力。我们也应该加强经济管理人才心理素质的锻炼,否则一定会发生一个人时练习得很好,但当众演讲或正式报告时就会发挥失常的情况。
三、未来研究的方向
对于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中语言能力的提高,我们应以口才学为基础,在语言学、演讲学、思维学、心理学及哲学等科学知识,对未来的企事业单位管理者进行专门培训。如果我们深入探讨,会发现语言能力的提升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对于经济管理者,这一特定群体的语言表达规律和特别之处都是应该继续研究的。我们应该以切实的研究为载体,详实生动的论述研究资料,结合理论与实践去研究语言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寻求其潜在规律,并把这些规律应用在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实用的语言能力提升培训方法,使教师及学生同时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这将是我们系列研究接下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王柔化 李承霖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
自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理论以来,管理学正式确立了其新兴科学的重要地位。以运筹学、统计学、博弈论、进化计算、神经网络、机器学习、证据理论等为代表的数学方法广泛应用到管理建模与管理实践中,组成现代管理方法与技术的管理方法论。
在这些实际问题中,对复杂数据的分类问题及复杂函数估计问题的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方面。近几年,学者在复杂数据分类及复杂函数估计问题解决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支持向量机是近几年解决此类科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支持向量机的教育理论基础是统计学习理论,主要用于分类及模式识别问题。目前支持向量(回归)机已应用在外贸出口预测、电力负荷预测、农产品的消费市场需求动态预测、投资组合风险预测等方面。由于复杂的函数估计问题和复杂的数据分类问题在经管类研究生研究的问题中普遍存在,因此将支持向量机作为实验工具,培养经管类研究生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校管理类研究生教育现状
目前,我校提出了建设“教学科研型大学”的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是这一课题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我校拥有3个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在校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数量超过1000人。随着我校发展,博士点、硕士点、研究生数量稳步上升。研究生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忽略的科研生力军。因此,培育和发展我校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是加强我校科研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管理学院作为我校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学院之一,近年来加大了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对经济管理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很多教学改进方法。在这些管理问题中,复杂的分类问题和多元数据非线性回归问题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很多决策、预测、评价等问题均可以抽象为以上两种科学问题。支持向量机是近几年用于解决该类问题的一种较流行的工具。
因此,本实验教改的实验教案可以为经管类学生深入学习支持向量机及帮助其了解非线性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经过前期理论知识积累和现场实践经验的总结,对支持向量机应用于实验教学环节进行有益的探索,并从理论与实践角度为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实验材料。
二、实验设计方法
对于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研究与设计,主要采取了以下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根据对课题的理解与规划,以各种交流沟通方式对主讲教师进行访谈,有针对性地调查实验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而整理与分析现今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此外,对外采用各类调研方式,如学校互联网主页浏览、走访等方式,对其他兄弟院校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成功经验进行调研与总结。
(2)文献资料法:课题组利用我校教学、科研资源,特别是我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及各类电子网络资源,其中包括维普数据库、CNKI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EBSCO数据库、Sciendirect、SpringLink数据库等网络数据资料,检索与课题研究问题相关的专著和论文,了解本领域课题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总结、归纳出最新的、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案例及实验方案。
三、针对专业的实验课题选择
在实验课题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研究生的不同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其主要来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人力资源管理方向。针对研究方向偏向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本项目选取了企业人力资源的预测问题作为其中的一个实验,通过该实验使得此类学生能够建立起支持向量机解决工商管理领域中的一些问题的思路。
2.交通管理类学生。研究方向偏向于交通管理类的学生其研究的领域主要偏向于解决交通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交通流量预测。因此,在实验选择中选取交通流量预测问题作为其中的一个实验,通过该实验使得此类学生能够建立起支持向量机解决交通管理领域中的一些问题的思路。
3.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生。对于研究方向偏向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学生在实验选择中选取了项目终止决策问题作为其中的两个实验,通过该实验使得此类学生能够建立起支持向量机解决管理决策领域中的一些问题的思路。
4.经济类学生。经济类学生对时间序列地研究要求较高,本项目选取了多维时间序列的外贸出口量预测验,通过该实验使得此类学生建立支持向量机解决多元非线性时间序列领域中的一些问题的思路。
5.信息管理类学生。信息管理类学生较多地研究管理信息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因此本项目选取物业税税基批量评估作为实验项目,该实验实际上是通过支持向量机构建一种专家系统。通过该实验帮助信息管理类学生建立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专家系统。
四、问题与对策
在实际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如下问题:(1)我院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较多,本项目中设计的实验项目无法覆盖到所有研究方向的学生。(2)现有解决分类问题和多元非线性问题的工具较多,本项目设计的实验仅考虑支持向量机一种,对于更高层次的研究要求,例如,对其他模型的比较、模型的鲁棒性、模型的效率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
针对以上不足,提出如下改进措施:(1)进一步对该实验教学系统的应用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扩充和完善,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本研究设计的6个实验项目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2)在对模型的比较和更深入的研究方面,学院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类似工具的教学。对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开设一些深度较高的课程,例如神经网络、复杂系统建模、随机过程等,引导他们做更深入的研究。
因为所选取的科研课题是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和工作岗位的,所以研究生在以后研究工作中初步建立起解决分类问题和非线性多元回归问题的基础,在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能够立即有一定的解决思路,能够较快地进入研究角色,缩短解决问题的路径和难度。
五、结语
本文针对管理类研究生迫切需要增加非线性回归、分类等分析能力提升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支持向量机预测与决策实验教学教改方案。通过实践发现,该方案提升了研究生的分析能力,为他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企业 经济管理 创新改革
所谓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区间,可能是两年、三年亦或八年、十年甚至更久。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点,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很有可能在即将来临的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中被市场淘汰。因此企业必须树立起危机意识,从企业战略这一高度来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改革的推动,深入贯彻执行经济管理创新改革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企业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1. 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内部控制的缺陷
1.1.1内部控制制度的先天局限性。本次金融危机,房屋资产价格泡沫是其中重要的助推剂。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出现,表明信贷市场从传统的资本资产管理模式进入到以风险定价为基础的风险管理模式阶段。而风险定价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不当,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内部控制的低有效性对道德风险和失信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预防。
1.1.2内部控制只能就实现主体目标,为董事会和管理层提供合理保证,这种独立于制度设计和运行的局限性,无法从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本身加以规避,不可避免的使内部控制的先天缺陷成为企业经营的风险源。
1.2我国缺乏切实有效的金融监管系统
尽管我国早就建立了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分别对银行、证券和保险进行分业监管。但在监管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标准,不同的监管部门对于同一类金融现象往往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从而导致对该金融现象执行的部门无所适从,这种监管系统已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
1.3缺乏财务战略管理的观念
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应根据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而变化,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的差异记忆企业对风险的偏好方向不同,通过合理规划企业的融资和投资所形成的战略分析。在金融危机下,企业难以客观看待危机出现的实质以及企业所处环境而认真总结和分析,难以清晰认识到财务战略的应有作用,致使企业的适应能力较差,企业的预见能力较差,致使财务管理滞后,致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况。
2. 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改革措施
2.1企业理念创新,创设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氛围
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必须要将自身经济管理创新氛围进行创设,并且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在根本上形成一种强大的创新动力。首先,领导应以身作则,在每个工作日开始的时候,做好新一天的新计划,在生产中不断鼓励员工的再创新,重视员工提出的有利于企业经济发展的建议,在进行系统管理的时候,领导应看清方向,及时改正在创新时存在的失误和问题。其次,企业领导及员工应借鉴其他企业创新的方式,成功的方法,对这些成功案例进行有力推导,取精华、去糟粕,进行技术再创新,不断进行改革,在企业有效的管理机制下,创新出更多更好的技术产品来。最后,在企业不断壮大的同时,各级人员要清楚经济市场的新方向,在进行自身现实发展的同时,注意战略部署的再革新,以变化顺应变化。
2.2企业制度创新,构建企业全面经济管理制度
为了解决企业内部资源组合、使企业内部资源尽可能发挥自身作用,多产出这一问题,企业应该进行经济管理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能够从根本为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形成良好的推动力。企业还应建立起全员参与监督的、全面的企业经济管理决策制度,这也是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进行经济管理创新改革最为有效的策略,对于那些过于重视管理制度的刚性和权威性经济管理制度来说,我们必须要通过企业的制度创新改革,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所具有的人性化和柔性化等等特征,对于那些企业制度过于重视自身先进性而制度自身的实用性不高的制度来说,我们必须要通过进行企业制度创新改革来对企业内外的环境进行很好的适应,最终将企业经济管理的效率提升。
2.3进行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创新
2.3.1灵活管理方式。在正确的战略部署指导下,企业内部,领导和员工都要在管理中进行创新性的改革,提高生产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管理创新,领导应该认识到自身的管理优缺点,积极改正和发挥,在不断变更的市场经济之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生产第一线,把信息化和知识化的信息与人才的发展有利结合起来,这样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就会使更多有效的信息能够不断地灌输到员工的脑中,有利于企业领导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
2.3.2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企业领导首先要看到在现实工作中,应该把人当做第一生产力,应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员工全面发展上面,在大形势下,每个员工都能够进行自身的发展和创新,有助于企业整体的创新。在对员工的培训中,领导还要把加强他们的自身素质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增强员工的思想道理能力,也是提升他们个人价值的有效途径。
2.3.3知识创新。关于在企业内部进行知识再创新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把企业内部各级人员的知识结构变得更系统与新型化。在当今社会中,知识的传播速度是相当快的,企业领导应该注意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创新,并且要培养员工多种知识结合的发展理念,因为无论在进行企业内部生产还是进行市场竞争中,都要有多方面牢固的知识做后盾。只有掌握起多种不同方面的知识,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有竞争力,有一个立足之地。
作者简介:拱宪军,1974年出生,吉林九台人,吉林工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巍.浅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改革[J].品牌?理论版,2011,5.
[2] 孙旭平.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6.
[3] 李昆.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和创新发展的能力[J].时代金融,2011,30.
(一)产业结构演变历程
从产值比重看,从1990年到2008年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一直呈“二、三、一”比例,但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变化最为明显,虽然在1995年有所回升,但总体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也十分明显,总体在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变化不明显,期间几经起伏。这一变化过程充分说明,第一产业比重在迅速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缓慢上升,第二产业比重最大,仍是河北省经济的主体,处于上升阶段,体现出河北省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符合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
从就业比重看,从1990年到2008年河北省的就业结构一直呈“一、二、三”比例。与产业结构变化相比,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从第一产业看,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和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在迅速下降,其变化方向与产值比重变化方向相同,幅度较大,总体下降21.8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从1990年的23.01%上升为2008年的31.40%,上升了8.39个百分点,中间年份还出现下降,说明第二产业所需劳动力相当有限。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与产值比重变化相比,变动幅度更大,由1990年的15.39%大幅上升为2008年的28.80%,上升13.41个百分点,说明第三产业所需劳动力在大幅上升,能大量接纳吸收第一、二产业转移出的劳动力。
(二)城市化发展现状
河北省城市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缓慢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速度明显加快,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0年河北省城市化水平为19.2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2个百分点;2008年河北省城市化水平为41.8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79个百分点;说明差距在进一步缩小。2002-2008年是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的时期,6年间城市化水平提高了10.88%,平均每年增加1.8个百分点;而同期全国城市化水平提高了6.59%,平均每年增加1.1个百分点;河北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全国。
二、河北省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关系研究
(一)相关性分析
城市化率与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77、0.8803、0.5020,可以看出城市化率与三大产业产值比重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5,说明他们之间都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城市化率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相关系数最大,变动关系最密切,且呈现负相关关系;与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相关性数值最小。
城市化率与第一、二、三产业就业比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41、0.9639、0.9408,可以看出城市化率与三大产业就业比重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9,说明他们之间有着非常强的相关性。城市化率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所占的比例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上升。城市化进程是以农业为主的就业人口逐步转向非农业人口就业为主的转移和集中的过程。
(二)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是美国著名计量经济学家Granger于1969年首先提出,后经Hondry、RiChard等经济学者完善起来的一种判断两个变量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检验方法。用Eviews软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从产值比重看,城市化率是引起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的原因,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是引起城市化率变化的原因。这说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在整个经济产值构成中所占的比例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例上升;同时,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增加能加快城市化进程,河北省产业结构逐渐转变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城市化进程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从就业比重看,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是引起城市化率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最后是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并且,城市化率不是引起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化的原因,两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目前河北省就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
三、结论及建议
现阶段河北省产值结构处于二、三、一阶段,就业结构处于一、二、三阶段,城市化水平相对不高。针对目前第二产业仍占主要地位,第三产业发展相对不足的现状,为了促进河北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河北经济发展,必须积极推动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以城市化水平的持续、快速提高拉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首先,加大对农业的扶植力度,加强对农业的综合开发,增强其内部消化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占总就业人数39.8%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只创造12.6%的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为此需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其次,推进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注重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将第二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产业结构演化的核心是工业化过程,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城市化促进了工业化。工业体系是城市化的重要支撑体系,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一个有规律的渐进过程。
第三,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调整三产内部结构,提升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促进先进技术在传统服务业的应用,保持传统服务业对就业的强效吸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二)加快城市化发展
首先,户政改革、社会保障等政策调整。实事求是地说,不是户籍制度本身限制了人口的流动,而是附着在户口上面的不合理规定和功能限制了人口的流动。户口往往与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医疗、人事关系等等挂钩。这些是其他部门强加在户口上的东西。户籍制度改革就要剥离附着在户口上面的不合理因素,还户口以本来面目,这需要很多部门的努力。建立现代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割断转移劳动力同土地的“脐带”。
其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载体功能。河北省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很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必须与管理同步进行。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为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吸引更多的产业、企业向城市聚集,促进城市中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和吸引农村劳动力到城里来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顺利转移。
关键词:村级债务;形成原因;化解途径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022-1
1 村级债务基本情况
双河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全镇现辖13个行政村,126个村民小组。全镇共有农户6011户,人口20695人,耕地面积54004亩,农民人均收入7046元。2005年底,全镇各村债务总额达到823.4198万元,村平均63.3340万元。其中有436.8213万元是高息借债,利息负担沉重。全镇各村均有不同程度的负债,债务覆盖面广,规模大,逾期情况严重。债务化解,成为急需解决的一项重大问题。
近几年来,我镇将清理化解村级债务作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维护农村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截至2011年底,全镇共化解村级债务286.5236万元,占债务总额的34.8%。
2 村级债务形成原因
2.1 经济落后,收不抵支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基本无集体经营收益,除国家扶持资金外无其他收入来源。而仅靠上级扶持资金维持村级正常运作支出,是非常困难的。
2.2 超越实力,举债建设
多数村基础设施十分薄弱,道路交通、农田水利、文化通讯等公益事业建设十分滞后,严重影响村民生产和生活。村民普遍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村集体经济实力不足,只得举债建设。
2.3 借款缴税,完成任务
税费改革前,各村普遍存在农户欠缴税费的现象。一部分农户法律意识淡薄,不能自觉缴纳税费,又缺乏有效制约机制,村组织为了按期完成税费收缴任务,不得不举债上交。
2.4 高息借贷,债务膨胀
全镇债务有50%以上为高息借贷,借款年利率一般为20%以上,长期无力归还的巨额债务,形成了大量利息,造成新的债务。
2.5 管理不善,资金流失
部分村干部素质不高,难以发挥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作用,导致村集体财务管理混乱,随意性大,违规支出现象严重,加重了村组织债务负担。
3 村级债务化解建议
3.1 加强领导,常抓不懈
村级债务化解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结合农村的其他工作,根据各村实际情况,继续加大村级债务的化解力度,保持村级债务化解工作的连续性。
3.2 加强宣传,依靠群众
各村要加强宣传动员工作,对主动偿还债务的农户应予以鼓励。要成立由村民代表参加的清查小组,依靠群众进行清理。
3.3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村级债务的化解工作不单纯是村级组织的工作,有关部门要协助化债,在全镇形成化债工作的合力,把化债工作与诚信教育、信用社会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诚信意识的树立,保证农村化债工作的顺利进行。
3.4 实事求是,结合实际
要从各村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化债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对农民反映的突出问题,要重点进行清查。对清查结果要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4 村级债务化解途径
4.1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各村要利用资源特点,开发优势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寻求具有地方特色的增收渠道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的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从根本上扭转因经济发展滞后带来的偿债压力,提高村集体化债能力。
4.2 清收债权,抵冲销债
对单位和个人拖欠村集体的款项,制定有效措施,采取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加大债权回收力度。对于村集体与单位和个人形成的“三角债”,在公正合理、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实行债务转移,相互抵冲,冲销集体负债额度。通过清收债权和抵对冲销,全镇共化解村级债务70.7153万元。
4.3 盘活资产,变现抵债
村集体拥有的闲置的房屋、设备设施等固定资产,采取拍卖、租赁等形式盘活。对村资源性资产,经村民大会讨论同意并报相关部门备案后,可采取公开拍卖、承包、承租等经营形式,综合开发利用。将资产、资源变现后,用于偿债。通过资产盘活变现,全镇共化解村级债务103.4621万元。
4.4 削减高息,降息减债
对于各村所欠民间高息借款,从借款之日起,按照银行规定的同期同档利率,统一降息换据;对过去已付利息的高出部分,抵冲本金。对于向农村金融部门的贷款,利率超过当时人民银行法定利率的,也要按照规定降息。通过削减利息,全镇共化解村级债务112.3462万元。
4.5 加强管理,杜绝新债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加强村账镇管力度,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促进村集体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严格控制村级不合理支出,同时,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监督、检查和指导,提高村干部素质,提高村干部管理水平,杜绝新债产生,确保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大连民族学院,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普通高等学校,也是国家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的民族高等学校。学校于1984年立项筹建,1998年开始独立招生,是国内最年轻的民族高等院校。
在大连民族学院这个以工科为主的民族高等院校里,经济管理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6人,是大连民族学院专业最多、学生人数最多的二级学院,设有经济贸易、会计、工商管理和旅游管理四个系,专业设置横跨经、管两大学科。其中的会计学已建成为校级示范建设专业,旅游管理已建成为校级特色专业。经济管理学院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已实现了持续、协调地发展。
依托于经济管理学院的“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成立三年来,中心的研究人员共320篇;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课题103项,其中国家自然和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7项,累计科研经费321万元;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科也因为其突出的科研成果在成立两年之后就被评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以上成绩的取得都应当归功于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林教授。
马林教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称号、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才、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大连市“十佳”旅游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并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自2003年调到大连民族学院工作以来,马林教授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以“三三制”为原则,积极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科专业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实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关键。一直以来,马林教授把师资队伍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建设,以建设团队和造就名师为目标,按照课程与师资队伍建设“三三制”的原则,通过外引和内培等手段不断充实队伍和调整结构。“三三制”即原则上一名教师负责三门课程,并确定主要责任课程;而一门课则由三位教师负责,并确定主要责任教师。通过实施“三三制”原则,把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明确教师责任归属,从而确定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和工作框架。目前已形成了一支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重点,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
二十多年来,马林教授曾主讲《旅游经济学》等六门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2004年以来主持了一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1世纪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型和创新型人才(双“六十”工程)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启动了旅游专业毕业设计教改,借鉴工科毕业设计思路在全国首创了旅游专业的毕业设计模式,在2004年教育部举办的全国旅游专业教育研讨会上,做了重点发言,得到了同行的一致认可,提交的论文获得了大会一等奖。该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策划能力,并形成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策划方案,包括金石滩营销策划方案、大连民院形象策划方案等毕业设计项目,建立了大连金石滩、吉林安图县、内蒙古克旗实践教学基地,使旅游专业建设发生了很大改观。
充分发挥科研方面的带头作用
二十多年来,马林教授一直从事民族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旅游规划、旅游营销等方面的研究,共主持《内蒙古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内蒙古绿色产业体系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区域协作研究》等关于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8项,为民族地区的政府、企业完成横向课题近30项,其中旅游规划和策划方面的课题10多项。在《经济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国家级、省部级核心刊物上40多篇;主编专著《内蒙古可持续发展论》、《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论》、《内蒙古绿色产业论》、《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库》等10多部。在马林教授的带领下,整个学院积极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培养学术团队,以申硕为主线,以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为平台,以人为本,抓重点人才、做好重点项目,经济管理学院近年来的科研成果成绩斐然。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湖南 湘潭 411100)
摘 要: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潮流中,企业经济管理同时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就应该对企业的经济管理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企业在发展的经营过程中,会存在着许多问题,很多因素都对企业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比如,知识经济出现、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企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企业经济也更加的趋于白热化。增强企业经济管理,使之得到创新和发展,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256-01
收稿日期:2015-03-18
作者简介:赵斌(1984-),女,湖南双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是区别于发达国家的经济来说,我国的经济属于粗放型的经济,很多企业在对企业经济的管理工作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充分,组织的松散和企业文化的落后,包括很多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等问题,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阻力。[1]因此想要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当今严峻的经济环境对经济的增长模式所提出的新要求。本篇文章就对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做出相关的探讨,并寻求创新额道路,为企业将来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现今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因此,在针对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明确经济管理的目的是将企业的利益扩大,但是同时,不管是经济收益还是在社会经济体制下,企业利益的实现和社会效益的实现,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推动企业的发展。 经济管理部门是现在企业中基本的一个独立本门,由于很多企业的部门与部门之间不能够及时的沟通,很多信息得不到共享,所以在很多事件发生之后,员工之间就会相互推脱责任,导致责任划分不明确。[2]
(二)经济管理模式传统
我国的很多企业虽然表面看似已经跟上国家经济发展的节奏,但实质上,很多企业安于现状,企业的管理方式还是传统的管理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适应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应该及时的作出调整,及时创新。
(三)企业经济管理观念陈旧
一个企业的管理观念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因此,在管理中将管理观念进行科学化是比较重要的,很多经济管理者在工作室,都会忽略管理观念的作用,没有及时的创新,没有一种可行的战略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就会受阻。
(四)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
现代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操作及监管问题,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不能顺应企业的发展,在整体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五)内部管理机制的缺乏
现在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还是处于形式化和简单化的控制水平,对企业的管理很难形成强有力的控制体系,在竞争较为激烈的市场经济下,很多企业不能够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也不具备危机意识。导致企业内部相应的工作人员的控制能力有限,企业的内部也没有相应的控制体系,因此会导致企业的经济损失。
(六)人力资源管理缺陷
人力资源在企业的运行当中处于核心地位,然而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经验,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和激励机制不到位,尤其是经济管理人员,没有得到有力和有效的培训,因此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并不高。[3]
二、经济管理发展的创新方法
(一)组织结构优化设置
一个企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自身的机构必须进行合理的配置,完善组织的内部结构,整顿有限的资源,才能让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优势得到发挥。首先对企业的阶层职权进行完善,建立起一个科学的平衡的内部机制;其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寻求创新,在企业用作的过程中,资源共享,对运行成本进行有效的的控制,使经济管理专业化;再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增强经济的影响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积极配合,实现精细化管理。[4]
(二)创新制度体系
一套完整的、科学的、严密规范的制度体系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基本保证,同时对企业的财务监管建立预警机制,完善监管制度从而综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人事、劳动和分配都要做到有条理的分配,对管理人员特别是经济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严加考核。
(三)创新管理模式
创新和发展是一个企业管理模式的关键,对企业的内部建立起一体话的管理措施,及培养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要严格落实以及明确的员工培训机制,只有这三点的完善,经济管理的作用才能够体现,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平稳发展。
结语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网络科技的迅速普及,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需要整个企业的完美配合,进而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益,使企业的内部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的扩大。而且,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企业的创新能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这对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和处于企业中的地位能够得到改善,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空前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永杰.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发展与创新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9).
[2] 谢琦.浅谈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发展与创新[J].中国商贸,2014,(8).
[3] 贾毅恒.浅谈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发展与创新[J].市场研究,2012,(9).
[4] 张爱琴.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绿色发展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3,(21).
关键词:市场营销;经济管理;关系研究
自欧债危机发生以来,世界范围的经济不景气给大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激烈的外部市场环境冲击,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强化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中亟待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对此,企业既要对内进行深化改革,采用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和手段降低企业运作成本,也要不断改完善进市场营销工作,提升企业经营效益,通过两者双管齐下、协力合作提升企业生产运营水平,保障企业健康稳步发展。
一、相关概念理论介绍
市场营销,通常是指个人或群体为了满足自身欲望和需求,创造产品与价值并参与交换的社会管理活动,其核心内容是交换。市场营销既是一种组织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过程,个人或群体为满足自身的利益需要,参与创造或传递价值并协调客户关系[1]。现代企业市场营销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在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安排相关生产经营活动,并对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策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不断拓展企业的生产经营空间,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经济管理,主要针对内部管理而言的,通过诸如培训、绩效激励等促进员工效能的提高;通过管理制度的规范执行促使内部工作更加严谨,使各项工作的有条不紊开展都能得到制度的保障;通过组织管理的改革,促使企业生产技术与工艺得到不断改进,权责分配更加清晰,信息交流更加通畅,有效改善和提升了企业的经营效率。
二、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的关系分析
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不难发展其经济管理水平与市场营销效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企业经济管理的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可以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各种技术革新以及发明创造活动不断提升产品背后的附加值,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市场营销活动的更好开展。另一方面,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为企业发展变革储备了丰富的资金资源,推进企业发展变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总体来看,两者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经济管理服务理念的优化和市场营销空间的拓展。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发展,企业在发展中也需要进行不断变革和创新,改变陈旧的经营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和创新现有的企业管理制度[2]。在优化和改革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之前,做到理念先行,可通过企业单位内部公告栏、企业网站以及企业广播等向全体工作人员灌输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积极畅想企业的发展成果,充分鼓励调动大家的积极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配合企业经济管理各项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做好各种动员工作的前提下,积极践行各种改革措施,有效促进企业各项工作开展的规范性,通过内部组织结构的不断优化,提升企业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市场营销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结合市场需求,科学的规划设计各项市场营销手段,不断拓展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空间,积累企业经营利润,为企业发展与变革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2)经济管理的客观分析为市场营销奠定了基础。为了更好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能有效切合市场需求,通过客观的调查充分了解市场需求,进而有针对性的生产相关产品和提供相关服务。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相关决策活动也应充分结合市场的“风向标”进行,借此也能更好促进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营销空间。因此,在做出企业相关经济管理决策之前,必须针对市场现有潜力及未来发展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估,并以此为标准制定相应的生产经营目标,调整相应的生产经营决策,充分调动企业内部的各种力量来积极实现这一目标,为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3)经济管理理念与市场营销的关系。对于企业发展,应注重经营管理理念和市场营销理念同步创新,同步发展。其中,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主要落实于企业利润获取和评价方面[3],企业在满足客户需求并获取利润的同时,应将整个营销活动看做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过程,在满足客户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因而,企业在做出相关经营管理决策时,既要充分考虑企业生存需要的短期指标,如市场占有率、近期利润等等,又需结合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以及长期利润的获取,进而有针对性的选择市场营销手段。另外,从企业员工薪酬绩效的角度看,也应在绩效考核成绩与市场营销成果之间建立科学合理的关联关系,提升员工能力,强化在这方面的经济管理效果,借此促进企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三、优化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的发展建议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企业也应不断优化改革相应的市场营销和经济管理工作,具体来说,可从如下两方面开展和落实相关工作:1)在市场营销方面,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充分凸显客户在市场交易中的主体地位,本着“一切从顾客中来,一切到顾客中去”的服务理念,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产品,并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营销体制,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主导,推动企业迅速健康发展。2)在经济管理中,更加突出人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提供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的改革,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优化调整人力资源,改善优化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企业内控和审核,不断提升企业生产效益,增强其在市场环境中的综合竞争力。
四、结语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增强其综合竞争力,一直是企业经营者密切关注的问题,而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工作的开展效果对此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介绍相关概念的基础,重点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发展建议,希望借此促进相关实践工作的更好开展。参考文献:
[1]刘秀霞.浅谈如何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J].东方企业文化,2013(05):129.
一、农业经济转型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一)农业经济向专业化、多元化和全产业链模式转型,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多元复合型职业能力人才
随着农业经济发展目标由单一的追求产量目标转变为质量、数量和综合效益的协同多目标,农业产业的发展也逐渐由过度分割的分段式农业向全产业复合型农业产业转型。这种转变一方面把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经营农户有效衔接起来,将小农户通过产业化模式联合起来融进大市场、参与大流通。另一方面,这种转变将农业产业链条产前、产中和产后联结起来,形成了“六次产业”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也逐渐由传统的原料供应部门向工业加工、环保、旅游、休闲等领域拓展,一、二和三产业的界限日益模糊。这就要求农业经济管理与农业、工业、旅游等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专业人才,使之具备全产业链经营与管理知识以及交叉学科知识和职业能力。因此,面对中国农业经济转型,需要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复合型技能人才,这已经成为转型时期推进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工农关系的转化,农业经营发展需要培养新型复合型职业能力人才
农业是工作辛苦程度高、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比较效益却较低的行业。在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实施细碎化的均分耕地资源的配置方式,进一步使农业经营难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所以,农业领域很难吸引到专业人才。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日益缺乏,谁来种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吸引新型职业化经营主体成为“职业农民”已经成为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而职业化的农业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链管理者必然成为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和提升的重要基础。这种转变既要求农业经济发展由多元化的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共同参与,同时需要以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方式来共同推进农业经济的协同发展[7]。与此相适应,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要求培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职业能力、农业资源的经营管理能力以及应对市场风险能力都要高于传统的小农户,使其能够在复杂交错的经营环境中获得更高的经营效益。因此,培养新型职业能力人才就是要培养其成为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致富的带头人、领路人,带领专业的“职业农民”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和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建民族品牌,打造和推动农业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提升全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转型时期传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日渐萎缩、非农化趋势明显
这一问题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职业能力培养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转型需要。首先,从农业院校农业经济管理学院专业设置情况看,非农化趋势突出,工商管理、会计学等非农专业迅速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在农林经济管理学院中专业招生人数日渐萎缩。其次,从课程设计上看,一些反映农业经济特色的课程逐渐消失。例如,一些传统农业特色的反映交叉农学知识的课程,植物学、畜牧学、林学等课程已经被排除在一些高等院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大纲中。农产品贸易、农业推广、农村金融等农业经济管理特色专业课程,在一些农业经济管理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被削减课时甚至多年未开课。再从学生就业情况看,20世纪90年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90%都去了与农业有关的行业或部门。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进入农口工作的学生不到总数的10%。这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日趋萎缩,特色和优势逐渐丧失。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服务于农业的技能不断被弱化,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二)农业经济与其他学科融合较差
农业经济转型发展越来越突出交叉学科融合与创新,这些新变化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经济转型和产业延展要求人才的培养需要具备交叉的综合知识和职业能力,需要交叉综合知识的复合型教育平台。但是,传统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单一、专业面窄,社会实践缺乏,不利于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随着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向非农倾向发展,进一步导致了学生务农、亲农、服务农业经济的意识淡薄,能力弱化。培养的人才只懂基本的企业会计知识、企业管理原理等通识知识,缺乏农业特色和服务转型农业经济发展的职业能力培养,导致其在职场竞争中缺乏特色和优势,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经营和管理的需要。
(三)传统培养方式和教学模式单一
首先,从当前农业经济课程设置上看,缺乏应对转型时期农业经济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系统设计,尤其缺少与企业互动实践教学环节,导致学生不具备独立的顶岗实习能力,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积累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再加之一些教师常年“足不出户”搞教学,而目前教科书更新速度较慢,教材上的农业经济知识落后于实践的问题突出,其培养的学生能力必然远落后于转型经济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也是很多学生感觉部分课堂知识“学无所用”的原因所在。从授课方式看,目前普通高校仍以传统的农业经济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多学科综合知识的串联讲授,主要侧重于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没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但面对转型时期经济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很难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标准答案。这些新知识难以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反映,需要紧密结合转型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趋势和规律的追踪研究、总结和报告,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深入相关企业及部门进行实践,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提升综合技能,形成与农业经济岗位可以对接的职业能力。
三、职业能力导向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模块化培养体系设计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载体是综合性的职业行动,区别于通识教育、职业培训[8][9]。应对农业经济转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在兼顾高等院校优势和特色基础上,重点融合和互动教学模式改革,培养目标既要强调厚基础、宽专业,同时要突出强调农业特色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按照模块化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形成职业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块
从高校学生培养的学历层次看,本科生为主的金字塔结构已经被打破。近年来,本科生规模缩小、硕士研究生规模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基本稳定,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学员结构呈现梭型的特点。本科招生规模严重缩减已经成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为适应农业经济转型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现实,高校学生的培养需要按照层次结构、按照“精专深”原则培养,重点拓展职业能力培训。其中,本科层面人才培养突出“精”度,重点在于突出对小规模本科学生核心基础职业能力的培养,抓住核心精品课程内容的传授和基础技能的培养,按照精品思维打造基础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硕士层面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专”度。在突出相关方向的广度知识基础上,需要加强硕士生研究方向农业以及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知识专业化的学习,保障其在实践中能够独立解决农业经营管理中的难题,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博士层面则要有“深”度,这一层面需要掌握较为精深的复合专业知识,能够独立、系统、开创性地运用多学科交叉知识解决复杂、关键性问题,并形成开创和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潜在能力。
(二)搭建职业能力导向的交叉型课程体系模块
需要按照农业经济发展需要,改革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发挥农业院校学科特色优势,搭建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目前,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主要按照文科、理科和工程类设计,形成了农学特色专业、畜牧兽医特色专业、食品科学特色专业等优势学科。这种割裂虽然有利于培养专业人才,但是不利于培养适应性强、就业面广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打破这种割裂的学科分界,以农业经济管理核心课程为基础,整合全校其他学科核心课程优势,将优势学科资源按照专业需要设置为集群优势平台,并按照卓越式或者精英式教育模式重点培养,架构培养方案与岗位职业能力之间的桥梁。例如,农业食品经济专业方向,重点培养方案以农业经济管理系核心专业为基础,实现农学系、动物科学系、食品工程系等学科核心课程交叉融合,并采取小班授课和专题授课方式,从食品产业链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进行相关课程的系统设计,搭建集群式核心课程体系平台和配置师资力量供学员选择。在学分设置上,除了通识课程、经济理论等基础课程外,还需要增设必修的农学类核心课程、畜牧类核心课程和食品工程类核心课程,满足转型时期农业经济就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
(三)建立职业能力导向的翻转式教学模块
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创新、动手操作能力强,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激发积极性和投入精力,为此,需要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热情。教师要革新教学模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互动设计。课堂改革就是要告别“课堂干讲”“布置作业”“课后练习”的传统三部曲,需要教师的课堂角色发生转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优质资源开展教学。教师的责任在于理解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学生在课前领取任务,自主学习并完成项目任务,通过师生互动、理论与实践互动实现信息知识的综合、凝练与传递。将课堂和实践场地变成教师与学生互动场所,包括知识运用、答疑解惑、总结提升。
(四)完善职业能力导向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块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nomic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al engineering in China, this article proposed improvement policy of economic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al engineering.
关键词: 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成本管理;项目价值;策略
Key words: constructional engineering;economic management;cost management;project value;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4-0208-02
0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完善,建筑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企业越来越重视其经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并积极进行管理体制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经济管理作为建筑工程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建设的总体水平。因此,当前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认识到经济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各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1 建筑工程行业经济管理的现状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建筑工程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在拉动经济增长、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增加就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建筑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企业施工质量的不断提高,为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企业对其经济管理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受传统经济管理模式和理念的影响,一些建筑工程企业仍沿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方法,不仅管理效率低下,还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由此可以,研究建筑工程行业经济管理策略可以有效地缓解当前工程建筑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矛盾,优化资源配置。本文主要从施工成本控制和工程造价两方面出发,综合分析和研究了工程建筑企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1.1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方面,一些建筑工程企业普遍存在着以下两方面问题:
1.1.1 施工成本控制缺乏科学的参考标准和依据 在成本控制环节,建筑工程企业必须按照详细准确的参考标准调整和控制其管理行为,以有效提升其管理效率和质量。但受我国建筑工程规模、结构、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企业在制定成本控制标准时,很难选取一些具有较高参考度的参考依据,直接影响了其成本控制的质量。目前,尽管多数建筑工程企业已经按照经济管理的具体要求确定了其目标成本,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因可行性过低而无法落到实处。此外,还有一些企业不重视目标成本制定的时效性和科学性,积极依靠其固有经验进行目标成本确定,导致其制定的目标成本与实际需求不符,资源浪费严重。
1.1.2 奖惩机制建设不到位 企业的运营情况直接影响着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其奖惩机制,以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更好地适应实际岗位需要,从而保障各项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但反观当前实际,很多建筑企业尚未建立起一套系统完善的奖惩制度,导致员工工作热情和兴趣不足,不利于其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另外,一些企业在权责分配上不合理,员工积极性难以调动,直接影响了其工程施工质量。
1.2 建筑工程造价分析 总体来看,目前建筑工程企业在建筑工程造价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三方面问题:
1.2.1 投资预算准确度较低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已经初步建立起投资预算体系。但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建筑企业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逐渐增多。现有的投资预算机制由于准确度较低,无法很好地适应其实际投资预算需求,实现预算与市场价格的一致性。
1.2.2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不科学 随着企业工程建设管理的不断发展,其造价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按照管理的实际需求制定明确的造价管理目标。而受企业实际管理水平的限制,其工程造价管理不科学,管理效率低下,这就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
1.2.3 建筑投资体系不健全 建筑投资体系不健全也是困扰建筑企业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筑体系不健全使得企业在建设管理过程中随意性大,不仅影响了建筑的功能使用,还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利于其经济利润的提升。
2 提高建筑工程行业经济管理策略分析
2.1 加强建筑工程进度控制 建筑工程进度控制是提升工程建筑效率,缩短施工周期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一直是企业关注的焦点。因此,企业可以按照其实际要求和特点进行建筑工程进度控制,在保证工程如期完成的基础上,适当控制施工质量,并尽可能地减少成本支出,实现工程使用资金的最大化。在进行建筑工程进度控制时,企业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推进:
2.1.1 制定科学的进度控制计划 要想顺利完成工程进度控制任务,企业必须制定一个科学完善的进度控制计划,明确其控制内容及方向,以保证工程按期完成。
2.1.2 建立高质量的工程管理队伍 企业应该培养一支高质量的建筑工程管理队伍,并确定相应的奖惩方案,以有效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其管理效率。
2.2 加强施工质量与成本管理,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机制 为更好地实现其施工质量与成本管理目标,企业应该因势利导,积极发挥其技术和资金优势,有效利用手头现有资源进行管理机制建设。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积极学习和借鉴企业其他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机制,明确各级主管部门责任,并划定责任范围,以实现对整个作业层成本的有效监督与控制。此外,企业还可以按照成本预算的实际需要,及时进行目标成本分解,制定阶段性管理计划。
2.3 注重合同的管理 在工程项目中,施工方虽然形式上控制管理着项目部和分包人,但是从商业角度来看,它们的关系是地位平等的协议合作关系。特定性和临时性是项目部的重要特征,从其特征可以看出,项目部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趋利性。趋利性的存在,就决定了要对企业的发展和项目的责任管理制定有效的合同,通过合同来具体规范双方的行为,约束施工方,使其在规定下按义务进行施工。施工方在遵循合同办事的时候,需要有效地监督项目部、责任人的合同履行情况。同时,监理方需要按照合同的规定,严格进行工程项目质量,进度的控制,做到为建设方负责任的义务。
3 加强工程项目价值分析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理念的不断更新,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不断变更,技术经济学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的重视,时代推动着技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策略向更深层次方向发展。在工程项目领域,运用价值理念,对工程造价进行评估,优化,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对实现工程价值有着巨大的作用。价值分析是指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以提高产品价值为目标,通过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最大价值的一项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它是一项有领导、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在工程项目中,就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用最少的人力、财力来获得工程的竣工,实现工程价值的最大化。工程价值分析主要是针对于开发阶段。价值分析主要方法是通过对对象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其需要改进的地方,没有用途的地方,将其进行合理的去除,进而来达到降低成本,实现最大价值的效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具有周期长、影响因素多、工序复杂、涉及面广等特点。因此,为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推进,企业必须加强经济管理,并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策略。本文从我国当前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现状出发,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提高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策略,以期待为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提供良好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马忠贵.探析现代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策略[J].神州,2012(6):5-7.
[2]万正义.提高建筑工程行业经济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24):32-35.
[3]江艳.浅析建筑工程招标的质量管理策略[J].中华民居,2013(3):41.
[4]曹.浅析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策略[J].经济视野,2012(7):20.
[5]潘卫莲.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策略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3(18):10-11.
[6]王剑.刍议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施工技术与管理策略[J].科技风,2012(1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