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8: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施工合同管理亮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官林镇基础设施、房屋建筑工程BT项目,于2010年8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复,同意《官林镇关于实施BT项目的报告》及相关项目的建设,项目总投资概算约5亿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约3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启迪大厦、光产业园、生物科技园及其他公建等。官林镇生物科技园工程为本次BT项目建设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办公楼、会所、生物科技园厂房等,建筑面积11.5万,总投资约1.4亿元。除土建工程外,还包括安装工程、室内外装饰工程、科技园区市政道路、景观等配套工程。
二、跟踪审计基本情况官林镇生物科技园BT项目跟踪审计工作,2010年10月,经市审计局采用公开比选方式确定,我公司为本项目跟踪审计比选中标单位。鉴于本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为了使跟踪审计工作不影响项目建设实施,我们根据《局政府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操作规程》的要求,组建跟踪审计小组,迅速、认真开展本项目跟踪审计工作,审计小组配备的审计人员:主审,助审。主审驻场时间每周一、三、五上午;土建助审每天驻场,安装及市政助审驻场时间每周一、三、五。
根据《宜兴市审计局政府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操作规程》的要求,针对各施工阶段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工程的特点,我单位编制了切实可行的跟踪审计方案。跟踪审计组将跟踪审计的工作要求及时向建设单位及施工、监理单位进行通报,充分交流,力争跟踪审计工作得到参建单位的理解与支持。自进驻施工现场,实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掌握隐蔽工程实施情况,严格按照跟踪审计方案开始跟踪审计。主要开展工作如下:1、建设单位按跟踪审计组的要求提供设计图纸、招投标文件、投标报价书、设计变更资料、现场签证资料。2、跟踪审计在工程实施阶段,跟踪审计组现场驻点,实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掌握隐蔽工程及正常工程计量情况,定期参加项目工地例会,参加与项目有关的方案论证、设计变更等会议,并出具跟踪审计意见单。3、本项目每月定期召开计量会议,由跟踪审计组主持,建设单位、监理、施工单位参加,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造价问题进行讨论;4、对设计变更和合同外工程“先审计,后施工”的原则,5、实施阶段性结算审计。要求建设单位督促施工单位定期或按约定形象进度将结算分合同内和合同外两部分签字盖章后报送建设单位审计科和跟踪审计组;建设单位审计科和跟踪审计组按规定流程完成阶段性结算审核,与施工单位进行对账并出具审定单,报审计中心复核审定。
三、跟踪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及采纳的情况
自2010年10月进场,直至项目停工,官林镇生物科技园BT项目跟踪审计组,通过对该工程的施工过程、材料设备采购、施工合同执行情况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按照“跟踪审计、分期报告、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的原则针对的发现的问题,定期或不定期的提出跟踪意见和建议。官林镇生物科技园BT项目跟踪审计期间,共发出跟踪审计意见单12份,共提出意见和建议28条,建设单位采纳建议和意见25条,有效规范了建设程序,节约工程投资,保证了工程质量。
1、本项目采用BT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根据BT协议,各单体工程施工前需签订单独施工合同。因本工程工期要求紧,在未签订单体施工合同前已开工建设。根据审计组根据基建管理规定,要求甲乙双方在已经开工的情况下,尽快完成施工合同签订,规范甲乙双方权利义务。建设单位采纳了审计意见,及时签订了施工合同,加强了施工合同管理。
2、生物科技园BT项目占地面积大,单体建筑多,基础土方工程开挖、运输、回填对造价影响大,2010年10月进场时,项目刚开工,现场尚未大面积开始,跟踪审计组要求甲乙双方及时完成场地标高测量,为工程结算收集第一手测量资料。
3、根据室外工程设计图纸,主要反映道路及雨污水,未考虑供水管道、供电管道、弱电管道、通讯管道,为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不受破坏,建议建设单位完善室外综合管网图纸,对过路管道采用预留方式,从而减少未来供水管道、供电管道、弱电管道、通讯管道实施过程中可能对道路的破坏影响。
4、根据本工程施工合同约定,材料工程结算时按施工期间价格执行,本工程合同工期365天,跨越12个月,材料价格处于波动期,材料调价差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审计组建议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完善施工用材料计划上报及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有效解决工程结算时,材料价差调整基础数据积累工作。有效减少材料差调整扯皮现象。
5、加强设计变更、工程签证台账管理。跟踪设计组建立了设计变更、工程签证台账,对发生的变更、签证及时审核,主要审查其变更的程序是否合法、参与现场签证会勘计量,掌握真实数据。
6、严格工程计量、进度款支付审核管理。
四、协审工作成效、业绩及亮点
(一)协审工作成效、业绩
1、跟踪审计工作成效。生物科技园BT项目跟踪审计按照“跟踪审计、分期报告、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的原则,针对跟踪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定期或不定期的列出意见和建议。本项目共发出跟踪审计意见单12份,工提出意见和建议28条,建议和意见采纳25条。主要内容: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资料报送、工程签证计量、已完工程价款审计等。节约建设资金、减少损失28.5万 元。
2、结算审核工作成效。生物科技园BT项目,送审价2510万元,审核造价1566万元,核减额为943.9万元,核减率39%。审核结论得到了双方的一致认可,并经审计中心复核审定。
(二)协审工作亮点
1、制定并运用跟踪审计作业流程
跟踪审计作业流程意义:项目参建主体各自职责、权利、义务不尽相同,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投资、质量、工期、安全事项处理、履职情况,存在主次、先后、决策与咨询等关系,多数情况下各方目标一致,但也有冲突矛盾之时,如何规范参建主体的行为,有效开展跟踪审计工作是跟踪审计组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跟踪审计组驻场后,首先召集各相关单位召开跟踪审计交底会议,明确跟踪审计组的在本项目与其他相关单位的组织关系。并交流和学习了跟踪审计组根据审计目标要求,对项目各审计要素制定的审计流程和审计的表式。该BT项目跟踪审计组成功应用了审计组织工具,制定了《生物科技园BT项目跟踪审计标准作业流程》除改变长期以往由于审计和被审计以及参建主体各方存在对立、抵触、不协调、办事效益低下等情况,有效的规避了审计的风险,改善了审计工作环境。同时在后期项目清算中也发挥了作用。
跟踪审计标准作业流程示例如下:
2、争对中间停工特殊情况设计现场清查表式,解决实际进度与结算审核对应关系。
生物科技园BT项目因乙方资金困难无法完成合同项目,并提出放弃履行。由于项目停工,现场尾工工程量以及各种措施性项目会成为工程结算审计难点。跟踪审计组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各专业人员制定计划、明确任务分工,落实责任。按计划时间进场进行详细、细致、科学勘查取证。形成《已完工程清查记录表》各方签字确认成果表,为阶段工程清算提供详细、真实的数据依据,确保了项目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的顺利。
关键词:工程结算;现场签证;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19日
一、工程案例
云南省某医药大学制药工程训练中心建设项目,按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建成省内领先的医药制剂教学、科研平台,集药物制剂教学、科研、中试、培训为一体,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的亮点。工程建设周期为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具体目标是该学校截至2011年8月26日已建成一栋4层的独立医药制剂大楼(1,750m2),可用于作为“医药制剂中心”建设用房有1~3层,建成达GMP要求的制剂车间中心项目建筑面积约1,250m2,按GMP“合同约定厂房与设备”要求,建有D级净化厂房约850m2,一般生产区约400m2。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1)工程项目采用单价法编制施工图招标计价方式(简称定额招标),因设计院的设计漏项――施工图中未明确加固改造需拆除和恢复部分,导致投标人按施工图计算工程量报价时,未对“加固改造拆除和恢复部分”进行招投标报价;(2)存在设计图未设计但按照设计标准和使用要求,必须增加的部分需要做设计变更。本案例主要涉及工程承包范围、合同工期、质量标准、合同价款、合同文本、中标通知书、投标文书及附件、工程报价单、工程洽商、工程变更、工程结算、现场签证等问题;现就如何针对现场签证风险在工程结算中的管控加以分析。
二、现场签证的风险
(一)现场签证的概念与法律法规适用。现场签证是指承发包双方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责任事件真实记录的合法签认证明;“当承包人的项目经理向发包人代表提交现场签证的确认报告,发包人代表给予签字确认后,这个过程就完成了合同从要约到承诺的签订过程,并将在双方之间产生一系列的法律效果,如工期延长、工程款增加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部2001年第89号令《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七部委2003年第30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07号(2001)《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及财建[2004]369号文、《云南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云南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条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1999-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及《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国家及云南省颁布的现行法律、法规和条例,强调现场签证适用法律法规的时间性、合法性、准确性范围,由此可以判断,工程结算时现场签证是重要的法律依据。
(二)现场签证风险的成因。导致现场签证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有:
1、发承包双方代表对工程造价风险意识淡薄。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签证风险意识淡薄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施工现场缺乏完备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现场代表不重视现场签证,缺乏签证风险意识,工作流于形式,责任心落实不够,往往存在现场代表没去确认具体工程量发生变更,不经核实签证内容是否属实就随意签证;这样在工程结算时,就会发生发承包双方扯皮,签证内容与事实不符,同一工程内容重复签证,因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风险。
2、材料价格市场波动风险。材料价格的现场签证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发承包双方没有主动积极全面进行材料价格市场调查,也不认真去进行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和产品,不严格核实签证单上要签明材料的名称、材质、规格、型号、制造商、出厂商、供应商、单价、数量、时间、地点、结算方式等;这样在工程结算时,就不能及时把控材料价格市场波动走向,造成签证内容与事实不符,无法确保现场签证的真实有效,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风险。
3、政策性调价风险。政策性调价的现场签证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第4.19条文说明:“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按照《规定》,招标文件是不应该把政策风险全部推给承包方。”但是,“规定”不是强制法律,所以实际执行中会有差异,这无疑是在强调政策调控所带来物价水平的浮动,即价格改变而随机产生的风险。
4、工程变更风险。工程变更的现场签证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之一,设计变更项目以设计单位出具并经发包人确认的设计变更通知书为准;其他变更项目以发包人、承包人、跟踪审计单位现场共同签证为准。因承包人擅自变更设计发生的费用导致发包人的经济利益损失,由承包人承担,这就产生了经济利益风险;“承包人在施工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涉及到对设计图纸或施工组织设计的变更及对材料、设备的调换”,须经发包人会同相关有权认定的单位及承包人共同签订为准,未经同意擅自变更或调换,发生的费用由承包人承担责任,发包人的相关利益损失也由承包人担责,这也突显了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项目的风险。
三、现场签证风险的管控
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行为主体导致的风险:首先是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和加强合同管理,规范项目各方职责主体的行为;其次是营造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在承发包双方之间寻求利益平衡;让双方自觉地遵守合同,实现互利共赢和统筹发展。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范现场签证行为
1、当前对现场签证做出各项规定:《清单》、《办法》、《解释》的立法层次较低,与现场签证在工程结算中的重要作用不相适宜;《解释》只是人民法院在审判时的指导性意见;《办法》在法律层次上属于行政规章,是办理工程结算时的参考依据;《清单》是国家标准,其强制执行力略高于《解释》和《办法》;所以有必要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提高现场签证的法律地位和强制执行力,从而规范工程项目各方职责主体在现场签证中的行为;由此可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现场签证行为势在必行。
2、现场签证风险的防控:最直接的方法是在合同条款别约定现场签证的完备手续和法律责任,或直接约定使用《解释》、《办法》和《清单》;这样,《解释》、《办法》、《清单》就成为了合同的组成要约,强化了承发包双方对现场签证的重视程度;严格执行现场签证行为,这也是事前风险管控的有效举措。
(二)合同条款要严密,承发包双方要谅解。如何高效率地完成工程建设项目,不仅仅是强调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还要调动承发包双方的主观能动积极性;要严格遵守执行双方约定的合同内容,规范分配好承发包双方的权利职责。承发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要彼此谅解与妥协,同时也是工程建设项目各方职责主体要具有的思想准备;“工程结算确认的最终价款并非绝对客观的数据,往往是承发包双方相互平衡博弈与斗争妥协的必然结果”;本案例就建设工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周期长、建设内容多等各种原因,所涉及的工程内容、工程量或工程价格的变化加以分析得出现场签证的关键作用。由此可见,加强工程结算中现场签证风险的管控,对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和工程投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价值。
四、结语
现场签证要符合工程施工合同的要约:“作为施工过程中对待定事件的签认,其签认的内容一般是工程承包合同中未包含的事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精神及司法实践,其法律效力并不亚于合同文书;因此加强现场签证风险管控工作的重心就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在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遵守执行合同约定,采用合法合理科学的方法,规范现场签证,就一定能管控好现场签证风险。发包人只有加强自身建设与现场签证代表的管控,才能真正做到有效降低现场签证风险,优化管控工程造价成本,切实做到维护承发包双方的合法权益,履行现场签证的职责。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冰,张星.工程结算中现场签证风险的应对[J].建筑经济,2013.6.
【关键词】施工图后续工作,现场管理和质量监控,技术服务和工法改进,材料确认和图纸完善,建筑品质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建筑的功能和形式日趋复杂,设计理念更加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使得建筑设计和建造的难度日益增大。和国际通用做法比较,作为建筑生产中的先锋,建筑师往往只注重方案和施工图绘制工作,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控制存在较大不足;同时现场施工水平并未体现出与之相协调的发展趋势,农民工普遍存在整体素质偏低,技术水平落后的局面,对图纸的阅读能力、对新技术新理念的理解和把握有较大欠缺;再有建筑材料品种多样,质量不齐,材料选择问题严重;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也会出现考虑不周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若不改进和补救,必然会带来极大影响。诸多不利因素使建筑质量出现问题,设计理念不能很好体现,而是以建筑变更的形式加以改变,即便是很小的变动,也会抹杀建筑的亮点和灵气。
为适应建筑设计和建造的发展趋势,作为建筑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建筑师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后续服务工作,在生产技术,工艺比较,材料选定,工序安排及进度控制等环节都要有全面的了解和现场管理;要随时发现设计中的疏漏,不断完善设计成果,善始善终地完成职业建筑师的职责;通过对容易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使建筑作品更加完善,最大限度地体现设计理念,提升建筑品质的目的,建筑师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解释施工图纸,帮助施工人员理解图纸,解决疑难问题。建筑师作为设计者,对建筑作品的理解是最深刻和全面的,对图纸要表达的意图和建成效果有最直接的了解和强烈的渴望。在图纸绘制过程中经历的各类技术研讨,专业协做的情况都熟悉掌握,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疑问的环节和技术难点均有所预见,并前瞻性的提出施工注意事项、建议和措施。
现阶段我国的传统做法是在施工之前,由业主方组织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技术交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往往由于时间短,施工人员看图不细等原因不能完全发挥该阶段应起到的作用。
这就要求建筑师有义务有权利对施工单位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监督,进行多次、全方位的讲解,并时刻监查,帮助他们深刻地、全面地理解图纸要表达的内容,这将是一个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重要环节。
2.设计节点的优化,工法的比较研究,根据现场调整及完善施工图纸。当设计成果仅仅停留在图纸的阶段,建筑师虽然可以预判出可能发生的情况并作出适当的预防措施,但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的复杂程度及施工现场条件的种种限制,必然会出现大量的不可预见的状况发生,图纸绘制过程中也会有疏漏和不完善的地方。这就要求建筑师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对现场有最直接和准确的了解,及时、准确地签发各类设计变更、工程洽商、通知书、备忘书等;
根据施工条件和资源条件调整、完善、修改、优化设计内容;审核并确定相应的造价和工期变更;要督促、审查和确认承包商和设备厂商编制的加工图、综合图、深化图等及其规格详细说明;审核各专业和厂商之间的配合和整合工作;对幕墙、景观、室内、夜景照明、标识系统等分包设计(二次设计)内容进行指导、审核和确认;及时系统地吸取工人的经验和教训,比较研究施工工法,择优选用,以达到最好的建设效果。
3.建筑材料的比选,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运用推广。随着我国工业加工和制造水平的提高,现代建筑材料品种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提供给建筑师广泛的选择空间。但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各种产品的适用范围也有很大跨度,为保证建成效果,建筑师必须要亲自把控,对各类建筑材料、部品、设备的色彩、质感、样式进行及时的确认和样品审核。
必要时要求承包商和供应商根据设计要求提供样板、样方或样墙进行比较确定。对已经确认的样品必须交由业主方、设计方、监理方和施工单位进行会签并封样保存,以备后期鉴定比较之用。
建筑师也要对各类材料的总体造价有明确的了解,积极与业主方沟通,对甲方有建议的义务。建设过程中不提倡搞实验性的建筑,但也不能过于保守和呆滞,对市场上的新产品新技术要积极回应,深刻了解和学习,多方对比,充分的总结分析,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加以利用。
4.处理好各专业间的技术协调环节。建筑学是一门集美学艺术、人体工程学及各类专业技术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建筑师在其从事专业活动中,必须要有全面的知识体系和艺术修养,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一个建筑建造的过程,也是将各专业、各工种的设计和建造成果进行合理、有效、有序地组织在一起的过程。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建筑强弱电气、采暖通风、热能动力、内部装修等诸多专业及相对应的施工总包和分包单位。
建筑师一定要定期到现场参加工地例会,主持每次的会议内容,召集业主、总承包商、咨询方、预算师(测量师)、工地监工共同参加,保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要明确各项内容的提议者、确认方、承担方、完成期限、核查确认时间等,安排好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保证每项内容认真执行。
5.对施工单位的监察、质量控制和完善竣工验收。现代建筑生产过程中,业主方、承包商和建筑师是建筑生产的主体三方,建筑师是设计文件的编制者,是监督建造的最适合的第三方,即业主和承包商外的合同管理者,业主对施工承包商进行施工合同管理。
我国实施施工监理制度,将属于建筑师的设计―监理的完整职业流程和工作职责变成了两种职业,现实中监理缺乏建筑师的职业训练和设计能力,无法胜任保证设计意图实施的角色,沦为“橡皮图章”。建筑师由于职责缺失,使社会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造成效率低下,虽然完成了一般的质量监控,但缺乏专业的管理和控制,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不仅要达到国家和行业质量检验合格标准,还应达到建筑师认可的设计文件约定的标准。
现代建筑业已经脱离了原始的工匠式建造和作坊式管理的方式,是一门复杂的多领域相互融合的综合性产业,现代建筑的功能和形式也日益复杂,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建筑师作为其中重要的参与人员,在做好图纸设计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施工现场的服务工作,唯有此才能最有效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将设计意图发挥到极致,也是建筑师自我完善学习的过程,是施工图设计的后续和完善工作,同时也为建筑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是一个合格职业建筑师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对建筑品质的提升将会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建筑师职业实物手册》(美)约瑟夫A.德莫金(JosephA.Demkin)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
[2] 《职业建筑师业务指导手册》姜涌汪客 刘科峰 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年10月
一、2013年度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回顾
(一)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情况
1、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根据2013年度全面风险管理实际需求,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分工,在机关本级建立了内控与风险管理联络员制度,在所属各子、分公司和直管项目部明确了风险管理主责部门,切实加强了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了信息沟通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相关制度,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XXX公司重大风险事件分析报告制度》、《XXX公司风险信息收集管理办法》、《XXX公司风险评估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规范了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评估、重大风险分析报告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2、全面推进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集团公司全面启动了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制定了《实施方案》,聘请外部咨询机构专家进行专业指导,组织机关各部门对集团公司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对流程进行了优化,对制度进行了完善,编制了《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和《制度手册》。针对近150个业务流程开展了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收集和分析相关风险信息,制定了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及内部控制措施,保证了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深入开展风险内控宣贯工作。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多场合开展风险内控学习和宣传教育工作,分别于6月份和11月份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对内控和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和业务进行了培训和宣贯。同时,将工作重心下移,集团公司分管领导亲自带队,组织人员深入各子公司和直管项目部,对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现场指导,通过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和完善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培训和辅导,营造了风险管理的氛围,提升了全员风险意识,也大大提高了各部门、各单位参与风险内控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4、加大对重大、重要风险的管控力度。针对2013年度集团公司重大、重要风险组织制订了具体管控方案和整改计划,明确了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员、时间节点、整改方案和措施等,对企业发展运营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和短板进行整改和完善,切实加强重大、重要风险的管控。
5、全面风险管理专项提升取得显著成效。集团公司以开展“管理提升活动”为契机,全力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专项提升。在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编制《内部控制手册》、抓好风险内控业务培训及风险评估等工作的基础上,重点以风险为导向,开展了重大、重要风险与业务流程的对接,明确了各部门应完善的重点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指导各部门梳理业务流程,编制权限指引表,确保了内控风险各项工作的实用性。同时,建立信息沟通平台,持续收集风险信息,不断完善内外部风险信息的报告制度、预警体系、应对处理机制以及内部监督体系等,保证了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全面性。
(二)2013年度重大、重要风险管控情况
通过对2013年度重大、重要风险评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集团公司确定了本年度重点管控的8项风险分别为安全风险、财务风险、项目管理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法律风险、价格风险、竞争风险、成本费用风险,并制定了管控实施方案,明确了相关责任部门,对风险管控和整改情况进行了全程监控,确保了重大、重要风险管控工作在集团上下得到有效落实。
1、安全风险。2013年国内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安全形势严峻,集团公司对安全风险重点加强防控。一是全面深化安全教育,提升全员安全意识。于3月份召开了安全生产培训视频会议,邀请了铁道部安监司及股份公司安质部领导现场授课,明确了年度安全工作目标,确定了重点监管项目,提出通过抓“三基”(基本、基础、基层),提升全员安全的行为能力、各级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和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培育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强化安全管理干部业务培训,打造专家型安全管理队伍。6月份与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了安全管理干部培训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培训各级安全管理干部人员54人,提升了集团安全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为应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集团公司下发了全面排查整治工程建设隐患的紧急通知,在全集团部署为期3个月的安全大检查工作,成立了11个检查组,由集团公司领导带队,深入施工一线,查安全意识、查安全管理、查现场安全,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做到了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确保了集团公司施工安全持续稳定。
2、财务风险。重点从全面预算管理和资金管控两个方面加大风险防控力度。预算管理方面,一是坚持“开源节流、多收缓支”的原则,严格做到预算与成本费用控制相匹配,与资金收支相统一。二是采取“自下而上、逐级审核,自上而下、细化分类”的措施,统一编制规则,统一表单格式,统一数据口径。三是应用信息系统业务事项申请占用预算、网上审批刚性控制等功能,强化事前预测、过程控制、动态监测、分析预警等。四是解决了预算编制数据不准确、编报不及时、业务量大的问题,提高了预算编制质量和效率。资金管控方面,一是强力推进清欠清收,以工程款回收为源头,紧盯“四类”款项(合同预付款及进度款、尾工款及质保金、其他应收款、逾期债权), 实施“五定”措施,狠抓催收,确保早收、多收、快收;于九月底召开了清欠收款专题会议,对当前企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债权债务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部署了四季度清欠清收工作,在全集团发起“大干90天、收款65亿元”的攻坚战。二是优化资金运作,推行“个人信用卡先支付后报销”,实施“报销款强制归还备用金”等措施,加大“备用金、周转金、保证金、往来款”等清理力度,压减无效占用。三是优化备用金、劳务款、材料款、经费、其他款项等五项资金支付流程,固化植入系统,降低了货币资金占用。四是上收大额资金支付审批权限,集团公司上收直管项目单笔支付资金500万元以上审批权限,工程公司上收项目单笔支付资金10万元以上审批权限。
3、项目管理风险。重点防控因项目管理不科学、过程监控不到位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包括工程进度延误、安全和质量事故、成本失控、大面积亏损等。集团公司通过“一项目一考核,一考核一兑现”,对项目管理进行全过程监控,坚持标准化管理,以科学的技术、管理、作业标准为基础,以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抓手,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所有工程项目实现闭环管理,有序可控。通过超前谋划方案,合理调配资源,重点布控关键环节,确保完成节点工期等措施来防控工期延误风险。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深入开展安全和质量大检查活动,防控安全质量风险,确保项目平稳有序运行。通过加强成本管理,加大对工程违规外包、设备违规租赁、物资管理混乱等惩处力度,防控成本失控、大面积亏损的风险。通过加强信用评价工作,打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防范企业信用风险。
4、人力资源风险。随着集团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张,经营领域不断延伸,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因此,公司更加注重优化人才队伍的结构,预防因人才结构性短缺或失衡带来的风险,不仅做好人才数量上的平衡,更从“质”上从严要求。一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突出业绩和能力因素,提拔重用自我要求严格、管理才能突出、群众评议良好的干部,对那些阿谀奉承、不说实话、不干实事的干部形成导向压力,做到宁缺毋滥。二是着力加快人才培养,坚持眼睛向内,围绕铁路四电及相关专业,做好人才发展规划,强化人才培养;注重培养那些能干事、干成事的全面管理人才,给他们压成才成长的担子、搭展现才华的舞台,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管理能力;以一线作业班组建设为重点,强化各专业一线实作人员培养工作,发展壮大技能人才队伍。三是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突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和“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不断完善和改进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干部考评办法和用人程序,探索建立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人才建设渠道。
5、法律风险。主要通过创新风险防范机制,严格“五项”法律审核,提升企业防范法律风险能力。一是建立了重大合同法律风险告知制度,对重大合同中存在的法律风险问题,由法律事务部门以“法律风险告知书”的形式告知履约单位,通过沟通协商加以解决。二是建立了合同风险交底制度,对集团公司新中标项目合同中存在的法律风险问题进行梳理分类,确定合同风险把控单位和把控部门,面对面与项目进行交底,共同商讨应对措施。三是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和研发配套管理机制,成立了知识产权保护领导小组,对知识产权加强保护,在处理软件侵权诈骗案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在处理西门子西安公司与集团公司共同拥有的“高速铁路列控系统地面应答器”专利技术主体转让有关事项谈判过程中,有效规避了西门子西安公司企图将专利技术转让给西门子公司背后的陷阱,维护了企业利益。四是健全了涉外合同评审机制,选派4人参加了股份公司组织的涉外法律和英语培训,充实了涉外法律人才队伍,并在乌兹别克斯坦铁路、坦桑尼亚电力成套项目、乌干达输电线路、智利圣地亚哥地铁3号线和6号线、尼日利亚等海外项目施组和合同评审中发挥了作用。五是认真做好规章制度、经济合同、重要决策、授权委托、合同专用章使用等法律审核工作,做到严谨化、程序化和规范化,2013年集团全面“五项”法律审核率达到100%,审核规章制度76个、审核合同文本1786份、审核合同用印34826个、办理法人授权委托书157份,均无一差错,全年没有发生法律审核不严而产生的诉讼案件。
6、价格风险。主要从项目投标报价及物资集中采购两方面预防价格波动风险。首先是项目定价方面,坚持以效益为核心,对投标项目进行严格把关,针对项目定价,制定了严格的评审程序和办法,投标前充分评估项目报价风险,严控因定价不合理造成的效益不佳、赔本赚吆喝的风险,甚至给企业带来声誉上的损失。其次,在物资采购方面,一是坚决落实集中采购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运用内部商务平台,以完善的供应网络和信息网络,形成批量价格优势,并不断强化监督考核力度,确保项目的预期效益。二是推行“法人一套帐”管理模式,确立集团公司、工程公司法人(承包人)的采购责任主体地位,搭建由工程公司、指挥部、项目部共同参与的两级物资设备集中采购平台,固化采购流程,落实集采责任,明确采购权限、采购范围,提升集采效能,把生产要素集中管控落到实处,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三是发挥物资分公司招投标、采购服务、统购统销、剩余物资回收利用、设备维修职能和采购平台的作用,实现物资集中采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7、竞争风险。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通过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一是巩固优势市场,不断提高公司在铁路、公路“两大市场”的占有率,坚持把铁路经营作为集团公司经营承揽的重中之重,保持铁路市场的优势竞争地位。二是注重细分市场,强化公司在城市轨道交通、市政、房建、机场码头、水利电力等领域的经营力度。三是不断提高设计咨询、物流、工业和房地产业务等非工程承包业务的营销能力,推动企业结构调整。四是着力经营创新,积极促进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四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基础管理,推动队伍建设上台阶、上水平,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8、成本费用风险。一是将成本费用控制环节前移至资金支付关口,强化了以资金预算控制成本费用支出,解决了借款费用处理不及时、资金支付与经费管控脱节等问题。二是在财务集中核算系统中增加了成本费用还原功能,统一核算口径,真实反映成本费用,加强了分析、评价的可比性。三是以责任主体和业务单元为对象,细化核算项目,强化成本精细分析。四是落实“八项”规定,严控非生产性开支,全年两级机关和项目经费同比下降超过10%。五是以“法人一套账”为手段,上收重大经济事项审批权限,集中配置项目人、财、物等资源,强化人员、账户、合同、预算、结算、支付、核算、劳务、物资、薪酬、成本、经费、税务、二次经营策划等集中管控,促进了成本费用降低。
二、2013年度重大、重要风险评估情况
(一)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重大、重要风险管控,集团公司于2013年12月份组织开展了2014年度企业重大、重要风险评估工作。风险评估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围绕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五大类一级风险领域中的45个二级风险类别分别进行了调查评估,共发出调查问卷50份,收回44份,调查评估范围覆盖集团公司机关部门负责人以上人员、各部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联络员及关键岗位人员。
(二)风险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来看,集团公司2014年度重大、重要风险共计25项,较2013年明显增多。之所以出现重大风险偏好激增的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未来一年宏观经济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矛盾和隐患较多,困难和问题没有明显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将面临更多挑战,具体到集团公司,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经营能力的挑战,最大的难题是经营承揽能力不足,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亟待解决。二是竞争能力的挑战,最大的难题是经营规模上不去,必须在保持利润优势的基础上研究应对之策。三是盈利能力的考验,最大的压力是挖潜增效,必须在目前人工成本持续增长、经营规模偏小的不利局面下保持净利润每年10%的增长目标。四是化解风险能力的挑战,社会的不和谐因素逐渐增多,企业发展还要保持稳中求进、进中求质,这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是各级领导干部把控矛盾和维稳能力的挑战,企业发展各种深层次矛盾不断凸现,需要我们不断提升把控能力。这五种挑战背后的诸多风险因素在本次风险评估中表现明显。但另一方面,随着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及相关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企业应对重大、重要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将持续提升,对风险的管控将更加科学、得力。
(三)2014年重点管控的重大、重要风险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进一步识别和分析,集团公司确定了以下10项重要风险为2014年度重点管控风险:
1、市场环境风险。主要是外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2014年我国经济基本面总体向好,但外部环境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劳动力成本上升、税负水平高、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负担重等问题依然存在。
2、工程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与完善、措施落实与检查、事故处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管理,导致施工生产存在安全隐患;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违规违章操作,忽视劳动保护要求,导致发生安全、质量事故等。
3、成本费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人工成本、各种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过程中责任成本核算管理粗放,造成项目或产品成本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无法实现预期效益。
4、项目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缺乏必要的、合理的监控,导致工程项目无法按照计划进行,工程进度延误、成本不可控、甚至出现质量问题和大面积亏损的风险。
5、社会舆情风险,主要表现在因缺乏有效的内部或外部沟通渠道,对社会舆论估计不足,应对被动,讯息传达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给集团公司实现经营目标带来影响;对危机事件的处理不够及时或不够妥当,导致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扩大。
6、应收账款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应收账款因市场变化或客户财务状况变化以及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等原因无法按时收回,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压力,导致资产负债率过高,加大企业运营风险。
7、诉讼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合法行为或合同管理不规范等,引起法律诉讼纠纷;法律救济措施不及时,处理不当,造成损失扩大等。
8、投资决策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投资信息收集不完整,对外部投资环境把握不准确,未能充分考虑投资潜在风险,或对投资项目缺乏科学的科研论证,退出方案不合理等,导致公司不能及时止损或损失扩大。
9、人力资源风险,主要表现在因用人导向不正确带来的选人用人失误;因干部评价体系不健全,选拔渠道单一,“任人唯亲”、“任人唯近”造成的干部队伍战斗力下降、凝聚力弱化等,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10、信息安全风险,随着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信息安全风险需要引起重视,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料保存、备份不合理,导致信息损毁或灭失;企业关键信息泄露或丢失,给企业日常经营带来损失。
三、2014年度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安排
(一)2014年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
根据2014年度重大、重要风险评估情况,结合集团公司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确定未来一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继续推进集团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1、做好重大、重要风险管控方案的策划工作。在股份公司重大、重要风险管控方案的基础上,结合集团公司2014年度重大、重要风险评估情况,针对确定的重大、重要风险制订管控方案和整改计划,明确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员、时间节点、整改措施等,对集团公司重点管控的10个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确保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2、持续开展风险信息收集和评估分析工作。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信息收集渠道,推进风险信息收集常态化、标准化和制度化,重点抓好各单位、各部门风险预警信息、风险事件和案例分析、风险工作动态等三个方面信息的收集,采取风险信息快报、重大风险分析报告、全面风险管理报告等形式上报集团公司管理层和股份公司。在对风险信息收集和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完善集团公司风险数据库及风险预警、监控体系。
3、推进内控与风险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在2013年集团公司风险内控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做好重大、重要风险与业务流程的对接,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措施。同时,推动风险内控体系建设的纵向深入发展,对工作方案进行完善后,指导所属各单位全面开展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实时开展总结交流活动,促进风险管理工作全面发展。
4、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教育和培训。采取专家集中授课、有奖竞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风险内控教育和培训。培训要更加注重系统性,从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到全面掌握风险管理知识再到熟练运用风险评估、分析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培训,营造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的氛围,为风险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5、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抓住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时机,研究探索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方案,将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评估、风险报告、风险预警等工作流程植入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相应的模块,达到信息共享与互通,实现对各类风险的实时监控,及时预警,提高风险管理工作效率。
(二)重大、重要风险管理策略及措施
1、市场环境风险管控。综合研判国内外经济形势,处理好企业经营能力不足、经营规模上不去等突出问题,增加企业积累,提升企业应对复杂外部环境的能力。一是从体制、机制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按照集团公司与工程公司之间的市场功能定位和市场分工的基本原则,逐步将生产资源向工程公司集中,经营资源向集团公司集中,做实六大区域经营指挥部,发挥好区域指挥部的阵地作用。二是多方施策,综合用力,坚定不移推进“5311”业务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战略,积极探索培育关联新兴业务领域的可行性和可能性,下大力气突破经营制约瓶颈,在稳健型经营的基础上接受更好更快发展的考验。三是发挥好专业局这个既有优势,继续巩固利润优势,在保证正常积累的同时,积极研讨新对策,补齐发展短板,提高经营规模支撑力度。四是加快培养经营人才,不断壮大经营队伍,力争到2015年全集团培养出300名以上的经营骨干人才队伍。
2、工程安全风险管控。从目前安全管理形势来看,我们的管理制度体系已经比较健全,关键是抓落实。2014年安全风险防控,一是要抓作风,重点从项目经理的责任心和工班长的责任心抓起。二是从易发群伤群亡的重大风险源和最不放心的工种先下手,包括起吊作业、汽车载人、带电作业、营区防火和既有线施工等。三是从基层工作和基础工作抓起,要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安全意识,避免上紧下松,力度层层衰减;要抓好基础,强化制度的执行力;要不断深化安全生产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技能;要抓好架子队建设这个根本性问题,组织好专业施工等。四是严字当头,敢于较真,坚持铁腕治理、铁面问责,实行零容忍。
3、成本费用风险管控。一是加强预算二三次分解工作,确保责任传递到职能终端。二是督促各单位认真落实“一项目一推进、一推进六交底”制度,借鉴以往经验做法,层层推进,全面推广。三是狠抓并账、清算、决算、销号、移交等工作,逐个盯控,倒排工期,早关后门,严控支出。四是强化变更索赔,将变更索赔工作前移至责任成本管理前端,研究施工合同、经济政策、技术标准、现场差异等情况,抓好方案优化、物资量价差处理及虚量进蓝图等前期策划工作;围绕隐蔽、迁改、过渡、附属工程,“四新技术”、工期调整、与土建接口、电缆沟敷设与防护、光电缆及专用线引入、施工配合、看护巡视等,夯实资料收集、变更签认、差异消化等基础工作;紧抓投资检算、概算清理等环节,加大跟踪协调力度,提高索赔补差效益。各级经管部门要加强领导,制定目标,交底方法,过程督导。五是突出工程管理对经济运行的基础作用,借助信息系统,加强工程数量管理工作,特别是重点抓好“五量”(施工图、合同、定测、完工、变更工程数量),为编制责任成本预算、物资限额、验工计价、索赔补差等提供依据。六是突出物资管控对项目经济效益影响的重要作用,加大集中采购力度,加强合同管理,严格限额发料制度,加强材料消耗核对、核算与管控。
4、项目管理风险管控。主要解决好项目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一是合同中标价预算及时分劈的问题,项目中标后及时把预算分劈下去,着力从管理源头上解决对下计价无依据、拨款无依据、责任成本预算编制无依据、经济责任考核无依据而引发的乱计价、乱拨款和责任成本无从考核等经济运行秩序混乱的现象。二是进一步规范物资招标采购管理,认真解决乱围标、乱告状以及可能发生的暗箱操作等违规问题。三是提升重要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严格执行合同评审制度、工程计量支付制度、大额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授权经营,杜绝越权经营;严格执行法人管项目有关原则,确保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四是强化二次经营,抓好索赔补差,要求各单位对铁路项目变更补差认真落实“四定”(定责任人、定目标值、定阶段工作完成时限、定考核奖惩标准),力争变更补差额能占到原合同额的15%以上。五是强化责任成本预算执行检查,加强成本费用对标,加强过程管控和考核,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降低管理成本。
5、社会舆情风险管控。重视舆情控制,抓好舆情管理。坚持关口前移,从根本上消除产生负面信息的源泉,正确做好事,做好正确的事,真正筑起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防火墙”。在当前形势下,要特别预防舆论事件的发生,一是抓好作风建设,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对中央遏制“”及“八项规定”相关要求保持清醒头脑,引起足够重视,切实做到真抓真改,改出实效。二是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勤政廉政,守住道德底线,远离红线,不碰高压线,不做损公肥私、损人利已的事情。三是积极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对拖欠工资及工程款、材料款的问题进行排查,及时消除隐患和不稳定因素。
6、应收账款风险管控。千方百计追收欠款,把有效债权与刚性债务相对平衡作为改善资产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高度重视债权风险,特别关注老账、呆账、坏账等显性债权的清理清收,推动清收工作常态化。二是按照“闭环管理、责任落地”原则,健全目标责任制度、例会制度、月分析制度、逐级监管制度等,确保清收工作有组织、有岗位、有人员、有职责、有制度、有目标。三是综合用力,加速确权,分析应收客户工程款成因,并对症下药;同时要前移确权工作,完善基础资料,加强跟踪协调,狠抓过程签认,夯实确权证据。四是创新手段,持久作战,紧盯合同预付款及进度款、尾工款及质保金、其他应收款(押金、保证金、备用金、周转金)、逾期债权等。五是严格并账,及时清算,强化制度执行、计价结算、节点并账等工作。六是强化考核,严格奖惩,科学核定指标,严格责任交底,强化节点考核,及时奖惩兑现。
7、诉讼法律风险管控。一是执行好法律风险告知制度和合同风险交底制度,继续坚持“五项”法律审核,筑牢法律风险防范。二是继续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坚持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严格履约,诚信经营。三是在处理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讲究方式方法,在尊重法律、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做到有理、有利、有节,积极妥善地与当事人主动沟通,就地及时化解矛盾,避免矛盾激化。四是建立合理的通报制度,对突发事件或重大纠纷案件,在第一时间逐级上报相关责任人及公司分管领导、主管领导,并同时向宣传部门如实通报情况。五是实施严格的考核奖惩措施,对法律纠纷事件处置不当、并由此引发媒体炒作,给企业造成恶劣影响的,追究相关单位和领导的责任。
8、投资决策风险管控。一是加强投资项目的可研论证工作,尤其对工业企业投资项目严格履行论证、审批程序,切实防范投资风险,明年将对科技公司钢铝复合轨生产线投资项目进行深入研究、论证,确保投资的可行性。二是提高投资项目的决策质量和决策效率。没有经过专题会议研究论证的项目,不安排上董事会研究决策;凡需由董事会决策的事项,须提前七天报董事会秘书处。三是按照中央及上级有关精神和要求,严格控制小轿车购买,原则上不准购买小轿车,各公司项目部、工程指挥部越野车确需新购的,单价必须控制在28万元以内。
9、人力资源风险管控。重点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加强管理,预防选人用人失误带来的风险。根据股份公司要求,在干部选拔上,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业绩评价和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评价标准,注重选用讲诚信、讲包容、讲团结、讲实干的人,选人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二是坚持“五湖四海”的原则,鼓励多渠道选拔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不搞“近亲结婚”或“近亲繁殖”。三是坚持竞争择优的原则,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适应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工作需要。
10、信息安全风险管控。坚持统筹规划、建管一体、注重实效、常抓不懈的原则,实施整体、合规、持续、先进的管理策略,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安全管控体系。一是在管理机制上实行分级管理和领导负责制,信息安全建设资金纳入信息化预算管理,并予以优先保障,信息安全绩效评价纳入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在人员管理上坚持任前审查,签署信息安全协议,加强任用中的信息安全培训及违规责任追究,并实施员工任用终止和变化时的信息系统权限变更等措施。三是在环境和资产管理上强化信息化机房和办公区域的物理安全保护、人员出入控制、用电安全控制、消防安全控制和人员日常行为规范等。四是在硬件和软件系统管理上对网络架构设计、网络边界控制、网络接入控制、网络设备使用管理等进行完善,对系统定级与备案、安全设计、软件开发、测试验收、系统交付、安全运维等进行规范,对主机的日常运维、账户、审计日志、补丁、数据备份、变更、病毒防范等加强控制。五是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完善数据存储与传输、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管理,定期实施数据恢复演练,并负责数据恢复。六是在应急处置上完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业务部门与第三方相关人员定期实施应急演练,并加强应急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在应急通信保障、应急技术研究、应急物资配备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XXX公司
2019年度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报送国资委模板)
一、2018年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回顾
(一)总体情况。
简要介绍本企业2018年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情况及董事会对此项工作的总体评价情况。
(二)工作亮点。
选择1-2个角度,介绍风险管理的做法、经验和成效。包括:决策层对风险管理的顶层设计、战略引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重大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和应对;风险管理思路和方法创新;风险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组织保障、信息化建设;风险管理的队伍和文化建设等。或介绍1-2个防范应对重大风险的典型案例,反映风险管理工作对企业经营发展的积极作用(如应急管理、风险转移、风险分担、减少损失、拓展机会、促成合作等)。
(三)风险事件。
按照重大风险事件等级标准,按附表2格式填报本年内企业发生的重大风险事件,并说明相应的产生原因、造成影响、控制措施、事件进展等情况。
二、2019年企业重大风险研判
结合企业实际、行业特点和国内外形势,评估本企业2019年面临的2-3个重大风险,请在附表3中填报,类别请严格按照附表4填写。