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8: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行,高中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不少进步,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我拟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一点见解,力求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之路。
一、课前精心设计教案
面对丰富多彩的语文教材,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精细的准备,不做“拿来主义”者,照本宣科。而是要做到认真了解课型、精心设计目标。同一模块,不同课型,问题目标要有侧重。例如,在《项脊轩志》和《陈情表》两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侧重让学生体验优美真挚的感情,珍视亲情;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聆听戏剧和观看影片的方式,让他们体会到戏剧的魅力,同时培养鉴赏能力,以期提高文化品位。
二、夯实专业知识基础,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我们不仅要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使博大精深的语文散发出非凡的魅力,使学生真正学习和传承到中华文化的一些优秀和精髓的东西;还要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多听课,多看讲座,多学习名师的绝招,在教学技艺上精益求精,这样在讲课的时候才能有所发挥,不局限于课本上。
另外,我们还应该做一个有反思的语文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对每一堂课自我反省,坚持写教学反思,不断反思日常教学行为。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高耗低效。这是在经历了多年的教学改革之后依然存在的严峻现实。想要让语文出现生机勃勃的局面,教师就要狠下一番工夫,不再咬着课本不放,就教材而讲教材,而是要整合教材内容,精心备课。体裁不同,教学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中曾说:“文本研习是阅读教学中的常用方式。”但是“文本研习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能拘泥于单一的教学形式,应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开展朗诵比赛,用声音的形式呈现文本的意义,总之,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但要把握尺度,不能把课堂变成哗众取宠的地方。
四、重视课堂互动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独角戏,也就是俗称的“填鸭式”教学,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占据了课堂的全部时间,滔滔不绝,课堂气氛沉闷、乏味,令人昏昏欲睡;学生一言不发,或走神,或打瞌睡,普遍感受是:下课铃声总是晚了一些。
教师总是自己沉醉在孤单的角色里,这种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的教学,势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互动,开展课堂讨论,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够教学相长,才能够更好地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 英文原版电影 英语专业教学 英美文学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历经百余年的风雨历程,如今更是日新月异,朝着高科技,多元化发展,并以月产百部的速度前进。在这当中不乏根据经典的英美文学原著改编的作品,而英文原版电影作为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已有多位教育专家论述过。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无论作为教学手段还是教学内容,电影都具有其它教学媒体如录音、投影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一、英文原版电影应用于英美文学教学的优越性
自电影诞生以来,电影和文学就有了千丝万缕、不可割舍的联系。因为文学与电影都是活生生的人为表现对象,通过这些活生生的处于和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之中的人,连缀或折射出广阔繁复的社会生活:同时,电影和文学都是时间艺术,两者都是在时间的流动延续和运动过程中叙述故事、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而且电影和小说都常通过戏剧化冲突方式叙述事件,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因此电影与文学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
在讨论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时,我们还应提到电影艺术对小说的影响,尤其是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影响。许多小说家都曾公开表明他们借用过电影语汇或电影表现手法。美国30年代的作家Dos Passos在其颇富创新的三部曲《美国》中就借用了电影的蒙太奇等技巧,别出心裁地使用了“新闻报道”,“照相机快门”的手法,力图客观记录时代背景和模拟人物内心的意识状态。
其实,电影和文学最明显、最直接的联系是大量的文学作品被转换为电影作品。通过电影的再“发掘”。传统的经典文本重新为人们所重视、欣赏。电影的普泛化和大众性一定程度上使文学作品为更多的普通人所接受,从而使文学更为广阔地融入社会。一部成功的电影会促使文学原著的畅销,甚至令其成为文化热点。譬如,五六十年代的外国电影《苔丝》(XTess of the D’urbervilles)曾在中国观众中掀起重读原著的热潮,20世纪90年代拍摄的电影《霍华德庄园》(HowardsEnds)和《占有》(Possesion)也一度令迷恋电影的英国观众重拾E.M.Foster和A.S.Byatt的作品。当许许多多文学名著被改编为电影电视之后,人们的欣赏渠道显然得到了扩展,对文学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和认识。电影对文学的普及功不可没。
从认知方面里讲,让形象和言语结合起来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外语学习规律的。影视作品强调视觉效果,集声音、图像、文字和动画于一体。学习者可以身临其境,感受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话语对白以及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这些感性的认识会在学习者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当学习者带着具体的视觉和听觉记忆来阅读文本时,无意识中增强了对原文的理解。从教学法观点看,直观性是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而英美原声电影赏析是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实践。因此我们可以说音像结合的教学手段能更加全面而真实地展示语言信息,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感官去积极捕捉并理解语言信息,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所以说英美原版电影丰富的内容及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言学习成为一种精神享受,进而成倍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英文原版电影应用于英美文学教学的可行性
2000年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文学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能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而丰富的电影内容除了可以加深对原著的理解,同时更直观地向我们提供了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风土人情、地理、自然、经济、政治等情况,有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把英文原版电影用于英美文学教学是否可行呢?
首先,从客观方面来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英文原版电影用于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先进方法和手段。也为英文原版电影用于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了充足的硬件条件。在多媒体环境下。原来手段单一的方式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原来枯燥、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形象起来,收到声形并茂,情理交融之效。在网络化趋势日益增强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校有了新的先进的网络设备,如互联网、校园网、多媒体教学等教学环境,学生接触英文电影的机会大大增多。在网络上,我们可以找到丰富的英文电影资源,还可以进行多遍的重复欣赏,根据所需作适时的暂停或倒退以达到自己预期的学习目的。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宽了信息的获取途径,使快速掌握某一领域的信息成为可能。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加强对英文原版电影信息资源的收集控制,提高英美文学教学课中电影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另外,现在有许多为电影配音而专门设计的英语教学软件供英语学习者选择。这些教学软件是以世界英语电影名著为题材的多媒体教学光盘。这些都为电影用于文学教学提供了充足的硬件条件。
其次,从主观方面讲,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学生的主观需求也完全具备。英美文学课程授课教师多为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行原版电影教学不存在根本障碍。关键是要加强责任心,不能把英美文学课上成电影放映课或影视欣赏课,同时要进行进修和深造不断地提高职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把文学批评理论应用于利用电影辅助教学当中去。就学生方面来说,英美文学课程一般开在大学三年级,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听说能力,经过从难到易的训练,欣赏英文原版电影应当不成问题。尤其关键的是,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英美文学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目的,那就是通过文学作品学习语言。在英美文学中,许多优秀的作家都是语言大师,他们的作品不仅成为文学精品,而且也成为英语应用的典范。而通过欣赏英文原版电影就能够更直接的接触到标准的、地道的英语,在理解原著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语言的熏陶。能更直接、更贴切地去欣赏英美文学,巩固学生已经习得的语言知识,进一步养成对英语的敏感性,从而增强他们应用活生生的英语语言的能力。通过看电影,对文学作品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有了近一步研究和学习文学的欲望:对英美国家的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语言交际的能力,学到了地道的英语或美语。
三、英文原版电影应用于英美文学教学的操作方法
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电影视 为一种有自身独特风格的与小说平等的作品来“阅读”,而不能视其为小说的附庸,更不能将电影代替小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习者了解二者之间的本质差别,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习者的文学鉴赏能力。
首先要做好选片关。美国电影理论家杰佛里・瓦格纳在他的论文《改编的三种方式》中曾经提出影视改编的三种方法,即移植法、近似法和注释法。一是移植法。即电影尽量忠于原著,尽量不显露改编的痕迹。意大利导演卡斯特拉尼执导的《罗密欧与朱丽叶》(1954),是一个标准的移植式改编。教师应当尽可能多的选取这一类的影片辅助教学。因为它们最能体现原著精神,从语言、情节到主题都对原著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对这类影片可以进行完全放映,甚至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课下让学生反复观看,加深对原著的理解。二是再注释法,即电影对小说进行颇具个性化的解释与评论。这类电影融合了导演和演员对原著的个人理解与感悟。能明显地表露导演对小说的艺术加工和创作自由。由Mike Nichols导演,根据美国小说家Joseph Heller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 22)。三是近似法或再构思法,即电影完全背离原著的故事情节,却对小说的故事结构和人物进行别出心裁的彻底改写或模仿和讽仿。2000年独立制片人兼导演麦克・阿尔默瑞德执导根据莎翁名剧《哈姆雷特》是再构思法改编电影的典型例子。以上两类影片尽量少选取。如要选用,可以使用节选放映的方式或让学生业余时间观看,以影评或书评的方式检查学习效果。要根据不同的影片。把握不同切入点。例如2000版的《哈姆雷特》我们就要把重点放在人物性格分析上,而淡化其主题。因为影片所具有的后现代因素是原著所没有的。对待不同的影片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切忌教条单一。
其次要做好观看前的准备。影视提供了直观的艺术形象,使课文变得形象、具体、生动。但是,教师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应注重其实效性。为避免学生在看录相时一味追求故事情节而不思考的被动状态,教师最好在组织学生看录相前围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布置思考题。在播放影片前,教师应将背景知识,作家,作品等相关内容介绍给学生。并就电影主题。人物形象等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课下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在学生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再让他们看改编的影视作品,能对学生产生视听触冲击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启迪他们的想象和联想,增进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饶有情趣的状态下进入作品意境,加深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而这种先看原著的方法是更应当提倡的,因为它避免了先看电影所造成的先入为主的弊端。
下面就是最简单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也就是观看影片了。
除了挑选一节课从头到尾地放映全片以外,教师还可以在看英文原版电影的基础上,把光盘和教案结合在一起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如在教《简爱》,《远大前程》时,可把VCD光盘上的有关情节和教案相结合制成多媒体课件,这样学生在教师分析有关情节后或讲解完选读以后再欣赏相关电影剪辑,能充分体会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教师与学生的看、听、说、写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加强了英美文学课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另外教师也可以对电影进行节选,和选读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解《哈姆雷特》中著名的内心独白。时就可以播放电影的相关片段,比教师朗诵或让学生朗诵的效果要好的多,收到了声情并貌和身临其境的效果。讲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的时候,也可以节选奥利弗在济贫院的一段进行放映。加上对原文的理解。学生更能体会到资本主义的黑暗和作者幽默的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