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05 09:58: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全神贯注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第1篇

由此可见,一个学生如果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对学习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并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一生的发展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亦然。因此,我们教育学生应从习惯抓起,在众多学科中数学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有了良好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学习就插上了绽放能力之花的翅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自主习惯,奠定发展基础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白学生终究是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的,自主学习习惯对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对所有学科都很重要,数学亦然。自主学习的习惯主要表现在课前预习的习惯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预习其实就告诉学生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能否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自己先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看哪里有困难……它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环节,更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石。学生在每次上新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上课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去听课,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而复习就是有目的,有重点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切忌机械的重复,要自觉查漏补缺,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从而使思维得到发展,使所学知识更加完善。温故才能知新,课后及时复习,就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就能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达到新的水平,何乐而不为呢?

二、关注自觉习惯,形成发展核心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推理学科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毅力,其主要表现在完成作业、独立作业、专心听讲、全神贯注、勤于思考、认真审题等自觉学习习惯上。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孩子的发展就有了核心力量,就会爆发出无限的潜能。

学生完成作业是巩固知识很重要的一环,其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老师地指导和督查。首先作业题的设计要认真,力求数量少,质量高。由于题量少,学生没有沉重的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不仅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其次督查要到位,逐渐养成书写规范,独立作业,认真运算和验算、及时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要想做好作业、独立作业,这就与上课认真听讲相关,如果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作业完成就会有问题,因此上课专心听讲是必须的。专心听课的习惯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老师细提要求,反复练习,及时提醒,恰当评判。

专心听讲主要表现在听讲过程中的全神贯注,当然我们的要求不光是听还要思,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全神贯注与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实际上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集中注意力听课的良好环境、情境,也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在不太理想的环境中也能专心听讲的意志力。在课内,要求学生:一要仔细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弄清公式、法则等。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学生不能勤于动脑、积极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这些习惯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时段,要培养好的习惯,也要注意克服坏的习惯,把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相连,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三、勉力自省习惯,凸显发展内涵

作为数学教师还应该明白学生的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犯错和纠错的交替过程,如果学生所犯的学习错误一一由老师来纠正,那么这个学生永远也长不大。因此,必需培养学生的自省的能力和习惯,自省就要学会质疑和反思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不懂就问,不要不懂装懂,这就是质疑。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提出问题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要使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要善于捕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才能做到。

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在问别人的同时,还要学会问自己,即“反思”。 反思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格,更是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每节课结束后,问:“今天我学习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还有什么没有弄懂?”、“学习了什么方法?”、“它可以用在哪些地方?”等等。这样,学生经过自我反思,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提升了能力。

第2篇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言语形式表现(或深化)言语内容的案例,可见在文学的创作过程中,形式对内容表现的重要意义――怎么写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形式问题。回到语文教学上,就是要突出强调学生学习“怎么写”的重要性。但关键是如何在实践层面让学生领悟文本内部的语用规律和言语“秘妙”,并且能自觉地在特定场合做出得体的表达,甚至个性、精妙的表达呢?是加强语言形式的分析,还是增加大量“指向写作”的训练?前者要防止离开内容导致的课堂枯燥和人文失落,后者则要警惕机械的低质量的练笔导致的急功近利和课堂失位。笔者以为,阅读教学要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地位,充分利用文本教学资源,找准语用训练的最佳切入点至为关键。我们不妨试试“比较”这个策略选项。以下试举几例。

例一:《全神贯注》教学

课末,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中印象深刻的词句,并默写或抄写在本子上。

师:课文中有一个句子,我觉得大家要再加深印象,一起来听写这个句子。写之前,先听老师读两遍,边听边记,记到心里去。等老师读完两遍,你也记住了,这个时候,再拿起笔来写。这样做,就叫全神贯注。

师:(读两遍)“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生写句子后与课本核对)

师:请拿起笔,把“一刻钟过去了”圈掉。

(生迟疑)

师:态度坚决一点。圈掉后,我们再读一读句子。

生:(读)“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师:能不能圈掉?

生:不能。总觉得抒发不了激动的感情。

生:句子中的“越干越有劲”和“更加激动”,是与时间有关系的,圈掉后前后就不一致了。

生:有了“一刻钟过去了”,才能感觉到时间过得特别长。

师:看来不能圈掉。在你圈掉的话下面加上几个“Δ”,表示要恢复原句。

(生加注“Δ”)

这堂课中,学生对于罗丹全神贯注的体会,关注了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句,但体会不深。针对这一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听写的句子上圈去“一刻钟过去了”,来体会其存在的意义。这一看似不经意的比较,其实巧妙地促使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反思,使原来的无意识变成有意识,学生自然地去思考文本特殊的言语形式在言语内容上传递出了怎样特殊的意味,产生了怎样特殊的表达效果。于是,就有了学生对语用规律真切的体验。

例二:《巨人的花园》教学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理解了正是因为巨人“赶走了孩子们、砌起围墙、竖起告示牌”等原因,才使曾经“漂亮的花园、孩子们的乐园”变成了“荒凉的花园”之后,课堂出现了以下场面:

师:同学们都对巨人说的话印象深刻。现在请你把巨人赶走孩子们的三句话合在一起读一读,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找、读,师相机出示:

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到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生:我发现巨人真的很生气。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巨人说的三句话中都用到了一个“滚”字。

生:三句话中用了“很生气、又发脾气、大声叱责”等词语。

生:三句话中都用了感叹号。

师:你还关注了标点符号。

生:我发现巨人越来越生气了。

师:你的发现又进了一步。你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因为我发现三句话中作者的提示语有变化,第一句是“很生气”,第二句是“又发脾气了”,第三句是“大声叱责”,感觉越来越生气。

生:第三句话中的“滚”字前加了“赶快”这个词,也说明巨人越来越生气了。

生:我发现巨人说的话一句比一句短,特别是第三句,生气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

师:这个发现了不起!

生:我发现第三句的提示语与前两句不一样,前两句在前面,第三句放在了后面,这说明巨人越来越不耐烦了。

师:真是一个精彩的发现!这些都值得我们在写文章时好好学习。

师:有了这些了不起的发现,我们一定能读好这三句话。来,让我们用自己的声音、表情把这些体会表现出来。

(生自由练读,师生对读,个别读。)

在这个片段中,对话的主题明显已经不是“内容的读懂”,而是语言文字表达的揣摩了。

我们知道,文本中的语言是客观存在的,但往往只有联系起来思考,才会发现“语言使用者”的表达意图,而这往往需要教师的介入助推――学生把文本中散落的三句话聚在一起比较,马上有了“巨人很生气”“越来越生气”的发现。这些发现来自于对句子中相似的字词、相同的标点、提示语的捕捉,以及句子长短、说话人节奏、语势的关注。这样,教学就走出了内容分析的胡同,引导学生从表达的角度进行审视,从而进入语义学背后的语用学的范畴,直面“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心理状态、情感状态以及相关联的言语行为。

例三:《军神》教学

学生围绕“为什么称为‘军神’”开展批注交流。教师发现学生的回答、交流大都聚焦在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缺少对其他人物(主要是沃克医生)的关注,于是,有了以下调整:

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但是你发现没有,其实文中写沃克医生的语句一点也不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来写沃克医生呢?同学们先把这些语句找来读读,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找、读,小组讨论。)

生:写沃克医生的句子表明这次手术很危险。

生:写沃克医生的语言、动作、神态,其实是衬托了的刚强。

师:比如――

生:比如“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沃克医生曾经是军医,见过大场面,但还是双手颤抖,额上汗珠滚滚。这就很好地衬托出了的刚强。

……

师:说得真好!如果说写是正面描写的话,那么写沃克医生就是――

生:侧面描写。

师:回想一下,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也有过这样的描写吗?

(生交流)

师:(示意学生看插图)当时的手术台边,还有一位女护士,我们能不能结合刚才的学习,想象一下女护士的动作、神情,

从侧面来衬托的刚强、坚毅。

(生写话后交流)

第3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习习惯 培养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谈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要注意理解,不能走马观花,可边看边划出重点,划出不懂的地方。预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思索出疑惑带着问题去听课,并把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想法对照,这样就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我让学生预习时做到下面三点。

1.想一想。预习要讲究方法,应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识记。预习定律、公式时,要注意它的推导过程,弄清楚来龙去脉,可先自己推导一遍,再和书本上的对照,想一想自己的推导过程是否和课本上的一致。预习例题时,要注意解题思路,想想每一步的依据。预习时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做到数形结合。

2.补一补。数学知识连续性强,前面的知识没有学懂,后面的课程就不易学下去,预习时如果发现学过的知识不明白、不清楚,那么一定要在课前查阅书籍搞清楚,做到及时弥补。

3.做一做。做数学题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不做一定数量的习题,很难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需要在做题中理解,数学思想需要在做题中体会,数学方法需要在做题中掌握,数学能力也需要在做题中逐渐提高。因此,预习中可以多做练习题,用来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学生要在课堂上专心听讲,需要教师的指导,但真正落实是学生自己。因此,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一是要求学生上课前把文具盒、练习本等课中必须用具准备好,课桌上不允许出现其它无用书本。二是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良好的坐姿能让学生随时精神饱满,约束自由散漫思想的滋生,必要时还可以抬头挺胸唱一首校园歌曲,达到集中精力,减少无意注意的干扰。

2.全神贯注投入听课。首先,在听课时,一定要把注意力集中到理解上,切忌单纯记忆。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经过自己认真思考和分析,马上由教师解决的问题,会弱化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养成有问题找老师的条件反射,遇到疑难缺乏自信心。其次,在听课中一定要让学生克服消极等待的听课方式,要积极主动地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紧跟教师的思路,“思则明,不思则暗”,学习离不开思考,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当然离不开思考。再次,要培养学生大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怕暴露错误,暴露错误是好事,在老师的指导下及时解决问题就是收获。数学科目是循序渐进、积累性很强的科学,所以,当堂的问题当堂解决,不要欠帐。要全身心投入课堂,使自己的听课达到最佳效果。

3.开动脑筋,勤学好问。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把自己课前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要求学生上课时尽量克服无意注意的干扰,思维要始终放在老师要求的方面,并且在课堂中认真做好笔记。

4.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听课过程中,除了紧跟教师的思路,对于同学提出的疑问,也要积极的思考,想想自己是否也有相同的困惑,或者能否回答这个问题,有机会可以主动帮同学解答问题。同样,在其他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自己要集中精力分析和判断,听听同学的回答哪些是最精彩的,哪些说法又不够严谨,取长补短,做到及时举手补充回答。

三、培养学生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并提出明确的要求:认真书写、认真思考,作业干净整齐、格式规范、按时完成作业等。做作业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差事,而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体会数学方法的作用。要让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独立思考不轻易问人,更不应该抄袭别人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作业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学习情况,在作业上不弄虚作假误导老师,自欺欺人。对作业中出现的疑惑,应该尝试自己没有把握的解题方法。做错一道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不会装会。另外要求学生作业要积极按时完成。实践证明:当堂完成的作业和拖堂赶写的作业效果截然不同,当堂完成的作业书写工整、正确率高;拖堂赶写的作业,潦草、正确率低,这是环境因素作用于心态的结果。拖堂赶写作业导致作业环境恶劣和学生的心境不良,使学生产生心态异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因此,我坚决杜绝拖堂赶写作业,让学生在优化的作业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心态,达到满意的效果。检查反馈时,教师对作业质量高的学生还要适时地给予表扬奖励。久而久之,作业的正确率提高了,速度加快了,习惯也就养成了。

四、培养学生课后反思、积极改错的习惯

第4篇

初中英语教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语言教学内容,是初中教学内容中较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尤其是英语语言成为世界交流的主要语言,对初中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改实施背景下,对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点关注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现教学课堂的高效性。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深层次剖析,进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提出有效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和对策。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将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作为研究的主要问题。尤其是新课改实施以后,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的就更加重要。

一、合理分配时间

结合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初中生的年龄小,普遍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会超过30分钟。因此,一堂课程的40分钟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种漫长的煎熬。为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必须对此进行研究,将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划分或者分配,一般都是采用师半生半的时间分配。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全神贯注地学习听课,也使学生拥有自己的展示机会,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使教师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因材施教。

二、全班分组教学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以及表现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合理的搭配、平均分配,并且每组设有一名组长负责本组的学习事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习,比如研究、交流、表演以及讨论等,然后经过小组的研究总结出一个结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表达小组观点。这样在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带领下发奋学习,实现了整体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教师也要对表现优胜组进行表彰以示鼓励。教师也要关注每个小组的纪律表现等方面,这样不同小组之间形成了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会为了自己组的荣誉而尽量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不断改革创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董红雨.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几点问题与对策[J].教学反思,2013(07).

第5篇

《Doing housework》是牛津小学英语 5A 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围绕“做家务”和“做功课”的话题展开教学活动,重点介绍了现在进行时。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提倡学生在整体教学情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借助于游戏、对话等教学方式,学生边学边练,教师边导边教。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听、说、读、写训练步步为营;教师充当的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示范引领,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片断一】

T: Shall we play a game? Now 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I act and you guess.

(演示读书动作)Right. I’m reading.

(听音乐)Great! I’m listening to music.

When you’re doing something, you can say: I’m…ing. (课件屏幕出示)I’m…ing.

I’m singing. Read after me. I’m listening to music.

当你想知道对方正在干什么事时, you can ask:(屏幕出示)What are you doing? Read after me.

What are you doing? I’m reading. Please ask me.

What are you doing? I’m listening to music. (学生一边练说,一边做动作。)

Now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What are you doing? I’m…

【反思】

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儿童通过游戏,可以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游戏活动是儿童喜欢并向往的教学形式,学生在游戏中都会表现出异常的兴奋。运用英语小游戏的方式引入新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量的词汇和句子,还可以为新课的开展做必要的铺垫。学生手脑并用,演一演、猜一猜、说一说,让抽象的语言知识变得鲜活、丰盈起来。这样,学生多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活而不乱,动静有序,全神贯注,多元智能可以得到发展与提升。

【片断二】

Step 4 Tasks

1. T: Can you make a dialogue according to these sentences?

(屏幕呈现情景和可用句型)Look, it is Saturday morning. You’re doing homework. But you can’t finish it. So you want to call your good friend for help.

T: Who wants to try with me?

(示范对话)

T: Hi. Is that …? S: Yes, this is…

T: Hello, Are you free now? S: Yes./ No.

T: What are you doing? S: I’m…

T: I’m doing my homework. Can you come and help me with my Chinese?

S: Sure. How about this afternoon?

T: No. How about this morning? S: OK.

T: See you. S: See you.

T: Do you understand? Now practice in pairs. (巡视给予个别指导)

2. T: Well done! Now look at this, think and talk.

想一想,说一说,星期天的下午,电话响了……

Don’t forget these sentences, at the same time, you can use some sentences we learned before. How are you? I’m OK. And you? Shall we go to…

OK. Go!

【反思】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运用,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知识才能不断内化,转化为能力,日积月累,形成素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是用情感来认识世界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抓住英语交际的契机,创设了打电话的情境,引发了学生积极的情绪态度与学习动机。学生在角色体验中,自觉地用所学的语言进行口语交际,由易到难,由控制性的任务到半开放的任务,乐此不疲。学生在自主运用中拓展了思维空间,挖掘了英语学习的潜能。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让表演更加逼真、有趣。

第6篇

只有通过知情合一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既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又拥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比如,地理教材中关于环境污染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关知识,还要使学生认识到工业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滥采滥伐导致环境平衡的破坏,认识到大自然作为一个平衡的生态循环系统,由于环境破坏带来的财产和生命损失,从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从中激发学生的高级学习动力。比如,学生在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全球严峻的环境问题后,教师要抓住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通过呼吁学生好好学习,运用高科技的知识解决环境污染的难题,或者加强自我监督,从自身做起爱护环境,以身作则为他人树立环保的好榜样。然而学生情感及思想的变化,主要是在教师与学生及教与学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因此,新课标提倡教学不仅要注重目标,还要注重过程,在过程中进行生成性的教育。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根据教学过程和学生反馈及时调整,不断修正,在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能力,还要实现情感陶冶、思想教育的目标。这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那种只认识到知识的科学性,而忽略思想性的教育,很容易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需求,自然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由、有意义的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把学生的学习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不需要学生意识参与的无意义学习,另一种是需要学生意识主动参与的有意义学习。相较于无意义学习而言,有意义学习需要学生调动身心,全面投入学习状态并积极配合,也要求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的经验建立有效联系,这样,学生在全神贯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才能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都受到影响和教育。而无意义学习,更多的是强调学生被动地接受与记忆知识,这种没有情感与态度参与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机械的死记硬背,无法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因而学生在以后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也不能积极调动这些知识储备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想调动学生主动性,使教学变成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应该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而不是知识的积累、分数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中的一些错误观点。比如,有的教师过分强调师道尊严,不喜欢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觉得学生是在故意刁难,打断自己的教学计划。因而,有的教师对课堂中喜欢提问的学生大加批评,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讲授课。还有的教师喜欢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对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法接受,感觉这种组织方式会扰乱课堂秩序,不方便自己管理。然而,真正有效地课堂并不体现在纪律有多好等方面,而应该是看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很多教师喜欢纪律好的课堂、听话的学生,只是为了方便教学,并不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一种忽略学生主体性的表现。

三、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标准和表现

很多教师在课堂中注重贯彻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活动。然而,由于缺乏一些具体的衡量标准,很多教师很难把握自己课堂。切实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应该能实现以下几点:

1、学生呈现全神贯注的状态。

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课堂表现出极高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并投入其中,虽然在遇到困难时会出现卡壳现象,但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能顺利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2、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寻找解题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并由此让学生感受到解决苦难,获得成功的乐趣,引导学生培养学习的高级动机。

3、地理教学最终的评估。

不应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应该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思想等多方面的变化,应以是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自己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

4、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估。

反思是进步的前提,教师不仅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策略,即能够自我学习、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估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社会中站稳脚跟,不断跟随时代的变化提高自己。

四、结语

第7篇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言语形式决定(或者说深化)言语内容的案例,可见文学的创作过程中,形式对内容表现的重要意义――怎么写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形式问题。回到我们语文教学层面,就是要突出强调学生学习“怎么写”的重要性。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语文教学特有的任务便是重视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便是要重视语文的形式与方法。”但关键是如何在实践层面让学生领悟文本内部的语用规律和言语“秘妙”,并且能自觉地在特定场合做出得体的表达,甚至个性化、精妙的表达呢?是加强语言形式的分析,还是大量增加“指向写作”的训练?前者要防止离开内容导致的课堂枯燥和人文失落,后者则要警惕机械低质量的练笔导致的急功近利和课堂失位。笔者以为,阅读教学要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地位,充分利用文本教学资源,找准“语用”训练的最佳切入点至为关键。我们不妨试试“比较”这一策略。

【案例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全神贯注》教学片段

课末,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中印象深刻的词句,并默写(或抄写)在本子上。

师:课文中有一个句子,我觉得大家要再加深印象,一起来听写这个句子。写之前,先听老师读两遍,边听边记,记到心里去。等老师读完两遍,你也记住了,这个时候再拿起笔来写。这样做,就叫全神贯注。

师:(读句子两遍)“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生写句子,之后打开书校对)

师:请拿起笔,把“一刻钟过去了”圈掉。

(“啊!”学生不肯圈掉)

师:态度坚决一点,圈掉后,我们再读一读句子。

生:(读)“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师:能不能圈掉?

生:不能。总觉得抒发不了“激动”的感情。

师:问题很严重。

生:句子中的“越干越有劲”和“更加激动”,是与时间有关系的,前后不一致。

生:有了“一刻钟过去了”,才能感觉到时间过得特别长。

师:看来不行啊!来,在你圈掉的话下面加上几个“”,表示要恢复原句。

(学生迫不及待地拿笔加注“”)

在这堂课中,学生对于罗丹全神贯注的体会,关注了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句,但体会不深。针对这一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听写的句子上圈去“一刻钟过去了”,来比较其存在的意义。这一看似不经意的比较,其实巧妙地促使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反思,使原来的无意识变成有意识,学生自然地去思考文本特殊的言语形式在言语内容上传递出了怎样特殊的意味,产生了怎样特殊的表达效果。于是,有了“总觉得抒发不了‘激动’的感情”“句子中的‘越干越有劲’和‘更加激动’,是与时间有关系的”“有了‘一刻钟过去了’,才能感觉到时间过得特别长”等语用规律的体验。

【案例二】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教学片段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理解了正是因为巨人“赶走了孩子们、砌起围墙、竖起告示牌”等原因,使曾经“漂亮的花园、孩子们的乐园”变成了“荒凉的花园”之后,课堂上出现了以下场面。

师:同学们都对巨人说的话印象深刻。现在请你把巨人赶走孩子们的三句话合在一起读一读,你还有什么发现?(生读)

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生:我发现巨人真的很生气。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巨人说的三句话中都用到了一个“滚”字。

生:三句话中都用了感叹号……

师:噢!你还关注了标点符号。

生:我发现巨人一次比一次生气,越来越生气了。

师:哦!你的发现又进了一步,你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他同学也想想看。

生:因为我发现三句话中作者的提示语有变化,第一句是“很生气”,第二句是“又发脾气、训斥”,第三句是“大声叱责”,感觉越来越生气。

生:我发现巨人说的话一句比一句短,特别是第三句,我们知道人生气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

师:这个发现了不起,同学们有这样的体会吗?

生:我发现第三句的提示语与前两句不一样,前两句在前面,第三句放在了后面,我感觉巨人越来越不耐烦了,他等不及就说出来了……

师:真是一个精彩的发现,这些都值得我们在写文章时好好学习。

师:有了这些了不起的发现,我们一定能读好这三句话。来,让我们用声音、表情把这些体会表现出来。

(生自由练读、师生对读、个别读)

……

在这个片段中,对话的主题明显已经不是“内容的读懂”了,而是语言文字的表达。我们知道,文本中的语言是客观存在的,但往往只有联系起来思考,才会发现“语言使用者”的表达意图,而这往往需要教师的介入助推――学生把文本中散落的三句话聚在一起一比较,马上有了“巨人很生气”“越来越生气”的发现。这些发现来自于对句子中相似字词、相同标点的捕捉,以及对于句子长短、说话人节奏、语势的关注。这样,教学就走出了内容分析的胡同,引导学生从表达的角度进行审视,教学也就进入了语义学背后的语用学的范畴,直面“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心理状态、情感状态以及相关联的言语行为。

【案例三】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军神》教学片段

学生围绕“为什么称为军神”开展批注交流。教师发现学生的回答、交流大都聚焦在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缺少对其他细节(主要是沃克医生)的关注,于是,有了以下调整。

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但是你发现没有,其实文中写沃克医生的语句一点也不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来写沃克医生呢?同学们先把这些语句找来读读,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学生朗读、小组讨论)

生:写沃克医生的句子表明这次手术很危险。

生:写沃克医生的语言、动作、神态,其实是衬托了的刚强。

师:比如――

生:比如“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沃克医生是军医,见过大场面,但还是双手颤抖,额上汗珠滚滚了。这就很好衬托了的刚强。

……

师:说得真好!如果说写是正面描写的话,那么写沃克医生就是――

生(齐答):侧(反)面描写。

师(笑):不叫反面,叫侧面。

师:回想一下,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也有过这样的描写吗?(学生交流)

师:(示意学生看插图)当时的手术台边,还有一个女护士,我们能不能结合刚才的学习,想象一下女护士的动作、神情,从侧面来衬托一下的刚强、坚毅?(学生动笔写话)

生:护士站在一旁,她端着器材的手微微发抖,她看着那双抓着白床单、青筋暴起的手,心中不免为捏了一把汗。端着的盘子也因为紧张过度而发生“嚓嚓”的声音……随着手术的进行,器材抖动得更厉害了。

……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根据学情有了三项调整。一是把沃克医生与进行比较,用“故事的主人公是,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来写沃克医生呢”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感受侧面描写的“秘妙”;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也有过这样的描写吗”,在比较中求同――侧面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接下去顺势引导学生从插图中女护士的视角,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这样,“语用”训练就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并且,凭借对课文言语内容的感悟与言语形式的理解,使语言运用有了内容与形式的支撑。这与离开形式纯粹从思想情感出发的读写结合有本质的区别。

第8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谓“阅读期待”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包含的期望,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学生拥有主体地位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比如见到封面、标题、第一幅插图等)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语文课堂真正步入有效、实效、高效的轨道。

一、营造阅读环境,激活阅读期待

当代格鲁吉亚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阿莫那什维利认为,衡量教师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是你的学生是否有阅读的愿望。文章岂是无情物,师生更是有情人。因此,课前调动学生的情感,制造阅读期待,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二、巧用阅读期待,释放学生灵性

在第三届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语文)中,肖绍国老师执教《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本课教学中,肖老师在第二环节投放了一个问题:“请把你特别想笑、特别有趣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冒号后面的三句话)。”同学们一下子引出了“学咀嚼”的趣事,老师以慢镜头的方式作为文本的阅读基调向学生呈现出了骆驼咀嚼时那好笑的画面。骆驼在咀嚼的同时,学生也在肖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咀嚼语言:“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让学生反复地朗读,体会“那样”的用法,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之中。在音乐的伴奏下,肖老师以其出色的朗读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本。让学生闭眼想象:“那样丑的脸?你看到怎样的脸?”学生那风趣而又略带稚气的回答仿佛就此刻和英子一起驻足在骆驼前,凝神观望。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肖老师从孩子的面部表情,从朗读的声调,从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这是阅读成功的契机,应及时把握,并顺势将阅读过程推进课文精彩片段词句,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注意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读出其神韵。接着当教师出示《城南旧事》中《冬阳·童年·骆驼队》的视频片段时,学生通过音乐和图画,对童年回忆的一次总结、情感的一次沉淀、画面的一次重复定格,学生的阅读再一次得到一种思维的升华,情感的纠结:淡淡的失望中透出对童年逝去的无奈,兴许还有一种如今身处城市的喧嚣中,渴望回归自然的心境吧!肖老师善用阅读期待,引领学生在交流中诠释着悟性,再现着创造性,释放着灵性。

三、把握阅读时机,彰显独特个性

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产生感悟,必然会带浓重的个性化倾向。同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学过的课程一样,但由于经历上的差别,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个体的心理差异,因此,所体现出来的“阅读期待”也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个学生阅读时有着自己注重的焦点。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保护好这宝贵的积极性,对学生这一倾向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理解。

“阅读期待”的提出,对我们全体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呼唤,是一种真诚的期待,它期待着利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焕发活力,它更期待着小语阅读教学课堂灵性与个性的绽放!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旧县中心小学)

第9篇

一、改变观念

小学阶段,特别是五六年级,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就可以使你的成绩有明显提高。有的同学认为这样就可以学好数学。其实这是因为小学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浅显,知识量比较少,通过反复练习,就可以提高熟练程度、提高数学成绩。初中数学不仅知识量增加了几倍,而且更加抽象、理论性更强。因此,临阵磨枪的方法不再适用。我们需要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多思考,多研究,这样才可能取得好成绩。初一的第一学期,是小学和初中的过渡期,过渡的好与不好,将直接决定同学们的数学成绩。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大家刚刚学过的“面动成体”,你在每天看门关门的时候能想到吗?第二章我们将要学习“负数”(就是比0还小的数),这在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上经常见到。再比如,大家在商场买东西,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打折优惠活动,我们将在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五节打折销售中学到计算方法。如果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会用到数学知识,你会越来越喜欢数学。

二、学+思=成功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殆”。这句话极为精辟的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既要学而且思,又要思而且学。学不好数学的人只有两种:(1)只看不学的人。(2)只闭着眼睛学而不思考的人。同学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主要是自己不断深入思考的过程。。希望大家今后在上数学课时,不论老师讲新课,还是复习课、讲评作业、习题课,都能使自己注意力高度集中,边听边积极思考问题,捕捉有用的信息,随手记录,随时抓住萌发出的灵感。对于没弄明白的问题,一定要当天解决,主动解决,直到彻底明白为止。

三、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同学们每天早上七点到下午五点之间近10个小时待在学校里,在课堂的时间占了大部分。因此,听讲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习成绩的好坏。针对如何提高效率,老师们提出如下几个建议:

(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也是课堂上需要着重解决的重点。预习中没有发现问题的地方在老师讲课后应理解的更加深刻。

(2)合理安排听课过程。具体做法分六点说明。

①做好课前准备。物质方面,利用课前2分钟铃准备好上课要用的书、同步、课堂练习本、学习用具等。避免宝贵的上课时间内找东西的影响听课。精神方面,课前让自己静下心来,不要做过于激烈的体育活动。现在经常发现,2分钟铃之后许多同学从操场跑回教室,这不但容易发生危险,而且非常不利于听课质量。

②听讲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大家知道聪明的“聪”字怎么写?正好符合“耳到”、“眼到”、“心到”、“口到”的要求,同学们再做到“勤奋”,无论你基础多差,只要做好“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都可以取得很大的进步。

③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老师讲课中常常会对一些重点和难点作出某些语言、语气,甚至是动作的提示,你要学会抓住“重点”。

④注意每堂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讲课的开头,一般是概括上节课的要点,并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⑤重在听思路,学方法,而不是记答案。认真把握好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三中考除了考察基础知识,还十分重视对能力和数学方法的考察。我们要在听课过程中,“听出”每一种方法,它所适用的题型,以及解题的基本步骤。

⑥做好笔记。笔记不是泛泛记录,更不是抄书,而是将听课中的要点、方法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记录下来,以便课后复习、消化,加深理解。

四、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1)做好当天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不仅仅是完成作业,还要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本和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然后打开书和笔记,对照一下,完善头脑中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但巩固了当天知识,还同时检查了听课质量,还有助于改进听课方法、提高听课效率。

(2)做好每月复习,每章复习。复习这段时间内所学的所有知识和方法,特别是曾经不太懂、理解错误或理解不深的地方,要着重巩固。凡是在作业和测验中不会做或做错了的题目,在阶段复习时都要独立再做一遍,检查自己是否完全掌握。有些同学多次在某一类问题上出现错误,再考试仍不会做,正是没有完成复习任务的结果。较难的知识与题目,不仅难做、难理解,还容易忘记。反复复习本身就是与遗忘做斗争的有效方法。我提议每一位同学建立一本“纠错本”,专门记录曾经出现的错误。对于每次考试的试卷,再改完错后积累起来。这样,一本纠错本和一本改好的试卷,就是你大考复习的最好资料。经过这样的三部复习,你的数学成绩一定会有很大进步。

五、做一定数量的题,做一定质量的题

第10篇

一、 回归课本,狠抓基础知识。

许多老师在一轮复习中,没有处理好资料与书本的关系。往往以一轮资料为主,忙于处理一轮资料,而忽视了书本。其实每年的高考,试题年年变,但考察出发点不变,试卷结构基本稳定。我们的数学复习工作不能在这个捉摸不定的表面现象后面穷于应付,而应该抓住根本。这个根本是什么呢?那就是教材,以教材为根本。第一轮复习应以课本为主,同时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培养和训练。课本是教与学的蓝本,是知识和方法的重要载体,也是产生高考题的主要来源。相当数量的基本题源于课本,即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题的组合、加工和发展,离开课本的复习必然是天源之水,无本之木。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答题中的一些失误,并不是因为缺乏灵活的思维与敏锐的感觉,而恰恰是因为对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还存在某些欠缺,甚至有所偏废所致。

复习时,着力理清课本的基础知识和知识的结构,系统的整理课本的知识脉络,总结基本数学方法,精选例题,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运用基本的数学方法,做到正确的,迅速的解题。

注意提醒学生对基本概念的准确的表达和实质性理解,加强概念教学,并注意定理,公理,引理,公式的正用和逆用,变用,活用,以及它们的使用范围,并做到五个过关:

⑴准确地理解课本的每一个概念

⑵熟练记忆课本重要的定律,定理和公式等。

⑶能够自己写出课本的定律和定理的已知和求证,并能证明。

⑷能够熟练掌握课本的重要例、习题。

⑸总结课本上的所有习题和例题,按规律,按解法进行归类记忆和描述。

二、 优化课堂结构,构建高效课堂

“优化课堂结构,构建高效课堂”。我们年年讲,年年落实。可是现实中,我们依然有一部分老师对学生放不开手,给学生的训练不够,自己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一愣一愣,这样的结果势必是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脱节。我们必须力争做到“课前教师累,课中学生累,课后学生会”,要做到这点对任课教师有更高要求。教师需要在备课时,针对本班学生情况,高考考点,课堂内容合理取舍。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善于设问,善于追问,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探讨过程掌握知识并记牢。让每个学生动起来,不要让差生成为过客、看客,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来,适度提高课堂训练力度,让后进生们也有危机感。

三、加强做题后的反思及错题集锦

学习数学必须要做题,做题一定要独立而精细,只有具备良好的反思能力,才谈得上精做。做题前要把老师上课时复习的知识再回顾一下,对所学的知识结构要有一个完整的清楚的认识,不留下任何知识的盲点,对所涉及的解题方法要深刻领会、做题时,一定要全神贯注,保持最佳状态,注意解题格式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良好的心态备战高考。做题后,一定要认真反思,仔细分析,通过做几道相关的变式题来掌握一类题的解法,从中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掌握解题的思维方式,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并总结出对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和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对做题中出现的问题,注意总结,及时解决,重点一定要放在培养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最后必须要积累。把教师选的好题,考试中错误的题统统集锦起来,然后定期回顾。

四、培优补差促动力

第11篇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不仅是克服困难、激发上进、推动学习的一个精神力量,而且是学习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就像人们通常所说的“要做事,先做人”、“百业德为先”一样,学生的在校学习作为“业”的一种,同样需要修“德”,即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心理上讲,是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势,它们的形成是经教育和训练把优良的心理品质、科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程序固定化。显然,这个固定化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并且需要不厌其烦、坚持不懈。

在每学期的开学之初,给学生制订了一些“守则”,如“课堂守则”:课堂认真听讲,勤于思考,不懂就问等;“作业守则”: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做作业时全神贯注,作业要力求简便、有创新;“日常行为守则”:做事要有计划,遇到困难要坚持,碰到难题要转换思路等。

定期、不定期地检查或让学生自查、互查对这些守则的执行情况。设立“监督岗”、开班会,及时地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敲打”。对于极少数行为顽劣的学生,要一对一地进行“单兵操练”,对症下药。学生的不良行为如果有反复,教师要耐心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及时发现,及时诱导。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了改善,学习成绩自然也提高很快。

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规律

进行什么活动必须具有对应的知识,要正确、有效地搞好活动,就必须具有关于此类活动的规律和方法。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只有认识它、按照它的规律办事,学生才能具有学习的高度自觉性,才能极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们所看到的学生学习“出力不出功”的种种表现,都是不懂学习规律造成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给学生介绍一些学习规律。“记忆规律”要求记忆建立在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如何更好地理解呢?我采用了分类、归纳、对比等方法,如在一个大章节学习结束之后,我从政治、经济、文化几方面进行分类归纳,力争使纷繁复杂的内容变得条理清晰;对有共性的内容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和明治维新,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等等。记忆方面,除了给他们强调“睡前醒后”――记忆的黄金时段外,在方法上主要用顺口流、形象记忆等灵活的方式进行。在复习的时候,要求学生用教师介绍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整理总结,通过这些形式,学生对记忆规律有了更好的掌握和运用。

三、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学习规律、学习技能都教给学生,学生自己也要去发现、去探索,获得自我发展能力。那么学生如何去发现、探索呢?自我反思,在学习过程中坚持进行“周反思,月反思、学期反思”。通过对一段学习过程的回顾,来纠正不合理、不恰当的学习行为,从而使学习行为向着目标要求的方向发展。

在反思中要体现三点:一是通过反思进行查缺,并完成补漏,从而使知识完整化;二是优化学习途径,即通过反思调整,摒弃不科学、低效率的学习方法,积累起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达到优化学习途径的目的;三是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即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自己获得了哪些能力,还有哪些不足,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

第12篇

关键词:关注;观察;倾听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之间合作交流的过程。这种合作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过程,这种合作和交流,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加速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合作与交流的根本价值和目的,就在于知识以外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关注,是合作交流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关键,学生学会了关注,才会使合作交流更有效。

一、让学生关注别人的发言,学会倾听

培养学生能听、会听、善听是教师的培养目标之一。倾听应做到全神贯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随发言人的变换而变换,行随话动。倾听,同时也是对发言人的尊重和认可。只有这样,才会引起共鸣,引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如果学生在小组内不善倾听,就会造成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不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这样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价值。小组学习时,一定要让小组长发挥好组织作用,合理安排,既分工又合作,让每个组员都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在汇报发言时,也要学会倾听。有一次,当我请学生发言的时候,有几个学生没有听,在做自己的事情,就及时请这位学生暂停发言,待大家的目光一起看向我的时候,我只说了一句话:“大家准备好了吗?别人发言的时候我们应做什么,怎样做呀?”待大家聚精会神的时候,又开始发言了……在教学中要及时地鼓励,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谁听得好就及时给予评价和肯定,别的学生在其影响下也会积极地配合小组合作。

二、让学生关注别人的行为,学会观察

学会观察就应该让学生会观察,仔细观察,做到有序地观察,切忌走马观花。观察还应注意整理,提取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处理相关的信息。因而,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观察,还应对观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使学生从小就学会观察,善于观察。教材特别增加了情景图的学习,其目的就是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教学源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处理数学信息,增加对数感的培养。

三、让学生关注别人的思维过程,学会想

借鉴别人的经验,要经过辩证地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分析、认识,提出学习中的问题,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求出最终的结果,而且还要想想自己取得结果的方法是不是正确,是不是符合要求,还要想想自己方案的正确性、合理性,学会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评价和反思。

四、让学生关注别人的语言表述,使自己能说、敢说

学生应会表述,把头脑语言转化成口头语或书面语,应鼓励学生大胆说话。敢于说话才使“能说话、会说话”成为可能。学生的行为言语的发展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借鉴别人的经验是提升自己的一种捷径,学生表述能力的培养应从敢说开始,逐步提高表述的要求,能说完整的话,说有条理的话,学会流利的表述,甚至把行为语言和情感都有机地融入表述之中。只要这样持之以恒,表述能力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五、让学生关注别人的情感,学会理解别人

情感是沟通的基础,教学也同样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培养兴趣、活跃思维的有效途径,真正体现情感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学会理解别人、宽容别人,做到平等交流,不说言辞过激的话,不说尖酸刻薄的话,学会换位思考,尽量避免对别人的伤害。在集体活动中自尊、互爱、互相独立又合作的积极交流活动同样会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学生的认知活动更充实,情感体验更充分。

六、让学生关注别人的成果,树立成果意识,学会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