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8: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成功教育;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52-02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呼唤,是缓解就业竞争压力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成为转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育人载体的有效突破口之一。
所谓创业能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发现和捕获商机,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并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即潜在的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为现实的能力。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具体构成。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创业意识、心理素质、创业行动、创业结果角度还是从专业能力、管理能力、社会能力角度,创业能力都是一项以创新意识为核心,涵盖经营、管理、沟通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且需要在市场经济平台中得以验证,因而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突出实践性。这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无疑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其制约瓶颈
大学生创业基本上存在“资金短缺、项目短命、经验空白、能力不足”的问题。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创业能力的亟待提升,折射出高校创业能力培养的缺失。
1.创业热情渐涨,创业行动迟缓。蔡文娟(2009)“大学生创业情况”的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多数大学生还是有求稳怕风险的心理,不是把创业作为一种理想的职业选择,而是就业压力下的被动选择,从而出现创业热情渐涨、创业行动迟缓的现象。
2.资金、经验匮乏,资源获取能力弱。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认为资金和创业经验的匮乏成为创业的主要障碍,这明显说明学生在资源获取能力上的亟待提高。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寻找商机,获得资金、技术支持,如何在高校就积累公司经营、管理经验,成为制约广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的主要壁垒。
3.创业项目生命周期短,规模普遍微小。大学生由于受到经验、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制约,创业规模普遍微小,生命周期短,经受不起市场竞争的冲击,成功率偏低。而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值得注意,这对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校在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又面临着资金、人才队伍、培养载体的制约瓶颈,主要表现在重广谱知识传授缺分类个性化培养,重外在活动开展缺内化意识培养,重校内能力体系培养缺市场需求对接,这些都导致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亟待转化,强化与市场平台的信息交换,开拓新的培养平台和创新教育载体。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1.注重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是创业能力的核心。高等教育可以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教学内容实现多样化,将创业教育、创新教育融入教学内容之中,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通过开设经济、法律、管理、财务等选修课,帮助大学生积累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其次,在低年级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帮助大学生认清自身职业定位,明确人生目标,制定发展规划。
2.注重自立和成功教育,培养自强自立精神。创业不仅仅是创办企业,也涵盖着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当今高等教育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引导大学生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支柱,在工作中依靠自己的努力,开拓新局面、解决新问题,或者争取毕业后独自创业,从而避免依赖家庭、依赖父母和过分依赖人脉关系。
3.注重分类指导教育,提升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性。高校要实现由广谱式教育向分类指导的转化。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主要是通过开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知识讲座、组织创业计划大赛、与企业签订战略联盟等等,这些通识性、广谱式培养方式对于普及创业基础知识、提升创业意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每个人的创业能力、综合素质高低是和他的先天素质条件密切相关。只有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他的创业能力。
4.注重全过程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搭建各种平台,例如举办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创业能力;更可以通过创建孵化基地,对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在真实的市场条件下检验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培养的水平。
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从培养一个“全面的人、完整的人”的角度开展创业教育。通过转变培养模式,注重创业能力培养,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共同研究和解决,并形成政府、高校、学生共同转变观念,形成合力,推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杨晓慧.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瓶颈问题与策略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
[2]王饮寒.李伟.大学生创业能力指标构建及提升路径[J].人民论坛,2011,(17).
[3]黄启国.试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
[4]李燕.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5]大学生创业研究课题组.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报告[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2).
[6]李永强,白璇,毛雨,曾峥.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8,(02).
[7]张玉利,薛红志,杨俊.企业家创业行为的理性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05).
[8]钱永红.个人特质对男女创业意向影响的比较研究[J].技术经济,2007,(07)
[9]黄希庭.论时间洞察力[J].心理科学,2004,(01).
[10]范巍,王重鸣.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4,(05).
[11]金玉芳,董大海,张海松.消费者产品知识对其激活域的影响研究[J].预测,2007,(01).
[12]朱仁宏.创业研究前沿理论探讨——定义、概念框架与研究边界[J].管理科学,2004,(04).
[13]贺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06.
关键词:微信平台 大学生 创业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166-02
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商业过程,是科技和风险投资浪潮兴起的产物。微信平台参照Shane的创业概念模型,它给出创业的机遇,展开创业的经历,它重点是在磨练学生在创业中的意志和技巧。学生通过了解创业模式,总结创业经验,掌握创业的具体方法[1]。在培训的过程中,该平台致力于培养学生精神层次的创新思维,力求在理论和实践中使学生掌握更多技巧。在培训的过程中,学生会加入到真实的情境之中,感受真实的创业模式,了解真正的创业过程。
1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为什么那么多的鼓励政策、引导培训、奖励补贴对于大学生来说宛如天方夜谭?难道大学生创业真的举步维艰吗?对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创业的项目、公司的运营模式以及创业团队。创业面临的问题多种多样,每一个问题都将成为他们创业路上的绊脚石,这其中法律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缺乏机会经验的他们不免感慨“敢问路在何方”。创新型创业正是为大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平台,而微信创业平台正是为大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便利。
一直以来,微信平台都以“紧扣创业基础、突出创业本质、引用真实情景、追求创业平衡”为主线,并将“自主灵活”和“体验式”的运营模式作为平台设计理念,以进一步将创业培训工作奠基在微信平台基础上,并将其分为“创业前期准备”“创业能力塑造”“创立我的企业”“经营我的企业”4个部分,以此反映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向社会展示出基于微信平台大学生创业的整个过程。它的理论与实践将大学生带到了一个得以施展手脚的平台,让学生在这里学对于创业更加全面的技巧。
2 基于微信平台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必要性
通过对2011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网创部、腾讯网教育频道、中国传媒大学的调查统计,抽取了4 000多个样本,对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专业素质、创新能力、思想状况、家庭支持及资金来源渠道进行全面调查。在调查中,可以了解到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创业能力培养缺失以及创业课程的不完善
根据调查结果,仅有不到10%的人参加过创业培训课程或创业大赛,超过90%的人没有参加过培训课程或创业大赛。没有创业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缺失成为了必然。将近60%的人希望能够获得“与人交流技巧”的培训,而剩下40%的在校大学生则希望参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创业比赛活动”,还有将近50%的正在创业的人则希望能够加入创新型创业的培训。各个阶段的大学生对创业的概念都不尽相同,无论是开设何种形式的创业课程或比赛都应该科学合理对应到每个大学生。而在创业服务方面,各个大学的大学生更倾向于服务的培训、服务经验的交流以及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等等[2]。综上,未来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创业活动的积极创办上入手,而创业课程的设置上,则应该从创业服务方面着手,将正确的服务理念融入到大学生创业核心理念当中去。
2.2 大学生缺乏创业认真的态度,缺乏综合素质
当今大学生对于创业一知半解,了解不深,存在投机取巧,急于求成的心理。对创业前景过于乐观,幻想一步登天,一旦遭受挫折,就会一蹶不振,陷入苦恼,有些人难以自拔,心理负担加重。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所见到的案例都是成功的案例,却从未见到更多失败的例子。只有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型创业的培养,让他们了解到创业背后的不易,才能在日后的创业中更加努力。
对大学生创业来讲,其业务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非常重要,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校园的生活学习中掌握了不少扎实的专业基础,但是却缺乏专业的企业运营管理,导致他们很多人一下子难以胜任经理人位置。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训可以非常好地通过学习创新创业的知识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一个企业如何运营,了解一个企业的创办模式,不断地学习经营才能成为合格的职业经理人,为未来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政策上一知半解,急于求成
目前,政府为了尽可能地降低社会就业压力,已经逐渐认识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性,并为大学生创业出台了很多在税收、创业资金上的补助政策。但是尽管如此,真正读得懂与了解这些政策的人少之又少,即便是了解,大多数人也不明白如何合理的运用这些政策。然而,微信确实我们大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软件,通过微信平台,大学生所实现梦想的路径更加多样化,算得上是一条便捷的道路,同时,让大学生在学习期间了解更多的政策,将他们培训成一批善于通过政策创业的人才也是非常必要的[3]。
3 微信应用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微信平台的大力推广解决了大学生在未来的创业中所面临的诸多困惑,为学生在未来的创业过程中排忧解难。但是在实际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亟待解决。
3.1 缺少相应场地及资金的不足
大学校园其实有很多商机,如各种生活用品、小吃美食、办公设备、电子用品等;当然,很多有能力的学生需要施展抱负,但由于受到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很多人在未付诸实践之前计划就濒临流产。微信平台可以合理地为学生提供了运营平台,但还是需要学校和社会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场地和设备,以进一步支持学生的创业发展,并促进各大高校相互构建合作关系。
3.2 学校创业实践与学生学业的矛盾
如果学生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创业中,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业,甚至导致更加恶劣的后果。当然,有个别学生也会因为忙于创业而留级。所以,如何处理学业和创业之间的关系,也是当务之急。当然,微信平台可以更加合理、人性化,适时地为学生提出意见,合理地为学生规划分配他们的时间。完善良好的学习―创业两不误的机制。
3.3 学生的经营状况需要管理和监督
根据学生的经营状况,合理地提出规划和建议,同时也要保证质量问题和人身安全。不能一味地支持创业而忽略了学生创业中所带来的为题。当然,对于学生在创业中面临的创业危机,就需要要引导学生走出危机。企业要做好监督,而学校也要合理管理。
曾经在2009年中央卫视的经济节目中,上海复星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对青年创业者有一句创业箴言:“鼓励创业,但要做好准备!”[4]现在,高校对于学生的创业培养不能止步于知识和理论上,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他们的意志力精神力。学生创业将会是未来国家企业的重中之重,好的平台将会帮助他们得到有力发展。微信平台所带来的活力远不止于此。大学生在今后的创业道路上必将一往无前。
参考文献
[1] 康庄.高校《就业创业学》教材编写的探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13-116.
[2] 湖州职业学院建“就业跳板”搭“创业平台”[J].职业技术,2006(13):59-60.
关键词:创业能力;能力培养;路径优化
1、大学生创业构思能力培养
创业构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并满足人们未满足的市场需求的过程。对大学生来说,如何进行创业构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1 从社会环境的变化发现创业机会
每一个行业的存在和发展状况,都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一个创业型企业的诞生,是创业者自身构思能力与社会创业环境要素整合的结果。因此,在产业结构、科技、政府政策、经济信息服务、价值观与生活形态的变化等方面,创业者都应密切关注,从中找到自己的创业项目。大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会经济领域的创新活动,有意识地从中发现创业机会,与有经验人士交流合作,从而提高创新意识,锻炼创业能力。
1.2从自身优势发现创业机会
分析自身优势和特长主要考虑以下因素:自己所学专业和自己最熟悉的行业、拥有的可支配资源优势,如自然资源、区位资源、文化资源、技术资源等。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和区位,比较容易掌握行业发展的趋势及其关键技术,对本行业和专业领域里的从业者也比较熟悉,这构成创业的优势条件。
1.3从现实生活存在的问题发现创业机会
首先,可从商品的缺陷和消费者的不满中发现创业机会。其次,可从市场需求缺口发现创业机会。所谓市场需求缺口是指某种商品的市场流通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市场空白部分。在我们的生活领域中,就存在许多可供开发的市场需求缺口。
2、大学生创业管理能力培养
2.1 大学生创业计划书的写作
创业计划书因其涉及的行业和领域的不同,在具体细节上会有差异,但任何一份成功的创业计划,都应该从以下角度来考虑计划书的基本内容。
从创业者角度看,通过创业计划书的写作,可以使创业者对新创企业从技术到资金、从组织到管理、从营销到公司策略、从产品到销售等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对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包括资金、政策坏境、投资环境、市场风险等做好事前的应对预案。
从投资者角度看,创业项目能不能给他们带来预期收益,创业计划书应对风险和经营战略是不是切实可行,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创业项目应对市场风险的措施能否奏效,能不能自由退出市场等是投资者最关注的问题。
从市场角度看,需充分考虑市场有多大,市场的发展前景如何,潜在的消费者有多少,潜在的竞争对手力量有多大,替代品和潜在进入者构成多大威胁,怎么培育产品和服务的目标市场等问题。
2.2大学生创业的市场营销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创业群w,既缺乏资金又缺乏社会关系,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最主要的就是做好创业的市场营销。
首先,掌握开发客户的技巧。开发潜在客户,赢得潜在的投资者青睐,把握一个总体原则,即要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适当的地点,用适当的语言推销自己;准确搜集把握潜在客户的详细资料。
其次,差异与无差异营销相结合。差异营销就是为不同的市场场设计、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对于一个新创企业,在初期可采用集中性市场营销或无差异营销战略,在取得一定的成功之后,就可以选择两个或更多的细分市场进行差异性营销。
最后,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大学生要做好创业的市场营销,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营销观念本身要正确可行。一些新创企业,由于一时间难以找到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往往会在市场上寻求成功的经验,但一些创业者不顾自己的产品和技术特点,盲目跟随别人的步伐,不对自己产品或服务进行市场细分,难以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
3、“互联网 +”时代的创业优化路径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条件包含诸多因素,创业者素质、创业机会、创业资源等。优化创业路径是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的具体步骤,它是创业动机的形成、创业机会的搜索、创业资源的利用、创业团队形成的整个过程。
3.1 创业者素质优化
创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创业者不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很容易导致失败。创业这素质包括创业这对市场嗅觉能力、挫败后的抗压能力、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沟通领导的能力等,这些都是创业者需要具备的条件。学校可以根据大学生创业需求开设专业的创业班级,针对大学生创业遇到的问题提供培训。
3.2 创业机会优化
许多的大学生具备创业者的素质后还会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缺少创业机会,也可以说是缺少可行的创项目。在这方面,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大学创业园。加强大学生创业者的交流经验。政府也可以给予一定支持,加大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根据市场的需要,给大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创业机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关键词】创业能力;培养;新型方式
伴随着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一系列挑战,各行各业急需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高校大学生具有年轻有活力、知识水平高、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等特点,大学生自主创业对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都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严峻的就业形式迫切需要提升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因此,大学生以自主创业带动就业的优势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进而研究大学生创业应该具备的能力及其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当代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1.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在创业活动过程中。可以说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创新是创业的灵魂。创新能力包括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和经营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是指在创业过程中能够生产出或提供出具有巨大市场潜力与众不同的新产品新技术。市场的竞争往往表现在产品和技术的竞争,能够掌握最新技术和产品的创业者往往能够在竞争中获得巨大的优势,立于不败之地。经营模式的创新是指创业者设计出崭新的经营模式。
2.学习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信息和能力将要打破传统的财富与资源配置的方式,成为新时代的核心和中坚力量。大学生创业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一方面,创业活动对创业者的知识水平要求极高,创业者不仅要拥有经济、市场、销售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法律法规、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和人际交往等众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能通过老师的教授全部掌握,需要创业者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在创业活动中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另一方面,在知识高速更新的今天,当今一些大学生创业项目科技含量较高,对大学生创业者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大学生创业者固守现有的知识,不能及时地进行知识更新,就不能紧跟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终究会被市场竞争所打败。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才能保持超强的市场竞争力。
3.领导能力
创业者需要为公司制定发展的目标,为了保障目标的顺利实现,创业者需要组织和领导员工共同为目标而奋斗。创业者应该合理的组织自己的员工,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利用,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注重对员工的培养,给员工一个发展的空间,要懂得激励员工,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获得切实的利益。领导能力是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具备良好能力领导能力的创业者,才能更好的协调人力资源,保证公司的高速运转。
4.决策能力
大学生创业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业者在进行决策时必须考虑所有有关限制因素。创业者应该具有大局观,重视每一项决策的制定,减少决策的失误。第二,大学生创业者应该考虑决策的价值。创业者制定决策应该有目的性需要考虑决策给公司带来的长远影响。第三,大学生创业者在制定决策时应该把握时机,根据环境和时机做出正确的决策。大学生创业者具备良好的决策能力,才能抓住机遇,促进公司的高速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者能力培养的新方式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是: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的特点,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个人、家庭、高校和社会等各种途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各行各业提供创新型人才,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1.个人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核心点
当代大学生创业者应当注重个人对创业能力的培养。首先,通过个人努力不断改进自己、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才观。大学生创业者只有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奉献社会,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养成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具有独立完整的人格。其次,大学生创业者应当注重个人对综合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者既要有创新性思维,敢于打破成规旧俗,要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不断补充自己;既要具备掌控大局的能力又要具备知人善任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2.家庭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点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孩子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有着深远影响。家庭成员对创业行为的态度以及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都对大学生创业产生重要影响。在对大学生创业培养的过程中,首先,家长应该转变观念,清晰认识到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其次,家长应注重对大学生创业者良好创业习惯和独立人格的培养,再次,家长应该用自己丰富的阅历陶冶孩子们,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
3.高校是大学上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点
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载体,在创业能力培养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首先,高校应该树立全新的创业教育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创业能力培养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教育工作的方方面,改革课程设置开展课外实践,为大学生创业培养提供全方位支持。其次,探索创业教育的方法,强化创业能力教育效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多讲方法,让同学多思考多争论,让同学们占据课堂的主动权。再次,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保证创业实习质量。创业实践平台作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应该重点建设的环节。
4.社会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支撑点
大学生创业需要迈出校门走向社会,社会力量是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支撑带点。当前社会用"以成败论英雄"的态度看待大学生创业行为,给当代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在这种现状下主流媒体应当担负起宣传大学生创业成功事迹,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积极的舆论氛围。政府应当为大学创业提供有力的创业政策环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了解大学生创业的现状,,最大限度的保障大学生创业者的利益,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创业能力 SIYB 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01-02
大学生作为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是创新创业活动的生力军。但在实践层面,能力问题日益成为大学生创业持续推进的一块短板。因此,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
一 SIYB项目和大学生创业能力概述
1.SIYB项目介绍
SIYB(Start and Improve Your Business,中文译为“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是国际劳工组织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专门组织开发的创业培训体系。该项目由四个模块构成,分别是:GYB(Generate Your Business:产生你的企业想法)、SYB(Start Your Business:创办你的企业)、IYB(Improve Your Business:改善你的企业)、EYB(Expand Your Business:发展你的企业)。
SIYB创业培训是集简明、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为一体培训体系,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实行小班化教学,运用头脑风暴法、情景模拟法等高度参与的培训方法,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正的互动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业潜能。
2.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分析
“创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注解是:“创办事业。”在英文中,“企业家”和“创业者”是同一个词,即“entrepreneur”。在此基础上,将“创业”视为“创办自己的企业”“自己当老板”,是对“创业”这一概念最直接也是目前最普遍的理解。罗伯特・赫里斯、迈克尔・彼得斯提出:“创业就是通过奉献必要的时间和努力,承担相应的经济、心理和社会风险,并得到最终的货币报酬、个人满足和自主性的,创造出有价值的新东西的过程。”简单地说,创业就是创造新东西的过程,并承担风险和得到回报。
所谓创业能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发现和捕获商机,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并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即潜在的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地变为现实的能力。在我们的研究中,大学生创业能力可分解为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社交能力、分析能力、做事能力的有机组成。
二 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SIYB创业培训走进高校,对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是一个崭新的创业教育尝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从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优化创业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探索。
1.协同创新,构建基于SYB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教育部在2012年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对“推进协同创新”做出了详细部署,并正式实施以推进协同创新为核心内容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创业教育是一个新兴的开放式、创新型的学科门类,其教育环境涉及校内各部门、教职工和广大学生以及校外的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方面,迫切需要引入协同创新理念,以促进更大范围的资源交流共享,全面优化高校创业教育的环境氛围。
2.成立创业教育中心
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要理顺领导体制,建立健全教学、就业、科研、团委、大学科技园等部门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协调机制。通过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中心来统筹创新创业教育,各二级学院成立创业教育指导小组,具体负责所在学院学生的创业教育活动,同时接受创业教育中心的指导。创业教育中心负责进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理论研究、创业咨询、大学生创业园的管理等,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创业教育培训工作。
3.建设适应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开展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建设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可以分两步走,一方面加强对创业骨干教师的选拔与培训工作,选派教师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SYB师资培训班,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另一方面,要解决目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师结构单一化的问题,实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多元化,聘请一批国内创业教育专家、政府部门官员、知名企业的老总以及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
4.加强以SYB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定位于面向所有专业、所有年级、所有学生,全程实施,分专业、分阶段、分层实施。这就要求建设一个循序渐进式的“四阶段”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教育的有机衔接。
第一,创新创业意识教育阶段(GYB阶段)。在这个阶段,教育重点是创业意识、创业基础知识普及,主要在一二年级进行。将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相结合,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必修课为依托,帮助大学生入校之后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的探索、规划,渗透创新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业意识短期培训。
第二,创办企业阶段(SYB阶段)。对具有创业意识的学生,重点培养识别创业机会、防范创业风险、适时采取行动的创业能力。主要在二三年级进行,通过《大学生创业基础》和创业培训班加强创业理论知识学习。对有强烈创业愿望的学生开展为期十天的创办企业培训。
第三,创业模拟实训阶段(能创业阶段)。创业模拟实训是架起创业知识转化与理性创业实战的桥梁。在此阶段,重点是提升创业能力,积累和检验创业知识、做好创业前的充分准备,主要在三四年级进行。结合第二课堂强化创新创业体验和训练,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技能。通过“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各学科竞赛活动,选拔优秀创业团队,促进学生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
第四,创业孵化阶段(成功创业阶段)。在参加创业模拟实训的学生中,挑选优秀学员进入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创业实践。孵化基地的基础设施齐全,学生选择创业项目,注册企业实体,开展各类生产经营活动,参与市场竞争,体验创业实践,最终实现成功创业。
5.打造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大学生创业实习实训与成果孵化的基地,是开展创业教育、创业实习、创业服务,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高校要整合和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以科技创业园区、大学生商贸创业一条街为基础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创业园区结合学科专业和科研项目的特点,积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成果、科技发明、专利等转化为创业项目,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
三 优化外部环境,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力量
我国确立了“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一重要战略之后,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需求充分显现,主导力量应迅速由高校转向政府和社会。政府有责任为广泛包含创新创业活动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创造一种自由、宽容的社会环境。
第一,做好创业政策的落实与完善,降低大学生的创业成本。需要由政府相关部门统筹协调,从基金、基地、项目、信贷、担保、税费、咨询、培训、成果转化等各方面制定统一的指导、扶持、优惠、激励的政策措施,建立完整的政策体系,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具有规范力和执行力的全方位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大学生创业,使更多的大学生成为创业者,实现以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
第二,拓宽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解决创业融资难题。首先,完善小额贷款政策。简化贷款程序,减少对创业项目的过多限制,建立科技创业企业贷款担保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等支持创业者融资,落实有关贷款贴息的优惠政策。其次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支持,通过财政和社会两条渠道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天使基金”等资助项目,重点扶持大学生创业。最后,合理配置校友、知名人士的各类捐赠,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提供启动资金。
参考文献
[1]张.基于SIYB理念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建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一、当代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1.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在创业活动过程中。可以说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创新是创业的灵魂。创新能力包括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和经营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是指在创业过程中能够生产出或提供出具有巨大市场潜力与众不同的新产品新技术。市场的竞争往往表现在产品和技术的竞争,能够掌握最新技术和产品的创业者往往能够在竞争中获得巨大的优势,立于不败之地。经营模式的创新是指创业者设计出崭新的经营模式。
2.学习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信息和能力将要打破传统的财富与资源配置的方式,成为新时代的核心和中坚力量。大学生创业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一方面,创业活动对创业者的知识水平要求极高,创业者不仅要拥有经济、市场、销售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法律法规、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和人际交往等众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能通过老师的教授全部掌握,需要创业者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在创业活动中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另一方面,在知识高速更新的今天,当今一些大学生创业项目科技含量较高,对大学生创业者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大学生创业者固守现有的知识,不能及时地进行知识更新,就不能紧跟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终究会被市场竞争所打败。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才能保持超强的市场竞争力。
3.领导能力。
创业者需要为公司制定发展的目标,为了保障目标的顺利实现,创业者需要组织和领导员工共同为目标而奋斗。创业者应该合理的组织自己的员工,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利用,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注重对员工的培养,给员工一个发展的空间,要懂得激励员工,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获得切实的利益。领导能力是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具备良好能力领导能力的创业者,才能更好的协调人力资源,保证公司的高速运转。
4.决策能力。
大学生创业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业者在进行决策时必须考虑所有有关限制因素。创业者应该具有大局观,重视每一项决策的制定,减少决策的失误。第二,大学生创业者应该考虑决策的价值。创业者制定决策应该有目的性需要考虑决策给公司带来的长远影响。第三,大学生创业者在制定决策时应该把握时机,根据环境和时机做出正确的决策。大学生创业者具备良好的决策能力,才能抓住机遇,促进公司的高速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者能力培养的新方式
1.个人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核心点。
当代大学生创业者应当注重个人对创业能力的培养。首先,通过个人努力不断改进自己、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才观。大学生创业者只有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奉献社会,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养成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具有独立完整的人格。其次,大学生创业者应当注重个人对综合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者既要有创新性思维,敢于打破成规旧俗,要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不断补充自己;既要具备掌控大局的能力又要具备知人善任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2.家庭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点。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孩子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有着深远影响。家庭成员对创业行为的态度以及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都对大学生创业产生重要影响。在对大学生创业培养的过程中,首先,家长应该转变观念,清晰认识到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其次,家长应注重对大学生创业者良好创业习惯和独立人格的培养,再次,家长应该用自己丰富的阅历陶冶孩子们,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
3.高校是大学上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点。
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载体,在创业能力培养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首先,高校应该树立全新的创业教育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创业能力培养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教育工作的方方面,改革课程设置开展课外实践,为大学生创业培养提供全方位支持。其次,探索创业教育的方法,强化创业能力教育效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多讲方法,让同学多思考多争论,让同学们占据课堂的主动权。再次,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保证创业实习质量。创业实践平台作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应该重点建设的环节。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新;以人为本;创新型
在当面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各高校一直在探索和努力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人才,世界各国日益激烈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1.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是推动创新性国家建设的需要
自主创新是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显得如此的重要。自主创新能力也是一个国家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的核心力量,也是基本的力量,国家对此必然高度重视。高校以育人为己任,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高端组成部分,应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高水平人才,这也是我国创新体系中的关键环节。高校大力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也将有力地推动创新性国家的建设。
2.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的市场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人才的竞争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有大量具有创业创新能力的人才。改革开放初期,很大一批创业者肯做敢想,踏实苦干,我国创办了大量的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文化素质的欠缺必须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如果这个瓶颈问题克服不了,再大的企业也会被市场所淘汰,这就是市场经济的自身规律。目前,我国创业者中,高素质的人才所占比例并不高,为了更好地做强做大企业,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培养具有创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是缓解严峻就业压力的需要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岗位少,毕业大学生的数量也远远超过了每年的新增岗位数量。面对这样的困境,首先必须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观点的转变。面对如此规模的大学毕业生群体,传统的就业观点必须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这就需要拓宽大学生就业方式,而自主创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创新的队伍中来,在社会上形成大学生积极创业的氛围。同时,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也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
4.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实现梦想的需要
梦想是一个神奇的词汇,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着。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年轻而富有激情,敢做敢想,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但社会是残酷的,竞争是激烈的,要实现自我梦想,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其中创业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政府、高校等要做“助梦人”、“造梦人”,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实现梦想的舞台,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帮助大学生有能力、有信心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现状
近年来,在各方普遍关注下,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意识明显强化,大学生创业创新的能力得到提高。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政策,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创新活动提供了资金、税收、场地、人才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大学生创业创新有了较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梦想的实现。高校以育人为根本宗旨,在社会大环境以及政府的引导之下,各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日益重视,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高校大力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创新相关活动、赛事,对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思维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构建系统的创业创新知识结构,开设专门的创业创新课程;高校强化校地、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对大学生创业创新的相关技能以及素质进行培养;高校建设大学生创业街以及创业工作室等,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很好的条件。
在各方的努力下,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观点也更加多元化、务实化,但目前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整体水平较低。我国的教育模式还是过于传统和封闭,偏学术教育轻能力培养,偏应试教育轻个性培养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政府方面,近年来虽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政策,但还是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以及存在监督不力等情况,严重影响到了相关政策的真正落实。企业方面,大学生是企业优质的人力资源,企业积极寻求与高校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训以及就业的平台,但往往在现实利益和现实效果面前,极少的企业能做到长期、用心地培养大学生。
以上这些就造成目前大学生在面对创业创新时,还是显得意识不足、兴趣不强、水平不高。
三、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
为了更为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以下几点值得各方不断努力并完善。
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
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是较为复杂的,涉及到众多要素,但是不论培养的体系要多好,培养的途径有多宽,培养的平台有多广,最终还是需要大学生这一主体去践行创业创新的。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必须努力激发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以人为本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前提,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做到学生的个性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生的眼界开阔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富有个性品质、具有创新精神、发挥创业才能并持之不懈的人。
对此,高校应进行教学改革,改变原有较为封闭的课程体系,应该鼓励、支持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专业,并鼓励大学生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创业创新的火花。同时,高校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学习与发展,加强创新性教师队伍的建设,并活跃创业创新氛围,积极引导,大力推动,促进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2.改善制度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教育 创业意识 实现途径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创业目前呈现冷热并存的局面。“热”是指大学生创业的热情高涨。诸多调查表明,大学生创业的愿望强烈,愿意创业或者支持创业、对创业感兴趣的占到被调查对象的80%左右。大学生能够认识到创业是实现自己理想和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冷”一方面是指多数自主创业还停留在“雷声大雨点小”的阶段,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想创业却不知道如何创业的茫然无措状态。
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可以从学生本人、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及政府政策等几个方面考量。学生本人情况,包括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如实践能力弱,掌握的创业知识偏少,缺乏经验和资金是主要障碍,缺乏经验和能力;家庭环境情况包括,家庭有无创业背景,是否缺乏社会管理和管理知识等;学校教育方面包括,一些学校的规章制度,如严禁大学生在校园内从事商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教育更多停留在理论阶段,缺少实践课程;政府政策方面,大学生创业的相关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落实。
笔者通过对本校已创业同学的访谈分析得知,目前,已创业的学生中,有的是继承家族产业,跟着父母或者长辈做生意;有的是通过在校期间的兼职,比如快递、各种培训机构在校内、旅游中介等积累经验,毕业后走上自主创业之路;还有的则是在校期间创办社团,毕业后由社团延伸成为自主创业的企业。从目前收集到的情况看,这些学生自主创业并没有什么普遍意义和规律可以寻找。除能提供有学生实施创业这一信息外,对于在校学生的创业培养和教育借鉴意义有限。纵览现有研究中,从学校、社会及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改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不理想的状况已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从学校方面,主要是加强创业教育,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业教育水平;加强创业教材建设,将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强化创业实践环节,有研究还提出请创业者进课堂讲创业,同时加强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强创业能力和品质的培养和教育;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人才评估体系。
第二,从社会方面,主要是政府应大力扶持,通过完善政策法规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另外,应积极争取社会其他力量支持,如金融系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贷款和保险等。
第三,从学生自身方面看,大学生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同时加强意志品质的锻炼,不怕挫折,迎难而上。对创业的困难有预见、有准备、能应对。
这些建议虽然对于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中所存在的冷热并存现象有一定作用,但并没有深入问题的实质。为促成这一问题的解决,应从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入手。
二、创业意识教育及其面临的困难
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日益紧张的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育者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指导大学生主动创业。但当前对如何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做好创业的前期准备等方面的研究相对缺失。因此,培养和强化创业意识,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创业意识趋势、存在的问题与需求,是实施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的重要条件。
(一)创业意识地影响因素
创业意识教育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性内容,但从现实看,当前大学生创业意识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或家族的影响
家庭和家族对创业意识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如果家庭或家族中有长于经商的人物或有创业的历史,则对形成孩子的商业头脑、价值取向和商业技巧等都有极大的榜样、示范和传承作用。
2.生活的压力和变故带来的影响
生活的压力和变故是培养孩子创业意识的顺境。一般而言,没有经历人生的磨难、挫折的人是难以树立起强烈的创业意识的。国外企业家在对子女进行创业教育时,就有意识让其接受磨炼,有意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些逆境。
3.教育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家庭或家族的影响及生活的压力和变故对创业意识形成的作用,远没有教育的作用强大。高校创业意识教育,主要是创业价值观的教育,价值观对学生的职业取向、学习旨趣有重要影响。
大学一年级是学生的转型期,从学生创业意识的来源,不难看出如果在一年级时就实施一定的创业意识教育,对其后学习课程的选择、社会活动的参与、发展方面的确定会起到基础性作用。大学二年级学生自主选择意识更加明确,经过苦闷、茫然、困惑、犹豫最终选定自己的大学学习方式,这时是创业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三年级是大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趋于成熟,是获得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主要时期。四年级是大学生获得创业经验,使创业意识得以体现和深化的时期。认真研究大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发展特点,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
(二)创业意识教育存在的困难
创业意识是创业活动的最初诱因和最初动力,集中支配着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规定着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方向、力度。而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一些学生仅有热情,却由于缺乏创业意识、能力不足等原因,最终创业不成功。因此,只有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从而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尽管大学生创业教育极其重要,但在现实中,高校创业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注重知识结构的培养,而轻视创业意识的养成现象尤为突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为创业的技术困难,而轻视对创业意识的培育
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会不自觉地忽略那些较为困难的事情。创业困难,难在我们对创业认识不足,知之甚少,缺乏相关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及心理需求。正因为这样一些困难,导致了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高校培养的积极性也不高。另外,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主动学习能力、创造力、开拓力的不足必然导致创业能力的缺失,束缚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2.混淆就业意识与创业意识
没有认清创业意识高于就业意识。创业意识较之就业意识是更全面、更综合的意识。二者的地位不同、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同、要求也不同。而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则经常以就业意识的教育与培养代替创业意识的教育,没有能够真正触到创业意识教育的实质。
3.一般认为创业精神所包含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和不可预知的。因此,在创业精神上的这种宿命论、基因决定论思想会让很多人对于后天的培养教育有所懈怠。首先,应该承认创业精神有先天性。但也应该认识到“创造性”和“创造力”的天性是需要唤起的,这个唤起的过程以内在为基础,但同时需有外因做引导才能成功。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的关键是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唤起,要对大学生创业动机、创业精神给予足够关注和刺激,从心底里唤起大学生对创业的热情,这可能也是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点所在。
那么,该如何进行创业意识教育?创业教育应如何开展才能更富实效性?
三、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的主要路径
目前,关于大学生创业存在几个误区:一是期望值过高,期望一毕业就创业,与社会人员创业的比较,大学生创业缺乏经验和资金支持,特别缺乏成熟的企业管理和营销经验;二是没有看到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媒体对创业传奇人物和创业神话的过分渲染与炒作,使得整个舆论及学生自己对创业都寄予了很大希望,但创业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逐步取得成功;三是创业项目选择长期被忽视,学生创业时往往空有一腔热情,却忽略市场调查和项目的选择,这样的创业往往都很难成功。
创业实践如何成功?创业意识如何有效转化为创业实践?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实现途径是多方面的,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密不可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那么如何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意识呢?结合我们的分析,以下途径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1.培育主体:师资队伍
在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教育中,首先要解决的是谁来教育的问题,即师资力量问题。
首先,可以依靠高校内部培育。在高校内部精选出一批有创意有冲劲的青年教师,加强对他们的创业教育培训,引领他们钻研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倡导高校的创业教师广泛深入接触企业与社会,掌握最新信息和动向。同时,应聘请校外精英,例如企业家、技术创新专家、创业成功人士等给大学生讲创业课程。他们所授的创业课程更贴近实际,更具有实战指导意义。第三,可以鼓励现任在职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
只有在这些有实战经验的创业教师的指导下,创业教育才能避免纸上谈兵。
2.培育主渠道:理论教育、素质教育及实践教育
要使创业思想成功地转化为创业实践,必须有相应的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所以,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是成功创业的关键。同时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学习与培养,又必然会强化大学生的创业需要和创业动机。创业智能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能力、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及综合性知识和能力。其中,专业知识和能力主要靠专业学习完成。
(1)理论教育――创业的知识储备。
在学习创业知识的过程中,重点要引导学生建立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大量的、系统的、全面的知识,因为创业者需要的是精当的知识,而不是大而全的理论体系。同时,应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树立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扩大知识视野。在培养创业能力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灵活运用各类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素质教育――创业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良好的创业教育前提是创业者有较好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目前,很多大学生缺乏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就业形势。只有在充分了解就业形势的前提下,大学生才能丢掉不切实际的空想,做好自我创业的思想准备。创业的心理准备,他们虽然具有强烈的成就感,但创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创业理想,坚定的创业信心和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以及进行切实可行的自我规划。因此,通过素质教育,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结合开展创业教育。第一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主,加大选修课程比例,提供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指导学生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并对职业发展阶段进行设计能够调动学生创业的内在需求,使原来懵懂的学生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
(3)实践教育――参与创业实践。
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创业教育。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业意识,是一种鲜明生动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途径。在各种活动中,可根据具体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进行创业的专题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广泛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包括经营管理及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为创业做好知识与能力准备。
3.培育载体:课堂、创业园与实践活动
(1)课堂
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分为创业意识、创业品质、知识结构和创业能力四个部分。其中创业知识的部分是创业教育的主题,它包括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传统的课堂教学无疑是最便捷、最高效的一种传播方式。
(2)建立大学生创业园
高校可以成立创业园,把兴趣爱好相同的大学生组织起来,组成创业团队共同创业。创业园专门负责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事务,教授大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及咨询服务。
(3)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利用学校内部资源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体验。成立模拟“大学生创业中心”,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学生书亭等,让学生体验创业实践的全过程,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社团组织建设,鼓励和倡导成立有利于进行创业教育的大学生社团,如“创业俱乐部”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创业研讨”等活动,让学生根据爱好选择社团作为依托,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创建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是强化创业品质较为直接的方法,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社会调查及优秀大学生到社会和企业挂职锻炼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增知识、长才干,提高创业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叶远帆.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2]陈文婕.大学生创业意识趋向与实现途径研究[J].2012(7).
[3]宫树梅.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究[J],科教导刊,2010(5).
[4]段美,欢佩君,赵亮亮.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9).
[5]李运华.大学生创业意识实证研究――以广东11所高校为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6]王涛.大学生创业意识研究文献综述[J].科教导刊,2013(11).
[7]王静.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调查[J].人口与经济,2013(1).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培养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开始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逐年递增(见图1),从而使得大学生不再是上世纪的稀缺群体,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因此,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时至今日,创业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毕业后的一条新的出路。但是,创业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所以,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成了问题的关键。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定义
大学生创业能力是指:“在校正在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以及刚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的教育,发现和捕获商机,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并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即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为现实的能力。”根据联合国教料文组织的概念,创业能力包括意识层面和行动技能两方面。其中意识层面包括首创和冒险精神,行动技能层面包括创业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技术能力、社交能力、管理能力。
如今,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很高,但是创业的实际能力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家庭、高校、政府以及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和帮助就变得尤为重要。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高校创业教育、国家政策等的途径,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转变思想,为我国更行各业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具体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具有创业精神,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健全大学生的创业心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内容
实际上,创业要比一般的工作更为复杂,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创业者具备较为全面的能力。创业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是否具备全面的能力。
其中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是决定是否创业的关键因素。创业意识包括创业动机、意向、需要、信念等,创业精神包括坚强意志、勇于奉献、远大理想等。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学生们普遍不愿也不敢去拼搏,而更加追求“铁饭碗”。而树立创业意识,可以让大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锻炼自己,去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创业不仅要求大学生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特别是动手能力,为创业做好铺垫。
(3)工作方法能力的培养。工作方法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社会能力的培养。社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创业时接触社会,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以及对问题和风险的承受能力。其中包括人际交往和表达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
五、我国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问题
从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历史来看,真正意义上大学生创业的繁荣是从1998年前后才开始,至今所经历的时间并不长,总体来看我国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政府支持体系的相对不完善。客观的来说,我国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工作实际上是比较重视的。不仅建设了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还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免收部分行政费用,同时可以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一系列的专项服务。这些是值得肯定的。但相关扶持政策还是过于宏观,创业资金的来源不畅,大学生创业的激励机制也并不完善,这也是社会上许多人并不认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原因。
(2)缺乏应有的创业教育。由于我国创业教育开展的时间是比较晚的,而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误解。在当前的绝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被认为是帮助创业者的一种辅助措施。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还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集中在高校,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具体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也是以理论多于实际的操作。
(3)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有待提升创业的问题,归根到底实际上仍然是人的问题,也就是创业者自身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创业者本身的素质高低对于创业成败是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另一方面能否将创业所需要的各种技能进行系统的整合实际上也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创业素质实际上是创业教育与社会影响的最终体现。大学生要想成为合格的创业者,就需要摆脱以前的依赖心理和等、靠、要意识。
大学生创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都是有着较为深刻的社会与文化原因,而其中的许多因素通常交织在一起。要解决当前大学生创业问题的对策既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高校、家庭、社会的帮助。
六、结语
在新的时代里,随着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我国大学生的比率逐年提高。在把教育所获得的成果转化到经济发展之中去这一点上,创业所能提供的力量更为强大。所以,大学生的创业既是一个国家收回教育红利的重要渠道,也是大学生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进行融合加以实现的重要路径。大学生的创业应当成为其主动的愿望,而不是一种被动选择。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大学生会成为创业的主流群体,他们是国家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推动力。基于这一现实,我们的政府、高校、社会应当携手进行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创业者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完善自己的素质。唯有这样多管齐下,大学生创业才能够得以健康的开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SWOT分析 大学生创业 实施策略
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高校应该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做好培育工作,学校应该开设培养创业型人才的课程,并从其他方面做好培养工作。高校大学生创业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高校的资源和能力也对大学生创业起到一定的影响。在当前的很多研究中,SWOT多被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的情况分析,在财经类院校方面没有得到好的应用。因此,本文利用SWOT分析对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创业进行分析,分析创业教育模式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措施。
应用SWOT分析可以使组织整体战略更科学,更具有竞争力。我国高校使用的SWOT分析法主要是评价学校专业组织内资源和能力的指标,进而为组织的成长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SWTO是从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而得来的。S是指潜在内部优势,包括产品、人力、市场竞争条件等组织具有的优势;相对而言W是指组织内部在竞争中相对弱势的方面;O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包括市场的需求,竞争对手的状况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T是组织机构的外部不利因素,具体包括:新的竞争对手;市场紧缩;行业政策变化;经济衰退;突发事件等。从这些方面了解组织的发展态势,才能更好的指导组织决策,使组织良好发展。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作为其中的关键课程,也应该借助SWOT分析,以便正确定位财经类院校创业人才的培养战略。
一、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
财经类院校培养自助创业人才有利于突出自身办学特点,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两者之间的契合度。但在创业人才培养中要审时度势,加强研究,选择既能发挥自身优势,又能完成培养创业人才目标的适当路径。
1.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分析
财经类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的优势是便于统一、系统的培训,效果强。另外,当代大学生的显著优势是富有热情,思维活跃,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强;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对新事物有较强的领悟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融入社会能力突出。利于创业教育的实施。
2.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的劣势分析
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存在很多劣势。首先是创业教育观念有偏差,很多人认为创业就是个人创立公司,创办企业的行为;也有人认为,创业是就业的一部分,通过开展自助创业可以缓解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其次是教育师资短缺,大部分院校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师资力量,学科的发展还停留在提供单一课程上面,没有形成系统的创业学专业学科,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大多数课程缺乏系统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再次,学生创业心理准备不足,往往出现盲从的现象。另外,大学生的吃苦精神和创业意志薄弱也成为他们的劣势。加之,财经类的大学生往往在专业上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容易心浮气躁,对创业的承受能力较弱。
3.财经类院校创业人才培养的机遇
在宏观经济背景层面,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创业的机会越来越多,大学生创业面临着难得外部机遇。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已经充分认识到自主创业对促进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倡导自助创业。各级地方政府纷纷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来鼓励大学生创业。各个高校也纷纷依托自身的科技园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在这样一个鼓励自主创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就有了良好的支撑。
4.财经类院校创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威胁
首先,大学生创业缺少优良的社会氛围。大学生创业会承担巨大的风险和困难,而谋得一份稳定的工作是绝大多家长对子女的期待。社会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也相对较大,毕业后选择就业对财经类大学生而言是大多数选择。大学生对创业失败后的出路也很担忧,尽管他们可以选择从头再来,但他们与自己的同学相比,既损失了数年的薪水,又要重新适应新的行业和新的工作。其次,大学生创业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与在职场工作数年之后,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创业者相比,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经验,竞争力低。第三,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普遍存在可行性较差的问题,缺少对市场、风险、资金、产品、竞争等问题的细致考虑,使得许多选题根本无法实施,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培训。
二、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的有效实施对策
1.财经类院校要重视扶持大学生的自主创业
财经类院校应重视大学生的自助创业,要建立完善的创业课程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财经类院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要通过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创业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健康身心;通过创业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创业本领。学校应该支持大学生创业,财经类更应该做好榜样。
2.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通过增加大学生参与实践创业,以及接受一定的模拟创业培训,可以有效的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实现这一设想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高校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并在活动的内容中加入许多和创业相关的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充分利用政府资源
通过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积极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尤其是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政府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针对大学生的优惠政策以及完善相应制度,在大学生的创业期间,尽可能的简化各种审批手续和程序。并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市场环境的了解,积极的拓宽大学生的创业途径。
参考文献:
[1]黄黎.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探析[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3 ― 0132 ― 02
创新驱动着国家的发展,只有推进大众创新创业,一个国家才能不断提升其综合实力、保持持久的国际竞争力。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总理两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的大学生,他们是最具创新与创造活力的群体,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与热情,意义显得特别重大。而对于这个群体来说,光有个体的激情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因此,需要构建“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解读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创业能力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相对而言,郁义鸿、李能志总结的创业能力的概念比较有代表性:“创业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发现和捕获商机,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并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即潜在的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为现实的能力。”①依此类推,大学生创业能力可以表述为:大学生能够敏锐地发现、捕获商机、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将美好的创业设想变为真正的财富的能力。对于大学生在创业过程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学习与创新能力
只有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和不竭创新能力,掌握比竞争对手更多的知识,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然,仅仅学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学习中捕捉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用创新思维和成果把握市场机遇,适应市场变化所带来的不断挑战,用无数的创新成果打造开拓成功的创业模式。
2.规划与管理能力
规划与管理的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前景。因此,在创业过程当中,要经常性地细致、周到地规划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事情。同时,创业者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团队组织管理者,充分调动团队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与优势并委以相应的责任,这样,完美的规划才能得以很好的落实。
3.判断与决策能力
创业的过程并不是在真空进行的,创业必然是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因此,作为创业者需要具备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准确的把握与判断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把握住机遇,以准确的判断为成功创造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创业过程当中,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当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情时,作为一个创业团队的领导者,更需要积极应对,以睿智的判断和果断决策力化解危机。
4.社会交往与自我调节能力
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总会接触到不同领域、身份、地位、性格的人,而跟这些人的接触又往往影响着自己创业过程的顺利与否。所以从创业最开始就要学会跟各种人打交道,尽可能地扩展自己的交际圈,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应对创业过程中所遭遇的挫折或失败。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培训。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尽管如此,与人们的期望值仍有差距。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大众教育为主,缺少个性化培养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大多已被列入必修课,但培养形式仍主要以几个自然班合班上课的形式为主,这种群体式的大众教育对于普及创业知识、强化创业意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每个人的个性特点、素质能力、发展潜力都存在差异,只有在大众教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培养,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真正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当然,专业师资的匮乏与个体的复杂多样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创业能力个性化培养的困难。
2.以传授创业知识为主,缺少实践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业过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在课堂上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也是相对容易的,但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创业过程的政策流程、科学规律,进而转化为实际的创业行动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一方面作为大学生,由于长期受到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创业意识相对淡薄,对学习创业知识仅仅作为学习任务来完成,并没有产生内在需求,更没有转化为实践操作的动力;另一方面,大部分授课老师自身缺乏创业的实践经验,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与锻炼的机会与平台较少,主要以“纸上谈兵”为主,效果不明显。
3.以高校唱独角戏为主,缺少多方配合推进
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合格企业家,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也是需要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得到检验,因此,高校应该着重培养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创业能力。而就现实情况而言,大部分高校已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工作实际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但由于高校自身条件的约束,加之前些年政府、社会对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扶持与孵化也不够,于是出现了高校内部的创业能力培养活动如火如荼,而大学生在现实的创业过程中却屡遭碰壁的尴尬情形。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模式与途径
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比拼与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人力资源开发对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成功的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大学生的充分就业,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经济繁荣、国家发展进步。从前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与培养现状来看,笔者认为可以构建学生、家庭、高校、政府、社会“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1.学生是创业能力培养的主体
大学生个人是创业能力培养成败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如果大学生个体内在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和需求,那么对于创业能力培养就不会仅仅当作学习任务去完成,个人的内在潜力也容易被激发出来。另一方面,大学生个体的价值观、性格、心理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等因人而异,这些直接影响着创业活动的成败的能力有些固然是与身俱来的,但外部力量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方向和方法。当然,大学生自身更要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锻炼来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为自己创造更多创业成功的机会。大学生应注重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应积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开阔视野,锻炼实践能力。
2.家庭是创业能力培养的启蒙
孩子的性格、能力、价值观等都从小受到家庭环境和背景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应该说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启蒙的作用。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学历、职业、性格特征、创新意识、对创业的态度都对一个孩子创业能力的培养起着启蒙作用。一般来说,如果家庭成员自己从事创业活动,那么创业所需的能力从小便会在耳濡目染中形成;如果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时能经常鼓励其创新、大胆尝试、不怕失败,那么孩子就有创新的热情和动力;如果家庭成员思想开放,能够突破传统“找一份踏实、稳定的工作”的旧思想,那么在大学生有创业的想法时,就会得到家庭成员更多的支持、鼓励和理解。
3.高校是创业能力培养的指导
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主阵地,它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起着最直接的指导作用,高校中的创业教育课程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首先,高校要设置合理、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为教师创造更多外出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社会上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到学校为学生开设讲座、参与论坛,通过自己创业的亲身经历给同学们分享成功的经验。再次,利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赛,以赛代练,在比赛中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在校园中形成乐于创新、敢于创业的氛围。总之,高校要从理论知识的讲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相关赛事的准备等各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训与指导。
4.政府是创业能力培养的支持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经济下,创业成功十分艰难。而大学生无论是社会阅历、人脉关系还是资金积累等方面都相对比较欠缺,因此,政府要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倾斜来扶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政府提供的政策、服务等多方面的支持。比如,劳动保障部门可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相关信息、免费的技能培训以及法律援助等;政府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可免费为自主创业毕业生保管人事档案、提供劳动力供求信息等服务。政府还应在企业与高校之间发挥牵线搭桥的协调作用,推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等形式推动大学生创业平台的建设,让更多的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提升能力,获得成功。
5.社会是创业能力培养的辅助
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展开创业活动,同时还要求企业、非营利机构等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首先,要通过各种媒介多渠道地来进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宣传,通过积极的社会舆论导向改变人们对创业的不信任态度,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创业失败与成功之间的有关系。其次,加强创业实训基地、企业孵化器等建设。企业通过履行慈善责任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商业培训,让企业担负起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导师”的责任。再次,充分发挥非政府非赢利组织的作用。此类性质组织机构主要通过提供市场分析、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服务项目,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非政府支持,进一步拓宽创业能力提升的渠道和途径。
〔参 考 文 献〕
〔1〕刘颖.浅议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J〕.职业教育研究,2009,(09).
〔2〕马慧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6).
〔3〕罗三桂.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现状及提升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3,(12).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036-02
一、“互联网+”时代特征
“互联网+”时代是随着互联网经济崛起而渐具规模的一种新型互联网经济模式。它的主要表现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模式的结合,并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业务体系的更新、商业模式重构等方式实现经济的升级和转型。“互联网+”时代与传统互联网经济时代存在一定差别,传统的互联网经营模式主要是通过单一媒体信息整合的方式实现效益,它的门槛高、时效差、规模小、接纳低,与新媒体平台相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实现互联网经济的普及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互联网+”时代形成了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极大融合,“+”的符号含义正是“整合以形成整体”,“互联网+”时代正是大学生创业的最佳时代。
二、“互联网+”时代下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是时代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繁荣,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当今时代背景下的职业理念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铁饭碗”、“国有企业”、“国家机构”的选择渠道渐渐地使大学生们感受到了极大的社会就业压力,每年都有无数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有限的岗位需求量很难满足所有大学生的求职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学生成了待业在家的天之骄子,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这部分大学生还没有随着时展转变就业观念,没有培养出时代呼吁下的创业精神。大学生创业已经是一种势在必行的时代选择,大学生应该积极培养创业精神,尽快找准自身的职业定位。
(二)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创业意识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每年的大四毕业班都会开设相关“培养创业精神,发展创业能力”的讲座课程,是大四的必修课程,占据3至4学分,是大学生毕业之前最重要的教育内容。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对大学生创业的极大重视、极大支持、极大鼓励。我国高等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性人才为宗旨,其最终目的是高等院校毕生可以立足实际,奉献社会。我国当前的人才形势即是创业优先、择业为辅,大学生创业是最能实现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实现大学生的人生理想的有效途径,是与高等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宗旨完全吻合的职业模式。
(三)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有利于其能力的全面提升
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离开学校甚至在校期间就积极创业的大学生比缺乏创业环节或选择其他就业形式的大学生在领导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等多项能力上都更为优异,尤其是在面对人生压力、人生困境时所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百折不挠的人格魅力,经历过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比没有创业过的大学生要表现得更好。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主要是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则要通过社会环节的培养,自主创业就是最好的社会实践形式。
(四)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发展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这是因为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待业群体,每年的人才市场上大学生的规模总是最大的,他们是造成中国就业压力大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可以缓解社会就业紧张的局面,促进就业系统的良性循环。另外,我国人才模式始终比较单一,十分缺乏创新、创业型人才,这种不合理的人才结构可以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促进大学生就业行为来转变。大学生是我国高素质人才主力军,鼓励大学生创业可以优化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使我国经济模式向着高技术性、高素质性方向发展。
三、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个体创业意识不足
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并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因素,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上的高素质人才,是最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载体,在技术才能、人文素养等多方面都要领先于社会上的其他群体,但是大学生的创业情况却没有和他们的个人能力一样呈现出乐观局势,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不足。很多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是因为对创业的风险性估计过高,对自身的效能感太低,致使部分大学生不敢创业,是“创业失败型”心理群体。还有另外一部分大学生想要创业,却对于创业将要面临的辛苦感到畏惧,不愿付出努力,甘愿碌碌无为,这些大学生是典型的“创业怠惰型”心理群体。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对创业基本没有概念,认为创业与自己无关,是特殊人才的事业,这部分大学生可谓“创业漠视型”心理群体。
(二)高校教育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
以上三种心理是大学生群体中最常见的三种情况,他们之所以缺乏创业意识,对创业产生各种排斥印象,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我国高校中普遍只在毕业班中开设创业辅导课程,而其他年级都接触不到这个概念,这种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使大学生产生创业无关理性,只为实际需要存在的错误观念。另外,我国高校中关于创业教育的内容也不尽如人意,很多都是激情和热情高涨,方法与策略不足,没有从实际应用层面有秩序地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造成了很多大学生在创业中只会空谈而没有行动的不良影响,许多大学生的创业过程犹如昙花一现,也正与此相关。
(三)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创业基础设施不完善
这是从社会层面考虑到我国的社会环境没有为大学生创设一个放飞梦想,大胆创业的理想平台。大学生毕业以后首先面临的问题是生存困境,缺乏资金、缺乏经验、缺乏指导,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有理想的大学生不得不放弃创业之路,选择其他的就业方式。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归根结底是我国现有政策没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我国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建设还相当不完善。
四、“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途径
(一)构建系统创业教育体系,对创业教育抱以充分重视
我国高校应该从入学起就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的创业教育规划,每个学期都固定安排一定的课时,并安排专职教师辅导,对于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进度都应该进行合理规划。在此基础上,应该建立一支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指导学生进行创业活动,如果条件允许还应该尽量聘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指导,这里所说的成功人士不是指非马云这样有影响力的人物不可,完全可以是本校的往届毕业生,他们的各方面条件和基础都与在校大学生相近,对大学生的启发意义更大。再者,学校应该建立创业辅导中心,针对大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困惑给予及时帮助,学校应该在辅导培训过后安排一些适当的实践课业作为每学期的最后考核。学校在具体的教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将“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模式作为一个专项对学生进行辅导培训,使学生了解当前的创业形式,学会利用互联网创业资源,通过一个时期的专业指导使学生能够尝试互联网自主创业实践。
(二)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树立新时代下的人才价值观
大学生本人应该积极投身到创业实践中来,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全方位人才。很多大学生提起创业便觉得遥不可及,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迈不出第一步就不会走得长远,大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要将创业中的自己与金领白领的社会地位社会形象相比较,要坚信只要不懈奋斗就会走出辉煌。第二,不要害怕挫折和打击,不要因为碰壁而放弃创业道路,不要在平庸中虚度青春。第三,不要因为传统就业方式的保险性而放弃自主创业,敢于挑战才有成功。第四,要坚持不懈,不怕吃苦,不要只停留在创业的理性阶段,理想的意义固然十分重大,然真正可贵的永远是实践中的每一小步。
(三)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为其创业意识的萌发起到助推作用
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为创业意识的培养提供丰厚的土壤。缺乏社会实践环节,大学生就难以了解到当前的职业形式、人才理念以及市场信息,更不会锻炼大学生的交流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等创业必须的综合技能。因此学校应该适当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便捷平台。
(四)社会各方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条件,提高其创业积极性。
除了学校的教育之外,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动力应该来自于社会。首先,政府应该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方法指导以及其他方面的帮助,降低创业的门槛,使大学生自主创业没有后顾之忧。另外,社会各界应该关注大学生创业群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值得社会各界积极关注的热点,对我国和谐社会发展体系的构建存在极大的意义。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应该积极投身到创业行动中来,让自己成为新时代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与路径优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05):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